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第1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首先,要切實做好宣傳工作。歷年來,盡管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將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比如: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結構性缺編,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優秀教師流失嚴重。特別是在農村中小學校,專任教師數量不足,年齡結構偏大,后續力量明顯不足,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再由于30多年來的職稱改革還存在著一些弊端,從而導致部分教師頗有怨言,從而產生了消極態度。

        此次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涉及人數多、廣大教師和社會高度關注的特點,所以,各級黨委和政府,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及基層學校,在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前要充分做好宣傳引導工作,贏得廣大教師的理解、認可、擁護、支持。

        其次,要做好重點扶持工作。據了解,2000年之后,全國中小學校的初級中學、鄉鎮中心小學基本上是以年輕教師為主,而有限的高級職稱的名額卻又偏向教育行政部門中的教師、偏向城市中的重點中小學,導致農村中小學高級職稱的名額少之又少,很多學校甚至多年沒有晉級指標,造成符合晉級條件的教師越積越多,從而出現了許多矛盾。這些符合晉級條件的教師絕大部分在30歲到45歲之間,正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堅力量。由于他們年復一年晉不上職稱,工資待遇不高,感覺自己前途暗淡,于是農村的想方設法調縣城,縣城的想進市里,市里的活動調省城,或改到其他單位,另謀出路。這些情況已經挫傷了余下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心,也嚴重地影響到了學校的教學質量。所以,這次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要打破這一“堅冰”,就得對農村中小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采取“破冰行動”,不僅要加大經濟投入,重點扶持,而且每年要派相當數量的優秀高級職稱教師和大學畢業生志愿者到農村中小學,特別是貧困地區支教2~3年,把一些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帶到貧困邊遠山區去,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改革教育,提高素質,共建和諧教育,從而打牢中小學教育基石。

        再次,要進一步增加透明度。以往的教師職稱評定在評審資格上近乎苛刻,不但要求有各種證書、論文、公開課,有的地方甚至還需要教師出專著。由于每年中小學中、高級職稱的指標少,競爭激烈,在評審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公現象。而那些一心埋頭干工作、老老實實干事、教學能力強的老師卻不一定能夠評上,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因此,這次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要進一步增加評審資格透明度,按照注重師德素養、教育教學工作實績和一線實踐經歷的要求,完善教師專業技術水平評價標準條件,制定出相應的破格評審條件。與此同時,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建立健全工作程序和評審規則,建立評審專家責任制,全面推行評價結果公示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及基層學校在具體操作中要依據國家政策,制定完善的報送和評聘機制。基層學校要制定出科學、合理、實用的考核辦法,把好報送關,把師德素養、業務水平、工作能力及工作成績放在首位。

        第2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此次全面推開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將改變現行中學、小學教師相互獨立的職稱制度體系,建立與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相銜接、符合教師職業特點、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職稱)系列,并促進城鎮與農村、中學與小學教師的職稱結構比例平衡。尤其是在中小學設置相當于教授級的正高級教師職務,捅破了中小學教師職稱晉升的“天花板”,這意味著中小學教師地位和待遇的顯著提高,體現了國家對基礎教育的重視,必將極大地調動廣大中小學教師投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公則四通八達,私則一偏而隅。”一項事關教師切身利益的制度的實施,最終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關鍵在于制度實施操作過程中的公平性如何。近年來,在各地開展的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試點中,獲評的正高級教師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學校長、教研員、城市教師這些教師隊伍中的“貴族”。2013年,山東省第一批通過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的148名中小學教師,無一人是屬于“平民”的農村教師。而筆者所在地區獲評的4名中小學“教授級”教師,也分別是市級重點中學校長、市級教研員和區直中學教師。清一色的“貴族化”正高級教師再一次折射出職稱評審這種好事被少數人“霸占”,農村教師當“教授”是可望而不可及。這種情況著實激發不起廣大中小學教師關注職稱改革的興致,更使中小學教師評審“教授”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由于“教授”職稱是教師職務晉升“金字塔”頂尖的殊榮,加之教師工資水平和職稱掛鉤,人人都想吃這塊“唐僧肉”。可是僧多粥少,“貴族”教師們自然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擠破頭“搶占先機”。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評先樹優的名額總是被“上級”截留,無形之中形成了資源壟斷,教師“貴族”們始終處于職稱評審的強勢地位,處在農村教學第一線的“平民”教師們只能“傻傻等待”,最后是等到花兒都謝了,也只有空悲切。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等文件,都特別強調教師職稱評聘要向鄉村學校傾斜。而如何傾斜,在各地一直是一個模糊空洞的概念,缺乏一個可操作性的標準。很多地方設置評審的必備條件是中小學教師評高級至少要有在農村任教一年的經歷。這種“低門檻”的一線“傾斜”自然阻擋不了沒有農村一線任教經歷的“貴族”教師們向上公關的步伐。“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蓋個章,簽個字,又有何難?其背后的權力尋租“易如反掌”。而那些默默在農村教學第一線堅守的鄉村教師們只能是望洋興嘆。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職稱評定如何在公平和效率上尋求一個最佳平衡點,切實走出“貴族”評選游戲的“怪圈”,考量著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智慧和水平。筆者認為,地方教育主管部門要根據國務院會議強調的“修訂評價標準,注重師德、實績和實踐經歷,改變過分強調論文、學歷傾向,并對農村和邊遠地區教師傾斜”,要因地制宜制定有利于一線教師和鄉村教師職稱晉升的條件和標準,并明確農村教師所占高級、正高級職稱的比例。尤其要單獨把農村任教年限納入評價體系并提高評分權重,確保廣大普通教師在職稱評定上與“精英”教師平起平坐、公平競爭。

        第3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本刊記者:今年的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陳樺副省長明確提出:“必須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定不移地把教師隊伍建設好。”請問。我廳將如何貫徹落實?

        人事處:陳樺副省長非常重視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六個方面的具體要求。為推進我省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去年以來,我們就當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開展一系列調研。目前。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意見》作為新時期我省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將著力解決當前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全面推進我省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

        本刊記者: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是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也與基層教師關系非常密切。請問廳里有哪些舉措?

