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全媒體下的電視播音主持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新舊媒體相互交融、相互競爭的態勢下,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全媒體語境下電視播音主持有了更多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全媒體語境的發展特點,然后闡述電視播音主持發展面臨的挑戰,其中包括電視播音主持對互動環境的依賴性逐漸增強、無法凸顯自身特色、話語權被分解等;最后提出發展路徑,即把握工作本質,主動實現角色轉型;拓寬工作邊界,適應全媒體語境;加強品牌建設,擴大傳播影響。
關鍵詞:全媒體語境;電視播音主持;挑戰;發展路徑
隨著新興媒體產業的不斷發展,在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各種新的媒介方式不斷出現,滿足了受眾對信息的多元化需求;當然,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形式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受到了巨大沖擊,并以此為契機探索與新媒體深度融合,打造共贏局面。在新舊媒體相互交融、相互競爭的態勢下,全媒體時代也隨之到來。全媒體構建了一個全新的語境,而電視播音主持作為媒體傳播中的符合性角色,其自身定位與發展,對于節目的傳播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全媒體語境下,電視播音主持如何實現與時俱進的發展已經成為當前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1全媒體語境的特征
全媒體是數種媒體的復合形式,具體有廣播電視、廣播、互聯網、手機、戶外視屏等。全媒體是不同媒體形式的融合,媒體從業者通過對傳統媒體的功能拓展及其傳播流程的再造,并利用不同媒介之間的互補融合,使廣大受眾更加及時地獲取多層次的有效信息。在全媒體時代,其呈現出的特征也十分鮮明:
1.1不同媒體形式相互交融
在全媒體語境下,各種媒體形式的交融體現在多個方面:從形式上,新舊媒體在傳播上各自發揮優勢,如電視新聞節目可以在固定的時間點通過電視臺播出,同時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微博客戶端以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呈現,以滿足不同受眾群體對媒體形式的選擇;從內容上看,一個節目的制作需要對不同平臺間信息的編輯整合,如媒體人可以利用微信客戶端進行編輯,并通過評論區與受眾互動,更加明確地表達觀點,此外,受眾還可以通過轉發節目信息進行評論,在自媒體上進行加工處理等,從而生成多元化觀點;從結果來看,全覆蓋式的傳播,能夠讓信息在短時間內發酵,甚至發展為全民討論,而這樣的傳播效果是傳統媒體或者單一的新媒體形式無法相比的[1]。
1.2不同媒體形式全方位競爭
不同媒體形式之間的競爭從其誕生之日起便開始了,隨著新媒體的出現,這種競爭局面日趨白熱化。當然,競爭帶來壓力,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的蠶食下節節敗退的同時也開始了自我審視與創新轉型。從當前受眾的選擇來看,新媒體在競爭中占據上風,這主要是由于互聯網以及新的傳播技術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局限,具有海量的信息以及快捷的傳播速度,同時受眾通過移動智能設備即時接收信息,并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擴散傳播,實現了最大限度的傳播。在這一優勢下,傳統媒體就顯得陳舊且遲緩。但是,新媒體的競爭劣勢在于信息質量不佳,各種虛假信息導致其公信力不足,增加了受眾辨別信息的成本,而傳統媒體在這方面則展現出明顯的優勢,嚴格的節目審查制度讓媒體人能夠深度核實驗證,去偽存真,幫助受眾獲得優質信息。由此可見,在競爭的環境下,不同的媒體形式產生了融合的可能,這對于受眾獲得優質的信息資源是十分重要的[2]。
1.3媒體傳播方式不斷創新
傳媒發展是在不斷創新中實現的,任何時代,媒體人都在堅持與時俱進的探索,用最新的傳播方式為受眾提供優質節目。隨著新媒體的出現,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一個新的傳播格局也逐漸形成,在這個格局中,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不再是信息的者,電腦網絡用戶、智能手機用戶等都成為信息接收者和傳播者,而信息傳播方式也開始從單向傳播向對等的、雙向的、 多元的傳播方式轉變,受眾與傳媒之間的交流更加便捷。從長遠發展來看,全媒體語境下,媒體傳播方式還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做出調整,互動性體驗式的傳播會逐漸滲透,并逐漸構建個性化、智能化、全體驗的傳播形式,為受眾深度參與信息傳播創造條件。
2全媒體語境中電視播音主持發展面臨的挑戰
