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

        第1篇: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關鍵詞:云平臺;平面設計;混合教學;教學結構;線上線下

        云平臺就是把教師備課過程中,課內、課外教學的任務布置、作業指導、答疑演示和作業批改等幾個環節集中在了一個基于互聯網的云服務平臺上,把過去需要用紙和筆來完成的事情,轉變成以手指,通過點觸與書寫就可完成無紙化學習任務,將課堂提問、舉手應答變成了師生之間在個人計算機、智能移動終端上的即時互動和信息反饋。0.2云教學特點伴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興起,以及智能終端APP輔助教學平臺的問世,使得當今課堂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昔日“老師講、學生聽”被動教學模式逐漸被取代,學生利用智能終端實時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學形式徹底改變,學習潛在積極性被挖掘出來,原本枯燥呆板的課堂變得異常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1],促進教學雙方積極互動,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1移動云平臺的翻轉應用

        基于移動互聯的云平臺,通過資源搭建、任務配置,借助移動云平臺的資源管理、教學功能、評價體系,為師生開展線上線下教學互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營造了更加和諧的教學氛圍,從內心深處喚醒了學生探求知識的主體意識[2]。對學習行為記錄實施的過程考核,能夠為教師提供客觀真實的教學研究大數據,實現具有人工智能性質的個性助學、助教功能。平臺具有優越、完善的教學輔助功能,智能化程度較高,非常適合開展翻轉課堂教學。1.1課前準備。使用云平臺時,教師在平臺上創建班課,讓學生使用邀請碼加入班課。在上課之前教師通過云平臺把相關教學資源上傳到班課資源庫,如教學視頻、相關圖片、PPT課件和自主測試題等,以方便課前學習。為掌握學生預習效果,通常在云平臺設置3—5個測試題對學生課前學習情況進行診斷測試,在云班課平臺的答疑討論區上,學生將自主學習遇到的疑問及時反饋到討論區,教師或助教(指定的優秀學生)對存在問題及時給予解答,通過答疑討論更加清晰地掌握了學生課前學習狀況。課前學習,如圖1所示。圖1翻轉課堂課前知識傳1.2課中教學。(1)巧妙引題。在上課伊始,根據課前掌握的情況,將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還存在的困惑或似是而非的問題,通過創設情景、借物喻題、巧借媒體、趣味游戲、動人故事、實驗展示等方式順勢鋪開引出主題,讓學生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打開探尋問題的大門,輕松愉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2)初試牛刀。上課伊始,設計一個摸底小測驗,可采用限時如1分鐘測試來獲知個體學習狀況,旨在摸底、鞏固課前知識,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進一步挑戰困難。(3)課堂互動學習。通過基礎知識的測試后,各學習小組領取教師針對課前預習狀況而為學生量身定制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自主與合作探究來完成任務,老師則協助、指導各學習小組開展互動學習,通過巡視指導、適時點撥、釋疑解惑,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可隨時查看云平臺的各種學習資源,如知識文本、視頻資料及數字資源,來解決實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4)展示評價。小組任務完成后,還可以利用云平臺中的隨機搖號方式確定小組成果交流展示順序,運用頭腦風暴、問題搶答、效果投票等平臺教學手段來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成果評價活動,從不同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課內系列活動,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原則,實現合作探究、有效互動、深度體驗、知識內化、創新學習、能力提升和全面發展。知識內化過程,如圖2所示。圖2翻轉課堂課中知識內化1.3任務拓展。操作實踐完成后,老師可以在云平臺上與本課知識內容關聯的拓展學習項目,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調研、查資料,將知識延伸到社會生活與企業生產,學生用學得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鍛煉了學生實踐應用的能力。有效解決了知識與社會生產脫節的現象,培養了學生創新應用知識的能力。1.4過程考核。建立多元化、多維度的考核評價機制,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組織優化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3]。如何加強過程考核,教師可以將每一次的課堂練習內容生成一個任務或合作項目,在完成相關內容后,讓學生及時將練習結果上傳到平臺,上傳的內容可以是圖片或視頻、文檔等,從而獲取經驗值。因為形成性評價相對公平,我們要求學生將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或操作結果都以某種形式上傳至生成的“作業/任務”中。教師則可以自己或指定助教對學生作業進行及時批改或點評作業,便于及時反饋學習問題。教學過程的各種活動均對應并不斷增加活動參與者的經驗值,通過經驗值來衡量學習過程的活躍度、參與度,這是過程考核的重要指標。通過教師人工監測如藍墨云平臺的AI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墨”的分析提醒,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行為動態,輔助教師教學決策。1.5大數據分析。課堂教學中開展的各種活動,我們可以調取相關結果以便分析學生知識點掌握的情況、分數分布情況,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策略,從而產生教學智慧;當期末來臨,我們還可以通過導出班課數據和教學報告,把學生在班課中查閱資源、參與活動和簽到等匯總導出成數據或明細數據表格;還可以導出成班級的教學報告,如資源報告、活動報告與學情分析等數據,來自平臺的數據真實地記錄了我們的教學歷程,為我們對教學過程的分析歸納及總體把握提供了可靠的大數據支撐。

        2移動云平臺在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

        智能云平臺不僅有利于開展翻轉課堂教學,還對目前非常流行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條件,下面是本人基于藍黑云平臺環境下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啟示。2.1搭建“互聯網”移動資源平臺。基于混合教學理念,創建“網絡—課堂—移動端”三維一體的互動教學資源平臺[4]。將平面設計學科素材,如微課、教學PPT、知識文檔上傳到云平臺,打造數字教學網絡資源庫,為“網絡—課堂—移動端”三維一體的教學活動提供了保障,形成支持在線學習、面對面互動學習、泛在移動學習的全方位、立體化學習方式,有效解決了基礎水平不同、學習方式有別、理解進度不同的層次差別,極大促進了個性化學習、合作學習,形成了資源利用、學習評價、互動交流等多功能生態學習環境。2.2構建線上線下交互模式。緣于與信息化快速發展相融合,經過國內外教育學者實踐驗證,實現線上網絡教學和線下面對面教學有機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一經推出就得到迅速普及。該模式不但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而且還有效地發揮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實現了智能云平臺中視頻、音頻、圖片、理論知識等教育資源,與線下課堂的實踐操作、合作探究、展示評價以及課前、課中、課后的系列教學活動的有機融合,客觀地改變了課堂教學結構,轉變了師生角色,既解放了教師,又激活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對象———學生。輕松實現了2500多年來教育家孔子的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愿望。在線教學視頻為個性化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根據個性需要可以反復回放,直至理解。在課堂內也較之傳統教學模式更加容易實現分層教學,從而使得面向全體的因材施教成為可能。不同小組完成不同難易程度的學習任務,進行以學習活動為載體的學生、老師、課本、環境、資源多維交互,形成O2O線上線下新型互動學習課堂。2.3線上線下任務設計。將平面設計教程以項目來組織任務模塊,形成“線上—線下”即網絡和面對面教學的有機結合。每個項目根據教學目標和知識結構,設計成3—5個學習任務,將任務在線到線上云平臺,形成云平臺學習資源,提供課前在線學習和課后鞏固。面對面學習時,指導教師根據學科目標需求、學習進程、任務特點和環境資源,結合云平臺資源選擇和組織課內學習任務流程,并通過課內學習互動,開展學習活動,小組利用平板或計算機開展任務學習、研討、互動、展示、評價,所有活動可全部在平臺上進行,實現無紙化教學。以前為實現線下學習成果的多元評價耗時、費力,效果差強人意,現在利用線上線下互動輕松有趣,可輕松實現多元評價,還可引進企業高管在線點評,促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2.4形成性評價體系設計。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使活動效果更好而修正其自身軌道所進行的評價。其主要目的是為明確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方向,及時修改或調整活動計劃,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5]。用形成性評價輔以發展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實現對個體學習活動過程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是通過對課堂出勤、課堂表現、作業完成、在線測試和在線競賽的綜合判斷來實現的;終結性評價是通過在線測試和在線(視聽)競賽結果與期末考試結果相結合而形成的;多元化的評價,使得教學過程規范、有序、高效,真正實現關注全體、從而實現人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云課堂混合教學模式,如圖3所示。

        3移動云平臺教學問題及對策

        移動云平臺并非十全十美,正處在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訪問信號不好及對策。信號不好會影響到訪問平臺延遲或者上傳圖片、視頻卡頓,甚至當機,這種情況我們可通過提供WI-FI接口解決。(2)頻繁使用移動端出現的速度問題的對策。隨著移動端訪問云平臺次數的增加,以及下載數據、視頻或圖片會占用移動工具內存,導致速度下降,這時需要對內存進行及時清理,以保證運行暢通。(3)課前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在課前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由于受到環境和學生自覺性影響,學習效果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教師構建班級干部監督管理機制,從而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有效約束和規范。

        4移動云平臺教學反思

        近兩年,通過藍墨云平臺在平面繪圖中開展的翻轉課堂教學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踐,逐步改變了課堂教學結構,改變了師生在教學中的角色地位,激發了學生課堂上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師生雙方主動建構新型互動課堂。利用云平臺的投票和頭腦風暴功能,調查學生對云班課活動的滿意度,約88%的同學給出了積極、肯定的評價,覺得開展云平臺教學活動,便于課前預習與課后溫習,學習形式靈活多樣,同學之間、師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當然,還有部分學生對云平臺教學未能很好地適應,因網絡環境、移動終端局限,流量限制、錯失活動機會等情況,從而不能跟隨課堂活動開展,加之經驗值偏少,也會影響到情感體驗等。有鑒于此,在以后開展云平臺移動教學前,應提前問卷學生的現狀與心理愿望,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現實需求,找到更好的課堂教學組織方式與教學設計方案。移動混合教學是近來教學改革的熱點,在課堂中將云平臺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深度融合,對職業院校學生進一步認清云平臺在構建智慧學習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趣味性,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交流,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創新研究問題的能力[6]。

        5總結

        通過云班課在計算機平面設計課程中的運用,先后開展了翻轉課程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實踐活動,引領了課堂教學改革,構建了新型的師生關系,搭建了數字信息化教學環境,激發了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傳統課堂向智慧型和創新型課堂轉變。同時,新型的教學結構對教師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為師者不斷地學習來提升信息素養,才能與時俱進,跟上時展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單冰.應用型高校“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4(14):69-70,73.

