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精準扶貧交流材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精準扶貧交流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精準扶貧交流材料

        第1篇: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以下內容由收錄,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一、基本情況

        鄉現有精準扶貧村3個,精準扶貧戶443戶,一般貧困村7個,貧困戶1116戶。2015年脫貧解困貧困戶70戶貧困人口300人;2016年實現149戶400人脫貧;2017年實現116戶352人脫貧;2018年實現108戶342人脫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3個精準扶貧村、7個一般貧困村根據村情實際制定了扶貧工作方案;經鄉黨委研究決定,每名干部聯系2—3名貧困戶,根據貧困戶的脫貧需求和發展愿望,為每戶貧困戶量身制定了脫貧措施、發展規劃;其中村、村、村三個精準扶貧村派駐了“第一書記”駐村工作,成效明顯。

        二、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成立機構。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干部駐村工作,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黨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安排專門人員負責日常辦公;根據我鄉扶貧開發工作的實際,制定了《鄉全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行動方案》并下發到各村。

        2、強化宣傳,營造氛圍。通過召開村社干部會、群眾會、院戶會、辦黑板報、大張旗鼓地采用張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標語,制作精準扶貧工作展板等方式大力宣傳精準扶貧工作,真正做到了精準扶貧工作人人皆知,人人盡知,營造了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更加堅定了廣大干群全力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

        3、嚴格管理,逗硬考核。根據巴委辦〔2015〕64號文件要求,鄉黨委與“第一書記”簽訂了《目標責任書》,細化了“第一書記”的工作職責及年度工作目標,每位“第一書記”都建立了工作檔案;對“第一書記”在村工作時間、廉潔自律、工作實績等方面組織專班專項督查,嚴格考核;同時,鄉上力所能及地為“第一書記”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確保“第一書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下一步打算

        1、進一步加強精準扶貧力度。充分認識精準扶貧工作的重大意義,將此項工作作為鄉黨委、政府長期性重要性工作來抓,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成效,確保工作力度不變,做好打贏扶貧攻堅戰的長期準備。

        第2篇: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以下內容由收錄,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是傳統農業大鎮。在推進精準扶貧進程中,我們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路徑,著力引進市場主體、培育主導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做法是:

        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精準扶貧效益

        做強傳統產業。支持明廟村發展壯大炒米產業,實施整村推進。三源糯谷種植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種子供應、田間管理、訂單收購全程服務,保障原材料品質;明廟炒米協會與農戶簽訂了炒制標準,杜絕添加食品增白劑膨化劑;陸谷香食品有限公司注冊“味”商標,實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目前全村從事炒米生產的農戶達到120戶,戶平收入10萬元左右。

        做大特色產業。鵝業在陸嶺、子文村建成年出籠10萬只的肉鵝養殖基地,直接經濟收益150萬元;、、村擴大傳統荸薺、慈菇種植規模,連片面積達到8000畝,每畝增收2000元以上;天鑫米業在高當村實施整村富硒稻種植2000畝;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子文村建成富硒稻蝦共用基地1000畝;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在片區建成精品有機藕基地2800畝;超越苗木、墾農苗木等7個苗木專業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優勢,建成苗木基地2100畝。

        二、擴大產業規模,夯實精準扶貧基礎

        擴大土地流轉規模。我們以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為契機,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400畝,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200畝,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3100畝,墾農苗木等7個苗木合作社流轉土地2100畝。全鎮土地流轉比例達到17%。

        擴大農業裝備規模。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購置大型農機具400多臺套,無人機2架,全程社會化服務能力達到3.5萬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鋼構大棚55個52畝;鵝業建成年屠宰肉鵝100萬只的加工車間1.8萬平米;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800萬斤標準倉儲1個,投資500萬元的藕粉加工廠已完成征地選址工作。

        三、彰顯產業效能,創新精準扶貧模式

        一是土地流轉模式。主要為片區低產田升級改造地塊流轉,土地價格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入前的80元/畝提升到350—450元/畝,群眾每年直接獲利220萬元。

        二是帶田入社模式。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郭大、駱駝、高當、子文等村貧困戶33戶,保底收益每畝1000元以上,并為貧困戶提供在合作社就業崗位,增加打工收入。

        三是土地托管模式。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托管無勞動能力貧困戶8戶31人,以畝平產量按市場價格與農戶直接進行結算,解決貧困戶無力種田的難題。

        四是提供設施模式。立體養殖專業合作社為2戶貧困戶提供鋼構大棚5個,戶平增收2萬元;鵝業為子文村及周邊12戶貧困戶免費建設小型肉鵝養殖基地,戶平增收1.5萬元,解決了貧困戶資金不足的難題。

        五是提供就業模式。食品公司提供崗位10個,食品創業園提供崗位30個,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崗位1個,實現貧困戶就近就業創業,年工資可達1.2萬元。

        六是入股分紅模式。陸谷香食品有限公司吸納貧困戶 1戶2人;食品有限公司吸納貧困戶9戶12人。貧困戶以土地或勞動力折算股份,參與合作社日常經營,年末按股分紅。

        七是提供全程種植服務模式。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23戶80人,為貧困戶提供精品藕種植技術,農戶自主經營、自主銷售,在傳統種植的基礎上畝平增收500—1000元。

        第3篇: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為了全面核實我縣2020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的精準性、真實性,根據《商南縣2020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方案》(商南脫組辦發〔2020〕49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核查時間

        2020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

        二、核查對象

        今年擬新增(返貧)貧困人口、擬脫貧貧困戶和人員自然增減、扶貧對象信息更新等情況。

        三、核查內容

        1.擬脫貧貧困戶是否符合貧困戶脫貧退出標準和程序。

        2.動態管理是否符合標準和程序,其中新增人口是否合理,是否進行二次評議;脫貧不享受政策戶清退是否合理。

        3.核查民主評議、檔案資料等是否規范到位。

        4.每村抽取建檔立卡戶和邊緣易致貧戶共5戶,核查信息采集更新及“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等情況。

