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臨床實習目的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實習目的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臨床實習目的

        第1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關鍵詞] 視網膜母細胞瘤;CT薄層平掃;鈣化;兒童

        [中圖分類號] R44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10(c)-0116-02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眼球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起源于視網膜,組織學上大多屬于未分化型。其生長方式可分為內生型和外生型,腫瘤有鈣化傾向,發生率在96%以上[1]。臨床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有的出生后不久即被發現,偶見于成年人,主要表現為“白瞳癥”、視力下降、失明等,少數患兒可因斜視和眼球震顫而就診[2]。十余年來筆者搜集了較多視網膜母細胞瘤病例,現討論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搜集本院1998年1月~2010年6月有完整病史資料的視網膜母細胞瘤8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9例;5歲以下兒童80例,成人4例;年齡最小為2個月,所有病例均經手術病理證實。經過隨訪,80例兒童患者中已有23例發生顱內侵犯,占28.75%;11例行眼球摘除術,占13.75%;5例患兒放棄手術,6例患兒已經死亡。

        1.2 方法

        因MRI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診斷不如CT敏感,本院臨床懷疑此類疾病時一般都采用CT平掃。CT機型號為GE.Prospeed.FI,掃描設定層厚、層距均為2 mm,掃描時間1 s,患兒大多在睡眠狀態下完成掃描。因視網膜母細胞瘤多發生于兒童,所以常規采用軸位螺掃,較少采用冠掃及增強掃描。

        2 結果

        84例患者中,除4例成人行增強掃描外,其余80例患兒全部采用CT平掃和B超檢查。跟蹤隨訪,75例患兒采取手術治療,均經病理證實。視網膜母細胞瘤早期僅顯示局限性視網膜增厚,但患兒就診時CT已顯示眼球內實質性腫塊,大多起自眼后部眼環內緣,呈類圓形或不規則形。腫塊在玻璃體內呈較高密度,邊界多數較清晰,同時伴有斑片狀或點狀鈣化,此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特征性表現。經統計,80例患兒球內腫塊鈣化者達78例,占97.50%。每例患兒都不同程度地伴有眼環增大變形、球壁增厚、視神經增粗、視網膜脫離癥等,占100.00%;腫瘤非鈣化部分增強掃描可顯示輕中度強化,本院接診的4例成年患者均呈中度強化表現。腫瘤如與眼內滲出并存,則邊界顯示較模糊;如果病灶占據整個眼球,則呈彌漫性球內密度增高,致眼球增大、前突,晶狀體前移或脫位,此類患者62例,占77.50%;腫瘤可沿視神經向眼眶發展,侵及眶錐甚至蔓延至中顱凹,致視神經增粗,視神經管擴大;也可經蛛網膜下腔腦脊液直接侵及顱內,出現鞍上池結節狀腫塊、腦膜增厚、腦室擴大等異常表現;若腫瘤向前生長可穿破角膜或鞏膜進入眶內,顯示眶內軟組織腫塊影,占據整個眼眶,致眶內正常結構顯示不清,在眶內的腫塊亦可出現不均質鈣化[3]。經統計,腫瘤向眼眶內侵犯25例,占31.25%;向顱內侵犯23例,占28.75%。

        3 討論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眼球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起源于視網膜核層,組織學上屬于未分化型,腫瘤常圍繞血管生長,常發生缺血壞死,然后鈣化沉積[4-5]。腫瘤可在眼內多灶發生,由于腫瘤易侵犯脈絡膜血管,使血行轉移至顱面骨、軀干骨、肝、肺等多見。臨床上此病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占98%),偶見于成年人,性別差異不大,此病可有遺傳性。患兒多以眼內黃光引起注意,大多表現為白瞳、眼內黃光反射、眼球突出、視力下降或失明等,一小部分患兒還出現頭痛、嘔吐癥狀。眼底檢查可見球內腫塊,眼內渾濁。一般單眼發病,若雙眼發病且伴有松果體胚腫瘤,臨床上稱為“三邊征”[2]。有的患兒出生后不久就被發現,本科接診的最小患兒為出生后2個月。

        應用CT檢查視網膜母細胞瘤的術前診斷并不太難,嬰幼兒眼球內發現腫塊且有鈣化時多可確定。但少數眼球內其他病變也可產生鈣化,而且極少數視網膜母細胞瘤可無明顯鈣化,均應予以鑒別:

        3.1嬰幼兒眼球內出現鈣化的其他病變

        3.1.1 眼球外傷或炎癥后眼球萎縮:多為單側,眼球內不規則軟組織增生,密度增高,視網膜剝離,眼球萎縮變小,晶狀體和眼球壁可出現鈣化[6]。

        3.1.2 晶狀體后纖維增生癥:多發生于早產兒有吸氧史者,一般雙眼發病,可不對稱,在晶狀體后和視網膜間有條索狀的機化纖維組織增生帶,常伴視網膜剝離,玻璃體密度增高。

        3.2 嬰幼兒眼球內非鈣化病變

        3.2.1 滲出性視網膜炎:多見于5歲以上較大的兒童或成年人,也以“白瞳“就診,但病灶邊緣清晰,有時呈弧形從眼環后緣向前生長,病灶內無鈣化,視神經一般不受累,視網膜呈翼狀或V形剝離。

        3.2.2玻璃體增生癥:CT上常見患側眼球較小,眼內因出血和滲出致密度彌漫性增高,晶狀體較小或不規則,注射造影劑后明顯增強[7]。

        視網膜母細胞瘤最關鍵之處在于早期發現,早期定性,提高鑒別要點,以減少誤診和不必要的眼球摘除,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殘率。CT檢查發現病灶已轉移至顱內,患兒生存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MRI對此病的診斷不如CT,但MRI在顯示腫瘤向球外、顱內侵犯及顯示視神經、視交叉時效果較好[7]。MRI T1加權顯示眶內軟組織腫塊呈低、等混合信號,T2加權呈高、低混合信號,T1和T2加權圖像上的低信號提示鈣化,但敏感度不如CT[8]。經統計,1歲以下幼兒發病率最高,但預后較好,致殘率偏低。3~5歲以上小兒大多已發生眶內球外或顱內轉移,預后較差,所以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診斷關鍵是及早發現,準確定性,提高鑒別診斷率,降低致殘率。

        [參考文獻]

        [1] 彭仁羅,方昆豪,劉顧崗. 簡明實用CT診斷學[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76-77.

        [2] 陳星榮,沈天真,段成祥,等. 全身CT和MRI[M]. 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4:244-245.

        [3] 張超,張新中,韓小改,等. 嗅溝腦膜瘤術式選擇及長期臨床預后隨訪[J].醫學信息,2007,1(20):11-12.

        [4] 向紅,凌佳龍. 視網膜母細胞瘤的CT和臨床表現分析[J].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4,4(11):156-158.

        [5] 靳梅,楊陽,翟東勝. 三側性視網膜母細胞瘤1例[J]. 罕少疾病雜志,2007,7(4):36.

        [6] 趙天平,程敬亮,張勇,等. 中樞神經細胞瘤的CT、MRI影像系統特點與鑒別診斷[J]. 實用放射學雜志,2009,25(2):169-171.

        [7] 周康榮. 胸部頸面部CT [M]. 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297-298.

        第2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關鍵詞] 射光弱視治療儀;精細目力訓練;旁中心注視

        [中圖分類號] R778.1+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32-0021-03

        Clinical analysis of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combined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in treatment of eccentric fixation

        HUANG Xiaozhen

        Department of Ophtalmology,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Pingyang Coun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Pingyang 32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combined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on various of eccentric fixations classified by characteristic of amblyopia. Methods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were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for 20 minutes per day, and a month for a whole course. The effectiveness was finally tested after six courses. Results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combined with fine visual training can greatly transfer the non-central attention into central attention. The curative rate, progress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racentral fixation were 30.00%, 64.00% and 94.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versus, 0, 25.00% and 25.00%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racentral fixation display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χ2= 4.52,P < 0.01). The curative rate, progress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entral fixation were 0, 85.71% and 85.71%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versus 0%, 16.67% and 1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gai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on total effective rate (χ2= 5.31,P < 0.01). Whereas, recovery rate,progress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eripheral fixation were 0,25.00%,25.00%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ared with no effec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otal effective rate once more (χ2= 3.03,P < 0.05). Conclusion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combined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on various of eccentric fixations classified by characteristic of amblyopia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eatment with fine eyesight training alone.

