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互聯網思維的內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互聯網思維的內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互聯網思維的內涵

        第1篇: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全民藝術普及;結合

        中圖分類號:G123 文I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277-01

        在網絡時代,人們獲取信息更為方便和快捷。2015年,總理首次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的戰略,并且解釋為“創新2.0下的互聯網同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與新業態。”這也是首次從國家層面對互聯網+給予了政策方面的肯定。互聯網同傳統行業的結合引發了各行業各領域的深刻變革與重構。那么對于全民藝術普及與藝術傳播來說,也是同樣如此。

        一、互聯網+的內涵

        何為互聯網+,不同領域和不同層面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專家從信息技術角度出發,認為互聯網+是指以互聯網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術,在國家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應用和擴散的過程。有的專家從思維整合角度出發,認為互聯網+是將互聯網的思維與國家各行各業的實體經濟相結合,從而促使經濟轉型和高效增長。也有的專家從互聯網平臺出發,認為互聯網+給各行各業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平臺,不同產業和行業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整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并且不斷地創新和創造出新產品、新業務和新模式,構建連接一切的生態鏈。

        根據互聯網+的時代內涵,結合全民藝術普及的特征與重點,互聯網+在全民藝術普及中的內涵可以理解為: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生活配置要素中的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運用到各行各業各領域中。在全民藝術普及中,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生力量,從整體上對藝術文化進行沖擊和改造,改變和重塑著全民藝術文化普及的新形勢。

        二、全民藝術普及與互聯網+的關系

        近年來,國家多次提出建立社會主義文化社會,國民素質的提高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大任務。而如何廣泛地傳播文化,促使民眾都能提升文化水平,成為文化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全面藝術普及是一種較新的理念,它提出的目的和初衷是有效提升國民藝術水平和藝術素養。

        互聯網+在藝術行業引發重大變革,同時對于全民藝術普及來說,這意味著互聯網+與其的關系發生了根本變化。原來互聯網是全民藝術普及的一種工具,而自從互聯網+提出以后,它就在全民藝術普及中變成了一種主動參與的角色,兩者的關系由原來的使用與被使用,變成了相互間的交流與互動,關系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

        三、互聯網+背景下全民藝術普及的新態勢

        互聯網+與全民藝術普及的關系在功能、地位、作用方面都發生了改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播地位基礎化。在傳播地位方面,以前的全民藝術普及雖然目的和初衷是針對廣大民眾,但是在實際傳播過程中效果并不明顯,這是因為,全面藝術普及雖然考慮了大眾的各種需求,但是在信息傳播渠道上,很多民眾獲取信息并不是那么便捷。而互聯網+的提出,為全民藝術的全面普及提供了可能,使得藝術普及的傳播得以基礎化。以承德市群眾藝術館來說,館內增添多種互聯網智能設備,使得老人和小孩通過數據可視化、智能圖表等一系列直觀的形式對藝術有了充分了解。

        (二)傳播角色主體化。在互聯網+提出以前,藝術館這些文化載體在全面藝術普及的過程中都是主動向群眾灌輸和傳輸藝術知識,但是在群眾看來,則處于被動接受中,無法自主參與到藝術活動中。而互聯網+給全民藝術普及帶來了新的元素和活力,它通過一系列可交互設備與全新理念,使得藝術方方面面體現在群眾中。還是以承德市群眾藝術館為例,之前館內會通過講座培訓和示范教學的方式來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但是普遍反映這種效果不好,群眾積極性不高。后來,館內添置了智能交互設備,并且結合不同群體,通過舉辦知識競賽、趣味競答活動,在一系列智能設備上完成,使得民眾參與的積極性增強。

        (三)傳播對象多元化。全民藝術普及的對象是針對民眾,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效果卻不是很理想,因為全民藝術普及雖然知識多且具體,但是在傳播過程中并沒有考慮到不同年齡層、不同群體的感受。互聯網+可以針對不同群體的興趣和愛好,制定和推送不同的內容。例如,設立微信公眾號、微博公眾號,先以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關注人的年齡、愛好、教育程度等,然后再推送大家感興趣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民眾學到了知識,達到了全民藝術普及的目的。

        四、結語

        互聯網+是當前科技發展的趨勢。全面藝術普及是當前建立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途徑,將互聯網+的優勢與全民藝術普及的任務相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在藝術普及與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篇: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教育教師;教師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華職業教育社2016年度重點研究計劃課題(項目編號:ZJY16084)研究成果。

        G434;G715.1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傳統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2015年,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這意味著依托于網絡新媒體從而實現行業跨界融合時代的到來。對于教育行業,意見明確提出了“互聯網+教育”的行動指導意見,重點在于探索新型教育服務供給方式,推動教育服務模式的變革。在這種背景下,職業院校中的教師,發展中必然面對著新的挑戰和新的機遇。因此,職業教育教師如何迎接“互聯網+”時代的挑戰,抓住“互聯網+”帶來的機遇,是值得進行探究的問題。

        一、“互聯網+”的內涵和本質

        “互聯網+”是指基于互聯網技術實現的經濟社會行業形態演進革新。也就說“互聯網+”是利用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各個傳統行業實現交互與融合,這種融合并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一種互補式、深層次的、多維的聚合。通過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從而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互聯網+”時代需要人們形成互聯網思維。正是互聯網思維的形成,才使得傳統行業實現跨界融合成為了可能,出現了變革的動力。互聯網思維為當前社會構建起新型的生態圈,在互聯網充當平臺、樞紐與通道的基礎上,為各行各業、各種思維方式織造出一張“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零成本、零距離關系網。

        二、“互聯網+”對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的挑戰

        (一)“互聯網+”背景下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變化

        職業院校的培養目標是“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職業教育要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服務。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互聯網思維的深化,社會環境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新時代的職業院校來說,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扎實的專業知識,熟練的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思維、創新精神和開拓進取的能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職業院校的學生變化

        現在的學生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長期使用手機、電腦、平板等數碼產品,現在的學生不僅具有更加豐富的知識積累、更廣闊的視野,而且在思維方式、W習方式、行為習慣等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學生作為個性化的人,希望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學習,而不單單僅限于課本的內容。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了解和分析,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

        (三)“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師的課程資源、教學模式變化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諸如視頻、音頻、VR等的教學資源應接不暇。新的課程資源不僅多樣化,而且具有很強的互動和交互性。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互聯網技術可以改變以往以紙質試卷為主的單一的考試評價模式來進行學習和教學效果的評價,使得更多元的評價方式得以實現。通過互聯網技術開發新的教學評價模式和工具,將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等更科學的結合起來。

        三、“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教育教師發展的思考

        (一)職業教育教師應成為創造者

        互聯網思維下的學習觀體現了一種新的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體現了一種“探索――自主建構”以及“合作――交流”的學習觀。教育事業的發展則需要創新型的教師,職業院校中只有教師具有創造性,從而將如何學習的元問題、如何探究教授給學生,使得學生也變成具有創新思維和高素質的學生;只有教師具有創造性,從而了解教育領域最新發展成果,才能鼓勵學生用于前行、勇于開拓、銳意進取,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師的創造意識、創造觀念、創造思維、創造能力,甚至是個人的人格魅力都會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職業教育教師應成為研究者

        職業教育教師成為研究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各種教育實踐的互動,產生的教育教學研究慣習行為,是對自己教學過程的思考和再生成的過程。在“互聯網+”背景下,對于教材來說,教師要學會使用教科書,成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課程的研究者。現代的教育資源正在源源不斷的被開發出來,不斷模糊著課程的邊界,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數不勝數的課程資源。當今社會是一個知識社會和信息化社會,教學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而教師成為研究者更有利于教育的實效性。

