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遠程培訓研修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遠程培訓研修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遠程培訓研修總結

        第1篇: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美術學科遠程培訓工作總結

        陳衛和

        今年是第四次教育部組織的高中新課改實驗省培訓,主要面向我國西部地區,參加的省市有、貴州、甘肅、四川和重慶,青海后來加入。這項工作在教育部師范司的領導下,納入國培計劃由中央電教館組成項目組主持,具體仍由繼教網平臺運作。這次遠程培訓的專家團隊集中地點設在北京西郊鳳凰嶺實創西山科技培訓中心——2007年第一次遠程研修新思考網平臺也設在這里,期間平臺被黑客攻擊遭遇研修重創,這一“黑色記憶”今年又被喚起——這次遠程培訓開始兩天由于平臺技術問題登錄困難,后來調用去年平臺替換恢復正常。培訓時間從7月28日開始,8月6號團隊工作結束,8月7日至9日派出團隊三位專家網絡值班,繼續學員作業和班級簡報的評閱。

        今年的遠程培訓工作盡管一開始遇到困難,但是在專家團隊與繼教網的齊心戮力下,迅速替換平臺轉移數據,發揮網絡研修的無窮魅力,仍然取得了極好的研修效果。在研修的平臺上學員紛紛轉錄首席專家尹少淳教授的留言:“網絡斷了思想不能斷,平臺塌了精神不能塌”,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投身遠程培訓。在美術學科遠程研修課程簡報第九、第十期后面的跟帖中,好評如潮熱評不斷,“感謝專家”、“感謝平臺”、“從來沒有參加過這么好的培訓”、“希望保留平臺內容”、“希望常常回來學習”等等留言比比皆是,獲得超過預期的培訓效果。

        以下是美術學科遠程研修培訓情況的全面總結

        一、 美術學科遠程培訓概況

        第2篇: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3-029-02

        一、構建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必要性

        進入“十二五”規劃,對農村中小學教師實施遠程培訓,已經成為教師培訓的主要模式,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由原來單一的集中培訓轉向了以網絡平臺為主體的遠程培訓和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型培訓模式。這種培訓模式基本上能做到農村中小學教師全員參與,改變了傳統的中小學教師集中培訓參訓人數少,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機會少的問題以及參訓教師工作和學習時間相沖突的矛盾,擴大了參訓教師的數量,符合教育大眾化以及終身教育的理念。這種培訓模式也體現了教師繼續教育的公平,為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繼續教育,接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提升專業素養提供了發展平臺。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2011)》指出:教師培訓要適應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新形勢,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在教師培訓中的作用,將集中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采取混合學習模式,開展大規模的教師培訓。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數量的擴大,也相應地要求中小學教師培訓向注重實效的內涵式方向發展。從各級教師培訓機構的評估以及參訓教師所在學校和參訓教師的反饋來看,遠程培訓所取得的成效是不可否認的,但也難免有缺憾。多年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管理的實踐證明,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構建,是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向內涵式方向發展的有效路徑。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內涵

        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是參與遠程網絡研修的教師群體所共有的,在參與遠程培訓過程中通過各級教師培訓機構的組織管理,通過輔導教師的專業引領,通過參訓教師們的參與及互動交流,在提供培訓資源的網絡平臺和參與網絡研修及校本研修的學校中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這個特殊文化的建構,有助于為參加遠程培訓的農村中小學教師搭建一個共同學習、交流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平臺,從而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有效性的實現。

        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有以下四個方面:

        1.教師同伴群體文化,這是基于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形成的一個特殊的教師群體文化。這個文化群體里的教師們以網絡培訓為平臺,以網絡平臺提供的資源和任務為驅動,相互交流,互為學習,共同分享同伴智慧,這個群體文化,沒有地域限制,以虛擬的網絡為家園,并形成一種網絡研修的文化認同感。

        2.網絡研修文化,是基于網絡培訓平臺形成的以農村中小學教師為研修主體包括各級教師培訓機構、遠程培訓網絡班主任、輔導教師以及學校共同形成的文化共同體。

        3.校本研修文化,校本研修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基本場域,以促進本校教師、學生和學校的發展為根本,以學校和教師個人的教育改革實踐為基礎,開展以研究性學習為基本方式而建立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研究平臺。構建校本研修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自主成長,并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校本研修文化是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取得實效性的不可或缺的文化環境。

        4.遠程培訓管理文化,是指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過程中,由各級遠程培訓項目管理機構即由省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教師培訓機構以及學校管理層共同形成的,旨在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有效性的文化共同體,這個文化共同體在遠程培訓過程中擔當著組織領導和管理的角色,是遠程培訓取得實效性的保障。

        三、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的構建策略

        1.市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在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構建中的管理布局。在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過程中,參與管理的市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在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構建過程中起著整體管理布局的作用。培訓前組建一個務實、有責任感、懂培訓的管理團隊,這是實現培訓有效性的一個關鍵。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管理團隊,即是由市級總管理員、市級各學科班主任組成的市級管理團隊;由市級學科專家組成的市級遠程培訓輔導員團隊;在縣級,就是區縣教師培訓機構遴選的區縣各學科遠程培訓班主任管理團隊和區縣學科遠程培訓輔導教師團隊;具體到一個學校,則是由學校中層擔任的校點班主任和骨干教師擔任的輔導員構成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最基層最直接的學校管理團隊和輔導員團隊。

        網絡上建成的管理文化團隊,除了在遠程培訓平臺上進行管理,也需要在網下的實際面對面中進行遠程培訓管理研討,總結管理經驗,提出問題建議,共同探討遠程培訓管理有效途徑,結成虛擬和實際相結合的培訓管理文化共同體。在遠程培訓初期階段,探討決策促進遠程培訓有效性的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以及班級管理員、學科輔導專家在遠程培訓中所要擔當的重要角色;在培訓中期,及時培訓過程中項目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在培訓后期,分析遠程培訓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布置參訓教師利用網絡研修所學得的理論知識進行有助于教學實踐的校本研修,探索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有效性的策略。不同層級的管理團隊,從網上的虛擬交流,到現實團隊中的共同研討,因此形成一個經驗豐富,對遠程培訓認識到位、管理到位的管理文化團體,形成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獨特的管理文化。

        2.班級管理員和輔導教師在遠程培訓班級文化構建中的專業引領。在遠程培訓中,每個學科在網絡上基本就是以市際和縣域為單位建立一個班級,班級管理員和輔導教師在遠程培訓班級研修文化構建中起著專業引領的作用。這些不同層級的管理團隊和輔導團隊,在網絡上,及時地進行組織管理、督促,網上交流、答疑,進行網上學科專業引領,在虛擬的班級組織管理中,通過與參訓教師的電話聯系、網上交談以及論壇上的問題交流,擔當著專業引領、培訓跟進的作用。他們從學科的角度、班級管理的角度發起與遠程培訓課程設置或者與本學科相關的、教師們感興趣的話題,組織參訓教師在論壇上進行問題交流,形成網絡虛擬班級良好互動的班級文化氛圍,讓參訓教師們產生一種遠程培訓班級文化認同感,從而以網絡培訓平臺的任務為驅動,積極主動完成遠程培訓,獲得遠程培訓實效性。班級管理員和學科輔導員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網絡虛擬班級文化構建的組織管理者和專業引領者。

        3.參訓教師在網絡研修文化和校本研修文化中的再創造。借助網絡平臺提供培訓資源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在網絡平臺上形成虛擬的教師網絡研修文化共同體。在這個平臺上,來自不同區域的教師們可以針對平臺提供的學習資源,在平臺提供的相應板塊里相互交流,來自不同學校文化環境的教師們形成了網絡研修文化,在這個文化共同體里,教師們可以依據自身教學的特色進行創造,進行觀點的碰撞和融合,同時也做到同伴互助,影響參訓教師們在遠程培訓中獲得教育教學新知識、新理念和新方法。

        每個學校參加遠程培訓的教師團隊,他們既是遠程培訓網絡研修文化共同體,同時也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校本研修文化共同體。從網絡研修文化回到校本研修文化,是把網絡學習資源轉化為可以促進教學實踐的知識能力結構的過程,是從理論到實踐、學以致用的最直接表現。這個轉化可以通過學科教研會、課堂教學競賽、送教下鄉以及校際交流活動等形式,進行遠程培訓的校本研修。從遠程培訓網絡研修文化到校本研修文化的構建,不僅使教師個人發展了,教研組研究能力提高了,學校整個教師團隊的專業素質能力也得到了提升,通過遠程培訓和校本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教師的自我發展帶動了學生的發展,最后也實現了影響和促進學校發展的終極目標。這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研修文化構建的途徑,是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取得實效性的有效途徑,也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和農村學校發展的有效途徑。

        第3篇: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構建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給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教師專業化的發展必然給教師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迎接挑戰,探索教師教育的新模式,這是擺在我們面前十分緊迫而又重要的課題。但是,中小學教師培訓卻仍然困難重重、質量不高,集中培訓工學矛盾突出、培訓者能力不高,校本培訓水平低、專業引領難以保證。“研”與“訓”分離,加重了學校和教師負擔,制約了教師培訓質效。為切實解決這些問題,筆者及團隊積極探索并實施“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