        [Key words] Laser therapeutic instrument of amblyopia; Fine eyesight training; Paracentral fixation

        弱視是一種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于正常,根據2010年7月18日修訂的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學組共識弱視定義:視覺發育期由于單眼斜視、未矯正的屈光參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覺剝奪引起的單眼或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低于相應的年齡視力或雙眼視力相差2行及以上,不同年齡組兒童視力參考值下限:3~5歲為0.5;6歲及以上為0.7。據統計學齡前兒童及學齡兒童弱視患病率為2%~4%[1],我國大約有三千萬的弱視兒童。所以弱視應早發現,早治療。我院近年來新引進院式射光弱視治療儀治療旁中心注視,效果好,療程短。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實驗所有病例均選自 2012年1月~2013年5月在本院就治的患兒。凡是經散瞳驗光配鏡,6歲以上矯正視力

        1.2 治療方法

        采用杭州當代應用光學研究所研發的RSY-02型(醫院儀)射光弱視治療儀,頻率 40~50次/min,光譜波長:紅光 610~710 nm,綠光 530~570 nm,有單眼和雙眼兩種,閃光光源在遮光眼罩內,能使患者注意力集中。根據瞳距調好閃光點正對準眼睛的中心點。旁中心注視者,將眼罩內閃光點中心偏離斜視角度的反方向。按注視點離中心凹偏離的角度反方向調整偏離斜視角度,若是單眼者,訓練時遮蓋對側眼,每天1次,每次 20 min,30 d為1個療程。聯合家庭精細目力訓練:遮蓋健眼,戴鏡聯合手、眼和腦訓練穿珠(從大孔到小孔)、剪紙、拼看圖、視力、插板、刺繡、描圖、畫畫、書法等訓練[2]。每天1次,每次 20 min。而對照組采用單純家庭精細目力訓練。每月復查視力及注視點的改變。6個療程后對兩組療效進行對比。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不同性質、程度、年齡弱視的臨床療效,療效評價標準:治愈:矯正視力≥0.9,注視點由旁中心注視轉變為中心凹注視;進步:矯正視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無效:矯正視力不變或僅提高1行[3]。

        1.4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并使用χ2檢驗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性質弱視療效比較

        從表1可見:觀察組旁中心凹注視轉變為中心凹注視,治愈率30.00%,進步率64.00%,總有效率94.00%,而對照組則分別0、25.00%、25.00%;旁黃斑注視轉為中心凹注視,觀察組治愈率0,進步率85.71%,總有效率85.71%,而對照組則分別0、16.67% 和 16.67%;周邊注視轉為中心凹注視,觀察組治愈率0,進步率25.00%,總有效率25.00%,而對照組則無效。觀察組旁中心凹注視治療總有效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χ2= 4.52,P

        表1 不同性質弱視療效比較[n(%)]

        2.2不同程度弱視療效比較

        從表2可見:矯正視力為0.3~0.5的旁中心凹注視轉變為中心凹注視的,觀察組治愈率27.27%,進步率65.45%,總有效率92.72%,而對照組則分別為0、24.44% 和 24.44%;矯正視力為 0.1~0.25 的旁中心凹注視轉變為中心凹注視的,觀察組治愈率0,進步率77.14%,總有效率77.14%,而對照組則分別為0、13.33% 和 13.33%;矯正視力

        表2 不同程度弱視療效比較[n(%)]

        2.3不同年齡弱視療效比較

        從表3可見:年齡3~6歲旁中心凹注視轉變為中心凹注視患者,觀察組治愈率 21.67%,進步率75.00%,總有效率96.67%,而對照組則分別為0、24.00%和 24.00%;7~9歲旁中心凹注視轉變為中心凹注視患者,觀察組治愈率6.67%,進步率60.00%,總有效率66.67%,而對照組則分別為0、12.00%和12.00%;10~12歲旁中心凹注視轉變為中心凹注視患者,觀察組治愈率0,進步率26.67%,總有效率26.67%,而對照組則無效。年齡3~6歲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χ2= 3.43,P

        表3 不同年齡弱視療效比較[n(%)]

        3 討論

        弱視是臨床兒童眼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發病率在 2%~4%[4]。弱視是一種由于在視覺發育關鍵時期進入眼內的光刺激不夠充分,導致視覺細胞發育受損,進而影響黃斑形成清晰物象的疾病。另外一種原因可能為視覺輸入不相稱引起清晰與模糊物象之間產生競爭抑制從而導致單眼或雙眼視力的下降[5]。許多因素影響臨床治療弱視,如弱視的程度、性質、患者年齡、弱視的原因、治療方法的應用等。旁中心注視的治療是弱視臨床治療中最為困難的一種。旁中心注視根據注視點的不同可分為旁中心凹注視、旁黃斑注視和周邊注視等。臨床上現多采用綜合療法來治療旁中心注視患兒。本文采用射光弱視治療儀聯合精細目力訓練來對該癥進行治療。

        杭州當代應用光學研究所研發的RSY-02型(醫院儀)射光弱視治療儀基于應用視網膜黃斑區錐細胞對紅光敏感的治療原理,利用對弱視眼視網膜感光細胞進行敏感光譜高反差來刺激視網膜黃斑區的視功能,激起弱視眼相應的外側膝狀體細胞興奮,改善視覺信號傳導功能,增加弱視眼的感覺輸入,使其脫離抑制,從而達到提高視力而改變異常注視點的目的。另外,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視力,進行穿珠、穿針、描畫等精細目力訓練可以明顯提高弱視眼視網膜細胞的敏感性[6]。

        研究表明,兒童的弱視程度與治療療效呈正相關,即弱視程度越輕治療效果越好[7,8]。本研究的結果也證實了該結論。觀察組中矯正視力 0.3~0.5 患者治療的基本治愈率為27.27%,進步率為 65.45%,總有效率為 92.72%;而矯正視力

        目前,許多學者都認為人類視覺系統敏感期在 2~3 歲可塑性最高,4~6 歲開始明顯減弱,9~12 歲敏感期逐漸結束[9-14]。因此,臨床上較注重年紀較小患兒的治療,而且獲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在本研究觀察組中,3~6歲弱視患者的基本治愈率為 21.67%,進步率為 75.00%,治療總效率高達 96.67%,而 7~9歲和 10~12歲弱視患者的基本治愈率、進步率和治療總效率分別為 6.67%、60.00%、66.67% 和 0、26.67%、26.67%,3~6歲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7~9歲(χ2= 4.21,P < 0.05)和 10~12歲(χ2= 5.43,P < 0.01)患者;而且,7~9歲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 66.67%,顯著高于10~12歲年齡組 26.67%(χ2= 4.35,P < 0.01)。該結果表明年齡越小,患者的治療效果越好,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此外,本研究還證實患者的弱視性質也會影響治療療效。采用射光弱視治療儀聯合精細目力訓練對旁中心凹注視的治療效果最為明顯,觀察組基本治愈率和進步率分別為 30.00% 和 64.00%,總有效率高達 94.00%。其次為旁黃斑注視,基本治愈率和進步率分別為 0 和 85.71%,總有效率為 85.71%,旁中心凹注視和旁黃斑注視的治療總有效率差異不顯著(χ2= 3.01,P > 0.05)。但該療法對周邊注視無療效。

        綜上所述,本文從弱視性質、弱視程度和患者年齡三個方面研究了射光弱視治療儀聯合精細目力訓練療法對弱視治療的療效,結果表明該療法對治療旁中心凹注視和旁黃斑注視有較好的療效,而且弱視的治療年齡越小、弱視程度越低其療效越好。

        [參考文獻]

        [1] 韋云昌. 綜合治療弱視臨床效果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2,8(28):132.

        [2] 饒曉風. 綜合療法治療兒童弱視279例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1):56-57.

        [3] 武廣智. 大齡弱視兒童綜合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眼科雜志,2012,22(5):365-367.

        [4] 惠延年. 眼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7-218.

        [5] 陰正勤. 弱視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04,12(1):45-48.

        [6] 郝淑琳,朱賽林. 兒童弱視326例的綜合治療效果[J]. 國際眼科雜志,2012,5(6):1266-1268.

        [7] 李倩. 基層醫院弱視兒童綜合治療效果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9,11(9):98.

        [8] 趙紀偉. 影響弱視兒童療效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21):2665-2666.

        [9] 陰正勤,余濤,陳莉. 斜視性弱視貓發育過程中視皮層神經元 NMDA-R1表達的免疫組織化學電鏡觀察[J]. 中華眼科雜志,2002,38(8):472-475.