        (三)職業教育教師應成為反思者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作為反思者,就是要教師以自己的教育活動為對象進行思考,對教育的行為、決斷以及相應的教育結果審查和考究的一個完整的經過。首先,教師要學會自我反思,即通過自己的觀察到的各種情景和材料,對處于某個場域內的教育問題進行思考,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使以前很難完成的情境成為可能。其次,教師要學會與其他教師合作就同一個問題進行反思。教學反思并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也與其他教師、學校行政人員、班級管理者以及其他教師密切相關。當教師進行反思的時候,必須得到這些人員或是部門的支持和合作。教師成長的過程就是教師反思的過程,教師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學研究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

        第3篇: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 高等學校 互聯網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2-0135-03

        一 互聯網思維的內涵

        “互聯網思維”一詞最早由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提出,它是指“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互聯網思維作為互聯網的抽象表現形式,繼承了互聯網天然開放、創新、包容等核心價值觀,強調要逐漸以互聯網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關于互聯網思維的內涵,目前比較普遍的說法是趙大偉結合商業生態系統提出的互聯網思維九大內容。其中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關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用戶思維。用戶思維是互聯網思維中最重要的內容,它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其他思維都是圍繞用戶思維在不同層面的展開。用戶思維是指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讓用戶參與到產品的創新、品牌的建設中。(2)迭代思維。迭代思維的核心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將產品推出,它側重于迭代的意識,及時并實時地關注消費者的需求。迭代思維要求打破原有故步自封的狀態,要敢于追求創新,只有迭代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獨占鰲頭。(3)平臺思維。互聯網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移動互聯網為廣大客戶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人與人之間可以自由溝通、交流、互動。互聯網平臺沒有強制的灌輸,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跟蹤。(4)社會化思維。利用社會化媒體,通過顧客以一傳十,讓用戶主動參與到品牌傳播中來,從而實現口碑營銷的目的。社會化思維強調互聯網時代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與周圍的人或事構成某種有形或無形的聯系。它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聯系的觀點來看待問題。以上四種思維的核心價值在于創新性、平臺化、以用戶為中心,而這些價值與思想政治工作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理念及要求不謀而合。

        二 新形勢下互聯網思維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

        1.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順應時代潮流的特點

        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對教育客體充分了解的基礎之上的。當代大學生普遍都是“90后”,是在新媒體背景下成長的一代,新媒體和信息技術對他們的學習和思維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不拘泥于形式、敢于創新是他們身上最明顯的特征,傳統的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將互聯網思維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改善傳統教學思維,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與時俱進,讓學生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變革已經到來,要緊跟時代步伐,順應時代潮流,從而增強學生的認同感。

        2.符合思想政治工作以生為本的理念

        互聯網思維具有高效、互動的特征,其所帶來的參與熱可使每位參與者對產品、運營、研發等各個環節提出意見和建議。互聯網思維引導下的操作,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企業也能對客戶的個性化選擇進行收集和整合,為客戶提供稱心如意的產品,真正體現用戶至上的理念。互聯網思維是一種符合時代需求、符合顧客(學生)需求的思維,以生為本正是這種思維方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體現,同時它也是思政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是新形勢下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堅持的價值原則與核心理念。

        3.新形勢下建設高水平思政隊伍的必然要求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高

        ――――――――――――――――――――――――

        * 浙江省寧波大紅鷹學院科研基金項目“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互聯網思維的培養”(編號:1320151054)

        校人才培養的首要任務是德育教育。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業務水平對培養高素質人才十分關鍵。當前,互聯網思維正從互聯網行業向其他領域擴展,對于教育的影響已經悄然產生。互聯網思維具有的特征,可以幫助教育者發現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教學方法中的不足,從而不斷學習,更新觀念,接受最新的社會思潮。互聯網思維模式一旦形成并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將會推進教育領域發生真正的、劃時代的變革。

        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運用互聯網思維的有效途徑

        1.以生為本,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生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互聯網用戶思維對高校思政工作要求最重要的體現。

        首先,以生為本強調的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培養人才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扎實的技能,同時要不斷深化和加強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受教育者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充分滿足大學生自身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保持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的活力。

        另外,以生為本就是要尊重、理解、關心、幫助每一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體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人。由于性別、年齡、家庭環境、生活閱歷、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把握學生的層次性,一方面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長處,幫助他們成長成才;另一方面針對一些問題學生也要講究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能不分具體情況搞“一刀切”。

        2.與時俱進,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與方法

        互聯網時代,信息更新速度加快,互聯網思維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代感,跟上社會發展的形勢,轉變工作方法,豐富工作內容,創新工作模式,才能有效地實現思政育人的目的。

        所謂內容創新,是指互聯網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新穎、新鮮,要有創新精神,體現時代感。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材為載體,內容較枯燥、乏味。而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需求。當前,教師可結合社會熱點問題來解讀和闡述相關理論問題,在學生能夠理解的基礎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進行深入加工,不斷完善、包裝,并再次將知識“推銷”給學生,從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夠緊貼時代、常做常新。

        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就是要敢于打破傳統的、落后的思政教育方法,采用靈活多變的、藝術性的教育方式,強調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育。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因過于死板、過分注重教師單方面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也不容易被學生接受。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淡化了教師的權威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切忌一味地說教或空洞地擺大道理,而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實際感受,以平等的姿態和身份與其交流,保持態度溫和,保證每次說服教育體現水平和新意,真正說到學生的心坎里去。互聯網思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像春風細雨一樣,潤物無聲,一點一滴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3.搭建平臺,暢通思想政治工作渠道

        互聯網平臺思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臺既包括線上的網絡平臺,也包括線下平臺,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兩者相結合的基礎上才能完成。

        線上平臺,即運用微博、微信、QQ、論壇、慕課等新媒體,為廣大學生搭建的一個師生互動交流及資源共享的平臺。當代大學生與新媒體聯系最為密切,他們每天的生活和學習都與新媒體相關。許多學生并不善于面對面交流,但在網絡上相當活躍。利用網絡平臺的互動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習狀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時效性和針對性。此外,新媒體平臺在思政工作中的運用還體現在充分發揮網絡的正面引導功能。一方面教師可以在網絡論壇上一些積極向上的、充滿正能量的文章供學生閱讀學習,或者輔導員可以開通微博、微信,提出具有啟發性的話題供學生討論發言;另一方面利用校園網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積極打造紅色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站在大學生的角度,豐富網站內容,傳播和諧的校園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線下平臺,即面對面的師生交流平臺。互聯網思維強調主體的互聯互通,實現信息的及時反饋和高效暢通。線下平臺的搭建就是通過采取扁平化管理的方式給師生之間的交流創造更多機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要發揮班干部的間接管理作用,更要求每個思政工作者真正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在互信互愛、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4.多方聯動,構建大思政格局

        “大思政”教育觀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內容,簡單地講,就是把思政課教學與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相融合,即構建大思政教育教學體系,達到教學與實踐互通、理論教學與經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相長、傳統教育與創新摸索相結合的大思政平臺。與互聯網思維相關的大思政觀念主要體現在思想政治教育強調教育主體的開放性方面。

