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大學生德育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德育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德育問題

        第1篇: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德育教育;原因分析

        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問題已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話題,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面臨新的考驗,許多高校存在德育教育本質把握不準確,教育內容安排不科學的問題;許多大學生缺乏對自身的教育,這一方面與他們所處的國際國內大環境有關,另一方面與他們的社會、家庭、學校等方面的教育有關。

        一、社會環境對大學生的德育教育的影響

        (一)、大眾傳媒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在網絡等大眾傳媒迅速發展的今天,大眾傳媒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交流情感的橋梁。大眾傳媒正在改變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交往、思維方式乃至行為習慣,影響其思想觀念的形成。大眾傳媒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為高校德育教育提供新方法,但另一方面,國內外一些錯誤落后的文化借助大眾傳媒迅速傳播。“開放的網絡環境,從質和量上不斷地沖擊著傳統的德育教育工作。生活在網絡時代的大學生深受低俗文化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德育產生消極甚至有害的影響,不利于其高雅情操的培養。”⑥

        (二)、市場經濟負作用對大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之間的交往趨于利益化,實用主義成為衡量人們之間關系的標尺,這使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受到沖擊,致使一些學生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做出有悖于倫理道德的事情。一些大學生過分追求個人利益,高度關注自我,誘發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不良作風,無私奉獻、樂于助人等傳統的優良中華美德被淘汰。做好事幫助他人是出于良知而是為了金錢或出名,所謂的“防火,防盜,防老太太”是對當前社會德育現狀的一種揭示。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種社會存在必然或多或少的產生及時行樂,唯我論和極端的個人主義等不良社會風氣。

        二、學校環境對大學生德育教育弱化的影響

        (一)、德育教育方法缺乏創新。在很多高校中,德育教育的方法跟不上學生思想的變化,方法滯后,缺乏現代性、發展性和靈活性。眾多高校采取的是傳統的灌輸方法,而這種方法教學效果不佳,跟不上社會變化的需要,脫離社會現實。高校德育教育不能從實際出發,方法單一,缺乏創新。純粹理論的教學方式缺乏吸引力,導致學生失去興趣,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德育教育缺乏實踐性。在眾多高校中存在著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的問題,首先,德育教育的內容過于抽象,不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其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理論知識的生硬枯燥,學生不能真正運用所學的道德知識教育自身。教育內容重理論輕實踐,過程抽象空洞,學生普遍缺乏道德實踐,行為能力弱,進而出現道德認知與行為相背離的現象。此外,目標缺乏層次性,目標設定過于遠大,嚴重脫離了學生自身狀況和生活實際,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教育目標不明確缺乏針對性,多數學校存在著德育教育目標理想化的問題,不能夠對多元文化的負面作用做出理性的認識。

        三、家庭教育環境相對落后的影響

        (一)、家庭教育方式與內容不科學。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父母的教育觀念也在發生變化。部分家長重智育輕德育,從小教育孩子把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等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采取一切的有效方式,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一些家庭父母過度溺愛孩子,包辦一切,落后的家庭教育無疑是孩子走向社會的一大障礙。

        (二)、家庭成員缺乏自身道德修養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方面家庭成員自身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高度直接關系到子女正確的道德觀念的形成,另一方面,家庭成員自身的不道德行為給子女的道德情感和認識產生消極的影響。家庭氛圍、經濟狀況以及兒童經歷等都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影響。在一些家庭,家長不注意自身行為和言行,無法形成正確的道德觀,畸形的人格、錯誤的觀念、扭曲的是非觀等都是家庭教育的產物。

        四、大學生自我教育缺乏的影響

        唯物辯證中指出:“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和諧背景下當代大學生道德情感的缺失受社會、學校、家庭的教育環境的影響,但究其本質,能否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德育水平關鍵取決于大學生的自我教育。

        (一)、大學生道德情感的缺失。當前的社會處于社會轉型期,舊的社會體制已經瓦解,新的社會體制尚未形成。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當代大學生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壓力和市場競爭。當代的大學生把時間精力多花在專業知識上,參加各種考試,適應社會,實現自身價值。忽視道德情感的培養,對社會上的不良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出現情感冷漠癥。

        (二)、大學生道德行為和道德認知相分離。在高校中,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對現代社會的準則和規范熟記于心。但在現實的、生活中不能自覺參與實踐,使個人的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出現偏離。殊不知多數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只是皮毛。道德意志薄弱,選擇和判斷能力不足。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及時行樂等錯誤的價值觀沖擊著校園文化,侵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做出錯誤的選擇和判斷。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基礎,是檢驗認識這一真理的唯一標準”。德育教育的研究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產生實質性的結果。對于當前大學生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每一個大學生和德育教育者都要進行深刻的反思。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方法,為高校德育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從而真正提高德育教育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班華.現代德育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第2篇: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心理素質是學校素質教育非常重要的目標,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個體和社會的整體素質,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

        一、大學生心理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

        導致大學生負面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錯綜復雜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角度的變化導致難以適應新生活的焦慮心理

        作為大一新鮮人,在剛進入大學時就會遇到生活上的不適應。中國長期以來的教育體系使得學校忽視了對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訓練,造成了相當嚴重的隱患。大部分的同學們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在家里通常是飯來張口,衣來張手。而進入校園后,一些適應能力差的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常束手無策,焦慮不安,日積月累極有可能出現煩躁、緊張、疲倦失眠等神經衰弱癥。

        2.戀愛的煩惱

        經過了高中嚴酷的學習生活,進入大學后的學生們不再受到過多的限制,學校也不像以前那樣明文規定不準學生談戀愛,而大學生往往并不能很好地把握交往程度,很可能出現一些傷害他人或傷了自己的結果,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3.自我意識不正確而致的自卑心理

        在上大學之前,很多學生都是中學的尖子。在老師和同學的眼中,自己總是受矚目的,能干的,優秀的。而進入大學以后,環境改變了,原有的優勢不再了,由于經驗不足,屢遭挫折,進而陷入了自我否定的深淵。

        4.學習與生活的壓力

        壓力是無形的,是工作本身、人際關系、環境因素給我們造成的緊張感。大一新生剛進入校園,還不適應新的學習方式,再加上如果所學的專業并非自己感興趣的,就很容易在學習上感到些微壓力,更不用說加各類證書考試等等帶來的應試壓力了。

        5.人際關系上的不適應

        生活環境的變化也是造成大學生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許多從沒離開過父母的大學生由于不適應集體生活往往走向自閉。他們許多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人與人的關系面臨著新的組合而且很不穩定,同一居室有不同背景,不同方言、不同性格的學生,他們之間的磨合是個新問題。據了解,當前,宿合關系已經和考試成績并列成為引發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兩大首要因素。

        二、解決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是一個綜合性強、時間跨度大、社會化程度高,且十分緊迫的工作,需要高校對其進行系統研究,全面推動。高校應當對學生未來職業所要求的心理素質進行系統的研究,建立在校大學生職業心理教育的內容體系,把職業心理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教育整體規劃加以實施,具體有以下幾點對策。

