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教育品牌創建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品牌創建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品牌創建方案

        第1篇: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打造優質教育資源,

        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為進一步加快創建省教育強鎮、強區的工作步伐,近年來,該區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按照“科學規劃、以人為本、先建后撤,穩妥推進”的原則,不斷優化學校布局結構,整合教育資源,促進了教育公平。

        一是大力實施“強”“并”“增”三字方略,擴張優質教育資源。“強”即強化薄弱學校建設。加大投入,為馬壩中學、楓灣中學、楓灣中心小學、大塘中學、大塘中心小學、羅坑學校等薄弱學校高標準建設了運動場,高標準配備了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使學校的硬件由“弱”變“強”。“并”即按照撤并方案成功撤并了規模較小、辦學條件較差的學校。撤并了大坑口中學和火山中學,將原馬壩安山小學、陽崗一小2所完全小學撤并到新建九齡小學,將烏石中學、烏石中心小學合并改制為九年一貫制學校,實現了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的資源整合交融發展,有力推動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增”即增建高標準的學校、幼兒園,增加優質學位,緩解就學壓力。投入4000萬元新建了城區九齡小學,投入1400萬元異地新建了城區藝術幼兒園,投入400萬元新建了羅坑鎮中心幼兒園。

        二是積極實施辦學管理模式改革,促進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該區敢為人先,大膽探索辦學管理新模式。在馬壩城區大力實施辦學管理模式改革,采取一校兩區“捆綁”、區域聯動集約化辦學等形式,將薄弱學校納入具有優質教育資源學校管理,推進教育高位均衡發展。首先,將馬壩城區新建的九齡小學劃歸實驗小學統一管理,實行一校兩區“捆綁”發展模式,實施“同一法人、統一管理、統一師資調配”,在九齡小學直接植入實驗小學先進的管理理念,以提升九齡小學的辦學層次,使兩校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其次,重新調整馬壩城區學校布局,將馬壩城區小學分成四個片區管理,由此組成區域聯動的集約化辦學模式,分校與主校實現理念、管理、師資、設備等教育資源的共享,徹底打破了城鄉教育二元分割,推進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

        該區在加大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同時,制定了《曲江區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實施總體方案》,對全區中小學規范化學校建設進行科學規劃,近三年累計投入教育創強資金約1.2億元人民幣,用于改善全區各中小學、幼兒園的辦學條件。通過實施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建設,該區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全區24所義務教育學校,除小坑中心小學外,全部達到規范化學校標準,覆蓋率達95.8%。

        打造素質教育品牌

        提升教育綜合實力

        真正的教育均衡是內涵的均衡。為推進教育內涵均衡,該區深入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打造素質教育品牌。區教育局按照“建項目、創特色、樹品牌”的思路分步推進全區中小學校“一校一品”的建設,積極打造學校特色文化品牌。2010年和2011年連續兩年在全區中小學校開展了“積極打造校園文化,創建學校品牌”為主題的校長論壇活動;區教育督導室專門制定了《曲江區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考核指標體系》,在全區中小學校開展了“校園文化建設”考核評價活動。本著“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長”的發展思路,通過開展系列創建活動,全區各中小學校都加大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力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涌現了一批辦學特色鮮明的品牌學校。如:馬壩中學打造了“向善、從善、立善”的校園文化品牌;沙溪中學著力打造以“和”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品牌;實驗小學打造了“快樂閱讀”和“科技藝術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城南小學打造了誦讀經典的“書香校園”文化品牌;曲江二中打造了“愛心教育”的校園文化品牌;新建九齡小學在繼承區實驗小學“快樂閱讀”和“科技藝術特色”的基礎上,著力打造具有“九齡文化”和“傳統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

        打造優秀教育團隊,

        夯實教育發展根基

        “教育要創強,教師就要提質。”這是曲江區教育局局長余國天對全區各級各類學校提出的目標要求。幾年來,該區積極按照“專家引領、名師示范、同事互學、尊重關懷”的總路徑,努力推進“強師興教”工程,著力打造和合奮進的優秀教育團隊。

        第2篇: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一、總體要求:

        以加快構建現代化服務型統計為目標,通過開展“一一〇”統計服務品牌創建活動,在干部職工中弘揚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爭先意識,推進服務創新和效能提升,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品牌內涵

        一體化統攬。常規統計調查數據、各類行業監測數據、50項專項調查數據一應俱全,相關分析、課題研究及時全面,滿足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基層群眾的多元化需求。

        一站式服務。運用網絡多媒體技術集成統一門戶系統,數據類比查詢、在線入庫申報、統計繼續教育等服務一步到位,統計咨詢服務在一個窗口輕松完成。

        零距離溝通。“電話、網絡、直報平臺”渠道暢通,統計用戶、統計基層、調查對象良性互動交流,主動做好宣傳解讀、答疑釋惑。

        三、時間安排

        (一)宣傳動員階段(2013年5月-6月)。結合部門實際深入開展宣傳發動,使廣大干部職工充分認識服務品牌創建活動的重要意義,積極參與品牌創建活動,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二)制定方案階段(2013年5月-7月)。從工作實際出發,研究提煉部門服務品牌名稱,制定服務品牌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和細則,明確品牌服務的領域、標準和承諾,建立完善的品牌服務體系。

        (三)推進實施階段(2013年8月—10月)。梳理確定50個創新創優項目,開展50項以上專項調查,試點運行集成化統一門戶系統,有計劃分步實施。

        (四)總結申報階段(2013年11月)。對創建活動進行認真總結,相關材料按時上報市軟建辦參加評比,針對用戶需求和存在問題及時改進完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服務品牌創建活動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把服務品牌創建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與部門業務工作有機融合,局黨組定期研究部署、督查推動。

        第3篇: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推進特色學校建設,創建各類特色學校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優化學校管理,豐富學校內涵,提升學校品位的重要舉措。我校正努力創建學校特色——剪紙。并形成一條與眾不同的特色發展之路:發展優勢成特色——發展特色創特色學校——凸顯特色樹品牌。

        為確保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特色學校的創建工作,特制訂實施方案。

        二、創建背景

        我校把剪紙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作為學校主導特色的背景是:

        1、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為了保護剪紙文化遺產,中央美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正全力完成中國民間剪紙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

        2、手是人重要的感覺器官,讓孩子多動手是促進智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手的活動,可以獲取更多的外部信息,這些信息能促使大腦積極活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使孩子心靈手巧。所以通過剪紙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促使他們的各種能力得到鍛煉。

        3、學生是有差異的,他們的愛好也不盡相同,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玩,都喜歡創造,學生具有這樣的天賦和可塑性,就應該讓學生的這一天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具體措施