        [10] 謝劍萍,印湖蓮,張振平. 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系統(ERKs)在正常發育和單眼剝奪大鼠視皮質蛋白表達的研究[J]. 神經解剖學雜志,2002,18(1):8-12

        [11] Rossi FM,Bozzi Y,Pizzorusso T,et al. Monocular deprivation decreases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mmunoreactivity in the rat visual cortex[J]. Neuroscience,1999,90(2): 363-368.

        [12] Maffei L. Plasticity in the visual system:role of neurotrophins and electrical activity[J]. Arch Ital Biol,2002,140(4):341-346.

        [13] Berardi N,Pizzorusso T,Maffei L. Critical periods during sensory development[J]. Curr Opin Neurobiol,2000,10(1):138-145.

        第3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關鍵詞:藥物臨床試驗項目管理系統 受試者檢查檢驗模塊 醫院信息系統 信息化

        Research of the informatization upgrade of the subject inspection module based on the drug clinical trial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LAI Yao-wen LIU Ping XU Guo-fang ZHAO Yue LI Guang-hui GAO Pan LIAN Jun-ying ZHANG Si-sen HAO Yi-bin

        Drug Clinical Trial Institution,People's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Nuoming Technology Co.,Ltd.;

        Abstract:In this study,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subject inspection and inspection module was upgraded from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to the drug clinical trial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and the entir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settlement of the drug clinical trial inspection project was upgraded to realize the subject inspection. The information settlement of the project has made the management process more standardized and promoted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drug clinical evaluation in hospitals.

        Keyword:drug clinical trial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subject inspection modul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zation;

        目前,大部分機構依靠手寫檢查檢驗申請單或在醫院信息系統(HIS)內建立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CP)零費用物價等的半信息化流程開展藥物臨床試驗[1-3]。本文以作者所在醫院為例,探索在保證受試者檢查檢驗結果可溯源、降低醫院經費投入、減少信息系統管理漏洞風險的前提下,實現受試者檢查檢驗的全流程信息化規范管理。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受試者檢查檢驗模塊是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建立的支持臨床試驗受試者在醫技科室進行方案相關檢查檢驗的流程。藥物臨床試驗項目管理系統(CTMS)是藥物臨床試驗項目的常見信息化管理軟件。醫院信息系統是以HIS系統為代表的醫療機構臨床業務管理軟件。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

        1.2.1 問題調查

        2021年3月前,本院受試者檢查檢驗流程管理用基于HIS的方式,即患者持機構辦自擬打印的特殊檢驗檢查單和研究者在HIS端開具的GCP零費用檢驗檢查單,醫技科室核對2份檢查單,為受試者執行檢查檢驗,事后醫技科室、機構辦和項目組三方人工對賬,并報銷結算。通過梳理本院原流程管理并進行分析,發現存在3類問題:財務收支不符風險、信息系統零費用權限漏洞風險、賬目結算效率低。

        1.2.2 原因分析

        通過對基于HIS的受試者檢查檢驗模塊進行分析,發現存在缺失藥物臨床試驗項目信息、檢查單為紙質、手工對賬流程繁瑣、信息財務風險高、人員工作量大、出錯率高、缺乏糾錯機制等問題,因此迫切需要全流程信息化。

        1.2.3 對策制定

        上線基于CTMS的受試者檢查檢驗模塊可以解決上述不合理的問題。流程主要包括:項目受理-倫理審批-合同簽署-項目啟動-項目實施-受試者管理-受試者篩選/入組-電子檢查單-記賬管理-自動結算,且支持電子溯源等環節。

        1.2.4 對策實施

        具體實施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1步:在醫院部署藥物臨床試驗項目管理系統。CTMS用B/S應用架構部署,內外網絡互通。從HIS系統同步的數據種類包括:患者信息(含人口學信息、醫療檔案索引號和醫療卡號)、檢驗/檢驗報告(含收費標志和單價)和醫囑信息。

        第2步:CTMS系統與醫院現有醫療信息系統建立數據接口,財務處建立CTMS受試者檢查檢驗費用報表。醫院現行檢查檢驗功能涉及的醫療信息系統包括:HIS、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S)和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PACS)等。

        第3步:向申請科室和執行科室進行功能培訓,并為相關人員建立CTMS用戶。檢查檢驗的申請科室,需登錄CTMS系統開立電子檢查單;檢查檢驗的執行科室仍在原工作系統處理CTMS檢查檢驗。臨床試驗機構每月向財務處提交CTMS檢查檢驗報表。

        第4步:功能上線。

        2 成效

        本院建立了基于CTMS的受試者檢查檢驗模塊,在CTMS系統內建立臨床試驗項目,項目審批流轉到項目實施階段,研究者與受試者完成知情同意后,將該受試者通過CTMS-HIS接口納入CTMS受試者管理模塊。在該模塊內研究者可為篩選期和入組期的受試者開立檢查檢驗申請單,檢查單經數據接口推送至PACS系統,檢驗單經數據接口推送至LIS系統。受試者按照臨床常規完成檢查檢驗,獲得報告單。CTMS系統通過數據接口完成系統記賬,并自動扣減項目經費。

        3 案例分析

        3.1 受試者管理

        全流程之前,醫院醫療系統無法識別受試者。醫技科室識別機構辦簽發的GCP標簽執行GCP醫囑。然而GCP標簽無法實現受試者信息的事前標記,存在誤用風險。全流程之后,CTMS系統向HIS發送受試者標記,實現受試者信息化識別。

        3.2 研究者權限

        全流程之前,任意醫師用戶可以在HIS系統內開具GCP零費用檢查,醫技科室通過該GCP零費用檢查單是否附GCP免費標簽來審核是否執行該醫囑。全流程之后,僅有在CTMS系統內獲得授權的研究者方可為該項目的受試者開具檢查檢驗醫囑。

        3.3 經費管理

        全流程之前,受試者檢查檢驗費結算周期長,工作量大,收支不符和項目經費透支的財務風險。全流程之后,支付方式方面,CTMS系統分別以項目為單位和以醫技科室為單位生成日、月報表,確保二維報表的收支一致。同時,項目經費中的受試者費實現單獨科目管理,對該科目經費不足的項目進行經費不足預警,有效降低了受試者費用超支的財務風險。

        4 討論

        對比基于HIS的臨床試驗免費醫囑系統,基于CTMS系統的受試者檢查檢驗模塊,在項目啟動時無需在模塊中重新維護項目信息和授權科室信息,而是直接調用受理、倫理階段的項目信息,簡化了項目啟動流程。同時,基于CTMS系統的受試者檢查檢驗模塊,能夠滿足門診和住院受試者的隨訪需要。通過引入CTMS系統,實現了受試者檢驗檢查全流程信息化,賬面結算自動化,受試者數據的分區管理,有效降低了臨床試驗機構各部門的人員工作量,最終實現了受試檢查檢驗模塊的高效運行,顯著提高GCP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婷,劉相武,李欣,等.藥物臨床試驗醫院信息系統免費醫囑系統的應用[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9,35(7):712-713,717.

        第4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關鍵詞] 醫學生境外短期交流項目; 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012- 0112- 02

        1 我校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制度的歷史沿革

        協和首次將八年制醫學教育制度引入中國,也是中國醫學教育史上長學制醫學教育歷史最悠久的醫學院。然而,現代醫學教育,八年制教育制度不再是協和特有,我國已有13所醫學院校采用八年制醫學教育模式。北京協和醫學院作為中國大陸醫學院校中八年制學生人數最少的醫學院,始終堅持“精英教育”思想與小班教學理念。大力嘗試開展小規模特色辦學,摸索出具有獨特協和特色的長學制醫學教育模式。

        當國內各大醫學院校紛紛加強與海外醫學院校的聯系時,我校也在積極建設具有小規模特色辦學特點的海(內)外臨床見習實習制度。本文旨在對北京協和醫院醫學院自1986年來海(內)外臨床見習實習項目的管理經驗、工作成果進行梳理總結,為小規模特色辦學下海(內)外臨床見習實習項目的未來發展進行展望。

        近27年來,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海(內)外臨床見習實習項目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1986年起,我校建立了成體系的八年制學生交流學習項目,第二階段自2004年起,我校建立了成規模的八年制學生交流學習項目,與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等多所醫學院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目前的海(內)外臨床見習實習項目即是這一體系的延續。

