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城市生態景觀規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生態景觀規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市生態景觀規劃

        第1篇: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關鍵詞:生態景觀;城市規劃;設計與構想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近年來,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城市規劃工作是當前我國國家建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生態城市的建設對城市建設更是具有極其關鍵的意義。而評判一個城市的規劃和建設是否合理科學從微觀上主要是看城市的綠化系統營造與建筑節能的措施是否高效,從宏觀的角度上主要是看城市的自然生態是否平衡,是否切實落實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總之,對生態景觀城市規劃的設計與構想這一問題進行相關研究對當前我國的生態城市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1、目前我國的城市生態環境現狀

        當前我國進入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盡管我國的生態環境局部有所改善,但總體來說還是在惡化,環境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的程度,生態的赤字在逐漸擴大[1]。具體表現有:沙漠化在迅速發展,水土流失的狀況嚴重,草原的退化現象加劇,大氣和水體的污染嚴重,廢渣等垃圾的存放量過大等。城市的這些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不但直接影響著城市的市容市貌,更造成了城市的財富流失和經濟損失。總之,當前大面積的城市建設已經帶來了很多的環境問題。

        2、生態城市規劃的設計與構想要點

        2.1 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基礎

        城市最初的形成源于“逐水草而居”的生存規則,因此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城市都具有比較好的自然生態基礎,尤其是位于我國南方的一些城市[2]。因此,當前我國的生態城市建設必須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的自然生態基礎。城市生態建設對自然生態基礎的充分利用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表現:

        ①保護。保護是充分利用的基礎,城市原生態的環境是任何一種人工生態都無法比擬的,因此,城市規劃與建設必須要采取相關的有效措施來最大限度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②提升。提升指的是保護基礎上的完善和提高,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通過相關的工程技術措施來維護與提高城市的生態效益和生態資源的共享性[3]。

        總之,充分利用城市的生態基礎來建設生態城市,是生態學原理在當前城市建設中的具體實踐,從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的實踐經驗來看,城市建設只有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態的基礎,才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生態城市建設。

        2.2 科學編制生態城市規劃

        城市的規劃是城市建設總綱,編制科學的城市規劃是生態城市建設的前提和基礎[4]。總體來說,生態城市的規劃主要包括經濟總量的提高、生態經濟的發展、自然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人口的分布和環境質量的提高等等。因此,編制生態城市規劃首先要建成一套由經濟、環境和社會三方面要素構成的生態城市規劃的指標體系,以更好地指導生態城市建設中經濟、環境和社會各方面的精心設計。

        城市規劃的社會發展指標首先要突出以人為本,以改善人居的環境為中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人口的素質和生活質量,以使城市的載體功能和城市發展相適應。同時,城市規劃中的生態環境發展指標要突出生態保護性開發和環境污染防治并重,以建設一個城鄉一體化的生態循環系統,不斷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最終促進城市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3 精心做好生態城市設計

        精心的生態城市設計需要體現不同城市特有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的吸引力和風格特色。主要設計領域包括城市景觀設計、城市的住宅區設計和城市的產業設計三個方面[5]。

        ①城市景觀設計。

        城市景觀設計的目標是建立一個由各類自然生態景觀和由建筑、園林為主的人文景觀構成的完整的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城市園林設計要做好沿河、沿江、沿湖、沿溪等兩岸林帶和城市廣場、城市公園的景觀設計。在這些設計中融城市文化、生態環境、現代生活理念和歷史傳統于一體,來提高城市建設的生態效益、景觀效益與共享性。建筑景觀建設的重點主要是在平面規劃的基礎上要做好空間天際輪廓線的設計與規劃,尤其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觀設計,在做好高層與超高層建筑景觀設計的同時,也要適當布置好低層的生態建筑。總之,各類自然生態景觀設計的重點在于完善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的生態功能,最終提高城市的生態效應和景觀效益。

        ②城市的住宅區設計。

        要結合生態建筑的原理來對居住區進行科學的設計與規劃,以形成由生態建筑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構成的生活環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的社會生態系統。居住區的設計原則有:

        ( 一) 以尊重自然為前提

        現代小區人居環境設計應尊重自然環境, 因地制宜, 盡可能避免大開大挖, 這應成為當今開發商和設計師的共識。尊重環境不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 植被、 水體、 氣候等自然環境, 還應重視包括地域文化、 遺址、 歷史名勝、 民俗風情在內的人文環境。

        ( 二) 堅持以人為本

        現代住宅小區人居環境設計時應體現 “以人為本” 的設計原則, 且在設計布局和具體景觀表現手法上一定要得體和適宜,一定要利于實現人和山水的親和, 人們對回歸自然的渴望; 一定要利于人居環境由于自然生態景觀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態美;一定要滿足人居或人的各種戶外活動以及氣候環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將自然生態園林景觀類型和諧、 得體地應用于現代住宅小區中,尚需要園林景觀設計師從設計理念和表現手法上做深入細致地分析研究。

        ( 三) 園林綠化是基礎

        社會發展到今天,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強, 居民日益渴望回歸自然, 對綠色環境渴望之極。而住宅小區園林化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將來綠色人居環境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當然這里所說的 “園林” 是指宏觀的大尺度的, 正向大地景觀, 郊野景觀和生態景觀等方向發展。任何小區的園林化設計都要有一條明確的主景軸線或中心花園,并由此軸線或中心來組織整個小區的景觀設計, 貫穿整個小區的始終。

        3、結語

        由以上可以看到,生態景觀城市規劃的設計與構想對當前我國城市的生態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只要我們能清楚認識到當前我國城市生態環境的現狀,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態作為建設的基礎,切實做好生態城市的精心設計和生態城市規劃的科學編制工作,就一定能做好生態景觀城市的規劃與建設工作,進而推動我國城市建設的良好、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邵雅靜. 規劃生態城市發展城市建筑[J]. 山西建筑,2009(02).

        [2]秦馬付. 生態建筑與可持續發展[J]. 山西建筑,2009(25).

        [3]張明. 歷史文化名城城市生態建設研究——以呼和浩特市為例[J]. 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01)

        第2篇: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Abstract:The thesis discusses some of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and factors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how to apply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to th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is analyzed. The thesis also discusses the questions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when building a park, and then the solution is found.

        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生態理論;生態原則

        Key words:city park;landscape ecology theory;ecological principle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4-0150-01

        1 景觀生態理論指導公園景觀建設全程

        1.1 景觀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是地理學與生態學交叉形成的學科,它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能量流、物質流、信息流在地球表層傳輸和交換,通過生物與非生物的相互轉化,研究景觀的空間構造、內部功能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探討異質性發生發展及保持異質性的機理,建立景觀的時-空模型。景觀是由景觀元素組成。景觀元素是地面上相對同質的生態要素或單元,包括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可以視之為生態系統。

        1.2 景觀生態學理論指導公園景觀建設的必要性。從景觀生態學角度看,城市是典型的以人類干擾為主的景觀,是一種連續動態變化的特定景觀,也就是說,城市景觀的主要特點在于自然景觀的破壞和人工景觀要素的擴大。具體表現為:環境污染源增多、面積擴大;內部綠地和水域等環境資源拼塊銳減;城市建筑急劇膨脹,向郊區擴展,取代農田模地和綠地拼塊。而城市公園系統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中的生態景觀。他既有自然的因素又有人為干擾的因素,有引進拼塊又有殘留拼塊,具有鑲嵌度高、景觀元素類型多種多樣、異質性大的特點。公園把自然伸入到城市之中,為改善生態環境服務,是一種開放空間,應以近自然的特色與魅力吸引人們去享受,并提供開放游憩的功能。

        2 景觀生態規劃與設計原則

        2.1 整體性原則。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與功能的整體,在規劃中應把景觀作為一個整體單位來思考和管理,達到整體最佳狀態,實現優化利用。

        2.2 多樣性原則。景觀多樣性,是城市人們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是維持城市生態系統平衡的基礎。城市公園的設計應以其園林景觀類型的多樣化,以及植物物種的多樣性等來維持和豐富城市生物多樣性。因此,植物配置以本土和天然為主,讓本土植被作公園綠化材料的主體,讓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綠化。同時,公園內,景觀斑塊類型的多樣性的增加,生物多樣性也隨之增加,為此,應首先增加和設計各式各樣的園林景觀斑塊,如觀賞型植物群、保健型植物群落、生產型植物群落、疏林草地、水生或濕地植物群落。

        2.3 連續性原則。景觀生態學名用于城市景觀規劃,特別強調維持與恢復景觀生態過程與格局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即維護城市中殘遺綠色斑塊,濕地自然斑塊之間的空間聯系。這些空間聯系的主要結構是廊道,如水系廊道等。

