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策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可持續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流趨勢,生態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分析研究了影響新疆生態農業發展的因素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新疆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合理化建議和對策,以期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發展,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關鍵詞: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建議
新疆地處我國的西北邊陲,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中東部地區較低,生態發展意識相對薄弱,環境保護措施相對滯后。分析新疆生態農業發展的現狀,探析其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生態農業結合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成果,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與經濟兩個良性循環的作用機制,對于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1影響新疆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利因素和存在問題
1.1有利因素分析
1.1.1政策支撐近年來黨中央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疆生態農業發展,指出“新疆生態農業的發展要走科學發展的道路,將農業的生態化建設和農業結構的改善結合起來,將農業生態化建設同人們的實際生產和生活充分的結合起來,新疆生態農業要走無公害農業發展道路,將新疆生態農業發展定位在一個新的高度上”。現有的生態農業發展實踐證明,生態農業不能走粗放型和掠奪型的發展道路,此種方式的農業經濟增長模式對生態和農業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新疆的農業發展要堅持走生態道路,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1.2地域優勢新疆地處我國的西北邊陲地區,與多個國家接壤,貫徹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道路,有助于各個民族的團結穩定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農業相較于其他地區來說,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良好的區位優勢。
1.1.3環境優勢相較于東部發達地區,新疆工業化發展水平較低,工業對環境的污染相對較小,農業園區的水質,土壤和空氣環境相對污染較少,為生產出無污染、安全綠色的農產品提供了基礎的資源環境條件。
1.1.4原生性比較優勢新疆農業循環水平較低,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現代物質生產要素的投入,但卻為新疆生態農業的產業化發展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對比其他地區,具有原生性比較優勢。加大對生產要素的科技合成投入,發展特色綠色食品將成為新疆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
1.2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土地及環境問題新疆地處內陸,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生態系統極為脆弱,新疆的農業發展主要分布在沙漠中的綠洲之中,土地沙化和鹽堿化現象明顯,綠洲發展農業引用大量的水資源,導致下游地區水資源不足,加劇了新疆土地的沙漠化進程。在綠洲上發展生態農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的同時,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緊張,綠洲生態環境惡化現象嚴重,人地關系嚴重失衡。
1.2.2人力和技術資源不到位受當地勞動力素質和受教育水平限制,農業發展機械化水平較低,缺乏規模化和產業化。生態農業要求現代農業科技成果同傳統農業精華相結合,然而當前新疆農業的發展水平還不能滿足生態農業的發展需求。
2促進新疆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2.1提高人民群眾生態農業意識
生態農業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農業部門的工作,也是全新疆人民共同的工作。做好農業生態環境建設,首先要提高和培養人民群眾的生態意識。相關的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同時教育部門也要加大對下一代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力度,讓發展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深入人心。
2.2構建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產業結構
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的產業架構。農業生態化發展過程是指在農業生產布局中合理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和環保工作,節約成本和降低污染,加強環保監督工作,在環保工作的基礎上進行農業生產,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減少排放、合理發展,使得農業發展盡可能的不破壞生態環境,創建綠色農業產業鏈,完善產業體系。農業生產模式的轉型,有利于完善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產業體系,對于污染較大的傳統農耕模式進行合理化改變。例如,引入現代科技優化農耕方式;加速發展生態旅游、倡導農業多元化發展;創建現代農業基地,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實行種植和養殖結合,宣傳綠色發展,扶持綠色產業;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對農村環境和農業工作進行規范,監管農村環保工作,保證環保制度的推行。
2.3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管理工作
新疆生態農業相關的管理工作部門要重視生態農業環境保護的一系列工作,在年度農業發展規劃中,要充分的考慮到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在制定發展規劃時要著重提高生態農業環境的質量水平,同時將工作的重點放在優化農業生態資源上來。建議在進行年度財政預算時,要將農業環境保護過程中使用的資源納入其中。各個工作部門要加強合作交流,在農業環境保護實踐中總結經驗。
2.4科學使用土地,促進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對土地進行開發之前,首先要擬定有效的土地利用規劃,包括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和保護等環節,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入手,利用土地規劃的導向作用,指導土地的開發工作,實現土地資源的科學合理的利用和開發,同時對與土地相關的經濟活動作出預判,制定有效的政策。
3結語
可見,新疆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進程中既存在著有利的因素,又存在丞需解決的問題,在推進優化新疆生態農業建設進程中,我們應當充分的利用條件,積極探索創新新疆特色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促進新疆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實現區域內農業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毛筱娜,周偉.藏北高原重點生態功能區發展態勢及經濟社會發展調控[J].河南科學,2015(4):1-8.
[2]李軍,李忠斌,向鏵平.武陵山片區生態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湖北省利川市為例[J].民族論壇,2013(7):1-4.
[3]李忠斌,鄭甘甜.淺談武陵山片區特色農業發展—以貴州玉屏縣為例[J].民族論壇,2015(3):1-5.
[4]鄭卿梧.永嘉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浙江統計,1999(4):1-8.
[5]哈爾克木.發展生態農業:新疆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戰略目標[J].實事求是,2011(2):1-4.
[6]檀學文.后現代農業與生態農業—“‘兩型農村’與生態農業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中國農業現代化比較國際研討會”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0(2).
[7]傅晨,宋慧敏,項美娟.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解析[J].南方農村,2014(12):1-5.
[8]劉歆.新疆綠洲生態系統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9):1-8.
[9]劉康華,郭金平.新疆生態農業發展與農業現代化的動態關聯效應[J].貴州農業科學,2014(3):1-5.
[10]宋建華.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新疆現代生態農業建設之路[J].新疆社會科學,2013(4):1-4.
作者:劉瑩 張峻豪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