        人事處: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是我廳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我們將認真解決當前農村教師隊伍存在的編制緊張、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努力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

        一是著力解決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問題。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修訂方案。擬適當提高農村教職工編制標準,實行員生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編制配置方式,設立規模小的農村學校教師編制最低保障數。確保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轉。

        二是積極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我省將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農村任教獎勵計劃。公開招募高校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縣以及鄉鎮(含鄉鎮)以下農村中小學任教。同時,開展師范生到農村中小學實習支教活動,繼續實施“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進一步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任教。

        三是組織實施農村教師專項培訓計劃。我們將與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密切配合。啟動實施“萬名農村骨干教師培訓計劃”、“千名農村骨干校長培訓計劃”、“特級教師和學科教學帶頭人送培下鄉計劃”、“優質培訓資源輸送計劃”,為農村中小學校培養一批教學、管理骨干。推動大規模培訓農村教師工作的開展。

        四是進一步推進城鎮教師支援農村教育工作。堅持和完善城鎮中小學教師到農村任教服務期制度。鼓勵城鎮辦學水平較高的學校與農村學校建立長期穩定的“校對校”對口支援關系,通過“結對子”“手拉手”等形式,引導城鎮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帶教。

        本刊記者:基層教師十分關心廳里關于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方面的具體措施。能否介紹一下?

        人事處:這方面。廳里今年有四個方面舉措:

        一是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廣泛組織社會各界參與評選“感動福建十大教師”活動。同時評選表彰一批省師德建設先進集體和省“師德標兵”,組織開展師德報告活動,召開師德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

        二是實施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啟動“中小學教師百千萬計劃”和“中小學校長155計劃”。培養一支由教學名師、學科教學帶頭人、骨干教師構成的多層次的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造就一批中小學校管理專家。同時,組建一批省級名師工作室,發揮名師示范、帶動作用。

        三是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大力加強省、市、縣三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開展縣級教師培訓機構達標評估工作。充分發揮進修校作為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改革培訓模式,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的作用,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扎實推進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實施新一輪一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啟動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一繼續實施新課程改革培訓。組織實施萬名中小學班主任遠程培訓。組織實施《2007-2010年中小學校長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訓規劃》。

        本刊記者: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牽動人心。廳里在這方面有什么工作計劃?

        人事處:人事制度改革關系教職工切身利益。我們非常重視這項工作,將根據上級有關部署,積極、穩妥地推進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今年的重點工作:

        一是開展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改革試點。分別在廈門市思明區和泉州市鯉城區開展義務教育教師定期輪崗交流試點,逐步實現同一區(縣)域內同類教師工資待遇基本相同,推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校長、教師定期輪崗交流,促進區域內教師均衡配置。

        二是組織實施教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我省各級各類學校實行崗位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和績效工資分配指導意見,加強對全省教育系統實施崗位設置管理制度和績效工資改革的指導。

        第4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一、推進教育資源配置方式改革

        1.完善學前教育發展機制,規范學前教育改革發展,推進學前教育普及發展。2020年計劃投入資金2400萬元。續建鎮雙語幼兒園;投入資金2205萬元,續建24所鄉村幼兒園。

        2.統籌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薄弱學校改造。投入資金225萬元,續建縣中學教學輔助用房、學生宿舍、廁所;投入224萬元,續建中心校學生宿舍、食堂;投入170萬元。續建赤土中心校教學輔助用房;投入110萬元,續建中心校教學輔助用房。

        3.推進教師資源配置改革。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精心組織各級各類培訓提高培訓實效,引導教師專業化提升。積極與市對接,組織縣中小學骨干教師10人次以上到市優質中小學跟班觀摩教學,帶班實習;組織開展教育管理、教學專業人才培訓4期100人次以上,推動幫受雙方教學交流學習等。根據國家、省、州對培訓的要求,2020年計劃完成教師國培、省培、州培、縣培300人次。開展校長教師輪崗。

        4.推進智慧教育“123”模式建設,縮短數字鴻溝。持續開展遠程網絡教學,加力推廣智慧教育云平臺,加快資源引進與開發,利用多種媒體手段向邊遠農牧區輸送教育資源。投入80萬元,為金珠鎮牧區重點寄宿制學校采購一體機。

        5.構建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全面保障公平受教育機會。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實施中職和高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大中專學生資助政策。一是在線申請特別資助;對升入高職、專科預科、專科、本科預科、一般本科到重本的非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資助,升學當年每人一次性資助500,1000、2000、3000、4000、5000元;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對全州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新入學的全日制本專科學生(含高職、專科、本科),按照每生每學年4000元的標準給予資助,連續資助直到學業結束。2020年計劃資助中職生200人、大專以上80人,資助金額42萬元。二是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大學生生源地助學貸款。2020年計劃完成生源地助學貸款60人,貸款金額42萬元。三是推動教育扶貧基金發揮作用,對貧困家庭學生開展資助,確保解決貧困學生在享受有關資助政策外的就學困難問題。2020年計劃資助300名學前幼兒、義務教育、中職以上學生,撥付資金50萬元。

        二、推進人才培養機制改革

        6.推進訂單定向培養緊缺專業人才計劃。繼續實施訂單定向培養緊缺專業人才計劃,完成2020年度定向招錄任務。目前州上尚未下達指標。

        7.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根據《省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結合我縣實際,進一步推進中小學職稱制度改革,促使教師由“單位人”轉為“系統人”,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有序推動事業改革,按期完成事業改革的各項工作。

        三、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8.深化高中階段統一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深化高中階段教育學校招生考試改革,建立統一網上報名,統一考試,統一招生為主、自主招生為輔的考試招生制度。抓好初中招生工作,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好網課班招生工作。目前正在籌備初中畢業考試的各項準備工作。

        四、推進辦學體制改革

        9.推進美育、體育工作。抓好美育、體育工作的開展,圍繞建州70周年,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做好體育陽光一小時體育活動。按照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標準,上好道德、法治和思想政治課,做到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積極開發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各學校結合實際,五一期間,各學校紛紛舉行“經典誦讀、書香校園”活動。并開展了六一、五四等學校體育活動。美育工作有序推動,各學校以藝術節形式展示學生書法、繪畫作品。

        第5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關鍵詞:正高級職稱利弊

        中圖分類號:G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2-0288-02

        2010年8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提出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這無疑是一次破冰式的重大改革,突破了建國60多年以來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所設置的上限的瓶頸。《綱要》一經頒布便在全國引起了廣泛關注和重大反響,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相關的專家學者以及廣大的中小學一線教師都對《綱要》中有關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的問題發表了看法。大家對這個問題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設置正高級職稱的意義和作用;二、正高級職稱送審的標準以及評審的過程。下面,筆者將從一位在基層從教十幾年的一線教師的角度,對中小學設置正高級職稱的這個問題從這兩個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