        “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是運用現代學習科學和信息技術,將校本研修、遠程培訓和集中培訓有機整合的一種混合式教師培訓模式。它以校本研修為主體,基于網絡環境進行遠程學習和資源服務、專業引領和交流研討,通過遠程學習和集中培訓著力提升教育教學理論素養和教師能力,通過校本研修跟蹤教育教學實踐,實現教師培訓與校本教研有效整合,提升教師能力。在教育教學中實現先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育行為,促進教師發展,實現了教師培訓模式的理論發展和實踐創新,為有效開展教師培訓提供理性思考和經驗借鑒。

        二、“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目標與適用對象

        筆者及團隊本著“基于網絡環境,基于教師需求,基于教師發展,優化培訓課程和校本研修資源,優化學習方式和校本研修指導,優化培訓管理手段和方式,提高培訓的適應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理念,通過模式的實施,逐步實現下列目標:

        1.以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為背景,著眼新課程教育教學問題解決,根據培訓需求、目標、對象和內容選擇培訓方式。遠程學習提升理論素養,集中培訓體會內化感悟與能力,校本研修將理論知識內化為教育教學能力。以教師的校本實踐為基礎,實現研訓一體化,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見上圖)。

        2.以模式建構理論為支撐,從培訓模式各要素上整體系統構建“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實現“遠程”為主,向“校本”為中心的重大轉變。探索網絡環境支持下的縣域“大校本”研修途徑和方法,有效實現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與專業引領的“三位一體”,形成行之有效的校本研修運行機制。

        3.以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為支撐,分析當前“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實施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結合本地教師培訓和校本教研實際,體現地域性特點和“本土化”特色。

        4.增強教學研修活動的程序性、操作性,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研修活動的步驟和結構關系,深入研究和發現教學研修活動的特點和規律等。

        幾年來,筆者及團隊在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萬名中小學學校教師進行的“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證明,本模式的適應對象為:

        中小學校基本具備遠程網絡條件的、教師具備計算機運用和網絡學習基本技能的、以廣大農村教師為主體的市縣(區)。

        開展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及省市教師培訓院校。

        三、“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理論與實踐成效

        筆者及團隊堅持研究與實踐兩方面緊密結合,用研究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研究。“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涉及的核心概念有:培訓、模式、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校本研修、遠程培訓和集中培訓等。在本研究與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抓住這些核心概念,基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教育模式建構理論、現代學習科學、成人學習理論、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現代遠程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校本研修(培訓、教研)的理論與實踐,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的指導下,從不同的層面開展研究,形成的主要觀點和實施策略、產生的實踐成效如下:

        1.主要觀點

        (1)“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是在校本研修過程中,以因特網為載體,通過廣闊的虛擬空間、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育手段,對教師進行在職培訓的一種繼續教育。

        (2)“校本+遠程+集中”研訓一體混合式教師培訓模式,保持了校本研修與教師日常學習和工作緊緊相融的特點,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手段,為校本研修插上了現代化翅膀,使校本研修呈現出全新的內容和形式。

        (3)遠程教育平臺以互動式視頻學習系統為主體,網上監控、考試系統為手段,集網上視頻學習與網上討論、交流、答疑、標記和批注等為一體,內嵌實時學習監控、作業考試等。通過這一協同式人性化的學習系統營造了全新的網絡學習,提高參訓教師的理論水平和素養。

        (4)集中培訓包括靈活多樣的集中形式,采取講座式、討論式、互動式、仿真式等多種方式體會感悟內化知識與提高能力。

        (5)立足校本,融培訓于教師現實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問題中心、行動本位的校本研修活動,引導教師發現問題,通過自主反思、專業引領和同伴互助,在任務驅動、行為跟進的過程中,反思實踐、深入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

        (6)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發展和專業化成長,教師培訓必須與校本教研實現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整合,僅依靠一個方面發揮作用是收效甚微的。“校本+遠程+集中”研訓一體也不是教師培訓與校本教研的簡單相加,而是與教師自己的經驗、背景結合,基于教學、在教學中、為了教學的,以教學研修活動為載體的,理論素養與行動能力共同發展的過程。

        2.實施策略

        (1)網上――網絡課程學習與交互,優秀師資、優質資源、先進理念,提升教師教學理論素養。

        策略一:專題與聚焦,即根據當前教師培訓專題,聚焦教師新課程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

        策略二:專家與本土,即聘請全國一流專家進行專業引領,又突出本地骨干教師的實踐指導作用。

        策略三:跟蹤與互動。跟蹤參訓教師的新課程教學實踐進行問題指導,引導同伴之間、學員與專家之間的交流研討。

        策略四:過程與結果。既關注參訓教師的學習“過程”(自主反思、合作互助),又關注參訓教師的學習“結果”(理念更新、行為變化)。

        (2)網下――校本集中,內化與外化,任務驅動,行為跟進,提升教師教學實踐能力,促進教師行為改進。

        策略五:以“三心”為主體的全員參與。所謂“三心”,即校長領導為“核心”,骨干教師為“軸心”,全體教師為“重心”。“三心”是有效開展教學研修活動(載體)的基礎保障和必要支撐。

        策略六: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問題培訓。就是使教師教學研修活動,必須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診斷問題、研究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是“活動”的生命。

        策略七:以任務驅動的程式化研訓“鏈條”。這個“鏈條”,一要具有可操作的程序、步驟,環節具體化、“活動”程式化;二是要在每個環節明確“規定動作”(任務及要求),保障“活動”取得效果。

        策略八:以網絡為載體的“校本空間”。這是“以活動為載體的研訓一體化”的管理手段,是校本教研的網上活動平臺,又是學校和教師參與教學研修活動的全過程的“成長記錄”和研修成果。

        3.實踐成效

        通過幾年來實踐探索,“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越來越彰顯了適應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等特點,主要解決了以下幾個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1)網絡遠程學習的時空自由,校本研修的足不出戶,極大地緩解了“工學矛盾”;與院校集中培訓相比,參訓教師大大節省了食宿和交通等費用的支出。

        (2)網絡培訓平臺支持下的“大校本”研修,使同伴互助基于縣域范圍,多層次教師參與的學習共同體,以及專家、名師在線指導,很好地解決了“低水平重復”問題。

        (3)通過“遠程”,由專家和名師提供的優質培訓課程,結合本地實際的“本土化”研修資源,滿足了教師的培訓需求,使課程和資源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前瞻性、指導性和適應性。

        (4)以有組織的校本研修專題活動為載體,使校本研修聚焦問題、跟蹤教學實踐,在研修任務的驅動下,實現教師能力的提升,增強了針對性,提高了實效性。

        (5)現代化的網絡管理手段,提升了校本研修的組織、管理、監控和評價等方面的功能,優化了校本研修的運行機制。

        2004年至今,本縣中小學教師12萬多人次參加新課程全員崗位培訓和“備好課”“上好課”“評好課”“命好題”“有效學習內容”“有效學習指導”專題培訓,以及中小學班主任培訓等,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全面提高,新課程教學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四、“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特色與創新突破

        “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對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對“有效教師培訓”的研究與實踐,都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和研究價值,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進展和突破:

        1.“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力圖克服院校集中培訓與校本研修“兩張皮”的問題,整合了“校本”與“遠程”,對接了“理論”與“實踐”,實現了教師培訓模式研究與實踐由單一模式向綜合模式的重大轉變,是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方面的理念創新和實踐創新。

        2.“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探索了網絡環境下校本研修的新途徑(建設“本土化”校本研修資源、建設虛擬化的網絡交流學習空間、建設縣域網絡微格教學系統等)、新策略(縣域“大校本”、以活動為載體、“研訓一體化”)和新方法(遠程分散與集中結合的名師示范、網上協同備課和在線觀課議課)等,是校本研修研究與實踐方面的新經驗、新成果。

        3.“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根據需求、目標選擇培訓方式,遠程學習提升理論素養,集中培訓體會感悟知識與能力,校本研修將理論知識內化為實實在在的教育教學能力。它以課外(遠程)學習到課內(集中)內化再到課外實踐(校本)外化為教育教學技能的現代學習方式,徹底變革了課內學習、課外練習鞏固的傳統學習方式,探索了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師培訓新路。

        以農村教師為主體的無為縣萬名中小學教師在“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中,掌握了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技能,操作性強,實效性高,對進一步深入開展新課程教師培訓,對組織“大規模、高效益”的教師培訓,特別是農村教師培訓,都具有積極的推廣價值。

        五、“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實施與社會影響

        1.實施過程

        2004年至今,我們進行了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模式的探索,經歷了三次飛躍。為研究與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2004年開始探索教師遠程培訓,至2007年自建了包括網上學習、網上考試、互動交流、網上服務等遠程教育平臺,形成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遠程培訓模式。

