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稅務管理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稅務管理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稅務管理理論

        第1篇: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study begins from new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in tax administration in the USA,Singapore,South Kore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putting forward new public management ideas and specific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ax administration.

        關鍵詞: 公共管理;稅務行政管理;借鑒

        Key words: public administration;tax administration;reference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5-0212-02

        1新公共管理理念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

        新公共管理是80年代以來興盛于英、美等西方國家的一種新的公共行政理論和管理模式,也是近年來西方規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體指導思想之一。它以現代經濟學為理論基礎,主張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公共管理,打破政府對公共產品與服務的壟斷;更多地注重管理的結果,而不是只專注于過程,重視政府績效的考核;把公眾視為顧客,將顧客滿意程度作為衡量的標準。新公共管理運動首先發端于英國,以撒切爾夫人上臺為標志,隨后波及到澳大利亞、新西蘭、英國、加拿大、荷蘭、法國等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在相當程度上提高了這些國家的公共管理水平,促進了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增強了整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能力。

        新公共管理的的主要特征體現在七個方面。首先,新公共管理重新對政府職能及其與社會的關系進行定位,即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機構,政府公務人員應該是負責任的“企業經理和管理人員”,社會公眾則是提供政府稅收的“納稅人”和享受政府服務作為回報的“顧客”或“客戶”,政府服務應以顧客為導向,應增強對社會公眾需要的響應力。其次,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視政府活動的產出和結果,即重視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第三,新公共管理反對傳統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規,輕績效測定和評估的做法,主張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制,而實現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第四,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如成本-效益分析、全面質量管理、目標管理等)和競爭機制,取消公共服務供給的壟斷性。第五,新公共管理強調公務員不必保持中立,而應讓他們參與政策的制定過程,并承擔相應的責任。第六,新公共管理主張對某些公營部門實行私有化。第七,新公共管理重視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在人員錄用、任期、工資及其他人事管理環節上的靈活性。

        雖然新公共管理也存在其自身的缺陷,比如無視公營部門與私營部門的根本差別,盲目采用私營部門的管理方法;把政府與公共的關系完全等同于供方與顧客的市場關系等等。但由于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共行政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因而對我們進一步深化稅收行政管理的理論和實踐不無借鑒意義。

        2新公共管理理念的成功實踐

        新公共管理理念是西方社會特定的政治、經濟、科學技術發展條件下的產物,體現了公共行政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公共管理改革的浪潮在傳統的西方國家和新型的工業化國家中普遍展開,已經在相當程度上改善了西方國家的公共管理水平,滿足了更多的公共服務需要,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通過國外稅務管理部門對新公共管理理念的運行就可見一般。

        美國國內收入局在1998年實施了重組與改革法案,其新使命被描述為“通過幫助納稅人了解和實現他們的納稅義務,并通過使稅法公平適用于所有納稅人,來為美國納稅人提供最高質量的服務”。在組織形式上,收入局建立了一個類似于在私營部門中廣泛應用的組織,即面向顧客需求的組織。在這里,稅務機構的顧客是納稅人。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收入局同時減少了管理層次和主要單位數目,以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進對顧客的培訓和服務。在績效評估方面,美國國內收入局建立了一套平衡評價體系,對收入局內部各級組織及其員工進行評估。

        新加坡國家收入局提出的目標是“稅務管理在國際上要居于領先地位,由受到良好培訓的、專心工作的稅務人員提供優質的服務”。新加坡國家收入局從1992年開始改革進程,將部門式的收入管理改為獨立的收入局。獨立的收入局有利于提高稅務管理的靈活性,并能雇用到高技術的職員。同時,新加坡國家收入局把沒有完整性的以稅收為基礎的組織結構,改為以功能為基礎的為納稅人一站式服務的組織結構。這一新結構減少了以稅收為基礎的原有機構中存在的功能重復問題。

        韓國國家稅收服務局保證以1999年9月1日作為一個新起點,開始為納稅人提供公平、透明的稅務管理服務。為此采用功能導向型管理制度進行根本性機構改革,并實施高效、公平的稅務管理。同時,采取從外部評價國家稅收服務局的績效等措施。

        新公共管理理論給西方稅務機構改革帶來的變化,是西方政府管理改革的縮影,為世界各國特別是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國家加強稅務機構內部管理提供了經驗。這些經驗歸納起來有三點:一是引入企業經營管理思想,注重結果、激勵和績效評估,放松嚴格的行政規制,實行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二是把納稅人視為顧客,將政府的職責定位在根據納稅人(顧客)的需求向納稅人(顧客)提供服務,以顧客滿意度作為衡量績效的標準;三是重視稅收管理活動的結果和產出,關心提供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并能夠主動、靈活、低成本地對外界情況的變化做出富有成效的反應。

        3借鑒新公共管理理念、完善稅務行政管理的啟示

        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國的經濟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經濟中。近年來,我國也積極借鑒公共管理理念,作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有益參照,并取得初步的成效。因此,作為政府公共部門的稅務機構,很有必要借鑒新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成果,按照“調動人力,減少成本,優化服務”的基本方針,逐步推進我國的稅務行政管理改革。

        3.1 完善組織機構,進行合理布局稅收組織結構是實現稅收職能的組織保證,沒有科學的組織結構,就會影響稅收職能的實現。傳統的稅務機構體系縱向結構是按行政區劃設立的層級制結構,有一級政府就有一級稅務機構;橫向結構則是下一級比照上一級,基本對稱。稅務部門信息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為組織機構的扁平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謂組織機構扁平化,就是通過減少行政管理層次,裁減冗余人員,從而建立起一種管理層次少、管理幅度大的組織機構。實現扁平化,就要對目前的組織機構進行改造重組,建立橫向的信息交流機構,便于信息的溝通。要利用依托信息化的稅收管理機制,減少中間環節,壓縮管理層級,按照實際需要,收縮沒有必要存在的稅收機構,前移各項稅收業務,簡化工作程序。按照流程再造理論,摸清稅收信息管理的內在規律,按照信息的流向和結轉的方式歸集稅收業務,從而對機構進行合理布局,找到效率和制約的最佳平衡點。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3.2 改進工作運行機制,保證機構高效運轉運行機制包括各種崗責體系、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等。良好的工作運行機制是做好工作的可靠保證,是整個工作的基礎,是實現稅收職能的關鍵。沒有機制的保證,稅收職能的實現就會受阻,甚至難以實現。因此,必須按照整個稅收工作的各個環節設定崗位,因事設崗,以崗定責,將各項工作分解落實到具體工作部門、具體工作環節、具體工作崗位、具體工作人員,使每一項工作任務都有明確指標、完成時限和基本要求;根據工作實際的需要,及時調整崗責,確保每一項工作特別是新增工作有人負責,有人管理,構建專業化的崗責體系。完善規章制度,加強制度建設,理順工作流程,對工作運行的原則、具體工作的程序、手續做出明確規定,形成從一般規則到具體規則的層級結構和依法、簡約、科學、高效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完善具體制度,搞好部門配合,加強部門間信息的傳遞和交接,避免錯位、缺位,消除“管理空檔”和“真空地帶”,建立起部門職責明確、工作程序規范、運轉順暢、文明高效的政務管理體系。同時,牢固樹立稅收成本觀念,將稅收成本觀念引入稅收政策制定和實際征管工作中。盡快建立規范、系統、科學的稅收成本核算制度,明確成本開支范圍、成本核算方法、成本管理責任等內容,加強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定期對稅收成本進行統計分析,對納稅成本進行測算,向社會公開,接收輿論監督,構建科學的衡量稅收成本的指標體系。

