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全球經濟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全球經濟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全球經濟現狀

        第1篇: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關鍵詞:發展中國家;經濟全球化;現狀;對策

        一、經濟全球化的定義

        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早已開始,自從80年代以后,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大大加快了。經濟全球化,有利于資源和生產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資本和產品在全球性流動,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擴張,有利于促進不發達地區經濟的發展,是人類發展進步的表現,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對每個國家來說,是有利有弊,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特別是對經濟實力薄弱和科學技術比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面對全球性的激烈競爭,所遇到的風險、挑戰將更加嚴峻。目前經濟全球化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經濟秩序,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經濟全球化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等活動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最佳配合置。從根源上說是生產力和國際分工的高度發展,要求進一步跨越民族和國家疆界的產物。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與跨國公司的深入發展,既給世界貿易帶來了重大的推動力,同時也給各國經貿帶來了諸多不確定因素,使其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和新的矛盾。為此,研究和了解這一問題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經濟活動超越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流動、技術轉移、提供服務、相互依存、相互聯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圍的有機經濟整體。簡單的說也就是 世界經濟日益成為緊密聯系的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有人從生產力運動的發展的角度分析,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經濟全球化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經濟全球化注意區分經濟全球化與地區經濟一體化。地區經濟一體化的主體是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通過談判來實現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經濟全球化則不同,主體由國家變成個人和企業,個人和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通過競爭來實現成本和收益的分配。在這個過程中,是不存在談判機制的。國際社會中國家的談判只是為個人和企業的競爭創造一個相對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由于個人和企業競爭力量的不均衡,國家和國家之間必定存在財富分配的不均等。雖然分配不均,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卻日益密切,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的程度不斷加深。這也就是經濟全球化的總體特征。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并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維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這是一場深刻的革命,任何國家也無法回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在歷史大潮中接受檢驗。

        二、經濟全球化的特點

        經濟全球化總體來說,有利有弊,其本質是資本的新一輪擴張。經濟全球化的特點是生產的全球化,貿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資的全球化,消費的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發達國家因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所引起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流動,以尋找更有利的投資場所的過程,即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占優勢、為主導的經濟運動。從生產力方面來看,經濟全球化是指各種生產要素在全世界范圍內流動和配置,從而務國經濟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現象,它是一個因史的發展過程。從生產關系的角度考察,經濟全球化是由于資本的擴張本性和增殖需要使世界和地區的經濟相互融合日益緊密,逐漸形成全球性的經濟關系的過程。資本增殖、剩余價值的生產和占有是全球化最深刻的動因。表現:國際貿易迅速的發展,國際貿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國際金融的發展,巨額資金在各國之間自由流動。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并呈現多元化格局。跨國公司遍及世界各地,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國際組織的建立。經濟管理制度的國際化等。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趨勢,它標志著先進的生產方式,是未來社會的經濟基礎。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首先,全球資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優化配置。全球范圍內有效的分工協作可以產生新的巨大生產力,而且資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其次,全公司的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最優化的配置,從而可以開發最先進的產品,獲得最經濟的成本和最貼近的市場,從而具有最大的競爭力。再次,一個人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接受教育和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競爭,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自己的潛能。同時,通過全球范圍內的選擇和實踐檢驗,人們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自我實現。最后,不論是為了滿足物質生活需求還是精神文化需求,人們有機會獲得來自全球的最先進最廉價的,同時還是最切合自己個性需要的消費。

        三、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不利影響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不利影響。經濟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利影響。

        (一)經濟領域的影響。經濟安全觀是與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以及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分不開的。衡量經濟安全的標準有兩個:一是國際競爭能力,因為追求經濟安全的目的是提高國際競爭力,沒有國際競爭力,一國的經濟安全就沒有保證;二是一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決定著一國經濟命脈的控制權問題。由于發展中國家往往技術基礎薄弱、人才短缺、資金不足,很難在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其國際競爭力不足。同時,也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造成一定的沖擊。經濟全球化主要是在發達國家的國際制度安排下展開的,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家必須遵守已有的國際條約、協定和慣例,發展中國家為了獲得經濟全球化給本國帶來的好處,有時還被迫主動對經濟管理權限作出一些讓步,結果造成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活動受制于發達國家。

        (二)金融領域的影響。金融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主要表現為資本流動全球化、貨幣體系全球化、金融市場全球化、金融機構全球化,以及金融協調與監管全球化。發展中國家要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不在金融領域實行開放是不行的。但是,金融業最難管理,在發展中國家尤其如此。金融衍生工具日新月異,品種已達上百個。人們大多對其性質、功能認識模糊。發展中國家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規則來規劃和管理金融業的發展。與較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國內金融體制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缺乏高級金融人才。同時,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投機猖獗,風暴四起,使得國際間貨幣合作的風險加大。而發展中國家為了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擴大利用外資規模的同時,放松了對本國金融市場的監管,一旦國內經濟出現問題,發達國家的投機資本便會乘虛而入,必定釀成金融市場的嚴重危機。

        (三)對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的影響。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于邊緣地帶的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容易接受發達國家高層次產業的垂直分工,最終導致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的單一性、從屬性,從而受到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周期的不良影響。

        (四)影響政府收入與政府借貸。貿易自由化將會使政府關稅減少。在自由化的最初階段,其影響可能是中性的,甚至會增加額外收入,但最終會減少政府總收入水平。同樣,任何稅收減免或對外國投資者、出口生產商的稅收抵免措施都將減少稅收收入。

        四、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發展中國家應采取的措施

        經濟全球化作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已經被世界經濟發展的事實所證明。從人類發展的歷史來看,隨著社會交往的擴大,社會生產單靠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已不行了,須靠世界力量,建立在機器化生產和世界市場形成基礎上的世界經濟全球化,同世界歷史進程是一致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經濟都面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嚴峻挑戰。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指責經濟全球化本身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因為它是一種趨勢,如果我們不融入這一發展過程,自己將永遠落后。唯一的辦法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使自己成為競爭的強者。具體來說,應采取以下對策和措施:

        (一)必須堅定不移、積極主動地參與經濟全球化當中去

        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必然,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歷史潮流,它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類國家的政策選擇,而是跨世紀國際經濟關系變化的總體趨勢。因此,我們應一方面要發揮現有技術優勢,擴大對有關國家的直接投資;另一方面,對發展成熟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考慮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生產。我們參與經濟全球化應對它的風險保持清醒的認識,要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

        (二)樹立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現展觀

        樹立新型的資源觀。發展中國家只有高度重視和努力發展知識信息等高科技產業才有可能趕上發達國家,改變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被動地位。當今世界經濟競爭,關鍵是知識、創新和人才的競爭,知識、創新和人才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愈來愈重要。因此,發展中國家必須樹立人才、創新的觀念。樹立可持續發展觀??沙掷m發展,就是指人類的發展應實現人口、社會、經濟、資源、信息諸要素之間的互適與協調,這種互適與協調必須建立在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需要的基礎之上,而且絕不包含侵犯國家的含義。這一界定得到了廣泛的接受和認可。因此,發展中國家應避免走先發展后治理的傳統老路,而是必須走邊發展邊治理的現代新路,以最小的付出和代價贏得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三)發展中國家必須積極參與建立合理公正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同志申明,我們需要世界各國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所有國家,無論南方還是北方,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都應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我們需要世界各國平等的經濟全球化,少數國家的富裕不應該也不能夠建立在廣大南方國家的貧困之上;我們需要世界各國公平的經濟全球化,世界的貧富差距應逐步縮小,而不是不斷擴大,否則人類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我們需要世界各國共的經濟全球化,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促進,保持經濟發展模式、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多樣性,世界文明才能生機盎然地發展。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核心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獨立自主,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即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也就是說,在國際關系中不得以大壓小,以強凌弱,以富欺貧,國際事務應由世界各國平等參與,協商解決。但這并不等于否定大國的重要作用和影。

        (四)注重科技發展和人力資源培養戰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科學技術在全球的高速發展和加速傳遞,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供了機會。發展中國家可以從發達國家那里吸取技術發展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可以根據客觀需要和現實可能,直接從比較高的起點開始,在技術水平、生產組織形式等方面利用和借鑒一些現代化國家已有的較為成熟的文明成果。

        五、結束語

        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不可阻礙的世界性潮流,廣大發展中國家與其被動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還不如有步驟、有準備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的洪流中去。能否在經濟全球化中成為獲益者,能否消除貧富差距,都取決于發展中國家自身的實力狀況和選擇正確應對戰略及其具體措施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第2篇: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藥檢隊伍;繼續教育;應對策略

        構建全面小康社會是目前我國在發展中國特色主義事業中的重要決策,需要將培養社會需求的實用型人才、提高社會創新能力作為國家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前提。新藥檢準則的出臺對藥檢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現階段的藥檢隊伍帶來了新的挑戰。新藥檢準則的出臺對現階段藥檢隊伍的影響主要集中對藥檢人員的繼續教育觀念以及對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和專業素質的培養等方面。這就需要目前的藥檢隊伍不斷更新藥檢繼續教學觀念,并重視藥檢人員的動手及操作、實踐能力、職業道德以及職業素質的培養,有助于提高我國藥檢水平。