        社會化思維告訴我們,互聯網時代下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更加便捷,即使是陌生人也可能利用網絡產生交集,整個社會逐漸形成一張無形的網絡,人雖是獨立的個體,但都與周圍的人有所聯系。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要想達到最佳的思政育人效果,單靠大學輔導員或思政任課老師是不夠的。大思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倡將更多的群體納入思政教育的范疇,如學工處、團委等部門,輔導員、家長、社會等群體,爭取實現多方聯動、共同合作。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隊伍與學工隊伍、黨團組織、人事部門的有機結合,既可以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專職教師理論教學與學生思想發展、成長動態考察相脫節的問題,又能夠增強學工人員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身份認同感和歸宿感,故而構建開放性的大思政教育教學機制對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非常關鍵。

        參考文獻

        [1]劉春生.淺論互聯網思維下的高校班級管理發展趨勢[J].才智,2014(34)

        [2]馬勇、林長圣、陳建標等.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理念及其實現[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3]李春梅、張毅.互聯網思維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下旬),2014(12)

        [4]李亞平、鄭易平.“大思政”視閾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路徑初探[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

        [5]謝長仙.互聯網思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黃金時代,2014(7)

        [6]李紅革.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維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7]莊麗榕.論創新思維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第4篇: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中國茶旅游;文化產業;經營策略

        隨著全球范圍內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互聯網思維作為一種現代化思維方式逐漸融入到不同行業中,涉及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科技發展、企業運行都帶來了全新變化,如何利用互聯網思維促進行業產業化發展是當前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我國旅游市場不斷細化,單一的旅游形式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人們開始關注旅行中的文化內涵,旅游業和文化業聯系緊密,融合茶文化的旅游開始受到游客廣泛青睞,有效促進區域旅游經濟全面升級。傳統茶文化源于勞動人民智慧,擁有悠久的歷史且表現形式豐富,與旅游業一樣具有較強的包容性,本文以互聯網思維為基礎研究中國茶文化旅游的產業化經營策略,對穩定區域經濟發展,調節第三產業與農業發展關系有著積極作用。

        1中國茶旅游行業文化產業

        1.1現代茶文化旅游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外出游覽、觀光的習俗,南朝時期詩作《悲哉行》中有“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的說法,圍繞大眾化旅游場所逐漸出現茶水間、旅店等相關產業。鑒于我國不同茶葉產地的地理條件、人文風情差異,不同地區茶文化旅游風格迥異,在地方旅游管理機構及茶葉協會共同規劃下逐漸步入正軌,適合青少年游客了解特色民族文化以及茶葉產品的購買。現代茶文化旅游中對多種文化元素整合,打造多元化觀光過程,實現休閑、娛樂、購物、人文學習為一體的旅游品牌,加大我國傳統文化宣傳力度,提升茶葉產業發展的社會認知水平。這種方式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資源融合,茶葉種植過程中清秀的茶園風光和相關文化展示,帶給游客需要的視覺沖擊,實現旅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依托著名茶葉品牌,不斷深化旅游活動深度,使我國茶文化旅游品味日益提升,特色文化旅游開始成為現代人休閑度假的主要選擇。

        1.2中國茶旅游產業化發展

        隨著茶文化旅游的不斷普及,以“中國茶”為主體的旅游產品逐漸受到海外游客關注,對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海外推廣起到積極作用。現階段,我國多數地區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低,茶葉企業發展主要依靠茶農聯合和中小型家族企業經營,沒有統一的生產種植規劃和旅游資源開發計劃,茶葉企業的分散經營造成茶葉旅游沒有代表性品牌。茶葉旅游消費人群主要集中于南方地區,游客大多是在傳統旅游行程中加入茶文化旅游,專門針對茶文化的旅游活動較少,對當地旅游產業及茶產品銷售的拉動有限。不同地區間文化差異造成茶葉旅游的“地方保護”嚴重,不同地區間存在不良價格競爭,導致旅游活動質量參差不齊,限制產業化經營發展,從整體旅游市場來看所占風格較小,缺乏市場競爭力。傳統茶文化在導游培訓中所占比重輕,導游自身對茶文化了解的不足會直接影響到景點解說,讓游客象征性地了解茶文化理論知識后就開始對茶產品的過分推銷,游客無法從特色旅游中獲得需要的人文元素,行程的商業化、世俗化消磨了消費者對“中國茶”文化旅游的興趣。

        2互聯網思維下中國茶旅游行業

        2.1互聯網思維對中國茶旅游行業影響

        互聯網思維的出現對我國各個行業發展都有著決定性影響,通過開放式信息平臺及智能化管理系統的建立,幫助用戶獲得個性化體驗滿足需求,提高傳統行業的信息傳遞效率,節約管理成本。“中國茶”文化旅游依托先進互聯網思維可以快速總結游客需求,整合行業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信息調整自身旅游產品,有的放矢地采用營銷策略打動游客,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高質量活動。利用智能管理云技術科學規劃旅游行程、路線及時間并輸入系統,方便導游及時掌握旅游活動實時動態,搭建信息交流平臺實現游客與導游的無障礙交流,幫助公司監管導游行為。緊跟時展節奏,形成系統化行業產業化發展雛形,協調旅游業商業性與傳統茶文化人文性關系,避免茶文化旅游過于功利性,營造出適合文化產業發展環境。注重總結傳統旅游業發展規律,參照第三產業發展的靈活性逐步進行改進,確保經營者具備互聯網思維的全局觀,促進茶葉企業及相關旅游產業從自由式小型企業轉變為集約式產業發展。在互聯網思維融合過程中,提高對傳統茶文化的認識水平,將茶文化中包含的思想道德觀念、風俗禮儀及審美標準通過固定載體進行展示,使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提高思想境界和文化素養,發自內心對茶文化及相關商品產生興趣。

        2.2互聯網思維下中國茶旅游行業發展路徑

        旅游產業發展和傳統商品產業發展的思維不太一樣,傳統商品大部分是可以帶走的,就如同跨境電商可以將中國的商品賣到世界的任何國家,但是跨境電商很難對服務型產品進行在線銷售。所以,在互聯網思維下,中國茶旅游行業發展需要抓住互聯網的傳播效應。本質上,互聯網帶給茶旅游行業最重要的作用來自于營銷,茶旅游行業需要借助互聯網來擴大其影響力,讓更多的人通過互聯網了解茶旅游產品。因此,“中國茶”文化旅游發展規模的擴大,需要從提升旅游產品質量、加強對特色文化旅游活動營銷力度、提高從業者專業能力三大方面入手,而互聯網思維的信息整合能力、跨時空性及互動性可以有效拓展特色文化旅游可為空間。在“中國茶”文化旅游行業文化產業經營策略上,遵循傳統行業經營方式與互聯網思維相協調原則,充分認識到傳統行業經營方式的優點以及與互聯網思維關系,避免過分夸大信息技術功效,結合行業發展的整體趨勢逐步進行創新,例如:在加強對特色文化旅游活動營銷力度方面,對互聯網應用頻率較高群體(青少年、白領等)采取線上營銷,通過旅游網站優惠策略、微博信息轉發關注優惠等形式可以取得明顯成效;但一些信息技術使用不足群體(中老年人)則更加容易接受傳統的電視廣告、宣傳單頁形式。根據我國不同茶葉產地的區域特色進行特色線路規劃,在行業內進行定期交流合理分工,避免茶文化旅游同質化帶來的惡性價格競爭。利用信息錄入技術對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特色茶葉產地進行歸類,協調多個茶葉企業共同打造具有代表性的茶葉文化旅游品牌,擴大茶文化旅游群體,開通旅游線路的線上交流功能,了解游客對茶文化旅游的實際需求和真實感受,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互聯網時代信息的高度自由對行業口碑有著巨大影響,網民對個別事件的扭曲放大很可能影響到整個行業發展,因此行業發展中企業需要時刻關注輿論走向,對突發事件積極應對,避免不必要的揣測和惡意信息傳播,通過高品質茶文化旅游提升我國旅游行業文化內涵。

