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1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1.實現農業向服務業轉型。農業向服務業轉型,這是符合我國現階段調整產業結構的要求,符合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的要求。漁業一直以來都是大連主要的傳統產業,但漁業同時也是夕陽產業。由于多種原因,漁業產量已經不能逐年大幅度攀升,在未來也不可能通過技術進步提高漁業產量。從圖1中可以看出,大連水產品的產量增速放緩,近年來漁業資源呈現減少、下降趨勢,產業需要轉型,作為交叉產業的休閑漁業是一個必要的過渡。2.大連旅游季節性和休漁期存在。大連旅游業旺季一般集中在每年第二、三季度,大連的夏季休漁期是每年的6月1日至每年的9月1日,即第3季度,這個時間與休漁期有很大的重合。表1是2009—2012年的按季度統計的大連旅游總收入,可以看出旅游總收入沒有因為休漁期而降低。相反,漁民正好可以利用休漁期的閑暇時間,發展休閑漁業,這樣有三大好處:首先,提高就業,增加漁民收入;其次,減少因賦閑在家引起的社會治安不安定因素;第三,大大提高了出海違禁捕魚的機會成本,在家中同樣可以掙到數目可觀的錢,減少違禁捕魚的事件發生,減少政府執法成本。3.促進大連新農村建設。通過休閑漁業的發展,有了第一桶金的保障,可以選擇開展資金投入要求較大的海洋漁業深加工企業,提高海洋漁業利潤率,從而達到推動村、鎮經濟發展的目的,使得沿海農村建設有較快的提高,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富裕村鎮、形成產業起到推動作用。4.增強大連濱海旅游特色。通過休閑漁業發展,增強大連濱海旅游特色,提升大連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可以滿足游客不同層次的需求,吸引更多游客,從而達到促進大連旅游業發展的目的。

        大連發展休閑漁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規模經濟不夠。規模經濟問題是所有產業發展初期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那種家庭式的休閑漁業,往往沒有競爭力,服務也不到位,不能給游客應有的服務,成本也相對較高。2.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不合理一方面是規模經濟不夠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市場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壟斷的存在和市場反應時滯。3.污染問題嚴重。游客過多的季節和地區環境負擔過重。此外,環渤海化工廠過多,排放嚴重超標,危及到旅游業和漁業。這個問題不解決,休閑漁業根本無法發展。4.缺少企業家才能。休閑漁業起源于組織規模較小的漁業和旅游業,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低,專業培訓少;同時,它又是個新興的產業,所以缺乏類似工業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經驗豐富的企業家。

        政府對休閑漁業發展的支持

        1.政府要引導資金投向休閑漁業。政府首先要引導資金投向休閑漁業,市場引導有時失靈,尤其是現階斷壟斷產業大量存在的情況下。休閑漁業作為新興產業,大型壟斷企業不愿放棄現有的壟斷利潤而去從事新興產業,政府的政策和輿論導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政府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投資方向有重要的影響。同時,政府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協調好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來保障休閑漁業的發展。2.政府做好整體規劃。大連市各級政府應根據各地地理資源的不同,劃分不同的功能區,這樣不但可以對休閑漁業市場進行細分,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要,也避免了同行業間的惡性競爭,達到資源充分利用,減少浪費。政府要對旅游資源規模有充分的了解,制定日接待游客的標準,并對其進行監管,這樣既保證旅游資源不被過度利用,造成對環境的破壞,也保證了每一名旅客得到較好的服務。總之,政府要協調好規模、結構與環境問題。3.推進股份合作式經營模式。黨的十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發展農業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村經營體系。”經營模式創新可以彌補休閑漁業發展初期的組織規模較小和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推動和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4.政府要做好休閑漁業的文化建設。首先,要大力發展海洋飲食文化,分三部分:第一,游客來當地品嘗由特色的海鮮美食;第二,加工可帶走的海鮮禮品;第三,舉行培訓介紹一些簡單但帶有大連特色的海鮮烹飪技法,使游客回家后可以品嘗到大連的美味飲食。聘請高級廚師研發新的菜式,舉辦廚藝大賽促進大連海鮮飲食文化的發展,這樣還可以促進大連水產在內地打開銷路,發展漁業加工工業。既吸引了游客,又為大連漁業銷售作了免費的推廣。其次,要組織人力、物力對海洋水產品、藝術品深加工研究,通過旅游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達到發展大連海洋經濟的目的。5.政府要做好休閑漁業發展所需的制度建設。首先,經營者要盡快實現服務標準化,政府要統一標識,制定標準,統一對上崗人員進行培訓,保證服務質量。主要原因是漁民文化程度相對低,服務意識差,因此要有標準約束,保證休閑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政府要培養一批經驗豐富、擅長休閑漁業的企業家,來保證制度的正確運行。