        2.4 生態位原則。所謂生態位,即物種在系統中的功能作用以及時間與空間中的地位。城市公園的設計要充分考慮植物物種的生態位特征,合理配置選擇植物群落。在有限的土地上,根據物種的生態位原理實行喬、灌、藤、草、地被植被及水面相互配置,選擇不同高度和顏色、季相變化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間資源,建立多層次、多結構、多功能科學的植物群落,構成一個穩定的的復層混交立體植物群落。

        2.5 綜合性原則。景觀是自然與文化生活系統的載體,景觀生態規劃需運用多學科知識,綜合多種因素,滿足人類各方面的需求。

        我們在公園生態景觀建設中可直接借鑒這些原則,為景區建設提供理論上的指導。當然,這些原則并不是在每一個景區的建設中都能得到體現,不同自然資源地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兼加考慮、應用的生態學原則也必然有所不同及側重。

        3 生態景觀原理在公園建設中的應用

        3.1 因循自然、顯露自然。將自然元素及自然過程在城市公園規劃建設中顯露,引導人們體驗自然。公園的規劃應當因循自然、顯露自然,組景應注重意境的創造,以自然美為主,輔以人工美,充分利用山石、水體、植物、動物、天象之美,塑造自然景觀,并把人工設施和雕琢痕跡融于自然景色之中,從而實現生態價值的最大化。

        3.2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城市公園生態景觀規劃中,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原有地形和植被優勢,結合自然,塑造自然也是十分關鍵的要素。在植物物種的選擇上多采用本土樹種,鋪裝及景觀小品等裝飾材料選用當地材料。

        3.3 充分發揮植物造景功能。在公園的設計中應充分應用植物的姿、形、色、味等生態特性,使得不僅在一日之內有不同時相的明暗、光影變大,更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變異,春有青青、夏有濃蔭、秋有紅葉、冬有蒼松的季相變化給人帶來分明的四時感應,使人們最直接地感觸到自然的氣息。植物造景,尤其是人工植物群落景觀的營造,無論從生態角度、經濟價值、藝術效果和功能涵義等方面,都應列入構景要素的首位,成為城市公園生態景觀建設的核心。

        3.4 處理好文化與生態的關系。景觀是自然與文化系統的載體,科學地規劃與建設城市公園的生態景觀是生態與文態有效結合的過程,生態建設和文化建設始終貫穿于景區規劃建設的整個過程。城市公園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如名勝古跡)有密切聯系,規劃建設好生態公園要巧于利用自然和善于結合古跡。

        4 結論

        目前我國城市生態公園的建設和發展還極為有限。居住在城市的居民向往的是大自然的蓬勃生趣和返樸歸真的美,必須建立富有自然情趣的風景園林。中國古代哲學家莊子說過:“水靜尤明,而況精神”,環境之中的“靜”的價值極高,尤其在喧鬧的城市中,這是極為難得的。為此,建設生態公園,實現城市景觀的生態性,為居民提供舒適和諧的居住環境作為景觀設計者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鄔建國.景觀生態學――格局、過程、尺度與等級[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鄧毅.城市生態公園的發展及其概念之討論[J].中國園林,2003,(12):51-53.

        [3]張慶費,張峻毅.城市生態公園初探[J].生態學,2002,21(3):61-64.

        [4]陳繼紅.淺析城市生態系統特征[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4(4):56-57.

        第3篇: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關鍵詞:城市生態建設;植物景觀;城市規劃

        城市生態基礎是城市所依賴的自然系統,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續獲得自然生態服務的保障。面對中國未來現代化、城市化的發展前景,城市生態園林景觀構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1 植物景觀規劃的相關概念與內涵

        植物是園林景觀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作為唯一具有生命特征的園林景觀要素,能使城市景觀空間體現生命的活力,富于四時的變化。景~(1andseape)一詞的使用最早見于“圣經”舊約全書,泛指陸地上的自然風光。景觀是一個由不同土地單元鑲嵌組成,具有明顯視覺特征的地理實體,它處于生態系統之上與大地理區域之下的中間尺度,兼具經濟、生態和美學價值,是一種精神的展示。景觀規劃是將不同植物材料組成一個有機體的過程,是以植物為媒介的外在藝術表達,是在發揮基本功能要求,滿足植物生態習性及符合園林藝術審美要求的基礎上,合理搭配,構成一個相對穩定的人工植物群落,創造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的過程。

        景觀是具有一定社會文化內涵及審美價值的景物,作為一個整體,需要協調人與環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及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

        2 城市綠化與自然景觀的關系

        城市綠化是人類精神和理想在物質環境與自然環境中的具體體現。隨著時展,市民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對環境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環境綠化美化已成為大眾追求的新目標。18世紀Olmsted調整了英國田園式園林,以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占地8.6 km,以種植大型喬術為主,草地只占l,5左右)為代表,開創了在城市中刨造人與自然充分融合的新紀元。這里的水體、陽光、植被、動物都給人以自然野趣的感受,而且對城市環境也起到了一定的調節作用。此后,歐美各城市相繼掀起了一場城市環境美化運動,對于改善城市形象。尤其是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和素質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國對城市生態環境建設也非常重視,各城市都在花大力氣改善環境,如在太原就可看到一系列街道、廣場、公園、居住區綠化環境的改變。久居都市的人們大都向往自然,希望讓城市的陽光、空氣、水體、樹木都披上自然的色彩。

        3 城市植物景觀的規劃

        3.1 城市景觀生態規劃應遵循的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木的設計理念,注重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優先考慮城市整體環境,立足科學,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地、人文、自然資源。

        (3)保護、恢復和再造城市自然環境,在人工環境中努力顯現自然。

        (4)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滿足植物生態要求。提高單位綠地面積和城市綠地景觀整體的生態效益。增加植物生態多樣性。

        (5)環境管理與生態工程相結合。

        3.2 利用植物景觀體現城市文化

        每個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底蘊,即地方風格特色。如華盛頓林陰景觀大道、紐約中央公園、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海外灘、莫斯科紅場等都已成為該城市的象征。利用園林植物配置能夠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歷史,以植物景觀展示傳統的城市文化,如荷蘭的郁金香文化、日本的櫻花文化以及我國北京的香山紅葉(黃櫨)、杭州的柳浪聞鶯(垂柳)、海口的椰風海韻(椰子),這些植物景觀都和城市的歷史文化密不可分。在樹種選擇上,首先應考慮適地適樹的原則,如太原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因此在樹種應用方面也要體現地方特色,應以落葉樹種為主。有的樹種春花爛漫具有姹紫嫣紅的特色,有的樹種秋色艷麗,形成層林盡染的風格,季相變化十分明顯,在太原汾河公園,就充分利用了植物的這種變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另外。市花、市樹是受到大眾廣泛喜愛的植物品種。也是比較適應當地氣候、地理條件的植物。它們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義已上升為當地文明的標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如太原的國槐蘊含著三晉文化的底蘊、揚州的瓊花和香港的紫荊花都是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深刻的文化內涵的植物。樹齡在百年以上或具有科研、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是歷史的見證,是活的文物,是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的歷史遺產,許多城市都是以其特有的鄉土樹種、花卉而留給旅游者深刻的印象,應動員全社會保護和管理好這些樹種。

        3.3 利用各種手法創造意境美

        植物不僅有千姿百態、變化萬千的形式美,而且具有豐富多彩、寓意深長的內容美。景觀規劃是按照植物生態習性和園林布局的要求。科學合理地應用綠化樹種。以發揮它們的綠化功能和觀賞特性。

        (1)困勢利導,合理安排空間。巧妙地利用地形特點。如起伏的地形、彎曲的水面等變化及空間的大小等立地條件巧奪天工、匠心獨運,欲“揚”則“揚”,欲“抑”則“抑”,以達到“自成天然之趣”的目的。

        (2)合理利用植物的多樣性。植物具有觀賞、組景、分隔空間、裝飾、防護、覆蓋地面等用途。我們應利用植物造景,分隔劃分空間,尊重植物生物學特性。構建近于自然的植物群落環境。形成多樣植物的統一合理組合,合理利用空間。空間植物應豐富而不散亂。在變化中求得統一。

        (3)植物組合主次分明,疏落有致。植物造景要根據植物的形態、高低、大小、落葉或常綠、色彩、質地等,分清主次。突出主題,確定骨干樹和伴生樹,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群體配置。虛實結合,若隱若現,充分體現自然環境美。