        3結束語

        當今互聯網思維背景下,傳統文化與旅游業相結合的特色產業發展有著積極意義,一方面,實現了傳統茶文化與現代文化市場的充分結合;另一方面,優美的茶園環境和茶葉生產工藝表演,為我國茶葉產品的推廣營銷起到了促進作用。互聯網思維下“中國茶”文化旅游行業文化產業經濟策略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特色文化產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需要地方政府、茶葉企業與旅游公司的充分合作,從優惠政策指導、企業統籌發展、特色旅游路線開發等多個方面,發揮不同部門功能及優勢協調發展。正確認識到當前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我國互聯網思維與對應技術間存在的技術不足,考慮到我國旅游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游客水平不斷調整活動,實現我國茶葉旅游經濟創新發展,為其他特色文化旅游的產業化經濟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曲景慧.中國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時空變動分析[J].生態經濟,2016(9):129-134.

        [2]翁鋼民,李凌雁.中國旅游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耦合協調度及空間相關分析[J].經濟地理,2016(1):178-185.

        [3]劉敏.社會學視角下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的文化價值———對旅游社會文化影響的案例研究[J].旅游學刊,2009(12):70-77.

        [4]龔紹方.制約我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三大因素及對策[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6):67-69.

        [5]謝菲,韋世藝.西部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化過程教育研究——基于旅游生產視角[J].廣西社會科學,2014(4):43-47.

        [6]楊榮海,李亞波.中國旅游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區域差異分析——基于東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數據的檢驗[J].經濟與管理,2013(7):86-91.

        [7]張琰飛,朱海英.西南地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度實證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3(2):16-21.

        [8]王凱,易靜.區域旅游產業集聚與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中國31個省區的實證[J].地理科學進展,2013(3):465-474.

        [9]張海燕,王忠云.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運作模式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3(1):169-172.

        第5篇: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互聯網+”時代的核心與本質是創新與創意。在藝術設計創新創意活動中,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同樣重要。感性思維產生設計靈感,理性思維產生設計方法。藝術設計由設計靈感轉換成設計作品的過程,就是感性思維不斷轉換為理性思維的過程。藝術設計的思維過程可以從感性思維出發,也可以從理性思維出發,最終實現設計目的,解決設計問題。

        關鍵詞:

        互聯網+;創新創意;思維過程

        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互聯網形態演進及其催生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一、“互聯網+”的內涵與特征

        “互聯網+”的關鍵要素就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互聯網+”真正具有價值和意義。“互聯網+”是互聯網與各個傳統行業相結合,利用信息通信技術與互聯網平臺,使互聯網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從而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互聯網+”具有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六大特征。“互聯網+”通過跨界融合,使客戶消費轉化為投資投入、伙伴參與創新等;通過創新驅動,用互聯網思維實現自我變革;通過重塑結構,打破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等;通過尊重人性,重視人的創造性發揮,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通過開放生態,化解制約創新創意的環節,連接創新創意,讓創新創意者均有機會實現個人價值。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的目標,連接應具有層次和差異,連接的價值之間相差較大。

        二、藝術設計創新創意思維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主要包括工藝美術品設計、環境設計、平面設計、服裝設計、人物形象設計、多媒體設計等。藝術設計的綜合性較強,它研究的內容和服務的對象涉及社會、文化、經濟、市場、科技等諸多方面,其審美標準也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而改變。藝術設計是設計者表現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等綜合素質的體現。藝術設計的本質是創意,創新創意是藝術設計的靈魂。藝術設計思維分為兩種,一種是感性思維,一種是理性思維。感性思維活動包含感覺、知覺、聯想、想象、情感、直覺、創造性思維等,是從模糊感性到清晰感性的整理過程。理性思維活動包含邏輯關系、因果推理、過程流程的思考和規劃等,是建立在證據和邏輯推理基礎上的思維方式。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均是藝術設計創新創意活動中的重要思維,它們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區別如下:其一,感性思維是發散性思維,理性思維是收斂性思維;其二,感性思維重點關注自身感受,理性思維則更加關注解決問題;其三,感性思維呈現出自由、片面、分散的特點,理性思維呈現出嚴謹、整體、集中的特點。

        三、藝術設計創新創意思維過程

        一個設計之所以被稱為設計,是因為它解決了問題。因此,在藝術設計創新創意活動中,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同樣重要,感性思維產生設計靈感,理性思維產生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靈感是指在長期的知識、經驗累積過程中突然出現的創作思路,是人們在藝術創作構思過程中,受某種啟發突然出現的感性思維的結果。靈感的產生具有突然而來、倏然而去的特點,不為人們所控制,但能給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和創意。靈感的來源有多種,可以從日常生活、時事新聞、社會問題、文化歷史、音樂、舞蹈、電影、文學、建筑、繪畫等方面尋找設計靈感,也可以從實際需求中尋找設計靈感,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產生復合性創新創意思維。設計思維是指在設計和規劃領域,對問題進行調查,獲取資訊,分析各類因素,并擬定解決方案的方法與處理過程。作為一種思維方式,設計思維被普遍認為具有綜合處理能力的特點,它有利于人們理解問題產生的背景,找到解決的方法,能夠催生洞察力,并能夠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設計思維可分為常規設計思維、變異設計思維、聯想設計思維、無理設計思維等。設計方法是藝術設計創作人員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種設計思維過程的具體體現。設計方法是對設計創作活動中思維方式的總結與歸納。設計方法對藝術設計的創作活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藝術設計方法一般可以分為整體法、局部法、拓展法、組合法、加減法、位移法、解構法、聯想法等。在創作活動中,設計師可以根據項目任務的要求,采用某一種設計方法展開設計,解決項目問題。設計方法不是單一的,對于同一項目任務目標,采用不同的設計方法都能解決問題,但作品呈現的形式有所差別。在藝術設計創新創意活動中,由設計靈感轉換成設計作品的過程,就是感性思維至理性思維不斷轉換的過程。先由感性思維引感,產生設計靈感,形成設計主題。在這個階段,感性思維占主導。然后從設計主題出發,構思設計作品,形成設計圖稿。在這個階段,理性思維占主導。設計師借助理性思維,按照設計原則,反復對設計要素進行打散重構、推敲完善,最終完成作品。

        第6篇: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Key words: Internet +;SMEs;ultimate thinking;innovative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02-0075-02

        0 引言

        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柱石,其創新發展是實現中國整體經濟實力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當前“互聯網+”的趨勢下,中小企業在發展定位和管理模式被動的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平臺型、虛擬化等去中心化,打破科層制的管理也已經滲透到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傳統的企業管理在互聯網思維下,將普遍提升中小企業的運營效率,競爭也將日趨激烈[1]。

        1 互聯網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就互聯網本身而言,它是一個由多個計算機網絡連接的技?g網絡,“互聯網+”顯然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得到了新的外延。根據國家數據顯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國三大電信公司,互聯網寬帶用戶達到2.04億,手機用戶總數達到12.29億,普及率為94.6%。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9億,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達到8.58億。從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知,中國的互聯網覆蓋了絕大多數人口[2]。這表明,互聯網技術已經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中也已經無處不在。今天的互聯網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統,不僅體現在一種開放、共享、快捷、方便的技術,更形成了一種新商業思維方式[3]。

