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大學入學教育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入學教育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入學教育總結

        第1篇: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一、在大學入學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大學生及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思想道德培養目標對于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不免會感到各種迷茫和不適應,而入學教育可以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并且指導他們的學習,使他們及時的樹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然而大學生正處于可塑性比較強的階段,辨別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外界的多種因素都有可能影響他們對價值的判斷。所以除了學習目標,及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于大學生的成長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入學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及早的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自身思想道德培養目標,這也是大學生最終取得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有助于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體系的完整構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個人四個層面的共同努力,而高校也就成為了培育主體力量之一。入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無疑可以使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體系更加完備。

        (三)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意識,為其全面發展提供動力在大學生入學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責任意識,使其從精神層面及早明確自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從而督促其盡早進入狀態,為其注入前進動力,鼓勵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并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不斷提高自身全面素質,早日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報效祖國。

        (四)有助于豐富高校入學教育內容大部分高校的入學教育在內容上一般包括校史教育、校規校紀教育、院系專業簡介、就業方向介紹、安全意識教育等,其中雖然穿插著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但無論在教育深度還是針對性上都有所欠缺。在此前提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入學教育,可以極大地豐富入學教育的內容,還能有效提升入學教育的深刻性、鞏固入學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

        (五)有助于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提供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等教育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最主要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使其思想道德素質和自身修養的全面提高。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在理性認知的基礎上達到認同和踐行的目的。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個由幾門課程共同構成的課程體系,其開展方式依然是以課堂教育為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政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入學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種在思政課堂外開展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為高校思政課的開展提供強大的助力。

        二、在大學生入學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對策思考

        (一)整合資源,構建入學教育綜合體系,擴大教育者主體范圍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生工作專門負責人員,也不能依靠單個或幾個部門來完成,而應充分調動學校各部門的積極性。只有各部門分工合作,各自發揮優勢,才能將新生入學教育資源完美整合,為其構建一個入學教育綜合體系。在此前提下,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機的融入入學教育中。同時,要擴大入學教育者主體范圍,形成全員育人的教育環境。無論教師還是學生,無論領導還是普通職工,都應積極參與到新生入學教育者隊伍中來。如:邀請學校里德高望重、從事多年教學工作的老教師為新生講述自己的工作經歷和經驗,用自身愛崗敬業、愛國為民的精神感染新同學;由充滿活力、極具創新意識的年輕教師向同學們講述自身的工作和學習感受,以此拉近師生距離;邀請教職工和學生中的模范人物、先進典型為同學們講述自己的先進事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新同學,引導其正確價值觀的樹立;由老生中的學生干部、學生黨員作為老生代表,與新生進行交流,鼓勵新同學在大學生活中勤奮進取,努力提高自身全面素質;挖掘新生中團結互助、自強不息的典型,為其他新同學樹立榜樣;邀請在社會各行各業取得一定成就的校友回校為新同學介紹其職業生涯和拼搏經歷,激勵新同學及早樹立目標,培養自身職業能力等。以上所列無疑都可以成為在新生入學教育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創新入學教育形式,充實入學教育內容要在高校入學教育中有效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一定要創新教育形式、充實教育內容,拓展新同學參與實踐的途徑,讓同學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接受教育、提高認識。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來展開。首先,開展豐富的活動。如將大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節目充實到校級和院級的迎新晚會中,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同學們認識和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拍攝校園宣傳片、將校園的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跡排成舞臺劇或者微電影,組織新同學們觀看,用藝術形式增強入學教育的生動性;組織新生攝影大賽,鼓勵新生用鏡頭去捕捉校園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美瞬間等。其次,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入學教育。新媒體本就具備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加之如今的高校大學生對于網絡新媒體的青睞和廣泛使用,利用新媒體對新生開展教育無疑成為了一個簡潔而有效的途徑。如鼓勵新生主動瀏覽校園網、利用微信朋友圈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校園文化等。最后,鼓勵新生開展自我教育。教育想要取得實效,必須堅持外部教育和被教育者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在新生入學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必須鼓勵新生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勵,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自覺內化為行動。

        (三)積極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新生入學首先接觸并感受到的就是校園文化,對校園文化的認識和傳承是新生入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校園文化建設也是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載體。因此,想要在大學生入學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一定要積極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這樣既能增強入學教育的生動性和深刻性,又能為新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找到有效途徑。校園文化建設既要包括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又要包括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在校園環境文化方面,可以通過校史館、校園精神文化園、校園雕塑等人文景觀的建設來表現大學精神和優秀人物的先進事跡等。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既要能體現高校的優良歷史傳統,又要能展示出高校師生拼搏向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也要成為大學精神的生動體現,主要可以通過建設良好的校風、學風和班風來實現。在此前提下,使入學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成合力,大學新生才能在入學初始階段就充分感知到高校的魅力所在,能夠在實踐中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認同。

        (四)延長入學教育的持續時間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入學教育都會集中在新生入學后一到兩周之內進行,持續時間少則三四天,多則半個月。這種集中式、短暫式的入學教育雖對學生有一定幫助,但學生很難在幾天之內真正理解入學教育的內容和意義。在此前提下,在入學教育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那么教育效果也會受到較大影響。所以,必須適當延長入學教育的時間,增強入學教育的持續性和深入性。具體來說,入學教育應該貫穿大一上學期或者整個學年。從新生入學第一天到入學一個月的期間內,以較高的頻率集中開展教育活動,形式以集體教育為主。從入學第二個月到第一學期結束,從學校到學院到各專業班級,應針對新生入學后遇到的問題,結合新生入學后的表現,對其開展專題式教育活動。該類活動既可以是針對全體學生,也可以是針對特定群體或個別學生,開展的頻率依據新生的需要和其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情況而定。而在整個持續過程中,必須注重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同學們及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和入學教育做到相輔相成,幫助新同學順利完成人生新階段的角色轉變。

        (五)廣泛征集學生意見,注重入學教育效果總結和反饋為了了解新同學的心理,提高入學教育的針對性,高校在入學教育之前、之中、之后都應該廣泛征集學生意見和建議,尤其注重入學教育效果的調查和總結反饋,只有這樣,才能使入學教育的形式和內容具有針對性,能夠為同學們所喜歡和接受,那么融入入學教育之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就能夠更具實效的進行。具體來說,在新生入學教育正式開始之前,高校可以以問卷調查或者座談聊天等方式廣泛征集學生意見和建議,以求了解新同學們感興趣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以此作為確定入學教育形式和內容的重要參考。在入學教育活動進行中,活動開展者和學生管理人員也要適時和新生進行交流,以求對教育效果和學生接受程度的掌控,并爭取做到據此對教育形式和內容及時調整,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在入學教育階段性的結束之后,以交流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再次廣泛征集同學們對教育效果的反饋,以此作為參考來檢驗入學教育效果,同時對入學教育進行總結,以此為依據,在今后的入學教育中做到揚長避短,提高整體的針對性。

        三、結語

        第2篇: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入學教育;評價效果;措施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1-0356-02

        為了加強2011級本科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強學生愛國、愛校、愛院情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使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園藝學院深入貫徹學校《關于做好2011級新生入學教育的安排意見》,積極組織,認真準備,卓有成效地開展了系列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此外,為了進一步探索大學生對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評價態度、認知程度以及相關的意見和建議。經過一番調研分析,采取給學生分發調查問卷、走訪、座談等多種形式,發現了一些新生入學教育內容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提出的寶貴建議。調研活動結束后并由此對調研情況進行了分析與總結,現報告如下。

        一、調研內容

        2011級新生對學校開展入學教育這項活動的評價態度? 2011級新生對學院所安排實施的入學教育內容的興趣程度?2011級新生希望學院給安排哪些方面的教育內容?園藝學院具體實施的入學教育對新生產生的影響?