        (4)保持植物景觀的均衡韻律和優美輪廓。植物應具有優美的林冠、林緣線。植物空間的輪廓,要有平有直,有彎有曲。行道樹以整齊為美。而風景林以自然為美。

        (5)植物應與周圍環境相協涮,使建筑環境與植物景觀相得益彰。植物應與其周圍的建筑小品以及水體等環境相和諧,植物豐富的自然色彩、柔美的線條以及優美的風姿會給建筑以美感,使建筑與自然協調統一起來。無論何種水體,其主景、配景或小景都可借助植物來豐富其景觀。水巾、水旁的植物姿態、色彩均可增加水體的美感。水中倒影,波光粼粼,自成景象。

        (6)充分利用植物時間和空間的季相感。植物隨季節、年齡而異,植物的四季變化與生長發育,使其產生不同的季相變化,形成生動活潑,變化多樣的季相感。

        3.4 應用各類園林植物構建植物景觀

        用于植物造景的園林植物種類繁多,不同的植物反映著不同的景觀(1)彩葉植物。彩葉植物因具有花朵一樣絢麗的色彩,且枝葉茂盛,易形成大面積的群體景觀而備受人們的歡迎,在目前城市園林綠化巾大量應用。彩葉植物一般分為常色、春色和秋色葉植物。常見的春色葉植物有衛矛、臭椿等;常見的秋色葉植物有元寶楓、銀杏、雞爪械、鵝掌楸、黃櫨、火炬樹、漆樹等;常見的常色葉植物有金葉女貞、紫葉李、紫葉桃、紫葉小檗等。一般的栽植方式有孤植、叢植、基礎種植、群植和片植、彩籬或模紋花壇。如北京的“香山紅葉”主要栽種的是大片的黃櫨,形成壯觀的紅色森林景觀。

        (2)地被植物。地被植物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可以說無處不在,是植物造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劃分空間、林緣線處理、營造主景、隔離樹叢、背景樹組合、草坪植物色彩與季相的裝飾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種類繁多、品種豐富。地被植物的枝、葉、花、果富有變化,色彩萬紫千紅,可營造多種生態景觀。地被植物中的木本植物有高低、層次上的變化,而且易于造型修飾成模紋圖案。在樹木下、溪水邊、山坡上、巖石旁、草坪上均可栽植,形成不同的生態景觀效果。

        (3)攀緣植物。攀緣植物在園林中主要應用于垂直綠化,占地少,充分利用空間,增加綠化的立體效果,通過美化光禿的墻面、土坡等提高環境質量。攀緣植物可分為纏繞類、吸附類、卷須類和蔓生類。附著于墻體造景的可用于各種墻面、擋土墻、橋梁、樓房、籬架、欄桿、鐵絲網、柵欄、矮墻、花格等垂直側面的綠化。如爬山虎、五葉地錦、絡石、凌霄、牽牛、金銀花、薔薇等植物可附著于棚架進行造景。可“隨形而彎。依勢而曲”.棚架可以是木架、石架和水泥架,也可以和亭、廊、水榭、圊門、園橋相結合。點綴裝飾小游園、庭院等。

        (4)水生植物。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荷花,在晨光晚霞中湖光倒影,向人們展現出一幅幅迷人的畫卷。另外,水生植物也是營造野趣的上好材料,在河岸密植蘆葦林和大片的香蒲、水蔥、浮萍等能使水景野趣盎然。

        4 結語

        植物景觀是唯一能使人們感受到生命變化的風景。景觀規劃應適地適樹。近遠結合,速慢生搭配。常綠樹和落葉樹按比例栽植。講究季相變化。景觀規劃的共同目標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協調,為大眾創造出生態、美觀、經濟、舒適的生存環境,通過經濟、環境與景觀設計的結合,使城市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相配合。生產、生活與生態建設相適應,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高度統一。

        參考文獻

        [1] 張吉祥.園林植物種植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25-142.

        [2] 南希.植物景觀設計[M].卓麗環,譯.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2;81—83.

        [3] 劉曼.景觀藝術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16—77,

        [4] 房義福.創建生態園林城市的思考——以濟南為例[J].世界林業研究,2007(特刊):412-414~

        [5] 席亞娟.植物造景若干問題的探討[J].防護林科技,2007(3):113一l14.

        [6] 肖隨麗,賈黎明.景觀林業內涵概述[J].世界林業研究,2007(特刊):263—266.

        [7] 闌銀鼎.城市綠地生態效應研究[J].中國園林,2003(11):36—38.

        第4篇: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關鍵詞:景觀;設計策略;生態恢復

        中圖分類號:S759.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生態設計的含義

        隨著景觀生態設計概念的發展延伸,當下的生態景觀規劃設計,是以景觀生態學理論甚至更廣泛的生態學理論(包括生物生態學、系統生態學以及人類生態學知識等)為基礎,通過景觀設計手法以及工程技術對某一尺度的景觀進行規劃設計,創造生態功能良好、美學價值高以及滿足人休閑游憩活動的景觀格局。 從地區綠色廊道規劃到公園場地設計都屬于生態規劃設計的范疇。生態設計強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把人與自然看成一個完整生態系統,而不是強調“人類中心論”或“自然決定論”。 從而達到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最根本目的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2.生態設計的原則及目標

        景觀生態學旨在使自然生態系統、農業生態系統、以及城市生態系統相互達到平衡。景觀生態學將各生態系統視為一個有機整體, 作為一個整體生態系統的效益要大于所有子系統之和,各生態系統以自我穩定與自我組織為運行原則。生態景觀設計遵循三個目標:維持整體景觀的統一性,提高景觀的可持續性,突出地域的自然與文化特點。

        ①自然優先原則。 自然有其演變和更新規律,具有很強的自我維持和自我恢復能力,生態設計要尊重自然過程并充分利用自然的能動性來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維持。

        ②最小干預、最大促進原則。設計最大限度借助自然力,盡可能減小對場地的干擾,并努力通過設計的手段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利用和能量循環, 維護場地的自然過程與原有生態格局,保證生物多樣性。

        ③“4R”原則。“4R”即 Reduce、Reuse、Recycle 和 Renewable。“Reduce(降低 )”減少對各種資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 、謹慎使用可再生資源;“Reuse(再利用)”在符合工程要求的情況下對基地原有的景觀構件進行再利用;“Recycle(再循環)”建立回收系統,循環利用回收材料和資源;“Renewable(可更新)”利用可回收材料與保留下的資源,創造新的景觀,服務于新功能。

        3.生態設計的手法

        ①生態優先、模擬自然。 設計師運用生態學原理進行設計就是要保護自然環境以及在人造景觀中通過簡單模型模擬復雜的自然過程,做到保護原有場地的生態環境。 這在濕地和河流景觀的生態設計別重要。一直以來很多針對河流生態駁岸的研究反對河岸固化,破壞濕地與河流與陸地交接處的生態多樣性以及阻斷水陸的物質和能量交流。 生態駁岸除具有護堤、防洪基本功能外還具有補枯、調節水位,增強水體的自凈作用,對河流的生物過程也有重要作用, 是人工景觀簡單化模擬自然過程的良好運用。

        ②利用自然、植物造景。從景觀生態學的角度出發,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有其自身演變和更新規律,自我維持和恢復能力強。 利用自然來實現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再生更有效率,很多設計師利用植物造景特別是鄉土植物種植來實現場地生態框架的構建。 自然界的每一種植物都有其生態功能,可以有效處理土壤污染和水體污染,進行生態修復,且易于維護管理,同時提供綠色的、宜人的自然風景。 例如在成都府南河治理工程的活水公園中,就運用水生植物來凈化被污染的河水,生態價值高,生態效益好。

        ③借助科技、運用生態材料。 利用高科技技術和材料來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也是當今生態設計的重要手法之一。 例如,現在一些公園運用太陽能燈具等等。在材料的運用上,設計師應該力求尋找一種耐久性長,本地生產的、低維護性、低能耗的材料。近來,生態材料得到廣泛運用。生態透水材料的使用就是生態優先的體現。 城市中大量的硬化材料不透水、吸收和儲存熱量能力強,造成城市地下水源得不到補充,下雨時城市的雨水系統的壓力巨大,熱島效益增強等,生態透水材料就能很好的解決這兩大難題。

        ④再利用場地材料。 充分尊重場地歷史,保留場地的原有材料再次利用。這種處理手法讓人們懷念場地歷史的同時也節省了材料,避免了對場地原有生態環境再次人工化。1972 年,設計師理查德?哈格在主持美國西雅圖煤氣廠公園的景觀設計時, 就注重保持原本地貌,選擇性保留了基地中的舊工業設備。 工業設施和廠房被改建成餐飲、休息、兒童游戲等公園設施,重新獲得了景觀價值,同時營造了場地的記憶感,能夠通過景觀喚起人們的共鳴。

