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工業互聯網的作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業互聯網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業互聯網的作用

        第1篇: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傳統增長引擎對經濟拉動作用減弱。同時,網絡信息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融合滲透,驅動新一輪的產業革命、數字經濟蓬勃興起。這些都為經濟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機遇。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的新的基礎設施、新的應用模式與新興業態,迅速成為主要工業化國家搶占國際制造業競爭的制高點、尋求經濟新增長點的共同選擇。

        2016年以來,全球工業互聯網合作共贏取得長足進展,主要國家由前期市場自發的探索走向了政府和市場的雙輪驅動,國際相關產業組織由各自推進走向了對接聯合,企業間跨界融合平臺化、生態化創新的發展模式。

        苗圩指出,我國正處于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時期,順應全球大勢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是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打造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的戰略選擇,也是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重要抓手。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在新型網絡部署、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大數據分析以及安全保障等關鍵領域已經取得積極進展,涌現出一批綜合集成解決方案,形成了一批驗證示范平臺和優秀應用案例。特別是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成立,在體系架構、標識解析、試驗平臺、技術與標準、國際合作等多個領域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對充分凝聚各方共識,積極引領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國際社會對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高度關注,國內外企業和產業組織相關合作呈現出多點開花、務實推進的局面。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已經開了個好頭。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工業互聯網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第2篇: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 產業服務化 制造業服務化 融合發展 結構調整

        【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早在多年前,就以信息化應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制造業服務化等形式在孕育發展。今天,“互聯網+”理念的提出,進一步將以互聯網為載體的融合發展上升到占據新興業態競爭高地,推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優化的新高度。借“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東風,在一產、二產和三產中全面推進“互聯網+”,對中國經濟轉型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互聯網+”將極大推動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互聯網+”將從經濟結構優化、業態結構優化、市場結構優化三個方面,產生結構轉型的效應。

        “互聯網+”將依靠創新驅動,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向產業服務化方向調整。如果說,“ICT革命是一個服務業的故事”,那么,“互聯網+”是一個服務化的故事。服務化不光涉及服務業,而且涉及農業、制造業,是一產、二產和三產共同的升級過程。服務化代表增長方式的轉變與經濟結構的優化,其方向是要使經濟從同質化、低附加值、產業鏈低端的非優化結構,轉向提高質量,追求高附加值,進入產業價值鏈高端,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的優化的結構。

        中國政府此時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客觀上將推動互聯網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整合,變革生產方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互聯網在這里不光意味著技術,而且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新業態是這種新生產方式的外在表現形態)。產業化與服務化最直觀的區別在于,產業化是大規模生產,長于降價競爭,進入低端結構,提高GDP速度;服務化是差異化生產,長于提價競爭,進入高端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互聯網+”傳統融合行業,實際是產業化與服務化相互滲透融合過程,要在保持增長速度的同時提高增長質量。從產業化向服務化轉變,就是從傳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中國將充分發揮網絡空間對我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智能化提升作用,利用移動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造網絡服務平臺,加快實現向智能化、服務化方向的轉型升級,實現各行各業的普遍增值。在這里,我們看到,智能化、服務化并不僅僅是“互聯網+制造”(如工業4.0)的方向,也是“互聯網+服務”、“互聯網+農業”的方向,是整個經濟轉型的方向。這不意味著我們又提出了新的轉型目標,而是同此前目標一脈相承。例如,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這是人與自然關系方面的轉型目標,它可以概括在智能化之下。經濟效益好,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也可以概括在服務化之下。因為服務化就是指通過差異化實現高附加值,差異化只能靠發揮人力資源實現。這可以解釋近年來為何中國GDP增速下降,但就業率不降反升,這主要是服務業、服務化發展的結果。

        “互聯網+”的過程還是創新驅動轉型的過程。“互聯網+”與創新驅動的交集在市場導向,市場在服務化中,通過差異化需求,自然而然地產生對創新的需求。創新就是差異化的供給。沒有服務化顯示需求目標,創新就會陷入盲目。以往政府導向的創新,往往與應用、需求脫節,主要就是因為沒有與服務化結合,片面強調產業化,造成供給導向而非需求導向。互聯網產業從出生起,就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由市場獲得創新的源動力。“互聯網+”將進一步發揮互聯網產業所長,將需求導向的創新驅動,注入所結合的各行各業。一方面在技術創新上學習美國所長,補上自己所短;另一方面在市場創新上發揮中國所長,以補美國所短(美國互聯網企業在中國市場百分之百輸給中國商業模式)。在“互聯網+”中以市場創新為主、技術研發為輔,解決結構優化中的高附加值問題。事實上,如果在“互聯網+”各行各業中,真能把互聯網業專克美國“師傅”的本事學到手,中國對美國的超車就自然實現了。

        “互聯網+”將占據新業態競爭高地,使互聯網發展空間拓展到中國各行各業,催生多樣化增值應用。新業態將突出增值服務,從舊業態中長出增值服務這一價值增長點。以增值的業態化,保證高附加值的穩定來源。這不同于研發創新的思路,是市場創新的思路。

        新業態將突出平臺作用,重點發展平臺(支撐服務業),形成“重服務(支撐服務)―輕服務(增值服務)”相結合的新型業態。

        支撐服務業與生產業既有聯系,又有區別。B2B服務業屬于生產業,但不等于全是平臺支撐的服務業。中國互聯網相對歐洲等國的突出優勢在于有一大批世界級的互聯網平臺企業,通過分享平臺資源,為增值服務(APP服務)創造了輕資產運作的條件。

        新業態將突出新技術經濟范式的作用。在利用互聯網方面,要從單純利用互聯網技術,深化為接受互聯網技術經濟范式。

        首先在與移動互聯網結合中,不光要得到移動技術,更主要是接受精準營銷,例如C2B,以及WEB應用(去中心應用)這些移動模式;其次,各行各業在與云計算結合時,重要的是吸收云服務、商業云、分享型經濟這些新模式;第三,各行各業與大數據結合中,比數據分析更關鍵的是從技術上的多樣性,悟出商務上的范圍經濟(多樣性經濟),實現模式創新。

        新業態將突出數據業務。“互聯網+”最終使各行各業實現數據業務的主營化。推動各行各業第二信息部門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例如,電信業早期以語音業務為主營業務,但最終被數據業務“越頂傳球”(OTT),實現超越。未來各行各業的增值業務都將成為數據業,形成對傳統主營業務的沖擊,加快產業創新。

        “互聯網+”將發揮網絡在配置資源方面的主導作用,推動市場向精準化轉變。“互聯網+”將使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更上一層樓,一旦發揮網絡超過市場之處,即一對一、精準配置資源的優勢,“互聯網+”將顯示出超級資源配置效力。

        與市場機制一樣,網絡扁平化地配置資源,在這點上有別于政府機制,又有別于市場機制。其次,市場機制主要以定量的價格為手段配置資源;但網絡機制主要以定性的信息為手段(包括語言、非結構化數據)配置資源,可以直接精準配置價格所無法配置的資源(如品質、體驗),形成情境定價。

        “互聯網+”將給市場競爭帶來新的特點。首先,“互聯網+”更適合差異化競爭中具有沉淀成本的可競爭(Contestable)狀態,而非同質化的完全競爭狀態,表現為平臺類似“自然壟斷”,而應用(APP)完全競爭的新壟斷競爭結構;其次,“互聯網+”擅長提高的是效能(相對于差異化的效率,即低成本個性化),而不僅是一般效率(低成本同質化),表現為效率與多樣性并重;第三,“互聯網+”長于提高勞動者的多樣性產出(如創新,因此具有更高附加值),而不僅僅是"勞動生產率",表現為不僅直接創造更多就業,而且可能提供創造性勞動的工作機會(如創客),并且在一次分配中實現公平(例如蘋果商店模式中APP得到三七分成中的70%,而無需轉移支付,直接實現公平)。

        最根本的“互聯網+”,是“互聯網+”市場。“互聯網+”發展起來之后,人們在說“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將補上一句,“發揮網絡在配置資源中的主導性作用”。無疑,互聯網將加快有效能的資源配置機制的形成。這由信息化的驅動作用決定。

        “互聯網+”將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

        “互聯網+制造”,是“互聯網+”行動計劃首先要加以推動的領域。“中國制造2025”是“互聯網+制造”的重要基礎,制造業服務化是“互聯網+制造”的重要方向。

        “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代表了下一步制造業與互聯網結合的世界性趨勢。其中,“中國制造2025”對于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元素,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具有重要意義。互聯網將幫助中國推進智能制造,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促進生產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帶動高附加值的新業態的發育,提升制造業層次和核心競爭力。

        把中國正在推進的“互聯網+制造”,當作工業4.0或工業互聯網是不準確的。德國和美國提出工業4.0或工業互聯網,除了順應發展潮流和普遍規律外,還有與中國競爭的意思。中國可以借鑒其中的普遍規律,但如果照搬德、美針對中國的揚長避短之策,勢必造成中國的揚短避長。所以中國必須獨立思考,在遵循“互聯網+制造”共同規律的同時,揚長避短,才能尋機超車。