        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繼續教育

        (一)繼續教育的內涵

        繼續教育是以培養終身教育觀念為中心,對專業人員進行知識再教育,以此補充、完善、更新以及拓展其能力的教育模式,通過引導專業人員基于自身的知識,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繼續教育是建筑在專業教育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教育,其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專業人員的知識,擴大其事業、、完善知識結構、提高其辨證能力,以滿足社會發展、技術進步以及工作等方面的需求。

        (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繼續教育的作用

        1.繼續教育能夠提高藥檢人員的思想覺悟

        藥檢人員是藥檢工作的主體,也是現代藥品公共衛生的重要監督人。藥檢人員要通過不斷參與繼續教育的機會,提高藥檢人員對于繼續教育的積極性,讓藥檢人員成為繼續教育的主體,讓藥檢人員積極參與繼續教育,認真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并通過藥檢人員在繼續教育中的思考與研究,將傳統的機械繼續教育模式轉化為藥檢人員主動參與繼續教學的模式,能夠有效的提高藥檢隊伍繼續教育的效果[1]。在繼續教育中可以通過對不同藥檢問題的思考,讓藥檢人員對藥檢問題進行挑戰,在問題的思考中,啟發藥檢人員的應比啊能力,培養藥檢人員的專業素質,逐步引導藥檢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所學的藥檢知識。并且靈活使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與判斷,將藥檢知識具體化,培養思維能力與應變能力。

        2.繼續教育能夠加強藥檢隊伍之間的互動

        繼續教育不是單一向的教學活動,繼續教育過程是團隊交流和互動的一個環節,需要藥檢人員共同參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平等對待每一位藥檢人員,加強對藥檢人員的交流,對藥檢人員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能力進行認知,也意味著藥檢人員要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從傳統的教學理念轉化為終身學習理念,讓藥檢人員在自主學習和共同探究中體驗到繼續教育的作用與對自身能力的提升,提高藥檢人員對于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傳統的學習觀念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代社會的要求,新藥檢標準中要求藥檢團隊不斷開展繼續教育活動,滿足社會以及工作的要求,與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共同發展[2]。

        3.繼續教育能夠推動藥檢人員的專業素質

        繼續教育中重視因材施教、完善藥檢人員的知識結構。將教學任務與教學中心放在了對專業素質的培養中,致使藥檢人員的綜合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發展,同時,重視藥檢人員的個性差異,應用一對一指導模式,讓藥檢人員在原有的藥檢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有效的提高?,F代藥檢隊伍繼續教育中體現了基礎性、普及性,讓藥檢這項工作實現效率提升,讓藥檢人員在繼續教育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并且通過應用繼續教育方式提升藥檢人員對于終身教育的認知,有助于實現藥檢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升,培養藥檢人員的職業素質。

        二、經濟全球化下藥檢隊伍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滯后

        在目前的藥檢隊伍繼續教育的過程中,仍采用的是傳統的培訓人員講解、藥檢人員做好筆記的教學模式,通過培訓人員的講解來闡述藥檢工作的發展以及藥檢業務的處理,然后讓藥檢人員根據培訓人員的講解進行藥檢工作的模擬訓練,但是在此過程中,藥檢人員由于對于藥檢的理論知識以及操作能力的缺乏,導致在培訓人員未講解的藥檢工作以及問題的處理中出現較大的失誤[1]。并且,在日常的工作審查中,偏重于理論知識進行檢驗,對于藥檢業務處理能力未進行考察,這導致藥檢人員在工作中,不能獨立進行實際業務操作。

        (二)教學目標出現偏差

        由于目前的藥檢隊伍繼續教育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在實際教學與藥檢人員專業能力方面存在差異。藥檢隊伍的繼續教育沒有重視藥檢人員的操作技能以及基礎理論的教學,導致了課堂教學效果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使得藥檢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能力得不到提高[2]。部分藥檢人員甚至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使得藥檢隊伍繼續教育治療受到影響。

        (三)藥檢人員對于教學的積極性不高

        藥檢是一門實用性、專業性較強的科學,且藥檢基礎知識內容涉及范圍廣,而藥檢人員往往由于自身的專業素質不高、基礎知識薄弱,并且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難于理解部分藥檢概念。且繼續教育的過程中比較單調,使得藥檢人員容易產生厭倦、厭學的心理,使得藥檢人員不愿主動參與繼續教育中。藥檢隊伍的繼續教育與高等院校中的高等教育不同,其具有更強烈的專業性以及實用性,其內容的難度、深度以及廣度較高,加上藥檢人員對于繼續教育意識不高,使得藥檢人員對于繼續教育的積極性較低。

        三、提升經濟全球化下藥檢隊伍的繼續教育的應對策略

        (一)改善教學方法

        可以應用情景教學法提升藥檢人員對于藥檢工作中出現的相關問題的解決能力,能夠加深藥檢人員的應變能力。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應用情景教學方法,能夠通過讓藥檢人員對設定情景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加深對實際藥檢工作的的理解和掌握,并強化對相應藥檢只是的記憶,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情景教學法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被廣泛運用于數學、物理、化學等理工科專業教學中,能夠通過理論知識與假設工作情景相結合的方法,提升藥檢人員對實際問題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藥檢人員的應變能力。

        (二)明確教學目標

        藥檢隊伍的繼續教育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只有清楚的認識到藥檢隊伍的教學目標,才能夠堅持教學目標開展教學活動。并在教學活動中,重視對藥檢人員的理論知識掌握的考察,并觀察藥檢人員的應變能力,適當的調整教學任務以及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重視藥檢人員的藥檢操作能力外,還要重視提高藥檢人員的理論水平。開展多種實習活動,有助于提升藥檢人員的動手能力與操作能力,可以通過與績效掛鉤的方式,提升藥檢人員對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對自身的能力進行判斷與反思,提升藥檢工作水平,以便更好的在未來的工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提升藥檢人員的學習積極性

        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教學方法的應用以及藥檢人員對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培訓人員可以通過在繼續教育中以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提升教學氛圍,并且應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藥檢人員對于藥檢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實現藥檢人員的綜合能力提升,培養藥檢人員的專業素質。此外,在繼續的過程中,過多的理論知識會造成藥檢人員思維的僵化解,因此,適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闡述,能夠提升藥檢人員對于藥檢專業知識的理解。并且培訓人員應當積極鼓勵藥檢人員自主參與教學活動,提升專業素質與操作能力。

        四、結束語

        經濟全球化對現代藥品公共衛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需要藥檢隊伍不斷開展繼續教育,實現自身工作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第3篇: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鑒于國際社會暫時找不到一種能取代的貨幣,所以SDR被重新提出來“備考”。由此,“SDR”的重新定位和改革遂成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不二之選。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近日在出席二十國集團財長與央行行長巴黎會議期間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他希望人民幣能被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gights,簡稱SDR)貨幣籃子,但前提是人民幣必須至少實現部分可自由兌換。

        卡恩的表態傳遞了幾個信息。第一,國際社會關注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問題。第二,改革SDR顯然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主要思路。第三,人民幣進入SDR一籃子貨幣已被廣泛討論。

        在國際經濟體系面對如此重大的變革形勢下,如何參與國際貨幣體系的重大變革,如何借助變革大勢,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國存必要針對現在國際貸幣體系的根本缺陷,深入的研究如何重新定位SDR的國際貨幣的功能,并就人民幣如何成為SDR成分貨幣等重大問題作出戰略性部署,以牢牢把握機遇,創造更大的發展機會。

        國際貨幣體系的最大缺陷是“美元本位”?!懊涝疚弧本褪侨蜇泿排c美元掛鈞,匯率以美元為錨,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以美元變動決定價格。在“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美聯儲相當于全球準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影響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但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只從美國經濟金融形勢出發制定,完全不考慮全球經濟。所以自1972年布雷頓森林體質解體以來,“美元本位”加劇了全球經濟的失衡。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一直反思危機的根源和危機救助申主要儲備貨幣,特別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美元的貨幣與國際儲備貨幣雙重角色的巨大矛盾,以及這個矛盾對全球匯率,大宗商品價格以及全球通脹形勢的影響,而在此過程中,“美元本位”對全球各國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更加凸顯。

        要改變國際貨幣體系的根本缺陷,就必須從全球貨幣的“美元本位”開始變革。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找到一種能夠行使全球儲備的職能,推動全球經濟穩定平衡發展,改變現在動蕩危機不斷爆發,抑制世界經濟平穩增長的貨幣機制。稍稍分析一下當前的世界貨幣現狀以及主要國家的訴求,其實都是基于改革SDR機制的思路。

