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與會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會計的核算就是以這個為中心展開的會計核算。而醫院會計的核算主要對公立醫院的核算,對于公立醫院來說,它的投資人是國家以及地方各級政府,公立醫院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相比較于企業會計核算中的經濟利潤,采取的是結余科目,結余科目是凈資產內容中的一種。醫院會計設立了“待沖基金”科目,他主要是用來核算國家投入醫療的專項財政補助,用于醫療的成本,科學研究項目收入構建不動資產、無形資產、或者是購進醫療衛生用品等,等待計提資產折舊、攤銷或者是領用發出庫存物資是予以沖減的資金,以便滿足預算管理的需要。在以前的醫院會計制度核算的方法下,用財政資金購買資產時形成支出。而反應的是預算支出,無法對資金計提折舊。醫院會計新制定的核算方法,把計提折舊存到“待沖基金”中,只有在資金被撤銷時才能使用,不再把這部分加入到成本當中,變成了待沖基金。醫院會計采取這樣的方法,醫院就能夠區別出資金是由財政資本形成的,還是由非財政資本形成的,利用“待沖基金”不僅能對財政資本形成的管理,還能夠體現出預算信息。
醫院會計與企業會計是不同的主體,他們的工作活動也不一樣,因此,他們的收入也有本質上的區別。對于企業會計制度來說,收入主要是企業在商品的售出,提供勞力以及讓渡資金的使用權等活動中所獲得的經濟效益的總收入,它主要包括主要的業務收入和除業務以外的其它收入。而醫院會計的核算收入主要是醫療收入、國家或者是地方財政給予的補助、科教研究收入、以及其它項目的收入。為了為醫院管理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把醫療收入、科教研究收入等進行了分類管理,科教研究也進行了收入和支出管理。
企業會計設置了資金減值科目核算資金可能出現的減值。這種方法規定企業應該制定一個時間表或者是在年末的時候,要全面的核查企業中各項的資金,在進行核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慎重,對各項資本可能出現的問題或者是損失要進行合理的推測,要對可能出現的資金的損失進行資產減值準備。各個企業要對計提各項資金減值的準備,雖然好做好資金減值準備,但是進行計提秘密準備。如果發現企業存在計提秘密準備的,就把計提秘密準備當成是重大的會計錯誤,并還要采取的一定的方法改正這種差錯,在會計報表標注中還要說明出現事項的性質、調整的資金數,以及對企業財務的影響,對企業經營成果的影響。這是企業會計的規定,而醫院會計制度,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對資金可能出現的損失規定計提減值的準備。
我國企業會計現在執行的會計制度主要是《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準則》、《鞋企業會計制度》、《會計法》是我國會計的基本法,其它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得與它相抵抗。《企業會計準則》是對會計工作內容的規定,會計工作的內容以《企業會計準則》為準繩,這一準則有利于會計目標的實現。對于我國而言,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是對于會計核算的規定。《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主要是用來衡量和指導特定行業會計核算方法的具體規定和便準。明確規定了各個行業應用的會計科目以及報表。只能選擇一種使用,不能對其交叉使用。對于醫院會計的制度主要采用的權責發生制基礎。
醫院規定了在一年結束的時候,要全面的檢查醫院的醫療款項,計提壞賬準備。對于時間過長的,無法收回的醫療款,依照有關規定批準后,確認無法收回的醫療款項,記為“壞賬準備”。對于已經轉銷的以后又收回的,按照實際收回的資金額計入該賬目,貸記“壞賬準備”科目;借記“人行存款”等。它們屬于直接轉銷發。企業會計也規定了計提壞賬準備,但企業會計對其采用的是備抵法。備抵法是指把可能收到的款項壞賬考慮在內,按照一定的時期,估計壞賬可能出項的損失,把它計入所用費用,與此同時,建立一個應收款項的準備賬戶“壞賬準備”科目,突出應收款項的可變化的凈產值。備抵法的有點是能夠把不能回收的資金及時當成壞賬損失處理計入費用,防止企業出現虛假利潤;在企業的會計報表上顯示應收資金的凈產值,能夠使報表使用者了解真實的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財務情況;也有利于企業資本的周轉,提升資金額的使用率以及經濟效益。雖然醫院會計與企業會計都有解決計提壞賬的準備,但是它們的核算方法是不同的,存在著很大的差別。
對于以前的醫院會計報表來講,是沒有現金流量表的,新的《醫院會計制度》中重視了資金流量的管理。企業的會計報表中資金流量主要包括包括三部分:現金流量用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現金流量。醫院會計的現金流量與企業會計的現金流量所屬的主體的不一樣,對于資金流量的表現方式也是不相同的。
在企業會計活動中,財務會計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掌握著企業的經濟命脈。財務會計沿用了傳統的會計模式進行核算企業的經營活動,對會計主體發生的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記錄,最終形成財務報告,故俗稱為“傳統會計”。主要側重對企業的投資人、債權人及政府部門等利益主體,提供相關企業的財務狀況及經營能力等信息。對企業經營活動的資金走向起著監督和管理作用,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非同小可。管理會計是以企業內部會計管理為主,通過信息的確認、計量、分析等過程,對企業內部資金的管理和監督進行嚴格把控,最終為企業決策者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提供出重要的參考數據,達到企業組織目標的實現、組織文化的形成。因此,有著“內部報告會計”之稱,具有指導企業決策者、部門負責人等規劃經濟活動,實現內部資金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企業價值的高效創造及價值的合理維護的功能。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異同點及相互關系
在企業會計領域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作為兩個不同的分支,在實踐過程中,是不可分割的,兩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主要體現在下列幾個方面:第一,管理會計主要對企業內部決策管理層,提供企業者所需的信息;財務會計主要對外部信息需求者,向外提供報告信息。但是,兩者都是以提高企業經濟為目的,正確記錄、分析企業的經營活動,對企業中的價值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第二,財務會計的對象是企業已發生的、過去的生產經營情況,反映經濟活動主體的全部經濟活動狀況,是一種“報賬型會計”;而管理會計則是對財務會計反映的狀況進行再加工,反映出現在和未來的經濟活動的預期狀況,具有前瞻性,屬于“經營型會計”;但兩者都是以物資運動和價值運動為基礎進行信息的采集,體現企業社會生產關系的生產過程。第三,財務會計在核算過程中,有著固定的原則和標準,企業必須遵守特定主體的規定,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如《企業會計準則》和行業統一會計制度等,向有關部門提交財務報告;管理會計則作為企業內部的活動反映,不受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法律法規的限制,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有助于企業的改進管理,提高企業效率為宗旨的方式,靈活地應用預測學、控制論等管理理論,進行隨時調整,提交適應的報告格式和標準。但兩者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現代企業會計服務,共同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目標,滿足外部及各利益相關者的要求。
三、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融合的必然性
在會計體系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共同組成了一個耦合的開放系統,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輔相成,密切相連,財務會計是基礎,會計質量是管理會計分析的重要保證。財務會計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要管理會計進行提升,只有準確和廣泛的財務會計數據,才能使管理會計所采用的多種科學理論和方法,加工的數據信息得以全面、高質地反饋企業的經營過程。因此,將企業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整合為體系,兩者相互滲透,對財務會計數據進行預測分析、決策分析等管理會計手段,在改進企業經營管理,提高組織中的管理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都有著積極的幫助。面對現代企業管理的總體要求,內外配合、互相反饋,共同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實現會計最原始和終極的目標,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大融合,是社會經濟形勢發展的趨勢,也是時代的要求,是會計活動向外延展的結果,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和重點。
四、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相融措施分析
為了使財務會計制度更加完善和管理會計的發展,建立一種全能的企業管理控制系統,為企業和社會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加的真實完整,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步伐已經加快,無法割裂地發揮著它們的作用。
(一)構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模型,保證信息輸入的融合
