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

        第1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在新的社會條件下,我們需要探索教育與生產相結合的途徑。當前高校教育存在重理論而輕實踐的問題,尤其是勞動實踐,而后勤為大學勞動教育課提供了實踐平臺,學生通過每個學期必要的勞動實踐或者勤工助學進行管理與服務,感受服務和勞動的艱辛,和不同層面的人打交道,感受后勤工作、接受后勤環境氛圍熏陶,為今后走上社會,更加貼近實際、更加貼近崗位需求做好充分準備。

        2后勤環境發揮育人功能的實踐與探索

        2.1加強后勤物質環境建設

        高校后勤致力于為學生創建安全、文明、干凈、和諧的物質環境。后勤部門在高校“標準化”建設的前提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通過在食堂內安裝實時監控系統,從源頭上監控原料的采購、清洗、烹飪、售賣各個環節,保障學生擁有健康的飲食環境;在學生公寓硬件建設方面,通過安裝門禁和監控系統保證學生人身和物品的安全。在宿舍樓的活動室安裝電視機和DVD,創建大學生創業基地,豐富了學生的公寓文化生活;在校園內開辟桃李園、在公寓園區種植花草樹木,創造了干凈、優美、整齊的學習生活環境。硬件設施的完善為后勤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學生食堂和學生公寓成為大學生學習、娛樂,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重要陣地。

        2.2加強后勤學生隊伍建設

        加強后勤學生服務隊伍的建設是發揮后勤環境育人的有益探索,通過開展后勤文化活動以及學生隊伍成員在同學間宣傳,將學生平日看不見的后勤服務工作提升到可以看見并親自參與的層面上,切實感受后勤工作的艱辛。根據后勤維修、綠化、餐飲、宿舍、保衛的工作類別組建義務維修隊、綠化小分隊、伙食管理委員會、宿舍管理委員會、學生義務消防隊等學生組織。經過量化的考核和篩選,這些學生委員會在信息傳遞、衛生檢查、評比活動、校園美化、日常安保等方面發揮重大的作用,他們是廣大同學和后勤服務部門溝通的紐帶和橋梁,也在工作的過程中鍛煉了協調能力、勞動能力。健全的組織環境較好的實現了后勤和學院師生的良性互動,達到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目標。

        2.3加強后勤文化環境建設

        打造“文化后勤”是高校后勤改革的趨勢,也是發揮后勤環境育人作用的關鍵。以宿舍文化節、美食節為載體,將與學生聯系密切的生活文化優化組合,組成良好的后勤育人的文化環境。在食堂開展“我在后勤的一天”、“學生廚藝精英大賽”等活動讓學生自行到市場采購食材、比對價格,穿上工作服到食堂工作間親自操作,增加對食堂菜價的理解,了解校園周邊無證攤點快餐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飲食安全意識,更讓學生體會到后勤、食堂工作的艱辛,養成熱愛勞動、珍惜別人勞動成果的良好習慣。在學生公寓開展氣排球比賽、手繪報比賽、走廊創意大賽,鼓勵學生結合專業特色、發揮專業優勢,重點開展宿舍文化內涵建設。創建品牌活動、精品活動,樹立后勤文化旗幟是后勤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后勤開展優質服務品牌活動,內容涵蓋維修、宿舍管理、醫療、保衛、食堂、員工禮儀多個方面,同時深入各個教學部門開展座談會、下發問卷讓師生提出工作意見和建議;通過邀請專業的禮儀老師講解工作禮儀,邀請領導、師生參與到崗位練兵等精品活動,讓師生體會后勤基層服務人員工作的辛勞,學會互相理解、互相關心、互相愛護。這些文化活動使后勤成為融思想教育、行為指導、生活服務為一體的育人場所,培養了后勤員工、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后勤、培養勞動意識、參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

        2.4加強后勤制度環境建設

        根據管理的需要,后勤部門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如《學生宿舍管理規定》、《食堂食品衛生管理規定》、《員工培訓管理制度》等,這些制度為日常的工作制定了詳細的準則和依據,奠定了以制度辦事、以制度管理的工作基礎。在后勤社會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引進物業有限公司,與這些物業公司制定《物業服務量化考評細則》,獎懲分明,劃撥出專項獎勵資金,根據員工的綜合表現施行獎勵提高后勤物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服務質量;學生公寓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檢查制度,將學生在公寓的表現納入個人綜合素質考評體系。這些制度讓后勤的工作人員、學生能夠增強自律,達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要求。

        3后勤環境育人在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的初步成效

        3.1后勤文化環境建設營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圍

        通過開展活動、將社團引進公寓等形式學生接觸后勤工作的機會逐漸增多,“優質服務”品牌活動的推廣和宣傳使學生能夠零距離體驗食堂、保潔和維修等工作,以文化建設為載體吸引學生參與后勤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其產生的效果往往大于被動的勞動教育課,營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圍。

        3.2服務隊伍凝聚力和協作能力增強

        在員工隊伍建設中注重專業技能的考核,以小組為單位對員工進行管理,獎懲制度分明,促進后勤員工相互督促、相互鼓勵,形成良性的隊伍發展模式,為學生服務隊伍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學生隊伍之間召開座談會、素質拓展等活動,增強后勤學生服務團隊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高后勤學生服務隊伍的工作效率,培養大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學生服務隊伍的凝聚力和協作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3后勤制度環境趨向完善化和科學化

        高校后勤針對食堂、公寓管理、校園安全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規章制度,確保學生生活環境安定和諧。通過調查問卷、草案試行等方式施行某項規章制度,再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作出相應調整確保制度人性化、科學化,使學生充分享受后勤各項制度為生活帶來的便利,激發學生感恩之情。

        4充分發揮后勤環境育人作用的啟示

        4.1把實踐性教育納入必修課程,理論和實踐相結

        合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古語有云:“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這種輕視勞動的觀念深深地影響著人們。這促使學校和家庭在對孩子的教育觀念上一味地追求文化教育,理論成績至上,不鼓勵甚至不讓孩子參與家庭或者學校的實踐教育。部分高校已經在后勤勞動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和嘗試,但大都只是單純的進行簡單的勞作,沒能發揮好勞動課的德育功能。高校應該重新審視后勤實踐性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勞動意識的重要性,重視后勤實踐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將勞動教育課納入必修課程,把理論考核、實踐性教育和大學生在學生公寓的表現納入個人操行評價系統,把它作為考察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依據。

