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數字校園的建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校園的建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校園的建設

        第1篇: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關鍵詞:數字校園;民辦院校;系統架構模型;公共數據平臺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以網絡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發展迅猛,信息化在教育行業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點是在教學過程中廣泛應用以電腦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其表現為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活動合作化、管理自動化、環境虛擬化。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后起之秀,應解放思想,實現跳躍式發展。其中,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對民辦高校是挑戰,更是機遇。

        一、數字化校園的內涵

        數字化校園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對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等所有信息資源進行全面數字化,并科學規范地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以構成統一的用戶管理、統一的資源管理、統一的權限控制;提升傳統校園的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科研和管理水平,增強辦學綜合實力的目的。

        二、數字化校園系統的主要架構

        (一)校園網絡硬件基礎平臺。校園網絡硬件基礎平臺是校園數字化的基礎。沒有完整的校園網絡,數字化校園建設就是紙上談兵。安全而順暢的網絡平臺是聯系校園網絡中各個站點的強力紐帶,猶如虛擬世界里的高速公路,有了它,所有的信息才能安全而快速地到處流動。

        (二)應用支撐平臺。為使校內每個用戶實現對Internet的訪問,需要建立DHCP服務以及DNS服務,為每個主機動態分配IP地址,解析其所訪問的域名。同時,還應建立身份認證系統,以管理校內用戶的上網。除此之外,為滿足日常教學、管理需要,還應該提供常用的網絡服務,如用于文件共享的FTP服務、E-mail郵件服務、服務器等。

        (三)公共數據平臺。公共數據平臺建設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和基礎。信息精準、內容全面、架構合理的公共數據平臺是整個數字化校園的心臟,通過統一的數據庫平臺,招生信息、教師信息、學生信息、教學信息、資產信息、財務信息、圖書信息、就業信息等所有數據信息就可以統一于一處,避免數據的不一致,保證業務部門對其他部門最新數據的獲得,為校內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提供詳盡而準確的各類數據;為決策層提供全面而及時的各類報表作為信息支撐。

        (四)應用系統建設。數字化校園應用系統主要包括招生管理系統、迎新系統、教務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圖書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就業管理系統、校園一卡通系統、OA辦公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等。應用系統是連接公共數據平臺具體業務人員的窗口和平臺,它提供了一種簡易、方便的界面,來協助教工完成學校的管理工作、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五)統一身份認證。已有應用系統,由于權限管理機制和身份認證方式的不一致,導致一個用戶登錄不同的系統需要多個賬號和密碼,給用戶的使用帶來很大不便。另外,信息采集和系統管理分散于各職能機構,加重了部門的負擔,影響了工作效率。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的建設,將用戶權限統一管理,實現了用戶的單點登錄。當用戶從一個功能進入到另一個功能應用時,系統平臺依據用戶的角色與權限,提供該用戶相應的活動“場所”、信息資源和基于其權限的功能模塊和工具,避免了重復登陸帶來的不便。

        (六)綜合信息門戶。綜合信息門戶服務作為數字校園窗口,以瀏覽器的方式向用戶展現數字校園的應用信息,通過與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的結合,將學校里所有的業務應用信息集成在一起,如E-mail系統、教務管理系統、OA辦公系統、圖書管理系統、一卡通信息查詢系統等。

        (七)系統與信息安全體系。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用戶暴漲,信息安全事件也呈現出大幅增長態勢,建立系統與信息安全體系,保護信息系統的軟硬件及相關數據,使之不因偶然或者惡意侵犯而遭受破壞、更改及泄露,保證信息系統能夠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成為數字化校園建設進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主要體現在技術安全措施、相關規章制度的制定與執行、對互聯網用戶教育引導等方面。

        三、民辦院校數字化校園面臨的不利條件

        (一)資金短缺,項目實施無法得到保障。民辦院校由于其天生的特性――一切全部靠自己。因此,建設資金都是自籌的,且學校大部分資金用于教學與實訓的建設,信息化建設資金嚴重不足。

        (二)重硬輕軟,利用率不高。只注重硬件投資,應用系統建設投入不足,“重硬輕軟”現象嚴重,以致信息化應用水平低,同時造成硬件資源浪費。

        (三)業務流程不規范,員工工作流程隨意化,信息標準缺乏。學校各職能部門都制定了相應的內部流程,使工作有章可循,但部門間鮮有規范的業務往來流程。同時,學校雖制定了部分編碼規則,但較完備的信息標準仍沒有建成。業務流程脫節和信息標準不完善,給數字化校園建設帶來很多困擾,特別是公共數據平臺的建設。

        (四)軟件開發能力不足,現有系統之間無法互通。自身研發力量薄弱,開發能力有限,多采用外包形式。因此,缺乏統一的軟件設計規范,存在較多兼容性問題,各個系統之間無法進行數據的共享,出現了部分的數據重復現象,造成資源的浪費。各系統之間缺乏統一認證,不能實現統一門戶、單點登錄。

        四、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策略和措施

        (一)取得領導支持,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數字化校園建設所需的投資,對于民辦高校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此需要領導深刻認識到其重要性,并下定決心推行信息化建設。信息部也應該將自身數字化校園建設使命與學校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以取得領導支持。另外,數字化校園建設涉及到全校各個部門,必須成立由各部門領導參加的信息化領導小組,監督信息部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并帶動各部門積極參與、通力配合。

        (二)深入調研、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廣。各個部門沒有專門的信息化人員,無法制定信息化發展規劃。這就要求信息部必須深入業務部門,詳細了解情況,并利用自身在數字化校園方面所掌握的信息,引導業務部門考慮自身信息化發展規劃,建立部門發展目標;對收集來的需求,進行整理、分析,去除不合理需求,整合不同部門相似需求,以此制定數字化校園建設規劃,提交信息化領導小組討論。在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學校財務狀況,及時作出調整,保證主次,分步實施,逐步推廣。

        (三)規范業務流程,建立實施保障制度。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求學校各部門也應該像一個有序系統,各種信息在各個部門之間順暢流通。根據以上所述,部門內部沒有太大問題,主要是業務部門之間的流程需要進行規范,這是一個比較難的工作,需要有高層領導的大力支持。

        (四)公共數據平臺建設以信息編碼標準制定為前提。公共數據平臺是整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核心和基礎,決定著數字化校園信息整合的成敗。要完成公共數據平臺,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數據中心和一套規范的信息編碼標準。其中,標準信息編碼是公共數據平臺的核心價值。標準信息編碼應以國家標準、教育行業標準為主,結合本校在用的信息編碼,總結出一套符合數字化校園特點的權威信息編碼體系,作為全校范圍內的信息標準。

        第2篇: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關鍵詞】教育信息生態學;數字生態校園;生態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3)04-0050-06

        近年來,生態理念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極大響應,出現了“生態農業”、“生態文明”、“生態校園”等體現時代特色的名詞,高校教育信息化開始呼吁生態可持續發展理念。

        一 研究背景

        高校數字校園建設不僅僅是技術層面問題,更涉及教育和資源管理問題,當前我國高校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的生態性和可持續不佳,具體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1 理念層面――對數字校園建設認識不到位

        認識到位是數字校園建設的基本前提。高校數字校園建設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等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支持,使信息技術成為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很多高校領導者對數字校園建設認識不到位:一方面學校領導對數字校園建設的長期性和教育行業固有的周期性認識不足,缺乏長效的投入保障機制,導致數字校園建設項目停滯不前;另一方面,將數字校園建設作為目的,而不是作為提升高校信息化服務水平的手段。如果只是將數字校園建設當作“面子工程”,僅僅注重有形的網絡環境建設而忽視無形的軟件、管理和服務,則數字校園必將流于形式,難以發揮其實際效用。

        2 物質層面一網絡寬帶不足,設備性能不穩定

        隨著高校信息用戶和應用系統的不斷增多,數字校園網絡系統存在有線和無線接入點少,寬帶不足,系統運行緩慢,關鍵網絡設備質量不一、標準不一、性能不穩定,軟件系統升級困難,無法適應業務拓展和模式變更需求等問題,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用戶群體對便捷上網環境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校數字校園的可持續發展。

        3 信息資源層面――教學資源針對性不強,缺乏個性化信息服務

        當前很多高校都購買了大量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和科研文獻資源,但這些資源主要以文字資源的形式存在,資源類型少,教學針對性不強,難以滿足師生用戶的個性化信息需求。此外,由于缺乏統一的信息資源標準,數字校園系統內外部信息資源難以進行有效地交流和共享,造成了整個教育信息系統資源的極大浪費。

