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英語議論文范文

        英語議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議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語議論文

        第1篇:英語議論文范文

        It is well know to us that the proverb: " ___諺語_______" has a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value not only in our job but also

        in our study. It means ____諺語的含義_______. The saying can be illustrated through a series of examples as

        follows. ( also theoretically )

        A case in point is ___例子一______. Therefore, it is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it is of great of importance

        to practice the proverb ____諺語_____.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come to realize that it is also of practical use

        第2篇:英語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構思性寫作;英語議論文;教學啟示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7-0042-02

        收稿日期:[HTSS]2007-03-05

        基金項目:本文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2005]198號)“師范英語專業實踐型教師素質發展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羅明禮(1966-),男,四川犍為人,講師,碩士,從事英語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一、影響英語議論文寫作的因素

        1.無構思性自由寫作

        寫作過程可分為感知、構思和表述三個階段,構思是介于感知和表述之間的重要環節。構思性寫作不僅包括寫作前作者對寫作材料或給定題目的感知和體驗、寫作主旨的醞釀和確定以及寫作材料的選取和提煉,而且還包括作者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思索以及表達方式、表現技巧和表現手法的預想。對于構思環節的重要性,徐龍年教授認為,構思是作者對材料進行思維加工的過程,是文章表述的先決條件,構思是形成寫作的通道,是感知與表述之間的橋梁,是決定文章質量的關鍵。

        構思雖然是寫作過程不可缺少的環節,然而在英語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常常被很多學生忽視。筆者從事普通高師英語專業寫作課程教學4年來,發現學生在課堂限時議論文寫作時往往沒有經過構思就進行寫作。筆者曾經對所教“大二”學生進行了一項議論文寫作構思情況的追蹤調查:

        表一 第一次議論文限時練習之后的調查表

        從上表可知,連續四屆英語專業“大二”學生在初次進行英語議論文寫作時只有7%左右的學生在寫作前有構思的習慣,有8%左右的學生知道要進行構思但不知道如何進行構思,有85%左右的學生沒有構思的意識。本人利用參加教研活動的機會,與同類師范院校英語寫作課程教師交流時得到了一致性的看法。這足以解釋為什么學生TEM4和TEM8考試的成績與自己估計的分數相差甚遠了。筆者把這種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即進行構思、想到那里就寫到那里的議論文寫作稱為“隨意性寫作”或“無構思性自由寫作”。這就是許多學生在TEM4和TEM8寫作項目中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2.英漢語思維差異對英語議論文寫作的影響

        英語專業學生參加TEM4和TEM8水平測試在寫作項目方面成績普遍存在偏低的現象。從語言表層錯誤看,這些錯誤屬于“詞不達意”、“語言干癟”、“連貫性差”、“中式英語”(Chinglish)等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學生習慣于將母語的語言表達習慣和思維定式移植到了英語議論文寫作中。眾所周知,思維和語言緊密相關,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則依靠語言來表達。由于歷史和文化的因素,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特征和思維風格。中國傳統思維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而西方傳統是尚思。漢民族重形象思維,而英民族重抽象思維。這兩種思維模式明顯地反映在英語議論文寫作的篇章結構上,英語篇章的組織和發展主要呈直線型,而母語為漢語的學生的議論文寫作則呈螺線型。

        不同的構思直接影響作者寫作的表現手法。中國學生在表達思想時慣于繞圈子,常避開主題,從寬泛的空間和時間入手,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由遠及近,往往把主要內容和關鍵問題保留到文章最后才拿出來或采取含而不露的所謂“不言而喻”的模式。這種寫作方法常常叫西方人摸不著頭腦。英語思維模式采用直接切題的方法,以邏輯、分析和線性為特點:在遣詞造句謀篇上普遍從一般到具體、從概括到舉例;在寫作結構上習慣于把“果”置于“因”之前,以達到開門見山,引起讀者注意的效果;在表現手法上,通常是以一個主題句(topic sentence)開頭,然后再按照一條直線展開,在以后的支撐句(supposing sentences)中發展這一中心思想。相比之下,這種直線型語篇結構顯得更為直觀。由此可見,漢語式的思維模式不僅是學生在TEM4和TEM8的寫作中得分偏低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們在寫作中沒有掌握英語構思性寫作技巧的關鍵所在。

        3.缺乏足夠的英語議論文教學資源的輸入

        影響英語專業學生構思性寫作的另一原因還與他們的英語議論文輸入量不足有關。Paul Davies認為,寫作首先要收集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和觀點,然后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織信息和觀點,接著把它們構建成段落并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最后編輯文字并寫出篇章。寫作的每一個步驟都與信息的接受、解碼、重組和儲存相連。有效的寫作需要作者調動大腦中的已有圖式。

        圖式理論認為,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只有激活已有的知識結構才能寫出文章。有學者把寫作過程劃分為積累、構思、表達的過程論和強調寫作過程的構思論。該理論強調積累在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性,這也符合語言學家Krashen“大量的輸入”和“可理解性的輸入”以及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關于“刺激-反應-強化”對語言表達的促進作用等理論論述。Krashen的輸入假設“i+1”也解讀了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的積累與創新的關系。因此,寫作者平時閱讀并分析大量的議論文對日后無論是限時作文練習還是TEM4和TEM8考試以及今后的畢業論文寫作均大有益處。然而,筆者對學生平時閱讀英語議論文的情況調查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表二 學生平時閱讀英語議論文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筆者所教學生在“大一”時很少閱讀英語議論文,更不用說分析優美的議論文了。由于他們沒有平時的大量積累和有效的輸入,自然在寫作時就不知道需要構思和如何進行構思了,當然也就會受母語思維的影響,寫不出符合西方思維模式的英語議論文了。