        四、核查標準及程序

        詳見《商南縣2020年度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工作方案》(商南脫組辦發〔2020〕49號)、動態管理工作導引等文件。

        五、核查方式及組織

        本次縣級核查工作在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各鎮辦脫貧攻堅工作團負責,工作團牽頭單位具體組織實施,負責對各鎮辦擬脫貧貧困戶、新增(返貧)貧困戶和人員自然增減等情況逐戶逐村實地進行核查,核查比例必須達到100%;采取查閱資料、走訪座談、隨機入戶等方式,核查動態管理各項工作的規范性和精準性。

        核查工作組組長、副組長原則上由各工作團牽頭單位主要負責人和1名科級領導擔任,工作組成員由各工作團從本團內幫扶單位和對應鎮辦共抽調8人(原則上不得抽調鎮辦扶貧辦干部),共組成10個核查工作組,負責本次核查工作。各核查工作組聯絡員確定、車輛及食宿安排、后勤保障等工作,由各工作團牽頭單位負責安排和組織。核查前,由縣脫貧辦負責組織開展業務培訓,核查工作結束后,由各核查工作組以核查報告的形式,將核查結果經核查工作組組長簽字后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同時,由各核查工作組負責將核查意見書反饋被核查鎮辦,作為動態管理和脫貧退出的重要依據。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各核查工作組上報的工作情況和核查結果,形成工作報告,經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審定后,上報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縣級核查期間,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將抽調縣脫貧辦、縣督導督查組等人員,成立巡回督導組,負責本次核查督導及業務指導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夯實責任。開展扶貧對象動態管理縣級核查工作,是動態管理工作的必要環節,是精準識別、精準退出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檢驗年度脫貧攻堅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因此,各工作團牽頭部門、各有關單位務必高度重視,提高政治站位,認真抓好各項工作。要嚴格落實組長負責制,各核查組組長是第一責任人,核查組副組長是直接責任人,核查組人員是具體責任人,對核查工作全面負責。

        (二)嚴格標準。縣級核查工作在村級核實、鎮辦交叉核查并向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請示核查的基礎上,由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組織開展的一次全面核查,核查沒有異議的擬脫貧戶,由鎮辦批準退出;對核查有異議的,不予脫貧退出。對核查有異議的新增(返貧)人員,反饋鎮辦再議確定。各工作組要在組長的統一領導下,嚴格按照脫貧退出(識別)標準、程序和核查方法開展工作。對無縣級相關部門行業認定意見的貧困戶,由各工作組督促縣級相關行業部門出具認定材料后,予以脫貧退出。

        第4篇: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頡檸繼”為你整理了這篇社會工作發展中心先進社工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扶貧濟困是社會工作的核心使命,從專業的起源、歷史發展還是價值理念來看,社會工作與扶貧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反貧困是社會工作的起點,對于當前國家提出的脫貧攻堅戰略,社會工作者無疑要勇擔使命,主動介入并發揮專業作用。休寧縣睿澤社會工作發展中心的張捷睿同志,就是我省社工隊伍中積極參與扶貧攻堅的一位典型代表。

        張捷睿和她的休寧縣睿澤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服務于休寧縣28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都有不同的困難和問題,面對每一個家庭的不同需求,發展中心社工張捷睿運用“助人自助”理念,采用個案幫扶、結對共建、資源鏈接等方式,開展專業社工服務,注重激發貧困戶的自主脫貧意識,幫助貧困群體健全社會支持系統,增加貧困戶的自身發展能力。

        不畏艱辛去走訪真心付出助脫貧

        張捷睿服務的28戶貧困家庭,分布在休寧縣12個鄉鎮,且大部分生活在地處偏辟的深山區。張捷睿每年堅持對貧困對象深入家訪不少于3次,累計走訪84次、電話聯系610余次,實現服務對象見面100%。在走訪中,張捷睿和她的社工團隊對貧困家庭進行了全方位需求評估和貧困原因調查,并進行“一戶一檔”管理,逐戶、定向開展精準幫扶工作。

        在源芳鄉漁臨村五里亭走訪服務對象嚴大叔時,他所居住的山項上只有兩戶人家,其他的住戶都遷到了山腳下,由于山高路陡,連當地工作的人員都極少涉足于此。在陡峭的山嶺上,初夏時節紛長的亂草已經埋沒了小路,隨時會有毒蛇出沒,且山里沒有任何網絡信號。面對這樣的復雜環境,張捷睿沒有害怕,而是知難而行,從路邊撿根木棍當拐杖,把包往身上一背,走!立馬帶著一行人開始了蹣跚前行,山中的路不僅陡,還非常滑,大家小心翼翼,堅持著往上爬,由于小路分岐較多,面對拐不完的彎、看不到頭的路,大家逐漸失去了希望,是不是走錯路了?會不會服務對象不在這里呢?再加上體力不支和安全因素,大家最后選擇了放棄。在下山路上,張捷睿非常不甘心,如果服務對象的情況都不了解,只能去從旁人嘴里打聽,我們的精準扶貧的“精準”從何而來呢?今天的辛苦不就白白浪費了嗎?回到山腳下,遇到了一個當地村民,在張捷睿真誠感動下,這名村民欣然同意帶路,讓后她又不顧疲倦的身體,繼續拿起木棍做拐杖,一個人背著慰問品,跟隨村民再次爬上山,到達山項時,張捷睿已經衣服濕透,精疲力盡,但是面對服務對象,她立刻像打了雞血似的,忘記了疲勞,投入到需求評估調查之中,與服務對象進行長時間的交流溝通。當這名服務對象得知張捷睿還未吃飯,再次上山來找他時,感動得老淚縱橫,他說:“我有很長很長的時間都沒有和別人這樣聊天了,這山上真的是太孤單了,現在的扶貧政策真是太好了。”

        親力親為無怨言落實扶貧好政策

        在黨和政府相繼出臺的扶貧政策中,有一項由政府出資專為失獨家庭承保“因病補貼護理費”險種,主要是當失去獨生子女的老人因病住院時,可憑保險享受護理補貼。張捷睿發現,有很多的服務對象對此政策都不太了解,有些就算了解,由于文化和身體不便,自己無法外出辦理護理補貼報銷手續,張捷睿就一家一戶進行耐心宣傳,解釋辦理手續。

