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勞動教育概論范文

        勞動教育概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概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勞動教育概論

        第1篇:勞動教育概論范文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計劃;靈活性;發展性

        一、突出師范性

        面向小學,為社會發展服務,是小學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課程設計和實施的靈魂。小學教育專業是高師本科教育中的一個新系列,其課程計劃應充分體現小學教育的特點和需求。作為師范生應具備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必備的各種能力和技能,這些建立于文化知識之上的能力和技能,應當成為教師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并能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靈活自如得到運用。作為新型小學教師要掌握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懂得小學教育教學規律,具有從事多學科教學的知識、技能和基本能力,同時,還應具有從事小學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等。在課程計劃中,第一,提高學生的教育理論水平,開設《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科研研究方法》、《現代教學基礎理論》、《小學教育管理》《心理學原理》、《小學生心理學》、等課程,而且在選修課里又開設了六門教育理論課程。第二,重視對學生教師基本功的培養和訓練,開設《書法》、《教師口語》、《音樂教育》、《美術教育》、《小學語文教材教法》、《小學數學教材教法》。在選修課里開設了如《數學思想方法》、《小學科學教材教法》、《小學社會教材教法》、《微格教學訓練》等十幾門與小學教學密切相關的課程。這無疑對學生將來從事小學教育科研特別是多學科教學有益;第三,為突出課程設置的師范性,各科教學目標中都確立教師專業技能訓練標準,把這些內容集中到前兩年的教學過程中,每學期按計劃和標準嚴格考核驗收,不合格者必須重修,重修不合格者不予畢業。

        二、加強實踐性

        面向改革開放,面向廣大城市和農村小學教育的需要,在課程設置的設計上加強了實踐性研究,第一,處理好“大”與“小”的關系,要培養新型的小學教師,又要使畢業生切實具有大學本科水平,既不能搞簡單的中師“延長”,也不能搞普通高師的“照搬”。在必修課里開設了《現代漢語》、《高等數學》、《寫作》、《普通生理學》等課程,在選修課中開設《古代漢語》、《兒童文學》、《中國文學》、《外國文學》、《自然辯證法》、《科技發展簡史》等,使學生掌握較為寬廣、扎實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第二,我國農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小學校小人少,有的學校還在進行復式教學,因此我們的畢業生的能力應是多方面的,即“多能一專”型。這樣在課程設計中還開設《體育》、《大學音樂教育》、《大學美術教育》、《大學英語》、《計算機》、《社會科學概論》、《自然科學概論》等必修課,還開設了文化素質課程要求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2-3門選修課,目的是讓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都有提高,更好地為小學服務,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第三,重視學生的教育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加大教育實踐的比例,一、二、三年級各進行一周教育見習,四年級十八周教育實習,包括教育調查與畢業論文,對畢業論文以往的中師和專科生沒有明確要求,只是號召通過教育實習寫出心得體會,在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論文答辯不通過不能畢業,這充分體現了小教本科學生較強的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三、強化綜合性

        小學教育的特點是綜合性,小學生的特點是對教師有更多的模仿性,小學教師必須對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和諧發展承擔更多的責任。當代科學發展的一大趨勢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日趨整合。而在小學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課程的綜合化又是教學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們新的課程設置必須面對這種挑戰,適應這種要求。第一,在科學文化素質上,必須從小學教育實際出發,為師范生構建一個較完備的知識系統,建立以語文、數學、教育專業知識為主的知識體系。如語文學科的構建,本著“大語文教育”的思想,增加課時比重,融文學與寫作、教師口語、語言文字基礎知識、書寫等課為一體。語文學科的性質比較復雜,從語言文字上說具有工具性,從思想內容上說具有文學性,從知識內容(包括社會歷史生活知識、科學知識、理論知識以及語文知識)上說還具有知識性。這些性質是綜合在一起的,因此語文學科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師范院校的語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基礎上進行語言和思維的綜合訓練,以思維增強語感,促進語言的鑒賞、評析和表達能力,使師范生掌握較系統的漢語知識、文學基礎理論和寫作理論等;同時通過大量文學作品的選讀,了解和把握中外文學發展的歷史概貌,以形成語言、文學、寫作等有機組合的知識體系。充分融合聽話、說話、閱讀、文學、寫作、書寫等語文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形成勝任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數學知識方面,在高中學習的基礎上,開設高等數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對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強調理性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勝任小學數學教學,特別是提高了學生畢業后指導小學數學競賽和小學數學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的能力。在形成以語文、數學、教育學科為主干的課程體系的同時,特別強調教育專業課的特殊地位與作用,力求科學構建系統的完整的課程結構。第二,在以語文、數學、教育學科為主干的課程體系中,還加大了思想政治課課程的比例,充分發揮學校思想政治課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使未來的小學教師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除了國家規定的課程之外,還在選修課中開設倫理學、美學概論、社會學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不僅在于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而更重要的在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為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第三,在高中學習了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這六大基礎課的基礎上,開設兩門綜合性較強的必修課,即《社會科學概論》和《自然科學概論》。這兩門課程既注意了知識的橫向聯系,又體現了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綜合訓練,同時要反映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研究的新進展,使師范生的知識面更開闊,為他們繼續深造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四、體現靈活性