        二、調研開展情況

        調研時間:調研于9月10日-10月30日期間進行。調研對象:園藝學院2011級新生208人以及部分園藝學院學生干部。調研方式:采取發放調查問卷、座談會交流等方式展開調研工作。

        三、調研開展過程

        1.前期準備—領導重視,積極動員,認真籌備。為做好2011級新生的入學教育工作,學院黨委副書記召開了學工隊伍工作會議,學習了學校《關于做好2011級新生入學教育的安排意見》,并討論了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針對學院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入學教育安排。學院要求黨委辦公室、教學辦公室以及新生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入學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認真開展專業思想教育、安全防范知識教育、校紀校規教育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明確了學生工作隊伍每個人的職責,并要求大家要把新生入學教育當做影響學院發展、學生成長、校園穩定的大事來抓。通過認真籌備,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工作重點。

        2.扎實有效地開展入學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全體學工隊伍積極行動起來,按照學校的入學教育工作重點,開展了系列教育活動:積極開展以理想信念教育、愛國愛校教育、勵志成才教育、黨團知識教育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中王鳴教授為新生做了一場精彩的立志成才報告會。扎實開展以校紀校規教育、安全防范教育、心理健康與適應性教育、基礎文明教育、助學指導為主的習慣養成教育,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科學開展以專業思想教育、學業生涯規劃教育為主的發展教育,幫助新生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成才觀,使其從入學始就能步入科學的發展軌道。為了結合學院特色,園藝學院大力倡導以專業思想教育為重點,組織了師生見面會,鄒志榮、馬峰旺、鞏振輝等專家教授親自就新生廣泛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講解和答疑,從而促進了新生對專業的了解,激發了扎實學習專業知識、苦練專業技能的主動性。以學分制宣傳為重點,學院教務辦秘書為新生做了一場校紀校規的報告會,詳細的給學生講解了學分制的有關規定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危機感,增強了學習積極性。以心理健康教育為重點,學院邀請了心理咨詢中心的專業老師為新生做了一場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報告中列舉了大量的案例,講解了大學生目前容易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并引導新生勇于面對現實,正確面對挫折、困難和挑戰。

        通過入學教育,廣大新生增強了愛國愛校情感,明確了奮斗目標,激發了自主學習、鍛煉的積極性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在班級入學教育交流會上,同學們紛紛表示:一定要珍惜寶貴的大學時光,勤奮學習,苦練技能,勇于實踐,樂于奉獻,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養育和老師的培養,立志成才,勇擔強國使命。

        四、調研結果

        此次調研采用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統計了園藝學院2011級新生對學院開展入學教育的評價及興趣程度。參與調查的有208人,其中男生109人,女生99人。

        由上圖1和圖2中數據中可以得出新生對學院安排的入學教育內容感興趣的順序為:心理健康教育、立志成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育、校紀校規教育。其中女生感興趣的教育內容順序為:心理健康教育、立志成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育、校紀校規。男生感興趣的內容順序為:立志成才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校紀校規教育。

        調查結果顯示,入學教育的內容與新生的實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學生反應入學教育的內容缺乏直接和有效的指導作用,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如何掌握學習方法、更好地適應大學學習是他們入學初期亟需解決的問題。此外,通過此次調查匯總學生意見得出大部分學生對社交禮儀、各國的文化歷史以及藝術鑒賞很感興趣,并強烈的希望學校能多提供這方面的教育資源以供他們學習利用。

        五、調研結論分析

        調研結果表明學院在安排入學教育內容方面還存在一些方面的缺失和不足。例如大學生社交禮儀、歷史文化知識以及人文素養方面等還比較欠缺。在調查的人群當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法制安全防范和校紀校規教育表現完全沒興趣。這種現象一方面說明學生對其認識和重視的程度不夠;另一方面也提醒著學院應該從方式方法上積極調動同學們的興趣并讓其欣然接受。此外,從調查結果中還可以看到大多數同學對心理健康和立志成才教育比較關注,說明大部分學生都是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有志之人,同時在性別差異方面女生多傾向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男生更多的注重立志成才教育。這點也反映了90后思想復雜多變性,因此關注他們的心理及思想教育尤為重要。解決上述學生對入學教育內容反映的態度問題需要教育者時刻把握深入學學教育思想的核心理論,從思想上充分認識然后貫徹實施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活動內容。因此,根據調研的結果總結了以下幾點措施:一是創新意識。在明確入學教育的目標下從學校和學院實際出發,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針對入學教育的方向、內容和方法,創新入學教育模式,動員所有的教育力量和資源堅持把教育學生作為第一要務。二是評價意識。一方面應不斷完善對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體系實施情況的考核評價制度,另一方面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對新生接受入學教育情況及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定。三是發展意識。學校必須以育人為本,除了要堅持學生的學業指導和職業引導,還應通過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了解學生的需求從而開展各種有益的教育內容引導全體學生進一步增強專業思想、人文素養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本領。同時加強關注學生的生活向導和心理疏導以及思想教導和行為督導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霞,徐媛.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改革與創新[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8).

        [2]姜宇,曲云進.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效果評價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26).

        [3]杜國明.大學生入學教育的內容體系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7).

        [4]楊菁,邵建防.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

        第3篇: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在美國,新生教育理論方面研究發展較為成熟,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學生發展理論”、“學生參與理論”、“學生離境理論”、“社會支持理論”等理論。發展理論研究者認為,進入大學是學生一個重要的心理發展階段,傳統適齡大學生的經歷反映這段時間這些年輕人的生活;學生參與理論家認為,是學者參與、教師參與和學生同輩團體參與這些形式的攜手合作增加了學生接觸和學生滿意度和鞏固率;學生離境理論則認為,如果學生都沒有成功“納入”高校環境,學生離境更可能發生;社會支持理論認為,過渡中的學生有著共同的經驗,更可能尋找必要的社會支持以完成他們的新學年學業。這些理論的提出,為美國新生頭年計劃向專業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美國各高校也以此為指導,不斷加大對新生頭年計劃的重視,從而促進了新生順利地實現過渡[1]。

        在我國,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對新生入學教育的真正相關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伴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研究逐漸拓展,涉及面也比較廣泛。從檢索資料來看,內容主要涉及入學后的學習適應、心理問題、人際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國內學者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基礎,更多的是借鑒國外理論對自身情況進行探究。在2006年以前,這類研究主要以理論研究為主,而且不少研究者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這部分研究者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但是理論知識相對缺乏。如王利所著的《談對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2001),郭建平所著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淺析》(2004)。在2006年以后,開始出現一些訪談類和問卷類的調查,研究人員也趨向專業化。如查欣、汪傳雷以安徽大學本科新生為樣本所作的《高校入學教育探析》(2010);何得貴、韓春霞所著的《“90后”大學新生入學心態研究》(2009)。從上述的比較來看,我國新生入學教育起步較晚,在理論方面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更多的是套用美國的理論,這些理論并不能直接“為我”所用。每一種理論的形成都要經過很多研究者多年的探究,面對美國高校發展的新生入學教育的理論基礎,我們在借鑒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注重文化、民族特點等之間的差異,不斷進行修正與完善,最終形成屬于并適合本國的理論基礎。

        二、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機構設置

        美國高校典型的學生事務管理的內容體系,包括招生、注冊管理、新生定向指導(入學教育)、宿舍管理和住宿生活、學生行為規范和紀律、經濟資助、學生組織和學生活動、健康服務、個人咨詢、就業指導10個方面[2]。在美國,一部分高校專門設立新生入學教育機構。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在學生事務管理下設有新生及家長項目辦公室[3](P.169),專門負責新生入學教育的各項事務;美國耶魯大學在院長辦公室下亦設有新生事務辦公室,專門負責與新生相關的事情,相關網頁上提供了校歷、新生手冊,寫明了新生可利用的資源、項目及注意事項[3](P.155)。在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內容體系包括學生獎勵、學生行為規范和紀律管理、學生資助和勤工助學、畢業生就業指導、日常思想教育、學生心理咨詢、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學生宿舍管理等[4]。2005年教育部修訂頒布的新《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并沒有將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單列出來,而只涉及到新生入學注冊與新生資助的相關辦法。從實踐層面上看,我國入學教育通常是由學校和院(系)共同承擔,以院(系)為主,具體由黨政干部、學生工作專兼職人員(輔導員、班主任)和專業教師擔任,以黨政干部、學生工作專兼職人員為主[5](P.36)。學校方面主要是針對新生入學,臨時設立的迎新辦公室,專門針對本年度的入學工作開展,之后的入學教育則是由各個學院分別進行。近年來,許多院校邀請領導、知名人士、成功校友、遴選高年級的優秀學生或研究生共同參與新生入學教育。

        相對于美國而言,雖然我國高校逐漸重視新生入學教育,但是并沒有設立專門的新生入學教育的機構。其結果,一方面導致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無法進行專門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使得每年新生入學教育的經驗無法被很好延續。