在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技術為兩者的融合提供了強有力的平臺。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對企業的原始數據信息進行及時的采集,并把這些數據傳遞到相關部門進行合并、加工、整理,有效地、及時地滿足各方的需求,具體可以通過建立原始信息目錄清單、設置共用的會計憑證模板,將財務會計方面的各類報表,諸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計算公式及相應提示設計在數據庫管理系統中,便于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會計數據庫中自由取數,建立各自對應的處理報表。目前,我國在軟件設計中,ERP管理系統實現了會計一體化,產銷一條龍的操作,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得到了加強。
(二)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在企業供、產、銷過程中的具體運用,體現生產控制過程的融合
1.在企業經營活動中,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主要通過企業運用的各類會計工具的溝通作用來實現融合。從供應鏈開始,到產品的銷售資金回籠,直到出示財務報表,體現財務會計的過程,為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提供了明確、具體的依據,便于管理會計為企業未來的經濟預算、經營績效進行規劃和考核。形成兩種會計活動回路循環的路線:計劃-控制-反饋-考核。
2.值得強調的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在成本控制核算方面,兩者的成本考慮因素不盡相同。財務會計是據實反映生產過程中的生產材料、制造費用和人工費用等在產品中的分配,以此確認產品的成本價值。管理會計的成本計算則采用作業成本計算法。(1)建立產品品種編碼表和成本動因編碼表。這種編碼制,可以有效地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數據對應起來。在數據庫中,對各類產品品種進行規律性的編碼,根據成本動因態勢,勾勒出產品與作業的對應關系。(2)分部門、分項目地與成本庫的成本核算數據產生對應關系,形成一個成本庫編碼表。財務會計成本類科目必須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設置,在輔助生產成本和制造費用下設的明細與管理會計中作業成本間必須建立相應的聯系,可以通過作業成本下設一級、二級科目、或者過渡科目的設置,形成對應關系。
3.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都生成了一系列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信息,交叉構成了企業的對外報告和對內報告。顯示出的企業經營成果效益,不僅供內部人員使用,而且向外部人員傳遞的會計信息,包含交叉了許多的內部資料,比如:現在的上市公司,年報中所披露的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以及企業的治理結構等信息,本質上應屬于企業的內部管理性的信息,現在也被外部人員所獲取。內部的兩張報表也擴大了內容,利潤表也向綜合收益表方向轉化,原有的單純財務報表,增加了非財務信息的項目,豐富了財務報表的內容,使財務會計的標準上了一個臺階。
4.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經營業績、員工的績效考核指標,實施一系列的內部控制數據,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進行有效地防范,這些都與財務數據相關。管理層、投資者對企業進行評估及估值的參考資料,企業員工也需要從會計信息中了解其薪酬受影響的情況。因此,財務信息的重要性被管理者等相關人員的關注度都是有增無減的。這促使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交叉,兩者的界限不會那么絕對明顯,相互融合的程度越來越高。
(三)實現全面預算管理,抓好預算編制與控制的各個環節,擴大兩者的融合度
在企業的內部管理過程中,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相互結合在一起,混合使用的,具有較強的內在契合性,管理會計也貫穿了企業整個價值鏈的環節,為企業的目標戰略執行情況起著監督、調整業務活動的作用。全面地預算管理,滲透了企業的銷售、生產、成本等各個預算模塊,與收入、費用、資產與財務需要合為一體,是一種企業全過程、全方位及全員參與的管理模式,推動現代企業貫徹落實經營戰略的一種管理工具,將各種關鍵問題在一個體系中進行評價、控制和解決的有力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持橫向、縱向之間、部門與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使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信息更加的準確及時。
1.預算編制中的融合。在財務預算報表編制過程中,通過對企業制訂生產產量、各項成本以及現金收支等方面的預算,歸集數據的邏輯與編制實際的財務報表的流程相一致,按統一的計量標準,經濟事項的確認,由財務人員按照財務會計準則的要求進行歸納,并綜合考慮企業利潤目標及銷售預計方案的編制,形成預期的企業資產、負債和現金流量。最終編制預計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使企業管理層對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心中有數,并對經營過程中的目標控制加以有效管理。
2.預算控制環節的融合。要達到企業的全面預算管理控制的效果,不僅要編制合理的財務預測,而且要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完整的預算控制制度,形成一個多環節的聯合體系,實施“計劃—控制—反饋—考核”的持續改進循環,建立各項指標的勾稽關系,對各項預算考評指標進行量化,倘若計劃數與實際數據偏差較大,要及時關注并調整。必須保證預算與戰略、預算與獎懲制度、預算與預算動因之間,有著密切的邏輯關系,真正實現預算對企業前進的推動作用。
五、結語
(一)財政管理改革的要求分析這一方面的改革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泛,其中最為明顯的改革有以下幾個方面:集中收付體系、政府集中采購制度、部門內部建立合理的預算制度。對這些方面的改革,不僅把會計管理中的預算功能充分體現出來,而且也對預算管理的優勢和缺點進行了合理分析,明確提出其中的缺點和優點。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以后,各單位的材料(或其他商品與服務)采購可能出現下列情況:①材料已到,但是采購的賬單或者發票未到;②采購賬單和發票已經到企業內部,但是材料仍然沒有到企業;③貨物付款的方式采取一次性全部付款或分期付款方式,等等。反映了近期改革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之冰山一角,但也足以說明現行預算會計已經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有力地佐證了本書提出的一個核心觀點:未,來的預算會計必須依托“支出周期”概念來構造核算框架,在此基礎上清晰地界定支出周期的構成階段以及各階段交易的特性,以此設計預算會計的核算賬戶。惟有實施這項意義重大的變革,實踐中反映出來的上述問題才能得到妥善解決。
(二)通過預算會計改革支持集中化方向的財政管理改革目前,旨在通過建立合理的集中財政管理框架,促進單位預算會計改革,對國內外提出的財政管理實踐要求進行了統一反饋和分析。近期進行了幾項重要改革有集中政府采購的制度、集中收付制國庫體系以及單位部門預算改革制度等,雖然這些改革表面上看起來沒有太大的關聯性,但是從實質上看,都是為了促進集中性的公共財政管理體制而改革。這也就是說明,這些改革的實質都是一樣的,并且其遵循的基本方向都只有一個:就是從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邁進。集中化財政公共管理從根本上要求要有相應的預算管理體制,并以此來明確各個階段和時間點資金的使用狀況,這就必然要對目前我國現行的財務預算管理體系進行大范圍內的整合與改革,尤其要突破體系的局限性,構造全新型的預算會計框架,改革的重點應是對總預算會計的預算范圍進行擴展,保證其能夠對各個時間段的交易信息進行實時了解。這項改革的實施,將會充分擴展總預算會計的能力,改革的核心是保證總預算會計能夠對各個階段的財務信息進行實施交易,包括承諾階段和付款階段的各個階段。一般狀況下,支出方面的交易應當由相關支出機構和核心管理部門進行統一監制和管理,并進行相應的同步記錄。如果預算會計不進行相關的改革,那么集中財務管理方面的各種改革就會面臨極大的障礙和局限。最明顯的例子是:在推行集中性政府采購制度的改革中,如果采購機構無法及時得到承諾階段、核實階段和付款階段的交易信息,就無法制定良好的采購預算,也無法實施有針對性的采購。國庫如果不能及時獲得這類交易信息,就無法辦理審核和付款事宜,更無法制定實施預算所必不可少的月度現金(用款)計劃,向支出機構分配和下達支出限額也找不到客觀依據。
二、我國會計規范體系的選擇
(一)會計規范體系改革與完善的目標選擇就目前狀況來看,截止到現在為止,我國的會計規范體系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完整的,并且各種規范體系的層次也比較清楚明確。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雖然會計體系相對比較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給社會和我國經濟都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我們不僅要有完善的會計規范,而且更要有這些規范的執行機制。否則即使制定了較好的會計規范標準,但是執行力度不夠,或者執行不到位,那么也會變成一張廢紙。鑒于此,我國會計規范體系改革與完善的相應標準,不僅要適應于大多數單位和企業發展,而且還要建立足夠的執行標準,管理改革與執行同時實施,才能保證改革的有效性。
(二)會計改革開展的形式選擇就目前我國現有的管理體系來看,最高管理體系是法律,接下來是行政法規,然后是部門規章。我國會計規范體系中,這幾個層次的規章基本夠已經具備,一般來說,層次越高其中的約束力也會越大,并且相關規定的內容范圍也在逐漸加大,但是一旦規范內容加多,范圍較寬,則其規范的內容便不會具體,所以對其執行效果會有一定的影響。從整體上看,國際改革的通行標準是對會計改革以準則的形式,而我國則不適宜運營制度的形式,采用會計規則這一形式則更加合理和規范。會計預算管理和財政管理改革所涉及到的區域比較廣泛,其中最為明顯的改革有以下幾個方面:集中收付體系、政府集中采購制度、部門內部建立合理的預算制度。對這些方面的改革,不僅把會計管理中的預算功能充分體現出來,而且也對預算管理的優勢和缺點進行了合理分析,明確提出其中的缺點和優點。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強,新形勢下要求更大的改革,尤其是需要大大加強總預算會計實時追蹤“機構層交易”信息的能力。