        2 “互聯網+”概念和內涵

        “互聯網+”一詞首次提出是在2012年。易觀國際認為,互聯網將成為下一代社會的基礎設施,世界上的任何傳統互聯網行業和服務行業應該被改變。次年,騰訊公司成立15周年年會的會議主題就定為“互聯網+”,使“互聯網+”的概念很快得到業界的響應與認可,并上升到國家政策層面。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互聯網+”的深層內涵呢?交叉和集成。“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經濟建構模式,充分利用生產要素的互聯網化分配、優化和整合,加速科技、文化與新商業模式在社會和經濟各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增強實業經濟的創造力和生產力,進而對人類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社交方式、社會關系、社會結構和思維方式等帶來革命性變革的過程。

        3 “互聯網+”時代下中小企面臨的挑戰

        3.1 “互聯網+”的不確定性 許多傳統的中小型企業在“+”或不“+”之間徘徊,有太多成功和失敗的前車之鑒,傳統的企業網絡重構思維方式沒有現成的路徑,“互聯網+”沒有現成的案例可以直接模仿,每一個“互聯網+”創建新企業、新行業都有不同的基礎,很難模仿。市場經濟與不確定性相對應,互聯網時代的“互聯網+”創新也具有高度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對中小企業來說,不確定性既是一種恐懼,也是一種冒險,創新必定意味著存在風險。中小企業要想尋求長遠發展,盡快適應互聯網的發展節奏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其高度不確定性,實現自身的創新。

        3.2 互聯網生態圈認識上的偏差 中小企業擁抱互聯網其實并不容易。許多傳統的中小企業對“互聯網+”的理解都集中在開發電商平臺、應用程序、微信服務的網絡營銷上,這些只是一個互聯網工具,建立起來相對容易。如何利用互聯網生態系統的工具和平臺建設,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合理規劃,讓企業轉型風險最小化,是“互聯網+中小企業”發展的重點。“互聯網+”中小企業發展建立互聯網生態系統,通過互聯網可加強商業要素的品牌意識,加強消費體驗和互動溝通,并且利用大數據可獲得大量信息,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奠定理論基礎。中小企業發展利用互聯網可提高自身的某項專屬能力和效率,或者發展“互聯網+”使企業自身的生產活動和互聯網緊密結合起來,最重要的是利用互聯網思維發展自身企業。若企業不順應時勢,未在自身發展規劃中加入互聯網創新內容,其發展必定是要被時代阻礙和制約的。反之,若企業意識到了“互聯網+”的重要性,早日轉型,有利于企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3.3 “互聯網+”需要系統思考 經濟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新常態下失去勞動力成本優勢,同時是缺乏核心競爭力來滿足網絡需求的差異化價值創造及相關人員,以適應互聯網的營銷投資需求和信用水平不高。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互聯網+”是必須增加的,不僅僅是對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的加在一起,但絕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合理的戰略布局,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資源、目標客戶來精準定位。

        4 “互聯網+”時代下中小企業的思維方式

        信息產業的革命帶給傳統中小企業的不僅是技術革新,更需要重新認知自身定位。在工業化時代,短板理論的確非常有效,但是在全球互聯網時代更需要用長板思想“翹出”自身的極致模式。信息的對稱和零距離的溝通,使得商品交易中各相關利益者都可以自由、瞬時表達自已的價值訴求與主張,靠信息的不對稱和黑箱運作獲取利益的盈利模式被徹底顛覆,而不具有更多資源的中小企業只能依靠極致思維來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在“眾目睽睽”之下通過自身專業能力以謀得細分領域的市場與尊重。

        5 “互聯網+”時代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方向

        5.1 新型管理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中小企業應深刻理解互聯網技術在采購、生產、銷售和售后等供應鏈每個層、點級的廣泛使用,管理模式的創新應以客戶為導向,滿足目標客戶個性化需求[4]。無論是極致產品、服務、速度、價格,還是平臺模式,都需要柔性的生產管理、業務流程再造等協同供應鏈管理,管理模式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數據支持、信息技術和科學操作,管理和技術深度融合,對中小企業的產品設計、成本管理、需求響應、業務流程等進行創新管理,提高中小企業的專一能力和專屬資源,促進中小企業的運營聚變[5]。

        5.2 重構組織結構 為了適應新的商業邏輯,即使規模再小的企業也需要面對新型組織的變革。變革的重心落在組織模式上,意在打破傳統“科層制”結構,加快內部溝通形成一種開放、平等、協作的組織結構,從而更貼近用戶,不是從上往下,也不是平行關系,而是融為一體。組織單元越發趨近于阿米巴模式,市場需求將逐級逐類分解為每個自主經營體和每個員工的自主經營目標,使得每個自主經營體和員工能夠自我激勵、自我驅動,在為用戶創造價值中實現自身價值。

        5.3 創新人才管理 在互聯網時代,人力資源管理必須面對人的需求多元化個性化、人的流動頻率加快、人對組織的粘度降低、數據化人力資源決策、員工與客戶界限模糊等現象,這些變化要求中小企業重新審視人這個最重要、最核心的資源,真正從人力資本至上角度重構管理理念和模式。中小企業在融合轉型的過程中,首先文化要定律整合和變革,優化人才的生態環境;其次,領導力的發展和提升更體現在要協同員工一起創新、變革,絕對的權威將漸漸消失;第三,需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給予人才充分尊重與授權;最后,組織要生產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好產品,需要不同領域的頂尖人才參與,更需要跨界思維。

        第7篇: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繼續教育;自主學習能力

        網絡深刻影響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由于其自身的無序性和不受控性,對主流文化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1]。因此,在充滿機遇、挑戰、誘惑的“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探討在繼續教育活動中,教會學生如何充分利用高度信息化和科技化的互聯網工具,培育自主學習能力。

        一、繼續教育和自主學習的概念與內涵

        如果說20世紀前,教育和學習是人們謀生的手段,那么,在“互聯網+”時代,教育和學習則是人們存在的方式。傳統的學校教育和學習,是教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坐在講臺下,受限于時空,效率不高。而在“互聯網+”時代,教師在網中,學生在網外,穿越時空,聲、光、電、色齊上陣,教師慷慨激昂,學生興趣盎然。“互聯網+”時代顛覆了繼續教育和自主學習的傳統概念與內涵,給繼續教育和自主學習灌注了新的生命力。傳統上,與學校教育相對,繼續教育是面向已經結束國民教育體制下的正規學校教育、走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成人的教育活動,是實現人的終身發展的重要教育活動,其重要性絲毫不亞于學校教育活動。學校教育為一個人的終身學習和繼續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學校教育絕不是教育的終結,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日后能夠終身學習,接受繼續教育。在“互聯網+”時代,由于網絡化、信息化、自媒體等的快速發展,繼續教育的概念與內涵也發生深刻的變化。繼續教育的對象、時間、地點、方式等都發生變化。對象不再受限于成年人。凡是心智正常的人,都可以是繼續教育的對象,小到五六歲兒童,大到花白頭發的老頭,只要想跟上時代,都得接受繼續教育。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可以將繼續教育定義為“在國民教育體制下正規學校教育活動之外、面向全體公民、旨在提高公民對社會適應能力的教育活動”。繼續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是達成終身教育的途徑,繼續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合是全人教育的必經之路。繼續教育在“互聯網+”時代的知識經濟、資本經濟社會,其重要性日益突出。自主學習是“互聯網+”時代繼續教育的主要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教育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就教育領域而言,自主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2]。同時,就學習領域來說,自主學習又是通向終身學習的主要學習方式。“自主”該詞原本來自古希臘的政治領域,最初指對國家的自我管理。后來,在哲學領域,“自主”被用來探討人的教育和學習問題。世界進入電氣化時代,自主學習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學者對自主學習展開深入研究,各自提出富有見地的理論。例如,人本主義心理學以人為本,提倡在教育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作用;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就是這樣一種過程,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不斷主動地發現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具有主動性和情境性等特點。而在“互聯網+”時代,“自主學習”的概念和內涵又發生新的變化。“自主學習”成為“互聯網+”時代人們存在的一種方式,與“互聯網+”融為一體,只要接觸互聯網,“自主學習”就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在“互聯網+”時代,自主學習可以定義為“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構建的數字化學習環境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自覺、自主地進行學習,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學習方式”[3]。