        三、高校新生入學的指導目標

        美國最早的新生入學指導源于1888年的波士頓大學,當時的工作重點是幫助大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到了20世紀30年代,新生入學指導有了拓展,包括個人生計、家庭生活、職業指導和社會公民指導[6]。20世紀80年代初期,入學指導工作的目標是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為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提供幫助;幫助入學學生的家庭了解大學的情況;幫助大學收集入學學生的相關材料[7]。以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為例,新生入學主要的工作指導目標是為本科新生提供大學信息與活動,幫助新生順利度過適應期,并在學校與家長之間建立起持續不斷的聯系,從而支持學生達到學業成功[3](P.89)。為此,筆者發現現在的入學指導重點集中于學生發展,主要包括提高新生的學習興趣,確定發展方向,以及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教育計劃、學術要求,保持與家長的關系和參加社區活動,等等。我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而這一理念也逐漸成為高校學生管理的指導思想。但是,這些指導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文化影響的同時,也表現得比較宏觀,并沒有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工作當中。因此,國家沒有專門的機構和規章制度來明確高校新生入學的指導目標。學校層面一般都有一個總的指導目標,太籠統,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入學教育實踐中。如,山東大學在2010級本科新生入學工作實施意見中提出:“把新生入學教育作為學生知識學習和人格培育的起點。通過開展校史校情教育、培養目標教育、行為規范教育、生涯規劃教育、環境適應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幫助新生了解山大,認識山大,盡快適應環境,明確學習目標,合理規劃人生,上好入學第一課,為我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和人格培育體系的實踐打下良好基礎”[8]。

        指導目標的確立是新生入學教育有效有序開展的航標。這一目標的明確與否直接關系之后新生入學教育各項工作的開展。中美兩國在指導目標設置上有明顯的不同。美國高校的新生入學指導目標比較明確,對于各項工作比較詳細具體,對于實踐工作的開展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我國高校只有總的指導理念,因此指導目標相對比較宏觀,沒有具體到各項工作。

        四、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

        美國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隨著其理論的發展不斷豐富著。美國高等教育標準提高委員會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概括出了新生教育所要涵蓋的18個方面,內容涉及到新生入學的各個方面。以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為例,其新生入學教育比較有針對性,主要依據新生特點和新生家長的需求進行設計,主要實踐內容有:(1)建立面向新生及家長的專題網站,主要圍繞新生詢問的最多問題展開,旨在使新生和家長可以提前了解學校的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礎。(2)豐富的新生入學項目,包括暑期適應項目、暑期閱讀項目、新生集會項目、迎新周項目、服務學習倡導項目、北卡夏令營、預適應項目、野外探險項目等。(3)積極推動新生家長項目,開設新生家長適應研習班以及制作家長手冊、簡報,定期發送電子郵件,使得家長參與到學校活動中的各種機會[3](P.89)。

        我國高校入學教育主要由學校學生工作系統的組織和人員(輔導員為主)實施。在時間安排方面,普遍采用新生入學教育周或入學教育月的模式,即新生入學后,學校用大約1~2周或1個月的時間對新生開展入學教育。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常規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社團教育)、安全教育、法紀校規教育、專業教育、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教育、入黨啟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學教育的形式則均采用報告會、專題講座、班會、集體參觀、社團迎新、新生文體競賽、軍訓等方式。隨著新生入學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不少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如浙江大學近年開始實施了“一年級學生特別教育計劃”。在2005年新生入學教育中安排了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新生讀書活動、新生入學團隊輔導、家長報告會、“領航人生”名師系列和教育系列講座、校史教育、社團展示等內容;在2006年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組織全體新生參觀浙大西遷歷史展覽、院士長廊和本科生創新成果展等3個展覽[5](P.36)。在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上中美兩國差異主要表現為:教育內容、時間跨度、教育形式等幾個方面。美國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是根據學生特點與需求而設計的;旨在使學生盡快適應高校生活,確立學習目標,為未來學習生活做準備;其學習內容比較寬泛,受教育形式比較多樣化,時間跨度較長。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是傳統新生入學教育的延續,沒有創新;旨在使學生了解學校的歷史與規范,在學生個人未來學習方面涉及很少;其學習內容比較固定,受教育形式也比較多樣,時間跨度較短。

        五、中美高校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比較與啟示

        1.夯實理論基礎

        從以往的研究來看,我國學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都傾向于借鑒國外的理論基礎,尤其是美國。不可否認,美國的新生入學教育理論比較全面,在一定時期也給予了美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很大的指導性。但是,中國在文化傳統、高校發展歷史、學生特點、學生背景等各方面都不同于美國。因此,我們在借鑒的基礎上,在實踐中要不斷地進行總結,研究適合于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理論基礎,以此來指導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工作實踐。

        2.設置專門機構

        我國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組織體系。此類教育的進行主要是由學校和院(系)共同承擔,以院(系)為主。在這類組織結構之下,筆者認為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可以下設專門的機構,由各個學院的教師組成,專門負責新生入學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各個學院可以資源共享,鼓勵不同的學院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形成聯系的紐帶。此外,教師也可以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新生入學教育。

        3.明確指導目標

        傳統的新生入學教育內涵:“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人生過渡,為四年大學生活甚至為將來的人生發展打好基礎的一種階段性教育。”[9]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我們不能僅僅將其作為階段性教育來認知。每年都有不同的新生走進大學,而不同的學生其適應期不一樣。因此,我們應該將新生入學教育當作是一種延續性的教育來開展。在開展過程中,指導目標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學校應當將其教育理念落實到具體的工作與教育過程中去,讓各學生管理部門的老師明白新生入學教育要做什么、怎樣進行、達到怎樣的效果等等。

        第4篇: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實效性

        何為大學生入學教育?有的學者認為,高校大學生的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指新生入學后,高校依據培養目標和大學特點,針對學生在政治、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變化和要求所開展的一系列工作。還有的學者認為,大學生入學教育是指大學對新生進行的適應大學環境系列教育的總稱,它包括三個方面內容,即學習適應教育、生活適應教育和心理適應教育。而目前國外的大學生入學教育則普遍被描述和概括為幫助新生從中學生過渡到大學生以及在大學成功學習的策略、戰略、課程和服務等。[1]筆者認為,大學生入學教育是指高校根據大學新生的特點、大學生的成長需求、黨和國家對大學生培養的要求,在大學第一學年開展的一系列學生教育和管理活動,它既是大學的適應教育,也是大學的開端教育,更是未來一生的基調教育。工學是我國大學最大的學科,只有針對工科大學生的實際特點,做好工科大學生的入學教育,使工科大學生們明確目標、端正態度,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才能幫助他們打牢專業基礎,積極投身實踐,為國家和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國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起步較晚,在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和成長引導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在內容、形式、實踐等方面存在一系列問題。因此,如何進一步規范、完善、優化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增強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的實效性成為工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現狀分析

        現階段我國工科大學生的入學教育大都集中于開學的頭兩個月,通過軍事訓練、集中講授、提問解答、團會班會等方式對大一新生開展校史校情、校紀校規、專業課程、學習紀律、環境適應、安全穩定等內容的教育,對新生大學學習生活的適應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沒有很好的與工科大學生的實際特點相結合,教育目標不明晰,教育手段較單一,教育者范圍較窄等原因,導致入學教育的實際效果不甚理想,沒有對工科大學生大學的開端起到應有的引領作用。以江蘇大學學生為調查對象的《入學教育效果評價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顯示,僅有8%的學生對入學教育非常滿意,32%認為滿意,56%對入學教育不滿意,認為入學教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認為入學教育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遠;超過80%的學生認為入學教育的內容過于單調,缺乏針對性,僅限于規章制度的學習、專業介紹、學籍管理等,入學教育的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對如何適應大學生活的學習的具體指導;57%的學生認為,在入學教育期間對自己幫助最大的是班主任和輔導員。[2]

        二、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實效性低的原因分析

        (一)重過程輕結果,目標不明確

        許多高校對入學教育的目標缺乏深入的思考,僅僅將其當做大學的適應教育,缺乏對學生整個大學學習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入學教育只是簡單復制現有模式,看似大張旗鼓,實際上只是片面強調入學教育的效果而忽視了入學教育對大學生的長期效應。

