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勞動教育課程要求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課程要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勞動教育課程要求

        第1篇: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春日的蔬香樂園陽光和煦,清風拂面。師生們徜徉其中,有的在飯后閑庭信步,交談學習心語;有的在課余辛勤澆灌,耕耘班級的自留地;還有的帶著紙筆欣賞景色,寫寫畫畫。漫步在這里,能夠享受到班級園地的春意盎然,感受到師生的熱情與自信。蔬香樂園里一片和諧,生機無限。然而,回首兩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

        一、嘗試:把荒地變資源

        2012年初,隨著校安工程的順利竣工,校園內多了一塊兩畝的空地,放眼望去,那里一片荒蕪,雜草叢生,坑洼不平。是將這兩畝地變成綠地,還是為學生開辟實驗場所,打造成種植基地,使其成為開發課程資源的載體呢?我們在選擇中思考著。機緣巧合,此時我校成為縣首批小班化試點學校,部分教師參加了省小班化教育培訓班,學習歸來,我們決定把開發多樣化的校本課程作為推進小班化教學改革的著力點,然而,當宣布把這塊空地作為實驗基地來開發勞動教育課程時,卻聽到了各種質疑的聲音:

        “土地與校本課程建設有何聯系?在土地上能建出勞動教育教材嗎?要提升教師的教育素養,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思想上的引導才是更重要的。”

        “我校學生都是農村娃,讓他們勞動豈不是畫蛇添足?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個別輔導更迫切?!?/p>

        “學生的成績才是學校的立足之本,搞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對成績有何益處?”

        還有更多的教師言辭犀利:“課程建設對教師而言不切實際,我們的任務就是教好書,課程建設既高不可攀又徒勞無功?!?/p>

        面對教師的質疑,我們在內心掙扎著:放棄還是繼續。終于,我們決定直面挑戰,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聘請當地農民,鏟除荒草,平整土地,統一播種向日葵,然后像劃分衛生包干區一樣劃撥給高年級學生,讓他們負責澆水、除草。于是,校園內開辟出了第一塊種植園區。

        二、窘境:被“冷落”的向日葵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處于生長期的向日葵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校園里,學生們洋溢著青春氣息的臉龐與朝氣蓬勃的向日葵互相映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學生的熱情并沒有教師高漲,新鮮感過去之后,不是親手播種的東西,那么對他們缺乏天然的吸引力,他們也缺少成就感,走過時很少停下來駐足觀看,關注度漸漸降了下來。更尷尬的是,我們期待的“明艷的花盤對著太陽微笑”的情景并沒有出現,因為向日葵的盛開期是七八月份,正值暑假,校園里空無一人,金燦燦的景象只留在了值班教師的相機里。強扭的瓜不甜,怎么辦?

        三、調整:嘗到了“有機蔬菜”的甜頭

        帶著這些問題和困擾,2012年秋,我們決定吸取上半年的經驗和教訓調整方案,如何調整呢?由于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生的需求是學校教育的出發點,那么就應該聽聽學生的聲音。在精心準備之后,我們對三至八年級的學生進行了關于勞動教育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認為自己參與勞動的機會太少,單一的課堂形式枯燥無趣,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并沒有接觸過種植方面的勞動教育,他們普遍認為種植實踐課程是鍛煉自己、熟悉種植和開闊視野的機會,非常期待這樣的實踐學習活動。隨后,我們明確了學校的基本思路,即以勞動教育為校本課程,由此輻射到學生課堂內外的學習中,形成有特色的學生喜愛的課程。

        在確定方案以后,學校首先向全校師生發起了“為基地取名”的活動,師生們積極參與,最終確定了“蔬香樂園”這個名字,寓意“蔬果飄香、快樂成長、收獲希望”。在完成取名之后,學校倡議讓基地綠起來,即按照季節和時令種植瓜果蔬菜,師生們投入到了勞動當中,兩個月后,學校食堂以高于市場價兩倍的價錢收購了學生自己種植的蔬菜,收獲的喜悅令學生的參與熱情更加高漲。

        就這樣,“蔬香樂園”課程順利啟航。

        四、學習:“風”從上海來

        如何讓更多教師利用“蔬香樂園”中的資源,進一步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的課程目標呢?正當思索時,我們又迎來了發展契機,2013年,學校被推薦為省小班化教育典型學校,得到了去上海市虹口區教師進修學院培訓學習的機會。在聆聽了專家的講座之后,教師們受益匪淺,在隨后的半個月,我們走訪了虹口區的多所名校,實地感受了區域內綠色生態課程建設帶來的精彩。最吸引我們的是上海虹口區第六中心小學“趣樂園課程”的創新實驗室建設,他們所建立的勞動基地既有露天土培基地,又有大棚暖房和水培基地,同時,學校還編纂了《水培蔬菜》《土培技巧》等相關教材,引導學生種植養護、觀察記錄、探究實驗、采摘收獲。此外,學校還把對種植的熱愛滲透到其他課程領域,如花卉折紙、花朵面塑、蔬果國畫、植物圖案藏書票、植物角、野外觀察等,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理論洗禮和實地考察是一場“課程頭腦風暴”,教師們有了柳暗花明、豁然開朗之感,這股風暴從上海灘吹到了德清的后花園。

        五、前行:“蔬香樂園”成果初顯

        2013年秋,學校申報了“農村小班化教育典型學校勞動教育課程開發與建設”課題,計劃用三年時間,將蔬香樂園實踐基地打造成五塊不同功能的實踐區域,即勞動實踐區、學生探究區、大棚實驗區、地膜種植區和綠化園藝區。同時,我們在各功能區就種植內容進行了整體安排,如在勞動實踐區種植蔬果,在學生探究區種植學生感興趣的蔬果及鄉鎮特色作物,在綠化園藝區種植本地區的瓜果樹木。同時,從管理、組織、開發等方面進行探索,成立了以科學組教師為主的種植指導小組,明確了種植方案,鼓勵教師的研究與實踐。

        在學校的動員和支持下,多名教師展開了嘗試與探索,教授高段科學的楊老師便是其中一位。她積極開發研究項目,把“蔬香樂園”勞動基地和學生的實驗操作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她的科學課已不再是單一的課本陳述和教師一人的獨角戲了。在章老師的勞技課上,他帶領學生進行栽秧苗、蓋膜、施肥、剪枝、采摘等勞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填寫研究記錄表。學生們在教師的帶領下認真實踐,收到了良好的實踐效果,逐漸養成了愛觀察、愛思考的習慣。

        六、反思:“摸著石頭過河”與“課程規劃”

        與課程建設接觸已有兩載春秋,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師生們對蔬香樂園項目的認同,我們為師生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精神而感動,同時也收獲著綠色教學的生機與成果。我們憧憬在新的一年,教師們能結合自己的學科開展課程延伸活動,為課堂尋找一片綠色,讓教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景象,為此,學校做了以下努力:

        第一,科學教師成立編寫組,編寫以時令節氣、現代農業、種植要求等知識為主要內容的種植教材。

        第二,語文學科充分利用基地資源成立綠色寫作小組,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蔬香樂園帶來的生機,增添校園的文化內涵。