        結論

        第2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報告

        根據縣委、農村經濟局黨委的統一部署,__縣水產技術推廣站扎實有效地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學習研討,深入漁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生產者的意見和建議。領導班子成員積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工作作風和思想認識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

        一、 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的成果與共識

        (一) 水產站取得的成績

        幾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思想指導和農村經濟局的正確領導下,我們水產站緊緊圍繞“做強近海漁業”的主題,扎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縣有養殖水面10.2萬畝,漁業總產值超過1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0%以上。淡水漁業已成為我縣農業的優勢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1全縣有養殖水面10.2萬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80013畝,已經被省海洋漁業廳認定為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為我縣發展無公害漁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2 全縣有漁藥經營業戶41家,這兩年執法監管很嚴,41家漁藥經營業戶基本都能做到守法經營。

        3 全縣有漁用飼料加工業戶79個,其中飼料廠17家。目前調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為全面監管奠定了基礎。

        4 在水產技術研究方面,我站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沈陽市雨濃魚類研究所合作,先后承擔了國家“863”課題2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2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項,和省海洋科學計劃課題1項,自立課題2項,編訂完成省市水產地方標準9項,發表學術論文23篇,發表論著1冊。

        5 在新技術技術推廣方面先后推廣了高效低污染水產配合飼料5萬噸,直接經濟效益1200萬元,社會效益1億元;推廣了菌藻修復水產養殖環境新技術,示范10000畝,為發展我縣有機綠色漁業提供了技術和經驗支撐;推廣了養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術,示范水面10000畝。節約用電750000千瓦時,節約地下水資源20__萬立方米,綜合經濟效益650萬元,社會效益超億元。

        6 水產病害防治方面,以水生動物防疫站和沈陽是雨濃魚類營養病害研究所為中心輻射全縣漁區40家病害防治網絡,每年平均處置病害上萬例,并在全縣推廣了框鯉、草魚和黃顙魚的主要病害防控技術,大大減少了病害發生。

        7 在苗種檢疫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我站實施了抽檢監督,在今年全省抽檢的3組樣品中檢測均為合格。

        8 在水產品安全執法監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巡回安全檢查30000多畝,在國家商品魚抽檢中呋喃類、孔雀石綠和氯霉素均為檢出。

        9 在水產技術培訓與服務方面,我們對養殖者開展了無公害生產技術培訓,對與要經營業戶進行了法規培訓。我站還組建了“沈陽近海漁業網”和“北方水產病害防治資訊”兩個技術服務平臺,開設了水產養殖技術、病害防治、營養與飼料等20多個欄目,還開辟了專家遠程診斷咨詢系統,方便了水產養殖者的技術咨詢與病害診斷。

        (二) 領導班子形成的共識

        通過學習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全面分析檢查并結合工作實際,我站領導班子達成如下幾點共識:一是堅持科學發展就是可持續發展,沒有科學的創新就沒有可持續的發展;二是加大對養殖者無公害生產技術的培訓力度,是獲得無公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實現漁業增效、農民增收是我們水產技術推廣人和管理人的工作核心;四是實現漁業生產規模化、規范化、產業化和現代化使我們水產推廣人的最終目標。

        二、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一) 存在的問題

        1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的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夠,偌大的8萬畝生產基地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除投入品如漁藥、飼料等需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外,應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和采取得力的監管措施。

        2 新技術推廣和技術培訓工作還沒有跟上時展的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強跟進。

        3 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工作需要加強,因為它是調整養殖品種結構的基礎性工作。