        4 管理層面――“三大孤島”現象的存在導致系統間數據不共享

        在高校數字校園建設進程中,各部門相對獨立的資源管理與應用方式使得校園內部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孤島”、“信息孤島”和“應用孤島”,給學校教學與管理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另一方面,高校在不同時期建立起來的管理信息系統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協調機制,再加上技術、人員調動等方面的原因,導致信息系統升級與維護困難,難以適應高校信息化發展需求。

        5 應用層面――缺乏對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培訓,忽視數字校園的教育教學功能

        教育領域“重建設、輕應用”的現象普遍存在,當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基礎設施相對完備的數字校園系統,但教育層面的應用水平卻不高,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沒有對用戶群體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很多教師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薄弱,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二是沒有充分重視高校用戶群體的信息需求,構建的網絡教學平臺操作復雜,交互性不強,導致系統的教育教學功能沒能很好地發揮。

        二 高校數字校園生態化解析

        教育信息生態學融合并發展了信息生態學的系統觀和教育生態學的生態理念,以“生態化”的視角來解決當前教育信息系統出現的相關問題,為高校數字校園建設及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1 教育信息生態學

        教育信息生態學(Education Information Ecology)是借用生態學原理與方法來研究教育信息、人、教育信息環境三者之間相互作用過程、規律及其整體生態平衡的一個嶄新分支學科。國內關于“教育信息生態學”的研究主要是圍繞教育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教育應用而展開的,重點強調“系統”與“生態”理念,核心思想是“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的教育信息生態系統”,促進人與教育信息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教育信息生態系統是教育信息生態學的重點研究對象,即“在教育信息環境中由人、技術、價值和實踐構成的一個有機系統”,該系統將“技術”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加以強調,但系統的核心要素是技術支持下的人的實踐活動,核心價值在于促進“人的信息化發展”。

        2 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內涵

        生態校園是指以生態學基本原理為指導思想,進行合理的校園建筑與園林規劃設計,形成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校園生態系。這里的“生態”主要強調的是校園環境的綠化以及利用“綠色科技”對校園進行綠化處理,形成生態科技園。

        什么是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呢?筆者認為,數字校園的生態化是“綠色”、“生態”理念向教育領域滲透的結果,是在生態學原理的指導下,以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將生態理念和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字校園建設進程中來而構建的一個人與技術高度協調的數字生態系統。

        本文提出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就是要反對不遵循數字校園系統內部活動規律和破壞系統平衡的建設行為,強調以提高數字校園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信息技術在高校信息化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中的應用為核心,致力于構建一個人、技術與信息環境協調發展的數字生態校園。

        3 教育信息生態視域下的高校數字校園生態系統闡釋

        教育信息生態觀認為,高校數字校園生態系統是教育信息環境中由“信息人、教育實踐和技術化環境”構成的一個有機生態系統,該系統不僅重視“技術”在教育信息環境構建中的獨特作用,更關注教育信息環境下“人的生命發展”,如圖1所示。

        (1)高校數字校園生態系統的主體

        高校數字校園生態系統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信息人,包括教師、學生、行政人員和管理人員,能對系統進行主觀調控,使之朝著既定的目標發展,是該系統最基本、最活躍的組成部分。按照系統內部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過程,信息人可分為信息生產者、信息組織者、信息傳遞著、信息消費者和信息分解者,在信息資源的生產、組織、傳遞、消費與分解的過程中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生態鏈關系。

        (2)高校數字校園生態系統的信息活動

        實踐活動是信息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橋梁,直接關系到數字校園系統核心價值的實現,是數字校園系統的核心要素。信息人通過一系列的信息活動,包括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等,對社會信息系統輸入的各類物質、能量和信息進行篩選、組織與轉換,增強高校信息化核心競爭力,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3)高校數字校園系統的生態環境

        高校數字校園系統的生態環境可分為宏觀生態環境和微觀生態環境。宏觀生態環境即社會信息生態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規范環境,是數字校園生存與發展的大環境;微觀生態環境主要是指高校內部的網絡基礎設施環境、信息技術環境、信息資源環境和信息規范環境,是該系統需要特別關注的生態因子,可調控性強。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高校數字校園系統的內外部生存與發展環境。一方面高校數字校園系統所培養的人才必須符合信息社會需求,信息社會人才培養目標一旦改變,該系統的人才培養方式就必須做出相應調整,否則便會阻礙校園系統的生存與發展;另一方面,數字校園生態系統的變化也會對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系統培養出的創造性人才會對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相反低劣的人才會阻礙社會進步。

        三 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模型

        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理念,利用信息技術打造人性化數字校園,促進高校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等各方面的均衡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數字校園系統的生態效益,以最小的成本投入,獲得最大的系統產出。本文根據樹的結構特征,構建了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樹狀模型,重點突出數字校園的生態可持續發展特征,如圖2所示。

        1 社會信息環境是高校數字校園生態樹生存與發展的“土壤”

        數字校園生態系統是一個動態開放的人工生態系統,需要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物質、能量和信息,在與外界交互過程中,不斷改變自身的功能結構以適應信息時展要求,并且通過向社會輸出人才、知識和文化等方式不斷改變社會信息環境,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做鋪墊。

        數字校園生態化建設必須保持數字校園內外部系統的協調與平衡發展,確保系統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輸入與輸出的總體平衡。作為高校數字校園生態樹生存與發展的土壤,外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變化成為該系統進化與發展的外部動力,高校數字校園生態樹必須積極吸收土壤中的養料,提高自身對不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免疫力,同時不斷改變土壤環境使之適應自身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該系統本身就具備信息資源生產能力,應注重校本資源的生態積累,生產出更多的可用性養料,創造出肥沃的土壤,通過內外結合的形式,為系統的健康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2 網絡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系統是數字校園生態樹的“根系”

        網絡基礎設施是高校數字校園系統的信息高速公路,各類教育信息資源的交流與共享都離不開這個物質載體的支撐,而信息資源則是數字校園系統建設的核心內涵。沒有了信息化資源,高校數字校園便如空中樓閣,發揮不了任何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高校數字校園的軟硬件支撐環境,成為該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根基。

        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必須保持生態樹的根系發達和穩固,才能保證樹體的健康成長。在數字校園生態樹中,網絡環境和信息資源環境的基本作用就是為這棵樹的生存與發展提供物質、能量和信息資源。只有通過構建開放性的技術環境和信息資源環境,不斷促進內外部信息資源的交流和共享,才能不斷鞏固和發展根系,增強根部吸收面積,拓展信息化生存與發展空間,從而增強信息化生存與發展能力。

        3 數字校園系統整合平臺是數字校園生態樹的“主干”

        高校數字校園系統整合平臺包括公共數據平臺、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和信息門戶平臺,是高校數字校園的骨骼系統,可以整合高校各類管理信息系統,為不同層面的用戶主體提供個性化的綜合信息服務,集中體現了高校數字校園的信息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必須不斷提升數字校園生態樹“主干”的支撐作用,將養料傳遞并按需配置到各個枝干,即通過系統整合平臺,對各類物質、能量和信息進行合理分配與調度,傳輸到各部門單位和各類應用系統,包括人事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教務管理系統、網絡教學系統等,實現各類IT資源的按需分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變化,生態樹會分生出很多新的側枝,這就要求系統整合平臺要有統一標準化接口,以保證各類應用系統的后續接入,并做好整形修剪工作,確保生態樹發展的均衡性和持續性。

        4 信息活動是數字校園生態樹的“果枝”

        信息活動包括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四大類基本活動,是數字校園生態系統核心價值實現的關鍵,直接關系到數字校園建設和應用成效,決定著數字校園系統的生態效益。

        果枝即果樹上能開花結果實的枝,這里指高校各類信息活動。信息活動的開展過程就是生態樹吸收養料,促進果實早產、優質生長的過程,即通過一系列的傳遞、吸收與轉化活動(學科教學、科研、資源開發等信息活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高校數字校園生態化建設必須以應用為導向,關注數字校園系統的應用成效,提高信息活動質量。

        5 人的信息化發展是數字校園生態樹的“果實”

        人的信息化發展是數字校園生態系統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數字校園建設的根本目的與制高點。信息人的發展不僅包括用戶群體思想層面的變化,也包括實踐層面的變化,具體表現為思想素質的提升和信息能力的提高。

        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必須以人的發展為基本出發點,為用戶構建良好的信息化生存與發展環境,提高師生群體的信息化生存和發展能力,保證系統知識、文化和人才輸出的穩定性和優質性。