        [2]單好民.翻轉課堂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證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7.7:81-84

        [3]張茵茵,牛彥敏.移動教學平臺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以藍墨云班課平臺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3):23-24.

        [4]李劍.基于藍墨云班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子世界,2017,(16):34.

        [5]錢文娟.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學習評價在高職院校公共課程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8(6):69-72.

        第2篇: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關鍵詞】職業教育體系 在職培訓 融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2B-0066-02

        目前,國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職業技術院校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全日制教育,是針對學生的學歷式教育;二是社會力量舉辦的各種短期、中期專業技術培訓班,是面向企事業單位、社會人員式的在職培訓。兩種模式職責明確,互不交叉。雖然學歷式職業學校教育與社會型在職培訓同屬職業教育范疇,但二者教學原則與目標任務及教學體系均不盡相同。市場經濟環境下,面臨社會職業教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和自有教學資源逐漸緊張的困境,職業學校適時介入社會類職業培訓為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一、我國在職培訓的現狀分析

        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隨著社會的進步、技術的發展,傳統簡單的勞動力輸出方式逐漸失去了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專業型、技術型人才市場的需求。現有的勞動力均為成人,已全面超出接受基礎教育年限,在此情形下,在職教育培訓成為提高我國勞動力技術素質的一種重要手段。

        總體而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造就的市場趨向必然提高對技術型勞動力的進一步需求,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將突出在職教育培訓的地位,推動在職培訓工作的健康發展。而實際上,我國傳統在職培訓體制是在計劃經濟駕馭下為傳統計劃經濟服務,與傳統形式的經濟基礎緊密相連,面對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其缺乏相應的跟進反應,落伍于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的步伐。因此,目前國內在職培訓與市場經濟發展矛盾與沖突逐漸凸顯,主要表現為在如下方面。

        (一)在職培訓成本較高,且風險隱患大。資金問題是阻礙社會培訓機構事業做大與做強的主要瓶頸。社會培訓機構銀行認可度低、貸款難,只能以學治學、以學養學。唯一的學費收入難以維系各項辦學費用支出,若有剩余往往用來完成機構的原始積累,固定資產難以為繼,難以形成有效抵押,無法獲取銀行資金支持。另外,社會培訓事業在我國起步較晚,在市場多頭競爭的夾縫中生存艱難,民間資本與社會投資機構往往不敢涉足這一高風險領域,客觀上造成其融資渠道不通暢,難以形成規模。

        (二)在職培訓目的不明確,僅以完成任務為目標。部分行業培訓由主管部門下屬事業單位負責,它們所安排的培訓任務大多以完成各單位職工年度培訓計劃為目的,缺乏對職工實際需求調研,培訓內容與在職職工職業成長需求相背離。大多數情況下培訓局限在政府新文件的讀解上,無法滿足職工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和成長要求,無法勝任市場經濟時代下培養專業型、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僅能作為在職培訓的一種補充。

        (三)培訓機構雜亂,缺乏規劃性。有關行政審批部門沒有做好實際需求與發展需要的結合,對社會力量辦學盲目審批,導致同行業、同地域培訓機構雨后春筍般冒出,未能較好地宏觀控制,甚至有的城市數家同類培訓機構齊聚“一棟樓”或同業培訓聚集在“一條街”。在培訓專業設置上,缺乏長遠的眼光,當某一專業行情見漲形成熱門,眾多的培訓機構就蜂擁而上,而某一專業市場疲軟就業率下降,則馬上退出。這些培訓機構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長期的規劃與效益發展計劃。

        (四)缺乏有效的評估反饋,導致在職培訓教學質量低下。監管部門監管力度短板與考核機制缺位導致大量的培訓只管收費不管培訓質量,很多在職培訓機構完全是在自由發揮,對于培訓質量能否達標、學員學習效果、反饋與跟蹤、評價體系等不重視,無法形成一種在職培訓的良性循環。

        (五)培訓模式落后陳舊,內容貧乏單一。相對狹隘的辦學初衷,使得多數培訓機構開辦教育的動機就是為了獲得經濟效益。這導致培訓機構不以職工職業能力成長為核心,而是處處以商業的心態對待一切,導致其培訓模式落后陳舊,教學內容貧乏、單一,尤其師資薄弱、管理落后、規模滯后的系列問題發人深省。

        二、在職培訓和職業教育體系融合的可行性

        一直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工業化進程培養了大量的專業型、技術型人才,當下我國已經逐步形成以市場化與多元化經濟社會發展下的職業教育體系,不論是人才培養還是教育模式均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大多數職業學校進行了教育教學改革,尤其在招生規模與學生專業設置方面緊跟市場需求,結合當前社會實際用人需求出發,不斷調整辦學思路,培養出來的人才不但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符合企業用人需求,逐步實現了與社會需求零距離接軌。目前,困擾我國的職工在職培訓問題給職業學校的教學帶來了機遇,僅僅立足于從業型人才培養的目的不再是職業教育的唯一目的,如何拓展在職職工終身教育應該成為職業教育深思的問題。

        在職培訓與職業學校教育通常被視作為職業教育的有機整體,在職業教育系統保障條件當中二者緊密相連;在職業教育體系當中二者地位等同;在職業教育實施過程當中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將在職培訓工作納入職業教育體系,不僅在生存與發展空間上對職業學校是一個有力的推動和促進,也是在社會職能上對職業學校的一次完美詮釋,更是在保證社會發展需求上對職業學校的充分體現。職業學校將在職培訓體系與業教育體系融合是今后職業教育的發展大勢所趨。職業院校搞好學歷教育是基礎,搞好在職培訓更關鍵。職業學校有必要開展在職培訓,且有優勢開展好在職培訓。職業學校優勢在于師資力量較強、實驗設施齊全完善,作為在職培訓“潛力股”對社會在職培訓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無可比擬。

        三、在職培訓和職業教育體系相融合的具體措施

        (一)打造網絡教育與網絡培訓相結合的教育體系。現代遠程教育是“互聯網+”時代人們終身學習體系的主要手段,是我國當前教育資源短缺的條件下辦好教育的戰略舉措,也是發達國家主流的教育形式。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發展繼續教育注入強大動力,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4G 技術、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的出現,使網絡學習成為學習型社會重要的學習方式。特別是 MOOC 的出現,迫使職業教育從傳統的縱向整合轉化為橫向整合,使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工作過程以龐大的規模與課堂分離。學生和在職職工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和人生規劃從網絡上選修各種課程,將來還能獲得各種不同的學位證書。這種超越具體學校的橫向整合教育模式將改變當前在職培訓和職業教育的格局。

        (二)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融合。互聯網時代給中國教育帶來新的革命,全世界優質的教育資源將無邊界地分享,未來的教育將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當前,在職培訓在線上集中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強大的在線學習平臺,在與受訓者之間的互動性上具有更好的體驗;反觀職業教育,其擁有優秀穩定的師資、先進的設備和實訓基地、豐富的校企合作教學資源等線下資源,因此兩者之間形成了互補。如果能將在職培訓的線上教育資源與職業教育的線下教學資源融合,我將營造一種全新的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這個模式不但擁有豐富的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更低的教學成本,同時能提高教學學習效率,提高學習便捷性、學員之間的互動性,開展人品人格教育、職業技能培養等,未來教育模式將會多種多樣,其中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模式將會是最優質的教育模式之一。

        (三)大力推進資源開放與在線教育聯盟建設。通過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把產業鏈、人才鏈、教育鏈有機融合在一起,為產業調結構、轉方式服務,為經濟發展新常態服務。充分發揮職業教學學科優勢,順應在線教育和職業教育集團發展需要。做好在線課程開發,在線課程一要面向行業,二要面向特定人群特定任務,實現資源共建共享、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全方位地為產業鏈所需的人才鏈服務。體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協調發展、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有效銜接,要有利于培訓與學歷立交橋的搭建和實施。

        (四)共建在職職工終身學習的橋梁。在知識經濟條件下,知識特別是專業或技術知識老化的周期越來越短,產品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一而終”式地在一個崗位上干一輩子已不可能。隨著第四次產業革命的出現,新設備、新工藝、自動化程序、機器人的出現,使得許多不熟練、半熟練甚至熟練員工都可能被“淘汰出局”。這樣的挑戰與壓力,只有不斷接受在職培訓,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識和熟練技能,才能迅速地符合崗位要求。這就要求職業學校的教學與在職培訓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職業教育和在職教育的相關資源,為在職職工創造終身學習的機會。

        創造性營造出終身教育的優越環境,針對性構建起目的性較強的終身制學習體系,將在職培訓作為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元素,適應了時展要求,我們必須認真予以對待,并重點加以落實。