        烏爾里希?森德勒在《工業4.0》一書中認為,工業4.0實質是為了“控制工業的復雜性”。他指出,“近幾十年里,技術開發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產品乃至系統無限增加的復雜性”,“產品的開發和制造所必需的程序的復雜性也在不斷增加。傳統的方法、手段和結構不足以穩定地控制這種復雜性”。例如,德國工業界認為:“如何解決多樣性價值和復雜性成本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當今汽車制造商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森德勒認為,“復雜的、智能的、網絡化的技術體系強迫人們找到新的商業模式”。而對策則是:“把現在的手持設備操作的簡單性盡可能多地轉移到工業開發和生產的過程及產品上去。這通常被稱為簡單的復雜(Simplexity)”。這是理解工業4.0、工業互聯網和“制造業2025”的關鍵。“互聯網+制造”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多樣性價值和復雜性成本這對“收益―成本”矛盾。相形之下,智能化、服務化已經具體了,只是上述邏輯的派生。智能化是指從技術角度(人與自然關系角度)提高多樣性價值和降低復雜性的成本,服務化是指從商業角度(人與人關系角度)提高多樣性價值和降低復雜性的成本。

        中、德、美“互聯網+制造”的不同在于:德國的優勢在制造業的中間環節,美國的優勢在技術創新,中國的優勢在市場創新。德國工業4.0針對中國的一面在于,他們認識到,德國工業正是由于存在以嵌入式軟件技術形式固化的復雜性中間增值環節,才沒像美國制造業那樣被中國掏空。因此他們加強以軟件固化多樣性價值這一增值點,進一步改進方向是引入移動智能的化簡、降低成本,實現Simplexity,防止被中國人追上。美國搞工業互聯網,與德國相反,是在總結與中國競爭教訓,也認為不能把制造業搞得太簡單同質化,要發揮技術創新這一相對中國的比較優勢,占據制造業的上游,利用自動化制造“新硬件”。“工業互聯網”立論不像工業4.0那么穩,弱點在它與就業脫節,招致更強調就業的“新工業革命”(創客)理論與之競爭,二者真正的共識在強調技術創新上。中國的“互聯網+制造”,一方面要補自己的短板,這就是通過“制造業2025”,強調智能化――分別加強工業技術和信息技術,并強調相互融合,分別去追德國、美國所長;另一方面還要發揮自己的所長,這就是背靠巨大市場的比較優勢,在市場創新上尋求超越德、美,獲得“互聯網+制造”的主動權。

        中國的“互聯網+制造”要加強服務化環節的創新驅動,尋求彎道超車。中國通過互聯網+行動計劃來加大力度,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從表面上看,這說的是技術;但仔細閱讀政府工作報告,它說的實際是新業態。因為是在新業態這一節下談“互聯網+”,而不是在技術的那一節下談。發展新業態屬于市場創新,它要由技術與商業兩方面配合來實現。技術與商業結合得好,中國就會發揮出相對德國、美國的優勢。

        前面已經分析過什么是一般新業態,現在重點來剖析制造業新業態。現代制造業是在一二三產普遍從產業化向服務化轉變中發展起來的,因此制造業業態的所謂“現代”,首先要由這一特定的現代化內涵來決定,而不光只是技術升級。第一,“互聯網+制造”形成的新業態,應是指制造業服務化這個方向的新業態。其目的是從結構優化上解決高附加值的穩定來源問題,中、德、美的不同僅在于相對于最優制造結構的相對位置不同,但共同趨向于新業態競爭高地這一點是相同的。要解決的都是提高多樣性價值和降低復雜性成本這一主要矛盾。智能化和服務化,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第二,中國“互聯網+制造”需加強對制造應用的支撐服務。制造業服務化可以有不同發展形式,需根據國情確定。德國由于弱在互聯網支撐服務(SAP過去只是支撐工業3.0時代的IT業務服務),因此把增值點定位在制造內部,將網絡引入制造內部,因此特別強調軟件的中心作用。中國同德國比,強在互聯網支撐服務,但以往主要不是支撐生產,而是支撐消費,應該把互聯網支撐服務,先“+”進制造業體系,在生產業中發展出像阿里巴巴那樣的世界級平臺。中美在爭奪“互聯網+制造”領域的生產性支撐服務平臺上難分勝負。美國對新硬件創新的技術支撐服務強,而中國對制造應用的支撐服務強。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國的制造應用選擇由自己的服務平臺來支撐是再自然不過的。從這個角度看,價值網絡的作用和定位對中國來說就重要起來。中國需要跨越從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整合到價值網絡整合的三級跳,挑戰與希望都非常大。第三,“互聯網+制造”的高附加值將來自多樣性制造應用。制造產品向個性化的制造應用服務轉變。在“端應用”(APP)上,依托價值網絡生態,實行輕資產運作,是提高多樣性價值和降低復雜性成本的必然選擇。

        中國發展“互聯網+制造”,離不開技術創新,要以企業為主體逐漸加大研發投入,有效推動互聯網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結合,并將先進的技術模式轉化為先進的服務模式(如將云計算轉化為云服務),使創新驅動中技術創新與市場創新兩個輪子都很好地轉動起來。

        “互聯網+制造”既不是軟化,也不是硬化,未來發展趨勢是“軟硬兼施”。通過信息物理系統(CPS),實現信息的軟與物理的硬之間的融合。中國的制造業,要從做大,做強,向最優的方向發展。從長遠看,不光要看到2025年能不能把錢賺到,還要看是否能發揮出中國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通過新業態實現長期可持續的產業發展。

        “互聯網+服務”將強化現代支撐服務業以激活增值服務

        以互聯網思路發展服務業,一方面要重點發展支撐服務業,為支撐服務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另一方面,要在支撐服務業基礎上,刺激多樣性的發展,發育高附加值的增值業態。

        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和先導部隊,互聯網的服務業的升級可以說是整個中國服務業升級的一個風向標。互聯網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其中以平臺化、生態化為特色的電子商務支撐服務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深刻改變了流通業的面貌,改變了中小企業發展的商業環境。“互聯網+”將把這一成功復制到流通業之外的所有服務業中。

        互聯網服務業態上的一個關鍵特征,是基礎平臺與增值應用的分離。“互聯網+服務”在所到之處,勢必將這種業態帶入服務業中的各個子行業,包括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互聯網醫療等等,在現有的傳統服務業基礎業務業態上,長于基于數據業務的增值業務業態來。

        基礎平臺與增值應用的分離,相當于重工業與輕工業的分離,是服務業內部支撐服務業(“重”服務業)與應用服務業(“輕”服務業)的業態分離。這種分離對業態的創新在于,第一,實現重資本與輕資產的分離,為多樣性增值創造輕資產運作的條件,有效降低了創造多樣性價值的復雜性成本。“互聯網+”帶來的一個重大改變是通過提高知識形態的虛擬資產在資本中的比重,將服務業固定成本的構成,從現有由物質投入(如大商場的土木工程)為主,轉向無形投入(如軟件、虛擬商鋪)為主。由于這些無形資產可以零成本復制(例如電子商務的虛擬柜臺可以零成本無窮復制),使得增值應用(APP)的提供者不必重復構建固定成本,而在“以租代買”的商業模式(即分享型經濟模式或稱云服務模式)下,只需要自身的邊際投入(如創造性勞動),就可用輕資產運作方式創造多樣性價值,從而有效降低了多樣性價值的復雜性成本。這與工業4.0的原理異曲同工。

        第二,促進了服務業“大”生產與“小”生產的有效社會分工。基礎平臺相當于大規模制造的“大”生產,增值應用是個性化定制的“小”生產。在“大”生產方面,支撐服務業與生產業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支撐服務業肯定都是生產業,但生產業不一定是支撐服務業。因為支撐服務業必須是以平臺形式(社會化大生產方式)提供生產,而不靠平臺的倍增放大作用直接提供人工形式(小生產方式)服務的只能算生產中的簡單再生產。中國與歐洲發展電子商務的最大區別就在這里,歐洲各方面條件都比中國好,但電子商務發展不如中國,就是因為中國有阿里巴巴等一批上市平臺,相當于服務業中的“重工業”;而歐洲只有應用,沒有大平臺,就好比搞工業但只有輕工業沒有重工業,因此搞成了服務的簡單再生產,沒有起到對APP多樣性價值的倍增放大作用。“互聯網+服務”,最核心的就是要解決在世界級平臺的支撐下發展服務的問題,把中國的服務業,從整體的小生產狀態,提升到世界級水平的社會化大生產的水平之上。在“小”生產方面,思路應是在大生產的水平上,倒過來發展“小”生產――即個性化的、定制的多樣性增值服務。傳統服務業的問題在于,人工服務雖然增值性強但成本過高(即鮑莫爾說的服務業“成本病”),其實質是多樣性價值與復雜性成本相互沖突。“互聯網+”利用平臺化解了復雜性成本,通過分離固定成本與邊際成本,復制前者,分享給后者,從而戰略性地解決服務業的高附加值如何以利潤高于成本的方式穩定下來的問題。

        “互聯網+”帶來的新業態,實質要求在信息生產力基礎上轉變產業發展方式。過去提轉變發展方式、增長方式,都不提新生產力,只在生產關系中空轉,極易落空。“互聯網+”的新業態,則把生產力引入生產方式的轉變中,為發展方式、增長方式轉變提供口號之外的實實在在的基礎。從生產力與生產方式關系看,舊業態是規模報酬遞增驅動的,面向的是做大,新業態是范圍報酬遞增驅動的,面向的是做優。由此推論,“互聯網+”要產生實效,需要通過創新,降低多樣性成本以支持提價競爭,從而實現高附加值的業態轉變,在此基礎上實現產業升級。