        二、培養學生構思性寫作的途徑

        1.培養構思性寫作意識

        構思是作者對寫作材料進行思維加工的過程。提煉主題是構思的切入點,它自始至終制約著構思的全過程。

        英語議論文寫作構思有兩種基本方法:擴散型構思和收斂型構思。前者是作者有目的地圍繞主題展開思路,借助于想象和聯想將大腦中原先存在的各種信息溝通和聯結起來,從而產生形象性和觀念性新信息的構思過程。以Friendship(友誼)為題進行三段論構思,三段的主題句為1)Friendship,in abroad sense,exists between allhuman beings.2)Friend ship betweenfamiliarpeople iS also important.3) FriendshipbetweencloseJHendsshouldbeconsistentandlasting.這樣的構思有利于作者從三個側面,由大到小,從廣義到狹義,層層深入、層層遞進鋪展成文。在每一段落中,作者均可以概括性地舉二至三個事例進行說明或論述。這樣的構思能以主題為中心、以平行結構為主線一脈貫穿全文,巧妙地呈現作者的觀點。收斂型構思是指作者對文章的材料進行整理,將那些與主題有關的材料進行集中或回攏,舍棄與主題無關的信息,對與文章有關的尤其是主要的信息進行分析與綜合、論述與推理的構思過程。寫作時,作者通常以別人的觀點作為引子,最后亮出自己的觀點。以“Divorce: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離婚:好還是不好?)為題進行三段論構思。其第一段通常為Different people hold different views on the issue of divorce(主題句總攬全段和全文).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divorce means social instability or immorality…(從一個方面).On the contrary,other people think that marriage should not be an inescapablechain to bind a men and a woman……(從另一個方面).If the couple have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and can no longer be compatible with each other,the author thinks the best way out is to get adivorce(提出自己的觀點,即文章的論點)。作者在文章的第二段將對上述兩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在最后一段,作者從正反兩個方面對自己的觀點進行分析與綜合、歸納與總結并提煉自己的觀點。

        2.強化英語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

        英民族善直線思維,重抽象思維,重視形式邏輯和辯證思維。在英語議論文寫作時,學生應以邏輯、分析、線性為基準點,力求把要點放在句首、段首,以達到直截了當的效果,突出客觀事物對人的作用和影響;運用有形的聯結手法以達到句法形式的完整,使其表現形式嚴密,受邏輯形式的支配。因此,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學生不僅要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還應該遵照英民族在遣詞造句等方面的表達習慣進行表達。

        在用詞方面,應當盡量使用豐富多彩的短語;在句法結構方面,應遵循重心在前的原則;在使用主從復合句時,通常將主句置于從句之前;在語態使用方面,學生應多使用被動語態,以符合英語重物稱的表達習慣。為了能更有效地用英語思維,學生平時可盡量使用英語詞典,學會以英語思維的方式直接去理解生詞或短語,逐漸達到對英語詞義抽象化理解的境界。

        3.增加英語議論文的輸入量

        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其中,“讀”與“寫”的關系最為密切。“讀”是輸入性技能,是“寫”的基礎;“寫”是輸出性技能,“寫”的終點就是“讀”的起點。盡管有不少的學生見到所給題目后便覺得有很多話要寫,內容也充實,但由于詞匯貧乏,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最終也寫不出內容切題、意義連貫、語言得體而令人滿意的議論文。實踐證明,多讀多寫是提高英語議論文寫作水平的唯一途徑。

        大量的英語議論文輸入還能有助于解決學生普遍存在的先在腦海里用漢語構思,然后將構思好的漢語腹稿譯成英語的習慣問題。當學生以后遇到給材料作文時,他們便會下意識地從自己已有的相關文章的結構信息中提取與之相關聯的內容圖式和結構圖式,來幫助自己構建新的文章的框架。

        參考文獻:

        [1]畢建模.略論寫作構思與問題規范[J].岱宗學刊,2002(3).

        [2]吳效剛.寫作過程:構思與非構思的共存互補[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

        [3]徐龍年.試論寫作過程中的運思[J].蘭州學刊,2005(1).

        [4]周麗娜.英漢思維差異與大學英語寫作[J].大學英語,2006(1).

        第3篇:英語議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文化;大學英語教學;教材建設;課程設置

        學習外國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際,交際的基礎是文化。…交際的過程是雙向的:一方面,通過外語這個橋梁,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文知識,為我所用,提高本民族的素質,使之得以在世界之林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外語,將自己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介紹給世界,為世界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加強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學習和傳播

        中國的傳統價值觀悠久而富有影響,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道家學說形成了中華民族的道德根基,是我們幾千年以來行為做事的基礎。“中庸之道”、“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等價值觀在我們的心里根深蒂固。近代以來,中國打開了國門,中華民族與世界各民族的接觸增多,中華民族的美德和價值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越來越多的東、西方民族的人們喜愛中華文化,“華夏文化”受到了世人的注目和崇尚。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在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現在,“孔子學院”在全世界深受歡迎,人們在學習中文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熏陶,受到了中國的傳統價值觀的影響。

        但是與這樣的現狀不吻合的是,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當中,中國文化和傳統價值觀的知識太少,幾乎為零其結果就是,在年輕人當中,熱衷于“圣誕節”、“情人節”,而卻不知“端午節”、“中秋節”為何物。據媒體報道,有的年輕人甚至將Mencius翻譯成“孟休斯”。實在地說,大學英語教學經過多年的改革,大學生的英語能力的確有很大提高,與外國人的交流容易多了。但是,在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方面卻顯得力不從心,知識不夠,表達不清。這與我國目前在世界所處地位是不符合的。英語教學的目的有二:一方面通過英語,吸收別國先進的東西;另一方面,將我國優秀的傳統介紹到國外,使我國進一步融人世界,與世同進。就目前而言,外語教學的成就是前者優于后者。所以,大學英語教學要擔當起加大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播的任務。

        二、加強中國歷史的學習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豐富多彩,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歷史斷層的民族。而真實地了解中國歷史,有助于進一步地了解目前的中國,進一步理解中國的和平崛起不會對任何國家有害,只會有利。

        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創建了輝煌的文明,為世界的文明與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古代的“四大發明”推動了中國與世界的進步,傳統的中醫學、哲學、文學、倫理學形成了“華夏文化”,長時間影響著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寶庫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是久經磨難、堅韌不屈的民族。在中國歷史上,有過和平祥和的時代,也有過連綿不斷的戰爭;有光輝燦爛的成功,也有忍受外來民族欺壓的屈辱。當我們強大時,我們不欺負弱小;當我們被人蹂躪的時候,我們不屈不撓,堅守著中華民族的寶貴品德。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她的形成是和這個民族悠久的歷史發展分不開的。在中華民族長久的發展中,各民族的人民共同奮斗,團結一致,鑄造出了偉大的中華文明歷史。正是中華民族歷史的多樣性才形成了今天的中國。歷史已是過去,它是今日的鏡子。了解中國歷史,有助于外國人民了解今天的中國和中國人民。

        作為向國外宣傳中華文明的任務之一的大學英語教學,不論是教學任務、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手段上,都沒有涉及有關中國文化相關的內容。在學校沒有學到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和表達,我們的大學畢業生怎樣主動向外國人宣傳自己的文明歷史呢?