        4.2挖掘后勤德育教育平臺,加強教學部門與后勤的良性互動

        后勤在高校中秉承著為教學、科研、師生服務的宗旨。長期以來教學、科研和后勤的關系是一種“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高校應當改善后勤與教學、科研和師生三者的關系,挖掘德育教育的新平臺,將部分全校性的后勤工作任務分派到各個教學部門或者院系,促使師生一起參與后勤服務和建設校園的活動中來。第一,組織畢業班學生種植“畢業樹”將班級的格言制作成牌匾置于親手栽種的樹木前,美化環境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母校的感恩之情,將單純的勞動提升到德育教育的高度;第二、在學生公寓施行“輔導員進公寓”制度、設立“學生黨員宿舍先鋒示范崗”、“社團進公寓”,加強后勤部門與各系部之間的良性互動,共同參與、共同建設,發揮環境育人的最大功效。第三、全校學生簽訂《創建安全文明宿舍》協議書,承諾平時保持宿舍、走廊的干凈整潔,畢業離校時將宿舍恢復原貌,文明離校,給學弟學妹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這些都是可以挖掘的且全校學生能共同參與的后勤德育平臺,能較好的體現后勤工作的人文關懷,激發學生互相關心、感恩母校、感恩社會的正能量。

        4.3培育優質服務隊伍,找準后勤環境育人的關鍵點

        后勤服務人員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后勤服務質量的高低,要對后勤基層工作人員開展禮儀培訓、入職培訓,不定期檢查各個崗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建立獎懲機制,激發員工競爭意識,強化后勤人員服務理念。從心理學角度剖析,無意識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后勤基層工作者良好的服務表現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大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這些良好的表現會引起學生內在的需要和感情上的共鳴,從而達到了人文環境育人的目的。后勤社團的成員定期開展后勤宣傳活動,發揮學生隊伍的輿論力量,讓更多的學生自主參與后勤工作、自覺遵守食堂、公寓各項細則,提升自我約束力。

        4.4加強后勤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后勤環境育人氛圍

        “文化后勤”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公寓文化和食堂活動為載體的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平臺,開展具有后勤特色的德育教育活動。以“優質服務”活動為依托在學生間開展義務維修、宿舍安全知識競賽、氣排球比賽、廚藝大賽;在后勤員工間開展培訓、“我能為學生做什么”演講比賽、崗位技能大賽,營造良好的后勤文化氛圍。后勤工作者在長期的實踐中也積累了很多財富和經驗,高校后勤工作者應積極主動將典型的后勤服務案例整理、匯編成冊為以后的后勤改革提供借鑒經驗。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創辦了《后勤工作簡報》內容涵蓋了后勤新聞、工作動態、安全保衛、醫療保健等內容,學生參加后勤活動的心得也刊登在報,豐富了簡報的內容也激發了學生參與后勤活動積極性,該形式讓學生更能夠從后勤工作者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

        4.5完善管理制度,用后勤制度保障德育功能的實施

        第2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在嚴重的孤獨冷漠癥中,許多學生像失去了免疫能力一樣,稀里糊涂地上賊船、破罐破摔。“九龍一鳳”、“金剛”之類的青少年犯罪團伙由此生焉。

        據國家公安部統計,中小學生犯罪率已達青少年犯罪的72%,這是一個多么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其次,幫助學生克服厭學癥,這是實施“愛己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濟寧市教委去年下半年的調查結果是中小學患有厭學癥的學生比率高達47%,即有近一半的學生討厭學校、討厭上學、討厭作業、討厭老師。厭學癥的原因種種,雖不外乎社會影響、家庭影響及同學間的互相傳染,但作為學校,我們完全有責任加大力度幫助學生克服這種“病癥”。學生連學習都不愛,這可算是最大的“不愛己”!

        第三是進行勞動教育。有資料顯示,很多國家注意給小學生安排一定的勞動時間,美國為平均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而中國只有0.2小時,即每天才讓孩子“勞動”12分鐘,而且城市的許多父母甚至連1分鐘的勞動時間都沒給孩子安排。我們要記住:勞動教育就是勞動品質的教育,而且是關系到公民將來生活水平及幸福的教育。應該認識到:無憂無慮、一帆風順的童年環境是使一個好端端的孩子變成懶漢的最合適的土壤。所以我認為,勞動教育是使學生熱愛勞動,體會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青春、珍惜學習機會也珍惜自己的很有效的“愛己教育”。據美國最優秀的教師說:“最好的學生都做家務!”

        第四是思想政治課絕對不能放松。鑒于青少年犯罪呈較大幅度增長的趨勢,教師有義務采取適當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法制觀念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前幾方面好理解,而現在著重提一筆的是,能否以適當的方式向青年學生傳授高尚的愛情觀,這是新時期教育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新的難題。據《文匯報》的資料顯示:全國性犯罪的最低年齡是14歲,最小的性病患者年齡只有17歲!

        第3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犯罪 概況 特點

        一、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概況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中的違法犯罪問題也日趨嚴重。據不完全調查統計,2004年-2006年淮安高校保衛部門破獲涉及大學生違法違紀盜竊的案件共有49起,其中2004年為13起,2005年為16起,2006年為20起。2006年10月29日晚,淮安市某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劉某,在學生宿舍盜竊被當場抓獲。據該生交待,其先后在周邊高校作案11次,盜竊的物品有手機、學生學習用品等,涉案金額累計4000余元。2006年6月30日下午4時許,淮安某高校學生趙某,在教學辦公大樓內趁辦公室無人,將一名工作人員的一臺手提電腦盜走,因失主報案及時,在保衛人員嚴密布控下。該生最終在校門口被保衛人員截獲。另據我們查閱的資料顯示,外地高校如重慶市沙坪區檢察2002年至2005年10月,共辦理大學生犯罪案件51件66人,其中2002年9起15人,2003年11件15人,2004年12件15人,2005年1-10月就有18件21人。犯罪大學生涉及10所高等院校,其中4所重點大學就有43人。常州武進檢察院統計:2006年該院共受理在校大學生刑事犯罪案件10件20人,占在校生犯罪的100%,成為武進青少年刑事犯罪新的增長點。從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盜竊犯罪約占大學生犯罪總數的50%左右。其次就是傷害案件。從總的趨勢來看,大學生違法犯罪呈上升勢頭,違犯校紀校規,甚至以身試法者屢屢出現,有些案件在校內外引起極大震動。如:2005年1月8日上午,北京外事研修院心理系一年級學生小民,被刺身亡。刺死他的是其校友,19歲的大一學生小徽。傷害原因只是為了一點口角糾紛(《現代快報》2005.1.10)。過去常有的盜竊、流氓、傷害犯罪案件明顯增多,以前較少發生的暴力型犯罪也開始抬頭,尤其還出現少數團伙犯罪。如西安某大學5名大學生女青年。包括西安某大學5名學生在內的7名犯罪嫌疑人,在一夜間猥褻了2名女青年。被抓后,他們無知地問民警“關多少天?罰多少錢?”據審查,他們相約在27日通宵上網,28日到義興旺酒樓住宿。有人提議找個女大學生來玩玩,隨即其中一人將他認識的網友鄭潔騙至酒樓,學生張矛、董樂提出與鄭發生性關系。遭拒絕,鄭未遂。幾個人又對同學王小靚說道:“你不是認識一個叫‘小心眼’的女同學嗎?”凌晨4點,“小心眼”陸艷被王小靚帶至酒樓一個房間,四人按住她的手腳,將其(《江南時報》2004.7.16)。