        2008年開始我們加大了校本研修研究力度,以問題為中心,通過主題活動實施校本研修。形成了“校本+遠程+集中”研訓一體混合式教師培訓模式。

        2010年開始探索教師培訓專業化,注重培訓過程,確定培訓需求、設計和策劃培訓、實施培訓、評價培訓結果和監視培訓等五個階段規范性建設,強調培訓過程的持續改進。形成了規范化、流程化、細節化、人性化的專業化教師培訓體系。

        幾年來,我們根據各年度培訓主題,著力建設遠程培訓課程資源,一方面聘請檀傳寶、伍新春、孔凡哲、王敏勤、王斌華等全國一流專家來無為縣進行高端的專業引領,另一方面又組織縣內外各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進行各學科專題講座和示范教學,介紹教學經驗,制作視頻課程供參訓教師網上學習。在此基礎上,我們以校本研修為載體,突出教師崗位實踐,聚焦有效課堂教學,2008-2009年度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2009-2010年度開展了課堂教學大比武活動,2011-2012年度開展了“課堂教學十佳能手”評比活動,2012-2013年度開展了“研課標說教材”評比活動,2013-2014年度開展了“學習設計”評比活動,研訓一體、學思結合、知行統一,模式特色日趨鮮明,培訓效益日益提升。通過上述活動,王敏勤的和諧教學模式、孔凡哲的凝練教學藝術的方法,導學、自主學習等學習模式,已在無為縣許多學校的教師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運用,有效地促進了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實施案例

        如2013―2014學年度,我們采用“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組織實施了全縣八千多名中小學教師“有效學習指導”全員培訓,模式實踐的過程如下:

        培訓準備:學習指導問題收集,課程資源建設,指導隊伍建設(2013年7―8月)。

        首先,通過網絡問卷的形式進行學習指導問題調研分析,確認培訓目標。

        其次,把問題提交給專家,組織專家(重理論引領)和本地骨干教師(重實踐示范),按需依標備課,解決突出問題,建設富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資源。

        最后,為落實跟進指導,建設一支包括培訓者、教研員、骨干教師在內的遠程網絡學習和實踐研修的助學團隊。

        培訓實施:第一學期側重理論學習,第二學期側重研訓一體的校本研修。(2013年9月―2014年5月)

        第一學期,參訓教師通過在線觀看北師大伍新春教授、華東師大王斌華教授和東北師大孔凡哲教授的專題報告,以及培訓教材閱讀,提升學習指導理論素養,享受全國一流的高端理論培訓課程。同時,我們組織本縣的骨干教師通過遠程方式,按學段分學科介紹分析研究新課程下學習指導的方法和經驗,分享實踐智慧。

        第二學期,首先,2014年3月初至4月初我們將參訓教師按鄉鎮學科分成120個小班,組織120場次的參與式、互動式、案例式等形式小班化集中培訓,將遠程學習文本閱讀中專家講授的理論內化為參訓教師自己的理論知識,并進而將其“說出來”“做出來”。其次,2014年4月初至5月以開展有效學習指導專項備課活動為載體,把校本研修聚焦于學習設計與指導問題的解決和能力提升上。全縣720多個備課組在實踐研修指導團隊的現場實時、遠程非實時的跟蹤指導下,在網上、網下的協同學習、交流研討和行為跟進的過程中,按照“問題診斷個人初撰集體研討修正設計課堂跟蹤反思提升”的基本程序,卓有成效地開展了有效學習指導集體備課活動。

        培訓總結。(2014年6月―2014年12月)

        首先,按照“個人――備課組(學校)――學區”進行反思與小結,學區在線《培訓簡報》,筆者所在學校再編輯《工作簡報》。同時,我們開展以培訓滿意度為主的效果反饋調查,各項指標的滿意度皆超過95%。

        其次,我們通過組織進行“優秀學習設計”評選活動,引導各校、各備課組對集體備課專項活動進行認真總結和扎實研究,“把做好的東西說出來”,促進經驗提升。

        最后,從各中心校(完職中)推選的266篇學習設計中遴選出27篇設計,進行反復的修改加工,擬輯為一冊書正式出版。

        3.社會影響

        “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得到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

        《“校本+遠程”教師培訓叢書》已由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分別于2009年11月、2012年3月正式出版了《集體備課活動薈萃》《有效課堂反思》和《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師培訓》等三部。“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課題研究2013年3月榮獲安徽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二等獎。《教師教育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中國遠程教育.2005.12)、《基于網絡環境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探索――安徽省無為縣的“遠程+集中+校本”教師培訓》(中小學教師培訓.2009.09)和《網絡平臺支持下的縣域“大校本”研修模式初探》(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05)等幾十篇研究文章在核心教育期刊上發表。

        2007年5月安徽省教育廳在筆者所在學校召開全省師訓科長會議暨全省繼續教育現場會。2010年1月27日,教育部專家組來筆者所在學校調研教師培訓情況,對“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給予高度評價。安徽省教育廳在“十二五”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工作實施意見中,把“校本+遠程+集中”教師培訓模式作為基本模式在全省推進實施。

        第4篇: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關鍵詞:統籌規劃;科學安排;校長培訓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5)13/15-0026-02

        一、培訓介紹

        教育部――中國電信中小學校長遠程培訓于2014年12月開始啟動,這次培訓意義重大,旨在通過遠程培訓提高全國10.1萬名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當好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帶頭人”,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此次培訓,筆者作為南京七組工作坊的坊主,為工作坊命名為:化蛹成蝶,華麗轉身。寓意校長們通過此次培訓都能實施完美蛻變,優雅轉身,真正地成為一名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領頭羊”。

        二、科學安排

        在學員培訓之前,中央電教館通過YY語音,首先對52個工作坊的坊主進行了培訓,使坊主們明確了職責以及開展工作的基本步驟、方法和途徑,為開展好遠程培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中央電教館又對所有參訓學員進行了一次遠程培訓,使學員們大致了解了培訓的內容,培訓的時間以及培訓的要求,為接下來的遠程培訓掃平了障礙。

        與此同時,分級建立了QQ群(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極大地方便了工作坊工作的開展。為了更好地指導學員進行學習,我們坊在吉林省電教館的指導下,又分別建立了兩個QQ群――化蛹成蝶和精誠合作。學員們非常踴躍,紛紛加入QQ群,實現了1000人同時在線的盛況。真正實現了用信息化手段指導信息化學習的目的。

        三、總結經驗

        工作坊的學員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各省下達通知時間不同,導致這1000人的工作坊陸陸續續一個月才達到上限。這就給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剛開始時,由于沒有經驗,每天就像復讀機一樣,重復著同樣的問題。后來慢慢有了經驗,筆者和其他學員一起把一些集中的問題采取截圖加文字的形式,變成研修攻略放到群文件里,供學員下載學習。如:研修攻略之選課,研修攻略之問卷調查,研修攻略之YY注冊及使用方法,研修攻略之研修積分的獲得,等等。這一做法有效地減少了復讀的次數,大大地降低了工作量。

        四、關注情緒

        為了學習而學習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在培訓過程中要關注他們的情緒,他們的心態,他們的價值取向。比如:出現偏激的語言時,坊主要及時引導;學員之間產生矛盾時,坊主要迅速化解;價值觀扭曲時,坊主要跟蹤矯正。這些都是坊主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不容回避。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工作坊,也一定能培養出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校長們。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校長,也一定能帶出一所好學校來。學校信息化建設也一定會漸入佳境。

        五、YY交流

        在主題二學習階段,中央電教館開展了一次精華帖交流活動。問題為:應用驅動要“驅動”的是什么?應用驅動與項目(課題、硬件)驅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堅持應用驅動的信息化推進策略?如何理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學員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在眾多的精華帖中,筆者選取了20名校長的精華帖提交給了央館,后來筆者也非常榮幸的代表南京七組參與了精華帖的交流活動,成為了10個交流坊主之一。使筆者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討、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六、主題研修

        我們坊第一個主題研修活動設計的內容是《問卷調查》,主要想通過這個問卷了解校長的基本情況,學校信息化現狀,以及對坊主的期待,等等。

        主題3開始后,筆者又設計了一個針對當前熱點、難點問題的主題研修活動。什么是微課?微課與慕課、翻轉課堂之間有什么關系?怎樣設計一節微課?使校長通過查閱資料,點評其他校長的理解與感悟,真正地了解它們的內涵和外延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主題4的研修主題是:放慢你的腳步,讓思維停留片刻,盤點走過的歲月。主要是想讓校長總結學習的收獲及感悟,為下階段的學習做好鋪墊。用PPT呈現“學校教育信息化發展規劃”則主要是想考察校長是否能學以致用,能否運用應用驅動來對學校的信息化發展進行科學的規劃。

        主題5的研修主題是:信息化建設的理念和共識如何形成?如何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建設的工作機制?因地制宜的特色信息化建設體系如何構建?送給同伴的祝福!