        “互聯網+農業”將充分釋放服務化潛力,將農業現代化提升到新水平

        中國工業化目標還有五年即將基本完成,在即將進入的信息經濟時代,以服務化驅動產業化,是與信息化驅動工業化相一致的新的路徑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農業服務化代表著農業現代化的新方向,應成為“互聯網+農業”的中心議題。

        農業服務化要解決的問題。從生產方式來看,農業家庭經營是按一產的生產方式搞農業,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按二產的生產方式搞農業,農業服務化經營則是按三產的生產方式搞農業。

        如果說農業產業化主要解決農業的社會化大生產(規模經濟)問題,“互聯網+農業”則更多是在農村產業化基礎上,進一步解決農村家庭經營的多樣性價值與精準對接市場的復雜性要求之間的矛盾。例如,農業名特優新產業具有較高的附加值,互聯網可以有效降低訂單農業的復雜性成本(傳統訂單農業可以處理簡單情況,難以應對復雜情況),在農業領域解決多樣性價值與復雜性成本的矛盾。

        從更廣的背景看,在通過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生產率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需要信息化提供新動力,依托互聯網平臺開辟更加適合農民增收的增值渠道。推動公司+農戶,向網絡+農戶轉變,有效化解產業化條件下形成中間層層得利的公司與農戶的利益矛盾,讓農民與增值業態直接結合。“互聯網+農業”的特色在于通過平臺服務與增值服務互補的服務化新業態,系統開辟農民增收的新方向。家庭經營與互聯網在個性化定制上具有螺旋式上升的關系,小生產的個性化定制增值性好,但成本性弱;“互聯網+”能起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家庭經營的個性化特點從弱勢變為優勢。

        農業服務化的實踐基礎是信息化、電子商務助力和引領的“新三農”轉型。遂昌模式開啟了服務驅動型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浙江省的“電商換市”已成為全國首創的省級電商興農村、行業電商化的戰略部署。從農業電子商務的微觀實踐看,互聯網在幫助農民與市民對接特色商品(如一村一品)上具有特別的優勢,不同于產業化的大宗商品交易。有利于推動農業從同質化的產業化,向差異化的服務化方向轉型升級,形成中國特色的家庭個性化定制自主經營與產業化大生產對接之路。

        以服務化帶動產業化,以產業化促進服務化,實現融合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本質是“工業化+農業”,“互聯網+農業”的本質是“信息化+農業”。基于信息化驅動農業現代化這一定位,結合農業產業化,中國“互聯網+農業”之路,應是工業化與信息化兩次現代化的統一。相對于農業產業化,這意味著現代化的提速,要把發動機馬力提高到“工業化還有五年就要基本完成”之后新動力系統上來,否則全局都按信息化的馬力帶動,但農業還按工業化的馬力帶動,農業就會拖全局的后腿。信息化驅動,就是指要加上一匹馬力更強的發動機,讓信息化與工業化兩臺發動機一起拉動農業。

        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率,服務化要比產業化效率更高,比產業化馬力更強。服務化不完全等于電子商務化,但它首先是電子商務化。電子商務不光是做小買賣,而是要解決新的商業基礎設施問題。具體說,要把農業從依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第一代思路,“要想富先修路”的第二代思路,轉向電子商務平臺等服務基礎設施的第三代思路。

        新商業基礎設施在農業中的普及與應用,使得信息逐漸成為與土地、資本和勞動力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核心生產要素,形成分布式協同特征的信息生產力,優化重構傳統的農業生產與流通關系。信息生產力融入現代農業技術并進行集成化組裝,進而釋放出信息經濟下農業升級的巨大能量。

        以市場機制的農業服務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農業位勢,以機制保障農民增收。產業化是中國制造時代的農業發展思路,以一產的二產化來推進現代化無疑是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的。但在中國經濟急劇向服務化升級的新形勢下,需要以農業服務化的發展以及一產的三產化,進一步提升農業在整體經濟中位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正如梁春曉所言:“如果我們沒有足夠強大的服務業,我們就不可能有更好更優的增長方式,我們也就無從談什么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之間必須經歷一個中國服務,因為服務是專業化分工的結果,所有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化都離不開專業服務。”

        在產業化機制下,我國農業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服務體系。從這種服務體系建設向服務業發展,是向市場經濟的驚險一躍。服務化不同于服務體系之處,首先在于它是完全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發育形成的,有助于與政府主導的服務體系形成互補,共同發揮社會服務作用;其次,網絡本身配置資源的作用不亞于實體市場,它可以比實體市場更精準地、一對一地在分散的農村空間配置資源,這是農業向信息經濟的偉大一躍。信息經濟全面發展,不可能單把農業落在后面,離開“互聯網+農業”,信息經濟無法全面發展。

        由電子商務帶動或驅動下的農業服務業的發展,將形成三類服務業態,一是農業電子商務服務交易服務;二是農業電子商務支撐服務,“指的是幾乎所有電子商務交易都會用到的基礎的電子商務服務,像物流快遞、網上支付、云計算等公共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支撐服務或平臺服務,是中國相對于世界各國的競爭優勢所在,中國農業一旦與世界級的商務引擎結合,將產生巨大能量。這一能量不亞于整個農業產業化的能量。三是農業電子商務衍生服務,特指基于平臺上的應用(APP)服務,包括交易之外的其他產業鏈、價值鏈上的增值服務。值得注意的是,農業商務衍生服務是農民成為增收主體的關鍵。通過免費的支撐平臺,服務于以農民為增收主體的衍生服務,這是克服產業化中公司與農戶利益矛盾的根本解決之道。在農業之外,“互聯網+”還可以為農民從事二產、三產提供有力的服務保障,促進農村城鎮化與城鄉一體化的發展。

        通過服務化實現農業轉型、效能提升和質量提高。服務化不同于服務業,是指以服務業的生產方式搞農業,以信息化的方式搞農業。是家庭經營與產業化矛盾在更高層次上的揚棄。服務業或信息化的生產方式,在于將定制(家庭經營方式)與大規模(產業化經營方式)有機結合為一體(大規模定制)。

        農業服務化也不限于農業服務業,可以將三產的經營方式引入到一產之中。比較農業、工業和電子商務的效率可以了解其中機理。一產生產方式的特點是小生產,二產生產方式的特點是大生產,三產生產方式的特點是小生產(定制)與大生產(大規模)的結合。服務化中的平臺經營主要提高大規模生產和社會化服務的成本領先競爭優勢,服務化中以農民為主體的衍生服務主要提高定制生產(如訂單農業)和增值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在產業化中,以科層化的企業方式(集中迂回方式)降低交易費用;而在服務化中,以扁平化的網絡方式(分布式網絡協作方式)降低交易費用。產業化的優點在效率,服務化在吸收產業化優點的同時,加入多樣性經濟的優點并形成效能(效率+多樣性)上的新優勢,從而在經濟基本面上解決增產(成本領先)與增收(差異化)的矛盾。

        “互聯網+”,本質上體現的是信息化驅動。中國工業化目標還有五年將基本完成,最根本的經濟轉型,是從工業化經濟向信息化經濟的轉型,這是經濟現代化水平的質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說,“互聯網+”是信息化主導機制落地的具體方式。

        責 編M凌肖漢

        "Internet Plus" and the Future Patter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Jiang Qiping

        第3篇: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工業4.0這個話題是德國人首先提出的。其實真正談“工業演進”應該從英國說起。歐美文化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法國人從來不擠對美國人,都是擠對英國人,“沒文化”的美國人根本不在“傲慢”的法國人視線內,但德國人的態度、感受則必須重視!因為現代社會的兩次世界大戰都與德國人的“情緒”相關:一戰之前,德國人不太自信,于是就有了一戰;一戰之后,德國人極端痛苦,于是就有了二戰。現在,我們看到德國人對自己在未來世界中的生存、發展感到絕望, 這豈不是很危險?!