        二、大學生犯罪特點

        (一)犯罪類型單一

        大學生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單一,從目前統計情況看,僅涉及盜竊和故意傷害這種罪名;涉案大學生男女比例約為10:1,男大學生主要涉嫌故意傷害罪,女大學生無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盜竊罪。

        (二)犯罪目標固定,涉案金額較小

        涉嫌盜竊罪的大學生們下手的目標都是移動性強的個人物品,如移動電話、信用卡、隨身聽、手提電腦等,且涉案金額都比較小,多數都在一千元左右,也有極個別因盜竊手提電腦,涉案金額為八千元左右。

        (三)侵害客體多是學生

        大學生犯罪侵害的客體一般都是同學,越熟悉的人(舍友)越容易成為被侵害對象。當然不認識的人被侵害權益的也有,僅占少數,但被侵害權益者也都是校內同學。

        (四)處理結果輕微

        大學生犯罪處罰一般都較輕。凡在校內查破的大學生犯罪案件,學校一般都不移交公安機關、司法機關處理,由學校內部按照大學生處分條例和校紀校規給予行政紀律處分。處分的種類有警告、記過、留校察看、勤令退學和開除學籍。情節嚴重的開除學籍。

        (五)學歷層次一般偏低

        在涉案大學生中,一般以民辦高校、成人教育學院和公立高等院校的專科生為主。公立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也有,但占的比例較小。

        (六)年齡結構偏小

        以本科二年級和專科一年級的學生為主。本科三、四年級的學生很少出現。

        (七)戶籍范圍

        多以外地來市上學的大學生為主。

        (八)犯罪意圖主觀故意

        這些大學生主觀惡性比較小,沒有頑抗情緒,在偵查階段一般都能如實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比較穩定,不會出現翻供現象。

        三、大學生犯罪原因分析

        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是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苗頭的形成與違法犯罪本身一樣,有其深刻的原因。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諸如社會、家庭、學校的原因,也有主觀方面的原因,即行為人的原因。筆者認為,其犯罪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思想素質差

        由于受資產階段處由思潮的影響,少數學生入校后不注重政治學習,不注重世界觀的改造,思想上缺乏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可貴品質,存在著混文憑的想法。以我院學生為例,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剛入校時,大多數人保留著勤奮、樸實的作風,進入二年級,少數人受社會風氣和各種思潮的影響,對學習開始厭倦,對生活開始盼比貪圖安逸、享受,講究吃、穿、玩、樂,有的逐步走向墮落。

        (二)缺乏組織紀律性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從單一的家庭到學校這個大集體,沒有經過嚴格的組織紀律訓練,缺乏應有的組織紀律觀念和道德情操。因此,行動上不嚴格要求自己,隨心所欲,長期下去,難免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法制觀念淡薄

        由于哥們義氣大于法紀觀念,往往一點小事可以引發互毆甚至打群架;由于經濟條件有限,滿足不了自己的大肆揮霍,一躍而變為盜竊犯;由于思想空虛而又不甘寂寞,成天游蕩在網吧、錄相室、游戲機室,最終由天之驕子變成了犯罪之人。

        總之,大學生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這多方面都是息息相關脈脈相連的。大學生自身也是受其他方面,如社會、家庭、學校的影響。大學生在思想上大多比較不成熟。由于年齡和社會閱歷的原因,是情感比較脆弱的群體。近年來大學生犯罪有增無減的事實表明,當代社會面臨一個新的問題,如何去引導處于未成年與成年的夾縫之間的大學生。

        四、預防大學生犯罪的對策思考

        正確道德觀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絕非權力所能奏效。所以預防是減少大學生犯罪的最有效途徑。預防大學生犯罪是對人才的珍惜,是對社會的責任。每個大學生犯罪案件都是個人、家庭、學校或者社會等多方面的產物,是社會多方面消極因素的綜合體現。因此減少和預防大學生犯罪與其他犯罪具有類似性,最根本的措施還在于防患于未然,針對其犯罪原因,實行綜合治理,形成一種有利于大學生合理發展的環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

        (一)堅持“智力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扭轉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做法

        首先應加強對大學生政治素質的教育培養,增強其公德意識,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正確對待學習、生活和金錢,正確處理各種社會關系,把追求美好的生活愿望同為社會多作貢獻的行動結合起來。

        育人要育人性的人。大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大學期間對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至關重要。學校要向學生廣泛宣傳新時代的英雄、模范,引導其積極進取、奮發向上,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抵制一切落后、愚昧、腐朽的東西。讓大學生能夠學到現代科學知識、技能和理論的同時,對他們進行有效的道德素質教育,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教會他們為人之道,使他們真正成為心智與人格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材,是高校教育中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二)建立有效的大學生心理救援機制,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大學生感情豐富,沒有走上社會卻渴望走上社會,他們缺乏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但社會卻紛繁復雜,所以,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大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針對其心理發展不夠成熟的特點,學校要有意識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開設心理咨詢機構,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悲劇。幫助大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當前尤為重要的是:

        1、建立以宿舍、年級、學校為單位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網絡管理中心,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和調適,消除其人格障礙,提高大學生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必要時對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給予有效幫助。

        2、豐富學校文體活動,引導大學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與人和諧相處。引導同學之間在活動中發現多方面的價值,尊重差異,放棄偏激和自卑心理,笑面人生,熱情生活,多交朋友,學會欣賞個體的獨特性。