        在這27年中,共計188名學生通過該項目前往澳大利亞西澳大學(1986-1992,共25人)、美國哈佛大學(1986-1989,2004至今,共46人)、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1989至今,共71人)、密歇根大學(2005,共1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2004至今,共45人)進行短期交換學習。其中北美約占62.77%,香港約占23.93%,澳大利亞約占13.30%。 美國的3所學校在最新公布的全美醫學院校排名上分別為第一名、第四名和第八名。

        自2012年起,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協和開始實行小規模特色辦學計劃,我校海(內)外臨床見習實習計劃取得重大突破。在原有項目的基礎上,我校進一步拓展交換學校合作范圍,支持、發揮同學自主能動性,開拓了新模式。2012年,除原有的3所學校外,我校目的學校擴展為6所(美國哈佛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加拿大Baycrest老年醫學中心、荷蘭Erasmus大學醫學中心、墨爾本皇家醫學院)。同時,我校教務處、國際合作處與多所國內外著名醫學院校取得了聯系、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在未來的數年間我校海(內)外臨床見習實習項目目的校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自2012年起,我校開始支持學生自主申請交換,學生自主申請成功境內外醫學院校間交流項目,所需費用學校給予資助。通過自主申請,聯系到了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醫學院、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馬里蘭安德森癌癥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等在內的11所境外著名醫學院校進行輪轉學習,當年參與海(內)外臨床見習實習項目學生人數由原本的13人增長到了72人。

        2 我校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制度的成果

        通過交換項目,開闊了學生眼界、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針對現實問題積極思考。通過多年跟蹤隨訪交換學生的職業發展情況,可以看出,參與海(內)外臨床見習實習項目、從中得益的學生,整體的職業發展都較為成功,其中不乏中國醫學界中青年代表人物。我校針對27年來被學校選派進行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的部分學生代表進行了長期跟蹤隨訪,這58名醫師中,留在協和醫院或中國醫學科學院系統內工作的共37名,占63.79%,他們在走上臨床崗位后受到了業內的廣泛認可和好評,其中高友鶴、杜斌教授等杰出代表已經成為專業領域的學術帶頭人;選擇留在國內其他醫院工作的醫師共10名,占17.24%;選擇赴國外醫院或醫學院工作、學習的醫師共9名,占15.52%,其中6名醫師就讀或供職于在哈佛大學或哈佛大學附屬醫院;選擇從事醫學相關的金融行業的學生共2人,占3.45%。在針對這些學生的回訪中,他們無一例外提到了,學校提供的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機會讓他們開闊了眼界,成為了事業的新起點。我校堅持選擇最優秀的學生赴海(內)外最優秀的醫學院和醫院進行見習實習,其成效通過長期學生隨訪得以肯定。

        學生短期收獲方面,每年學校交換學生歸來之后,學校都會要求交換學生舉辦交流會、提交交流報告,進行經驗分享,評估學習效果。在同學的反饋中,共有5點對于境內外交流項目的收獲共識。

        2.1 開闊視野

        通過對2012年2006級學生赴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后的總結以及調研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幾乎100%的學生認為,通過交換項目,讓他們得以近距離的接觸國外的人文風情、醫療體制和醫學教育系統,看到了不同于中國現有體制的一面。這些印象中,有的是國內可以達到同樣水準,但是表現形式不同的。有的是國外醫學院校及醫院領先我們的,值得我們加強提高的。這對于學生充分認識中國醫學的不足與優勢、客觀評價自身優缺點、不斷提升與完善自身很有幫助。

        2.2 感受異同

        通過與國外的醫生與醫學生一起在臨床一線進行學習輪轉,學生對國外醫院的信息系統、病房設置、醫師分工、醫療保險、醫學教育、醫師培訓、醫患關系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最直觀的了解和感受。學生在輪轉過程中,了解了社會醫學工作者和家庭醫生這兩個在美國醫療工作中非常重要,但是在中國并沒有廣泛出現的角色。他們也看到,在國外的醫學院校中,醫學生在病房的工作中承擔了更積極、更重要的責任。與國外醫學院校不同的是我們的醫學生在臨床工作中的角色更趨于“學生”的角色,學生更喜歡被動接受知識勝于主動發問和自學,臨床學習的效果也因臨床醫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興趣有很大不同。

        2.3 自我反思

        通過對2012年2006級學生赴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后的總結以及調研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出,53.6%的學生認為交換項目幫助學生開闊了眼界,看到我國現況與國外的不同,促進了學生對于如何建設世界一流醫學中心、如何成為優秀醫生、我國目前醫療現況、如何提升醫學教育質量等問題進行較為深刻的反思。

        2.4 職業選擇

        出國交換的經歷給了學生定位自身、建立自信的機會,為很多學生打開了職業選擇的大門,成為了其職業騰飛的新起點。大部分學生在交換過后更加堅定了在中國成為醫生,奉獻與奮斗終身的信念,他們將在交換中所思所得應用于自己的臨床工作和學習中。

        3 我校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項目的經驗

        北京協和醫學院結合自身辦學特點,開展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其長期與短期成效都得到了肯定。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地總結與摸索經驗。

        3.1 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學校的選擇

        北京協和醫學院多年來堅持只與海(內)外少數醫學院校開展項目,與我校開展交流的醫學院中,美國3所醫學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院、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在最新公布的全美醫學院校排名上分別為第一名、第四名和第八名。澳大利亞西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在所在國家和地區的醫學院排名中也名列前茅。自2012年起,我校支持學生自主申請交換項目,學生自主申請聯系到了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斯坦福大學醫學院、耶魯大學醫學院、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UCSD)、馬里蘭安德森癌癥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MDACC)等在內的11所境外著名醫學院校進行輪轉學習,在最新公布的全美醫學院校排名上,學生自主聯系的部分醫學院校綜合評價分別位列第一名、第二名、第七名、第八名、第十五名,部分為某些熱門領域中的頂尖院校。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學校的總體水平維持在較高水準。這一制度有效地保證了學生學習的效果與質量。

        3.2 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項目具體實施

        北京協和醫學院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項目具體開展上,要求學生無論是通過學校選派還是自主申請方式至其他院校學習,必須首先完成全部臨床見習輪轉。在海(內)外醫學院學習過程中,必須深入臨床一線工作,進行實習見習。項目時間一般在1~2個月,由學校全額資助。這一制度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學生在赴其他醫學院校學習前做好充分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在見習實習的過程中深入一線真正有所收獲。

        3.3 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成果的轉化

        我校學生在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制度中獲益的同時,也將在國外的所思所得進行分享和轉化,成為了我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我校過去27年間部分交換學生的長期隨訪,可以發現其中63.79%的人選擇了留在協和醫院或協和系統進行工作,其中不乏熱心于臨床教學的中堅力量,他們積極參與我校教學事業的改革與實施,在走上臨床崗位后,將在海(內)外臨床實習見習中的收獲應用于臨床工作、教學中,使更多學生得以獲益。

        4 進一步完善我校海(內) 外臨床實習見習

        4.1 制定更加明確、量化的交換生選拔標準

        在交換學生選拔中,交換生的平時成績和英語交流能力占較大比重,此外在評分系統中也應給予科研經歷和社會活動一定權重,但各項評分與權重并無固定模式。制定量化、與學校教學目標要求相一致的交換生選拔標準不僅可以保證選拔制度公平性,更可以起到正面積極的學生引導作用。

        4.2 完善對交換學習經歷的認證

        交換項目替代本校相應的課程、輪轉,或給予學分認證,這對于促進交換項目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保障短期學習質量的必要途徑。如果交換項目因影響既定教學計劃而不能替代相應輪轉或課程學分,則項目運作者應當對項目的時間、內容等進行更多的調整。

        主要參考文獻

        [1] J Frenk,L Chen,Z A Bhutt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2] T P Lam,X H Wan,M S Ip. Current Perspectives on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J]. Medical Education,2006,40(10):940-949.

        [3] 張蕾, 杜偉偉, 李曉佳,等. 醫學生境外短期交換項目的管理與思考[J]. 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2,32(4).

