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貿易專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貿易專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貿易專業論文

        第1篇: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論文范文一:低碳經濟給國際貿易發展帶來的影響

        摘要:隨著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溫室效應問題的日益嚴峻,低碳理念在生產生活中成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理念,所謂低碳理念就是在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減少含碳類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低碳經濟的概念在低碳理念發展下應運而生,本文以低碳經濟為出發點,針對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對低碳經濟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進行討論,為國家如何在低碳經濟下開展對外貿易提供思考依據,旨在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低碳經濟 國際貿易 機遇與挑戰

        在社會全面進步的過程中,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低碳經濟以其獨有的優勢進入人類視野。低碳經濟為社會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目共睹,但是人們對低碳經濟的關注主要集中于低碳經濟為國民經濟增長和產業經濟發展的領域,忽略了低碳經濟在國際貿易領域產生的重要功能。因此,對低碳經濟為國際貿易發展帶來的影響這一課題的分析能夠為低碳理念引入國際貿易發展、實現國際貿易發展與低碳理念深度結合提供重要理論保證。筆者將針對低碳經濟為國際貿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展開具體討論分析。

        一、全面理解低碳經濟

        人類社會伴隨對生物能源,風力能源、水利能力、太陽能源、地下資源能源、核電能源等相關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逐步實現了由原始農業社會形態向現代工業形態的轉變,使人類文明由農業文明逐步向工業文明邁進。然而在這一過程的實踐中,隨著對傳統資源開發利用,各類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對環境的破壞程度日益加深。隨著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展,低碳經濟以其對環境保護功能的獨有優勢得到社會各領域的廣泛認可。

        1.低碳經濟概念分析。

        低碳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深入的前提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將綠色、環保、可持續經濟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發展的始終,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開發與浪費、實現對新興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作為行動指導,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同發展的目的。低碳經濟主要目標是實現經濟增長由資源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減少對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通過經濟增長與高新技術手段的有機整合實現提高對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與效果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在將可持續發展觀貫穿經濟增長始終的前提下,通過對技術手段的革新,管理制度的創新,產業結構的轉型,能源開發手段的整改等措施,實現經濟增長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共同發展,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2.低碳經濟的發展歷程。

        2003年,英國政府率先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作為工業革命的先驅者和資源匱乏的發達國家,英國率先對低碳經濟做出闡述,向世界告知低碳經濟將為社會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不斷深入,低碳經濟理念深入世界各國,在世界范圍被廣泛關注與認可。隨著低碳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低碳經濟逐步向人類經濟、政治、生活等各領域滲透,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低碳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與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相比具有極大的優勢,對于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增長及人類文明的全面進步都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低碳經濟不單是某一領域或某一地域的行動指導和任務,而是世界范圍內各行各業應共同遵循的行動原則,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實現低碳經濟的全面發展。2008年世界范圍經濟危機爆發,人類在尋求更加高效合理的經濟增長模式過程中對低碳經濟的現實意義更加關注,在世界各國的共同探討與分析中得出低碳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動力,低碳經濟應在國際領域得到重視,是一項具有世界性的活動。因此,低碳經濟應廣泛應用于國際貿易的發展中。

        二、低碳經濟在國際貿易發展中影響的分析

        1.低碳經濟為國際貿易發展帶來機遇。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被世界各國廣泛認可,在經濟發展各領域都將發揮積極作用,所以經濟發展為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第一,低碳經濟是一項具有全球性特征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在全球的快速發展,使各國對低碳技術的研究力度不斷增加,低碳產業以此為背景應運而生,低碳產業的產生與發展將極大程度的促進國際貿易機構對先進低碳技術的引進和應用,開發低碳能源,研發并使用低碳產品,因此低碳經濟能夠促進低碳產業的全面發展。第二,通過對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得到分析,第二產業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因此在進行對外貿易的過程中,主要依賴于第二產業產出的工業半成品,這種將精力集中在加工貿易方向的國際貿易發展模式造成對資源的利用不夠充分,甚至造成對資源的浪費,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所以,低碳經濟環境下的國際貿易發展,能夠逐步實現國際貿易由加工貿易向服務貿易的轉變,實現國際貿易模式的全面轉型與升級更新。第三,利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可以使經濟逐步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從而減少國際通行綠色貿易壁壘對國際貿易的消極影響。因此,低碳經濟可以提升國際貿易的技術水平,從而提升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國際地位。

        2.低碳經濟為國際貿易發展帶來挑戰。

        根據辨證唯物主義理論和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低碳經濟在為國際貿易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必將使各國對外貿易面臨新一輪的挑戰。第一,我國處于世界發展中國家的行列,經濟發展主要依賴于對煤炭、石油等非再生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而低碳經濟要求經濟增長實現由依賴于非再生資源向依賴于可再生資源的轉變,所以低碳經濟在調整能源結構的角度向我國乃至世界國際貿易的發展發起挑戰。第二,當今國際貿易的發展中,我國的主體優勢主要體現在產品的價格優勢上,但是針對低碳經濟的要求,在對國際貿易關稅的調整上對低碳環保的考慮俞發增加,導致以工業產品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在外貿競爭力上出現極大問題。第三,根據低碳經濟對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提出的要求,國際貿易中,綠色壁壘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因此,低碳經濟下的國際貿易極大程度的削弱了我國以低成本為基礎的價格優勢。

        三、低碳經濟下國際貿易發展的策略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貿易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所以,在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下如何提高國際貿易的綜合競爭力對于國民經濟增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制定制度化的低碳標準?,F階段,雖然低碳經濟理念已經深入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但是沒有強有力的制度性保障。因此,國家應當針對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將低碳發展形成文件性管理制度,對各領域提出制度化的低碳經濟發展標準。第二,大力推進低碳技術應用機制。低碳產業發展的基礎是低碳技術手段的應用。所以,加速低碳技術的應用進程對于推動低碳產業的發展,順應低碳經濟增長模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三,加強與周邊友好鄰國的合作力度。我國在國際地位中處于大國的位置,在國際貿易中同樣作為世界貿易大國存在,在應對低碳經濟對國際貿易的沖擊過程中,應不斷加強與周邊友好鄰國的合作,確保國際貿易中的話語權,最大限度的避免低碳經濟對于我國國際貿易的沖擊。

        四、結語

        新的經濟發展時代帶來了新的時代特征,新的時代特征必將提出新的要求。低碳經濟理念在世界范圍內的全面滲透,低碳經濟在全球范圍影響的擴大,促進低碳經濟在各國家各行業的迅速發展,低碳經濟對于國際貿易的影響越來越大,低碳經濟在國際貿易發展領域無疑成為一把雙刃劍,既為國際貿易的全面發展帶來了機遇,又對國際貿易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在低碳經濟環境下實現對國際貿易的發展,必須充分考慮低碳經濟對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提出的雙向要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韓翔宇.低碳經濟下如何在國際貿易中占據戰略制高點[J].經濟視角(中旬),2012,06(02):78-80.

        [2]何建坤,周劍等.全球低碳經濟潮流與中國的響應對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04(04):18-35

        [3]楊君茹.低碳對未來國際經濟競爭的影響分析[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4,08(10):9-12.

        國際貿易專業的畢業論文范文二:電子商務下的國際貿易創新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國際貿易也發生著變化,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文章簡要分析了電子商務給國際貿易帶來的影響,著重分析了當前形勢下國際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據此對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的創新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宏觀管理創新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迅速,在這期間也產生了諸如阿里巴巴、京東等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電商平臺。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模式,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國際貿易帶來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運作方式,并一直督促著國際貿易企業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以使得其能更好地滿足實際的發展需求。雖然說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國際貿易帶來了諸多便利,但是在當前的電子商務條件下,國際貿易中還存在著諸如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問題,只有盡快解決這些問題,不斷對國際貿易的策略進行創新,國際貿易才能在電子商務背景下實現更加快速的發展。

        1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1.1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

        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電子商務的發展為國際貿易企業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使得其擁有一個更好的貿易平臺,提高了信息流通的及時性。②電子商務線上交流溝通的方式,極大程度上避免了傳統貿易方式在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限制,使得商務洽談變得更加便捷,為貿易雙方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③電子商務通常都是采用線上支付的方式,例如網銀、支付寶等,其使得買賣雙方可以在互不見面的條件下完成相關的交易,并且還為交易雙方的資金安全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極大程度地減少了交易環節,降低了交易風險。

        1.2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的特點

        在我國當前的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主要具有幾個特點:①信息化程度高。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采用的是最先進的現代化技術、計算機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使得貿易方式產生了較大的改變。②虛擬性強。與傳統國際貿易雙方會面交談的貿易形式不同,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國際貿易更像是在一個虛擬的平臺上完成相關的交易談判工作,其主要采用的是數據交流的方式。③全球化特性。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距離不再是困擾國際貿易的主要問題,國際貿易的全球化傾向變得更加明顯,國際貿易的市場正在不斷擴大,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當今世界所有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地卷入到了經濟全球化的浪潮當中,國際貿易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

        2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

        電子商務作為典型的互聯網平臺,必然離不開網絡基礎設施的支持。雖然在21世紀,我國的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但是隨著國際貿易企業的不斷增多,其對網絡基礎設施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總體而言,當前國內的網絡基礎設施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與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網絡基礎設施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網絡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使得電子商務時常不能滿足國際貿易進行的需求,難以為國際貿易創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網絡環境,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2.2物流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雖然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的相關環節得到了較大程度的削減,但是物流仍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高效的物流體系能夠為國際貿易的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近年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迅速,物流體系存在的不足變得更加明顯,物流體系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①物流企業眾多,但是各個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合作與交流,特別是在國際性物流配送系統方面都還沒有形成具體的行業規范和準則。②運輸成本過大,基礎設施有待于完善。近年來電商企業和國際貿易企業都充分地認識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其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調度和管理,當前物流系統的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都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3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的創新策略

        電子商務下要想提高國際貿易的發展水平,對現有的貿易策略進行創新,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貿易形式創新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企業必須要及時轉變思路,要大膽地對傳統的貿易方式進行創新,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帶來的便利條件。具體而言,貿易形式創新要從兩個方面入手:①充分地利用電子商務的優勢,對現有的貿易環節進行整合和改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貿易環節,提高國際貿易工作的效率;②提高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程度,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主動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浪潮當中去,在接觸交流的過程中尋求更多的發展機遇。

        3.2宏觀管理創新

        國際貿易由于會受到多個國家的經濟政策和法律體系的影響,其對貿易管理者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給傳統的國際貿易宏觀管理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戰,宏觀管理創新勢在必行。宏觀管理創新主要是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①充分地發揮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管理中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信息的公開性和透明性,為國際貿易的發展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②對招標工作進行改革創新,例如采用電子招標的形式等,學會在現有的國際貿易秩序下不斷提高配額使用率,盡可能地避免外交問題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3.3營銷方式創新