        (一)、成立特色領導小組

        學校成立特色建設領導小組和研究指導小組,充分聽取教師意見,結合教師學生的具體情況,研究制訂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

        1、校領導小組組織制定實施方案,動員全校師生人人參與,個個動腦動手,形成一個積極的創建氛圍。

        2、全員參與,扎實訓練。

        為了加強特色建設,形成學校特色品牌,我們將抓好以下幾項工

        作:

        (1)抓普及,促提高。我們將特色建設集學校、班級、學生于一體,學校成立剪紙班,開展課外興趣活動,班級成立剪紙小組,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以點帶面,將剪紙推向全校,以形成學校的特色項目。

        (2)抓訓練,提高剪紙水平。

        1、學校成立剪紙班,全體教師每星期安排兩次集中學習,每星期交一幅剪紙作品。

        2、學生成立剪紙興趣小組,每周三下午第二、三節是興趣活動時間。

        3、舉行各種形式的訓練,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美術活動,提高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

        4、定期進行理論考核,并評出等次,既促進教師自覺提高理論水平,又增強了競爭機制;每月舉辦一次剪紙作品展,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保障措施

        為了確保創建特色學校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將建立下列保障措施:

        (1)加強特色項目的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做好師資的配備和培訓工作,保證特色項目師資,保證優先安排上述人員參加學習培訓。

        (2)加大特色學校的建設投入,確保每年有足夠的特色建設經費,以保障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3)學校領導及教師要積極參與學校的特色建設中,要把創建特色學校工作列入學校的重點工作,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個環節,使每一個環節都體現學校的特色。

        (4)要有專人負責,做好研究和指導工作,確保特色學校建設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六、預期成果

        1、特色項目——一年內剪紙作為學校特色項目,力爭在內形成較大的影響。

        2、學校特色——三年內形成在我鎮有一定影響的學校特色。

        3、特色學校——力爭三到五年內成為特色學校。

        第4篇: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2015年,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教育均衡發展的硬件基礎

        1、做好基礎教育專項規劃的梳理調整工作。根據市政府中心城區控規修編和市教育局調整《市基礎教育專項規劃》的要求,對我區就學問題突出、教育設施配套嚴重不足的居住區進行重點研究,按照新的片區控規情況,做好學校布局規劃調整,3月份形成區《基礎教育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規劃基建科)

        2、實施農村校舍標準化建設工程。認真落實《關于實施全省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校舍標準化建設工程的通知》精神,計劃投資7667萬元,新建農村校舍14處,加固校舍6處,新建學生食堂餐廳16處,改造旱廁2處,進一步提升農村校舍水平。(規劃基建科、計財科)

        3、妥善做好華山片區學校拆遷安置工作。根據華山片區開發建設指揮部的要求和部署,做好二職專、華山中心中學、大橋路中學、華山中心小學、華山實驗小學5處學校和10處注冊幼兒園的拆遷安置工作。(規劃基建科、職成教科、教育科)

        4、做好新居住區教育設施配建和移交工作。計劃投資7600萬元,在唐冶片區新建魯商地塊30班初中1處和銀豐地塊24班小學1處,新建校舍2.17萬平方米;積極推動5處居住區幼兒園建設。妥善做好重汽翡翠外灘18班小學、保利海德公館36班初中、恒大名都36班小學、恒大城45班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學校的移交、招生和內部配套建設。(規劃基建科、計財科、教育科、人事科)

        5、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繼續推進全國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模化應用試點工作,實行實驗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多媒體設備使用、功能室管理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深化市優質課程資源和全區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工程工作。建立學校干部、教師等信息數據庫,提高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技術裝備科、人事科)

        6、加強幼兒園建設。上半年,督促完成2013年尚未完工的6所幼兒園建設并交付使用。計劃投資3240萬元,新建9處、改擴建8處幼兒園,新建園舍17688平方米,新增92個班。(體衛藝與學前教育科、規劃基建科、計財科)

        二、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全面提升教育均衡發展的內涵

        (一)加強教學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7、提升各個學段教學質量。以教學研究為引領,以教學管理為基礎,堅持教學研究與教學管理“兩手抓、兩手硬”。一是以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為依托,以學生綜合素養的整體提升為抓手,整體規劃學校課程實施方案,扎實推進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和校本課程的“生本化”,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成長;二是進一步完善集體電子備課、主題式網上研修、課堂觀察研究等校本教研形式和制度。推動校本教研“主題化、系列化”,提高校本教研的計劃性;三是加強學科課程標準的學習與應用,開展各學科課程標準的學、用、評、賽、展等活動,積極發揮名師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省高考考試說明》和《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說明》的學習,深入開展命題研究,追求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1)小學執行并完善《區小學課程實施水平評價方案(試行)》,進一步嚴格課程管理;制定小學教師教育教學工作評價辦法,引領小學教學過程的改造;推進課堂教學基本規范及環節的設計與研究,著力落實“學為先導、因學定教、學貴主動、多維互動”的課堂教學要求;創新校園活動及作業設計,規范學生成長記錄;以學生素質評價改革成果展示、學校特色課程展示、學生社團展評以及“讀好書、寫好字”等活動為載體,深化小學以“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奠基健康人格、夯實學業基礎”為中心任務的教育教學改革;組織完善小學校長講堂、學科教師素質大賽、學科品牌教研活動展示、“十佳教師社團”評選等活動,提升小學教研品質,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2)初中階段圍繞課堂教學深化改造教學過程。堅持“讓成績成為教學過程改造的自然結果”的理念不動搖,穩定全科合格率在全市前列的位置。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繼續完善初中學校教學管理機制。開好教學分析會和年度教學工作會,提高“兩會”質量;發揮教師評價委員會的學術性、權威性;以《學校教學工作評價方案(修訂稿)》為基礎,各個學校進一步修改學校對教師教學工作評價細則;提高評價的區分度,將評價結果作為評優獎先的依據。二是落實《區初中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完成課堂教學改革和基本目標。修改、研制各學科備課和課堂教學指導方案;重點突破教學目標不準確、不具體、不可操作、不可評價,教學方法泛化、教學評價空洞化、教學過程設計知識化、課堂教學達標率低等五大問題;根據備課和上課指導方案,更新初中教學電子備課系統。三是整體提高活動建構教學論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水平。建立“案例—實證”教研的基本范型;促進全體教師掌握活動建構教學論的五大主張、四個基本程序、四種類型基本結構及主要教學策略;各學科的教師能在教學中掌握1—2種類型的教學模式;推介一批實踐活動建構學論的骨干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改革優秀教師評選。四是重點提高初中學生的學業合格率。提高學科教研組的整體力量,關注薄弱學科的建設;提高學生薄弱學科的輔導能力,推介和獎勵提高全科合格率的學校。