        第5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7~2011年共接收臨床實習學生160人。其中初中起點的3+2大專生152人,高中起點的本科生8人,女生156人,男生4人,年齡20~23歲。

        實施方法:帶教方法是將實習生在本科室的實習分為6個步驟即物品認識、具體操作、學習健康教育方法、理論講解、實績考核、總體評價。

        物品認識:實習生在學校接觸到實踐的機會較少,理論課中間的見習也是在示教室模型人身上訓練與練習的,沒有真實的、面對面的臨床實習的實際感受,許多常用的物品名稱回答不出來,操作術語不會表達,根據這樣的實際情況,實習生來到科室的第一個培訓環節是通過講解、看圖譜、拿實際用物來認識常用30多種物品的名稱,使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有理性上升到感性。

        具體操作:在認識物品之后,帶教老師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結合實例講解、分析、指導,講解每一個操作的目的、意義以及注意事項,護士在操作中如何與患者溝通,患者如何與護士配合,溝通的對象,溝通的時機以及溝通的效果。操作中要求帶教老師必須以基礎護理課本為依據,以醫院的操作規程為標準,耐心講解指導,老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問答,直至學生理解、熟悉或掌握為目的,并且反復訓練,帶教老師要放眼不放手,學生記錄下實習心得,帶教老師及時給予幫扶指導,使學生不斷進步。

        健康教育學習:實習生沒有臨床工作經驗,語言表達能力待提高。健康教育在現代臨床護理工作中有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培養實習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教會她們講解疾病健康知識和患者交流的技巧,提高實習生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和技能,為她們走向臨床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患者入院后把患者領到指定床位不是目的,而穩定患者的情緒、放松患者的心情、幫助患者積極完成各項檢查,讓患者在熱情、溫馨、親人般服務的氛圍中治療疾病,才是護理工作的更高要求和目標。因此,健康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鍛煉了實習生的溝通能力,綜合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

        理論講解:實習生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在實習過程中一味地進行臨床操作,而往往又忘記或丟失了理論知識,二者不能很好的聯系起來。160名實習生中,提問理論知識時,有約70%的人回答不清楚,或者比較模糊,甚至講不清。出這樣的問題要求帶教老師拿出書本,結合實際操縱步驟具體、細致講解,讓實習生提出問題一起討論分析,加深實習生的印象,更加扎實理論知識,強化記憶。160名實習生對此帶教方法表示十分贊同。

        實際考核:實習生在科內實習結束的最后1周進行理論和操作考核,一是考核老師的帶教成果,而是考核實綱中對實習生的要求來考核實習生對知識掌握情況和操作技能掌握情況,護士長檢查考核結果,并對帶教老師和實習生進行指導,提高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針對考核內容進行具體分析、延伸講解、有點帶面、深入淺出,引導實習生掌握知識,加深思想認識,更加提高技能,提高人文素養。

        效果評價:在實習生結束本科室實習的前一天,對實習生的實習成績給予總體評價,肯定成績,提出表揚,指出不足,每一位實習生都有優點、亮點,鼓舞他們的士氣,再接再厲,也要重點提出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教育實習生在臨床實習工作中不僅要掌握各種護理操作技能,而且要提高綜合素質,重點培養實習生的評判性思維的工作方法,實際工作中的動手能力,以及處理臨床疾病的護理技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溝通技巧,溝通能力。采取多種帶教方法相互結合,相輔相成,形成一套的有效的帶教方法,從而使實習生在實習中理論知識與實踐同步,教育與人文共融,更好地提高了實習生的實習效果。

        第6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關鍵詞】醫學生;實習醫院;臨床實習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4-0001-02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是醫學生從課堂走向病房、從理論走向實踐的過渡階段,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橋梁,臨床實習對醫學生的成長極其重要。實習醫院是接觸臨床工作、將理論聯系實踐的第一個地方,是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臨床技能、樹立醫生良好職業道德的的實踐場所,如何正確選擇實習醫院對醫學生實習、工作有著極大的影響。調查了解醫學生關于實習醫院的選擇情況,對指導學校、醫院做好醫學生的實習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作者對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某三甲醫院實習的100名不同學校的大專及本科醫學生于步入臨床前進行了問卷調查,對結果統計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現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某三甲醫院實習的100名大專或本科的臨床醫學、護理學、影像學、藥學專業學生,其中女72名,男28名;大專14名,本科86名;臨床醫學專業28名,護理學專業45名,影像學專業14名,藥學專業13名。年齡在22―25歲之間。

        1.2方法

        1.2.1 調查工具 自行設計本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2個部分:①參與問卷調查的醫學生的一般資料;②醫學生實習醫院選擇的情況:選擇實習醫院的首要依據、對將要前往的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進入臨床實習前的心理、對實習醫院的期望值(學生實踐操作方面,帶教老師學歷、工作年限方面)、主要擔憂的問題。其中問題為單項選擇題。

        1.2.2 調查方法 調查者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的目的,并逐條講解調查內容,在充分理解問卷內容的基礎上自行填寫。于醫學生到達實習醫院時開始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問卷100份,有效問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統計學方法 所得資料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描述。

        2 結果 醫學生關于實習醫院選擇情況見表1

        3 分析

        3.1關于選擇實習醫院的首要依據 調查顯示:53%醫學生是根據醫院等級、名稱來選擇實習醫院的、15%根據生源地,32%根據意向地點。醫院等級、名稱,尤其是醫院等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該醫院對實習生的教學能力,跟醫學實習生比較相關的則是醫院實習帶教實力與就業前景。一般說來,醫院等級越高,其規模大、帶教師資力量強大且帶教規范、招收實習生多,帶給實習生就業機會相對增多。53%醫學生選擇實習醫院首要根據醫院等級、名稱,說明很多學生意識到實習與就業的關系,就護理專業而言,近來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要求將護生的畢業實習和就業結合起來,通過實習全面、深入了解和考察護生各方面能力、素質,挑選符合本單位用人標準的優秀人才,減少參加工作后的培訓時間,而有的醫院只在實習學生里招收護士用人單位更加重視實踐和教學環節及實踐教學質量,有在高等級醫院實習的經歷,對學生在其他地方就業提供了一個好的背景[1]。由此可見在等級高的醫院實習對就業的影響極大。無論是根據醫院等級、名稱選擇,實習醫院還是生源地、意向工作地點選擇實習醫院,都體現了醫學生對實習與就業關系的認識,這與高校人才培養上的創新模式――“以實習帶就業” [2]不謀而合。

        3.2對將要前往的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 調查顯示:5%醫學生對實習醫院很了解,44%基本了解,51%不了解。了解實習醫院是醫學生選擇實習醫院應做好的準備之一,對實習醫院的了解,不僅是知道該醫院的等級、地理位置,還應知道該院最強的學科領域、特色領域及在實習帶教方面的水平等,只有知道了這些,才能準確地選擇實習醫院,才能很有目的性的實習,才能更好地掌握臨床基本技能。而調查表示,醫學生對實習醫院的了解還不夠。

        3.3進入臨床實習前的心理 調查顯示:①56%醫學生緊張、擔心不能適應新的環境;②32%醫學生激動、迫不及待;③12%醫學生感覺沒什么想法。56%學生表現的不自信心理及對其社會適應能力感到擔心,而之所以會擔心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其實是對實習的準備不夠充分。32%醫學生表示激動、迫不及待,可以看出醫學生渴望將理論知識投用到臨床實踐中、渴望為患者服務,因積極性高,故醫院在實習帶教中應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并注意防止因其過分的積極性而帶來的差錯、糾紛。12%醫學生對進入臨床實習表示無所謂,此類學生,多數是志不在醫療行業、想轉行,如何做好就業指導是個大問題。

        3.4對實習醫院帶教老師的期望

        3.4.1在讓實習生實踐操作方面:36%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手把手教,59%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放手不放眼者,5%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放手又放眼。

        3.4.2在帶教老師的學歷方面:27%的學生希望帶教老師學歷在本科及本科以上,5%的學生大專學歷,68%的學生表示無所謂、只要經驗豐富就行。

        3.4.3帶教老師工作年限問題:6%醫學生希望帶教老師工作3―5年,36%希望帶教老師工作5―10年,58%表示無所謂、只要帶教老師技術好就行。

        3.4.3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是決定臨床實習教學質量的關鍵[3],帶教老師是實習生模仿的榜樣,帶教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在技能的培養上,還應包括在醫德醫風的影響上。臨床帶教老師是實習生接觸專業實踐的啟蒙者和引路人,帶教老師擔負著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雙重任務[4]。了解醫學生對實習醫院帶教老師的期望值有重大意義。

        3.5主要擔憂的問題 調查顯示85%醫學生擔心自身動手問題,12%擔心與帶教老師及其他醫務人員的溝通問題,3%擔心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方面的問題。醫學是一門很需要實踐能力的學科,基本技能是學生立足本專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擔心自身動手能力表明了醫學生對臨床基本技能的重視;無論哪一行業,溝通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國國際醫療衛生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JCI)開發了一個自愿的醫療事故報告系統,通過對十年搜集信息的分析發現,70%的案例與溝通不暢有關[5],而在醫院,溝通主要是醫務人員之間的溝通、與患者的溝通,從調查可以看出,醫學生更加擔心的是與其他醫務人員的溝通,對與患者的溝通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

