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范文

        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

        第1篇: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電子信息工程;創新;培養模式

        近年來,隨著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電子信息工程應用型人才需求日益遞增,同時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很多高校紛紛開辦相關專業,供給隨著需求在增長,按理來說供給應該可以實現平衡。但現實情況是企業招不到適合的應用型人才,高校畢業生又面臨著改行、改專業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對于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定位和培養模式上出現了理解上的偏差,在教學過程中對于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中理論與實踐沒有很好地進行結合,為此,我們應該深入了解電子信息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將工程實踐能力貫穿到教學中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讓學生畢業后能很快地適應企業需求。

        1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培養學生具有信息系統和電子技術等知識的本科熱門專業,畢業后學生能從事各種信息系統和電子設備的開發與設計。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機電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重點建設的應用型工科專業,它是在原來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上發展起來的,以電子技術、自動化及信號與系統為主干的寬口徑學科專業。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團隊協作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現代新型應用型人才。

        2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2.1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現狀

        目前,企業對電子信息類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在與日俱增,但實際情況是企業沒有招到適合自己的人才,而高校畢業生又不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崗位,這日益尖銳的矛盾讓工程教育與產業需求越發凸現出來。過去幾年,很多高等院校都找到其關鍵問題在于本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設置不合理,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體系陳舊,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跟不上市場與企業的需求;2)實踐環節中理論驗證占較大比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體現在認識階段,不利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3)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實際工程化訓練的項目不夠,整個過程的實現存在較大的困難。通過對相關企事業單位和畢業生的跟蹤調查,我們發現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需要將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結合、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相結合,搭建人才成長平臺,優化人才培養體系。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定位為:培養具備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系統工程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有團隊協作精神和能將知識轉化為實踐工程應用能力的現代化應用型人才。

        2.2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研究

        ①轉變和優化教學觀念。應用型本科人才和學術型人才是有明顯區別的,應用型本科教育也不僅僅是本科和高職的疊加,需要在本科教育層次達到基本要求時,還需全面進行整合和優化,使學生有較強的適應能力以及解決工程實際的實踐能力。由于高校所處地方和區域經濟在發展中存在較大差異,學校需要在轉變教育觀念的同時,應綜合考慮教學資源傾斜度、教學資金的配備和教學體系的構建,要有精確的評價體系來適應地方經濟電子信息行業發展需求;②在教育改革常態背景下構建全新的培養體系,在進行教育和改革的過程中優化教育模式,積極優化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和實踐方面的能力,以便以后進入企業后能有很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以此為背景,在電子信息專業教學過程中采用“3+1”的教學模式,也就是前三年形成扎實的理論知識,最后一年強化實踐能力,為“最后一公里”的路程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為了能夠與行業需求接軌,在教學過程中還需積極突出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豐富學生實踐知識的經驗,促進形成專業素養;③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過程中創新課程內容。在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創新課程體系,優化人才結構,促進行業所需人才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在應用型教育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模擬法、案例法、項目驅動法以及滲透教學法等,在教學中要橫向聯系,縱向推進,整合教學資源,在實訓過程中完善就業技能和本領;④創建“雙師型”隊伍,提高教師水平。在進行“雙師型”隊伍建設過程中,必須建立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合理的梯形隊伍,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科研活動,鼓勵進修,也可給教師掛職鍛煉的機會,促進教師對教學和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同時,也可聘請優秀經驗豐富的專家或者企業技術人員對師資隊伍進行補充,讓學生第一時間感受最新的電子信息專業研究成果,為畢業后進入該行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3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景德鎮陶瓷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按照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建設目的,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注重學生基礎理論、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努力實現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個性化教育與大眾化教育相結合,把握社會需求,人才培養新需求。電子信息工程2013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對公共課、專業課、實踐環節設置進行優化,重構新的課程體系,把第二課堂納入新課程體系當中,實現兩大課堂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出專業基礎牢固、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高級應用型人才。結合社會和企業的需求,通過堅持四年不斷線的實踐教學,切實促進學生工程創新能力的提升;通過與相關企事業單位深度合作,完善“專業共建、過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產學研合作有效機制。實現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共建提升學生適應社會和專業核心的能力。為促使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對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認識及課程設置情況,掌握電子信息行業最新發展動態,我們在第一學期開設了“電子信息工程導論”專業基礎課程;為增強應用型人才的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互聯網+”等大賽中獲得較好的成績,我們適當的增加了一些相關專業課程的學時數,如:“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并把電子線路CAD專業課程提前至二年級上學期;為突出應用型人才非學術型人才的特點,我們也適當地把與主干學科不符的專業課程刪除,如:“隨機過程”、“數據庫原理”等;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我們增設了課外創新學分,學生可通過參與第二課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獲取學位所必需的學分,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學習的熱情;學校每年年均投入20萬余元用于創新創業項目的經費,不斷有學生參與到項目中來,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創意和效益。

        4專業建設的后續設想

        4.1實施“導師制”培養方案

        大四最重要的教學任務是畢業設計,但是由于學生忙于考研或者找工作,往往畢業設計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擬建立的“導師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在大三時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給學生安排好一名導師,導師除了給學生答疑解惑外,還可指導其創新創業項目,或者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來,導師制”可以增強學生專業認知,這樣到畢業設計時,選擇與項目相關的題目,學生興趣大幅提高,時間充裕,效果也更好。

        4.2加大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大力開展實踐教學

        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實訓室主要用于電工電子實習和金工實習,除了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外,還要從長遠考慮在當地及周邊地區建立一批校外實習基地,以滿足電子信息專業實踐教學需求。目前,學校在昌河鈴木有限責任公司、江西聯創(萬年)電子有限公司建立了實習基地。現在江浙滬電子企業中積極尋求合作伙伴,開創校外資源,培養應用型人才。

        4.3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對于電子信息企業來說,毫無疑問最為看重的是畢業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于在校期間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會優先錄用。目前,電子工藝師、電子信息工程師、電子設備工程師系列是很能被電子信息相關企業單位認可的,為了增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我們應該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調整課程體系,強化學生技能,把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納入教學計劃中,不但讓學生獲得學歷學位證,也要讓學生順利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4.4加強校企合作

        實踐教學環節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完善齊備的實驗室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先決條件。目前,一些知名半導體生產企業面向有一定條件的大學提供一種資助計劃,這樣的資助對于教學和課程建設都有著重要作用。上海華清遠見公司免費為學生提供實驗和學習用的芯片,并每年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提供免費周嵌入式培訓,對學校的單片機嵌入式教學工作和科研工作給予有力的支持。目前,我院正積極爭取建立嵌入式實驗室。

        5結論

        通過近幾年來對電子信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探索和研究,學生的創新和就業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保持在90%左右,畢業的學生也受到了企業單位的廣泛好評。作為一所地方高校,如何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我們一直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作者:傅莉 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

        參考文獻:

        [1]朱曉慧,于潤偉.以就業為導向的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建設與課程開發[J].中國電力教育,2005(3):50-82.

        [2]張興旺,呂樹清,查小紅.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3]張闖.我國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周紹斌.高等院校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高春,王志偉.應用型本科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途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8)

        [6]許志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

        [7]張兄武.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10(15).