(三)會計規范體系改革與完善的內容選擇從整體上來說,我國會計管理的體系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健全和完整的。但仍存在一些需要進一步優化的問題。(1)從基本法律這個方面來看,包含的法律主要有《注冊會計師法》和《會計法》。(2)從行政法規這一方面來看,為了促進企業財務管理規范化,提高會計報告的編制效果,國務院頒布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3)從單位部門內部規章這一方面看的話,其規范還是比較詳細的,并且其規范也是最多的。這一方面的改革應該作為最基本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比如,基本會計準則的修訂與完善,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與制度的制定與完善等。(4)對其單位內部會計管理方面的制度。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都進行了具體的要求,但是企業內部員工如果執行,如果溝通交流以及開展工作就成為了相關部門監督檢查的重點,也是目前我國會計規范項目的重要完善項目之一。
三、深化企業財務會計改革的對策
(一)集中性的政府采購與預算會計改革在公平的基礎上進行集中政府采購制度改革中,財政部門不再單單是依據相關的預算要求給相關單位撥款,而是依據國家批準的預算要求和單位采購合同的實行狀況進行資金支付,直接將相關款項支付給供應方。因為供應商和政府采購的中間機構不屬于財務撥款的對應單位,所以針對這種直接錢款撥付的方式,目前的會計核算體系不能進行報告和記錄。由此也可以看出來,要對現行的會計核算體系進行更大的改革。(行政單位、事業單位和政府整體)。依據國際上的慣例,要對會計實體進行特定的管理和界定,集中政府采購政策也對機構會計和預算會計進行了客觀要求。因為相關單位對服務或者商品的采購采用了直接集中支付撥款的形式,而總預算會計對這一方面具備相應的直接記錄,并且支出機構也可以依據相關財政部門的規定提供相應的付款證據,并進行合理的會計記錄,這筆業務實際上是不同層次(政府整體和支出機構)的會計主體(政府)獲取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因此客觀上要求由核心部門和支出機構分別進行實時和同步式記錄,由此將促成在集中和分散的基礎上對同一筆采購交易同時進行記錄的新型預算會計系統。在該系統中,作為子系統的支出機構層次的會計的功能是完成總預算會計框架下的明細記錄。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政府采購的資金來源較多,不僅有財政預算資金,也有其他資金如預算外資金等。這種情況下,如果一筆政府采購業務有兩個以上的資金來源,其會計核算就變得較為復雜,對這筆政府采購業務信息的反映在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下是不完整的。同時,由于政府采購的實施會造成預算單位收支過程中的價值流轉和資金及實物流轉的脫節,對這種情況下的預算會計處理需要進行專門的規定。
(二)部門預算與預算會計改革從2000年開始試點的部門預算制度目前已經在全國范圍普遍推廣,這是近期在預算方向上推出的最為重要的幾項改革之一。除了部門預算外,其他幾項預算改革包括試編中期預算、改進預算分類系統和建立旨在支持預算準備的技術平臺。以部門預算為主導的預算改革旨在細化預算編制、強化受托責任和增進預算透明度。預算會計信息是編制部門預算的重要信息來源和基礎。在傳統的、大一統的(政府整體)預算模式下,各個單位、部門的支出指標是按照基期的支出基數加上一個增長比例來確定的,因而在決策時不需要過多的預算會計信息。相比之下,部門預算有著巨大的信息需求,包括在核定編制、制定標準定額、摸清各個部門的“家底”、充分了解各部門資源占用和使用情況等方面。然而,現行預算會計無法滿足這一要求。長期以來,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在使用預算資金、進行公共支出中形成了大量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資產,許多事業單位如科研、高校、醫院等還擁有相當數量的股權投資。由于我國的預算會計主要側重于預算資金的收支核算,未能整合為政府會計,因而對各單位的大量資產包括長期資產的會計核算既不完整也不及時,成為實踐中對固定資產缺乏妥善管理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規定不計提折舊,因而無法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虛增了資產價值,不能真實、完整地反映各單位占用的經濟資源及使用情況,難以為編制部門預算提供有關各個部門的“家底”資料信息。
四、結論
會計信息是根據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向廣大的利益相關人提供有關公司運營狀況的信息是利益相關人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直接關系到利益相關人的決策及其結果。會計信息失真是指會計信息未能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給投資者的相關決策帶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會計信息失真可能會引起部分利益相關人的決策失誤和部分社會經濟資源的無效配置,會造成證券等資本市場的動蕩,是影響正常經濟秩序的因素之一。
公司治理結構是用來協調現代公司制度下公司內部不同利害關系者之間的利益和行為的一系列法律、文化、習慣和制度的統稱。公司治理結構是在公司法人財產的委托―關系下對投資者管理層公司員工和債權人等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權、責、利關系加以規范和協調,這種制度安排的有效運作則必須以公司財務為依托。公司治理外部機制的充分競爭能夠產生約束經理行為的信息,因此能夠解決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所產生的監控問題。在一個國家或市場中,公司的外部治理機制基本相同,那么公司的差異就在于內部治理機制。
二、財務會計信息與公司治理的互動關系
1.財務會計信息在公司治理機制中的作用
公司的財務結構是否合理對公司治理結構效率的高低有著直接的影響和制約。一定的公司治理結構下公司利益相關人的博弈結果就直接反映在公司的會計信息上。充分、完善的會計信息系統在減少信息不對稱、控制逆向選擇及限制道德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借助于有效的對外信息披露及審計制度,會計信息支持了外部競爭性市場體系的有序運行,保證了接管等外部治理機制對經理偏離股東利益行為構成可置信的威脅;另一方面,在內部治理結構中,會計信息直接發揮著監督、評價和契約溝通的治理價值。財務會計系統是對闡明道德風險問題重要信息系統產權調整的邏輯起點,有助于董事會區分可控制事件和不可控制事件,管理人員經常向董事會提交預算并作解釋偏離預算的階段性報告,這可能幫助董事會區分可控制事件與不可控制事件。
如果沒有可靠、相關的會計信息支撐,董事會、監事會等內部監控機制的任何決策都可能盲目無效。財務激勵機制特別是股票期權是現代公司治理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讓高管人員分享剩余收益,能夠激勵高管人員創造優異的業績。高度綜合的會計信息就成為激勵合同設計和實施的基礎。內部經理人才市場根據反映的財務會計信息評價經理的業績,促進經理層任免機制的市場化、法制化,是解決公司經理層治理的源頭問題。
總之,我們可以將會計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為:在以緩解“股東—經理”的問題為中心的有關控制機制中使用對外報告的財務會計數據,以提高治理的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業績。
2.內外部治理機制影響財務會計信息
全面理解財務會計信息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須要研究公司治理,要想使公司治理研究取得理想的成果,關鍵還要看雙方信息掌握的程度。財務會計信息是否客觀、公正反映公司治理中的內外部治理機制和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產權博弈的是否均衡。
兩權分離下“在場”的經理與“不在場”的產權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是客觀的現實,有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關于企業經營環境、未來前景等狀態信息;第二個層面是關于經理努力程度信息。經理掌握第一層面的優勢信息,這是其勝任決策和管理的有利條件。由于企業產權主體利益目標不同,為了防止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事前逆向選擇和事后的敗德行為,那些遠離企業的相關利益者有必要對管理者提供的信息進行分析、驗證。為了提高效率,股東等外部產權主體可以通過與人力資本所有者的談判,將這種分析、驗證程序制度化。如在企業治理結構內部,可以在董事會中設立審計委員會或引入具備專業素質的獨立董事;在企業治理結構外部則可依托中介機構,以確保管理者所提供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可見,財務會計信息和公司內外部治理是雙向的影響。
三、我國財務會計信息治理作用與對策分析
在我國,會計人員的監督方主要是政府和其他外部監督機構;授意方主要是股東和管理層;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受益人主要是大股東和公司管理層等內部人。我們可以找出我國上市公司存在的問題:(1)不完全的公司控制權、國有大股東缺位、小股東無力控制造成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人控制。上市公司由于國有股東其外部控制權的獲得,更加對內部人控制失去了約束作用。(2)控制權和風險承擔者錯位。我國上市公司中控制權主要在大股東和內部人手中,但是風險主要由中小股東、債權人和公司員工等承擔,在風險和收益上不成正比。
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是造成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減少會計信息失真只能從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入手:(1)確定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目標,企業主體利益的最大化。(2)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培育完全的股東。(3)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控制權問題,建立完全的控制權。(4)健全和完善我國上市公司監督機制有效的監督機制。