        以往的課程設置中,必修課安排的較多,選修課和活動課較少,學生的學習不可能有自主性和選擇性,畢業生在座談會上也說:“在校時學的課程有些沒有用,多開點選修課和活動課有利于我們的個性發展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教育專業 課程設置中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第一,加大了任意選修課的門類和比重,現設選修課30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去選擇性的學習,而且鼓勵學生多選課,從評價制度上得以體現。評價制度中有合格加特長的學分,學生選學的課多,他的特長學分也多,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是一個重要內容,這無論對學生的就業和對社會的貢獻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選修課的門類、內容還可以由學校靈活掌握。第二,加強對活動課程的管理和研究,活動課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在過去的課程設置中沒有被高度重視在組織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將活動課分為三大類,即興趣組與社團活動,軍訓,勞動教育,而且這些課的開設遵循三個原則即求是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時代性原則。保證活動課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內容和形式有利于學生的興趣和特長發展,同時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其次,活動課納入課程方案,就一定加強管理,要有授課計劃和教學評價體系,建立科學的活動課學習成績檔案,進行等級評價和成果匯報,將成績記入學生學籍。

        五、確保發展性

        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從21世紀我國社會發展趨勢及對人才素質的基本要求出發,借鑒發達國家面向21世紀課程改革的共同趨勢,結合我國現行小學課程的實際,在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中確保發展性,思考了以下幾個問題:第一,保證語文、數學基礎科目在課程體系中的優先比例,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文化科學知識的基礎,克服中師畢業生文化底蘊過弱的不足。第二,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增強科技意識的培養。全國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必修課程,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場挑戰,當前小學教育教學方法日新月異,多媒體等電化教學手段在小學課堂上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呈迅猛發展的趨勢,因此在新的課程設置中加大了外語、計算機等課程比例,同時開設《現代教育技術》、《教具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小學科技活動指導》等選修課,目的是培養掌握信息教育技術的新型小學教師,使他們提高獲取、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會制作教學軟件、教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第三,加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21世紀,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師范生必須加強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在小學教育專業 課程設置中一方面提高這部分課程比例,另一方面拓寬這些課程的教學內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1

        [2]陳永明,鐘啟泉.現代教師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呂達.積極進行課程教材改革[J].中國教育報,2000.3.14

        [4]鐘啟泉,崔允 .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第2篇:勞動教育概論范文

        【關鍵詞】彈性訂單;專業標準;課程模塊

        教育部要求職業院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推動產教結合,加強校企合作,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因而“訂單式”人才培養是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徑。所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高職院校針對用人單位需要,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簽訂用人合同,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相互合作,共同負責招生、培養和就業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模式。而“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除傳統“訂單式”培養中的“校企實際訂單”外, 學校要結合國家政策和社會發展長期規劃, 邀請相關行業的專家綜合分析社會長遠需求, 制定“社會需求的虛擬訂單”。“彈性訂單”涉及面更廣、更靈活、更具前瞻性,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產學合作形式。無錫萬斯紡織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斯”)與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貿易系商務英語專業共同探索了校企合作、行業先導的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人才培養的專業標準和課程體系等,取得良好的教學實踐和社會效果,創建了高職高專商務英語產學合作辦學特色。

        一、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教學標準

        市場調研表明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學歷并不是最關鍵的因素,企業更看中的是“能力”,并取得相關的資格證書。無需任何培訓直接就能上崗的員工很受歡迎,高職學生在學歷上并不占優勢,而相關的職業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職業教育需要從方向上改變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知識的實踐教育。基于此,萬斯和學院經過多次調研和反復商討,制定了以下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標準。

        1、培養目標

        主要面向外資企業、外貿公司、涉外機構等企事業單位,培養具有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商務運作能力及管理能力,在生產、服務與管理第一線能從事外貿業務、外貿跟單、國際商務單證、商務英語翻譯、涉外商務秘書等工作,具有職業生涯發展基礎的高素質應用性專門人才。