        三、我國景觀生態設計實踐

        1.成都活水公園

        活水公園是我國景觀生態設計的重要實踐代表。活水公園是以水為主題的生態保護公園。公園在景觀設計立意上就著眼于生態保護的教育和宣傳。公園取府河河水,依次流經厭氧池、流水雕塑、兼氧池、植物床、養魚塘等水凈化系統,向人們展示被污染的水體在自然界由濁變清、由死變活的過程。景觀化污水處理系統,工程技術與植物種植相結合,水過濾的機理主要是:①基質的過濾,物理過程凈水;②植物的吸收,生物的過程凈水,利用自然做功;③微生物對有機物污染物的降解。 整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水體循環利用過程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公園不僅獲得了巨大的生態效益,還滿足了美學價值和游憩功能,是景觀設計作為生態修復途徑的典范之作。

        溫州楊府山垃圾處理場封場處置與生態恢復工程方案

        近年溫州楊府山垃圾處理場封場處置與生態恢復工程方案也成為生態與藝術相結合的工程典范之一。在處理溫州楊府山垃圾處理場的污染問題中, 風景園林師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傳統領域,與環境工程師進行了跨學科合作的探索。 合作中設計師從景觀設計的角度出發, 不僅將垃圾處理場作為環境工程的改造對象,也依托垃圾場作為生態恢復的物質基礎,同時利用大地藝術的形式把環境工程設施和園林景觀設施作為整體統一規劃布局,統籌安排經營。 并在此項目的基礎上提出工程技術、生態恢復與藝術效果相綜合的理念。完成了從垃圾處理場地到城市公園景觀的轉變,形成了尊重場地精神、體現生態倫理的后工業景觀。從場地現狀出發,通過對垃圾的填埋體進行整形,在填埋物上構筑最終覆蓋層,設置地表排水系統,建造地下周邊收集系統收集垃圾滲瀝液,并在場地周圍設置深入隔水層的垂直截斷墻作為垂直防滲系統,把堆放場改造為衛生填埋場。 并通過大地藝術的手法適當進行地形改造和表層改造,加上環境設施和景觀設施的一體化設計取得了生態修復和景觀美化的雙重價值,將一處廢置的城市垃圾用地轉變為城市公共開放空間。

        四、總結與問題

        景觀規劃設計作為生態恢復和保護的一種重要途徑正得到越來越多的實踐。 通過生態設計,是以可持續的方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土地的關系。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通過生態設計來修復已經污染的城市地區以及以生態設計面對待開發的地區,這樣才能營造與自然友好、與未來友好的人居環境。但同時,我們在強調生態設計時也存在一定問題。生態景觀設計的完善和創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生態效應需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監督和評估以及專業技術指導。 而我國目前普遍缺少這種長效的保護和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第5篇: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關鍵詞:現代城市;森林生態公園;規劃設計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cultural life level increas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the residents to return to nature is yearning for more. The modern city of Forest Park has a good forest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asy integrat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human landscape, forest tourism. Forest Park in the future have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more in Forest Park have been approved to establish. Therefore,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modern city forest ecological park landscape from the planning perspective.

        Keywords: modern city; ecological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圖分類號: S759.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現代城市森林公園的發展概況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和工業的發展,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人們開始關心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現有城市公園在景觀及活動內容上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富有特色的森林公園及森林游憩活動受到了人們普遍歡迎。森林公園是以森林景觀為主體,融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及地形、地貌特征,具較大的面積與規模,較高的觀賞、文化、科學價值,經科學的保護和適度建設,可為人們提供一系列森林游憩活動及科學文化活動的特定場所。

        本文以某國家森林公園為實例,分析了森林公園總體規劃的新方法與思路。在總體規劃中通過對森林公園區位、資源優勢、區內外開發條件現狀以及發展前景的分析評價,確定應在保護的前提下,結合適當的開發使其得到永續發展。規劃的理念;建筑的用材;生態的民居;交通工具的無污染;垃圾的分類、回收與處理,思想、行動上的生態宣傳,無公害的綠色食品……無處不體現生態的理念及新時代人們對生態旅游的理解和追求。

        二、項目概況、SWOT 分析及資源評價

        1.項目概況。本森林生態公園面積8000公頃。海拔最高的山峰為 1117米。園內植物資源豐富,森林植被為溫帶針闊混交林帶,其地帶性植被為紅松闊葉混交林。山脈連綿起伏,山勢險峻,風光奇特。近幾年來,該公園籌措大量資金,先后建設了“大自然教育中心、滑雪游樂場、鴛鴦湖水上樂園、森林浴場、小桂林”等景點。

        2.SWOT 分析。

        優勢:1)良好的區位優勢條件;2)便捷的立體交通體系;3)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4)優異的旅游資源景觀。

        機遇: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觀念的轉變,生態旅游的發展,省、市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及優惠政策都為其創造了條件。

        挑戰:該森林公園作為國家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應對其實行必要的保護,適當地進行開發,所以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和怎樣更合理的開發利用,成為關鍵的要求。

        其次資金不足、資源開發不夠、建設水平較低、體制不完善、保護不到位、管理落后等都為制約期發展的因素。

        三、總體規劃構思

        3.1 規劃原則。1)保護第一; 2)三大旅游主題產品通過對該森林公園的分析,力求打造三大旅游主題品牌產品“:科學森林公園”旅游主題———建設長白山植物群落,展示物種的豐富和神奇“;生態森林公園”旅游主題———加強生態展示、強化生態宣傳、使用生態材料、控制開發強度、開展生態旅游;“愛情森林公園”旅游主題———通過浪漫婚慶游的構建,營造“森林公園之戀”,打造愛情名園; 3)三大特色,根據森林公園的特色,規劃了三大特色游,從而讓游人體驗森林公園特有的風情與景色,即特色生態游、浪漫婚慶游、休閑運動游、神秘文史游和現代節慶游。

        3.2 森林公園性質。通過對該國家森林公園區位、資源優勢、區內外開發條件現狀以及發展前景的分析評價,對其自然、經濟特色的研究,確定其性質為:以森林景觀為觀賞對象,以豐富多彩的生態旅游為主題,以實現旅游資源永續利用的生態旅游為總目標,集觀光游覽、休閑療養、健身運動、資源保護、生態考察、科普知識于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級森林公園。目的是在保護的前提下,結合適當的開發使其得到永續發展。

        3.3創意。采用“自(自然)、文(文化)、史(歷史)”三脈分析法,以自然森林景觀為基礎,倡導森林生態旅游,展現婚慶文化、建筑文化、史跡文化,通過親臨親歷的感受方法,并將現代策劃意識有機的融入規劃之中。

        3.4 主題定位。集生態性、科普性、浪漫性于一體的高檔次的觀光、度假、避暑勝地。科普性———植物資源的寶庫、建筑藝術的天堂、歷史文化知識的養生堂。生態性———無污染的環境、清新的空氣、綠色的食品。浪漫性———豐富、多彩的婚慶活動。

        3.5手段。通過四季歌———“開四季花、結四季果、賀四季喜、發四季財”來做足“花、果、泉、雪、情、史”的文章(花為旅游之花,果為經濟之果)。

        四、總體規劃布局

        4.1總體布局。方案:一點、兩溝、六大景區。一點:以主入口做為公園的開始,即是全園景觀的點睛之筆,又是公園管理服務中心。兩溝:以大煙筒溝和小煙筒溝兩條主溝作為景觀分布的景線,沿途進行景觀布局。六大景區:小桂林景區、牡丹塔景區、月牙谷景區、雪中情景區、牡丹峰景區和保護區。

        4.2景區規劃。

        4.2.1小桂林景區。小桂林景區面積為860公頃,海拔高度為420米。本區已有較好的開發建設基礎,是全園的重要景區,因其湖光山色及地形地貌與桂林山水相似而得名。規劃的指導思想是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本區,突出森林景觀特色,強調森林生態功能,表現依山就勢、山水結合的特色。建設項目以自然觀光、健身娛樂為主,同時利用相應地形地勢建立專類園,從而增加旅游項目,彌補自然景觀的不足。但專類園也要達到雖由人做,宛若天開之勢,整體與自然景觀協調一致,為游客提供一處返璞歸真的休閑度假場所。