        3.3 優化稅收服務,提高工作實績首先,創新服務理念。牢固樹立“服務就是管理”的觀念,把國家賦予的稅收執法權更好地體現在為納稅人服務上,實現由傳統執法意義上的“執法隊”、“審判長”、“檢察員”向體現全方位納稅服務的“服務員”、“導航員”、“裁判員”轉變,從而通過優質的納稅服務引導納稅人的自覺納稅遵從,創建良好的征納關系和稅收環境。其次,創新服務載體。對現有服務資源和服務手段進行有效整合,逐步搭建納稅人質量認證、開業登記、注銷、稅種劃分及稅款入庫的納稅服務外部平臺和熱線咨詢、稅收管理、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劃轉及稅務稽查統一的納稅服務內部平臺,實現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服務手段的新突破。再次,創新服務內容。在依法治稅的前提下,以納稅人的需求為總目標,進行具體細化,達到“六化”的標準,即納稅服務環境最優化、服務內容的標準化、納稅人辦稅成本最少化、納稅人待遇的公化平、辦稅效能的快捷化和服務過程的全面化。

        3.4 實施人本管理,充分調動人力資源一方面,根據注重結果、靈活性和激勵的原則,在公務員招聘、工資、培訓、晉升和解聘等方面,設計強有力的稅務人員激勵約束機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使稅務人員的行為與稅務機構的戰略目標統一協調起來。創新人才評價機制,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等要素作為評價人才的主要指標,完善推薦、測評、評議制度,逐步建立上級考核、同級評比、下級評議、自我評價相結合的稅收專業人才績效考核體系,完善資格考試考核、業內同行評議相結合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體系。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待遇與貢獻相對應的分配制度,采取諸如以崗定級、競爭上崗、崗績結合等多種方法確定報酬,逐步完善職務與能級相結合的工資、獎勵制度,綜合考慮工作職責、能力、業績、年功等因素,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增強能級的激勵功能。另一方面,必須充分重視行政管理環境的培育,加強稅收文化建設,用先進的文化來培育人。有意識地培育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奮發、健康向上的稅務行政文化,創造良好的行政管理環境,在稅務人員中形成一種共有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道德觀念、行為標準,使這種文化意識滲透到稅務機關的行政管理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制約稅務人員的行政行為。同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營造有特色的行政文化氛圍,推動行政機關的精神文明建設,增強全體機關人員的群體性和凝聚力,從而更好地開展各項工作,推動行政管理現代化建設。

        3.5 綜合運用定性和定量指標體系,完善績效評估機制建設

        績效評估機制的設計要以稅務機構的戰略目標為基礎。具體可分為組織績效評估和個人績效評估兩套機制。組織績效評估機制要設計定量指標,在內部評估的基礎上引入外部力量評估機制。個人評估機制不宜采用定量指標,應在實現與人力資源管理的結合的基礎上,由直接上司和部門負責人來評估下屬的績效。要以目標管理考核為總抓手,充分發揮考核的評價和導向作用,突出抓好對月季工作計劃及年度工作亮點完成情況的考核。逐步探索建立以工作難度系數、工作數量和質量及目標管理考核為依據,以定崗定責,按勞定績,績效結合的激勵約束機制。

        參考文獻:

        [1]周敏,彭驥鳴.稅務行政管理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331-346.

        第2篇: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關鍵詞】:企業 財務管理 稅收籌劃

        1、稅收籌劃的概念及特點

        稅收籌劃是當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符合國家法律及稅收法規的前提下,按照稅收政策法規的導向,事前選擇稅收利益最大化的納稅方案處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投資、理財活動的一種企業籌劃行為。

        稅收籌劃的主要特點是:

        1)合法性。所有稅收籌劃的財務手段必須是在國家法律法規框架內進行,符合現行的財經及稅收政策法規,是一種合法的財務管理行為。企業應當在不違背國家稅收法律的前提下開展稅收籌劃,如果背離稅法就是偷稅、漏稅。

        2)前瞻性。稅收籌劃是通過對當前帳務和稅務進行分析,從減稅的角度出發,對將來企業財務管理和投資經營等行為作出前瞻性的籌劃。

        3)專業性。稅務籌劃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財務管理行為,不僅要精通各項財務專業知識,還要掌握各種稅收政策。

        4)靈活性。稅收籌劃的方案應當具有靈活性。稅收籌劃方案要保持相當的靈活性,以便隨著國家稅收政策、稅法、相關規章的改變隨時對稅收籌劃方案進行重新審查和評估,適時修正籌劃方案,使得方案達到最佳,并保證稅收籌劃目標的實現。

        5、風險性。企業稅收籌劃方案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在進行稅收籌劃時,應該充分考慮避稅收益和避稅風險,科學地權衡兩者的利弊輕重,在不違背稅法的前提下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6、效益性。合理避稅、降低稅負是企業稅收籌劃的目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體現是其經濟和社會效益,社會效益對企業的發展影響也比較大,所以,企業開展稅收籌劃時,不能只顧經濟效益,還應當考慮社會效益。

        2.稅收籌劃的重要性

        1)企業在生產經營及財務管理中注重稅收籌劃,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的切實需要。我國的稅制已經進行了全面、整體和結構性的改革,新的稅制體系已經建立,目前企業的稅收負擔加重,因此,企業要想降低稅負就需要重視國家的稅收政策,對各種征稅對象、稅目、稅率、計稅依據以及減免稅等相關優惠政策要進行認真的研究,在財務管理和經營中開展稅收籌劃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新的增長點。

        2)企業在財務管理中進行稅收籌劃,是實現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雙贏的需要。進行稅收籌劃后,企業可以按較低的稅率納稅,短期來看減少了應納稅額,但是長遠來看,雖減少了應納稅額,但是隨著企業稅基(收入和利潤等)的不斷增加,稅收收入總量會增加。

        3)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注重稅收籌劃,是優化企業產業結構和投資方向的要求。企業一般是利用稅基和稅率的差別降低稅負來進行稅收籌劃的。然而國家調整國民經濟結構和生產力布局,利用稅收杠桿來引導企業的投資也是通過稅率與稅基的差別來完成的。企業稅收籌劃盡管目的是降低企業稅負,但是在國家稅收宏觀調控中卻促進了稅收杠桿的引導作用,優化了企業的產業結構和投資方向。

        4)企業在財務管理中注重稅收籌劃,是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財務管理水平的需要。資金、成本和利潤是企業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的三大要素。財務管理開展稅收籌劃也正是為了使企業的資金、成本及利潤達到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見,稅收籌劃的理論是企業經營管理和財務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部分。國外許多企業在招聘高級財務管理人員時,比較重視財務人員的稅收籌劃方面的技能。