        3、引導大學生控制情緒,正確交友。學校要教育引導在校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應該以友情為重,并利用指導和幫助大學生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友誼,正視同學關系,保持穩定的情緒及健康的心理。讓學生學會樂觀面對困境,敢于承擔責任,待人寬容,使心理經常處于輕松愉快之中。

        (三)多形式強化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

        學校要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育。這就要求我們的學校首先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要從剛入校門著手,結合道德品質與行為規范教育,結合校園內的安全案例講危害,向學生灌輸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指導大學生正確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在履行義務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幫助大學生形成遵紀守法、依法辦事、同違反憲法、法律以及破壞法制的行為斗爭的思想意識。

        在校園里開展普法教育,絕不僅僅是單純地讓大學生讀法律條文,而應當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感,讓他們了解法律是他們生活及健康成長的保障,遵紀守法自然會得到好的效果,靠個人意志去尋求所謂的自由,只會觸犯法律。要用科學的方法,從公平、公正、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去進行教育,并努力改進外在環境。

        在大學里設置的法律課應當作為大學生的必修課,不能作為選修課不計學分,應將法制教育納入教學計劃,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學校的法制教育,切實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提高學生的法律觀念。

        (四)加強學校的內部管理

        預防犯罪首先必須保證良好的校園生活環境,保證校園里一個學習知識的場所,切實抵制社會不良文化的進入。因此要加強和改革高校的學生管理,尤其是集體宿舍的管理,采取針對性措施健全管理約束機制,建立預防大學生犯罪的網絡;配合有關執法部門綜合整治,排除校園周圍不健康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和干預。通過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范管理體系,最終從體制上杜絕違法犯罪現象的產生。

        (五)司法機關的積極協助

        司法機關對大學生犯罪應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法律效果為基礎,以政治效果為原則,以社會效果為目的,采取人性化的幫助手段,挽救這些失足青年,使他們能夠重新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對罪行并不嚴重的且有悔改之意的,應采取微罪不訴或建議法院單處罰金的方法,給他們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司法機關也應該有重點地與大學生定期聯系,幫助學校建立良好的校園環境,同時加強校內的司法宣傳教育。

        (六)家長有針對性的引導

        學校對大學生的引導是整體上的、普遍性的引導,而對大學生有針對性、個別性的引導則要靠家長了。因此,家長要注重對自己孩子的了解,加強與孩子的溝通聯系,在配合學校教育前提下,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健康、溫馨和諧的成長環境。

        (七)加強公益勞動教育,讓學生融入社會,增強其愛心和責任感

        第4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摘 要 健美操作為一種新興體育項目,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對高校大眾健美操的體育價值進行分析與闡述,以促進大眾健美操在高校中的順利開展,實現終身體育目標。

        關鍵詞 健美操 高校 體育

        現代健美操是融體操、音樂和舞蹈于一體,通過徒手或使用健美器械,達到健身和健心目的的一種新興體育項目。大學生是一個重要的群體,其身心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大眾健身操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手段,具有重要的體育價值。

        一、健美操對大學生的健身價值

        (一)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提高心肌功能。人的心血管系統好像一個運輸網,心臟是這個運輸網的動力,血液通過這個運輸網把養料送到全身各部位,供給各部分的需要。健美操是一項具有一定運動負荷的項目,它的動作節奏快,幅度大,身體的各個關節都要參與運動。這些運動,會增強心肌收縮力,使心搏頻率和靜脈血管的緊張性等心血管調節機制得到綜合鍛煉,促使心肌增厚,心腔擴大,心室毛細血管數密度增大,有利于心肌的血液供應和對氧的利用,從而使心肌功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二)改善呼吸系統的功能。健美操運動具有較激烈的特點,不像長跑那樣平緩,也不像太極拳那樣緩慢,它的動作幅度大,靈活多變,動作的銜接很緊密,髖部動作較多,這便帶動上體和下肢一起運動。通過一段時間激烈的全身運動,能量消耗增加,新陳代謝加快,氧的需要也隨運動的強度的增加而遞增,因此,運動中供氧能力的高低便構成了有氧耐力的重要基礎。通過健美操運動可以改善與增迸氧運輸系統的功能,提高運動時的供氧能力,也就是通過不斷的加快、加深呼吸,使呼吸肌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縮和伸展,增大了呼吸肌纖維的橫斷面積,使呼吸肌變的發達,改善了呼吸系統的功能。

        (三)促進人體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健美操是在生理學、解剖學、人體造型學、體育美學等多學科的理論指導下進行創編的。其動作和程序具有明確的對整體和局部目標的針對性。通過健美操的鍛煉,有益于肌肉、骨骼勻稱和諧發展,可使骨骼粗壯并提高骨的機械性能,從而增加了骨的承受壓力。另外,由于健美操是全身性的運動,每一塊肌肉都要交替地快速收縮、放松,這樣會使肌肉體積增大、重量增加、肌力增大,形成良好的肌肉線條,改善了形體,從而彌補了先天的體型缺陷。

        二、健美操對大學生的智育價值

        人的智力依賴于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良好的體質特別是良好的神經系統是智力發展的物質基礎。健美操是一項有氧運動,能保證大腦的能源物質和氧氣的充足供應,使大腦神經細胞發育健全。大腦神經細胞的分支和突起增多,有利于接受更多的信息。另外,健美操最大的特點就是動作變化快,所以健美操練是伴隨著復雜的智力活動,給大腦和神經系統提供各種刺激信息,有利于提高大腦皮層活動的強度、協調性和靈活性,可以培養敏銳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注意力、記憶力。

        三、健美操對大學生的娛樂價值

        健美操是典型的有氧運動,它的娛樂性體現在實踐中,來自活動中的心理感受。進行健美操練習可以把人從機械、單調的勞動環境中解脫出來,使人們進入一個沒有壓力、沒有限制的自由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個人通過與他人的交流,通過各種身體活動使自身由于勞動和學習所產生的疲勞得到消除,使自身從勞動和學習的壓抑感和枯燥感中解脫出來,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健美操的娛樂價值體現在幾個方面:健美操的形式優美感、健美操的自主性、健美操內容和形式的豐富性以及健美操隊員及關系的補償性。