        4.2.2 牡丹塔景區。牡丹塔景區面積為 360 公頃,海拔高度為 526 米。該區為本森林公園開展特色旅游的重要景區,規劃結合優美的自然景觀開發婚慶旅游產品,希望愛情這一人類永恒的主題在此能得到升華。

        此景區推出的是———婚慶節。可根據北方的季節特色———嫩綠的春季、火紅的夏季、多彩的秋季、銀白的冬季舉辦各具特色的婚慶活動。如為新人們提供結婚留影的開敞草坪;舉辦大型慶典的場所空間;賦有浪漫色彩、異國情調、民族特色的婚慶場地和賦有濃郁郊野風光的自然景色。

        4.2.3 月牙谷景區。月牙谷景區規劃面積為 1135 公頃,海拔為 500 米。月牙谷為半月形大深谷,故得名。谷深約為150米,谷身密被植被,巖山頂邊緣皆為聳立的玄武巖砬子,氣勢雄偉,宛若一座城墻。規劃將本區集觀光旅游、健身探險為主的區域。

        此景區推出的是———秋季風情節,親自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親歷親為,欣賞形態各異的怪石、體會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的悠然、體會攀巖的艱辛、體會一攬眾山小的居高臨下之感……總之,讓人們在此體會萬種風情,享受靜謐。本區同時設有為專業人士開辟的登山、攀巖場地,開發森林探險游,使其成為與眾不同的旅游產品。

        4.2.4 雪中情景區。雪中情景區規劃面積為 600 公頃,規劃以開展休閑度假、健身運動為主的旅游觀光區。此景區推出的是———冬季冰雪節,用滑雪來吸引更多的游客,使之成為冬季的主打旅游產品,每年舉辦大型的森林冰雪嘉年華會。在冬季的林中,舉辦冰雪盛會,吸引游人來此享受冬季的樂趣。

        4.2.5 牡丹峰景區。該區規劃面積為 750 公頃,規劃為公園服務、餐飲、購物及管理的中心。

        此景區節慶活動推出的是美食節,為更多的人們提供來自全國各地的美味佳肴。在入口處的集市區,每年招引各地的名小吃到此宣傳,不僅帶動地方的經濟,還可宣揚我國的美食文化。此外此景區主打的旅游產品是會議旅游,為組織會議、學習旅游提供了條件。規劃管理和辦公用房、林雪人家等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飲設施,還有動植物和綠色食品的養殖基地,為人們提供健康、綠色的飲食觀念。

        4.2.6 保護區。該森林公園為自然保護區的一部分,防止盲目開發建設和不顧長遠利益的短期利己行為對景觀資源的破壞,根據評價結果將景觀價值較高的地區規劃為保護區。在保護的前提下,結合適當的開發使其得到永續利用。這里首推森林生態文化旅游節,了解生態旅游,感受文化氣息。

        五、游覽線路規劃

        5.1 游覽方式。游覽方式選擇的原則:應合理利用地形、地勢等地理條件,充分考慮景點特點,緊密結合游覽功能需求,因地因景制宜,統籌安排。

        1)陸游:以步行或利用必要的工具進行游覽,是目前森林公園主要的游覽方式;2)水游:利用鴛鴦湖,乘舟游覽;3)空游:乘直升飛機、滑翔機、熱氣球等進行空中游覽。

        5.2 游覽線路規劃。除規劃兩日、一日、半日游外,根據規劃的主題特推出特色旅游線路:特色生態游、浪漫婚慶游、休閑運動游、神秘文史游和現代節慶游。

        5.2.1 特色生態游。1)植物景觀游。利用園內自然景觀保護區及生態保護區內的自然植物景觀,為游人提供欣賞各種林相景觀和園內特有的植物季相景觀、了解植物知識、認識大自然、保護生態系統的特色旅游路線。2)養生健康行。利用園內的香熏園、本草滋生苑以及負氧離子森林浴環境為游人提供具有感受不同植物帶來的養生之道的特色旅游路線。3)水健康行。利用園內仙子泉、龍頭泉、礦泉水廠為游人提供品嘗山林中的清泉、了解健康的飲水常識的水健康之旅。4)綠色食品健康行。利用園內純天然(完全家養,不吃飼料的家禽),無污染的(綠色、健康、無污染的蔬菜、水果)綠色食品為游人提供綠色食品健康之旅。

        5.2.2 浪漫婚慶游。利用園內鴛鴦湖、同心島、愛情博覽園、牡丹塔、宣言石等一系列的婚慶景點為游客提供體驗不同的婚俗節慶和風情的特色旅游路線。

        5.2.3 休閑運動游。利用園內的爬山、空中溜索、滑翔基地、滑雪場等具有現代氣息的休閑運動設施的規劃為游客提供休閑運動游這一特色旅游路線。

        5.2.4 神秘文史游。利用園內的史跡傳說、抗日遺址及古典建筑別墅群為游客提供別具一格的神秘文史游這一特色旅游路線。

        5.2.5 現代節慶游。利用規劃中的各個節慶活動,為游客提供具有不同特色的現代節慶游這一特色旅游路線。

        第6篇: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關鍵字】園林景觀設計;生態設計;城市規劃

        一、園林景觀生態思想及發展

        1.生態環境意識的產生

        人類和所有動物相同,他們在宇宙中出現時,只是作為自然中一個普通的組成部分。可是,發展到當下,人類自己的生存空間,和與自然環境的矛盾都已經岌岌可危。由于人類已經不滿足于大自然帶給他們的資源,渴望的物質越來越豐富,智慧與本領越來越大,再加上地球上的人數與日俱增,便開始無視其他生命的自然規律,把自然環境異想天開的進行自我改造,以至于全球各個角落都變得面目全非。現在,人們開始慢慢意識到,地球不是自己的,人類不可能在地球上單獨存在,他們與其他生命有著千絲萬縷的微妙聯系,不能破壞以任何一種生物的環境為代價來滿足自己的欲望。至此,一個備受關注的詞語呼之欲出,那就是“生態”。只要人類想要保持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生態”一詞所衍生出來的其他問題也開始受到重視。首先,“環境問題”在世界成為研究的焦點,而環境意識是改善環境的基礎。人類從心理,意志,情感,知識等方面對人和環境的關系把握的總和就是環境意識。它是以和諧發展為前提,生態平衡作為基礎和核心,全面且具體的把握人和自然關系的一種意識形態。

        2.園林景觀的發展

        在30-40年代間最早提出了“景觀生態”一詞。但從1980年之后,景觀生態學自己的規律性才真正被研究和總結出來,一門有別于生態學和地理學的科學應運而生―景觀生態學。研究設計過程與景觀結構的關系變化是它的特色。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充裕已不再成為是人們的夢想時,人們逐漸開始意識到環境與能源的危機,人與自然關系的關注開始在景觀設計中表現出來,這是對自然和文化的一種全新認識。

        園林格局是園林元素的空間布局,園林元素一般是指相對平衡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等。園林景觀的格局或者發展過程都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演變,所以,景觀園林生態學是研究其過程和格局及其演變的科學。

        二、城市景觀

        城市是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影響形成的,是居民在適應周圍環境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人工生態系統。城市具有自己獨特的要素,例如生物、非生物和社會經濟等。這些要素通過人類與自然的循環演變等過程,相互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擁有人類生活特征的統一體。不同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也具有共同的性質,并且典型地和重復地出現在一定區域內,這就是城市景觀。城市園林景觀在區域尺度上具有重復性和規律性,尤其體現在它的鑲嵌性和格局中。

        三、城市生態平衡和城市綠化

        1.城市生態的發展

        人類的生活伴隨城市進步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給環境造成了大量有害物質,人類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受到嚴重危害。拋棄污染源和建立應用新的生態平衡系統,是解決環境問題的唯一辦法,現實證實拋棄污染源是不可能的了,建立新生態系統便成為了必行之路。生態學,從人類的角度來說,實質上是自然環境-城市環境-人之間的關系。雖然大自然生態環境循環系統表現更加充分,但人類的城市環境循環系統也具有自己的特點。在城市環境循環中,植物在城市綠化中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最直接、最有成效的作用。植物通過其生理的能量流動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用,是城市中其他生物所不能代替的。對于人類所需要的生活環境條件來說,植物的覆蓋率是人類城市綠化的當務之急。

        2.城市綠化的發展

        現在,城市園林綠化的作用也發生著巨大的轉化。在人類與生存環境關系已經面目全非時,人類意識到并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后,城市綠化已經是以環境保護,維持人類生態、身心平衡為目的進行發展,而不再單純停留在休閑游覽的基礎上。