        電子商務給國際貿易帶來的沖擊主要集中在市場營銷方面,這也是其與傳統貿易方式所存在的最大區別。電子商務下國際貿易營銷方式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營銷理念創新。在國際貿易營銷的過程中要積極運用整合營銷、定制營銷、線上線下互動營銷等先進的營銷理念,并將其貫徹到實際工作當中去。②營銷方式創新。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國際貿易營銷必須充分地發揮網絡在營銷方面所具有的優勢,要通過互聯網、自媒體平臺、手機等渠道對產品的相關信息進行宣傳和推廣。此外,還應該在營銷的過程中加強與客戶甚至是競爭對手的互動,通過互動的方式來吸引更多人的參與。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更加完美的購物體驗是國際貿易營銷永恒不變的主題,只有如此,國際貿易營銷才能得到客戶的認可和支持。

        3.4運輸方式創新

        電子商務下的國際貿易對運輸方式有著更高的要求,以往的運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國際貿易的發展需求。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只有對當前的運輸方式和物流體系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將倉儲、交通和物流等各個基礎環節都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才能使運輸方式更適合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在當前的電子商務背景下,互聯網一體化管理體系仍然是國際貿易運輸的主要管理形式,該種管理方式極大地提高了運輸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庫存成本。在后續的發展過程中,仍需對運輸方式不斷進行創新,具體而言,就是要不斷提高物流運輸的速度和效率,保證產品能夠及時無損地運送到客戶手里。

        4結論

        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所帶來的影響十分巨大,其為國際貿易的發展帶來了諸多機遇,也是國際貿易今后的一個主要發展趨勢。國際貿易企業只有充分地利用電子商務所帶來的便利,不斷對現有的管理理念、運行體制和營銷方式進行改革創新,把握好機遇,才能實現更加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篇: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打造專業特色是高校取得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本文闡述了對專業特色的理解,認為專業特色建設要在合理定位前提下配置教育資源,軟硬件并重。

        十一五期間,我國高等教育迎來了新的機遇和發展階段,提高教學質量和培育特色成為高校的共識。對于國際經濟與貿易這個較“老”專業,要辦出特色確實面臨著較多的困難。如何確立競爭優勢,形成特色是擺在所有同仁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育現狀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可以說是個老牌專業,其前身叫“國際貿易”,1998年國家教育部調整新的專業目錄,將國際貿易專業更名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上世紀末,伴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迅速擴大和入世預期帶來的外貿人才需求增加,該專業經歷了史無前例的規模擴充。許多高校在這個時期紛紛增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招生人數的大量增加,保守估計,目前該專業每年培養畢業生人數超過3萬名。

        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我們長期調查發現兩個現象:一是很多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畢業生并未從事國際貿易方面的工作;二是盡管就業難,可是那些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仍能較順利地找到工作。這些現象說明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專業培養與社會需求有矛盾,二是人才培養的整體素質仍需提高。從學科大類劃分,國際經濟與貿易屬于經濟學,其課程體系與師資隊伍重點突出經濟學,而管理與法律比較薄弱或不被重視。專業口徑過窄,制約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學生個性不能被充分張揚,造成人才“克隆”。另外,擴招也導致了教育資源無法及時跟進,也容易造成培養質量下滑。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建立適應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本科專業設置和調整制度。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壓力迫使許多招生單位重新審視自身實力,努力發揮特長,以差異化競爭策略重塑專業特色,從而能夠贏得生存與發展空間。

        二、對專業特色建設的理解及誤區

        什么是辦學特色?目前我們能在教育部2004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當中找到解釋:“在長期辦學過程中積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優于其他學校的獨特優質風貌。特色應當對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作用大,效果顯著。特色有一定的穩定性并應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得到公認?!痹摲桨笇⑻厣袨樵u估一級指標來考察。特色可體現在不同方面:如治學方略、辦學觀念、辦學思路;科學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運行機制;教育模式、人才特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以及解決教改中的重點問題等方面。從這個解釋來看,“特色”應具備三個必要條件:一是長期積淀出來的穩定的東西;二是要對提高教學質量發揮重要作用;三是特色要被社會認可。特色可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滿足上述條件的教學要素,都應屬于特色范疇。專業特色是學校特色的一部分,與特色的性質一樣,專業特色也是多維的,只要在某一方面具備上述三個條件,就應被視為專業特色。

        根據各自優勢確定專業發展方向的思路是正確的,特色是可能總結提煉,并能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強化,管理者可以集中資源促成特色鮮明化和更有社會影響力。但是,在認識和具體做法上存在一些偏差,片面地追求專業差異有可能導致相反的效果。對專業特色的含義理解不清,指導思想不明確現象比較普遍,尤其一些典型的認識誤區需要引起關注:一是把特色定位與特色本身混淆。二是把專業特色等于人才培養特色。三是簡單模仿名校。四是過分追求差異。五是對特色的穩定性與靈活性的曲解。六是重宣傳、輕建設。

        三、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特色建設的思路

        專業特色建設中的規律和原則卻不可違背。實踐才剛開始,許多規律在等著我們揭示。下面是我們的一些經驗和體會。首先要明確特色定位。我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創辦于1993年,具有一定的歷史積淀和優良傳統,依托學校理工特色,已有較獨特的優勢。我們歷經三年的調研,在學校發展規劃和特色建設的框架下,結合相關專業優勢,把原來初具雛形的傳統加以優化,定位了專業特色。圍繞定位,我們重新整合教學資源,在科研方向和團隊支持上、人才引進上、資金分配上都進行了優化配置。在教學理念、教學計劃、教學管理、實踐教學等軟件方面,我們采取了如下新舉措:

        第一,教學理念上體現尊重規律,尊重個性。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尊重年青一代的心理特征,尊重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尊重每位學生個性,避免人才“克隆”。

        第二,教學計劃上擴大選修課范圍和比重,為學生個性發展提供優良條件。設選修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可按興趣和職業規劃進行自助式學習。課程可不拘專業范圍,允許學生選修一定學時的外專業課。可與校外培訓機構合作,把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考試課程引入教學。

        第三,創新教學管理制度,給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比如實習,如果制度上必須要求像課程一樣集中在一段時間,實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再如,畢業論文一般都安排在畢業的最后學期,學生因為找工作就會影響論文。創新教學管理制度,改集中時間為分散時間,這樣的制度創新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空間,非常值得嘗試。

        第3篇: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國貿專業;課程體系;教學方法

        近年來,我國經濟已經迅速、全面地參與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之中,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這樣就急需一大批熟悉進出口業務的外貿專業人才。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這一要求,作為高職院校培養外經外貿人才的國際貿易專業,必須進行改革,以培養出既有堅實的外貿理論基礎知識,又有扎實的外貿實踐經驗功底的實用型人才。

        一、培養目標和規格

        1.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和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所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外貿應用型人才,使學生即具有必備的外貿理論基礎知識和專門知識,又掌握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職業技能,熟悉外經外貿行業管理并且具備一定綜合能力和敬業精神的高素質外貿人才。

        2.培養規格。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銳意進取求實創新的精神,能夠適應外經外貿崗位工作,并且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掌握國際貿易專業必備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進行國際商務談判能力,草擬和翻譯國際商務函電的能力,起草和簽訂國際貿易合同的能力,熟練掌握和運用國際貿易慣例、國際貿易法律處理國際貿易糾紛的能力,具有企業經營管理的能力等。

        二、課程設置

        依據上述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課程設置要按照“寬基礎、活模塊”模式。形成以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1.隨著培養目標的改變,專業課程的設置也要隨之而變。應在原來的“老三門”: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國際金融的基礎上,增設以下課程:國際融資與結算實務、報關實務、報驗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實務、進出口單證操作實務等。通過以上課程的設置,使學生能看懂并分析各類英文進出口合同和信用證;根據合同和信用證能獨立辦理報驗、報關、托運、投保手續等;根據合同、信用證及裝運資料,制作所需結匯單據并送交銀行,其中以報送、繕制單據這兩方面的能力為重點,真正作到“寬基礎、活模塊”。

        2.傳統國際貿易方式是一種以紙面貿易單據流轉為基礎的貿易方式。在傳統貿易方式下,平均每做成一筆生意需要大約30份紙面單證,全世界每年因貿易活動而產生的紙面文件數額巨大,并且每次重復輸入數據都可能產生錯漏等方面的問題??焖侔l展的國際貿易迫切要求實現全球運作的信息化、電子化,改革以往以貿易單據流轉為主體的國際貿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實現國際貿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創新。為了實現這一創新,還應開設計算機類課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網絡應用,以及電子商務類課程。

        3.為了培養國際上通用的國際貿易實用型人才,還應開設大學英語、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泛讀以及外貿英語函電和外貿英語談判等課程,培養出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扎實的專業知識、又懂WTO規則的外貿專業人才。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為了更好地貫徹課程設置原則,形成以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必須改革以往普通高等教育中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方法,把“活模塊”落到實處,在教學中可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可采用案例教學法、模擬公司教學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等。

        1.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利用案例引起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去思考,并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和研討,是一種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教學的好方法。案例教學法也是一種具有針對性、實踐性、啟發性、研究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方法,能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通過外貿案例教學,將學生引進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中,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案例教學能夠鞏固所學外貿理論知識、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2.模擬公司教學法。所謂模擬公司教學法,就是在人為創造的仿真商務環境中,由學生自主地組建公司并作為公司成員開展工作。公司的業務,如:商品、單價、經營方式等,可以模擬一家真實的企業來進行。在模擬公司的運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營銷、財務、金融、貿易、儲運、稅務、海關、商檢、保險等業務過程的模擬活動。這種教學方法體現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符“合行為導向“”,能力本位”的教學思想。

        3.研究性學習法。研究性學習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實際生活中自主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它是一種仿照科學研究過程來學習科學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方法,形成科學研究的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改變學生單存、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的學習方式,構建開放、民主的學習環境,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們畢業后能很快適應外貿崗位的需求。

        這幾種方法,都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外貿理論加以演化、通俗化,使枯燥的理論淺顯易懂,有利于培養既有系統的理論知識,又有比較強的實踐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四、教材建設

