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

        第1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關鍵詞】社會實踐;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當前高校開展社會實踐的意義和困境

        (一)高校開展社會實踐的意義和作用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廣義的社會實踐的一部分, 是提高大學生全面素質的一種教育教學活動。主要包括教學實踐、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高校開展社會實踐能夠促使大學生真正地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能夠真正鍛煉學生的意志和毅力,培養他們生活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能夠促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二)當前高校開展社會實踐面臨的困境

        當前各地高校都在開展各種形式和內容的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高校社會實踐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和合理長效的機制。高校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缺乏連續性和剛性要求,在高校側重考試成績輕社會實踐的現象普遍存在,不能將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另外高校在社會實踐的經費上得不到保障,社會實踐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單一固定,缺乏實效性,學生參與人數少、參與積極性低。

        二、開展社會實踐的創新做法

        (一)以大學生為主體,廣泛征集活動方案

        結合各學校實際情況和學生專業特色,體現學生為本,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學校廣泛征集學生最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和活動方案,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真正讓他們帶著思考、帶著專長、帶著責任、帶著情感深入社會,深入基層,了解民情民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通過學生們的集思廣益,擬定社會實踐活動的執行方案。

        (二)以制度為保障,注重志愿者團隊建設

        制定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者管理條例和辦法,以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長期性提供科學依據和有力保障。組織專人通過報名、面試等公開招募大學生志愿者,組建各學院特色志愿者突擊隊。注重志愿者團隊培養和建設,對志愿者進行廣泛動員、專業輔導和定期培訓。注重志愿者團隊形象開發,編制志愿者服務工號;制作團隊統一文化衫、宣傳橫幅、分享卡和服務星級徽章;確立團隊口號和志愿者服務星級標準;強化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意識,培養團隊精神。

        (三)以啟發式、體驗式教育創新實踐方法

        引導大學生志愿者深入社會,親身體驗社會生活。讓他們把自己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想要了解的、所親身感受到的記錄成一張張成長體驗卡。注重通過大學生志愿者的共同交流、分享和總結的方式,啟發他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產生更多新的想法,創新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

        (四)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根本,搭建信息反饋平臺

        大學生志愿者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加強與社會企業、基層干部和百姓的交流和溝通,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他們解決實際生活的具體問題。積極搭建信息反饋平臺,通過召開座談會、撰寫調研報告、發論文、發新聞、發微博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徑反映社會現實的各種問題,使大學生志愿者成為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幫手和反饋員。

        (五)以人文關懷打造社會實踐志愿者“陽光之家”

        以高度的人文關懷為高校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安全保障和經費支持。著力打造大學生社會實踐志愿者“陽光之家”,利用新媒體給他們提供展示、交流和學習的平臺,給與他們精神嘉獎和高度肯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滿足感,在志愿者團隊中找到家的歸屬感,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社會實踐志愿者隊伍中來。

        三、建議和啟示

        (一)應轉變教育觀念,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我們應該轉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導式、灌輸式的教育觀念,采取引導式、滲透式教育,以學生需要為主體,讓他們全程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策劃、宣傳、組織、管理、執行、創新、記錄、協調、監督、總結、匯報,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使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真正鍛煉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激活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

        (二)應注重志愿者隊伍建設,打造品牌和明星團隊

        社會實踐活動要想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有效手段,對志愿者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因此要對志愿者進行專門的招募、輔導、培訓、教育和管理,形成科學的社會實踐志愿者管理條例和辦法,完善相關機制和組織保證。注重團隊形象和文化建設,制定統一標識和服務星級標準,建立大學生志愿者團隊動態人才庫和志愿者信息檔案管理。打造高校社會實踐志愿者特色團隊、品牌團隊和明星團隊。

        (三)應建立輿論陣地,確保經費來源

        社會實踐要想真正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點和突破口,應該建立屬于自己的輿論陣地,成為他們進行信息共享、經驗交流、學習討論和成效展示的平臺。學校相關部門應該給與大力的支持,不僅給社會實踐活動留有專門的陣地和發展空間,還要為社會實踐活動的生動開展、有效落實和長效運行做好組織上、物質上、宣傳上和安全上的有力保障,解除開展社會實踐的后顧之憂。

        (四)應加強多方聯系,擴大社會實踐的覆蓋面

        學校應加強與家庭、社會、大眾媒體的聯系,擴大社會實踐活動的范圍和影響。讓家長理解社會實踐、讓社會和企業支持社會實踐、讓大眾媒體宣傳社會實踐。使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更多的社會實踐基地、更多的社會實踐研究落戶高校,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青春永駐。

        四、結語

        社會實踐要想真正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點和突破口,還需要通過觀念、制度、機制、組織、方法、內容、運作等在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力支持才能得以科學、有效、合理的長期運行和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關鍵詞:社會實踐;大學生;綜合素質

        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大量全面發展、綜合素質優秀的人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的新時期人才,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不同于以考試為目的的應試教育,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大學生社會實踐以各類課外實踐活動為平臺,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素質,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以及服務社會,對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 社會實踐的開展形式

        近年來,各高等院校日益重視社會實踐的組織和開展,通過整合校內外的各種資源和力量,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以及創新社會實踐的形式。

        (一)假期實踐

        假期實踐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校園,深入社會,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觀察社會、認識社會。根據實踐開展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雙休日社會實踐、暑期社會實踐以及寒假社會實踐等。雙休日社會實踐立足于本市,以班團支部作為實踐單位,分小組開展活動,實踐時間分散而靈活。暑期社會實踐、寒假社會實踐以小隊作為實踐單位,活動時間比較集中,實踐地點可以面向全國各地。根據實踐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社會熱點調查、專業發展調研、公益宣傳、文明勸導、校友訪談等。豐富多彩的假期實踐,為青年學子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比如社會熱點調查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焦點,專業發展調研幫助學生了解行業發展狀況和人才需求,公益宣傳、文明勸導發揮大學生的社會主人翁精神等。

        (二)課外學術創新實踐

        課外學術創新實踐是對專業理論知識的運用,旨在激發學生的學術創新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主要有學術競賽、創新立項、實驗制作等形式。學術競賽由國家、省市等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或相關主管部門主辦,得到各高校的高度認可。“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各類競賽在廣大高校深入開展。同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項目、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等立項活動,為優秀項目提供經費資助,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術創新活動。此外,實驗制作通過學生學術類社團、基層班級來組織開展,具有門檻低、參與面廣的特點,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