電視播音主持是電視傳播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處于電視傳播前沿,是電視節目的“門面”,并與受眾構成了傳輸與反饋的雙向交流渠道。電視播音主持呈現的節目內容凝聚了所有創作活動的成果,因此,電視播音主持職業素養的高低對節目質量的優劣有著重要影響。在全媒體語境下,信息傳播形式方面的變化,讓電視播音主持的重要性逐漸降低,如受眾可以通過新媒體等渠道獲得更生動的信息,而播音主持呈現的信息內容缺乏新鮮度,難以吸引受眾的關注,這就導致其在媒體傳播中的地位不斷被邊緣化,話語權逐漸喪失,所面臨的挑戰也不斷增加[3]。
2.1信息傳播對電視節目主持的依賴性逐漸降低
在全媒體語境下,新舊媒體傳播形式的深度融合,讓媒體之間的界限和壁壘逐漸被打破,受眾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渠道獲得信息。例如:微博用戶可以通過微博熱搜瀏覽關鍵詞語、結合圖片內容獲得信息;微信用戶可以通過公眾號、朋友圈或者視頻號等獲得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下,受眾對電視新聞主持的依賴性逐漸降低,對信息傳播形式的重視度越來越高。除此之外,虛擬主持給以往的電視播音主持帶來了挑戰,例如:在2018年11月7日,AI合成主播作為全球第一個合成新聞主播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現身,這是由新華社和搜狗共同的。這種全新的節目制作與傳播方式,無疑給電視新聞主持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2.2電視播音主持在全媒體語境中難以凸顯自身特色
在全媒體語境下,一檔節目或者一種傳播方式要想脫穎而出,必須展現出自身的獨特性。例如:微博依靠龐大的用戶群,抓住信息傳播時效的優勢,在各種媒體形式中占據巨大優勢;微信利用社交平臺的優勢,利用用戶之間的聯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信息傳播網絡。當然,也有媒體人重視對新聞的深入而獨特的解讀,并以此獲得受眾的關注。無論哪一種,其關鍵就是凸顯自身特點。但是,電視新聞主持經過長期的專業訓練后,對全媒體的傳播形式適應不良,在單一化的表達形式中難以獲得受眾的認可,因此逐漸失去了競爭力。
2.3電視播音主持的話語權正在被削弱
一直以來,電視媒體長期占據在信息傳播的主導位置,電視播音主持具有無可辯駁的話語權,其表達的信息絕大多數是社會的主流聲音。但是,在全媒體語境下,受眾借助互聯網、移動智能技術等逐漸參與到信息傳播中,甚至成為信息的者。多種聲音的出現自然會分解電視播音主持的話語權,甚至對主持人發表的觀點開始產生質疑,受眾獨特的評論和見解在點贊和轉發中開始受到關注。面對這一環境,電視播音主持必須重新思考新的出路,這樣才能重新回到信息傳播的中心,適應全媒體發展趨勢。
3全媒體語境中電視播音主持發展路徑
3.1把握電視播音主持工作本質,實現角色轉型
在全媒體語境下,電視播音主持的角色定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相較于傳統媒體語境下宣講者、播報者的身份,目前的電視播音主持的角色定位傾向于全能型的媒體服務員。角色定位的變化并不意味著電視播音主持工作本質的變化。著重反映和報道人民群眾的訴求、營造積極健康的輿論環境依然是播音主持工作的核心要求。在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作為播音主持為受眾提供客觀、真實、優質的新聞才是其工作的基本宗旨[4]。在把握工作本質的前提下,電視播音主持應該以積極的態度調整知識結構、工作方式等,以提高媒體服務能力。在全媒體的語境下,電視播音主持首先要立足傳統媒體平臺的優勢,利用節目打造個性化交流符號,如主持人在形象、語言等方面應找準自己的風格,形成特色,并通過節目獲得一定的社會知名度,做好傳播優質信息資源的工作,維持傳統主持的形象,保護電視節目的公信力,做好服務媒體的基礎性工作。其次,電視播音主持應該主動融入新媒體環境,利用新興媒體推動主持人符號化延展與補充,利用全媒體的互動性特點,發揮節目的綜合服務功能,做好信息、疑難解答、情感溝通、綜合講述、商業化服務等工作。例如:目前視頻網站、社交平臺、短視頻與直播平臺等與電視媒體之間的融合逐漸深入,通常我們在電視新聞中看到的完整節目,會在不同的平臺上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受眾獲取碎片化信息的要求。基于此,節目主持人應該能夠利用最為精煉、專業的語言,迅速抓住信息的核心,并從引導輿論的角度做出價值導向,同時為受眾的傳播和二次創作提供素材,這樣的主持才能夠“圈粉”,并在全媒體語境中獲得更多的流量,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3.2拓展電視播音主持工作,適應全媒體語境