        第2篇: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范文

        關鍵詞:四課法;畢業設計;空天作戰;衛星測控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1-0200-02

        本科畢業設計作為大學四年最后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長期以來受到指導教師的重視和關注,創新研究了各種有效途徑,取得了很好的實踐效果。[1-3]筆者所在的課題組基于多年的本科畢業設計指導實踐經驗,深入分析了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軍事指揮類學生和工程技術類學生不同的特點,考慮到大范疇下單個畢業設計課題研究的局限性,分別設置了相應的專題作為畢業設計課題,受到了學生的廣泛好評。

        在本科畢業設計指導實踐過程中,課題組基于專題式本科畢業設計指導方案,提出了“四課法”本科畢業設計專題指導方法。針對軍事指揮類學生,為促進空天作戰力量建設和“天戰”優秀軍事指揮人才培養,基于空天作戰背景,設計了空天作戰專題作為畢業設計選題。另外,針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充分結合理論和實踐,軟件和硬件能力的雙重訓練,設計了衛星測控專題作為畢業設計選題。通過空天作戰專題和衛星測控專題本科畢業設計的指導研究與實踐,深入分析和總結了專題畢業設計指導的相關經驗,對后續畢業設計指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本科畢業設計專題設計

        1.軍事指揮類學生本科畢業設計專題設計

        自20世紀90年代至今,國際上發生了幾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其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特點便是空天領域的軍事應用,空天作戰的概念應運而生。空天作戰是指以航空航天力量為主,在其他有關力量的配合下,為達成一定的作戰目的,根據統一計劃和統一指揮,在空天戰場共同進行的以空天威懾、空天支援和空天攻防為主要方式的作戰行動。[4]未來戰爭,誰能夠掌握空天的“制高點”,誰必將掌握戰爭的主導權。近年來,世界主要軍事強國都爭先發展空天作戰力量,太空領域的競爭更趨激烈,空天戰場的地位將進一步凸顯。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將首先從外層空間開始,空天戰場將成為敵對雙方激烈爭奪的戰略高地。

        為了保衛國家的空天安全,有效防御軍事強國的空天威脅,需要科學深入地研究空天作戰問題,理解和系統掌握空天作戰的有關理論,對空天作戰中的相關技術問題進行前沿探索。結合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軍事指揮類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特點,筆者所在的指導團隊結合空天作戰相關的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確定了“空天作戰專題”作為學生的本科畢業設計課題。因此,本畢業設計專題不僅具有很強的軍事應用背景,而且具有明確的研究意義。

        以空天作戰為背景,從爭奪制天權的基本手段、空間信息的獲取及在空天作戰中的應用、空間環境監測、美國空天作戰相關研究對我軍的啟示、空天作戰系統中的目標選擇、攻擊和防御等方面展開研究,精心設計了14個子課題以供14名軍事指揮類學生選擇,每個子課題都是空天作戰背景下相關問題的具體描述。專題包含的14個子課題是一個有機整體,有利于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資源共享,相互交流和探討,群策群力,在有限的畢業設計時間里掌握更多的相關知識。

        2.工程技術類學生本科畢業設計專題設計

        課題組所指導的工程技術類學生來自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以下簡稱“測控專業”),該專業一直被學生稱為“萬精油”專業。因為測控專業所涉及的領域很寬,它集計算機、軟件、網路、傳感、電子、機械、光學等多種技術于一體,用于解決實際工程中的控制管理、信號獲取、傳輸和處理等一系列問題。[5]但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航天測控”成為測控專業學生耳熟能詳的領域,更愿意將本專業和航天技術的發展同等看待。航天測控是反映一個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作為當今世界最尖端的領域之一,航天測控涉及天文、天體力學、空間控制技術、電子信息、數值計算等多個尖端學科。作為測控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迫切希望通過畢業設計更深入地了解航天測控相關的技術細節。

        針對5名測控專業學生,以衛星測控為背景,確定了“衛星測控專題”作為學生的本科畢業設計課題。從衛星測控星載儀器電路原理與設計、衛星測控星載儀器信號設計與合成、衛星測控星載儀器信號接收與處理、衛星測控中的擴頻信號捕獲技術研究、衛星測控中的擴頻信號跟蹤技術研究,精心設計了5個子課題,每個子課題都是衛星測控信號流程中的重要環節,環環相扣,最終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測控實驗平臺。有利于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加強學生間的交流與探討,共同將衛星測控領域的技術細節理解的更加透徹。

        二、“四課法”本科畢業設計專題指導實踐

        專題式本科畢業設計與傳統的“一對一”本科畢業設計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于學生從給定的子課題中選擇一個子課題開展畢業設計工作,所有學生要了解專題的整體情況,同時要求每人獨立完成一題。所有子課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指導團隊通過開展相應的指導,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最終完成優秀的畢業論文。指導團隊包括10名教師,作為一個整體,由負責人協調進行全面指導工作,同時根據教師的專業特長,確定具體指導的子課題。在整個指導過程中,提出了“四課法”本科畢業設計專題指導方法,在四個重要階段集中指導,以確保畢業設計指導工作進行的更加高效。

        1.下達任務課:明確任務,充分交代

        在學生選定相應的子課題之后,教師將下發《本科畢業設計任務書》(簡稱《任務書》)。在學生初步理解《任務書》的基礎上,給學生們上第一課:下達任務課。

        對于學生來說,本科畢業設計是一個全新的重要環節,它不同于前三年的課堂教學,也不同于任何之前進行過的教學、實驗等單一訓練,它是一個綜合的“項目”,所以學生在拿到《任務書》后會非常困惑,不知道具體該做什么,如何做。這就迫切要求教師能夠在第一時間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針對他們的疑問,逐一解答他們的困惑。在下達任務課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問”,這樣才能有的放矢的解決他們最關心的難題,達到更好的指導效果。“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第一課上,教師要針對問題充分交代,幫助學生充分理解《任務書》的要求,讓他們明確自己的任務:需要哪些基礎知識,需要補充學習哪些新知識,任務的最終目標是什么,各個過程環節該如何實施?每一個方面都要交代清楚,讓學生徹底打消疑慮,給他們建立自信心,為接下來的畢業設計奠定堅實的基礎。

        2.開題報告課:確定方向,引導思維

        學生在充分理解《任務書》研究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查閱相關參考文獻,將各個任務進一步細化,提煉出課題的關鍵問題,提出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制定詳細的研究計劃,完成《本科畢業設計開題報告》(簡稱《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學生開始進行畢業設計實質性工作的第一步,也是畢業設計環節第一次由學生主導,向教師提交撰寫材料。開題報告課作為畢業設計指導的第二堂課,教師需要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協助他們確定明確的方向,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為下一步畢業設計工作制定可行的計劃。

        (1)對專題及子課題的認識:學生針對不太熟悉的專題領域,要了解自己子課題的研究內容,必須要全面認識子課題所在的大專題背景。所以開題報告中,要簡要介紹自己對專題及課題的認識。