        三、加強對中國現狀的了解。傳播中國和平崛起的意義

        目前,中國正在和平崛起,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對于這樣的事實,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出自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態度,采取了不同的行為。

        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對任何人和國家沒有構成威脅,只能對世界作出貢獻。加入WTO之后,中國的經濟已經和世界接軌,基本實現了與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國的發展,必然會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這在源于2008年底的世界金融危機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中國的崛起,從來就不是以霸權為目的的。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相處的理念是和睦相處,共同發展。一些國家,出自不可告人的目的,竭力將中國的崛起渲染成是對世界的威脅,這是毫無道理的。在今日之中國發展之時,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增加這方面的教學內容,積極、主動地向外國介紹中國發展的意義,使人家能夠進一步地了解中國的現狀,了解中國發展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意義。

        四、加強教學內容的改革。勇于擔當大學英語教學在對外宣傳中的光榮任務

        有鑒于以上的分析,我們看到了大學英語教學任務的繁重性。針對大學生在語際交流時出現的“中國文化失語癥”現象,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革。

        1.教材建設

        由于我國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教材對中華文化的介紹太少,教材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所以,在教材建設上,一定要大力增加宣傳中國文化的材料,增加學生主動運用的具有反映中國文化的詞匯,形成語感,使學生能夠用地道的英語來宣傳中國文化。教材應開列中國文學與文化參考書目或編寫與主教材相配套的中國文學文化教材,作為學生課后閱讀之用;有關中國文學文化內容的教材編撰可采用漢英對照,也可采用全英文式。

        2.課程設置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的課程設置主要分成讀寫和聽說兩個方面。要將中國文化融人大學英語教學,教學課程應該形式多樣,應該增添一些講座或選修課。這樣,一方面,課程要體現出中國哲學、歷史、宗教的特點,讓學生在整體上對中國文化有一個了解;另一方面,配合該課程的改革,增設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對比,使學生在了解中華文化的同時,對比國外文化,培養他們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教學方法改革

        將中國文化融人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增添問題,在教學方法上也應該做一些配套改革,使這項任務得以全面完成。我們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在互聯網上或學校圖書館去查資料,然后集中展示、成冊。經常用英語開展有關中華文化的表演,將課堂生動化、趣味化。利用旅游參觀的機會,到文化名勝地親身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勵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英文報紙、雜志及書籍,《中國日報》、《商業周刊》、《北京周末報》、《中國專稿》、《上海英文星報》、《21世紀報》、《廣州英文早報》等十余種,對學生閱讀極為有用。另外,在影視方面,CCTV9是一個面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很多中國電影和中國的電視節目也都配有中英文雙語字幕。這些都是值得利用的學習資源。

        第4篇:英語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英語學習 原版電影 語言環境 

        一、原版電影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意義 

        在當今社會各行各業中,英語幾乎已經成為每個商務人士的必備交流工具;而對于青少年一代,英語作為考試科目之一,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英文電影是把視、聽、說結合為一體的語言和文化的載體,具有情景生動逼真、語言豐富地道和語音純正流行的特點。因此,英文原版電影有利于學生在生動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地道的語言和掌握真正的交流方法。原 版電影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意義大致可以歸為三類: 

        (一)原版電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原版電影有題材豐富, 情景生動, 音樂優美等眾多特點。這些特點可以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目前電影種類頗為豐富,包括科幻片、戰爭片、愛情片、、喜劇片等。這些不僅滿足了學生的不同喜好, 還可以使學生由對電影的喜愛發展到對影片中涉及的歷史,語言的喜愛。另外,英文的熱播電影也可以滿足年輕人喜歡新穎、追求時尚的心理。比如,當周圍的人都在談論《指環王》、《越獄》或者是《阿凡達》的時候, 了解這些影片的學生會覺得自己也是走在潮流隊伍里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時如果能夠利用同伴效應( peer effects), 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用其中的片段進行教學,或者是用英語描述其中的片段,這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電影當中通常會有一些畫面讓學生變得興奮難忘,并對畫面甚至是臺詞有生動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像課文中只有文字沒有生動的畫面讓學生倍感枯燥,味同嚼蠟。既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那么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提高英語教學效果是必然的。 

        (二)原版電影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關于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其關鍵是要從“聽”和“說”入手,因為“聽”和“說”能夠使語言學習變得生動逼真。跟我們一樣是中國人的海外華僑,他們之所以能夠熟練地使用第二語言,就是因為他們有練習“聽”和“說”的語言環境,而我們則沒有。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要靠自己來營造一個生動的語境。看英文電影和情景劇相對來說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學生可以通過營造英語環境,迫使自己接受英語并且同時跟讀耳朵所聽到的內容。英文原版電影中的英音或美音可以幫助學生糾正發音上的錯誤,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有效地提高 “聽”、“說”能力。英語聽力的難點包括語音語調、措辭、句型、思維和文化,而這些都會在電影的觀看中得到解決。一方面,電影源自生活, 它是對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和夸張體現。英文原版電影能夠給學生創造一個逼真生動的語境, 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同時學到地道的語言詞匯和表達方式。一些老電影, 如《阿甘正傳》、《音樂之聲》、《羅馬假日》等電影中人物的語速較慢, 語音清晰地道,某些詞匯和句型的用法與我們所接觸的書面用法有很多差別,我們也能通過看電影來汲取這方面詞匯的靈活運用或者更多的語法知識。另一方面,電影中地道的英文表達可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與英語國家人接觸時不會產生陌生感。 

        (三)原版電影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語言和文化知識 

        學習一門語言, 不僅要熟練地掌握語法知識,語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所學語言的文化背景。一方面,電影是一個國家社會,文化和生活最直接、最生動的反映。它包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反映最突出的社會問題。電影語言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每部電影都有富有哲理或者比較經典的地方。電影演員的每一句臺詞的設計都在展現和傳達著各種文化信息,因此他們交流時使用的詞匯是完全不同的。電影中的很多詞匯和句子是我們經常忘記并且不能靈活應用的,諸如“ever,something,happen,deal”等等。通過看電影,我們能很好地積累這些固定用法和搭配,而且還能學到一些流行的短語句子。比如學生在看“Friends”的時候,就可以學到這樣一個句子

        “Have you put your foot down?”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已經決定好了嗎?”當看電影時,我們應該注意一些特殊詞匯和習慣用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一步了解英美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等。通過欣賞原版電影, 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加深對英語語言的理解。 