        4 苗種檢疫工作有待于加強,苗種是養殖的基礎,苗種的質量關系到養殖的成敗和收益,也關系到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5 飼料加工戶和漁藥經營戶的原料進貨來源和渠道需要進一步監管,應建立投入品的可追溯制,便于查清隱患根源和避免隱患。

        (二) 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客觀原因是政策、機制、人力跟不上發展需求。有些事情是主觀

        想到各觀做不到。比如我縣有無公害水產品養殖基地8萬畝,飼料加工業戶79家,漁藥經營業戶41家,有20__多個養殖單位,從業人員上萬人,僅靠幾個人去監管是力不從心的,主要是監管體系建設不到位,縣鄉監管機制設置不順暢。招人又沒有編,工作經費嚴重不足,鄉鎮、村的機構設置不對應,我們有協調不了也管不了。

        2 主觀原因是領導班子思想認識跟不上發展要求,有時一想就這幾個人,經費不足,人力孤單,管道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沒有從措施和辦法上下功夫,缺乏創新思維和得力措施。

        三、 今后發展思路及工作目標

        (一) 我縣水產業發展的主要思路

        1進一步加大對漁業投入品及水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力度。具體措施是:針對養殖單位和養殖者印發池塘生產日志和產地證明,對水產良種場印發苗種繁育記錄手冊和產地證明,要求他們嚴格記錄生產過程管理記錄,定期抽查和檢查,對水產良種場還要實施定期苗種檢疫,實施生產過程控制和可追溯制;針對飼料加工業戶和漁藥經營業戶印發進貨銷貨記錄表,要求他們記錄原料來源和進貨渠道,記錄銷售對象,定期抽查檢驗,控制貨源與去向。

        2、開展新品種引進、繁育、馴化、試驗與示范工作。引進新品種,尤其是瀕危的一些土著養殖品種,這些品種往往天然產量接近枯竭,市場需求價格高,如果試驗成功,一方面保護了品種增值,一方面一旦形成規模化生產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對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3、大力推進優勢養殖品種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養殖進程。推進無公害、有機和綠色水產品養殖,大力倡導生態養殖模式。

        4、大力推廣生物工程菌修復池塘養殖環境新技術和養殖池塘老水再利用技術。對構建生態良好,環境優良的水產養殖環境具有生態戰略意義。

        5,加大

        對水產養殖生產者的生產技術培訓力度,提高養殖者的生產技術素質,對生產增效農民增收和水產食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二) 未來三年工作目標

        1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優勢養殖品種haccp管理示范基地三個。(黃顙魚、框鯉、草魚個1個,每個300畝-500畝)。

        2 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省級健康養殖示范基地5個,每個300畝-500畝。

        3 技術指導和支持建立優勢養殖品種產業化生產基地3個,面積800畝以上。

        4 技術指導和支持建設有機和綠色商品魚生產基地一個,面積1000畝以上。

        5引進烏蘇里擬鲿新品種繁育、馴化養殖,形成規模化繁育養殖基地1個,輻射周邊區縣面積10萬畝,助弄增收一億元人民幣。

        第3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關鍵詞]休閑;休閑產業;休閑統計

        1 問題的提出

        在西方,自凡勃倫(Veblen,1899)以來,休閑一直被當作一種重要的經濟活動加以研究。在中國,把休閑產業作為一門學問研究則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于光遠先生最早提倡要對休閑進行研究。現在,隨著休閑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地位的不斷提高,對休閑產業進行統計已經開始成為我們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目前部分發達國家如美國和英國已經在著手建立各自的休閑產業統計框架,它們的統計年鑒中已有專門的休閑消費統計分類,英國更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即開始每年出版《休閑統計年鑒》。我國也有學者已提出了要建立我國休閑產業統計學的設想。但是,要建立休閑產業統計學,并使所建立的休閑產業統計體系在統計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就必須對休閑產業的內涵和外延進行明確的界定,否則有關休閑消費、供給、產值、就業、投資、貿易等所有統計指標的建立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科學界定休閑產業的內涵和外延,已成為目前休閑產業研究領域所遇到的一個最基本的、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2 當前國內外學者對休閑產業的不同理解