        1有利的方面

        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職稱是自1986年以來我國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制度之后的又一項重要的制度改革。它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待遇、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等在制度上做了保障。它是國家向社會、向教育部門釋放的有關中國教育未來走向的一個信號,對于推進中國現代化教育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教師這個職業的未來發展走向都具有巨大的作用。這是出臺這一制度在國家和社會成面上的意義所在。而對于教師這個群體或教師個體而言,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則具有著重要的象征意義和實際意義。

        1.1象征意義

        1.1.1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有助于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認同感、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專業認同感是專業素質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從業者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專業品質和社會價值的肯定。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專業認同感越高,他的專業自尊心和專業自信心就會越強,對自己的要求也就會越高,工作的動力也就越大。專業認同感的程度的認定,雖然在本質上由行業本身的性質所決定,但是它卻取決于社會或外界對這一職業的專業性的評價結果。這里的專業性指的是這個行業之外的人(沒有受過有關這個行業的專業化培訓的人員)不能勝任這一職業。國家這一政策制度的出臺,無疑給出了一個最具權威的導向。它引領著社會輿論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性給予重新的審視,從而改變對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價值的評價,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專業地位和社會地位。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小學的教師隊伍的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絕大多數的教師是出身于正規的師范高校,無論是學歷層次、專業水平和教科研能力都是今非其比,不能和以往相提并論。近年來在中小學的教師隊伍中碩士生的出現已經見慣不怪了,甚至有些學校還出現了博士生。這些人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無論是教學能力還是科研水平都有著堅實的基礎,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鍛煉和發展,他們的專業水平完全可以達到正高級專業人員的水平。所以,現在在中小學增設正高級職稱是時展的象征也是現實的需要。既是對全體中小學教師的社會價值的肯定,也是對中小學基礎教育中教師專業品質的尊重。同時,還可以提高中小學教師社會地位,提升他們的專業認同感,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1.1.2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可以提高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魅力

        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這個職業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沒有文憑的人進不來,而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卻很少會選擇到中小學從事基礎教育工作。在《綱要》出臺之前,小學的最高職稱是副高相當于中學的一級,中學的最高級是中學副高相當于大學的副教授,職稱直接和薪資水平掛鉤,這也就意味著學段每高一級,從事這個學段的教師的地位和收入就高人一等。所以,長期以來,本科生選擇去中學做老師而不會去小學,研究生選擇而大學而不會去中學。出現這種現象不是個人的意識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共識。如今,中學和小學的職稱并軌之后,基本打破了中學和小學中由于學段的不同而造成的天然隔閡,小學教師和中學教師這個同行而不同業的職業具有了相同的職業魅力。所以,相信在中小學中設置正高級職稱也必將打破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隔閡,中小學教師具有了和大學教師平起平坐的平臺和制度保障。這勢必會進一步提升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魅力,必將會吸引更多、更優秀的人才走上基礎教育的崗位,進一步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1.2實際意義

        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除了具有提升教師的社會地位和提高教師的專業認同感等象征意義之外,還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2.2引領教師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價值,提高對自身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個人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從而促進整個教師這個專業崗位的專業化。其實即使不從教師的專業化角度去看,自古以來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也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一直保持進步的狀態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正所謂教學相長。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學之樂而無教學之苦……”,如今,在中小學教師中設置正高級職稱,勢必會強烈的刺激中小學教師們那根麻木已久的神經,在他們的身心中重新注入了活力。借助于這種來自于制度上的保障,他們會重新對中小學教師這個職業的存在價值進行審視,從而脫掉消極的帽子,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對自己的要求提高了就會產生學習進步的動力,促使自己不斷的去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修養。所以,這一政策的出臺勢必會提升教師的繼續學習進步的動力,幫助他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以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1.2.2為基礎教育的改革增加活力,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

        正高級職稱的設立提高了對中小學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要求,同時也對此提出期望并提供了平臺。中小學教師需要在工作中不斷的嘗試,工作之余不斷地反思,在實踐中對基礎教育從科學的角度進行研究,從而將實踐的成果形成理論反過來指導教育教學活動。他們不再滿足于教教書、批批作業、考考試,不再滿足于考試得了高分后的喜悅,他們需要自身的價值得到更大的實現。根據馬斯洛的需要理論,自身價值的實現是需要的最高等級,因此這種需要勢必會讓廣大中小學教師對教育問題的思考和研究產生興趣和動力,從而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增加活力,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素質教育搞了這么多年,但是一直被人詬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教師自身的責任不可推卻。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直接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自然促進會整個基礎教育的發展。

        1.2.3增強基礎教育中的教師的學術氛圍,催生出更多的專家型教師

        錢學森先生曾經發出感嘆“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建國以來,中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國民的素質普遍提高。然而,在創新領域的杰出人才卻寥寥無幾。原因自然也是多方面的,但是我們翻開歷史可以看到,民國時期的教育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非常光輝的一頁,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崔琦等幾位華裔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接受的都是這一時期的基礎教育。這些人之所以能夠在科技創新的領域取得卓越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需注意到民國時期在基礎教育領域有很多專家型的大師級人物對這些成功人士的培養。像陶行知、梁漱溟、晏陽初、夏丐尊、葉圣陶、朱自清等等都曾經從事過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工作。大師的出現需要環境的影響和生長的土壤。走進中小學教師的辦公室,我們可以看到各位教師忙碌的身影,確實非常忙,甚至連坐下來喝杯水的功夫都沒有。然而他們忙碌的層次卻很低,僅限于怎樣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沒有意識或者不想有意識去思考研究教育教學的深層次問題,不去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的理論,不去鉆研教育教學的規律,教師的成長基本靠零散的經驗的積累,科研能力低下,學術氛圍非常差。試想這樣的學術環境怎么能產生基礎教育的專家和大師,這樣的學校又怎樣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杰出人才。。所以,在中小學設置正高級職稱可以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固有觀念,增強學術的氛圍,催生出更多的專家型教師或者大師的出現,這將非常有益于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2存在的弊端和隱患