        所以,我們要關注德國人關于工業4.0的思考。

        如果把問題簡化一下,剔除社會因素聚焦工業本身,我們可以發現工業1.0和2.0解決的是“生產”的問題。工業1.0是“工業生產”通過能源、技術的發明與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是現代工業的起步階段。工業2.0的核心,是在能源與技術革命的基礎上,疊加了“管理革命”特別是“流程管理”的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生產方式,實現了量產使工業產業化,是人類真正進入“工業化”時代。量產使人類社會從物質匱乏逐步過渡到物質豐裕,市場供求關系開始顛倒,工業3.0的焦點已經不是生產而是市場!無論是德國人說的工業4.0,還是美國人說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還是中國人津津樂道的互聯網思維,有一個高度契合點,即互聯網的技術和理念從根本上解決了產品和市場的關系。原來我們常說客戶中心、客戶導向,如果沒有互聯網,說得再好聽也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望卻無法實現,從客戶到產品兩端間距巨大,從一端幾乎看不到另一端。互聯網最大的好處就是把用戶和產品間的距離瞬間縮短!最典型的就是小米的運營方式,它把互聯網的優勢充分地呈現了出來。

        人類工業化的標志性產品就是汽車。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物流方式的出現,改變的不只是出行方式,更是人類的時空觀念。當洲際旅行可以以小時為單位計算成本時,只要日程可以安排,一切就都不是事兒――行的概念解決的是人類的生活方式!如果把地球理解成一個生態系統,工業4.0則改變了人與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之前的生態系統相對人類的認知能力而言太大,是讓人類因未知而充滿恐懼的東西。現在,隨著信息流通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能獲取到的信息總量的不斷加大,人類在這個生態系統中越來越自信。這是一種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從某種意義上講,互聯網幫助構建了人類與生態環境的新關系。工業4.0構建了新的生態系統,提供了在網絡環境下的另一種可能。

        2014年四季度我關注了幾部電影,國外的是《超體》《星際穿越》,主要探討物質與意識、人類與宇宙的關系;國產的是《黃飛鴻――英雄有夢》,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基本還是勵志加懷舊,而姜文為其新作取名《一步之遙》,聽著就有些力不從心。對比之下就會發現,即使中國有最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甚至互聯網標準都是中國人定的,但是這些技術優勢并未轉化為價值優勢,甚至并未改變中國人的思維習慣。雖然互聯網把產品和消費者的距離拉近了,但是我們的日常生活與互聯網價值的距離還是很遠,互聯網的優勢還沒能真正轉化為價值。現在更多的是碎片化閱讀、移動購物等“邊角料”在發揮作用,我們認為已經無所不在的互聯網,對工業管理、產品生產以及物質需求的作用與價值尚未被開發,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價值還沒有充分顯現。

        從社會進步、工業發展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帶來的“效率”提升還沒有轉化為“效益”。

        第4篇: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看清互聯網的價值

        互聯網是看不見的東西,表面上看它只是信息傳輸工具,但今天互聯網對信息產業的影響其實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

        如果我們去看互聯網的本質特征,不難發現,互聯網有兩個價值。

        作為一個通信網絡,它的特點是沒有“中心”,這讓其天然具備了平等和開放的特性,這是互聯網的第一個價值。

        它的第二個價值是軟件和硬件共同賦予的。軟件讓所有的知識產品都具備了這樣的特征――復制成本趨零,而硬件則遵循摩爾定律發展,成本會越來越低。這兩個特點,讓互聯網提供免費的共享成為可能,也決定了互聯網的免費基因。

        如果拿互聯網和工業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工業的基因是中心化的,且有制造成本的;互聯網的基因卻是無中心化,且信息復制成本趨零。從生產要素的角度看,工業需要的是資本和勞動力,而互聯網需要的是信息、知識和人才。從生產方式的角度看,工業是標準化基礎上的供給方,而互聯網提供的則是精神――非物質層面的東西,我們稱之為互聯網思維。而互聯網精神又的確在影響物理世界――推動互聯網技術的創新。

        所以,平等、開放、共享、免費的互聯網精神便是互聯網思維的基因。這幾個要素正在對行業思維帶來重大影響。以工業領域的變化為例,互聯網思維其實已經在工業領域創造了許多成熟的技術,比如柔性制造、智能制造、虛擬制造、敏捷制造、綠色制造等。另外一個現象是,原來工業領域制造是重點,但今天還是這樣嗎?遠遠不是了。雖然互聯網在生產領域發揮的作用還沒有完全體現出來,但它已經創造了基于產品功能提升的增值服務,包括研發和設計服務,讓個性化產品設計服務、動態化個性體驗不斷充實產業鏈,并推動了產業兼并。

        通過免費獲得服務,通過差異化獲得報酬,工業企業正在用互聯網服務思維重新思考未來的發展路徑。生產業領域將成為未來最賺錢的領域,成為未來企業需要主要拓展的商業模式,甚至推動全產業鏈經營,實現產業整合――這就是互聯網精神可以為傳統產業帶來的啟迪。

        互聯網思維的冷思考

        能否參透互聯網精神,將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知識和信息正在成為企業生產的重要資源,工業經濟時代形成的傳統生產模式正被準時生產、柔性生產等現代化的生產模式所取代,生產的變革和計算機信息網絡的運用還帶來企業管理和組織結構的變革。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冷靜分析情況。互聯網精神也好,互聯網思維也罷,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依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互聯網金融可能會帶來貨幣流動速度加快,增加貨幣共性,減少貨幣需求,會導致貨幣政策出現新的問題。從理論上說,原來市場上所有的產品的價值總和要等于市場上所需要的貨幣的總和,這是貨幣價值的等式,是傳統金融運作模式形成的。但現在,互聯網金融來了,會使貨幣流動速度加快,市場上貨幣增加,錢就會不值錢,就會產生通貨膨脹。所以,監管部門必須要考慮這樣的因素。互聯網金融是顛覆性的,未來的金融監管會面臨很多挑戰,還有質量、誠信這些問題,也是擺在互聯網思維面前的挑戰。

        還有信息安全問題。去中心化為信息公開打開了方便之門,隱私信息被廣泛互聯,很容易讓個人隱私、國家信息沒有安全可言,這是很大的問題。在互聯網化后,信息安全問題也是大家必須關注的問題。

        互聯網經濟活動將從傳統的機構監管轉向功能監管、行為監管、技術監管、資金監管、信息監管、規則監管和程序監管等,這是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挑戰,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事。

        互聯網思維雖然與工業思維有本質的區別,但并不意味著工業思維是落后的。工業思維有很多普適性的價值觀,例如強調質量、效率、誠信,這些東西在互聯網時代同樣是不能去掉的,還要繼承。我們應該用工業思維加互聯網思維去面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實現繼承和創新的結合。針對當前中國軟件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我們要做一些戰略思考。

        產業整合的機遇

        產業整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產業整合是高新技術產業競爭的必然結果和發展規律。20多年前,英特爾和微軟分別創造了自己的商業模式,英特爾最后形成了在芯片上的壟斷。后來,微軟與英特爾聯手創新,于是改變了產業鏈的格局。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用一款智能手機和應用商店,實現了產業鏈的整合,獲得了今天的高速發展,并動搖了運營商的壟斷地位,驅動了去電信化。再看今天,谷歌這樣的企業,雖然在做互聯網,但其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通信熱氣球等,都是在進行產業后端的向上整合,借互聯網變成了跨界的“巨無霸”。目前,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排在世界前35位的有六、七家,排在前10名的有3家。京東上市,阿里巴巴上市……這些企業都做得非常成功,它們將來會成為新的整合產業鏈的領導者。

        我舉這么多例子只是想告訴產業界,在產業鏈任何一個領域都可能獲得整合的成功。因為整合還沒有結束,整合尚無止境,就看你能不能挖掘出優勢,找到切入點。不斷整合是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用互聯網手段,去抓住或掌握消費者,你就有可能擁有整合產業鏈的核心優勢,就可能變成第一,否則可能就會被別人整合,被別人兼并。所以,只有整合才能創造第一,才能創造未來。

        整合不是通吃,別人沒份。有精細的分工就會出現新的機會,企業應尋找到自己獨特的優勢作為切入點,憑借這些優勢進行整合,同時還要不斷尋找分工中的機會,找到新的整合點。分工和整合是統一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隨著分工和整合的延續,原來的第一可能被取代,產業獲得良性發展。

        總而言之,我們要積極應對互聯網精神帶來的挑戰,樹立注重誠信、質量的價值觀。正確認識信息的價值,通過法律法規的制定,積極防范信息安全風險,強化對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監管。

        第5篇: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保持持續快速發展。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網民總數達到4.8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36.2%,其中手機網民達3.18億。與此同時,我國3G網絡建設持續推進,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三網融合取得積極進展。

        劉利華說,隨著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不斷涌現,互聯網產業加速向各行業、各領域滲透融合,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領域中影響和地位日益突出,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特點。

        一是互聯網產業對實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隨著互聯網服務市場規模擴大,電子出版、網絡視頻、微博等新業務、新應用發展迅速。移動互聯網規模快速增長,極大帶動了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各類智能終端的發展。其中,2010年,我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超過5000億元,占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從2008年的1.1%提升至2010年的3.3%。

        二是互聯網加速與傳統產業融合,服務平臺作用日益凸顯。“作為交易平臺,互聯網已成為分銷的重要渠道,越來越多傳統企業進入電子商務領域。而作為工作平臺,互聯網對企業的服務支撐逐步滲透到生產經營全過程,推動了傳統企業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劉利華說。

        三是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加快創新發展,不斷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及應用發展勢頭強勁。移動用戶規模呈爆發性增長,基于3G網絡的行業信息化業務也不斷涌現,并帶動相關產業創新發展。

        四是互聯網在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在醫療、交通等領域的應用,公共服務的手段和平臺將進一步豐富和延伸,促進社會服務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

        第6篇: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一、“中國制造+互聯網”促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5年“兩會”上,總理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兩個概念,并于5月和7月分別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其中,《中國制造2025》可以認為是面向新一輪技術革命定位了中國的目標、任務和實現路徑的綱領性文件。而“互聯網+”則是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作用,這其中也包括互聯網+制造。