        (三)創業實踐

        創業實踐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為目標,鼓勵學生開拓思維,把創意與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相結合,通過自主創業來磨練自我、實現人生理想。創業實踐主要分為創業教育、創業競賽、創業項目入園等形式。創業教育的開展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創業講座、創業者集訓營、成功創業校友經驗分享以及創業指導課程等。創業競賽紛紛開展,例如“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業之星”大賽等,引起廣大師生和社會企業的高度關注。學生創業園作為未來校友企業的孵化器,為入園項目提供資金資助和場地支持,幫助入園項目提高創業能力和成功率,培育出一批批優秀的創業項目。

        (四)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愛他人,通過自身的行動和努力向他人伸出援手、為社會建設貢獻力量,培養大學生的奉獻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志愿服務不論大小,從生活小事到大型活動,可以分為公益宣傳、關愛弱勢群體、社會服務、大型活動志愿服務等。公益宣傳活動包括環保宣傳、廢舊電池回收、舊書籍回收等,向社會民眾宣傳愛護壞境、節約用水、廢物利用等理念。關愛弱勢群體主要面向老人、特殊兒童,包括敬老院感恩活動、特兒院探訪活動、自閉癥兒童關愛活動等。社會服務通過電腦義修、社區服務、山區支教等形式來開展,傳達助人為樂的義工精神。大型活動志愿服務主要面向奧運會、亞運會、大運會、高交會等盛事,大學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服務,展現青年學子的青春風采。

        二、 社會實踐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社會實踐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并富有體驗感和實踐性,深受大學生的喜愛。與傳統的理論知識教學模式相比較,社會實踐不是單一的說教,而是把知識運用和素質教育融入到實踐活動當中,有效促進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21世紀,國家的綜合實力提升離不開創新,民族的進步發展也需要創新。創新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國家在世界舞臺上的競爭實力和國際地位。只有創新,才能帶領中華民族走在世界的前列。針對創新的重要性,眾多高等院校提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標。社會實踐以各種實踐活動為平臺,強調在實踐中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和檢驗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社會實踐的形式,參加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項目,通過自發學習和自主思考,設計創新可行的實施方案,并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來完成實踐。由此可見,社會實踐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興趣,促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積累經驗,啟發創新思維和提高創新能力。

        (二)加強團隊協作精神

        每個人自出生以來,就處在某種關系的社會環境中,而不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個體往往需要通過各種方式,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協同合作,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情或者實現某一個目標,在團隊中實現個人的成長與發展。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能夠更好地發揮每個人的特長和主動性,優化團隊的力量,并形成一股合力,提高團隊的整體效能。社會實踐大多數要求學生以團隊的方式來參與,例如雙休日社會實踐以班團支部作為實踐單位、學術競賽以小組作為參賽單位、電腦義修以小隊作為服務單位等。在實踐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通過溝通交往而彼此熟悉了解,學會尊重他人、接納他人;通過互助互愛而克服各種困難,學會齊心協力、團結一致;通過分工協作和相互支持配合,加強集體凝聚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三)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

        大學以育人為本、以培養學生成才為目的,充滿著關懷與包容。在大學校園里,大學生無論是遇到學業、經濟還是其他困難,都能獲得學校、老師以及同學的支持與幫助。 但是當大學生走向社會時,往往需要憑借個人的能力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部分學生難以適應社會上的各種考驗,面對困難無從下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亟待提高。社會實踐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設計方案、組建團隊,并到社會上加以實踐,為大學生創造了磨練自我的機會。首先,無論是設計方案還是組建團隊,都是一個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其次,大學生在實踐中常常碰到各種情況,遇到各式各樣的突發問題,需要急中生智、冷靜分析,并綜合運用各種知識來應對處理。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

        (四)培養社會責任感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翁和祖國建設的生力軍,國家的強大和社會的發展要求大學生以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為己任,努力做到腳踏實地、自強不息、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的特點。部分大學生過于強調個體和個人利益,對他人缺少關愛,對集體漠不關心,對社會缺乏責任感。社會實踐以社會作為大課堂,為大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以及服務社會的廣闊平臺,有利于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關注國家大事、了解社會心聲,宣傳公益活動、參與志愿服務,運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公民應盡的義務,并在奉獻當中體驗助人為樂的愉悅,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

        三、 社會實踐的改進與完善

        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需要不斷的改進與完善,才能獲取更多的有利資源,創造更多的實踐平臺,擴大社會實踐的參與面,提高社會實踐的認可度,從而更好地發揮社會實踐的促進作用。

        (一)形成健全的保障機制

        社會實踐的蓬勃發展,離不開經費、人力、物資等各方面的保障。高等院校應該加大對社會實踐的投入力度,為社會實踐的持久開展創造充分的條件。首先,把社會實踐納入到本科生的人才培養方案,設定社會實踐必修學分,明確社會實踐開展的必要性。通過學校各相關部門的溝通協商,劃撥充足的專項經費,用于支持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其次,重視社會實踐的人力配備。成立社會實踐工作小組,加強對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確保招募、培訓、實施、考評、總結等實踐環節的順利進行。邀請專業的指導老師,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意見和寶貴的經驗,提高社會實踐成果的質量。此外,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資源,進行資源優化和共享,保障實踐所需要的場地、軟硬件設備以及其他物品,例如課外科技活動以實驗室為營地、創業實踐依托學生創業園等。

        (二)實行有效的激勵措施

        大學生是社會實踐的參與主體,他們的積極參與和投入是社會實踐得以深入開展的基礎。有效的激勵措施能夠激發大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大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達到實踐的目的和效果。首先,對于達到社會實踐學分要求的活動,可以進行社會實踐學分認定,吸引學生廣泛參與活動。根據活動的具體情況,可以細化學分認定的標準,保證大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其次,注重社會實踐的考核和評優。以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來開展考核評優工作,表彰社會實踐中的優秀個人和團隊,樹立先進典型。同時,在推優入黨、學生精英培養等方面,肯定表現突出的個人。再者,加強對社會實踐成果的保存和積累。挑選優秀的實踐報告匯編成冊,作為寶貴的文字資料。舉辦社會實踐總結交流會,分享實踐的收獲與體會,并總結經驗與不足。展示大量的實踐圖片、視頻,營造人人參與實踐的氛圍。