        4 對策

        4.1學校應采取的措施

        4.1.1關于實習醫院的選擇,學校可以開展介紹實習醫院基本情況的講座,如為醫院的環境、重點科室、師資隊伍、實習生生活條件等,為實習生提供實習醫院更多信息,增加其對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實習觀,此外,還應為即將實習的醫學生邀請實習結束返校的畢業生參與座談會,由這些剛結束實習的醫學生講述臨床一線工作的感受、引導建立正確的實習觀、及實習醫院、實習地點與工作的相關性,并向學生簡述對實習醫院的真實感受,以幫助學校圓滿完成醫學生實習前關于實習醫院選擇的指導工作。醫學生個人也應積極主動地利用外部條件獲取醫院信息,如通過與其在醫院工作的親朋家屬了解實習醫院情況,通過加深對實習醫院的了解程度以增強其實習目的性。

        4.1.2針對依據生源地選擇實習醫院的醫學生而言,此類學生多有回生源地醫院工作的計劃,要做好離校前的工作,如安全教育、實習積極性。的教育;根據意向工作地點選擇實習醫院,此類學生就業的目的性極強,學校要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對于那些不能前往理想實習醫院的學生,學校要重點做好這類學生的思想工作,告知其將要去的實習醫院突出的一面,以消除其抵觸心理,消除其負面情緒,以防其將負面情緒帶入臨床工作中,影響其實習生活。

        4.1.3學生下臨床實習和配合心理指導:調查顯示醫學生臨床實習前緊張、擔心不能適應新的環境的心理占多數,反應了大多數醫學生的實習心理及對實習的社會適應能力,加強對實習生心理素質的培養,指導其對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對于培養心理素質良好、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醫療人才具有重大意義。

        4.1.4調查顯示實習前醫學生所擔心的主要問題中自身動手能力占85%。在校期間應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即將下臨床實習的學生開放實際操作訓練室,并配備指導老師進行指導,加強學生操作能力的訓練,使同學們減輕自身動手能力的擔憂。學校可以擴寬教學、實習途徑,增加課間見習機會,鼓勵學生在學習臨床課程后假期自擇醫院進行社會實踐,使其能及時的將理論與實踐聯系,并注意見習、社會實踐后總結。

        4.2醫院應采取的措施

        4.2.1向學校傳遞更多關于醫院的資料,比如重點學科、師資隊伍、實習生生活條件等,以協助學校更好的完成醫學生實習醫院的安排工作。另外,醫院要與學校做好實習生實習醫院選擇情況的溝通,如了解哪些學生是來到非其所期待醫院實習的學生,對此類學生要做好其思想工作,可以向其展示醫院特別突出的一面,并且在實習輪轉的安排上,將其第一個輪轉科室安排在實習帶教做得最為突出的科室,以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

        4.2.2在醫學生進入臨床之初,做好崗前培訓工作,可以召開臨床一線工作的帶教老師與實習醫學生的座談會,減輕醫學生的緊張情緒,并告知其必須遵守的相關醫療制度,如無菌制度等,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心理狀態下嚴格、規范的學會各項操作、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4.2.3考慮到大部分醫學生擔心自身實踐能力問題,可以在崗前培訓中加強臨床技能的培訓,并開放示教室,方便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提高臨床技能。另外,鑒于溝通的重要性,在崗前培訓中還應強調溝通――與醫務人員的溝通及與患者的溝通,良好的溝通利于患者的病情觀察與減少差錯的發生,調查顯示醫學生對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因此,在灌輸醫患溝通重要性的同時,要向醫學生傳授溝通的方法。

        4.2.4在對實習醫院的期望上,考慮到帶教老師的帶教能力是決定臨床實習質量的關鍵,醫院應創造符合實習生要求的師資條件,選擇工作經驗豐富、技術好、職業道德良好的醫護人員做為醫學生的帶教老師,上好醫學生醫學生涯的第一課,以通過帶教老師完成向實習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教學,完成培養任務。

        5結論

        如何做好醫學生的實習工作,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教育、管理問題,因此調查了解醫學生關于實習醫院的選擇情況,面對實習的心理狀態,并針對其進行分析,及時準確的作出理論輔導、操作指導及心理疏導,對學校、醫院成功完成醫學生實習工作及醫學生圓滿完成實習任務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玉生.在實習與就業互動模式下本科護理專業實習管理實踐和探索[J].臨床合理用藥.2011.4(8B):165―166:1201―1202.

        [2] 張中興,趙琳杰,趙麗娜,等.搶抓機遇 占領市場 搭建良好就業平臺[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1):133―164.

        [3] 鄭潔,郜玉珍,武文靜,等.臨床實習與帶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中華護理教育.2008, 5(3):99―102.

        第7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摘要】目的:探討在實習帶教工作中應用臨床路徑的效果。方法:將醫院護生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法。比較兩組護生實習帶教效果。結果:實驗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均優于對照組(P

        【關鍵詞】實習帶教;臨床路徑;應用

        臨床路徑是一種跨學科、綜合的整體護理模式,讓病人從入院到了出院都按一定的模式進行治療護理[1]。我院護理部將臨床路徑的理念引用到實習帶教工作中來,取得了較好成效,現總結如下。

        1 對象、方法

        1.1 對象:2007年6月~2008年4月,我院共有護生48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24人,實驗組24人,分8個科室進行實習。所有護生均來自同一學校,同一年級,學歷、年齡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每個科室的帶教老師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人,帶教老師學歷、職稱等資質均無顯著差異(P>0.05)。所有科室對照組老師帶教對照組護生,實驗組老師帶教實驗組護生。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根據實綱要求完成教學內容。實驗組采用臨床路徑教學方法。各個科室根據各自科室特點,分別制訂出《##科室臨床路徑教學表》。表中將科室環境、常見疾病護理、常用護理技術操作、消毒隔離知識、專科特殊護理等內容,從易到難進行細分。每天都有相應的教學任務及具體考核量化標準。護生從一入科便發放《##科室臨床路徑教學表》,帶著問題學習。帶教老師按表格內容進行帶教,隨時與護生溝通,了解護生對知識的掌握情 況,未掌握的及時補課,直到學習任務完成通過出科考試。

        1.3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每個科室第四周的最后一天為出科考試時間,所有護生均參加理論和操作考試。結果表明實驗組護生的理論成績和操作成績均優于對照組。詳見表1。

        3 討論

        3.1 臨床路徑教學法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3.1.1 增強了老師的帶教行為。實施臨床路徑教學法加強了帶教老師的工作責任心,嚴格按照表格內容進行教學,避免了以往只做少講或只講少做的教學格局。

        3.1.2 增強了護生的學習主動性。護生一入科便持有《##科室臨床路徑教學表》,使實習更有目標性,帶著問題實習提高了學習興趣。每一個實習任務的完成又增強了護生的學習信心。大大提高了護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實習質量。

        3.1.3 提高了護生的出科考試成績。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組的理論的操作成績均優于對照組。《##科室臨床路徑教學表》將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貫穿于整個實習過程中,老師的帶教和護生的學習均為同一目標,提高了帶教和學習的目的性,提高了出科考試成績。

        3.2 臨床路徑教學法使帶教更科學化。將《##科室臨床路徑教學表》應用于實習帶教過程中,使帶教工作更程序化、更標準化。將教學內容從易到難進行細分制成表格,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帶教,教學內容全面細致,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護生持有《##科室臨床路徑教學表》進行實習,也有計劃、有目的。《##科室臨床路徑教學表》明確教學雙方的目標,增加互動性,使帶教工作更科學化。

        參考文獻

        第8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關鍵詞] 臨床護理路徑; 實習路徑; 骨科; 教學; 實習質量

        [中圖分類號] R248.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001-02

        臨床實習是將醫學理論聯系到實際的橋梁,是培養和提高實習護生運用所學理論進行邏輯思維與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階段,在醫學護理教學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臨床實習的主要任務是幫助護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際工作中,由于骨科教學內容繁多、概念抽象、專業性強而復雜、涉及面廣、實踐性強,新理論、新技術、新業務發展快,因此學生學習時普遍感到困難,學習較為被動,積極性不高。為提高教學質量,搞好骨科臨床實習教學,我科將臨床護理路徑理念引入到實習護生帶教中(以下稱實習路徑),建立有效的臨床實習帶教模式,取得較好效果。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我科實習的護生110人,男護生6人,其余均為女生,年齡范圍17-23歲,其中本科生6人,專科生41人,中專生63人,臨床實習前護生在年齡、學歷、在校成績方面有顯著差異均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實習時間為3-4周。