        【參考文獻】

        [1]王紹良,賀召平.職業院校開展職業培訓的調查分析[J].大家談論壇,2007(10)

        [2]劉守義.論高職院校在社會職業培訓中的作用[J].職教論壇,2005(9)

        第3篇: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關鍵詞】MOOC;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學;教學評估;學習效果

        1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的數據分析報告

        2015年我校針對參加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試點的班級進行了數據分析總結。學生的在線成績通過率達到90%,綜合成績通過率達到95%。其中優秀和良好以上成績占到71%以上,表現均優于傳統教學班級。并且通過問卷對全體參加試點的同學進行了測評。從基于MOOC混合式教學的整體情況來看,93%的學生支持MOOC混合式教學方式課程改革,85%的學生總體對于這門課改革的評價較好,但師生互動和線上交流尚需進一步加強。學生拓展知識、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積極性方面提升狀況較好;課程教學內容總體難易程度適中較為合理。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學生認為MOOC混合式教學方式能更好地運用了網絡、新媒體等工具,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適應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的時間安排更加自由,增加了學生學習時間的投入,有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方式;但亟待加強的是課堂互動,線上交流、學習問題的反饋、教師提供的學習幫助、考核方式、大規模開放在線交互學習網絡的支持等。

        從選課動機和學習方式上來看,學生選擇MOOC的主要原因是對MOOC學習模式的認可,認為MOOC學習和傳統課堂學習兩者相比,學習自由度高、名校資源、碎片化時間的充分利用、互動合作等學習方式的運用。學生認為選擇MOOC混合式教學方式以后,擴展了知識,增加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獲得了本校相應課程的學分,增加了學習興趣。在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方式上更建議學習環境中應用互聯網打破時空的局限,學習行為上適應個性化、碎片化、快餐式變化,教學模式上翻轉課堂互動合作等方法的運用等等。

        從學生的學習行為上來看,以下幾方面表現較好。首先,學生在課程學習開始前會先確認上課時間是否與學校課程學習時間沖突,為完成考試和作業,會主動尋找或學習其他學習資料,會花費大量的時間準備和復習,會有計劃的安排每門課的學習時間,總是第一時間內完成任務和課后作業,在觀看和閱讀學習資料時會做筆記,并標記重點。但在以下幾方面還有待提高,學習前下載課程視頻和資料還有待加強,討論區提問或解答問題積極度不夠,教師推薦的課外閱讀資料閱讀較少等。

        從學生得到的學習支持上來看,在課程平臺,教師和學習伙伴會及時的解決所遇到的知識性問題和技術性問題,學生在非課程平臺獲得的學習幫助較多。學生建議鼓勵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網上交流討論,形成更加活躍的網上學習環境。

        從學生的學習體會上來看,86.8%的人群認為MOOC是一個很好的網絡選擇,操作過程很容易,很樂意將MOOC推薦給他人,對自己有幫助,決定繼續使用。84%的人群認為MOOC提供的課程質量都比較高,平臺使用很容易學習掌握,MOOC課程考核方式很合理。

        從學習預期和教學效果上來看,在對課程的看法,課程的有用程度、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上,學生多選擇看法發生了改變,并且有積極影響,較之前更認為這不僅是一門思政課,而且有嚴密的理論體系,從側面說明了學生對教學改革和課程價值的認可。

        從課程內容評價來看,課程教學內容總體難易程度適中較為合理。線下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線上教學內容進度配合的較好,認為線下老師的課堂教學對線上MOOC教學內容構成了不可替代的補充知識。但授課內容有待改進,學生認為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內容存在部分重復,建議線下教學和線上教學兩個課堂內容要有一定關聯性,相互聯系更為緊密,進度配合更好,提供更有效的知識補充。

        從教學方法分析來看,81%的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MOOC學習模式,93%的學生接受目前這種基于在線教育的MOOC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更好地運用了網絡、新媒體等工具,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適應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的時間安排更加自由,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時間投入,有助于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認為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方式;學生認為這種基于在線教育的MOOC混合式教學方式對自己有幫助,擴展了知識,增加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獲得了本校相應課程的學分,還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86.5%的人群認為線下教學對他的幫助重要,線下老師的課堂教學對線上MOOC教學內容構成了不可替代的補充知識。獲得了擴展性的知識和自主表達的機會,80.4%的人群認為積極性有較大提高。84.6%的人群認為課程改革較為滿意,其中21.2%的學生認為非常滿意。

        從教學建議上來看,93%的學生支持MOOC混合式教學方式課程改革,學生對教學方面的改進建議主要是“增加師生互動”、“線上交流”、“加大教師提供學習幫助的力度”、“教師提供更多學習材料”、“增加討論課數量”。在教學方式改革中,建議支持MOOC混合式教學,運用互聯網和多媒體工具進行大型開放式在線課程學習,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和興趣,既非完全線上自主學習,更非傳統教學,僅4.7%的學生支持傳統教學方式。

        2 慕課混合式教學的亮點

        首先,三亞學院大膽探索校內校外聯動。基于互聯網技術的MOOC教學手段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普及。在傳統教育模式中,作為地處邊陲的三亞學院學生要想分享到清華大學的一流教學資源幾乎不可能的,即便有機會邀請相關專家講學成本較高且收益學生規模有限。但通過MOOC平臺的學習實現了在不占用現有有限教育資源的前提下,實現大規模的學生收益。

        其次,線上線下有機銜接和補充。我們形式上既要完成了教學任務,實質上還完成了教學目標。言教和身教融合,從教學走向教育,三亞學院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夠在做的過程中達到育人的目標。

        最后,教學改革發揮了兩個積極性,體現了良好的效果,進一步解放和增加我們教師的發展交流,進一步解放和增強學生的能力。海大教務處處長張云閣說:“三亞學院改革為海大改革做了探索”,并表示線下教學更應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 存在的不足和建議

        首先,線上線下精神塑造和價值引導的關系。老師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學生學習評價公正性的關系。教材和理論知識點總體關系。

        第4篇: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關鍵詞:手機微視頻 移動教學 優點 實施

        焊接技能應用極為廣泛,如西氣東送工程全長4500公里,焊接接頭多達35萬處以上,焊縫長達15000公里;北京奧運會鳥巢工程使用電焊條達20100噸可繞地球三圈,那么如此實用焊接技能,其后繼人才培養狀況如何呢?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手機成為現代人生活中極為重要的元素,在職職工及院校學生專業學習受此影響出現精力較難集中,疲于應付教學流程的現象,少數年輕學員沉醉于手機視頻、游戲,成為真正的“低頭族”甚至達到“癡迷”程度;而相當院校由于教學任務繁重且師資力量有限,現代智能手機又極其難以控制,所以對其研究探索有限;部分教師嘗試采用簡單手段,嚴禁“手機”進入專業課堂,結果卻是“樹欲靜風不止”部分學員漠然面對的專業教師努力,個體狀態越發癡迷,走向教學的對立面。

        作楦涸鶉蔚慕逃工作者不禁要問:

        ①能否順勢利導將智能手機平臺主動直接引入教學過程中來改變窘境,利用優質的 “手機微視頻”學習資源實現多階段分層次教與學,實現興趣轉移?②如主動做足功夫將焊接知識模塊制成專業的手機微視頻“資源庫”,利用手機微視頻平臺能否真正實現移動教學? ③怎樣實施才能使教與學妙筆生輝,實現最佳效果?

        一、微視頻解決了焊接教學的問題

        手機教學微視頻具有短小精干,形象生動的優點。細細分析后我們會發現:

        (一)微視頻順應專業教學“興趣”原則

        焊接專業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由形象到抽象,曲折上升直至佳境的過程。只有大量反復才能熟能生巧,技能才能精益求精;而反復過程中抽象枯燥的理論,繁瑣的操作訓練極易使學員在心理、生理上處于對立狀態,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從而導致其學習思維的“消極怠工”。

        教學方式首先應尊重順應人的情感,去除人性的惰性,否則任何教學努力在學員的強烈的抵觸情緒下都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機微視頻就是用“直接方法”調動學員自身的原始動力,激發濃厚的專業學習興趣;學員“思維糾纏”時,教師使用可視的圖片和影像微視頻幫助學員擺脫思維糾纏中的“無助的掙扎”,同時它指導技能訓練操作的細節,新鮮生動;循環往復使用可跨越時間和空間實現與學員互動,促進其技能水平的升華提高,學員自身移動學習過程的反復又會固化興趣為“優良習慣”,成為焊接專業終身發展的動力。

        因此手機微視頻大膽應用符合專業教學中人的認知規律的需要。

        (二)焊接高技能技術培訓需要微視頻

        焊接技能培訓知識量大,學起來費勁,做起來“苦累臟”。

        信息量大,操作技能種類多且復雜,實踐環境差,學員學習積極性、興趣容易疲勞,教與學效果易受影響;但在制造企業中,知識和技能不全面,操作細節稍有誤差就會引起焊接產品質量重大的技術問題甚至引發人為的重大災難。

        種類齊全的手機安全微視頻、理論原理微視頻及實操微視頻建立“手機微視頻資源庫”跨越時間和空間,給學員提供了一個綠色的“能源站”進行知識與技能的補充。

        1.符合教學對象特征的需要

        院校焊接專業近幾連年招收的學制班學生和社會學員的數目及質量雙下降,年齡偏大基礎較差,理解和記憶能力不高,對專業技能操作的理解極難到位,傳統的教學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手機微視頻教學模式既降低了技能培訓的準入門檻,又動態地進行了專業知識技能的補充,保證了最終輸出高水平焊接的能手。創造性的啟用手機微視頻便于學員自學、理解和復習提高是符合對象特征的好手段。

        2.提升學習興趣度

        手機微視頻具有動態感性特征,對學員的吸引力極大,焊接專業教學主動合理利用能有效地融合大量的信息和知識和技能,可以讓教學獲得一個多層次“錦上添花”的移動教學平臺。

        3.微視頻優化焊接技能教學

        人員成本增加導致焊接機械手、激光焊接技術等新型設備快速進入企業,身為教學工作者我們在思考:焊接教學模式如何創新才能充分調動學員的興趣和自身的強大動力,掌握飛速發展現代焊接技術?