        1.采用多元化心理教育方式

        心理教育工作應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預防。學校要加強生命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善待人生,要采取選修課、講座、心理輔導網站、熱線電話等形式,對高職學生進行宣傳,普及應對心理危機的基本知識,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危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防范心理危機的意識,幫助他們提高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使他們能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困境,并懂得當靠自身不能解決心理危機時如何尋求幫助。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

        雖然在高校中已經普遍開設了心理教育課程或建立了心理咨詢中心,但很多從事高校心理咨詢的工作人員主要由輔導員或德育工作者擔任,他們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心理學培訓,缺乏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專業素養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對學生的心理教育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心理咨詢工作人員的培養教育沒有納入到正軌。高校要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就必須對心理咨詢人員開展系統化、有針對性的培訓。

        3.充分發揮德育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面對大學生日益普遍化的心理問題,僅僅依靠心理咨詢教師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方面德育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是能夠有所作為的。由于大學生所處的成長環境和個體差異較大。因此,大學生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也千差萬別。教師只有“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方能有效。“有病早治,無病早防”的治病原則也適合心理疾病的治療。

        4.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健康調查與研究工作

        學校可以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進行專門輔導。定期性地進行學生的必理健康調查,對不同年級、不同性別的學生來源進行分類,做到對學生心理狀況有一個全面的,系統化的了解,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5.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高校學生的課外空余時間相對較多,且他們往往對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充滿了興趣。學校可以經常性的組織一些針對高校學生的心理教育講座,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心理健康研討會、社會公益活動等。通過心理健康課外活動讓學生體驗、反思和反饋思想情緒的變化。與此同時,學校也應該建設好校園文化氛圍,辦好宣傳欄、做好宣傳廣播等,使學生時時處處接受熏陶。

        6.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素質教育活動,普及心理衛生知識

        學校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大學生充分了解有關心理上的專業知識,在遇到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可以通過有效途徑解決。學校也可以開展并提倡學生心理咨詢工作,讓大學生了解情況,找到傾訴的對象,受到正確的引導,及時走出心理誤區。

        7.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

        第3篇: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化 思考 對策

        1 大學生社會化的內涵及主要特點

        所謂人的社會化是指作為生物個體的自然人通過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學習社會文化,掌握社會技能,形成社會觀念,適應社會生活,并積極作用于社會,創新社會生活和社會文化的過程。大學生社會化是指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知識教育和學習,掌握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參與社會實踐,適應社會生活,實現人與社會的平衡發展,成為能自覺履行社會角色的社會人的過程。

        大學生社會化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階段,伴隨著人的社會化的終生發展,大學生社會化呈現出不同于其他時期的特點。首先,大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和價值觀念不斷成熟時期,是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逐步養成時期,是人的社會化一個最重要的發展階段;其次,大學生作為社會化的主體,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們通過發揮自己的知識技能和聰明才智,為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第三,大學生知識層面豐富,屬于社會高知群體,本身具有的精英素質和文化使得他們能夠在更高的起點和層次上完成社會化過程。

        2 大學生社會化的主要問題

        從大學生整體思想素質來看,當代大學生能夠擁護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擁護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能夠理性地分析和看待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具有較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意識,體現出了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修養和文化素質。但我們也應看到,在大學生的社會化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突出的問題,如科學社會主義信仰弱化,價值觀念扭曲,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思想膨脹,價值取向功利化,心理障礙和人格障礙問題也很突出,這些因素極大地影響著大學生社會化的進程。

        2.1 政治社會化不夠

        在高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常被忽視,教師作為傳道授業解惑者,更多地承擔著傳授專業基礎知識的任務,德育工作主要由擔任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師和輔導員承擔。而近年來的高校擴招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師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一名輔導員平均要帶幾百名學生,失衡的師生比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長久以來,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存在著重理論、輕德育的傾向。受西方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等價值觀念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喪失了政治信仰,偏離了社會主流價值取向,淡化了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道德觀念弱化。

        2.2 生活社會化不足

        首先,思想功利化。受西方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大學生學習目的和職業選擇的功利化傾向日趨明顯,許多學生過分注重對物質利益的追逐,急功近利,缺少克服困難、積極進取、自立自強的精神。其次,生活散漫化。許多學生對人生和職業沒有一個正確的選擇和規劃,生活中得過且過,隨遇而安,浪費了大好的青春和光陰。第三,感情庸俗化。愛情本是圣潔而偉大的,可是有的學生卻沒有樹立正確的愛情觀。近年來,由于大學生錯誤的戀愛觀而導致的犯罪案件不勝枚舉。

        2.3 技能社會化不強

        首先,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不夠。許多學生在校期間把時間過多地用在了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上,許多學生對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重視不夠。同時由于高校在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方面不夠深入,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夠完善,沒有給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參(下轉第99頁)(上接第50頁)與社會實踐的機會,特別是在創造就業創業實踐的機會方面組織得不夠,從而造成了大部分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就業能力欠缺,崗位適應能力不強,以致無法適應工作崗位;其次,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出自于獨生子女家庭,沒有經歷過困難和挫折,缺乏自我決擇的獨立意識,邁入大學校門后,面對新環境和新問題,有的同學不知所措,不懂得自我調適和自我解壓,導致出現各種心理問題。第三,人際關系淡薄。當代大學生個性化較為突出,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觀念和團隊協作意識,許多學生把精力過分注重于學習,忽略了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

        3 解決大學生社會化問題的途徑

        3.1 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解決大學生社會化問題的基礎。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加強對大學生的信仰教育,使他們樹立堅定的政治理想與信念;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對學生進行廣泛的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要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與社會心理咨詢、服務和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手段結合起來,增強大學生心理調解能力,培養具有良好政治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合格人才。

        3.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解決大學生社會化問題的前提。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空間,以育人為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征的群體文化。文明和諧、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對促進大學生社會化有著重要影響。為此,必須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要與社會文化相融合,打造獨特的校園文化品牌;要注重加強對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促進大學生從“校園人”向“社會人”的轉化。

        3.3 加強社會實踐鍛煉

        加強社會實踐鍛煉是解決大學生社會化問題的關鍵。認識來源于實踐,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實現社會化的重要渠道。社會實踐是指高校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深入社會各個行業,參與具體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活動。大學生通過參與社會活動,服務社會,能夠不斷優化職業技能,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高校及社會各部門要努力為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創造條件,要拓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范圍和內涵。大學生社會實踐不能僅僅局限于社會調查和學習職業技能,還要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深化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投身社會、報效社會、服務社會的理想和信念,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凈化心靈,升華認識,提高覺悟。

        3.4 加強職業技能培養

        加強職業技能培養是解決大學生社會化問題的保障。職業技能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和奉獻社會的必要條件,是大學生社會價值的重要體現。大學生必須掌握基本的職業技能,才能立足社會,為社會做貢獻。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專業知識的培養和社會技能的鍛煉,著力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技能,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把大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大學生就業創業結合起來,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有效促進大學生社會化。

        參考文獻

        [1]閆衛鋒.當前就業形勢下的大學生社會化教育[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6(6).