        構建一套適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特點的教材體系。在教材建設方面,首先應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選用或編寫具有高職特色,體現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材。要優先選用規范的高職教材,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實用性。其次,要不斷更新教材,使教學內容始終瞄準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最新動態和本專業學科的前沿知識。再次,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把書本中沒有涉及的世界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本學科、本專業上最前沿的經貿科學知識、科學技術及時傳授給學生。如:隨著信息技術在國際商貿領域的廣泛運用和發展,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逐步實現國際貿易活動的信息化和無紙化,已成為現代國際貿易發展的一大趨勢。因此,在選擇外貿英語函電教材時,內容要包括信函、傳真、電子郵件和電子數據交換幾大部分。在教材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從網絡、電視、報紙和期刊雜志等傳媒獲取最新信息和資料,吸收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跟蹤和瞄準專業學術的前沿問題。我國加入WTO已有好幾年了,可以結合外貿教學的有關內容,舉行WTO知識講座,講解WTO最新游戲規則,使學生獲得最新經貿知識,并能了解國際經貿專業學術的最新動態。配合教學內容改革,有些教材要進行整合、歸類,突出重點,理論上以“必需、夠用”為度,技能上強調“實際、實用、實踐”的原則。與此同時,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在教學活動中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組織教師開發、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和教學音像制品。

        五、改革考試辦法

        考核辦法以能力考核為主導思想,每門主干課程都建立科學合理、便于實施的考核大綱和細則??荚嚫母镆獙崿F三個有利于:即有利于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有利于推動教師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要有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從而使我們教學工作的重點真正落實到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上來,使學生畢業后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在理論課程中可采用筆試、口試、面試等,開卷、閉卷均可:在實踐性課程中,以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以結果考核為主,特別應注重實踐性考試,允許學生多次參加考試,直至達到目標要求。

        六、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要圍繞適應培養外貿應用型技術管理人才的要求進行。構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培養模式,主體是專業教師隊伍。在師資建設方面,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師除應具備各類教育教師都要具有的素質外,還應具備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各種素質。與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的知識儲備要更為全面,并且有較高的專業實踐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因此,要盡量吸收具有豐富外貿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才充實教師隊伍,作專職或兼職教師,并鼓勵外貿專業教師到實際外貿工作部門鍛煉或兼職,堅持“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原則,培養“雙師型”教師,逐步優化“雙師”結構,形成符合人才培養模式的1:1的專兼結合的外貿教師隊伍。只有這樣,師資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七、依靠行業、企業,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辦出特色,提高質量。

        1.成立專業指導與合作委員會。聘請與國際貿易相關的各行業、企業負責人、學者和專家擔任客座教授組成專業指導與合作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請他們來校,對專業改革與建設、課程改革與建設、產教結合、實習基地建設等獻計獻策,參與制定指導性教學計劃,修訂和完善實施性教學計劃。

        2.建立穩固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技能應用型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與能力,其中有相當部分只能在實際工作中才能獲得,所以,高職院校應發揮行業(企業)優勢,拓展教學空間,與外貿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機制,共同建設與國際貿易專業相匹配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簽訂共建協議,確保校外實訓基地的相對穩定,培養外貿實用型人才。在實訓中,使學生直接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熟悉國際貿易、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和外貿談判等方面知識,掌握企業商務流程,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水平與能力,實現由“知識型”向“技能型”轉變。

        第4篇: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首先,必須解決分公司的角色定位。每個分公司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每個分公司運作的程序是什么?這是在分公司角色定位中應該考慮的問題。當今國際市場環境變化迅速,確定每個分公司在整個供應鏈當中的角色作用尤其重要,因為它們決定了供應鏈在滿足變化的需求量時所具有的柔性大小。因此,在對分公司定位時不僅要考慮當地市場的需要,還必須考量該分公司對供應鏈中其它市場的貢獻。如豐田在全球各地的主要市場都建有生產廠,1997年以前,各生產廠的產品只能供應當地市場,但一旦本地經濟不景氣,問題就出現了——因為當生產能力超過了當地市場需要,剩余的生產能力卻不能用來滿足其它市場的需求,從而出現產能閑置?,F在豐田把每個工廠都加上柔性因素使之不僅能滿足當地市場的需要,也能滿足外地市場的需要。這樣,從供應鏈整體考慮的分公司定位能夠幫助豐田更有效地應對全球市場的變化。

        其次,決定分公司的選址方案。一個好的定址決策能夠使一個供應鏈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時又能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映。例如,豐田公司于1988年在美國肯塔基州的列克星敦市建立了一個裝配廠,一直使用至今,使豐田獲利匪淺。特別是當日元堅挺、在日本生產轎車變得很昂貴時,列克星敦的產品更具有很強的成本競爭力,使豐田公司在對美國市場做出快速反映的同時,又能保持低成本。

        再次,確定分公司的生產能力。適當地確定分公司的生產能力將有助于供應鏈的高效率運作,而不合理的配置將會影響供應鏈的業績表現。一方面,過高的配置會導致低效率和高成本;另一方面,過低的配置會導致市場需求得不到滿足時或不能快速響應,或是必須從其它分公司調配而拉高成本。

        最后,明確分公司的市場和供應配置。分公司服務的市場和供應源的定位對總產量、存貨和供應鏈滿足顧客需求而產生的運輸成本等方面有很大的影響。每個分公司服務于什么樣的市場?每個分公司的供應來源如何安排?這是應該明確的問題。當然,只有在分公司具有足夠的柔性來服務于不同的市場并能夠從不同的供應源接受供應的時候,市場和供應源的決策才有現實意義。

        在進行供應鏈網絡內跨國分公司決策時應綜合考慮以上幾方面之間的相互影響,同時還要分析供應鏈運行的內、外環境中影響跨國分公司設計決策的各種可能因素。

        二、影響跨國分公司決策的因素分析

        宏觀經濟、政治、戰略、技術、基礎設施、競爭和物流與運作等因素都會影響供應鏈網絡中的跨國分公司決策。

        1、戰略因素

        一個公司的競爭戰略對供應鏈內的跨國分公司決策至關重要。如果公司致力于成本領先戰略,它將傾向于為制造工廠找到一個生產成本最低的地址,即使離它所服務的市場很遠。例如,八十年代中期,許多家電生產商把生產基地移到了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以求降低總成本。致力于快速反映的公司則傾向于把分公司建在離市場比較近的地方,只要能夠對變化的市場做出快速反映,選擇高成本的地址也在所不惜。如意大利的服裝制造商開發了非常柔性的生產廠,從而可以快捷地提供高水平多品種的產品。那些非常重視快速反映能力的公司就利用了意大利制造商的這種特點,而不管他們的成本有多高。

        全球性的供應鏈網絡設計能夠通過在不同的國家建立分公司擔任不同的角色而更好地支撐他們的戰略目標。如,耐克在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建立有分公司,中國大陸和印尼的分公司主要追求低成本,為耐克大量生產低價格產品;相反,韓國和臺灣的分公司主要追求快速反映,生產高價格款式新穎的鞋子。這種差異化使耐克能夠用最有利可圖的方式滿足廣泛的多樣性的需求。因此,對一個公司來說在設計它的全球性供應鏈網絡時,必須明確界定每個分公司的主要任務或戰略角色。Ferdows(1997)把全球性供應鏈網絡中各種分公司可能的戰略角色歸為以下幾類:

        (1)離岸分公司。指在境外設立的為出口而生產的低成本分公司,一個離岸分公司擔任著為其所在國之外的市場供應低成本產品的角色,選擇作為這些分公司的所在地應該有勞動力和其它成本方面的優勢,以促進低成本生產。

        (2)供應分公司。指為全球生產低成本產品的分公司。一個供應分公司也把低成本作為它的首要目標,但它的戰略角色比離岸分公司要廣,它常常是全球網絡中產品的主要來源,往往建立在生產成本相對低,基礎設施發展好,有熟練勞動力的地方,一個好的離岸分公司經過一段時間后可演變為供應分公司。

        (3)地區分公司。指為當地服務的分公司,它的目標是為當地市場提品服務,它的設立主要是因為稅收激勵、關稅壁壘,以及從其它地方運送產品的高物流成本等方面的原因。

        (4)開發性分公司。指具有開發技能的地區性生產分公司,它不僅服務于當地的市場,同時負責產品顧客化、工藝改善,產品改進或開發等任務。大多數管理得好的地區服務分公司經過一段時間后可發展成開發性的分公司。

        (5)前哨性分公司。指用于獲取當地技能的地區性生產分公司。建立一個前哨分公司最初的目的主要是用來獲得存在于特定地區的知識或技能,一旦建成,它也擔當地區服務分公司的角色,同時保留原來的目標,并為整個網絡提供這種知識和技能。許多全球性公司不惜以高成本在日本都建立生產性分公司,其中大部分分公司就是這種前哨分公司的性質。

        (6)領先性分公司。指在開發和工藝技術方面具有領先性的分公司。一個領先性分公司要為整個供應鏈網絡開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它們往往建立在具有良好通道以獲得熟練勞動力和技術資源的地區。

        2、技術因素

        生產技術的特性對分公司決策有重要的影響,如果生產技術顯示出顯著的規模經濟特性,則宜在少建幾個生產能力高的分公司。如計算機芯片制造業,建廠需要大量投資,因此大多數公司傾向于建立少量幾個生產廠,但每一家生產廠的產能都很大。相反,如果建立分公司的固定成本很低,那么多建立分公司可以降低運輸成本,如可口可樂公司建立瓶裝廠的固定投資比較低,所以它在世界各地都建有分廠以用于滿足當地市場的需要。此外,生產技術的柔性會影響供應鏈網絡內部達到統一性的程度,如果生產技術缺乏靈活性,而且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產品的變化較大,公司就不得不在每個國家建立生產分公司;相反,如果技術是柔性的,則把相關制造合并在少數幾個大的分公司內進行就更為容易。

        3、宏觀經濟因素

        宏觀經濟因素包括稅收、關稅、匯率等其他經濟因素。隨著貿易的增長,市場的日益全球化,宏觀經濟因素對供應鏈的業績影響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在制訂跨國分公司決策時必須考慮這些因素。

        關稅指產品或設備通過國家、地區邊界時必須交納的稅收,如果一個國家關稅很高,公司為了節省關稅,或者不進入該市場,或者就在這個國家內部設立生產廠,高關稅導致供應鏈內更多的生產本地化。由于WTO的作用。以及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的關稅不斷降低,從而公司能夠在全球范圍內統一安排生產和分銷,對于一個全球性的公司,關稅的降低可導致生產公司數量的降低及每個分公司生產能力配置的提高。

        稅收激勵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為了鼓勵公司在特定的區域建立分公司而減低相應關稅或稅收的措施。許多國家都設有稅收的激勵機制以鼓勵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進行投資,發展中國家常常設有自由貿易區,只要加工生產的產品主要是為了出口,區內的關稅和稅收都放得很松。這對全球性的公司來說有很強的激勵作用,使他們既能享受優惠政策,又能充分利用這些國家的低勞動力成本。