        5)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是強化企業法律意識,促進稅法建設的內在要求。不違背稅法和擁護稅法是財務管理稅收籌劃的前提條件,稅收籌劃是在深刻認識和透徹理解稅法及稅收政策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樣就有助于企業加強法律意識。

        3.企業稅收籌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稅收籌劃人才匱乏。稅收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部分,合理開展稅收籌劃是企業領導重視的問題之一,企業的稅收籌劃不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同時需要在十分熟悉稅法及國家稅收政策人員的指導下,由相關人員參與完成。目前,我國許多企業恰恰缺少這類人才,因此企業高標準、系統的稅收籌劃工作不盡人意。

        2)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稅收籌劃。顧名思義,策劃性是稅收籌劃的主要特征,企業要有計劃的在納稅活動發生之前或之中進行合理籌劃來減少稅收環節降低稅負。

        3)以偷稅、逃稅等違法行為曲解稅收籌劃。偷稅、漏稅不是稅收籌劃,稅收籌劃需要對每項計劃和實施過程進行詳細的部署和周密的安排。眼下仍有許多企業混淆稅收籌劃的概念,采用偷稅和漏稅進行“稅收籌劃”,這是不符合稅法規定的,企業不僅達不到稅收籌劃的目的,還會被罰款的風險損壞企業效益和聲譽,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

        4)缺乏風險意識。稅收籌劃在財務管理過程中無處不在,如果企業在設立或者對外投資的時候,沒有吸納稅收籌劃人員參與設立或投資,那么很容易會導致企業在設立時就不能享受國家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稅收損失。

        4.企業財務管理中稅收籌劃的對策

        1)財務管理籌資過程中的稅收籌劃。第一,資金結構的選擇。企業需合理確定長期債務資金和權益資金構成比例。權益資金在使用中具有長期性,沒有負擔固定的股息,使用中相對比較安全;而債務資金到期需要歸還本金和利息,如果企業到期無法歸還本息可能導致被甚至破產的風險。第二,籌資利息的處理。稅法規定企業在籌建期間因籌資發生的利息支出應當計入開辦費,從企業投產經營開始在不少于 5 年的時間內分期攤銷;企業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計入當期財務費用;如果和企業構建無形資產和固定資產有關的應當將利息資本化,計入相應資產的價值。

        2)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稅收籌劃。第一,銷售的籌劃。企業自由的選擇銷售模式為企業利用銷售模式差異進行稅收籌劃創造了條件。企業不同的銷售模式常常使用不一樣的稅收政策。在實際運用中,銷售模式的選擇應當和銷售收入的實現時間相結合,企業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銷售收入確認時間是相關的,這樣不同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稅收籌劃來降低稅負提供了條件。企業在銷售模式籌劃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一是盡可能的避免采取委托收款和托收承付的銷售模式,避免稅款墊付;二是在分期收款或者賒銷結算方式下避免墊付稅款;三是銷售商品時多采用支票、銀行本票以及匯兌等結算方式;四是少用銷售折扣,常用折扣銷售來刺激市場等等。第二,內部核算的稅收籌劃。首先是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離不開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應當慎重考慮固定資產購置后的折舊問題,固定資產購置后企業可采取一定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在資產使用壽命內進行攤銷。由于稅法允許企業采用不同的折舊方法,這就為企業財務管理中的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性。

        總之,稅務籌劃是一項具有前瞻性的高級財務管理活動,是對經濟業務的事前謀劃與安排,稅務籌劃人員除應具備財務會計人員的基本素質,還應具備這樣的職業素養:對經濟、稅收、相關法律、法規及其變化趨勢的把握能力。因此,企業應當加快稅務籌劃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提高企業的稅務管理水平,進而在財務管理中降低企業稅負,增加企業效益。

        參考文獻:

        [1]陳擁軍.國有企業稅務籌劃探析[J].科學之友(B 版).2007(12)

        第3篇: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1.1污水管網設計的不合理

        進行污水管網的設計需要參考城市的規模,人均用水量總和,不同的用水指標,對以往的用水數據進行推算,執行城市污水處理的規定,但是這種方式對水的估算要求非常高,污水管理不容易進行,導致實施的可能性較低。有關專業人士研究發現,我國的污水處理公司有很大一部分在向倒閉的趨勢發展。而排水系統的太過單一也導致污水處理的局限性。目前,雨和污染同流的排污方案很多城市都在運用著,其水力坡度減小,便捷性能差,旱季污水含有沉淀物以及建筑廢物,會導致管道堵塞,嚴重會使污水排放不及時而污染頻繁發生。一些城市已經實行污水管網的處理,由于涉及面廣因此很難全國普遍應用。

        1.2污水管理廠能力不夠

        我國很多城市都存在著雨污混輸的問題,因此截流式合流排水體制會一直進行,可是污水管理廠卻是建設的分流制排水,這種體制不符合城市污水的現狀,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規模不能滿足城市合流污水的處理,也并沒有把對雨水的處理融入到污水處理廠的設計建設。這就導致夏季雨水量大的時候,污水處理廠的能力不夠,不能夠應對大量的河流污水,就會造成水體大量污染。

        1.3技術工藝程序模糊

        在污水管網建設工程中,能夠與其施工相符的建設方案非常缺乏,關于技術步驟的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建設部門對層次步驟和預測不清晰。例如,在順序方面,對網管的鋪擺、回填壓緊技術流程不客觀,會使污水不能及時的得到處理。

        1.4我國的城市眾多

        國家對城市的污水管理投資的金額大約占總投資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可是,我國的城市污水管網裝置仍然得不到解決,因此,目前首要的任務就是優化污水管網裝置。由于我國的基本國情,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經濟相對還比較落后,我國的城市污水管理也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距離。農村人口向城市大量聚集,城市居民驟增,城市的工業廠礦產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很多因素都在影響著我國城市的污水管理,而增強城市的污水管網管理是勢在必行的首要任務。

        2加強污水管網施工的管理

        2.1前期準備工作

        在施工前,先做好標高的交付、復測以及保護;然后實地查看污水管網沿線的地形,進行復測,并且繪圖,影響施工的樹木、建筑物,做好拆移和協調工作,為網管施工做好前期鋪墊;再根據圖紙和現場條件的因素,仔細精密的核算后在開始挖槽;最后進行放線檢查,設計驗收合格后才可挖溝。

        2.2提高城區的管理水平

        只有各個單位都能夠發揮相應污水管理能力和作用,才能保證城市污水管網設備的安全正常實施,將城市污水和雨水進行分流處理,促進城市供水、污水管網的順利運行。對整個管理過程要進行嚴格的管理,打擊違紀違法的行為,確保順利的實施污水網管工程的建設。不達標的工程建設必須返工,責令負責人在規定期限內整頓修改。為了加快排水管網工程的開發完善就必須要提高污水管網管理的效率。

        2.3選擇最優化方案

        在所有的可行方案中,按照某一標準找到最好最實用的方案。對于任何的事物,只要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就存在最優化問題。以優化方法為基礎,尋找技術可行的污水管網方案。最優化方法一般分為兩種:間接優化法和直接優化法。間接優化法是建立在最優化數學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最優化設計算求出最優解;直接優化法是根據性能指標的變化,直接對各種方案進行計算和比較,來得到相對最優解或滿意解。