        四、健美操對大學生的德育價值

        大學生的日常學習較為枯燥,再加上現行德育方式的單調,使他們的激情無法得到釋放和宣泄。行為學家認為,這種壓抑和控制長久不能找到一條適當的發泄渠道,就會被積聚下來,爆發出人們難以預料的惡性事件,而讓各種不良情緒和行為在一個可控制的范圍內發泄的最好途徑就是體育鍛煉。健美操動作結構豐富、變化快,加上富有激情的音樂,使得每個動作都充滿了活力,使大學生在自我鍛煉的過程中得到表現,激情得到宣泄,從而產生樂觀、熾熱的情感,進而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體會人生的樂趣,抑制不良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滋生。健美操運動還能夠促進人際交往。健美操在高校中主要以集體形式練習,且都是在輕松的氣氛中進行,容易促進大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健美操還能夠彌補現行德育中存在的一些實踐性缺陷。

        五、結語

        (一)健美操運動自身的本質特征及鍛煉的核心符合高校女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趨向,決定了它在推動高校體育的發展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或動作編排上要從女生的生理、心理的狀況出發,循循善誘;同時把傳授學生健身技能和健身知識、健身意識、健身原理、健身方法,機能監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三)高校應組織形式多樣的健美操協會或俱樂部,有層次、有針對性的做好不同健美操種類的培訓工作,積極為學生創造參與學校、社會的各種匯演、比賽的平臺,更好的促進高校健美操的交流與發展。

        高校體育教育承擔著使大學生身體完美發展,增強體質的重任。與德育、智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大學生的教育目標。人們通過體育來使自己的軀體和精神得到改造和升華,從而使人自身趨向完美。

        參考文獻:

        [1] 夏君玫.大眾健美操的哲學內涵與多元價值[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08).

        [2] 劉海燕.健美操教學中對女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J].湖北體育科技.2005(02).

        [3] 全祖馨.論大眾健美操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價值工程.2011(07).

        第5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國外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現狀

        國外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社會實踐作為教育載體,貫穿于各種教育活動之中,利用學校自身、社會、政府等多方資源,設立實踐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很多學校實行與企業聯合的“雙元式”社會實踐模式[2],如哈佛商學院的學生利用假期打工或承擔科研項目,直接去企業參與實際工作。法國高等商業學校則實行從二年級開始在企業里接受培訓的“學徒培訓”制度。泰國、日本等則十分重視勞動教育活動,泰國學校安排指導學生利用假期進行農村調查,或幫助農民建立學較,教當地少年兒童認字等勞動。而日本則結合學校特別活動進行清掃校舍、綠化校園、慰問和照顧老人及傷殘人士、維護公共秩序、學習木工、電器、烹調等活動。墨西哥大學為學生設立了社會服務課,學生們走向工廠,走向農村,走向落后山區的印第安人聚居區,傳播科學和文化。在實施學生軍訓的國家中,美、俄、共、印等國家的法制化和規范化程度是較高的,加強軍事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紀律性及軍事知識,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及愛國主義情感。

        國內高校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現狀

        隨著高等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化、持久化,我國各高等院校普遍將基地建設提上重要日程,在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中取得了穩步進展。目前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現狀整理如下:形成了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化的共識[3]。經過多年的社會實踐活動;各高校普遍認識到,要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必須具備社會實踐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經常化、制度化、有效化的基本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正形成資源共同開發、共同分享、共同收益的局面。各高校之間的聯合逐步形成,高校與社會,與政府部門,與企事業單位問的共建已形成良性循環。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形式不斷創新,有主題式基地,如各類經濟教育基地;也有目標任務式基地,如“三下鄉”活動基地;有專業性強的基地,如教育實習見習基地;也有復合型的基地,如與政府、社區共建的基地;有創業、創新類基地,如博士團基地;也有服務奉獻類基地,如社區服務基地等。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正取得一定成效,積累了一批成熟的經驗。高校和社會各級組織十分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測評,不斷總結、積累、交流和推廣成功的經驗,使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工作逐步邁上理論臺階。

        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設立基地、管理基地、協調關系上存在諸多問題。實踐基地本身都肩負有生產、景點等單獨職能,作為實踐基地,卻處于無人過問、名存實亡的地位,幾乎看不到高校的宣傳,也沒有大學生的身影。許多高校在建設大學生實踐基地時,缺乏深入調查、仔細研究,沒有針對性地選擇基地并設計實踐活動內容,缺乏科學性與實用性。另外,盡管很多基地簽訂合作協議書,但是對雙方的職責、義務規定不夠明確,協議僅僅是面上的呼吁,這樣的結果是基地建設失去了抓手。總之,基地建立不科學,考察不仔細,建立之后沒有管理、管理不善、協調溝通不夠,學校與基地的聯系無法深入持久,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建完廢、廢完另建的尷尬局面。

        (二)各類基地使用單一、劃分單一。各類基地的側重點不一樣,育人的效能不一樣,這是一個基本事實。但是,也不能過分割舍基地之間的關系,就業(創業)基地完全可以含有德育基地的功能,寒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也可以含有勤工助學基地的功能。同時,不同高校建立了不同的基地,很少有“共享”意識。很多高校對基地的“地盤"意識很強,一個大學建立了基地,其他大學往往不會在此建立基地。這樣使用單一的基地、高校之間不能交叉使用的基地,效能是大打折扣的。

        (三)各類基地建設缺少統籌規劃。一個大學生實踐基地的建立,進而發揮作用,不是一次掛牌、一次剪彩就能完成的。大學生實踐基地的建設需要學校和基地之間長期合作,雙方需要謀求雙贏。然而,目前的好多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能達到雙贏的目的,究其原因是沒有形成長效機制。以大學生實習基地為例,一個理想中的基地是:在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優先考慮與基地的科研合作,與基地企業的聯袂合作,形成高校和企業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有了這樣的合作,基地就是一個穩固的基地,就是一個雙方都受益的基地。

        第6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社會實踐;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

        Abstract: Humanity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a university. It provides guidance to university students concerning how to be a civilized man, and how to cope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s well as human and society. Besides, it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 rationality, sensibility and determination. Thus, social practice is of comprehensive significance in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students' humanity awareness, humanity education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education.