        匯率的波動對服務于全球市場的供應鏈的利潤影響很大。比如,一家在日本生產產品賣往美國的公司要冒日元升值的風險,因為其成本以生產日元結算,而收益是美元,一旦日元升值就將導致以美元計價的生產成本上升,從而降低公司利潤。匯率風險可以通過合理的分公司決策解決,合理設計的供應鏈網絡可以充分利用匯率波動的機會,限制或免于它的波動所帶來的損失,并增加利潤。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在網絡內建立一些生產能力過剩并具有柔性的分廠,使之能供應不同的市場,保證在現行匯率下以較低的成本生產。

        4、競爭因素

        跨國分公司決策時必須考慮競爭戰略、規模和定位因素,一個最基本的決策就是分公司設在離競爭者多遠的地方,而這不僅取決于公司間對原材料、勞動力等外部因素的競爭情況,還取決于相互競爭的公司間能否產生積極的外部性。當競爭的對手聚集經營會產生一種積極的外部性時,即多家公司的存在對彼此都有利,這時應和競爭者相互靠攏經營。例如,加油站和零售商店往往聚在一起經營,因為這樣可增加總體需求,對各方都有利,特別是在shoppingmall(大型商場),很多競爭性的零售商店集中會給顧客帶來了極大方便,因此也相應地增加了顧客對商店的需求。另一個積極的外部性的例子,是當競爭者聚集經營有利于發展和共用一些基礎設施,這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比較明顯。當不存在積極的外部性時,分公司的定位主要應考慮如何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5、物流和設施成本

        存貨、運輸和設施等方面的成本因素都與分公司設立的數量有關,如圖1所示。

        附圖

        圖1物流成本與分廠數量

        首先,供應鏈內分公司的增加會導致存貨和相應的存貨成本的上升,公司要減少存貨成本,需要努力合并和限制供應鏈內的分廠數量。其次是運輸成本,運輸成本包括輸入和輸出成本,前者指把材料運進分廠產生的運輸成本,后者指把產品運出去產生的成本,輸出成本往往高于輸入成本,因為輸入時一般都是大批量的原材料或零部件,而輸出時則要根據顧客的需求量而定,一般都是小批量的運輸。通過增設分公司數量能夠減少產品運往顧客的平均距離,但如果分公司增加到一定量后又會使輸入的規模也變得很小,從而導致運輸成本又上升。另外,如果運送的原材料在經過生產加工后,產成品的重量或體積有顯著的減少,那么分廠定在離供應源而不是顧客較近的地點比較合算,如當鐵礦石經過處理變成鋼,輸出的產品僅僅是原材料的很小一部分,把鋼廠定在離鐵礦附近可以大大減少大量礦石的運輸成本。再次是設施成本(包括建成和使用成本),任何一個公司的設施成本可以分為二類:固定和可變成本,前者指短期內不會隨著產量變化而變化的成本,后者指與產量或倉儲作業有關的成本,它隨著產量的變化而變化。設施成本一般隨著分公司數量的減少而降低,因為分公司的合并可使公司充分利用可變和固定成本的規模經濟。

        綜合以上各個方面,總的物流成本是供應鏈內所有分公司存貨、運輸、和設施成本的總和,隨著分公司數量的增加,總物流成本先是降低,然后再上升。

        6、政治因素

        政治穩定主要影響到公司的選址問題。一般情況下,最好把分公司設在政治穩定、商業規則明確的國家。司法體制獨立明晰可以讓公司及時得到法律上的援助。當然,政治穩定很難量化,主要得依憑主觀判斷。

        7、基礎設施因素

        良好的基礎設施是在既定地區設立分公司的必要條件,而落后的基礎設施往往會增加經營成本。一些全球性的公司來華投資大都把分公司地址選在上海、天津或廣州等沿海城市,盡管這些地方的勞動力成本或土地成本較高,但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跨國分公司決策時要考慮的關鍵的基礎設施元素,包括場地、勞動力的可獲性,距離運輸終點、鐵路、機場和港口的遠近,以及公路建設、利用情況等方面。

        8、顧客響應時間

        公司的目標顧客對響應時間要求不高的話可以減少分公司的數量而提高每個點的生產能力,相反,如果目標顧客對響應時間要求很高,則應多設分支機構而減少每個點的生產能力。因此,顧客響應時間與網絡內分公司數量呈現出負相關的關系,如下圖2所示。

        附圖

        圖2顧客響應時間和分公司數量關系

        三、供應網絡中跨國分公司決策程序

        供應鏈網絡中跨國分公司決策程序為如下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供應鏈戰略。供應鏈戰略的確定首先應該考慮服務于公司的整體競爭戰略,并有助于公司競爭實力的提升。其次,管理者還應了解全球市場的競爭態勢、需求變化情況,對公司現有的供應鏈網絡、資源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供應鏈戰略,并決定是通過現存網絡、建立新的分公司還是尋找合作伙伴未滿足市場需求。

        第二階段,確定分公司的地域布局。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供應鏈網絡中建立多少分公司,這些分公司應該建立在什么地方,各自在供應鏈網絡中擔任什么樣的角色,各地分公司大概的生產能力是多少,它們是為特定的市場提供所有種類的產品,還是為所有市場提供少數幾種產品等。為此,管理者首先要對有意向的市場需求做出預測。其次,要看生產技術是否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以決定是進行大規模生產還是小規模的生產來減少生產成本。同時還要考慮不同地區的政治風險、匯率風險、需求風險,以及關稅、稅收激勵、進出口管制等條件。除此之外,當地競爭者情況,顧客對響應時間的要求也是這個階段要考慮的。

        第三階段,確定可供選擇的地址。主要是在打算建立分公司的地區選出一系列比較合意的地點。地點的選擇主要考慮基礎設施軟、硬條件,硬件方面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的供應、運輸服務、交通、倉儲設施等。軟件方面包括熟練勞動力的可獲性、勞動力的流動性等。

        第四階段,分公司定位。在上一階段選定的范圍內,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在考慮預期邊際收益與需求及物流與生產要素成本的前提下,按照利潤最大化的原則,最后確定分公司的具置并對它們的生產能力進行配置。

        四、結束語

        一個跨國分公司的建立對整個供應鏈網絡的業績具有長期的影響作用,因此在進行跨國分公司決策時應該持有長遠的發展眼光,不僅要考慮未來的需求和成本,還要考慮生產技術的變化;不僅要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還要考慮跨國分公司在供應鏈網絡中的生命周期。如果只是注重眼前利益而不是將來的發展,那很可能會導致跨國分公司在幾年內就變得無利可圖,甚至會成為供應鏈網絡中的一個沉重包袱。

        【參考文獻】

        1.Ferdows,Kasra."Makingthemostofforeignfactories."Harvardbusinessreview(March-April1997),73-88.

        2.Handified,R.B.,&Nichols,E.L.Introductiontosupplychainmanagement[M].NJ:Prentice-Hall,1999:22.

        3.Hicks,D.A.Themanager''''sguidetosupplychainandlogisticsproblemsolvingtools

        andtechniques-Part1:Understandingthetechniques[R].IIESolutions,1997,29(9):43-47.

        4.RobertJ.Vokurkaetal.Supplychain:acasestudy[J],Production&InventoryManagement,1998,(1):30-35.

        5.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第5篇: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人才所需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是必然的,單一性的人才已無法滿足社會的需求,成為同時掌握幾項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已日漸成為趨勢,國際貧易行業已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單純為7創匯而經營外貧出口的初級階段到現在的已比較優勢交換一一以“雙盛”為目的新階段。

        隨著我國加人WTO,中國與世界市場接軌的步伐逐漸加快,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已是我國目前最具增長潛力的行業之一,自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創紀錄的兩位數。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瞄向世界市場,外貿事業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直接造成了對外貿人才需求的熱潮。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待現今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問題。

        1我國外貿發展的現狀

        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經歷了自2008年H月以來的連續大幅下挫,到2009年3月份開始企穩回升,8月份回升趨勢基本確立,11月份進出口總值同比開始增長,12月份進口和出口同比雙雙出現強勁增長,環比也呈現大幅增長,月度進口值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月度出口值也列歷史第四高位,表明我國對外貿易在加速復蘇。

        2用人單位外貿人才需求情況

        根據部門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5年內,國內擁有外貿進出口權的企業數量將達到36萬家,是現在外貿企業數量的2倍,僅按每家新增企業需要10位外貿專才,就需要180萬人。而根據教育部門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中國每年高校類畢業生在13萬人左右,即使13萬人全部從事外貿工作,也只能培養出65萬外貿人才,尚有100多萬人才的缺口。近來,為應對危機對中國外貿的沖擊,政府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重點外經貿企業增資擴產,擴大進出口和內銷,外資企業的引進也直接導致外貿人才需求的上漲。

        為了取得更有力,更實際的用人信息,筆者去了中華英才網、前程無憂等國內幾大招聘網站,查詢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各企事業單位對國貿專業的網上招聘要求。從查詢過的公司中可以總結出幾個問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英語要求頗高,一般為英語六級以上水平,口語要好,表達流利。大都招聘大專畢業或高中畢業的懂國際貿易的學生,本科畢業的英語專業或國貿專業學生也在一些公司招聘考慮范圍之內。招聘職位以報關員、銷售業務員、租船員、外事秘書、外貿業務員、銷售主管等為主,大多為國際貿易實務。在性別上,客服和秘書要求女性的較多,在銷售、制單等職位上要求男性的居多。而對工作年限一般要求兩年以上者為佳。不盡然的是,企業十分注重應聘者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及工作經驗。

        3外貿人才結構的需求預測

        3.1外貿公司的業務員即外銷員

        外貿業務員是外貿企業中從事進出口貿易磋商、談判、簽約等工作的人員,有時可能還要兼顧運輸、保險、報關、報檢等業務,這類人員通常需要國際貿易及相關專業畢業,英語口語一定要相當流利,有國際貿易經驗,熟悉海外市場,熟悉國際貿易整個流程,具備良好的市場開拓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從業人員參加國家外銷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考試合格者可獲得國家商務部和人事部聯合頒發的《國際商務從業資格證書》,該證書全國通用,是外經貿從業人員上崗和從事進出口業務的必備條件。

        3.2國際商務談判人才

        根據目前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國際商務談判人才會是一個重要需求,主要涉及的領域有信息通訊、生物工程與醫藥、環境保護、新材料與新能源等專業,與市場開發領域的招商引資、海外融資、上市與開拓海外市場等活動。國際貿易的成交金額動輒數百萬美元,對企業來說國際商務談判師是外貿企業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特別是有職業證書和實際經驗的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在獵頭市場中往往是有價無市。

        3.3各類證書持有者(單證員、跟單員、:報檢員及報關員)