        對于為什么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的注意力都放在SDR的改革上,推廣SDR在其中是否屬最佳方式的問題,可以做出最簡短的回答。是否“最”優,需要存在有可比性的選擇。但根據國際貨幣體系的現狀,國際社會似乎別無選擇,而改革SDR是國際社會可接受的共識,這就不存在是否“最”優的評價和判斷。只能寄望在SDR的改革過程中,可能會創造出新的思路。

        在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過程中,曾經也有過比較極端的“休克療法”,即建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徹底取代美元本位。但這一方案短期內可操作性不高。

        若不能增加國際儲備貨幣或國際流通手段,就會影響世界貿易的發展。于是,提供補充的儲備貨幣或流通手段就成了基金組織最緊迫的任務。因此,IMF在1969年的年會上正式通過了“十國集團”提出的儲備貨幣方案。

        第4篇: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關鍵詞:國際貿易生態化 全球經濟 協調發展

        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又可稱為國際貿易綠化,其核心目的是將生態學中的原則滲透于國際貿易的全部活動中,把社會、人與環境等各種因素都納入到全過程的世界貿易內,即在國際貿易的每個環節與領域中都將如何實現資源、社會、人和環境等要素可持續的發展考慮在內。但隨著全球的經濟一體化趨勢不斷增強,在經濟實現發展的同時,人類和生態化的發展間所存在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在實現國際貿易對經濟增長保持拉動、實現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經濟的協調發展等問題,已經成為了國際貿易的發展進程中所急需加以解決的實際問題。

        一、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經濟的協調發展間的沖突

        全球經濟的發展意義在于其經由金融、資源和資本等要素在地區與國家間所產生的貿易流動,能夠在最大限度省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需要進行滿足,從而實現在世界范圍中資源的最優配置,進而促進世界各國福利和生活的水平。所以,從根本上說,追求全球經濟的發展對國際貿易的生態化發展要求并不違背,兩者間的必然沖突幾乎不存在。但市場的現行環境中,全球經濟的增長所引起的發展效應與全球經濟的增長結果和國際貿易的生態化發展所預期的目標依舊存在差距。全球經濟在不斷增長的過程中,各國間經濟的力量對于葉在不斷進行改變,國家和國家間資源、資本平等的屬性正在被打破。

        1.全球經濟的發展加劇了資源不平等的特性

        盡管WTO組織在對全球經濟促進發展的過程中提出了要求,要求國際貿易需要對全球社會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因為其沒有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對地區間的差異進行充分考慮,從而使“一邊倒”等現象逐漸產生,進而讓發展中的地區與國家成為了發達國家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的墊腳石,和全球貿易的生態化最初的目的漸行漸遠。事實證明,在現行的體制中,全球的經濟增長不僅沒有能夠對發展中國家逐漸被邊緣化的現象進行阻止,反而使“三七現象”等不平等現象得到了加劇。

        2.全球經濟的發展擴大了資本不公平的分配

        由于受到經濟的增長率、規模與國情等現狀差別的影響,世界各國間人力和物資的資本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正是因為這種差異的存在,各國間資源的分配機制因受到其直接影響而出現了改變。

        在通常情況下,生產力的水平對資本的流向起到了決定作用,生產力的水平越高其資本也就越雄厚。鑒于資本其自身具有逐利性與流動性,且其總是向著生產力水平較高的地方流動,所以,享有絕對優勢的一方將享有利潤。從這個角度來說,全球經濟正在快速進行增長的現在,各國間存在著不公平的分配機制,資本常常會流向具有較高生產力水平的發達國家,從而使得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進一步被拉大。

        3.全球經濟的發展削弱了地球生命供養的能力

        按照國際貿易的生態化發展的要求,在開展經濟活動時必須以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作為前提,換言之,就是要求將資源與環境的保護和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眼下,許多的發達國家為了使本國資源與環境的約束得到緩解,通過頻繁開展國際貿易的手段,進口資源與環境服務。盡管此類方法能夠使該國資源與環境上的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環境,但其在某種程度上使各國對資源與環境服務產生了依賴性,造成了與初衷相反的結果。

        二、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難以協調的原因

        在現行體制中,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難以協調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二個方面:

        1.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因短期目標而產生的沖突

        國際貿易的生態化發展主要包含了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社會生態化的發展與資源和環境生態化的發展等三個層面的內容,其主張是在能夠對當代人類的需求進行滿足的同時,不對人類后代滿足需求的能力進行損害。在國際貿易的生態化發展的背景下,環境、經濟和社會三者的關系無法分割,人類需要在既對經濟進行發展的同時,又要對其生存環境進行保護。所以,僅對短期內經濟的單純增長進行追求和貿易生態化的發展理論所追求的目的間還是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最終導致了.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的難以協調。

        2.WTO組織對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經濟的發展間缺乏有關的協調政策

        從客觀上來說,WTO組織對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經濟的發展間所存在的問題缺乏清晰的認識,同時也缺少能夠對兩者的關系作出協調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在WTO的有關條約中,可能會導致國際貿易的生態化發展和經濟增長間出現矛盾的條文還有不少,此類沖突的實際存在同樣也是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難以協調的重要原因。

        三、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的優化協調

        在理論上,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經濟的增長是生產力發展后的客觀需求,貿易商的互惠互利與互通有無都能對各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益處。但由于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間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目標沖突,再加上在國際貿易的過程中發達國家所使用的雙重標準,所以,在過去的時間里,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間的矛盾逐漸突顯,并沒有使協調發展的目標得到實現。為解決此類問題,本文現提出下述兩類方法,以供參考。

        1.對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行協調優化

        由于對利益存在追求,國際貿易常常有著急功近利的特點。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想要對利益的長久性進行保存,就需要將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作為前提。在今后的實踐過程內,對環境的保護將逐步在國際貿易的主題中占據重要地位,可持續的發展戰略也將成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指導思想。隨著時間的推移,保護環境比經濟發展更重要的觀念也將深入人心,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將是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所以,在國際貿易的生態化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對各國間信息與技術的交流進行積極推動;其次,要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歸納到國際貿易的計劃當中,把可持續的發展劃入到法規體系和貿易政策的范疇內,構建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的戰略協調體系;最后,則需要增強貿易政策對環境產生影響的評價,實現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綜合協調的戰略決策。

        2.遵守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的協調規則

        除了在對對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戰略進行協調優化外,在有關法律法規領域則需要對其進行完善,同時制定和國際貿易的生態化發展相一致的規則。需要注意的是,在規則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下列四個問題是必須加以注意的:

        (1)在制定規則應應遵循統籌兼顧的原則,對不同地區與國家經濟的差異水平進行充分考慮,以保證規則能夠對更多人利益的需求進行滿足,并具有公平公正的特性。

        (2)在進行貿易活動時,各個必須遵守國際公認的標準,從產品的回收處理、流通、運輸、生產和原料采購等各個環節入手,嚴格根據國際標準做出控制。

        (3)各國的國內立法應與本國貿易的實際相結合,制定和資源與環境保護的國際標準一致的有關法律法規。

        (4)對于資源與環境立法較為完善的國際來說,需要對WTO框架中關于對外貿易的有關規定嚴格進行執行,而對于環境立法尚不完善的國家而言,則需要對其國內法不斷進行完善,并使其與國際的標準相一致。

        四、結語

        對經濟快速的增長存在追求是全球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客觀的要求,但如果僅僅只是追求發展,則有可能會產生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無法持續的現象。在生態環境日益嚴峻的今天,國際貿易的生態化和全球的經濟發展相協調的道路無疑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只有在生態化的發展框架中,充分利用國際貿易的規則來追求全球的經濟增長,才能將資源、經濟與社會所面臨的危機問題進行解決,從而使社會、人類和經濟的發展目標由理想變為現實。

        參考文獻:

        [1]任慶.自由貿易與可持續發展的沖突與調和[J].齊魯學刊.2008.