        [2]李輝.“現代大學生社會化問題及其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32).

        第4篇: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道德失范 對策

        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生活中最為活躍、敏感的群體,社會生活中的每一變化都會通過各種渠道影響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大學生受整個社會對主體的追尋的影響,主體意識逐漸萌發,他們越來越多地意識到“自我”與“個人利益”,但是由于其思想上的不成熟,尚缺乏價值判斷和選擇能力,從而導致出現一系列的道德失范問題。面對大學生道德失范問題,深度分析大學生道德失范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對策是目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現

        在當今大學校園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考試作弊屢禁不止、學術論文造假;上網成癮、瀏覽、散播虛假消息;戀愛關系畸形、過于開放、非正常性關系;不講文明禮貌、不愛護公物等等。這些不道德現象不禁令教育工作者感嘆,今天的大學校園著實充滿著危險的“道德危機”。

        (一)學習行為道德失范

        經歷過高考重壓之后,不少大學生在學習上降低了要求和標準。經調查顯示,很多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自覺性較差、理想缺失,這導致他們學習行為失范現象日趨嚴重。有的學生為了獲得國家助學金,就虛構貧困證明;為了獲得輔導員的批假,就編造各種謊言欺騙老師;為了順利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就買答案作弊或者找人代替考試。大學生群體中暴露出的學習行為道德失范問題舉不勝舉,但是很多學生并不認為這有什么過錯甚至是不妥,他們認為學習只是個人的事情,就算違反了紀律也上升不到道德層面。

        (二)網絡行為道德失范

        在大數據新媒體充斥著人們生活的新時代,幾乎每位大學生都擁有一臺電腦和一部智能手機,隨處可發現“低頭族”、“手機控”,網絡已成為當今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對于這樣一個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而又缺乏判斷力和自制力的青年群體,他們在網絡虛擬世界的表現卻差強人意。在公眾平臺上隨意發表不滿言論、散布虛假信息或不健康內容,偷窺他人隱私、制造和傳播電腦病毒、甚至充當電腦黑客進行違法活動等網絡行為道德失范現象時有發生。

        (三)戀愛道德失范

        大學生戀愛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他們生理心理普遍早熟,思想開放,但是他們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卻常常體現出隨性、盲從、動機復雜、受挫能力較弱等特征。在戀愛中,有的學生舉止不文明,在公眾場合做出過分親密的動作;有的學生失戀后視對方為仇人,肆意誹謗或做出極端行為造成人身傷害;有的學生整日沉迷于戀愛之中,不能平衡好戀愛與學習之間的關系,逐漸荒廢了學業。

        (四)社會公德失范

        部分大學生在社會公德方面表現令人擔憂,隨手扔垃圾、公共場合大聲喧嘩、亂涂亂畫、隨地吐痰、損害公共財物等行為,說明他們缺乏道德的約束,道德行為已失范。

        二、當代大學生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當代大學生出現道德失范問題的原因比較復雜,本文主要從社會、家庭、學習和學生自身四個方面來分析。

        (一)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轉型的深刻變化,整個社會面臨著不少新的道德問題,特別是既有的道德觀念與規范遭遇到嚴重挑戰。大學生面對社會上存在的極端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及其大眾傳播媒介的影響,尚缺乏抗誘能力,形成了不同層次的單純追求物質性和感官性的及時行樂傾向。在社會轉型之時,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念與精神面貌也遭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伴隨著自我意識的萌發與生長,部分學生似乎在偏離既有的道德軌道上走得越來越遠。

        (二)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會結構中的基本單位,各種社會關系通過家庭得到反映,進而影響學生的道德發展水平。研究表明,家長的職業、文化水平、家庭氣氛以及家庭期望對學生的道德發展影響顯著,家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子女道德價值觀的養成,甚至關系著養成結果的好壞。

        (三)學校因素

        學校是大學生接受道德教育最重要的地方。但目前高校在實施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仍存在大量問題急需解決:道德教育不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忽視大學生的內心感受和對大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培養;道德教育內容陳舊、保守,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激不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道德教育方法單一,主要采用講授法,注重道德認知教育而輕視道德行為的培養。

        (四)學生自身因素

        造成大學生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還是大學生自身。現在的大學生普遍缺乏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對政治理論學習和團組織生活缺乏興趣,道德學習的主動性較差,認為學校教育缺乏現實意義,加上自身的自制力較差,導致他們面對道德觀取舍時,容易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和行為。

        三、解決當代大學生道德失范的對策

        針對當代大學生出現的道德失范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

        (一)加強理論教育,提高大學生道德認識

        道德認知即對現實道德關系和道德規范的認識,包括道德印象的獲得、道德概念的形成和道德思維能力的發展等。對于大學生而言,要想提高道德認識,必須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從思想上武裝頭腦,從而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劃清善惡、美丑、榮辱的界限,知道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目標的高素質大學生。大學生提高自身的道德認識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一是通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識;二是通過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識。

        (二)參加社團活動,培養大學生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人們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對現實的道德關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為等所產生的愛憎好惡等心里體驗。學生社團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陣地,是推動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實施和高校主體性德育實踐的重要載體,也是培養大學生道德情感的重要途徑。通過參加社團活動,大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鍛煉了才能,更重要的是在參加與人交往、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潛移默化地培養了道德情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覺悟。

        (三)樹典型立榜樣,鍛煉大學生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人們在履行道德義務和道德責任時表現出來的一種自我控制和約束能力,自覺克服一切困難和障礙、做出抉擇的頑強毅力和堅持精神。一個典型一根標桿,一個楷模一種導向。榜樣示范是德育過程中,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影響學生,促使其形成優良品德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把抽象的道德規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體化、人格化,以生動具體的典型形象影響學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強的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大學生先進典型,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既是大學校園先進文化的有力體現,又是在大學生中間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其先進事跡更容易在大學生心中產生共鳴,使廣大學生從中汲取榜樣的力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參加社會實踐,塑造大學生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標志。評價一個人的品德,主要不是看他認識了什么,而是看他做到了什么,更多的是依據這個人的道德行為。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檢驗和提高品性的重要途徑。只有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學生才會體會到道德對于社交、工作、學習甚至是家庭的重要性,才會去反省、發現和自我革新。因此,大學生想要塑造良好的道德行為,必須要勤于社會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把自己的“行”變為一種道德習慣,才會真正形成一個人良好的道德品格。

        【參考文獻】

        [1]易連云.重建學校精神家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第5篇: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成人 成才

        近來引起社會熱議的“復旦大學投毒案”又一次將大學生的成才與成人問題推向了風口浪尖。所謂大學生的成才就是通過高校的培養等使大學生成為國家和社會的可用之才。所謂大學生的“成人”,簡而言之,就是要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具有鮮明的道德意識、人格健全、有修養的社會人。大學生的成人與成才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并不是矛盾的對立面,也就是說,大學生的成人與成才是可以同時實現的,這也應該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標。但是,由于社會、家庭、高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學生的成人與成才關系逐漸走向對立面,成為一對矛盾體,也成為了目前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個焦點。本文嘗試從家長、教師與高校幾個方面就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一、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