        休閑產業這一概念自提出以來,就引起了學者們越來越大的興趣,迄今為止學術界發表了對休閑產業許多不同的理解,如布朗和威爾(Brown&Veal,1988)認為,休閑產業主要是指那些為滿足人們在閑暇時間里的消費而向他們提供物品、服務和設施的組織和個人的集合。杰弗瑞?戈比(2000)曾把休閑業定義為與旅游、療養、娛樂及游園等休閑行為有關的職業和團體組織。

        我國的許多學者也對休閑產業的定義及范圍的界定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于光遠先生(2004)曾認為,休閑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的休閑需要而組織起來的產業,它是休閑得以實現的條件。這一定義雖然具有較高的概括性,但這里存在的問題是:這里的“休閑需要”是指直接的休閑需要還是包括了間接的休閑需要?定義的模糊使得休閑產業的外延變得很不明確。實際上,于光遠先生也并沒有給出休閑產業一個明確的外延。

        馬惠娣是國內較早研究休閑產業的學者,她認為,休閑產業是指與人的休閑生活、休閑行為、休閑需求(物質的與精神的)密切相關的產業領域,特別是以旅游業、娛樂業、服務業為龍頭形成的經濟形態和產業系統,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的支柱產業。休閑產業一般涉及到國家公園、博物館、體育(運動項目、設施、設備、維修等)、影視、交通、旅行社、導游、紀念品、餐飲業、社區服務以及由此連帶的產業群。她還認為:“休閑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邊界十分模糊,相互之間都有交叉與滲透,界定不同,稱謂不同。如在我國,過去統稱第三產業,經合組織稱服務業,在美國休閑產業被劃定一個范圍。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統一的界定,只是大致相似。”_她這一關于休閑產業的概念目前為國內學術界所廣泛接受,但很明顯,她指的其實只是休閑服務業,而對第一和第二產業中的那些休閑產業部門則沒有提及。而且,她將休閑產業等同于第三產業(服務業)的說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還有一部分學者也認為休閑產業只存在于服務業中,他們甚至將教育產業、消費品零售業等一些不屬于休閑產業的服務業也納入了休閑產業的范疇。如李再永(1999)認為,所謂休閑產業是指當人們的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后,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休閑時間的增加而興起的產業,它主要為人們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務,以滿足人們的“美、感、游、創”等心理需求為主,主要包括旅游業、美容業、文化娛樂業、居民服務業、體育產業、教育產業等。宋成立(2001)則認為休閑產業是那些為人們的休閑活動提供直接服務的各種行業和產業的統稱,它包括傳統的消費品零售業、生活服務業、社區服務業、娛樂及旅游業、文化、體育、繼續教育等產業。這類定義將一些因消費者的休閑消費而引發對非休閑服務的需求也納入了休閑產業的范疇,明顯存在外延過大的問題。

        3 休閑產業界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在目前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有關休閑產業的概念中,存在的一個共同缺陷就是:沒有對休閑產業的范圍作出一個較為嚴格的、合理的界定。因此,休閑產業到底應該包括哪些行業或部門?這~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出現對休閑產業的范圍無法達成共識的原因有四:

        一是人們對休閑這一概念本身就是模糊的。什么是休閑?國內外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對休閑的理解至今仍是莫衷一是。因為不同的人對休閑有不同的理解,而休閑產業概念又是建立在休閑概念基礎上的,如果哪些活動屬于休閑都不能明確,又如何對休閑產業進行明確界定?

        二是按照傳統的產業劃分方式和統計方法,我們很難準確劃定休閑產業的界限。正如美國學者所認為的,很難對休閑產業的范圍有一個全面的統計,因為幾乎所有的產業,包括國防,都有一些與休閑相關的工作。加拿大休閑學會在其的休閑白皮書中也指出,休閑活動滲透在包括軍隊在內的幾乎所有部門之中,很難確定其產業邊界。

        三是大多數學者還沒有將休閑產業與休閑服務業區分開來,而將休閑產業等同于休閑服務業。因此在對休閑產業的范圍進行界定時,只列出了那些提供休閑服務的行業或部門,其中主要是旅游業、體育業、文化娛樂業等,而沒有將那些為人們的休閑消費提供有形產品如休閑食品、休閑用品和休閑器械的行業或部門包括其中,但又覺得這樣處理不科學,因此在進行具體界定時模棱兩可,陷入混亂。