        (3)高中以落實《區教育局關于創新高中學校教學管理,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意見》為抓手,進一步提升高中學校區域競爭力。一是落實《區高中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實施細則》,堅持“看基礎,比發展”,促進學校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實現突破;二是推動學校組建學習研究性學生社團,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推進學校育人方式的多樣化、個性化,使更多學生以其過硬的特長進入高校自主招生選拔范圍;三是加大優秀學生的培養力度。一中、二中要制定科學的優秀生培養計劃,從高一年級起加大培養力度;四是制定《關于改革高中招生辦法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適時高中招生在實施推薦生基礎上,實施指標生制度。

        (4)職業教育以貫徹落實《省關于加快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意見》為主線,以爭創全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示范區為總目標,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是充分發揮我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示范學校”建設的成果效應,以職專“全省十大品牌(數控)專業創建”為引領,優化區域職業教育資源,著重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專業結構調整、課程體系構建、校企合作模式創新等四方面工作,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二是統籌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社區教育一體化發展,構建完善的全區社區教育體系,與勞動、農業、科技等部門以及企業行業開展深度合作,立足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實際,不斷拓展培訓空間,豐富培訓資源,力爭做到多形式、多層次、全覆蓋。(教研室、職成教科)

        8、探索教育科研改革路徑。以“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總課題為統領,做好“十二五”重點課題的跟蹤、總結、提升和推廣工作,發揮教科研對區域教育的引領和推動作用。重點圍繞學校特色發展,開展學校主導性課題研究,積極開發與課題、學校特色相吻合的校本課程,通過課題研究和校本課程的開發,明確學校特色創建的理論依據、操作路徑和實施步驟。積極開展微課題研究。堅持教科研一體化,按照重實用的原則,做好課題的立項、研究、評價、推廣和應用。建立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團隊,發揮骨干引領作用。推動一中、二中、職專、三中、六中、濟鋼鮑山學校、雙語實驗學校、實驗小學、洪樓小學等學校與高校或教科研機構開展實質性教育教學合作。(教科室)

        (二)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9、深化立德樹人工程。把立德樹人作為全區教育的根本任務,扎實推進德育教育。堅持把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作為立德樹人工程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推進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載體建設,建立行為習慣示范校動態監管機制,推進第三批行為習慣示范校評比活動,下半年召開工作現場會并予以掛牌表彰。啟動第四批行為習慣示范校評比和示范班級創建活動。開展“德育品牌”學校評選活動。開展“我的中國夢”、“與美同行”、“日行一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最美少年”、“五彩大隊”、“我愛經典--讀書演講”等系列德育活動。推動中小學特別是農村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建立,進一步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的教育體系,年底評選表彰十佳“家委會”。(教育科、團委)

        10、加強藝術、體育和科技創新教育。強化音體美及綜合實踐等課程,著力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審美品位和創新能力。積極推進全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縣工作,突破制約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相關問題。開展合唱節等系列藝術活動,創建第三批星級藝術示范校;以《國家學生體制健康標準》測試為抓手,以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創建為主線,大力加強陽光體育運動,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以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主體,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少年宮、體衛藝與學前教育科、教育科)

        11、實施三級社團創建工程。將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與社團創建有機結合,開展區、鎮、校三級社團建設,通過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創新活動、定期評比等措施,形成“區級社團品牌化、鎮域社團特色化、學校社團普及化”的三級社團發展模式,力爭全區80%以上的學生都能參與至少一個社團。年底開展三級社團評比。(教育科、教研室、少年宮)

        (三)以城帶鄉,擴大區域優質教育資源。

        12、探索優質學校集團化發展。遴選部分質量好、聲望高的優質學校推動優質資源集團化發展,探索“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農校”等多種集團化共同發展路徑。集團內部在干部、師資、管理、教學等方面資源共享,提高優質資源的拉動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基建科、人事科、教育科)

        13、推動薄弱學校發展。按照推動22所農村薄弱小學發展的工作規劃,繼續對未達標的17所學校重點推進。通過自我設計發展、幫扶團隊扶助、達標驗收,使薄弱學校在整體辦學特別是在課程實施、特色建設方面有明顯提高,有效提升小學教育發展水平。(教研室、督導室、進修學校、少年宮、宣傳科)

        (四)深化特色建設,提升區域教育品牌。

        14、打造特色顯性文化。以農村學校為主體,每個街鎮選擇1所學校重點推動。將學校精神文化“外顯”并“物化”,整體設計高品位的校園外顯文化,力求校園環境潔凈、優雅、富有學校特色。每一季度召開一次顯性文化調度會,對有創意、有特色、有成效的學校進行一定資金支持。(規劃基建科)

        15、打造特色品牌學校。按照“特色項目――學校特色――特色學校”梯次創建思路,推進學校由項目特色走向學校特色,由特色學校走向品牌學校。在已有的特色項目學校中初步確立5-10所,打造具有教育性、藝術性和文化性,在全市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學校,為學生特色發展、個性發展搭建平臺。下半年,召開特色學校創建經驗交流會。對創建工作富有成效的學校進行表彰獎勵。(教育科、教科室)

        三、加強機制建設,構建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保障體系

        (一)加強隊伍建設,構建人才保障機制。

        16、加強評先選優考核管理。推動學校完善內部評先選優考核管理辦法,強化工作過程考核和業績考核。學校的評先選優結果均需公示,強化民主監督。開展區“學生心中的好老師”評比活動,教師節予以表彰。對“學生心中的好老師”進行專題報道并召開專題報告會。加強新教師考核,制定以師德、教材、課標、課堂教學水平為主要內容的新教師試用期滿轉正考核辦法。(人事科)

        17、強化干部教師培訓。深化“三名”工程建設,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實施“三名”工程人選專項培訓、外掛培訓和專項考核。完善“名家名師進”活動模式,強化外聘機構培訓針對性、實效性,發揮我區優秀干部在干訓中的帶動作用。以新一輪中小學校長提高培訓為抓手,通過分類培訓、定期調度、外出學習、高端教育論壇等舉措,提升校長對學校教育和區域教育的整體把握水平,提升校長辦學境界。著力提高校長文宣水平、語言能力、策劃能力。加大后備人才培養,對進入教育管理干部后備人才庫的人員開展專項培訓和考核。開展骨干教師研修提高、班主任培訓和高中英語教師素質培訓等專項培訓,抓好“國培”、“省培”工作。(人事科、進修學校、教研室)

        18、做好干部理順和教師交流工作。理順學校領導干部崗位設置,嚴格按崗位設置標準來規范干部崗位及職數的配置。積極探索城鄉之間、街鎮之間、學校之間教師交流新機制,促進教師合理流動,以制度為引領,開展實質性、有成效的教師交流。(人事科)