        單證員:在國際貿易實施過程中各個環節,無一不是通過各種單據憑證來維持。因此,外貿企業對單證員的需求較大。由于單證員操作技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外貿業務結匯的時效和成敗,從業要求較高,而現如今的從業人員中,持專業證書的在10%;左右。因此,具有單證員證書者成為就業市場上的“搶手貨”。此外,國際貿易單證操作技能是每個從事外貿業務工作者必備的基本功,大學生進人外貿、外資企業從事外貿工作,一般都從單證操作員做起,因此,求職前最好先考張單證員證書。

        跟單員:外貿跟單員是我國商務行業繼國際商務從業資格(外銷員)、國際貨代員、國際商務單證員職業資格培訓考試后第四個崗位的培訓與認證考試,是外貿行業又一熱門職業。跟單員的主要工作是在企業業務流程運作過程中,以客戶定單為依據,跟蹤產品(服務)運作流向并督促定單落實的專業人員,是各企業開展各項業務,特別是外貿業務的基礎性人才之一。

        報檢員:2007年,報檢員開始實行全國統考,規定各地檢驗檢疫機構頒發的現有報檢員證書,將停止使用,沒有參加“報檢員資格全國統一考試”獲得“報檢員證書”的人員將不再具有報檢資格,不得從事報檢業務。

        第6篇: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畢業設計(論文)是本科教學環節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培養本科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但近年來高校本科畢業設計受到諸多因素的沖擊,質量出現滑坡,作者分析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探索了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有效方法與措施。

        深化教學改革,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題,其核心是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創新教育在本科的畢業設計(論文)環節中形成共識,有待加強。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是學生在系統學習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基本技能,按照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規范化的研究進程,系統完成的一項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的科研活動。作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個環節,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在于總結、消化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初步掌握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科學研究的基本程序,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畢業論文寫作的基本標準是:有一定的創見性,能夠較好地分析和解決學科領域中不太復雜的問題,立論要科學,觀點要創新;論據要翔實,論據要嚴密。但近年來高校的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受到內外界諸多因素的沖擊,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出現滑坡,分析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影響因素,并探索出一些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有效方法與措施,確保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應是當前高校教學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課題。

        一、畢業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

        本課題組通過對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畢業設計工作的調查,發現以下問題: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監控

        目前高校都有針對畢業設計制定的規章制度和條例,但在選題審核、開題報告、中期檢查、評閱制度、答辯制度和成績評定方法等方面管理制度還不健全。院系在畢業設計工作的管理上沒有具體的操作規程與管理措施,缺乏對學生和指導老師從管理到落實的全面跟蹤,導致管理工作形同虛設,答辯過程走過場,對不符合要求的畢業設計往往采取遷就寬容的態度,質量難以保證。

        本課題組對國際貿易專業os 1班的43個樣本成績進行統計,畢業論文成績“優”的比例為14% ,“良”的比例為61% ,“中等”的比例為20% ,“及格”的比例為3%。在成績評定上,除“優”等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評分標準的規范性還有一定的缺陷,表現為:成績一般集中在“良”和“中”等級,影響學生畢業、取得學位的“及格”和“不及格”等級幾乎沒有,這容易造成一種誤導,使學生認為畢業設計并不難通過,使學生缺乏探索和努力創新的壓力和動力。

        (二)師資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招生數量和專業的增多,現階段一名指導老師帶10多個學生或更多,教學和科研任務繁重,導致心有余力不足,另外部分指導老師的經驗不足或對其專業領域缺少充分的了解,也影響了整體的指導水平。

        筆者對國際經貿學院國際貿易專業2005屆畢業生的指導師資力量進行了統計,共172名畢業生,指導老師16名,師生比例超過了l: 10。其中中青年教師比例較大,講師占比犯%,在科研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

        (三)一些學生對畢業論文不夠重視

        畢業設計的時間大都安排在大四,一般啟動于第七學期末,覆蓋第七和第八學期,期間包括若干周的畢業實習,同時正值學生參與畢業分配及研究生人學考試。學生面向市場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對畢業設計在時間、成本與精力方面形成一定的影響,學生難以保證全身心投人到畢業設計的完成中,不少學生認為畢業設計是走形式,對學校布置的畢業設計的要求、進度不以為然。

        筆者指導的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常以找工作或各種考試推脫,安排的任務和要求不能按時完成,結果造成學生不急老師急,老師催學生,學生倉促湊稿、交稿,根本來不及仔細推敲斟酌,而老師又不忍苛求以影響學生畢業、就業,結果造成論文質量下降。

        (四)論文選題質量管理不到位

        選題方式一般由老師給學生單方面定題,學生缺乏主動性,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對導師的研究方向和進行的課題缺乏了解,在選題方面存在被動接受的情況;在選題過程中,留給學生選題的時間過少,普遍存在著“指導老師報題隨意、學生選題盲目”,導致相當部分的學生對選題惜惜懂懂,談不上興趣愛好,更說不上參與研究的激情和欲望;在選題的質量上,有的選題太大,難以駕馭,無法深人論述,有的選題范圍太小,觀點得不到應有的舒展,有的選題與所學專業內容聯系不緊密;有的選題陳舊、重復;創新的課題更少。

        國際經貿學院近幾年對指導老師給出的選題進行了一定的審核,對于不適合本科生所學專業發展方向的選題原則上不作為畢業論文選題。除了指導老師給出的選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我命題。在對國貿專業051班的43個樣本的選題統計中,選題雷同的情況基本不存在。國際貿易理論類的選題占68%,國際經濟合作類的選題占24 %,國際貿易實務類的選題占7%,其他3%。其中學生在外貿實習崗位和將來從事的外貿工作中遇到的外貿實務問題的研究選題偏少。

        (五)學生科研能力不夠

        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論文的寫作能力以及與指導老師溝通的能力還有所欠缺。表現到畢業論文上,就是學生過于依賴現有的文獻資料,對原始資料和數據的獲取、分析和處理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或者無法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研究對象上,不會用所學的理論找到研究的切人點,不能用所學的方法分析、加工資料,只是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剪輯、粘貼和堆砌,沒有創新觀點。

        課題組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所有指導老師在給學生開題之前,都需要反復給學生講如何寫開題報告和如何獲取資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識。指導過程中,交來的初稿大多是整段拼湊,抄襲雷同,有的甚至自相矛盾,或者沒有提煉觀點,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跑題偏題現象嚴重,或者內容比較空泛,缺乏有說服力的數據和事實。

        二、畢業設計質量監控的實踐對策研究

        (一)學校層面

        1.規范對畢業設計的監督和管理

        制定“本科畢業設計規定”、“本科畢業論文制作規范”、“本科畢業生論文答辯工作程序”等管理制度。對學生的要求應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查。畢業論文規范可以在基本的格式上有一定的靈活性,適當降低論文格式在分值上的比例,避免論文指導老師和學生對形式過度關注,浪費大量時間,忽視對論文內容的重視。組織專家進行各階段工作過程的監控,及時發現、總結畢業設計工作中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和規范教學管理文件,保證畢業設計環節高質量地進行。

        2.逐步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

        大學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獻檢索、社會調研、統計分析和論文寫作等內容。學校可以在本科教學的四年中逐步培養大學生的科研能力。低年級階段開設論文寫作指導,文獻檢索方法等講座,從理論上先培養寫作技能,再通過撰寫主干課程的論文或報告以及學年論文,在實踐上進行寫作方法和技能的培養。大三階段可以開設研究方法論課程,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論文研究方法和論文規范性的培訓,使得學生能夠把握畢業論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熟知查詢文獻資料的方法、開題報告的要求、論文寫作的規范性、摘要的寫作、答辯注意事項等,并開展論文大賽,激發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畢業論文寫作奠定基礎。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再引導、幫助學生初步建立科研思路,使之初步認識如何搞科研,怎樣選題立項,創新點和難點在何處等,為今后的科研和創新奠定一定的基礎。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指導教師中青年教師比例較高,缺乏科研背景,學校應一方面采取各種進修、培訓的方式提高他們的教學科研能力,另一方面組織其到企業擔任相應的職務,培養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通過激勵約束制度提升青年教師的能力;出臺畢業設計工作獎懲制度,適當增加指導老師指導工作量的學分。每年對在畢業設計指導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老師進行獎勵,并把畢業設計工作的質量與教學事故掛鉤、與年度考核和崗位津貼掛鉤,以增強指導老師的責任感。

        4.畢業設計方式創新

        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學校和教師的科研資源開展科研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培養學生自主研究能力,開展自主科研,為畢業設計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得畢業設計具有真正的內容和價值。學生在校期間發表在公開刊物上的學術論文,經學校學術委員會審核同意、教務處批準可以代替畢業設計,以提高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

        (二)院系層面

        1.合理安排畢業設計時間

        合理安排好學生找工作、考研和畢業設計時間,使學生能夠兩者兼顧。國際經貿學院在近幾年把畢業設計時間適當提前到第七學期中期,時間的沖突有所緩解。建議可以采取分流管理,不考研的學生在第七學期中期先選題,開始撰寫論文;考研的同學第七學期期末選題,寒假開始撰寫論文。兩者工作流程不變,質量保持一致,一方面可以解決學生在時間安排上的沖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緩解教師的工作壓力,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

        2.提高學生對畢業論文的認識

        畢業設計的質量總體水平較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在畢業設計開始之前,學院有必要組織一次專門的畢業設計講座,多角度深人淺出地闡述畢業設計的性質、作用及有關規定,同時穿插往屆不合格畢業設計的處理案例,使學生在了解畢業設計的目的、任務和要求的同時,正確理解畢業論文的重要性。同時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條件,量力而行,揚長避短地選擇適當的論文題目。

        3.制定選題標準

        選題標準是選題質量的基礎和依據,也是評價和衡量選題質量的重要尺度。選題可參照以下標準:(1)專業性。在選題時應掌握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及教學基本要求,體現本專業基本訓練內容,通過論文寫作來促進專業知識的提高;(2)新穎性。選題要著眼現實間題,解決實際問題,應多選擇社會經濟領域的實際問題,有確切性與可行性,并使學生能了解所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研究動態,逐步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及創新意識。(3)時間性。選題難度適中,工作量適中,深度、廣度應為本科生在規定時間內能完成。(4)資料的可獲取性。在確定論題時,需要考慮獲取相關資料的路徑,沒有大量的文獻資料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

        4.建立畢業論文選題庫

        畢業論文題庫應體現專業培養目標、符合教學要求并體現雙向選題的特點。每個選題要附材料說明,如選題的背景、選題任務、工作量、對選題者的知識構成的要求、寫作難點及選題的現實意義。由院系成立選題小組對選題進行審查。選題庫不是唯一題源,學生也可以在導師建議下自己定題。根據學生和老師反饋的實施意見,選題庫要不斷更新,不斷完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采用開放式、自主式選題,公開指導老師個人基本信息,題目背景及來源,打破教研室界限,學生自主選題,自主選導師。