        手機微視頻將焊接專業教學中復雜的各模塊的知識、原理,技能技巧、工業化生產過程轉換為帶有背景音樂、形象的動畫、動感畫面的“主題單元”資源包提供給學員,那么焊接專業技術學習不再是令人枯燥煎熬的任務,反而是一場痛快淋漓的豐富的“精神大餐”。

        微視頻讓焊接專業化教學加入新鮮的情景因素,徹底解決了學生的學習情緒波動狀態,為學員的接受理解、升華和創造提供了現實基礎,給教學帶來麻煩的“手機”反而給傳統的專業技術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獲得巨大的生機和新型移動學習平臺。

        二、手機微視頻在焊接過程中實施

        手機微視頻具有情景化、生動形象為年輕的求學者喜聞樂見。要“中流砥柱”的作用微視頻的實施必須注意以下具體問題:

        (一)完善網絡條件,保證線上起線下學習

        1.保證網絡資源

        焊接專業教學場所無線網絡的建設必須配套,如使用手機數據上網費大,現實性可行性不大,學員主動意愿不強,敷衍了事,真正實現移動教學效果欠佳,手機微視頻線上線下教學極有可能成為形式和空談。院校必須配置無線網資源同時應解決在線人數和專業微視頻播放流暢、不卡頓技術問題。

        2.手機微視頻的傳送手段

        教師首先將手機微視頻置于教學網站上,發送帶有視頻網址的二維碼圖片給學員節省網絡資源,使各種配置的智能手機均可輕松快捷進入資源庫實現線上線下的知識引入、反復、循環、提高的移動式學習。

        3.處理手機的控制和干擾問題

        線上線下使用手機微視頻,有助于個體接受差異問題,但也出現了如何有效控制的現實問題?①聲音的相互干擾,建議統一使用耳機。②學員之間利用網絡資源相互之間干擾學習或使用網絡進行其他與專業無關的事的問題,建議采用路由器的上網規則的設置來加以限制。

        (二)手機微視頻的資源庫的完善

        1.手機微視頻的專業教學適用性

        網上焊接技能視頻資源充足,但其時長、內容、格式適用性及針對性不強,學員長時間觀看易視覺疲勞,情緒波動甚至極易會失去“興趣”,在焊接教學過程中,教師精英團隊應花大量的時間進行內容組合歸類、剪輯、改編后精心設計的微視頻,才會起到獨特的“畫龍點睛”的教學效果。

        2.焊接手C微視頻資源的系統性

        傳統的手工電弧焊的視頻資源量較大,但其缺少系統性,院校焊接教學應組織教師團體專門形成適合課堂教學和線上線下移動教學的體系性的手機微視頻;特別是一些新材料、新焊接工藝教學引入、講解、技能實訓、復習等課型更需要短小精煉且成體系性的手機微視頻,利用群體智慧結晶提高移動教學效果。

        一體化教學中手機微視頻系統性關鍵在于:微視頻合理配置點及配置數目。在教材的重點難點、思維轉折的關鍵節點恰到好處地安置,教學有如“錦上添花”,效果之精妙不言而喻。如在高真空電子束焊接的原理引入講解中,安排圖片式動畫手機微視頻講解勝過教師苦口婆心“對空講解”的千言萬語。后繼知識、焊接技巧再輔以一定量的微視頻,學員的理解掌握就會如履平地、順風順水。

        系統性的微視頻能調動學員的內在動力,實現師與生、生與生、課內課外及線上線下多層次的良好互動,讓學員自主式、移動式學習成為現實。

        3.手機微視頻資源的品質問題

        手機微視頻切忌冗長和單一,微視頻宜短小精干否則造成視覺和聽覺的疲勞,更拒絕“只見人影、火光”匆忙間完成的“影片”紀錄式焊接視頻,效果適得其反,其只會導致學員思維的停頓和混亂。

        其實微視頻有面授互動實錄、動態圖片原理型、虛擬場景加工型及交談提高式微視頻等多種格式,微視頻的選題、制作和編輯需教師精心組織,將優秀的教學思維凝結其中。優秀品質的手機微視頻能跨越時間、空間延伸,實現常規教學中無法實現目標和效果。

        揚長避短地應用手機微視頻,為學員移動式自主學習插上隱形的翅膀,成為焊接專業教學過程的優化大師。

        參考文獻:

        [1]孟祥海等.關于中高職焊接技術專業教學的幾點看法[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3,(04).

        第5篇: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熱詞:翻轉課堂 傳統出版 K12數字教育

        翻轉課堂與微課、慕課是近年來全球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什么是翻轉課堂?翻轉課堂有哪些優勢與不足?作為一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它對傳統教育出版機構開展K12數字教育業務有何啟示?本文圍繞以上問題進行闡述。

        一、翻轉課堂:流程上的變革

        翻轉課堂(Flipping Classroom),也稱反轉課堂或顛倒課堂,是指在信息化學習環境下,教師提供微課、數字化互動媒體教材等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學習資源的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顛覆了“學生課堂上聽教師講解,課后回家寫作業”的傳統教學模式,變成“學生課前觀看教師推薦的學習資源、完成針對性練習,課堂上與同伴、教師互動交流”。簡言之,翻轉課堂“翻轉”了傳統課堂知識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傳遞階段與知識內化階段,變革了課堂教學結構和組織形式,重構了教學流程和教學時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是一種“流程上的變革”。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哈佛大學埃里克?馬祖爾(Eeric Mazur)在“普通物理”教學中所創立的同儕互助教學方式(Peer Instruction)。2000年,邁阿密大學的三位教師(Maureen Lage,Clenn Platt,Michael Treglia)在“經濟學導論”教學中,實施了“學生課下事先學習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開展進一步學習”的教學形式,具備了“翻轉課堂”的雛形。同年,韋斯利?貝克(J.Wesley Baker)在佛羅里達州杰克遜維爾市舉辦的第11屆國際大學教與學研討會上,提出“教師利用在線網絡工具制作學習材料,學生課下學習,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這種“教室翻轉運動”,他提出的“教師從‘講臺的圣人’變成學生‘身邊的指導’”口號曾廣受關注。K12階段翻轉課堂源起于2007年,科羅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h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為使因故缺課的學生跟上教學進度,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PT演示文稿+音頻講解”式視頻上傳網絡,供學生自主學習,騰出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快速測評、解決問題、總結反饋。這種模式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逐漸引起學校、家長和社會關注,并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終端的普及,以及可汗學院、慕課的興起而風靡全球。

        在國內教育研究與實踐領域,翻轉課堂近年也備受關注,2012年中國知網收錄有關“翻轉課堂”的論文尚不足20篇,2014年迅速增至1100多篇。何克抗、張寶輝、梁樂明、黎加厚、金陵等學者都曾撰文探討翻轉課堂的本質、教學模式等,重慶聚奎中學、廣東深圳南山實驗學校、浙江溫州第二中學、山東昌樂一中、北京朝陽外國語學校等也正在進行相關教學實驗,其中,重慶聚奎中學的“三翻四環五步六優”、山東昌樂一中的“兩段四步十環節”等模式影響較大。

        二、翻轉課堂能夠獲得很好的學習效果,但也有許多深層次教育問題難以解決

        翻轉課堂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應時而生,主要以建構主義和掌握學習理論為指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在不同時空經歷了多次知識學習的過程,分解了知識的層級,降低了知識內化的難度,從而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更有利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發展。根據2012年美國教育咨詢公司ClassroomWindow的報告,67%的受訪教師表示實施翻轉課堂后學生標準化考試成績得到提高,99%的受訪教師表示下一年將繼續采用翻轉課堂模式。下面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互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促進評價方式多元化三方面略作闡釋。

        1. 促進自主學習與互動

        維茨洛克(M.C.Wittrock)認為,當個體主動積極內化、整合知識時,其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就會加深。翻轉課堂包括課前在線學習與課堂面對面學習兩大環節。課前學習環節強調基于資源、基于問題的自主學習,學生可自主調整學習進度和學習節奏,擺脫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時間束縛,注重學習的“沉浸”與“參與”,可有效減輕學習的心理負擔,學生可以帶著問題以主動學習的狀態進入課堂。課堂面對面學習環節,注重師生、生生間的對話交流、合作探究、評價反饋,促進經驗交流、觀點碰撞,促使認知的深化和知識的內化,形成高效的、有意義的學習。正如2011年英特爾全球教育總監Brain Gonzalez所言:“顛倒教室(翻轉課堂)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與交流。”