        2016年春節前夕,總理在青海視察某共享裝備公司時,先后來到傳統鑄造車間和3D打印車間,看到企業通過創新,將過去傻大黑粗的鑄件產品逐步變成更加適應市場的精細靈巧新產品,而且部分產品利潤還實現了翻番,贊許地說,《中國制造2025》的前途就在于“+互聯網”,廣泛集眾智、借外腦,可以在全球找到傳統產業升級的最好技術方案,實現材料、工藝、模式、人才最佳組合,而且還會大大提升效率和效益。因此,要進一步打造更開放的平臺,讓大中小企業、科研院所都進來,形成聚集效應和創新工場,推動傳統制造更快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于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中國制造+互聯網”將有力地促進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也為各類企業的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創造出無限的商機。

        前不久,國務院一部委領導在媒體撰文指出,“中國制造+互聯網”,兩大國家戰略有很多交叉部分,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將成為制造企業培育競爭優勢的新途徑。

        目前,“制造業+互聯網”的深度布局和實施已相繼展開。“云”、“網”、“端”越來越成為制造企業發展的新基礎設施,用戶、原料、設備和產品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有效交流,極大地促進產品、裝備、管理、服務和產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的企業已不再是簡單地聽取用戶需求、解決用戶的問題,而是與用戶隨時互動,并讓用戶參與到需求收集、產品設計、研發測試、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環節。如海爾實施 “互聯網+制造”打造“透明工廠”、航天科工成立航天云網公司,建設“互聯網+智能制造”全新平臺、沈陽機床的i5系統等。

        還有小米公司利用互聯網作為創新交流平臺,建立與客戶互動的開放式產品開發模式,全面開始運營的第一年,收入就達到10億美元。小米手機品牌已響譽海內外,有些意大利朋友專門托人到北京購買幾臺小米手機帶回國內。

        另外,廣東省東莞一直是走在中國產業轉型爬坡的最前沿,被視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東莞制造業轉型目前已初露曙光,智能制造設備更新、互聯網滲透工業流程、“機器換人”等一些新的轉型苗頭正勾勒出制造業從低端向中高端尋路的軌跡。

        據相關統計,2015年1月-11月,東莞全市工業技改完成投資額204.4億元,同比增長114.5%。2015年東莞市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2%、7.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47.0%、36.0%。

        在生產著全球30%羊毛衫的小鎮――東莞大朗鎮,傳統織機在幾年前紛紛改為半自動織機,最近兩年又多改為電腦織機。工廠車間里每個工人可以操控七八臺電腦,每臺電腦可操控近十臺織機。自動化控制設備改造了工藝流程,更讓私人定制的小批量羊毛衫銷量猛增。

        在廣東佛山市主營個性化定制的維尚家具,一直將自身定位為植根于互聯網基因的制造業企業。在制造前端,一個名為“云設計”的平臺通過互聯網實時收集設計師為全國客戶提供的設計方案。在被轉化成數據后,將用于分析哪些特征受歡迎,繼而用來再次提升方案的通過率。當設計方案被傳輸回維尚工廠后,車間使用機器人切割板材,工人根據電子信息調整板材位置,切好的板材被貼上二維碼,進入生產環節。

        維尚家具生產流程目前已基本實現材料及成品零庫存,對客戶供貨已從按天變為按小時配送,正如部分客戶所稱,購買維尚家具簡直就像叫外賣一樣靈活下單就可以了。

        維尚家具之所以有這樣的成績,緣于佛山在全國范圍內較早了《中國制造2025》地方行動方案,提出要建立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互聯網創新企業,支持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融合等一系列設想。

        所以,借助數據研發、生產及配送等環節,加之機器人生產,維尚家具已基本具備“數字化工廠”的雛形。它和美的家電等佛山著名企業一樣,成為由制造向智造升級的企業典型。

        當前,“互聯網+制造”使人們都有機會成為設計師,人們可以從設計杯子、T恤等小商品到設計手機、家電等“大物件”。比如在海爾互聯工廠,用戶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洗衣機的功能、外觀和容積,在線上定制個性化洗衣機,下單后還能跟蹤洗衣機的生產、供應商等信息。

        所以,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融合發展,實際上就是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讓制造企業追著市場跑,也就是要讓企業“精準生產”,而那種企業自顧自生產,不考慮消費者體驗是行不通的。企業一定要抓住消費者的需求和心理,把中國制造朝這個方向推,企業向這個方面轉型,這樣就充分落實了供給側改革。

        二、中小企業是未來中國制造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

        2016年1月20日,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瑞士達沃斯舉行,這次年會主題為“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大會開始會議主席施瓦布首先做了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意味著什么,該怎樣回應》的報告。旨在通過討論技術革新從而突破全球經濟增長瓶頸。

        那么,什么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按照世界經濟論壇的定義,就是以一系列科技進步為代表的顛覆性的技術革新,包括移動互聯網和云技術、大數據、新能源、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

        事實上,“第四次工業革命”已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許多國家的戰略規劃與之殊途同歸。例如,德國的工業4.0、中國的《中國制造2025》等。無論各國對新一輪技術革命的理解有何不同,但都是在擁抱新技術、新產業,并接受新技術革命的副產品:資源配置和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這也是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兩大基本特征。

        而對處于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來說,“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意義更加重大。中國經濟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世界經濟。“目前的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中國政府在有關“十三五”期間的發展規劃建議中提到“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相關行動方案,表明中國正在朝正確的方向努力。”大會主席施瓦布講到。

        2016年1月,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今年達沃斯論壇,主題是“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在世界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全球經濟需要找準方向、提振信心。論壇確定的這一主題,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因此,我們設想,“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發展到什么程度?我們還不能完全準確預知。但未來如何轉型和迎接新技術革命的挑戰,卻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主題。中國制造業必須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浪潮下,用創新精神迎接各種各樣的新挑戰。

        前不久媒體傳出的“圓珠筆之問”在提醒我們,小小“球珠”也在拷問中國制造,也在審視中國制造的“含金量”。

        我們知道,1948年中國第一支國產圓珠筆在上海豐華圓珠筆廠誕生。圓珠筆易于攜帶、方便耐用,被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中。據介紹,中國圓珠筆年產量已達到400多億支。看似簡單的圓珠筆,其實涉及到一個國家工業的方方面面。墨水研制需要化工業支持,生產設備涉及機械設計制造能力,特殊鋼材則取決于國家鋼鐵產業的科技水平。圓珠筆球座體的生產,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家手中。在2011年以前,從易切削鋼線材、墨水到加工設備都要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

        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的“球珠”,筆頭不銹鋼線材需要長期依賴進口?這讓許多人費解。其實,不是因為生產圓珠筆頭的“球珠”的技術有多難,而是過去沒有足夠的動力和耐心去研究它。

        2010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專門組織了調研,并于2011年啟動了“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國家撥款近6000萬元支持相關科研機構、企業針對中心墨水制造、筆頭不銹鋼線材、加工設備等開展科技攻關。

        經過不懈努力,項目于2015年通過“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驗收,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長期以來,困擾中國制筆行業的“進口依賴”困局被開始逐漸扭轉。

        這個事例讓人們看到,生產一個小小圓珠筆,折射出了我國制造業生產領域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小小圓珠筆讓我們看到科技創新力量的不足,說明我們需要不斷加大投入完善產學研平臺,讓工業技術水平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才能適應市場滿足需求。

        另外,通過制造小小圓珠筆,我們得到了更多的啟示。比如國外許多發達國家的大企業,不管走到哪兒都帶著一大批配套小企業,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十分完備的產業鏈。而我們每天講強化企業的市場觀念,做大做強企業,但大型裝備企業,只生產大件,不接小活,最后核算下來也沒有增加收益。其實,許多中小企業更具成長性,只要激發員工的內生動力,他們會是未來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德國人總說,德國未來的希望在于德國制造業的中小企業。因為中小企業是成長性的,很可能成長為明天的“小巨人”。

        所以,中國制造不僅要做大做強,也要做強做精,也能做小做細,要讓中國產業通過創新升級,成為中國制造的頂梁柱和“小巨人”。讓人們期待的“圓珠筆之問”,成為鞭策中華大地迎來“中國創造”的春天動力。

        三、“中國制造+互聯網”發展勢在必行

        《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強調,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隨著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的到來,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已經勢在必行。為更好地推動全球“中國制造+互聯網”各領域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國內專家、學者、研究機構和智庫都在對《中國制造2025》、“工業4.0”、“互聯網+”等戰略課題發起討論和研究。

        2015年10月15日,2015世界互聯網工業大會在青島召開。對如何發展“中國制造+互聯網”,專家認為,在“互聯網+”中,產業互聯網是重點。在消費互聯網方面,中國已經超過了美國,但產業互聯網要趕上美國,要到2040年之后。對中國來說,產業互聯網是難得的跨越發展機會。也有國外專家認為,增強靈活性和提升效率是目前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要進一步縮短進入市場的時間。

        專家們還認為:盡管《中國制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互聯網等起點不同,范圍有別,但彼此各有所長殊途同歸。

        2015年12月17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制造千人會2016暨第二屆互聯網+制造高峰論壇”上,論壇了中國第一版《中國工業4.0進程報告》。

        《中國工業4.0進程報告》,首次展示了中國制造業面對產業變革的現狀,挑戰與內在特點,對中國制造業智能化升級狀況進行的一次階段性摸底與畫像。這次調查報告歷時3個月,范圍涉及上海、浙江、深圳、北京等12個制造業發達省市,共22個制造業細分領域。報告顯示,超過一半的企業已經對工業4.0的整體概念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有超過75%的企業開始或準備開始工業4.0的投入。其中,已經開始投入到工業4.0變革的企業占到43.92%,未來三年內開始投入的企業占到32.43%,顯示出中國企業在工業4.0上的積極性。