        這四個主題研修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校長通過學習,通過思考,通過謀劃,盡情地表達著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把遠程培訓推向了,也為此次遠程培訓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七、培訓成效

        在南京七組工作坊這個大家庭里,大家不僅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而且還比著學習,比如:今天學到哪了,積分多少了,我們坊排名多少了,等等。結果顯示,我們坊有一名學員積分高達7777975分,位列所有學員第二名。我們工作坊的排名也一直處于前十名,目前是第七名。

        八、幾點建議

        以下是筆者此次培訓中遇到的問題,提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進入工作坊的時間應該一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復指導。

        第5篇: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根據《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關于實施全省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的意見》(魯教財字〔2007〕30號)精神,為進一步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效益,經研究,決定依托“山東省教師教育網”組織開展2009年山東省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專題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如下:

        一、培訓目標

        2009年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專題培訓,利用遠程研修模式,在學科課程專家引領下,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網上備課、案例分析、問題研討等形式的對話交流,幫助教師診斷和解決教學問題,提高教師合理設計與有效實施新課程教學的能力,提高新課程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我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

        二、培訓內容與課程資源開發

        本次培訓開設初中語文、初中數學、初中英語三門課程,每門課程集中研修10天。課程資源由國家學科課程專家、省內外專家和名師共同開發,并負責各學科研修指導。

        三、參訓人員

        本期計劃培訓全省農村初中語文、數學、英語學科骨干教師10130人,其中,鄉鎮以下農村初中教師不少于50%。各市名額分配情況見附件一。

        (一)選拔條件

        1、熱愛黨教育事業,模范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積極進取,樂于奉獻,為人師表。

        2、有較扎實的學科知識和一定的教學經驗,熟悉本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通過培訓能夠起到帶動和輻射作用。

        3、一線教師,身心健康,能堅持全程學習。

        4、熟悉微機和網絡操作,具有上網學習交流的能力。

        (二)推薦選拔辦法

        參訓對象的推薦選拔要公開、公平、公正,在個人申請的基礎上,采取“自下而上,逐級審核,堅持標準,擇優推薦”的辦法進行。由符合選拔條件的教師本人提出申請,經所在學校和縣(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后,報市教育局。各市根據所分配的名額按1:1的比例確定培訓對象。

        四、研修形式與時間安排

        (一)研修形式

        采取集中研修與分散研修相結合的形式。充分發揮網絡遠程研修平臺的技術優勢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管理優勢,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學習、管理與互動研討,推動以遠程網絡為平臺的高層次教師培訓的深入開展。

        學員學習:包括學習視頻課程、參與面對面研討、參與在線研討和專題討論,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業,與其他學員、指導教師及課程專家互動答疑。

        指導教師:組織、督促學員學習,進行學習指導,推薦作業,點評學員觀點,組織并引領學員進行研討。

        專家團隊:點評學員作業,對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定期在線與學員進行交流,編輯課程簡報,對典型問題進行集中互動答疑。

        集中研修期間,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本縣區教師培訓機構或具備網絡教學條件的中小學校設立若干培訓教學點。組織參訓教師按就近原則到各培訓教學點集中參加研修,統一管理。

        (二)研修時間

        集中研修:2009年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間,學員每天學習不少于6小時(其中觀看視頻2小時,其余時間為教師瀏覽拓展資源、提交作業和參與網上研討時間)。

        分散研修:2009年 8月8日—11月8日。分散研修3個月。分散研修期間各學科課程團隊專家和指導教師將定期組織在線研討和跟進指導,分散研修結束時,學員應在網上提交不少于2000字的論文。研修結束后平臺將長期開放,所有參訓教師可憑個人賬號和密碼登陸研修平臺,享受平臺提供的資源服務和網絡研修的跟進服務。

        五、工作流程

        (一)參訓教師選拔、報名與管理系統數據審核(6月15日—30日)

        1、各市按照所分配的參訓教師名額和選拔標準與程序確定本市參訓教師。

        2、各級管理員利用“山東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組織教師報名和編班。

        市級管理員于6月21—22日登錄“山東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啟動參訓學校的培訓報名管理任務。

        學校管理員于6月23日—26日登錄“山東教師繼續管理系統”填報并提交參加本次培訓的教師名單(一名教師只限參加一個學科的培訓,務必按學科填報參訓教師)。

        3、編班和配置指導教師(6月27日—30日)

        市級管理員于6月27日登錄系統,檢查各學校的報名完成狀態,開展編班和配置指導教師的工作。編班及配備指導教師的原則見附件二。

        4、指導教師團隊及技術人員培訓

        7月上旬,通過山東省教師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對各市指導教師及各級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發放視頻課程和培訓教材。

        5、平臺測試與熟悉學習平臺(6月30日—7月10日)

        各市、縣組織指導教師、各級技術人員熟悉學習平臺,對參訓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檢查各培訓點場所衛生與安全環境、設施設備。

        6、培訓實施

        (1)各培訓點根據統一要求,播放視頻課程資源,組織各學科教師觀看。

        (2)參訓教師憑個人身份證號碼和姓名的漢語拼音全拼(小寫)登錄“山東省教師教育網”()參加網上研討、提交作業。

        (3)各市指導教師在學科課程專家團隊指導下對研討內容和學員作業根據相關評價標準進行評價、點評和互動研討。

        (4)對于培訓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及賬號密碼錯誤等問題,由各教學點校技術人員依托“山東教師繼續管理系統”予以解決。

        六、組織管理與保障

        (一)組織管理:山東省農村小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項目實行省、市、縣三級管理。教育廳成立由廳領導任組長,師范處、基教處、教研室、省教育學院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山東省農村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工程遠程研修項目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山東省中小學師資培訓中心,具體負責培訓工作的實施。

        各市教育行政部門要成立培訓項目辦公室和相關職能組,根據指導教師選拔標準建立本市指導教師團隊,負責對指導教師團隊的管理和督導,負責對本市參訓學校和學員的選拔、報名、編班和管理;對本市各培訓點的組織管理和研修過程進行督導。

        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各教學點是此次全員培訓工作組織管理的主體。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和各教學點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加強考勤管理,做好技術支持和后勤保障工作。嚴格按照課程進度播放視頻,并督促、引導教師按時收看視頻、完成作業和積極參與網上研討,保證每一位學科教師保質保量完成研修任務。

        (二)培訓經費

        參訓教師培訓費由省財政專項經費支付,教師往返交通費由任職學校報銷。

        (三)考核評價

        為保證培訓工作順利進行,省項目辦將制定課程專家團隊、指導教師團隊、技術人員工作手冊和學員學習手冊;制定優秀、合格組織單位(市和學校)、指導教師、學員評價標準,明確工作職責,量化學習標準,作為培訓考核的重要指標。教師達到合格標準,在信息管理系統個人電子帳戶記入A1類學分20分。對達不到合格標準的指導教師、參訓學員不計學分。

        研修工作結束后,各縣區教學點要向本縣區教育局提交研修總結報告,各市教育局向省廳提交總結報告;研修完成后,教育廳將依據研修平臺后臺管理數據和各市總結報告形成培訓工作的總結評價。

        附件一:

        各市分學科名額分配表

        地市語文數學外語合計

        濟南180190190560

        青島280270260810

        淄博200190180570

        棗莊130130140400

        東營9010090280

        煙臺310310290910

        濰坊3403503201010

        濟寧270270250790

        泰安170160150480

        威海110110110330

        日照100100100300

        萊蕪100100100300

        臨沂320320320960

        德州200200170570

        聊城190190180560

        濱州130130130390

        菏澤320320270910

        合計34403440325010130

        附件二:

        技術負責人遴選標準

        一、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

        二、熟悉計算機及各類網絡應用;熟悉多媒體設備的操作及維護管理;

        三、學校技術負責人原則上為學校校園網或電教部門的負責同志,能夠協調本校校園網、多媒體教室、信息技術教師及已經確定的“山東教師繼續教育管理系統”學校級管理員,共同完成培訓期間的技術保障工作。

        四、具有必要的時間保障,研修期間全程在崗。

        配置標準:原則上每市配備技術人員2人,各學校技術人員1人。

        附件三:

        各市級管理員編班及指導教師配備原則

        一、以縣區為單位按學科編班。

        二、每班人數原則上為100人,不足100人的,在本市內進行合并編班,但每班不能多于120人,超過120人不足200人的,編為兩個班。本市個別班級人數較少,并且無法合并編班的,仍然保持為一個班級,省級不做調整。

        三、原則上每個學科班(不超過120人)配備2名指導教師;少于50人的學科班配置1名指導教師。

        附件四:

        指導教師遴選標準

        一、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備相關學科背景,在本市(縣區)本學科內具有較高知名度。

        二、具有網絡教研能力,有基本的電腦操作技能。

        三、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具有良好的服務意識和溝通能力。

        第6篇: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培訓資源內容廣泛。各級教師培訓院校和機構重視培訓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成效顯著,基本形成了涵蓋學前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和高等學校階段的課程資源。2011年小學教師“雙對接”遠程研修計劃涉及小學語文、數學和英語等三個學科。2011年上半年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的高校教師網絡培訓涵蓋高等教育階段的物理、心理學、金融、廣告、管理傳播學、計算機、漢語言文學、美學、電氣信息類學等課程資源。其中,集中培訓課程資源多達25種,在線培訓課程也涵蓋了19類,100種課程。當前,僅“全國教師網聯”成員高校的學歷和非學歷數字課程資源就已有1萬多門,共計10萬多課時。國家示范性項目中安排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遠程培訓、高中課程改革教師遠程培訓、知行中國———班主任遠程培訓、中西部項目中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等,都開發和提供了相應的優質課程資源。