我國的股權分制改革的推進,國有股不流通,“一股獨大”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將會得到改善。通過引入機構投資者和社會資本、獨立董事制度的逐步健全、管理層報酬契約的完善、內部經理人市場的培育,定將使我國的公司治理理論逐步完善,進而使我國的財務會計信息質量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反過來亦會提高公司治理效率,進而促進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和發展。要在內部治理機制研究基礎上關注外部治理機制的環境作用,培育我國的外部治理的制度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公司治理得到完善,才會向投資人提供相關可靠的財務會計信息進而保護投資人利益。
參考文獻:
[1]曾慶生,陳信元.何種內部治理機制影響了公司權益成本.財經研究,2006,2.
[2]楊興全,張海.財務會計信息與公司治理.財會通訊,2006,8.
[3]石本仁.公司治理中的會計角色.會計研究,2002,4.
[4]周守華.從公司治理結構透視財務管理目標.會計研究,2000,9.
[5]楊惠敏.公司治理、企業管理與會計信息系統.會計研究,2000,6.
[6]李維安.中國公司治理原則與國際比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一)民辦學校會計制度必須全國統一
會計信息是商業語言,為了使信息的使用者能夠比較不同機構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作出理性決策,會計信息必須具有可比性。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的前提,是一個國家內同類機構適用的會計準則必須保持一致,這也是各個國家會計法規和準則的基本原則與實踐。不僅一個國家之內會計準則必須一致,近年來還出現了不同國家會計準則趨同于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勢__1]。我國企業會計、政府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與國際慣例相同,也是全國統一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民辦學校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但是,由于民辦學校性質模糊等各種原因,我國中央政府和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還沒有對民辦學校會計制度的使用作出統一的規定。不少地方政府沒有制定民辦學校會計制度,已經制定會計制度的地區,依據也不盡相同。有的依據《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的依據《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還有的依據《企業會計準則》。不同地區甚至同一地區同類民辦學校使用的會計制度都不一致,使得民辦學校會計信息混亂、質量低下_2]。為了保證民辦學校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民辦學校實行分類管理后,對適用會計制度的決定不能再由地方政府作出,而應該由財政部和教育部統一規定。各地民辦學校必須執行全國統一的會計制度。
(二)非營利民辦學校會計制度的適用
非營利民辦學校,性質上屬于民間非營利組織,應該規定其適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由于目前我國教育領域的勞動人事制度存在雙軌制,公辦學校多數教職工屬于事業編制,民辦學校的教職工都不屬于事業編制。在養老、醫療等社會福利待遇上,事業編制的教職工比非事業編制的教職工好得多,因此民辦學校的教職工要求取得事業編制的呼聲很高。這種民辦學校教職工身份向公辦學校看齊的呼聲,引致了改變民辦學校屬性的要求,認為民辦學校特別是非營利民辦學校應該看成是事業單位,導致一些地方將民辦學校登記為民辦事業單位。民辦學校教職工的訴求和民辦學校登記為事業單位,對地方政府制定民辦學校會計制度產生了重要影響。《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實行業務活動成本計算,財務報告包含現金流量表,比較接近企業和國際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是比較先進的會計制度。盡管在運用時需要根據學校的組織和業務特點作出一些調整,《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還是比較適用的。2013年開始實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還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缺少活動成本核算,沒有現金流量表,產生的會計信息質量明顯比《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低,不適合非營利民辦學校使用。從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看,公辦學校教職工的事業編制身份以及與企業職工在養老、醫療等社會福利待遇方面的差距是需要逐漸縮小甚至消除的。將民辦學校教職工納入事業編制,將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登記為民辦事業單位,是不符合改革方向的。因此,不能根據一些需要改革的不合理現象來改變非營利民辦學校教職工的身份和學校的性質,也不能因為對非營利民辦學校的不適當登記影響其會計制度的選擇。基于上述理由,應該由財政部和教育部明確規定,非營利民辦學校不執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而統一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為了使非營利民辦學校更好地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財政部和教育部應該根據非營利民辦學校的組織和業務特點,對會計科目、會計報表、會計處理等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補充,通過類似《非營利民辦學校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的規定》之類的文件,來統一規范非營利民辦學校的會計制度。
(三)營利性民辦學校會計制度的適用
營利性民辦學校,實際是提供教育服務的營利性企業,必須適用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有兩套,大中型企業實行《企業會計準則》,小型企業實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應該根據學校規模的不同,規定營利性民辦學校分別適用《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如果是在交易所上市的民辦學校,則還需要遵循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要求的一些會計規范,如定期公開財務報告等。營利性民辦學校適用企業會計準則是國際經驗。美國是營利性學校較多的國家,各級教育都存在營利性學校,在交易所上市的高等教育機構就有10多家。美國的營利性學校遵循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制定的企業會計準則。美國著名的營利性教育企業阿波羅集團(ApolloGroup),旗下有鳳凰城大學在內的多所學校,是一家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NASDAQ,英文全稱是”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on”)上市的教育公司。從其財務報告可以看出,它遵循的是FASB制定的企業會計準則,遵從證券交易所的財務信息披露規則,并按稅法規定繳納聯邦和州的企業所得稅。我國部分地方在實踐中也規定營利性質的民辦學校適用企業會計準則。廣州市2005年的《廣州市民辦學校財務會計管理規定》提出:“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對外不籌集資金且規模較小的民辦學校可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制度》;其他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應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由于2005年廣州還沒有對民辦學校進行營利與非營利的分類,只有要求回報與不要求回報的分類,所以有上述規定。但從本質上看,要求回報實質上具有營利性,廣州實際上是作出了營利性民辦學校適用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為保持全國營利性民辦學校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財政部和教育部應該規定,營利性民辦學校必須統一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或《小企業會計準則》。為了使營利性民辦學校更好地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財政部和教育部應該根據營利性民辦學校的組織和業務特點,對會計科目、會計處理、會計報表等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補充,通過《營利性民辦學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和《營利性民辦學校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之類的文件,來統一規范營利性民辦學校的會計制度。
二、兩類民辦學校的法人財產權與舉辦者權益