        學院應鼓勵學生結合社會實踐,根據自己的情況選題立項。學生在假期和實習期間都會參與企業工作,鼓勵學生在社會和企業中尋找課題,進行調查研究,避免從書本到書本的紙上談兵,使創新能力得到切實的提高,學院對學生自己選題立項可以在成績評定時給予一定的分值。

        5.畢業設計方式多樣化

        好的論文應該符合規范,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創見性的學術觀點。在畢業論文的質量管理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刻苦鉆研的精神,鼓勵和激發學生創新,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鼓勵和指導學生探索新方法,打破傳統封閉式思維模式;鼓勵和指導學生用定量分析來揭示事物的規律和本質。

        學院可改革現有單一畢業設計寫作的模式,充分利用實驗室和實踐基地的資源。國際經貿學院正在創建新的國際貿易實務實驗室,畢業設計也可以考慮用沙盤模擬、生產實踐等方式進行,使畢業論文從文獻資料研究上升到理論思維研究與應用研究,提高論文的實際運用價值,提升論文內在價值。還可以團隊的形式完成畢業設計,彌補單個學生由于時間、精力、知識和能力的局限,發揮團隊成員的專長,優勢互補,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三)老師層面

        1.引導學生介人老師的研究課題

        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將自己的研究方向、體會、感受和興趣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可以就熱點和難點問題作為專題和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參與自己的研究,可以讓學生從文獻研究、社會調研等基礎工作做起,寫一些專業論文,在了解專業發展新動向的同時也鍛煉其科研能力。

        2.加強師生溝通

        畢業設計指導老師、輔導員齊抓共管,建立全方位的管理網絡,督促學生把精力投入到畢業設計中去。在學生做畢業設計期間,導師要經常與學生溝通,以便了解學生,及時提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工作與寫論文的關系,把完成高質量的論文當作推銷自己的重要手段。

        第7篇: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職;工商管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812-2485(2008)12-0114-036

        伴隨著加入WTO,中國急需一批具有較強的國際意識。熟悉國際慣例,通曉進出口業務專業知識的管理類人才。國際貿易課程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課程的開設迎合了當前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對新型人才的需求。筆者分析了在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國際貿易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就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如何有效地開展國際貿易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探討。

        一、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是一門理論性和政策性強并可供實際操作使用的應用型課程。從教學目標上看,工商管理專業開設《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熟悉國際慣例,理解各種調整進出口貿易的措施:并熟悉履行進出口合同的流程,掌握進出口業務專業知識和技能,學會運用國際貿易慣例和國際貿易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然而由于課程本身的特點,學生的基礎,教學方式等多種原因,在教學中。普遍存在如下幾個問題,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一)國際貿易課程內容繁多,專業性強。學生學習興趣難以培養

        國際貿易理論部分主要介紹國家分工和國際市場,介紹各個國家的貿易政策和貿易措施以及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狀況。特點是理論性,政策性強,內容比較枯燥。而由于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在先行課程中較少涉及國際貿易方面的知識。至多在政治經濟學中,在商品價值,勞動分工理論有簡單提及。因而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相當陌生,感覺比較遙遠,一開始接觸該門課程容易缺乏學習興趣。國際貿易實務部分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往往偏愛該部分的學習,但由于條例多,內容繁瑣,特別是貿易術語部分,術語多容易混淆,再加上學生比較少地接觸到貿易實踐,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困難,由此容易產生學習厭倦感。

        (二)學生英語基礎差,國際貿易教學難以真正地達到效果

        雖然高職工商管理專業開設國際貿易課程并非為了培養外貿實用型新型人才,然而在國際貿易實務的教學中,如國際貿易合同以及各個條款的舉例,單證的講解,難免會涉及到部分專業英語。而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之前即使學習過專業英語,但涉及的貿易英語相當少。

        (三)教學方式上主要還是沿襲傳統的以教師講授式為主的灌輸式教學。

        由于國際貿易課程專業性強,知識性強,學生自學困難,需要大量的教師講解和指導。由此,許多教師在教學中容易陷入填鴨式教學的誤區,教學過程自然不夠生動,互動性差,學生學習相當被動。事實上,國際貿易課程知識量大,各章節相關性弱,如果不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學生難以吸收,將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

        (四)課程考核形式單一,評價手段缺乏科學性。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成績的考核依據主要按照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來制定的,由平時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70%)兩大塊構成,平時成績主要由考勤,作業構成。這樣的評價體系對學生學習過程,如課堂學習積極性,基本技能的掌握缺乏評價機制。而課程的考核方法直接關系到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調控,關系到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的調動。由此,需要結合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改革,相應地改變課程考核形式和考核內容。

        二、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教學改革的探討

        針對《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既要突出高職類院校的特色,又要結合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本人結合自己在該門課程教學中的實踐和體會,就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一些嘗試。并提出探討。

        (一)教學內容上,突出特點。

        1、國際貿易理論部分的講授體現一個“廣”字、“新”字。國際貿易理論部分旨在讓學生了解國際貿易理論,國際間商品交換基本規律,了解各個國家對外經濟活動的方針政策。同時,國際貿易理論部分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含人文,社會科學,經濟金融,法律等多個學科內容。由此,筆者在講述國際貿易理論部分,廣泛涉獵了國際貿易相關專業的書籍和報刊雜志,在相關章節中增加了國際貿易地理。國際金融等知識,在講解國際貿易特點的時候,結合各個國家的文化特色和商業習慣舉例講解,讓學生拓寬了知識面。同時增加了課程的生動性。由于國際貿易政策性、時事性強,在國際貿易理論部分講解中,教師如果著重突出一個“新”字,聯系時事,熱點來講解,能夠教會學生熱心關心身邊的經濟貿易領域新聞,培養學生的專業敏感。如在每堂課中留足5~10分鐘,請同學輪流講解與貿易有關的新聞時事,并和學生一起運用國際貿易相關知識來分析和討論時事。將教與學、理論與實踐比較好的結合起來。學生收集的時事資料將又成為教師上課的新案例,從而實現一個“雙贏”的效果。2、國際貿易實務部分的講授提高吸引力,體現實作性。國際貿易實務部分雖然條例眾多,內容復雜,但實際上有一定的趣味性。國際貿易實務中涉及到各個國家的貿易習慣,談判風格,文化背景,比較有趣。同時,國際貿易中還暗藏著各種商業“陷阱”,稍有不慎就會給商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落得個財貨兩空的結局。由此,抓住國際貿易中的吸引點來講,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另外,國際貿易實作性強,在內容上安排部分章節相應的實踐操作環節,如報關單的填制,報檢單的填制。提單的填寫,讓學生動手實踐,通過實踐,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就感,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有效。由于學生英語基礎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涉及到外文的,內容安排上盡量強調基本和基礎專業術語的學習,實際上大部分同學在經過培訓后都能夠看懂一份英文的信用證。

        (二)教學方式上。多種形式相結合

        1、語言啟發式講授,加上多樣化的教學內容展現形式。如采用提問啟發式,尤其在第一堂課中通過問學生許多讓他們感覺到很好奇的問題,對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有效。比如問一些為什么出口到土耳其的商品包裝上最好不要印上綠三角的標志,為什么中美貿易摩擦不斷,談判后合同的簽訂中如何正確地表示商品的單價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教學內容的展現上,盡可能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圖文并茂,視聽并用。國際貿易貨款收付方式,進出口貿易合同履行部分以流程圖的方式展現,在介紹運輸方式和路線部分以照片的形式展現,直觀形象,通俗易懂。國際貿易談判部分,中國入世進程部分以光碟的形式組織學生收看講座和記錄片,從而避免了學生學習中的單調感。

        2、案例式教學。國際貿易課程的講授中離不開案例。而案例的選擇不在多,而在精,具有典型性,并和課程中要講授到的知識點要有緊密相關性。在課程的講授中,案例的運用主要有三種。一是引入式案例,主要用來啟發思考,然后引入主題的。由于國際貿易專業性強,這一類運用的不多。只是在講國際貿易理論部分運用到了一些。二是“小案例”,即篇幅小,內容簡單。一般涉及到最多幾個小的知識點,不需要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在講授了知識點之后,通過此類案例來驗證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活躍課堂氣氛,形成一種互動效果。這類案例在實務部分運用比較多,如審核信用證的要點。CIF貿易術語的特點等相關的講解中都可以運用。第三大類是“大案例”,即篇幅稍多,涉及面廣,需要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講授中需要留夠時間學生閱讀。然后三五人一組進行討論,在回答問題中。學生之間甚至會形成一種辯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類案例通常在一章或幾章結束之后,如考查學生貿易術語的選擇,貨款收付方式,保險等綜合知識的運用。案例教學一改傳統的教學方式,形成一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以及探索性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方式。

        3、采用角色扮演。實行模擬教學,并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國際貿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堂教學很難讓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的具體操作細節及標準和規則,在教學中讓學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夠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同時發揮了高職類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強的優勢。如在模擬實驗室內設計一個交易場所,讓學生扮演買賣雙方進行商務談判,教師在旁觀察。從商務禮儀到專業知識進行點評。又如根據貿易背景材料,讓學生模擬買賣雙方進行合同的簽訂。從貿易術語的選擇,價格的計算到各個條款的擬定,對學生各項知識的掌握和具體運用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合同簽訂后,讓各個小組將合同條款制作成PPT,輪流上臺講解,并請臺下同學點評,指出不足點,最后老師歸納總結。通過這樣的學生參與式教學,有助于學生歸納能力,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的提高。實踐證明,學生在模擬活動以及輪流講解中表現欲強,課堂氛圍相當活躍,學習效果也比較好。

        4、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除了課堂的實訓,模擬實踐以外,更多的需要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教師應該抓住機遇,帶領學生參與或觀摩商品展銷會,指導學生參加產品推廣活動,參觀外貿公司,物流公司。并聘請部分外貿公司的從業人員如單證員以及貨運,報關員等相關人員來開設講座或講課,增加學生對相關工作的體驗和感觸,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三)評價方法上,增加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

        第8篇: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本文其余部分結構如下:第二部分是相關文獻的回顧;第三部分分析了加工貿易模式困境與產業轉移;第四部分分析了加工貿易產業梯度轉移中的區域和諧發展問題;第五部分為基于中國紡織服裝業出口的一個經驗研究;最后是簡短的小結。