        談到環境,“風景園林”在我國已經是由古傳今。而在日本它稱為“造園”,在西方國家又稱為“園林景觀”。對于自然環境的修復,風景園林的改造占有不可磨滅的作用。發展到今天,城市綠化從“風景園林”逐漸轉變成“園林景觀”。

        隨著人類對生態學研究的深入,逐漸使園林景觀設計的形象發生了改變,它的思想和方法也發生了重大轉變。園林景觀設計不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家庭花園式設計,而是尋求大自然與人類之間的一種生態平衡設計,從“小我”意識轉變到“大我”觀念。

        四、生態學理論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主要應用

        1.保護利用場地現有的自然生態系統

        在進行園林景觀改造前,生態平衡的要求在重中之重。保護現有自然環境,使它們盡最大可能少受到或避免不必要的破壞,因為在改造后想要形成新的生態系統還需要很長時間。根據生態平衡原理,在園林景觀的設計中,要尊重場地原有的自然環境的生態特征,進行充分的保護利用,盡可能將原有的有價值的自然生態要素保留下來并加以利用。

        2.根據生態平衡原理,改善利用現有環境

        循環再生是生態平衡理論的核心,所謂園林景觀的生態設計,就是能夠使能源與物質進行循環利用,杜絕一切污染,不必要的破壞,在循環利用原有環境資源的同時,減少新材料的使用需求,同時也減少了對材料生產的能源索取,其他材料也要達到環保要求。

        3. 土壤的設計

        土壤是植物生命的源泉,生態設計中,植物是主力軍,土壤是否適合植物的生產就顯得尤為重要。選擇土壤主要考察兩個方面,一是是否肥沃,二是保水性能如何。如果說土壤是植物的載體,那么現在該分析植物的主體了。根據植物不同的生活習性,選擇適合該植物的生長土質。在生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土壤是基礎,在改造首先就要對現有的土質情況進行分析對比,再根據現場和設計需要進行相應的對策。如果整體土質都不適合植物生長,通常做法是將其替換,把舊土挖出換走,或者有必要可以進行技術處理,如果只是一部分土質不合適,那么就可以直接在舊土上覆蓋種植土。

        4.水的循環設計

        在生態的園林景觀設計中,為了對自然環境建設有優越的改善,水設計的合理利用也尤為可觀。比如在這幾方面:水質清潔、地表水循環、雨水收集、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污水、水的動態流動以及水資源的節約利用等。并且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濕地植物對水資源的作用也非常大,它不僅能夠對自己的自然環境進行凈化,也可以凈化污水的同時對植物生長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增加綠化面積和野生動物棲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態環境的建設。

        結束語:

        第7篇: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關鍵詞:城市;綠地系統;景觀生態;規劃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城市綠地是城市人居環境支撐系統的主體,在維系人類生存與生態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隨著城市化的加劇,城市周圍的農田、水面等自然生境被人工環境取代,市區建筑密度不斷增加,綠地空間縮小,破碎化日益嚴重,大大降低了城市景觀生態質量和物種多樣性。如何充分發揮城市綠地的功能和效應,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已引起規劃專家、管理者、公眾的重視。

        一、城市綠地系統的涵義

        城市綠地系統(Green space system)是指城市建成區或規劃區范圍內,以各種類型的綠地為組分構成的系統。從內涵上歸納,城市綠地系統具有園藝、生態和空間三種內涵。從這種意義上來解釋城市綠地系統,可以將它定義為在城市空間環境內,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為主要存在形態的能發揮生態平衡功能,且其對城市生態、景觀和居民休閑生活有積極作用、綠化環境較好的區域,還包括連接各公園、生產防護綠地、居住綠地、風景區及市郊森林的綠色通道(Greenway)和能使市民接觸自然的水域[4]。它具有系統性、整體性、連續性、動態穩定性、多功能性、地域性的特征。

        二、城市綠地系統景觀的重要作用

        1、 美化景觀

        城市綠地系統從本質上講,更具有開敝空間的內涵,國外學者往往將其等同。如城市綠地開放空間與古建筑、文物結合在一起,既保護了城市的歷史景觀,又豐富了綠地開放空間的文化內涵,城市綠地可美化市容市貌,增加城市建筑藝術效果,使建筑“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緊密聯系起來。

        2、吸收粉塵植物

        特別是樹木對粉塵有明顯的阻擋、過濾和吸附作用。由于樹木有強大的樹冠,葉片被毛和分泌黏性的油脂,使得樹木具有滯塵作用。園林植被通過樹木降低風速而起到減塵作用;通過其枝葉對粉塵的截留和吸附作用,從而實現滯塵效應。

        3、殺菌作用

        城市空氣中散布著各種細菌微生物,其中不少是對人體有害的病菌。城市綠地可以減少細菌載體,從而使大氣中細菌數量減少;另一方面,還由于許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種殺菌素而具有殺菌能力。據法國測定,在百貨商店,1m3 空氣中含菌量高達400萬個,林蔭道為58 萬個,園內為1000 個,而林區只有55 個。林區與百貨商店的空氣含菌量差7 萬倍。可見,在城市環境條件下,園林植被通過其枝葉的吸滯、過濾作用減少粉塵(作為細菌的載體)而減少城市空氣中細菌含量的功能應當引起足夠重視。

        4、減弱噪聲

        現代城市中,廠房、工地比比皆是,在生產過程中,由于震動、摩擦和撞擊等不斷產生噪音,

        同時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也轟鳴尖叫。這些噪聲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學習,嚴重的還能危害人們的健康。植物,特別是林帶對防治噪聲有一定的作用。據測定,40m 寬的林帶可減低噪聲10~15dB,30m 寬的林帶可減低噪聲6~8dB,4.4m 寬的綠籬可減低噪聲6dB。樹木能減低噪聲,是因為聲能投射到枝葉上被反射各個方向,造成樹葉微振而使聲能消耗而減弱[9]。因此,噪聲的減弱是與樹冠、樹葉的形狀、大小、厚薄及林帶的寬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等因素有密切關系,一般來說,分枝低的喬木減弱噪聲效果好,葉茂疏松的樹群能產生復雜的聲散射,其減噪作用亦顯著。

        三、城市綠地系統景觀生態規劃措施

        1、斑塊的合理分布

        從城市景觀的角度出發,可依據面積大小,把綠地斑塊分為大、中、小型三類。在城市綠地系統中,大中型的綠色斑塊作為城市的“綠肺”,不僅具有多種的生態功能,同時也為景觀增色不少。小型的綠色斑塊則可以作為物種遷移和再定居的“踏腳石”,改善城市景觀的視覺效果,提高城市景觀的異質性,因此小型的綠地斑塊可以為景觀帶來大型斑塊所不具備的一些好處,應當看作是大型綠色斑塊的有益補充,但不能取而代之。大中型綠色斑塊雖然數量少,但總面積卻比小型斑塊大,故應以大中型綠色斑塊為主,小型綠色斑塊為補充,相對均勻地分布于城市綠地系統中,最大程度地發揮其生態環境效益。

        2、廊道的合理分布

        根據景觀生態學的研究成果,廊道必須有足夠的寬度才能發揮一定的作用。我國城市街道普遍狹窄,建筑擁擠,城市綠地系統中綠色廊道除改善小氣候外,主要還起分割屏障,連通的作用。在規劃市區邊緣時,根據地形和可能條件,設置營造較寬的城市防護林帶,并和鄰縣的農田防護林網連結。在規劃市區內時,要在居住區,集團之間營造隔離林帶,特別是工業區與居住區必須盡可能設置一定寬度的衛生防護林帶。

        在城市綠地系統中,廊道能有機地連結不同地域、不同尺度的綠地,直接影響著城市綠地網絡的連通性及網絡結構功能的整體優化。連通性好的城市綠色廊道能在夏天引入涼風,消除熱島效應;在冬季能防止寒風的侵襲。故城市綠地系統中,綠色廊道必須成網狀分布,連成一個系統。

        3、基質的合理分布

        城市綠地系統中,居住區等基質應實行“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則,使基質處于斑塊和廊道的包圍之中。應使人民生活在綠色之中,最大限度地親近自然,體現“城市在綠中”的特色。概括而言,城市綠地系統應建立綠色廊道組成的網絡骨架,其中公園,綠地等“斑塊”一般位于重要的“結點”位置,提供娛樂和游憩場所。只有這樣以整體觀來規劃,城市綠地系統才能達到最優化,也正因為如此,在園林綠化中,綠地往往成為規劃布置的重點,以此“點”結合“線”、“面”構成城市綠化網絡。