        (2)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要明確課題的具體研究內容,首先要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進行全面了解和梳理,準確分析它的發展趨勢,找準課題的研究方向。

        (3)課題在理論與實踐上的意義:學生選擇一個子課題,最初對課題的意義并不完全清楚。通過開題報告課,教師根據學生分析的課題在理論與實踐上的意義,點評相關的內容,為后續工作的展開明確方向。

        (4)課題需要解決的關鍵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課題研究的核心內容是解決一定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這是學生必須把握的內容,也是開題報告課最重要的部分。教師要根據學生《開題報告》的內容分析他們的思路,從各子課題展開,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理順課題的關鍵問題。

        (5)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實驗方案及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并估計在進行論文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和解決措施:明確了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后,學生在《開題報告》中對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可行性進行分析。教師要客觀分析研究內容的工作量和學生有效投入時間等因素,評價其可行性,及時修正不合理部分。此外,教師還要對論文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與學生進行充分探討,引導學生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6)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在有限的時間里,需要進行一定的研究工作。一般而言,時間較為緊張,通過制定詳細的研究進展計劃,劃分重要的檢查節點,有利于教師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在開題報告課上,教師根據學生制定的論文研究進展計劃,分析其合理性和可考核性,并進行必要的調整。

        3.中期檢查課:查看方法與思路,細致指導,廣泛討論

        在學生畢業設計工作進行到一半時,實施“中期檢查課”。開題報告課上,已經對整個畢業設計進行全面規劃和部署,在中期檢查節點應該完成哪些內容,是有明確計劃的。因此在中期檢查課上,教師首先要查看研究方法是否正確,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在更細節的方面加強指導,為后半部分的畢業設計定下方向。其次多個學生做同一個專題,有很多研究內容和研究成果是可以提前進行資源共享的。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取長補短,齊頭并進,共同進步。另外,還要給每個學生吃下“定心丸”:大家一定能在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完成畢業設計工作,只需要稍稍調整心態,更加投入,按照《任務書》中的任務需要,對照《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思路,一步步朝著目標努力。

        4.論文成稿課:查看內容與數據,規定格式

        在學生完成《本科畢業論文》(簡稱《論文》)初稿時,開設“論文成稿課”。事實上,從畢業設計之初,大部分學生就開始著手為撰寫畢業論文儲備有用的素材,認真思考,形成新的觀點進行論述。在論文成稿課上,教師要查看論文的內容是否是學生獨自完成的,是否是帶有自己新觀點的論述;檢查相關的實驗數據是否真實可信,必要時進行相關的考證;其他方面也要嚴格把握,如語句是否通順,邏輯是否合理等,都要進行全面的指導;另外,還要查看論文格式是否完全符合規定。

        除了以上重要的“四課”之外,在畢業設計實施過程中,由指導團隊負責人統一安排和部署,每周都有2~3名教師進行全面的指導;指導教師針對各自具體負責的子課題,定期和學生見面,了解畢業設計進展,進行現場指導,及時解決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鼓勵學生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和指導教師每周聯絡一次,學生向指導教師匯報畢業設計的進展情況,指導教師檢查學生的階段性完成情況,以確保指導工作落到實處。

        三、感想與總結

        在本次本科畢業設計工作中,針對軍事指揮類學生和工程技術類學生,均創新性地提出了“大專題”模式本科畢業設計團隊指導方案。對于選定該專題的學生,每個人都要花費一個學期的時間完成一個完整的畢業設計課題,畢業論文就是最終的成果形式。事實上,每個人除了自己的成果之外,還能在每次討論及最終答辯中汲取其他同學的研究成果,學到其他的新知識,達到知識共享。這就是專題式畢業設計最大的意義所在。

        通過本次畢業設計研究與實踐發現:第一,空天作戰專題和衛星測控專題都是全新的畢業設計課題,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兩專題可以作為固定課題以供后續的學生繼續研究和學習。第二,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學生通過思考和提問,又能促進教師更多的思考,師生間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使學生學到更多新知識。第三,“四課法”本科畢業設計專題指導方法是通過多年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應用成效顯著。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后,學生能更清晰地梳理自己的思路,調整自己的進度,學生之間也可以取長補短,資源共享,達到更好的效果。通過分析和總結相關經驗,在后續的畢業設計指導工作中,教師將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讓他們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熊艷,劉國福.初探軍校大學生本科畢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57-58.

        [2]王正杰.基于團隊設計項目的本科畢業設計模式研究與實踐[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20(2):105-110.

        [3]范興明,張鑫,王榮,等.本科畢業設計過程中創新精神與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信息,2011,(21):22-23.

        [4]王萬春.空天作戰理論與實踐[M].北京:藍天出版社,2010.

        [5]馮旭哲,陳建云,明德祥.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34(1):86-88.

        第3篇: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范文

        [關鍵詞]民族高校;課程群建設;項目實踐

        [中圖分類號] G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119-03

        一、引言

        隨著我國加入《華盛頓協議》,國家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的目標已經從發展理論研究型人才轉變為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的應用型人才。這種轉變對各高校的各專業課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中指出,民族高校正面臨著服務民族地區、培養民族人才的重任,要以就業為導向,調整高校學科專業結構,重點提高工、農、醫、管理等學科比例。因此,如何結合自身特點設置課程及學生能力評估體系,實現自己的專業培養目標,真正為民族地區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撐,是民族高校教育工作者理論和實踐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北方民族大學為民族地區培養了大批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但受限于辦學時間短、所處地區經濟發展滯后等客觀原因,學校現有的教育基礎較為薄弱,人才培養方式比較單一,人才培養目標和質量均難以滿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此,探索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真正能為少數民族地方服務的應用型人才是該專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而真正落實應用型工程人才的培養,就需要以學生為主體,理順所在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

        在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建設方面,有許多學者做了有益的嘗試:2007年,陶澤靈將啟發式教學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通過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素質教育質量[1];2013年,夏雪梅提出以學生素質為核心將學校課程劃分不同層次,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質量[2];同年,劉麗珍等提出借助課程地圖的構建,結合課程規劃以及對學生未來升學就業發展的指引,設計智能專業的主干課程群體系結構,建立專業課程與核心能力培養的對應關系[3];盛琳陽從課程體系、師資團隊、教學方法、實驗教學和工學結合5個方面介紹計算機網絡課程群建設的改革思路和實踐經驗。[4]然而,已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難以形成一個層次漸進的課程體系,通過課程體系學習后培養的學生也很難達到企業崗位的實際需求。

        本文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典型的應用型工科專業,在培養中以專業就業需求為導向,通過劃分年度項目將該專業各學期所學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一體化的具有相互支持性和內在有機聯系的課程群和學業評價體系,從學生的素質、技能、創新和創業等各方面能力培養入手,實現培養出符合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合格本科畢業生的目標。

        二、傳統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來自民族地區生源的學生個體差異問題。從河北、湖南和河南地區招收的學生素質普遍高于來自新疆、云南等地區的學生。以計算機類課程為例,發達地區從中小學就開始逐步涉及計算機方面的課程,而偏遠地區到大學仍沒有計算機的概念,這種現狀就嚴重影響了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教學效果。