        目前,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的孩子,每位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的心態,從孩子的幼兒期開始就會展開各種各樣的早教工作,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后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培訓班更是變本加厲,很多家長并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或興趣,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導致很多孩子真的都沒有“童年”。到了中學階段更是關鍵時期,中學結束之后要面臨考大學的考驗,家長的神經變得更加緊張,想方設法地讓孩子進入“重點中學”“重點班”,孩子除了學習之外什么都不用管,成為全家的“重點保護對象”。

        大學階段,孩子通常不在父母身邊,多數家長已經沒有辦法再對孩子進行中小學階段那樣的約束。但是,之前長時間的在學習方面的“過度教育”,以及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長期忽視,這些所造成的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的危害也慢慢凸顯出來。一方面,由于父母長期扮演“權威”角色,在權威暫時缺位的情況下,孩子終于“自由”了,而變得異常叛逆,我行我素。如無視校規校紀,長時間的泡在網絡上打游戲,長期曠課或上課不聽課等等。另一方面,家長一味地追求孩子的分數,而忽視孩子的個性與成長,使得孩子只會考試,不會做事,不會做人。如有的大學生學習很優秀,但是就是不能與同學好好相處,遇到一點挫折就一蹶不振等等。

        二、教師“重教書,輕育人”的現狀

        《師說》中有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可以看到,“傳道”被放在了第一位。所謂“傳道”就是要求教師要言傳身教,傳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們應該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和人格力量的培養。良好的品行、品格、人生觀是每一個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然而,我國高校教師中存在較嚴重的“重教書、輕育人”的現象。很多高校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視教育中的“育人”環節,缺失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國情教育和心理交流等等。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除了教師自身的原因之外,主要的應該還是政策導向問題。因為目前對高校教師的考核主要集中在教學與科研任務的完成方面,使得教師也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書”上,而更重要的“育人”工作卻被遺忘在角落里了。從根本上講,教師要正視教書與育人的關系,高校要調整相應的教師考核標準,要給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行。

        三、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偏差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為專才教育,而非通才教育。我國長期施行的是培養專門人才的教育方針,為實現培養專門人才的目標,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都緊緊圍繞相關專業知識開展,與專業關系不大的基礎課程、人文社科課程等都很少。例如,我國很多高校的理工科培養方案中都不設語文或相關課程,筆者認為是非常不合理的。作為我們的傳統語言文化和交流工具,這門課程的缺位所造成的后果是無法彌補的。2013年國家人才培養方案調整中,還提出“削枝強干”的理念,簡單的說,就是刪掉或削弱與專業相關性不強的“枝蔓”課程,強化專業主干課程。從我們的培養目標可以看出,我國高等教育更注重大學生的“成才”,而非“成人”。

        然而,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種以“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的教育所帶來的問題。例如,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嚴重分離,學生個性的發展得不到重視等等。針對我國高等教育過分強調培養“專門人才”,忽視人文素質和個性發展的現狀,楊叔子先生曾提出:“大學的主旋律應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養高級人才,而非制造高檔器材。”西外的林敏校長也曾說:“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簡單傳承,教育是最大限度地喚起生命的火花和潛能。”我們應從這些話語中得到啟發和警醒,讓教育更好地讓大學生成長、成才,成為一名合格的未來社會公民。

        總之,影響我國大學生的“成人”與“成才”關系問題的因素多種多樣。其中,家長要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子”心態,我們首先應該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修養的社會人,然后再考慮孩子的“成才問題”,且不可急功近利,適得其反。高校教師應該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和內容,注意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培養。高校要審視自己的培養目標,可以考慮由培養專門人才,向培養有鮮明的道德意識、人格健全的專門人才轉變。

        參考文獻:

        [1].郭明順.大學理念視角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8(12).

        [2]湯永春.優化德育環境確保大學生成人成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5(18).

        作者簡介:

        第6篇: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論文摘要:90后大學生生命意識教育的問題包括珍愛自己生命與漠視非己生命的反差、混淆虛擬生命與現實生命的界限以及過分張揚工具理性價值忽視價值理性。優化生命意識教育應以回歸生活與德性為起點,著力于90后大學生幸福感受力的培養,改善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構成的教育生態循環系統。

        論文關鍵詞:虛擬生命;幸福感受力;教育生態

        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命題,便肯定了人在宇宙中的崇高地位。蘇格拉底通過呼吁“認識你自己”將哲學研究的主題從自然回到人自身,這也蘊含著以人的生命為目的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則大大發展了“人是目的”的思想,他們把目的王國從哲學理念轉回到現實的可能性生活之中。他們要求人不再圍著其他東西轉,而應圍著自身和自己現實的太陽轉。因此,生命意識教育內含著對每個人的充分尊重,是教育連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自身關系的重要紐帶。當前高等教育已經面對90后群體,社會高速發展不斷彰顯物質財富與技術的力量,生命延展的長度以及拓展的領域可以依賴科學改變,但是生命價值的內涵卻在成功與財富的局限空間里無法突破,由此導致生命意識教育問題演變成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焦點。

        一、技術與虛擬的共謀:90后大學生生命意識教育的問題探析

        1.珍愛自己生命與漠視非己生命的反差

        馬克思曾指出,人追求幸福的行動并不一定依賴于技術的進步和控制自然的欲望與能力。“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隨著人類愈益控制自然,個人卻似乎愈益成為別人的奴隸或自身的卑劣行為的奴隸。”90后大學生的成長伴隨著國家技術革新、人與自然關系由征服到和諧轉變的歷程,社會飛躍式的發展不斷印證工具理性的適用而忽視價值理性,由此導致90后大學生強化了自私的個性,習慣站在自己立場上考慮問題而忽視他者,形成道德冷漠與漠視旁觀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其一,為個人小的利益獲取不惜犧牲他人生命為代價。90后大學生往往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撫養過程中無意識將其置于中心位置使其自我中心主義不斷膨脹,部分家庭不惜代價地滿足子女需要的教育行為更加劇了其自私的德性。他們融于集體生活與社會生活以后,作為社會組成成員的部分,從而失去了家庭王子、公主式的備受關注的驕傲。集體與社會中難免存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社會利益的沖突,在此沖突中,部分大學生采用極端的剝奪對方生命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例如藥家鑫交通肇事后持刀將受傷婦女捅死的理由僅是主觀上個人覺得農村婦女太難纏。其二,漠視動物生命與自然界生命。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中心主義不斷膨脹,人定勝天的思想不斷得到科學飛速發展的支援。這使得90后大學生中存在兩種危險的傾向。首先是漠視動物生命,虐待動物。90后大學生由于家庭常有飼養寵物的習慣,部分大學生在校園內也飼養寵物,但目的顯然只是為了消解空虛與寂寞,所以出現了高校校園每到畢業的季節,校園遺棄寵物激增的現象。此外,環境責任意識與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意識的淡薄本質上珍愛自我生命漠視非己生命反差的表現。