        報告還認為,在工業4.0最為關鍵的大數據、數字化、物聯網、云制造等方面投入的企業仍相對較少。人才與研發創新能力的不足,以及標準化的缺失,是實施中國工業4.0進程的一大阻力。

        第7篇: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 經濟新常態 創新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識碼】A

        互聯網金融正消融傳統金融服務業

        互聯網金融業態在不斷創新,開始向縱深方向進軍。已有的業態也呈現新的態勢。互聯網金融正徹底改變著中國因金融創新不足而導致的金融深化程度不夠的問題。但這種全新的金融業態,呼喚我們迅速提升政府駕馭經濟的能力,創新監管機制,防范可能風險。互聯網金融平臺是一個開放性強、兼容性廣、信息自由流通的平臺。互聯網金融發展與監管需要并重。未來,互聯網金融監管要充分發揮行業聯盟與自律組織的作用,促進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建立“黑名單”制度,保護金融數據安全,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第三方支付成為新事物。傳統的支付方式是個人或單位直接向商業銀行支付,商業銀行最后再通過中央銀行予以結算。互聯網興起以后,第三方支付成為重要的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是指由非銀行的第三方機構投資運營的網上支付平臺。第三方平臺提供商通過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在商家和銀行之間建立連接,具有信用擔保和技術保障的職能,從而實現從消費者到商家之間貨幣支付、現金流轉、資金清算、查詢統計等功能。互聯網助飛了第三方支付產業鏈,逐漸擺脫了單純的支付功能,增加了理財產品銷售、資產管理、保險代銷、跨境結算等新功能。

        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環境的不斷優越,支付場景的不斷豐富,以及金融創新的活躍,使互聯網支付業務也得到了較快增長。2015年6月,監管部門出臺了相關條例,對第三方支付進行了監管和規范。第三方支付并沒有放緩發展速度,支付數額不斷創造新高,并且支付的工具也開始衍生發展。2015年三季度第三方支付交易量是一季度三倍,而且首次實現移動設備支付比重超越互聯網支付。

        互聯網保險迅速提振保險業。互聯網保險推崇簡單、直觀、標準化的設計,并且保費低廉,便于交易,因而在互聯網時代,保險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普及。傳統保險公司利用網上渠道銷售保險,國內各大保險公司目前都比較重視互聯網保險,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來拓展自己的產品線;網絡巨頭設立自己的保險公司來推銷互聯網保險。比如阿里與太平洋安聯聯手發展健康險,騰訊在山東申請設立壽險公司。2015年,互聯網保險以財產險和車險為主,人身險的比重也開始提升。

        互聯網理財方興未艾。互聯網理財具體包括網上股票理財、網上計算存貸款利息、互聯網自助貸款和轉存,以及各種理財產品等。在互聯網理財出現之初,各種便利的支付和繳費形式是主流。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理財已經超越了這個階段,開始以向民眾推出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為主。由于民眾的理財知識較為缺乏,對各種理財產品一時也難以分出良莠,互聯網理財服務應運而生,并且成為互聯網理財不可或缺的部分。現在互聯網理財的業態是將產品和服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民眾提供更多更便利的金融服務。2015年,互聯網理財得到了空前發展,除了提供較高的收益之外,互聯網理財更加注重于服務的質量和風險的可控,為民眾提供了更多的理財手段。

        眾籌成為新的融資主力軍。眾籌是指小企業或個人以某些可盈利的項目為基礎,通過互聯網向網友展示他們的創意,從而獲得資助的模式。現代眾籌起源于美國,并很快向亞洲地區傳播,現在已成為中國小微企業和個人獲取資助的重要渠道。截止2015年7月底,全國共有正常運營眾籌平臺224家,數量比上月增加13家。在各種類型的眾籌平臺中,以股權眾籌平臺為最多,其次是獎勵眾籌和混合眾籌,公益眾籌的數目最少。眾籌平臺分布于20余個省份,北京、廣東、上海位居眾籌平臺的前三位。此外,隨著中國創新大潮的來臨,股權眾籌平臺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股權眾籌與新三板相結合,有效地降低投資門檻,給予更多的投資者以投資機會,更便利了小微高新企業的融資。

        大數據顛覆傳統產業

        大數據是指在有限時間內生成的大量無法用普通方法處理的數據,具有巨大的數據維度、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較低的價值密度等四大特征。大數據雖然單位價值密度不高,但如果能選擇較為合適的挖掘和處理方法,往往能得到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通過挖掘消費者網絡購物的大數據,能得到大量有益的信息。在以往,大數據總給人一種看不清摸不著的感覺,這種情況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

        大數據催生智能制造。近年來,大數據迅速向工業制造領域滲透,產生了工業大數據。工業大數據是以工業系統的數據搜集、特征分析為基礎,對設備、裝備的質量和生產效率以及產業鏈進行更有效的優化管理,使制造過程的信息透明化,提升效率,保障質量,并且低成本、低資源消耗地滿足客戶定制化要求。利用工業大數據,制造業開始向產品的智能化、流程和制造的智能化、企業的智能化發展,而要做到這些,必須以工業大數據為基礎。雖然中國企業在利用大數據推進智能制造方面取得很大進展,但仍然任重而道遠。

        大數據膨化健康產業。在傳統的模式中,健康產業只是對個體患者的需求進行處理和滿足,大量數據得不到有效的處理和利用,只能白白閑置。由于大數據已成為有效的工具,健康數據的采集、分析和處理已不再是問題,健康管理、疾病管理、遠程醫療這些行業都因大數據產業的成熟而獲得發展。在大數據的基礎上,除了出售藥品,提供服務和醫療設備這些傳統業務外,根據患者的歷史數據,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醫療服務,就成為耀眼的新興產業。除此之外,大數據對于健康產業的運營模式也將產生巨大影響。在新產品的研發,藥品和保健產品的定價,智能化制造、市場分析和企業管理方面,都將產生強有力的提升作用。目前,大健康產業在全球的地位愈加重要,年支出占GWP(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1/10。據預測,2020年中國大健康產業將能創造8萬億元的GDP。巨大的市場份額吸引了國內互聯網巨頭,2015年,百度等知名互聯網企業推出“百度醫生”,挾本身的數據優勢,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醫療服務。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推出了中國精準醫療計劃,計劃在2030年以前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中央財政出資200億元,其余400億元由企業和地方政府配套。大數據健康產業在中國呈現出輝煌的發展前景。

        互聯網全面滲透到傳統產業

        在信息社會的技術條件下,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呈現加速融合的趨勢,第一、二、三產業與互聯網相結合,不但出現了大量新業態,而且拉近了生產和銷售的距離,使得第一二產業的發展更加個性化和多元化。

        互聯網農業方興未艾。互聯網農業是指以信息技術和網絡為中心,深入滲透到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從而實現農業的科技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通過對品質、需求、自然條件、災害、產品檢驗標準、物流等多方面信息的集成,集感知、控制、作業、傳輸為一體,大大提高了農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不僅節約了成本,增強了抗風險能力,更提高了品質。此外,互聯網技術還打通了農業及與之相關的第二、三產業,對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環節進行了全面改造,并將工業化的質量控制過程滲透到整個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生產加工中去,產業形態更加豐富和完備。2015年,多個農業地區都積極地與騰訊、阿里巴巴、京東等知名企業合作,對接電商平臺,并將農業的信息服務能力不斷向縱深推進。同時,互聯網農業的新模式也逐漸成型,包括農產品品牌化、大數據市場預測分析、農業眾籌等等。國家對互聯網農業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5月8日,國務院在“電商國八條”中指出,應加強互聯網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作用;10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農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光明。

        互聯網升級傳統家電。互聯網家電是指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對普通家用電器進行改進,將不同的家電進行互聯,并可有效地與外界進行功能和信息交換。互聯網家電不僅可以在家庭內部實施數據共享和聯合控制,而且還可以獲取外部訊息,接受家庭成員在外地的指令,方便家居生活。2015年,中國的家電互聯網呈加速融合的態勢,家電企業與互聯網巨頭的相互合作日漸緊密,包括信息、資本和戰略融合等。長虹、TCL、創維等家電名企都開始專注于互聯網家電的發展,海爾近日還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互聯網冰箱。除了與互聯網企業展開合作外,一些家電企業還收購了部分互聯網企業,以對互聯網家電實施布局。在宏觀層面,互聯網家電同樣受到重視,家電行業也在大數據、云計算等方面展開積極探索,將先進技術全面融于生產、銷售、服務全過程中,改變整個行業的運營模式。今后,互聯網家電將只是一個載體,服務與內容將成為最重要的產品,構成收入的主要來源。互聯網家電在中國正以迅猛速度發展,必將重塑整個中國家電業。