        2.4加強對污水管網的養護

        很多城市對污水管網的養護方法都非常單一,檢測手段的缺乏也使污水管網在運行中出現破損、堵塞等眾多問題發生。這些問題會給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的不便,因此改變傳統單一的養護和管理理念,機械化代替人力,采用新技術和新方法對管網進行維護,使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城市的污水管網管理建設能得到顯著提高,為城市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國家的發展建設。

        2.5提高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污水管網工程中由于溝槽深、線多且長,因此安全隱患比較多,稍有差錯,就容易造成人員傷亡。安全管理的工作直接影響著施工的進度和質量。由此可見,安全管理是污水管網實施中的前提基礎。安全工作要注意的是:一是在施工沿線,懸掛或擺放安全警示牌;二是按規范施坡,不能放坡的必須支護;三是沿溝槽兩側應有不小0.8m的人行道,所以槽邊的堆土不能過高;四是邊坡加強管理人員的監測,發現異常情況及時撤退,排除隱患之后后方再繼續進行施工;五是加強安全教育,做好施工人員安全防護措施;六是加強雨期和冬季施工的安全管理,防止雨水沖刷和凍土坍塌等事故的發生。

        3結束語

        第4篇: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資產配置的不規范,許多資產應當由雙方通過商定在進行分配,不做任何程序,就進行資產轉移的行為,往往會導致資產的權屬不清,職責不清;資產報廢損失過于隨意,沒有經過專門部門的審核,報廢過程也沒有遵從統一規定,擅自進行處置。

        二、分析企業稅務管理漏洞的因素

        1.管理者認識不足

        許多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過于注重資金,輕視物品的價值,忽視管理,大多并不注重購買資產的來源,一般不關心稅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僅僅是把經濟行為視作直接消耗行為,認為購買行為是即時的,忽視后期管理的重要性,無法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2.企業產權混亂,職責落實不當

        大多數單位沒能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沒有啟用資產庫存系統,對資金使用的責任不明確;稅務管理責任不統一,單位內部缺乏約束機制,上層人員人浮于事,管理工作不到位,權力和義務不明確。

        3.稅務制度不完善

        沒有一個完善的稅務制度,使得企業單位的稅務操作部規范,由于企業單位的特殊性,在進行資金管理時,不需要會計計算折舊,也沒有成本核算,資產的損失和浪費無法清晰地從審核數據中得到反映,也無從追究責任,這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管理單位領導的忽視。

        4.缺乏執行力

        企業機構的稅務部門只重視預算管理,對稅務管理力度明顯不足;就企業經濟監督部門而言,不可能面面俱到,如審計部門,主要集中在資金占用的合理合法問題上,而對資產收購評價、資產的安全和完整性管理方面很少涉及。

        5.專業素養不夠

        許多金融單位和稅務管理公司內的人員都是兼職的,他們普遍認為金融和稅務管理就是記賬,在觀念上就有嚴重錯誤,資產無法得到有效的管理,往往會出現購買資產賬戶錯建未建,賬戶未注冊,遺漏登記等現象。相關部門也認為會計業務簡單,對審核人員的訓練不夠,造成了企業單位會計專業素質普遍低下。

        三、針對稅務管理的優化對策

        1.建立稅務管理責任制

        各級企業部門經濟監督部門首先要提高認識,把稅務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列入工作目標,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制定相應的責任制度,明確責任人,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整合稅務管理評價指標,定期考核,將稅務管理水平納入領導干部績效考核,充分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責任感,將資產經營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

        2.優化稅務法規

        現有法律法規中對企業單位會計的一些規定已不能完全滿足實際業務需要,導致許多經濟活動不能有個合理的處理依據。因為沒有相關業務的現行具體規定,增加了企業單位會計的難度,這就要求管理部門與時俱進,改革會計核算方法,適應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確保單位能管好資產,保護企業機構的權益,更好地反映真實的資產情況。

        3.完善稅務管理制度

        企業單位稅務管理必須認真貫徹企業制定的相關規定,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和完善對產權轉移處置工作、資產購置、驗收報廢等各個環節進行控制的制度,如定期檢查制度、資產移交管理制度、細化和量化規定、發現規定漏洞,實現稅務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具體需要把握三個方面:

        (1)根據實際需要對部門采購進行預算控制,編制采購計劃,列出具體名稱,明確采購目標,杜絕盲目購買;

        (2)管理控制應確定稅務管理負責人,及時掌握資金使用動態,對不同類型的單位自用資產,遵照不同的管理模式,實現集中授權管理,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能最大程度上做到不浪費資產,增加資產的使用率;

        (3)資產會計人員應做好基礎工作,建立資產賬戶,記錄資產購買的時間、報廢資產轉讓和出售情況,必須按規定程序上報有關部門,在獲得批準后,對賬目進行定期盤點。

        4.重視監督環節

        稅務管理和經濟監督部門要切實擔負起責任,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對稅務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的同時及時發現違法問題,并嚴格按照企業相關規定,依法作出處理。加強企業單位的內部監督,有助于促進內部監督控制制度的形成,形成權力制約。

        5.強化日常稅務管理

        定期性編制現金預算,對現金收支進行合理的安排,以便反映現金情況。現金預算編制工作是現金管理中的重要環節,對企業整個稅務管理有本質性的意義,為企業現金管理做出指導。企業在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的同時,還應該保證稅收和債務現金的持有,這部分的資金通常在企業中是盡量減少的,以減少由使用現金引起的費用,用來最大限度地提高短期投資的現金收益率,這反過來可以滿足企業對現金的需求。

        6.強化定期稅務結算環節

        加強對應收賬款的核算和管理,直接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甚至會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所以應該努力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1)加強對客戶信用的管理,可以通過制定信用政策,設置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定期分析信用調查結果,從而制定出較為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據企業自身經營情況和客戶的信譽情況制定政策。

        第5篇: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1.1稅務會計的概念

        “稅務會計是以稅法為準繩,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并借助于會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稅務活動引起的資金運動進行核算和監督的一種特種專業會計”。這一定義告訴我們,稅務會計的依據是稅法;稅務會計的職能是反映和監督,稅務會計的對象是稅務活動引起的資金運動,稅務會計的目的是提供企業稅務活動的信息。

        1.2企業稅務會計的服務范圍

        設立企業務會計,做好稅務會計工作,對每一個企業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是解決稅收制度與會計制度差別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稅制及稅收征管的必然選擇,是企業追求自身利益的需要,是企業正確處理企業與國家之間分配關系的最佳途徑,是防止稅款大量流失的重要措施。稅務會計與財務會計同屬于會計學科范疇,但是兩者有著服務范圍的不同。我國稅務會計的范圍從理論上講應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能以貨幣表現的稅務活動,即包括了對稅款的形成、計算、申報、繳納全過程進行反映和監督。在實際工作中,稅務會計的內容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a、根據稅法確定稅務會計的納稅基礎即稅務登記、納稅鑒定和納稅申報;b、流轉稅、所得稅兩大稅金的會計處理及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環節應納稅金的會計處理;c、企業納稅申報表的編制分析等。