        第5篇: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年初,我有兩個觀點引來了爭論:經濟會前高后低,股市會前低后高。當時的判斷,是基于對全球經濟的認識和對中國經濟的綜合考量提出來的。當我的觀點是少數派時,我就非常有信心。

        把握全球視角很重要,同時要深刻體會到中國特色,這兩者不可或缺。從國際視角看中國,兩邊都變化無常,不能剝離中國看世界,也不能剝離世界看中國。

        困局中的全球經濟

        對于貨幣戰爭,我的觀點非常鮮明。現在來講,應該沒有貨幣戰爭,其爆發的可能性也不大。但為什么會用這個詞呢?首先是中國出過一本《貨幣戰爭》的書,然后國外也有很多觀點這樣認為。它反映了貨幣政策作為僅剩不多的有效的宏觀政策,可能越來越多地被各國政府使用。

        現在各國面臨的經濟環境非常艱難,現在的形勢是:中國經濟已經企穩并出現了短暫的向好形勢,與全球經濟低迷的形勢并存,且并存的時間還會很長。

        全球經濟目前的第一種現象是:全球經濟都在惡化當中,中國經濟的復蘇企穩與全球經濟的持續低迷并存。

        第二種現象是:全球通縮的風險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的通脹風險同時存在。

        第三種現象是:資本市場表現迥異。美國、歐洲、日本的資本市場,今年沒怎么上升,但是環顧全球,一些小的新興市場漲了很多。比如印度尼西亞,今年的股票漲了40%多。即使是政局動蕩不安的泰國和菲律賓,資本市場也漲了30%多。新興市場不但資本市場上升很多,貨幣升值也非??捎^。但是大國市場,美元整年處于震蕩格局,歐元也是,日本股市非常低迷。全球大市場不漲,小市場漲了很多。

        全球的格局為什么這么復雜呢?現在的形勢變了,以前的一些規則不適用了,市場太亂。后金融時代,金融海嘯之后全球處于變局當中。

        西方很多國家的財政刺激政策今年年底將到期,各國都債臺高筑,未來經濟成長不能繼續用財政政策來提升了。西方企業家在經濟復蘇當中,沒有增加就業。雖然有增加庫存的必要,但沒有增加人手。西方雇人容易裁人難,盈利復蘇中企業多是讓現有員工加班加點,或是雇臨時工。所以,西方的失業率繼續高企,對未來經濟復蘇的信心脆弱。

        反映到股市上的表現反而不一樣。企業這樣做對股票是利好,成本沒有上升,盈利恢復非??臁=洕兔酝峭顿Y的好時期,資本市場反映的是未來和過去,不是現狀。這也是我說的為什么經濟是前高后低。

        西方的經濟現狀,主要原因是未來缺乏可持續的增長動力。全球的經濟狀況成了一種定局。刺激經濟也就這幾種方法,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先看貨幣政策,首先是減息,現在各國的利息已經減到了地板上,西方沒有類似中國的各種行政調控政策。此時,對西方政府來說,只能采取量化寬松的政策。量化寬松是經濟學家起的漂亮的掩人耳目的詞匯,實際上就是印鈔票,央行向政府透支。各國政府、尤其是美國在不斷印鈔,利率很低,紙幣供應量不斷增加,錢越來越不值錢。但這可能是美國現在唯一能寄予的希望,希望能產生貨幣貶值預期,同時產生通貨膨脹預期。因為它正處于通縮的預期當中,而通縮的預期更危險。

        可期的是,美國的經濟已是高度服務化的經濟體系,美國其實沒有太多的產業。

        美元貶值對美國實際上的經濟刺激作用非常有限,最多帶來的是通脹預期。更現實的問題是,日本的經濟也很差,日元也是零息貨幣。歐洲更不用說,很多國家的債務問題比美國還嚴重,整體來講創新能力不如美國。

        這樣的國際環境下,大家都不希望誰的貨幣過強。每個國家都要成長,每個行業都要成長。但另一方面,歐、美、日經濟又不行,很多新興市場要靠出口拉動經濟,在出口前景不明的情況下,匯率面臨大幅升值的風險,對出口的影響也很大。

        所以,各國政府就采取了一些匯率保護政策,在市場上于預匯率,購買美元,拋售本國貨幣。這雖然能從某種程度上抑制美元對本國貨幣貶值,但這種運作對新興市場來說成本大,負面效應明顯,買的是美元,放出去的是本國債券,對央行來講是虧本買賣。

        全球經濟面臨這樣的困局,有些經濟學家就稱之為貨幣戰爭。各國想方設法讓經濟復蘇,又缺乏有效的政策手段。目前來講,各國政府對貨幣市場的干預,或者說貨幣摩擦會持續下去,會不會引發真正的貨幣戰爭,誰也說不準。但在貿易戰和貨幣戰兩者間比較的話,可能貿易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未來三年,全球的經濟會非常低迷。當然,也不要過分悲觀。

        中國經濟十年后超美國

        金融海嘯之后,很多人在思考:美國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日本,經濟衰退二十年?

        日本經濟為什么不成長?經濟成長需要人口的增長和勞動力的增加。勞動生產力的提高才能產生技術創新。日本人口在下降、在老化,勞動力不斷減少,美國人口在上升,更由于大量移民出現,去美國的都是精英。所以美國不會成為第二個日本。

        近期法國罷工潮高漲,因為法國政府說要保證勞動供應量的提高,延長退休年齡。這有些牽強,人忙碌了一生,五六十歲還不退休,就沒時間享受人生了。人類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例如疾病。感冒后,醫生開的藥其實是安慰居多,一般來講感冒病毒七天會自然死亡,吃藥也是七天才能緩解。

        不過,現在什么東西都可以克隆。例如有人得了肝癌,就可以克隆器官。從技術上來講,克隆已經較為成熟。醫學、生物科學技術的突破,可以讓人類的壽命大大延遲,會改變經濟成長的格局。

        不要低估科技給人類和經濟所產生的革命性影響?,F在我們的生活和二十年前相比,完全不一樣了。移動通訊技術、物聯網等,大大超出了人類的想象。但將來的發展要影響力足夠大才能帶來變革。

        很多人說,新能源會不會改變整個人類呢?有可能。但哪個領域是突破口?現在新能源炒得火熱,有一定道理。巴菲特在中國就買了一只和新能源有關的股票,極有遠見。我們要看大勢看趨勢,投資是技術加科學,要符合未來的趨勢。

        新能源各個板塊炒得都很熱,但現在新能源最關鍵的是能儲,不管是什么類型的能源,能量儲備都是一個最重要的瓶頸所在。

        比如風能,中國穩定的風源并不多,很多風電場的問題是,生產的電壓電流造成了太大的起伏,上網很成問題,成本也下不來,沒法和傳統能源競爭。比如太陽能,簡單來說它是不用的時候很多,想用的時候沒有。白天發的電存起來,但是經常不夠用。所以很多人不愿用太陽能熱水器。比如新能源

        汽車,想要汽車跑得快時間長,是需要大功率儲存的。大功率是時間加能源,要花很長的時間來充電。沒有能儲的技術,突破還很成問題。

        能源新材料科學技術,最前沿的都掌握在美國人手上。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中國的生物工程走在前面。我認為,生物工程比新能源更有影響力,很可能下一階段出現的跨時代技術突破,是在生物工程方面。

        中國經濟過去十年翻了五倍。過去三十年走的是人家一百年走過的路,創造了全球經濟的奇跡。但過去十年之所以表現好,是市場決定的。有人說,中國的股市很奇怪,2001年指數就到過2300點,近期經過強勁反彈,也就在3000點左右。這十年間,巴西的股票漲了7倍,俄羅斯漲了6倍,印度漲了5倍,中國的股市漲了不到30%。很多人說中國有資產泡沫。中國經濟翻了5倍,為什么股市不漲呢?

        事實上,中國有一類資產過去十年和巴西、俄羅斯的股票市場漲勢是差不多的――房地產。北京、上海等地區的房價,十年間漲了不止5倍。

        中國經濟的成長,十年前就奠定了現在的模式。中國在十年前做了兩件事:第一,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產業競爭力飛速提高,這奠定了中國以外需拉動經濟成長的模式。第二,1999~2000年啟動了房改。在過去,住房是一項社會福利,房改之后,房地產成了一項產業。從此,中國的經濟就在房地產及相關產業飛速發展的基礎上高度成長,拉動了內需。

        在外需和內需這兩駕馬車的拉動下,中國經濟增長很快。未來幾年,全球經濟動力會很缺乏,房地產作為一個產業,應該會繼續支撐中國的發展,但是其盈利模式要改變,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國要尋求新的突破口,產業未來格局會改變。未來十年,股市的投資回報預期應該比過去十年高很多,很可能會超過實體的房地產投資。

        十年以后,中國經濟超過美國是非常有可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未來十年中國經濟成長的困難,會比過去十年大很多。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

        未來的中國經濟,缺乏的是資源、品牌和技術,這三方面是未來十年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漲得最好的主體,就是資源和能源商品,但中國經濟發展面臨一個非常大的資源瓶頸。

        中國的市場潛力無限,但永遠會有人說中國存在泡沫。就拿汽車行業來說,2004~2005年,有人說中國的汽車產業是個大泡沫,那時的汽車一年賣出不到500萬輛,在線的產能有1000萬輛。2009年金融海嘯之后,美國的汽車銷量降到了1000萬輛,中國漲了40%,達到了1350萬輛,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2010年,我國的汽車銷售可能達到1700萬輛,美國能恢復到前年的1200萬輛就不錯了。中國一躍超過美國可能是永久性的,而不是過去所說的是暫時的。

        但是,這個市場的潛力在哪里?美國的汽車保有率是60%,中國不到10%。中國的汽車銷售什么時候能達到飽和?汽車每年有約8%的更換率,美國的汽車保有量是1.7億輛,即使美國不增加新車,銷售沒有成長,僅僅是舊車換新車,一年也能產生1200萬輛的銷售。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在1億左右,到小康社會,保有率如果能達到美國的一半30%的話,汽車保有量將達到4億,飽和了。

        問題是,1700萬輛的年銷量,已經讓北京成為“首堵”了,原油也漲到80多美元/桶。什么樣的資源能支撐這種成長?到時有這么多的資源來保證成長嗎?中國是一個史無前例的市場,很多企業家是心有多大,市場就有多大,需求是無限的,但是資源是有限的。中國受到的制約因素還有很多。