        互聯網改造著生態圈。當互聯網全面進入到民眾的生活之后,線上和線下的生活日趨緊密,界限也日益模糊,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以各種方式將許多具有相同偏好的人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類似生態圈的系統。這個系統包括信息系統、互動系統、支付系統和物流系統等。這就將眾多的用戶聯接起來,并具有自我演化的能力,對互聯網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國互聯網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發展成績,沒有被國外企業壓制,有著自身成熟而較為獨立的互聯網生態是重要原因。2015年,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巨頭對完善自身的互聯網生態傾注了巨大的精力和資源,比如阿里巴巴與蘇寧簽署了戰略合作的協議。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串通的制造和商貿企業,都意識到必須抓住時機,營造自身的互聯網生態。不管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都必須實現這一轉型。

        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

        國內的一些大型工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共同推進中國制造業轉型,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生產的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特征日趨明顯,開啟了工業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經濟將和中國整個產業升級的進程結合起來,并將在這一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信息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其本質都是在松綁數據依附,最大程度釋放數據的流動和使用,并最終提升經濟社會運行的效率。

        首先,互聯網金融將克服中國金融深化不足的缺陷,為中國經濟結構的矯正起到巨大作用。中國金融工具發展較西方大為滯后,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個人申請信貸也頗為不易,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間借貸利息率高昂,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相當不利的作用。單純依靠銀行系統解決這個問題是很不容易的,中國的直接融資由于種種原因,發展也并不是很充分,這些都植根于中國經濟的深層次結構性因素。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改變了這一點,在政府的有效引導和監管下,中國互聯網金融在提供資金、拓寬融資渠道和降低民間借貸利率方面,已經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這個過程如果延續下去,不但會緩解民間的資金荒,而且會對中國經濟結構的一些結構性問題起到巨大的矯正作用,并且促進中國金融工具的發展,走出一條不同于西方的道路。

        其次,互聯網連同3D打印技術徹底改造著制造業,創造出全新的制造業業態,從而為中國產業升級做出獨特的貢獻。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縱深發展。產業互聯網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產業的產品設計、生產過程、產品銷售等全過程滲透。同時,傳統產業也將通過互聯網技術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在原材料、裝備制造、軍工等重點領域開展試點工程,加快生產流程的創新,發揮“信息流”的作用,在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促進網絡與信息技術發展。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和擴散到生產業的各個環節,催生出各種基于產業發展的服務新業態,并將成為互聯網經濟背景下成長性最高的產業群。生產業將從技術應用、服務內容、商業模式等方面不斷提升。生產業的發展壯大將是下一個產業互聯網重點融合的方向。催生出各種基于產業發展的服務新業態,并將成為互聯網經濟背景下成長性最高的產業群。生產業將從技術應用、服務內容、商業模式等方面不斷提升。生產業的發展壯大將是下一個“互聯網+制造業”柔性化生產,加速生產商柔性化:原有以規模效應和資金為主的競爭逐步讓位于信息利用和靈活協同。互聯網為小生產商(品牌商)賦能:聚集長尾需求;消費者需求實時反饋;柔性化生產產業互聯網重點融合的方向。云計算、物聯網和網絡眾包的出現,既能讓相關企業以較低的代價取得技術成果,又促使企業組成一個集團,透過通用智能硬件聯合取得統一的軟件服務和技術支持,大大促進了先進技術的擴散。此外,大數據也在需求和供給之間搭起了一座橋梁,按需制造、智能制造將成為主流。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全智能工廠和網絡化工廠,將各個工廠的數據聯系在一起,避免浪費,并實現按需生產,這也可以看作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計劃性生產,但卻是建立在市場機制高度發達的基礎之上的。總之,互聯網全面向工業滲透,將為龐大的中國制造業提供一個全面的彎道超車的機會。

        第8篇: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 “互聯網+” 制造 無錫路徑

        一、“互聯網+”制造的發展模式

        (一)智能化生產、綠色制造

        從目前情況看,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局部智能化改造。通過添加嵌入式設備和新型網絡,實現基于車間現場數據的設備性能感知、過程優化、智能排產等智能化制造。二是全面智能化重構。新建數據集成平臺,全面集成設備單元、生產監控、制造執行等各類系統,實現數據的跨系統流動、優化與智能生產和管理。

        綠色制造是指推動制造業的綠色化改造與全產業流程的綠色發展,今后將加大綠色產品研發應用的力度,重點推廣輕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術工藝,加速落后機電產品和技術的淘汰進程。

        (二)網絡化協同

        借助互聯網絡或工業云平臺,發展企業間協同研發、眾包設計、供應鏈協同等新模式,有效降低資源獲取成本、大幅延伸資源利用范圍,打破封閉疆界,加速從“單打獨斗”向產業協同轉變,促進產業整體競爭力提升。

        (三)個性化定制

        產能問題,實現產銷動態平衡。一是眾創定制。借助互聯網平臺,大眾發起、參與企業新產品研制。二是深度定制。通過互聯網平臺,用戶與企業一對一交互產品設計元素和細節,企業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利用柔性生產線定制生產。

        (四)服務化延伸

        服務化延伸是指企業通過添加智能模塊和通信模塊,實現產品聯網與數據采集,利用大數據分析延展提供多樣化智能服務,優化存量的同時帶動利潤增長。

        二、無錫“互聯網+”制造的發展路徑

        與大多城市面臨的困境一樣,無錫市過去制造業依賴的土地資源、勞動力成本等漸行漸遠,工業建設用地開發強度幾近極限,再走過去的老路,注定沒有成長空間。

        (一)堅持揚長避短,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

        一是構建網絡互聯體系。借助無錫物聯網研究中心、集成電路國家級設計園、大數據中心等平臺,運用工業無線網等新技術改造工廠內部網絡, 推動工廠外部網絡改造升級。二是鼓勵本地企業建立生產等各環節的綠色體系。學習借鑒海爾等公司的經驗,鼓勵其攻關建立“無人車間”等技改項目,使生產工藝流程智能化。

        (二)狠抓重點支撐,加強關鍵軟硬件研發

        “兩個重點”:一是以無錫(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項目為載體,加強高檔數控系統、工控計算機、高端服務器等核心整機系統自主化水平。二是加強制造業對無錫市自主技術產品的需求引導。發揮無錫智慧園區──曙光云商城的輻射功能,組織上下游企業聯合開展“互聯網+”制造關鍵平臺、技術、產品的試驗與應用。

        “兩個支撐”:一是鞏固提速寬帶網絡建設。繼續推進全光纖網絡城市、下一代互聯網、信息物理系統;二是突破關鍵技術和產品。學習浙江經驗,發揮江南大學等科技園孵化作用,積極發展信息技術新產業。

        (三)注重內外結合,開展應用試點示范

        借助“互聯網+”長三角城市合作與發展共同宣言平臺,對外開展應用試點合作示范。在新吳區、錫山區、惠山區等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開展集群化試點示范,為其他地區提供經驗。同時應進一步完善現有試點示范評估機制,加快形成以效果為導向的試點示范制度安排。

        (四)多措并舉強服務,構建綜合保障體系

        一是提升解決方案服務能力。推廣無錫市智能裝備產業配套交流活動的經驗,鼓勵更多企業自身提供解決方案服務,壯大一批行業綜合集成解決方案供應商,幫助更多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二是強化綠色監管。發揮無錫綠色發展評估報告的引導作用,完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形成一套嚴整而富有約束力的綠色評價體系。三是將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納入年度緊缺人才目錄。發揮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平臺作用,培育“互聯網+”制造的人才成長環境。

        (作者單位為無錫市信息中心)

        [作者簡介:張捷(1983―),男,江蘇泰州人,碩士,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高級經濟師級別)及經濟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計量及法律。]

        參考文獻

        第9篇:工業互聯網的作用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營銷模式;品牌/品類社群;圈層活動

        一、引言

        隨著煙草行業市場化取向改革的日益深入,品牌競爭越發激烈。消費者是品牌的最終落腳點,誰抓住了消費者,誰就掌握取勝的鎖鑰。商業企業有著比工業企業更為直接接觸消費者的優勢,但是以往商業只是通過控制終端,間接接觸消費者,這勢必會導致一系列問題。本文主要依托互聯網思維,構建品類社群圈層,開展品類社群活動,打通商業與消費者之間直接鏈接。

        二、傳統產業價值鏈演變分析

        在產業價值鏈中,一般行業供(資源供應)、產、銷在隨著供應與需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競爭關系必將經歷以下過程:資源的供應遠小于市場需求階段,行業的競爭關鍵在于資源,誰在供應鏈中占有了資源,誰占據主導地位。在煙草行業來看,20年前,云南出產全國80%以上的優質煙葉,高品質卷煙的生產均依賴云南煙葉的支持,此時,云南煙草在行業競爭中占據絕對優勢。供應需求基本平衡。隨著原料投入的不斷增加,資源市場基本開放,行業的競爭由原料競爭轉為對生產加工能力、品質、質量的競爭。云南煙葉供應全國工業使用,此時卷煙的配方、加工工藝成為工業企業競爭的主要方面。供應大于需求。隨著工業新產品的開發和新技術的引進,在生產能力上的競爭性差距不斷縮小,各家工業生產的卷煙品質差距越來越小,此時,行業競爭由品質、質量轉變對營銷能力的競爭,商業企業的作用越發突顯。