        2. 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傳統課堂教學進度高度統一,學什么、如何學、學到什么程度都事先預設,教學效果反饋相對滯后,師生互動不均衡,存在少數活躍分子和“沉默的大多數”現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上述情況發生根本變化。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究,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生可以自主控制學習時間、地點、內容和進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一步體現。教師回歸到學生最需要的本原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從“舞臺上的智者”變成“邊上的向導”,從知識卡車的“司機”變成心智發展的“營養師”。教師表面上被“邊緣化”,實際上承擔的角色更加重要。正如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所說:“翻轉課堂通過教師和學生角色的顛倒使得教師的責任更大了,這種課堂中需要的是有責任、有愛心、懂設計的專業教育者。”

        3. 促進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傳統課堂的教學評價,注重評價對象的分級鑒定,主要服務于考試選拔、考核獎懲和等級鑒定等總結性評價活動。翻轉課堂注重評價的診斷性和過程性,更加關注教師的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學習資源的制作、課堂活動組織等素養,更加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問題解決、合作探究等能力。評價方式上,注重對小論文、反思日記、學習記錄等表現性評價方法的應用,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等相結合,形成由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學生評價課程的多元評價方式。此外,翻轉課堂的實施改變了家長在學生學習中的被動角色,家長可以配合教師采取一定的干預措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

        當然,我們評判一種教學模式的優劣關鍵還是要看課堂教學目標是否有效達成,學生是否進行了有效的知識建構,教學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是否有效提高。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客觀上還面臨網絡教學環境支撐不足、優質教學視頻匱乏、教師教育觀念亟待更新、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監控能力要求較高等諸多挑戰。同時,它并不適合所有課型,也不適合所有學段的學生,更無法解決按年齡分班、學習進度統一化等深層次教育問題。

        三、翻轉課堂對K12數字教育的啟示

        目前,國家教育信息化已從搭建平臺轉移到深化應用、促進變革的關鍵期。在線教育風起云涌,風險資本市場活躍,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搶灘布局。作為一種混合教學模式,翻轉課堂融合了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的優勢,對傳統教育出版機構開展K12數字教育業務頗具啟發。

        1. 抓住紙質出版物入口優勢

        騰訊課堂的《2014年K12教育市場分析報告》顯示,K12教育市場規模2014年達到2549億元,其中在線教育占比18%,人均消費達3043元。2014年在線教育機構以平均每天2.6家的速度增長,資本市場的融資總金額超過44億元,各種項目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一批曾經熱炒的項目如美麗的肥皂泡,紛紛破裂,在其他行業一試就靈的互聯網思維與操作模式,在K12教育領域似乎并沒有想象中那么見效。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①K12教育市場規模看上去很大,實際上具有區域化、個性化、碎片化差異,僅就內容而言,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不同區域、不同水平的用戶需求各異,且付費者和使用者分離,市場條割分塊,細分度高;②K12教育受政府嚴格管控,教育產品、服務、用戶和評價等受政策影響大,溝通和推廣成本高;③K12教育的功利性強,試錯成本高,用戶更關注產品的權威性和有效性,而非價格,免費等互聯網商業模式對用戶的吸引力有限;④K12教育用戶自主時間有限,部分在線教育產品無法有效切入用戶實際使用場景,造成用戶線下應用場景和線上應用場景的割裂,使用上極為不便。因此,傳統教育機構從線下向線上引流、互聯網教育平臺從線上向線下導流,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雙向合流的O2O模式正漸成共識。

        傳統教育出版機構一直是K12教育產品與服務的重要參與者,具有品牌、內容、渠道、用戶等優勢。目前,紙質出版物仍然是K12教育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的重要載體。傳統教育出版機構開展K12數字教育業務,應充分利用紙質出版物的入口優勢,借助移動終端(手機、iPad)將紙質出版物與互聯網服務有效關聯、高度融合,打通線下和線上應用場景,基于實際應用場景為用戶提供隨時隨地“所得即所需”的服務。這或許是一條較為可行的路徑。市場上的刮刮卡模式、“二維碼+微視頻”模式、點讀機模式、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4D點讀書模式等都是這方面的積極嘗試。

        2. 研發基于實際應用場景的資源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實施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與共享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基礎工程和關鍵環節”。目前,教學資源建設整體上存在總量不足、重復建設、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缺乏優質的、成體系的、可普遍應用的交互式基礎數字資源。因此,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點強調“繼續加大優質教育資源開發和應用力度”。實施翻轉課堂首先需要以微課等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這些資源某種程度上承擔了知識傳授的責任,其質量決定了知識傳授的效果。基于用戶的實際應用場景,建設哪些關鍵資源以及如何保證這些資源的優質性必須優先考慮。

        內容上,首先應建設基礎性、示范性數字資源,包括數字教材、數字教參、數字教輔,以及與紙質出版物高度關聯匹配的碎片化、多媒體、增值服務型資源,滿足信息化背景下師生基本教學活動的需求;其次,可建設具有一定門檻的專業化、特色化資源(我們通常所說的區別于UGC的PGC),重點包括:①抽象內容的形象化,如幾何圖形的空間結構、磁場感應現象描述等;②宏觀內容的可視化,如太陽系的運行、地殼板塊的運動、洋流成因等;③微觀內容的具象化,如DNA雙螺旋結構、分子結構、細胞結構等;④展示事物的連續發展過程,如動物化石的形成過程、植物的生長過程等。

        形式上,微課資源建設應做到:①整體開發和設計結構完整,技術規范,使一個個半結構化和模塊化的微課,在整個系統中能以一定的結構組合,形成有意義的關聯;②單個微課知識粒度細化,針對特定問題,分析學習者特征、教學任務和學習內容,設計學習指導單、微視頻和不同層次的練習與反饋,并匹配學習輔助素材與工具,形成相對完整的“微課資源包”;③微視頻短小精悍,針對性強,講解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語言通俗易懂、風趣幽默,講授方式由“一對多”變成“一對一”,正如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所說:“這種方式并不像站在講臺上講課,而像與學生同坐在一張桌子面前一起學習。”

        3. 試點數字化教學整體解決方案

        實施翻轉課堂需要信息化教學環境的支持,包括移動學習終端、學習資源管理系統、在線交流互動平臺、學習智能跟蹤系統、進階作業診斷系統、個性化資源推送系統等。當前,信息技術正在促進教學理念、方法、工具、內容和評價等各環節的全面變革。《2014上海基礎教育信息化進程藍皮書》(2014年5月28日)指出,技術與教育相互滲透,呈現教材多媒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環境虛擬化、管理自動化和系統開放化結構性改變。專家指出,平臺服務生態化、資源匯聚共享化、知識創建協同化和學習服務個性化正在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在此背景下,傳統教育出版機構應充分整合現有品牌、內容、技術和渠道資源,構建高效易用的教學應用平臺、教學資源平臺和教學管理平臺,向學校(或區域)提供聚合數字教材、數字教學資源、教學工具軟件、資源管理軟件、后臺管理軟件等為一體的數字化教學整體解決方案,提升學校教學軟硬件設備的使用率,提高教師備課、學生自學、課堂評測、考試評價、教學管理等智能化管理水平,實現教學資源的順暢流通和共建共享。其中,資源平臺支持用戶生成內容,可采用“混合云”架構,即以學校云(或區域云)為基礎,同時打通與“外部云”的資源與服務關聯。應用初期,可考慮在學校(或區域)分學科、分學段試點,在使用過程中逐步豐富內容資源,優化平臺功能,積累用戶行為數據,從“微數據”到“大數據”;后期,再借助數據挖掘和學習分析工具進行統計分析,識別學習者的學習特性和認真情境,智能推送適配的學習任務和活動,滿足用戶個性化學習需求。

        第6篇: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互聯網正在成為新一輪科技創新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驅動力量,同時也為高校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和優化教學手段提供了各種可能。各高校從B站、中國大學慕課等在線課程教學資源和雨課堂、騰訊課堂、釘釘、BB、zoom等教學平臺中選擇網絡授課模式,為學生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金融類專業線上教學建設同樣面臨“互聯網+”的新挑戰。為了更好地找尋提升在線學習效果有效路徑,推動金融類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必要深入探討金融類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筆者以金融專業類核心課程之——“保險學”為切入點,結合多年來“保險學”的一線教學經驗,利用“互聯網+”背景,嘗試對保險學課程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研究,實現線上多種教學形式融合的教學方式創新。

        1“互聯網+”背景下保險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保險學是一門研究保險及保險相關事物規律的經濟學科。互聯網的興起也推動保險業蓬勃發展,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顯,在金融業的地位不斷提高,“保險學”課程也因此受到重視。利用互聯網充實保險學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成為“保險學”教學新趨勢。

        在線教學平臺給保險專業學習提供便利實時的條件,在實踐中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問題:(1)學生線下自學氛圍不夠,缺乏統一嚴格規范管理,學生學習狀態難于把控;(2)師生在線互動不如線下直接交流更直接有效,單純對著“屏幕”學習,學生會逐漸失去興趣、主動學習欲望下降;(3)沒有標準規范的考核體系,教師很難把握學生的掌握程度。

        因此如何借助網絡直播平臺各式各樣的工具,來真正實現保險學課程的教學價值,由此培養服務我國保險業高素質的人才,這一問題仍待研究。

        2“互聯網+”背景下保險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究

        2.1因地制宜選擇適合的線上教學平臺

        線上教學平臺是互聯網用于線上教學的基礎。在線教學課程可以依托的平臺主要有BB平臺、雨課堂、中國大學MOOC、騰訊會議、Zoom、QQ群、微信群等。各教學平臺的使用有所不同:慕課(MOOC)作為課前預習平臺,教師提供課程清單,供學生在線學習;雨課堂與騰訊會議兩者結合作為直播課程的平臺,教師通過分享屏幕(或PPT)給學生,實現講學同步;QQ課堂中的老師助手有很多輔助功能,可以打卡任務、提交作業及公開點評、在線收集信息表格等,有助于提高教學統計效率;微信或者QQ群可以推送一些學習資源及實時金融熱點,提高學生更大的學習自主性及分析金融問題的能力;問卷星既可以創建在線考試問卷,直接反饋出學生學習情況,還可以做一些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保險的接觸