        (二)加強學校管理,完善教育管理機制。

        19、提升學校管理標準。貫徹落實《關于制定實施學校章程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完善學校章程,科學規范學校內部管理,增強學校辦學自。上半年,區直學校完成章程制定,下半年,鎮辦學校完成。重點開展“農村學校管理年”活動,著力解決農村學校管理中存在的松散粗放、墨守陳規、標準低、自我感覺良好等問題,提升農村學校的管理標準、管理境界和水平,縮小城鄉學校管理差距。下半年,開展學校管理專項督導并納入全方位目標考核,隨時進行結果通報。申報爭創3所省級規范化學校,4所市級規范化學校。(教育科、督導室)

        20、規范辦學行為。規范招生,科學調整學區,實現義務教育學校學區無縫隙覆蓋并向社會公示;重點抓好招生計劃、班額控制、招生年齡控制和學籍規范管理工作。規范課程,按照國家和地方課程標準,開齊、開全課程,開足課時,杜絕隨意增減課時現象;開展“減負校校行”活動,建立課業負擔監控和問責制度,面向社會公開選聘規范辦學行為義務監督員,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規范從教行為,嚴禁體罰變相體罰學生,嚴禁有償家教。規范幼兒園管理,認真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發展指南》和《市幼兒園科學施教指導意見》,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和家長科學育兒能力,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規范中小學考試行為,杜絕任何形式的聯考、統考、排名等違規行為。規范財務管理,開展“教育財務管理年”活動,提高中小學校長財務管理能力、財務人員業務素質,推動中小學財務管理走向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開展專項資金審計,確保專款專用。(教育科、體衛藝與學前教育科、計財科、監察室、工會)

        21、完善督導評估機制。圍繞爭創“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省教育工作示范區”復評工作,做好教育督導工作。一是做好教育均衡評估、驗收工作,協調、設計好市、省、教育部評估工作的方案及階段性工作任務。二是進一步規范督學責任區建設,完成督學責任區的掛牌,公開各督學責任區的督學報告,探索督學責任區的量化評價方式。三是完成7個街鎮的示范鄉鎮復評工作。四是完善年度綜合考核的評價機制。(督導室、人事科、計財科、技術裝備科、教育科、體衛藝與學前教育科、少年宮)

        22、強化安全管理。以“平安校園”建設為抓手,扎實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應急演練等系列活動,全面推進校園安全關口前移。繼續推行安全工作“片區化”管理,發揮片區的安全管理職責,實施片區自查、城鄉互查和互學。強化校園安全薄弱環節督查,實施無縫隙安全管理,著重開展校園消防、用電、鍋爐三項安全專項檢查。加強特殊時段、特殊天氣、特殊事件的預案設置,提升應急處理能力。組織開展“身邊的安全”主題征文比賽。完善《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標準》,積極開展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青春助力,共青團關愛農民工子女行動”、“愛在校園---教育志愿者在行動”等活動,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美好的情感,有效控制因心理問題而引發的安全事故。(安全科、教育科、團委)

        (三)強化執行力,完善作風保障機制。

        23、建立學校工作情況通報制度。教育局對安排部署的相關工作進行公開的階段性和終結性結果通報,形成有頭有尾、說了就算、定了就干的工作機制,強化執行力建設。著力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庸、懶、散、浮、政令不暢、有令不行和不落實問題,著重建立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制度,教學情況階段性評價通報制度,教學設備使用管理通報制度,違規辦學行為通報制度,督導評估通報制度,干部培訓過程和結果公開通報制度等。(辦公室、教研室、技術裝備科、督導室、人事科)

        24、加強教育宣傳。繼續深化“宣傳是無形生產力”的理念,以“走基層,樹典型”活動為主線,深入挖掘教育系統典型人物、典型事跡、典型特色,做“有深度、有溫度、有速度”的教育宣傳,進一步提升教育形象。召開以新聞寫作、技術運用、宣傳策劃、新媒體運用、突發事件處理為主要內容的宣傳工作專題培訓會。加強對社會關注的教育熱點和難點問題的宣傳引導,努力營造關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圍。(宣傳科)

        第5篇: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工作匯報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省、市關于深入實施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的要求,切實開展中小學課外文體活動,進一步推動全縣中小學體育和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推進學校文體工作和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現將我縣開展課外文體活動的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結合全縣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實際,我們把開展課外文體活動、陽光體育運動、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與全面實施《學生健康體質標準》、體育教學、藝術綜合實踐活動等結合起來,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陽光體育活動,進一步推進了全縣中小學藝術教育和體育工作的改革與發展,素質教育得以深入實施。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思想重視,組織健全,切實保障課外文體活動開展

        我縣十分重視學校文化、體育工作,把它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把開展文體活動納入學校辦學水平考核內容之中。三年來共投入近2500萬元專門用于學校體藝設施建設,基本滿足了學校開展課外文體活動的需求。另外,通過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優美校園建設工程、義務段校舍維修工程、學校遷擴建工程等,促進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合理配置體育、藝術教育資源,努力改善體育鍛煉和藝術活動環境,全縣各校音、體、美器材基本達到省一類標準。

        縣教育局、縣體育局、團縣委聯合成立了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領導小組,加強對全縣學生體育運動的領導,對縣級及以上的體育活動,在人力、財力、物力、時間上給予支持和保證。縣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文體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縣中小學文體活動的領導、規劃、指導和評估;學區也成立領導小組,對轄區內中小學文體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督促、指導;各中小學也成立相應組織,具體負責學校課外文體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并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全縣形成“縣教育局—學區—學校”三級組織體系,為全縣中小學課外文體活動開展提供組織保證。

        同時,制定了《***縣中小學生文體活動工程實施方案》,開展文體示范校評選,實施文體工程年度考核和獎勵,召開全縣實施課外文體活動工程動員會,定期召開工作交流會和推進會,舉行大型文體展示活動,擴大宣傳,優化開展課外文體活動的整體環境。

        (二)多措并舉,創造條件,深入推進課外文體活動實施

        為了進一步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推動新課程改革,深化素質教育,我們把推進課外文體活動工程,與學生終身體育、終身藝術教育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理念、與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緊密地結合起來,多措并舉,深入推進課外文體活動的實施。

        1.開齊開足體藝課程。各校認真執行省定課程標準,開齊開足并上好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不斷提高體藝教育教學質量。縣教育局在每學期初對所有學校課程計劃執行情況和體藝專職教師任課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問題立即要求整改。