        第5篇:英語議論文范文

        1.1英語翻譯教學地位薄弱

        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在整體大學英語教學中處于弱勢,很多學生由于從未接受過翻譯理論和技巧的指導,在翻譯實踐中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和語言障礙。從指導思想上來說,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強調閱讀能力是大部分大學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主要語言技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始終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由此可見,大學英語的指導思想在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上并未給予足夠重視,“譯”處于一種被忽視的地位。在課程設置上,翻譯教學在整個外語教學中基本上是作為補充課程來講授的,沒有正式開設翻譯課程。《大綱》規定基礎階段四個學期的英語課均為必修課。英語寫作、翻譯技巧、英語口譯等為選修課,安排在四個學期基礎英語課程后。但由于我國絕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設備、師資力量的不足,在基礎階段之后,很少有學校能夠開出面向所有學生的應用技能選修課。加上近幾年的擴大招生,師資緊缺情況更為嚴重,能夠開選修課的,不過寥寥幾門,只是起了點綴門面的作用,在某些大學中造成了這樣一種尷尬局面:上課的學生不感興趣,感興趣的學生沒有機會上課。

        1.2翻譯教材缺乏質量

        在教材方面,大學翻譯教學缺乏整體的規劃設計,缺乏高質量的教材,缺少大量合格的教師,也缺少研究機構。目前公共外語采用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沒有系統全面介紹翻譯知識、翻譯技巧的獨立單元,大多只是在課后練習中有一些漢譯英單句練習或零星穿插的英譯漢練習。這些翻譯實際上是一種造句練習,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型和詞匯,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翻譯。同時,如果過分強調這樣的翻譯練習,會使學生誤以為只能有一種譯文,語言只有一種表達方式,從而形成死譯、硬譯的毛病。近年來盡管出現了不少翻譯教材,但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教師仍以舊的翻譯教材為主,自己另外增加一些教師感興趣或熟悉的內容,設計一些相關的練習,教學安排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主觀傾向,教學效果不理想。就考試項目設置來看,近年來,各類英語考試試卷的主觀題的比重逐步加大,這一變化不僅涉及英語專業學生的各類考試,如英語專業4、8級考試(TEM4/TEM8),同時也涉及大學公共外語考試,如全國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CET4/CET6);不僅涉及全國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同時也涉及各種出國留學考試。翻譯題型,特別是英譯漢題型在主觀題中占了一定的比重。但是從試卷整體來看,翻譯所占比重并不大,而且試題也缺乏規范,題型單一,測試目的不明確,覆蓋面較窄,試題內容往往局限于對學生詞匯和某些固定結構的測試,很少能夠涉及到需要檢查的知識和翻譯技能,難以有效地與相應的教學階段接軌;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應試教育的風氣,使得一些學校的老師把重點放到了追求通過率和應付考試上,客觀上降低了對學生實用英語能力的要求,其結果就像有的學生說的那樣,學了那么多單詞和語法,但不會用,聽不懂,說不出”。

        2應用英語翻譯的重要性好必要性

        實用翻譯為支持科學研究,溝通地緣政治談判,幫助跨國公司尋求海外市場,促進科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高科技時代,科學技術的告訴發展加劇了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與合作。翻譯---自古是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隨著我國加入WTO,對外開放政策的推進,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為減少“走出去,請進來”的絆腳石,社會各界對外語翻譯人才的需求,不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越來越高。例如福建一家出版社到國外開展銷會時把“可供合作出版書目”譯為:CatalogueoftheBooksforCoopera-tion。據說后來無人找他們合作,也許與翻譯錯誤有很大關系。近些年海外媒介出現一些“中國速度”、“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名詞,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對中國產生濃厚的興趣,近而來到中國了解中國。然而因翻譯卻鬧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話:一位美國游客在一個地方看到把“三姐妹山”譯為“MountThreeSisters”,覺得好笑,因為mount可作為動詞,在美國俚語中有tohavesexualintercourse的意思,恰好賓語又是threesisters。因此應該為Three-sisterMountain為妥。因此,社會對外語教育給予更大的期待,希望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國際化、應用型的翻譯人才,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同時成功達到“為中國與世界對話”,展現中華民族的強大與魅力。另外,聽、說、讀、寫、譯是相互貫通,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欲“聽懂”需要在頭腦里有“譯”的思維和意識,“聽懂”就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過程;欲“說明白”也許要把母語思維,文化內涵轉換成受話者能接受理解的語言和文化,所以,實用的翻譯能力與時下受寵的聽說能力不但不沖突,還是提高聽說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翻譯領域中,交際能力亦即翻譯能力。

        3提出對翻譯教學的建議

        3.1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翻譯理論、翻譯技巧和方法

        但必須讓學生明白,不管采用何種方法,使用何種技巧,翻譯時應遵循一條原則---必須符合原意。為了使學生在將來工作中具備基本的溝通交流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文體的譯法,包括調查報告、新聞、合同、通知和啟事及各類信函。另外社會急需既懂專業又懂英語的人才,所以還要培養學生科技文章的譯法,要求勤查專業詞典,切忌不懂裝懂,做到科學準確嚴謹。

        3.2喬姆斯基為代表的語言教學觀認為,行為致使對外界刺激的習慣性的表面反映

        是一種單純的由心理機制支配的行為,而人的語言行為是通過他的內在認識和情感力量而發生的行為,言語不是簡單空洞的符號,而是在特定場景中表達情感的方式[1]。所以要使翻譯做到“傳情,傳意”在教學中應將學生帶入交際環境。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教學過程必須交際化。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教師的教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翻譯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制定教學目標,組織課堂活動。教師根據翻譯的目的給學生提供交際場景,創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語際轉換,安排模仿練習,互譯練習,情景活動等,訓練翻譯思維,提高翻譯意識。

        4提高英語翻譯教學的策略

        4.1提升英語翻譯教學的比重

        針對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各個高校都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翻譯教學與“聽說讀寫”的教學聯合并重。并且還要適當的課堂上的翻譯教學,提升翻譯教學在整個教學任務中的比重。翻譯應該和聽、說和課文學習一樣在課堂上有相對一定的時間安排。其次,教材應該系統性的增加翻譯基本理念和方法的技巧,例如,翻譯的原則,(不拘泥于嚴復的“信、達、雅”之說)、翻譯的方法(例如增減詞,詞類轉換,選擇詞義等)、翻譯的技巧(例如重構,修潤,轉換等)、翻譯的忌諱(例如“字譯字,句譯句”)等。然而大學英語教師也應該自覺的給課堂更多的引進一些翻譯只是的了解和練習。