        (二)形式內容較單調,缺乏啟發性

        當前高校工科大學生的入學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校史校情、校紀校規、專業與課程介紹、大學生活適應、心理狀況排查等,形式主要為軍事訓練、集中講授、會后問答等,入學教育的內容除了專業介紹外,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灌輸,缺乏啟發性,不能幫助學生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效果不理想。

        (三)未能體現工科學生特質,缺乏針對性和導向性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開展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未對教育對象開展充分調研與分析,不同學科的入學教育都大同小異,出現教育對象泛化現象,學科區分不明顯,沒有針對性,導致入學教育僅僅是傳遞教育者“一廂情愿”的內容,而不是大學新生喜聞樂見和熱切需求的內容。特別是針對工科生學業壓力大、家庭情況相對困難、思維相對不夠活躍等特點,入學教育中基本沒有體現。

        (四)實施者較單一,未實現全員育人

        在大多數高校,入學教育僅僅被認為是學生工作的一部分,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學生家庭未發揮相應作用。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師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對工科專業來說,教師能更好地將專業知識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等結合起來。工科大學生入校后,家庭教育是缺位的,如果能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配合,入學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五)持續時間較短暫,系統不嚴謹

        大部分高校的大學生入學教育主要集中于開學后的頭兩個月,入學教育以點狀分散于各個時間段,沒有形成嚴謹的入學教育系統;入學教育與之后的大學教育的銜接不夠,導致入學教育對大學生活、職業生涯的影響甚微。

        三、提高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實效性的對策

        (一)把握90后工科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探索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規律

        工科大學生大學期間的學習任務更重,想象力、活躍度和發散性相對較弱,男女比例較不平衡,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相對欠缺,家庭貧困學生的比例較大。這些都是工科大學生的特點,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發展,90后的工科大學生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如思維越來越活躍、綜合素質越來越高、家庭條件越來越好等。因此,只有把握好90后工科大學生的實際特點,并針對這些特點開展愛國主義、思想道德、大學適應、思維創新、自強自立、安全意識、人際交往、基本禮儀、性別觀念、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入學教育,探索并掌握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的內在規律,才能保證入學教育的實際效果。

        (二)明確入學教育目標,做好入學教育規劃

        目標是入學教育的方向和動力,只有明確入學教育的目標,才能科學合理地設計入學教育的模式、內容、形式等,做到過程、結果兩手抓,既保證了過程的精彩,又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相對于其他各類教育活動而言,入學教育這種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指向學生某一方面素質的養成”,[3]也不僅是幫助大學生們了解大學情況、掌握相關知識、適應大學生活,而應是幫助工科大學生全身心融入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明確大學四年甚至整個人生的目標和方向,并為之儲備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和素質。換句話說,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的目標就是喚醒學生的內心,幫助其自覺、自由、自信地發展和成長。正如作家秦文君所說,“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以此為目標,做好入學教育的具體實施規劃,進而改革入學教育的內容與體系,讓入學教育能夠幫助工科大學生自覺、自由、自信地發展。

        (三)豐富內容,健全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課程體系

        一要重視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首要內容,也是大學生入學教育的首要內容,特別是對于政治敏感性相對較弱的工科大學生來說,理想信念教育顯得更為重要。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程、集中講授等方式開展,理論性較強、互動性缺乏,效果不甚理想。新時期工科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應該與民族歷史、時事政治、校史校情、大學生的專業、大學生的未來夢想等相結合,增加大學生的體驗和互動,發揮大學生自身的能動性,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實現寓教于樂,讓大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受到教育。二要重視專業認知教育。專業認知教育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的前提,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中的專業認知教育應包括專業入門教育、職業規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專業入門教育中,由教育者對教育對象進行專業介紹,并通過參觀、實踐的方式了解學習專業的目的和用途,使新生們對所學專業有總體的認識。職業規劃教育則幫助大學生們做好職業定位,一步步明確未來發展路徑。職業道德教育則應通過觀摩、體驗、警示等方式,使大學生嚴格遵守道德準則,自覺擔負社會道德責任與義務。[4]三要重視行為規范教育。行為規范教育首先便是法治意識教育和規范意識教育。當前大學生的法治意識還不夠,大多停留在感性層面。近年來大學生犯罪案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很多大學生在權利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以“依法治國”為主題,也說明了黨和國家對法治的重視。在工科大學生的入學教育中,應加入法治意識教育,通過集中講授、案例分析、模擬法庭等方式培養工科大學生的法治意識、規則意識。校紀校規教育是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保證校紀校規教育內容的前提下,拓展載體、豐富形式,除講授、考試等方式外,增加游戲、競賽、案例分析、情景演繹等形式,幫助學生實現活學活用,保證校紀校規教育的效果。入學教育中還應加強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大學生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應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然而,在高校中仍然存在隨地吐痰、粗話臟話、課桌文化、廁所文化等不文明現象。因此,在入學教育中,教育者應對大學生開展禮儀教育,結合國防教育、校紀校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生活引導等工作,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使大學生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約束自己的言行。新形勢下,基于工科大學生的實際特點,還要引導大學生們形成正確的性別觀念、社會態度和愛國方式。四要重視身心健康教育。通過制定制度、軍事訓練、體育活動、發動倡導等方式督促大學生們勤于鍛煉,響應團中央的“三走”活動號召,引導工科大學生們練就強健體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則通過團體輔導員、談話談心、舉辦活動等方式引導工科大學生學會合理釋壓,保持積極、樂觀。對于入學心理普查中發現并需重點關注的學生,要建立檔案,長期跟蹤,及時干預。五是要開展自強自立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工科大學生更為內向、簡單,家庭經濟困難的比例較大,因此,在工科大學生的入學教育中應加入自強自立教育的內容,引導工科大學生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勵志奮斗,順利在學習、生活、心理等各方面實現中學向大學的過渡。在自強自立教育中,可以樹立自強自立的典型,形成示范,發揮朋輩教育的作用,營造自強自立、腳踏實地、對自己負責的積極氛圍。

        (四)改革入學教育模式,真正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在入學教育中,一方面要依靠輔導員、班級導師、學生干部等骨干力量,另一方面要調動廣大教師的育人積極性,將入學教育與教學工作相結合。[5]身處管理崗位和服務崗位的教職工,同樣肩負育人職責,把日常管理與教育引導學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同時,還要調動學生家庭在入學教育中的作用,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與配合。建立政工干部、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學生干部、高年級學生、學生家長“六位一體”的全員育人體系。入學教育不應僅限于開學后的兩個月,而應持續整個大學一年級,分階段按任務進行,并與隨后的大學教育相銜接,使工科大學生的入學教育成為一項系統工程,建立大一整學年全過程育人體系。入學教育還可以引入選課機制,將其設定為必修課程,計入工作量,加大學生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加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性。在入學教育中貫穿思想政治教育、行為規范教育、黨團組織建設、學生事務管理與服務等內容,構建全方位育人體系。[6]

        (五)在入學教育中引入考核機制,保障教育收獲實效

        首先,應設定入學教育的目標和標準;其次,要將入學教育的效果量化,教育對象的評價作為考核指標,可通過問卷、評分、后期追蹤等方式,評估入學教育的效果;最后,還要及時對考核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制定改進方案,督促實施落實,保證入學教育真正收獲實效。

        四、結語

        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環節,要正視目前我國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存在的問題,把握入學教育對象特點,找準突破點,采取措施,重視反饋,使工科大學生入學教育落到實處、凸顯成效,更好地服務于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陰琰.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價值[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5).

        [2]姜宇,曲云進.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效果評價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26).

        [3]魏丹.新生入學教育的價值功能和實踐探索[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7,(2).

        [4]徐國峰,潘俊波.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5]劉鍇棟.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0).