        2、職業面向及職業能力要求

        (1)職業面向

        主要就業單位:外貿公司、船務公司、政府機構等。

        主要就業部門:營銷部門、管理部門、服務部門、業務部門等。

        可從事的工作崗位:外貿業務員、外貿跟單員、國際商務單證員、商務英語翻譯、涉外商務秘書等。

        (2)能力結構總體要求

        (詳見表1)

        3、資格證書要求

        (詳見表2)

        4.典型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

        (詳見表3)

        二、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

        多數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主要表現為“英語+商務”,通常采用學科式的課程標準、壓縮式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陳舊,致使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了人才的同構化現象和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我院采用“行業先導”的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高職英語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改革,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基于上述專業教學標準,同時考慮到“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校企雙方經過反復討論,將課程體系調整為三個模塊,即基礎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和拓展學習領域,體現循序漸進、科學安排和實用、彈性原則。

        1.基礎學習領域

        包含課程:思想政治理論,體育與健康,計算機應用基礎,就業指導,心理衛生與健康,入學教育與軍訓,勞動教育,大學語文,綜合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二外,英語聽說實訓

        2.專業學習領域

        包含課程:公共關系,經濟學基礎,會計實務,國際市場營銷,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商務單證,商務禮儀,商務英語,外貿函電,商務英語視聽說,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翻譯,外貿程序模擬實訓,商英綜合實訓,英語應用文寫作,頂崗實習

        3. 拓展學習領域

        包含課程:人文素質選修課,航空概論,英語國家概況,國際商法,報關實務

        三、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

        上述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體系在我院已經實施了兩年。“訂單班”學生在一、二年級重點打好語言基礎,掌握基本的國際商務知識和技能,在校內完成單元實訓和綜合實訓,使之具備基本的商務英語溝通能力和業務操作能力。校內學習期間,公司也會特派技術人員到學院給學生講課、 開展與企業有關的活動, 讓學生在學習的階段就認可企業文化,了解企業業務。第一年暑假學生即被安排到公司進行認知實習,了解該行業的動態以及對應的崗位(群)對職業技能和素養的要求。第四、第五學期專門開設為“訂單班”設計的“企業(行業)課程”( 如商務單證,國際商法,外貿程序模擬實訓等),進行準員工化教育。第六學期即按“協議”規定安排企業頂崗實習,使學生既獲得企業經驗又獲得對企業及行業的理性認識,順利完成由學生向員工的過渡。我院商務英語專業的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為高職院校工學結合和校企合作形式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 2004] 1號.

        [2] 王冕.校企合作下的高職商務英語專業[ 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2).

        [3] 陳斌,施也頻 等。高職教育中“無縫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以紫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今日南國,2008(9).

        基金項目:

        本文為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課題“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行業先導’彈性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YC1003)的階段性成果。

        第3篇:勞動教育概論范文

        特色專業是辦學思想、科學研究、培養模式等方面具有較高聲譽、個性風貌的專業,是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已產生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新”的個性化專業。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了3376個特色專業建設點(涉及特色專業310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東北大學(自籌)、湖北科技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10所高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其中的特色專業建設點之一[1]。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我國現有127余所高校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專科人才培養工作,其中96余所為綜合性或單科性理工類院校,31所單科性醫科院校。所有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結構中都開設了人文社科課程、醫學類基礎課程、理工類基礎課程、工程類核心課程及其與其相關選修課程,不同院校在學分、學時與實施上有著不同程度的側重。一般來說,多數綜合性或理工類高校偏向于電子類、計算機類等理工方向,多數醫科類高校側重于生物材料與生物力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儀器等領域。本研究以南方醫科大學與湖北科技學院為例,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比較分析。

        (二)研究資料的來源

        湖北科技學院的研究資料主要來源于原咸寧學院教務處編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10年版)和學院主頁及其它查詢調研;南方醫科大學資料來源于該校提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電子版及其該校專業建設點主頁。

        (三)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參照作者前期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的思路[2],收集研究文獻材料采用系統研究法、比較法、統計法對院校學科專業、課程設置多維要素質點,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分析,找出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以提出課程體系改革與優化措施和建議。

        二、南方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背景簡況

        南方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有醫學影像工程、醫學信息工程、醫學儀器檢測、醫學物理、電子信息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辦學方向,還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2007年獲教育部高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并建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研究生示范課程多門,出版國家級教材多部,多次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

        (二)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程群

        主干學科是生物醫學工程;主要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C語言與程序設計、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信號與系統、醫學傳感器、醫用X線機原理、CT成像原理與技術、MR原理與技術、醫療器械質量體系與法規、醫學電子儀器原理等。