        Key words: social practice; university student; humanity education

        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國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把杜威的命題進行了辯證的否定,認為“生活即教育”。兩位偉大的教育家都深刻地認識到社會生活與教育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都主張結合社會生活來教育。我國古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說法也從一個側面充分強調了到社會中去學習,在實踐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從教育的規律來看,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人文意識的形成,綜合素質的提升,很重要的一環是經歷“從抽象思維到實踐”的過程。社會實踐活動對從抽象思維到實踐具有綜合效應,可以產生書本中、課堂上體驗不到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斷強烈、不斷升華,能強化大學生培養人文意識、人文素質和自我教育的自覺性。讓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投入社會生活,發揮社會實踐活動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社會實踐是實現高校育人目標的根本途徑之一

        高校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最高階段,所培養的學生大多是直接走向社會、為社會服務,高校教育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應從根本上反映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質量要求。但是,由于社會需求的可變性與學校教育的相對穩定性、社會對人才需要的多樣性與學校培養人才規格的相對統一性之間的矛盾,學校教育與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之間總是存在著差距。加強社會實踐,可以從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減小這種差距。

        從認識論的角度來講,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在人類認識活動中起決定作用。作為大學生,僅僅依靠課堂和書本知識來認識事物是不夠的。必須通過社會實踐來補充、完善課堂和書本知識的不足,體現“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人文素質教育本質決定了它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體會“處處涵人文,人文在處處”,才能真正達到認識上的飛躍。實踐的結果不僅是外在客體的改變,同時也促進實踐主體的身心變化和知識、能力的發展。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促使自身發生變化,鍛煉與培養自身的氣質、修養、性格等人文內涵,體驗到社會的需要、社會的責任、應具有的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校通過社會實踐,也可完善、強化培養目標,深入改革教育、教學活動,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切實有效地實現培養目標。

        二、社會實踐是加快大學生社會化進程和培養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的社會化,是指大學生通過走進社會、了解社會,熟悉社情民意,學習知識、技能和各種規范,不斷改造自我,以適應各種社會關系的要求,從而取得社會成員資格,發展自身社會性的過程。它也是對大學生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首先要從走進社會、了解社會開始。只有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才能徹底端正對自身的認識,修正對自己的角色期望過高、眼高手低、適應能力差、感情脆弱、不適應復雜的人際關系、開拓協作精神不夠等缺點,才能看清社會的本質和主流,明辨事理。實踐不僅能出真知,而且是創造的源泉。創新的課題來自實踐,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不斷地解決來自實踐的課題,并有所發現、發明、創造和革新。事實證明,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的橋梁,融入社會的紐帶,能有效地加快大學生社會化進程和培養創新精神。

        轉貼于

        三、社會實踐是高校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大課堂

        當大學生跨入社會門檻之后,學校里的老師已不在身邊,父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嘮叨,但他們的觀念在改變,知識在增長,經驗在豐富,技能在提高。誰是老師?是社會生活大舞臺中的人們,是社會實踐活動本身。社會實踐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它能使你學到課堂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會求知、共處、做事、做人。大學生在學校認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要積極參與社會大課堂學習。學校尤其是高校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極其有限,這就需要大學生自己的積極主動性。米盧說“態度決定一切”,汪中求說“細節決定成敗”。大學生有了向社會大課堂學習的態度,就要注意生活的細節,真理情理無處不在,人文素養成于點滴。學校是播種理想的樂園,而現實才是我們生活的場所,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本來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曾有多少學子的理想之火被現實生活的狂風暴雨所撲滅。我們不能因現實生活的復雜就否定理想的必要,也不能因理想的絢麗多彩而否定現實的生活,大學生不可能生活在脫離現實之外的國度,理想之花只能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盛開。[1]而人文素質教育本質決定了它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

        對于大學生而言,積極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擁抱社會生活,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砥礪品格、提升人文素質十分重要。

        四、社會實踐有利于大學生了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社會實踐有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利于當代大學生了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和檢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2]高校要精心組織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國情、接觸社會、感悟人生。為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推向深入,南京林業大學在全國各地與一些知名企事業單位簽訂大學生就業實訓、社會實踐基地協議,協議規定:學校定期組織大三年級的學生到協議單位參加就業實訓、社會實踐,基地單位提供崗位和部分物質幫助。利用這樣的實踐機會,學生不僅能了解到社會對大學生素質要求的信息,而且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認識到自己與社會要求的距離,從而增強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向基地單位展示和推銷了自己的才華。而基地也可能從中發現自己需要的人才,同時還能向學校反饋人才培養與現實需求存在的一些距離。對學校而言,既解決了學生實踐的單位、節約了相關費用,又能為改進人才培養規格取得一線資料,可謂一舉三得,實現了三贏。

        另外,人文素質教育本身具有廣泛的社會參與性特征,鼓勵并創造條件讓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廣泛地接觸社會,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類博物館和人文景觀,到工廠、農村、街道等去認識社會、體驗生活,能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人文修養。

        五、社會實踐具有綜合性的人文素質教育作用

        社會實踐不僅具有顯著的德育、智育功能,而且也是體育的有益補充,有助于美育發展和促進勞動教育。具體的教育培養目標,可界定為社會智能和實踐智能的培養。社會智能是指對社會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以及實際所具有的社會經驗和適應社會能力,包括社會活動能力和人際交往等,其中包含人文素質教育的許多內容。實踐智能是指對生產勞動、社會改造、科技、教育、藝術等人類實踐領域中的實際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以及在科學研究、生產勞動、經營管理、文化生活等方面實際工作中,將理論知識、書本知識與工作實際相結合的動手、動腦能力。兩種智能尤其是社會智能的培養非常有利于理工科學生人文氣息的凝集。

        六、結語

        社會實踐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旨在促進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形成良好的素質。但是,由于認識和客觀條件的一些原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全國高校的發展并不平衡,有的不夠深入,有的走過場,有的無經費,有的參加人數少,并沒有充分發揮社會實踐活動在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所以,當前高校實施人文素質教育,要加強大學生人文教育的學理研究[3],重視開展社會實踐。任何脫離社會實踐的人文素質教育,或割裂人文素質教育與社會生活的理論和實踐,都將不可避免地墜入虛無和尷尬,直至走向窮途末路。

        參考文獻

        [1]申屠待旦.教育的新節奏[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4.