        在中學校增設正高級職稱是時展的需要,對促進我國的教育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和隱患。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送審的條件的設置

        中小學正高級職稱送審條件的設置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條件過高,則會導致正高級職稱成為了極少數人的專利(試行幾年來評上中小學正高級職稱的教師隊伍中絕大多數是中小學校長或教研員),對于整個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激勵作用不大;條件過低又會造成“偽教授”泛濫,名不副實——頭銜和實際的專業素質不相稱,導致正高級這個職稱的地位和含金量下降,不能在實際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也不能準確的反映出教師的專業素質層次。另外,我國的教育資源分布的很不平衡,一線城市的教育資源非常豐富,而偏遠地區的教育資源則非常的貧乏;同一個地區,城市和鄉村的教育資源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如果設置統一的條件,薄弱地區的教師則基本永無出頭之日,這勢必會引發教育資源薄弱地區的教師流向教育資源豐厚的地區,就會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所以在設置送審條件的時候需要考慮這些不平衡的因素,要適當的對教育資源薄弱的區域給予政策上的傾斜。

        2.2評審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

        雖然中小學正高級職稱的評審過程要求秉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但是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卻是很難控制的。其一,中國的人情文化對評審的過程具有腐蝕作用;其二,行政管理部門會對評審的過程或多或少產生干擾;其三,評審標準很難做到具體化,很多教育成果的評估缺少量化的條件,因此評審的結果爭議難免。其四,既定的指標對評審過程具有導向的作用,會產生“矬子里面拔大個”或“大個里面去矬子”的現象,將資格性的評審變成了“選美”。

        2.3職稱和義務的對等性

        中小學的正高級職稱不能成為一勞永逸的“封號”,要將職稱和需要承擔的義務相掛鉤。不然就會導致未評上時積極上進,評上后消極怠工的反差現象發生。縱觀那些評上副高的教師們,本來是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為本校和整個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高級職稱成為了他們自以為功德圓滿而倚老賣老的資本。他們會在工作中挑三揀四、拈輕怕重,好像他們評上了高級之后就有了這樣的特權,就像“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一樣。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風氣,不僅僅是他們個人對教育事業應有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而且,他們的言行還在時刻傳遞著一種負能量,對青年教師有著一種錯誤的導向,非常不利于教師的成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對于正高級職稱要設置相應的義務,在規定期限內未達標的要取消資格。這樣才能保證正高是真正的能力和作用的體現,而不只是一個空虛的頭銜。

        2.4基礎教育評價體制的改革

        第6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關鍵詞:事業單位 人員待遇 危機管理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3-232-02

        當前我國事業單位人員分為三大類:行政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技能人員。各單位在人員的使用、培養、職務晉升、待遇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在人員的使用方面,任人唯親,排斥異己;在人員的培養方面不作為、不重視;在人員的晉升方面,不民主,不公平;在落實待遇方面,“官本位”現象突出,行政職務高高在上,工勤技能、專業技術沒有體現出技術含量。

        一、在人員的使用方面,任人唯親,排斥異己

        有的事業單位存在這樣的情況,因為親上加親,一個親信團伙便于管理,排斥了異己,就少了被人抬杠的麻煩。然而,有利也有弊,弊在破壞了民主,破壞了團結,容易滋生腐敗。在民主法制越來越健全的中國社會,任人唯賢,才是主流。2014年10月,對云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黨的干部要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凈、敢于擔當”。事業單位在用人方面,堅持黨管干部,堅持民主集中制,民主決策,講原則,走程序,做到了任人唯賢,也就樹立了組織的威信,維護了社會公平。

        二、在人員的培養方面,不作為,不重視

        事業單位中沒有哪個單位不需要人才的支撐。組織管理者也都知道,活要有人干,專業活需要有技術人員去干,科技進步了,知識也需要更新,人才不培養,能行嗎?問題出在實踐中,有的單位對人才培養的投入不夠重視,表面上高度重視人才,實際上培養的程度不夠,根源出在“為官不為”。管理者不論是出于節省經費還是其它原因,再窮不能窮教育,今天對人才的培養,就是明天效益的回報。國家提倡科教興國,人才培養,不是讀了大學有了文憑就行了,員工在職繼續教育,是社會文明發展的趨勢,也是事業單位人才培養的職責所在。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人才者成大事。

        三、在人員的職務晉升方面,不民主,不公平

        天下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平,這是世人皆知的。在許多事業單位,員工職務晉升渠道狹窄,局限于行政職務、專業技術職稱及技能等級三條路,走哪一條路都不容易,因為受學歷、職稱、業績等諸多條件的限制。如果在晉升過程中,再受到人為的干擾,破壞了公平、民主的環境,使員工失去了正常晉升的機會,從而導致員工積怨在心,消極怠工,甚至不服管理,上訪投訴,等等,那就為以后的管理埋下了隱患,危機不除,后患無窮。所以,事業單位人員的晉升管理要實現公平、民主,應當從頂層設計開始,從制度上就體現出公平、民主,規范了員工的晉升渠道,使人才得以健康成長,員工晉升有了希望,心平氣順,滿懷激情干工作,形成事業單位員工管理最理想的狀態。舉例如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健全制度體系,改革原中學和小學教師相互獨立的職稱(職務)制度體系,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制度,分為初級職務、中級職務和高級職務,在新的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設置正高級職稱。具體評價標準條件要對農村教師適當傾斜。要創新評價機制,建立以同行專家評審為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注重遴選高水平的教育教學專家和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擔任評委會成員。要實現與事業單位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銜接,明確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進行,不再進行與崗位聘用相脫離的資格評審。在鄉村學校任教3年以上,表現優秀并符合條件的教師,同等條件下優先評聘。要健全完善評聘監督機制,確保評聘程序公正規范,評聘過程公開透明。《意見》提出建立健全中小學教師職稱晉升的長效機制,激勵人才成長,體現了公平、民主。