        6 系統思想和生態理念是數字校園生態化建設的“靈魂”

        數字校園生態系統是一個多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聯系,并在功能上協調一致共同發揮作用的有機系統,任何一個生態因子的變化都將對系統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高校數字校園生態化建設必須以系統和生態理念為指導,在堅持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系統規劃和統籌設計數字校園系統,注重系統的生態效益,保證生態樹的健康發展。

        四 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對策

        1 以人為本,重視數字校園系統規劃和設計

        高校數字校園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受到多種生態因子(技術因子、人力因子、資源因子、文化因子等)的影響。從一定程度上說,數字校園建設與發展的過程就是協調數字校園各子系統使其持續滿足高校用戶需求的過程,數字校園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諸要素相互協調與合作的程度。

        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需要綜合考慮并協調好人、信息資源、教學實踐、技術化環境等各要素間的相互作用關系,運用“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理念,從整體著眼,根據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和用戶需求,對數字校園進行系統規劃和設計,尋求最佳方案,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系統整體效應,促進數字校園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2 積極利用云計算技術,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技術環境

        在信息時代,數字校園建設必須具備一定的超前性和前瞻性,不能只是追蹤式地建設,要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即數字校園建設要以“技術對抗技術”,建設符合國際主流技術標準的數字校園系統平臺,包括公共數據平臺、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和信息門戶平臺,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技術環境。

        云計算技術為高校數字校園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作為一種“一切皆服務”的計算模式,云計算具有五大基本特性:通用性、虛擬化、動態伸縮、規模大和按需服務,用于數字校園服務平臺建設不僅可以整合高校分散的信息資源,實現IT資源的統一管理和按需分配,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基于云計算的數字校園系統服務可以分為校園內部的“私有”云服務和校園外部的“租賃”云服務兩大基本模式,用戶只需利用計算機、筆記本電腦、手機、Pad等終端設備接入云服務平臺即可獲取相應的服務,如圖3所示。

        高校數字校園生態化建設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采用平臺化和服務化的建設思路,構建數字校園云服務平臺,創造以人為本,惠及全民,讓廣大用戶用得上、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務環境,推動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

        3 加強信息資源的動態積累,促進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信息資源是數字校園系統非常重要的生態因子,也是學校重要的戰略資源,對高校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質量的提高具有最直接的影響。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十分重視對信息資源的“內涵”建設,每年都會購買大量的信息資源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從生態學的角度看,數字校園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靜態一動態一生態”的發展進程,高校信息資源建設不能僅僅作為一種投資行為,游離于教育教學活動,而應在實踐活動中實現信息資源的增值和再創造,如圖4。

        高校信息資源的生態化建設應最大限度地促進靜態資源向動態資源的轉換,鼓勵師生在課堂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創造動態化信息資源,最大化信息資源的生命價值。高校應建立相應的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鼓勵并動員高校師生貢獻個人信息資源,將有價值的信息資源遷移到云端,實現信息資源的按需服務和共享。

        4 加強教師種群信息技術培訓,促進教師思想觀念轉變

        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滲透是數字校園建設的靈魂。教師作為數字校園生態系統的“關鍵物種”,充當著信息和技術“把關人”的角色,師資隊伍的信息化素質直接關系到數字校園的應用成效,對高校數字校園生態系統產品(學生)質量有絕對影響。教師種群應通過信息技術培訓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整合水平和能力,大力支持新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保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落到實處,加快實現教學方式變革。

        數字校園環境下的教育技術培訓,應通過數字校園遠程教育平臺來進行,積極采用先進的視頻和通訊技術開展網絡培訓,建立專門的網絡培訓平臺,形成一個長期性的教師專業發展和研討平臺,便于教師學習共同體成員在培訓期間和培訓后的信息交流與共享,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5 積極采用物聯網技術,加快實現數字校園與實體校園之間的耦合

        21世紀的高校教育載體有兩個:實體校園和數字校園,二者是相輔相成,共同成長的關系。為避免數字校園與實體校園的割裂或數字校園被束之高閣等現象的出現,在高校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應積極采用物聯網技術,構建“智慧校園”,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信息交互,形成全校范圍內的“物聯網”,對校園基礎設施設備進行可視化管控,提高物理校園內各類IT資源的利用率。在學習環境應用方面,智慧校園可以有效實現數字學習環境到智能學習環境的轉變。在數字學習環境的基礎上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如人工智能技術、傳感器技術、富媒體技術和學習終端技術等可以主動識別學習情境、記錄學習過程,按需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形成個性化和智能化的網絡學習環境,促進有效學習的發生。

        數字校園建設應緊跟時展趨勢,積極采用物聯網技術構建智慧校園,實現傳統校園與數字校園之間的高度融合與協調發展,在更廣泛的空間領域內實現高校的動態可持續發展。

        6 構建高校信息化建設利益共同體,促進政府、企業與學校的協同發展

        高校數字校園的生態化建設需要轉變思維方式,運用開放生態系統思維視角,構建信息化教育開放系統,在開放性系統架構、開放性信息技術標準和開源代碼的引領下,在政府、企業和學校之間建立長期滿意的合作關系,形成高校信息化建設利益共同體,如圖5所示。

        在政府層面,通過制定信息化發展政策和教育行業管理規范,可以保證各級教育部門和各類教育信息系統之間的橫向和縱向互聯,形成高校信息化建設的技術規范和制度環境,促進信息標準和規范的推廣和應用,從而帶動整個教育行業的發展。在企業層面,通過校企合作的形式,企業可以根據用戶需求來生產教育信息產品,有助于提高教育產品的效益和價值,推動企業技術和產品服務創新,促進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開放性的技術架構和信息技術標準有助于企業間的相互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的教育產業鏈,有助于教育市場的健康發展。在數字校園層面,隨著高校管理軟件市場的興起,高校信息化投入不斷向教育產品和服務傾斜,高校可以利用企業先進成熟的信息技術和軟件系統來解決數字校園早起局部建設遺留下來的問題,促進異構的教育信息系統的進化與互聯,加快實現高校教學與管理體制變革。

        第3篇: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1 數字化校園的內涵

        最早來源于美國克萊蒙特大學教授凱尼斯·格林于1990年主持的科研項目“信息化校園計劃”。數字化校園是以校園網絡為載體,整合教師辦公、校務管理、教學教研、后勤服務和生活娛樂等各項信息為一體的數字化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使校園環境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極大延展。數字化校園利用應用系統的密切協作,使各項信息資源得以優化利用。數字化校園由身份認證和權限管理平臺、數據平臺、應用系統集成平臺及全校的各類應用系統(校園一卡通、圖書館等)等組成。其中,身份認證和權限管理平臺保障網絡信息利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數據平臺促進了各應用系統之間數據的有效傳輸和充分共享;應用系統集成平臺和各類應用系統能將使用者的各類信息進行整合并連接到網絡應用系統,為使用者提供多項便捷的數字化服務。

        2 數字化校園的功能

        數字化校園是教育現代化的標志之一,是在技術層面的變革,也是對學校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全面優化。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重視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獲得了堅實的政策支撐和物質保障。

        數字化校園能進一步促進深化教學改革,建立學校現代化長效管理機制,進而能提升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推進中職學校的持續健康發展。

        數字化校園的主要功能表現在:

        一是數字化的環境,指網絡基礎支撐系統,包括網絡的硬件設施設備、支持和安全保障系統;

        二是數字化的教學,指在網絡條件下創設的虛擬的教學環境,教師可藉此完成備課、教學、實訓、答疑和評估等各項教學活動;

        三是數字化的管理,指依托網絡來實現多項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四是數字化的科研,指借助網絡構建一個可以整合與共享資源的科技創新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學校整體科研水平;

        五是數字化的生活,主要是指支持數字化的閱讀、商務、娛樂等日常活動。

        3 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的思考

        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要根據自身發展和專業建設的實際需要,堅持整體規劃、硬軟并重,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基本原則,堅持引進與開發并舉的方式進行。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在校園網絡平臺改造升級的基礎上,立足數字化校園資源、管理、服務三大要素,通過數據中心及應用支撐平臺,重點建設校園資源中心、校園管理中心、校園服務中心三大應用系統,提高師生信息化應用能力,創新在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推動教學環境、管理環境和生活環境全面的信息化。

        3.1 堅持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適應信息化建設的實際要求

        當前,多數中職學校已對數字化校園創建給予了高度關注,成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目標。但在這一過程中,往往重建設輕應用,建設與應用、條件保障與教育理念的轉變,項目建設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不能完全滿足信息化教育的實際需求。