        在走訪幫扶中,有一位承保老人因病住院,按規定可以享受理賠報銷7200元護理補貼,但原始發票在進行了新農合報銷之后,沒有保存復印件,辦理護理費補貼提供不了相關票據。這位老人十分焦急,從村里坐車到縣城找到張捷睿,請求幫助,張捷睿二話不說,帶上睿澤社工的同事一起來到縣新農合中心請求幫助。新農合中心的領導非常支持,特地帶他們來到檔案室查找原件資料,面對如山的檔案資料,張捷睿他們一頭就扎進了材料堆,在多人的幫助下,歷經一天的時間,終于找到了服務對象的原始發票,復印之后并陪同服務對象到保險公司代辦相關手續,成功幫助服務對象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政策。在此以后,縣新農合中心的檔案室時就經常看到張捷睿的身影,她先后幫助17個老人解決了沒有原始發票的報銷問題。據了解,休寧縣的太平洋護理補貼政策的享受率和報銷金額在全省走在了前列,不僅在一定程度解決了扶貧對象的經濟壓力,更是得到了當地政府的認可。

        第5篇: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近年來,我市市委、市政府把發展休閑農業作為發展現代都市農業重要抓手,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取得長足進步。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各種休閑農場187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37家。農家樂383家,總投資規模近200億元,帶動就業1.2萬多人,年接待游客量近1000萬人次,年營業收入20億元左右。初步形成 “依山、泮水、沿江、濱海”四大都市休閑農業聚集帶,我市休閑農業發展質量、數量均居全省首位。

        一是創建休閑農業品牌顯成效。去年,福清市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福清市牛宅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我市有4家休閑項目被評為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有3個村被評為福建最美休閑鄉村。國家級、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數達42家,為全省第一,其中,國家級5家(全省18家),占全省總數的近三分之一,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3個(全省11個),占全省總數的近三分之一,省級37家(全省231家),占全省總數的六分之一。

        二是創新休閑農業發展機制求突破。我市連江縣開心農場等五家休閑農場組建休閑農業產業聯盟,現已發展成員30家。共同包裝特色農產品伴手禮、協調休閑項目、共同導流、共創營銷端,共同開發休閑農業市場。

        三是助力扶貧取新功。策劃休閑農業產業聯盟助力精準扶貧,打造“企業+產業聯盟+貧困戶”模式。與116戶貧困戶簽約幫扶協議。優先招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休閑農場就業;免費提供種苗給貧困戶種植、養殖,成品后,按規格保底收購;開設“良心鋪”15家,在農夫集市開辟專柜,供貧困戶銷售特色農產品;入股分紅幫扶,貧困戶貧困扶持資金保底入股分紅。

        第6篇: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銀行營業廳創建“青年文明號”事跡材料

        我支行青年人數占82%。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省市縣行社的正確領導下,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支行連續被授予市級“先進支行”榮譽稱號。工作中,我們以爭創青年文明號為目標,認真貫徹落實“服務與業務領先”戰略,不斷提高對外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近一年來,我支行的服務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贊譽。

        一、在創建活動中,始終以堅持抓好服務工作為目標。營業廳作為支行的服務窗口,不僅是支行服務的前沿陣地,而且也展示農商行形象直接窗口。因此,在創建文明號活動中,我們感到必須要把人員素質達到新標準,管理達到新要求,從而使服務工作達到新水平作為活動的主體,深入細致的抓好抓實。在幾年的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斷加強員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形勢任務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大力進行業務培訓,使員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業務能力適應工作要求。同時,我們還加強各類人員的績效考核、業務考核和服務工作的現場監督,堅決貫徹執行《服務工作標準》,加大經濟處罰的力度,使員工的思想統一到做好服務工作上來。我們還開展了“每周學習”活動,使大家學有方向趕有目標,從而使員工自覺地養成良好的從業習慣,使員工心系客戶,事事為農商行負責,有力地促進了支行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大推動了支行業務的迅猛發展。我支行和員工先后被授予省級優秀黨支部、優秀員工、縣級金融服務縣域經濟發展工作突入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二、在創建活動中,始終堅持以加強管理為保證。我們深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使服務工作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必須有制度做監督和保證。我們根據崗位實際先后制定了各項管理制度制度,完善了各項業務管理。青年員工的考核每周進行一次,內容包括業務技能考試,要求每位青年員工周周有成績,月月有進步,年年有榮譽。一年來,我支行青年員工多次被省市縣行社表揚。通過嚴格的管理和考核,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廣大青年員工的工作熱情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為搞好服務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

        三、在創建活動中,始終堅持以奉獻服務為指引。支行青年謹記“辦實事、見真心”的服務理念,堅持開展“送政策、送服務、送溫暖”的志愿服務活動。在支行轄內26個行政村設立便民聯絡窗口,印制下發農商宣傳資源,進駐各村微信交流群、使轄內群眾及時了解最新的農商行產品活動,把服務送到每位客戶身邊;針對轄內個體戶部分學歷低、無技能或技能單一的現狀,支行青年員工堅持一對一聯絡,運用現有客戶資料,幫助其提高就業技能,提升市場競爭力;有技能的幫助其發展產業,運用農商行客戶資料平臺幫助其拓展市場。

        第7篇: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今年以來,我鎮緊跟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以“兩不愁三保障”動態排查整改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相結合,圍繞“四個不摘”,持續強化“三個落實一鞏固”,確保勁頭不松、力度不減、標準不降,抓扎實推進防返貧和后評估工作。