        (三)開拓更多的實踐平臺

        社會實踐的特色和亮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報名參與。只有努力增加實踐的平臺和渠道,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才能滿足廣大青年學子的需求。第一,社會實踐服務于社會,結合社會上存在的服務需求,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例如利用雙休日開展書城愛心服務、利用寒假組織本地學生和留校學生參加春運義工服務等。第二,善于運用教學、科研等資源,成立不同難度的實驗室興趣小組、組建卓越創新班、招募大學生參加專項課題調查等。第三,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共同實施大學生社會實踐計劃,例如招募大學生擔任社區工作站站長助理。第四,加強與企業的交流合作,開展企業參觀、職場訪談、企業人才需求調查等活動。與條件成熟的企業建立就業實踐基地,推動學生到企業進行學習與鍛煉,同時有助于企業選拔人才、培養未來的合適員工,實現人才培養合作、社會實踐、就業等共贏。

        參考文獻:

        第3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科技創新;項目化運作

        1構建保障體系,扎實推進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模式

        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模式是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按照科研項目申報立項的方式進行規劃指導和管理的一種模式,是在新形勢下為進一步落實社會實踐育人工作,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入基層、認識國情,培養科學研究意識,提高實踐創新能力而探索出的一項育人新模式。為做好這項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1.1健全組織,完善機制,不斷夯實社會實踐的保障體系

        學校成立社會實踐“校院兩級”領導小組,學校領導小組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和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擔任組長,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科學技術處等單位的負責同志為小組成員,具體安排學生社會實踐日常工作。學院還成立“專家團隊”指導委員會,成員由校內遴選出的部分專家教授擔任,負責指導制訂學生社會實踐方案的立項、項目論證、項目評審等工作,有效提高了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的層次和質量,不斷豐富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成果。學院明確要求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修夠社會實踐學分,并提出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為深入扎實推進社會實踐提供了制度保障。

        1.2宏觀指導,自主申報,嚴格把關社會實踐項目

        學校社會實踐領導小組緊緊圍繞育人中心工作,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立項的指導力度。通過召開調研會,結合實踐地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專業實踐需求,科學論證、明確主題、制訂方案,加強對學生立項的宏觀指導。在宏觀指導基礎上,該校按照“嚴格規范學院(部)組隊,大力支持學生自組團隊,積極鼓勵學生個人實踐”的組隊原則,注重學生團隊在專業、性別和年級等方面的互補,引導學生打破院部、年級和專業的限制,自行組成社會實踐團隊進行項目申報。學生自主申報后,學校積極組織由“專家團隊”指導委員會根據項目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實效性對自主申報的項目進行嚴格的評審和定級,嚴把質量關,最終將獲準立項的項目劃分為社會實踐重點項目、特色項目和一般項目,并對不同等級的立項團隊進行相應金額的資助,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1.3加強管理,注重實效,扎實推進社會實踐項目實施

        學校為各項目團隊配備隨隊實踐的帶隊教師和指導教師。帶隊教師由團干部或相關學工干部擔任,主要負責方案制訂、人員選拔、項目實施等工作。指導教師由項目所涉專業、領域的專家教授擔任,主要負責項目規劃、進度安排、現場指導、成果產出和結項審核等工作。

        2立足專業實踐,促進成果轉化,項目化運作結碩果

        2.1立足專業實踐,強化理論思考,社會實踐科研成果豐碩

        “專家團隊”指導委員會積極引導學生立足專業實踐,并在此基礎上深入進行理論思考,營造了專業教師參與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的良好氛圍,提升和保證了社會實踐項目的層次和質量。

        2.2加大成果轉化,服務社會發展,促進產學研相結合

        學院積極引導學生將社會實踐項目實施與“挑戰杯”競賽相結合。尤其在后期總結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團隊優勢,加大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不斷提升學生觀察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依托實踐基地,注重長期效應,社會實踐育人成效顯著

        第4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一、我校社會實踐的主要形式

        按照時間劃分,我校實踐形式主要可以分為寒假社會實踐、暑假社會實踐和學期間社會實踐。寒假社會實踐以“大工學子母校行”為主,各學部、學院組織各種主題的自主實踐為輔。“大工學子母校行”顧名思義,大工學子,回到高中母校,宣傳大連理工大學的各項政策、校園文化、學習氛圍等,讓更多的人了解大連理工大學,為我校獲得更多優質學子打下良好基礎。各學部、學院組織的自主實踐主題寬泛,地點自由選擇,通過立項后,既有資格到實踐、地開展活動,值得一提的是自主實踐是沒有經費支持的,學生要自行解決一切費用問題。

        暑期社會實踐是主題最寬泛,團隊最多,參與人數最多的。包括報國企業行、三下鄉、四進社區等多個主題。學生自由立項,通過答辯評選出精品團隊、重點團隊和普通團隊(活動經費不同),即可開展實踐活動。

        學期間實踐主要有社區掛職、志愿者服務工作、自主實踐、黨支部實踐、實習等形式,時間活動性比較大,學生參與實踐的連續性比較好,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組織參與實踐活動,來充實大學生活。比如支教、挑戰杯志愿者、去社區掛職鍛煉等。

        我校正在積極的為學生提供越來越多實踐平臺,每年都會有新的形勢,與時俱進做出改革與改變,學生也努力抓住每一次機會,投入到社會實踐中。

        二、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時常見的心態以及會出現的問題

        現代大學生思想成熟較晚,價值觀等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的在社會實踐中容易出現一些心態問題。下面從積極與消極兩個方面簡要分析。

        (一)積極心態

        1.了解新鮮事物,增加新閱歷,新認知。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大學生更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在實踐立項時,很主動的選擇那些自己非常感興趣的主題,來增加閱歷。比如在報國企業行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第一手的企業用人信息,用人標準,結識人脈;還會了解到專業知識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將抽象的專業知識具體化,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一部分學生對感興趣的領域更深入具體的了解,很有益于世界觀的建立。