        對此,要在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遵循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特點和規律,把項目建設與實際需求統一起來,大力做好應用促進與保障工作,同時加強體制、機制變革,調整教學內容,轉變教學方式,把現有模式漸變成符合數字化教育統一要求的新模式,發揮其在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等工作中的獨特優勢。

        3.2 落實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提升項目功效

        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學校的各項工作,需要進行充分論證和科學規劃,制定階段目標和長遠目標,明確階段建設的內容,分步加以實施;需要在學校的統一領導和協調下,各個部門統籌安排,協作完成;需要結合每一階段的建設內容制定相應的評估考核體系,考核建設的應用性、經濟性,以進一步完善今后的工作內容和重點。

        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服務于教育教學改革,使信息數字技術與專業課程建設、實施等密切融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優勢。注重采用技術成熟、穩定的硬件設施、軟件系統,同時要注重不斷提高學校自身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3.3 注重教育資源引進和開發,加快軟硬件條件的同步改善

        學校的教育資源庫軟件系統在未來的信息化及教育管理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數字化校園需要大量數字化教育資源為支撐,但目前多數學校比較重視各種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而對教育資源特別是與教學密切相關的一些教育資源的建設力度嚴重不足,如電子課件、圖書及網上備課、教學、評估系統等的建設嚴重滯后。另外,多數學校對各項教育資源的引進和開發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有的學校為應付上級檢查,臨時從市場上購買一些教育光盤或從網絡上下載一些內容,缺乏科學性、權威性和實用性。同時,各學校還普遍存有重硬輕軟的錯誤做法,軟件建設投入不足,軟件升級困難,軟件拖了硬件的后腿,束縛了數字化校園整體效能的發揮。

        為此,中職學校目前要將教學資源庫建設和軟件配置作為學校信息化基礎建設的重要方面之一,結合學校和專業建設實際,建立網絡教育資源信息中心,豐富學校管理、教學、實訓、科研、生活服務等各方面的信息資源,加強軟件建設,加快教育資源的引進、開發與利用,增強各種資源的適用性、實用性和實效性。資源建設需要根據中職學校發展和專業建設需要,不斷充實和豐富。

        3.4 密切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健全建設和運行的制度建設

        數字化校園建設涉及面廣,任務量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與學校教學改革、專業建設、科研發展、生活服務等各方面工作密切結合起來,統籌規劃,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需要作為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為保障建設與應用同步推進,要不斷完善管理、運行等方面的規章制度,提高建設和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需要出臺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資源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所涉及的投入和獎懲、晉職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推動數字化校園建設朝著健康、有序、高效的方向發展。

        3.5 強化資源信息安全管理,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

        信息網絡的最大特點是資源共享。很多學校在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注重資源信息的建設,有專人進行教育資源的分類、整理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但多數教育參與者的網絡和信息安全防范意識不強,缺乏計算機網絡和資源管理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應對病毒入侵、防毒防黃、惡意代碼攻擊等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不高。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必須強化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加強資源信息安全管理,妥善解決諸多信息安全問題。

        中職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涉及的理念、技術、應用等方面都有較高的標準和要求,對此,我們應予高度重視,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理念為指導加快數字化校園建設,才能為教育的明天構建一個數字化的信息環境,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育現代化。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改革[J].教育技術通訊,2001(5).

        第4篇: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以人為本;數字化學習平臺

        一、數字化校園概述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進程發展至今,又發展出其另一標志性產物――數字化校園。

        數字化校園(Digital-Campus)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對學校的教學活動中的所有信息資源進行全面的數字化,并科學規范地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和集成,統一資源,統一管理,實現組織和業務流程再造,推動學校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并最終實現教育信息化、決策科學化和管理規范化的和諧校園。

        數字化校園內,教學資源、教育管理、教學方法等均實行數字化,學院的管理和教學活動全面實行了數字化,老師實行網上備課、網上教學,網上答疑;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實行網上聽課、網上提問、網上討論等。此模式下,學校的教學模式翻開了嶄新的一頁,既緩解了教學資源短缺帶來的壓力,又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老師們將自己的教學課件傳輸到數字化校園網上,教師之間可以相互借鑒和監督;同時也大大方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只要有一臺電腦并聯網絡,隨時隨地都可以把老師請到身邊,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限制,學生只要想學,隨時隨地都可以學;改變了傳統的“你教我聽”的課堂教學組織模式,將枯燥的教學變得生動活潑,這也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數字化校園還通過公開教學管理活動、學生的學習和表現等,將學生的情況向家長和社會公開,有利于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表現,也有利于用人單位客觀掌握學生真實情況。以上種種,無不體現出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更加突出了教育教學環節中的人文關懷,達到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企業等多方共贏的良好態勢。

        因此,權威人士認為,數字化校園建設,是學校管理和教學理念的一次全面提升和變革,是傳統大學向現代化大學邁進的重要一步,對于培養具有現代化意識的高素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以人為本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實踐

        在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中,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貫徹“節約”和“低碳”理念,密切結合學院發展規劃,加強校企合作,力爭構建以人為本,立足校情,以用為本,應用深入,技術先進,接口開放,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的數字化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務環境,建立科學的管理服務機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院核心競爭力。充分挖掘信息資源優勢,真正發揮信息作為學校繼“人、財、物”之后的重要資源的優勢,加強內涵建設,以科技手段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進一步優化了學院數字化教學與管理環境。

        2005年迄今,學校在新校區建設的同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斷完善網絡基礎設施,以實用為標準,以應用為導向,堅持以人為本,以滿足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需要為根本,大力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目前,基本形成了節約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雛形。網絡基礎設施齊全,大型數據中心(包括圖書館匯文系統、CNKI中文期刊、專業資源庫、精品課程等)的建成為校內外的數字化服務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服務校園的視頻直播、點播系統、數字廣播,以及擁有多項功能的數字校園一卡通均已基本建成;除此以外,學院還獨立運行著財務管理、教務管理系統、精品課程網、郵件服務等系統。在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到校外遠程辦公的需要,借助遠程登錄技術,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條件下,提供給師生員工遠程處理辦公事務的便利條件。

        三、重點打造面向校園、服務社會的數字化學習平臺的建設

        在學院的數字化校園建設規劃中,穩定、高速、安全的網絡等基礎設施,為數字化校園提供了硬件保障,以高速有線網絡為基礎,在校園內相關位置輔以無線網絡的覆蓋;穩定、可靠、便利的校園一卡通,支持學校的校園網管理、圖書館、教務、財務、后勤管理等方面業務處理,有多項使用功能,特別是圖書館寄包柜、通道機、圖書借閱、學生就餐、校內各類消費、宿舍上網、學生心理咨詢等全部使用一卡通,同時依托便捷的圈存功能,基本實現了“數字承載智慧,一卡暢通校園”,極大地方便了師生,讓生活和學習更為便利;面向數據統一的數字化校園平臺,整合學院各業務系統和流程,實現辦公無紙化,有效提高了工作、管理、決策、服務的效率。

        規劃建設中,重點打造的是面向校園、服務社會的數字化學習平臺,以滿足師生在線教學的需要,同時也可以滿足服務社會的遠程教學的需要。一方面,各專業可按照課程的建設要求,逐步建立各個專業自身的精品課程資源庫。另一方面,可通過先進的教學平臺(如Black Board等),搭建課程資源庫,最終形成數字化學習中心,滿足師生在線教學,也可以滿足服務社會的遠程教學的需要。數字化學習中心(數字資源中心)的建設應符合SCORM標準[2]。SCORM強調的是教材可以透過統一的格式跨平臺、可真正達到重復使用、追蹤學習記錄,更要能符合學習者的需要。

        教育的中心任務是培養人,教育的根本使命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要求我們把培養社會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動的中心。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正是在這一教育理念的更好詮釋和有力體現,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數字化校園將成為教育模式改革的新陣地。

        參考文獻:

        第5篇: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關鍵詞:虛擬化;服務器整合;數字校園

        中圖分類號:TP393

        隨著高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應用系統不斷增多,需要管理的服務器也越來越多。為保證各應用系統的正常運行,各類服務器一般采用集中管理、獨立運行模式,其目的是避免各系統之間存在的不兼容引起的沖突。由此產生的問題是,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信息系統的出現,按照傳統做法,將會需要越來越多的服務器,需要增加大量的成本開銷。另一方面,由于傳統方法一個應用一臺服務器,服務器資源利用率低,大量服務器資源被閑置。虛化技術可以避免傳統服務器的架構管理模式帶來的弊端。通過整合整個生產環境中的物理資源,再通過功能強大的管理中心對整個生產環境中的所有資源實現統一的管理和調度,提高硬件資源利用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1 基于虛擬化技術構建數字化校園平臺