        2.企業稅務會計的特點

        2.1核算對象的特定性

        不論什么性質的企業只要被認定為納稅人,在處理稅務事宜時都應當依法納稅,運用會計核算的方法對其經營進行核算和監督,這就使稅務會計成為單位涉稅活動的核算和監督的一個手段。企業稅務會計核算對象則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可用貨幣計量的涉稅事項,即伴隨企業生產經營資金運動在不同環節形成不同形式的稅務資金,如購銷環節形成的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財產行為環節形成的房產稅、印花稅,利潤分配環節形成的所得稅等等。

        2.2核算依據的法律制約性

        稅收直接涉及企業的利益分配,作為企業財會人員,必須熟悉稅法。企業生產經營的直接目的是為了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而企業創造的經濟利益,主要有三個流向,一是用于企業的擴大投資,二是用于企業投資者和職工個人的消費,三是以稅收或其他方式其中主要是稅收形式上繳國家。企業向國家繳稅,就直接分配過程來說,也就是經濟利益向國家的單方面轉移。因此,作為企業財會人員,為了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要熟悉有關稅收法令。企業作為獨立的利益主體,在利潤機大化目標下,必然追求稅后利潤極大化,這也要求財會人員對稅收法律制度十分精通,熟悉基本稅法、稅法細則、補充規定等有關稅法政策制度,正確處理好國家征稅與保護企業合法權益的關系。企業應樹立正確的納稅觀念,選拔符合稅務機關和企業要求人員擔任稅務會計,并為其提供培訓、調研機會,保證稅務會計質量的不斷提高。

        2.3核算目標明確性

        稅務會計的目的是有別于財務會計的,財務會計的目標是為了企業的內外關系人包括投資者、債權人及經營管理當局,提供正確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的信息,以利于他們正確了解企業的情況下作出投資與否的決策。而稅務會計提供的主要是企業稅務活動的信息,它提供的對象只能是國家及企業經營管理當局,國家需要利用該信息來了解企業是否正確、及時地納稅,是否公正等情況,從而利于監督企業依法納稅。

        3.設立企業稅務會計的重要作用

        3.1設立企業稅務會計有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

        稅務會計根據稅法中稅基和稅率的差別以及各項稅收優惠和鼓勵政策,進行投資、籌資、融資,企業制度改造,產品結構調整等決策,在國家稅收經濟杠桿的作用下,逐步走向產業結構優化和生產力合理布局的道路,體現了國家的產業政策,有利于促進資本的流動和資源的合理配置。我國目前外商投資和外國企業越來越多,其投資額也越來越大,而我國在國外的投資業務也逐年增多,為了符合稅收的國際慣例,改善投資環境,防止國際避稅,維護我國的經濟往來,實施稅務會計是非常必要的,而該體系既是適應此趨勢而產生的。

        3.2有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與會計管理水平

        資金、成本、利潤是企業財務管理和會計管理的三大要素,稅務籌劃就是為了實現資金、成本、利潤的最優組合,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進行稅務籌劃離不開會計,會計人員既要熟知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更要熟知現行稅法,要按照稅法要求設帳,記帳,編報財務會計報告,計稅和填報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也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和會計管理水平。

        3.3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稅務籌劃有利于貫徹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企業進行稅務籌劃,減輕了稅負,企業有了持續發展的活力,競爭力提高了,收入和利潤增加了,稅源豐富,國家的收入自然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從長遠和整體看,稅務籌劃不僅不會減少國家的稅收總量,甚至可能增加國家的稅收總量。

        3.4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管理科學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科學的管理制度包括企業的經濟組織形式和內部管理制度科學化兩個方面的內容。從經濟組織形式看,現代企業朝著集團化方向發展,使企業內部的經濟利益關系變得更加復雜,經濟利益關系的多主體化,迫使利益主體更加關心企業的稅收負擔問題,原來將財務會計與納稅會計合一的形式不能一目了然的看出企業的納稅情況。加強企業稅務會計核算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建立現代企業管理科學制度的客觀要求。因此,片面強調會計制度服從于財政稅收政策,過多地強調稅收與會計的協調一致,造成會計缺乏相對的獨立性,出現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不銜接。

        3.5能夠規范企業納稅行為

        企業稅務人員通過對企業稅務資金系統的運動情況進行研究,有助于國家稅務人員提高業務水平,也能使稅務部門更容易發現稅收征管的薄弱環節及稅制的不完善之處,從而加速稅收征管向法制化、公正化、規范化的進程,進一步加速稅制完善的進程。

        第6篇: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關鍵詞:稅務風險 含義 成因 管理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4-195-02

        稅收作為一種經濟調控杠桿,幾乎嵌入了企業經濟行為的各個環節。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貿易全球化,企業面臨的商務和稅務環境日益復雜多變,稅務風險越來越成為企業風險管理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風險。稅務風險如果處理不當,將使企業經營和聲譽遭受損害。如國美、蘇寧、創維、娃哈哈、中國平安等諸多國內知名企業就曾因為稅務風險防控不利而深陷稅務麻煩中。因此,加強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恰當有效地控制和防范稅務風險已經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而迫切問題。

        2009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印發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國稅發[2009]90號)(以下簡稱《指引》)。這是針對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第一個指導性文件,《指引》就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與目標、稅務風險管理組織、稅務風險識別和評估、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和內部控制、信息與溝通、監督和改進等問題進行了明確。旨在引導大企業合理控制稅務風險,防范稅務違法行為,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避免因未遵循稅收法規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害。筆者認為,《指引》雖然是對大企業而言,但所有企業都存在稅務風險,都應正確識別、評估,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稅務風險,為企業營造安全的稅務環境。

        一、企業稅務風險的含義及成因分析

        1.企業稅務風險的含義。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涉稅行為未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以及因未能充分利用稅收政策或者稅務風險規避措施運用不當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企業涉稅行為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納稅而未納稅、少納稅,從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刑罰處罰以及聲譽損害等風險;另一方面是企業經營行為適用稅法不準確,沒有用足用活有關稅收政策,多繳納了稅款,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此次的《指引》針對的稅務風險主要是前者,但作為納稅人,從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考慮,在進行稅務風險管理時也應考慮后者。

        2.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1)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科學完善、有效運作的內部管理制度體系是防范企業稅務風險的基礎。這些內部管理制度包括企業制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投資及擔保制度、業績考核及激勵制度、物資采購管理制度、企業內控制度等等。如果企業缺乏完善系統的內部管理制度,就很難從源頭上控制和防范稅務風險。(2)企業稅務人員的業務素質。我國的稅收法律法規體系非常龐雜,而且稅法規定和會計制度之間客觀上存在著差異,如果企業稅務人員由于專業知識的欠缺,對相關稅收法規理解出現偏差,就很有可能出現工作失誤,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3)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產生的風險。稅收籌劃是納稅人在稅收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根據企業管理需要對生產經營活動所適用的稅收政策實行差別選擇,從而使自身稅負得以延緩或減輕的一種行為。稅收籌劃是根據當前環境進行的事前籌劃,籌劃效果具有不確定性。企業經營的內外部環境及其他因素發生變化都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4)稅收行政執法不規范以及法規變化的影響。現行稅收行政法規賦予稅務機關過多的自由裁量權,有時稅務機關內不同執法人員對同一涉稅事項的理解和處理也不一致。另一方面,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稅收法規頻繁調整和更新,臨時性規章過多,使稅收政策缺乏穩定性,加上目前稅企間未建立暢通有效的信息傳遞途徑,納稅人無法及時準確掌握新規定并據以調整自己的涉稅行為,從而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二、建立健全企業風險管理組織體系