        二、“互聯網+”時代繼續教育學生自主學習之特點

        隨著國家全面二胎的放開,長期以來被壓抑的、蘊藏的生育潛能得到釋放,向往二孩的人群急迫地將夢境變為現實。雖然有相當部分人群不考慮二胎,但畢竟也有不少人將二胎付諸實施。與不放開相比,新生兒的數量畢竟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隨著未來兩三年,這些新生兒進入學前教育階段,學前教師的師資隊伍捉襟見肘,除了數量短缺,質量上也有待提高。因此,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出口關,需要各方努力把關。學前教育在校學生,為了未來承擔學前教育的重任,在接受完全的學校教育同時,還需要接受繼續教育。在“互聯網+”時代,繼續教育與自主學習不可分離。就學前教育學生的繼續教育來說,其自主學習在“互聯網+”背景下,有如下三個特點:

        (一)思維方式的重塑

        在傳統的繼續教育時代,學生主要依靠自學書本,通過和教師紙筆通信或電話咨詢,達到釋疑解惑、完成繼續教育學習的目標。這種繼續教育的自主學習思維方式是單向的、單一的、單獨的。在“互聯網+”背景下,自主學習主體的思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互聯網作為學習的媒介,多終端作為知識輸出的工具,接受繼續教育的學生的思維方式變成多向的、復雜的、合作的。互聯網為了支持繼續教育學生學習,其自身就具備“用戶思維”、“體驗思維”和“精準思維”等思維方式。“互聯網+”方式下繼續教育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互聯網終端重塑學生學習的思維方式。“互聯網+”中的“+”,有著豐富含義,其所加的內容,也會與時俱進。就目前來說,學前教育學生繼續教育的“互聯網+”,其加的內容,大體是“+課程、+課堂、+學生”,分別對應“互聯網+”的“用戶思維、體驗思維、精準思維”。“用戶思維”就是從用戶的角度來考慮;“體驗思維”就是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精準思維”就是在大數據分析基礎上,精準設計繼續教育內容,精準滿足學習者的需求。具體來說,“互聯網+”的“用戶思維”就是基于互聯網的繼續教育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體驗思維”就是心中有“學生”,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的體驗過程;“精準思維”就是有的放矢,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需求,準確設計學習內容、方式、方法,讓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更具有目的性和有效性。在“互聯網+”背景下,繼續教育的自主學習,不僅使學習內容、方式、方法發生變化,更重要的是,思維方式發生質的飛躍,學習者的思維方式需要得到重塑。教育者需要引導學生,盡快改變傳統的思維學習方式,重塑適應“互聯網+”背景下繼續教育的自主學習模式的思維方式。

        (二)學習時間、地點的自主支配

        在傳統繼續教育時代,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相對比較固定,比如,一般選擇抽出一小時以上的整塊時間,地點固定在特定場所,如家里或工作場所。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自主學習的便利性大大增加,時間非常自由,學習進入碎片化時代,學習者可以在等車、排隊、坐車、如廁時,隨時拿出手機終端或IPAD終端開展閱讀、聽課和討論等活動。學生在接受繼續教育時,完全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場所,安排每次學習的時長。學習時間、地點的自主支配是“互聯網+”背景下繼續教育學生自主學習的最重要、最明顯的本質特點。這一特點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完全實現了自主性,不受時空限制,不受媒介限制。“自主學習”因而成為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人類活動,成為“互聯網+”時代下人類存在的方式。(三)學習方式的交互性在缺少互聯網的繼續教育的紙筆時代,學生通常是關在書齋,或埋頭苦讀,或奮筆疾書,學習是一個人的活動。而在“互聯網+”時代,學生通常是在電腦、手機、IPAD等終端學習,學習是立體化的,學生可以閱讀文字,可以聆聽聲音,可以手繪圖畫,可以即時提問和討論,如同面對面的真人教學。這種多媒體終端的自主學習,有時比面對面的真人教學取得的效果會更好,因為部分學生在傳統課堂的真人教學中,羞于提問,而且教師時間有限,師生、同學之間無法充分互動。而在多媒體終端的自主學習下,學生可以克服害羞心理,通過文字留言、語音留言,或是即時提問和討論,實現學習全過程的即時交互性。在“互聯網+”時代,繼續教育學生學習方式的這種即時交互性,使學生擯棄傳統的埋頭苦讀學習方式,廣交學友,開展合作學習,也增強了團隊意識,與傳統的繼續教育學習相比,這種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習趣味性,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三、“互聯網+”時代培養繼續教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與措施

        (一)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改變學生思維方式

        學習動機是激勵學習者學習的強大動力。在“互聯網+”的網絡環境下,教師處在虛擬網絡世界,無法直接監督學生學習。學生是否認真學習,教師無法掌控,這就需要學習動機發揮作用。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是發自學生內心的需要,學生內心渴望知識。外部動機是來自外部的力量,如學成后,會得到獎勵、晉升等。外部動機可以推動、強化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但一旦來自外部的刺激消失,學習者可能失去學習的動力。而內部動機發自學生內心學習的需要,可以長久驅動學生努力開展自主學習。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可以互相轉換。我們需要采取措施增強學習學習動機,通過獎勵、表揚等方式強化學習者的外部學習動機,反復、持續的外部學習動機強化,也可能內化為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讓學生得到自主學習的持續、強勁的內驅力。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之源。學生如果對一門學科感興趣,就會以極大的毅力和專注力去學習。興趣驅動學習,與外界壓力驅動學習,有著本質區別。興趣驅動力,是發自內心的動力,具有持久的特點,不因為外界條件變化而變化,因而可以敦促自己不停進步。而外界壓力驅動,是迫于外部壓力,違背了自己的內心追求,具有短暫的特點,一旦外部條件發生變化,外部壓力可能消失,就會導致學生不再追求學習,更嚴重的是,如果外部壓力過大,學生可能無法承受,進而出現嚴重的后果。因此,興趣對學生繼續教育的自主學習的持續性和有效性方面發揮著非常大的作用。學生如果對該門學科發自內心地熱愛,就會抓住一切機會潛心學習。自主學習的時間和地點都比較靈活,完全由學生自己把握。如果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學生就會靈活地安排學習時間和地點,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抓住一切機會學習。對于他們來說,時間可以擠出來,除了大塊的學習時間,還可以是排隊、如廁時間,他們會推掉一些應酬,將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地點也可以不分場合,可以是教室、家、交通工具等。可見,如果教育工作者采取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就會靈活、負責地安排自主學習的時間與地點,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激發繼續教育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采取多種方法,比如:將學習的總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容易達到的小目標,并且將其情景化、問題化,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可以在自己能力范圍內解決并達成這些目標。與幼兒喜歡背誦相比,青年學生更傾向問題導向式的學習方法,因為青年學生的思維方式是以問題開始的。問題一環套一環,學生的學習就會一步步走向深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越來越濃厚。在教學方式上,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黑板加粉筆的方法,尤其是一些老教師,多年的教學習慣很難改變,對新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有抵觸感。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利用生動活潑的電子課件,輔以數字影院等各種聲像設備,讓學生如身臨其中,接受多路感官刺激,眼耳手并用,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大大增加。興趣能持續地推動學生去探索知識。學生一旦對某門知識產生興趣,自然就會抓住一切機會,克服沒時間、沒地點學習的不利因素,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將地點和時間效用最大化,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三)引導學生主動尋求幫助,提高學習交互性