        課時壓縮和講授內容重疊的矛盾。例如,在電路、數字電路、模擬電路教材中要介紹二極管、三極管工作原理;在數字電路、微機原理、EDA技術課程中均要介紹數字進制等相關概念。類似重復的基礎內容介紹盡管側重點各不相同,但由于教材編制的獨立性和相對完整性,這些內容都保留了下來,并且在教學環節不斷被反復講解,這使得原本緊張的學時被占用,后續專業知識的講解課時被嚴重壓縮。

        實踐和理論相互脫節的矛盾。為了提高實踐課程的比重,相關理論課時被壓縮,學生僅學到了基礎理論,還沒有獲得理論綜合能力,就開始了實踐實訓課程的學習。反映在工程實踐中,就是理論和實踐對應不起來,學生能夠按實驗指導書的內容完成實驗,但對實驗內容既不會分析也不會設計。以電子設計大賽為例,學校參賽的21支隊伍中,僅1支隊伍選擇了理論知識要求較高DC-DC變換類題目,占選手總數的4.76%,而選擇動手能力較強的風力擺控制系統類題目就有6組,占參賽隊伍的28.57%。從參賽論文撰寫來看,學生理論分析方面的能力也相對欠缺。

        課程設置的前瞻性不強,專業課程設置缺乏系統化。隨著技術和需求的變化,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也是千差萬別。傳統課程設置更注重學科內的連續性,忽略了學科間的內在聯系和相關性,不能根據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進行課程調整,缺乏綜合性應用人才培養意識。

        三、樹立項目實踐型的教學理念

        2015年北方民族大學招生5000余人,招生涉及31個省市自治區,生源覆蓋全國56個民族,其中65%的學生來自農村,生源多元化,學生個體差異較大。

        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本科生培養現狀表明:該專業的學生來源有13個民族,少數民族學生數量占總學生數的39.33%。大部分少數民族生源地的教育發展較落后,少數民族學生基礎薄弱,成績差異大;過于強調傳統教學過程在學生培養中的作用,學生自學能力較差,無法適應現代知識更新;人才培養的引導不足,學生學習目的性不明確等諸多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解決。這使得該專業培養的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基礎理論不扎實,動手能力較差,并沒有達到預想的培養目標,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如果還采用傳統的教學培養模式,學生會被限定在相同的環境中無法發揮自身特點,教學費時費力,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全面發展。而采用項目實踐型的教學模式能夠通過團隊角色定位,尊重學生認知基礎和技術能力方面的差異,更加有效的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工科院校的項目實踐型工程教育模式,主要由項目型一體化課程體系教育、實驗實踐型技能訓練、創新創業型能力培養及過程性學業評價等內容構成。這種基于項目實踐型工程教育模式強調人才培養,以產品開發過程實現人才培育,以全生命周期的產品開發為載體,通過構建一體化的有機聯系課程體系,完善學生實習實踐的客觀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最終培養能夠和企業需求對接的應用型人才。

        此外,產品開發的模式也更容易從產品目標開始理順相關的課程體系,通過該模式的應用,可以更好地明確專業培養目標,調整課程核心內容,增強所授內容的實用性,提高教和學的效率。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提到“強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目標,但這些內容如何實現卻很難找到合適的方法。通過項目實踐培養模式,就可以從企業需求入手,定義畢業設計的內容,進而確定每個年級的課程、實驗、實踐教學內容,形成系統化有機的課程體系,為客觀性的專業核心課安排奠定扎實的基礎。因此,采用項目實踐型的人才培養方式,可以打通企業需求與培養目標,構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專業培養目標。

        四、集成化課程體系建設

        要理順電子信息工程類專業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構建以就業、創業為培養目標的一體化課程體系,就必須擺脫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依托民族高校的實際情況,按照工程教育培養原則,解析各課程模塊,搭建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完善以產品為導向的工程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和工程實踐能力,實現民族高校培養地區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為此,學院以就業為人才技能培養目標,通過基礎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和畢業設計四個環節入手調整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安排,見圖1。

        整個專業的核心課程安排共分四個部分:一年級新生入學后,由于基礎薄弱,只能安排專業導論、認知實習、電路和C語言等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夯實學生基礎知識;二年級學生對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就可以安排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和微機原理等專業基礎課程,為后續的專業技能綜合應用提供知識儲備,并逐步涉及專業知識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已經有了專業基礎知識,就需要通過嵌入式和單片機等工程應用性較強的理論課程以及專業性、綜合性、機能性的電子設計類實踐課程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通過具體項目設計進行相關的學習;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目標已經開始轉向工作技能教育,在此階段可以依托畢業設計和專業實習,找尋自身所需的深領域專業知識并進行學習。

        新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上述課程設置真正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創業為導向,形成一套課程之間存在有機支撐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其優化了學科基礎課內容,體現了專業基礎理論和方法,將學科前沿和生產實際相融合,進一步推進實訓課程設置與工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完善遞進式的項目實踐教學體系。

        在這套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通過鼓勵該專業教師應用慕課、翻轉課堂、問題式教學、引導式教學、項目式教學等具體教學手段,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結合起來,夯實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完成了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為應用型工程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培養環境。

        以“三電”類課程為例,專業搭建了以骨干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改革團隊,并引入慕課和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方法,通過制訂課程項目目標和項目團隊,促進學生課下自學,使得學生數字電路課程的課下平均學習時間增加了4000多分鐘,課堂內外學習時間比約為1∶1.5。通過教學改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

        為了在新的課程體系建設中突出實踐教學,在課程安排上我們加強了獨立設課類實驗的教學力度。在此方面,我們把綜合電子系統設計、專業課程綜合實訓、綜合技能實訓等能夠以項目形式開展的應用型實踐教學獨立設課,在內容安排上設置和理論教學相關的一些小型電子產品制作類內容。這樣,學生在畢業設計階段就可以勝任智能家居、避障小車、智能灌溉等綜合性、實用性強的產品開發,通過這些內容的完成,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實現了教學理論和實踐內容的銜接。

        在實驗教學方面,提高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將驗證性實驗通過仿真或者課后項目團隊自學的形式完成。在實驗課堂上,通過典型的應用型項目實現教學與學習、設計與驗證相結合的項目驅動式教學方式,鼓勵教師講解、學生驗證的實驗方法,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并加以驗證和總結。通過基本實驗、開放性實驗和課程設計相結合的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相脫節的教學模式。通過建立三個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和認知實踐能力,具體見表1。

        在推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自覺性,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方面,改進了課程的評估機制。率先在三電類課程和實驗中設立了階段性的觀測點,這些觀測點包括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自主學習能力、專業素養、專業技能等多方面綜合性評估內容。通過觀測點給出每個學生客觀的過程性評價成績,結合期末考試為每個學生打出課程學習的綜合評價。這樣,通過加大過程評價和實踐教學能力評價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的比重,設置個性化、差異化的評價觀測點,綜合評價不同基礎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的進步情況,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恰當的提升空間。這種過程性評價的實施解決了學生的個體化差異,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得到鼓勵和認可,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在此基礎上,在專業內部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式的創新實踐活動,促進學生項目團隊建設,探索多層次、全方位的教學培養模式。例如,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適當設置了一定量的課外電子制作項目,并提供資金鼓勵學生參加到學院和校級的大學生創新項目中。在此基礎上,選擇優秀項目參加到自治區和全國性的大學生創新項目中,使學生能在這些綜合項目中得到進一步鍛煉。