        第三,藝術組開展蔬果寫生、瓜果國畫、班牌設計、農民畫等活動,從而豐富課程內容。

        第2篇: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P鍵詞:大學生;勞動教育;培育

        勞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發展的唯一手段,是人類運動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人類適應自然的活動和改造的獨特方式。教育與勞動的結合是我國一貫堅持的教育方針,教育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勞動教育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卻在逐漸淡化,勞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不被重視,而作為大學生勞動教育實施的主要場所的高校,其勞動教育的社會功能也在逐漸弱化,在現階段大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并未發揮出其應有作用。

        “以勞動托起中國夢”是同志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強調的。大學生是未來的勞動主力軍,他們的勞動態度、勞動習慣以及勞動技能的狀況,不僅影響大學生的后續發展,更關乎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一、在高校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需要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對青年學生的勞動教育是非常重視的,在國家教育方針、學校德育實施意見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見中都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各學校認真落實。

        (二)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需要

        教學質量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人才培養質量教學質量的根本體現,德育、智育、體育是社會考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在高校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既能解決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問題,又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和勞動能力上有所提升;解決教育的知行合一和全面發展問題。

        (三)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高校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一是可以培養其自理、自信、自立、自強的獨立生活能力;二是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樂于助人、敬業樂群的良好品德;三是可以扭轉學生勞動價值觀,豐富大學生的勞動情感,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當前高校學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國家對高校學生的勞動教育越來越重視,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高校學生的勞動教育在實施的過程存在諸多問題,造成勞動教育在多數高校教育中成為薄弱甚至是缺失的一個環節。

        (一)勞動教育邊緣化

        一是勞動教育觀念邊緣化,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一直有重德不重勞的思想,甚至是鄙視勞動和技術教育,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等,特別當前教育體制下,學校和家長都存在重分數、輕素質,重智力、輕體力的思想,使學校用知識教育替代了勞動教育;二是勞動教育理論研究邊緣化,與其他學科理論相比較,對于勞動教育領域的研究不多、不深、不全,沒有提升到應有的高度,使學校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嚴重缺乏理論依據,特別是在勞動教育的實踐中,由于缺少理論支持而導致其難以達到既定目標。主要表現在:1.理論體系不完整;2.理論研究中勞動教育往往被勞動技術教育所取代;3.學術界對勞動教育的成果不多,這需要引起學校和全社會的關注重視。

        (二)勞動教育功利化

        過分強調勞動教育的外在價值(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人才)從而導致其內在價值(即育人的價值)的弱化,將勞動教育本身視為達到外在價值的一種手段,而將實現教育的外在價值作為教育的唯一目的。主要表現在:一是勞動教育的政治化傾向。不是把學校勞動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過程,而是將勞動教育視為政治上的要求來進行。二是勞動教育的經濟化傾向。高校學生的勞動教育缺少平臺及場所的現象十分普遍。有時將打掃衛生、清理校園等極為簡單的勞動也由學校出資雇人完成了,學生失去了各種勞動機會。

        (三)勞動教育片面化

        片面是相對于全面而言的,高校學生勞動教育片面化主要是對勞動教育認識程度不夠全面具體,甚至是有偏差、錯誤的認識。主要體現在:一是智育至上,高校在對學生開展教育過程中,過分強調腦力勞動,過分看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思維及邏輯判斷等方面能力的上升,把學生的智育教育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是教育的全部內容,造成其他教育弱化甚至缺失,從而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阻礙了學生的成長成才;二是體力至上,這種現象是與智育至上截然相反,對待勞動教育是將肢體上的生產勞動看作是勞動教育的全部內容,認為體力勞動便是勞動教育;三是以生產勞動代替社會實踐,很多教育與勞動結合的研究結論都過分夸大生產勞動的作用及其功能,認為勞動教育具有可代替性,并且將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的規律廣泛應用到各種領域,造成對勞動教育內涵的一種歪曲。

        三、在大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的思考

        (一)強化對勞動教育的重視

        學校、家庭和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了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質量和效果,以及教育者對勞動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勞動教育活動規劃與目標的最根本認識和看法。要想提高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從思想上摒棄對高校勞動教育的漠視和淡化,強化對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視。一是加強新時期高校勞動教育的理論建設,把勞動價值觀教育放在首位,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二是加強勞動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開發科學有效的教材,列入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嚴格認真落實考評;三是健全勞動教育的保障制度,從國家、學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確責任、達成共識、通力合作完成勞動教育的任務。

        (二)優化大學生勞動教育環境

        經濟要增長,教育是基礎;人才要優秀,勞動不可少。外部環境是開展好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必要條件。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勞動教育的教育環境,一是需要通過高校、家庭、社會三方聯手構建立體的教育環境,二是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通過輿論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勞動,在勞動中體驗生活。在我國基礎教育中,比較重視“三位一體”的教育理論,但是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視程度不夠,家庭教育不能有效配合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孤立無援、社會教育處于無力狀態,三者缺乏有機聯系與配合,直接影響當前高校教育的效果。在正確的社會輿論引導下,大學生能辨別對錯是非,提高他們對快樂勞動是人的本質屬性真正理解,在勞動教育實踐中,使他們主動參與,并在勞動中感受快樂。正確的輿論引導能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勞動意識。

        (三)完善大學生勞動教育體系

        首先要明確大學生勞動教育目標。勞動教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跨世紀人才的必要途徑。大學生的勞動情感、勞動觀、勞動習慣和勞動知識、技能已初步成型,但還要依據其身心發展規律和技能形成的規律與特點,幫助其全面規劃勞動教育目標,從而提高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實效性。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對于高校培養經濟發展所需的合格人才,提高社會生產力是非常有效的辦法。二是充實大學生勞動教育內容。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使勞動教育內容科學合理,符合時代特點和學生特點,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加勞動。三是探索有效的勞動教育方法。利用情景模擬教學法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大學生學習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做到“灌輸”與“滲透”并重,方式`活多樣。

        (四)制訂科學的勞動教育的考核評價機制

        由于勞動課特點所限,到目前為止,我國高校的勞動教育還缺乏規范管理,尤其是缺乏規范的勞動教育考評制度。開放性的學科特點的考核體系,才能使勞動課的設置合乎學生自身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一是要把勞動觀納入學生的德育考察范圍,讓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光榮感和使命感,只有憑借自身的創造力和辛勤勞動提高自身能力,才是符合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勞動教育考核機制,把大學生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杜絕形式主義和忽冷忽熱;三是評價方式要多樣化,激發學生勞動自覺性。勞動教育必須有嚴格的成績考核。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建立不同的評價方式,理論知識可以采用書面考試的方式,也可以論文的完成質量給出成績。偏向實踐型的教育內容,可以采取用作品說話的方式,而關于大是大非的職業倫理道德問題,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辯論等方式,從而能全面把握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掌握程度。建立大學生勞動教育的科學考評機制,有助于在大學生的道德層面扭轉這種歪曲的認識,在價值觀、人生觀的層面規范大學生的人生發展軌跡。

        參考文獻:

        [1]任然等.論高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讀天下,2016(18):330.