        1.2 方法 將110名護生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55人。兩組護生均由具有護師以上職稱、具備豐富帶教經驗的老師帶教。對照組按傳統法帶教,護生跟班不跟人或始終跟一位帶教老師,班次定,教學內容按實綱隨機完成。實驗組采用實習路徑模式的方法。具體如下:

        1.2.1 評價 帶教老師在認真學習各院校的實綱、掌握骨科各種疾病的護理常規、各種護理技術操作流程及新理論、新技術、新業務發展等,并了解2008年在我科實習護生對實習內容、帶教方式、教學活動、評價方法等方面的反饋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我科實際情況及自身帶教經驗,進行分析論證和取舍,按制定臨床護理路徑理論和方法,首先確定科學的實習內容和實習目標,明確實習重點和難點,制訂詳細的實習與評價方法,然后以時間為橫軸,實習項目為縱軸,制定出實習路徑表,表中時間以周為單位,實習項目的內容主要包括實習內容、實習目標、實習方式、考核方式、考核成績、教師和護生簽名等。

        1.2.2 實施 將實習路徑表發給實驗組的每位護生,詳細說明使用方法,護生和帶教老師嚴格按實習路徑進行實習和帶教,每天或每周教學雙方簽名確認實習完成情況,護士長按實習路徑和教學要求隨機對教學雙方進行檢查。

        1.3 實習效果評價 (1)自行設計調查表,參考文獻資料[1],調查護生實習滿意度。(2)理論知識:平時成績占40%,出科考試占60%。(3)操作技能:平時操作占40%,出科考試占6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中的四格表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護生實習后的效果比較 2組的評價工作均在實習后2周和出科前1-3d進行,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由教學組長進行測試,得分>80分的護生達標。在掌握疾病相關知識、技能、對疾病的認知態度,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表12組護生在實習后的效果比較例(%)

        2.2 2組護生的滿意度的比較 出科前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進行滿意度調查,結果實驗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顯著性(P

        表22組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注:χ2值=8.18, P

        3 討論

        3.1 實習路徑教學法的優勢

        3.1.1 實習路徑規范臨床實習的實習內容和教學流程 臨床路徑作為一種新的質量效益型醫療管理模式,具有“降低平均住院日、控制醫療費用、規范醫護行為、提高醫療護理服務質量”等作用,在國內外已被廣泛接受和應用[2]。該管理模式有嚴格的工作順序,準確的時間要求,詳細的預期結果,通常表現為以時間為序的表格式程序或路徑圖,病人從入院到出院都按此預定的程序接受治療護理[3]。引入臨床路徑理念,制訂實習路徑,使臨床實習的教學流程標準化、程序化、最佳化,帶教老師每天或每周的教學內容規范化和標準化,從而避免帶教的隨意性,最大限度地減少帶教老師在教學深度和廣度上的個體差異,盡可能地消除帶教老師能力和資歷差異造成的教學質量偏差,,全面提高科室的整體教學質量。

        3.1.2 實習路徑增強護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管理 實習路徑以圖表的形式細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并具體到每周的每個教學環節,護生從實習開始就知道在實習期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清楚達成目標的方法、時間以及考核的方式,這樣護生就能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自主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實習目標完成情況,及時調整學習方法,加強護生在習過程中的自我管理,保證實習能按計劃有序高效完成。

        3.1.3 實習路徑促進實習質量的持續改進 如同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過程中對變異的分析和處理[4],在實習路徑的教過程中,要求帶教老師及時評價并記錄護生每日或每周的達標情況。對沒達標者,及時與護生進行溝通,一起分析其原因,制訂和落實處理措施,并將原因、處理措施和結果記入實路徑表,護士長或教學組長對每批護生實習完成后匯總分析,進一步修改、完善實習路徑,使教學過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隨著實習路徑不斷完善和優化,實現實習質量的持續改進。

        3.1.4 實習路徑充分保證實習管理的有效性 實習路徑實習期間的實習內容、實習目標和實習活動有具體細致描述,對完成時間有明確的規定,完成情況師生雙方簽名認可,克服了傳統帶教計劃不具體、無明確完成時間、對計劃目標的完成情況教學雙方認可可能不統一、無客觀評價依據等缺點,從而保證實習評價和管理的及時、準確和有效,避免傳統帶教可能存在實習活動不按時完成或漏缺實習活動的情況。有效實習管理產生的壓力,促使帶教老師責任心,護生加大對實習投入度,提高實習雙方的滿度。

        3.1.5 實習路徑有利于提高帶教老師的業務水平 負責實習教學的臨床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臨床實習教學的重要性,明確實習的目的和要求,端正教學態度,定期為護生進行業務講課和護理查房, 具備不斷獲取最新信息的意識和能力,隨時了解本學科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方向,掌握先進的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國內外最新方法及進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制訂出滿足臨床路徑合理要求的最佳實習路徑。

        3.2 應用實習路徑的注意事項

        3.2.1 重視入科宣教和出科座談會 充分認識入科講解的重要性,努力做好入科講解工作。實習的第一天安排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入科宣教,由護士長或教學組長完成。內容:講解骨科在醫院中的地位、各項規章制度、科室環境、人員配備、相關設備、開展的業務(新業務、新技術的引進)、各班職責、各種疾病護理常規、護理禮儀,介紹實習方法、考核方式和考核時間,發放實習路徑表,說明使用方法,介紹帶教老師,說明實習注意事項,解答護生提出的問題。目的:護生充分認識骨科在醫院中的重要性,盡快熟悉實習環境,進入實習角色,對我科的實習工作有一個整體了解,明確實習完成方式,培養護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出科座談會是總結教學經驗、改進帶教工作的重要措施。在實習的最后一周舉行,由護士長或教學組長負責。主要內容為:護生談實習感想和實習中未解決的問題,老師給予解答,護生對教學提出合理化建議,老師總結實習情況,表揚優點,指出不足。會后將座談記錄存檔,以便改進現行實習路徑,正確指導今后的實習帶教工作。

        3.2.2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優良的學習方法是優良的科學素質的具體表現。實習路徑的教學方式不是讓護生們遇到的問題照搬課文,縱向思維較多,模向聯系不夠。而是讓護生們在實習工作中能及時發現、獨立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在臨床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有助于培養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而創新思維本身是一種突破傳統工作的新方法,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探索和完善設計性實驗工作,同時也促進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帶教能力的提高,使護生在實習過程中參與或獨立開拓創新,從而使創新思維的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3.2.3 培養良好的醫德醫風 注重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和醫患溝通能力,骨科實習教學要加強護生的醫德醫風教育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為畢業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礎。老師要時刻以身作則,有意識地培養學生“以人為本、救死扶傷”的思想,指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團結協作,協調、處理好醫、護、患三者之間的關系。要求學生同情、關心、愛護患者,同時樹立行醫的法律意識。醫德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影響過程。因此,骨科帶教老師應加強自身修養,其業務能力、醫德品質對實習生有明顯的“榜樣”的作用,教師的言行、思想意識對學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3.2.4 建立有效的臨床實習考核模式 骨科臨床實習教學效果考核內容主要包括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理論考試主要是檢查學生對骨科臨床治療理論的掌握情況,技能考核主要是檢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要求本科生和大專生每人按時完成一份完整大病歷的書寫,完成一次簡單的業務小講課和一次護理查房。出科考核:理論考試由教學組長負責命題并組織考試,技能考核由帶教老師負責監考、評分。最后采用平時表現與出科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取得最終成績。這就可以促使護生重視平時積累,避免護生存在“臨時抱佛腳”、“臨場發揮”等僥幸心理,使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客觀。發揮評價對教學的促進和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 趙紅,李愛萍,何仲等.本科生社區護理實習帶教方法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04,1(1):32.

        [2] 田麗.臨床路徑在護理領域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4,18(4B):734-735.