        五、目前成果

        經兩年多的探索,基于項目實踐型的民族高校集成化課程體系建設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教學模式變革中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通過人才培養方式變革,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以畢業生的就業需求為導向,加強了畢業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并以此為目標推進了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變革。

        在課程及格率方面,以專業基礎課模擬電子技術為例,2012年,學生的及格率為79.7%,2013年上升到86.1%,2014年及格率達到93.1%。該專業的高考第一志愿錄取率從2011年的48.31%,一路上升到2014年的92.22%。據統計,2014年該專業本科學生的年終就業率為85.92%。學生主要就業方向為電子類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學生就業方向與專業吻合度較高,就業層次相對較高。

        從創新項目來看,2013級校級創新獲得批準7項;2014年獲得校級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9項,占整個學校的20%;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2項,自治區級創新項目2項。此外,2015年度該專業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一個,三等獎三個,寧夏賽區四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

        兩年多來的實踐表明,基于項目實踐的民族高校應用型工科課程建設使整個專業的教學工作出現了良性循環的態勢,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明顯的提升。這對民族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和工科專業課程設置具有重要的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陶沼靈.啟發式教學方法研究綜述[J].中國成人教育,2007(4):139-140.

        [2] 夏雪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建設:水平劃分與干預實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3(7):11-16.

        第4篇: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范文

        關鍵詞:信息安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5913(2007)23-0053-05

        1信息安全的形勢是嚴峻的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在軍事、政治、金融、商業等部門的廣泛應用,社會對計算機和網絡的依賴越來越大。因此,確保計算機和網絡系統的安全已成為世人關注的社會問題,并因此成為計算機科學的熱點研究領域。

        計算機和網絡系統存在安全缺陷,世界主要工業國家每年因利用計算機犯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遠遠超過普通經濟犯罪所造成的經濟損失。計算機病毒已對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黑客”入侵已成為危害計算機信息安全的普遍性、多發性事件。

        社會的信息化導致第三次軍事革命,信息戰、網絡戰成為新的重要作戰形式。美國最早提出信息戰的概念,并于1995年1月成立“信息戰執行委員會”。1995年海灣戰爭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期間,美國成功地對伊拉克發動了信息戰。2007年美國軍方正式成立網絡作戰司令部,進一步提升了網絡作戰的地位。

        我國在信息系統的基礎性硬件和基礎軟件方面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普遍使用國外的產品,而這些產品中都存在著“后門”,從而使我國的信息系統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由上可見,目前信息安全的形勢是嚴峻的。

        2信息安全的概念

        2.1信息系統安全的概念

        信息系統的安全包括信息系統的設備安全、數據安全、內容安全和行為安全四個方面。即,

        信息系統安全=設備安全+數據安全+內容安全+行為安全。

        中文安全一詞=英文詞Security + Safety,其中Security是指阻止人為惡意地對安全的危害,Safety是指阻止非人為對安全的危害。

        ① 設備安全

        信息系統設備的安全是信息系統安全的首要問題。這里包括三個側面:設備的穩定性(Stability)、設備的可靠性(Reliability)和設備的可用性(Availabity)。這里的設備包括硬設備和軟設備。

        ② 數據安全

        信息系統的設備安全了還不能保證其中的數據一定是安全的。確保數據安全就是采取措施確保數據免受未授權的泄露、篡改和毀壞。

        數據安全也包括三個側面:數據的秘密性(Secrecy),數據的真實性(Authenticity),數據的完整性(Integrity)。而且,為了數據安全必須采取措施,必須付出代價,其代價就是資源:時間和空間。

        ③ 內容安全

        信息系統的設備和數據安全了還不能保證數據的內容一定是安全的。內容安全是信息安全在法律、政治、道德層次上的要求。

        ④ 行為安全

        確保行為安全是信息安全的終極目的。行為安全也包括行為的秘密性、行為的完整性和行為的可控性三個側面。其中,行為的秘密性是指行為的過程和結果不能危害數據秘密性,而且在需要時行為的過程和結果本身也應當是秘密的。行為的完整性是指行為的過程和結果不能危害數據完整性,而且行為的過程和結果是預期的。行為的可控性是指當行為的過程出現偏離預期時,能夠及時發現、控制或糾正。

        2.2確保信息安全的措施

        ① 確保信息安全的措施主要包括法律措施、教育措施、管理措施、技術措施。

        ② 確保信息安全的技術措施

        確保信息安全的技術措施主要包括硬件系統安全技術、操作系統安全技術、密碼技術、通信安全技術、網絡安全技術、數據庫安全技術、病毒防治技術、防電磁輻射技術、信息隱藏技術、數字知識產權保護技術、電子對抗技術、容錯技術。

        每一種技術措施可能對付某種安全威脅更有效,但是任何一種技術措施都不可能解決信息安全的所有問題。

        因為硬件是信息系統的最底層,操作系統是軟件的最底層,其他都要靠硬件和操作系統的支持。因此,信息系統硬件結構的安全和操作系統的安全是信息系統安全的基礎,密碼、網絡安全等技術是關鍵技術。

        確保信息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綜合采取各種措施才能奏效。

        3武漢大學信息安全學科建設實踐

        2001年經教育部批準,武漢大學創建了全國第一個信息安全本科專業。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武漢大學又創建了信息安全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后產業基地,從而形成了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的完整體系。截至今年7月,武漢大學已經有三屆信息安全本科生圓滿畢業。對于我國的信息安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

        3.1形成了有特色的武漢大學辦信息安全專業的辦學思路

        武漢大學信息安全本科專業辦在計算機學院,依托計算機學科辦學,經過六年的教育實踐,形成了自己的有特色的辦學思路:以學信息安全科學技術為主,兼學計算機和通信,同時加強數學、物理、法律等基礎,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素質。這一辦學思路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同時也得到國家信息安全領導機構的好評。

        3.2掌握了信息安全學科的學科特點和知識結構

        作為一個學科,信息安全有其自身的特點。

        ① 信息安全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

        信息安全是計算機、通信、電子、數學、物理、生物、法律、管理、教育等多學科的交叉學科。

        ② 信息安全對人的品德素質要求高

        信息安全事關國家安全,許多畢業生將到國家重要部門工作,對人的品德素質要求高。

        ③ 法律、管理、教育對信息安全作用極大

        絕不可忽視法律、管理、教育的作用。俗話說“七分管理,三分技術”,這話是有道理的。因為信息安全領域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因此,法律、管理、教育對信息安全作用極大。

        ④ 確保信息安全是一種系統工程

        確保信息安全是一種系統工程,必須綜合采取各種措施才能奏效。而且具有一票否決的特點。一個系統由100個子系統構成,如果99個子系統是安全的,只有1個是不安全的,則整個系統是不安全的。只有100個子系統都是安全的,系統才是安全的。