        [2]楊素云.關于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5):31-32.

        第3篇: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關鍵詞: 勞動技術教育 素質教育 技能訓練

        《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說得很具體:“實施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边@里將生產勞動提到了教育的社會本質高度,而勞動教育作為學生的一個重要素質則用一個“和”字提高到了與德、智、體、美四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們認為中學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抓好勞動教育,換言之,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談不上素質教育,兩者是有機的結合體。

        一、開展勞動技術教育的意義

        1.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能促進德育教育。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思想修養和世界現是在人與人交往中,在勞動中形成的。勞動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美德;通過勞動課的活動能使學生養成愛護設施,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遵守公共秩序的習慣,同時能改變學生懶惰的習慣和輕視體力勞動的觀念;通過勞動課的教學,還能培養學生認真負責,團結協作,關心集體的優良品質。

        2.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皠趧觿撛烊吮旧怼薄趧舆^程是讓學生從不會到會,從領悟到掌握,這就是一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轉換和運用過程,這便是素質教育。通過勞動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邊做邊學,培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雙手靈巧,熱愛勞動的學生,一般都具有比較清晰的思維。手腦結合,腦教導手,手又發展和訓練腦,使人心靈手巧,學生的技能越高,他就越聰明。

        3.開展勞動技術教育能促進美育。美學家認為:“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在筆者看來學校里也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時間和精力。然而勞動教育可以成為一塊藝術教育的小天地。因為勞動課所從事的創造不僅要求運用科學的知識去創造,而且要求運用美學的知識去創造。學生創造出來的作品,不僅有技術規格的要求,而且有結構、造型、色彩等審美工藝的規格要求,這就必然使學生從中獲得審美能力的發展??梢蚤_辟一個勞技作品展覽室,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作品參展,學生們各顯神通,用麥稈、紙、木頭、石頭、可樂瓶、泡沫塑料做材料,制作各種物件,從中表現出極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中學生是民族的未來,為使他們能健康地成長,在目前的情況下,必須幫助他們從對父母和教師的依賴中解脫出來。教師要重視對他們進行勞動教育,注重平時的勞動實踐,逐步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

        二、轉變觀念,擺正勞動技術課的位置

        基礎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傾向,克服輕視勞動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的陳腐觀念,把上好勞動技術課提高到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高度來認識。李嵐清同志曾經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發展教育要堅決扭轉不同程度存在的脫離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和辦學模式,走一條適合當地實際的辦學路子……不論是九年教育,還是六年教育,都要在學好文化知識、養成良好道德行為及文明習慣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職業技能和實用科學知識的內容。這樣,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都用其所學技能和知識,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p>

        要真正把勞動技術課擺到應有的位置上去,按照中學課程設置計劃和勞動技術課教學大綱的要求開足課時;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根據不同年級的特點,有組織、有計劃、系統地進行勞動技術教育,逐步實現勞動技術教育的規范化和系列化。

        三、加強勞動技術課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素質

        1.營造氛圍使學生喜歡勞動技術課。教師對于勞動技術課的首要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導”,在于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形成一種樂于勞動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如情境法,通過創設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情境,如把自己當作環境衛生的保衛者、班級的美容師,把枯燥的衛生打掃變得富有人情味,學生干起來也特別積極;也可運用嘗試發現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行發現問題,并尋求答案。教師不論用那種方法,都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教師要擺正位置,甘當配角。配角并不等同于消極參與。教師應適時地參與學生討論,并使學生忘卻師生界限,消除學生的被驅使感。

        ②教師要包容學生的失敗。勞動課實踐操作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嘗試創造的過程,教師要正確看待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所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正視失敗,告訴他們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首畏尾,封閉自卑,不敢嘗試。

        2.加強引導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重視勞動。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從感性認識入手,使他們從生活實踐中了解勞動的意義。帶領學生參觀農村、工廠,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我們有機會能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3.教給勞動方法,使他們學會勞動。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勞動教材,依據中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并根據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參看課文圖示,用課本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學會勞動技能。同時結合學校的勞動實際,教給學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方法。如入校第一次大掃除,教給學生怎樣掃地、排課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環境,又學會打掃方法。教學生勞動,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視,因此要發動家長,每逢節假日教孩子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組織學生向家長學一樣勞動本領,開展“我學會了……”的活動,擴大學生的勞動范圍。

        4.重視評價,鞏固教學效果,讓他們自覺勞動。在勞動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勞動熱情,自覺端正勞動態度,是取得良好的勞動效果的重要保證。

        ①學生自評。在勞動中,要求學生隨時檢查自己做到了沒有,做得對不對,與要求有多大差距,隨時做到自我調整。

        ②學生互評。學生相互間的啟發幫助,比教師一個人面對四十幾個學生考慮得更周到、細致。

        ③家長參與評價。對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勞動,學生在家的實踐由家長給予評價。

        ④教師評價。在上述的基礎上,再由教師對學生作全面的評價,重點放在總結經驗,明確下一步的努力目標上。

        可以相信,不斷加強勞動教育,堅持學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開展有益的勞動競賽,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技能,而且定能培養出一代有知識愛勞動的高素質學生。

        參考文獻:

        [1]蔣志峰.從人腦功能發展看勞動技術教育.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1999,3.

        第4篇: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1義務教育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必要性

        與高校、高職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有所不同的是,初中、小學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并不是針對就業,而是通過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情感和職業理想,培養學生職業傾向、職業意識及初步職業技能的教育。從促進中小學生成長角度,在基礎教育中推進職業啟蒙教育是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強調的是,基礎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并不是倡導學生的過早分流,也不是刻意地培養學生某方面的職業技能,通過感受行業文化、進行職業體驗、開展校本培訓等形式,讓學生們了解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哪些職業以及這些職業的相關要求是什么,并讓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發現和培養自己的職業興趣,為未來的專業或職業選擇奠定基礎,在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建構起新的橋梁。而各職業學校則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實訓基地、名師工作室、特色校園文化等優質教學資源,走出去請進來,通過開展各類專題講座、體驗活動、在線課程等,提高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共同深入推進職業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現階段中小學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瓶頸