        培訓方式靈活多樣。遠程教師培訓運用混合學習方式,即培訓是以自主學習為主,集體研討(包括在線研討)、與學科專家面對面交流、在崗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的。根據廣大教師需要,培訓以學科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整合和開發優質的培訓資源,同時注重組建高水平的專家導學團隊,進行遠程培訓的教學指導、答疑解惑、線上交流、學習評價和校本研修等工作。安徽省根據“國培計劃”項目實施方案,探索實踐的“骨干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培訓與教研相結合,在線學習與在崗實踐相結合,遠程培訓與聯片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和管理機制,收到良好效果。

        評價機制初步形成。遠程教師培訓的評價考核機制初步形成,比如,采用表現性評價和校本評價相結合、平時作業和階段檢測相結合、過程性學習與實踐性考核相結合、合格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網絡評價與專家評價相結合等方式,對學員培訓績效進行綜合考核、評估、總結,促進了教師培訓工作的健康推進。

        互動交流形式多樣。遠程教師培訓的網絡平臺,具有課程優化、資源優質、師資優秀、學習便捷、交流順暢、信息靈通等特點,極大地方便了參培教師的自主學習、互動交流和心得分享,彰顯了獨有的優勢和作用。例如,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網絡平臺資源既有在線課程、精品課程展示,也有經驗交流、教師論壇、教師博客、合作伙伴等。參培教師能夠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如專家答疑研討、小組學習研討、專題在線研討、QQ群研討、班級沙龍研討、作業互評互學等,方便了教師在遠程培訓中開展學習、交流、表達、分享等活動,也提供了便捷、多樣、及時的教學指導和跟進式網絡研修服務。

        遠程培訓的基本現狀

        教師遠程培訓是指通過音頻、視頻、課件等形式,運用實時和非實時互聯網信息技術將遠程課程培訓傳輸到受訓教師那里的一種全新教育形式,真正體現了網絡資源共享、快速便捷和跨越時空的優勢。發展教師遠程培訓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教師繼續教育的戰略抉擇,是時展的迫切需要。許多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和瑞士等,積極開展教師遠程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國的教師遠程培訓也得到了政府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視以及廣大中小學教師的普遍歡迎。教師遠程培訓已經成為當前教師繼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國際潮流。通過幾年的實踐,遠程教師培訓呈現出明顯優勢。一是技術優勢。借助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和因特網(internet)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師遠程培訓,能夠提高教師培訓資源的傳播速度和繼續教育的服務效能,為參培教師提供多種手段和途徑的學習支持服務,促進教師繼續教育教學環境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促進參培教師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為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注入活力。二是便捷優勢。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堅持為基礎教育和課改服務的理念,注重問題驅動、案例式教學、參與式學習和研討式交流,以網絡在線學習和混合學習為基本模式,綜合視音頻技術、實時與非實時互動技術,運用網絡、電視、光盤、手機、電話等不同的傳播媒介,為農村和偏遠地區教師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多種學習途徑。這樣,方便了教師共享優質資源,方便了與導學專家的請教交流,便捷了參訓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遠程教師培訓的特色和優勢還表現在資源利用最大化、學習行為自主化、學習形式交互化、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管理自動化等方面。如河南師大探索總結了“LEPP”培訓模式,即引領、體驗、實踐、平臺。這樣,教師理論講授、學員研修交流、教師現場解答、專家指導點評、學員網站平臺自學等,通過網絡平臺形成了方便快捷、銜接緊密的培訓形式。三是資源優勢。教師遠程培訓可以實現優質培訓資源的共享和教師培訓的均衡發展,提高培訓效率和效益。我國目前有1000多萬名中小學在職教師需要培訓,由于人多、量大、面廣,高水平培訓師資和優質教師教育資源明顯不足,增加了教師培訓的艱巨性與復雜性。遠程培訓通過可以上網的電腦,就能輕松享用優質培訓資源,便于開展量大面廣的培訓,具有較高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四是共享優勢。遠程教師培訓具有網絡經濟的高邊際收益特點,可以通過規模辦學實現資源共享,有效降低教師繼續教育的經費與時間成本。1000多萬的中小學在職教師需要進行5年一個周期的輪訓。如果采取集中面授的培訓方式,需要大筆的差旅、食宿及場地等費用投入,耗時又費力。據實施遠程教育的國外高等學校初步估計,這種教育方式可使學生多學習30%的課程,學習效率提高80%,節省40%-50%的費用。

        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在具體實踐中也發現不少的問題,應該引起關注。一是網絡平臺的服務支持問題。在培訓過程中不時出現網絡的擁堵和不暢通等問題,影響了參培教師網上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少數地方遠程培訓平臺的學習監控和過程管理等不夠科學合理,教師參與平臺的學習缺少適時監督,研修計劃和考核方案缺少前瞻性和穩定性,也影響了教師們網上學習的內驅力和持久力。二是課程資源整合共享問題。一些地方開發的資源,針對性不強,質量不高,缺乏有效的整合和提煉,影響教師的使用,不能實現共享。三是參培教師的觀念轉變問題。遠程培訓方式不同于以前的集中面授培訓,具有分散性個性化的學習特點,強調教師學習的自主性。在培訓過程中,由于對遠程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學習理念有待轉變,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有待提高,極少數農村教師有消極情緒甚至有抵觸情緒。四是學校對遠程培訓的重視問題。部分學校因客觀原因所限,沒有把教師培訓納入到學校管理日程,因而在相應的制度建設、激勵機制和硬件設施等方面不能及時跟進,在計算機的配置、網絡的暢通、績效的評價考核等方面存在不足,影響了遠程教師培訓的質量和效果。

        助力推進的基本策略

        1.樹立先進培訓理念。遠程教育是網絡時代的必然趨勢。領導者、管理者和參訓者都應轉變觀念,堅定信念,增強運用遠程培訓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更新培訓理念是提升教師培訓有效性的首要選擇。從理論上講,培訓可實現三種需求:獲取知識、獲得能力和改善行為。教師培訓的終極目的是改善行為,是把所學知識轉化成實際能力,讓潛能轉化為顯能,發揮培訓對知識所起的“解調器”和“放大鏡”作用。遠程培訓還可以培養教師的現代意識及運用計算機和網絡媒體的多種能力,培養和樹立教師的現代教學理念、學習行為、教學行為以及生活方式。

        2.優化網絡培訓平臺。教師遠程培訓的首要條件,就是科學搭建教師遠程培訓網絡平臺,創建良好的遠程學習環境,保證培訓過程中的網絡暢通和運行穩定,為廣大參培教師提供技術支持和網絡服務。現代遠程教育的基礎是網絡。教師遠程培訓模式的網絡支持平臺不僅方便信息交流,而且營造一個特殊的氛圍,鼓勵更多的受訓教師創造性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為了保證受訓教師與導學教師之間的順利交互及資源獲取,需要建立基于網絡的教學及管理平臺,對教學資源進行系統管理,對網絡教學平臺的導學教師工作區和受訓教師工作區進行專門的設計。近年來,教育部推進的全國教師網絡聯盟計劃,積極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和教師終身學習體系,已經形成由全國教師網絡聯盟成員高校、優秀網絡培訓平臺和有關省級優秀遠程培訓機構組成的教師遠程培訓骨干力量,遠程教師非學歷培訓規模每年超過百萬人次。安徽省創建了中小學教師教育網是中小學教師遠程教育中心的門戶網。平臺擁有強大的資源共享、互動交流、學術研討、作品展示、考核評價、在線通信和學情統計等功能,有較完善的支持服務和學習監督系統,是實現中小學教師培訓管理、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的專業化平臺。自2006年網站開辦以來,教師遠程培訓范圍和規模逐漸擴大,覆蓋全省16個市,共培訓中小學教師30多萬人次,開設課程500多門,涵蓋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36個學科,促進了安徽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模式創新”和“機制創新”,開創了安徽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新局面。

        3.建設優質培訓資源。培訓資源建設的對象主要包括媒體素材、試題、試卷、案例、課件、常見問題解答、資源目錄索引和網絡課程等九類教育資源。目前,這一建設應該根據最新頒布的“教師專業標準”要求,參照新的課程標準,聯系當前教育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加大資金投入,集中優勢力量,開發建設一批形式多樣、豐富多彩、內容全面、實際適用的教師培訓資源。課程資源建設應注意“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近幾年,全球出現了免費共享網絡課程資源的新趨勢。在其推動下,教師教育的開放資源建設也相繼開展。比如,英聯邦學習共同體與各成員機構合作開發支持教師校本培訓的開放教育資源,南非沙哈拉地區教師教育聯盟正合作開發用于教師培訓的多語種的開放教育資源,烏干達和贊比亞的小學教師和教師教育者已率先嘗試部分資源的使用。一些基于Wiki共同建設開放教育資源的創新實踐更為教師教育資源的建設與分享提供新的思路。WikiEducator項目是最典型的例子。該項目中,世界各國教育工作者依托網絡社區協同共建包括基礎教育在內的教育領域所需資源,并計劃于2015年提供一套全球免費共享的教育課程。我國廣播電視大學可以發揮系統優勢,整合中央電大和全國68所重點高校網絡學院的優質教育資源,聯合44所省級電大協同辦學,通過資源共享,服務教師培訓。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在網上半年來,已有幾百萬人次上網觀看、學習。這充分顯示這種模式的成功,也引領了各級大學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模式的改革。