將民辦學校區分為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后,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中,必須更加慎重地處理好民辦學校的法人財產權與舉辦者和出資人關系。民辦學校的法人財產權在《民辦教育促進法》的第九條、第三十五條以及第三十六條中都得到了明確的確認。其中,第三十六條規定:“民辦學校存續期問,所有資產由民辦學校依法管理和使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民辦學校法人財產權的核心,是對其財產的所有、使用和處置權,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必須遵守民辦學校法人財產權的規定。民辦學校舉辦者和出資人的權益,在《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細則中也有規定。《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用資金、實物、土地使用權、知識產權以及其他財產作為辦學出資。”《民辦教育促進法》對舉辦者和出資人權益的規定主要有第五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和第五十一條。其中,第二十條規定:“學校理事會或者董事會由舉辦者或者其代表、校長、教職工代表等人員組成。”第五十一條規定:“民辦學校在扣除辦學成本、預留發展基金以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費用后,出資人可以從辦學結余中取得合理回報。”《民辦教育促進法》有關舉辦者和出資人的權益規定,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推選理事會成員參與民辦學校決策,對民辦學校行使實際控制權;二是取得合理回報。舉辦者和出資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權益在法律上沒有明確,即是否享有民辦學校終止后的剩余資產的索取權。另外,對于那些成立初期舉辦者物質資產投入很少或沒有投入,主要依靠人力資本投入,將歷年結余積累下來滾動發展的民辦學校,如何界定和評估舉辦者產權,現有法律也沒有明確的規定。這些權益的模糊會導致舉辦者利用控制權和合理回報權為自己輸送利益,掏空學校凈資產,不利于民辦學校的長期穩定發展[4]。因此,需要修訂完善《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將民辦學校區分為營利性與非營利性兩類,明確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出資人擁有學校終止后的剩余資產索取權,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出資人不擁有學校終止后的剩余資產索取權。還要在修訂的法律中明確規定,主要依靠舉辦者人力資本投入和結余滾動發展的民辦學校,營利性學校舉辦者享有剩余資產的索取權,非營利性學校舉辦者享有部分原有積累的索取權。由于營利性民辦學校實行企業會計準則,進行嚴格的成本核算,所有者權益的數量將更加準確和清晰,明確剩余索取權后,舉辦者或出資人在學校運營期間通過關聯交易將學校的資產輸送給自己的動機會減少。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由于剩余索取權的限制,舉辦者或出資人在辦學期間通過控制權輸送利益的動機將更強。但無論是營利性民辦學校還是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都需要正確處理好與舉辦者或出資人的關聯交易,防止非法的利益輸送。應該借鑒上市公司有關關聯交易管理的經驗,實行董事會或理事會在關聯交易表決時,關聯董事或理事不參與表決的回避制度,在程序上保證關聯交易的公正。在舉辦者和出資人不擔任校長、也不參與日常經營管理的民辦學校,如果財務管理和內部控制不嚴格,容易產生管理人員通過招生、用人、采購等業務過程獲取個人經濟利益,以及過高職務消費等方式侵害學校和舉辦者、出資人利益的問題[c],即經濟學中的成本問題。嚴格的財務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減少這類問題的必要條件。
三、兩類民辦學校中政府投入與捐贈資產的會計處理
民辦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支持。民辦學校對于政府投入和社會捐贈的會計核算方法,由投入和捐贈的性質、形式決定,需要審慎處理。
(一)政府投入的會計處理
政府對民辦學校投入時,應該明確投入的性質,民辦學校根據不同的投人性質作出不同的會計處理。政府對民辦學校的投入,從權屬上主要有兩類:資本性投入與非資本性投入。資本性投入是投入后政府在民辦學校取得出資人地位的投入,非資本性投入是不要求出資人地位的投入。資本性投入的會計處理:政府對民辦學校進行資本性投入,應該與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或出資人達成出資協議,根據出資協議和資產評估價值,將政府資本性投入記人民辦學校的出資人賬戶。民辦學校相應的會計分錄是:借:銀行存款(或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貸:非限定性凈資產(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實收資本(營利性民辦學校)如果政府與舉辦者沒有就政府的資本性投入達成出資協議,而資產已經投入到學校,則資產先不辦理產權轉移手續,也不記人民辦學校的資產和凈資產賬戶,待達成協議后再進行上述賬務處理。非資本性投入的會計處理:政府對民辦學校的非資本性投入,可以看成是政府購買民辦學校的服務,或者看成是政府捐贈,民辦學校可以作為收入記賬。政府的貨幣投入和效用在一年以內的其他資產投入,如果看成是購買服務,相應的會計分錄是:借:銀行存款(或存貨等)貸:政府補助收入(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營業外收入(營利性民辦學校)如果看成是捐贈,會計分錄是:借:銀行存款(或存貨等)貸:捐贈收入(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營業外收入(營利性民辦學校)政府投入長期資產,應看成是政府捐贈,會計分錄是:借: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等)貸:捐贈收入(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遞延收益(營利性民辦學校)必須指出的是,在決定對民辦學校進行投入時,政府自己必須明確投入的性質并與民辦學校達成協議,民辦學校才能進行正確的會計處理。還必須明確的是,政府的資產投入到民辦學校后,就屬于民辦學校的資產,民辦學校擁有這些資產的法人財產權。如果政府事先沒有對資產的使用提出限制,民辦學校可以根據教育教學的需要自主使用。對于資本性投入,政府換取的是出資人的權益,在營利性民辦學校表現為一定份額的實收資本。對于非資本性投入,政府換取的是民辦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不再擁有投入資產的財產權,也不能取得出資人地位,但可以對資產的使用提出要求。政府對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的使用限制或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校對這些資產的處置權。
(二)社會捐贈的會計處理
民辦學校接受社會捐贈,性質上相對簡單,是捐贈人對民辦學校無償提供資產。有些捐贈人會對捐贈資產的使用提出限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應該遵從捐贈人的限制要求,在當期將捐贈形成的收入記人捐贈收入的限定性收入或非限定性收入明細科目中。收到捐贈為貨幣性資產時,會計分錄為:借:銀行存款貸:捐贈收入——限定性(非限定性)收入(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營業外收入(營利性民辦學校)若接受捐贈的是非貨幣性資產,且金額較大,當期的會計分錄為:借: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等)貸:捐贈收入——限定性(非限定性)收入(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遞延收益(營利性民辦學校)
四、兩類學校與舉辦者關聯交易的會計處理
民辦學校作為獨立的法人,具有法人財產權。非營利學校的舉辦者、出資人對學校擁有一定的控制權,但沒有結余的收益權和剩余索取權。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或出資人擁有對民辦學校的控制權和利潤分配權以及剩余索取權。在民辦學校的開辦和存續過程中,舉辦者和出資人與民辦學校之間會產生經濟往來。根據公認會計準則,雙方的經濟往來屬于關聯交易,應該遵循關聯交易會計準則。關聯交易會計準則的核心,就是雙方的交易要按公允價值計價入賬。
(一)設立時舉辦者投入的會計處理
在民辦學校設立時,主要的關聯交易是舉辦者將資產投入學校。這時,由于民辦學校的治理結構還沒有建立,容易出現投入資產價值高估、投入資產不及時辦理產權轉移手續等問題。有關法規和民辦學校會計制度要明確規定,舉辦者投人民辦學校的•58•資產、價值要經過有公信力的會計事務所或資產評估公司評估,民辦學校按照投入資產的評估價值,在完成了產權轉移手續后,作為舉辦者或出資人的出資,記人民辦學校的凈資產賬戶。具體的會計處理是,非營利民辦學校記人相應的資產和“非限定性凈資產”賬戶,營利性民辦學校記人相應的資產和“實收資本”賬戶,其會計分錄為:借:銀行存款(或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貸:非限定性凈資產(非營利民辦學校)實收資本(營利性民辦學校)在實踐中,出現了舉辦者或出資人資產已投入民辦學校使用,但遲遲沒有辦理產權轉移手續,民辦學校不能及時按公允價值將資產入賬的問題[6]。為了防止出現這類問題,除了前述的修改《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營利性民辦學校的出資人享有剩余索取權外,主管部門還應該在批準辦學的程序中,將舉辦者或出資人投入資產的產權轉移作為核發辦學許可證的前置條件,以及認真落實對民辦學校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存續期間關聯交易的會計處理
在民辦學校存續期間,舉辦者或出資人投入學校的資產不能抽回。存續期間舉辦者或出資人與學校產生的交易,比較多的是相互借用資產,如借款、借用固定資產等。發生借款交易前,必須經過理事會或董事會的批準,簽訂規范的借款協議,按市場利率計息,發生交易后應及時記賬。一般情況下,民辦學校不應該將款項借給舉辦者或出資人,如果經批準借出,其會計分錄是:借:其他應收款(或應收賬款)貸:銀行存款計算利息時:借:其他應收款(應計利息)貸:其他收入民辦學校向舉辦者或出資人借款,借入和期末計提利息的會計分錄分別是:借:銀行存款貸:短期借款借:籌資費用(非營利民辦學校)財務費用(營利性民辦學校)貸:預提費用或其他應付款(非營利民辦學校)應計利息(營利性民辦學校)民辦學校與舉辦者或出資人之間的實物資產借用,實質上是租賃資產。如果發生了借用資產的交易,應該經批準后簽訂租賃協議,租金按市場租金標準確定。會計核算時,按協議租金及時記賬。民辦學校租賃舉辦人或出資人的實物資產,支付租賃費或期末計提租賃費的會計分錄是:借:業務活動成本或管理費用(非營利民辦學校)主營業務成本或管理費用(營利性民辦學校)貸:銀行存款(支付租賃費)預提費用或其他應付款(計提租賃費)舉辦人或出資人租賃民辦學校實物資產,收到或期末計提租賃費的會計分錄是:借:銀行存款(收到租賃費)其他應收款(計提應收租賃費)貸:其他收入(非營利民辦學校)其他業務收入(營利性民辦學校)