        ⑤ 信息安全技術具有整體性和底層性的特點

        技術上,必須從整體上采取措施,從軟硬件底層采取措施,才能比較有效地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因為硬件是信息系統的最底層,操作系統是軟件的最底層,其他都要靠這兩者的支持,所以硬件結構的安全和操作系統的安全是信息系統安全的基礎。但是光有基礎還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密碼、網絡安全等關鍵技術的整體配合。每一種技術措施可能對付某種安全威脅更有效,但是任何一種技術措施都不可能解決信息安全的所有問題。例如,密碼是確保信息傳輸過程和存儲狀態下安全保密的有效技術,但是密碼卻不能殺病毒。反之,任何殺病毒軟件也不能當密碼用。

        這就體現了信息安全的整體性和底層性特點。

        ⑥ 信息安全具有極強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

        信息安全領域中的一些分支具有很深入的理論性,但是它們的應用卻又是非常實際的。因此,理論與實踐必須很好地結合,二者缺一不可。

        3.3提出了一些新的學術觀點

        通過教學與科研實踐,我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學術觀點。如:“信息不能脫離信息系統而獨立存在。因此,不能脫離信息系統安全,而談信息安全。”“信息系統的安全包括信息系統的設備安全、數據安全、內容安全和行為安全四個方面。”“硬件結構安全和操作系統安全是信息系統安全的基礎,密碼、網絡安全等技術是關鍵技術。”

        這些學術觀點被國內許多專家、領導所引用,在全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當然,隨著教學和科研實踐的積累,認識會進一步提高和發展,這些觀點也會隨之提高和發展。

        3.4明確了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

        因為信息安全學科具有自己的學科特點和知識結構,因此信息安全專業的畢業生應當具有自己的基本特征。

        (1)熱愛祖國、品德優良、身體健康,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全國各個學校的情況不同,因此辦學的思路也不盡相同。例如,有的學校的信息安全專業依托計算機學科,有的學校的信息安全專業依托通信學科。也有的學校的信息安全專業依托數學學科,以密碼學作為教學的重點。還有的學校的信息安全專業依托商學學科,以電子商務安全作為教學的重點。不管把信息安全專業依托在什么學科,信息安全本科人才應當具備的上述基本條件不能變。

        (2) 必須同時重視信息科學技術的基礎和信息安全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信息是信息安全的基礎,如果沒有信息,便沒有信息安全。因此,學生必須首先學習計算機、通信、電子等信息科學技術基礎,否則便無法深刻理解和掌握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便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其次是要學好信息安全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否則就不是信息安全專業了。兩者都要學好,不可偏廢。

        (3) 既堅持多學科交叉,又堅持少而精,有所學,有所不學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安全具有多學科交叉特性,它是計算機、通信、電子、數學、物理、生物、法律、管理、教育等多學科交叉的產物。因此,除了信息安全之外,學生還必須學習計算機、通信、電子、數學、物理、法律等學科的基本知識。但是,學生的教學時數是有限的,不可能學習這么多課程。因此,應當從中學習一些主要的內容,堅持少而精,有所學,有所不學。

        (4) 重視實踐教學

        信息安全學科具有極強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必須有足夠的實踐教學。否則便不能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技能,也不能很好地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實驗室是實驗教學的基本設施,開辦信息安全專業就應當建立信息安全實驗室。僅有實驗室還是不夠的,有條件的學校還應建立校外實習基地。

        (5) 重視學生的品德素質教育

        信息安全事關國家安全,許多畢業生將到國家重要部門工作,因此對人的品德素質要求高。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知識教育,還要重視品德素質教育。學生的品德素質既要靠教育,更要靠養成,要把這一工作貫穿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全過程中。

        3.5編制出全國第一個“信息安全本科專業教學計劃”和“信息安全專業課程大綱”

        六年來,我們對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不斷修改。目前又制定出2006年版的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我們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被全國幾十所大學借鑒或采用。對全國信息安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一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體現了信息安全學科的學科特點和知識結構。六年來的辦學實踐證明這一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是成功的。

        3.6編寫出版了全國第一套信息安全本科專業教材

        目前已經出版:《密碼學引論》、《網絡安全》、《網絡多媒體信息安全保密技術》、《信息隱藏技術與應用》、《信息安全法教程》、《計算機病毒分析與對抗》、《網絡程序設計》、《信息安全綜合實驗教程》、《計算機網絡管理實用教程》、《信息安全數學基礎》。

        翻譯出版國外著名信息安全教材:《密碼編制學與網絡安全》(第三版、第四版)、《信息安全原理與實踐》、《橢圓曲線密碼學引論》。

        3.7建立了全國第一個信息安全教學實驗室

        學校和學院共同投資700多萬元,建立了兩個信息安全教學實驗室:“網絡安全實驗室”和“信息安全綜合實驗室”。編寫出版了實驗教材。實驗室除了能夠支持信息安全本科生進行教學實驗外,還能夠支持信息安全專業研究生和教師的科學研究。信息安全實驗室的建立極大地改善了信息安全的教學和科研條件。

        3.8建設校外實習基地

        目前,我們與12企業建立了信息安全專業學生實習基地,每年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生都到這些企業進行實習。這樣作的好處是,學生可以直接參與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生產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生和企業的相互了解,促進了學生的就業。通過實習,許多學生就在實習企業就業了,學生找到滿意的企業,企業找到了滿意的學生。近兩年已有60多名信息安全本科生參加了各企業的實習實訓。其中有一部分學生還在企業完成畢業設計的全過程。

        通過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場地,而且開拓了學校與企業科研合作的渠道。我院教師與企業的合作科研項目,每年多達幾十項,因此,每年都有大量本科生直接參加與企業的合作科研項目。

        4武漢大學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培養實踐

        4.1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培養的宗旨

        武漢大學信息安全專業旨在培養能夠從事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電子政務、電子商務、電子金融、軍事等領域的信息安全研究、應用、開發、管理等方面的高級技術人才。

        4.2組織學生興趣小組

        從二年級開始,組織學生興趣小組,每個興趣小組由5-10名學生組成。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開展課程內容討論、興趣實驗、學術交流、社會調查等活動。通過興趣小組的活動,提高學生對學習信息安全專業的興趣,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思想。

        4.3組織學生參與科研及學術活動

        我們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大學生科研活動,積極參加各種學習競賽和科研競賽。通過科研活動和競賽活動,培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近三年里,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生獲得學校和學院的大學生科研立項60余項。獲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14項。

        積極參加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國際微軟嵌入式競賽、ACM競賽、數學建模競賽,等,并獲得很好的成績,獲獎人數達50多人次。

        4.4招生與就業情況

        信息安全專業自2001年以來,一共招收了678余名本科生。畢業三屆畢業生共299人,其中出國的12人,攻讀碩士學位的68人,其余畢業生直接就業。畢業生就業情況一年比一年好。2001級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為90%,2002級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為91%,2003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上升為94%。參加工作的學生的主要去向是政府有關管理部門、金融、與信息安全技術有關的企事業單位。