        第5篇: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摘要: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起點,大學新生可塑性強,他們對高校心懷好奇與美好憧憬,新生教育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他們對大學的認識,作為輔導員,成功的教育將提高新生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性,為他們的大學生活指明方向。

        關鍵詞:新生;入學教育;輔導員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是一項常規性的沒有什么變化的工作,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新生入學教育的目的,簡而言之就是需要指引、然后逐步幫助其能夠正確認知到大學教育和大學生生活的特色,對他們所學的專業有所認識,看到及其預測其發展的前景。我們需要從大學生的個人發展的需要出發,從我們現代的科學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念出發,從而正確的開展入學教育,爭取讓廣大大學生進行適應性的轉變,讓我們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讓大學生養成的健康心理和行為,培養大學生的潛能,加強高校的校風和學風的建設。以下將結合輔導員工作經歷來闡述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必要性面對新的環境,經歷過新生都將長出強烈的感覺,好奇心,與此同時,也會產生強烈的奇異的事情。近年來,報紙,電視和互聯網媒體報道了新生的時間里持續一段時間的學習,從學校新聞。離開了學校,許多原因,包括失學兒童未完成的學好大學的變遷,心理不能適應新的生活,產生心理障礙,學習,不能適應新的教學方法;還有就是對專業的不滿意、對就業前景的不了解等等。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可以使他們在正式全面接觸這些新環境之前,對之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從而有助于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和學習。

        二、新生入學教育中輔導員角色高中生離開了生活十幾年的熟悉環境,告別了親人,遠離家鄉,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和新的集體,見到的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既有一種高興、喜悅之情,又有一種陌生、神秘之感,既渴望打破神秘感,但又不知道怎么辦,喜悅與陌生、渴望與神秘等交織在一起,表現出一種想做又不知道怎么做的矛盾心態.這是新生的共同特點。新生這時也渴望見到和得到輔導員老師的指導和關懷,這種心態給輔導員開展教育工作提供了契機。滿足學生的揭望,是輔導員的職員,是輔導員開展工作的太好時機。“沒有規則方圓”,說明這里的規范和養成教育對人才培養的作用。但標準指導必須建立在啟發學生自尊、自愛、反思的自我意識及以上。因此,對新生的標準教育,首先要樹立在要求,服務護理管理工作的想法,對新生的關注的首位,為新服務工作要做在前面的人。第二,作為教師,想說給新生色譜學校規章制度,組織學生討論,進行必要的評價,幫助新生盡快掌握相關的管理規定的內容。第三,要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規范指導和大學生已簽署的協議,自律和建立新的檔次的“三自”網絡緊密在一起。在教育字符,教師應該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新生雙向的、在通信了解學生的思想,完全,缺乏,乞討,在交流中,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礎,關注換位思考,提高學校教育、管理、服務,更好地為新服務,更能給新生憐憫、更好地體現管理教育和服務育人”的宗旨。

        三、新生入學教育策略做好高校新生入學教育,輔導員要作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經常深入學生之中 輔導員老師要經常深入學生宿舍,問寒問暖,關心學生,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與學生家長交談,宣傳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及辦學等方面的知識信息,安慰學生.安撫家長。在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學生家長接觸的過程中,要和藹可親,不居高、不唬人,實事求是,如實介紹學校(院)、系、專業的情況。這時,你的宣傳、解釋工作愈扎實,學生就會更加堅定專業思想,就會更快地進入新生活。這是對學生及家長進行思想宣傳、教育的好機會。因為剛剛進校的新生,輔導員對他們來說,是接觸最直接的老師。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輔導員對學校(院)、系、專業的情況最了解,這時,學生最信賴輔導員老師,或者說輔導員這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給大學生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勵。千萬別以為怕麻煩而不見或不去深入學生宿舍之中,這都是錯誤的思想和認識。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僅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更是一個從小事做起,在小事中開始施教的一項工作。

        (二)組織召開新生座談會 在座談會上,讓新集體的每個成員,登臺亮相,做演講式的自我介紹,相互介紹各自的情況,增進了解,打破陌生感。這是引導新生走進新集體、開始新生活的第一步。學生的登臺亮相本身就是對于從前只知埋頭讀書的新學生,進入新環境、新集體以后的第一次心理素質的考驗,也是新生整體素質的檢閱。輔導員要注意觀察、做好記錄,掌握每個學生的情況。同時,輔導員要把握好座談會的節奏、氣氛以及要做好總結發言,用重筆描述班集體的特點,使新生對新集體初步形成一個大致的輪廓,為思想、情感的融合、行動的統一奠定基礎。

        (三)建立學生干部隊伍在相互介紹、互通情況的基礎上,通過民主的方式選舉產生學生斑團干部,形成新集體的骨干力量,這是輔導員引導新生適應新生活的又一步驟。在班團干部的產生過程中,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演講、發表自己的看法等形式,然后進行民主選舉。就是說,從大學生班、團干部的產生就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積極參與,使大學生從一開始就樹立起大學就是不同于高中.是另一番天地。用事實教育、啟發他們去拼搏、去競爭,使他們樹立自覺干一切事情的理念。這樣,從個體到群體達到了解,增進了友誼,新集體的組織也就在學生的頭腦中正式誕生了。結論由于大學是科學的殿堂,在這里可以學到新的科學文化知識。大學里有真才實學的大師,大學生可以向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中學時代,同學們學習數、理、化,學習語文和外語,留下了數不清的問號末得其解。上大學就是為了明白天地之間,這一個個玄妙的問號而來的。大學給予他們的將是關于天地世界的知識,它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通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思考、實踐,從而獲得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武器。而在學習之前,入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輔導員的角色非常重要,需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特色,有針對的調整和設置新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內容等等,為大學生能夠順利度過大學生活奠定良好的開端。

        參考文獻:

        第6篇: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大學新生 適應性教育 內容 方法

        一、大學新生對校園生活不適應產生的影響

        由于個人的情況不同,大學新生適應校園生活的程度也不一樣。但是遲遲無法適應大學生活將會給同學們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1)學習成績下降;(2)性格孤僻、不輕易相信他人、無法融入集體生活中;(3)喪失人生目標、蹉跎歲月、荒廢學業;(4)影響日后的擇業和今后的人生發展軌跡;(5)無法排解心理壓力、罹患心理疾病、嚴重者出現自殺現象。

        二、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缺陷

        由于高校學習生活與中學學習生活的迥異差別,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開設了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教學環節。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大學新生日益鮮明的個性特征,目前采取的入學適應性教育的方法已經遠遠滿足不了大學新生的要求,達不到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效果。經過我們的調查研究和與學生的交流,總結出了目前的入學適應性教育存在著的幾點缺陷:(1)適應性教育的系統性不強;(2)適應性教育的課時太少;(3)適應性教育的教學形式單一;(4)適應性教育的內容太少;(5)適應性教育的針對性不強;(6)適應性教育對大學生的實際幫助不大。

        三、當前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內容

        目前我校所采取的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主要只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學校的規章制度和學生的專業介紹。我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解決大學新生在學習上的不適應和人際交往的不適應。所以應根據這兩點不適應來增設相應的教育內容。

        1.針對大學新生對學習不適應的情況,在保留已有的專業介紹和學校的規章制度這兩個環節后,還應該增設以下幾點內容:(1)對學校的校史介紹以增強大學新生的歸屬感。(2)對學校發展定位和文化氛圍的介紹,以此來增強大學新生對所讀學校的崇拜和對自身發展定位的思考。(3)著重對學校相關規章制度中激勵獎勵制度的介紹,通過激勵制度的介紹用以激發大學新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初期的學習奮斗目標。

        2.針對大學新生對人際交往不適應的情況,我們的入學適應性教育應該首先從寢室環境這個最基本的管理環節入手。在學校硬件設施允許的范圍內,我們的新生宿舍安排應該最大限度的依照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安排宿舍同伴。這樣的分配可以縮短寢室成員的磨合期。

        四、當前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方法

        在我們所提到的目前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缺陷中,主要體現出四大問題:(1)時間太短;(2)系統性不強;(3)針對性不強;(4)教育形式單一。根據這四個問題,我們的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方法應以圍繞解決這四個問題來進行設計和修正。

        1.延長新生的入學適應性教育的時間

        目前,我校的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時間主要為兩周,而這兩周又以大學生軍事訓練為主體,僅用兩天的時間來介紹學校的規章制度和學生的專業學習,這對于初入學對一切都很陌生與興奮的大學新生來說是完全不夠的。只有延長新生的入學適應性教育的時間,我們才能將這一教育進行的系統與徹底,達到幫助新生盡快適應的目的。在此,我們建議應當將原本為兩周的入學適應教育時間延長到一個學期,將整個大學生活開始的第一學期看作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和教育期。

        2.將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環節系統化

        在我們的調查研究里,許多大學生都提出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內容太局限、形式太單一。在很短的時間里以單純說教的方式灌輸給他們很多的規章制度、自我管理理念和專業學習素養,他們很難消化吸收,甚至有些同學對于這一教育環節相當模糊、不知所云。對此我們應當將目前的新生入學適應性的教育環節系統化,環環相扣、節節深入。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第一環節是熟悉(熟悉同學熟悉學校學院的物理環境)――第二環節是認知(認知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意義)――第三環節是自省(自省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大學規劃)