        一、迎接后評估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二臺鎮查漏補缺再核實、落實政策再夯實,緊盯“兩不愁三保障”,扎實做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一)梯度管理、補齊短板,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堅持事前預防和事后幫扶相結合,精準施策、對癥施策,持續做好“三類戶”幫扶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了《二臺鎮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回頭看”工作方案”》,先后2次召開黨委擴大會明確18類問題責任領導,4次召開鎮村干部碰頭會全面梳理排查問題,深入查漏補缺,目前發現的4類4條問題均已整改到位。二是梯度管理。堅持鎮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全覆蓋、無死角排查,形成橫行到邊、縱向到底的“大監測”格局。對全鎮29個村11029戶依據返貧致貧風險程度劃定了4類監測等級,實行分層分級、梯度漸進式幫扶。全鎮29個村設立了193名防返貧監測員,實時掌握包聯監測對象動態,及時上報、隨時處理。三是立體防御。根據常態化監測數據和信息,建立《防返貧重點監測對象臺賬》、《低收入群體臺賬》、《穩定脫貧戶臺賬》、《一般農戶臺賬》、《預警信息核查臺賬》5本臺賬,“海陸空”立體掌握全鎮防貧對象狀況,做到數據清晰。四是全時段跟蹤。針對縣級各部門每月反饋的預警人員信息及時進行集中走訪,經過村級入戶核實情況,鎮防貧監測工作站進行綜合評估認定,進行適時跟蹤,全鎮累計摸排199人次。同時,對邊緣易致貧戶、脫貧監測戶實行月走訪,對低收入戶進行季度走訪,對穩定脫貧戶半年走訪,對一般農戶實行年走訪,通過普遍排查分類查找致貧、返貧風險點,主動掌握全鎮動態數據。

        2021年,全鎮現有重點防貧對象89戶144人,其中邊緣易致貧戶40戶71人,脫貧不穩定戶49戶73人。目前,除1戶2人(一卜樹村的閆萬寶)外,已全部消除風險。

        (二)動態跟進、精準保障,持續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水平。全鎮以動態跟進為主線,聚焦新問題、關注新短板、落實新舉措,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穩定不反彈。一是教育保障。今年以來,對2886名適齡人口進行了全面摸排,未發現失學輟學現象。全面落實學前教育資助、義務教育“兩免一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營養餐改善計劃”、高中教育“三免一助”、家庭教育困難大學新生入學資助等各項教育扶貧政策。目前建檔立卡學生243人全部享受“兩免一補”、“三免一助”, 48人享受“雨露計劃”(每學期1500元)。二是醫療保障。全鎮脫貧人口4399人,低保戶2819人,邊緣戶73人全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對建檔立卡患者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并實行一站式服務(即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報銷);開展家庭簽約服務,共簽約11065人;辦理慢病證1014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564人);對監測戶實行代繳醫保,對邊緣戶報銷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出院后費用政策內超過一萬給予30%的醫療救助,如:一卜樹村邊緣戶閆偉(患有骨肉瘤),一共花費49萬,醫院報銷20萬,防貧保險報銷10萬,醫療救助1.2萬元。三是住房安全保障。從2013年至今,全鎮共計實施危房改造 783戶,其中新建496戶,維修287戶。建立了住房安全月排查機制,對全鎮7042戶戶籍人口進行安全住房摸排,2021年根據排查情況確定危房改造戶44戶,其中5戶維修、39戶新建,現已全部完工。同時對全鎮19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全部進行了核驗。建設互助幸福院。投資318萬元,在原敬老院院內建設互助幸福院,共建設配備有電采暖炕、可洗澡衛生間、廚房以及有線電視網的房屋42間,現在已有39戶47人老人入住。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化解了精準扶貧中的養老難題,徹底解決了全鎮“留守”、“獨居”、“空巢”老人問題。四是飲水安全保障。向縣水務局申請資金115萬元,對全鎮34個自然村閥門井實施維修,徹底解決因閥門年久失修跑水、漏水等導致吃水不暢問題。全鎮20個村除淖海營廟灘房保留一處集中供水點外,其余村均實現自來水入戶。2021年在防貧監測走訪同時對農戶安全飲水情況進行全覆蓋摸排,共計摸排2333戶,未發現安全飲水問題。同時制定了飲水安全抽查制度,每季度抽取7-8個村,每村抽取3-5戶,檢查水質、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確保供水安全。五是社會保障。全鎮60歲以下社保繳費4049人,60周歲及以上1,840人享受了養老保險。全鎮共有雙女戶 96人,其中達到60周歲共有 33人,每人每年補助960元,共計補助31680元。共辦理獨生子女證290個,享受18周歲以下每人每月10元獨生子女獎勵有290人,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41人,累計發放獎勵3.24萬元;享受60周歲每人每月960元獨生子女獎勵共有 560人,其中男性 250人,女性 310人,累計發放獎勵 53.76萬元;2021年新辦理7個獨生子女證。獨生子女死亡、傷殘特扶共有14人,其中獨生子女死亡的8人,每人每年11530元,共計發放家庭困難補貼9.22萬元;獨生子女傷殘的6人,每人每年9000元,共計發放家庭困難補貼5.4萬元。全鎮共有手術后遺癥 17人,每人每年4200元,共計發放 7.14萬元。全鎮20個村4087戶按照每畝95.16元標準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737.37萬元,全鎮15個村休耕種草37431畝,每畝補貼160元,共計補貼598.9萬元。六是兜底保障。把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農村低保對象1624戶2199人,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到A類戶387元,B類戶270元,截至到目前共發放低保金478.48萬元、物價補貼5.6萬元。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共764人,其中一級殘92人、二級殘267人、三級殘200人、四級殘205人;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471人(必須有低保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補助66元,共計發放補助31086元;享受殘疾人護理補貼281人(必須一、二殘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補助60元,共計發放補助16860元。享受分散特困供養74人,發放特困供養金29.99萬元,特困供養護理補貼10.97萬元。同時對家庭特別困難和突患大病人員,根據不同貧困程度對全鎮124人實施臨時救助,人均享受2000元,其中10000元以上8戶,特別是對2個嚴重困難戶,每戶救助23760元。