        5武漢大學信息安全本科專業課程體系

        武漢大學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體現了武漢大學關于信息安全專業的辦學思路。體現了信息安全的多學科交叉、理論與實踐結合和涉及國家安全等特殊性。體現了培養熱愛祖國、品德優良、身體健康,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信息安全本科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德育方面除了常規的政治思想課外,增設“信息安全法律法規”課程。在數學基礎方面除了常規的數學課程外,增設了“信息安全數學基礎”課。為了體現硬件系統安全和操作系統安全的在信息安全中的基礎地位,除了常規的硬件類的課程和操作系統原理課程外,分別增設硬件類課程:“嵌入式系統”、“大規模集成電路應用”、“智能卡技術”;操作系統類課程:“Linux原理與應用”、“Windows原理與應用”。為了體現其他信息安全關鍵技術,開設:“密碼學”、“網絡安全”、“信息隱藏技術”、“計算機病毒”、“電磁防護與物理安全”、“電子對抗導論”等課程。為了體現兼學通信,增設“通信原理”和“現代通信”課程。為了加強理論連系實際,主要課程均開設配套的實驗課,另外還進行“信息安全綜合實驗”。

        6武漢大學信息安全本科專業教學計劃

        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和辦專業思路,我們編制了武漢大學信息安全本科專業教學計劃。目前制定的2006年版的教學計劃,按照“3+1”模式實施教學。所謂“3+1”模式,就是學生前三年在學校修滿所有學分,完成全部課程學習,第四年按學生特點及畢業去向分類安排不同的教學項目,完成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環節。

        7信息安全的學科建設促進了信息安全領域的科學研究

        武漢大學在信息安全領域中的密碼學、可信計算、網絡安全和信息系統安全等方面完成并承擔著一批國家與省部級重要科研課題,并取得了一些有影響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學科特色和優勢。武漢大學已經成為我國信息安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信息安全領域的科學研究促進了武漢大學信息安全專業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與中國信息安全產品測評認證中心合作,武漢大學建立了“中國信息安全產品互操作性測評中心”;與湖北省軍區聯合建立了“信息網絡技術研究中心”;另外還建立了“國家計算機緊急響應協調中心.武漢大學省級應急支撐中心”。

        這些科研機構的建立大大加強了武漢大學在信息安全領域的研究實力,同時為學生參加科研實踐提供了支持。

        武漢大學在信息安全研究領域取得了一些國內外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1) 理論成果:

        ① 提出演化密碼的概念和用演化計算設計密碼的方法,并獲得實際成功。通過演化計算設計出的DES的S盒,在安全性方面超過DES原來的S盒,并以此構成演化DES密碼。此外,在BENT函數的分析與產生、HASH函數的分析與設計、密碼的演化分析等方面也獲得成功。

        ② 對有限自動機公鑰密碼的安全性理論有較深入的研究,成功地破譯了FAPKC0和FAPKC3的一個實例,發展了有限自動機公鑰密碼的安全性理論。

        ③ 對網絡的安全免疫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建立了網絡的安全免疫實驗系統。

        ④ 對糾字節錯誤碼有較深入研究,部分成果用于銀河Ⅱ巨型計算機。

        (2) 技術成果

        與企業合作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可信計算機。

        與企業合作研制出我國第一款可信計算平臺模塊芯片(TPM)及其操作系統系統(JetOS)。

        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研制出多種密碼芯片和可信PDA。

        研制出網絡安全軟件系統,并得到實際應用。

        研制開發出多種信息安全應用產品,為企業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

        8小結

        我們創辦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的時間不長,對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的辦學規律還沒有完全掌握。因此,還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我們將虛心學習兄弟院校的長處,取長補短,改進我們的工作。

        我們相信,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兄弟院校的幫助下,武漢大學的信息安全本科專業將越辦越好,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的信息安全本科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煥國.試論信息安全人才培養,信息安全縱論,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M],2002.

        [2] 張煥國,等.信息安全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4,2.

        [3] 張煥國,等.信息安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計算機系主任(院長)會議論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蔡吉人.加強電子政務中的密碼保障體系的思考,信息安全縱論.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5] 沈昌祥.關于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思考,信息安全縱論,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6] 屈延文.軟件行為學.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第5篇:電子信息導論課論文范文

        辦學層次:本科

        辦學類型:公辦普通本科高校

        主管部門:安徽省教育廳

        學院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7號(三孝口校區),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蓮花路1688號(錦繡校區)

        學院網址:hftc.edu.cn/

        招生計劃

        省份

        專業名稱

        學制

        層次

        計劃

        學費

        備注

        江蘇

        美術學(師范)

        4

        本科

        15

        5000

        1.經安徽省教育廳批準,2015年在江蘇、山東、河北招收藝術類本科專業學生136名。2.收費標準執行安徽省有關文件規定,如有變化,及時公布。3.山東考生文理兼收。

        動畫

        4

        本科

        15

        7000

        服裝與服飾設計

        4

        本科

        15

        7000

        山東

        美術學(師范)

        4

        本科

        15

        5000

        動畫

        4

        本科

        15

        7000

        視覺傳達設計

        4

        本科

        15

        7000

        河北

        美術學(師范)

        4

        本科

        12

        5000

        動畫

        4

        本科

        12

        7000

        視覺傳達設計

        4

        本科

        12

        7000

        環境設計

        4

        本科

        10

        7000

        注:以上計劃如有調整,以各省文件下達計劃為準。

        報名考試

        (一)報考條件

        符合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報名條件。

        (二)報名方法

        考生本人憑身份證、本省藝術類專業考試報考證,在規定時間內到各省指定報名點報名(山東省藝術類專業校考實行網上報名),不受理函報。

        (三)專業課考試

        1.考生憑本省藝術類專業考試報考證、身份證和準考證參加考試。考生自備畫具、顏料等考試工具。

        2.考試科目:美術類:a.素描 b.色彩 注:美術類專業考試按大類混編,不分專業。

        3.分值設置:美術類滿分200分,其中素描100分,色彩100分。

        4.考試時間及地點:

        省份

        報考地點

        報名時間

        考試時間

        江蘇省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

        1月30日-31日

        2月1日

        山東省

        淄博考點,具體地址詳見準考證

        2月2日-2月26日(考生網上報名)

        2月28日

        河北省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3月17日-18日

        3月20日

        成績查詢及合格證發放

        1.考生可于2015年4月初登陸合肥師范學院招生網hftc.edu.cn/zsb/,查詢校考成績。

        2.學校根據專業課總分從高到低、原則上按招生計劃的1:4發放專業合格證,美術按大類發放,不分專業,考生填報高考志愿時再選擇專業志愿。

        錄取及復查

        (一)錄取原則

        1.執行教育部以及山東、江蘇和河北三省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工作文件規定,實施“陽光招生,綜合考核,擇優錄取”。

        2.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合格和身體素質合格(對實施高中教育階段學業水平測試的省份,執行生源所在省規定標準)。

        3.已取得我校組織校考專業考試合格者,且文化考試成績達到考生所在省劃定的相應批次藝術類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者,根據考生校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專業錄取原則:“先分數,后志愿”,即校考成績排名靠前的優先錄取(如果校考成績相同,則比較文化課成績),錄取順序為專業志愿填報順序。