        產品在流通過程中不僅有企業層面,還有消費者層面,同時競爭進一步向新品的研發延伸,這時產業價值鏈演變成如下模式:在企業價值鏈中,企業增加研發功能,形成研、產、營、銷的企業價值鏈,其中,研發是根據企業對市場的了解研發的新產品,生產是企業組織資源、人力生產新產品,營是企業通過品牌宣傳方式影響消費者認知,而銷是企業唯一與消費者相關聯的活動。消費活動形成購、消、需、認的消費價值鏈,其中購是購買,消是消費、使用,需是形成新的需求,認是消費者形成對產品的認知。在整個產業價值鏈過程中,企業無法了解消費者,唯有通過市場調查為企業提供相應的消費者需求情況。消費者本身對自己消費需求情況并不了解,再加上調查過程中的表述不清晰,導致企業無法實現與消費者的直接有效溝通。可見,企業如何升級渠道,將企業主要活動與消費者直接鏈接起來,實現與消費者的有效溝通,是商業企業營銷所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互聯網生態下,網絡信息日益影響著社會的生產生活,網絡的高效催化了當今社會的變化速度。網絡信息的傳播速度之快、范圍之廣,溝通之方便,極大提高了社會各個單元的溝通效率和質量。時下火熱的微信、二維碼、微博、智能手機等網絡工具,正是受惠于互聯網信息的強大威力,不論年齡、不論距離,將越來越多的人聚攏在網絡環境下,共享著信息。“小米模式”更是于此。利用互聯網的力量,吸引公眾加入粉絲團(米粉),將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在它們的網絡平臺下,時刻保持產品的透明度和良好的口碑。從MIUI開始,小米就牢牢扎根于公眾,在網絡平臺上,讓消費者交流討論,參與開發;新版本供忠實粉絲用戶使用,粉絲用戶的好評聲不斷擴大,粉絲隊伍不斷增加。小米手機正是利用互聯網思維成為手機領域的佼佼者。參照小米手機的成功之處,本文提出了煙草行業互聯網+營銷模式。

        三、互聯網+營銷模式核心思路

        互聯網+營銷模式: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消費者———圈層消費者———品牌的價值鏈接。以互聯網為核心,以圈層營銷為主要手段的互聯網+營銷模式是實現企業與消費溝通的橋梁。互聯網+營銷模式核心思路是在互聯網生態下通過圈層營銷,將企業主要活動與消費者直接鏈接起來,通過圈層與一般消費者的節點式傳播,實現各環節的價值傳遞。第一步,發現企業有價值的活動,主要包括新品研發、品牌宣傳、品牌銷售和消費群的建立;第二步,建立品牌型社群/圈層。社群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消費行為和特性,能夠影響大眾消費行為的消費者集合體,如品牌社群和品類社群。例如,將對XX品牌有特殊感情,認為這種品牌所宣揚的體驗價值、形象價值與他們自身所擁有的人生觀、價值觀相契合的消費者聚集起來,形成社群圈層,重點借助互聯網平臺,特別是移動智能終端平臺(如智能手機)。第三步,提供好奇、好玩、有好處的品牌價值活動,帶動品牌型社群/圈層參與到企業品牌的研發、新品推廣、銷售等一系列企業價值鏈活動中,并通過消費者的節點化傳播,實現品牌與消費者價值的一體化。

        四、一般性的互聯網+營銷模式模型

        互聯網+營銷模式主要有三個層面,各層內部以及層與層之間的關系是:企業價值活動層:是企業為實現品牌價值所采取的行動,包括公關活動、研發(生產)、營、銷。公關活動是諸如企業對渠道和消費者開展的交流活動;研發是收集市場需求信息,為生產適銷對路產品而組織的科研活動,向內聯系概念型社群消費者,向外對接生產環節;營是指營造氛圍,廣而告之,影響傳播型社群和消費者認知;促銷是指企業出資的銷售促進活動,尋找領導型社群,引導消費者購買。中間品牌社群層活動:通過公關活動建立品牌型社群,從中發掘概念型、傳播型、領導型消費者,并建立相應社群,品牌型社群向內影響消費環節;概念型社群由有著對產品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能提出需求、設計方向的消費者組成,為企業研發提供需求和建議并影響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傳播型社群由傳播性強,比較喜歡炫耀和自我秀的消費者組成,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領導型社群由喜歡嘗試新產品,在當地市場屬于先導型,且具有引導一般購買活動的消費者組成。內層消費者圈層活動:包括購買、消費、需求、認知的過程。購是購買,消是消費、使用,需是形成新的需求,認是消費者形成對產品的認知。

        此層次的消費者與中間層的品牌型消費者的活動密切相關,受其影響較大。品牌領導型社群具有先導性,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購買之后消費使用,在使用過程中,就會有新的需求和要求出現,品牌概念型社群極其敏感,迅速捕捉到這些新需求,傳遞給企業,促使新產品形成;喜歡炫耀和自我秀的品類傳播型社群起著宣傳造勢的作用,這又會影響到品類領導型社群的購買。這一環節是一個相互傳遞價值的閉循環。思考互聯網+營銷模式應該注意:1.每個層內部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不是割裂的;2.中間社群層與內、外層之間是雙向互動的,各個節點是相互對接的;3.中間品類社群消費者與內層消費者是不同的。中間層的消費者是小眾的,是少數的,它們極其敏銳,善于捕捉信息,傳播產品形象,引領消費,是消費者中的“精英”;而內層消費者是大眾的,是多數的,它們受中間層影響極大。

        五、商業企業互聯網+營銷模式運作

        眾所周知,在行業里,工業企業側重于品牌。每個工業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個和幾個品牌,它們可以對自己的品牌進行調研和研發,設計新的品牌,可以非常好的做好自己品牌的培育。但是它們對其他工業的品牌存在和發展無可奈何,因為它們是競爭關系,在市場化取向改革大潮中越發明顯。商業企業則不同,它關注品牌的同時,更要側重品類。品類是具有相同屬性的品牌集合,他們之間最大的關系,就是替代性和相關性很強,商業企業可以經營多個工業的品牌,可以把各個工業的品牌聚類形成品類進行管理,同個品類可有不同工業企業的品牌,這是工業做不了的事情,也是商業特有的優勢。商品對于商業企業沒有品牌價值,更多的是體現品類價值。所以商業企業的互聯網+營銷模式的“品”是指品類,而不是品牌。依托一般性互聯網+營銷模式圖,設計出商業企業的互聯網+營銷模型。從中可以看出,卷煙商業企業品類營銷互聯網+模式思路與一般性互聯網+營銷模式思路是一樣的,也包括商業企業活動、中間社群層和內層消費者活動三個層次,三個層次之間相互關聯影響緊,密聯系,每個層次內部又完成一個價值循環。所不同的是外層與中間層同節點單元有所不同,根據卷煙商業企業實際,外層節點單元是體驗終端、品類內品牌引入、宣傳、促銷,分別對應的公關、研發、營、銷環節;依據商業公司品類與品牌區別,中間層是品類社群層,包括品類型社群、品類概念性社群、品類傳播型社群、品類領導型,分別對應一般性互聯網+模式的品牌型社群、概念型社群、傳播型社群、領導型社群。通過上述分析,得出商業企業品類營銷互聯網+營銷模式主要過程:

        第一步,企業通過公關活動(終端掃碼、微信微博等),利用網絡,收集到消費者信息,發現不同品類的消費群體,通過建立互聯網平臺,實現企業與各品類消費群直接溝通,并在品類型社群活動中通過一系列激勵活動發現其中的概念型、傳播型、領導型“精英”消費者,形成相應社群;

        第二步,在工業新品研發或商業品牌引入過程中,商業企業第一時間征求概念型消費群的研發意見,對卷煙的吸味、包裝、色彩等進行設計,將其反映給工業,設計出或引入消費者需要的卷煙;同時也會影響一部分普通消費者轉型成概念型社群。

        第三步,在宣傳(“營”)的過程,抓住其喜歡炫耀的特性,將新品首先免費贈送傳播型消費者,通過消費者語言、微信等網絡方式向大眾消費者傳播品類,形成影響;同時也會促使一部分大眾消費者加入到傳播型社群中,使該社群不斷壯大。

        第四步,在促銷(“銷”)的過程,引導市場上領導型消費群品類結構,通過領導型消費群提升,帶動市場消費結構提升。領導型消費群在上市前獲得免費贈送的新品,并在新品上市后的開始階段,獲得唯一購買權,在市場上引導大眾消費者,發揮消費引領角色。

        六、結語

        本文站在品類的角度,著重從理論上詳細介紹了商業企業互聯網+營銷模式構建。商業企業通過品類社群的運行,搭建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的平臺,完成企業、社群、消費者之間的價值傳遞,突破了傳統的品牌培育概念。當然,商業企業互聯網+營銷模式的具體運作,需要人、財、物的支持,離不開合格高效的終端配合,更需要搭建完善的智能信息化平臺。

        參考文獻:

        [1]孔也納.移動互聯網時代小米公司的市場與營銷[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4,(1).

        [2]寶凱馨,林剛.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品牌傳播策略研究———以小米手機為例[J].營銷.2014,(6).

        [3]曾志生,陳桂玲.精準營銷[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4]陳墨.網絡營銷應該這樣做[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5]王薇,龍思薇.互動營銷案例100[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1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级在线看电影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 | 制服丝袜国产中文高清 | 在线观看片a免费观看岛国 亚洲综合在线区尤物 | 亚洲一区自拍偷拍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