        1.規范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形成高效運轉、有效制衡的監督管理機制。規范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是保證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有效運行的前提和基礎,是實施風險內部控制的制度環境。董事會負責確定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總體目標、風險承受程度,批準風險管理策略和重大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及稅務風險管理監督評價審計報告。首席財務官(或總會計師)主持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負責組織領導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體系的日常運行。

        2.結合企業自身業務特點和稅務風險管理原則及要求,設置稅務管理機構和崗位,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和權限。企業應在綜合考慮自身業務特點、稅務風險理念和文化對企業涉稅行為的影響、稅務風險管理原則及要求等因素的基礎上,按照科學、精簡、高效、透明、制衡的原則,合理設置稅務管理機構和崗位,明確各崗位的職責權限,將權利與責任落實到各責任人。

        3.建立科學有效的職責分工和制衡機制,確保企業稅務管理的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和監督。企業在確定職權和崗位分工過程中,應當體現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的要求,保證不相容崗位相互牽制,避免出現權責分配不合理,職能交叉或缺失現象。稅務管理的不相容崗位主要包括:稅務規劃的起草與審批;稅務資料的準備與審查;稅務申報表的填報與審批;稅款繳納劃轉憑證的填報與審批;發票領購、保管與發票印鑒的保管;稅務風險事項的處置與事后檢查等。

        4.建立有效的稅務績效考評和獎懲機制。企業應建立有效的稅務績效考評和激勵約束機制,將相關職能部門和關鍵崗位業務人員實施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情況納入考評激勵機制,保證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進行。

        三、企業稅務風險識別和評估

        1.分析企業產生稅務風險的內部因素。企業內部稅務風險因素包括:企業經營理念和發展戰略;組織架構、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稅務風險管理機制的設計和執行;管理層及關鍵崗位人員的納稅意識;企業對待稅務籌劃合法性合理性的理解;對待稅務風險的態度;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執行,稅務管理部門設置和人員配備;稅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部門間的權責劃分與相互制衡,對管理層的業績考核指標;企業的信息管理狀況;信息溝通情況;監督機制的有效性等。分析企業的內部稅務風險因素,有利于企業從高管態度、員工素質、企業組織結構、技術投入與應用、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內部制度等微觀方面識別企業自身可能存在的稅務風險。

        2.分析企業產生稅務風險的外部因素。企業外部稅務風險因素包括:經濟形勢和產業政策;市場競爭和融資環境;適用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稅收法規或地方性法規的完整性和適用性;上級或股東的越權或違規調配資源行為;行業慣例等。對企業外部稅務風險因素的分析和識別,有利于企業從宏觀經濟形勢、市場競爭、產業政策、行業慣例、法律法規規定、意外災害等方面分析企業所處大環境下可能遇到的稅務風險。

        3.確定風險識別和評估的重點模塊。在全面識別和評估稅務風險的基礎上,企業應重點關注重大交易和決策中的稅務問題;經營過程及供應鏈的稅務問題;稅務會計和財務報告反映;稅務申報和稅款繳納;稅務爭議和協商等模塊的稅務風險識別和評估。

        4.細化風險識別。企業通過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內部和外部相關信息,查找企業經營活動及其業務流程中的稅務風險,并將風險識別任務細化,對于組織結構復雜的企業,可根據需要設立稅務管理部門或崗位。總分機構,在分支機構設立稅務部門或者稅務管理崗位;對于集團型企業,可在地區性總部、產品事業部或下屬企業內部分別設立稅務部門或者稅務管理崗位。組織結構復雜或集團型的企業,由于經營地域廣,涉稅事項復雜,管理流程較長,不容易發現下屬單位的個別風險,通過細化風險識別,可以使企業更好地識別實際經營中存在的稅務風險。

        5.實行風險的動態識別,建立經驗數據庫。結合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和業務拓展情況,建立系統、有效、動態的稅務風險識別體系,時刻注意識別和評估原有風險的變化情況以及新產生的稅務風險,以便及時調險應對策略。該體系可由企業稅務部門協同相關職能部門實施,也可聘請外部具有相關資質和專業能力的中介機構協助實施。該體系的實施可以幫助企業決策者進行稅務風險的比較與匯總,從而為以后的稅務風險識別建立經驗數據庫。

        四、企業稅務風險控制和應對

        1.制定風險控制流程,設置風險控制點。稅務風險是企業整體風險的一部分。稅務風險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現有企業風險管理體系和內部控制規范的補充和發展。企業應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在整體管理控制體系內,制定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合理設計稅務風險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根據風險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從組織機構、職權分配、業務流程、信息溝通和檢查監督等多方面建立稅務風險控制點,根據風險的不同特征采取人工控制機制或自動化控制機制,根據風險發生的規律和重大程度建立預防性控制和發現性控制機制。針對重大稅務風險所涉及的管理職責與業務流程,制定覆蓋各環節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對其他風險所涉及的業務流程,合理設置關鍵控制環節,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2.重點關注企業重大事項,跟蹤監控風險。企業重大事項主要包括企業戰略規劃、重大并購或重組、改變經營模式、重大對外投融資、簽訂重要合同或協議、內部交易定價政策等。這些事項關乎企業的興衰存亡,不允許存在過高的風險。在重大決策制定前,企業稅務管理機構要進行稅務影響分析和規劃、稅務盡職調查和相關稅務合規性復核;在重大事項決策制定中,稅務管理機構要參與具體決策的制定并提供專業性意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和項目實施部門保持溝通,動態監控,及時評估、分析稅務風險的變化情況以及對企業的影響程度。

        3.規劃稅務風險應對策略。企業將查找出的經營活動及其業務流程中的稅務風險與可能被影響的目標相關聯,評估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條件及對實現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的影響程度,確定風險管理的優先順序,結合企業風險承受程度,權衡成本效益關系,合理制定企業風險管理應對策略。按照稅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對企業造成影響的大小,可以將企業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劃分為避免、轉移、小心管理或承擔等。對于發生機率較大且影響程度超出公司風險承受程度的稅務風險,企業應當采取避免的策略,放棄或者停止與該風險相關的業務活動以避免和減輕損失;對于影響程度較低、發生可能性較大的風險,可以采取轉移的策略。借助他人力量,采取業務分包、購買保險等方式和適當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風險承受度之內;對于影響程度較高、發生的可能性較小的風險應當小心管理,力求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對于影響程度和發生可能性都較低的風險,可以選擇承擔的策略,不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風險或者減輕損失。企業應當綜合運用避免、轉移、小心管理或承擔等風險應對策略,實現對風險的有效控制。

        4.規范、健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科學完善、有效運作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能從源頭上防范稅務風險。企業應對現有的其他內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及流程進行審閱、梳理、完善,然后將稅務風險管理制度與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結合起來,通過制度的融合使用,形成協同效應,全面有效地防控稅務風險。