        (三)統一標準、規范管理,扎實做好檔案資料整理工作。二臺鎮把扶貧檔案整理作為扶貧工作質量提升的總抓手,進行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管理。一是成立專門工作隊伍。成立以扶貧辦成員為骨干的檔案整理專班,對照檔案管理的標準化要求,12次召開小組會提前研究,歸納注意事項22條,并對包村干部、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開展了3次系統性培訓。二是細化分類規范平衡點。從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再到精準脫貧等材料,全鎮1916戶建檔立卡戶逐戶核對,1916冊逐冊分類整理,查漏補缺,做到檔案標識明確、內容詳實。同時,建立業務交流群,專班巡回發現的6個共性問題及時推送,分享好的工作方法11條,避免了返工。三是數字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部檔案目錄電子數據庫,通過計算機可以隨時進行檔案檢索、查閱,極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鎮20個村高質量完成了43類臺賬,并做到了月月更新。

        (四)適時推送、多方幫扶,確保有勞動能力人員穩崗就業。適時進行崗位推送,對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邀請張家口志誠職業培訓學校教授到安置區提供免費的面點、烹飪、電工、護理技能等培訓。通過為期14天100課時的教學,培訓專業人才200余人。為73名外出務工人員發放了交通補貼70800元。持續發揮公益崗位作用,將弱勞動能力人員,特別是“三類戶”吸納到公益崗位中,目前全鎮公益崗位789個,其中護林員124人,巡河員5人,衛生保潔員555人,代辦員79人,監督員巡邏員26,實現人均年收入4800元。對無勞動能力903戶建檔立戶,通過實施光伏特困救助,戶均增收1000-5000元。2021年16至60周歲脫貧勞動力就業1064人,其中縣內就業955,市內就業25,跨市就業11,跨省就業73。同時,全鎮75戶148人脫貧不穩定戶,36戶36人安排了保潔員、沙場看護員等公益崗位,為34戶37人免費辦理了門診特殊病證,對收入偏低的1戶1人實施臨時救助660元,35戶實施特困救助82600元,對符合條件的39戶53人辦理了低保。對全鎮邊緣戶22戶42人,4戶4人安排了保潔員、水管員等公益崗位,安排13戶特困救助32800元,為9戶9人免費辦理了門診特殊病證,對收入偏低的任旺1戶2人實施臨時救助660元,對符合條件的13戶16人辦理了低保,并繳納了養老保險。

        二、 今年的亮點工作

        始終把產業就業作為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的治本之策,通過“特色種植+扶貧工廠+畜牧養殖+光伏基地+公益崗位”模式,打造“五位一體”增收體系。

        (一)特色農業促增收。特色西瓜園區引領西紅柿、芝櫻花和藜麥種植基地發展。一是特色西瓜產業園區。申請東西部協作資金2180萬元,建設占地1250畝的2個特色西瓜產業園區,建設每個占地0.43畝標準化大棚共2000個,種植甜蜜蜜麒麟西瓜。園區按照“雙輪并行驅動”的模式通過租金、基金實現增收。其中租地資金51萬元,覆蓋建檔立卡戶179戶。大棚租金155萬元設立扶貧基金用于全鎮扶貧事業。全鎮每年利用該項資金可設置公益崗位320個,其中安置區設置30個,戶均增收4800元;園區每年提供就業崗位200多個,人均月增收3000-4500元。二是西紅柿基地。以特色西瓜園區為中心,輻射在落花營、盤城房兩個深度貧困村建立投資150萬元的特色西紅柿種植基地,建設大棚40個。基地按照“兩資金一分紅”進行收益分配。兩資金:①土地租金。村集體流轉村民土地建設大棚,向農民支付土地租賃費,平均每畝每年240元,共流轉土地70畝,租金16.8萬元(共覆蓋貧困戶29戶,戶均年增收5800元)。②打工薪金。村合作社在大棚西瓜種植經營管理過程中,優先選擇貧困人口就業。種植季內,每個村大棚基地可安排5-6個長期工崗位,工作時間約5個月,按照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酬標準,實現人均增收15000元。在整個種植、收獲期間,可雇傭臨時工約1000人次,按照每人每天100-150元的薪酬標準,工作時間約40天,就業薪金每人可達到6000元。一分紅:每個大棚平均收獲西紅7000斤,按照平均每斤2.5元計算,40個大棚共可獲利70萬元,除去每年的土地租賃費16.8萬元,剩余53.2萬元。該筆資金由村委會設立扶貧基金,統籌用于公益崗位薪酬、孝善基金、道德銀行等,惠及更多貧困人口。

        (二)扶貧車間帶增收。配套產業園區帶動增收,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一是服裝加工微工廠。申請扶貧資金320萬元,在安置區內建設占地2600平米,年生產量4萬件。目前有員工16名,其中貧困人口3名,非貧困殘疾人4名;以加工河北港口集團職工服裝和全縣中小學校服為主。微工廠通過租金、股金、薪金“三駕馬車”帶動增收。每年按照總投資320萬元的7%給付租金,每年租金22.4萬元;以港口集團捐贈的38萬元資金入股港會服裝有限公司,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即3.8萬元)進行分紅;優先新區貧困人口就業,月工資最低2500元。為了更好帶動弱勞動能力搬遷群眾實現就業增收,租金和股金26.2萬元首先用于安置區內設置的40個保潔員、巡邏員、樓長等公益崗位薪金;其次配置10萬元開設道德銀行和愛心超市,其余部分用于重病重殘等邊緣戶和脫貧監測戶的臨時救助。二是燕麥加工廠。引進張家口易素燕麥有限公司,投資1000萬元,建設占地20畝的易素燕麥加工廠,新建燕麥原料初加工、燕麥胚芽米、即食燕麥片3條生產線,為園區內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50個。同時與貧困戶簽訂種植協議,消化本地1萬畝的燕麥原產品。三是手工藝制造基地。河北港口集團捐建,投資500萬元,建設1500平米的三層手工藝制作基地,引進祥源和灌裝扶貧車間精細化灌裝大米、谷子等農產品,引進張垣大嫂服務集團,建設手工草編工藝品制作、皮雕皮畫、衛生紙分裝銷售,全部運營可吸納安置區內建檔立卡戶及殘疾人就業,預計提供就業崗位80個,年產值預估151萬元,實現了“車間建在家門口,勤勞致富靠雙手”。