        四、在落實待遇方面,“官本位”現象突出,行政職務高高在上,工勤技能、專業技術沒有體現出技術含量

        從古至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這似乎成了金口玉律。事業單位在制定薪酬待遇時,往往優先考慮行政管理層的待遇,其次才考慮工勤技能、專業技術人員的待遇,由于沒有體現出工勤技能、專業技術中技術含量的差異化,出現分配不公,員工有意見,引發內部矛盾。在當前廣泛實行的績效工資制度下,檔案工資與崗位績效工資分離管理,在現實工作中存在同一個人檔案工資高于崗位績效工資、高職稱者的職稱工資得不到體現、科級干部的工資高于中高級職稱技術人員的工資等情況。在員工的期望值里,是希望崗位績效工資高于檔案工資的,走工勤技能、專業技術道路的同志希望能夠體現出技能等級、專業技術職稱在績效工資里的技術含量,這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勿庸置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某事業單位,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后,人員劃分為行政干部、管理人員、服務人員三類,不再細分工勤技能、專業技術人員,只在檔案里才保留和細分,這體現了在什么崗位拿什么工資、同工同酬,有著現實意義,看似公平,其實也有不公平之處。如果把一個工程師和一個技術工人安排在相同崗位上,投入產出比會一樣嗎?按常規,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的人要比低學歷、低職稱、低技能的人貢獻大,這是一個常理,抹殺了兩者的差異,可能就抹殺了前者工作的積極性。因為,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代表工作能力強。如果一個員工貢獻了高于平均水平的技術力量,卻得不到更好的回報,時間長了,就會心生厭倦,心累了,干活也就不積極了,磨洋工混日子,生產力也就會下降,由于工作積極性不高,最終致使一個原本能力很強的員工績效平平。解決員工差異化級別待遇的途徑在于建立健全、更加科學合理的績效薪酬激勵制度,細分管理人員、服務人員中的工勤技能、專業技術人員的級別待遇,實行差異化管理,合理統籌,高低兼顧。

        五、消除危機的根源

        管理層如何加強對在職人員待遇的危機管理,化危為機,使在職人員的待遇應享盡享,使其知足而樂業。

        消除危機的根源在于依法管理,在于依法維護管理的權威和公平。在管理過程中,哪里有不公平,哪里就有怨言,哪里有腐敗,哪里就有危機,管理不公平,權威就松動。組織的權威來源于憲法,個人的權威來源于組織的任命。維護組織管理的權威就是維護法律的尊嚴。權威不可動搖,動搖了可能導致組織混亂,管理變得艱難;公平不可散失,散失了,可能導致人心渙散,管理變得雪上加霜,難上加難。

        六、結語

        事業單位的各類人員是其所在單位的固“國”之本,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寶貴的第一資源。一個單位一個管理環境,在人員的使用、培養、職務晉升、待遇等方面因體制、編制、內部管理制度、人的關系等原因,可能導致不公平待遇,如高職低聘、低職高聘、推薦提拔干部不民主等,從而使部分人員的心理產生落差、心理不平衡,甚至積怨在心,消極怠工,上訪上訴,影響了工作。這就需要管理層加強對工作人員待遇的危機管理,創新管理,避免、減輕、消除員工的負面影響,正確引導員工忠于職守,樂于奉獻,愛崗敬業。只有消除了人員待遇方面的危機,才留得住人心,人心定,事業管理才會穩中求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付軍.在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2]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3] 孔子.論語.

        第7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一、重點工作目標

        1、完成勞動就業任務。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10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650人,困難人員再就業3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以內,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180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000萬元,自籌擔保基金50萬元。

        2、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全年就業培訓300人;創業培訓350人,其中,大學生創業培訓90人。新增技師5人。

        3、圓滿完成農村居民進城落戶3000人的任務。

        4、加強勞務輸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8140人,其中,赴天津務工260人;創經濟收入49580萬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7110人。

        二、基本職能目標

        5、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失業、醫療、工傷和女職工生育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達到25737人,城鎮居民醫療保參保達到30671人;失業保險參保達到6588人;工傷保險參保達到15980人;生育保險參保達到10010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到98%以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8%以上。社保基金管理規范,征繳率達到95%以上。完成社會保障卡發放任務。

        6、加強勞動監察執法,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及時處理舉報投訴,依法受理勞動爭議仲裁案件、做出工傷認定,時效內結案率達到90%以上。勞動保障監察“兩網化”覆蓋率達到100%。

        7、依法規范公務員管理,認真開展公務員職業道德網絡培訓。抓好公務員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在職培訓和專門業務培訓,健全完善公務員考核評價體系,完成2013年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

        8、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崗位設置聘用管理,抓好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和農村基層人才振興計劃實施,認真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穩步推進職稱制度改革,繼續做好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工作。

        9、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核定審批工作;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務變動和正常升薪的工資調整等工作。完成2013年度企業工資調控工作。

        三、服務基層辦實事

        第8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闡釋北京市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實踐與思考。

        準確把握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特征和要求,深刻認識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要意義

        教育規劃綱要提出了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任務,確立了教師工作的藍圖和總綱。近年來,全國各地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廣泛的實踐探索,收到了積極的成效,有效地推進了教師隊伍自身的現代化建設。應該看到,當前我國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結構不盡合理,區域、城鄉、校際之間教師資源配置還不平衡,中西部農村教師隊伍相對薄弱,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亟待提升,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為此,我們在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努力探索教師隊伍建設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模式。

        1.準確把握教師隊伍建設的時代特征和要求

        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貫徹教育規劃綱要,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育部和相關部委共同印發了《關于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等6個配套文件,這一系列措施旨在破解涉及教師隊伍建設體制機制方面的難題。

        一是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地位。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的轉變,關鍵在于發展教育,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轉變,關鍵在教師,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人才培養的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提高教育質量、實現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關鍵,這日益成為各國增強綜合國力競爭的首選戰略。我國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推進教育現代化,必須要提高教育的發展水平,必須全心全意地依靠人民教師隊伍,堅定不移地建設好教師隊伍,把解決教師的培養、補充、配置、發展和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上。

        二是準確把握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目標。教育規劃綱要第一次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戰略目標,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映了以人為本、教師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體現了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國家戰略,符合教師專業化的國際趨勢和發展方向,是教育規律的客觀反映。