        4.2適當的結合翻譯教學以及交際法的教學

        目前的英語交際教學主要強調的是“口語教學”十分的正確,但是這并不是說傳統的翻譯教學已經沒有作用。相反的,適當的使用翻譯法可以有效的幫助教學。已經有專家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得出“學生的母語基礎在他的英語學習中可以是助力,也可帶來阻力。如果能充分利用他的母語基礎,化阻力為助力,就能切實減少他的學習英語的困難”的結論。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講解課文中的一些長句、難句時,教師可以把翻譯練習與閱讀理解相結合,并同時告訴學生一些相應的翻譯知識,例如如何進行選詞用字、改變詞類、調整詞序、增詞減字、省略重復等等。再輔以相應的練習,加以復習概括。在翻譯時,學生也很難將其正確完成。主要問題是:(1)對狀語的位置排列不當;(2)非限定性定語從句使用不夠靈活;(3)“invoke”“root”翻譯不準確,不知道用增減變字法。學生會翻譯為:“約翰納什西弗吉尼亞的根被知道他的人所證明,在普林斯頓,或在麻省理工學院,那兒他在50年代教過一段時間的書,來解釋他的不諳世故”。老師可以給出正確翻譯““在普林斯頓,或在約翰納什50年代教過一段時間書的麻省理工學院,知道他的人常常用他出身的背景來解釋他的不諳世故”。點出句子里靈活翻譯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或在約翰納什50年代教過一段時間書的麻省理工學院)和減詞變字(出身的背景)之處。如此經常在講解閱讀理解時,結合解釋翻譯技巧與訓練,再配以一定練習鞏固,定能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4.3加強翻譯練習,培養翻譯技巧

        翻譯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翻譯技巧的訓練上,在翻譯課上究竟應該偏重理論還是應該偏重技巧,這在翻譯教學中一直是個倍受爭議的問題。筆者認為對多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翻譯的目的并非要成為專業的翻譯家,因此翻譯教學中似乎并不必要對其有很高的理論要求。在學生踏上不同的工作崗位之后,英漢或漢英翻譯也只是一項輔助工作的技能而已,所以翻譯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要教會他們如何盡量快速、準確的翻譯。況且現在的學生一般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翻譯理論和技巧,都只具有初步的翻譯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講是感性知識的積累,還未上升到理性。對于這些處于感性階段的學生,應從技巧出發,進行一定的翻譯實踐之后再上升到理論高度。若是上來就講一大通翻譯理論,學生似乎很難接受,只有在一定的實踐之后,他們才能夠更好的理解理論。因此筆者認為,翻譯理論的講解應根據學生狀況,稍加介紹,能初步啟發學生對翻譯這門學科的認識即可,而整個翻譯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翻譯技巧的訓練上。至于翻譯技巧的重要性,香港翻譯家黃邦杰老先生曾舉過這樣的例子。有這么一句話:“Shelikedtobewithhimbetterthanwithothers.”有人將之翻譯為:(1)“她歡喜和他在一起,并不那樣歡喜和別人在一起。”(2)“她歡喜和他在一起,勝過和別人在一起。(3)“和他在一起,比和別人在一起,是她更加歡喜的。”但其本人也認為這些“不是明白易懂的中國話”。黃老先生認為譯者可以把重點放在考慮漢語比較句型的習慣用法上如:“甲比乙(更)聰明、(更)高、(更)好看、(更)有辦法……”;其次,可以在like一詞下功夫,即翻譯技巧中的“煉詞”。這樣這句話就可能這樣翻譯:(1)她覺得跟他比跟別人在一起更開心。(2)她覺得跟他在一起比跟誰都開心。(3)她覺得跟他在一起最開心。可見掌握了翻譯技巧之后,翻譯的路子有多么寬廣[2]!同時,翻譯是一項創造性的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講解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必須給學生做大量的有針對性、實用性的練習,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這些技巧的認識,熟練對這些技巧的運用,從而才能真正達到提高翻譯能力的目的。

        第6篇:英語議論文范文

        美術與電影的內涵關系

        美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可以說人類產生開始就有了美術,它包括了繪畫、雕塑、建筑等形式,并通過二維空間或者三維空間來還原瞬間的動作、場景、事件。人們以線條、結構、色彩為基本元素,去通過聯想、思考來創作主觀或者客觀的意境。相比較歷史悠久的美術,電影可以算是一門嶄新的藝術,從產生至今不過百年歷史。電影利用人們視覺殘留原理將許多運動鏡頭進行分解,將這些被分解的畫面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形成運動狀態。從本質上來說,電影就是一門動態的藝術,將運動的畫面集合,再引入時間,就形成了電影。我們從美術與電影內涵來看,這兩者有差別也有聯系。美術可以通過特定的媒介材料,來擺脫現實世界中時間性的約束,由于自身具有二維或者三維空間性屬性,可以將觀賞者引入到脫離作品的意境之中,讓美術作品獲得了藝術的自由。而電影具有特殊的四維空間屬性,可以展現出空間的造型性,也具有時間的流動性特征。這種特殊屬性讓電影美術設計師們在進行環境設計與布局時,需要以劇本為基礎,并且具有深厚的美術設計與造型功底,根據故事情節需要,借助攝像機鏡頭特點,不斷變換角度,幫助導演將電影的主題內容具象化。然而這兩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它們都具有可視性與相通的造型語言。我們說美術是電影藝術的母體,一切電影創作都要從美術作品中獲得營養。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部獲得成功的影片就是一部優秀的美術作品,例如著名導演張藝謀就偏好于環境形象的美術塑造,他的電影中環境造型經常會給觀眾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力,例如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絢爛之極的皇宮建筑、雕欄玉砌等環境造型,對電影的成功起到推動力量。縱觀中西方電影史中,美術的造型設計、色彩運用、燈光照明等技法與創作思想都為電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只有遵循美術中的構圖原則、色彩運用原則等理念,才能制作出優美的畫面,展現出電影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電影作品都與美術相關聯,例如法國早期的電影短片《水澆園丁》、美國電影《超人》、日本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等都是根據漫畫改編的。正是由于兩者的親密關系,使得美術很自然地成為電影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術對電影的作用分析

        (一)美術保證了電影形象的藝術性與典型性對于觀眾來說,看電影接觸到最直觀的層面就是形象,其中包括有人物形象、動物形象、景物形象等。從這一方面來說,形象是電影藝術中最核心的元素。美好的藝術形象會給觀眾們留下美好的感受與深刻印象。當一部優秀影片結束后,總會有一些良好的形象印在觀眾腦海中。例如《十面埋伏》《冰山上的來客》《讓子彈飛》《葉問》《風聲》《一個都不能少》等眾多優秀電影作品,其中典型的藝術形象都會讓觀眾難以忘懷。而這些經典的形象,是導演與電影演員在劇本基礎上,對人物形象的美術化“第二次創作”的結果。我們留戀《讓子彈飛》中張麻子的英勇果敢,《天下無賊》中傻根的憨厚老實的形象,雖然這些電影中的經典形象都是讓演員扮演的,但是當演員開始扮演角色時,導演與化妝師會按照劇本的要求來對演員進行美術處理。否則即使演員演得再好,也不會給觀眾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同一個演員在扮演不同角色后,都會給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例如功夫巨星甄子丹在電影《葉問》與《錦衣衛》中分別扮演的武術名家葉問與錦衣衛青龍的形象,雖然兩個人物形象相差甚遠,但是都會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受,這就是美術造型的神奇之處。