        2.混淆虛擬生命與現實生命的界限

        網絡的飛速發展給90后大學生帶來了生活的巨變,出現了一個相對獨立于現實社會的網絡社會即“無時不網、無處不網、無人不網”。90后大學生不僅生活在現實社會中,而且也生活在網絡社會中。大學生網民超越了地理、時間、對象等的限制。拉近了世界各地的距離,擴大了生活的圈子,開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一方面,網絡正在改變傳統的教育形態;另一方面,網絡也正在為生命意識教育的社會生態制造一個新的難題,它使個體的發展出現無序狀態。

        首先,多元異質道德文化對中心——邊緣兩級框架的瓦解對生命倫理規范的沖擊。網絡的無中心化使得不同國家、不同地域的異質倫理文化,不同時段、不同類群的道德文化都能在網絡上共存,這樣,大學生就有機會去領略多樣的異質的道德文化,并激起他們進行比較與評判。在這個過程中主流的道德語境框架很難控制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反而為受教育者道德價值的無中心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其次,網絡游戲不斷升級暴力張揚不僅導致大學生群體網絡游戲成癮的病態,也直接導致了大學生模糊虛擬與現實的界限,甚至把虛擬世界中殺人的游戲復制到現實生活中來釀成悲劇。過多地迷戀網絡游戲給生命意識教育帶來的影響包括淡化責任意識。虛擬世界所為游戲者編制一套可以為所欲為的程序,不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為了游戲的過關可以忽略生命倫理規范。

        3.生命價值教育存在的誤區

        馬克思·韋伯把理性分為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工具理性以追求效用為目的,而價值理性則強調目的、意義和價值的合理性。現行的生命價值教育過多的強調工具理性,掩蓋了受教育者主體地位的缺失,以及其急功近利的心態。于是個人功能給社會功能讓路,社會本位代替了個人本位。由此,90后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存在以下誤區,其一是過多關注生命的索取價值忽視奉獻價值、強調個人價值忽視社會價值。90后大學生家庭經歷了財富趨同到貧富懸殊的變化,加之社會轉型期間由于國家政策調控不當所引起的“非常態致富”,在導致物質基礎極大差異的同時,所激發的多元意識不斷瓦解大學生價值認同的基礎。在這樣情況下,解決實際問題與奉獻社會相比具有時間上的優先性。其二是過分強調成功標準而忽視善惡標準。90后大學生背負著家長成龍成鳳的殷切希望,從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早教革命開始被競爭的叢林法則所裹挾,加之擇校、應試教育的推波助瀾,讓孩子成功幾乎成了家長唯一的要求,由此忽視了德性的養成與歷練,忽視成功的道德方向。 轉貼于  二、回歸與優化:90后大學生生命意識教育的路徑選擇

        1.回歸生活與德性:生命意識教育的起點

        生命意識教育從目的意義上來說,就是培養人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與幸福能力;就其過程來說,它本身就應該是一種生活、一種幸福。雖然不能說生命意識教育偏離了它的軌道,但不能否定的是在今天的生命意識教育中,這種背離生活與漠視德性的現象是大量存在的,這種生命意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異化了自己的本質,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正如威廉·格拉斯爾博士在《沒有失敗的學校》中所描述,在學生心目中,他們在學校所做的事與他們的課外世界完全分離了。生命是非常有限的,生命意識教育之初衷是想花上一段時間,讓受教育者理解生命的可貴并自覺升華生命的價值。生命意識教育回歸生活就是要讓大學生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并理解生命的本質,從而珍惜生命、珍惜時間。只有回歸到生活過程中大學生才能從社會整體系統的視角理解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僅僅從自我感受的視角對事情做出武斷的決定。正如劉次林在《幸福教育論》中指出的,一個自殺的大學生如果能體會父母從十月懷胎到含辛茹苦撫養子女到大學階段的曲折經歷,以及該行為帶來家庭社會的傷害,他就不會把自己的痛苦看做是越不過的大山。

        此外,生命意識教育必須回歸到德育為先的軌道上來。當前生命意識教育將生命意識的核心價值張揚為成功與致富,這使得道德修煉的衡量標準顯得空洞,放棄自我生命與剝奪他人生命的大學生在學習方面無疑是成功的,但其仁愛與愛人之心的缺失正揭示了生命意識教育對道德修養的忽視。

        2.幸福感受力的培養:生命意識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內容

        幸福雖然是一種主觀的情感體驗,但是它對個體的生命質量、對社會的進步都存在顯著的影響。如果說幸福觀教育主要是提升大學生對幸福的認識水平,為培養大學生感受幸福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的話,那么,對大學生追求幸福能力的培養更應是生命意識教育的重要使命。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題,追求幸福是人的內在需要,是人的一種潛能,這樣潛能的開發與喚醒必定是需要生命意識教育作用的發揮。

        生命意識教育要培養90后大學生的幸福感受力。現實生活中并不缺乏激發大學生產生幸福感的物質和精神條件,然而一些大學生卻缺乏幸福的感受,或者說因感受幸福能力的低下而喪失幸福感。就今天的90后大學生而言,他們生活在比父輩優越得多的物質環境與精神環境中,生活幾乎能夠提供其所需的一切,然而許多大學生不僅不能感受自己所處的幸福情景,有的反而滋生郁悶、沉重與負擔感,原因是多方面的,幸福感受力的待提高是其中原因之一。正如趙汀陽深刻的指出,“是否能夠獲得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能夠敏銳感到幸福之所在,在這種意義上,幸福是一種能力。”幸福感受力可以通過生命意識教育來形成和改善,幸福感與對幸福的感知及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關聯,弗洛姆指出:“幸福和生命力、情感強度、思想及生產性的提高相關聯;不幸則與這些能力和功能的衰退相關聯。”現代生活中物質主義、享樂主義、非理性主義、金錢關系、錢權關系等畸變的生存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當代大學生對真的幸福生活的感知,鈍化了大學生的幸福感,這在“生在福中不知福”的90后身上尤為明顯。生命意識教育有責任擔負起彰顯90后大學生幸福生活的重任,使學生形成感受幸福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去追求幸福。

        3.優化教育生態:改善生命意識教育的環境

        杜威認為,“一個人的活動和別人的活動聯系起來,他就有一個社會環境”。社會環境通過個體活動,塑造個體行為、智力和情感傾向。對于生命意識教育而言,它也存在一個生態環境的問題。生命意識教育社會生態環境循環互動可以看做是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循環互動體系。

        (1)家庭環境:生命意識教育的細胞。家庭環境直接影響生命意識教育的結果,不同的家庭環境對生命意識教育效果的影響是不同的。家庭環境由家庭經濟條件、家庭結構和家風構成。優化影響生命意識教育的家庭環境一方面要改善家庭經濟條件,另一方面不能僅為了經濟條件的改善而忽視家庭團結和睦,要營造完整友愛的和諧家庭。家庭的分崩離析往往是子女生命意識偏激的源頭。此外要維持家庭成員至少一家三口基本的結構,減少長時間的家庭成員的距離隔離。要營造民主平等議事且內含社會道德的家風。