        3.加強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針對性

        正是因為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針對性不強所以才會讓絕大多數新生感受不到入學性教育帶給他們的實際幫助。為此我們必須分階段層層遞進的針對新生不適應的狀況表現來開展教育,例如針對新生的各類不適應問題來設計不同的教學環節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據我們以往的經驗有針對性的提出新生在入學后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一些普遍會產生的入學適應性問題以案例解讀的方式一一展現在大學新生的面前,以達到防患于未然、未雨綢繆的效果。

        4.豐富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形式

        很多新生反應適應性教育對新生的幫助和實際意義不大,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們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相當單一,基本上還停留在照本宣科、經驗主義說教的形式上。這樣的形式很容易扼殺學生的積極性和興奮點,自然不能給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面對著個性日益鮮明的新時代大學生,我們不妨將時下流行的素質拓展訓練同我們的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也使得我們的適應性教育豐富多樣給學生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讓學生在活動中、游戲中、案例中認識認知。

        五、對當前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研究的意義

        對當前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內容與方法進行研究思考,是期望采取這種新內容新方法幫助大學新生盡快度過適應期,接受大學環境,合理規劃大學生涯,發揮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真實而實際的作用。長期、系統、豐富的入學適應性教育內容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的當代大學生在適應性教育的環節中(1)增強自信、承擔責任;(2)活躍思維、勇于創新;(3)加強溝通、增進情感;(4)主動果斷、自制自立;(5)反應敏捷、動作協調;(6)勞逸結合、身心健康;(7)團結協作、集體感強。同時,還能有利于學生五個良好能力的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交往能力的培養、生存能力的培養、進取精神的培養、發揮潛能的培養;對于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而言,也能夠寓教于樂,將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開展得豐富多彩、增強師生關系、增加師生之間的了解信任、達到對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的事半功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韓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國文化教育出版社,2004,7.

        [2]侯欣,周曉春,王渭巍.大學新生適應性輔導活動探索[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01).

        第7篇: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入學教育;課程化;心理危機;干預

        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同時也使大學生遭受來自社會多元思潮以及就業、生活上的諸多壓力,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造成巨大困擾。如果大學生心理壓力不斷積累且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疏解,很容易因承受能力不足而出現嚴重的心理危機,身心健康遭受重大危害,對校園的和諧穩定也十分不利。近年來,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為解決大學生心理危機,從入學教育課程化入手,將心理危機干預前置到新生階段,以課程化的長期干預,幫助學生排解心理壓力,以更好地投身于大學生活。

        一、當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面臨的問題

        (一)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現難度較大

        大學生之所以出現心理危機,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家庭環境和生理遺傳因素外,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均可能導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影響大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心理危機會隨著大學生的生活環境而出現相應變化,可能會隨時間推移而逐漸消解,但存在反復的可能,一些自我調節能力不佳的學生甚至會出現惡性循環。心理危機相對隱蔽,旁人很難直接發現并判斷,心理患者自身也可能意識不到心理危機的存在。部分大學生即便發現自身可能存在心理問題,但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加上諱疾忌醫的心理,往往不會告知周圍的人或積極尋求幫助,這就給心理危機干預帶來了巨大困難。

        (二)學生及其家屬對問醫就診存在抵觸情緒

        雖然心理問題在我國已經越來越普遍,但相應的治療機構仍不夠專業,數量方面也亟待增加。就高等院校來說,很多不具備心理疾病診斷資質,心理疾病患者只能從專業的精神疾病治療機構方面尋求治療和幫助。很多大學生及其家屬受到傳統和錯誤觀念的影響,認為心理問題并不屬于疾病,將其劃歸到精神疾病又懼于來自社會和周圍的壓力,往往對就診存在強烈的抵觸情緒。很多家長誤以為孩子仍在成長期,在思想上仍不成熟,慢慢會自然變好。部分家長雖然認識到孩子可能出現問題,但忌諱去精神機構進行治療,而是采取封建迷信等錯誤方法來解決,不僅延誤治療,還可能讓孩子遭受進一步的心理傷害。

        (三)對心理危機嚴重的學生處置困難

        心理危機相對嚴重的學生,存在著自殘、自殺等傾向,對于這類學生高校往往以勸返作為處置措施,讓學生暫時休學,前往專業的治療機構接受治療和幫助,待治療完成再決定是否返校完成學業。實際上,許多存在相應問題的學生均有著相對復雜的家庭背景,單親家庭或重組家庭的學生較多,學生在家里本來就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照顧,勸返往往難以獲得最佳的效果。尤其對于生理性遺傳疾病來說,患病學生的家長也多需要照顧,將學生勸返不僅不能幫助學生,甚至可能使其走到更為艱難的地步。對心理危機嚴重的學生處置困難,是高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方面面臨的巨大難題。

        二、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重要意義

        新生入學教育是針對大一新生開展的專門的入學前的指導和教育,幫助學生了解校園環境和校園生活,對今后需要學習到的知識和課程以及接受的教育內容提前傳達,讓新生有更加充分的準備走完過渡期。就目前來說,我國高校入學教育內容包括國防國情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學業發展規劃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生活適應教育等,教育的形式包括軍訓、講座、班會和主題活動等。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內容的入學教育也更多地進入到高校。從表面上來看,入學教育有著多種載體和多元內容,但實際的教育存在學時不足、教育方式枯燥乏味、教育評價不成體系等缺限。入學教育多為走過場,形式主義嚴重,不能真正地給大學新生提供充分的幫助。實施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建構科學的入學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入學教育教學方式,打造科學的績效評價辦法,能夠提高入學教育效果,為新生提供切實的幫助,讓大學新生對于大學階段可能要面臨的困難和需要完成的事情有提前的、清晰的了解,幫助其做好提前規劃,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習,能避免問題的擠壓帶來的心理壓力。

        三、針對心理危機干預的入學教育課程化設計

        (一)構建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體系,強化心理健康教育

        要落實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應首先構建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體系,以系統化的入學教育課程讓學生接受專業的教育指導,獲得系統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課程設計方面,應當避免知識傳授式的設計方案,而是注重課程的體驗性,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包括校園知識、安全知識和生活常識等,以情感投入和主動參與的方式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其次,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應避免教師的主導性地位,將學生作為課程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和幫助者,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和情感性。新生初來乍到,難免存在焦慮和恐慌,缺乏目的和方向,通過入學教育課程,由教師發現問題、拋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幫助學生找到方向。此外,在課程評價方面,以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兩者結合作為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心理危機干預方面,應將重心落在預防上。轉變傳統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全體學生,不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患病學生的專門教育,切實關注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提升學生的心理危機預防和消解能力。為此,高校應創立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為每位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療幫助外,為學生提供心理問題咨詢窗口,讓學生獲得及時的幫助。同時,還應組織開展相關主題活動,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趣味知識競賽等,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在不斷推進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同時,構建和諧的校園環境,為學生提供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

        (二)優化入學教育課程設計和編制,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體系

        在構建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入學教育課程設計,將心理危機干預納入其中,打造相應的教育體系。課程設計應落實到兩個層面,即理論基礎層面和方法技術層面。理論基礎是確定課程的主要宗旨,明確課程的教育目標,進而落實課程內容和課程組織形式、開展方式;方法技術層面則是設計課程組織結構與形式,除了確定課程目標外,還要對課程學時、課程具體內容、課程評價方式等進行選擇與確定。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體系應以相應的課程設計為依據,確定新生入學教育的課程目標和課程評價體系。心理危機干預的課程設計,應依據當前學生可能面臨的心理壓力和實際需求,做好學時、內容與評價方式等的設計與落實。同時,通過班級為單位的心理小組,打造以班級、院系和學校為一體的三級聯動機制,做好新生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首先,各班級成立心理小組,由學校組織進行專業培訓,通過日常的接觸和觀察,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向院系匯報。院系則委派專業人員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若心理危機相對嚴重,則應進一步報告給學校相關部門,由學校判斷危機狀態,指導進一步的工作,如,及時進行轉介,或者采取其他措施,盡可能對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產生積極作用。