        程度,以便更好調整教學安排。教師根據不同平臺的應用特征,結合教學目標及學生特點選擇不同課程的在線教學平臺。

        2.2構建“以學為中心”的線上教學新模式

        線上教學在某些教學環節與線下課堂上存在差距。教師很難掌握學生的真實聽課狀態,需要配合多樣化的線上授課方式保證教學的實效性和互動性。慕課、問卷星、QQ課堂的作業等環節,主體都是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課程學習參與度。通過學生分組案例展示,課上采取“翻轉課堂”模式,真正地把重心從教師轉移到學生。

        保險學教學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并賦予其時代特征,在教學中實現保險理論與保險實務、保險國際慣例與中國實際、保險創新與保險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高度結合。為確保學生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必須采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注重業務實踐與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解決和處理保險實務的能力。

        2.3探索“融合式”線上教學新模式

        在“互聯網+”的教學背景下,融合式教學模式(網絡在線課程、網絡直播教學、學生自主學習)應運而生。網絡授課是一種依托于網絡直播平臺而進行的線上教學模式。隨著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上線以及慕課(MOOC)的興起,海量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極大的學習便捷。對于保險學課程,慕課可以作為課前預習的方式;同時教師對理論及實務知識的講授,可以采用實景授課、幕后講解、訪談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同時,通過網絡直播課程的線上翻轉課堂平臺,可以將傳統課堂的教師主動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專注于主動的專題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自主學習也是融合式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采用自主學習方式展開實務討論,比如針對互聯網保險公司的保單銷售,學生課下分析思考之后做班級分享,分享自己購買線上保險(如電商的運費險)的經歷以及購買理由等等,不僅引發學生更多的思考,更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完美結合。

        2.4發展“反饋互動式”線上教學新模式

        反饋互動式教學以“使用便捷”“反饋及時”“主動參與”“科學管理”為基本教學原則,按照學生線上自學和線下自學結合、教師在線指導交流互動兩個教學模塊,同時利用問卷星和騰訊會議為基本教學平臺。

        學生自學反饋階段,教師提供資源包,供學生自學、練習和診斷。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包,可以包括課程參考書(電子版),課程大綱、課程簡介、微課資源、課后練習題、期末期中測試題、延伸學習資源等。學生獲得資源包后,按照課程大綱要求,開展自學,同時完成教師上傳的電子閱讀資料、微視頻、各章節練習、課程作業等任務,并通過期中期末測試和課后練習進行學習效果的檢驗。之后教師可以用問卷星的“創建考試問卷”功能推送配套教學資源包進行學習測評,實現學習效果的反饋。整個階段可以實現精準教學,教師可以及時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反饋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交流研討,并同時開展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指導。騰訊會議可以作為很好的載體,通過分享屏幕進行教師教學和學生展示,通過連麥語音等進行在線討論。如果是針對化及個性化指導,既可以用到QQ課堂的作業點評功能,也可以在騰訊會議集中解決共性問題。

        2.5滲透思政元素于線上教學

        “互聯網+”背景下人們會更關注不確定事件的發生,保險這一同時具有社會保障功能和金融投資功能的工具再次走進大眾的視線,同時也是思政教學的契機。筆者將思政元素滲透進入保險學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科學的教學輔助工具,采用案例教學、時事討論、情景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不斷接受思想熏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保險學教學過程中,不斷增強大學生責任感、使命感和家國情懷;同時將“保險學”課程教學與誠信教育相結合;商業保險屬于一種合同行為,要遵守保險基本原則中的最大誠信性原則,因此對學生們的誠信教育具有很好的說服力和教育意義。

        2.6融合保險時事和新聞動態于線上教學

        對保險時事及相關保險新聞動態的跟蹤有助于將基本理論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如針對突發災害,讓學生們根據所學保險知識進行保單設計,這有助于學生對保險理論知識的深刻理解。筆者發現對于這些保險時事和新聞動態的跟蹤和討論,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利于他們思考與回顧所學知識,對于存在的一些疑問在搜尋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可以得到更深的認識,并在處理實際的保險實務中得到進一步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務的能力。

        2.7嵌入案例教學及分組討論法于線上教學

        案例教學法已經普遍應用在了當前的保險學課程教學當中。在選取案例時,可以從實踐性、前沿性、時效性和具有爭議性的原則出發,通過視頻或多媒體等手段進行案例的陳述和介紹,然后采用分組討論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工合作,團隊成員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討論分析,梳理思路,寫出提綱,最后以PPT演示的形式匯報展示小組成果。經過不同專題的學習,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也鍛煉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團隊協作精神。

        3結語

        第7篇: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近年來,微課教學模式研究如火如荼,為大學英語課堂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微課作為教學手段、教學模式、課程資源等的理論研究愈來愈深入,將其運用于一線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也越來越多,微課的優勢和局限性也愈加明晰。因此,如何有效地將微課引入日常課堂教學,成為切??推動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新的突破口。

        一、微課研究現狀

        近年來不斷開展了各種微課教學比賽,從校級到國家級,從單一學科到多學科,從微課視頻展示到基于微課視頻的課堂演練,為微課模式研究提供了范例,為微課實踐運用指引了方向,也為微課教學模式深入發展帶來了動力。而微課相關話題論文研究數量在近兩三年來出現大幅上漲趨勢,可見關注之多。從近兩三年的中國知網以微課研究為主題的論文數量(2015年為2923篇,2016年為4615篇,2017年第一個季度已逾千篇)和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來看,不難發現,微課已成為教學改革的新的突破口和關注熱點。在經歷了最初的翻轉課堂,慕課等在線學習模式之后,微課的出現更接地氣。它的特點是“微”――內容短小,“精”――重點突出、“活”――方式多樣(制作方式,呈現方式和教與學的方式)。縱觀微課研究,關于關于微課的實踐探索主要集中在把作為新的教學模式融入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實踐,探討教師制作使用微課的方法,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美中不足的是,這些實踐更多的體現了“教”的改變,受眾學習模式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尤其是基于微課資源的自主學習模式并沒有系統形成。而關于微課的理論研究則主要體現在宏觀的微課課程資源平臺的建設研究和微觀的微課作為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和微課制作設計主題選擇等方面的方法技巧研究。總的來看,關于微課的理論研究成果顯著,比如對微課的概念界定,優劣勢分析,系統發展預判等,這些無疑為后續的微課融入教學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并指明方向。

        二、在大學英語課堂運用微課的實踐及思考

        微課的運用是教學信息技術和英語課堂教學的又一次創造性融合。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課程,面臨著削減課時、英語學習重視度下降的嚴峻現實,困而思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調動好學生學習積極性,刻不容緩。而以短小精悍,形式新穎著稱的微課無疑為大學英語課堂改革注入新活力。一線的微課實踐主要集中在把微課這一新的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作為教學創新手段在課堂內使用,多停留在單槍匹馬的零星嘗試,存在微課知識點選取碎片化,難易程度兩極化等問題,且受制于課程規劃設置等諸多客觀因素,缺少系統規劃和長效機制,并沒有成為系統的線上線下學習課程體系資源,從而導致微課資源分享使用率很低。“微課功能定義偏向教師專業發展而忽視學習者的有效學習”,聚焦常規課程的碎片化處理,過于追求形式上的資源制作,生成了大量的微課資源,但是尚未重視微課的“課程和教學資源”兩個范疇之間融合,導致資源建設的整體性、結構性、層次性和開放性不足,難以滿足學生的有效學習(郭宏偉,142)。以筆者為例,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引入微課模式時,有一些啟發,將微課作為教學手段的優勢很明顯,比如將一些知識難點做成微課,在課堂上播放,有不錯的收效。學生的注意力有所提高,課堂互動更為頻繁積極,知識點掌握的更好。但是課前課后的預習復習等自主學習環節以及線上互動活動并沒有積極展開(主要受長期被動學習習慣和資源平臺使用率較低的影響,),碎片化的知識點也很難串聯起起成為,缺乏系統性,無法涵蓋整個課程(這涉及到微課選題,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做成微課,有些知識點演練操作困難耗時)。所以,微課融入大學英語課堂的改革探索還要繼續一段時間。有專家提出基于微課的教學漸進發展策略:第一階段,引入,了解和熟悉微課;第二階段,校內試點微課應用;第三階段,樹立典型,推廣優秀微課;第四階段,形成高校微課教學體系;第五階段,基于微課資源的慕課開發模式(趙魯華,35-36)。而就筆者所了解的身邊的課堂教學現狀而言,微課進入大學英語課堂還處于第一,二階段,若要將碎片化的微課微課構建為課程體系資源,目前來看,有現實困難,比如依靠個人而非團隊的微課前期設計制作相當耗費精力,且并不能保證每個微課視頻資源都質量上乘;課堂現場展示演練效果明顯好于課前課后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涉及到學生對大學英語作為公共課程的認同程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等問題);建構微課課程體系需要人力、物力、政策等配套資源的大力支持。