        在“互聯網+”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越來越近,而心理距離卻越來越遠。即使身在咫尺,也寧愿網上交流,而不愿面對面交流。這也是一把雙刃劍。網上交流節約了時間,但也讓人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而無視身邊的人。獨學則無友。自主學習,雖然是自己安排時間和地點學習,但“自主”不是“獨自”,不是關門學習。自主學習,也要求學生能夠合作學習,求助于他人,通過互聯網求助,也可以面對面交流。自主學習是相對自主。自主學習需要教師適度指導和學友合作學習。學生通過互聯網開展自主學習,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疑難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點撥。“互聯網+”基礎上的自主學習,由于師生沒有在現實空間直接接觸,教師不會主動去詢問學生,這就要求學生主動尋求幫助,教師才會適時解答。學生尋求幫助的對象,除了教師,也可以是同學。教師和學生的網絡互動,學生之間的網絡互動,提高了學習的交互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勵學生主動尋求幫助。例如,建立合作型網絡學習社區等學習共同體[4],比如QQ、微信等網絡學習社區。學生通過QQ、微信可以克服羞怯感,從而提高其尋求幫助的積極性。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帶來學習的革命。知識經濟的出現,對人的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學校教育為學生打好成功的基礎,但學校教育的結束,不僅不是學習的終結,還是新的繼續教育學習的開始。繼續教育學習,主要是依靠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高低,決定著在缺乏教師監控的互聯網環境下學習效率的高低。在“互聯網+”背景下,自主學習有其獨特性,教師需要采取相關措施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吳先澤.大學英語語言教育中人文素質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12(19):74-75.

        [2]曹盛華.信息時代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建構[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3(6):104-107.

        [3]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125.

        第8篇: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一、互聯網思維內涵

        互聯網思維是對當前企業商業運營模式和特征的概括、提煉和總結。隨著市場經濟不斷進步、科學技術進一步發展、企業環境日益復雜,互聯網思維被不斷重新定義及補充。互聯網思維本身擁有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以開放、創新、服務為主要核心價值,以用戶思維、大數據思維和平臺思維等為主要的實現路徑,并將互聯網思維逐漸應用到社會、商業、高校和政府等多個領域,服務于眾多群體及用戶。

        二、互聯網思維帶給企業營銷策略的挑戰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互聯網已深入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聯網逐步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不斷影響著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與此同時也給企業營銷工作帶來全新的挑戰。

        (一)企業營銷對象受到挑戰

        當前社會呈現出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絡化的發展趨勢,經濟信息化帶來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念逐漸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伴隨著市場經濟競爭性和開放性不斷增強,使得當前企業消費者思維更加活躍,思想開放,用戶的需要也呈現出多樣性、開放性,從而對企業營銷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傳播速度更快,信息傳播更加自由,網絡信息更加發達,同時,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效率也不斷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化、多樣化的終端功能持續不斷升級,市場消費正逐漸滿足消費者消費過程體驗和消費信息獲得的需求,消費者選擇更加多樣、自由,這些都在挑戰著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營銷策略。

        (二)傳統企業營銷策略較為單一,缺乏互動

        當前,企業采用傳統營銷模式內容較為單一,一方面層級化的管理模式難以有效地粘住用戶;另一方面,消費者思想流動性增強而目前營銷模式缺乏扁平化管理。在當前多元開放,以服務為本的社會環境下,企業缺乏有效的平臺、方式和渠道來進行營銷工作,當前營銷策略已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及企業發展需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必須以互聯網思維為指導來看待企業營銷策略創新。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及時和用戶和顧客溝通交流,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塑造企業品牌形象,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營銷。

        三、互聯網思維下企業營銷策略創新

        (一)基于用戶思維增強用戶黏性,提升用戶體驗

        當前企業用戶跟隨互聯網不斷發展步伐,與互聯網接觸愈加密切,并且較以往更深入參與企業營銷策略的過程,點擊視頻觀看、所感興趣內容轉發,這些都使企業營銷手段的效果更深入。用戶思維是現代企業營銷策略手段的重要核心部分,用戶的使用范圍越廣,使用產品品種越多,產品體驗程度越深,用戶會就此對企業營銷策略提出合理化建議,企業產品是否適用于消費者用戶,用戶使用是否方便,用?舾芯跏欠衤?意,企業營銷模式必須以用戶思維來開展創新。

        企業應注重關注消費者訴求,通過增強“用戶黏性”、提升“用戶體驗”來提升企業品牌公信力,了解“用戶意向”從而提升公眾滿意度等,推動消費者從受眾者向主導者角色的轉變。新形勢下企業應不斷探索創新,在營銷策略中踐行用戶思維,給予消費者更多的話語權和評價權。

        (二)基于大數據思維,建立消費者信息數據庫

        互聯網思維以大數據為基礎,要求營銷工作者對大數據進行高要求分析。企業應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思維,建立涵蓋消費者基本信息的數據信息庫及網絡系統平臺。利用數據庫資源,通過搜索、查詢、統計、分類等應用功能,進行比對,挖掘消費者的興趣愛好,了解企業用戶的情緒表達,研判企業目前及潛在客戶性格傾向,從而把握用戶思想動態。通過各種終端將各類企業服務信息推送到點、到人、到家、到身邊,實現企業營銷策略不斷科學化、人性化。企業應該把握時機,轉變營銷思想觀念,在 “互聯網+”時代,以大數據思維模式為基礎,從產品開發、定位、市場、品牌、促銷、客戶關系等建立一條完整營銷鏈,達到更深入、滿意的營銷效果,打破以往傳統營銷策略模式,創新營銷手段,完善互聯網營銷系統管理。

        第9篇:互聯網思維的內涵范文

        我們必須認識到,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它具有擴展和侵蝕國家主權的雙向作用。因此,維護我互聯網主權任重而道遠。

        互聯網主權是一種新的國家主權形式

        網絡是一個由計算機終端和遍布各個角落的網線組成的虛擬世界。在此空間中,每一個擁有計算機輸入和輸出設備的個人以及組織均可以在此獲取和信息。可以說,計算機網絡是一個無中心或者說多中心的信息交換系統。