        第9篇:臨床實習目的范文

        [關鍵詞] 骨科;臨床實習;三基訓練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11(c)-118-02

        許多人認為臨床實習是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床教學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實習生學會獨立分析問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重要階段,是醫學生由學生過渡到醫生的重要環節[1~3]。

        1 實習目的

        筆者認為臨床實習確實重要,但沒有必要過分夸大其作用。因為想僅僅通過4年的課堂學習加上1年的臨床實習就成為一名醫生,那是不可能的。醫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要想成為一名臨床醫生需要5~10年的臨床實踐。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醫學生實際上還是一名學生,還不會看病,還沒有真正成為臨床醫生。工作后只有不斷地學習、實踐、總結,才會逐漸成為一名臨床醫生。因此臨床實習實際上只是不斷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是接觸臨床的初始階段,學習的目的和方法就顯得很重要。不能過分夸大實習的作用,使同學存在這樣一種想法,即認為經過這1年的實習,就能成為一名醫生,為此在短短的實習期間求大求全,要求學會馬上看病,簡單模仿老師的思維過程,忽略了一些最基礎的東西,到頭來常因為這些忽略的東西而束縛自己的工作。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常會碰到許多內科和外科醫生不會骨科最簡單的換藥術、引流術、繃帶包扎術,要請骨科醫生會診處理;甚至有的醫生連肋骨骨折是胸外科疾病還是骨科疾病都分不清,會診時常常請錯對象;骨科的簡單攝片部位不會開單,連個攝片單也要會診等。這些醫生有的甚至是高年資、高學歷的醫生,他們對本專業知識不可謂不精,而對骨科的基礎知識卻如此之差,恐怕對他們將來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因為現代醫學已經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醫學,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和實習階段如何學習有一定的關系。

        因此在實習時最重要也是最需要了解的是實習的目的。明確了目的后才能有針對性地學習,印象才會深刻,而不是漫無邊際或面面俱到,看到哪學到哪,最后沒有掌握最需要掌握的東西。

        那么實習的目的是什么呢?有人認為是讓臨床實習生盡快完成從“醫學生”到“準醫生”的角色轉換,為畢業后獨立工作打下基礎[4];有人認為要學的東西太多太復雜,不容易掌握[5]。其實很簡單,就是掌握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術、對臨床溝通進行初步的認識和訓練。其中臨床溝通很容易被實習同學忽略的。很多同學認為只要學好醫療技術,還怕以后沒有“飯”吃?因此實習時不愿或害怕接觸病人和病人家屬,缺少必要的交流時間。那么為什么要特別強調臨床溝通呢?因為醫學模式已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發展成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醫療成功的關鍵不僅僅是醫療技術本身的問題,還和患者的心理、家庭、社會等因素關系密切。

        2 臨床溝通

        臨床溝通不完全是一個醫德醫風問題,它還涉及醫學倫理、實習生自身的心理狀況以及一些溝通技巧等,其中實習生自身的心理狀況對實習非常重要。有人認為“帶教老師為了給予學生足夠的重視,就在稱呼上把實習學生稱為醫生,特別是在給病人介紹實習生時更應這樣”很重要[6]。筆者認為實習同學更應保持一顆平衡心態。學生就是學生,連孔子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能增加與病人之間的信任感。其次醫院有著嚴格的醫療分級制度,一個實習醫生要去做住院醫生甚至主治醫生的事情,一則是能力有限做不了,即使做得了執業醫師法也不允許。雖然每個患者都有選擇醫生的權利,都希望技術最好、態度最好的醫生為其診療,但醫院的醫療分級制度與人才培養的梯度化制度,決定了患者診療方案的順利實施需要一個團隊的共同努力。這個團隊包括從主任醫師到實習醫師的所有醫護人員。實習醫師如何在這個團隊中擺正位置,學會與患者溝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是決定能否在這個團隊中發揮自己應有作用的關鍵,也是實習獲得成功的關鍵。有人提倡對待患者的態度要像對待親人一樣,這確實很難做到。如果我們能做到常以換位思考的方式來對待患者并與之溝通,就很簡單了。

        在骨科實習時,臨床溝通除了一些共性外,還有哪些特點?首先,筆者認為在與病人溝通時除了讓病人認識到骨骼本身的疾病外,還要讓病人認識到肌肉、神經、血管、韌帶、軟骨、關節等伴隨骨骼損害而產生的其他病理變化。有時這些病理變化通過攝片、體格檢查難以引起患者的注意。患者往往認為,不就斷了“骨頭”嗎?只要“骨頭”接好了就能完全恢復。事實上這些組織的損傷是造成肢體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治療時溝通不好就會產生醫療糾紛。其次,在手術方式和內植物的選擇上一定要充分征求患者的意見。從法律上講患者也是有知情權的。目前沒有哪一種外科的手術方式和內固定器材比骨科的手術方式和內固定器材更繁多,這也是骨科的醫療糾紛高居于其他外科之上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在同一種疾病上,每個醫生使用的方法、器材可能都不盡相同,治療的結局卻可能都相同。例如老年人肱骨頭的嚴重骨折,可采取非手術治療,也可采取手術治療鋼板固定或人工關節置換,治療的結局可能都有肩關節的功能障礙,如果你僅僅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方案,沒有告知非手術治療的方案,病人花了高額的費用卻沒有達到“理想”的肩關節功能,并從別的醫生那里了解到非手術治療的結局也“不過如此”時,他一定不會善罷甘休。因此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一切都是為了病人好,無需征求病人的意見,最后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3 骨科實習的重點

        醫學生在骨科實習的時間為4~6周,有的僅有3周。那么骨科實習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又有哪些呢?四肢、脊柱的解剖學知識是重中之重,但想通過短短的實習,全面掌握解剖知識是不可能的。即使是骨科專業醫生,長時間不復習也會遺忘許多解剖知識。因此重點掌握一些有用的解剖知識很有必要,這些知識不在多而在精。四肢血管、神經的走行和損傷表現是重點,這些組織的損傷將嚴重影響肢體的功能,延誤治療會造成肢體的殘疾。骨折及離斷肢體的急診處理原則是重要理論,沒有掌握這些就有可能造成醫原性的損害,加重患者的病情。常見骨折脫位,肌腱損傷的基本臨床表現也是掌握的重點,知道這些你至少不會開不來檢查單,請錯會診。這些重點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每種疾病當中的,所以實習時就要對疾病中的這些重點特別留意。至于手術方法、手術的適應證、禁忌證、并發癥、內植物的選擇、手法復位的方法、骨病、骨腫瘤、骨科新技術的發展等只要了解即可,除非你以后立志做骨科醫生,否則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精力。

        很多同學剛到骨科就想馬上學會看影像片,甚至做出診斷,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現代影像輔助診斷越來越重要,但如果僅僅從一個一個的病例上學習,可能幫助不大,時間長了或脫離了這個環境就會忘掉。筆者認為從正常影像片上認識掌握影像學知識才是最重要。看多了正常影像片就知道有沒有異常,在此基礎上要知道良惡性腫瘤的最基本的區別,骨折脫位的基本描述,也就是你要能大概描述一張影像片的基本要素,即骨、軟骨、肌肉、韌帶、液體等,但不一定要做出準確診斷。閱片時千萬不要一拿到片子就僅僅想到骨骼,而忽略了其他東西,造成漏診、誤診。

        骨科實習時基本技能操作非常多。有石膏固定術、小夾板固定術、手法復位術、骨牽引術、皮牽引術、清創縫合術、換藥術、骨科特殊的擺放等。要全部學會不容易,但清創術和換藥術應該掌握,這是外科的基礎,而且對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有計劃的訓練基本操作,盡可能多地參加一些門診手術和急診手術。對另外一些基本操作只要了解即可,但它們的并發癥要知道,因為骨科醫生不會天天來會診。

        目前,我院已充分認識到三基訓練的重要性,已對實習同學、住院醫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三基訓練。如果每個科室結合自身特點,將三基訓練進一步量化,具體到每一個重點,有目的、有步驟地去完成這些指標,相信對實習同學會有更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張艷玲.影響臨床實習質量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7:46.

        [2]王志偉,蔡鄭東,李明.搞好骨科臨床實習的幾點建議[J].醫院管理雜志,2005,12(2):118.

        [3]靳明林,趙冰海,楊順興,等.臨床問題教學與實習生素質培養[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1):101-104.

        [4]代遠斌,霍芊竹.外科臨床實習的教學探討[J].醫學教育探索,2006,5(10):942-944.

        [5]李存孝,錢濟先.加強骨科實習醫生臨床技能的培養[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6,8(2):176-17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人成视频午夜福利 |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 日韩另类在线综合国产 |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 | 未满成年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少妇欧洲少妇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