        當前我國中小學教育并不能說完全沒有職業啟蒙教育的內容。根據國家規定,我國勞動教育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涵蓋了職業訓練與職業道德教育內容,但是家長及學生對于課程并不重視。學生對職業內容的了解往往來源于身邊直系親屬所從事的職業,并且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大,進入小學中高年級及初中階段后,不論是學生家庭還是學生本人都將全部精力集中于如何提升學習成績,缺少關注職業教育的興趣,缺少對學生職業興趣的培養、對職業情感的培育,使得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對自身的興趣和特長不明確,對不同職業的理解也較為片面,沒有一個端正負責的職業態度。如何合理引導學生、家長對職業啟蒙教育產生興趣并引起重視,是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切實開展好職業啟蒙教育,能夠培養學生對職業的初步認識,是體現義務教育全面發展觀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學生將從課本中習得的間接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引導他們在生活中掌握、使用先進的技能,提高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基礎教育中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挑戰來自課程設計和師資。現階段的基礎教育,主要還是以升學為主要目的,學校也沒有專門從事研究職業啟蒙教育的老師以及系統性的職業啟蒙教育課程。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義務教育規定的必修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與社會生活,重視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綱要對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方式做了歸納,主要有考察探究活動、社會服務活動、制作設計活動(信息技術、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及其他活動。但是,《綱要》對職業體驗及其他活動推薦主題的說明相對還是較為籠統,對于不同年級學生職業啟蒙教育的不同側重點和要求并沒有清晰、詳盡的闡述,不利于形成系統性的課程設計。同時,目前小學、初中的老師大多畢業于師范學校,自身教育學背景過硬,但是缺乏對相關行業、職業、企事業單位的深度了解,自身對于不同職業的了解的不全面造成了他們在課程設計、開發上的瓶頸,而鼓勵老師們積極下企業下臨床,并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職業啟蒙教育課程的開發和設計以及講授,急需更加合適的人選一起協作開發。

        3五年制高職校參與義務教育階段職業啟蒙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小學要真正落實和推進職業啟蒙教育,必須依靠社會和各行各業的支持。要扎實推進職業啟蒙教育,首先要有可操作性強的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設立相應的課程目標和內容;其次是需要一批了解行業發展方向、熟悉相關職業特點和內涵、有教學能力的職業啟蒙教育師資;第三,需要有適合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場地和場所。綜上所述,五年制高職校參與義務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原因分析如下:

        3.1課程設置的可行性分析

        結合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認知能力有所不同,我們對職業啟蒙教育對應的培養目標也有所不同。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思維活動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主要是讓他們了解這些職業是做什么的,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培養其興趣愛好,通過簡單的勞動培養其初步的職業態度與習慣;學生在小學中高年級及初中則處于形式運算階段,該階段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理想,促使他們將興趣愛好與社會職業相聯系,初步設計自己未來理想的職業類型和崗位類別,并通過相應的實踐活動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五年制高職專業課教師與初中、小學教師共同參與課程開發,根據職業啟蒙教育所處的階段及其所培養的職業素養培養目標,設計和完善相對應的課程設計。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杰羅姆布魯納的理論,進行系統性的"螺旋式課程"設計,即把某些相關、專業群的職業特點、要求,轉化或編寫成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去教給那些具有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例如,關于藥學相關職業,高中階段我們可以通過開設《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專題講座向學生介紹我國中醫藥現代化的進程;初中階段我們可以做一些基礎實驗,如葉綠素的提??;小學高年級可以帶領學生辨析中草藥,制作植物標本,根據不同年齡層學生特點開設難度螺旋上升式的課程,從而對學生進行職業認知、職業情感和職業態度等方面的系統性職業啟蒙教育。

        3.2授課師資的可行性分析

        五年制高職一貫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所謂雙師型教師既要能勝任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學生實踐,在取得教師資格并從事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具有工程師、工藝師等技術職稱,具有一定的企事業單位工作經驗,具備寬厚的行業、職業基本理論。五年制高職的雙師型教師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共同開發課程,不斷提高職業啟蒙教育的專業性、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五年制高職是面向初中畢業生招生的,通過共同開發課程,有助于五年制高職的專業課教師了解當前初中學生的學習現狀與知識儲備程度,同時也能動態了解現階段義務教育中相關課程的重點、難點,有助于進行高職課程與初中課程的合理銜接,使得專業課不會因為出現知識儲備的空缺而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

        3.3教學場地的可行性分析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中對于職業啟蒙教育有《找個崗位去體驗》、《職業調查與體驗》、《走進社會實踐基地》等項目,但目前相當多的崗位因為安全、保密、距離等多方面的因素,并不適合學生進行參觀體驗,例如醫院的手術室、制藥企業的生產車間等,影響了職業啟蒙教育的開展效果。而五年制高職的實訓基地(中心)、展示體驗中心等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甚至效果更優。五年制高職的實驗實訓室本就是為教學、實操所設,更適合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來此進行一些簡單、安全性高的職業體驗,同時仿真設備、軟件等也更適合示教,使學生們對相關的職業和崗位產生直觀、清晰的體驗。通過全國職業教育周等活動,向社會開放校園,邀請小學、初中學生及其家長進校園,不僅有利于提高五年制高職的知名度,同時也能讓中小學學生和家長對于當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程度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使學生和家長在升學填報志愿時更加理性、全面的進行分析和衡量。

        4利用綜合實踐課程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探索

        第5篇: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一、“以愛為魂”的校本課程結構賦予愛的情感

        愛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有了愛,人們不再冷漠,人們不再猜疑。從小使孩子埋下愛的種子,鑄就了學生愛的靈魂和扎實的情感基礎。學校最醒目的位置,橫放著碩大的巨石,赫然鐫刻著冰心老人的名言“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學校以此為辦學理念,把“愛的教育”賦予教育哲學意義。這不禁讓人想起中國傳統的仁愛思想、“仁者愛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西方智者也留下了很多關于“愛”的名言,查普曼說:愛是自然界第二個太陽;但丁說:愛是美德的種子;雪萊說: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就是愛;梵高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榮??梢?,愛是生命之源,是教育之魂。于是,學校堅持“以愛育愛”的理念,依托北部新區自然生態和地域資源優勢,開發了富有特色的校本課程,走出了一條農村學校課程特色發展的創新之路。

        毛向軍校長不大用“滔滔不絕”的話語詮釋學校的辦學理念,而是不斷地以自己獨到的方式,用愛的詩篇和愛的行動播下一粒粒愛的種子,正是這種深邃、平實和真切的情懷,才使學?!耙詯蹫榛辍钡奈幕非蟾钊~茂,調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色彩。

        學校現有644名學生,愛的教育使來自祖國各地的孩子與北京的師生融為一體,在同一片藍天下感受愛的溫暖,也共同體驗校本課程的魅力。學校根據生本情況需求和資源條件,初步形成了校本課程的基本框架。一是愛自然;二是愛他人(含自我);三是愛社會。圍繞“愛自然”設計、開發和實施了“二十四節氣”校本課程;圍繞“愛他人(含自我)”開發和實施“少兒駕校、警?!毙1菊n程;圍繞“愛社會”設計了主題教育課程和校園分區課程。這些課程正在實現著“有愛心、有智慧、自主發展、自信成長”的學校育人目標。

        二、“二十四節氣”彰顯自然之愛和大美生態

        農歷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系密切的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孩子們來自農村,學校身處農村,現在我們的生活,仍然受益于二十四節氣的影響和指導。可是我們的孩子們對此了解卻非常少。學校以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在學校課程中增加這樣的內容,使學生了解二十四節氣這項優秀文化遺產和文明成果,并在學習、傳承實踐中進一步拓寬實施素質教育的渠道,豐富學生對天、地、人的認識與理解,使學生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熱愛自然,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培養學生懂勞動、會勞動、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的品質,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打造綠色和諧校園。

        為了開發校本課程,學校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組,制定了“二十四節氣”校本課程開發方案,并邀請有關專家進行了可行性論證。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明確了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總體目標、課程內容、實施方式和具體學習要求,同時選取本地東南約1.5畝的空地作為校內實踐基地,制訂了校內外植物實踐基地的規劃。