        (二)美術保證了場景空間與服裝道具的美感我們看到,在電影創作中,人物形象都是活動在固定的場景空間內。即便是舞臺劇,也需要工作人員布置必要的背景與道具,例如下雪的道具景觀、屋內的家具擺設、河上的小橋等。許多故事片中,布置場景空間就更加重要了。這些場景空間需要符合角色身份、性格、活動時間及行程變化。通常電影中場景空間的選擇、設計、制作是由電影美術師來完成,優秀的電影作品中,人物形象、環境空間、道具等相互配合協調,并融合成一個整體,實現情景交融的審美效果,使觀眾欣賞電影后感覺真實自然,并且獲得美的享受。電影《水滸傳》中,場景空間占地共達到650畝,包括了人工建筑、自然環境等。經過導演與美術工作者討論與協調,根據劇本內容,將實際拍攝場景分成州縣區、京城區與梁山區三部分。州縣區多數是當時社會中下層環境,例如衙門、牢獄、刑場、街道等,許多古建筑塑造得十分逼真,例如武大郎餅店等建筑古色古香,還原度較高,不但再現了宋朝的社會環境,還給后面故事情節奠定了環境基礎。京城區的建筑物相對而言就氣勢雄偉許多,給高俅、蔡京等皇宮貴族塑造了許多富麗堂皇的活動場景。城樓內外的環境布局設計,是按照宋朝著名風景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擴大一定比例建造的,讓觀眾看了電影之后感覺逼真生動。梁山區是選擇了依山傍水的環境,再現了小說中水泊梁山的威嚴氣勢,分布在不同場地的碼頭、山寨門、戰船等道具都是仿照宋朝樣式制作而成,不但逼真還富有藝術性。電影中,所有演員穿著的服裝、使用的道具都是由電影美術師按照小說中還原,尤其是服裝設計師們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入服飾設計中,將大量的灰色系應用在人物服飾之中,可以很好地展現出《清明上河圖》中淡雅自然的民眾風格。然而電影中李師師與燕青見面的情節中,李師師每次都穿著暖色系的服飾,圖案艷麗但是并不濃烈,讓觀眾感受到這個雖然身陷風塵但是內心有情有義的女子氣概。

        (三)電影中的光影元素運用雖然光影無形,但是我們如果運用得當,就可以獲得非常奇妙的藝術效果。電影中的光影效果是電影美術師們巧妙利用人們對于光的敏感度,創設出來的一種意境,渲染出電影整體氣氛,調動起觀眾們不同的情緒感受,進而實現導演的藝術創作目的。尤其在現代電影后期制作中,電影美術師可以通過不斷調整光源變化,創設不同的意境,讓電影作品的風格產生多元化特點。例如電影《英雄》中,導演張藝謀就用不同的顏色基調來表現故事情節的起伏,如黑、白、紅等顏色基調,并通過灰色作為過渡色來達到畫面整體色調的優雅素凈,而光影的良好運用將電影的色彩、構圖與故事情節融合為一體,展現了角色性格,增加了影片的整體藝術效果,也凸顯出美術在電影藝術中的重要性。

        第7篇:英語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英語教育;建構主義;改革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隨著人類認識的深入和各學科的飛速發展,“建構主義觀點對學習與教學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引人注目”,“統整的建構主義——研究與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理論依據。

        一、英語教育的建構主義理論根源

        建構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末興起的一種學習理論,是對傳統認識論的一場革命性的挑戰,它以多重視點對傳統認識論進行反思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有關認識與學習的六種不同的建構主義流派。其中對英語教育影響深刻的是杰根的社會建構論,社會建構論的基本觀點構成了我國新課程改革中英語教育的理論根源。

        1.語言是社會建構論最基本的關注點

        社會建構論關注的焦點既不是外部世界,也不是個人心理,而是語言。關于語言,社會建構論指出:(1)語言的意義是通過社會性的相互依賴而獲得的。意義是兩個或更多的人共同努力形成的,“我所說的一切在你承認它之前都是廢話,反之亦然。正因為如此,社會建構論將合作或對話過程視為教育過程的核心,主張通過協商、合作、修辭技巧、角色、社會場景等類似的事情賦予語言以意義。(2)語言的意義依賴于情境。一般來講,我們認為知識可以被廣泛地傳播,是無情境的。但是當我們把對知識的關注從頭腦轉向語言時,語言的意義就要依賴于情境了。也就是說我們關于語言與指代物之間關系的理解總是植根于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的。(3)語言主要的功能是服務于公共。依據建構論者的觀點,語言并不反映和描繪一個獨立的世界,也不代表個人思想的表達,而是在特定的語境中發展起來的具有一定含義的命題。因此建構論者在動態關系中把握語言的功能,最強調語言運用的實際條件和限制,認為不存在純粹的語言,任何語言都是在一定意義上“被應用”的,這就是語言的服務于公共的功能。

        2.社會建構論認為教育中應削弱教師的權威

        確切地說,權威是社會賦予的,在大多數學術領域內權威被授予那些占據某一特定的話語位置的人,如教育中的教師。但社會建構論認為,學生從傳統的講演式的教學方式中僅能受到有限的教育。因為教師作為講演者主要是在演示他們自己占據這一說話位置時的說話技能,而課前的成功演講必備的一系列準備工作都是避開了學生的視線的,這樣做僅僅維持了教師的權威。關于削弱權威,第一要做的就是使教師扮演多重角色,可以是一個鼓動者、協調者、促進者、資源顧問等。如鼓勵學生參與對話交流,幫助他們利用電腦檢索相關資料,提供研究的中心或生成綜合的觀點,這樣就能使學生為有效地占據對話關系中的位置而做好準備。第二要做的就是實現由教育者決定教學的主題向學生自主選擇主題的轉變。建構論者認為,由教師決定教學的主題把學生置于一個不利或無權的地位,這樣在對話中學生的聲音不可能被聽到,他只能沿著別人的話題隨聲附和。所以建構論者強調學生的作用,教師應考慮以怎樣的形式使學生參與課程的規劃,考慮怎樣使學生在教.師的協助下決定學習的主題和學習的方式。