        二、文獻回顧

        有關產業轉移的理論研究可以追溯到日本經濟學家赤松要(1936)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雁行產業發展形態說”。他以日本的棉紡織業為例分析了產業跨國梯度轉移的過程,從而奠定了產業國際轉移的理論基礎。后來小島清(1973)在“邊際產業擴張論”中提出了產業移植的比較優勢這一概念,從比較優勢變化的視角探討了國際產業轉移規律,揭示了產業跨國轉移的根本動因。20世紀60年代,Ver-non(1966)的“產品生命周期說”從技術層面解釋了產業在國家間的梯度轉移問題。這些理論較好地解釋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進行產業轉移和國際直接投資的現象。維爾斯的小規模技術論、拉奧的技術本地化優勢、坎特威爾等的技術創新升級理論則從發展中國家的視角解釋了產業轉移。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下,國際分工中出現了一個新現象:產品內(Intra-production)分工代替了傳統的產業間(Inter-industry)分工和產業內(Intra-industry)分工。所謂產品內分工,指通過產品制造中生產環節的工序分解,把產品的生產過程分散到擁有不同比較優勢的國家進行,從而實現了產品生產進而貿易等資源優化配置的全球分工模式。產品內分工理論的興起和發展,較好地解釋了以跨國公司主導的FDI方式下的國際產業轉移的新特點。Helleiner(1973)首先觀測到了在縱向一體化條件下跨國公司主導的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勞動密集型產品中,存在著勞動環節轉移這一產品內分工的新形態,從而奠定了產品內分工理論的基礎。其后,Finger(1975)分析了發展中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的海外組裝(Offshoreassembly)這一產品內分工現象。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承接產業轉移的產品內分工新模式不斷出現,相關的理論研究也日益增多。這個時期以來對產品內分工的研究基本沿著以下兩個方面展開:其一,分析產品內分工的收益分配,并據此解釋產品內分工的主導因素。比如Hederson(1991)的網絡壟斷性的國際市場結構決定了產品內分工中的貿易利益分配。Gereffi(1994,1999)從產品內分工中的商品鏈(GlobalCommodityChain,GCC)地位的不平等這一現象出發,解釋由于進入壁壘的不同造成的產品內分工的不同收益分配。其二,通過產品內分工解釋其對國際貿易、技術創新等的影響。有些學者得出的結論是產品內分工能夠促進國際貿易,改善參與國的福利水平,比如Amdt(1997,1998)的研究;而Deardorff(1998)的研究卻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同時,中國東部沿海區域通過加工貿易等方式融入了國際市場,國內外學者也開始把研究的目光轉向了這方面。Rahardja(2007)通過分析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機械產品貿易,發現中國出口的增大并沒有形成對東南亞出口的擠壓,原因就在于東南亞國家增加了對中國中間產品的出口份額和提高了出口單價。

        產業轉移在中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轉移的基礎、模式、效應等方面,其中就包含產業梯度轉移理論和實證研究。陳建軍(2002)分析了產業梯度轉移和東擴西進戰略,并用浙江的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施建軍等(2007)通過借鑒歐盟東擴和泛珠三角的經驗,提出了長三角擴張有利于資源互補、產業分工協調和結構優化升級,從而更有利于區域經濟和諧發展的觀點。劉志彪(2007)對全球價值鏈和國內價值鏈進行了比較研究。卓越等(2008)通過對中國紡織業的分析,認為跨國采購商主導的分工格局和升級控制,把從事加工貿易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鎖定在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環節,從而陷入“悲慘增長”。

        梳理有關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文獻我們可以發現,從產品內分工的視角來研究產業梯度轉移和區域和諧發展問題目前還不多見。本文在已有的產品內分工研究基礎上,提出通過國內價值鏈的構建和產業升級及產業梯度轉移,擴大內需,實現區域的和諧發展。

        三、加工貿易模式的困境與產業梯度轉移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通過加工貿易方式嵌入全球價值鏈體系,為中國企業找到了進入全球最終市場的途徑。中國目前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40%左右,屬于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對于大國來說,這種外向型戰略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本身就難以為繼,全球經濟危機更有可能使其雪上加霜。

        (一)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逐漸式微

        1經濟增長速度趨緩

        在經歷接近30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經濟的增速將趨緩:2003--2007年每年高于兩位數的增長將告一段落,2008年的經濟增速為9.3%,2009年預計增速為8%左右。傳統的依賴外貿出口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模式將面臨新的考驗。

        在出口方面,1981--1992年間,一般貿易出口額大于加工貿易出口額,1993年加工貿易出口額首次超過一般貿易出口額,期間盡管1994年一般貿易出口額略微大于加工貿易出口額,但此后加工貿易出口額開始逐步超過一般貿易出口額,2005年達到最高的1014億美元后開始緩慢回落,但仍然遠遠超過一般貿易出口額。在進口方面,剛開始是一般貿易進口額大于加工貿易進口額,然后在1994--1999年間加工貿易進口額大于一般貿易進口額,此后一般貿易進口額又超過了加工貿易進口額??傮w而言,呈現出一般貿易進出口額所占比重下降而加工貿易進出口額比重上升的趨勢(詳見圖1、圖2)。

        從產品內分工的視角看,東部地區乃至全國以加工貿易方式嵌入全球價值鏈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是高能源消耗、低技術水平、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代工制造模式。這種代工模式的邊際回報率已經處于下降區問,外貿拉動經濟增長的貢獻力也在下降,跨國公司主導的FDI代工模式的技術擴散效應也不明顯。更嚴重的是,這種模式不利于本土產業升級和提升國際競爭力,不利于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的和諧,也不利于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和可持續發展。

        2資源和環境約束加大

        過去的外向型、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導致資源消耗擴大。據統計,中國工業部門每年多用能源約2.3億噸標準煤。中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僅為30%,比世界先進水平低20個百分點。無論是按照每千克石油當量產出的GDP,還是單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計算,目前中國比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低15%以上,比歐盟國家則低40%以上。在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但沒有出現能源消耗彈性系數的下降,而是出現了近幾年能源消費的增速高于GDP增速的反常現象。此外,中國的戰略資源石油和重要工業原材料對外依賴嚴重。

        3地區發展差距進一步加劇

        產品內分工下的東南沿海地區以代工模式參與國際分工的另外一個影響是導致中國地區差距進一步加劇。本來在要素充分流動的情況下,東部地區參與國際分工吸納中西部的勞動力和原材料,通過國際貿易能夠實現要素價格均等化,從而縮減地區差距。但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以產品內分工方式參與的國際代工生產,其增長收益是偏向于資本、出口和政府的。已有的研究表明,代工模式下的收入主要流向了資本的所有者跨國公司、以稅收獲利的地方政府以及某些資源和能源的壟斷部門。從而,產品內分工下的代工模式不但沒有實現要素價格均等化而帶來的地區差距的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了地區經濟差距。地區發展差距的進一步加大不利于社會和諧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困境的突破:國內價值鏈構建中的產業升級與產業梯度轉移

        東南沿海地區參與國際產品內分工下的代工模式所遭遇的困境,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外向型經濟發展空間遭遇了瓶頸??鐕局鲗У慕洕蚧庐a品內分工把東部沿海地區嵌入在國際價值鏈的最低端,即原始設備制造(OEM)階段,其設計、品牌、銷售以及關鍵零部件等都處于跨國公司控制之下,跟國際市場的最終需求之間聯系薄弱。因而中國盡管能夠以成本競爭優勢獲取加工貿易方式的國際代工生產,但正是由于這種生產選擇的成本導向使得中國在國際需求發生變化時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就是這種分工格局下國內市場的割裂。這種割裂表現為加工貿易的零部件和中間產品來自國外進口,東部沿海地區是以土地資源吸引了包括中西部在內的勞動力資源與跨國公司通過FDI帶來的資金、成熟技術以及設備等結合進行生產,然后出口世界市場。候鳥式的加工貿易方式跟國內市場沒有太緊密的關聯。不但如此,這種產品內分工下的代工模式還進一步割裂了國內市場:原來的國內裝備制造業的市場被其進口設備奪走、優秀人才被挖走、本土品牌被合資收購等方式后退出市場,等等。

        面對上述問題,我們提出在國內價值鏈構建中通過產業升級和產業梯度轉移突破加工貿易企業的困境。產業升級和產業梯度轉移都是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東南沿海的加工貿易產業本身也是承接國際產業轉移而來,在經歷這么多年的發展后,也必然面臨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的現實問題。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只是加快了這一進程。

        1加工貿易產業升級

        產業升級,按照Humphrey(2002)的觀點,可以分成流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和鏈條升級。但對于產品內分工下嵌入全球價值鏈中的加工貿易產業升級而言,必須尋找新的思路。東南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產業成本優勢喪失的同時,已經完成資本和一些技術的積累,因而,已經具備了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升級的可能性。此外,在鏈條升級方面,加工貿易產業可以從原來的加工制造向生產業、物流、品牌等升級,而把制造加工環節轉移出去。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上海市區的一些生產企業,比如上海制造局改造成為上海智造局,從原來的生產制造升級為創意產業園區的智造。

        2加工貿易產業轉移

        對于一部分有能力有條件通過產業升級擺脫過去價值鏈中低成本價格競爭的加工貿易企業,這當然是一種最優選擇;但并非所有的企業都得放棄成本競爭的利器。加工貿易產業本身成本導向屬性決定其總是在尋求成本洼地。從這個層面而言,加工貿易的產業轉移是繼續尋求成本競爭的一種現實選擇。同時,產業的升級也需要產業轉移為其騰出空間。通過加工貿易產業的轉移,把加工生產轉移到成本相對低廉的地區,乃至中西部地區去。從而在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過程中,仍然能夠利用成本優勢保持出口份額。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都屬于尋找新的競爭優勢的行為,而那些不能升級或轉移的產業將被市場淘汰。

        3加工貿易產業升級和轉移的結合——國內價值鏈的構建

        基于成本的考慮,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后會更多地就近采購和就近雇傭;同時,通過企業前后向關聯形成的產業集群將通過分工的深化增加中間產品的種類和數量,最終擴大對中間產品的需求。隨著雇傭勞動工資收入的增加與采購的增加,國內銷售增加。在這一過程中,采購一生產一銷售等更多環節都在國內進行,從而國內價值鏈體系建立。隨著整個國內價值鏈的完善,國內勞動和資本獲取的收入進一步增加。

        在國內價值鏈構建的進程中,加工貿易產業的升級必然伴隨著產業的轉移。中國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均衡,國內市場呈現一定的梯度分布,這為東南沿海地區加工貿易產業的升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一方面可以把東南沿海的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從而為產業升級騰出空間。依據產品內分工理論的價值鏈升級,即為已經轉移出去的加工貿易企業提供生產,包括融資、研發、品牌、物流、銷售等環節。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又可以為東南沿海的加工貿易產業升級后的一些新興產業提供足夠大的國內市場需求。這時,加工貿易產業可以根據國內市場的反應更為迅速地調整產品、改進技術,進而完成產業升級。