        “二十四節氣”校本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二十四節氣”校本課程使學生知道有關二十四節氣的基本知識,了解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民俗和文化,感受自然的變化,增加學生親近自然的機會,增強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開發校園實踐基地,進一步優化學校課程結構,豐富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具體目標涉及四個方面:一是開發一套完整的“二十四節氣”校本教材,融知識性、實踐性、綜合性、探究性為一體。二是通過校園實踐基地的開發,為相關學科提供有關植物類的課程資源,為學科教學服務。進一步加強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創新學校德育內容、途徑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同時通過花卉類植物的種植活動,綠化和美化校園,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三是通過相關植物種植的專題研究,豐富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素材,提高學生的實踐研究能力,培養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的探索精神,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四是通過“二十四節氣”校本課程的開發,不斷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為更好地實施新課標服務,促進學校特色發展。

        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以春、夏、秋、冬四個板塊,從認識節氣,節氣與農諺,節氣與節日、民俗,節氣與物候,節氣與觀星,節氣與我們的生活等方面編寫完成了“二十四節氣”校本課程。教材內容圖文并茂,充滿詩意和泥土氣息,生動有趣。比如:《春天的節氣》一課,首先是了解“春雨驚春清谷天”這些春季的節氣,隨后是安排一個活動“走進春天”,然后是閱讀環節“古人眼中的春天”,“清明”“春曉”“春日田家”,隨著孩子們的朗朗詩句,詩情畫意浮現眼前,盡顯自然生態和大美情懷。

        目前,該課程已經試運行近一個學期,主要實施途徑是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時來開展,設計了講授討論課、自主學習課、合作探究課、實踐體驗課等實施方式。學校還針對學科課程整合進行了研究,圍繞科學、語文、美術、思想品德等課程整合制訂了具體實施方案。經過初步試驗,深受學生喜愛。

        三、“少兒警校、駕校”追求關愛生命和立德情懷

        學校根據毗鄰海淀駕校的資源優勢條件,開發了“少兒警校、駕校”校本課程。該課程立足體現對生命、他人和自我的關愛。

        開發這一課程最初的想法就是讓來自農村的孩子盡快適應和融入北京的生活和學習。隨著課程的逐步開發,學校對該課程有了更加明確的功能定位。“少兒警校、駕?!闭n程開發的目的不僅局限于讓更多來自農村的孩子接受交通規則的教育、行為習慣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從小樹立尊重生命的意識,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不斷在少兒駕校、警校的實踐體驗學習中增強小公民意識、鍛煉小公民能力、培養小公民人格、發展小公民美德、完善小公民素養。

        課程內容包括基本的交通標志的學習、交通規則的學習,以及校內、外實踐基地的考察、調研和實際體驗,還包括少兒警校隊列訓練、少兒警校規則學習、小警員體能和素養等內容。

        學校專門建設了少兒駕校場地、設施,添置了少兒駕校車輛和各種設備。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懂得尊重他人、關愛他人,遵守規則、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四年級三班的同學還創作了“駕校”小詩:駕校小車大家練,它是我的好伙伴。交通規則記心間,領到駕照笑開顏。

        四、“詩意無限、處處課程”校園描繪著社會和諧的絢麗畫卷

        以愛為魂,詩意無限,學校處處呈現著豐富的校園課程,比如:圍繞愛社會設計的校園分區課程和主題教育課程。

        校園分區課程也可以叫做環境實踐教育課程,分為開放大氣的迎賓區,包括花壇、法國梧桐、同心椅。辦學理念核心區,包括冰心塑像、愛心石、智慧石、靜心潭。自然生態的中心活動區,包括圓形廣場、木棧道、藤蘿架……富有情趣的學生參與實踐區,包括氣象站、種植園、少兒駕校……主題鮮明的樓廳展示區,包括樓道、樓梯、樓廳?!耙换ㄒ皇澜?,一區一課程”,在這樣的環境滋養下,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和社會性品質得到增強。

        主題教育課程包括敬老、愛老主題教育,拾稻穗和磨豆腐等社會實踐活動。除此之外,學校還在不斷地開發多樣化的社團校本課程,努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傊?,通過不斷開發課程并賦予實踐意義,學校為孩子們創造了理想的學園、樂園、家園、花園,上莊中心小學的每一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和自信。

        毛校長愛寫詩,學校干部和教師們漸漸地也都產生了詩意情懷。這種詩意和愛的文化也感染了孩子,孩子們也就在這詩意無限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在交往中學會了理解,在社會中學會了關愛,在實踐中學會了承擔。學校、家長、社會有機聯系在一起,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水平得到了廣大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和贊譽。詩意和愛心灑滿校園,校內和諧,學校與家長合作,可以說,他們的校園描繪著社會和諧的絢麗畫卷。

        第6篇: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關鍵詞:曦園 素質教育 研究性學習 社會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變革,它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育職能的變化和學科課程之間的整合,使教育教學從片面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為了落實新課程的精神,注重本土性,就地取材,我校結合校情,以打造勞動實踐基地――“曦園”為平臺,積極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當代教育改革發展趨勢的“以勞動實踐基地為平臺,全面實施綜合活動新課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新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本文將結合活動開展的情況、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談一些膚淺的看法和體會,以供商榷。

        一、立足校本,創建“曦園”,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搭建舞臺

        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2007年秋,學校將校園東部通道外一塊閑置的空地占地約10畝開辟成集勞動與研究性學習于一體的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取名為“曦園”。

        曦園被劃分為六十畦,高一各班把它作為社會實踐的班級勞動基地,其余由高一、高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課題之用。兩年來,曦園經細致規劃,合理布局,整個園地池圃錯落,阡陌縱橫,園畦規整,果木扶蔬,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2009年初,又開辟了“共青園”,使廣大青年教師也積極地投入到農業種植的隊伍中來,以身示范,在腦力勞動之余從另一個方面起到育人的效果。

        曦園的建成不僅使閑置的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校園的整體美觀,同時也填補了本校學生勞動教育、社會實踐以及課題研究的無實踐基地的空白,較大程度地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

        二、依托“曦園”,注重過程,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提供熔爐

        學校除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對學生施加影響之外,還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尋求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學習渠道多樣化,學習方式生活化、情趣化,從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我們利用基地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勞動教育活動。