        三是全面理解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舉措。教育規劃綱要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思路和舉措,主要解決怎樣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問題。以加強師德建設為重點,要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價的首要內容。以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為核心,加強教師教育,制定教師培養培訓規劃,完善體系,健全標準,創新模式,深化改革,開展質量評估,加強經費保障投入,完善教師培訓制度。以提高教師地位待遇為前提,建立健全相關政策與法規,提高教師社會地位,依法保障教師合法權益,關注教師身心健康,改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對農村教師實行傾斜政策,鼓勵優秀人才長期從教。以健全教師管理制度為重要途徑。完善并嚴格實施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國家制定教師資格標準;實行教師資格考試制度,省級教育部門統一組織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和資格認定;縣級教育部門依法履行教師招聘錄用、職務評聘、培養培訓和考核等管理職能;建立教師資格證書定期登記制度;形成教師和校長流動機制;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系列;完善教師退出機制。

        四是學習借鑒國外教師隊伍建設的有益經驗。20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發達國家和東方的日本、新加坡,為了提高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都致力于人力資源開發和人才素質的提高,優先發展教育,把師范教育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首要目標和重點。教師隊伍建設呈現出新的時代動向:在學歷要求上,向“高層次”型發展,追求實現教師資格的高學歷化;在業務能力要求上,向“全能型”發展,推動教師職業的專業化;在教學水平上,向“開拓型”發展,促進教師能力的多樣化;在教育研究方面,向“科研型”發展,促進教育研究的科學化;在教師發展方面,向“持續型”發展,實現教師教育的終身化。

        2.深刻認識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已經完成了“兩基”攻堅這一歷史性任務,這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基本解決了“有學上”問題,但更大的挑戰是“上好學”。人民群眾和社會發展對教育更多更高的需求同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是我國教育的基本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發展高質量的教育。多年來教育改革發展的事實說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關鍵在于教師隊伍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統籌城鄉教育、區域教育協調發展,實現教育的公平和公正,關鍵在于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的基本素養和表率作用;實現教育現代化,包括實現教育思想、制度、內容、方法、設施設備、管理等多項內涵,而教師隊伍現代化建設,既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條件。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助推首都教育現代化進程

        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北京市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首都人才戰略和推進首都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環節。近年來,先后實施了“首都名師發展計劃”“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發展計劃”“職校教師雙師素質提升計劃”“農村教師素質提升計劃”等重點項目,為全面實現首都教育現代化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1.不斷創新首都教師隊伍建設的機制,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一是以德為先、能力為重,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北京市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特別是新教師培訓的主要內容,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評價的必要條件。開展“北京市人民教師獎”“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師德標兵”等評選表彰活動,組織編寫《鑄就師魂》系列叢書,宣傳人民教師的師德風范,調動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是規范教師專業標準,創新培養模式,構建開放靈活的教師教育體系。研制《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標準及指導》,為教師的培養提供了專業依據。堅持實施師范生公費教育,制定了培養優秀教師的方案,配置教育資源,調整學科專業布局,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改革、教師教育團隊建設和教師教育平臺建設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是完善培訓機制,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健全和完善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統一規劃、分層實施和制度規范的組織管理體制,采取市、區縣、學校三級管理的辦法,按照“面向全體、突出骨干、傾斜農村、服務急需”的培訓思路,建立市級負責重點培訓工程、區縣實施全員培訓,分層分崗、研訓結合的城鄉一體化教師培訓體系,不斷加大培訓力度,完善培訓激勵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四是健全和完善教師管理機制,優化教師發展環境。科學規劃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完善教師引進、管理和發展服務體系,牢固樹立“選英才”、“育人才”的用人理念,明確教師的遴選程序、標準,嚴把入口關,研究制定分層分類培養方案,構建規范、有序的人才使用機制,提高人才資源配置效益。進一步深化學校分配制度改革,研究探索按崗位、按任務、按業績確定報酬的收入分配制度,進一步完善教師考核、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不同層次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高層次教師的引領、示范、輻射作用,在支援全國城鄉教師的交流,城市教師支援農村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2.健全和完善教育督導與評價機制,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2012年,國務院頒發的《教育督導條例》明確提出要對校長隊伍建設情況,教師資格、職務、聘任等管理制度建設和執行情況實施教育督導。《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建立教師工作定期督導檢查制度,把教師隊伍建設情況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并公告督導結果,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一是健全和完善了素質教育綜合督導評價制度,促進區縣政府、教委和學校重視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北京市建立了以政府、教委、學校為一體推進素質教育綜合督導評價制度,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重要的督導內容。到目前為止,對全市區縣政府、教委和學校完成了三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綜合督導評價,在督導過程中分別對政府、教委和學校所應承擔教師隊伍建設的任務和職責進行了督導評價,促進區縣政府、教委和學校重視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二是健全和完善了專項督導檢查制度,促進區縣政府和教委重視并加強不同學段教師隊伍建設。為督促區縣政府落實相關教育政策,市教育督導室先后對區縣政府落實高中課程改革、初中建設工程、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校外教育、特殊教育等情況進行專項督導檢查。在督導檢查過程中,把不同學段教師配置、培訓和管理等作為督導檢查的重點,督促區縣政府和教委全面落實不同學段教師隊伍建設的任務和職責。

        三是開展區縣教育工作滿意度入戶調查,準確了解人民群眾對首都教育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的評價意見。自2009年開始,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委托北京教科院基教所和北京市統計局統計信息咨詢中心,連續四年在全市開展區縣教育工作滿意度入戶調查,把師德、師風、教師的工作態度、教育教學水平等方面作為重點調查內容。每年走進全市11600戶學生家庭,深入了解學生及家長對北京市區縣教育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情況的意見和建議,準確掌握第一手教育系統輿情,為市區政府教育決策提供有效信息支撐。

        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北京市教師建設工作的體制機制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素質能力不斷提高,結構和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涌現出一大批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優秀教師,適應教育現代化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正在逐步形成,為推動首都教育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推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建設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繁榮,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是教師隊伍總量不斷增加,整體配置得到優化。2012年,全市幼兒園、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13.2萬人,比2010年增加了近9443人,滿足教育發展需求。其中,幼兒教師26330人,小學教師人46783,初中教師19968人,高中教師37411人。

        第一,教師隊伍配置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2010年幼兒園、初中、高中生師比比2005年進一步減小,小學生師比比2005年增加了2.9。2010年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生師比分別比全國低13.2、4.5、4.8和5.9個百分點。(見表1)

        表1: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生師比變化情況統計表

        第二,教師年齡結構不斷優化,中青年教師成為中小學教師的主體。2010年,35歲以下的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分別占到50.8%、47.2%、47.6%,比2005年明顯減少;45歲以下的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分別占到87.5%、87.1%、86.1%,比2005年分別增加了5.2、5.9和0.5個百分點。(見表2、表3)