        第7篇: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院地結合;模式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2―104―03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院地結合”模式,是指高等學校與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合作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一種方法。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高校出資源,地方出政策”,即高等學校充分發揮優質的智力資源、培訓條件、研究力量、指導能力和服務水平優勢,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積極制定相關激勵性政策,共同推進區域性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和整體素質。

        一、實施“院地結合”模式的條件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強化指導

        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地高校分布情況和各縣基礎教育工作實際,組織所有高校與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召開對接座談會,在雙向選擇的基礎上,確定高校與各縣對口意向,并制定具體的指導意見,促進高校與各縣形成對口合作關系。也可以由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高校自由對接,形成對口合作關系。

        (二)高等學校有效整合培訓資源

        高等學校組織人員深入對口縣進行實地調研,全面摸清各縣教師隊伍素質情況,并形成提升區域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需求報告。在此基礎上,高等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認真整合校內各種培訓資源,形成培訓師資、課程、管理、服務等各方面的資源合力,確保培訓條件能夠滿足各縣教師繼續教育需求。

        (三)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健全培訓機制

        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專門出臺區域內教師繼續教育相關政策,明確教師在崗學習、脫產進修、自主研修等方面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同時建立健全相關考核評價制度和激勵措施,全力保障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權利,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二、實施“院地結合”模式的方法

        (一)脫產研修

        脫產研修是指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學校定期安排教師全脫產或半脫產到高等學校進行研修學習的教師繼續教育模式。全脫產研修要求教師完全脫離現在工作崗位,時間原則上安排一個月至三個月;半脫產研修要求教師部分脫離現在工作崗位或分研修階段脫離現在工作崗位,時間原則上安排三個月至半年。

        1.各縣選派脫產研修教師。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學校建立教師脫產進修選派機制。一是利用超額編制將學校在編在崗教師按周期進行輪流選派,即在安排編制時,按區域內教師總數的10%作為超額編制,并按區域內學校和教師數平均分配到各個學校,各個學校按照超額編制情況定期輪流選派教師到高等學校脫產研修。二是結合大學生頂崗實習工作選派教師脫產進修,即由各縣與對口高等學校協商,每年安排部分應屆大學畢業生到各縣學校頂崗實習,替換出的相應學校教師則到高等學校脫產進修。三是由教師自行向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提出書面申請,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根據需求進行合理選派和安排。

        2.高校組織教師脫產研修。高等學校針對各縣教師脫產進修選派情況,首先,組織開展培訓需求調研。通過實地考察、座談訪談、問卷調查、電話郵件交流等方式,收集和梳理各縣教師提出的具體培訓需求,并形成完整的調研報告。其次,開展研修課程設計。組織專門力量根據調研需求進行課程設計,邀請專家對設計過程進行全程指導,同時再次通過多種形式征求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的意見,形成有針對性的課程方案。最后,組織各縣教師研修。為各縣教師選派研修導師,對各縣教師在研修期間的學習、研究、實踐等情況等進行檔案記錄和學分管理。

        3.第三方機構實施績效評估。由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高等學校共同選定第三方具有資質的機構,對教師脫產研修進行績效評估,并形成評估報告。一是評估選派脫產進修教師機制的合理性與科學性以及選派長效機制建立情況。二是評估高等學校組織各縣教師脫產進修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及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持續影響力。三是評估各縣教師脫產進修后促進教育教學行為變化的情況,對各縣教師的實踐工作進行有計劃的跟蹤問效。通過第三方機構評估,進一步調整、矯正和完善脫產進修制度。

        (二)集中培訓

        集中培訓是指高等學校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要求,向對口縣公開教師繼續教育工作計劃,各縣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報名后,統一到高等學校參加集體培訓的一種繼續教育模式。也可由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學校根據實際,委托高等學校舉辦各種培訓班,并選派相應教師到高等學校參加集體培訓。集中培訓時間原則上安排1―2周。最大的優點是便于實施班級管理,有利于統一培訓內容模塊和現場考核評價。最大的缺點是工學矛盾突出,培訓內容比較單一,不便于發揮參訓教師個性。

        1.高等學校培訓項目。高等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和資源優勢,結合對國家和地方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現狀的研究,每學期或每學年度針對對口縣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項目。培訓項目要體現如下三個特性:一是時代性,即課程計劃緊緊圍繞當前基礎教育發展的形勢,反映國家和地方推進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工作的階段性要求。二是前瞻性,即課程計劃要整合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力量,反映高等學校促進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超前性預測。三是實踐性,即課程計劃要滿足教師轉變和創新教育教學行為的實際需要,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提升教師自身素質。

        2.高等學校實施課程計劃。高等學校根據課程計劃形成培訓實施方案,組建培訓師資隊伍和管理服務工作隊伍,安排并完善培訓設施及食宿條件,按計劃實施培訓工作。一是組建班級組織和學習團隊,根據參訓教師學習基礎和自身特點,安排或由教師自主選擇班組組織和學習團隊,并選舉臨時班委和支委,構建臨時性學習型組織。二是按課程進度實施課程計劃,對培訓教師和參訓教師進行過程性監控,并及時記錄和反饋培訓效果。三是研討和評價,以班組或小組為單位,組織參訓教師進行集體或專題研討,并以現場測評方式進行培訓績效評估。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學校委托高等學校實施的項目,課程計劃由高等學校與委托方共同商定后實施。

        3.高等學校提煉宣傳培訓成果。高等學校在培訓結束后,組織培訓團隊總結反思培訓工作,梳理培訓教師和參訓教師在培訓過程中的意見,形成具有典型經驗的培訓成果,并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宣傳推廣。一是提煉宣傳培訓價值,選取部分具有現實性和地域性的培訓課程進行提煉宣傳,反映高等學校服務社會的功能與成就。二是提煉宣傳培訓形式,

        選取部分操作性強、受歡迎程度高、易推廣使用的培訓形式進行提煉宣傳,反映高等學校在培訓中的創新理念與培訓成效。三是提煉宣傳培訓特色,選取部分在培訓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培訓特色進行提煉宣傳,反映高等學校在培訓工作中的品牌意識和獨特風格。

        (三)遠程教育

        遠程教育是指參訓教師與培訓教師、參訓教師與高等學校之間主要采取多種媒體方式進行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教育形式,是將課程傳送給高等學校外的一處或多處參訓教師的繼續教育模式。遠程教育原則上安排半年至一年。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為參訓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有條件地擴大教學規模,有程度地提高教學質量,有計劃地降低教學成本。最大的缺點是虛擬性太強,培訓與教學工作缺乏直觀性,不便于監控培訓過程和及時觀察、考核培訓效果。

        1.各縣建設遠程教育平臺。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分期分批建設遠程教育平臺,為開展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奠定基礎。一是基本硬件建設,在條件具備的學校添置教師繼續教育專用計算機、音頻視頻設備、投影設備等,作為當地教師遠程教育的專用場所,并分期分批安排教師使用,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基礎網絡建設,在當地建設教育局域網,或使用100兆以上的寬帶、光纖連通英特網,使教師繼續教育專用場所能快速、便捷地與局域網和英特網對接。三是培訓遠程教育輔導人員,在當地學校中篩選部分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強的教師,有針對性地培養為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輔導教師,形成本土化的輔導團隊。

        2.高等學校開發遠程教育資源。高等學校根據學科專業建設特點,結合對口縣基礎教育實際,按照國家和地方教育事業發展要求,組織專家隊伍開發遠程教育資源。遠程教育資源要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在解讀現代教育理論的背景下,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個核心,重點突出教師應知應會的知識和實踐性技能,積極關注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二是體現專題培訓特點,要避免大而空、全而粗的資源開發思路,用小而精、靈而活的專題培訓方式,開發出具有“短、平、快、實”特點的遠程教育資源。三是采取多種資源呈現方式,資源不僅僅停留在電子文本、課堂實錄、專家視頻等傳統呈現方式上,還要以貼近教師生活本真的其他方式呈現培訓資源,激發參訓教師的學習興趣。