        2.培養團隊合作意識,鍛煉堅韌不拔精神,提高組織能力等。社會實踐團體是一個和諧融洽的小組織,隊員性格互補,相互學習,共同生活,一起處理問題。這個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小摩擦,觀點不合等常見現象,但是隊員及時調整,做出改正,共同創造和諧愉快的團隊氛圍,相互鼓勵,不拋棄、不放棄。在團隊中,每個隊員都會扮演適合自己的角色,攝影、通訊、宣傳等。強項技能可以繼續發展,弱項短板可以努力學習,只要有想法,在實踐中都可以創造機會提高自身能力。

        3.實現自我價值。大學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幫助,部分大學生會利用好假期時間積極的回報社會,實現自身價值。比如,為農民工子女做義務家教,走進老人院看望老人,關愛弱勢群體等,積極主動尋找途徑,幫助他人,無私奉獻,在能力允許范圍內,發揮光與熱,實現自身價值。

        當然,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積極心態也是多方面的,以上三點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學生在實踐中的心態更成熟,實踐活動可以做到有始有終,積極傳遞正能量。

        (二)消極心態

        1.追求行為積分,目的實踐類獎學金。很多同學做實踐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得到實踐類獎學金,于是參加很多個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做的危害有:盲目性、實踐活動質量不高、思考少、不利于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的發展。比如在2012-2013社區掛職活動中,部分學生做的非常差,以至于被取消掛職資格。其實,想要拿到社會實踐獎學金并不難,學生要做的是把每一次社會實踐都努力用心的做好,目光放得更遠,善始善終,實踐成果必然會很豐碩,更容易被別人看到,收獲的不僅僅是獎學金,甚至會得到更多你想不到的收獲。

        2.遇到困難易放棄。實踐活動中難免會遇到經費不足,氣候惡劣,團隊不和諧,準備不充分等形形的困難,如果隊員存在消極心態,就不會積極的做好本身角色和分內事物,甚至傳染其他同學,最終導致實踐無法進行。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每年最終答辯的實踐團隊都遠少于參與立項的團隊,充分說明放棄實踐的隊員數量不少。

        3.實踐團隊出現問題。在實踐過程中,實踐隊員難免因為觀點不合等問題產生沖突,性格不和發生摩擦,最終使團隊出現問題,不能圓滿的完成時間任務。

        三、社會實踐中輔導員的角色和作用

        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實踐團隊請輔導員當指導教師的現象也比較常見。輔導員在這個過程中充當帶隊教師和非帶隊教師兩個角色,其職責和作用如下:

        帶隊教師職責:

        1.確保所有實踐隊員的人身安全安全,財產安全;

        2.把握實踐主題,不偏離大方向;

        3.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非帶隊教師職責:

        1.了解學生實踐活動,知道學生實踐去向,給出參加實踐活動時參考性意見;

        2.要求學生定期匯報實踐情況,幫助學生拓展視野,開闊思維;

        3.幫助學生解決實踐中的困難,提供最大的幫助。

        第5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關鍵詞:社會實踐;模式;創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戰略主題中明確提出:“要著力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社會實踐活動能力。”社會實踐成為學校培養合格人才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方法。目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模式主要有專業實踐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學模式、創業實踐模式、暑期社會實踐模式等。根據社會需要和學生實際,我們針對暑期社會實踐提出了“三步走”社會實踐模式。

        一、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模式有很多種:專業實踐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勤工助學模式、創業實踐模式、社會實踐模式等。暑期社會實踐模式最常見的即我們通常說的“三下鄉”活動。“三下鄉”社會實踐包括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各高校團組織堅持以“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原則,組織帶領青年學生利用暑期下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奮發圖強。

        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模式取得了很多成績,可也存在許多問題。

        (1)高校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支持力度不夠。高校普遍認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只是學校為了完成一個任務,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其對學生的教育意義。高校給予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經費一般在1000~3000元,要求不少于三個學生,實踐時間一周左右。如此少的經費,加之實踐時間又比較長,除去交通費用和食宿費用,基本的實踐費用就所剩無幾,所以大多暑期社會實踐并不能真正深入細致地開展,也達不到育人的功能。

        (2)社會對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的認可度不高。人們普遍認為大學生是拿著學校的錢在暑假期間完成學校給的任務,順便旅游一把。暑期社會實踐學生一般會完成一些問卷調查,訪談了解地方的教育、醫療等情況,有的還有教育幫扶、科技扶貧等。但限于人們的普遍認識,這些措施并不能很好地開展。

        (3)學校缺乏相關暑期社會實踐的培訓。現有的暑期社會實踐就是教師帶著學生到一個地方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學生在進行暑期社會實踐之前并沒有得到任何相關的培訓,有的甚至不知道暑期社會實踐的目的。

        (4)學生對暑期社會實踐認識不到位。很多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就是出去玩,還不用自己花錢,并沒有意識到暑期實踐中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或者獲得什么。

        總之,暑期社會實踐存在諸多問題,并沒有達到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目的。

        二、暑期社會實踐模式創新

        針對暑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我們提出暑期“三步走”的社會實踐模式。“三步走”即前期準備、中期實施和后期匯報。在“三步走”實踐模式下,各院系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合理運用經費,采用點面結合,集中與分散的方式,鼓勵學生以個人或團隊的形式進行暑期實踐,實踐內容涉及志愿服務、社會調查、支教扶貧、科普宣傳等。讓學生利用假期深入社會基層,了解國情,服務社會,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

        1.前期準備

        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前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制訂出詳細周密的計劃,確保實踐順利進行。第一,針對實踐內容對參加實踐的學生進行培訓和指導。第二,與實踐單位提前溝通,及時了解實踐單位的情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案。第三,實踐申報,確立實踐課題,選定實踐內容,認真填寫《大學生社會實踐申報表》。第四,做好安全預案,有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第五,組建團隊,如果是個人單獨實踐則比較簡單,個人注重形象即可;如果是團隊實踐則要注意團隊形象,包括隊旗、隊服等。第六, 需要做好經費預算。

        2.中期實施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施直接關系到實踐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選取相應的指標來對實施過程進行評價。第一,實踐活動是否根據實踐所申報的主題、所列的計劃來實施。第二,實施過程中各團隊成員是否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了實踐任務。第三,實踐過程中學生是否完成了實踐記錄。第四,實踐過程中指導教師是否全程及時地指導。第五,實踐活動是否與學生所學專業密切相關。第六,實踐活動的實施保障是否完善。