        第三,教師職務結構總體上不斷改善,具有中高級職務的教師比例進一步提高。小學、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級職務的教師分別為56.4%、58.7%、66.0%,分別比2005年提高了6.6、6.3和0.3,幼兒園教師比2005年下降4.2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去年新增加11742名幼兒教師,未評職務比例增加),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具有中高級職務的教師分別比全國高6.0、3.3、3.9和0.6個百分點。(見表4)

        表4: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中高級職務教師所占比例變化情況統計表

        二是教師隊伍學歷水平不斷提高。專科以上幼兒教師、專科以上小學教師、本科以上初中教師、研究生學歷高中教師分別占77.8%、95.3%、94.3%、12.6%,比2005年均有明顯提高,分別比全國高出17.5、17.0、30.2、8.9個百分點。(見表5)

        表5: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高學歷教師所占比例變化情況統計表

        三是學生和家長對教師工作的滿意度明顯提升。綜合分析四年教育工作滿意度入戶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北京市學生和家長對師資隊伍的總體滿意度逐年提高,從2009年的77.0提高到2012年的84.8。綜合分析四年師資隊伍所包含的六個指標的滿意度均呈現出逐年提高。(見表6)

        幾點思考

        一是教師教育改革有待深化,教師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現代教師教育制度有待完善。目前,我國教師教育的改革還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思考的問題:各級師范學校教師培養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培養模式比較傳統,師范性不強,培養和培訓相分離,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投入不足,管理職責不清,質量不高。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開放多元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確立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厘清責任,統籌協調,全面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和發展。

        第9篇: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范文

        一、基礎教育要全面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的戰略任務。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強化教育引導必須從中小學生抓起、從中小學教育抓起,必須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

        我們依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制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指導綱要》。抓住“融入”這一關鍵,通過展示和交流,引導各地各校突出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班主任工作、學校管理5個關鍵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各門課程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資源,把各門課程已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育人目標和內容具體化,并有機滲透到學科教學過程中。

        ――在不同類型的社會資源中,生動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國情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改革開放教育、國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時代精神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和志愿服務。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以建設優良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積極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文化引領下的校園文化氛圍。

        ――在班主任工作中,把班級工作中的各個工作細節都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契機,無論是班級的日常教育管理,還是解決具體問題;無論是常規的教育引導,還是處理突發事情;無論是面對全體,還是針對個體,都體現育人。

        ――在學校管理中,對實施各項管理提出具體明確的德育要求,把體現德育作為完成教育教學各項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

        特別強調要建立起“大教育”的機制,按照大力倡導、創造條件、扎實推進的方針,依據《教育部關于聯合相關部委利用社會資源開展中小學社會實踐的通知》的部署,繼續與涉及的部門進行溝通協商,進一步在公共機構、公共設施、國有企事業等開發可開展某一類教育的社會資源,建立基地,推動開展中小學社會實踐,生動地進行多方面的教育。推動學校每月至少有一整天時間組織學生到社會實踐基地開展實踐體驗活動。

        二、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改革發展

        義務教育已經完成了全面普及的歷史任務,進入了一個推進均衡發展的新階段。學校建設也好、課程改革也好、教師隊伍也好,解決熱點難點問題也好,都要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題目下統籌。

        ――在工作機制上,就是落實教育部與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我們要公布簽署備忘錄的省級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和省級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公布簽署備忘錄的省級規劃的2517個縣級單位到2020年10年間基本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時間表。2012年還要與去年通過國家“兩基”驗收的4個省、自治區協商,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

        我們要明確基本均衡的評價標準:以縣域內義務教育鞏固率、學校達標率、班額、生師比、生均教育經費、生均設備值為基本指標,以縣域內學校之間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教師配備大致相當為重要標準,以減輕中小學課業負擔和解決擇校問題為顯示度,以民意調查為依據,推動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從2012年開始,根據各省規劃基本實現均衡發展的縣向省督導機構申請驗收,省督導機構確認后向國家督導團申請認定,國家督導團依據基本均衡標準認定驗收,向合格者授牌。再干10年,實現教育規劃綱要關于義務教育的目標。

        ――在工作內容上,要針對問題推進工作:一是著力解決學校布局調整后出現的學生就學困難、“大班額”以及布局調整程序不健全問題,二是著力解決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率低、農村學校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存在困難問題,三是著力解決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遇到體制機制障礙問題。

        ――在工作重點上,要轉向內涵發展:一是認真組織好義務教育教材修訂審查工作,強化育人功能,調整容量與難度,突出各版本特色,實現多樣化而非多本化,全面提升教材質量。二是組織實施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勵工作,評選一批優秀教學成果進行交流推廣,引導激勵廣大教師在教學一線一心一意實踐探索,在教書育人上下功夫出成果。三是啟動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探索建立包括品德素養、學業水平、身心健康、學習興趣、學業負擔等因素構成的評價指標體系。

        ――在工作重心上,要關注到并積極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重點難點問題。

        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教育問題。農村留守兒童:針對安全保障、身心健康、行為習慣培養等突出問題,按照“納入規劃、政府主導、多種模式、明確分工、發揮優勢、齊抓共管”的思路,建立健全關愛服務體系,盡力滿足農村留守兒童上寄宿制學校的需求,保障不能寄宿的農村留守兒童就近上學。隨遷子女:針對“兩為主”政策還不能全覆蓋的問題,深化“兩為主”為“兩個全部納入”,將常住人口全部納入區域教育發展規劃,將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財政保障范圍,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并融入城市生活。

        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問題。工作思路一是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學校,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占領學生時間;二是讓中考、高考引領學生多元發展,以多元的考試評價引導不同興趣、志向和潛質的學生分流;三是讓課堂教學提高效率,在教學環節上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四是讓學校遵守規范,落實已經明確的減負要求,并及時進行監督檢查;五是讓宣傳營造氛圍,引導教師、校長、家長關注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細節和自己的責任。當前要做三件事:一是推動以省為單位規范辦學行為,對學校作息時間、工作日、課程設置、考試、作業量、教輔材料使用等提出基本要求,并嚴格執行。推動建立教學活動安排公示制度、義務教育畢業學業考試試卷質量評估制度、學生體質健康情況通報制度、課業負擔征求意見制度、加重學生課業負擔責任追究制度、家長聯動制度。二是強制執行每月至少有一天到校外組織開展社會實踐和文體活動,每天有1小時體育鍛煉。三是持續開展“學業?負擔?興趣?責任大家談”活動。