        第7篇: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權利;義務;教育

        [作者簡介]謝松嶺,呼倫貝爾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副研究員;謝紅嶺,呼倫貝爾學院學工處副處長,法學碩士,內蒙古海拉爾010010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6)11―0187―03

        一、問題的緊迫性

        大學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賦予的廣泛的基本權利,并承擔相應的義務和社會責任,這是權利義務的一致性所決定的。當代大學生權利義務觀的主流是好的,面對自身的基本權益,權利意識都很強。調查資料顯示,70.6%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應該承擔學生在校意外傷害的賠償責任;58.8%的大學生認為校方不可因學生在校期間有嚴重不道德行為而對學生給予開除學籍或勒令學生退學的處分;78.3%的大學生認為學生有在校方所安排的宿舍和校外出租房之間的自由選擇權。但也應該注意到一些大學生在權利義務觀的認識上還有偏差,存在著明顯的“缺位”或“越位”。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大學生權利“覺醒”,具有明顯的自利傾向。在權利覺醒的時代,就大學生來說,有受教育的權利,學校不能簡單地以學生違犯校規而隨便予以開除;大學生有自由選擇是否住校的權利,學校不能以方便集中管理為由禁止學生到校外租房;大學生有達到婚齡選擇自由結婚的權利,學校不能以結婚妨礙他人和影響學業為由禁止在校學生結婚等等。合理的利益訴求、正常的主張是權利的應有之義,是大學生正當權利的回歸。但是,面對自身利益的不合理“訴求”與社會公共利益的沖突,一些大學生往往表現出很強的彈性,對現有法定權益擴大化,或者是“法無規定即為允許”。有些大學生以自己為中心調低自己的道德甚至法律底線,提出對于國家、社會、家庭的“非分”要求和不合理的利益主張,哪怕自己的行為與現有法律和社會必須的合理的基本道德底線相抵觸,危及社會公共利益,違反公序良俗。

        2.大學生義務“休眠”,應有的義務觀沒有樹立。目前一些大學生在權利“越位”的同時,又存在義務和責任的“缺位”。不少大學生還沒有建立起應有的義務觀,頭腦中缺乏應有的義務和責任意識,認為享受權利是理所當然,負責任是社會和學校的事,盡個人義務是傻瓜,甚至認為校紀校規妨礙了個人自由和權利。近幾年發生的一系列的在校生意外傷害案件糾紛,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基于這種錯誤認識導致的訴端。一些大學生不僅認為父母應該承擔其讀書期間的費用,而且拿父母的錢高消費一點不心疼,沒有形成應有的自立和責任意識。

        大學生權利義務觀偏差帶來的社會問題是相當嚴重的。不僅學生對自己的約束放松,違反校紀校規甚至法律的現象比較嚴重,而且高校的管理成本和風險日益增加,正常的辦學秩序容易受到影響,高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責任意識和社會協調能力欠缺,也難以及時適應法治社會和責任社會的需要。所以,如何加強大學生正確權利義務觀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的專門人才,亟待探索研究。

        二、問題的復雜性

        大學生權利義務觀存在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為社會調控機制轉軌導致的利益規制機制失范和我們的教育存在瑕疵。所以,目前加強大學生正確權利義務觀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難,問題趨于復雜化。

        1.教育的環境發生變化。我國正處在一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和過渡的時期,社會各個方面特別是人們原有的價值體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比如,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依附觀念、平均觀念、螺絲釘觀念正在讓位于自主觀念、競爭觀念、自我設計觀念等,人們的價值取向由一元走向多元,各種價值觀交錯并存。另外,在社會經濟轉型過程中,我國原有的法律也在調整,如原來不允許大學生在校期間談戀愛,更不能擅自結婚,現在允許了;原來學校可因學生在校期間有嚴重不道德行為而對學生作開除學籍或勒令退學處理,現在則不行了,等等。這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競爭意識、經濟效益意識、法制意識,但又導致一些學生重知識的應用性、重實惠、重權利,而輕道德修養、輕責任和義務。加強大學生正確權利義務觀教育不僅受到了大學生道德觀念的影響,也受到了一些法律的“約束”。如一些大學生不講道德或不盡責任和義務被批評或受處分,動不動就以訴諸“法律”相威脅。而一些老師為“明哲保身”,對學生不道德、不文明甚至違法行為視而不見,特別是在課堂之外,或八小時之外,更不愛管“閑事”,大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姿態。

        2.教育的內容受到沖擊。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高等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特別是實行大學生自費上學和自主擇業,以及法律制度不斷健全,法律法規不斷“人性化”,賦予了大學生作為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公民所享有的各種基本權利。大學生思想活躍,民主意識、自我意識和權利意識增強,對法制教育中民主和權利問題較感興趣,而對紀律和責任義務問題卻不夠重視。如一些老師在強調大學生應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規范,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以及按規定繳納學費等責任義務性的問題時,一些學生以消極的方式,如不聽或議論甚至提出“質疑”等對待。一些老師為了迎合大學生的“口味”,在法制教育中也主要是談民主和權利問題,有意無意地回避一些紀律和責任義務的內容。大學生權利義務觀教育內容失衡。

        3.教育的方式面臨挑戰。隨著大學生觀念的轉變及相關法律的調整,大學生權利意識增強,傳統的重外部灌輸、輕自我教育的教書育人及重規范、輕引導的管理育人方法不太受學生歡迎,教育效果欠佳、作用不明顯。如目前一些大學生對法制教育強調概念、原理、規范的灌輸及注重考試分數等方法感到郁悶;為了應付教育,一些大學生只是爭取做理論上的“巨人”或考試成績的合格者。所以,如何根據形勢發展及大學生的特點,更好地將權利義務教育融于學科教學之中,并與完善學校規章制度及相關法律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探索靈活多樣、更加有效的方法,將是加強大學生權利義務觀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三、問題的基本對策

        大學生是一個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的青年群體,加強大學生正確權利義務觀教育應以理論說服教育和行為規范引導為主。

        1.依托法律課教學,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正確權利義務觀教育,培養大學生健康理性的權益和責任意識。現在我國高校都開設有法律課,非法律專業大學生開設公共法律基礎課,這是對大學生進行正確權利義務觀教育的主渠道。由于我國幾

        千年傳統的“息訟”、“賤訟”乃至“無訟”的觀念影響,人們對權利的認知、主張和要求仍然不夠,在法律課教學中應強化大學生的權利意識,教育學生運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利,甚至為權利而斗爭。同時,也要強化學生個人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不僅要教育大學生履行遵守法律、法規、學校管理制度、學生行為規范、社會公德及尊敬他人、努力學習、繳納學費等義務,引導學生形成適應社會需要的法律觀念,還應教育大學生勇于承擔維護法律公平和社會公正的責任,承擔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重任,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材。