        3.后期匯報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之后,需要學生對實踐成果進行匯報,以評價實踐活動的有效性。首先,實踐總結。實踐結束,學生將實踐內容、實踐感悟形成書面文字,對自身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從實踐過程中認識自我,鞏固專業知識,完善自我。其次,整理實踐資料。有的實踐活動涉及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學生能否將實踐過程中的材料分門別類、系統地整理匯報也是對學生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的指標之一。最后,實踐單位的評價。學生在實踐單位進行實踐,實踐期間效果如何,實踐單位應有詳細的說明。

        通過“三步走”暑期社會實踐模式的實施,學生在實踐前期明確了實踐目的,得到了培訓和指導,為中期的實踐實施打下了基礎。到實踐中期,即實踐實施階段,教師全程參與指導學生完成實踐任務,團隊積極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實踐任務。實踐后期,學生對實踐成果進行匯報,學校根據學生匯報、實踐單位評價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表現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實踐模式把學生和實踐目標緊緊相連,學生每完成一步就離目標近一步,最終實現實踐目標。

        三、結論

        暑期社會實踐模式是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一種普遍模式,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學生根據實踐內容鞏固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學校也運用暑期社會實踐培養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人才。但在暑期社會實踐中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學校、社會不夠重視,學生個體意識不強,造成暑期社會實踐只是學生、學校為了完成任務而走的形式。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暑期“三步走”的社會實踐模式。前期做好相關準備,做到有備無患,讓學生明確實踐目標,制訂實踐計劃;中期實施計劃,達到目標,并做好實踐記錄,教師在中期全程指導學生完成任務;后期讓學生對實踐結果進行匯報,學校根據實踐單位評價、學生的實踐總結和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表現來對學生的實踐做出評價。

        參考文獻:

        [1]胡金枚.論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育人的意義[J].企業導報,2015,(6).

        第6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關鍵詞:維穩;高校;社會實踐;價值;管理

        1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維穩主要價值

        1.1思想價值

        高校的維穩工作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而社會實踐與校園文化活動存在一定意義上的交叉,大部分社會實踐屬于學生喜聞樂見的第二課堂。有研究者提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自我教育的廣闊天地[1]。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就是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提高品德修養的自覺性。在社會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動態體驗的過程,大學生能受到最生動、最接地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可以加深對黨的現行方針政策的理解體悟,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還能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能力,培養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思想意志等。總之,在社會實踐的整個過程中有力加強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滲透力和影響力,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也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管理。

        1.2組織價值

        有研究者指出:大學生社會實踐分為課程學習中的社會實踐、校園社會實踐和校外社會實踐三種[2]。也有研究者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分為教學輔助類、科研能力培養類、國防軍訓類、勤工助學及有償類、社會經驗類、社會公益與志愿服務類等六類[3]。總之,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與形式是較為豐富的。并且,高校學生社會實踐具有他組織屬性。如有些高校將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教學計劃,規定學時學分,建立了制度保障;黨政領導、團委的指導,及有關部門參與的,建立了領導組織體系等。同時,高校學生社會實踐具有自組織屬性。比如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組織中,從隊長的競選、隊員的選拔、方案的制定到活動開展、日常管理等方面,都以學生的自主獨立為主。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的他組織屬性,提供了源頭途徑,把握安全第一關,樹立思政教育導向;而自組織屬性則提供了過程途徑,在活動動態過程中做好維護安全穩定的工作。

        1.3實踐價值

        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經驗活動不僅使學生獲得課堂上不能學到的知識,還能夠使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使得理論體系得以升華[4]。同時,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的牢固樹立,良好道德品質的鍛煉養成,創新創業意識的激發培養等都有賴于社會實踐這個重要渠道。而學生作為校園維穩的發力軍、主力軍,由他們參與的社會實踐自然就成了維穩工作中的一條重要渠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的成長成熟對校園維穩有著良性循環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學生社會實踐是維穩工作的宣傳陣地。社會實踐根植學生基層,貼近學生生活,在學校指導下可以借助實踐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安全教育等活動,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讓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執行校園穩定工作的理念思路、政策方針等信息。

        1.4社會價值

        有研究者認為:大學生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社會化,而社會實踐活動是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能使大學生探索“理想中的自我”與“現實中的自我”,并自覺進行角色調適,從而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評估自己,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社會角色,從而提高社會角色活動能力[5]。大學生社會實踐將大學生這股年輕青春的力量凝聚起來團結起來,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揚光大做出貢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輸入鮮活的力量。

        2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維穩阻礙因素

        2.1組織管理因素

        學校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夠系統化。大部分學生社會實踐可看成僅是團線、學工線的工作,各部門的聯動變得不顯著,影響了校園維穩的全局性。學校對社會實踐的組織力度不夠。如配備的資金不足,導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得不用縮短時間和簡單化處理實踐內容形式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學校對社會實踐的規章制度容易流于形式。如重視集體社會實踐項目而忽視學生個體自主實踐,學生個體自主實踐提交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考核登記表》上實踐單位的章多數弄虛作假蒙混過關,對于社會實踐的真實性無法把握。

        2.2人力資源因素

        一方面,學生社會實踐的指導老師配備不科學。如在暑期社會實踐中,以輔導員為主,少數是專任教師,并且由于該項內容對于工作考核所占地位無足輕重,所以指導老師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學校在宣傳發動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時,一些學生對于專業課程實踐極為上心,但對志愿服務、暑期實踐等便帶有功利性、隨意性的態度而忽視了參與社會實踐的重要性。一些社會實踐團隊在隊員選拔時納入了多數為學生干部,極少數是普通的學生,同時高年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普遍偏低,這些就造成了成員的固態化發展,不利于維穩工作在全員中的展開。

        2.3成果提升因素

        一些學生進行的社會實踐以簡單方便為目的去完成任務,造成了社會實踐失去了真正讓學生和社會受益的效果。另外,學校和社會缺少實踐基地的規范性審批與管理,存在“缺乏系統性、層次性,運作不規范、不穩定,基地數量少、類型單一”等問題[6],使得學生與社會鏈接的這個橋梁發生了阻隔。還有一些實踐團隊,不能與時俱進,總停留在老舊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上,“炒冷飯”式的社會實踐比比皆是。這些原因都會使社會實踐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成果得不到提升,就會間接影響維穩工作的布局。