        虛擬性是網絡空間的基本特征。在此虛擬空間中,人的思維以信息固化的形式存在和交流。因此,互聯網主權主要表現為網絡信息主權。互聯網主權有別于傳統的國家主權形式,其最大不同之處在于作用的客體是虛擬的,是以信息形式出現的。盡管如此,維護互聯網主權仍是信息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它已經成為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討論互聯網主權,必須討論互聯網主權的邊界問題。在傳統的主權領域,主權的作用都是有邊界的。但是,在虛擬的網絡空間,我們很難對此作出清晰的判斷。屬于硬件設施范疇的計算機和通訊線纜是互聯網存在的物理基礎,而不是網絡空間的主體部分。對它們而言,我們很容易實現控制和管理,因為從本質上看這屬于傳統主權的行使范疇。然而,互聯網主權行使的重心在于虛擬的網絡空間,其本質是對思維成果的管理和控制。對此,我們面臨兩大難題:其一,如何進行虛擬空間的主權劃界?由于網絡空間是一個開放的、共享的、非實體性的虛擬空間,行使互聯網主權的客體在此呈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織狀態,使得傳統的主權劃界方式在此難以運用,這是我們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其二,如何擁有互聯網主權的標志?如傳統的陸地巡邏和海上巡航、界碑等是在陸地和海洋擁有主權的重要標志之一。然而,在虛擬的網絡空間,我們看不到這些。這就造成互聯網主權的邊界難以界定。對此,我們必須突破傳統意義上對國家邊界的理解。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邊界的劃分將不再依據物理的存在,網絡邊界將不再是固化的,而是處于動態的變化之中。國家需要不斷地向網絡空間注入能量,才有可能保持自己已有的網絡疆域的存在。能量均衡的外在表現就是網絡疆域版圖的基本穩定。一個國家的網絡疆域不見得與其陸地疆域相吻合。前者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而后者則保持長期穩定。維持前者的能量來源于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國家網絡疆域的大小與其綜合國力的強弱呈正相關關系,即網絡疆域大的國家,綜合國力相對強大;反之,則相對弱小。

        互聯網擴展了國家主權的內涵

        互聯網是現實世界的虛擬與延伸。計算機的輸入和輸出界面對稱性地將現實與虛擬分隔為兩個既獨立又相互聯系的世界。虛擬世界的各個行為體及其所從事的活動均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對應,現實行為體及其行為在虛擬世界中也可以得到擴展。在現實世界中,國家主權包括政治主權、經濟主權、文化主權以及信息主權等,這些不僅可以在網絡空間中找到映像,而且互聯網擴展了國家主權的內涵。

        互聯網為國家政治主權的行使提供了一個新平臺。政治主權即國家具有在國際國內社會主導與自身利益相關的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的至高無上及排他性的權力。一個國家政治主權是否鞏固,關系國家政權能否穩定地實現對國家內部各項事務的控制與處置。在互聯網平臺上,各國際行為體有了一個互動的新途徑。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不同層次的行為體如個人、國家、利益集團、政黨、國際組織等,均可以在網絡空間信息,都具有利用互聯網為自身謀求利益的權力。但是,主權國家仍然是國際國內社會最重要、最強大的行為體,也是互聯網最主要的開發者和使用者。可以說,互聯網為國家宣傳其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提供了一個新平臺。但應該看到,互聯網的開放性不能與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言論合法性相沖突。因為每一個社會的言論自由都是相對的且有一定的限度。任何國家都具有監管互聯網信息是否符合國家安全利益、并不與其國家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相悖的權力。

        虛擬世界的經濟活動是國家實施經濟主權的一個新領域。經濟涉及國計民生,關乎國運。經濟主權即國家對其內部商品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的獨立自主權。經濟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的催生物是經濟的網絡化和商務的電子化。虛擬經濟的出現大大加速了經濟的運行速率,擴展了經濟的運行規模,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世界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和規模融為一體。虛擬經濟的運行機制與現實世界經濟存在著眾多不同,它具有交易的快速性和隱蔽性。它可以在瞬間將數以億計甚至更大規模的資金或者虛擬商品跨越國界進行傳輸。網絡的開放性更是便于各種類型的具有經濟能力的行為體參與到虛擬經濟之中。金融和經濟交易的虛擬化、網絡化是當今世界無法回避的客觀現實,是一種潮流和發展趨勢。與此同步,虛擬經濟的出現也對國家的經濟主權提出了新要求。它要求國家經濟主權行使至對經濟交易網絡化的監管和對電子商務運行規則的制定。

        互聯網為國家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個新途徑。文化是社會文明的表現。文化的繁榮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標志,也是一個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文化主權是國家所具有的文化自主發展權和主導權,文化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誕生前,文化及文明的傳播最重要的媒介是紙質的書籍、報刊、口頭的語言等,它們具備文化傳播的持久性和有效性,在人類文明進步的過程中至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然而,互聯網是文化傳播的一次重大革命,互聯網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個新途徑。互聯網可以通過電子技術將各個計算機終端連接為一個系統整體,同時將現實世界中的存在轉移到互聯網之中,在虛擬世界為現實制造一個映像。網絡還可以使處于每個角落的計算機終端中的文化信息在瞬間傳輸到網絡的每一個角落。實踐證明,互聯網對傳播或繁榮一個國家的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當然,互聯網還創造了新的文化形式。數字技術的進步可以將現實世界中的影視作品、書籍以及建筑等實物制作成電子產品。這些電子產品與互聯網的匹配和兼容,令其自身快捷和便利地在虛擬世界中廣為傳播。互聯網作為文化產品傳輸的新渠道和文化產品的新生產者自然使國家文化主權的觸角伸展至虛擬世界。這就要求國家作為國際國內社會最重要的行為體對互聯網文化傳播以及文化產品的生產制定規章制度和行為規則。

        互聯網是國家信息主權行使的一個新媒介。國家自古就有維護自身文化和意識形態獨立性并擺脫國外敵對勢力意識形態滲透的行為和意識。信息的傳播需要媒介。早期信息的傳播媒介無外乎文字、語言等,而互聯網使信息的傳播有了新媒介,網絡信息也隨之誕生。互聯網以其快速、公開的特質使信息可以在開放、虛擬的空間中得到傳播,這就使得國家必須面對網絡信息世界這一新的領域。

        互聯網對國家主權的侵蝕

        互聯網以開放性特質對國家主權進行著侵蝕。在網絡的虛擬世界中,每一個擁有計算機輸出和輸入終端的行為體均可以在互聯網中和獲取信息。這些行為體包括個人、國家、公司、利益集團、政黨、國際組織等。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使得行為體進入互聯網的門檻極低,所有的行為體基本可以在一個對等的平臺進行對話,這就為網絡空間內國家之外行為體從事政治、經濟、文化等行為提供了便利。

        在政治領域,某些行為體可以利用互聯網把對國家政權形成威脅或潛在威脅的言論或網絡作品以影視、廣告、游戲等方式在線傳播,從而影響網絡受眾的思想和行為方式。這種滲透是長期且潛移默化的,它能夠逐步屏蔽受眾原有的理想觀與價值觀,進而逐漸地接受網絡媒體所倡導的各種政治理念。

        在經濟領域,由于虛擬經濟的發展,傳統國界不再是控制金融以及產品交易的有效界限,構成經濟核心因素的金融產品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在國家間較為自由地流動,由此導致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對產業的控制和主導減弱;金融大亨可以較為便利地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走,伺機攻擊一些國家的金融市場以牟取暴利。

        在文化領域,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使得國家無法對所有網絡文化產品的品質和內容進行全方位地篩選與過濾,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對互聯網文化的管理。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日韓無碼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911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 午夜国产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