        4、景觀異質性

        異質性是景觀的重要屬性。據景觀生態學研究表明,景觀異質性越大,景觀的類型也越多,防止外來干擾的能力也就越強,生態系統因而就更加穩定。故景觀異質性的維持和發展是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城市園林綠地中,雖受地域和城市小氣候的共同因素所制約,但由于城市墊面的不同分布,不同地段存在較大差異,利用立地條件即環境資源景觀要素空間異質性可創造城市園林中異質而多樣的景觀。所以我們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強調各種不同類型、不同功能的綠地形式的廣泛共存,并十分注重每塊綠地的個性特征,其目的就是增加城市綠地系統中的景觀異質性。

        5、生物多樣性

        生物的多樣性是相對于場地原系統而言的。綠地構成的生物多樣性意味著其可持續發展彈性空間的增加,景觀生存能力的增強。這與城市功能的多樣化意味著發展機會的增多是一個道理。生物多樣性的創造同綠地景觀斑塊的構成量之間并沒有決定性的關系。重要的是在物種之間是否建立內在聯系,是否為它們的生存創造了生態環境。因此生物多樣性的研究重點是深度了解生物和它們所屬環境之間的關系。

        總之,城市綠地系統生態規劃方法就是使城市綠色空間的拓展與城市人口經濟發展同步,實現城市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城市碳氧平衡、城市地下水平衡是確定城市綠地與水體的數量、尺度、種類格局的基礎,也是城市生態規劃方法的基本原則,重建城市綠色景觀廊道是城市綠色空間建設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張華如.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城市綠地空間格局優化——以合肥市為例[J]. 現代城市研究. 2008(12)

        [2] 趙昌隆,李長煥.創造良好的城市景觀綠地規劃[J]. 價值工程. 2010(30)

        第8篇: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景觀是指在特定地域生態系統和土地利用方式影響的,在平方公里尺度上的鑲嵌體。景觀生態學簡單的說就是把景觀(即鑲嵌體)作為研究對象的生態學。 

        景觀是由景觀元素組成,景觀元素是地面上相對同質的生態要素或單元。組成景觀的結構單位可以分為斑塊、廊道和基質三種,可以認為景觀都是由這三種元素組成。斑塊是一個在外觀上與周圍環境明顯不同的非線性地表區域;廊道是指不同于兩側基質的狹長地帶,它既可以呈隔離的條狀,也可以將其看作線狀或帶狀的斑塊,同時也是聯系各斑塊的橋梁;基質是在景觀中最廣泛和最有連續性的元素類型,對景觀功能起著決定性作用。 

        2 景觀生態學分析內涵 

        在城鄉統籌的綠地系統規劃,區域部分的綠地系統規劃更主要的是基于生態方面的規劃與控制;而中心城區綠地的規劃則必須更多的考慮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問題,在融入景觀生態學的思考同時也必須對現有的所有相關規劃作整理以確定可用用地。 

        2.1 綠地斑塊 

        城區景觀中一切非線性的綠地,根據其類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為: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和其他綠地。城區綠地斑塊是城市綠地系統中最易接觸到的類型,其功能、規模、布局對整個城市綠地系統有最重要的影響。 

        2.2 綠地廊道 

        城區景觀中線狀或帶狀的綠地,河流兩側自然林帶、道路兩側綠化帶等都可視作綠地廊道。 

        2.3 基質 

        城區景觀中的基質是指城區中城市綠地以外的區域,主要是人工的元素,包括建筑論文、道路、廣場等組成。 

        2.4 其他非基于景觀生態學的分析工作 

        城區綠地的規劃必須更多的考慮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問題,在現狀分析的時候應該同時對現有已編制的控規、地塊征用批準情況、具備改造可能的地塊、相關政策等各方面相關規劃、計劃進行全面仔細的分析,分析出可能調整為綠地的“準綠地地塊”,為合理規劃做好前期準備。 

        3 景觀生態學在規劃中的應用 

        景觀生態學的許多理論在城市規劃中的運用,對于創造一個高品質的可持續性的生態城市是至關重要的。該文所分析的蒲呂組團城市設計項目,在其中的綠地生態系統的打造上著重應用了相關的設計手法。 

        從功能定位上來看,蒲呂組團是未來銅梁區東部的城市副中心,是城市東部的公共服務中心和鄰近工業園區重要的居住配套區。規劃區面積3平方公里左右,居住人口近5萬人。項目用地靠山臨河,自然環境優越,但又處于城市的東門戶,被高速公路和工業廠房圍繞,是典型的山水型新型城區。如何處理好高強度的城市建設和自然生態的保護之間的關系便成為了該規劃是否成功的關鍵。 

        在充分分析現狀城市景觀基質的基礎上,規劃重點把自然山水中的綠地板塊和綠地廊道進行了強化和優化,塑造了一個結合基質機理和自然機理的綠地開敞空間系統,并將城區休閑人流有意識地引導入該系統中去,從而塑造出一個山水相融,活力開放的現代化生態城市中心區形象。規劃具體涉及的景觀生態學設計手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3.1 優化整合現狀斑塊 

        3.1.1 擴大斑塊面積 

        一般來說,斑塊中能量和礦物營養的總量與其面積成正比,大斑塊比小斑塊擁有更多的動植物和更完整的食物鏈,其生態價值也更高。在規劃中,應將相鄰的各個小斑塊盡量整合為較少數量的大斑塊,例如:可以將相鄰但相對獨立的、現狀較分散的自然生態林地規劃整合為一個較大的生態林地,擴大斑塊面積,提高生態價值。 

        3.1.2 優化斑塊邊界形狀 

        斑塊的邊界形狀一般都不是平滑的,而是彎曲凹凸的,具有最小周長面積比的形狀(例如:圓形)不利于能量與物質的交換,相反周長面積比越大越有利。在規劃中,應盡可能在滿足使用功能前提下擴大周長面積比。 

        理論上,最佳斑塊形狀應該具有多種生態學效益,通常與“太空船”形態類似,即具有一個近圓形的核心區,彎曲邊界和有利于物種傳播的邊緣指狀突出。(圖1)在規劃中,結合周邊用地狀況與地塊劃分,在易于管理的前提下,應該有意識的將規劃綠地(綠地斑塊)形狀與最佳斑塊形狀靠攏,即在核心區域外爭加邊界長度和邊緣突出部分。在蒲呂組團規劃中,在濱河橋頭、城市干道兩端、大小水系兩側規劃了比較集中的城市公園綠地,并通過城市道路綠化帶形成了網絡化的綠地系統,其中優化的綠化斑塊在景觀生態系統作用重大。 

        3.2 拓展和新建生態廊道 

        3.2.1 拓展廊道寬度 

        廊道寬度與其能夠發揮的功能緊密相關,根據研究,12 m是一個關鍵值,廊道寬度在3~12 m時,物種多樣性較低;如果廊道寬度大于12 m,則有內部種開始出現,物種多樣性和豐富度提高。根據研究,廊道寬度在12~600 m寬度范圍內,其生態學意義可分4級定義。(如表1) 

        在蒲呂組團規劃中,有意識地建立了沿著河道和垂直河道對應山體的綠色廊道系統。特別是在河道兩側控制了12~60 m寬窄不一的綠廊,這有著不可小覷的生態景觀意義。一般來說,結合國家相關規范,融入景觀生態學的概念,可以提出以下廊道規劃思路:(1)城市綠地中沿道路景觀綠地、綠地通廊等較窄的綠地廊道應盡量大于12 m;(2)沿重要交通設施廊道的綠地(例如:鐵路、高速公路等防護林地),以及次級河流兩側防護林地、自然林地,規劃應不小于30 m,盡量大于60 m,使其具有較高的生態價值;(3)重要河流(如該規劃中長江、烏江)兩側防護林地、自然林地,以及主要山體廊道,在非城市規劃建成區部分應超過100 m,并盡可能的拓寬,創造自然化、物種豐富的景觀結構。(如圖2,圖3) 

        3.2.2 新建生態廊道與踏腳石原理的應用 

        踏腳石原理簡單來說,即是在斑塊間沒有廊道或難以靠廊道連接的地方,加設一行踏腳石(小斑塊)來增加景觀連接度,并可增加內部種在斑塊間的運動。換而言之,踏腳石原理就是通過連續的小斑塊達成廊道的作用。在舊城區中,由于建設現狀和改造難度的原因,要想在綠地結構上形成聯系各主要斑塊的生態廊道往往非常困難,這種情形下可以有意識將“踏腳石”以街頭綠地、小游園的形式布置,替代廊道的作用,形成聯系度較好的綠地網絡結構。 