        (三)畜牧養殖保增收。依托中糧生豬養殖、中合三農肉牛養殖、伊利奶牛養殖,打造畜牧養殖中心,預計提供就業崗位80個,人均月增收4500元。同時,與中糧生豬養殖、中合三農肉牛養殖、伊利奶牛養殖簽訂框架協議,通過“代養、托養”方式實現生豬、肉牛、奶牛價值提升,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同時,積極引導貧困戶通過金融扶貧解決發展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目前全鎮共有25戶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用于養牛、養羊,共計發放貸款80.7萬元,進一步提升了貧困戶的防貧能力。

        (四)光伏產業穩增收。依托柔性直流電站引進華源多能互補、東旭光發電、綠巨人微電網等光伏產業項目促進增收。一是做大土地流轉。目前全鎮已流轉未利用土地4萬畝,每畝100元/年,實現一次性租賃25年,總租金1億元,人均一次性增收6000元。二是帶動周邊就業。通過房屋租賃、勞務輸出,吸納就業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9000元。三是村級光伏電站穩定增收。全鎮11個貧困村全部建立并投入使用光伏電站,按照鄉鎮統籌各村級收益資金40%,村級統籌本村電站收益資金60%模式,按照村委會議定、村級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備案的程序進行分配。截至目前,共計支出380萬元,其中設置保潔員、巡邏員等公益崗606個,發放工資123.8 萬元;對無勞動能力903戶特困救助215.2萬元;村級公益事業勞務用工18.4萬元;其他支出22.6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經過前期大范圍宣傳、細致推廣,但群眾對小額信貸的認識度不高,思想上總存在謹慎態度,同時由于經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低,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戶通過申請貸款發展生產的意愿不夠積極。

        四、下一步計劃

        下一步,我鎮將以省市縣各級會議精神為指導,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對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后評估”要求,從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鞏固成效4個方面對標對表,全面開展“查問題、補短板、強弱項、促提升”行動,確保扶貧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一是動態監測、及時幫扶。重點圍繞持續加強動態監測和幫扶,常態化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飲水排查,將“三類戶”實行動態管理,制定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致貧返貧。

        第8篇: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文繼炬 廈門一中語文高級教師

        全國I卷作文題選擇“材料+引導語+任務指令”的形式,從命題的價值取向上看,將人的存在與發展置放在國家、民族與時展的宏大背景之上,要求考生思考個人與時代、個人與國家、個人與民族之間的關聯,既有歷史的回顧,也有現實的觀照,又指向未來,其視野的宏闊與格局的廣大延續了全國卷一貫的命題思路,有利于考生自由表達,暢所欲言。

        材料聚焦考生最亮眼的身份標簽——與新世紀同步,在新時代成人的“千禧寶寶”,以大事年表的方式截取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重大歷史時刻,涉及國家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和民族復興的夢想,以及災難之中所表現出的民族品格,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與歷史感,要求考生能從中捕捉、提煉、概括、理解中國當下的現實,結合自身實際思考青年人如何投身于新時代,做時代的見證者、參與者和思考者,表現個人與時代、國家和民族休戚與共的關系。這樣的命題并沒有超出平時的訓練和指導,相信考生能從容應對。

        但是,材料看似貼近一代人的成長敘事,卻多從大處落筆,且價值觀單一,這種暗示與引導很容易使寫作凌空蹈虛,面目雷同。所以在試題的價值引領之下,適度移情與聯想,以體現語文性,就顯得十分重要。這里,引導語的作用不可忽視,所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是告訴考生要多從自我或家庭的角度去感應時代,從代際差別的角度去思考時代,以體現歷史意識。

        比如,立足于自我與時代、個人與國家,談科技創新的時代青年人應有怎樣的歷史使命與擔當,應以怎樣的姿態匯入民族夢想的洪流以實現生命價值;再比如,通過回顧生命歷程中的一個重大災難性事件——汶川地震,來感受和思考民族精神與性格的堅韌頑強,思考自我生命建構中如何應對磨難,發現卑微之中的堅韌與光芒;又比如,通過敘述鄉村建設、精準扶貧國策對生活的影響,呈現父輩與自我的“際遇”,以感受時代變化的脈搏,表達自己投身于未來鄉村建設的美好構想……總之,將時代敘事與自我表達結合,體現世紀青年的特殊身份與心靈訴求,在宏大題目之下,依然可以找到自由發揮的縫隙。

        當然,這道題目還有一個限制,即留待2035年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這需要合理聯想和想象,以體現“讀者意識”:作為寫作者,現在的“我”與未來的“我”的關系,“我”與出生于新時代、又在新時代成人的新一代“18歲”又是什么關系,應該以什么話題進行交流,如何交流……這些問題需要想清楚方能妥帖接地。

        立足材料 基于任務個性審題

        謝業昌 廈門雙十中學語文高級教師、201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評卷中心組成員

        對于廈門考生來說,今年高考作文題目與2018屆高三市統考的質檢作文題目有些相似,容易讓考生產生熟悉感,甚至誤認為題目被猜中。實際上今年高考作文題目無論是材料內容的根本指向性,還是寫作要求任務的獨特性,與質檢作文題都不盡相同,寫作要求不允許考生直接套題。正確做法是立足于材料的獨特內涵深入分析,充分考慮寫作任務確定潛在讀者,并結合自身的獨特閱讀及生命體驗確定寫作角度。

        那么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該如何審題?