        (三)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課程體系中的主要課程決定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在醫療儀器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醫療儀器檢測機構、醫療儀器企業的研發機構、三甲醫院的設備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單位從事儀器檢測、生產研發和質量控制等工作,也可以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四)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結構分為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四段式課程構架模式。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為14分/2644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實踐學時比例為2183:461/1:0.21。必修課與專選課學分比例是104:45/1:0.43,學時比例是1820:824/1:0.45。

        (五)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南醫大集中實踐訓練折合成32周,1280學時,其中模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模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醫療儀器綜合課程設計2周,80學時。畢業實習4學分,160學時;生產實習4周,160學時;畢業設計(論文)14周,560學時;軍訓與勞動2周,80學時;創新課程4學分,160學時。

        三、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背景簡況

        湖北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湖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方向有醫學儀器、醫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信息工程、聽力學、眼視光學、醫學信息工程(注:醫學信息工程、眼視光學、聽力學方向沒有正式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等6個培養方向。2007年被評為省級品牌專業,2009年獲教育部財政部高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近年來出版醫用傳感器、醫療器械營銷實務等10余部國家級規劃教材,多次獲得湖北省部級、教育廳教學成果獎。

        (二)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群

        主干學科生物醫學工程的主要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醫學圖像處理、基礎醫學概論、醫用傳感器、醫用檢驗儀器、醫學影像儀器、微機在醫學儀器中的應用等。

        (三)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二級以上醫院、其他醫療衛生保健機構、醫療器械公司從事醫療儀器、設備使用維護與維修,儀器設備管理,醫療器械營銷策劃與推廣,也可以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四)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分為通識教育課(通識必修課、通識選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專業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三段式五層次課程構架模式。課程中總學分/總學時為158學分/2810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實踐學時比例為2200:475/1:0.22;必修課與專選課學分比例是117:42,學時比例是2180:630/1:0.34。見表2。

        (五)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湖科院集中實踐訓練共47周,其中專業實習26周,畢業設計(論文)10周,就業實踐8周,軍訓3周;而勞動教育,醫學儀器等課程、模電、數電課程設計教研室分散實施,沒有載入訓練周,這也是與南醫大的不同之處。

        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

        (一)專業課程體系架構的比較分析

        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結構由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四段式課程構成。公共基礎課程只開設必修課,其他每段課程均開設必修課、選修課,段內必修課與選修課交織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專業課程結構是由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三段式、五層次課程結構組成。學科基礎課程只開設必修課,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均設有必修課、選修課兩層次。南醫大沒有開設醫用化學、電子工藝實習,是為數不多的院校,未開設醫用化學課程顯示遠離生物與高分子材料類。將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學列入公共基礎課程,可能是因為該校屬于單科性醫科院校,將其列入所有專業的公共課之故。南醫大公共基礎課程沒有選修課,湖科院是學科基礎課程未開設選修課。這意味著在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段建立大一統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課程教育平臺,有利于實現大基礎、寬口徑、后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選擇與創新,適合于發展專業培養方向,南醫大更能體現出平臺寬口徑。

        (二)課程體系學分、學時分配的比較分析

        1.專業課程總學分、總學時比較分析。兩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分別見表1、表2,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湖科院學分、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分別高出南醫大分/166學時,比例高出1:1:0.07,但差異相差無幾。兩校分別與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學時比較,總學時1831學時,實驗課學時為243,占總學時13.3%[3]。兩校均高于上海交大,這數據顯示出211工程大學人才培養既重理論教學,又重實踐研發、自主學習之緣故。2.必修課與專選課學時比較分析。選修課是課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必修課的優化和適時、適宜性補充和調節,彌補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內容的不足,調和、銜接課程內容的順序性,適應市場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南醫大必修課與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分別是1:0.43、1:0.45,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數據顯示,南醫大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現象,且選修課偏重于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容易造成學科、課程與教材建設方向性不明,建設穩定性差。由此建議,開設選修課學時數應以不超過必修課的10%為宜,有些課程還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4]。3.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分配比較分析。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分配數據從表1、表2看出,學科基礎課開設門數、學分、學時及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與全程教學課程總學分、學時基本平行,基本上分析內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醫大,只有一項有意義的數據是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差異性大,湖科院高出南醫大的1:0.13,顯示出湖科院在學科基礎課程教學中重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這種差異性說明,從總體上看湖科院更重視實踐教學,反映出其是綜合性院校,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等十大學科門類,組建17個教學院部,給實踐教學創建了良好條件和寬厚的共享資源。4.醫學課程學時比較分析,課程體系中醫學課程開設情況與比較。南醫大開設醫學課程4門,總學時是212學時,分別是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和臨床醫學概論。湖科院開設醫學課程也是4門,總學時是297學時,分別是基礎醫學概論(解剖、生理、生化)和臨床醫學概論。從學時比較看,湖科院醫學課程學時高出南醫大85學時,高出率約占9%。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南醫大是單科院校,醫學基礎條件好,該偏醫的卻偏工;而湖科院是綜合院校,有較強的理工教學條件卻偏醫。兩校與趙娜等人報道的“醫學院校開設的醫學基礎課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論點不相符合[5]。從鄧軍民等人報道資料看[6],首都醫科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開設的醫學課程有6門共472學時,遠高于同類的南醫大260學時,也高于綜合類的湖科院175學時。