        拿稀土來說,中國稀土出口高達90%,美國等國卻從來不開采,先消耗了別人的再說,自己的是戰略儲備。中國現在限制出口之后,市場反應激烈,兩三個月內稀土價格在全球翻了四五倍。資源有多值錢,就是這個道理。資源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瓶頸,這方面一定要突破。

        改革開放帶來的粗放型成長,在未來要做到內化和細化,未來中國經濟要發展,還需要掌握自己的品牌和核心技術。中國沒有全球能接受的品牌,現在產業上有幾個,但哪類品牌可能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值得思考。現在的中國企業,多是給別人做代工,低成本低利潤,這個坎要邁過去。中國處在全球產業的低端,基本上沒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中國有多少產業利潤是保持在50%左右的?除了房地產,利潤能有30%就不錯了。

        第6篇: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關鍵詞]金融危機 失業 貿易保護 人民幣升值

        一、我國外貿出口的現狀簡述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采取了在稅收、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很多優惠政策,使得我國很快就成為世界的加工廠。加工型貿易規模已經占到了外貿進出口的50%以上,真正的成為了我國外貿出口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國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超過12.5萬家,這個“世界加工廠”解決了3600萬人就業,也為我國創造了巨額的外匯收入。據海關統計,2009年我國外貿順差的來源基本上都是由加工貿易來完成的。2009年,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9093億美元,同比下降13.7%,其中進口3223.38億美元,同比降14.8%,出口5869.81億美元,同比下降13.1%。從這些數字上可以看出,外貿順差達2646.43億美元。中國貿易順差基本上是由加工貿易完成的。2009年,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我國進口貿易額仍然超過1萬億美元,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而且,2009年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達到2268億美元,比2008年減少了412億美元,美國出口696億美元,而從中國貿易進口額則為2964億美元,同比下降12.2%,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第三大出口國。

        二、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

        外貿出口一直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金融危機的爆發,導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我國外貿出口在此次危機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金融危機源自美國的次貸危機,而我國和美國的貿易往來密切。據中國海關統計,中美雙邊貿易額從1978年的9.9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078.2億美元,美國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所以美國的經濟衰退對我國外貿出口影響甚大。美國的消費支出占到 GDP 的 73 % ,次貸危機的爆發導致消費信心指數下降,美國居民的消費量嚴重下滑。消費的抑制不可避免影響到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貿易。我國沿海的出口型企業就因為外部市場的低迷,主要是美國市場的低迷,訂單數量急劇下降,很多的工廠陷入停產或者關閉,失業人數也隨著金融危機的蔓延而上升。下面就來具體的看一下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

        1. 外貿企業利潤下降

        我國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或者是初級產品的出口,比如:紡織服裝、制鞋、食品等。這些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就是以價格低廉來打開并贏得國際市場的。但是這些企業大多還是停留在貼牌生產階段,產品是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也很低的中低檔產品,這些企業因為缺乏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在國際市場只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金融危機的爆發,國外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嚴重下降,而這些中低檔產品本來就是需求價格彈性較高的產品,提價空間有限。金融危機引起的歐美經濟衰退雖然在一段時間內使得石油以及一些原材料價格連續下跌,但是這種價格個波動在某種程度上也加大了出口的風險。國內原材料、初級產品價格等的大幅上漲使得外貿出口企業的成本提高,但是產品在外需不足的情況下又不能通過漲價來彌補成本的上升。外貿出口企業就出現了:在較高的價位簽訂原材料合同,制成品卻面臨價格下跌的不利局面。所以我國的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隨著我國新勞動合同法的正式實施,勞動力成本上升也有所上升,而國際貨幣市場上,人民幣升值壓力也不斷加大。原材料、初級產品、勞動力等成本價格的上漲,人民幣匯率的上升等等因素的交織使得我國外貿出口企業所得利潤普遍下降。

        2. 就業問題

        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大多是中小型企業,企業自身資金實力有限,多是通過貸款來解決融資問題。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全球銀行業嚴重受挫,為了確保銀行利益不受損失,各大銀行紛紛收縮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中小外貿出口企業在金融危機期間,因為需求和訂單的減少,使得外貿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再加上國內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價格等經營成本的上升,而現在資金鏈的斷裂使得一批中小外貿型企業不得不縮小生產規模甚至宣布倒閉,這樣就造成了一大批工人失業。其中占絕大多數的是農民工。

        我國外出農民工總規模在2009年達到了1.5億。從2009年年初到9月份,春節前后有2000萬農民工因失去工作而返鄉、其中就有直接受金融危機影響1200萬人在內的7000萬農民工。經濟增長的周期性造成就業增長的周期性,金融危機導致我國實體經濟下行,自然會產生周期性失業。而遭受經濟危機打擊最大的是外貿出口型的中小企業,而這些企業雇用的主要是解雇成本低的農民工,他們最先丟掉工作成為意料之中的事。隨著我國農業生產勞動率的進一步提高,農業所需勞動力人口逐步減少。而且,新一代的農民工大多是80后或者是90后,他們既不會務農也不愿務農,所以他們的就業問題必然在城市得以解決。農民工因為沒有失業的任何保障,也承受不了長期的失業,他們在失業后的不久就開始著手找工作。金融危機的發生,導致制造業的用工數量下滑,我國政府又施行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4萬億投資計劃,更多的農民工因為工作的需要轉而進入建筑業就業市場中;制造業崗位的減少也使得更多的農民工轉到服務業。失業農民工的大多數就在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中,通過勞動力市場的自我調節恢復了就業狀態。作為全球經濟危機中的支柱力量的中國,在今年必然會進一步恢復到常規的增長軌道上,因金融危機影響而暫時中斷的普通勞動力短缺現象,將以區域性、結構性和摩擦性的方式繼續出現。治理這類勞動力市場矛盾的出路,就是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整合水平、改善勞動者的素質,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和就業,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等一系列改革。

        3. 人民幣升值引起的結算風險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出現萎縮,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各國對國際市場的爭奪也更為激烈。為了保護各自國家的市場地位,貿易保護主義又一次抬頭并迅速蔓延,而美國為了縮小中美貿易逆差,更是不斷向我國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然而據數據顯示,從2009年10月以來中國對外貿易順差呈現逐月下降趨勢,分別為240億美元、191億美元、184億美元、142億美元、76億美元。2009年全年貿易順差為1960.7萬億美元,比2008年減少了34.2%。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累計升值超過20%,其間,中國貿易順差不降反升。2009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穩定,但是全年貿易順差同比下降34.2%。但是美國為了縮小對我國的貿易逆差額,不斷對我國人民幣升值施加壓力。而且,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的預計,人民幣如果升值25%到40%將會為美國貿易赤字每年減少1000億到1500億美元,增加75萬到100萬人就業。美國為了早日走出金融危機的泥潭,美國更是聲稱要把我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眾所周知,我國出口的產品還主要是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的中低檔產品,而且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還是價格的接受者,我國的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就是以價格取勝。但是隨著美元的不斷貶值、人民幣持續的升值,使得我國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逐漸消失,很多出口行業的利潤都大幅下滑。本來出口的中低檔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利潤就薄,現在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價格相比較就高了。然而金融危機導致的原油、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上升,企業用工成本隨著新勞動法的實施也上升了,所以企業整體成本上升,但是我國在金融危機市場中出口企業又不能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保持相同的利潤水平,使得出口企業的經營越發艱難。

        而在國際市場上,我國商品的貿易結算還是以美元為主,現在美元的貶值、人民幣的升值又使得我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進一步下滑。而國際貿易中,商品的結算一般是有個時間差的,人民幣的升值使得出口企業在結算中面臨很大的結算風險。以國際市場上人民幣的升值趨勢來看,企業在國際貿易進行中的應道賬款結算中會面臨無形的資產損失。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幣升值無可厚非。但是我國經濟增長還是以制造業的發展來推動的,而制造業的利潤已經越來越少,所以人民幣的升值只能是逐步升值的過程,不能是瞬間實現,這個升值過程還需要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來支撐。從而在經濟發展到再上一個臺階之后再升值,這樣才能維持我國經濟長遠的發展。

        4. 貿易摩擦增多、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金融危機的爆發,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貿易“蛋糕”縮小,主要經濟體自顧性增強。在經濟衰退帶來的刺痛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壓力下,一些國家短視地尋求保護主義對策,為國內產業留住日漸萎縮的市場需求,為國內勞動力保住日益減少的工作崗位,全球國際貿易環境惡化。據統計,中國連續14年成為被發起反傾銷調查的國家,2008年全球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和反補貼調查中,涉及中國的調查就分別占到總數的35%和71%。進入金融危機影響更為嚴重的2009年,貿易保護主義更加猖獗。以輪胎特保案為標志 ,以美國為首的貿易保護主義呈現愈演愈烈之勢。金融危機發生以來,伴隨世界經濟的疲弱復蘇,人們普遍擔心貿易保護主義會令世界陷入貿易戰,拖累全球經濟的腳步。一些國家借反傾銷、特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連環保、安全和技術等因素也成為貿易壁壘的幌子。世貿組織的報告顯示,2008年7月到2009年6月,世貿組織成員報告了217項反傾銷調查措施,與上一年度相比增長了15%。而在2007年之前,反傾銷措施數量呈下降趨勢。各國自顧自的保護主義行為令世界貿易進一步下滑。數據顯示,全球貿易量在2009年5月達到了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點,比2008年4月的歷史峰值下跌20.4%。