        虛擬化是對物理資源的抽象化處理。一種是物理資源的多個邏輯表示,可以利用虛擬化軟件在一臺物理機上虛擬出多個虛擬機,這些虛擬機可以共享這臺服務器的CPU、內存、硬盤等資源,而虛擬機對于用戶來說和實體機器幾乎完全一樣。另一種是多個物理資源的單一邏輯表示,即將分離的單個資源按類型集中在一起,然后以一種抽象形式交付給用戶使用。虛擬化意味著打破資源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的硬編碼連接,當用戶提出新的應用需求時可以快速提供服務器及存儲資源。虛擬化技術可以讓用戶不需要將精力放在服務器的購買上,只需要根據應用系統所需的資源配置相應的虛擬機,在虛擬機上安裝自己的系統和軟件,而各個虛擬中的系統和軟件運行是獨立的。通過對應用服務的資源整合和統一管理,虛擬化技術可以解決當前高校數據中心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1.1 傳統的服務器架構

        在傳統的數據中心,一個網絡應用對應一臺物理服務器。當網絡應用不斷增多時,所需要部署的物理服務器也越來越多,隨之帶來的是使用空間、硬件成本、機房能耗、環境代價及管理成本等問題;同時,服務的利用率也很低,造成了硬件資源的極大浪費。也有將多個網絡應用部署在一臺服務器上使用的,這樣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購成本和管理成本,但是當服務器或者是某一網絡應用出現問題時,會波及到該硬件節點上所有的服務,造成更大的故障和損失。

        1.2 基于虛擬化的服務器架構

        服務器虛擬化能夠解決傳統服務器架構的結構性缺陷。在虛擬化技術中,將一個服務器硬件看成是多個邏輯的硬件的組合,操作系統則是運行于這些虛擬的邏輯硬件之上,然后在操作系統中實現單一或一組相關的服務。這樣對于網絡用戶來講,他們看到的是建立在獨立的操作系統上的系列網絡服務;對于操作系統來講,它與物理硬件是分開的,從而提高了IT資源利用率和靈活性。如圖1所示,底層是資源池,借助于虛擬化技術,可以虛擬化出多個虛擬機,每個虛擬機看起來就像是一個獨立的物理機器一樣,有自己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linux等),有自己的內存、CPU、網卡及硬盤等,但實際上它們可能位于同一臺物理機上。

        圖1 虛擬化示意圖

        通過虛擬化技術,將基礎架構資源池化并打破一個應用一臺物理服務器的藩籬,提升資源利用率,大大減少物理服務器的數量,節約硬件成本。虛擬化可以提高IT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使服務器的運行、維護、管理費用大大降低。虛擬化還可以提高業務連續性和應用可用性,以及讓災難恢復變得更加容易。同時,減少數據中心服務器的數量,可以從減少機房空間、能耗與制冷中獲益,降低成本。

        然而,缺乏共享存儲的虛擬化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實際應用中往往需要將服務器虛擬化與存儲虛擬化結合起來。那么什么是存儲虛擬化呢?所謂的存儲虛擬化,是指對硬件資源抽象化,以虛擬形式來表示它們。具體來講,是把多個存儲介質通過一定手段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存儲資源池。用戶看不到具體的存儲介質,也不必關心自己的數據存儲在哪一個具體的存儲設備。對存儲設備的管理也是集中化的,并根據需求為服務器提供透明的大容量、高性能數據傳輸的存儲系統。

        2 我院服務器資源整合實現方案

        本文結合我院目前服務器實際使用情況,給出了一種基于服務器虛擬化及存儲虛擬化的一種解決方案。

        我院現有服務器20臺,其中有一半使用年限幾乎接近淘汰,如果全部更換,將需要巨大的硬件成本及空間成本,可考慮使用服務器虛擬化技術及共享存儲,來實現將多個應用部署到少量的服務器上去,由此可以大大降低硬件成本及提高安全性。采用VMware系列軟件技術,具體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采用虛擬化技術的服務器架構

        VMware虛擬化架構的基礎是ESXServer。它提供虛擬化環境中的處理器、內存、硬盤、網絡和I/O資源,并被抽象為一個資源池,虛擬機可以從這個資源池中獲取所需資源,并且虛擬機和服務器硬件以及虛擬機和虛擬機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互不影響。根據學校目前提供網絡服務狀況,將多個服務虛擬到2臺ESX服務器上。ESX服務器通過共享存儲來保證磁盤資源。

        VirtualCenterserver類似一個邏輯的虛擬機池,用于管理學校內部的虛擬機資源,能快速實現應用程序和系統服務的重配置和再分配,是整個虛擬化的管理核心。也可以通過vSphereClient實現對單個的ESXServer進行管理。

        VMwarevMotion可以保障業務的連續性和高可用性。在不關機的情況下,可以將某個虛擬機遷移到另外一臺服務器上,這樣可以在不影響業務的前提下對ESX主機進行維護。

        3 結論與展望

        虛擬化技術所帶來的優勢是明顯的。一是提高了服務器和存儲設備的利用率,實現了服務器的高可用性;二是可以實現異構整合,可在一臺服務器上虛擬不同類型的操作系統,便于維護和管理,從而降低硬件與軟件成本;三是可以實現虛擬機的動態可遷移性,遇到硬件故障或維護,可以進行快速的遷移、維護和升級,可以大大減輕數據維護人員的負擔。虛擬化技術不僅在服務器資源的整合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對高校數據中心的數字資源及網絡架構的虛擬化也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Zhi-pingLiu.AConstructionofVirtualNetworkBasedonVMwareSoftware[J].Journal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ActaScientiarumNaturaliumUniversitatisNeiMongol),2007(01).

        [2]XiaokangTang.ApplicationofServerVirtualizationinCampusNetwork[J].ComputerEra,2009(02).

        [3]WeiminHuang.ResearchonDigitalLibraryConstructionBasedonServerVirtualization[J].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2010(05).

        [4]Jian-huaZhao,ZhihuiHan.OntheStorageVirtualizationandServerVirtualization[J].ComputerKnowledgeandTechnology,2009(21).

        第6篇: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平臺;設計;數據共享

        1、前言

        網格又稱下一代互聯網,是繼Internet出現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進步。網格是計算與資源環境于一體的互聯網,以消除信息孤島為核心,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我國教育部多次在許多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中都提出了在教育上使用網格的計劃,要求我國的學校,尤其是高校能夠充分利用我國教育科研網以及其他許多計算資源與信息資源,通過互相開放相應的網絡軟件,再互相配合網絡計算機的使用,并且將這些資源分布到教育科研網上,把海量的教育資源集成一體,從而實現學校在國家教育科研網的環境之下的資源共享。

        要想實現以上的教育目標,就需要先在每個學校構建數字化校園的網絡環境,通過一定的手段對數字化校園網絡的網格平臺進行設計與實現,把校內的所有教育資源整合到一起,從而形成一個具有全面功能的資源池,方便校園用戶在以后的使用中提高校內資源的使用率。

        2、數字化校園的含義、主要特征和層次結構

        2.1數字化校園的含義

        所謂數字化校園,就是以學校的校園網為背景,構建出把教學、管理和服務集為一體的新興的數字化校園工作、生活與學習的平臺,數字化校園是建立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之上,利用現代先進的科技與信息化技術,從而實現從校園的硬件資源到校園活動等軟件資源的全部數字化。

        2.2數字化校園的主要特征

        郭順青教授早在2002年就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研討會上提出了關于數字化校園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以集成化為本質,以應用為重點,以服務為核心,以個性化為主體,以信息到用戶。這五個方面就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開始到使用的所用方面進行了總結。而石良武教授則認為數字化校園的特點主要凸顯了三個方面,即網絡化、智能化、多媒體化及個性化。

        2.3數字化校園的結構層次

        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結構是一個具有層次化的結構,根據其每個層次的不同功能,總共可以劃分為以下五個層次。

        2.3.1網絡基礎層

        由于數字化校園網絡最基礎的設施就是學校的校園計算機網絡,因為校園網絡基礎設施的支持,才能夠使教育數據與資源得以流動。網絡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由計算機連成的網絡、服務器系統以及校園數據網絡三個部分,由這三個部分來保障信息的存貯與流動,是實現數字化校園平臺的硬件基礎。