        3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維穩實現途徑

        3.1優化組織管理,完善監督機制

        高校的黨政機關是學生社會實踐的最高領導者,共青團組織、教務處是直接組織者,而學校后勤、保衛等部門都是學生社會實踐的后盾團,只有黨、政、工、團默契配合,齊抓共管,才能優化組織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為了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標準化管理,學校應建立科學規范的長效監督機制,不讓社會實踐淪為形式主義而徒有虛名,無論是團隊實踐還是個體實踐都要讓學生規范進行,誠信到底。同時應該啟動合理有效的考核機制,促進社會實踐收官環節的客觀實際、公平公正,從活動立項、過程實施到總結評估,建立一整套規范標準的制度和流程。還應該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配套經費、實踐基地等保障建設,支持和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中來。

        3.2調動公眾參與,增強維穩活力

        大學生社會實踐不僅僅是學生本人、指導老師或學校的事情,更是需要家長、社會等外界力量的協助,在“全員育人”的教育導向下,應該充分營造公眾參與的氛圍,不斷增強社會實踐維穩功能的活力。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學校的宣傳組織,離不開家長的理解支持,也離不開社會的接納合作,只有學校、家長、社會三方合力,才能發揮“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格局,才能使社會實踐維穩功能的網絡可持續發展,越來越結實可靠。

        3.3抓好培訓指導,保障科學有序

        社會實踐中活動策劃的完整、團隊管理的合理、專業知識的到位、社會調研的科學等環節都是需要學生做好學習儲備,一方面可以通過學校的前期培訓、講座等活動來進行教育,另一方面需是通過指導老師給予學生正確及時的指導的。另外,學生群體復雜多變,而政治素養高、工作能力強的團隊負責人往往能使團隊健康有序生存與發展下去,因此抓好社會實踐負責人、學生骨干的培訓,建立維穩主力隊伍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3.4發揚創新精神,提升成果質量

        為了落實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維穩功能,學校應本著有始有終的原則教育引導學生,設計創新到位,成果總結深化。一方面,大學生社會實踐應該注重活動的廣度,引導學生在校園里校園外都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并且鼓勵學生多為社會做貢獻;另一方面,大學生社會實踐應該注重活動的深度,要深入社會走進生活,加深對國情民意的生動理解和直觀認知,堅決反對淺嘗輒止、形式主義的做法。唯有如此,才能將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才能讓學生對和諧社會安定家園的建設更加了解與認同,促進維穩功能的發揮。

        3.5建立風險評估,規避安全事件

        風險評估能幫助我們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因素,查找風險來源,判斷風險程度,并且能使我們做好充分的準備以便及時應對風險處理,避免安全事件發生或減少損失影響。由于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的影響面和受眾面都是廣大的,所以做好安全預警,避免安全事件發生尤其重要。一旦發生了安全事件,會給學校和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為確保大學生社會實踐健康有序地開展,學校和指導老師必須在活動方案實施前進行全方位的風險評估,對活動方案的可行性也要進行論證,及時將存在的隱患排除。并且,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要隨著環境和情境的變化及時跟進風險評估,形成動態的健康的維穩狀態。

        參考文獻

        [1]楊清海.試論大學生的自我實踐教育[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997(2):75-78.

        [2]胡樹祥,謝玉進.大學生社會實踐類型的新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2):14-17.

        [3]李辛.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動機的初步調查研究[J].教育藝術,2007(6):36-37.

        第7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研究

        2016年7月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組建有18支服務團隊(市級團隊7支,校級團隊11支)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本文選用錦城路社區教育關愛服務團的問卷作為本文數據分析來源,本團共有14名成員,一名帶隊老師,一名指導老師,本團是重慶市市級社會實踐服務團,重點結合我校師范類專業優勢,以錦城路社區市民學校為依托,以結對服務為方式,為社區留守兒童提供假期陪護、學業輔導、自護教育、文體活動、心愿滿足等關愛服務。此次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90份,經過進一步甄別和篩選,共獲得有效問卷180份。

        一、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

        2016年7月通過走訪和問卷調查發現目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存在如下問題:1.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參加2016年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參加“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基本上院校學生會干部,人數100人左右。二是參加“帶薪實習”暑期社會實踐的學生,基本上重慶市本地學生,而且是在生源所在地參加重慶市教委、人設局安排的政府部門、企業的暑期社會實踐,人數120人左右。2.居民對國家政策了解情況和對社區服務工作的評價。總體來看,居民對國家政策非常了解和了解的占了83.34%,特別是對于醫療保險政策的非常了解的居民占了88.34%,可見居民十分關心國家政策。通過圖表我們可以看出居民對社區服基本滿意,但是對于社區財務制度不太滿意,社區并沒有及時的公布本年度和季度的財務狀況。3.通過問卷發現,居民對讓小孩參加社會實踐學生組織的活動,92%的居民認為有必要開設暑期小課堂,75%的家長認為暑期小課堂對孩子有一定的益處,81%的家長居民愿意讓小孩參加小課堂。可見居民對于社會實踐認可度比較高。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研究的措施