        第7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相關熱搜:教育 教育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僅對前蘇聯而且對世界諸多國家都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其教育思想雖形成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今又觀之,感慨甚多,看似“古老”的教育思想,縱觀今日之中國教育,這些教育思想對改變中國教育現狀存在的弊端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之所以有如此之說,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我國基礎教育科學教育思想觀念的嚴重缺失問題蘇霍姆林斯基所倡導的德育與智力教育,恰恰是我國當前基礎教育存在的重大漏洞,值得引起廣大教育者和教育領導者的深思。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即是強調實行對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教育,其主要教育思想是讓學生實施“自我教育”的同時,要實施多方面的教育,諸如:智育、德育、勞動教育等,在其教育理論中,他尤其把道德教育視為基礎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強調培養學生的信念和理想,健全高尚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其次。他的理論還特別強調智育這一重要環節,智育即“智力的教育”,其對智育的詮釋是反對把填鴨式的課堂教育作為唯一的教學活動,“唯智也”蘇霍姆林斯基對智育的詮釋是不僅僅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而是強調更重要的教育過程,他的這一理論比同時代西方的“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都要站得高、看得遠,也比‘傳統教育論’研究得更透徹,理解得更全面。

         

        他把智育具體擬定為四個方面;首先是通過傳統教學使學生掌握、積累科學知識,這是智育的根本;其二是發展智力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的,沒有牢固的基礎知識會抑制智力的發展,二者協調配合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力教育其三是培養智能。

         

        即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發展智力、掌握知識和進行智力勞動所不可缺少的技能、技巧與本領,也就是培養從事腦力勞動所必要的手段和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要求培養的智能,既具有知識的成分,又具有智力的成分,還具有工具的性質培養智能這項任務,包含著全新的獨創性的見解其四智育的核心思想是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這一理論的實現有兩個必須的渠道,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另一個是科學知識與真理的掌握。

         

        基于此理論,觀今日之中國基礎教育現狀,令人堪憂。

         

        首先是學校教育存在商業化的問題,個別學校教育存在道德教育的缺失,其結果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唯利是圖,寡情薄義的道德取向看似大學生人才云集,實質是缺失有用的真正人才,其后果是十多年的學校教育造成今曰就業艱難,缺少智力型,創造性的有用人才。

         

        其次是國家經濟建設發展的同時忽略了對教育的投人,而學生的學習卷人了高成本的漩渦,基礎教育良莠不齊,滋生了教育的腐敗,無形地對學生道德觀念及教育形成了不良影響,乍看基礎教育并沒有被產業化,而實質上卻出現了嚴重的商業化傾向。

         

        再者我國教育資源分配嚴重失衡,城市與農村,學校與學校之間分三六九等,這些現象為教育腐敗的生長提供了空間。

         

        再者是基礎義務教育面臨的擇校問題,看似平等,實則跟學生家長的權錢發生了不可逆轉的關系,權錢決定了孩子能享受什么樣的教育資源高校。雖不屬于義務教育,但其招生意向在客觀上影響和制約著基礎教育的教學取向再次是應試教育成為了基礎教育的主體,其道德、智力教育缺失,即使表面開設了這些課程,也只是停留在表象上,社會的各種不良現象、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只會使學生正確的道德取向缺失、社會價值失落還有就是傳統文化的缺失,媒體的引導從某些方面顛覆了學生的價值和道德取向,作為教育者我們應當承擔起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的責任,并使之走向科學發展的正途。

         

        綜上所述,中國教育嚴重的問題是:教育局部存在商業化傾向,道德教育相對淡化,應試教育體系急待整改完善這些問題的出現其關鍵是思想文化的缺失長此以往,中國教育將出現令人擔憂的惡性循環局面!

         

        回歸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筆者認為我國當前教育極待拯救的問題是道德倫理的實質性教育,從孩子的教育初端開始,從小就讓孩子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蘇霍姆林斯基所倡導的公民道德基礎,亦即從小滋養其良好的道德習慣,進而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感,從而樹立堅定正確的道德信念,注重傳統道德文化的學習,在德育教育中滲透美育教育,讓學生認識美,在學生認識美的基礎上培養美的情操、美的修養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論的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它決定了學生終身發展的方向,學性去影響學生的個性,意即以教生樹立什么樣的人生觀取決于其育者自身的優秀去影響學生個性在青少年所受的教育,所以學生的發展與定型。

         

        在教育中要形成公民必備的基本總之,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

         

        道德修養和道德品質,具有正確理論在今日中國之教育現狀下,的修養和品質的學生應該是熱愛值得諸位教育者深思,他為教學習、熱愛勞動、不自私而且考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應該成慮別人的利益、富于同情心且具為我們廣大教育者的崇拜圖騰,有正義感。

         

        其次是實施真正意義我們要呼喚摒棄利益至上的教上的智力教育,意即通過課堂教育回歸學的方式使學生獲得必須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發展智力,培毛毳教授,碩士畢業于湖養智能,進而形成科學的的世界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師從湖南觀,使學生個性得到全面發展,師范大學朱詠北教授,中國音樂成為真正有能力的智者,而不是學院訪問學者,從教二十余年。

         

        如工廠復制般的平乏無能之人現任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音樂學院再次要在教育過程實行勞動教育,鋼琴教授,鋼琴專業學科帶頭人,所謂勞動教育其宗旨是勞動過程湖南省鋼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進行創造性的活動,讓學生根專家庫成員,曾任湖南省鋼琴專據其興趣愛好運用其智能,鍛煉業委員會郴州分會會長。

        第8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法制教育;德育教育;一體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一體化發展和文化多元化及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我國人才培養的素質要求不斷提升,但是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著部分大學生道德危機和法制意識淡薄的現象,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一、社會發展趨勢要求實行一體化的德育與法制教育

        大學生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的關鍵,是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未來市場體系建設的規范化、科學化以及法制化依賴高等院校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1]。大學生整體法律素養及道德水平的提高對于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起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我國自古以來都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德育,在長期的實踐和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巧,形成了整體上正面積極的社會風氣。然而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外一些文化及風氣的負面影響也給新一代的大學生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造成部分大學生對社會有抵觸心理,價值觀不正確,過分追求功利目標,道德水平整體下滑。傳統的說教式的德育教育在一些年輕人眼中過于古板守舊,需要與法制教育相結合,突出意識形態的宣傳,進行新時代的德育教育。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我們要多關注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發展,從說教的方式中發展出具有生命活力的法制和德育教育。比如在課堂上可以借助社會熱點案列,首先上學生小組討論,各抒己見,教師加以引導,這樣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德育和法制教育能夠產生最佳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借鑒國外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方法,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和完善,并結合政治因素進行教育,既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又能灌輸法制意識,使學生成長為守法公民。