        三、務實之舉:微課與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融合發展的混合式教學

        既然大規模開展微課教學的主客觀條件尚不具備,亦不可能完全傳統放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局限于當前的實際教學現狀,教師技能,設備資源,學生特點,真正的意義上的微課教學還是不現實的。只有結合實際情況,循序漸進發展微課教學,才能真正進入實際教學應用中(趙魯華,34)。也就是說,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微課與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機融合起來,成為互補。微課 “可以滿足學習中個性化學習、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需求”(張云霞,36)。而實踐表明,目前階段,將個性化、趣味化的微課模式融入傳統課程教學效果明顯,切實可行。而且這種線上線下的網絡與課堂結合,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教學技術,拓寬了教學時空,彌補了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固化模式,保留了傳統課堂的系統教學優勢,又凸顯了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微課模式的優勢,教學效果、學習效果都可以得到極大改善,亦可以有效化解公共英語教學面臨的嚴峻挑戰。正如一些專家所言,混合式教學是基于互聯網的師生互動,是面對面的課堂授課與網絡學習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滿足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劉鳳峨,73)。

        為促進微課與傳統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應注重微課技術的普及,微課制作團隊的建設、微課線上線下分享使用的量化管理和監督考核,并逐步構建微課課程體系。在微課試點階段初期,由改革意愿強烈、愿意嘗試變革的教師先行實踐,根據課程特點自行設計制作相關微課,并運用到課堂教學,不斷實踐嘗試,探索微課模式的使用效果、總結與傳統教學模式共存互補方式,為今后系統推行微課積累經驗。在微課試點取得一定成效后,應對教師進行微課制作技術集中系統培訓,使其打消技術顧慮和技術抵觸情緒,從而為規模化的微課制作和運用打下基礎;組建微課制作團隊,負責整個課程相關微課話題篩選、設計、制作,利用現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定期投放相關單元的微視頻、微課件、微練習等學習資料,確保線上自主學習資源的不斷更新和分享,同時應該制定相關的課程考核標準,包括教師教學考核、學習在線自主學習考核監督機制。自下而上的摸索實踐和自上而下的組織引導相結合,課堂模式局部改善和課程體系規劃改革相銜接,將基于微課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循序漸進推行開來。

        第8篇: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關鍵詞:教育信息技g;高職公共英語;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立體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6)23-0042-04

        一、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背景

        1.國家教育政策推動信息技術應用

        在教育信息化浪潮推動下,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強調教育信息化在各級各類教育中的作用,推進了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與深化。

        《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2]5號)指出“把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作為改革和發展職業教育的關鍵基礎和戰略支撐”。2012年教育部正式了《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新一輪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其中,教學手段要求“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新的教學模式”。

        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提出 “通過線上學習、線上線下相結合學習等混合式學習方式促進在線課程的應用和推廣”;“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主動適應學習者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學習需求,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資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互聯網+教育成為新趨勢

        隨著自由開放的互聯網洗牌各個行業,互聯網+開始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教育同樣面臨著改革,“互聯網+教育”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大數據、微課、翻轉課堂、MOOC等互聯網+教育實踐,推動了各學科教育教學改革。就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而言,信息技術與外語教育開始深度融合,課堂教學方法亟待變革。

        二、理論基礎

        20世紀80年代,建構主義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給學習賦予新的含義,關注學習者個體如何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新的知識(何克抗,2002)。羅杰斯根據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繼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之后,喬治.西蒙斯在《Knowing Knowledge》一書中提出了數字學習時代的學習理論――連通主義(connectivism),提出學習就是建立網絡的過程:技術已經對我們的生活、學習和交流方式進行了重組,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頭腦,我們使用的工具日益決定我們的思維(George Siemens,2006)。

        信息技術推動了教育理論的變革和發展,教育理論也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20世紀80年代,法國語言教授Henri Holec將自主學習的概念引入教學。他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根據個人情況來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內容和進展,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學習自我評估結果等”(Holec,H,1981)。此后,自主學習的理論不斷發展。朱品一認為,所謂的“網絡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賴一定的網絡設備和相關的媒體資源,能夠達到有主見地、主動地、探索性地學習(朱品一,2007)。

        三、教學模式變化

        20世紀中后期到本世紀初,我國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進入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時代。21世紀以后,外語教學開始與信息技術融合。近幾年,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出現了一些與傳統課堂教學完全不同的教學形式,如MOOC、翻轉課堂、混合式學習等。

        MOOC即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具有資源多元化、受眾面廣、泛在學習等特點,需要學習者具有較高的學習自主性。翻轉課堂借助微課或MOOC為載體再造教學流程:讓學生在課外事先完成“知識傳遞”的流程,從而把“知識內化”放在課堂中來進行,因此課堂變成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互動的場所(盧海燕,2014)。混合式學習(B-learning)強調將傳統學習與網絡化學習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從而使得學習者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基于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高職公共英語立體化教學改革

        1.改革基礎

        隨著高等教育與信息技術不斷融合、教育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順應教育發展大潮,主動應用信息技術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2012年9月,學院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試行公共英語分類教學改革。2013年5月,學院開啟基于分類教學背景下的公共英語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嘗試,并著手開發立體化校本教材,針對教材拍攝微課并建設配套的“交互英語”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以下簡稱網絡自主學習平臺)。2014年7月,立體化校本教材開發完成。2014年9月,立體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師生通過平臺開展教學改革實踐。

        2.改革階段

        網絡英語自主學習平臺正式投入使用以來,發揮了重要的教學輔助功能,實現了網絡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以下是立體化教學模式改革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網絡環境下,依托平臺開展學生線上自主學習(E-Learning),學習工具是電腦。(2014年9月-2015年1月)

        第二階段:網絡環境下,依托網絡英語自主學習平臺開展移動學習(M-Learning),學習工具是iPad和智能手機。(2015年3月-至今)

        第三階段:網絡環境下,依托平臺和校本教材微課資源,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泛在學習(U-Learning)。(小范圍試點)

        3.立體化教學模式

        在分類教學背景下,基于網絡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高職公共英語立體化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學習內容:互動教材與紙質教材相結合

        結合高職學生學習特點、分類教學的要求和平臺的互動教學優勢,開發了集電腦、平板和手機為一體的立體化“互動教材”供學生使用,并配套紙質教材(如圖2所示)。網絡自主學習平臺支持在線和離線學習,可以實時同步不同終端的學習行為,達到網絡互動式教材學習與紙質教材學習相結合的立體學習效果。

        學習策略: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學習

        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相輔相成。線上學習主要包括:課前觀看微課視頻、自學教材內容、完成互動練習,課后與同學討論學習內容,下載學習資料和上傳作業等。線下學習主要指課堂面授:老師根據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M行重點講解和答疑,適時增加隨堂測驗考察學生學習效果等,學生在課堂上針對知識點進行討論和探討,以促進知識內化、建構自身知識體系。

        學習模式:課堂面授、自主學習和泛在學習相結合

        教學中配套使用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之后,教師可以提前設定不同的教學計劃供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考。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通過宏觀分類將學生分為普通班、提高班和加強班三個層次,分別設置學習目標。學生不但可以根據學習基礎、接受能力和時間安排來選擇平臺上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和學習難度,而且可以通過平臺提供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在課后自主拓展。自主學習、課堂面授和泛在學習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教學模式:課內課外顛倒的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高職公共英語立體化教學模式的一個顯著特點。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數字化課程資源,將教師從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解放出來。教師從“知識傳遞者”過渡到“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更多的職責是去解決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盧海燕,2014)。翻轉課堂模式中,學生在課前完成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傳遞,課內進行知識內化,課后通過平臺提供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方式獲得教師和同伴的支持,并進一步鞏固知識。翻轉課堂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而且使得學生自身的知識重構過程變得更加高效有趣。

        教學評價: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在分類教學背景下,由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不同,因此考核方案也有所不同,需要建立體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評價體系以基于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形成性評價為主,同時做好分班前的診斷性評價和基于測試的終結性評價,使教學評價具有多元化、立體化和人性化特征。其中,基于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形成性評價可以綜合多種教學評價指標,包括課程學習時間、練習成績、作業成績、討論話題積分、考試成績等。

        五、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實踐

        1.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

        高職公共英語作為公共必修課,一般按照自然班級統一授課。但實際上,高職院校的新生英語成績參差不齊,個體差異顯著。以筆者執教的地方高職院校為例,2012年新生3200余人,其中入學英語成績最高分135分,最低分9分,相差126分!盡管老師試圖照顧每個學生,但由于差異較大、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結果總不盡人如意。

        同時,高職學生成長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網絡時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接受開放的互聯網,善于使用信息化手段來進行溝通交流,更容易接受碎片化知識;大部分人擁有并精通iPad、電腦、手機等高科技產品的使用,并時時刻刻處于連線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和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活動,不僅適應當代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習慣和體驗式學習的要求,更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宋梅梅,2013)。

        2.高職學生對分類教學的態度

        筆者執教的地方高職院校從2012年9月實行公共英語分類教學改革。2013年5月,學院為了客觀了解學生對分類教學的態度,在全院公英學生中抽樣400名學生做問卷調查,最后回收問卷392份(普通班264份和提高班128份)。

        其中,分別有16.07%和66.58%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和基本了解分類教學的目的;分別有20.66%和68.62%的學生認為分類教學很有必要及有必要;分別有16.58%和71.17%的學生很適應或基本適應公共英語分類教學模式;共有55.61%的學生認為分類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60.97%的學生認為分類教學對他們不存在心理上的壓力。