        緩解義務教育擇校問題。依據就近入學的原則,一是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關于就近入學的規定,按照區域內適齡兒童少年數量和學校分布情況合理劃定每所公辦學校的招生范圍。二是因地制宜制定和實施有效政策,如大力推進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把分設的小學和初中學校對應起來。

        對口初中,逐步實現屬于義務教育的初中與非義務教育的高中分離,提高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區域內各初中的比例。三是加強監管,堅決查處擇校亂收費等違法違規行為,禁止捐資助學與招生掛鉤。禁止公辦學校舉辦以各種名義和方式通過辦班、競賽、考試招生。四是持續開展“身邊好學校”主題介紹活動,宣傳“適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能提供適合教育的學校就是好學校”的理念。

        安全問題。重點加強中小學安全教育,突出學校管理的規范化和精細化,加強校園安全防范。關于校車,總的思路是:國家制定法規和標準,地方以政府為主導專業化集約化公司化運營,過渡期保安全。教育系統要落實《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的相關責任,與相關部門一起推進建立校車制度有關工作。

        在工作項目上,要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通過實施改造計劃,廣大中小學校圖書、教學實驗儀器設備、音體美等器材的配備要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要與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推進相結合;校舍建設類項目要著重解決急需,提高使用效益。

        三、努力普及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的目標已經確定,國家對學前教育的支持前所未有(5年500億元),各地實施三年行動計劃任務明確。下一步要強化指導督查,一手抓資源建設,一手抓科學保教。

        ――在工作推進上,抓好三年行動計劃和重大項目的跟蹤指導和檢查。一是向社會進展情況評估報告;二是對中央財政支持的重大項目進行績效評估;三是召開2012年全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推進會。

        ――在工作關注點上,要特別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一是重點抓好《幼兒園工作規程》,加強規范管理;二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供專業指導;三是啟動學前教育宣傳月(每年3月)活動,面向全社會廣泛宣傳科學育兒知識。

        四、積極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

        ――在內涵發展上,推動普通高色辦學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一是制定《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實施意見》和《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綱要》,抓好普通高中多樣化試點。二是研究制定普通高中與大學、科研機構聯合培養創新人才計劃,支持一批有條件的普通高中探索培養模式。

        ――在普及重點上,支持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提高普及水平。一是要組織實施好“普通高中建設試點項目”,改善集中連片特困扶貧攻堅地區普通高中辦學條件。二是組織實施好“民族地區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擴大辦學規模,消除“大班額”現象。

        五、不斷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和質量

        ――在普及對象上,實施“殘疾兒童少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攻堅計劃”,加大力度推進多重殘疾、重度殘疾、自閉癥、腦癱等更加特殊人群和邊遠貧困地區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普及。還要實施“殘疾人非義務教育拓展計劃”,推動向學前和高中階段延伸。

        ――在普及途徑上,通過擴大隨班就讀、在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的方式,使更多殘疾兒童少年進入普通學校學習;建設一批招收孤獨癥兒童少年特教學校;送教上門。

        ――在條件保障上,制定改善辦學條件和提高特教教師待遇的政策,提高保障水平。

        六、全面加強教師教育和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

        ――在教師培養上,一是學校布局:制定教師教育院校布局結構調整總體規劃指導意見,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大學參與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二是教育教學:落實《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啟動實施“教師教育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建設計劃”和高校與地方、中小學共同培養教師的“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三是學前教育教師培養:支持地方建設一批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辦好中等幼兒師范學校,擴大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規模。

        ――在教師入門上,擴大教師資格考試改革和定期注冊制度試點范圍,制定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辦法,嚴格教師準入。

        ――在教師培訓上,推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工作。落實《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一是精心組織實施“國培計劃”,啟動實施新一輪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評估認定,加強教師培訓體系建設;二是提高校本研修質量;三是實施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探索建立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四是推進教師培訓學分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教師參訓的激勵機制。

        ――在教師管理上,頒布實施幼兒園和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出臺幼兒園教師配置標準。研制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標準。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完善地市試點工作。探索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正高級教師職務(職稱)。

        ――特別要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啟動統一的城鄉教師編制標準,探索農村學校班師比核編辦法,建立農村教師特殊津貼制度。二是擴大農村教師國家級培訓規模,加強幼兒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增設名師培養,加大對東部農村地區教師培訓支持力度。三是擴大實施“特崗計劃”,由國貧縣、“兩基”攻堅縣擴大到其他財力薄弱、師資緊缺的縣,建立中央補助經費動態調整機制。四是擴大“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覆蓋面,吸引更多優秀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校長定期交流。

        七、全面加強和改進教育督導工作

        在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新階段,教育督導要圍繞落實政府依法履行的教育責任,強化教育督導的“督政”功能;圍繞推進素質教育的任務,提高教育督導的“督學”水平;圍繞依法督導的責任,加快教育督導的制度建設。

        ――強化“督政”功能。教育督導工作就要推動各級地方政府貫徹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思想,確保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三個增長”。有力推動各級地方政府科學地領導教育,正確地評價教育,合理地配置教育資源,協調地發展各類教育,不斷地完善教育的布局和結構,推動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重視幼兒教育,關心特殊教育,加快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擺在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教育要規范發展,教育督導工作就要推動各級地方政府依法規范辦學行為,依法管理學校,依法指導教育,依法賦予學校辦學自。

        ――提高“督學”水平。教育督導工作就要深入學校、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全面了解影響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和關鍵環節,指導各地建立適應當地情況的、具有專業水準的教育教學監督體系,并在總結各地成果的基礎上,逐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覆蓋各個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督導監測體系和機制。特別要針對中國教育發展的階段,既要借鑒國外經驗,又不能照搬國外模式,要像小平同志當年設想的那樣,選派專業督導人員到學校去聽課,實地了解教育政策落實的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目前教育還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等突出問題,急需在“升學指揮棒”外,強化以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教育督導指揮棒”,急需教育督導機構在督學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發出警告,督促糾正違背教育教學規律、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錯誤行為。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午夜国产狂喷潮在线观看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在线 |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频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站zy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