        五、信息管理系統和溝通機制

        建立稅務風險管理的信息與溝通制度,明確稅務相關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確保企業內部、企業各業務部門與公司治理層和管理層、企業與稅務機關和其他外部相關單位的有效溝通和反饋。建立問題事項報告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采取應對措施。

        根據業務特點和成本效益原則,將信息技術應用于稅務風險管理的各項工作,建立涵蓋風險管理基本流程和內部控制系統各環節的企業內通用信息處理系統(如SAP),減少稅務管理過程中的人為因素,使稅務信息能夠及時、準確、有效地傳遞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各領域中,防患于未然。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重復性、規律性的事項固化為標準化的操作和流程,進行自動控制;將稅務申報納入信息系統管理,利用報表軟件進行自動申報;建立稅務日歷,自動提醒相關責任人完成涉稅業務,并跟蹤和監控工作完成情況;建立企業法律法規數據庫,收集并定期更新企業適用的稅收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確保企業財務會計系統的設置、更改與法律法規的要求同步,保證會計信息的輸出能夠反映法律法規的最新變化。

        六、監督和改進機制

        建立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監督檢查的常效機制,通過內部審計和有效的外部鑒證,定期對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發現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缺陷及時反饋并落實改進措施。

        企業稅務部門應定期回顧和反省企業現有稅務風險管理制度、流程的有效性、必要性、充分性,不斷優化改進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和流程,避免繁復無效的控制制度產生和監控成本的上升,確保稅務管理和風險控制工作有序運行。

        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將大大提高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使企業能恰當有效地控制和防范稅務風險,為企業營造安全的稅務環境,提升企業競爭力,促進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許魯才,張曉.試論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企業導報,2009(5)

        2.蓋地.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風險識別與防控.財務與會計,2009(16)

        3.梁駿.建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正當時.廣東經濟,2010(6)

        4.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國稅發[2009]90號

        第7篇: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1.國家稅務法律的不健全

        目前,國家頒布的稅務法律還不健全,稅務法律的有關內容還存在瑕疵。在依據相關法律條文的規范下,企業制定符合本企業特點的財務制度和稅務處理制度,并開展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但是有關的國家法律制度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在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有關企業稅務風險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該文件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文件的內容很呆板,實際操作性不強,該文件給出了具體的稅務風險管理的原則和崗位職責,也包括具體的監督和改進機制以及信息管理的內容。但是每一個企業的行業性質、經營特點、企業規模不一樣,在籠統的制度規定下,進行實際的稅務風險管理與控制是不可行的。

        2.企業稅務風險控制力度不強

        在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控制中,還有一些企業沒有組建專門的風險管理部門,沒有具體的稅務風險管理與控制的人員開展工作,稅務風險的管理更是無從談起。當真正發生稅務糾紛事件時,企業的領導者不知道從哪里可以發現稅務風險,更別說找到稅務風險發生的原因和如何降低風險,這也給稅務風險的善后工作制造了困難。目前,稅務風險的控制主要是定性的指標,可信度不強,說服力較弱,因此,應該建立一個系統的全面的稅務風險控制的定量指標。目前,企業還不存在反映企業全面稅務信息的報表,企業相關的稅務信息大都是在財務報表中找到,財務報表中一般會有營業稅金及附加、應交稅費和所得稅費用等會計科目,但是這些會計信息的反映一般比較籠統,不具體不詳細,不能達到稅務風險管理的要求。因此,企業可以考慮建立完善的稅務量化指標,從而加強對稅務風險的管理與控制。

        3.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我國的稅務風險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大多是借鑒國外的研究經驗,適合我國國情的稅務風險管理控制的理論研究還很不成熟,稅務風險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隨著稅務風險案例的不斷涌現,現在的企業管理層已經注意到稅務風險管理控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有些企業在稅務風險管理與控制上已經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但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缺乏擁有稅務風險管理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在稅務籌劃和風險控制方面。另外,有的企業設置了稅務風險管理的專門的崗位,但是這些職位的崗位要求很高,有的企業招聘不到具備專業資格的人才,從而出現這些職位形同虛設的現象。

        二、企業完善稅務風險管理控制的對策

        1.增強對稅務風險管理控制的重視

        在實際的企業經營中,稅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管理人員必須加強對稅務風險的重視。管理者應該增加稅務風險的管理意識,防范風險的發生,只有增強風險防范的意識,提高警惕,才能及時的發現風險,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企業在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和及時處理稅務風險外,還應該不斷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企業的領導者應該做好宣傳工作,不僅要求財務人員重視稅務風險,還要要求其他職員重視提高稅務風險的意識。尤其是房地產行業更應該加大重視,規模大、利潤高的房地產行業涉及8個稅種,包括金額較大的土地增值稅。2014年稅收專項檢查大幕已經拉開。在往年的稅收專項檢查的數據統計中,房地產行業成了查補稅款的“大戶”,有些年份甚至占到全部查補稅款數額的一半。

        2.不斷完善稅務法律制度

        為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業的稅務風險,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建立符合單位經營特點和業務規模的稅務風險管理法律制度。目前,正在實行的是2009年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隨后有地方的海南省國稅局以提高稅法遵從度為目標引導幫助大企業建立完善稅務風險內控機制,以及廣東省茂名市地稅局三措施提升大企業防范稅務風險能力等地方性的政策指引。但是,這些稅務風險法律制度,不能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的企業防范稅務風險的要求。另外,企業應該依據相關稅收法律制度,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稅務風險管理控制的信息溝通機制,及時地傳輸稅務風險信息。

        3.增強稅務風險的控制力度

        企業應該進最大可能控制風險,最大化降低損失。在稅務風險發生前做好風險防范措施;當企業面對稅務風險時,應該及時地找到風險發生的原因,找到應對風險的方案。增強稅務風險控制強度時,首先是確立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目標,健全稅務風險防范機制,將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控制作為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可以采用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的開展、進行稅務檢查等一系列工作,并客觀處理稅務風險,針對不同等級風險實施不同的、實用的風險管理應對方案。企業可以采取資金儲備的方式應對稅務風險,在風險發生時,利用儲備資金應對資金緊張的壓力,同時,企業也可以提高銀行信用,這樣才能保證及時的籌集到資金。

        4.培養高素質的稅務風險管理控制人才

        現在,在高校的課程中已經出現了稅務籌劃方面的課程,但是,講授課程的教師一般是做理論研究的學者,并沒有實際的稅務處理經驗,稅務風險的管理與控制的經驗更是欠缺,并且課程講授的對象主要是高校的學生,受眾面較窄,稅務風險管理的人才輸出數量較少,不能滿足眾多企業的需求。另外,稅務風險管理的工作要求高,需要改專業人員必須具備財務和稅務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還應該具備稅務風險識別、管理、控制方面的知識。稅務風險管理人才還應該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的學習和了解最新的財稅政策,并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稅務風險管理控制的工作中去。

        三、結語

        第8篇: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針對目前我國企業集團稅務管理存在的種種問題,我們應當加強創新,采取積極的措施,努力提高企業集團稅務管理水平,促進企業集團的良好健康發展。