        (三)專業課程與就業方向比較分析

        從課程與就業的關系看,從整體上講,主要課程設置要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在很大程度就決定、支撐著就業方向、就業崗位。兩院校對就業方向總體的表述是在醫療儀器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醫療儀器檢測與研發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單位、醫療器械公司等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而南醫大就業方向偏重儀器設備的檢測、質控與研發,而湖科院則偏重于儀器、設備的使用與維護,醫療器械公司從事儀器設備營銷策劃。

        (四)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比較分析

        實踐教學環節是集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醫大集中實踐訓練32周,與湖科院集中實踐訓練47周相比,從總體上少15周,由于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各校各異,比較的實際意義不大。但要說明的要素是,湖科院的醫學儀器類、模電、數電等課程設計在操作層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生產實習實際上是名義,也未開設創新課程。而兩校的共性不足是實踐教學環節都沒有開設工程實踐(金工實習)訓練課;南醫大未開設電子工藝實習課,開設電子工藝實習的湖科院也沒有做好集中訓練。實質上兩校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均不符合高校工科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標準。

        五、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目標的建議

        通過專業課程體系比較分析,參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引導建立國家專業本科教育標準,特色專業建設質量工程評估,配合專業認證制度與任務為載體的課程體系,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堅持辦學理念創新,探究專業培養前沿,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理念創新與目標要求可參照東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擬綜合利用中外優秀的辦學資源,發揮國內外企業、集團公司的科研、教學和市場優勢,實現“產、學、研”合作與合作教育,培養適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前沿的科技領域發展需要,精通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此外,高校可利用專業教育教學資源條件探索與完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文科學士培養計劃”。

        (二)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優化課程構架

        第一,課程體系改革宜突破傳統三段式課程結構,建議建立新三段式九層次課程結構,每段課程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以西安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為例,通識教育課程分為思想政治教育、國防教育、大學英語、計算機等公共基礎通識教育課程;學科教育課程分為基礎科學教育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課程;集中實踐教學分為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工程實踐、課外實踐(社會實踐、科技與競技活動)[7];第二,未來的任務是積極探索面向市場營銷方向的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文科學士培養方案,其專業課開設醫療器械管理、經濟、營銷類課程,學時不少于總學分、總學時的35%—40%;三是學習清華大學,結合本校特點探索夏季小學期制,滿足學生個性化課程選修,拓展實踐的時間、空間,采用多元教學及實踐活動設計。

        (三)優化課程體系,規范課程主導原則

        課程體系設置可參照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電子電路設計、傳感器與及儀器設計、信息與圖像處理、生命科學類等五大模塊[8]。要求在課程體系結構、內容之間應該設置合理比例,淡化學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學科界限,避免體系出現較大的偏頗局面,也應避免面向市場、就業崗位的選修課而沖淡學科基礎或主干課程,對開設的選修課一定要突出個性化。鼓勵將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課程內容中,拓寬學生的知識新視野。

        (四)謀劃課程體系策略,適應控制學時比例

        第4篇:勞動教育概論范文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項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信息社會基礎上的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它以大生產和社會性的統一為內容,以將受教育者社會化,使受教育者適應現代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相統一的社會現實與發展為目的,即以為社會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直接目的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項目教學法主張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從嘗試入手,從練習開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積極性等,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換,有利于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各職業院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專業,電子商務專業教育取得長足發展,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

        1.培養目標不明確

        電子商務行業快速發展,急需大量專業人才。許多職業院校紛紛開設電子商務專業,但由于師資的缺乏,又沒有對電子商務專業的長遠規劃,加之各個學校所制定的教學計劃又相互模仿,難以清晰地界定電子商務專業所培養人才的就業方向,從而造成專業培養目標過于寬泛,涉及領域眾多,以“萬能”為應用目標的問題。在這樣的培養目標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因為沒有自己的就業特長,眼高手低,進入企業后并不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導致用人單位不愿到職業院校招聘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而是寧愿選擇社會招聘或自己培養。這是造成目前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的人才與企業所需人才在供求結構上出現錯位的主要原因。