        據此可知,大部分學生對分類教學持正面積極的態度,適應和接受教學組織方式的改變,在各自的基礎上分層次進行個性化學習。

        3.高職學生對網絡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態度

        為進一步了解高職學生對網絡英語自主學習平臺的態度,筆者隨機抽取普通班和提高班的106名學生進行調查,最后回收問卷106份。以下是問卷調查結果的描述性分析:

        如圖3所示,關于平臺使用,73.58%的學生對平臺比較了解或很了解,26.42%的學生不清楚。在使用平臺的過程中,85.85%的學生主要用來完成作業,56.6%的學生學習單元內容,42.45%的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經常使用平臺(每天或隔天登陸)的學生占26.41%,73.59%的學生有時使用。不常使用的原因包括:網絡不通(48.11%)、不感興趣(46.23%)、沒有電腦(26.42%)、老師不要求(18.87%)。

        如圖4所示,關于平臺使用效果,74.69%的學生認為對學習有作用,12.26%的學生認為沒作用,剩下16.04%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傳統面授和線上學習相比較,35.85%的學生喜歡面授課,49.06%學生兩者都喜歡,8.49%的學生喜歡線上學習。

        據此可知,大部分學生能夠認可線上線下結合的學習模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引導和監控非常重要,線上線下教學需結合使用,所占比例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水平區別對待。

        六、需要思考的問題

        1.軟件和硬件配套是基礎

        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實現需要配套的軟、硬件和網絡環境。立體互動教材中基于公共網絡云服務模式的學習管理平臺,需要專用帶寬、服務器設備等基礎運營資源。學生使用網絡自主學習平臺,不但需要電腦、iPad、智能手機等設備,還需要穩定的網絡條件。此外,為了提高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學校還需提供機房供學生進行適量的集中式自主學習。

        2.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接受是難點

        教學改革的阻力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觀念和習慣。對教師來說,要正確看待從“課堂的主д摺鋇健把生學習的支持者和協助者”的角色轉變。老師更多的責任是去理解學生的問題和引導學生去運用知識。教師要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同時還具備勇于嘗試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精神。對于從應試教育環境中成長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有待引導和進一步加強。

        3.教學管理部門政策保障是推行基礎

        立體化教學模式給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帶來一定的沖擊。在立體化教學模式中,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更多體現在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監管,包括學生作業布置、檢查,練習、單元測驗等。教師通過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狀況,從而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形成性評估。這些都需要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由于教師的工作性質屬于個體勞動,因此需要從教學管理層面認可教師的工作量,解決教師教學改革動力問題。

        4.翻轉課堂模式是真髓

        立體化教學模式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強加知識學習。翻轉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習得”,幫助學習養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集混合式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其他教學方法和工具優點于一體的翻轉課堂,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個性化學習,使學生的參與度更強。

        5.多元評價實施是長效機制

        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帶來了教學過程的巨大變化,需要相適應的教學評價來調節教學反饋,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對那些本來就對英語興趣不大、基礎較弱的高職學生而言,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更真實的學習體驗。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落實多元評價體系,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并做好診斷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七、結語

        陳堅林(2010)將教育生態學理論引入外語教學領域,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教育信息技術發展以及網絡學習平臺日益完善,互聯網成為一個全新的教育生態環境。基于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高職公共英語立體化教學改革也是在構建一個高職公共英語的生態教學模式。這個生態教學模式在創建理想的外語教學環境的愿景下,體現了分類教學的內涵。

        參考文獻:

        [1]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Press.1981.

        [2]Siemens,George. Knowing Knowledge[M].2006.

        [3]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上)[J].電化教育研究,1997(3):4-6.

        [5]柯林斯(Collins,A.),哈爾弗森(Halverson,R.)著,陳家剛,程佳銘譯.技術時代重新思考教育:數字革命與美國的學校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6]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4):33-36.

        [7]朱品一.自主學習論[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7(2):11.

        [8]宋梅梅.順應高職教育發展深化公共英語教學改革――《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0):90-93.

        第9篇:線上線下教學如何有效融合范文

        關鍵詞:涉海高校;互聯網+;中英海洋文化

        近幾年來,教育信息化發展迅猛,以MOOC(慕課)為代表的國內外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廣大高校對高等教育教學內容、方法和模式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并且邁出了改革的步伐,微課、翻轉課堂、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利用互聯網技術的教學嘗試收到了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構建涉海高校校內“互聯網+中英海洋文化”的問題

        (一)學生中英海洋文化意識薄弱,跨文化交際能力低下

        學生普遍對中英海洋風俗、海洋經濟、海洋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很欠缺,對有關中英海洋文化的習語、諺語、俚語、文學作品等了解不多,對英語和母語之間的文化差異、英語民族的風俗習慣、英語國家人民的思維方式等仍知之甚少。

        (二)教師的觀念守舊

        一直以來,教師習慣了黑板+粉筆+教材的一言堂的授課方式,對于教育信息化的技術使用也只停留在使用PPT的層面上。在當今互聯網+時代下,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整合豐富的教學資源、使用新穎的教學手段等都需要教師們顛覆原有的教學思維、學習新的技術、接納新的教學理念,簡而言之,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有的教師,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教師,心里會比較排斥這些新技術和新的授課方式。

        (三)學生缺乏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在線開放課程增強了教學吸引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課程的開展,學生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的時候,學生就失去了剛開始的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變得沒有耐心,缺乏自律、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

        (四)改革缺乏技術支持

        在改革的過程中,教師積極使用基于微信、QQ、微博等授課方式,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拓展。但是,教師們各顯神通的這些方法只是個人行為,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缺乏先進技術軟件的支持,教學效果自然不夠理想。

        二、構建涉海高校校內“互聯網+中英海洋文化”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教師學習先進理念,提高教學質量

        互聯網+時代下,很多高校通過不斷的鉆研和實踐,總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方法。學校應該經常給教師們提供學習的機會,讓教師對新技術不懼怕、不畏難、不迷茫。在過去的一年里,本校舉辦了多期名師講壇,如第四期---以“互聯網+教育”為抓手,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南京大學徐士進教授應邀作了題為“MOOC、微課和混合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模式改革和大數據背景下的質量測評”的精彩講座、第五期---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清華大學于歆杰副教授應邀作了題為“從慕課到翻轉課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的精彩講座。通過參加此類教學交流活動,教師對如何利用“互聯網+教育”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有了深刻認識,因而也能不斷促進自身教學能力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效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水平的穩步提高。

        (二)規范學生“互聯網+學習”活動,保證學習質量

        面對海量的互聯網信息,該怎樣培養學生開展網絡學習的興趣?該怎樣調動學生網絡學習的積極性?該如何給學生制定私人個性化的學習?答案是:立規矩!學校和教師要規范學生的線上線下學習,明確課程要求,嚴格執行相關的規定。為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促進廣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本校制定了《在線學習使用手冊》,開設了一些在線學習課程。學生在參加這些課程的時候,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說明如學習方法、學習方式、考核標準等進行操作。

        (三)學校提供技術支持,搭建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的平臺

        為了加快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提高學校的整體教學水平,學校引進了一些先進技術,加強了與別的校企交流合作。如建立了學校官方微信平臺、購入超星集團相關軟件、加強精品課的建設、舉行教育信息化大賽、組織開展微課項目立項、召開資源共享平臺數據采集培訓、指導師生在線課程的開課和學習、指導學生跨校修讀學分、加強與國外涉海高校的合作等等。總之,在構建 “互聯網+中英海洋文化”的過程中,學校緊緊圍繞“用課”和“建課”,就互“聯網+課程、互聯網+教學、互聯網+學習、互聯網+評價”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和指導,為全校教師搭建交流合作與資源共享的平臺,推動“互聯網+教育”與課堂教學的深入融合。

        (四)師生共同努力,營造濃厚的海洋文化氛圍

        一方面,抓好課堂主渠道,提高課堂質量。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利用多元的多媒體技術,通過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作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和拓展,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的受益面。另一方面,豐富課后活動,營造海洋文化校園。例如,本校成立了“藍色講壇”,定期邀請海洋方面的專家到校給師生做講座,增強了學生開發海洋、保護海洋的意識;每年舉辦海洋文化節、海洋嘉年華活動,讓學生更好的致力于關注海洋文化,傳承藍色文明;組織師生參加國際海洋科技與海洋經濟展覽,讓學生了解發展海洋經濟和保護海洋環境的關系;2016年6月8日,我校首屆海洋文化月―“我身邊的海洋”科普工程啟動儀式暨“紅?綠?藍”教育基金成立;2016年大連市高校船海文化節中,我校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選送的代表隊包攬了名船名艦外觀模型仿真制作、船模競速類競賽、船海文化知識競賽的三項冠軍;2016年7月21日,我校舉辦了“我身邊的海洋――國民海洋意識調查”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出征儀式,將采用發放調查問卷、微博等新媒體網絡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國民海洋意識調查,在進行海洋意識調查的同時弘揚海洋文化、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呼吁海洋環保,為客觀評價國民海洋意識、為海洋意識宣傳教育提供參照和依據。

        總之,在信息化大背景下,涉海高校作為具有海洋特色的辦學單位,應該緊跟互聯網+教育的潮流,利用先進的技術促進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與創新,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開放和共享,增強涉海高校學生中英海洋文化意識,提高涉海高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涉海領域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曲金良,海洋文化概論[M],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9。

        [2]劉家沂,肖獻獻,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較[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12。

        [3]張藝玲,如何提高涉海專業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国产原创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 一色屋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免费人各人国产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