五、兩類學校的財務報告
無論是非營利民辦學校還是營利性民辦學校,都需要編制財務報告,向學校的利益相關者提供所需要的財務信息。
(一)非營利民辦學校財務報告的內容
非營利民辦學校應遵循《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按照這一制度的要求編制財務報告。《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規定,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業務活動表和現金流量表。會計報表附注應包括重要會計政策及變化、董事會成員薪酬及變化、重要報表項目的變化等。財務情況說明書應包括組織的宗旨、結構和人員狀況,以及業務活動基本情況、年度計劃和預算完成情況等。上述《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規定的財務報告內容,對非營利民辦學校是合適的,無需修改補充,遵照執行即可。但非營利民辦學校財務報表里的具體項目以及報表附注說明,可以根據學校的特點有所修改補充。為了提供非營利民辦學校凈資產來源的信息,可以考慮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凈資產部分增加二級項目,即在非限定性和限定性凈資產項下,分別設置舉辦者(出資者)凈資產、政府投入凈資產、捐贈凈資產和其他凈資產四個二級項目。為了提供非營利民辦學校從事各項核心業務的成本信息和辦學結余,可以考慮根據學校支出(成本)的特點,在業務活動表中按功能設立支出(成本)項目和增加結余項目。按功能設立的項目有教學支出、科研支出、社會服務支出、管理支出、學生活動支出等。結余項目是當期全部收入與費用支出項目之差。在財務情況說明書中,增加學校學生數量、生源結構、教師數量和結構、教育質量等學生、家長和社會關心的信息。
(二)營利性民辦學校財務報告的內容
營利性民辦學校根據規模的不同,應遵循《企業會計準則》或《小企業會計準則》。政府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教育行業的特點,規定營利性民辦學校適用《小企業會計準則》的門檻。《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及其附注,以及其他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披露的信息和資料。會計報表至少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增加了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還規定會計報表附注包括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遵循會計準則的聲明、重要會計政策的說明和會計估計的說明。《小企業會計準則》沒有財務報告的規定,但有財務報表的規定。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報表附注。附注包括遵循會計準則的聲明和重要報表項目的說明。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財務報表種類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有一些差異,前者有利潤表,后者沒有利潤表但有業務活動表;后者的報表附注需要披露董事會成員的薪酬及變化,還多了財務情況說明書。由于民辦學校有不少重要的信息難以在《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會計報表和附注中反映出來,如教師的年齡、學歷、職稱結構等重要的人力資本信息,營利性學校需要財務情況說明書來提供這些重要信息。因此,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財務報告中應該包括財務情況說明書。與非營利民辦學校一樣,營利性民辦學校會計報表的具體項目也可以根據學校的特點作一些修改和補充。如前所述,為了提供營利性民辦學校所有者權益形成的信息,可以考慮在資產負債表中所有者權益部分的資本公積項目下,設置舉辦者(出資者)資本公積、政府投入資本公積、捐贈資本公積和其他資本公積四個二級項目。為了提供營利性民辦學校從事各項核心業務的成本費用信息,可以考慮根據學校成本費用的特點,在利潤表中按功能設立成本費用項目。為了保證民辦學校財務報告的信息質量,財政部和教育部應該規定,民辦學校的財務報告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且必須將財務報告與審計報告一起向社會公開。
六、結論
論文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中小企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在促進市場競爭、增加就業機會、方便群眾生活、推進技術創新、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目前中小企業的工業產值、實現利稅和出口總額占全國較大比重,并提供了城鎮就業機會,從農村轉移出的勞動力大多數在中小企業就業,但中小企業也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它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中小企業該如何應對,我認為首先應該對當前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和中小企業中暴露出來的財務管理及會計核算問題進行分析。
1 中小企業的特點
1.1 靈活,有創新能力,工作效率高與大企業相比,中小型企業組織靈活,經營富有彈性,生命力旺盛,使它比大型企業有更強的市場應變能力。中小企業在激烈的競爭條件下謀求生存和發展的一個現實抉擇,就是依靠其靈活的機制和創新能力并選擇合適的戰略,它們大多采用集中一點戰略,尋找空白戰略,特色經營戰略,競爭戰略聯盟,突破戰略等。中小企業創造和開發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大企業一起共同組成發達的社會經濟。
1.2 管理積極性高中小企業強調忠誠老實,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過度集權,管理人員的積極性高。家族式管理現象普遍存在,強調家族利益,注重物質激勵等。
2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場份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有的僵化落后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使企業管理局限于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
2.1 財務管理理念不強其主要原因:①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②國家的優惠政策向中小企業傾斜政策,長期支持力度不夠。③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④缺乏財務管理戰略。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于記帳管理階段。
2.2 投、融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一是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標。由于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占的比例較大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它們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
2.3 財務控制薄弱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片面考慮到季節價格波動,過量購置不動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有些中小企業月末存貨占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
3 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雙重因素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除了政府出臺扶持政策、適應市場,優化價值鏈和供應鏈外,企業自身應從三方面入手。
3.1 投資要面向市場,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①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人力資源的投資。②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后,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分散投資風險。③規范項目投資程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后,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3.2 企業要苦練內功,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①提高認識,把強化資金管理作為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②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③加強財產控制。
3.3 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成長和穩健發展。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企業財務結構管理的重點是對資本、負債、資產和投資等進行結構性調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一是優化資本結構;二是優化負債結構;三是優化資產結構。
4 中小企業會計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4.1 會計核算主體界限不清企業產權與個人財產界限不清,中小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遠不如大企業那么明顯,尤其中小企業中的民營企業,投資者就是經營者,企業財產與個人家庭財產經常發生相互占用的情況,給會計核算工作帶來困難。