        2.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各個職業院校對電子商務專業的設置變動性很大,教學計劃性強,課程設置存在很大隨意性,在電子商務專業教材的選擇上也未達到規范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的要求,經常是每年都要更換教材,教師和學生都難以適應。此外,所開設的不同專業課程之間也缺乏科學合理的整合,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教學內容的重復或遺漏,使得學生在理論和技術上都無法全面掌握應有知識,學科知識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

        3.師資不足

        由于社會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許多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專業招生人數也快速增加,但師資力量卻極度缺乏。很多非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轉崗從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這些教師自身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理論學習,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還有一些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只是經過了短期培訓就上崗,然后照本宣科,在教學中更多的是根據以往的個人經驗進行授課,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近幾年來也有許多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從事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沒有電子商務行業的從業經歷,對企業真正的實踐操作環節并不熟悉,也難以把握我國電子商務今后的發展趨勢,因此他們除了教一些基礎理論和簡單的技能外,并沒有更多的經驗和能力能對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指導和幫助。

        4.教學軟件與真實環境有很大差距

        由于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對實踐教學環節的要求非常高。很多職業院校雖然建立了電子商務實驗室,但大多數只是安裝了一套簡單的模擬軟件以供學生模擬學習使用。我們知道,商務行為本身是復雜多變的,如果事先將所有的商業行為都固化,事實上已經與書本教育沒有本質的區別了,因而難以真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外,模擬軟件中的大量信息都是隨意填寫的,與現實中的商業行為有很大出入,再加上許多實體環節無法在虛擬的模擬環境中展現,這樣就進一步降低了模擬軟件的實效性。

        三、項目教學法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鑒于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存在的上述問題,結合項目教學法的特點,筆者認為將項目教學法引入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不失為一種有益的嘗試。

        1.了解社會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需求,明確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市場調研,目前電子商務行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如下:了解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電子商務在企業中的各種應用,正確評價企業的電子商務應用決策以及電子商務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將上述內容與企業最新的電子商務應用實踐聯系起來。毋庸置疑,職業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要以就業為導向,這就要求職業院校要了解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態勢,準確把握電子商務企業用人需求以及企業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并在此基礎上確定電子商務專業的具體培養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應用能力、創新能力,使學生在進入企業后能夠很快適應并熟悉崗位需求。為此職業院校應確定電子商務專業的長期培養規劃,制定的教學計劃應能很好地體現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

        2.優化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創建規范的學科體系

        根據電子商務專業的培養目標,制定具體詳細的電子商務教學計劃,并且嚴格按照教學計劃進行課程設置,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通過對現有不同專業課程的優化整合,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和遺漏,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的相關知識,形成完整和系統的知識體系。課程設置可分為以下兩大模塊。基本理論模塊主要介紹電子商務基礎知識、電子商務網絡技術平臺、網絡營銷、電子交易與網絡銀行、物流基礎與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移動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安全技術和法律保障等;操作技能模塊強調對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際應用,主要包括常用網絡軟件的應用、網絡信息的收集和、安全技術的應用、網上購物與支付等,著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在電子商務專業教材的選擇上,也要形成規范性和系統性。教材的選擇應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求,不要輕易調換教材。當然,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為了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要求,也可以適當調整教材。

        3.增強電子商務專業師資力量

        首先,要加大對電子商務專業師資力量的培養,讓更多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師接受系統的培訓,特別是對轉崗來的教師可以采用到大學進行全日制培訓的方式。相信隨著培訓力度的加大和持續,教師的師資水平會有一個整體上的提高。其次,對專業教師的培訓除了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外,更應該強化電子商務專業技能培訓。通過專業技能培訓,提高教師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使老師更好地適應電子商務專業教學的要求,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再次,除了把教師送出去進行培訓外,還可以把實踐經驗豐富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專家請到學校進行面對面的培訓。這樣的培訓更有針對性,也能夠更快地解決電子商務專業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盡量創設真實化的教學環境

        眾所周知,電子商務專業教學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這并不是靠安裝一套簡單的模擬教學軟件就可以完全實現的。職業院校可以借助互聯網來模擬真實環境,讓學生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完成各項任務,更加真實地感受電子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及過程,為今后盡早適應環境做好準備。此外,職業院校還可采取與電子商務企業聯合辦學的方式,打造適合自己的電子商務實訓基地,讓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置身于完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溝通協調能力。