電視播音主持是媒體語境中的信息傳播符號,符號產生之后其表意功能便出現,而隨著環境的變化,符合的意義自然也會不斷延伸拓展。在全媒體語境下,電視播音主持工作的拓展是多方面的。例如:在電視媒體內部,符號功能的拓展,白巖松從《東方時空》到《新聞周刊》,康輝從《新聞聯播》的主持人到央視綜藝節目中的嘉賓等,這些延伸主要是在電視媒體的內部,其形成的影響主要依靠主持形成的形象與口碑的積累。電視播音主持拓展的另一方面就是新媒體領域。在2019年7月,《主播說聯播》節目橫空出世,其采用硬核的評論風格、接地氣的談話方式,有效傳遞了主流聲音,節目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在互聯網上熱度很高。《主播說聯播》以央視為平臺,充分發揮平臺優勢,在央視新聞、《新聞聯播》等官方媒體中增加了《主播說聯播》專欄,搭建了“傳統媒體+新媒體”的融合傳播格局;節目內容生產與話語表征緊跟網絡短視頻風潮,全面利用了畫面、聲音和字幕等傳播手段,平均時長與短視頻時長相似,在1分鐘左右,整體呈現碎片化、多元化的傳播特征[5]。此外,電視節目主持還應拓展直播領域。直播時代的到來讓傳統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能夠與粉絲、觀眾進行積極互動,并拓展工作領域。例如:在2020年肺炎疫情暴發后,央視新聞利用強大的社會影響,推動主持人團隊與網紅、藝人展開帶貨直播活動。在2020年4月6日晚,央視新聞開展了“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直播,此次直播帶有公益性質,由央視主持人朱廣權和帶貨主播共同擔任直播“帶貨官”。共有1091萬人觀看了此次直播,累計觀看次數與播間點贊數均超過1億。兩個小時的直播,銷售了逾4000萬元的湖北商品。在直播當晚,微博話題#朱廣權李佳琦直播#閱讀量達3.3億,迅速成為熱搜第一名,持續霸榜超過4小時。這樣的直播活動利用電視主持與帶貨主播的影響力,依托直播平臺形成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同時,也刺激著電視主持人拓展工作領域,不斷適應新媒體環境,在全媒體語境中拓展工作范圍。
3.3加強電視播音主持品牌建設,擴大傳播影響
品牌的力量在全媒體時代不斷凸顯,電視播音主持作為節目的符號性角色,其自身的綜合素養是打造品牌的關鍵。在品牌建設中,電視播音主持首先要做好信息把關。新興媒體的即時互動性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但缺乏足夠的權威性和信息辨識度也是新興媒體的“短板”。因此,在品牌建設中,電視播音主持必須發揮正面積極的作用,利用主持人的話語權和獨特個性樹立與延展符號的影響力,并樹立可信度高的媒體品牌。其次,重視全媒體平臺實時直播中的品牌符號價值[6]。目前,全媒體平臺的直播產業樣態已經形成,但是一些新自媒體直播平臺和網絡主播涉嫌打擦邊球的問題亟待規范,對此,電視播音主持在融入直播平臺的過程中,必須以其健康正面的品牌形象,成為全媒體平臺中“綠色直播”的品牌性符號,為受眾提供優質的直播節目的同時,帶動整個直播環境的規范、綠色發展。最后,重視全媒體平臺商業模式中的品牌價值。當前,自媒體的直播已經形成了既有商業模式,比如:主播通過直播會獲得流量、打賞,并通過廣告植入等方式創收,全媒體平臺也在適時調整節目產品營銷策略和利益分配機制,融入商業化的直播環境,帶動節目發展。隨著電視播音主持工作在直播平臺中的延伸發展,這種商業模式也會愈加成熟,全媒體平臺中的電視播音主持應在眾多商業領域形成聚焦效應,以引領消費,在獲得“粉絲經濟”帶來的紅利的同時,也應該對粉絲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4結語
在全媒體時代,電視播音主持正處于一個挑戰與機遇并存的語境下。電視播音主持作為節目的符號性角色,需要全面把握全媒體語境的特征,深刻認識到自身專業素養與當下語境之間存在的矛盾,正視自身的“短板”,并緊跟全媒體時展的步伐,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以實現角色轉型、拓展工作邊界、構建節目品牌,從而提高適應全媒體語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東林.試析全媒體時代播音與主持專業人才差異化培養邏輯[J].電視研究,2020(8):58-60.
[2]吳濤.基于新媒體技術的廣播電視播音主持發展趨勢[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1):63-64.
[3]邢曉梅.全媒體時代民族地區雙語播音人才培養探析:以內蒙古地區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35):44-47.
[4]朱良志.新時代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話語體系建構研究[J].傳媒,2019(18):57-60.
[5]閆麗琴.融媒時代播音員主持人的轉型與發展[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8):91-93.
[6]肖灑.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播音主持業務素養提升路徑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9(6):72-75.
作者:庾靜 單位:唐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