4.2 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4.2.1 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不符合會計規范,在企業會計機構設置上,有的獨資小企業干脆不設置會計機構,有的企業即使設置會計機構,一般也是層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確。在會計人員任用上,小企業最常見的做法是任用自己的親屬當出納,有些企業管理者也愿意聘請能力強的會計人員,但是中小企業由于其發展前景及社會上得到人們認可程度較低以及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對優秀會計人員的吸引力遠不如大企業。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認定及規范考核的問題也很多,會計無證上崗現象嚴重,會計主管不具備專業技術資格的現象不勝枚舉。會計人員的后續教育培養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4.2.2 建賬不規范或不依法建賬,會計核算常有違規操作。中小企業有些根本不設賬,以票代帳,或者設賬,但賬目混亂。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設兩套賬或多套賬。據有關人士在一次問卷調查研究中得出,中小企業存在兩套帳的比率較高,這表明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在會計核算方面,待攤費用預提費用不按規定攤提,人為操縱利潤,采用倒軋賬的方式記賬等等,有些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老化與專業知識較低,使得許多理論上完善的會計方法與復雜的會計技術無法實施,或在實施時大打折扣。
新會計準則企業財務管理問題措施
一、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分析
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一個企業能否正常運轉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變化會直接的作用于整個企業的發展狀況和戰略決策。會計準則的改變,直接影響的就是企業財務各項工作的操作模式和操作方式,進而對整個企業的運轉發揮作用。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在與新會計準則磨合的過程中呈現出了多種多樣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和分析決定了能否正確的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調整和改進。在適用新會計準則的過程中,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主要出現了一下幾個問題:
第一,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的決策作用要求提高。第二,新會計準則要求財務管理的環境必須做出調整。第三,新會計準則要求企業的財務管理必須重視與國際標準的銜接和融合。第四,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目標產生影響。第五,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實務工作帶來了挑戰。
二、新會計準則下財務管理策略研究
第一,轉變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在新會計準則下轉變企業財務管理的理念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財務管理工作一直是企業運轉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企業的整體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財務管理工作在人們的意識理念中并沒有取得與他的重要性相對應的位置。所以在新會計準則下,首先必須在觀念理念上重視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除了在意識理念上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重視以外,還要對已有的財務管理工作的內容在理念上進行更新,經濟形勢的不斷發展,在整個社會的經濟生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情況,傳統的財務管理工作的理念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例如在當前的企業中,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已經成為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企業的經營發展模式也已經出現了更多的形式,股東投資,經營者管理的模式是當代企業最顯著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新準則通過規定決策的有用性和受托責任履行評價等相關制度來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這對財務管理理念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新的會計準則是對新時期各種經濟現象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必須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的理解新會計準則的目的,才能使新會計準則的功能發揮到最大。
第二,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新的會計準則對企業會計工作的信息化發展水平提出了要求,無論是會計信息的全面性、及時性,還是整個公司財務狀況的透明度都離不開企業財務工作的信息化水平的發展。健全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系統,就是要求將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與信息化的設備聯系起來,包括對數據的收集,對數據的整理和分析,甚至是通過信息設備進行財務狀況分析,這種方式能夠使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和高效化。并且能夠在這些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進行規劃和預估。新準則要求企業更系統全面的提供其會計信息,要求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價值,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有前瞻性的指導作用。此一系列措施的調整導致企業財務信息系統及其有關功能的調整,此外,公允價值計量、減值準備的提取等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支撐,這些都給財務工作的信息化程度進行了大大的提升,必須借助一些財務軟件的功能才能將其完成。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不僅要對相關的信息設備進行更新,而且還需要對相關的軟件設施進行改善。如此,才能保證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能夠更好的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服務。
第三,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 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歸根到底還是需要依賴人的力量來完成,人力因素始終是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條件。財務管理工作自身的復雜性,也對相應的人才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必須具有專業的技能和良好的品質才能勝任財務管理的工作。也只有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才能真正的理解新會計準則的內容和實施的長遠目的,換言之,新會計準則的實施也對企業財務管理的人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準則帶來很多具有自我裁量性的工作,給財務工作人員較大的裁量空間,這些對財務管理者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因此,企業應當通過各種手法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素質,將財務人員的任用納入到企業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中來。在聘用上關注具有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的同時,對在職的財務人員進行培訓,加強他們對新準則的理解程度,提高自身的職業修養,保證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充分按照新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來進行財務工作。
三、結語
新會計準則的出現,與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有著密切聯系。某種程度上,新會計準則其實就是當前經濟現狀在會計準則上的縮影體現。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在這種挑戰下做好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是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充分的利用新會計準則,完成企業財務管理的成功轉型,這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蔣蓉.論新企業會計準則對財務管理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09,(06) .
[2]張慧馨,樊麗萍.新會計準則下創新企業財務管理的思考[J].科技促進發展, 2009,(06).