        過去東南沿海地區的加工貿易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僅僅參與加工制造,處于價值鏈低端,與國外市場需求隔離,本土企業因為是被動嵌入在跨國公司主導的全球價值鏈中因而面臨升級困境?,F在如果東南沿海在加工貿易產業升級和轉移的結合過程中完成國內價值鏈的構建,國內價值鏈的構建又反過來促進產業的升級,最終形成動態循環,促進經濟持續增長。

        四、加工貿易產業梯度轉移與產業升級促進區域和諧發展

        加工貿易產業梯度轉移與升級能夠促進區域和諧發展。這主要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

        1要素的優化配置促進區域的和諧發展

        由于內部矛盾的積累和外部環境的變化,東南沿海的加工貿易產業發展的思路需要調整。而加工貿易的產業梯度轉移和產業升級能夠提高要素的優化配置進而促進區域的和諧發展。這包括勞動的合理流動和資金的合理流動以及技術的梯度分布過程中的流動。此外,加工貿易產業的梯度轉移還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能源和礦產資源。

        2產業的梯度轉移和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的和諧發展

        按照產品內分工理論,東部沿海地區與后發區域應該形成專業化程度高、互補性強、城市間協作性良好、產業特色突出、制造業布局隨城市等級梯度發展的格局。產業的梯度分工促進區域的和諧發展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東部沿海地區產業的梯度轉移后,為產業升級騰出了空間;二是后發區域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通過完善配套能力,在有選擇性地發展低成本和充分就業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實現國內價值鏈的構建。這兩者結合起來,能夠形成產業升級和產業梯度轉移的有效銜接進而促進區域的和諧發展。

        3產業梯度轉移有助于實現社會和諧

        發達國家的經驗已經證明,從工人靠近工作到工作靠近工人的改變,能夠促進家庭的和諧。在產業梯度轉移的過程中,相對以前背土離鄉的狀況,以農民工為代表的勞動力可以在距離家庭更近的地方工作,這有助于在工作的同時更好地關注家庭,從而大大提高家庭及社會的和諧。

        4一體化的國內市場與一體化的國際市場促進區域和諧發展

        加工貿易產業梯度轉移和產業升級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國內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的和諧發展,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國內外相關理論研究表明,在一體化的國內市場和一體化的國際市場關系上,大國模式和小國模式有著極大的區別。探索一條區域經濟與區際貿易協調的內需主導型的開放經濟,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

        總之,我們的分析表明:加工貿易產業通過梯度轉移和產業升級能夠促進區域和諧發展,從而實現共享式繁榮。

        五、紡織服裝業的經驗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承接紡織服裝業的國際產業轉移,借助加工貿易的方式,紡織服裝產品已經成為中國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

        1紡織服裝業的出口情況

        1994年,中國紡織原料及紡織制品出口額為342.17億美元,2007年增長為1711.7億美元。但2006年以來,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出現了下滑。圖3比較直觀地說明了這一情況。

        2紡織服裝業出口的困境

        近年來,受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調整、原材料成本上漲、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一些低附加值、資源性工業品的出口難度加大。其中,紡織服裝業出口所受的影響更大。據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棉紡織、毛紡織、服裝行業的利潤率將分別下降3.19%、2.27%和6.18%。在這些因素作用下,大多數紡織服裝企業明顯感受到傳統的出口競爭優勢受到削弱。第104次廣交會上,出現有訂單已經或準備轉向更具成本優勢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現象。當外部需求縮減后,出口進一步下降。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前6個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72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多重因素使得紡織服裝業遭遇“寒冬”,其競爭力處于下降通道。

        3困境的突破:升級和轉移

        面對“寒冬”,一些大型紡織服裝企業憑借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優勢,開始進入紡織服裝的品牌和設計環節,把紡織服裝的生產外包,完成產業價值鏈上的升級。在價值鏈升級的同時,紡織服裝產品能夠通過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質量安全和環保認證及檢測,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一些企業則繼續挖掘成本優勢,如通過進入國內市場或者把產品的生產進一步轉移到成本相對低廉的地區。其產業轉移可能包含三種途徑:第一種途徑是省內轉移以實現雙贏。目前,紡織服裝產業的梯度轉移尚未出現大面積的跨行政區域趨勢,更多的轉移仍然在省內進行。典型的例子有蘇南企業到蘇北投資新廠轉移生產,粵南地區的紡織服裝產業慢慢向粵北和東西兩翼發展,福建、浙江一些產業集群也向周邊擴散。省內的低成本地區成為中國紡織服裝業梯度轉移的第一站。第二種途徑是向中西部轉移。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市場結構的巨大變化,內需已經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巨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將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內地。目前,湖南、河南、江西、安徽等主要產業轉移接受地的實際投資同比高速增長。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向中西部轉移,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能源優勢及勞動力成本優勢,在大量節省經營成本的同時充分帶動中西部資源的利用,使東部沿海的經濟要素與中西部資源要素互相結合,實現東中西部聯動,達成雙贏局面。此外,紡織服裝產業向內地轉移可以兼顧出口和內需的雙重需求。這種產業梯度轉移過程也實現了國內價值鏈的構建從而成就多贏:既平衡了區域經濟發展,又完成了產業梯度轉移并保持了成本競爭優勢。第三種途徑是產業向海外轉移。目前除了部分優勢企業可考慮這種途徑,大部分紡織服裝企業要實現這樣的轉移還不成熟。最后,有一些中小企業由于成本優勢的喪失只能放棄出口,退出市場。

        第9篇:貿易專業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科研促進專業教學

        0.引言

        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而科研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推進器,以科研促進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茖W研究是學科建設的核心,它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深度、拓展教學的廣度,而且可以更新教師知識結構、完善教師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沒有科研的支撐作用,教師便不能對學科的前沿、動態有及時和深入的掌握,無法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學科特點以及相關學科之問的關系,往往淪為有限知識傳授的輸送者,難于啟發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科學是源,教學是流,只有把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

        1.科研帶動了教學改革

        現代科學的發展速度驚人,新思維、新方法、新成果、新觀點層出不窮,國際貿易學科發展更是如此: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學科的發展有了很大變化,主要表現為:第一,國際貿易研究對象出現了新領域、新課題,諸如“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標準化與國際貿易”、“電子商務與國際貿易”。第二,國際貿易理論出現新理論、新原則。伴隨各國經濟發展,利用外資理論、新保護主義理論、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國際貿易非零和競爭理論、國際貿易“雙贏”理論誕生。第三,國際貿易實務出現了新方式、新崗位。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飛快發展,出現了以計算機為媒介的網絡上所達成以貨物(或服務)所有權或使用權轉移為標志的電子商務。新形勢下,外貿行業內的分工趨向細化,新的崗位不斷涌現,如外貿跟單員、報檢員等等。

        如果我們對國際貿易學科發展不加研討,對社會需求不予莢注,對本校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不進行改革,所培養的學生顯然不能適應社會需求。因為國際貿易學科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能掌握國際貿易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精通國際貿易相關法規慣例,又能獨立完成各類企業的進出口各項環節的運作。而我校原人才培養方案無論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上還是在專業課設置上都存在很大問題。教學理論與實踐環節脫節,專業技能課程缺失。正是從國際貿易學科發展角度探討我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我們才大膽提出國貿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包括課程設置要改革。相關論文——“從學科建設的角度探討我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建設”于2007年公開發表。實際上,課程設置是高等學校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也是專業教師科學研究的一部分。更廣義地說,教學研究可視為科研的一部分。我校新制定的09版國際貿易人才培養方案,就是本校國貿教研室專業教師深人研討國際貿易學科發展所完成的科研成果。

        通常而言,脫離科研工作的教師,往往沒有機會或熱情對本學科發展和專業設置、課程建設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難以實現對本專業知識的掌握和綜合應用。其教學內容必然容易枯燥、過時。專業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在其專業方向領域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了解最新的學術前沿的動態。這一目的得以實現則需借助科研,科研推動教學與時俱進。

        2.科研提升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階段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全面檢驗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指導是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畢業論文的質量和水平是檢驗四年教育、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指標。認真指導學生畢業論文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實際能力所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個收集文獻,調查資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提升學生研究問題能力的一個過程。帶領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直接、最重要的舉措。人才的培養不僅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經過實踐丁二作的鍛煉。在05級國貿專業論文設計中,大多數同學都參與到我的科研課題。如虢威同學畢業論文課題“湖北糧食物流產業外資進人現狀分析”正是我所主持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湖北糧食物流安全問題探討”中的部分內容。梁華迪同學的畢業論文題目“湖北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分析與對策”同樣是我參與的省級項目——“中國農產品國際營銷環境研究”中的一個分支。在沒有參與論文課題申報前,多數學生對論文的架構、國內外研究現狀和論文研究目的是模糊的,對收集的資料也不假思索地填充在論文中。論文沒有太強的邏輯性,中心也不突出。通過反復指導并闡述自己在科研論文所表達的觀點以及課題研究所要實現的目標,啟發引導學生思考,幫助他們歸納提煉論文所要表達的觀點,經過多次比較國內外相關論文,激發他們獨立研究并找到與課題有關論據,使他們在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巾得到切實鍛煉。這種啟發式的指導學生參與科研,并嚴謹負責地把守論文質量關避免了學生盲目抄襲或草率應付。教師在科研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創新意識、強烈的進取心,往往對學生的創造能力、探索精神、治學態度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學生對知識整體把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科研過程中得到全面提升。

        3.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專業課的教學內容往往涉及到本專業的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對于國際貿易專業教師而言,需具有寬廣的知識,能夠將專業課教學中涉及到的多個領域的知識如國際經濟學,國際商法,國際金融,國際商務管理,國際貿易實務,WTO規則等融會貫通。而要做到這些的前提則必須在科研工作中不斷了解國內外的最新動態,不斷積累豐富的研究成果資料,了解技術發展的現狀和趨勢,這樣才能將專業最新的前沿帶進課堂。大學專業教學內容雖有基礎性的一面,但其流動性,變異性最強。確保教師和學生一起站到最前沿,其保證就是大力開展科學研究。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和傳播者,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依據,它包含教學的內容并反映學科的最新進展?!锻赓Q函電》是我校雙語教學的示范課程,身為主講教師,在對該課程近40本國內外教材深入學習同時,不斷總結并探索新的教學內容,大膽摒棄國內諸多《外貿函電》教材中已完全過時教學內容,例如,電傳的格式及運用根據學科發展,把電子商務運用及電子郵件的運用充實到教學中,并主編了《商務英語函電教程》。在完成這本教材的同時,視野開闊了,創新意識、實踐精神、獨立探索的能力得到提高。由此可見,科研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增強教師底蘊的重要途徑。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州911精品影院 | 精品国产偷窥丝袜在线拍国语 |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欧美 |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影视 |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