        二、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內容呈現出一體性

        (一)大學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內容交叉

        學校德育是一門系統的科學,是指教育者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生施加思想道德方面的影響的活動[2]。高校德育不僅體現在德育課堂上,它滲透在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與其他教育如美育、體育和智育密切相關,具有相互促進的積極作用。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除了關注學生的道德發展之外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勞動教育、自覺紀律教育、理想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民主與法治觀念教育、民族精神與尚武精神教育、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等等。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實現依法治國戰略目標的基礎,對構建社會主義法制體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法制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國大學生法制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學習相關法規政策,教導學生自覺遵守法律,理解法的內涵及作用;對學生進行民主教育,讓學生懂得民主的真正含義,學會正當行使民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教育學生懂得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辨證關系,更加積極、主動和富于創造性的促進社會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對學生進行國家根本大法憲法的教育,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運用憲法最為武器行使權利及保護自己,同違法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由此可見,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內容上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合,具有一體化的內容基礎[3]。

        (二)大學生德育和法制教育的功能互補

        目前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進行德育和法制教育的課程主要是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這種課程設置方式體現了法制教育與德育的功能互補性。首先大學生德育教育是進行法制教育的基礎。人都能思考有感情,特別是大學生情感意識非常強烈,對于生活中和社會上的事物易形成主觀性的認知和看法,從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入手,法制教育才能更容易被接受和學習。其次大學生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成果的檢驗和保障。雖然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約束效力,德育教育的約束范圍也比較寬泛,但是法制教育才能體現出現實意義上的強制性,為學生踐行德育提供了標準和支撐。

        三、法治教育與德育教育一體化的途徑方法

        (一)以人為本的基礎上進行法制與德育的一體化整合

        以人為本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理念。在對大學生進行德育與法制教育一體化整合時一定要注意人本理念的運用[4]。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工作中要尊重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公正平等自主的原則,激發大學生自我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培養未來社會主人翁意識。這樣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日后的社會工作中才能更清晰有效地進行規劃和執行,并對一些社會中的不良現象和風氣自覺抵制,從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和諧有序發展。

        (二)建立長期有效的約束和監督機制

        首先高校要制定關于大學生德育與法制教育一體實行的章程和治理細則。高校按照章程嚴格執行和治理,促進教育內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確保教育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根據具體情況的不同,高校要制定符合本校情況的特色章程,也可以適當引進外校的治理模式,幫助高校更好地開展德育與法制教育工作。其次,高校要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監督機制。現代高校的發展呈現出“去行政化轉市場化”的趨勢,我國可以借鑒歐美部分高校的經驗,與現代企業管理機制相結合,建立德育與法制教育一體實行的約束監督機制,對相關的權利運行機構設置進行分權和制衡,防止教育決策中的個人過度自由裁量,從而保證高效德育與法制教育工作的有序實施[5]。

        (三)提高德育教育與法制教育的質量效果

        從內容上說,高校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規劃。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的有機整合需要進行系統的規劃,結合高校所在地區、不同類型院校以及各個年級層次特點來進行。從形式上說,大學生德育和法制教育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由于法制教育和德育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教師可以采用滲透式的教育方式,通過點點滴滴方方面面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從師資上說,高校要建設專業化的教師隊伍。不僅要求教師所學專業與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對口,還應加強其在職期間的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培訓,促進整個教師隊伍的不斷學習和成長[6]。綜上所述,加強高校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實行法制與德育的一體化整合,是關系到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為社會培養出真正意義上法德兼備的高素質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程曉麗 單位: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駱小婷,何秋霞.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一體化研究[J].科教導刊,2013(4):96-97.

        [2]李楊.大學生法制教育與德育教育一體化研究[J].才智,2013(8):46.

        [3]黃瀅.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基于德育與法育融合互動的角度[J].大學教育,2014(3):4-6,21.

        [4]李麗娜.德法兼濟情理交融———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的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10(8):121,145.

        第9篇:勞動教育與大學生的關系范文

        關鍵詞:地方院校;大學生創新教育;意義;問題;路徑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0-0141-03

        總書記在清華大學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提出:“要注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積極營造鼓勵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努力為培養造就更多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技術的發明者、新學科的創建者作出積極貢獻。”[1]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高校除了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外,還應著眼于整個社會發展和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在源流性工作、本質性工作上,大力加強大學生的創新教育,促進高校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這是高校永葆生機的關鍵所在。當前,地方高校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國民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人才競爭、教育競爭的形勢下,切實在大學生創新教育這一領域進行有效突破,有利于提高地方高校在整個教育系統內部的綜合競爭實力。

        一、大學生創新教育的內涵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關系到國家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性問題。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在21世紀,創新之于國家富強、組織生存、個人發展的重要性,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突出。有鑒于此,我國在2005年提出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奮斗目標,與此同時,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我國高校為實現科學發展,也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教育問題。目前,創新教育在我國仍處于起始階段,在理論研究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創新教育理論體系;在教學實踐方面,真正有魄力地勇于實施創新教育的學校不多,我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整體上較差。面對這種嚴峻的教育形勢,為更好更快地推進我國創新教育進程,首先就需要明確創新教育的內涵。

        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最終目的的全面的教育活動。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首要內容,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是創新活動產生的動力,包括創新需要、創新動機、創新興趣、創新觀念等,具體表現為不滿足于現狀,敢于想他人之不敢想,敢于為他人之不敢為,勇于探索,追求突破。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基本內容,創新能力是進行創新活動的必備條件,決定著創新的水平和質量,包括創新感知力、創新注意力、創新想象力、創新思維力和創新實踐力等。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最終目的。創新型人才富于開拓性,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夠開拓新局面,能夠適應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各領域發展的要求。全面性是評價創新教育成功與否的客觀指標。全面性是指創新教育的內容不僅要包括知識型教育所要求的知識與經驗,智能型教育所注重的對知識的活化運用,還應包括非智力因素,如道德教育、體育訓練、審美教育和勞動實踐等。

        二、地方院校大學生創新教育的意義

        加強大學生創新教育,事關整個社會的科學發展和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明確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我國高校經歷了外延拓展的跨越式發展階段,地方高校也在這一輪發展中得到了充分展現,但也面臨著內涵發展的問題。當前,地方高校實施創新教育,是落實國家“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應有之義,是促進自身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

        1.是落實國家“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應有之義。“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形成各類人才輩出、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地方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正是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教育發展規劃綱要的應有之義。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AⅤ碰碰碰视频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少妇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不卡 |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 亚洲另类中文日韩 | 亚洲欧美综合国产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