        2.3.2網絡基本服務層

        網絡基本服務層就是保障校園網絡能夠進行數字流通的軟件基礎,這部分主要包括校園一卡通、校園域名服務、電子文件傳輸、網絡身份認證、網絡教學、電子郵件傳送、網絡會議、網上辦公等,是用來衡量數字化校園網絡系統功能是否足夠完善的標志。

        2.3.3應用支撐系統層

        應用支撐系統層是數字化校園數據的核心支撐系統,這個層次可以對各種信息資源進行直接管理,并且能夠對信息資源提供一些保護措施,然后通過一些相關的邏輯把教育信息提供給用戶使用,該層次是數字校園網絡的支撐平臺。

        2.3.4信息服務系統層

        信息服務系統層是專門給校內用戶使用的界面,這一個層次把校園教育信息數據進行了條理化的分類,按照用戶的需求來提供服務。

        2.3.5虛擬大學層

        虛擬大學就是指網絡學校,是實現數字化校園功能之后學校功能的自然擴展,使學校的功能突破傳統教育圍墻的限制,逐漸成為一個網絡覆蓋范圍能夠實現無疆域限制的學校。

        3、數字化校園平臺的結構設計

        3.1數字化校園系統的結構組成

        數字化校園信息系統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統一的數據平臺、統一的身份認證系統、統一的門戶平臺、校園一卡通系統、信息標準以及充分共享的計算軟件和數據。

        3.2數字化校園平臺的技術結構

        從技術的角度來劃分,可以把數字化校園平臺的結構分成以下幾個層次:公共基礎平臺、信息基礎平臺、應用組件平臺、個性化門戶。其中個性化門戶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訪問控制和內容定制。

        3.3數字化校園平臺的構建

        3.3.1身份認證平臺

        這一平臺可以提供統一的用戶身份認證、用戶的身份管理、保障網絡服務的安全。學校通過建立這樣一個具有獨立性、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身份認證與管理系統,由這個系統來提供校園網用戶的身份單點登錄,使用戶操作更加簡化,從而提高成個系統的安全性。而單點登錄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用戶在經過網絡身份的驗證之后,不需要額外的驗證就能訪問所有授權的網絡資源。這些網路資源都能夠在一個不同類型的服務器或只是正在運行不用操作系統的服務器上。

        3.3.2信息門戶平臺

        信息門戶平臺的統一把信息加工的過程分為了四個層次,包括信息的接入、授權、展現與統一管理,每一部分都有自身的功能特色。統一接入管理可以將所有的信息資源進行集中登記,然后到統一的資源庫中,方便以后的統一管理與授權。統一目錄管理就是對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目錄化的管理,實現對所有用戶的分類與分組管理。統一授權管理可以實現單點登錄,對整個體系授權認證后可以實現用戶與欄目之間的雙向授權。統一視圖管理就是統一信息的輸出方式,把信息分層系、分權限的進行個性化的輸出。

        3.3.3云計算共享數據平臺

        高性能的云計算技術在近年的發展中取得很大突破,其應用也逐漸廣泛。云計算平臺包括有必要的存儲部分、計算部分以及通用的計算軟件等。現代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中應充分考慮并應用先進的云計算技術。共享數據平臺可以建立起學校統一的數據標準,能夠保障系統中數據的一致性,尤其適用于高校的數據共享機制。用戶可以依據自身的需要從資源管理中心應用資源進行必要運算。云計算的采用可以將學校有限的資源擴大化應用,解除用戶計算機系統繁瑣的應用及維護過程,進而讓用戶更加便捷的享受數字化校園平臺。

        信息服務層主要是面向最終使用者,可以給校內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服務內容包括校園一卡通服務、應用系統的服務、共享數據統計與查詢的服務、對外數據的服務。

        數據訪問服務層中的各種服務并不能夠直接對數據庫進行操作,必須要經過同意數據訪問模塊的調動之后,才能夠實現數據庫的操作。

        公共數據庫層中的數據主要包括學校中活動所涉及到的、可以用于共享的公共數據庫,這部分的數據來源于學校每一個的業務部門,并且有誰產生,誰維護的統一原則,然后再交由對應的業務部門進行管理。

        4、小結

        綜上所述,建設數字化校園紫銅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帶動現代化教育的手段。本文對數字化校園網以及網格結構的基礎上,給出了數字化校園網格平臺的基本模型。由于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網格,所以在校園網中使用網格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現有校園網絡平臺應用的現狀。隨著我國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網格技術也會相應的發展,屆時網格技術將會應用到各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平臺系統之中,數字化校園的建設也會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第7篇: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關鍵詞:數字校園;建設管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3)13/15-0004-02

        信息技術是當今世界創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廣、滲透力最強的高技術之一,已經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對世界文明產生深遠影響。而教育信息化將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產生一場深刻變革,數字校園更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一、數字校園的含義

        數字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它包含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教學、數字化學習、數字化交流,其目的是最終實現教育全面信息化,達到提高教育管理效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的目標。

        二、數字校園的建設

        數字校園建設應該依據學校實際和自身特色,建設完整統一、技術先進、覆蓋全面、應用深入、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的數字校園。其建設主要由四個方面組成:數字校園環境建設;數字校園管理建設;數字校園教學平臺建設;學校特色資源庫平臺建設。

        (一)數字校園環境建設

        1.寬帶入校,網絡覆蓋校園(有線+無線)

        校園網絡建設要遵循先進性、開放性、靈活性、發展性、可靠性、實用性、安全性、經濟性的“八性”原則。網絡建設要注意服務器架設、樓宇連接、布線先行、覆蓋全面、便于擴容等。例如:南城一中初期采用造價低、性能價格比高的100Mbps快速以太網,以位于科技樓內的信息中心為核心,與世紀樓、行政樓、實驗樓和圖書館互連形成園區主干,各建筑物內再擴展面向用戶的局域網,近期為適應數字校園建設需要投入三十萬將學校網絡重新改造,增添服務器、核心交換機和防火墻等,由信息中心直接布光纖至各教學樓,形成園區主干,各建筑物內利用樓層交換機再擴展面向用戶的局域網。教師辦公室、教室、實驗室、圖書館和微機房均能上網及相互資源共享,讓全校的教學、科研、管理都在網上進行,在網上共享各種軟件和信息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同時,這樣組網靈活,交換機冗余端口為以后的網絡升級與擴充節省資金,減少麻煩。

        2.三網融合應用于數字校園網

        學校依據實際情況,將學校原有的模擬校園閉路電視、校園監控和校園廣播采用數字技術與數字廣播技術,把視頻信號與廣播信號轉為IP包,在局域網內廣播,形成校內的廣播與電視臺,網內任何一臺電腦終端都可接收。這樣即可實現校園多元化廣播(分區廣播、點對點廣播等),電視節目也是如此,可以做到任意多個教室收看。三網融合避免了學校到處是線的局面,其智能化的管理也減輕了學校管理的負擔,緩解了學校人力資源缺乏的問題,它強大的功能和方便的操作性,切實為學校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

        3.班班通系統完善

        數字校園建設改革下的交互式教學,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由他們的直觀感受和反饋驅動著整個課程。因此,學校最好建成班班通交互式教學系統(采用電子白板或一體機),同時,學校要將各功能教室配備齊全,均能按照班班通設備配置。例如:臨川一中投資100多萬元改造班班通設備,為促進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中的應用,多渠道派人外出參加國家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及電教館組織的各項電子白板培訓和校內集中全員電子白板培訓相接合,開展優秀課例觀摩、研討、評選等活動,有效提升了教師應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教學的能力和水平,“班班通”設備成為促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的有力支撐。現在已經在大面積開展電子白板技術和常規教學的融合,實現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教學中廣泛應用。

        (二)數字校園管理系統建設

        建設學校門戶網站,構建數字校園管理系統,涵蓋學校辦公、教育教學等所有日常工作,例如:行政、教務、教研、總務等。網站平臺數據要及時更新、及時維護。以南城一中為例,從2000年開始建立了一個由學校教師自主編寫的動態網站,經過幾年的不斷更新和發展,網站的功能日趨完善,包含校園主站、專題學習網站、校園論壇、教師博客和家校同創等,已經成為學校的門戶網站,成為學校管理、教學、科研重要信息交流的平臺,也為教師、學生、家長的交流提供了一個互動的平臺。