        (一)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學校根據園地的特點與學科的聯系,由學校生物教研組為龍頭,成立了課題研發小組,編寫了勞動教程《曦園飄香》,通過結合遺傳、生物的新陳代謝等等知識與環境的關系開展宣傳教育?;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曦園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由于課題切合實際,符合學生本人的興趣愛好,又來自于學生真實生活,起到了學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或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在實踐與體驗中,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再者由于時間保證,地點固定,活動正常,制度齊全,師生共同參與,取得了豐碩的收獲。兩年來學生課題獲省、市縣獎的就有8篇,獲獎人數達50人,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勞動素養、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按新課程的要求,學生必須全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而“曦園”剛好為學生全員活動提供了一個大平臺。學校以集體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勞動小組由學生自愿組合,各小組結合《曦園飄香》中的種植植物材料進行自由選擇種植品種,在政教處的統一管理下,通過蒼南黃金柑果業有限公司、溫州市田頭青農業合作社等單位的幫助以及學校生物組老師具體指導,2008年曦園收獲西瓜4000多斤、花菜7000多斤,還有許多絲瓜、白菜、豇豆、大豆、茄子、豌豆、冬瓜、南瓜、玉米等。這樣,勞動中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特別是每個學生在勞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需要他們除靈活地運用勞動技巧外,還需要做好協調配合工作。同時,這種勞動集體本身就是一個有力的教育因素,學生在集體勞動中,會更多地想到集體的勞動效果,集體的榮譽,看到集體的力量。通過這種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勞動素養,又促進了集體主義意識的形成。

        在勞動中,學生體驗到了成功與歡樂。當前的學生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弱,但他們渴望成功,綜合實踐活動能滿足他們的成就需要,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依靠自身的努力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使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愿意學習,體驗成功,收獲快樂。

        曦園既是學生實踐、培訓實用技術的基地,更是提高普及科技興農意識的試驗地。它加強了對學生勞動觀念的教育和技能培訓,又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基本的生產勞動技能,培養了他們熱愛勞動、吃苦耐勞的品質,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三、審視“曦園”,反思實踐,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之旅永無止境

        曦園作為勞動實踐基地,不僅收獲了瓜果蔬菜;更重要的是,還收獲了勞動知識、勞動經驗以及研究性課題成果。但我們沉浸于豐收的喜悅之中時,更應清楚地看到,在基地建設領域,還存在薄弱環節,需要改進。

        (一)在有效指導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應通過有效的方式將教師的智慧集中起來進行協同指導,把教師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有機結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整體性的內在要求和活動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由于聘請的農業專家有限,不能全程指導到每個勞動小組,學生只能在自行探索中體驗、實踐,獲得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校內指導師缺乏基本種植實踐經驗是我們必須改進的問題。

        (二)在科教結合“服務三農”方面需要提升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著重將“三農”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其實我們可以利用教師掌握的生物學知識,嘗試將勞動實踐基地面向農民,把實踐基地辦成“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農技培訓站和推廣站,發揮服務“三農”、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示范作用。使新品種、新技術在勞動生產中各有所傳,做到“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三)在作物栽培方面如何兼顧經濟收益問題也需要再探討

        勞動實踐基地目前主要停留在學生實踐活動與學校課堂教學之間的聯系以及實踐活動的基礎研究和活動項目的設計開發和創新上,沒有較好地考慮到經濟收益。長期這樣會造成資金的投入不足,影響基地建設。以后應該朝雙贏的方向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面臨著許多新的困惑與難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繼續做好綜合實踐活動,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薛進立,陳吉萬主編.《曦園飄香》.

        第7篇: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轉眼間,一個學期又過去了。在過去的一個學期里,我們嚴格管理,嚴謹教學;我們學習理念,快樂實踐;我們默默耕耘,但求收獲。在王校長、蘇校長、殷校長的領導下,我校在學校的日常工作中,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使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穩步發展,再創輝煌,建設一只思想過硬、業務素質精良,具有創新能力的教師隊伍,下面就本學期我校開展教師隊伍建設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思想引領,促進理念提升。

        1.行政領導率先垂范,扎根一線。

        每位管理干部都是學校的教學骨干力量,負責部門管理工作的同時,多數擔任主要學科教學工作。王校長百忙之中,接任六年級畢業班,并在短短半年時間里,讓畢業班成績穩步提升。德育處周主任擔任畢業班班主任及語文教學同時,又跨學科兼任一個班語文教學工作。教務處陳主任擔任一個班班主任及數學教學工作之外,還兼任一個一年級教學工作。學校的領導這樣勇挑重擔,給老師們做了很好的表率,為學校師德師風融入一股強大的活力。管理干部們除出色完成自身教學工作外,她們能站在課程改革最前沿,引領全校教師投入教育教學。她們主動聽課,指導、參加教研活動、深入教師課堂聽課,課后及時與授課教師交流、反饋,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的設計和有劃傷提出整改意見,為青年教師的成長盡自己一份力。

        2.加強校本培訓,提升觀念。

        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感受到一種壓力和挑戰,為此我們在更新教師觀念,適應新的課程標準上下大功夫,通過開學初的教師培訓及每月全體教師工作會議,組織老師們對教育法規、師德師風、教育理念等方面進行學習,使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每月評選優秀教師,營造氛圍。學校非常重視對教師的激勵機制,制定了優秀教師評選方案。每個月評選教育能手和教學新秀,帶動教師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工作做風,從而涌現了一大批關心學校、關心學生、潛心研究的優秀教師。在廣大教師中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風氣。

        二、依托教研活動,優化教師素質。

        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重要途徑,我校利用多種形式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教研活動。

        我們的教研活動有以公開課為契機,組織教師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在評課環節中,大家推心置腹,毫無保留,暢所欲言,既增進了教師間的團結,又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我們的教研活動有以提升教師基本功為主要目的的讀書交流活動和教師朗誦比賽。比賽由教研組長主持,各學科比賽精彩紛呈,氣氛輕松活躍,并及時制作宣傳視屏?;竟Υ筚?,不僅展示教師風采,更促使老師們夯實專業基本功,加速教師專業化發展與成長的步伐。

        我們的教研活動還有通過集體備課磨課展示活動為主要形式,開展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研討活動。通過備課組的打磨,逐漸改變灌輸的思想,以新課程的改革為基礎,轉向以學生為主的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雖然我們的教師還處在一個摸索階段,但以小組合作為主導的學習模式已經基本成型。

        我們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活動。本學期,我們參加了四月份總校組織的青年教師展示課活動,也參加了五月份茅箭區教育局組織的小學“金燭杯”語文、英語、音樂、體育等學科的教學競賽活動。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英語組還參加了湖北好課堂教學展示活動。雖然是個別老師參加,但背后是整個教研團隊共同努力的過程,大家共同策劃、設計,解決打磨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所有這些活動的而開展,不但提高了這些參賽教師的專業水平,也帶動了全校教師積極參加,提高專業知識。

        第8篇: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特色專業是辦學思想、科學研究、培養模式等方面具有較高聲譽、個性風貌的專業,是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已產生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新”的個性化專業。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了3376個特色專業建設點(涉及特色專業310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東北大學(自籌)、湖北科技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10所高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其中的特色專業建設點之一[1]。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我國現有127余所高校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迫瞬排囵B工作,其中96余所為綜合性或單科性理工類院校,31所單科性醫科院校。所有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結構中都開設了人文社科課程、醫學類基礎課程、理工類基礎課程、工程類核心課程及其與其相關選修課程,不同院校在學分、學時與實施上有著不同程度的側重。一般來說,多數綜合性或理工類高校偏向于電子類、計算機類等理工方向,多數醫科類高校側重于生物材料與生物力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儀器等領域。本研究以南方醫科大學與湖北科技學院為例,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比較分析。