        首先,作為任務具體的材料作文審題時,需要清晰題目的具體寫作要求是什么。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要求考生審題時必須結合所給材料進行聯想思考,同時要明確寫作的潛在讀者是2035年18歲的年輕人。

        既然寫給2035年的18歲青年,就要求考生要結合自身對這個時代種種事物內涵的理解,又要假想自己是2035年的長者,給未來的晚輩或鼓勵、或忠告、或端正認識、或闡釋這個時代青年人的追求等等,這與寫一封信給自己的語體風格完全不同。特別說明,題目沒有要求必須用書信體,所以不一定要用書信體。

        其次,這則作文的材料應該如何審讀?材料選取六個年份中與“00后”有關典型內容與事件,這就要求考生要對這些內容做概念上的理解與分析。同時,寫作要求雖然沒有“使之形成有機關聯”,但對材料進行整體理解就應以聯系的觀點分析這些內容。對所給材料做深入理解之后,考生可以抓住關鍵詞“際遇”“機緣”“使命”“挑戰”“追夢”“圓夢”等展開思考構思。

        最后,考生要結合寫作具體任務,明確寫作對象,結合自身閱讀與生活的獨特體驗,選取角度,擬定立意,選擇文體,表達思考。

        文章是寫給2035年18歲的青年,考生可以從現在這個時代賦予這一代“00后”的使命出發,談及現在這代人如何將個人的發展與時代的責任和使命相對接,去實現超越庸常的人生價值等等。

        總之,今年的高考題繼承了2017年全國一卷的命題方向,充分體現考試大綱將“立德樹人、服務選拔、導向教學”的核心立場與基本功能。

        虛實相映 有無相生

        王雪梅 廈門外國語學校語文教研組長

        虛者實之,實者虛之。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全國I卷作文題目“世紀寶寶中國夢”可以說在命制上充分體現了道家相反相成的智慧,卻又很好地傳承了儒家家國天下的情懷。

        一、以實為用,以虛為本——關注具體現實背后的思想語境與價值引領。

        這是一則開放性材料作文題。以中國新世紀以來重大歷史發展節點為線,從經濟、科技、民生、社會多個層面,以典型性的現實事件為依托,精準對接這一代考生成長的重要時刻,喚醒考生的共情意識,加深民族認同和身份認同,引導廣大青年參與社會,增強責任與擔當意識,從而形成修身、齊家、治國而平天下的精神格局。“實”乃考生與時代同呼吸的具體情境,而“虛”則是背后宏大的思想語境和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

        二、實則虛之,虛則實之——關注宏大敘事背景下的個體關照與任務指向。

        話題看似立足大處,兼具時代性、歷史性。但又并非無源之水,所選事件與考生成長息息相關。世紀寶寶們2018已然成年,考題命制充分體現對這一代人成長階段的密切關照。由宏大敘事之“虛”而入青年個體生命之“實”,“實”中亦寄托“虛”處的殷殷期許。

        在具體的任務指令中,有“想象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字樣,通過主體和對象的明確,激發想象力和交流愿望,這是交際寫作理念一種具體而微的真實呈現。過去、現在、未來廣闊的時空維度,又賦予了宏大敘事以鮮活的血脈。

        三、有中觀無,無中生有——關注家國情懷背后的審辨思維和寫作空間。

        當然,話題過于宏觀會有價值單一之虞,若說全無審辨空間卻也偏頗。發展中并非無傷痛,輝煌背后也并非無陰影。青年與時代共榮之余,亦有“佛系青年”“空巢青年”“垮掉的一代”等不和諧聲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我們的祖輩、父輩也未嘗沒有走過彎路。于“有”中觀“無”,在揚棄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又何嘗不是對歷史的負責,對家國的深情,對傳承的一種正確態度?是為大“有”。

        四、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關注考題命制的創新性和指向引領。

        第9篇:精準扶貧交流材料范文

        [關鍵詞]科技服務業;雙創新動能;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 F719;G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6)10-0127-05

        科技服務業是依托科學技術和其他專業知識向社會提供服務的新興行業,已成為現代服務業中具有高附加值的重要產業,它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的關鍵產業,是創新驅動的戰略支撐[1]。201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9號),對我國大力扶持科技服務業提出具體要求和部署[2]。2014年9月,中國國務院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啟了中國經濟新動能的重要引擎,而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密集出臺了支持“雙創”的優惠政策。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動力。對于當前的發展態勢,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加快,新的增長動能正在積聚。我國經濟發展已到了從以往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關鍵階段,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將是解決產能過剩等產業結構問題、細化服務業分工、加快產業升級、推動經濟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重要舉措[3]。

        面對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生態文明建設和“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部署,我國西北地區特別是甘肅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科技創新和資源利用等需求也在不斷匯聚和碰撞,科技服務業的科技引領作用凸顯[3]。甘肅省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信息閉塞,“老、少、邊、窮”區域較多,GDP、人均GDP都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而,甘肅省要想推進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341”項目工程①、“1236”扶貧攻堅行動②和精準扶貧,推動一系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換代升級,就必須發展科技服務業[4]。在“十二五”發展期內,甘肅省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成為推動該省經濟增長的有效動力,科技創新和發展科技服務業已成甘肅經濟增長主引擎。2015年9月3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了《甘肅省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就本省發展科技服務業的目標、重點任務、政策措施作出了重要部署。

        當前,如何在科技資源支撐下,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助推甘肅省經濟新動能,是甘肅省經濟解決發展瓶頸的重中之重[5]。SWOT分析法是用來確定行業自身的競爭優勢、競爭劣勢、機會和威脅,從而將行業的戰略與行業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種科學的分析方法。包括優勢S (strengths)、劣勢W (weaknesses)、機會O (opportunities)、威脅T (threats) 等。運用SWOT分析法闡明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的現狀,提出發展、解決的辦法,有利于以雙創新動能助推經濟發展,為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理論研究提供參考,為政府決策提供幫助。

        一、甘肅省科技服務業SWOT法分析

        (一)甘肅省科技服務業優勢

        一方面,甘肅省擁有以中科院蘭州分院、航天航空集團空間技術研究所為代表的獨立研究與開發機構700多家,擁有以蘭州大學等為代表的高等院校45所,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0余人,科技企業孵化器16個[6]。由表1可以看出,甘肅省創新基地較多,科技服務業平臺優勢明顯。2014年甘肅省科技進步指數為47.06,位于全國31個省市的第19位,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居全國前列,科技綜合實力較強。