        (三)數字校園教學平臺建設

        建設系統的師生網絡學習平臺,做到人人有學習空間。例如:教師備課授課平臺、師生交流平臺、學生自主學習平臺等。現在打開學校的教師博客網,可以看到教師博客,一頁頁豐富的教學內容、課后反思,在這些精彩的背后,離不開教師們的智慧和汗水。教師博客不但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也促進師生和諧關系的發展。教師們在一次次的反思中,改進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

        (四)整合資源,建設富有學校特色的資源庫

        以現有教材版本為主,制定學校教學資源建設規劃和具體措施。整合國家省市優質資源,鼓勵師生建設校本資源,采用專人負責收集、整理資源,嚴格審查,選擇有價值的資源上傳到學校資源服務器上,逐步建成符合學校實際、具有學校自身特色的數字化資源庫。資源庫要做到及時更新、數據共享。

        三、數字校園的管理與應用

        (一)領導重視、常抓不懈

        學校成立由校長負責的信息技術管理機構,負責學校的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的指導和管理工作。將教育信息化納入學校發展規劃,積極開展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教育資源建設、教育科研和家校互動等方面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做好規劃,提供經費和人員保障,加強師生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學校信息技術裝備的維護保障,確保學校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明確職責、完善制度

        建立各項管理與獎懲制度,促使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數字化應用由被動到主動。隨著數字校園建設的深入,學校配備信息化裝備的教室與活動室的增加,為了加強信息中心的力量和拓展信息中心功能,應該設立享受學校中層副職的信息中心主任。再比如班班通建設完成后,在每個擁有班班通設備的班級和功能教室,均懸掛管理制度,并制作班班通設備使用和注意事項的即時貼貼在多媒體講臺上,便于教師正確操作與使用班班通設備。

        (三)加強培訓、定期考核

        把教育信息化培訓納入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明確教學、管理等不同類別人員的信息化培訓要求,加強數字化應用的校本研修和邀請專家來校指導。同時,學校應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外出培訓、考察,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可以借鑒的做法:集中培訓(理論學習、課件制作、設備使用培訓等);問題培訓(論壇專題交流、QQ流等);以賽代訓(學生信息學和電腦作品比賽,教師課件論文和電子白板課等比賽);外出學習和專家引領。

        (四)持續投入、長效保障

        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必須有充足的資金保障和人員保障,確保專項經費用于信息技術教育設備運行維護、教學軟件資源添置。

        第8篇: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networks, digital information has becom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ends all around the word, and has brought the profound reform to education. Digital campu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 oriented digital campu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the digital campu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關鍵詞: 服務型;數字化校園;個性化;高職院校

        Key words: service;digital campus(E-Campus);personalized;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5-0071-02

        0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信息數字化在各行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對教育領域的影響作用越來越深刻,使學校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等發生了質的飛躍。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建設,積極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學校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社會需要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為國民經濟的發展輸送大量應用型人才。

        數字化校園是在校園網絡系統(主要是硬件平臺建設)完善的基礎上,對信息資源全面的數字化及整合和集成,側重的是虛擬大學的存在狀態和功能。數字校園具備以下五方面的特征:重點關注學生的有效學習以及創新和轉變教學方式;以服務教育教學作為數字校園建設的基本理念;支持學與教的資源比較豐富;多種應用系統有機集成、相關業務高度整合;能拓展學校的時空維度并豐富校園文化。[1]因此,高教育應利用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大環境、抓住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契機,在改革創新中實現新發展。

        1 高職院校服務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意義及目標

        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作用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已確立為我國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我國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和作用。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主要目標是以傳統的資源為基礎,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整合,實現資源的共享,給師生提供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學習環境,為學校提供信息化的管理,構建高效的資源服務系統,這也給傳統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推進,傳統教育的教學手段和課堂教學模式有了創新的發展,營造了一個開放的、動態的和有個性的學習環境。

        在信息時代大環境下,構建服務型數字化校園,實現數字化的學習、教學、科研和管理,創建數字化的生活空間,創建虛擬大學空間,是高職院校改革和發展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實現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重要部分。

        2 服務型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內容

        服務型數字化校園建設中服務類型包括三類: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和軟件即服務(SaaS)。相應的平臺架構包括三層:基礎設施層、平臺層和教育應用軟件層。基礎設施層,為高層提供計算、數據存儲和網絡通訊等資源,即提供IaaS;平臺層,構建在基礎設施層之上,面向開發人員,為開發各類基于云計算的教育應用軟件提供開發環境和公用API等,即提供PaaS;教育應用軟件層,提供各類的教育教學相關的應用軟件,即提供面向教育的SaaS。[2]

        服務型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應緊緊圍繞教師“教”與學生“學”為核心,面向校園的教職工、學生、校領導等各個服務群體,涵蓋服務群體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與服務。根據不同解決的差異化需求定制個性化的服務,并且通過對移動終端的拓展,搭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的數字化校園,給師生帶來全新的應用體驗,系統地實施能夠徹底解決學校以往信息不暢、數據孤立在多個部門無法共享的困境。具體來說,服務型數字化校園的的架構,具體如圖1所示。

        筆者所在職業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采用B/S結構、.NET技術,拓撲結構采用星型模塊化結構,易于擴充。數字化校園的硬件基礎設施如快速、安全、穩定的校園網已經建成,實現了全校無線網的覆蓋,可實現與有線用戶的統一管理,共享數據庫有多種形式的數據導入、導出和多樣化的報表生成功能。數字化校園的日常辦公系統、教務教學系統、實踐教學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后勤管理系統等應用系統進行了前期的集成與整合,數據的可用性得到大幅提高。管理員、班主任、教師、學生、家長等校外人員分別擁有不同的權限,對應不同的門戶入口,通過學生、家長、教師和學校管理者全方位、多元化的參與評價,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和諧健康發展。但是隨著學校各部門對校園網需求的多樣化、網絡穩定性和安全性等要求的提高,復雜的信息化環境給高職數字化校園建設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3 服務型數字化校園的構建策略

        服務型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目的是應用,應用的形式是服務。在建設過程中應圍繞“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個性化的用戶環境,以提高用戶的工作效率,為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服務。

        3.1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實現數字化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區別于本科教育,且每個高職院校有自身的發展特點。信息化的標準是將信息經過采集、處理和交換之后的過程進行統一的規范,實現資源的共享,完成系統的協同工作,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制校準。在高職院校進行數字化院校的建立過程中,學校要有自己的代碼集,也要建立自己學校的信息資源的數據交換標準。對于學校已經存在的資源系統,要通過數據處理進行規范統一化,將信息資源變成比較標準的信息資源,能夠讓這些資源為其他的應用系統提供有效的統一的服務。對于比較新的應用系統,要能夠采用統一的標準,以便能夠達到統一的信息標準,逐步的實現數字化。

        另外,高職院校的數字化的建設要能夠對頂層設計進行強化,充分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長,并能夠為職業學校特長的發展做好長遠的以及階段性發展的規劃。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有關信息化建設的部門要能夠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找出學習院的信息化系統的需求以及應用目標,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出有利于高職院校發展的方案。與此同時,也要能夠禁止一次性達到目的的現象,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調研工作,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好科學的規劃,對信息化的目標做好逐漸分步進行實施,穩扎穩打的做好數字化校園的的建設。[3]

        3.2 對學校的資源進行最優配置

        在很多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很多部門都建立了各自部門的信息系統,但是還是互不聯系,從“部門孤島”到了“信息孤島”。根據這種現象,要能夠對學校的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在現在的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有兩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一種是比較集中型的,而另一種則是松耦合型的。第二種松耦合型的模式則相比較來說比較好一點,這種平臺運用三大平臺,分別是數據、認證以及門戶,這種模式將這三大平臺進行統一建設,采用對基礎比較好的模式進行保留,對重新建立的模式以及之前有缺陷的模式進行數據轉換,將數據中心進行遷移。對有關的資源進行了統一的整合,有利于資源的最優配置。

        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信息化標準作為信息化建設的一個規范,要對學校有關部門的各項業務進行統一的管理。在實施的過程中,要能夠準確掌握本學校的運行情況,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整合,形成屬于學院的數據庫。其次對于學校不合適的數據進行篩選,提高數據的有效率,最后則是對所有的稻萁行統一有效的整合,在信息展示上逐漸將業務應用系統的服務,加強數據中心的服務功能。這樣能夠讓學校的有關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達到資源最優配置的功效。