        盡管貿易保護主義不是導致全球貿易下滑的首要因素,但貿易保護主義的發展,導致國與國之間隱性的貿易沖突風險加劇,勢必進一步打擊世界經濟。貿易保護主義不同于正當的貿易保護措施,它是對多邊貿易規則中救濟措施的濫用。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復蘇,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至少還會持續一至兩年。如果失業率進一步增加,貿易保護主義可能也會隨之擴大。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實體和第二大出口國,處于貿易摩擦的中心地帶。目前經濟學界普遍認為,今后一段時間將是貿易摩擦的高發期。如何避免貿易保護措施被濫用和長期化的風險,是各國共同的責任。維護貿易開放的誠意與力度,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速度。反過來,經濟的穩步復蘇也將有助于減少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與歐美國家發達國家出現的貿易摩擦不斷增加,為保護各自經濟利益的貿易保護主義,使我國出口企業深受其害。我國企業在金融危機期間,為了繼續擴大出口我國企業也開始積極開拓金磚四國和東盟等新興市場。雖然歐美出口占到我國出口市場的70%以上,但是從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新興市場的發展速度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會超過發達經濟體,所以我國的出口將會向這些新興市場傾斜,對印度、巴西、俄羅斯等國的出口會有所上升。在進口方面,也會加大從非洲、拉美、澳洲、俄羅斯等資源大國進口資源類產品。而且隨著我國在亞洲生產體系中地位的轉變,我國會從國際分工的中低端轉向中高端,從而使我國的產品出口在國際市場有更大的競爭力。

        三、結論及建議

        金融危機的爆發對全球經濟影響甚大。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出口在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金融危機來襲之后,全球消費市場急劇萎縮,國際市場需求下滑。我國外貿出口企業的利潤在此期間普遍下降,企業生存舉步維艱,直到今年,全球經濟略有復蘇,我國外貿企業的現狀才有所好轉;在此期間,我國失業人數不斷上升,大量的農民工不得不提前返鄉,我國的經濟刺激計劃使得全國的就業形勢開始調整和好轉;而全球貿易的不斷下滑使得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所抬頭,這點對我國的外貿出口企業非常不利,歐美等發達國家以技術壁壘、綠色壁壘等不正當的貿易保護措施阻止我國商品的出口;而與美國存在的貿易逆差,使得美國開始不斷對我國施壓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從而保護本國產業并達到減少本國貿易逆差的目的。

        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經濟的2009年,中國交出的答卷無疑是全球經濟中一道最亮麗的風景,中國經濟的企穩回升極大的提振了全球經濟,并對恢復全球經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貿易下降22%的情況下,我國進口值仍然超過1萬億美元,比上年只下降了11.2%,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進口國,對遏制全球貿易急劇下滑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世界經濟企穩貢獻巨大。但是在此過程中也可以看到,我國貿易出口結構急需調整,應逐步從中低端市場向中高端市場轉變;出口面向的市場也需要進一步擴大和轉變,比如從發達的歐美市場向新興的金磚四國等市場傾斜等等。金融危機使得我國更加清晰的看清國際市場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國在后危機時代能否有更大的作為,迫切需要抓住新一輪的經濟復蘇和高漲兩個階段,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取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曉璐,楊莉.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8:8.

        [2]陳劍宇,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企業的沖擊及出口型企業的出路[J].中國商界,2009:8.

        [3]陳希望,王紀平.外貿出口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09:32.

        第7篇: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關鍵詞:俄羅斯;貿易盈余;國際油價;全球經濟增長

        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而且是前超級大國蘇聯的繼承者,其發展狀況始終影響著世界經濟、政治的發展。在蘇聯解體后,為了發展市場經濟俄羅斯采取激進的“休克療法”,結果卻適得其反,造成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倒退。之后,其國民經濟經過一系列調整,終于呈現出向好的趨勢。特別是在進入新世紀之后,俄羅斯國民經濟的增長屢創新高,通過石油等礦產資源的出口獲得了大量的收入,并帶動了整體經濟的繁榮。現在的俄羅斯成為“金磚國家”的重要成員,對世界的影響日益增加,這離不開俄羅斯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展。本文在此分析當前俄羅斯貿易順差形成的原因。

        一、俄羅斯貿易順差增長的現狀

        俄羅斯國土面積廣大,國內擁有豐富的煤、鐵、石油、天然氣、森林等資源,特別是油氣資源,其國內石油的儲量占據非歐佩克國家的第一位,而常規天然氣儲量世界第一。雖然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濟遭受重創,但依然繼承了蘇聯時期所創造的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這些條件,為俄羅斯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普京上臺以后,俄羅斯開始整治國內經濟,嚴厲打擊國內的經濟寡頭,這一方面促進了國內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將國內資源出口帶來的財富收歸國有,增強了俄羅斯的綜合國力。

        從俄羅斯的貿易狀況圖可以看出,從1999年開始,俄羅斯的對外出口開始增加,之后經過一個平穩期便開始呈現“井噴”式的發展,從2002年開始,其出口額幾乎每年提高一個臺階。雖然2009年金融危機使俄羅斯的貿易出口大幅下滑,但隨后俄羅斯的出口再次強勁恢復,迅速達到了危機前的水平。與此同時,俄羅斯的進口也呈現相似的發展路徑,但明顯低于出口。這使得俄羅斯獲得相當可觀的貿易盈余,從圖中可以看出,俄羅斯從1997開始,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始終保持貿易盈余,這給俄羅斯經濟建設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從俄羅斯“出口產品分種類貿易盈余情況”圖中可以看出,俄羅斯出口的貿易盈余主要來源于礦產品。礦產品在俄羅斯貿易出口盈余中占據了不可取代的地位,而其他產品絕大多數處于貿易逆差的狀態。這說明,俄羅斯的對外貿易主要依賴著初級產品的出口,其工業制品并不具有比較優勢。

        雖然俄羅斯的貿易盈余逐年增加,但其出口產品的競爭優勢卻相當單一。俄羅斯是一個依靠初級產品出口獲得貿易盈余的國家。這是俄羅斯貿易的基本狀況。

        二、俄羅斯貿易盈余原因簡析

        (一)理論分析

        貿易是一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經濟學家對于如何通過貿易增加國民財富做了很多的研究。其中,比較優勢理論代表李嘉圖認為,一國貿易品之所以在出口中擁有競爭力,是因為該國出口的產品具有比較優勢。據此,他認為,一國要想在國際貿易中獲取收益,就應該出口本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而要素稟賦理論學者認為,一國應該出口本國擁有相對豐富資源稟賦構成的產品,也就是,資源豐富的國家應該出口資源密集型產品,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應該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比較優勢理論和要素稟賦學說為各國該如何發展國際貿易指明了一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充分認識一個國家或地區所具備的優勢,資源、勞動力、資本或技術等,然后根據自身的優劣條件盡可能的發揮自身的優勢以在國際貿易中獲取盈余,依靠盈余反過來進一步增強比較優勢或彌補自身的不足,以此推動國內經濟的繼續發展。

        俄羅斯的貿易盈余就是通過充分利用本國的豐富資源而獲得的。俄羅斯國內資源豐富,而人口相對稀少,特別是其處于高寒的地理位置,發展工業的條件并不有利。然而,與稀少的人口相比,俄羅斯擁有著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西接歐洲發達國家,東接中國新興經濟體,東西都是巨大的能源、原材料需求市場。如此良好的區位優勢,為俄羅斯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和周邊旺盛的需求,俄羅斯通過出口工業原材料和能源就可以為創造大量的財富。

        (二)全球經濟的繁榮

        在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全球經濟始終發展良好,特別是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國家始終處在高速增長當中,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中國、印度等國的經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需求,特別是對礦石等原材料的需求,拉動了資源型國家的發展。

        這種外部環境給俄羅斯等資源型國家帶來了機遇。一方面,中國、印度等國的需求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給俄羅斯礦產品的出口創造了機會,另一方面,全球性繁榮推高了大宗產品的價格,這無疑提升了資源國出口產品的價值。出口機會的增加,貿易條件的改善,為俄羅斯通過資源出口發展經濟提供了可能,并為其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三)能源價格的上漲