        另一方面,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必須依托重點行業的發展,重點行業的快速發展可以帶動一個區域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比如美國硅谷,依托信息業;印度,依托軟件業;德國,選擇高端制造業[7]。而在甘肅省,已有國家級蘭州新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石油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林業、現代物流倉儲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等為主導。蘭白(蘭州-白銀)經濟圈,主要產業有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航空航天及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和企業集團,新能源裝備、生物制品、重離子輻射應用等極具產業競爭力;生物產業匯聚了20多家重點骨干企業,培育了30多個市場潛力大的高技術產品,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8];信息產業、文化創意、金融服務、數字出版等產業在西部具有競爭優勢。還有關中-天水經濟區,覆蓋甘肅省天水市、平涼市及慶陽市,以高科技為先導的先進制造業,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果業、畜牧業及航天育種等產業發展迅猛,科技服務業局域特色明顯[9]。雖然甘肅省在經濟、人才、教育等方面相對落后,但其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黃金地段,科技服務業發展潛力和空間較大。

        (二)甘肅省科技服務業劣勢

        甘肅省處于中國的西北部內陸,科技信息獲取途徑有限,2014年以前科技服務業中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百人,人均GDP在全國排位靠后,科技服務業發展起步較晚,存在一系列問題:一是產業規模較小,發展不平衡。2015年,甘肅省科技服務業才在政府引導下興起,與國外及國內其他發達省份相比起步較晚。2008年,北京市科技服務業增加值為614.6億元,上海為322.61億元,分別占GDP比重為5.8%、2.36%,而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目標是到2020年達到500億元,按年均GDP 8%的增速算,到那時所占比重才為8.5%左右。二是科技服務機構人員素質偏低。2014年,甘肅省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數為41135人,占甘肅省總人口(2591.00萬)的1.59%。三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科技服務機構偏少,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科技服務業運行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服務業資源配置不合理[7]。四是公共信息資源少,公共信息基礎設施不足,科技服務機構獲得信息和知識的成本高、效率低、途徑少。雖然甘肅省有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蘭州大學、510航空航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和高校,但科技資源的分享、利用等銜接不到位。五是缺少品牌優勢。還有,相關科技服務的法規政策體系、酬金分配政策等不健全。

        (三)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機會

        首先,甘肅省擁有國家重大經濟發展戰略的機遇及政策的傾斜。國家中長期西北經濟發展指導意見、國家“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布局、甘肅省扶貧攻堅、精準扶貧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國家、地方政策的出臺,為甘肅省科技服務業提供了發展機會。其次,甘肅省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科技服務業。甘肅省雖然在2015年8月21日才開始啟動10大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工作,但隨后發展勢頭強勁,2015年甘肅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3%。同時,甘肅省政府結合實際,提出到2020年,甘肅省將基本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科技服務市場化水平和競爭力明顯提升,科技服務業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億元的目標[2]。再次,甘肅省有足夠實力發展科技服務業,開展“富民”行動優勢明顯。甘肅省的有機合成、真空技術、固體、生物制品、重離子治癌、有色金屬材料、冰川凍土、荒漠化防治、制種等領域在全國擁有領先水平,可以利用一系列創新平臺、基地及全國領先領域的科技成果,并加大投資力度,通過產業孵化、成果轉化等措施,發展科技服務業。

        (四)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發展的威脅

        甘肅省科技服務業市場發展空間巨大,前景樂觀,但威脅及挑戰依然存在。從表2、表3可以看出,科技服務業無論是投入還是產出方面,甘肅省都遠遠低于陜西省,陜西自然條件優于甘肅省,雖然同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輻射地區,但發展機遇、發展步伐、發展背景及發展規模都好于甘肅省;還有青海、寧夏、新疆等省份,雖然其科技市場成交額及全社會固定投資都沒甘肅省高,但人均水平都高于甘肅省。

        二、甘肅省科技服務業發展建議

        甘肅省地域遼闊、特色明顯,應搶抓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布局的機遇,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這需要發揮西部特色優勢,做好并對接好相關城市規劃,以科技服務業作為城市及產業園區規劃的主要推動力,推進科技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

        第一,以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中石油慶陽石化公司、長慶油田公司、玉門油田公司等能源公司為依托,加快構建新能源產業體系,蘭石集團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園、促進風、光、電等新能源就地消納,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務業。第二,推動科技普及服務,落實“中國制造2025”甘肅行動綱要和“互聯網+”行動計劃,成立甘肅大數據公司,組建大數據研究院。第三,進一步拓寬科技資源利用渠道,降低科技資源獲取成本,使其能為大眾有效供給,提供科技信息交流、文獻信息檢索、技術咨詢、技術孵化、科技成果評估和科技鑒證等服務。第四,推進質量強省與標準化建設,實施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加快重點行業和優勢企業智能化改造,新產品開發設計中心、優勢產業孵化基地建設等服務。第五,以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成果共享平臺為契機,推動北大“中國芯”,發展智庫建設。第六,發展現代中藥生產基地、生物制藥,發展河西走廊農業基地航天制種、葡萄釀酒等。

        [參考文獻]

        [1]王海龍,丁 遙沈喜玲.科技服務業創新驅動效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15).

        [2]甘肅省人民政府.甘肅省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實施方案[Z].中國甘肅網,2015-10-12.

        [3]張正清,李國平.中國科技服務業集聚發展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5,30,(7).

        [4]劉偉平.甘肅省政府工作報告[N].甘肅日報,2016-01-23.

        [5]徐黎麗,王 悅.“一帶一路”建設中甘肅“黃金段”作用的發揮[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3,(2).

        [6]趙炳權,常小莉.蘭州市實施創新驅動戰略SWOT分析[J].甘肅科技,2014,30,(8).

        [7]刁伍鈞,扈文秀,張根能.科技服務業研究綜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成色在线播放 | 亚洲看片在线观看看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二区 | 在线亚洲欧美专区免费 | 亚洲激情网五月婷婷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色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