        (一)努力提高企業集團稅收籌劃能力

        通過提高企業集團的稅收籌劃能力,可以有效降低企業集團的稅負水平。具體說來,企業集團應當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企業集團要真正重視稅收籌劃工作,設立專門的機構來承擔稅收籌劃的工作,同時要注意加強與相關稅務部門的溝通,獲取準確的有效信息,并注意加強對外的咨詢,做好稅務的籌劃工作;其次,企業集團要通過一定的宣傳和教育手段使管理層的人員樹立稅收籌劃的意識,在企業集團的投資、融資以及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多征詢稅務部門的意見;最后,企業集團在努力提高企業集團稅收籌劃能力的過程中一定要遵循合法性的原則,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積極加強稅務的籌劃,提高企業集團的整體經濟效益,減少稅務風險的發生。

        (二)建立健全稅務風險管控體系

        目前,我國企業集團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的稅務風險,而且大部分的稅務風險是由于投資、采購、銷售以及生產等環節的決策和經營沒有深入考慮稅務問題而引起的,為此我們一定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建立健全稅務風險管控體系[3]。首先,企業集團的領導層要高度重視稅務風險管控工作,親自督促并參與稅務風險管控體系的建設;其次,企業集團要通過精挑細選來組建一支強大額稅務風險管控隊伍,保證每一名隊員都能夠對企業集團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評估和應對;最后,在稅務風險管控體系的建設過程中要注意其內容的全面性,將企業集團的采購、生產、銷售以及并購重組等多項業務內容全面包含在內,同時還要注意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稅務管理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稅務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使他們能主動配合和參與稅務風險管控體系的建設。

        (三)加強稅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為了提高企業集團稅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我們必須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加強稅務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具體來說就是要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將企業集團稅務管理的相關理念、方法、制度以及具體流程進行總結和提升,努力建立健全企業集團的稅務信息系統。首先,將企業集團的一切基礎稅務信息全部納入到稅務信息系統中來,實現稅務情況的多維度統計和分析。其次,企業集團要建立一個科學的納稅指標評估體系,通過這個體系可以迅速地計算和評估相關子企業業和子部門的負稅率和納稅情況。最后,要努力構建一個稅收政策的咨詢服務平臺,為企業集團內部提供稅收政策的咨詢服務,并向基層的企業和員工及時相關的稅收刊物,同時向員工及時有關稅收的最新的法律法規,這樣可以提高整個企業集團的稅務管理意識和稅務管理能力。

        二、結語

        第9篇:稅務管理理論范文

        【關鍵詞】信息時代 經濟管理 創新實踐

        一、經濟管理創新的內涵與意義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管理只是粗放型的,能源的利用率遠遠低于消耗率,浪費現象十分嚴重。隨著社會經濟體制度的不斷完善,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的不斷提升,迫使企業改變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向集約型管理方式轉變。在信息時代下,企業需要不斷的加大信息技術的投入成本,改變企業整體作業流程,減少企業管理層次,加快企業信息傳輸與反饋速度,提升企業經濟管理成效。

        在信息時代下,企業將面臨一個新的競爭環境,經營管理效率作為影響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要求企業管理層不斷創新企業經濟管理理念與管理方式,結合市場經濟變化和經濟發展形勢,提高企業經濟管理效率,創新企業經濟管理觀念促進企業長足發展。此外,創新的經濟管理模式,對于提高企業經濟收益,控制企業經營成本、樹立企業員工危機意識都是非常有利的,從根本上改變計劃體制所帶來的資源浪費現象。

        二、新沂污水處理廠經濟管理的創新實踐

        (一)新沂污水處理廠概況

        新沂處理廠共有3家,均以節能降耗作為經濟管理的標準,利用科學的節電運營方案,調整轉刷、鼓風機的運行時間,控制電力的消耗。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減省資源消耗,節約運營成本,并利用自行研制的污水處理技術,每年為污水處理廠節省50萬元污水處理成本,從整體上降低了運行消耗。

        (二)經濟管理存在的問題

        1.企業管理制度存在缺陷。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市污水處理廠現在有的經營管理制度出現了很多漏洞,阻礙了我市污水處理廠未來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內部監管和控制力度不到位;二是,新的經濟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實際經營情況不相符;三是,企業新的經濟管理制度發現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企業經濟管理理念比較落后。在經濟市場體制的不斷完善下,我市污水處理廠所感受到的市場壓力也在不斷的增大,經濟管理的重要性越發的明顯。由于企業組織和協調方面能力的欠缺,使我市污水處理廠生產管理與經濟管理相分離,形成了管理理念與管理行動不一致的局面。

        3.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我市污水處理廠目前制定的內部控制目標定位較低,控制內容過于形式化、簡單化,不利于企業日后的創新,執行起來也也缺少了協調性與指揮性。在多變的經濟市場下,內部控制成為空談。在實際工作中,我市污水處理廠單純把財務管理當成經濟管理,減弱了內部控制對企業核心機構的管控能力,給我市污水處理廠的財產和物質帶來了更多的風險。

        4.人才的缺失。在高速發展的經濟管理市場下,我市污水處理廠的經濟管理發生了較大轉變,互聯網已經成為污水處理廠提高經濟收益的突破點,人才的需求已經為污水處理廠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由于我市污水處理廠缺乏相關的人才,引進的新技術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浪費了該廠投入的技術資金,同時,也影響了污水處理廠的進一步發展。

        (三)我市污水處理廠如何創新經濟管理

        1.提高經濟管理重視度。經濟制度的創新體現了企業經濟的創新。制度將各種行為加以規范,用文字形式約束了創新的過程,完善了我市污水處理廠整體經營構架,整合了企業資源的消耗與利用,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注入了動力。因此,我市污水處理廠在創新經濟管理過程中,應該以實際經營情況為依據,針對以往不足之處作出合理調整。

        2.加強內部控制和監督。在經濟環境不斷變化下,企業的經濟管理需要更好的的社會環境才能發展得更長遠。為了目標的實現,我市污水處理廠管理者必須不斷的創新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新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該逐步覆蓋我市污水處理廠經營全過程,控制和監督我市污水處理廠各項經營活動,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和新的監督體系。

        3.創新經營管理策略。經營管理策略作為企業創新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企業經濟管理的創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增強企業彈性化經營管理,適當加寬企業管理范圍,創新企業經營管理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創新我市污水處理廠品牌。我市污水處理廠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主創能力,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增強其在市場的競爭能力,通過改變企業傳統的生產模式,提高我市污水處理廠經濟管理技術含量;另一方面,創新我市污水處理廠經營聯盟形式。我市污水處理廠之間可以通過生產經營管理技術方面的合作,實現企業生、產、銷等技術上的聯合,增強我市污水處理廠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以此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為其經營降低風險,改善經濟管理環境,提高整體經濟效益。

        4.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我市污水處理廠創新經濟管理必須優化和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為員工定期開展教育與培訓活動,提高員工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從根本上降低其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本。

        三、總結

        在信息時代下,企業面對目前復雜多變的經濟市場,要想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必然要創新企業經濟管理模式。但經濟管理模式的創新要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才能使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日韩乱码AV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高清揄拍国产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