        3.社會建構論強調激活學生主體并在實踐中生成意義

        社會建構論認為,削弱教師權威,實現學生有效地參與對話并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因為教師通常被認為是“知道一切”的人,而學生被置于待加工的位置之上——他們的頭腦中有待于注入知識和內容。因而,對于一個建構論的教育者而言,主要的挑戰就是使學生加入一系列的對話之中,使學生從被加工的客體轉化為對話關系中的主體,并且需要幫助學生能在實踐活動中完成建構。建構論者強調教育過程應創設各種情境,使其中所形成的語言的價值和意義能被最充分地認識;教育過程應提供各種條件,使語言及對話能跟個人、共同體或國家當前的實際聯系在一起;教育過程應設計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參與有效的活動,從而生成知識和意義。總之,教育對話與實際應用環境應盡可能地緊密結合,為公共生活做必要的準備。

        4.社會建構論認為應打破學科的語言界限

        社會建構論對語言運用語境的多次強調表明語詞的意義派生于它們相連的關系之中,正是如此,才給語言注入了靈活性,并使任何特定場景中的交流可以有意義上的細微差別。為了使教育過程逐步嵌入到實際的應用語境中去,應打破學科界限。當學生的學習嘗試形成一種觀點、創作一個劇本、建設一條原則等活動時,他們將不再受某一狹窄學科內容所僅有的特定語言的束縛。相反,他們應該為了自己的目標自由地遨游于任何必要的領域,以任何必要的方式如探索、借用、抽取、兼并、重組、聯合等來達到最有效的結果。

        總體上講,社會建構論認為知識是發展的,是內在建構的,是以社會和文化的方式為中介的,學習者在認知、解釋、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知識,學習者在人際互動中通過社會性的協商進行知識的社會建構。

        二、新課程英語教育的建構主義理念

        根據社會建構理論,教育關注的焦點應從教師的教學轉移到學生知識的學習和形成上來,作為核心課程的英語教育集中體現了社會建構論的建構主義思想。1.建構主義的英語知識觀

        建構主義關注語言及其意義與功能,并且要求打破學科界限,其知識觀強調知識的客觀性與主觀性的辯證統一、知識的接受與發現的辯證統一。新課程改革中英語課程結構的設計與教材的編寫、英語學習與教學資源的開發都體現了突破學校界限,從更廣泛的情境中,包括社會、家庭、教師、學生個人的各種有機聯系中進行拓展,不僅前人、教師的閱歷與經驗是一種知識,學生的經歷和經驗也可以成為知識,創建一種積極互動的學習文化,增強英語知識的彈性,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的英語知識能超越教師和長輩。

        2.建構主義的英語課程觀

        建構主義強調語言情境的重要性,以及強調在實踐中生成意義,其課程觀強調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主張用真實背景中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以支持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的成功。這種課程設計的觀點及其主要目標都是強調在解決問題的情境中進行概念和技能的教學。英語教育中同樣存在一個技能的學習與掌握的問題。曾經有這樣一個事例:一對雙胞胎,一個在中國接受學校教育,另一個在美國接受學校教育,進入大學階段以后對他們的英語水平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在美國受教育的孩子英語考試成績并不高,有語法錯誤,甚至有拼寫的錯誤,但以英語作為謀生工具時,他卻能輕而易舉地找到工作;在中國受教育的孩子在英語考試中成績很高,寫的文章用詞準確,語句優美,但他卻不能流利地用英語與人交流,更不能憑借英語知識作為謀生工具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這就體現了我國過去英語教育中只重知識不重能力培養的弊端。因此,新課程改革在英語課程的設計中就強調既要注重事實與原理知識的傳授,也要注重一般思維技能與能力的培養,在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增強理解knowwhy,knowwhen,knowwhere,knowwho,knowhow等知識類型的能力;既要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又要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

        3.建構主義的英語教學觀

        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認為,要削弱教師的權威,誘發、驅動并支撐學生探索、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新課程英語教育因此強調教師要轉變學生觀,不能再把學生看作知識的容器,而應把學生看作知識的積極建構者,學生擁有無窮的創造的潛力,學生有著自身的力量和不同的興趣、需要去影響知識的建構和意義的尋求。強調把教學視為一種交往和互動,賦予學生以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促進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創造交流,這樣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能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從而實現更健全的發展。

        4.建構主義的英語學習觀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每個學習者都不應該等待知識的傳遞,而應該基于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經驗去建構自己的知識并給經驗賦予意義。新課程的英語教育就強調每一個英語學習者都應該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有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的“接受器”,不能無條件地接受教師或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應主動選擇、主動建構,并把知識納入自己的經驗世界,重視自己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道德踐行的培養,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使自己成為超越長輩的更具適應性和改造性的新生代。

        5.建構主義的英語評價觀

        建構主義的評價觀認為,學習的評價不應以單純的結果作為評價的標準,而應是一種注重知識建構的過程,以在真實而富有意義的情境中進行知識的建構為評價的標準,這種評價觀是超越目標取向的評價、走向過程取向和主體取向的評價。因此,新課程對學生英語學習的評價,強調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知道詞匯、語法、協作的知識與技能,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使他們輕松、愉快、健康地進行學習;既要關注學生英語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以過程性評價為主;既要強調通過學生在實際情況中應用知識的活動、作品、筆記、設計等資料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更要關注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以了解自己在學習上的困難和長處,從而促進學生更明智、更合理地進行英語學習。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到,在新課程改革的英語教育中,建構主義觀點對英語教育與學習產生了越來越引入注目的影響。

        第8篇:英語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商務英語;翻譯教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商務英語翻譯人才需求量巨大,我國在培養商務英語人才上也十分重視。商務英語學科作為一個實用性學科,高校在進行教學時不能與市場需求脫離,如果要列出科技翻譯成功的要素應該是:專業素養、中文程度、中文文采、英語程度”[1]。所以建構主義視角下商務英語教學研究,對改變現在高校的教育方式有著重要作用。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內涵

        建構主義主要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一直以來都是理論的傳播者和灌輸者,學生都是一味地接受灌輸。灌輸法不能說不好,但是在社會發展迅速的今天,灌輸法在某種環境下會讓學生無法使所學知識得到真正的運用。而建構主義則是以學生為主體,所有的教學都圍繞著一定的社會因素和設定情景,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褪去固定角色模式,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而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為教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方向。大學普遍按照一個模式培養相同規格的人才,而不是根據個性差異來培養各類創新人才[2]。