        俄羅斯國內擁有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石油和天然氣是當前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能源。自從內燃機被發明以來,石油就成為了提高人類速度的主要原材料,無論是軍艦、坦克等國防裝備,還是飛機、轎車等民用設施,無不嚴重依賴石油資源。上世紀數次石油危機,給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危機,這一現實始終提醒人們,石油是一種關乎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物資。然而,石油資源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衡,歐佩克國家儲藏了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儲量;在歐佩克國家之外,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就是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是俄羅斯的寶貴財富,其作為硬通貨不僅在蘇聯時期為蘇聯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收入,而且在蘇聯解體后為俄羅斯國民經濟的恢復也提供了財富來源。

        石油是不可替代的資源,雖然新能源的發展給人類的能源利用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石油、天然氣仍然占據了人類能源利用的主體。石油對各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所起的基礎作用,使得進口石油成為不得不繼續的選擇。憑借著國內豐富的石油資源,俄羅斯始終有充足的底氣。

        然而最近幾年來,世界經濟的繁榮對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全球石油的儲量卻相對不變。對石油供應不足的擔心推動了全球油價的不斷高漲。此外,石油作為全球通用的大宗商品,標準化的交易使其呈現出金融品的屬性―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盯住石油,有的用來規避風險,有的謀求石油差價――無論出于何種目的,資本對石油的追捧,又進一步推高了石油的價格。

        此外,俄羅斯地跨歐亞,西接東歐,東臨東亞,良好的地緣優勢讓其利用地緣競爭進一步抬高了油價。石油出口,成為了俄羅斯的財富之源。

        三、計量分析

        普京上臺后,對國內的經濟、政治制度進行了很多調整,極大地改善了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環境。然而,我們不能忽視全球經濟形勢變化對俄羅斯貿易的影響,正如前文的分析,全球經濟的向好,特別是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繁榮,以及世界能源價格的高漲,對俄羅斯貿易盈余的改善以及提高都是巨大的促進。在這里,本文運用計量手段進一步分析俄羅斯貿易盈余改善的原因。由于全球經濟增長和國際油價上漲是同時影響俄羅斯貿易盈余的重要因素,本文在進行計量分析時,采用全球經濟增長、國際油價、俄羅斯貿易盈余三個變量,分別表示為gdp、op、tb。

        本文使用的數據來源于俄羅斯數字(Figures in Russia)和中國國家統計局。其中,進出口的數據取自俄羅斯聯邦基于海關統計的數據,全球經濟增長的數據和國際油價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統計局的國際數據。在進行計量分析時,先對數據進行了取對數處理,然后通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檢驗和方差分解方法對數據進行了分析。本文使用Eviews 6.0進行數據處理。

        (一)Granger因果檢驗

        在對數據建立VAR模型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后,其結果為表一:

        根據X2分布表,滿足自由度為2、置信度為99.5%的臨界值為10.6。這一值小于上表中的任意χ2取值,從而拒絕原假設,全球經濟增長(lngdp)、國際油價(lnop)兩個變量能夠Granger引起貿易差額(lntb)的變化,而且聯合檢驗(ALL)也能說明四個變量能夠Granger引起貿易差額的的變化。

        這一結果與之前的分析一致,表明全球經濟增長、國際油價變動是引起俄羅斯貿易盈余增加的重要原因。

        (二)方差分解分析

        Granger因果檢驗說明了全球經濟增長和國際油價變動是帶來俄羅斯貿易盈余的重要原因,但二者對貿易盈余增加的貢獻程度如何?這需要繼續對數據進行方差分解分析,以了解全球經濟增長和國際油價變動作用的大小。

        對數據進行方差分解分析后,其結果圖三和圖四:

        從圖三,我們可以看出,當全球經濟實現增長后,會迅速帶動俄羅斯貿易盈余的增加,在第二期,全球經濟增長對俄羅斯貿易盈余增加的貢獻度達到40%,之后緩慢下降并穩定在20%左右。這說明,全球經濟增長會迅速帶動俄羅斯貿易盈余的增加,但其長期的貢獻要小于短期貢獻。

        從圖四可以看出,當全球油價得到上漲后,會迅速帶動俄羅斯出口盈余的增加,其貢獻度在短期內達到最高點后,穩定在最高貢獻度上。這說明,俄羅斯貿易盈余的增加量深受國際油價變動的影響。當國際油價升高后,其貿易盈余會迅速增加,并且對貿易盈余具有持久的影響。

        方差分解分析的結果表明,國際油價變動對俄羅斯貿易盈余的增加具有更大的貢獻,也說明了俄羅斯貿易盈余的增加受益于石油等資源的出口。

        俄羅斯貿易盈余的增加離不開全球經濟的繁榮,經濟發展帶來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加大石油等能源的使用,因而石油等能源的出口會增加;但受環保、節能等觀念的影響,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增加呈現遞減的規律,因而導致俄羅斯出口的長期增加值不如短期增加值。而國際油價的上升對俄羅斯貿易盈余的拉動作用是直接的―油價越高意味著俄羅斯出口額越大。因此,油價的上升對俄羅斯貿易盈余增加的作用更大。

        四、政策建議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受到重創,但憑借著其國內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在全球經濟增長和油價高企的條件下,依然獲得大量的貿易盈余。這使俄羅斯有實力繼續保持大國地位,同時也為其經濟的調整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了物質基礎。為了繼續保持較大的貿易盈余,俄羅斯應該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政策調整。

        首先,繼續保證石油收益。石油等能源的出口是俄羅斯貿易盈余的重要來源,這在短期內很難改變。石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在軍事、交通等領域的地位至今無法完全替代,在可預見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被世界所追捧。而且俄羅斯接近東亞經濟快速增長區,石油出口市場廣大。因此,俄羅斯應該注重石油行業的發展,保證穩定的石油出口收益。可以通過與中國等國家簽訂石油供給協定等,獲得持續的石油出口。

        其次,加快經濟轉型。從我們的分析可以看出,俄羅斯的出口盈余主要來自于礦產資源的出口,工業制成品在的國際競爭力較弱。俄羅斯要想獲得更大的出口收益,就應該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獲取更高的產品附加值。這就需要俄羅斯加快經濟轉型,努力向全球產業鏈上游發展,大力發展資源深加工,加大工業技術投入,提高出口產品的市場價值,以獲得更大的出口收益。

        參考文獻

        [1]孫一諾.“金磚四國”貿易結構比較:基于技術附加值 視角的分析[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0.

        第8篇: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關鍵詞:國際經濟貿易 全球化 經濟政策

        當今社會科技與經濟不斷進步,一次又一次的騰飛將國際社會引向了交流共存的發展道路。國際經濟一體化已成為目前國際社會炙手可熱的發展浪潮,不僅將人才進行全球性融合也將科技、資源作全球化交流的主要內容。在國際社會中,經濟一體化不單單表現在經濟全球化上,還表現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上,全球化與區域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這是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本質特征。本文中筆者按照當今現代經濟發展的狀況,結合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制度與現狀,研究了國際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提出了針對我國全球化經濟發展的意見與對策。

        一、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主要特點

        首先,在探究國際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影響之前,分析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特征,可以充分的了解國際形式,并預見未來國際經濟形式的趨勢,這種措施可以一針見血的提出我國經濟現狀的缺漏之處以及有效解決措施,以幫助我國經濟取得進步。當前國際經濟一體化的主要特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經濟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標志,是指各國跨越固有國界,通過對外貿易、資本交換、技術轉換等手段相互交流相互聯系以促進自身發展。經濟全球化將全世界連成一個共同體,成為地球村,各國無障礙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從而實現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優化配置。世界因這種手段緊密聯合成一個整體。第三次工業革命也來,世界科技水平不斷革新,互聯網的建立幫助著各國的經濟文化不斷交流,促成經濟相互溝通形成經濟積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系日漸緊密,這是全球化的必經過程。各國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切磋從而推動著自身經濟發展,這使世界各國緊密聯合形成了統一市場。為了達成各國經濟不斷騰飛的目標,各國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的經濟市場規范條例,經濟運行的全球化戰略也有條不紊的運行。在各種合作協約中國家與地區建立了良好的友誼關系,各種技術與資源不斷涌動,國際市場秩序的不斷規范完善幫助了世界各國有效提高資源配置,建立良好的國際經濟發展形式。

        第二,一體化,顧名思義是指國家與國家之間聯合一體,兩個或者多個國家簽訂合約或者協定,并通過一個由政府授權、各國政府共同承認的且超越國家性質的共同機構見證,制定出一個統一對外對內的經濟貿易交流政策或金融財政政策。旨在消除合約內成員國相互之間阻礙彼此交流的障礙,完全實現區域內互惠互利,協調發展可持續現代化經濟加強自身資源優化配置從而加強國家自身的對外競爭力。這種交流形式使得各國互惠互利相互促進,共同攜手發展,可積極發現自身優缺點并及時取得進步。區域一體化幫助合約國最終形成一個經濟政治高度協調統一的超越國家性質的整體,亦可稱之為國家區域集團,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歐盟都屬于區域集團式的區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但在全球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初期,各個組織都以大洲為隔界范圍,這體現了一定的局限性。現如今,區域化經濟愈來愈開放與廣泛,這標志著經濟一體化伴隨著實踐不斷進步與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完美狀態。區域經濟一體化已成為國際經濟關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趨勢之一,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伙伴國家之間市場一體化的過程,從產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向經濟政策的統一逐步深化。