        2.保證每天鍛煉一小時。各學校制訂文體活動方案,根據學生興趣、年齡特點和學校實際,分年段制定每周“體育藝術2+1”活動安排表,大力實施大課間體育活動和下午課外文體活動。課外文體活動做到時間、地點、項目、內容、學生、輔導師“六落實”。認真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使每位學生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提高綜合素質。

        3.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認真做好學生體質標準測試工作,重視學生體育健康情況,測試數據及時錄入國家數據庫。我們逐步完善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工作督查、評先和公告制度,將體質測試結果作為升學、畢業、評優的重要依據,并對測試數據進行全面公示。三年來,全縣學生體質平均合格率逐年提升,數據入庫率達到100%。

        4.認真做好“2+1項目”測試。根據《“2+1項目”體育與藝術技能標準》和測試要求,各校成立由體育教師、音樂教師、美術教師、各興趣小組負責教師和班主任聯合組成的“體育、藝術2+1項目”認定小組,依據《標準》和學校實際,在每年的5月和11月組織測評認定。學生可以采取參加競賽、課外考級、現場表演、創作和測試等方法獲得項目認定,并將認定結果記入學生成長檔案。以此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外文體活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5.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一是定期開展“四節”活動。堅持面向全體學生,辦好每年一屆的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活動。要求各校做到班班發動、人人參與、校校開展;比賽項目要大眾化、群體化,讓每個學生至少能參加一項體藝活動,達到普及與提高的統一。二是不定期開展體藝活動。結合主題活動或節慶日,舉辦社團文化節、校園吉尼斯、匯報展演、趣味競技等小型多樣的體藝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體藝技能的舞臺,豐富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內容,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6.積極創建特色學校。出臺《***縣中小學特色品牌學校創建工作的實施方案》,積極開展特色品牌學校創建。各校結合學校實際,挖掘校園文化,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和設施,因地制宜創設特色項目,打造學校文體“金名片”,推進文體工程縱深發展。如昆陽一小的課本劇、***職教中心的音樂、***縣小的書法、***中學的健身操、縣實驗中學的籃球、***小學的乒乓球、***十小的排球等,逐步成為我縣文體特色教育的品牌。

        7.探索教體結合新模式。借助學校體育資源,走教體結合路子,把業余訓練項目有選擇性地設置在各中小學校,實行資源共享。三年來,我縣中小學校引進專職教練員3人,在各中小學校設11個訓練基地,從小學到中學形成比較完善的業余訓練網絡體系。目前,全縣在訓適齡運動員達到284名,已有省級體育特色學校5所、市級體育特色學校6所。

        8.加強文體師資隊伍建設。積極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全面提高中小學體育、藝術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為核心,加強對專職教師的業務培訓和兼職教師的上崗培訓,重視專業成長,提高文體師資業務水平。目前,一支以體藝專職教師為核心、全體教師為主體,校外體藝專業人士為輔助的,理論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文體師資隊伍已形成,并發揮著積極作用,促進整體工作的開展。三年來,共落實縣級以上課題10余項,市級以上獲獎課題5項,多篇論文獲得市一、二等獎。

        (三)體藝并進,打造品牌,全面彰顯課外文體活動實效

        三年來,通過創建省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范縣,特別是把實施“學校體育、藝術2+1項目”與學校體育、藝術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與廣泛深入開展課外文體活動結合起來,有力促進了全縣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目前,全縣中小學生每天課外文體活動不少于一小時達標率為96%,學生參加文體活動普及率達94%,全縣中小學生“體育、藝術2+1項目”的合格率達85%以上、優秀率達24%以上。全縣現有省級藝術特色學校6所、體育特色學校5所、陽光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學校1所,市級素質教育示范學校8所、現代化教育學校4所、體育特色學校6所、藝術特色學校5所、科技特色學校2所、陽光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學校2所、德育特色學校11所、寄宿制達標學校13所,省、市示范校共32所。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全縣共有600多人次在市級以上文體賽事中獲獎。其中,2009年,獲得省藝術節一等獎4項、二等獎1項;2010年,獲省中小學生美術比賽一等獎1項,課本劇《掩耳盜鈴新傳》獲全國中小學藝術節比賽一等獎,4支合唱隊參加省中小學生合唱節比賽均獲一等獎,1隊獲全國中學生健身操比賽二等獎;今年,5個節目參加省舞蹈節比賽,獲4個一等獎、1個二等獎。學生藝術節目《蕭江大鼓》登上了2008年上海世博會和2011年第八屆全國殘運會的舞臺,***縣職教中心榮獲全國中小學生藝術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縣教育局已連續多年被省市教育行政部門授予藝術節優秀組織獎,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藝術節展演優秀組織獎。

        三、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實施中小學課外文體活動工程以來,我縣學校整體面貌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也取得了較大的成效。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活動開展不平衡、文體活動縱深發展不夠、工作連續性還有待加強、文體科研工作不夠深入等問題。接下來,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文體工程全面均衡、優質和諧發展。

        1. 加大財政投入。建立學校體藝專項經費并納入年度經費預算,確保專項經費按時、足額到位,做到專款專用,切實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加強體藝設施配備,爭取兩年內全縣各中小學體藝設施配備率完全達省定標準。

        2. 加強文體工程科研工作。在已有實踐基礎上,加強理論研究和經驗交流,及時推廣各校的先進經驗,全面提升我縣中小學文體活動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推動我縣文體活動向縱深發展,努力打造***文體特色品牌。

        3. 建立文體工程長效機制。文體活動工程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階段性實踐和總結的基礎上,必須要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督導評估,以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做到組織機構責任明確、實施方案科學有效、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使學校課外文體活動在制度化、規范化的基礎上精細化、科學化、個性化。 

        第6篇: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文化強街建設為龍頭,堅持文化惠民、文化利民原則,進一步完善街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公共文化服務亮點,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通過大力開展“五個一”創建活動,即:建設一處文體活動中心、建設一個文化活動廣場、建設一處百姓大舞臺、建設一支群眾特色文體隊伍、開展一系列文體活動,切實提升群眾滿意度,為街道科學發展融合發展提供堅實的文化保障。

        二、主要任務

        (一)社區文化中心、文化廣場、百姓大舞臺建設。建設標準、建設進度、資金保障,按照區政府《關于加強全區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關于落實2015市、區政府為民辦好十件實事的實施方案》(濟任文廣新字〔2015〕3號)文件精神,社區文化中心、文化廣場、百姓大舞臺等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在建設中堅持以社區為主,多方投入的原則,靈活采取新建、擴建、改造、提升等多種方式,與社區服務中心建設、黨員遠程教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等緊密結合,突出為民服務,注重功能融合,統籌提供文化、體育、科技、衛生、計生等社會服務內容,盡力實現部門共建,資源共享,充分發揮基層文化陣地的服務功能。