        四、電子商務專業改革方向

        一是對電子商務概論課程內容進行更新,植入工作崗位需要的新知識,如電子商務物流、移動電子商務、新商業文明等內容,并在各章后增設案例題。二是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課時比例,加大實踐課的比例,增加技能實訓課,減少理論課。如網絡營銷、電子商務支付的課時可多一些,電子商務法律課時則可少點。三是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學習,尤其是相關軟件的學習及應用,要讓學生多上淘寶網,掌握相關的規則,學習相應的技巧。四是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優良職業品德及工作習慣,鼓勵學生創新。五是開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爭取與知名的電子商務學校或企業聯合辦學。這既可以為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外出培訓提供平臺,又有利于學生聆聽實戰型專家的經驗教學,同時可增加學生的就業機會。

        五、結語

        第5篇:勞動教育概論范文

        關鍵詞 項目教學法;影視短片制作;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03-0053-03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Short Film Production Course//Wang Liping, Yang Baohua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Short Film Production Course. Then, it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in Short Film Production Course.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effect and problems needing attention.

        Key words project-based teaching; short film production; practice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Media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Shandong, China 252059

        影視短片制作是一門影視短片創作理論和創作實踐相結合的課程,綜合性較高,一般在影視專業三年級開設。從內容上看,該課程主要分為三大模塊,即基礎知識、中期策劃、后期成片。基礎知識部分主要講授短片概論、短片史、短片制作流程等;中期策劃部分主要講授短片的劇本創作和拍攝技巧;后期成片部分主要講授如何在非編機上完成后期的剪輯、特效和包裝。從教學目標上看,該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影視短片的創作規律和創作技能,還要求學生在從事藝術創作的實踐中,培養更多的團隊意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將項目教學法應用到影視短片制作課程中,以項目帶動課程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團隊意識,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 在影視短片制作課程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方法的 意義

        項目教學法萌芽于歐洲的勞動教育思想,最早的雛形是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經過發展,到20世紀中后期逐漸趨于完善,并成為一種重要的理論思潮。項目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它是行為導向教學方法中一種代表性的理想形式,旨在把學生融入有意義的任務完成過程中,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自主地進行知識建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小組方式工作,按照實際工作的流程,共同制定計劃,合作完成項目。在影視短片制作課程中應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1.1 架構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

        對影視短片制作課程而言,“項目”就是學生按照短片制作的完整流程,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完成項目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專業知識指導具體的實踐,解決問題、提升能力的過程。通過實踐,他們可以驗證理論,積累經驗,同時也能夠發現自身某些專業知識的欠缺,明確自己進一步學習的目標。

        1.2 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項目式教學是改變傳統“滿堂灌”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把現成的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尋找項目、分析項目、完成項目的過程。在真實任務的驅動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極大地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小組討論,主動探究,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以期更好地完成項目。

        1.3 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

        在項目式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通過實踐,知識可以轉化為能力,而能力又可以豐富知識。影視作品創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編導、攝像、美工、燈光、音響等各方面密切合作。為了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項目小組成員必須團結協作,各盡其責。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為適應未來精細化工作所必備的組織、交往與協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團隊精神。

        2 影視短片制作項目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在影視短片制作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是一項教學改革,而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項目教學是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項目來進行學習,但它并不是拋開理論課不上,或教師布置了任務就放任不管,而是要通過項目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為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處理好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關系,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工作的時空,而且要在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實踐環節的設計上下工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通過知識結構分析,建立知識結構框架,使學生對影視短片制作的專業知識有一個整體的宏觀認識;同時,課程的教學模塊應與項目的任務分解相對應,從而使教學過程更為嚴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實踐環節的設計上,可以按照項目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來安排實踐活動。

        2.1 組建項目小組

        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一般4~6人一組為宜,學生按照編劇、導演、攝像、燈光、錄音、剪輯等崗位進行分工。由導演作為小組負責人,負責組織協調、收集整理資料和對外聯絡等任務。分組時需要注意的是,要根據學生的專長分組,保證各小組之間的技能水平相近,避免由于小組之間的差異太大而影響學生的創作興趣和最終效果。

        2.2 確定項目

        一般由教師提供項目來源。為了適應學生的不同興趣,教師提供的項目來源范圍要適當寬些。在實際教學中,主要提供4類項目:一是各類DV大賽,如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海大學生電影節、“科訊杯”全國高校學生高清暨DV作品大賽等;二是校園電視臺、地區電視臺等相關欄目的合作項目;三是企業的委托項目;四是師生協商共同確立的項目。

        確定項目來源之后,小組成員要了解該項目對影視作品的各項要求,包括內容要求和技術指標等,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召開討論會,確定作品主題,填寫項目申報表。教師要對各組的選題嚴格把關,以保證項目的質量。項目要具有可行性,即攝制過程中涉及的人物、道具、設備和場景等要在可解決的范圍之內;項目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項目要具有藝術性,能夠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創作欲望。