        (二)研究資料的來源

        湖北科技學院的研究資料主要來源于原咸寧學院教務處編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10年版)和學院主頁及其它查詢調研;南方醫科大學資料來源于該校提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電子版及其該校專業建設點主頁。

        (三)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參照作者前期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的思路[2],收集研究文獻材料采用系統研究法、比較法、統計法對院校學科專業、課程設置多維要素質點,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分析,找出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以提出課程體系改革與優化措施和建議。

        二、南方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背景簡況

        南方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有醫學影像工程、醫學信息工程、醫學儀器檢測、醫學物理、電子信息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辦學方向,還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2007年獲教育部高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并建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研究生示范課程多門,出版國家級教材多部,多次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

        (二)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程群

        主干學科是生物醫學工程;主要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C語言與程序設計、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信號與系統、醫學傳感器、醫用X線機原理、CT成像原理與技術、MR原理與技術、醫療器械質量體系與法規、醫學電子儀器原理等。

        (三)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課程體系中的主要課程決定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在醫療儀器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醫療儀器檢測機構、醫療儀器企業的研發機構、三甲醫院的設備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單位從事儀器檢測、生產研發和質量控制等工作,也可以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四)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結構分為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四段式課程構架模式。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為14分/2644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實踐學時比例為2183:461/1:0.21。必修課與專選課學分比例是104:45/1:0.43,學時比例是1820:824/1:0.45。

        (五)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南醫大集中實踐訓練折合成32周,1280學時,其中模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模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醫療儀器綜合課程設計2周,80學時。畢業實習4學分,160學時;生產實習4周,160學時;畢業設計(論文)14周,560學時;軍訓與勞動2周,80學時;創新課程4學分,160學時。

        三、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背景簡況

        湖北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湖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方向有醫學儀器、醫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信息工程、聽力學、眼視光學、醫學信息工程(注:醫學信息工程、眼視光學、聽力學方向沒有正式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等6個培養方向。2007年被評為省級品牌專業,2009年獲教育部財政部高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近年來出版醫用傳感器、醫療器械營銷實務等10余部國家級規劃教材,多次獲得湖北省部級、教育廳教學成果獎。

        (二)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群

        主干學科生物醫學工程的主要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醫學圖像處理、基礎醫學概論、醫用傳感器、醫用檢驗儀器、醫學影像儀器、微機在醫學儀器中的應用等。

        (三)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二級以上醫院、其他醫療衛生保健機構、醫療器械公司從事醫療儀器、設備使用維護與維修,儀器設備管理,醫療器械營銷策劃與推廣,也可以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四)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分為通識教育課(通識必修課、通識選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專業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三段式五層次課程構架模式。課程中總學分/總學時為158學分/2810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實踐學時比例為2200:475/1:0.22;必修課與專選課學分比例是117:42,學時比例是2180:630/1:0.34。見表2。

        (五)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湖科院集中實踐訓練共47周,其中專業實習26周,畢業設計(論文)10周,就業實踐8周,軍訓3周;而勞動教育,醫學儀器等課程、模電、數電課程設計教研室分散實施,沒有載入訓練周,這也是與南醫大的不同之處。

        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

        (一)專業課程體系架構的比較分析

        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結構由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四段式課程構成。公共基礎課程只開設必修課,其他每段課程均開設必修課、選修課,段內必修課與選修課交織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專業課程結構是由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三段式、五層次課程結構組成。學科基礎課程只開設必修課,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均設有必修課、選修課兩層次。南醫大沒有開設醫用化學、電子工藝實習,是為數不多的院校,未開設醫用化學課程顯示遠離生物與高分子材料類。將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學列入公共基礎課程,可能是因為該校屬于單科性醫科院校,將其列入所有專業的公共課之故。南醫大公共基礎課程沒有選修課,湖科院是學科基礎課程未開設選修課。這意味著在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段建立大一統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課程教育平臺,有利于實現大基礎、寬口徑、后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選擇與創新,適合于發展專業培養方向,南醫大更能體現出平臺寬口徑。

        (二)課程體系學分、學時分配的比較分析

        1.專業課程總學分、總學時比較分析。兩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分別見表1、表2,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湖科院學分、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分別高出南醫大分/166學時,比例高出1:1:0.07,但差異相差無幾。兩校分別與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學時比較,總學時1831學時,實驗課學時為243,占總學時13.3%[3]。兩校均高于上海交大,這數據顯示出211工程大學人才培養既重理論教學,又重實踐研發、自主學習之緣故。2.必修課與專選課學時比較分析。選修課是課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必修課的優化和適時、適宜性補充和調節,彌補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內容的不足,調和、銜接課程內容的順序性,適應市場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南醫大必修課與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分別是1:0.43、1:0.45,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數據顯示,南醫大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現象,且選修課偏重于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容易造成學科、課程與教材建設方向性不明,建設穩定性差。由此建議,開設選修課學時數應以不超過必修課的10%為宜,有些課程還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4]。3.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分配比較分析。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分配數據從表1、表2看出,學科基礎課開設門數、學分、學時及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與全程教學課程總學分、學時基本平行,基本上分析內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醫大,只有一項有意義的數據是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差異性大,湖科院高出南醫大的1:0.13,顯示出湖科院在學科基礎課程教學中重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這種差異性說明,從總體上看湖科院更重視實踐教學,反映出其是綜合性院校,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等十大學科門類,組建17個教學院部,給實踐教學創建了良好條件和寬厚的共享資源。4.醫學課程學時比較分析,課程體系中醫學課程開設情況與比較。南醫大開設醫學課程4門,總學時是212學時,分別是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和臨床醫學概論。湖科院開設醫學課程也是4門,總學時是297學時,分別是基礎醫學概論(解剖、生理、生化)和臨床醫學概論。從學時比較看,湖科院醫學課程學時高出南醫大85學時,高出率約占9%。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南醫大是單科院校,醫學基礎條件好,該偏醫的卻偏工;而湖科院是綜合院校,有較強的理工教學條件卻偏醫。兩校與趙娜等人報道的“醫學院校開設的醫學基礎課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論點不相符合[5]。從鄧軍民等人報道資料看[6],首都醫科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開設的醫學課程有6門共472學時,遠高于同類的南醫大260學時,也高于綜合類的湖科院175學時。

        (三)專業課程與就業方向比較分析

        從課程與就業的關系看,從整體上講,主要課程設置要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在很大程度就決定、支撐著就業方向、就業崗位。兩院校對就業方向總體的表述是在醫療儀器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醫療儀器檢測與研發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單位、醫療器械公司等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而南醫大就業方向偏重儀器設備的檢測、質控與研發,而湖科院則偏重于儀器、設備的使用與維護,醫療器械公司從事儀器設備營銷策劃。

        (四)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比較分析

        實踐教學環節是集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醫大集中實踐訓練32周,與湖科院集中實踐訓練47周相比,從總體上少15周,由于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各校各異,比較的實際意義不大。但要說明的要素是,湖科院的醫學儀器類、模電、數電等課程設計在操作層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生產實習實際上是名義,也未開設創新課程。而兩校的共性不足是實踐教學環節都沒有開設工程實踐(金工實習)訓練課;南醫大未開設電子工藝實習課,開設電子工藝實習的湖科院也沒有做好集中訓練。實質上兩校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均不符合高校工科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標準。