        3.高校與各縣共同實施遠程教育。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學校根據高等學校開發的遠程教育資源,開出參訓教師接受遠程教育的“菜單”,并與高等學校共同實施遠程教育。一是各縣輔導團隊訓前準備,輔導團隊成員根據高等學校遠程教育平臺要求和參訓教師學習基礎,維護和準備好必備的培訓設施,并提前培訓參訓教師計算機基本使用技能。二是高等學校專家團隊過程指導,高等學校組建專家教學團隊,對參訓教師接受遠程教育過程中的知識、問題、技術、作業等進行全程監控與指導,幫助參訓教師更深理解理論知識,更好掌握實踐知識。三是雙向互動交流反饋,各縣參訓教師與高等學校專家團隊通過網絡在線交流溝通,全方位反饋培訓效果,切實改進培訓方法,全面提升培訓效率。

        三、實施“院地結合”模式的經費保障

        (一)脫產研修的經費保障

        脫產研修由于時間較長,工作成本較高,其經費保障可以采取“三個一點”方式分擔,即由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分別承擔60%、30%、10%比例的費用。主要經費渠道可以在當地教師繼續教育相關政策規定中的經費中劃撥,也可以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單列使用。

        (二)集中培訓的經費保障

        集中培訓雖然時間較短,但培訓強度較大,培訓成本也較高。培訓經費可以通過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教師繼續教育專項經費解決一部分,高等學校通過向上級部門申請項目立項爭取劃撥一部分,各縣學校適當報銷一部分來解決,具體比例可以分配為50%、30%、20%。縣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學校委托高等學校實施的培訓項目,培訓經費由雙方約定后按協議規定撥付。

        第8篇: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現在為期十天的遠程研修學習結束了,我作為第一次網上研修的學員滿心都是深深的不舍與留戀.這十天來,認真專研學習:觀看視頻,課后作業,作業點評,等,貪婪的享受著遠程研修的智慧大餐.研修的日子里我們累并收獲著,苦并快樂著.因為有了這次研修學習,我們的業余生活不再空虛,生活因此而變得分外精彩.正如有的學員在學習感言中所說的“遠程研修無疑是我們開展基礎教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是一場“及時雨”.這次培訓讓我們重新燃起了繼續學習的熱情和積極參與新課程改革的決心和勇氣,堅定了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學當中大膽創新,開拓進取的信念.

        學習的日子里,觀看專家講座的視頻:那一個個生動的教學課例,讓我們更加貼近了課堂;專家們精辟獨到的分析使我知道了教學中該注意什么,哪些細節需揚棄.觀看視頻后是做作業,那是自由發揮,暢所欲言的舞臺.在教學中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根據專家的引領,利用業余時間,無論身心多么疲憊,我都能認真按時完成作業并能積極參與在線討論,交流,同時也變成了日常生活的習慣.

        尤其是這次歌唱模塊的學習,我感到收獲很多,使我對歌唱模塊有了更大的信心.但是真正把專家的方法用到實際當中去,還需要不斷去實踐與探索.我們一定要學以致用,把專家的方法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去,但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實踐,總結,找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第9篇:遠程培訓研修總結范文

        關鍵詞:學分制;校本培訓;模式創新

        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是教師培訓制度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學分管理制度背景下開展校本培訓,可以消除教師培訓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實現長效性和連續性,消除形式化和片面化,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于促進教師不斷學習和專業發展,有利于教師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可以說,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是校本培訓政策導向的“導航器”,是推動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驅動器”,是衡量教師參加培訓多少、好壞的“計量器”。

        一、“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政策深入的“導航器”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了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2010年,國務院頒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D2020年)》,其中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要加快繼續教育法制建設,健全繼續教育激勵機制;要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對中小學教師實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2011年,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全體中小學教師進行分類、分層、分崗培訓。每五年為一個周期,在一個周期內,每一位教師要參加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隨后,湖南省教育廳下發了《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管理試行辦法》。我省對中小學教師培訓學分登記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常德市教育局在轉發該文時對學分登記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這些政策的出臺,對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為順利完成“十二五”期間的教師培訓任務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師〔2011〕1號)從培訓任務、機制建立、學分登記和政策保障等方面,對“建立嚴格的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提出了具體要求:教師在5年周期內,需修滿規定360學分(學時)的培訓課程。如:新任教師崗前培訓不少于120學時,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每5年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360學時,所有班主任每5年須接受不少于30學時的專題培訓。在360學分(學時)培訓中,校本培訓占120學時,占整個培訓課程的三分之一。可見,校本培訓在新一輪繼續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是很重要的。

        二、“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目標達成的“計量器”

        教師培訓學分制實現的首要條件是,要根據3個方面的要求制訂培訓方案,設置培訓課程:一是學習者所處的專業發展階段,二是學習者當前的學習需求,三是學習者的學習支持條件。如果教師培訓主管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能夠很好地做到這些,培訓課程及其實施必然具有較強針對性,適應學習者的特點。

        培訓目標、課程設置、學分量化、過程管理、學習評價等構成培訓的整體性,這些要素之間相互聯系、互相作用。要素之間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系統,每個要素也是一個子系統。對于學習者來說,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學習場所這幾個因素,也是具有整體性的,學習者需要系統地設計自己的學習,展開學習,控制學習。如果學習者不能整體地計劃、系統地設計,將直接影響學分取得和學習效果。

        校本培訓是以教師所在學校為陣地,立足崗位、立足本校教育教學活動,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進行再學習、再提高的一種培訓形式。

        桃源縣在新一周期的教師培訓中,結合本縣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桃源縣教育局、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制訂了《桃源縣中小學教師新一輪繼續教育校本培訓方案(2010―2015年)》及《桃源縣教師校本培訓工作考評細則》。考評方案從“職業道德執教規范”“職業技能教科研方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科研課題研究”“校級和校際教研”“青年教師培養”等模塊,圍繞“廉潔從教”“文明執教案例”“教師專業知識與技能”等33項具體內容。采用分析討論、學習交流、展示答辯等培訓方式,選修或必修相關內容。同時,從“組織與管理”“基礎建設”“培訓內容”“培訓機構”“培訓效果”等方面,按照“培訓制度”“新課程理論培訓”“培訓方式”“培訓措施”“培訓效果”等具體評價內容。采用100分制對單位與教師進行校本培訓的考評。

        三、“學分制”管理,是校本培訓模式創新的“驅動器”

        為了解中小學教師對新一輪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的認識,掌握其培訓現狀與需求,桃源縣特別注重聽取廣大教師對新一輪繼續教育的培訓方式、方法及校本培訓內容、方式、評價考核等方面的意見,多次在桃源縣中小學范圍內開展了培訓需求調研活動,特別是近兩年來,會同縣教育局領導組織師訓教師深入基層,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培訓的迫切需求。僅就2013年開展的調研活動來看,收回調研問卷500多份,參加座談教師達300多人,收集整理了部分中小學校本培訓經驗資料10多本。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以往的教師培訓還存在培訓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評價考核失真等諸多問題。

        我們通過對調研情況的分析,認識到改進與創新培訓內容是解決教師培訓問題的突破口。為此,我們在設計培訓內容的時候,力圖做到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需求。

        尊重學員的實際需求,讓全縣每一個教師都有培訓的機會。本著這樣的服務宗旨,桃源縣進修學校為特殊教師群體量身定做了不少培訓項目。近幾年的中小學班主任培訓,教導主任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后備干部培訓,中小學校長培訓,考慮到偏僻鄉鎮村小的教師信息閉塞、教學任務重、電腦操作水平欠缺的客觀情況,特地為他們安排了暑假集中培訓,為他們開設了“新課標解讀”“課件制作”“校本研修基礎理論”等課程。

        在如何突破培訓內容的問題上,陬市鎮、龍潭鎮、漆河鎮的200多位參加調研座談的老師給了我們這樣的信息:每次培訓的內容老是那些教育教學的理論,我們學的時候感覺是那么回事,但是回來之后還是不知道怎么做……

        這些信息沉甸甸的,猶如重錘敲打著我們的每一條神經,深刻思考之后我們幡然醒悟。

        在近幾年的校本培訓實踐中,我們正視現實,敢于實踐,不斷創新,培訓方式由“單式”轉向了“多式”,我們走出了“灌輸式”“講授式”“教條式”的培訓老路,構建與實施了“案例式”“情境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的培訓活動。“2+3”教師培訓模式,以及與模式特點相應的“四結合”就是教科室、繼教室根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特點整合而成的策略。

        1. 理念輸送與案例分析相結合

        我們依托高校,長年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嚴格按照5∶3∶2的比例設置教師培訓團隊,聘請西北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專家來校上課、講學,每年聘請專家十多名,一線骨干教師三十多名,他們博學多才、理念前位,學員無不為他們的理論修養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折服。同時,我們充分發揮我校附屬實驗學校這個基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小學教師研修活動。除此以外,我們還把湖南省桃源縣文昌中學、湖南省桃源縣漳江小學、湖南省桃源縣三陽鎮中學等8所學校作為進修學校開展教師培訓的基地,充分整合教育資源,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上掛高校、下聯中小學的培訓機制,優化了資源配置,實現了優勢互補。