        2.3 制定計劃

        一旦項目申報表獲得教師批準,項目就進入計劃階段。制定計劃的目的是讓小組成員明確誰應該在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任務,強調學生的時間觀念、責任感和團隊合作意識。在計劃中要安排文字稿本寫作、分鏡頭稿本撰寫、演員排練、設備準備、現場拍攝、后期剪輯等具體工作的程序、時間和負責人等,并最終形成工作計劃表。

        2.4 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階段的具體任務是將計劃落實為行動。在完成項目計劃之后,每個小組成員都開始著手完成各自所承擔的任務。在這一階段,學生容易出現急于求成的心理,常常表現為既沒有設計好分鏡頭稿本,也沒有制定出拍攝日程,就急于進入現場拍攝。這時,教師要擔當好指導者、觀察員和管理者的角色,對項目的進度以及完成質量進行實時監控。通常的做法是由各小組長定期向教師匯報項目的進展情況,并提交階段性成果。對于不合理之處,教師應及時提出整改建議。

        小組長負責項目的宏觀調控。在遇到問題時,小組長組織討論會,由全體成員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可旁聽會議。對于在討論中不能達成一致的觀點或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引導。在項目實施結束時,各小組需要提交作品、過程性材料和完備的工作文檔。

        2.5 評價

        項目實施結束后,要及時進行交流、展示和討論,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反饋和評價。這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階段,同時也能讓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評價要從組內評價、組間評價和教師評價三方面進行。

        1)組內評價。組內評價是“過程評價”。在小組內,每個小組成員對自己和他人在工作強度、工作難度、工作態度和工作配合度等方面進行等級評價,并填寫評價表。

        2)組間評價。組間評價是“作品評價”。各小組的作品在全班展播,接受全班學生的評價。也可以采用在網絡上建立視頻空間的方法,每個小組把作品及相關資料上傳到網絡視頻空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互評。在此基礎上,由學生推薦出最佳作品,在全校范圍內公映。

        3)教師評價。教師評價是“項目評價”。教師在檢查各組的劇本、分鏡頭稿本、劇照、工作文檔等過程性材料的基礎上,結合作品的完成情況,對項目是否達標做出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分析每個作品的優點與不足,總結創作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并通過討論、爭辯、提問、答疑等方法,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影視短片制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 影視短片制作項目教學的效果與思考

        項目教學法是“以學生為本”的活動教學法,它從根本上實現教學過程中的幾個轉變,即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踐”為中心。實踐表明,在影視短片制作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是可行的、有效的,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培養的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實施項目教學,學生的創作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實實在在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創作了自己的作品,在自由、民主的學習氣氛中體驗藝術創作的無限樂趣。

        在影視短片制作教學中實施項目教學,是一項教學改革的探索,其經驗還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地積累。從目前采用項目教學的情況來看,有下列問題值得注意和思考。

        1)關注每個學生,實現人人發展。教師在整個項目教學活動中需要密切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由于學生的專業基礎有較大差異,在小組活動中又會表現出明顯的個性差異,因此教師必須明確每位學生能做些什么,在做些什么,并善于調動每位學生參與到項目實施的每個階段中去,確保學習任務的落實。如果這方面工作沒有做好,很容易導致小組中部分基礎較好、態度積極的學生承包所有工作,而其他學生則甩手旁觀,沒有得到鍛煉。可見要指導好一次項目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術素養,還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教學組織水平。

        2)重視過程管理,確保能力培養。項目完成的好壞不能只從學生最后完成的影視短片這一結果來衡量,結果固然能反映一些問題,但過程更能反映學習的實質。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時時監控好項目的進度以及學生的完成質量。通常的做法是對項目進行階段分解,制定出詳細的階段任務目標和具有指導意義的階段評價標準,并在每個階段結束時進行總結和評價。雖然這項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和較大的工作量,但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確保學生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3)開放實驗資源,提供條件保障。學生的項目計劃一旦確定,教師就要嚴格按項目計劃的要求開放實驗室和實驗資源,為項目的實施提供條件保障。但是開放實驗室和實驗資源應該有計劃、有目的、分階段實行,而不是盲目開放。一般來說,在“確定項目”和“制定計劃”兩個階段實驗室不對外開放,以避免造成實驗資源的無謂浪費。

        參考文獻

        [1]殷旭彪,王永花.基于項目的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現代教育技術,2010,20(5):125-129.

        [2]林韜.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的教學方式[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7(1):99-106.

        [3]楊莉.電視編導教學改革:做中學[J].大學教育科學,2005(6):53-5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区二区日韩一区视频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 色悠久久网国产精品99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观看 |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欢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天堂 | 亚洲乱码免费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