[3]梅祥娣.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1).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一定的材料,閉門造車,難于撰寫出有價值的文章。搜集與占有資料、整理資料,是研究工作的起點,同時也貫穿于撰寫財務會計論文的始終。
(一)資料搜集的范圍。搜集資料時,首先要明確哪些資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資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這樣,才能有目的地進行資料搜集。寫作論文一般應收集以下幾類材料:
1.論題的核心資料。它是指所研究對象本身的資料。例如:《知識經濟對財務會計的沖擊與挑戰》這一選題,其核心資料是圍繞知識經濟和財務會計學的相關知識,如《21世紀社會的新趨勢:知識經濟》、《會計理論》、《會計計量理論研究》、《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研究》、《國際會計準則》、《論財務會計概念》等書籍。核心資料,往往是“參考文獻”所列的書目、篇目。
2.背景資料。它是對核心材料起參照、比較、深化作用的資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資料和與論題相關的參照材料。學術發展是一個長期漸進積累的過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因此,要重視已有成果資料的收集。可以編制已有成果目錄,從標題上掌握論題研究的線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觀點的資料,以便尋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見解;有些資料還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論探討,以增強文章的理論性。
3.具有方法論意義的理論資料。專業論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議事的層面,而要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學科理論來分析和闡述問題。因此,必須注意這方面的理論資料收集。
此外,還要熟悉國家有關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資料的途徑。面對如山似海的資料,怎樣才能迅捷地獲得我們所需的資料呢?這需要了解搜集資料的途徑。
1.社會調查。這是獲取第一手資料(包括親身體驗)的主要方式。大量實用的富有價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們的社會實踐中,有的尚未被人們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這就需要我們通過實地調查去獲得。業務部門和企業的規章制度、經驗總結、分析報告、憑證賬簿及報表內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實際業務資料。雖然這些資料比較零散,但它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手資料,能給人們深刻的感性認識。寫作論文時可重點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
社會調查具體方式有:
(1)普遍調查。它是對論題所涉及的一定范圍內的有關情況,作出全面性的調查。例如,探討我國國有企業財會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等問題,就要對各地區、各單位作全面的了解,對其人員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隊伍建設的狀況,作系統的調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況,掌握各種有關數據和事例,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何提高財會人員的素質的管理方案。這樣普遍的調查,難度會大一點,需要花費較多的物力和人力。
(2)專題調查。它是針對某個問題作專門的調查。例如,對證券市場上紡織類股票進行比較研究,就要對滬深兩市的所有紡織類的股票的股本結構、財務指標、市場價格、政策傾向等資料進行橫向、縱向的比較;對各股票市場價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點的剖析,預測各股票的未來走勢,并進行技術分析。
(3)典型調查。這是根據調查目的,在對被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地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探索其內在規律性,然后以調查結果推論全面情況。“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況。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選取上下兩頭,也可以選取上中下三類。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問題,可以選取非常成功的邯鄲鋼鐵制造廠的“模擬市場,成本否決”的典型調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經驗,然后總結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案和設想。典型調查單位數目少則一兩個,多則三五個,屬小型調查,能節約時間、人力、物力。
(4)抽樣調查。它是按照科學的原理和計算方法從所要研究的現象的全部個體單位中,按隨機原則抽取部分個體單位作為樣本進行調查,取得資料,然后推算出全體數量特征的一種方法。它一般是在總體數量龐大時運用。例如,對證券市場上紡織類股票進行比較研究,由于紡織類股票家數較多,要想對所有股票的情況一一進行調查,實際上工作量很大,有時也并不需要這樣做,這時就可以運用抽樣調查法,將其進行分類,每一類選擇一兩家有代表性的股票進行分析比較。5)重點調查。它是在被調查對象的全部單位中選擇一部分重點單位進行調查,以求對總體狀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所謂重點,單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內容方面數量比較大,占有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單位。
(6)個案調查。它是對某一具體社會單位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的方法。它與典型調查有許多共同特征,是一種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點是主觀隨意性較大,優點是耗費的人力、財力相對較少,可全面深入細致,方法多樣,得到的資料十分豐富、生動、細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擬的。
進行上述調查,可以通過觀察、開會、問卷等調查方式,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進行。其中,觀察是獲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據研究課題,有目的、有計劃地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和其他科學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錄像機等),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考察、搜集資料。開會,是指調查主體(調查者)通過召集一定數量的有關調查對象(被調查者)舉行會議,或直接參加有關部門舉行的一些相關會議、報告會,利用開會這種形式來搜集資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會現象(調查內容)的一種調查方法。此種調查方法比較方便,與會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談,相互啟發,相互修正,從而獲得比較完整的資料信息;問卷,是指采用郵寄,直接詢問等方式,依據調查設計的問題(亦稱調查問卷),經調查對象作答而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的一種調查研究、獲取資料的方法。問卷的設計要鮮明、準確、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獻資料搜集。文獻,通常是指具有歷史價值的圖書文物資料。但我們寫財會論文,所指的文獻,是廣義的文獻,即與論題研究對象信息有關的一切書面文字材料。財務會計方面的文獻資料有許多,如,《財務與會計》雜志,側重于介紹會計法規、會計實務工作經驗;《會計研究》雜志,則側重于對財務會計中理論問題的研究與探索;中國會計學會每年編制的《會計學論文集》,則選擇了當年有代表性的財會論文。各省、市、自治區有關學會的刊物、文集亦可選讀。
有關財務會計書刊資料名稱,可以參考本書第三部分的“參考文獻索引”。
總之,搜集資料既要豐富又要適度,要有重點地閱讀與選題有關的內容,而不要漫無邊際地閱讀。文章要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選,有的可精讀,有的只需大致瀏覽一下即可。
(三)搜集資料的方法。檢索資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論文撰寫者自己的藏書,善于利用圖書館、檔案館、書店、書展等。每一個研究者都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書系統。可以直接在資料上做閱讀記號,或者插上若干紙條,隨時備用,這可節省大量抄錄時間。此外,圖書館、檔案館收藏有大量專著、報刊、統計報表、歷史資料和技術檔案,而且經過整理開發,以其資料齊全、檢索方便的優勢,吸引著研究工作者。到圖書館查閱是獲取文獻資料的基本途徑。當然,經常逛書店、看書展,往往也可以獲得最新的圖書資料信息。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利用圖書館、檔案館、單位的資料室、側重于平時積累,經常做卡片、記筆記、剪貼(復印)報刊。是書,注明作者或編者(譯者)、書名、出版單位、發行年月;是報紙,注明作者、篇名、報名、第幾版、年月日;是雜志,注明作者、篇名、雜志名、年月(期號),以便附錄在論文的后面“參考資料”項,也便于文中注釋引文的出處(是書最好還要加上頁碼)。
怎樣才能快速地查檢到所需的資料呢?
①要熟悉圖書分類法。一般來說,圖書館都是把所藏圖書資料按內容的科學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標準劃分類型,有規律地排列出來。開架圖書,我們可以自己查找;對于閉架圖書,我們可以查看圖書館編制的目錄。目前使用得較為普遍的是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此法把資料分為五大部類二十二大類,一級大類目下,根據圖書屬性又劃分為若干二級類目,其下再分為三四級類目,并采用“八分法”和“雙位制”編碼。比如,要查找財政、金融方面的資料,就要先找經濟大類,它屬于社會科學大部類的F項目,然后找到政治經濟學項,再下找至“8財政、金融”,在此項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關論著,用專門紙條寫上編碼、書名交給管理員就可以了。此外,有些圖書館還同時使用書名目錄、著者目錄、主題目錄,讀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項進行查找。總之,如果不熟悉圖書分類法,可以選一本簡明的“圖書分類”瀏覽一下,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我們在翻檢圖書分類目錄時,可編制參考書目。每本書名用一個單獨的卡片,既便于借閱,又便于保存,還可以從書的標題中估計與本論題的關系,然后“按單索驥”,借閱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