        總結社會實踐發展的歷程與基本經驗,可以得出大學生社會實踐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跟隨時代的發展,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不斷的創新。截止目前我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已經基本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體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社會上也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是社會實踐這么多年來也存在一些問題,怎樣讓社會實踐更好的發展,我們可以采用如下的措施。1.豐富實踐的活動形式,增強實踐活動的吸引力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要對學生和社會具有感召力,最大的問題就是活動的前提是否具有緊跟時代需求,活動是否創新。為此我們可以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將大學生社會實踐任務具體化。以前學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一般都是國家、省市有什么樣的要求學校就業開展什么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是由于社會實踐活動的范圍廣、內容多,導致了很多學校和學生對社會實踐的定位不夠清晰。以后在重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時候可以結合重慶地方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開展,將大學生社會實踐具體化為單一的活動。例如,將勤工助學具體化為大學生帶薪實習,既可以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可以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習實踐能力等。第二,把大學生社會實踐定量化和分段化,根據大學生每個時期的學習任務、課程安排等實際情況,并綜合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特點,在不同的時期進行不同的社會實踐任務。大一主要進行“軍訓”社會實踐;大二大三主要進行“帶薪實習”、“企業做工”“三下鄉”等社會實踐;大四主要進行實習、見習等社會實踐。第三、將學生社會實踐與學科專業建設、青年志愿服務、優秀共青團員推優入黨等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更加有目的,有動力。2.創新活動內容,增強活動的吸引力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根據時代的變化,不斷擴充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首先如可將帶薪實習和勤工儉學活動結合起來,安排那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帶薪實習活動。一是可以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經濟問題,二是還可以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較少的問題。其次還可更加時代的變化新增一下小環節,如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可以將網上團支部建立在社會實踐的活動中,如在三下鄉的隊伍中設立團支書、宣傳委員、組織委員等等。再次還可以創新性的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緊緊圍繞“中國夢”的這一個主題,大力開展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大學生的優勢,組織學生到群眾中宣傳“中國夢”的精神。圍繞“精準扶貧”這一主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提升活動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圍繞“互聯網+”的主題,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活動。3.整合資源,建立健全實踐育人體系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學校作為學生社會實踐的主體,一是做好校內資源整合,團委、教務、資助、軍訓、就業等部門要統一行動,可以成立大學生社會實踐辦公室,由大學生社會實踐辦公室統一協調社會實踐的事宜,這樣能夠做到資源的共享和不浪費。二是做好校外資源的整合,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團體資源的整合,加強資源的流通性和共享性,如政府部門社區對于政策的宣傳,居民不是很理解,可以通過學生的社會實踐利用學校學生掌握新技術新資源的能力,幫助政府部門和社區宣傳,做到雙方互惠互利。4.打破傳統,嘗試跨專業跨院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打破院系和專業、年級甚至學校的邊際,組織一支多學科多專業多院校的綜合性的社會實踐團隊,以滿足社會實踐多方面的需求。還可以考慮同一生源地、不同專業的學生組成“老鄉團隊”,這樣既能夠節約開支,還能夠更好的服務當地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三、結語

        大學生作為我國最寶貴的社會資源,需要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做到全面發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更能夠促使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怎樣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實效性和實用性是一個長期的課題,尤其是在目前我國社會化正處于不斷變化和發展變化的形式下,怎樣讓大學生社會實踐適應時代的發展,更加是一個重點研究課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創新,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觀念,拓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資源,創新社會實踐的形式,建立以學生為本的社會實踐激勵模式,以提高大學社會實踐的實效性,使其真正成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李杰.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研究———以重慶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為例:[碩士學位論文].重慶:重慶理工大學,2013,06-05

        [2]汪子云.關于西部地區大學生社會實踐機制創新的幾點思考[J].前沿,2010,(07):189-193

        第8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高校通過實施重點團隊,組織學生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服務活動,引導青年學生服務經濟建設,一般以“按需設項,據項組團,雙向受益”為原則,以擴大活動覆蓋面、提升活動實效性為目標,積極探索總結實踐育人的新機制。重點團隊運行模式大多表現為:前期動員階段—申報階段—評審階段—活動開展階段—總結評比階段。學校高度重視暑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的選拔工作,以學院、學生組織、社團為單位,鼓勵學生聯系指導老師,積極申報實踐項目,并將是否有重點團隊作為基層團委評先獎優的必要條件之一,動員工作具體深入;在申報階段,指導老師與學生群策群力,組建重點團隊,積極參與立項,設計實踐主題,選擇實踐路徑;校團委組織經驗豐富的專家匿名評審重點團隊,根據可行性和實效性分析,確定重點團隊的級別與經費支持力度;出征儀式舉辦后,重點團隊成員奔赴目的地開展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活動開展過程中,重點團隊可利用新媒體微博、微信,在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等主流網站上即時發表實踐見聞和彰顯正能量的評論,以增強宣傳效果;活動結束后,按要求整理上報活動資料、調研報告等,由學校統一安排,表彰優秀個人,樹立先進典型,鞏固育人成果,進而擴大實踐活動在師生中的影響力。

        二、高校重點團隊暑期社會實踐育人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重點團隊憑借自身優勢,成長為高校開展暑期社會實踐育人活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取得一定的育人成效,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保障機制不到位、考評辦法欠完善是諸多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學校在建立優質的暑期社會實踐基地方面,缺少社會優勢資源和相對穩定資金的支持,困難較大。

        重點團隊的實踐單位大多依靠指導老師和學生來聯系落實,由于人生地不熟、雙方合作關系建立的時間較短等現實原因,在實踐活動推進的過程中,局限性和制約性較大,部分隊員存在畏難情緒,難以長期扎根在基地,使重點團隊的實踐容易流于形式,走馬觀花,育人效果大打折扣,無法保證社會實踐的長效性。

        (二)此外,在重點團隊組建的初期,往往出現專業老師對社會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參與度不夠的現象。

        受經費有限等條件的限制,指導工作一般都是義務付出,沒有報酬。暑假是高校老師們集中參加各種業務培訓、學術研討會的充電期,難免與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時間相沖突,加上缺乏相關鼓勵機制的保障,使重點團隊指導老師這一重要角色大都落在了缺乏專業知識背景的團委老師或輔導員身上,降低了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在重點團隊的實踐內容上應與時俱進,堅持多元化原則,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辨能力。

        在缺少完善有效的考評辦法背景下,有些重點團隊多年來堅持在基地開展與專業相關的實踐育人活動固然很好,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同時,與基地建立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但也容易出現思想松懈,安于現狀,不愿意開辟新實踐項目的情況。

        三、高校重點團隊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工作的組織與管理措施

        (一)進一步提升高校和社會對重點團隊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視程度

        高校要加大對重點團隊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視與指導,建立活動體系,健全職能部門,提高經費支持力度,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要將對重點團隊的扶持納入到與大學生創業、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來。重點團隊的數量和質量代表著高校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執行力,校團委要加強對重點團隊的頂層設計,以提升暑期育人活動的整體層次,確保育人成效。社會和學校相關職能部門要大力支持重點團隊的實踐活動,不要為短期的經濟效益馬首是瞻,要將支持高校重點團隊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上升到人才培養的戰略高度上,特別要積極創造條件,幫助創業團隊、科研團隊找到合適的實踐基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使育人工作形成合力。