        (二)文體隊伍建設。群眾文體隊伍是群眾文化的主體,是街道文化活動的骨干力量,是社區群眾文化的主力軍,在豐富群眾文化、娛樂生活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為進一步加強街道群眾文體隊伍建設,提升群眾文體隊伍藝術水平,繁榮社區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提高群眾滿意度,具體工作安排如下:

        1、摸清底子。各社區要對轄區內的各類群眾文體隊伍進行一次全面摸排,認真填寫街道群眾文體隊伍登記表,對轄區內文體隊伍要摸清情況,加強管理,積極培育,創建品牌。

        2、強化培訓。根據各社區群眾文體隊伍的實際情況,街道將適時聘請市區文化館專家教授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和培訓,提升隊伍藝術水平。同時,定期組織各團隊負責人、骨干人員座談交流。

        3、扶持打造。各社區要按照“有隊伍、有特色、有場所、有活動、有品牌”的要求,認真組建文體隊伍,廣泛開展文體活動,真正將文體隊伍建設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一是社區全部組建文體隊伍,名稱為街道社區隊(團),并明確一名兩委成員具體負責文體工作。二是綜合運用民間傳統節日、節慶文化活動、文藝展演、組織比賽等平臺,為隊伍提供展示舞臺,鼓勵和支持群眾文體隊伍提高水平、創建品牌、擴大影響。三是充分調動群眾文體隊伍創作積極性,引導和鼓勵群眾“自創自演、自娛自樂”。四是協助文體隊伍做好活動開展、落實場地等工作,并給本社區文體隊伍提供基本的演出設備(服裝、道具、音響等)。

        (三)文體活動安排。為進一步豐富和活躍街道廣大干部職工和轄區居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加快推進街道文體事業的健康發展,不斷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動街道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事業穩步提升,2015年,街道將組織開展一系列參與面廣、內容豐富且傳播正能量的群眾文體活動。

        1、活動名稱:區街道第一屆趣味運動會。活動地點:文昌閣小學操場。活動時間:6月底7月初。參賽隊伍:機關各科室、站所、各社區。具體方案另行通知。

        2、活動名稱:區街道廣場舞比賽。活動地點:新體育館廣場。活動時間:9月中下旬。參賽隊伍:各社區廣場舞隊。具體方案另行通知。

        3、活動名稱:區街道文藝匯演。活動地點:文昌閣小學風雨操場。活動時間:2016年元旦前后。參賽隊伍:街道機關、各社區、各學校、各站所、各企業。具體方案另行通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五個一”創建活動是街道加快建設文化強街的一項基礎工程,是推動群眾文化活動、提升市民素質的一項重要舉措。街道將成立由黨工委副書記任組長,黨政辦公室、宣傳辦公室、組織辦公室、城建辦公室、教育辦公室、文化站、工會、團委、婦聯等部門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和牽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宣傳辦,楊同強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岳冉、夏坤、劉芳、李鳳霞、常春、張玲、路嬋嬋、陸開勛同志為成員,具體負責創建活動的考核驗收等工作。各社區也要成立相應組織,并明確一名專門人員負責文體隊伍建設與管理,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第7篇: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特色發展:融入項目建設的頂層設計

        教育部對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明確提出了“特色發展”的要求, 強調在指導思想上“突出學校辦學特色”,在總體目標上“使其成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示范、提高質量的示范和辦出特色的示范”,以此“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發揮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

        特色發展作為一種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被體現在了申報、建設、管理、評價的各環節。從項目申報過程審視,項目申報書要求在學校基本情況中的辦學特色概述基礎上,分別在學校管理、基礎條件、校企合作、教育教學、辦學效益等5個一級指標表和24個二級指標表的內容中深入闡述學校優勢與特色,以特色作為入圍項目的核心競爭力。就建設方案和任務書設計,在背景與基礎、建設思路與目標、重點建設內容、主要保障措施、經費預算、實施步驟6個方面及項目實施管理辦法與項目經費管理實施細則等方面,要求各建設學校要立足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地方特色),緊密結合自身基礎、特色與優勢,謀劃學校發展戰略與建設思路,確立重點建設專業,開展特色項目建設。并通過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復,最終確定建設方案,這一制定過程本身就是提煉學校特色,明晰建設重點,確立發展戰略的過程。

        SWOT的戰略分析法強調,組織建設要審時度勢,發揮長處、避免短處、抓住機會、減少威脅,尋求最佳切入點。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需要以SO、OW、ST、WT之四種戰略類型為參照,科學確定自身戰略定位和戰略模式,其中SO和ST戰略類型所要實現的總體目標需要通過特色戰略來實現,特色就是優勢,強化特色既可以利用好外部提供的有利機會,又可以削弱外部挑戰者帶來的壓力。

        特色發展:實施項目建設的戰略路徑

        (一)彰顯文化特色

        學校文化與追求卓越的愿景相一致,給人指明了共同的方向,提供了成功的模式,并成為教師、學生、管理者和員工學習、工作的意義所在。

        一是強化共同愿景。建設學校要使全體教職工了解創建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的目的、意義與要求,認識到創建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對學校而言,是一種極具社會影響的品牌價值的體現,是促進學校發展,提升辦學水平的難得機遇;對師生而言,則是一種無形的榮譽和使命,是師生員工個人進步和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和契機,從而使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成為全校師生的共同愿景。這是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的動力源。

        二是提升文化品味。學校離不開文化,尤其是以“成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示范、提高質量的示范和辦出特色的示范,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中發揮引領、骨干和輻射作用”為總體目標的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更需要通過文化提升,統領全局,以一流的文化品味引領學校的高位發展。

        三是明晰價值追求。學校關注教師的發展,打造積極向上的教師發展文化,通過建立激勵性培養、培訓、獎勵考核制度,努力營造人人有追求、個個在努力的教職工行為文化氛圍,使學校成為教師成長的動力源。學校關注學生發展,讓每位學生學有所長,長有所用,學會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視角重新認識、審視每位學生,彰顯“沒有差生,只有差異”的理念;在教育設計上,給學生廣泛選擇的機會,為張揚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特長、形成自身優勢、增強競爭力創造條件。

        特色發展崇尚改革創新。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強調把“改革創新的示范”作為三個示范之首,改革、創新貫穿任務內涵,突出改革、創新主線,明確改革發展目標,建立改革創新文化。特色發展體現多元融合思想。融合大職教文化,使中職教育服務涵蓋職業預備、就業、職業轉換教育以及技能提高和再就業培訓等;融合工業文化,加強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溝通,開展工業文化核心價值觀教育,提高學生工業文化素養。建立多元合作文化,加強校企合作,立足校企資源共享、互利共贏,促進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促進知識學習、技能實訓、工作實踐和職業鑒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動“教學做合一”,實現學生全面發展。[2]