        第8篇: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 人文素質教育 英語教學 大學生個人素養

        當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速進步和發展,大學生素質教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人文素質教育落后于發達國家,尤其近年來知識經濟背景下的大學生應該具有相應的人文素質,如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健康向上的人格,自強不息的進取意識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等。然而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現狀卻不容樂觀。

        在各種文化和思想觀念相互撞擊,價值觀日趨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人文素養的缺失在高校校園中普遍存在。一些大學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經歷過中學的文理分科之后,到了高等教育階段,學生就被束縛在劃分更細致的專業學習中。就業壓力增大,大學生忙于外語等級考試、考研、各種技能大賽而很少顧及人文知識學習。尤其是高等職業院校過于強調專業化,導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即使有些學校開設了人文素質教育方面課程,限于師資力量和學生自身意識等因素,聽課的人數也較少,大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全面推進人文素質教育,必須在高校教育理念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不斷提高教師和大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的認識。

        當前在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能體現人文性的方面很少。英語課大多是以老師講解詞匯、句型和語法知識為主,其次就是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技能的培養與訓練,課后布置大量的練習題鞏固這些語言知識與技能。語言是一個載體,承載著知識、文化和文明。許國璋先生說:“我教學生,從來不以教學幾句英語或教會一種本事為目標,而是要教怎樣做人,是英語教育:用英語來學習文化,認識世界,培養心智,而不是英語教學。”研究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如何體現人文素質教育顯得十分必要。

        一、調整培養目標,把人文素質教育貫穿到整個英語教學中

        英語課程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過程,又是學生拓寬視野、豐富生活經歷、磨礪意志、陶冶情操、發展思維能力和個性的過程。

        基于國際化教育背景下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國外的語言文字,培養學生基本的語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各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和生態等方面的情況,培養關心和寬容異國文化的人文精神,發展國際交流合作中的良好生存能力、協作能力,緩解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帶來的矛盾或沖突等能力,使學生在了解國際知識的基礎上學會接納、關心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形態和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二、立足英語教材,發掘潛在人文教育資源

        要想在英語教學中有目的、有意識地把語言教學和人文教育結合起來,教師就必須利用現有的教材,依托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構建互動教學模式。根據學生興趣和知識水平,向學生推介相關的政治、經濟、民俗風情等文化背景知識,或讓學生網上查找格言警句、文學作品、社會熱點問題等,使學生了解所學內容的文化背景,并進行摘錄、整理。

        課前的充分準備促成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活潑,此時課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實現了互動。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人文教育資源,調整教材,使語言學習具有知識性、思想性和趣味性,讓學生在語言習得的同時了解文化內涵。同時進行外延性拓展,向學生推薦優秀的國外文學讀物,讓他們通過大量閱讀增強對中外文化內涵的理解能力,對學生的語感能力等進行有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悟、思考、品味,提高認知水平,促使學生將語言及人文等方面知識內化為個人素養,從而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三、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營造以人文素質教育為主導的英語文化氛圍

        第二課堂活動是第一課堂活動的延伸和有益補充,對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養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高品位校園文化活動,比如充分利用學生社團,開展融思想性、學術性、趣味性為一體的各類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英語活動課程;舉辦大學生英語文化節,英語文化講座,文藝演出,征文、英語演講等競賽。一方面,可以加強對大學生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使他們在活動中擴大英語知識面,鍛煉演講與口才,提高文化修養和審美意識,另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各類英語文化活動,能進一步思考、感悟人生、認識社會和自我,培養公共關系活動的能力。

        四、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人文教育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師既要在英語技能方面有扎實的功底,又要具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和較強的教學駕馭能力。“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教師要自覺充實人文知識,注重消化吸收和陶冶情操,不斷提高人文修養,善于將教材中提倡和教學中闡釋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付諸行動,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對學生堅持不懈地精心疏導,言傳身教,從而實現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目標。

        綜上所述,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實質上是造就良好的學習環境與人文修養背景,樹立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一種教育,引導學生更好地發展心智,塑造人格,確立人生的目標和生命的意義,找到適合個性的、正確的生活方式。在英語教學中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是一個漫長復雜的過程,教育工作者要從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入手,培養出人格健全、語言技能及其他各種能力均衡發展的通識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2]許艷秋.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教育[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3):207-210.

        [3]劉明瓊.語言教學、文化與人文精神[J].西安外國語學報,2003,(3).

        第9篇:大學生德育問題范文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道德問題;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20-0079-02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科學技術快速進步的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的道德狀況已經成為了社會各界和教育者們關注的焦點。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從事工作的這幾年中總結了一些當代大學生比較突出的道德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社會公德知行脫離

        當前的大學生,雖然能明確認識到遵守社會公德的重要性,而且也對社會上一些不遵守社會公德的行為持有相當抵觸和反感的情緒,但是一轉身自己卻不自覺地成為這些不道德行為的行動者。例如,很多學生都清楚地知道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為,但是自己卻在教室里亂扔用過的紙屑,在草地上隨地吐痰;很多學生也知道講話談吐應該文明、禮貌,但在說話的時候卻不時冒出臟話等,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知行脫離的具體表現。

        2.學習道德狀況堪憂

        (1)功利化和模糊化的學習動機和目的。當今社會,人們認同個人價值的實現,但是這并不代表就提倡極端個人主義,甚至功利主義。實際上大學生在學習之余,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國家和社會以及文化科學事業的需要,應該把為社會作貢獻放在首位,并把為社會作貢獻和自身價值的實現相結合,不要只是把上大學、學習知識作為一種自我增值的手段。但是現如今的大學生,在學習目標的選擇中短淺的功利化傾向十分明顯,甚至還有部分大學生并沒有什么遠大的目標,進大學只是在混日子,部分大學生對于高尚的學習道德理想已經不同程度地采取淡漠和否定的態度,這不能不引起重視。

        (2)失范的學習道德行為。雖然一再重申考試作弊、論文剽竊等行為是可恥的,隨意遲到、曠課也是不對的,這些都違反了學習道德。但是還有部分學生要以身試法。在大學中,上課遲到、曠課的現象比比皆是,而考試作弊更是大學生中盛行的歪風邪氣。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班級和學習的學風建設。嚴格地說,這都是違背學習道德的一種行為表現。

        3.就業道德正確認知匱乏

        (1)自我化的就業道德意識。雖然現在社會競爭十分激烈,使大學生在找工作時遇到諸多阻礙,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也確實承受著十分沉重的壓力。但是也應該看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背后,部分大學生在對工作的選擇上過于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表現出極端的個人主義傾向,過分注重金錢和強調個人利益,只顧及自己的需要,完全忽視社會和國家的需要。

        (2)不誠信的就業道德意識。大學生就業道德中的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誠實守信,這是就業道德中的基石,但是當前有部分大學生在就業時并沒有遵守這一點,與用人單位隨意地毀約、求職簡歷造價、灌水等,這些行為嚴重影響了大學生之間的公平競爭和誠實守信原則,值得教育者們重視。