        2013年3月,我們為了推動桃源縣中小學的校本研修工作,召開了桃源縣中小學校長、人事專干專題研討會,聘請了西北師范大學李瑾瑜教授、院長來校講學。我們還主辦了全縣中小學教導主任、骨干教師校本研修專題研討活動,分別聘請了湖南師范大學、湖南文理學院等學校的知名專家講學。通過專題研討,大家把握了校本研修的理論,明確了桃源縣開展校本研修的具體思路。

        我們針對部分教師知識儲備過少、教學技能單一、現代教育技術信息閉塞等問題,在培訓內容設置層面,我們大力改進,從貼近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出發,特別是選擇以教育教學技能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教學案例為載體,創設真實課堂教學環境。如在幼兒園園長培訓中,我們開展了以“新課程背景下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課堂教學探討”為主題的研討課觀摩活動,學員現場聽課評課,共同交流研討課的教學情況,及時解答課堂教學中的困惑,有效地解決了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在小學學科教師跟班研修中,我們帶領學員來到高效課堂示范校――湖南省桃源縣漳江小學,參與他們的課改實驗活動,學習教研組集體備課技巧,參與制作導學案,讓全體學員在學中做,在做中體驗,不斷提升學科教學專業能力。

        2. 名師引領與骨干帶動相結合

        我校名師李安軍的美術教學打造了“美術工作室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學校為工作室配備電腦、彩印機、一體機等先進的教學設備。“安軍美術工作室”,這是一個藝術創想的實踐空間,改變了傳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一種能夠使教師更加主動參與其中、帶有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形式――美術工作室教學模式,更好地激活了農村美術教學。40米藝術長廊延伸至盡頭的“安軍美術工作室”為老師們營造了寬松自由、充滿人文與藝術氛圍的學習環境。老師們在美術活動――這種特殊的游戲中自由地想象,大膽地表達,發現小天地里的大世界。工具材料充足是工作室教學環境的優勢,老師、學生來到這里,根據自己的意圖,拿起工具,選擇材料就可以進行創作。為師生們分門別類放置的期刊、畫冊、圖片、教師自刻的近千張CD影像資料、上百本教師美術藏書隨時供老師、學生翻閱、瀏覽、查看,幫助他們在綜合的美術學習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開放的美術工作室使受訓教師與學生流連忘返,樂在其中。美術工作室活動模式在校內教學中的運用,體現了尊重教師發展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個別分層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在原來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在湖南省美術教學經驗交流會上,我校《農村小學美術教學走向美術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探索》的經驗交流,受到與會領導及教師的高度評價。

        特級教師葛國清是我校師訓工作的一面旗幟,他在“湖南省優質空間課堂”項目申報中,個人成功獲得“首席教師”榮譽,所帶領的團隊獲得優秀團隊稱號。

        名師的引領帶動了一大批優秀的骨干。2014年9―11月,湖南省小學數學教師信息技術提升工程骨干教師培訓五、六班的培訓落戶桃源,桃源縣教師進修學校、桃源縣實驗學校高質量地完成了湖南省教育廳交給的任務,學校骨干教師江華波、王惠娟、黃敏、劉娟等,分別展示了案例課《角的度量教學設計》《觀察物體教學設計》《圓的周長教學設計》等優秀教學案例,受到了來自湖南省14個地州市的參訓老師的高度評價。

        名師引領,骨干帶動,使桃源縣中小學校本培訓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2014年5月小學學科教師培訓的跟班研修中,我校首先選派實驗小學骨干教師赴湖南省常德市育英小學跟班學習,然后回到各自的崗位,帶領桃源縣小學學科骨干教師在崗實踐探討,通過現場診斷和案例教學解決實際問題。如小學語文學科教師針對“如何避免語文教學走入肢解課文的怪圈”話題,很多老師都主張以“肢解”為契機,將“生成”化為“精彩”,組織學生開展正反小辯論。讓學生在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時進一步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然后積極思考,組織最有感染力的語言駁倒對方以維護自己的觀點。在這一系列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中自主完成“與文本、編者的對話”,達成課程目標。這樣的閱讀教學不算用“教條”“牽鼻子”,而是在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激發創新思維的同時讓學生獲得正確的審美標準。如果把“哈姆雷特”解讀成了“李爾王”,那語文課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就都要走調了。

        培訓過程中,要求參訓教師按所任教學科每人上一堂展示課,我校組織教研室教研員對展示課進行評定通報。在中心小學校長培訓活動中,我們組織了掛職培訓,要求中心小學校長到桃源縣高效課堂示范學校――湖南省桃源縣漆河鎮中心小學、湖南省桃源縣茶庵鋪中心小學,名優學校湖南省桃源縣彰江小學掛職鍛煉,集中學習這些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管理,讓校長在與名校的零距離互動中感受高效課堂,學習高效課堂的教學方法。

        3.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

        2009年,我校第一次作為教學點參與了湖南省萬名班主任遠程培訓項目。在桃源縣教育局領導的重視,學校領導班子的周密安排,全體師訓老師的齊心協力下,桃源師訓一炮打響,桃源班主任一班順利地被評為湖南省優秀班級。同時,這一支優秀的培訓團隊從此就有了更好的發展因子。

        隨著遠程培訓事業的興起,我們的培訓管理也逐漸形成了一種風格。從多人帶班到后來的兩人或一人帶班(班主任、輔導教師),培訓教師們的輔導和管理能力越來越強。無論是國培還是自主培訓項目,桃源的各項指標都是名列前茅。尤其是兼具美術和技術的班級學情簡報已經成為了遠程平臺的一大亮點。簡報的激勵加上精細的輔導,讓參加遠程培訓的學員一步步進入培訓的最佳狀態。

        當然,書上得來總有限,功夫還得親身練。我們把集中縣城培訓與送培下鄉相結合。開展“送教下鄉”“送培下鄉”的活動已經成為我們開展校本培訓的一種常態,它集中凸顯了中小學教師將教學理論變成具體教學實例的一種演繹水平。我們把桃源縣所有中小學分成東、西、南、北、中幾個片區,每個片區選擇一所學校為基地學校,近三年來,我們以這些基地學校為依托,開展了20余次的送教、送培活動,將遠程培訓的課程精髓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讓學員對新課標、對新課程有了真切的體會。

        校本研修是教師研修之本。網絡研修的線上、線下結合,同伴互助、結對幫扶、觀課、摩課等都是有效的校本研修方式。根據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特點,我們在實踐中總結出了“2+3”教師培訓模式,“2”是指兩個階段,即“集中培訓階段”“校本培訓與分散研修階段”。一個是“集中培訓階段”,學員在我校集中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理念、學科知識、教學方法、教學能力的集中培訓;另一個是“校本培訓與分散研修階段”,學員集中培訓結束后,回到所在學校參加規定課時的校本培訓,完成相應的作業,或完成規定的分散研修任務。只有兩個階段培訓均合格,才能頒發培訓合格證書和繼續教育證書。這樣做,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新理念的實施,有利于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的落實。

        “3”是指集中培訓階段的三個模塊。即“專業引領”“教學實踐”“總結提高”。在集中培訓階段,按三個模塊組織培訓。“2+3”培訓模式,遵循了“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認知規律和能力在實踐中培養的練習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很切合我們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實際。

        4. 課題研究與課堂實踐相結合

        用課題研究來引領課堂教學與教師培訓的實踐,是我們近幾年來教師培訓工作的一大特色。目前,我校正承擔著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專項課題“農村中小學“三?四”式校本培訓實踐研究”的課題。“三?四”式的基本含義是:“三”指義務教育階段內三種不同類型或者不同塊面的學校,即“城鎮中小學”“鄉鎮中學”“中心小學”“鄉鎮村、完小”;“四” 指每一類型學校所構建的四種校本培訓模式,如“城鎮中小學”校本培訓主要運用的模式有:①網絡自學模式;②專題訓練模式;③骨干示范模式;④課題研究模式。

        這一課題的實施,在桃源縣中小學校本培訓中起到了引領與指導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了中小學教師“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課堂,體驗到了教師“任務式” “參與式”“案例分享式”的研修成果。

        2013年,我們創辦了內部交流刊物《桃源師訓》,至今已有四期成果,這本內部刊物的發行為桃源縣中小學老師提供了展示與交流的平臺。

        四個結合,多種形式,我們把豐富多彩的培訓內容加工成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營養大餐,讓一線老師見色動心,聞香動腳,嘗味欲罷不能。

        近幾年來,我們共組織培訓項目18項,培訓人數6118人,參訓率達98G以上,合格率達95G以上 。網絡研修是目前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們在縣教育局領導下花大氣力,下大功夫,除了提前完成全員遠程培訓外, 還借助省網、國網平臺,指導教師堅持網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研修方法。2015年桃源縣作為參與教育部師范項目“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的湖南省四個單位之一,推薦8個單位350名中小學教師參訓。在全國學情總結視頻會上,桃源縣被評為優秀項目縣,湖南省桃源縣實驗學校數學一組被評為優秀教研組。

        近幾年來,在學分制管理的背景下,我們不斷創新培訓活動,不斷總結與反思,力求達到培有所需、培有所用。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精品欧美专区国内精品 |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免费 | 熟女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 思思热精品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免费的日本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