        另外,還可以通過校企合作,達到資源的最優分配。很多高職院校在信息技術的開發中存在不足的情況,這時候可以借助外力來進行加強補充。軟件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和新的功能需求,這些都是需要軟件開發商來做售后的。那么學校可以跟企業進行合作,為學校后期的維護提供了有效合理的保障。學校和企業之間進行合作,對軟件進行拓展,讓產品能夠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也讓軟件更加完善,達到資源的最優配置。[4]

        3.3 保障系統的安全運行

        在軟件開發之后,要能夠讓軟件在學校的管理中能夠正常的運行,這時候就需要保障系統的安全運行。因此,在軟件進行運營之前,有關部門要能夠將信息化的授權工作做好,可以按級別進行授權,不同的人進行不同的授權權限,能夠保證有關人的操作訪問權限。軟件運行的管理員要能夠對數據的管理進行嚴格的把關,防止有關學校私密的數據外泄,給學校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高職院校的數字化院校的建設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力,校方學校要出臺有關政策,保證系統能夠進行全面的、正常的運營。

        4 結語

        高職院校服務型數字化校園建設應充分體現“以教育教學為本、以教師學生應用為本”,真正發揮數字化校園的優勢,充分利用數字化的工作、學習環境。總之,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是一項比較復雜系統的工程,也是現在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道路上,需要不斷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和探討,高瞻遠矚、理清思路、統籌規劃、逐步實施,數字化校園建設才能日臻完善。[5]可以說,數字化校園是學校數字化建設優化和發展的最高境界。

        參考文獻:

        [1]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楊俊鋒.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究,2012,18(4):12-17.

        [2]章澤昂,鄔家煒.基于云計算的教育信息化平臺的研究[J].中國遠程教,2010(6):66-69.

        [3]邵冬華.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對策研究[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2):33-36.

        [4]宋玉賢.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07):30-33.

        第9篇:數字校園的建設范文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 協同環境 統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5-0007-02

        數字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隨著網絡與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教育信息化、校園網絡化已經成為教育模式改革和創新的必然趨勢。因此,單一的軟硬件結合的校園信息化模式已遭遇發展瓶頸,要想在新形勢下實現高度信息化、教育現代化,為師生創建良好的學習、教學和科研環境,構建協同環境已是大勢所趨。寧波工程學院一直十分關注教育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本文以OA(Office Automation)協同管理系統的開發應用為例,來談談數字化校園建設。

        一、數字化校園的發展現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推進,各種“智慧”系統的大力提倡,數字化校園建設進程也在快速發展。全國多所高校利用相應的現代網絡設施和信息技術,構建一個含有多種應用系統的數字化平臺,形成一個綜合性的數字化虛擬環境,從而使得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更為高效。

        然而,數字化校園的發展卻不盡人意,也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和難題,比如學校各部門在應用系統設計上只針對自己部門,而未站在學校的高度進行整體設計:各數據庫資源無法實現共享;缺乏整體溝通協調或溝通協調不健全、工作不到位;軟硬件建設與服務系統建設比重失調等等。這一系列現象為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和發展設置了較大障礙,造成了較為明顯的信息孤島現象,若長此以往,必將極大地影響數字化校園的實際應用價值進而嚴重阻礙校園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協同管理的重要性

        數字化校園的協同環境包括校務管理、教學科研、校園生活服務等方面的協同,它保證了數字化校園的資源積累,促進了數字化校園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有效提高了學校各個部門及院系的溝通和管理效率,為在校學生的學習就業等營造了良好的協同虛擬環境。例如,傳統數字化校園對于教學、科研以及教務管理系統等只注重計劃與成果管理,忽略了教學過程和科研活動,限制了數字化校園的應用價值。而協同環境下的數字化校園則改變了這種傳統定式,注重以人為本,以過程為主線,進而實現了有效的人際互動,使數字化校園的應用性強,且最大程度的體現出來。另外,鑒于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大趨勢及其體現出的諸多問題,一體化的數字化校園協同環境,即構建應用關聯、資源共享、以人為本的協同環境已成為數字化校園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學校管理信息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三、OA協同管理的構建與應用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本文以寧波工程學院為例,講述如何構建OA協同環境,其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對信息資源進行統籌規劃,設置統一訪問入口,實現單點登錄;二是各項協同管理系統的分別構建,實現協同環境的立體化。

        1. 統一信息資源規劃

        構建數字化校園協同環境的關鍵在于對校園的整體的分析和設計,從而達到校園網中各個協同環境的有效統一,實現整體協同管理。寧波工程學院為建設數字化校園有效良好的協同環境,設計組織了統一門戶管理,即將校內分散的、結構不一的信息資源和應用系統進行集成和整合, 并設置統一的訪問入口。基礎服務平臺的建設包括統一身份認證與管理平臺、統一公共數據與交換平臺、統一門戶信息與集成平臺。

        1)統一身份認證與管理平臺

        為了應用系統安全、集中的管理,建立用戶身份的統一管理機制,提供一站式身份管理、訪問控制/執行、單點登陸。

        2)統一公共數據與交換平臺

        在校園內搭建一個面向應用、安全可靠、操作便捷、技術先進、規范統一、靈活可擴展的數據平臺,通過數據集成工具,進行數據過濾、清洗和雙向傳遞,實現各業務系統、公共數據相互之間的數據交換和共享。

        3)統一門戶信息與集成平臺

        對校園網內的信息和應用系統進行整合,統一控制用戶對信息和應用系統的訪問,為用戶提供單一的訪問入口。用戶界面可按照資訊、搜索、協作、業務服務和公共服務幾個部分進行內容整合,對信息門戶提供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根據用戶身份提供滿足其需求的特定信息和應用的整合,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2. 各項協同管理系統的分類構建

        為實現學校核心業務的全面信息化,應用系統投入使用于教學、科研、管理、校園生活服務的各個智慧化環境。數字化科研資源的種類和總量滿足學校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利于學科建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

        1)校務管理協同環境

        構建校務管理協同環境應以辦公自動化為構建核心,以業務管理系統為輔助而形成的校級管理人員和部門之間的網絡協作環境,從而達到了學校行政人員辦公平臺的統一性和各種辦公資源的整體性。在構建校務管理協同環境的過程中,應注意3個方面:一是事務處理過程中人員和消息的溝通,可利用校級通訊錄或郵件等方式進行預約或溝通;二是事務安排時相關人員的合理調配,由于學校各部門行政人員每天都有大量工作安排,因此應及時在校務管理協同環境中構建相關工作計劃,以便合理調配時間和人員;三是辦公信息的管理,應針對不同部門設置不同的資源存儲系統,以便信息的及時更新與刪除,從而提高行政人員的工作效率。

        2)教學協同環境

        構建教學協同環境應以課程教學事務為中心,其主要使用者是學校的任課教師和學生。從目前各學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情況看,教學協同環境發展較快,比如各高等院校特色圖書館資源管理建設等。可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完善和改進,如加入教學步驟和過程,進而達到學生之間可協同學習討論,教師之間可協同備課教學,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此外,應努力實現所有教學資源共享,形成完備的資源共享體系,為教學協同環境的構建打下堅實基礎。

        3)科研協同環境

        構建科研協同環境的主要目的是實現一個可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網上溝通、交流協作服務的平臺,同時設置相應的科研項目管理工具,從而提高科研項目的工作效率,促進科研項目成果的產生。科研協同環境一般主要包含三種功能:一是科研項目的時間安排,進展情況和重點難點等;二是設置相應的共享文件儲存空間,實現信息及時分享和科研人員的溝通;三是供科研處各類信息:項目申請,立項通知,結題工作的開展以及其他有關項目的通知。

        4)校園生活協同環境

        校園生活協同環境的構建主要面向學生,為在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數字化、信息化的呈現。學生可在此平臺上各類信息,如活動通知、考試交流、就業信息等,也可發表日志,照片,上傳各類文件(音樂、視頻、學習資料等),類似個人空間的功能。可促進學生間的交流溝通,豐富校園生活,實現信息共享。

        四、結束語

        構建良好的協同環境,使數字化校園建設平臺更優質、更高效地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服務,是數字化校園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工作。積極發展以業務流向為主線的協同工作管理系統,整合應用與服務功能,構建統一的信息共享和服務平臺,建立一個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各部門工作效率、改善領導決策支持和面向師生員工服務的校務體系,是數字化校園建設成功的關鍵,也是高校信息化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參考文獻:

        [1]戰洪飛,李榮彬.基于協同技術的校園網絡咨詢系統研究.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五月在线婷婷视频 | 伊人亚洲免费看国产剧情 | 亚洲日本在线在线看片 |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 |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天天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