        (三)加大與專業精神機構的合作力度,提升心理危機干預專業性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課程化體系中,心理危機干預主要目標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培養心理健康意識,在出現異常心理問題時提供心理輔導。具體來說,以大學生的健康個性品質培養為核心,幫助大學生了解自我意識狀態,提高自信水平;了解大學生心理特征及其表現,懂得如何培養和維護健康的性心理。具體方法有:大學生心理篩查、大學生異常心理問題個案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相對專業和復雜,單靠高校自身力量很難有效落實,這就需要與專業精神疾病治療機構的合作,由專業的精神科醫生參與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讓心理危機干預更具專業性和科學性。首先,高校可尋求與知名的精神疾病治療機構的合作,邀請該機構的優秀醫生進行校園宣講,向新生宣講心理危機相關知識,提升其對心理危機的認知程度。其次,可聘請專業醫生定期到校坐診,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使學生和精神科醫生進行面對面的接觸,從而及時對學生的心理危機狀況給予評估,并給出準確的、有說服力的診斷結論,提升危機干預的效果。

        第8篇: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關鍵詞:微課設計;高職;入學教育

        G718.5

        一、 高職新生入學教育微課的適用性

        (一) 微課的定義和特點

        微課,又叫微課程(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國愛荷華大學的教授LeRoy A.McGrew提出的60秒課堂概念以及由英國納皮爾大學T.P.Kee提出的一分鐘演講演變而來,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David Penrose提出了“微課程”的核心概念,從而確立了微課的定義。其概念中規定了微課設計的五個步驟,分別是:分析教學核心概念、寫30秒內的介紹和總結、錄制1-3分鐘的教學視頻、設計與課程相關的課后任務、將教學視頻與課程任務上傳課程系統或網絡。

        微課的定義決定了微課具有“短小化”、“情景化”、“案例化”和“網絡化”的特點,通過微課的制作和傳播,其受眾群體可不受地域、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靈活接受課程教學。

        (二) 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現狀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入校之前大部分接受的是普通高中的教育,對職業教育的特點、所學專業的要求和目標可以說是知之甚少。所以入學教育是所有高職院校新生必須經歷的入學第一課。但是,從歷年實踐的效果來看,學校雖然一貫重視入學教育,但往往和預期的效果相去甚遠。2015年我校學工處通過對在校學生的調查發現,有92%的學生認為入學教育是重要的;85%的學生認為院(系)的新生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會對今后的學習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從以上兩個數據,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新生對入學教育的重要性有普遍的認同感。但認同并不代表沒有問題。經過進一步調查,我們發現有30%的學生認為新生入學教育的組織不夠細致,有40%的學生認為入學教育的時效性不夠,有35%的學生認為新生入學教育的形式單一。也就是說,新生入學教育在組織結構的細化方面跟不上思想認識方面的統一性,教育方式方法的落后跟不上信息化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

        (三) 微課在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中的適用性分析

        首先,從入學教育的組織工作來看,新生入學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很強的工作。不僅要求從學校層面進行統籌安排,還要求各部T密切配合、細化目標才能真正達到預期效果。每年新生入學季,學校都會成立“迎新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安排工作,但下屬的院系卻往往沒有成立相應的機構進行工作對接和目標細分,認為只要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和指導去完成即可。其結果是“有教無果”,有新生入學教育,但沒有實際效果,或者效果大打折扣。而“微課”的特點恰好能彌補這一現狀的缺陷,下屬院系可以在完成學校統一部署的前提下,將適合本院系、本專業特點的目標細化后轉化為新生入學教育的核心概念,以微課的形式進行傳播,達到學校層面的“宏觀教育”與院系層面的“微觀教育”的有機結合,進而形成完整的系統。

        其次,從入學教育的時效性來看,新生入學教育在時間上有一定的滯后。新生入校后,要完成一系列的入學手續,經過簡短的幾場入學教育,接著就是軍訓。從入學至軍訓結束差不多接近一個月的時間,導致新生入學教育的時效性大打折扣。如果能夠采用“微課”的手段,將核心教育內容分批、逐次地在校園網或微信公眾號,那么學生可隨時隨地學習,時間、空間的限制已然無存,最大限度地發揮入學教育的時效性。

        最后,從入學教育的形式來看,長期存在著形式單一化的問題。目前,高職新生入學教育的過程中很多環節主要以講座形式展開。講座雖然有集中度高、內容豐富的優點,但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顯然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且這類講座往往時間比較長,學生容易走神,有效性不大。如何使新生入學教育變得不再枯燥,如何使入學教育的形式多元化,是長期困擾廣大師生的一個問題。“微課”本身的定義造就了它形式靈活、內容豐富、目標明確和互動活躍的特點,因此可解決入學教育形式單一化的問題。“微課”的小巧靈活,使院系能夠根據自己專業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制作“針對性強”、“關注度高”、“受眾面廣”的教育內容,并且在網絡平臺上能夠實時進行“生生”、“師生”的互動,不僅新生可以參與,甚至老生亦能參加。可以極大增強學生的積極性,使入學教育成為一種更寬泛的教育,使“全員德育”成為一種可能。

        二、 新生入學教育中微課的設計

        從定義不難發現,微課的教學設計是核心步驟,符合受眾需求的、針對性強的微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做好新生入學教育的微課設計,是獲取成功的關鍵一步。

        一般意義上來講,微課的設計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學習者特征分析、教學目標設計、學習內容設計和學習評價。

        (一) 學習者的特征分析

        學習者的特征分析是一個微課是否能取得成效的先決條件。通過調查我校剛入校的大學新生的特點,我們發現初入校園的新生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他們有很強的獨立意識,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對生活充滿熱情,但是卻不能完全照顧自己,也就是自主能力較弱。在心理方面,承受力和適應性較弱,思想還不夠成熟。在社會交往方面,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習特點,導致接觸社會較少,在人際關系處理和理解溝通方面亟待加強。時間管理能力較弱,對自身的學業和職業沒有規劃,需要指導。

        (二) 教學目標設計

        面對現今大學新生均為“95后”的現狀,針對其廣泛使用移動通信及其他網絡終端設備的習慣,設計微課時在充分考慮到以上兩點的同時,應用布魯姆的認知理論,將教學目標分類、細化,以滿足微課核心概念設計的條件。

        (二)情感目標設計

        新生入學教育中微課的情感目標設計主要包括五個層次:接受、思考、吸引、深愛及性格養成。

        (三)新生入學教育微課的學習內容

        高職新生入學教育微課的設計主要目的是幫助新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基于微課設計的特點,其內容設計主要有模塊:學校概況、校園安全、個體適應、課程學習、信息化、實踐、規劃、就業。

        學校概況主要包括學校歷史、學校組織結構、學校制度、理念、文化等方面,同時也包括其他根據需要劃定的小主題。

        校園安全分為國家安全、校園安全、宿舍安全、自我保護和應急情況的處理。

        個體適應主要指通過以適應性為主題的微課。主要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轉變、心理輔導等有助于提升新生適應能力的學習內容。

        課程學習方面主要包括教學計劃、學分要求、國家考試、技能訓練以及畢業設計等內容的介紹,通過介紹使學生能夠在整體上對自己所學專業和未來發展做出合理的規劃。

        信息化的學習內容主要指通過微課的教授使學生學會網絡學習資源的訪問。一般包括校園網站、數字圖書館、在線課程模塊等。

        實踐的教學內容主要是指通過介紹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和校外實踐基地,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參與熱情,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關鍵。所以在新生入學教育的微課中對規劃的內容主要圍繞通過介紹本專業W習任務,來幫助和指導新生做好在校期間的學習計劃。

        通過對就業的微觀研究,了解大學新生的就業形式、未來的職業選擇和職業指導,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專業,為未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新生入學教育微課的學習評價

        新生入學教育中微課的學習評價主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其包含兩個方面:問卷調查(訪談)和形成性測試。

        評價學習內容的合理性和需求性,可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的形式進行。通過問卷調查可以更客觀地反映廣大學生的學習。對學生代表的訪談亦可從主觀上理解新生入學教育的微課程資源的學習情況。

        形成性測試,是一種定量的評價。通過成績,從客觀上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施教者及時分析和改進教學。而這種形成性的測試可以與網絡移動平臺相結合,進行在線測試,及時反饋,并可試行將微課的入學教育成績計入總學分內。

        微課在教學教育領域內各個環節的適用性已經逐步體現。面對信息化時代教學方式的不斷更新,德育更應走在時代的前列。新生的入學教育中應用微課無疑是一種探索。當然,作為德育領域內一種新生事物,它還有很大的開發潛能和很大的研究空間。

        參考文獻:

        [1]馮建成. 微博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化教學,2011 (18).