        (二)強化專業特色

        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利用創建的契機與平臺,進一步強化重點專業建設,重視專業品牌建設。強化重點專業建設,形成優勢特色專業群。全面提升重點專業建設水平,打造專業品牌,并以重點專業為紐帶,圍繞產業鏈發展專業鏈,努力形成優勢特色專業群;以主干專業為中心,開發相關專業,形成輻射式專業群。強化特色課程體系建設,開發具有特色化課程體系。以重點建設專業為核心,充分利用專業協作組平臺,強化多元合作,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加快數字化課程資源建設;全面修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改造、開發項目課程和校本教材,構建具有專業特色的“模塊組合、項目教學、任務推進、小組學習”專業教學模式。

        強化產教融合,形成產教結合的品牌優勢。以地方產業為引領,以學生的有效就業為導向,以專業特色為品牌,以職業素養為基礎,以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本位,形成多途徑多形式工學結合的局面;以與大中型骨干企業的深度有效合作為重點,加強校企融合,實現校企雙贏;利用所辦精品專業的品牌優勢,依托專業發展產業,以產業發展促進專業建設,形成“產教結合、產教并舉、以教促產、以產養教”的良性循環,創造良好的產學結合的氛圍。

        (三)濃厚項目特色

        教育部在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方案提綱框架中明確要求每個項目學校基于本地區、本學校實際,選擇專題(專業之外的內容)作為擬建設的其他特色項目,意在強化學校的特色項目建設,給“特色項目”賦予新的價值定位,把特色項目放到學校總的發展戰略中加以建設,把特色做強做大做新。做“強”是指特色項目有基礎、有內容、有成效,揭示和承載更多的現代教育理念,成為學校發展的新的推動力;做“大”是指特色項目有規模、有影響、成氣候,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并逐步形成學校教育“品牌”,提高學校知名度;做“新”是指特色項目不斷豐富與創新,從形式到內容,從內涵到外延,新穎、多樣,具有新氣息、新成效、新影響。通過不斷總結、提升、創新,使特色項目孕育為特色文化,加快形成學校的特色與優勢,成為學校的品牌。

        特色成就卓越。優秀的學校必然有其特色所在、優勢所在,風格所在。學校沒有特色,就沒有強勁的生命力,也就沒有優勢。[3]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實施特色發展戰略的過程,就是集聚優勢,以特色促發展,以發展促特色,不斷實現超越。

        參考文獻:

        [1]高洪源.學校戰略管理[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

        第8篇: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二、深入實施法治政府建設“六大工程”。在全縣持續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單位創建活動,評選命名一批法治政府創建示范單位。結合學習貫徹法治思想、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和“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保障綠色發展”主題活動,對法治政府建設進行督察。開展鎮(辦)法治政府建設方案與指標體系調查研究,加強法治教育培訓,提升各級黨政領導和政府工作人員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不斷深化行政復議改革。根據《省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市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具體措施》,制定我縣《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具體措施》,積極推進全縣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不斷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充分發揮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對依法行政的反向推動作用,提高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降低行政案件敗訴率。

        四、全面啟動“八五”普法。認真總結“七五”普法成效和經驗,精心編制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深入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扎實推進法治宣傳“九進”活動,精心策劃“12·4”憲法宣傳周主題活動,打造提升“法治”“平安”品牌效應,創新普法形式,增強宣傳效果,推進普法工作有聲有色、有力有效開展,不斷提升全民法治觀念和法治素養。

        五、切實加強特殊人群管控。設立社區矯正委員會,加強執法監督檢查。持續推進刑罰執行一體化建設,落實監管矯治措施,防止發生脫管漏管。加強社區矯正中心建設,做好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管理、監督、培訓和職業保障。完善刑滿釋放人員銜接制度,落實重點對象必接必送措施和教育幫扶政策。加強維穩,強化特殊人群監管、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全力做好建黨100周年和十四運安保維穩工作。

        六、大力推進“六好司法所”示范創建。指導鎮辦開展“六好司法所”創建活動并進行檢查驗收,全面提升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水平,2021年底前創建9個“六好司法所”,覆蓋率達到85%以上。創新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格局示范試點,創新方式方法,健全長效機制,夯實工作責任,加強組織保障,努力形成一批可復制和推廣的示范試點經驗

        七、全力提升公共法律服務。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組建法律服務團“一對一”為全縣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完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室)運行機制,深入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活動。充分發揮法律援助惠民生作用,讓每一位困難群眾都能通過法律援助感受到法治的溫暖。強化法律服務執業監管,開展法律服務行業專項教育整頓活動,促進規范執業,提升服務質量,增強法律服務公益性。

        八、深入推進司法行政“四化”建設。進一步鞏固提升制度化建設成效,按照依法、科學、高效、便捷的目標要求,統籌建立以運行標準、建設標準、管理服務標準、監督評價標準等為內容的司法行政工作統一化、標準化體系。簡化規范辦事流程,嚴把工作程序關,細致制定流程圖,建立健全司法行政工作規范化流程體系,加快推進司法行政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第9篇:教育品牌創建方案范文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計算機專業;轉型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 2015 13-0052-03

        [作者簡介]崔建峰 1978― ,男,河北邯鄲人,博士,廈門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軟件測試與軟件評價。

        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型發展時期,地方本科院校在這種轉型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的步伐日益加快,如何完成學院內專業轉型,培養具有技術性、應用型人才是所有從事地方高等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推動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將極大地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推進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1]本文結合教學和科研工作實踐,分析在地方本科院校轉型過程中,計算機相關專業轉型發展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促進該專業領域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

        一、存在問題

        目前,應用技術型大學的高等教育評估指標體系尚未建立,對于應用型轉型的若干問題都無法很好地突破。[2]

        一 人才培養目標有待進一步明確

        在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過程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至關重要。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應該是服務地方主要產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人才培養的定位應該是構建以就業需求和素質養成為導向的實踐性、創新性、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和國際化視野的高層次應用技術型專門人才。[3]目前,地方高校的學生知識面偏窄,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弱;教師自主意識不足,對各自專業建設缺乏深層次的思考,對專業建設的具體內容缺乏長遠規劃;部分管理者僅專注于專業內部若干門專業基礎課程的建設,調研行業發展現狀、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需求的積極性不高,僅僅停留在講座、互訪等形式層面的了解上,缺乏持續性的跟進,尚未形成良性循環反饋機制。

        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發展十分迅速,但是專業課程的實驗內容,特別是獨立實踐教學內容沒有跟上其發展,導致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實際應用存在脫節。部分專業對于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也考慮甚少,在專業課程的設置方面,因人設課現象還比較突出,并未把行業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不利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二 各專業間交叉融合有待提升