        五、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目標的建議

        通過專業課程體系比較分析,參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引導建立國家專業本科教育標準,特色專業建設質量工程評估,配合專業認證制度與任務為載體的課程體系,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堅持辦學理念創新,探究專業培養前沿,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理念創新與目標要求可參照東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擬綜合利用中外優秀的辦學資源,發揮國內外企業、集團公司的科研、教學和市場優勢,實現“產、學、研”合作與合作教育,培養適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前沿的科技領域發展需要,精通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此外,高??衫脤I教育教學資源條件探索與完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文科學士培養計劃”。

        (二)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優化課程構架

        第一,課程體系改革宜突破傳統三段式課程結構,建議建立新三段式九層次課程結構,每段課程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以西安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為例,通識教育課程分為思想政治教育、國防教育、大學英語、計算機等公共基礎通識教育課程;學科教育課程分為基礎科學教育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課程;集中實踐教學分為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工程實踐、課外實踐(社會實踐、科技與競技活動)[7];第二,未來的任務是積極探索面向市場營銷方向的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文科學士培養方案,其專業課開設醫療器械管理、經濟、營銷類課程,學時不少于總學分、總學時的35%—40%;三是學習清華大學,結合本校特點探索夏季小學期制,滿足學生個性化課程選修,拓展實踐的時間、空間,采用多元教學及實踐活動設計。

        (三)優化課程體系,規范課程主導原則

        課程體系設置可參照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電子電路設計、傳感器與及儀器設計、信息與圖像處理、生命科學類等五大模塊[8]。要求在課程體系結構、內容之間應該設置合理比例,淡化學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學科界限,避免體系出現較大的偏頗局面,也應避免面向市場、就業崗位的選修課而沖淡學科基礎或主干課程,對開設的選修課一定要突出個性化。鼓勵將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課程內容中,拓寬學生的知識新視野。

        (四)謀劃課程體系策略,適應控制學時比例

        第9篇:勞動教育課程要求范文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現出來,它不僅要完成自身的深化改革,還擔負著推動和促進教育整體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茖W課程,在其功能、內容和結構等方面的創新和突破,均以實驗教學為切入點和突破口。也可以說,實驗教學是科學課程形成的起點或出發點。實驗教學是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重要場所和前沿陣地,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的基礎、前提和保證。實驗教學,是通過觀察和實驗,進行科學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教學形式,是一種與相關學科并列而獨立的教學形式。實驗教學是開展探究性學習和自主合作性學習的前提和保證,是培養學生科學素質、提高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要深入開展好實驗教學,必須充分利用各種實驗教學資源,進而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

        一、充分合理地利用好一切實驗教學資源

        (一)充分發揮科學實驗室這一“條件性資源”的重要作用。

        在多種教學資源中,作為“條件性資源”,科學實驗室一枝獨秀,越來越顯示出它在實驗教學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工作:

        ①保證實驗室利用率:學校在安排課程表時,盡量錯開3-5年級的科學課程,使各年級都能進實驗室上課,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②保證實驗開出完成率。各實驗教師對教材上的實驗做到全部開出,全部在實驗室中進行。教師在進行演示實驗時要操作規范,同時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演示,進行探究,拓展學生的思路。學生分組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步一步規范安全,做到人人動手,人人探究,人人交流。

        ③保證實驗教學開出率。每學期對實驗教師都要提出明確要求:每上一堂實驗課,必須記好實驗通知單、實驗室使用記錄和實驗過程簡單記錄,并且將這一套資料通過實驗教學管理平臺做好記錄。

        (二)努力開發教師、學生等“素材性資源”的作用

        1、努力開發利用學生中的課程資源

        2、努力開發利用教師中的課程資源

        教師是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科學教師的素質水平決定著科學課程實施的程度。

        二、行之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小學科學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普及科學知識,培育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科學素養,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我們要讓學生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逐步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初步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逐步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

        我們充分利用一切實驗教學資源的目的正是為這些目標服務。

        1、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①創設情境,喚醒學生動手實踐愿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小學生,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可以利用實驗教學資源中的一切有利因素,把教學活動安排在合乎實際的學習環境中,激起學生探求的興趣,自覺地參與到實驗教學實踐活動中。

        例如,吹氣實驗。該實驗用于有關蒸發知識的教學。在教學時,教師請學生做如下的吹氣實驗:第一次請學生將手掌攤開放在離嘴大約15厘米的地方,張大嘴,慢慢地對手掌呵氣,學生會感到手掌“暖烘烘”;第二次請學生將手掌攤開放在同樣的位置,先讓閉嘴,然后嘴留一條小縫,用力向手掌吹氣,學生會感到“冷颼颼”。

        然后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在這種情境下,學生自然會產生并提出這樣的問題:同樣從自己的嘴中吹出的氣,為什么一次是暖烘烘,而另一次是冷颼颼?同是嘴中吹出的氣,理應溫度相同,為什么吹氣的方式不同,兩次感覺不同?教學便可圍繞解決相應的問題來進行。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日常生活是學生科學素養形成的起點與歸宿。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提出貼近學生思維的問題,以疑激趣,營造一種和諧的思維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實踐的欲望,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動手實踐中去。

        ②興趣引導,增強學生動手實踐意識。新課程倡導我們要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特別是科學態度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交流。教師即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動手實踐的時間,讓學生的實踐能夠發展、深入,又要親自參與實踐,時時鼓勵他們,時時給予肯定,積極引導學生動手實踐的興趣。動手之前讓他們先猜想一下,動手之后讓他們再交流一下,有了自己的個性思維,再進一步進行交流,才有可能產生思維的碰撞,才可能有新的思維火花產生。這樣通過學生自己活動、自己操作,不但使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掌握新知識,更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③開放延伸,培養學生動手創新能力。科學教學最終以使學生能夠探索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為目的。因此,在課堂教學后,教師應注重知識的課外延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實踐中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真正使知識轉化為能力。讓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用科學,從而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

        如:仍然以動滑輪實驗的研究為例,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怎樣將實驗的結論運用到生活實際?

        2、積極組織開展課外科技活動,發展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小學科學實驗課外活動可以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成立以下興趣小組:一是科技活動小組。像我們這樣的農村學??沙闪⑥r業科技小組、環境與保護科技小組、科技制作小組等。這些科技活動的開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有制度、有輔導、有考核。二是建立校內外科技教育基地。如,農業技術研究基地,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地,讓學生接觸實際,促進手腦結合,把勞動教育和科技教育結合起來。三是組織學生參加科普咨詢活動,組織學生進村宣傳科技知識,印發科普宣傳資料,讓學生把學到的科普知識傳遞到家庭,輻射至社會。

        3、利用校園、社會等環境資源,促進學生科學能力發展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中文字 | 亚洲人成人一区在线观看 |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无线精品亚洲乱码一区 | 欧美性爱在线播放首页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