        第三,貿易自動化、自由化標志著全球化市場的形成,在各種經濟制度與協作管理條例的催動下,貿易的自由化不斷衍生成貿易的自動化。在全球經濟的不斷交流與運作下,貿易自動化成為國家經濟交流的必要手段。

        二、國際經濟一體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第9篇:全球經濟現狀范文

            一、2004年是近年來全球經濟、貿易增長最快的一年,2005年將有所放緩 

            從經濟增長來看,2004年大部分經濟體的復蘇更為有力。預計2004年將會是近年來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而2005年世界經濟發展將會有所放緩。當前,全球產出和出口增長都已經達到近期的較高水平,是全球經濟實現穩定增長的動力。在生產方面,供給能力提高和利潤增加使產出增長較快;在需求方面,出口的快速增長帶動了經濟復蘇。在三大經濟體中,美國在帶動全球經濟復蘇中再次扮演了火車頭的角色,日本經濟增長強勁,歐元區經濟持續復蘇;發展中經濟體中,亞洲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仍然較快,而非洲國家和拉美經濟增長的基礎依然脆弱。 

            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前景與90年代初期相比較為模糊和脆弱。結構調整沒有到位使得沒有出現類似新技術創新帶來的新投資熱點,同時,安全因素影響擴大,打擊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此外,通貨膨脹有所抬頭、利率水平上升、失業居高不下、美國雙赤字不斷擴大和石油價格飛漲等不確定性因素令人擔憂。因此,總體來看,2005年世界經濟增速將會出現適度回調。 

            近期,一些國際組織和研究機構對各自的世界經濟預測紛紛做出了一些調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9月底公布的新一期秋季展望報告中,調高200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至5.0%(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對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估為4.3%。世界銀行11月16日《2005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04年的全球增長率為4%,2005年會放緩至3.2%。聯合國LINK項目11月22日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04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8%,2005年的增長率也將放緩至3.2%。在發達國家當中,2005年美國和日本的經濟增長將比2004年明顯放慢。受巨額財政赤字、龐大貿易逆差及生產能力過剩等結構性矛盾的影響, 2005年美國經濟增長將明顯減緩。日本經濟發展中不利因素較多,經濟缺乏持續快速增長的動力。通貨緊縮的陰影尚未完全擺脫,將抑制經濟活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狀況日趨惡化,很難繼續通過增加公共投資的手段來促進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受世界經濟回調的影響,出口有可能會減速。另一方面,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由于受發達國家需求增長減速的影響,增長也將有所放緩。 

            全球經濟增長的強勁勢頭帶動全球貿易大幅增長。世界貿易自2002年2季度開始走出衰退,并呈逐步加速增長趨勢。聯合國和IMF預測2004年全球貿易量增長將達到9.3%和9.1%,不僅明顯高于2003年,也將是2000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美國國內需求強勁,日本和中國外貿快速增長,以及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復蘇是拉動國際貿易迅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4年,美國月度進、出口額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在10%以上,日本出口增長繼續明顯提高,歐元區在2004年第一季度進、出口額雙雙實現正增長后,增速逐步提高。受這些發達國家的帶動,亞洲發展中國家外貿繼續大幅度增長,進出口額增長速度大多在10%,甚至20%以上。 

            但是同樣,世界貿易增長的穩定性也令人擔憂。首先,美國經常項目逆差數額持續擴大將制約其進口的繼續快速增加,因此國際市場需求難以穩定增長;其次,美元匯率波動造成以美元計價的國際市場產品價格迅速上漲,貿易量的增長有限;第三,世貿組織“多哈回合”多邊貿易談判受阻、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國際貿易環境向合作和保護兩重性并存的方向發展。預計2005年世界貿易增長將有所放緩,聯合國LINK項目和IMF預測2005年全球貿易量增長將達到8.0%和7.4%,盡管比2004年的增長速度有所減慢,但是將明顯高于近10年來世界貿易量年均6.6%的增長速度。 

            二、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和特點分析 

            1. 全球開始進入新一輪升息周期 

            今年上半年,主要指標顯示美國經濟開始進入穩定復蘇階段,為了抑制未來通貨膨脹上升趨勢,保證美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6月30日開始美聯儲連續5次小幅提高基準利率,標志美國進入新一輪升息周期。當然,美聯儲是否將繼續提高利率仍然取決于今后一段時期的經濟運行狀況,但是,只要美國經濟能夠保持適度的溫和增長,不出現大幅度衰退,未來美國整體利率水平將會繼續有所提高。 

            英國央行也已經連續五次提息,以遏制經濟增長較快出現的日益高漲的借貸水平和防止出現通貨膨脹。與此同時,英國住房市場和消費信貸持續升溫,同時房地產價格持續較快增長,消費者債務日益增加。雖然英國消費物價指數的升幅仍控制在政府設定的 2%目標之內,但從中期來看存在通貨膨脹壓力。預計英國央行的基本利率有可能繼續上升。 

            當然,各發達經濟體的情況不盡相同。今年以來,歐元區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復蘇,歐洲中央銀行目前仍然維持現行2.0%的再融資基準利率水平不變,認為需要創造區內有利環境,促進下半年以后經濟復蘇的增強。但是,由于一年多來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上漲和歐元堅挺,提高了歐元區的通脹水平,而且預計這一趨勢仍將持續,因此如果歐元區經濟進一步復蘇,歐洲央行將會轉而考慮結束降息周期。 

            各國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將決定利率走勢。本輪世界經濟復蘇有一定程度的脆弱性,一些不利因素可能使復蘇的持續性面臨潛在風險,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各國央行的利率政策。如果復蘇減慢,那么利率的上升將會隨之放緩,甚至出現波動。根據美國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美聯儲將會采取“有節制”穩步升息的步驟,逐步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至一個“更加中性的水平”,從而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經濟增長。 

            2. 美國“雙高”赤字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潛在風險 

            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潛在威脅是美國日益擴大的財政赤字和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由于布什上臺以來推行大規模減稅計劃和增加軍費開支,2003財年財政赤字激增到3740億美元,2004財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將達4750億美元,占GDP的比重上升到超過4%,相當于世界儲蓄總額的6%。美國高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問題也是由來已久,今年第二季度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達到1662億美元,比前一個季度增加12.9%,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美國財政收入在短短的幾年中由黑變紅表明,美國財政狀況出現了自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惡化。財政赤字將會減少儲蓄和抑制投資,不利于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雙赤字"帶給美國的將是經濟發展放緩以及政策風險積聚,這不僅給世界經濟增長蒙上了陰影,也給國際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因素。美國經濟這個火車頭現在越來越多地依靠從世界其他國家借來的資源所推動。有人甚至認為,美國的經濟繁榮是建立在“借來的資金和借來的時間”基礎上的。所以,美國經濟能否持續穩定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如中國、東南亞、日本和歐洲各國的中央銀行是否愿意繼續通過購買美國資產(如購買美國政府債券等)的方式借錢給美國人花。由于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特殊和重要地位,美國的長期“雙高”赤字并未給經濟帶來太大的麻煩,而且其大規模的進口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但是也正因為如此,美國與其他國家這種相互依賴的關系很難長期維持下去。如果長期累積起來的風險在商品、市場和資金的某一鏈條的斷裂上釋放出來,其影響也將是巨大的。 

            如果美國不進行重大政策調整,美國的財政狀況很難在短期內得到改善。美國財政狀況不斷惡化必將會危害到全球經濟的穩定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布什政府如果不能有效處理美國破記錄的預算和貿易赤字,將對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3. 全球國外直接投資將恢復增長 

            90年代,國外直接投資(FDI)顯著增長。從90年代初的2000億美元,達到2000年創紀錄的1.4萬億美元。FDI流量的增長率超過了任何其它世界經濟主要綜合指標。FDI已經超過貿易,成為組織國際化生產和服務國際市場的重要方式,并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增長。但是,進入新的世紀,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連續三年下跌,2003年降到只有5600億美元。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流入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額減少,2003年流入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較上年銳減25%,僅為3670億美元,其中流入美國僅為300億美元,為1992年以來最低水平。只有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出現了復蘇,其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同比增長了9%,共計達1720億美元。 

            世界經濟回暖的背后是國際資本流動出現恢復性增長。按照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的數字,2004年上半年全球跨國并購比去年同期增長3%。隨著跨國并購活動的恢復以及經濟增長的加速,全球投資流量將在2004年重新開始增長,預示著全球FDI流動將開始新一輪繁榮?!?004年世界投資報告》預測,200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將增長到6000億美元,增長速度為7.1%。 

            4. 多邊貿易談判受阻,經濟區域集團化趨勢加強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不卡海量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首页 |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字幕 | 新97碰碰新版国产 | 中文字幕国产按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