        受單一專業培養模式的局限,專業之間的溝通存在一定障礙,專業間交叉融合有待提升。以廈門理工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目前共有5個專業,10個專業方向。由于專業、方向數量較多,且專業間相互比較獨立,每個專業都在打造“小而全”的模式,相互間缺乏交叉融合,力量分散,削弱了發展優勢,特色不夠鮮明。例如,目前學院各專業已經建成的實習實訓基地,規模都比較小、比較封閉,適用專業單一,資源難以共享,造成了管理負擔加大、重復性投入成本偏高、效果偏差等問題,其后果是難以形成大團隊,不能承擔大課題,不能解決大問題,不能做出大成果,不能實現大發展。人才培養也僅僅停留在知識結構單一、專業過窄、技能訓練為主的階段。

        三 工程教育師資隊伍力量有待加強

        工程教育脫離工程實際現象比較嚴重,導致學生工程實踐能力不足,與企業需求存在差距。專業教師隊伍中雖然具有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占據了很大的比例,然而現有的教師隊伍知識結構較為單一,課程組建設出現“扎堆”現象,有的課程組只有一位教師,而有的課程組教師過多,以致出現“搶課”的現象,不利于課程的多樣化發展。專業課程設置要求教師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然而現有師資中動手實踐能力強的教師比例較少。新進教師大多具有高學歷,他們在理論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基礎,但絕大多數缺乏實踐能力,無法很好地擔負起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

        四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管理考核體制有待完善

        實習基地建設直接關系到實習教學質量,學院已經建立的校外教學基地為學院各專業學生畢業實習提供了穩定的學習場所和必要的技術支持,為廣大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經濟利益與公益事業的矛盾日益突出,企業與學校原有的業務關系受到來自諸多方面的挑戰。傳統的校外實習基地,由于企業與學校間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管理難度加大,實習質量不盡如人意。學校和一些企業聯合建立的校企合作基地比較松散,更多的是建立在臨時的、現實的利益需求上。雖然采用校企指導教師共管共導,但是效果并不好。學生在企業實踐隨意性太大,實踐目標模糊,考核沒有統一標準。

        二、發展對策

        一 修訂本科教育培養方案

        制定明確的本科教育培養方案是地方高校轉型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我校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按照學校的統一部署,根據院內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工程教育認證要求和閩合辦學的經驗,以2012級培養方案為基礎,啟動了2014級本科培養方案修訂工作。

        培養方案修訂強調以就業需求為導向,以服務產業發展為目標,多方位、多渠道的調研海峽西岸經濟區相關專業人才需求。各專業嚴格遵循“三三三制”,廣泛收集國內外相關院校的培養方案,并對這些院校的培養方案進行了對比、統計分析;采取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模式,成立了由企業專家參與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開展校企合作,進行專業調研、畢業生調查,與企業互聘專家,了解行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定位進行廣泛調研,并通過專家的論證。

        通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學校的培養目標進一步明確,專業特色進一步凸顯。新培養方案綜合考慮了課程設置問題,如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比例恰當,注重專業知識的拓展,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獨立實踐課程環節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提高,適應就業要求;同時強調學生對于學科競賽和創新訓練項目的全員參與,將參與學科競賽和創新訓練項目作為創新學分的重要條件。

        二 改善創新實踐教學條件,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首先,需要繼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創建“實驗室―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同時,兼顧自由實驗教學、專業技能訓練、專業實習、科研訓練、綜合練習等功能,構成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開設設計性、綜合性實驗力度。急需建立面向本科生的開放實驗室,使學生盡早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和創新活動,保障學生實踐技能提升,拓展渠道,為學生提供畢設優秀作品展示、學生開展創新實踐活動的場地,并搭建軟硬件平臺。

        其次,創建互惠互利型校外實習基地,努力探索畢業實習與學生就業結合之路。學院將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大力度赴省內外大型企業宣傳介紹學院各專業特色及學生培養規格;請企業領導到學校向學生全面介紹企業性質、發展現狀及對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等。同時,堅持互惠互利原則,將畢業實習與學生就業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規模和效益突出的企業對學生所產生的強大吸引力,將有就業意向的學生選派到該企業進行畢業實習,提高學生搞好畢業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企業對實習學生的管理力度,切實提高實習質量。

        三 完善應用技術型師資結構

        以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為契機,盡快推動師資隊伍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加快深化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不斷調整師資隊伍結構,逐步形成了以高層次人才為引領、雙師型教師為重點、中青年教師為后備的全方位、多層次高素質人才梯隊,滿足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需要,推動學院師資隊伍建設跨越發展。

        首先,加大力量引進高層次人才,不斷發揮引領輻射效應。高層次人才是教學科研的骨干和核心,是學院專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和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在人才隊伍中起著重要的導向、引領和輻射作用。其次,嚴格把關新進教師引進機制,多吸納一些知識結構新穎、能夠與時俱進的年輕教師,為現有教師隊伍注入多樣化的新鮮血液,保證教師隊伍的先進性;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機制,實時關注國內外最新教育教學方法動態并派送相關教師進行學習;設置二級學院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和實驗項目,為教師提供充足的資金資助,不斷試驗和修正最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在以上做法的基礎上,著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夯實應用型人才培養平臺。[4-5]繼續堅持“本科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致力建設一支“校企互通、專兼結合”的高素質“雙師型”教學團隊,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從相關企事業單位引進一批既有學術水平、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改善應用技術型師資結構。

        四 著力打造品牌課程和品牌專業

        專業建設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學科建設的帶動。學院將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學科建設為基礎,以課程建設為核心的專業建設理念,將課程和課程群的建設為重要載體,促進教學團隊與科研團隊的有機融合。同時,整合地方產業企業資源,在軟件與信息服務等領域積累優勢,進一步強化產學研合作、實踐教學環節教學。

        學院將積極推動二級學院精品課程建設,邀請校內外教育教學專家開設專題講座,完善并落實二級學院《精品課程建設實施辦法》,明確精品課程建設的申報、經費劃撥以及精品課程建設的管理與評估驗收等具體辦法,激勵各系部自發開展具體建設工作。并積極籌備新一輪的校內專業評估以及為各專業國際工程教育認證評估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 陳瓊英,曾波.論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戰略選擇[J].天中學刊,2014 6 :123-127.

        [2] 趙帥,楊增俊,劉建華.我國應用技術大學建設與發展的路徑分析[J].管理觀察,2014 19 :153-154.

        [3] 董立平.地方高校轉型發展與建設應用技術大學[J].教育研究,2014 8 :67-7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级国产片在线观看免费 |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 |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