        二、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

        首先,教學主體以教師為中心。現階段絕大部分的高校都是傳統的教師通過灌輸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是這一環境下的主體。通常學生失去自己的“主角”意識,學生一味地聽從教師的教學安排,老師也不會根據不同的班級狀況和學生所處的環境進行有情節背景的教學活動,學生都是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方式不會使學生感興趣,學生學習的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很少能把它應用在實際的生活中,理論缺少實踐的檢驗,學生在日后的實踐中出現問題也不能第一時間想到解決的辦法。其次,教學設計陳舊老套。現在多數的高校教學模式還是以教材為主,像商務英語翻譯這樣重視運用的學科,這樣的教學方式已跟不上發展的趨勢。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可利用的實際案例獲取十分方便,但只有極少數教師能利用這一資源,大多通常都是按照統一的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而過于單一的教學設計使很多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

        三、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商務英語翻譯教學改革

        建構主義的提出無疑是符合現代社會對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需求的,改變固定模式重視學生的實踐和創造能力才是高校應給予學生的最大幫助。首先,改變主角定位,學生成為主動學習的主體。改變以前以教為主的模式,轉換成以學為主。但是我們在進行改變的同時,一定不能忽視教師的作用。培養學生時也不能完全放任其自由學習,教師要把握重要內容進行引導式的教學,教師要做的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結合實際發展需求多利用現實案例,設定情景使得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鍛煉自己的翻譯能力,讓其主動參與學習,并且在學習中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向教師提出并解答,使得其在日后工作中出現問題能第一時間找到答案。其次,豐富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興趣與協作交流能力。建構主義理論注重教學時要結合實際情景,讓學生通過協作來完成任務要求,要保證情景的真實性,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達到知識的傳播。現在高校的硬件設備都有著巨大的發展,盡可能地創造出讓學生無論從視覺、聽覺、觸覺都感受到真實,這樣的情景建構可以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相互交流、互相幫助,找出最后解決的辦法,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而這樣的方式也使得學生能盡快地消化掉所學的知識,不一定要回去后死記硬背,也是給學生減輕一些負擔。最后,強化情境實踐,培養學生的主動建構能力。最好的教育其實是來源于生活,教師要以實用為最基本的前提,盡可能地選取真實的翻譯素材,同時教師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不同的培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素材進行翻譯實踐,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校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比如建立筆譯工作坊等,讓學生能夠真正接觸到社會中的真實翻譯材料,讓老師作為監督者,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評估和分析,使學生充分得到鍛煉。

        作者:劉佳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第9篇:英語議論文范文

        關鍵詞: 英語課堂 提問 有效性 反饋藝術 注意點

        隨著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開展,教師逐漸對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環節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教師利用提問能夠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知識,培養其思維反應能力,并結合語言交流讓學生自己回答出所提問的答案,這一系列的過程在英語課堂中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教學措施。教師利用課堂提問除了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外,還能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檢驗,反饋教學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課堂提問的意義

        1.增強交流,融洽感情。

        在傳統的語言教學中,課堂教學被看成是一個由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過程的過程,教師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都缺乏交流。而交流是教學尤其是語言教學的本質,缺乏交流、缺乏語言的溝通,英語教學就無法進行。通過課堂提問,教師可及時地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使教師與學生共同在一種互動式的課堂交際中活動。因此教師設計好問題,就如在師生之間架起交流的橋梁,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

        2.引發思考。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別強調勤學多問。他認為:“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學生頭腦中有了問題,就會在認識上產生矛盾,從而去思考、去探究。由此可知,設疑提問是引發思考的起點,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保證。

        3.反饋信息。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要保證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及時得到信息反饋是十分重要的。英語教學中反饋信息的方式有多種。其中,課堂提問應是教師取得有效反饋信息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同課堂教學中其他的信息反饋手段相比,具有更及時、更具體、更準確的功能,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中的問與答,隨時了解并分析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的差異程度,對教學進行調整,使整個教學活動有的放矢。

        二、提問的有效性

        要提高提問的有效性,首先,要講究提問技巧,做到:(1)設計有交際意義的問題;(2)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3)設計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難易程度要和提問的對象結合起來。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思考就能脫口而出,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智力;如果問題過難,學生回答不上來,容易失去信心。英語教學過程中除了大量的句型練習外,英語問題的設置要有針對性、啟發性,不要讓學生感到提出的問題乏而無味。其次,要講究提問的藝術,做到:(1)眼看全班,問題明確;(2)提問靈活,形式多樣;(3)時間適宜,鼓勵思考。教師的問題表達不清晰,問題難度過高,語速過快,都會影響學生回答問題的質量,教師提出的問題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教師提出問題一定要做到準確、簡單、清晰,語速適當放慢,語調適當提高,必要時可重復提問。這樣,學生在理解問題的同時,才能積極地思考。

        三、反饋提問的藝術

        1.表揚。

        表揚是對學生能力的認可。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要堅持表揚為主,即使學生回答完全錯誤,也應聽他說完,再給予評價。且要力求去發現其中的一些積極因素,給予某種程度的肯定。尤其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更要特別表揚,消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喚回他們的自信。

        2.鼓勵。

        當學生的答復不得當,或當學生不能回答問題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鼓勵,提供暗示,幫助分析原因。不可冷眼相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

        3.引用。

        引用是一種間接的表揚,在陳述答案或總結時,教師如果能引用某位學生的語言,則可起到比口頭表揚更好的效果,一句“Just as ... said just now...”會使學生得到認可感、成功感,喚起足夠的自信而默默地為更高的目標努力學習。

        四、英語課堂提問的注意點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問答交際是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但在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卻顯示不出什么效果。因此,要提高提問的質量,充分發揮提問的功能,培養學生運用英語語言口頭表達的能力,應注意以下幾點。

        1.提問后的停頓要適當。

        教師在提問完畢后應該給學生一段時間思考。但是,有些時候老師往往在學生思考時不斷催促學生,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應該停頓多長時間,這要視問題的難度而定。

        2.提問要從學生實際出發。

        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同時,必須對所任教學生的思維特點作全面透徹的了解,設計出符合學生思維規律的問題,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對所提出的問題應作必要的提示。

        學生有時一時回答不出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因為他們對問題本身沒有完全理解。因此,教師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問題,或者將問題簡單化、具體化。

        4.所提出的問題難易適中。

        英語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藝術――問與不問,問得妥當與否,采取什么方式,問題的設置、提出、回答,等等,對啟迪學生思維,更好地、主動地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江慧萍.淺談英語課堂的有效提問.正德學院學報,2006.2.

        [2]劉鳳玲.談英語教學中的“問題解決式”方法.中學外語教與學,2000.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国产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成人动漫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丝袜四区 | 亚洲天堂国产视频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