        4.性道德觀念開放,但責任意識淡薄

        雖然當代大學生性道德觀念普遍比較開放,但是卻有部分大學生對性道德缺少正確的認識,責任意識比較淡薄,更有甚者,錯誤地把性與婚姻的分離作為一種時髦的性自由追求,破壞了性與婚姻的統一和社會的道德風尚之余,也給自己的身心成長帶來了惡劣影響。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大學生未婚同居不是不道德的,如果高校周圍都是一些大學生在租房同居,將會給這所高校的校風乃至社會帶來多么惡劣的影響?如果當代大學生的性道德問題不加以正確的引導,不難保證會出現更多的性道德問題。

        二、大學生道德問題成因分析

        1.社會輿論和監督機制過于乏力

        當今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有時經濟的發達并不能與人們道德水平的高低成正比;在大學生眼里經常看到一些人為了個人私利而去損害他人或者集體的利益,最后反而得到了好處;一些人為了工作應聘弄虛作假,不僅沒有受到譴責,反而找到了好工作……這種不道德行為與所應受到的懲罰成反比的現象,日復一日混淆著大學生們的視聽,這對他們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無疑是一種阻礙。

        2.家庭道德教育弊端重重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這句話讓人們清楚地了解到,作為家庭道德教育的實施者,家長個人的人格、品行、為我人處事的態度和生活習慣等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對其產生巨大的影響。但是在一些家庭中,有些父母自身文化素質或者道德覺悟不高,其低俗的言行舉止給子女造成了負面影響。還有些家長對于自己的子女太過溺愛和保護,在生活中一味遷就自己的子女,就算子女犯了錯誤也不舍得批評和責備,而這些在溺愛中長大的大學生往往自私、懦弱。遇到事情只會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的意識里也根本沒有“責任”和“義務”這兩個概念。還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家庭道德教育一味的簡單、粗暴,孩子一旦犯了錯就不問原因的責備,甚至是拳腳相加,長此以往,有的大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專門和家長對著干,明知道對的不去做,知道是錯的卻樂此不疲。由此可見,家庭道德教育一旦存在弊端將會對大學生的人格發展和道德成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3.高校道德教育目中無人

        如今的高校道德教育存在著目中無人的現象,并沒有完全做到“以學生為本”,致使當前大學生的道德問題一直存在,且并不能通過教育得到及時改善。有學者曾經說過,“二十世紀最大的教育誤區是道德教育與世俗生活相剝離。”①當前高校道德教育的內容,從一定程度上講,幾乎與大學生們的實際生活脫軌。道德教育的內容和口號過于空洞,與大學生們的實際生活和關注的話題相差甚遠。而這種脫離大學生生活實際的道德內容除了無法引起大學生們對道德學習的興趣之外,也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一系列道德問題和困惑;其次,現在的高校道德教育所使用的方法比較生硬,多數仍是課堂知識點的強制灌輸。在課堂中,使用這種道德教育的方法使道德教育缺少了應有的感彩,不僅不能通過道德知識的學習來解決大學生的道德問題,反而使大學生們產生了厭煩的學習情緒,使道德學習成為一種負擔。在這種狀況下,課堂道德教育的效果實際上是大打折扣了。再次,有的高校雖然開展了一些道德實踐活動來鍛煉大學生的道德行為和實踐能力,但是由于活動的組織者沒有慎重考慮到大學生們的整體情況和活動的可行性,使道德實踐活動流于形式,這樣一來,即使開展的活動再多對大學生也起不到實際的鍛煉效果,從而使知行不一的問題仍然存在或者更加嚴重。而作為道德教育的重要角色,“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對學生的生命成長產生不同尋常的影響。”②但縱觀當前部分的道德教育工作者并不能擔負本身應有的責任,對待本職工作和大學生都采取一種冷漠的態度,不能為人師表,而這些情況給教育教學和大學生的道德成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和反思。

        4.大學生自身存在不足

        當前大學生在某些方面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這也正是他們產生道德問題的內在因素,比如部分大學生對自身缺乏正確的認識,以至于對自己要求過分寬容或者過度嚴苛;又比如有些大學生在做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的時候存在僥幸心理,認為即使做了也不會被發現。但事實證明,在道德修養的養成上抱有僥幸心理去做事反而會害了自己。

        三、提高當代大學生道德水平的教育對策

        1.完善高校道德教育的內容

        如果高校的道德教育只是沿襲老舊的、與時代和現實生活相脫離的道德教育內容的話,是很難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因此,不斷改進和完善當前高校道德教育的內容勢在必行。要充實和完善當前高校道德教育的內容就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系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德價值觀教育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更要加強和重視大學生的性道德教育;通過這些內容的教授,以便幫助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符合社會需求的道德價值觀念,防止他們道德行為的失范。

        2.深化和改革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徑

        “據有關調查表明,大學生最喜歡的教師是:學識豐富、學術精良、專業知識扎實的人;認真負責、敬業守信、道德高尚的人;幽默風趣、寬容樂觀、能理解支持學生的人。”③因此,要深化和改革高校道德教育的途徑,首先就要使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能夠正確認識和發揮自身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熱愛本職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與大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進步,以達到師生關系的雙贏。同時,要不斷改進課堂道德教育方法,努力培養大學生參與道德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打破課堂道德教育過程中教師壟斷的局面,使大學生在參與學習和討論的同時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并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使課堂道德教育能夠事半功倍。再次,要開展切實可行的道德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道德認知行為的和諧發展,保證大學生的道德實踐鍛煉能夠扎實穩定且富有成效。最后,要加強各高校之間、高校與社會、高校與家庭之間的德育聯合,為大學生的道德教育營造良好的教育和學習氛圍、社會道德氛圍以及家庭道德教育氛圍,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改革、不斷完善,把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3.大學生要努力開展自我教育

        高校、社會和家庭在對大學生加強道德教育的同時,大學生應該不斷審視自身,加強對自身的道德教育,只有這樣,道德規范才能被真正的內化和吸收,自身道德水平才可以得到穩步提升。大學生要擺正自我教育的心態,樹立正確的自我教育意識,積極投身道德實踐,努力鍛煉道德行為,對于自己做錯的地方不要想著遮丑,要積極、勇敢地予以改正。只有這樣,經常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勉勵、自我教化才能一步步地、堅實地邁向自身道德的成熟。

        正視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問題并積極尋求有效的措施進行教育和糾正,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與社會各界長期共同的關注和努力。要重視大學生的道德教育,用積極的態度尋找更適合的教育渠道和途徑,努力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適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注釋:

        ①張華.論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450.

        ②朱小蔓.教育職場:教師的道德成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5:5.

        ③何秋敏.高校教師的道德責任[J].求實,2004,(4):84.

        參考文獻:

        [1]高德勝.道德教育的時代遭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2]賀希容,羅明星,朱美華.等.道德的選擇――來自大學生心靈的報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易連云.重建學校精神家園[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張世杰.道德與人生[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熟伦丁香五月 | 亚洲国产综合一区第一页 | 日本在线精品a首页正 | 亚洲精品天堂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2020 | 香蕉成年网站未满十八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