        [2]段興利,葉進,權麗華.大學新生入學適應問題淺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4).

        [3]鄭漢華.關注大學新生適應期的心理健康問題[J].高校理論戰線,200l(12).

        第9篇:大學入學教育總結范文

        一、高職院校學生生源情況分析

        1.高職生生源構成多層化。高職院校新生來源于多種層面,參加高考的高中畢業生、初中畢業的五年連貫制學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參加考試的學生、中職畢業后參加工作單報高職考試的學生與中職推優學生等幾種層次構成層次多元化。

        2.高職生思想表現復雜化。高職生除層次多元莊源心理思想表現也較復雜。高職院校新生錄取是在本科(三本)錄取之后掌生是普通高校由提前批次、一本、。本、三本,最后再輪到高職高專是挑三揀四后余下的。由于學生、家庭及社會對高職院校的偏見認識,有些考生認為高專專業性更強、有品牌味,以及有更深厚的大學資源等原因致使多數考生寧愿選擇高專池不愿選擇高職。另外部分考生選擇復讀高校擴招等原因導致高職院校在盡量完成招生計劃的同時不得不降低分數線,因此造成了高職院校的生源是來自高考生的最底層和社會中的散兵游勇。而這類學生通常在前期學習中掌握的理論知識較為薄弱,思想素養教育普遍差強人意所以,職新生中,每類學生都有其在心理、思想或德育方面引導的瓶頸譬如:有由于高考不理想,分數偏低河又不愿意復讀,帶著對未來信心不夠與人生失敗的心理來到高職院校到校后廠部分新生對學校壞境、管理水平等與心理理想預期形成較大落差于是對前途產生消極思想池有因家庭經濟困難家住偏僻鄉村或父母長期在外務工而未獲得家庭溫暖的留守學生戶職學校的畢業生或推優生也只是矮子中的高子其知識、技能與養成教育都不是很理想卻自驕傲自滿等這些因素都加大了以后的管理成本。五年連貫制學生中也有部分學生總以自己是老資格而自居始其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影響。加之現就讀學生中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于家庭過分溺愛缺失正常的人格教育等其心理素質、受挫能力、人際交往、獨立生活與自我管理能力等都存有或多或少的問題。更為憂慮的是各類學生在前期學習生活中由于德與才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增強提升,或受社會影響其功利性較強,自私自利之心較重,因而其學習成績習慣與養成教育等有每況愈下的趨勢。以上諸因素使得當下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人才培育目標等皆受到新挑戰。

        二、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思想原則

        針對高職院校生源的具體特點,開展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需遵循以下思想原則:

        1.針對性原則。

        由于高職院校學生來源有多個層面、參差不齊,尤其是貧困地區地方高職院校學生家庭背景普遍存在偏、低、窮等情況于是對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就得從實際出發加強全方位思考并緊貼其針對性特別是要加強對新生的理想、目標和信念教育使學生能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乃至人生發展有清晰的認識或規劃從而較快樹立自我人生目標這既有利于日后學生加強自我約束、管理和成長漢有利于降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成本。

        2.合理性原則。

        高職院校學生在前期學習成績普遍較差,也沒形成較為良好的養成教育故對其進行入學教育內容要求等不能太高太難必須追求在一個合理性的空間內既有普遍性又有針對性針對不同學生個體實際情況而異既有利于提升學生激勵其不斷進步使其在不斷逐層提高的過程中形成增強自信心、肯定與認可自我形成科學自我認知,唯此,才能使高校學生對自我大學生活具有積極性與主動進而促成學生對大學生活的科學定位繪就美好人生。

        3.可行性原則。

        開展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還得遵循可行性原則對各方面認知與提升都不能脫離實際如此掌生通過努力與克服才能如期實現自己不同階段、不同層面的個體性目標才有更大勇氣不斷挑戰自我促成其前進的動力。

        4.實效性原則。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在針對性、合理性與可行性原則下另外需加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大學生活應在一個強有力的學校制度管理下,建構既有制度管理與約束漢有學生個體自由發展的良好育人壞境。因此高職院校應營造文明嚴謹、寬松人文、潔凈向上的校園環境,促成學生自我管理、約束求學向上的良好氛圍,增強學生對提升自己人格、技能、自我價值、人生發展的認知力進而激發其主觀能動性達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實在在效果實現育人的實效性目標。

        三、高職院校新生入學教育選擇策略

        1.對高職新生的心理分析。對大學生心理進行全方位分析是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首要性策略。對來自不同家庭境況、知識結構、思想層次、心理認知的高職院校新生進行心理分析積極主動采取措施增強學生的身心素質,使得學生對自己目前的情況有正確認知,如此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其樹立健全的人格增強適應大學、服務社會的能力于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育目標聲音育出對國家社會真正的有用之才。

        2.對大學及校園壞境的診解。常言說:環境育人需使新生盡快對自己所處的新客觀環境有清晰的認知加:校史館、校園介紹、同學、專業、老師、制度、管理及對大學的認知。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加強其對大學與本校的認識與對比,中學與大學的比較這有利于新生對大學與我的大學、中學與大學有一個準確清晰的對比認識加自我學校校史、校園和校紀法規教育使其增強校紀與法律法規意識,有歸宿感、集體感做到有紀守法、自我管理與約束、禮讓和諧與團隊合作、自我學習與成長的大學學習生活使其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客觀上也更加有利于學生日常管理。

        3.幫助新生促成自我準確定位。盡快使新生對自我有清晰認識形成對自我定位認知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生專業及個性的入學教育使其經過客觀分析、自我剖析,i敷發其挖掘自身潛力,對自我及前景形成準確認知,找準自我定位中樹立一面旗幟樹立將來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用之人的堅定信念,通過職業發展規劃書的形式去梳理需采取的具體措施步驟經過不懈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4.強化制度管理融合人格歷練、技能提升,實現人才培育目標。入學教育中全方位凸顯學校制度管理,向管理要人才捉其樹立管理育人理念。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穩定化講程序、重細節、有穩健。學生工作開始就在制度規范管理下運行通過自身人格歷練和專業技能提升等努力使其明白將如何渡過大學三年學習生活,畢業時到底要達到什么目標將盡快形成對自身服務能力與自我發展的認知加我高職三年的短期目標是怎樣,畢業3至5年中期發展方向在哪,以后人生長期如何發展等。在入學教育與日后常規管理中融合對學生人格歷練與技能提升等綜合育人內容:①安全教育首位化。心理健康、友好交往、常規安全、法律法規與消防等安全教育;②學籍管理精細化。新生學籍信息管理一定得精確輸入、嚴謹管理,隨學生變動及時更新;③黨團教育常規化。強抓黨團思想政治理論與新生軍訓教育重過程、有反思總結、求實效;④職業教育核心化。人生發展規劃教育職業、道德和就業創業等教育;⑤專業知識教育目標化。專業課程及知識教育、實訓實驗與實踐相結合教育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大三臨床實踐學習等分層教育有目標煙資助政策公開化。⑥資助工作做到過程與結果都在陽光下進行做到三公⑦集體生活團隊化。強調大家庭教育加文明班集體、和諧宿舍寢室與人文精神培植培育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能力; ⑧⒑網絡管理科學化。引導學生文明、科學上網抓好校園、學生宿舍網絡文化管理規避有害、挖掘有利使網絡成為學生在思想理論、專業知識技能、探索新知識等方面的學習載體;⑨日常生活節儉化。強調厲行節約加食堂就餐、節約用水用電、愛護學校公共財產、管理好自我財物;⑩成長成才系統化。強調自我管理,賦之以校紀班規注入到新生成長的每一足跡珍惜生命、時間與青春搞好學生成長記錄袋抓好畢業就業等各環節工作使之成為系統入學思想教育體系。

        以上入學教育策略使新生產生較強心理認同、附有依賴、包容一切去熱愛大學生活,增強個人價值認知與成就感其主體性會得到充分發揮這潛能一旦得到開發拓展,必將形成強大校園文化軟實力正能量。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一级a毛大片在线电影 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最新国产专区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亚洲免费中文字幕 | 五十六十老熟女中文字幕免费 |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