        4.我校藝術類(美術學、動畫、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設計)專業加試科目內容相同,合格證統一發放,填報志愿按我校在生源省所招專業填報。

        5.經生源所在省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批準,學校通過網上錄取,發放我校錄取通知書。

        (二)錄取復查

        新生入學時,學校將按國家有關規定對新生進行復查,凡不符合條件或發現有舞弊行為者取消其入學資格。

        聯系方式

        學校網址:hftc.edu.cn/

        招生網站:zsb.hftc.edu.cn/

        E-mail:zsb@hftc.edu.cn(招就處);ysx@hftc.edu.cn(藝術傳媒學院)

        咨詢電話:0551- 63674808 63836075(傳真) 63828650(舉報電話)

        通訊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經濟開發區蓮花路1688號

        郵政編碼:230601

        學校簡介

        合肥師范學院坐落在全國四大科教基地城市之一的安徽省省會—合肥市,前身為創建于1955年的安徽教育學院,2007年改建為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工作單位,2014年獲批安徽省首批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現有錦繡、三孝口兩個校區,占地540畝(規劃800畝的濱湖校區即將投入建設),校舍面積32.5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46億元,紙質圖書107萬冊,其中古籍藏書居省內前列。現有專任教師696人,其中正高49人、副高191人,二級教授4人,博士、碩士584人;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6人,省高校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6人,省教學名師4人,省級教壇新秀8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6人;具有“雙證”教師85人;行業企業兼職教師170人。

        學校設有文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教育學院、藝術傳媒學院、音樂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生命科學學院、體育科學學院、學院等13個學院、大學英語、公共計算機、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體育等4個公共課教學部。現有普通本科專業46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特色專業5個、精品課程11門;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2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2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4項、示范實驗(習)實訓中心3個;省級教學團隊5個。全日制在校生14276人。

        學校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共性技術研究院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校級科研機構15個。近三年,承擔廳級以上教科研項目503項,其中國家社科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2項、安徽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橫向項目8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409篇,其中被SCI、EI收錄267篇;出版著作(教材)64部;獲批國家專利24項;獲廳級以上科研獎勵79項,其中安徽省科學技術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4項。

        學校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積極構建“一個全程、兩方合作培養、三線協調育人”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和贊譽。辦學50余年來,培養各類高等專門人才6萬余名,培訓中小學校長和教師16萬人次,畢業生中已有中學校長1000多名、省級教壇新秀300多名,遍及安徽各縣鎮;學校87屆物理系校友高鴻鈞院士當選為中科院大學副校長。近三年來,在校學生在全國挑戰杯、數學建模、機器人大賽等各類省級以上競賽中獲獎924項,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7%以上,連續被評為“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美國特洛伊大學合作開展“2+2”本科人才培養,與美國陶森大學、索爾茨伯里大學、德國希爾德斯海姆大學等15個國家和地區高校開展學生交流和教師互派;與臺灣銘傳大學合作建立在我校的劉銘傳學院擬于明年秋季招生。

        在“自強不息、追求卓越”合師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合師人秉承“愛滿天下,知行合一”校訓,潛心耕耘、勵志踐行,使得學校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面向“十三五”,學校將堅持“高起點、快發展”戰略,圍繞“人才培養有技術,服務社會有專長,合作辦學有突破,行知文化有傳承”的更高目標,立足合肥,面向全省,輻射區域,努力把學校建成一所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為實現高教強省、推進安徽奮力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藝術傳媒學院簡介

        藝術傳媒學院創建于1984年,原名藝術系,包括美術、音樂兩個專業。2008年藝術系更名為美術系。2011年美術系更名為藝術傳媒學院。

        藝術傳媒學院現有:普通本科美術學(師范)、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動畫、服裝與服飾設計等6個專業;成人本科美術學、藝術設計、動畫3個專業;成人專科藝術設計、動畫2個專業;美術教育碩士專業學位點一個。形成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本科教育與碩士教育一體化的育人體系。

        美術學專業是安徽省特色專業。藝術設計專業群是安徽省教學質量工程綜合改革試驗點。動畫專業是安徽省“教學質量工程”卓越動漫設計師教育培養計劃建設點,下設二維動畫、三維動畫2個專業方向。

        藝術傳媒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7人、兼職教師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講師26人。專兼職高職比為33%,碩士及以上學歷比為75%。

        藝術傳媒學院擁有專門的教學樓,包括畫室、教室、資料室、器材室、展覽廳、畫廊、研究所、陶藝工作室、版畫工作室、中國畫工作室、視覺傳達設計工作室、環境設計工作室、產品設計工作室、學生電腦設計工作室、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教室及動漫實訓基地,共有各類專業圖書10萬余冊。教學設施基本齊備,教學條件基本完善。

        藝術傳媒學院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與合肥一中等8所中小學、安徽山水空間裝飾等4家設計公司、安徽影業集團等5家動畫公司簽訂了校企產學研合作育人協議,圍繞合作辦專業、合作教育、合作發展、合作就業等方面全面開展育人工作。為各專業學生的學習、實踐、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平臺。

        招生專業簡介

        美術學(師范,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的美術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人文和教師職業素養,能夠在高等和中等學校從事美術教學、教學研究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并能在文化、宣傳等部門從事美術設計、美術創作的工作者。本專業下設三個專業方向:油畫、中國畫和綜合藝術。

        主要課程:美術概論、中外美術史、技法理論、美術教育學、藝術美學、色彩學、解剖與透視、素描、水粉、油畫、中國畫、綜合材料與表現、公共藝術、漆藝、抽象與具象表現、美術教育實踐、書法等。

        動畫(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從事動畫原理、動畫創意設計和編導及三維電腦動畫創作、理論研究方面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速寫、構成原理、動畫原理、攝影、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動畫概論、影視劇作、影視聲音、動畫技法、影視動畫創作、多媒體技術及應用、虛擬現實動畫、場景設計、游戲策劃與設計、角色及造型設計、影視片頭設計、影視后期制作等。

        服裝與服飾設計(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掌握本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與服飾工藝制作、服裝展示與表演能力;具有服裝生產組織、經營管理及相關教學能力,具有較強的服裝產業發展趨勢的審視和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能力,成為適應服裝產業需求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設計基礎、裝飾基礎、服裝設計概論、服裝構成、時裝攝影、服裝CAD、服飾品設計、服裝設計原理、中外服裝史、服裝效果圖技法、計算機表現技法、服裝結構與工藝、立體裁剪造型設計、服裝材料學、服飾配件設計、服裝表演與展示、服裝視覺營銷等。

        視覺傳達設計(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具有一定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備扎實的設計基礎知識和設計技能;具有視覺傳達設計、教育、研究、生產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藝術審美能力,適應企事業單位、專業設計機構、廣告公司、相關媒體需求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設計基礎、裝飾基礎、設計導論、字體設計、圖形創意、攝影與攝像、標志設計、書籍裝幀、包裝設計、廣告設計、廣告與策劃、企業形象設計、包裝與容器、網頁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環境設計(本科)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长视频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观看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