        (二)扎實推進各級重點團隊的組建工作,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水平

        以學校、學院、社團、班級為單位,在全校范圍內廣泛宣傳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同時在明確實踐主題與活動要求的前提下,鼓勵師生申報、組建各級重點團隊,將專業素質好、思想覺悟高、有創意有干勁的優秀教師和學生選,明確其在團隊中的角色與分工。要想辦法調動專業教師的參與熱情,要引導學生具有廣闊的視角,立足專業,關注民生國情,結合社會熱點問題設計實踐內容。加強理論學習,要認真學習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并將其作為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行動指南。提高重點團隊成員的思想認識水平,在向人民群眾學習的實踐中錘煉意志、砥礪品格、增長才干,以實際行動傳播科技知識,倡導文明新風,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科學發展。

        (三)扎實做好重點團隊暑期社會實踐育人的組織實施工作

        1.明確重點團隊自身的優越性

        重點團隊的活動效果是其它形式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效果所不能比擬的。首先,重點團隊擁有帶隊教師,學生們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得到現場指導。師生交流及時、溝通暢達,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相長,教師也更容易發現問題,反思課堂教學效果,提高理論研究水平。其次,重點團隊可得到相關部門在經費上的支持,可創造條件,依托學校、學院等力量聯系實踐地點,借助團隊力量對活動進行內外宣傳、有效分工,形成合力,發揮出團隊的最大優勢。多支重點團隊可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同時推進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會受到社會的持續關注和強烈反響。

        2.著力加強重點團隊的師資力量建設

        學生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但教師的具體指導是保證社會實踐效果的重要保障。教師的參與意識、社會實踐綜合能力,決定了教師在指導重點團隊開展活動的水平與效果。因此,學校要盡快制定、完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自覺提升社會實踐參與度,積極發揮其在暑期社會實踐中的積極作用。

        3.加強重點團隊暑期社會實踐基地化建設

        社會實踐基地是重點團隊開展暑期實踐活動的根據地,它為活動開展的穩定性和長期性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高校要通過校企合作、與地方共建等方式加大實踐基地的建設力度,為重點團隊順利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提供優質平臺。高校可以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為契機,發揮重點團隊項目的橋梁作用,將學校的科研力量與社會需要相結合,逐步提高基地的層次和轉化能力,助基地建設實現雙贏。

        4.加強重點團隊暑期社會實踐項目化建設

        在項目設計上要與時代主題相結合,以發揮專業優勢為立足點,突出知識創新、技術創新。重點團隊要發揮專業優勢,組織學生在具體的項目中運用專業知識解決技術問題,開展社會調研等活動,以鍛煉提升各種實踐能力。

        5.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

        要檢驗重點團隊社會實踐育人效果必須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通過這種標準客觀量化評價學生的社會實踐效果。高校的重點團隊實踐成果多以社會實踐報告來體現,但如何憑實踐報告來判定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提升度確實不易。在考評機制制定過程中,要多聽取采納重點團隊實踐基地負責人的意見和建議,使評價體系更為全面,接地氣。

        四、以重點團隊為抓手,可實現高校暑期社會實踐育人活動的良性循環

        第9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團隊范文

        關鍵詞:三全育人;大學生;社會實踐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建立“三全育人”德育機制,是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是我國高等教育政策調整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實現轉型發展的客觀要求[1]。在新的歷史坐標下,我們迫切需要深入扎實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2]。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內涵及意義

        (一)社會實踐的內涵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課堂的有效延伸和補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實踐育人工作。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對于不斷增強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義大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將本身具備的思想政治素質與社會調查、實踐、社會生產相結合,進一步提高思想覺悟,實現自我教育與自我成長。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找到新的工作思路和新的形式,成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平臺,幫助大學生完成從學生角色向社會角色的轉變。

        二、當前社會實踐存在問題

        (一)社會實踐時間較短,內容缺乏創新有調查顯示,超過80%的學生在大學階段每年都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其中54.2%的團隊實踐時間不到一周,30.05%的團隊實踐會持續兩到四周,只有15.76%的團隊實踐會持續超過一個月[4]。目前高校社會實踐活動包括政策理論宣講、公益服務類活動、主題調研等等,滿足大學生實踐的基本需求,但是缺乏創新性,與學校特色、專業特色結合度不高,缺乏品牌特色。

        (二)缺乏對社會實踐的指導及保障機制高校實踐團隊基本上都會安排指導教師全程參與,當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會第一時間想到向指導教師、向學校尋求幫助,但是不管是學校還是教師,對大學社會實踐活動重視度不夠,缺乏必要的指導機制,部分指導教師本身對實踐活動經驗不足,無法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且很多高校在社會實踐方面投入經費不足,導致一些項目無法按質按量開展下去,達不到預期效果。

        (三)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認識有待提高大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認識與活動的育人效果有直接關系。有數據顯示,接近20%的大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前對活動沒有深入了解,50%的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政策文件不了解[5]。這些學生對實踐活動不關心,也不去了解,把社會實踐活動當成一項硬任務,被動地去完成。且對實踐活動認識不準確,認為實踐活動是旅游,是打暑假工。這些錯誤的認識使這些同學在實踐過程中得不到鍛煉,達到實踐活動真正的育人效果。

        (四)家長及社會支持度不高目前,不管是家長還是社會,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缺乏足夠的理解。家長不認同有幾個原因:第一,部分家長對實踐活動的認識有偏差,認為實踐活動是游山玩水,耽誤學業。第二,部分家長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擔心孩子吃苦。另外,社會的不重視也是影響實踐活動進行的重要因素。因為社會實踐時間較短,實踐單位對學生的培訓耗時耗力,導致一些社會單位不愿意給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三、“三全育人”理念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指導與啟示

        (一)基于全員育人視角,整合各方資源高校應建立由學校、社會、家庭、學生組成的“四位一體”的育人機制,共同促進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開展。對于學校層面,應建全校共青團、輔導員、指導教師及學生骨干組成的育人體系,發揮每一種角色的育人功能;暢通途徑,利用優秀校友、校企拓寬社會實踐渠道;加強指導教師的專業指導,增強實踐育人實效。對于社會層面,要提高對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和贊助。對于家庭層面,學校和學生要與家長積極溝通,幫助家長認識實踐活動的意義,打消家長的顧慮。對于學生自身,要端正態度,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增強自我服務意識,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育人活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 | 亚洲精品影院在线网页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精品有码视频在线 |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 | 婷婷丁香五月天综合资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