        4 結語 

        通過對景觀生態學原理在蒲呂組團規劃城市設計規劃中的應用分析,可以總結出,在城鄉統籌的綠地系統規劃中應用景觀生態學原理,主要應用于3個方面。 

        在規劃目標上:(1)區域層次以區域綠地景觀生態系統優化為目標,在景觀生態分析、綜合評價基礎上,建立優化的空間結構和模式;(2)城區層次上,通過優化或引入新的景觀要素(斑塊、廊道)而調整或構建良好的景觀生態結構,增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在規劃分析上,應用“斑塊—廊道—基質”的理論幫助分析,區域層次的“斑塊—廊道—基質”是較為宏觀和大規模的生態因子,城區層次的“斑塊—廊道—基質”則是由平常所及的綠地、道路綠化等因子所組成。在規劃手法上,區域層次主要著眼于構建宏觀的、結構上的景觀生態系統;(3)城區層次主要著手于綠地系統的構建和具體斑塊、廊道的處理,例如:在綠地斑塊、廊道控制上引入景觀生態學的佳斑塊形狀理論、踏腳石原理等應用理論,優化和創造良好的形態,增加景觀要素的生態價值。 

        參考文獻 

        第9篇:城市生態景觀規劃范文

        關鍵詞:景觀生態學、城市綠地系統、斑塊廊道基質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生活的居住條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直以來,人們不斷地為改善城市環境做努力,但在城市總體發展上仍然趕不上城市中人工環境與自然關系失衡的步伐。由于人口源源不斷的向城市集聚,城市中原有的生態平衡關系被極大地改造或破壞,環境問題逐步惡化,污染、噪音、擁擠等都充斥著我們的周圍。因此,人們對城市的景觀設計問題也越來越重視,開始明白運用植物比人工大壩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學品更能持久地維持水體干凈。這些都是人們對自然和文化的一種全新的認識。

        1景觀生態學的概念

        1.1 景觀生態學的概念

        “景觀生態學”一詞的概念是由德國著名生物地理學家特羅爾首次提出的。經過四十多年的發展,其經歷了思想醞釀階段(德國著名地理學家E.納夫稱之為史前階段,時間是19-20世紀30年代)、概念形成階段(1939年)、深入研究階段(20世紀80年代)、應用階段(20世紀90年代)等四個階段,至今已發展成為一個新型的綜合學科,其內涵和外延已相當廣泛。

        景觀生態學是以地理學和生態學為基礎,以整個景觀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景觀的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格局及其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強調空間格局,生態學過程與尺度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景觀生態學研究的核心所在。內容概括為:①景觀結構:即景觀組成單元的類型、多樣性及其空間關系;②景觀功能:即景觀結構與生態過程的相互作用, 或景觀結構單元之間的相互作用;③景觀動態:即景觀在結構和功能方面隨時間推移發生的變化。四是,景觀規劃與管理,即根據景觀結構、功能和動態及其相互作用,制定景觀恢復、保護、建設和管理的計劃和規劃,確定相應的目標、對策。

        1.2 “斑塊-廊道-基質”理論

        斑塊-廊道-基質理論是景觀生態學中對景觀結構的描述,是將景觀要素分為斑塊、廊道、基質3種基本類型,來描述景觀的組成、結構、格局、功能及其動態變化,并將景觀規劃管理看作對這3類成分的調節和控制。

        斑塊是外觀上與周圍環境明顯不同的非線性的地表區域,具有相對同質性,是構成景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其大小、數量、形狀和格局都有特定的生態學意義;廊道是指景觀中與相鄰兩側環境不同的線性或帶狀結構。類型有河流保護型廊道、生物保護型廊道、環境防護型廊道和游憩使用型廊道等;基質是景觀中范圍最大、連接度最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景觀的性質,對景觀動態起著主導作用的景觀要素,它控制影響著生境斑塊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控制整個景觀的連接度,從而影響斑塊之間的遷移。

        2 城市綠地系統的概念

        城市綠地系統是指由城市中各種類型和規模的綠化用地組成的具有較強生態服務功能的綠色斑塊與廊道系統。

        城市綠地系統包括各種類型和規模的城市綠化用地, 其整體應當是一個結構完整的系統, 并在城市中承擔著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滿足居民休閑娛樂要求、組織城市景觀、美化環境和防災避災等職能。現在的綠地系統往往與城市開放空間的概念相結合, 將城市的綠化用地、廣場、道路系統、文物古跡、娛樂設施、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等因素統一考慮。不同的系統結構會產生不同的系統功效, 綠地系統的整體功效應當大于各個綠地功效之和,合理的城市綠地系統結構是相對穩定而長久的。

        3 景觀生態學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中的應用

        用景觀生態學的斑塊-廊道-基質原理來研究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設計,使城市的綠地景觀符合生態學意義,有助于解決城市資源、環境和社會發展等問題。

        景觀生態學理論認為:從區域范圍角度看,城市就是一個典型的人工干擾斑塊;在較小尺度上,城市作為一個景觀單元,是由基質、廊道、斑塊等結構要素而構成。在其中,各要素之間通過一定的流動產生聯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間上構成特定的分布組合形式,共同完成生態系統所承擔的生產、生活及還原自凈等功能。綠地系統規劃中包含有城市公園、植物風景區等各類綠色斑塊,以及各類作為環境資源走廊和種植走廊的江、湖、河岸綠帶或其他防護綠帶。在一定的區域內,各種綠帶如林蔭道、沿河綠帶、防護林帶等綠色走廊互相交叉相連,形成綠色網絡,起到基質的作用,充分發揮著其動態控制能力。

        其一,利用景觀生態學斑塊理論,依照面積大小,將城市內各類綠地斑塊進行合理調整。大中型的綠色斑塊作為城市的“綠肺”,具有多種的生態功能;小型的綠色斑塊作為大中型綠色斑塊的補充,可作為物種遷移和再定居的“踏腳石”,改善城市景觀的視覺效果,提高城市景觀的異質性。三種類型的綠色斑塊相對均勻的分布在城市綠地系統中,使得物種呈現多樣性,其物質、能量和生物的有效循環和流動,構建成一個完善的生態循環系統,最大程度上發揮其生態效益。因此,在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中,應盡可能增加城市中綠地斑塊的數量,修建不同功能、不同大小的公園、游園;加強對居住小區的綠地斑塊的合理規劃;保證城郊自然風景區、森林等大型綠地斑塊不被破壞,與城郊農地共同形成城市的生態保護區。

        其二,城市綠地系統中線型綠地主要由城市道路系統、防護林帶、濱河綠帶等組成,其除具有改善小氣候的作用外,還起到分割屏障,連通的作用。在進行城市綠地廊道設計中,應根據地形及其他條件,在城市各組團以及不同功能區之間建設一定規模的綠化隔離帶,特別是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必須盡可能的建設一定寬度的防護林帶,作為城市防塵、防噪、防污、治污的綠色生態屏障。連通性好的城市綠色廊道能在夏天引入涼風;冬季能防止寒風的侵襲。所以在城市綠地系統中,綠色廊道必須成網狀分布,連成一個系統。

        其三,根據景觀生態學基質理論,基質作為占面積最大、連接度最強、對景觀控制作用也最強的景觀要素,它控制影響著生境斑塊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控制整個景觀的連接度,從而影響斑塊之間物種的遷移。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中,通過提高各類綠地的品質和連接度,加強綠地的建設,合理調整塊狀綠地、綠帶(廊) 與基質的空間布局,促進能量、物質和生物的正常循環和流動,形成一個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并借助綠廊將城市內部的綠地與城郊的自然環境有機地聯系起來, 這不僅有利于城鎮空氣庫存與外界的交流, 引入外界的新鮮空氣, 緩解熱島效應, 改善城鎮氣候, 而且可以保護環境并促進動植物物種的多樣性,保持自然群落的連續性, 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共生與和諧相處。

        四.結語

        順應時代的發展, 通過城市空間環境的合理組織, 使得景觀生態學與相關學科相互融合、相互借鑒,營造一個符合生態良性循環、與外部空間有機聯系、內部布局合理、景觀和諧的城市生態系統, 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并朝著健康的持續發展之路不斷前行。景觀生態學理念應當成為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始終。

        參考文獻:

        傅伯杰,陳利頂,馬克明等.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車生泉.城市綠色廊道研究[J] .城市規劃,2001.

        鄔建國.景觀生態學——概念與理論[J].生態學雜志,2000.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在线视频精品 | 日本欧美在线α免费 | 亚洲国产视频67 | 亚洲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 | 日本最新免费的一区二区 |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