        四是對休閑服務業本身的范圍也把握不準。有些學者雖然將休閑產業等同于休閑服務業,將休閑產業限定在一個比較狹窄的范圍內進行界定,但對于服務業中到底哪些行業或部門應該歸入休閑產業,他們仍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典型的如休閑用品零售服務,是零售服務還是休閑服務?這些棘手的問題,都有可能使我們陷入模糊。

        4 界定休閑產業的原則

        4.1 從“休閑”的經濟學概念出發的原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術界之所以在休閑產業的范圍界定上還沒有取得一致意見,主要是緣于對“休閑”這一概念理解的多樣化。目前學術界對休閑的定義可謂是五花八門,既有來自哲學和社會學的定義,又有來自心理學和經濟學的定義,而且即使是來自同一學科領域的學者,他們所定義的休閑也大多是互不相同的。而我們知道,同一概念,如果內涵不同,那么外延也將不同。

        那么,在界定休閑產業的范圍時應該從哪一類“休閑”的定義出發?筆者認為,休閑產業作為一個 經濟學的研究范疇,首先應該遵循經濟學的定義方法,從“休閑”的經濟學概念出發來對休閑產業進行定義。而在經濟學那里,“休閑”被定義為“消費者在閑暇時間里的活動”,它首先是一種消費活動,隱藏在這一活動背后的是消費者對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的消費需求。因此,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休閑產業首先應該被定義為國民經濟中所有“生產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的部門”。

        4.2 消費者直接使用的原則

        既然休閑產業是指所有生產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的行業,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哪些產品屬于休閑物品或休閑服務?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一個定義的難題,那就是:如果以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定義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則那些為大型游樂場所提供游樂設備的行業將被排除在休閑產業的范圍之外,因為這些游樂設施并不是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它們只是游樂服務企業生產休閑游樂服務的中間投入,游樂服務企業生產的休閑游樂服務才是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但根據常識,這些生產游樂設施的企業顯然應該歸入休閑產業。因此,如果以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定義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則休閑產業的范圍將過窄。相反,如果以消費者的間接休閑需要定義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則因消費者的休閑引致需求而引發的所有產業活動也都將被納入到休閑產業的范圍,如那些為游樂設備生產企業提供中間產品的行業如鋼鐵行業、塑料行業、電力行業等,都將屬于休閑產業,這樣無疑會導致休閑產業的范圍寬泛無邊。

        因此,我們既不能以消費者的直接休閑需要也不能以消費者的間接休閑需要定義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而應該遵從“消費者直接使用”的原則,即如果某產品是供“消費者在休閑時由消費者直接使用和消費”的,是“用于休閑的”,則這樣的產品就是休閑物品或休閑服務,生產這類產品的行業就屬于休閑產業。比如游樂場向游人提供的游樂服務是游客的直接休閑需要,而游樂場的游樂設施是游客的間接休閑需要,這些游樂設施雖然只是游樂場生產游樂服務的中間投入,但由于許多服務尤其是休閑類服務的生產具有生產的特殊性,即要求消費者利用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設施進行自我服務,因此這類游樂設施仍是供游客“直接使用”的,故生產這類游樂設施的企業仍應被歸入休閑產業,而其他那些為生產休閑物品(用品)和休閑服務的企業提供中間產品的企業,由于它們所提供的中間產品不是供消費者在休閑時“直接使用”的,因此不能被納入到休閑產業的范圍。所以,對休閑產業的界定應遵循“消費者直接使用”的原則,而不是“直接需要”的原則。

        4.3 和市場相關的原則

        人們的休閑活動多種多樣,有些要通過市場,有些不通過市場,那些不通過市場的休閑活動屬于自我休閑服務消費,消費者在進行這類休閑服務消費時沒有相應的產業活動發生,在GDP的計算中就沒有計入,因此雖然這類休閑活動在人們的生活中廣泛存在,但不能計入休閑產業的范圍。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將休閑產業定義為:由消費者的休閑消費需求引發的、國民經濟中那些生產休閑物品和休閑服務的行業總稱,它廣泛存在于國民經濟三大產業之中。我們將存在于三大產業中的休閑產業部門分別稱為休閑第一產業、休閑第二產業和休閑第三產業,對稱簡稱為休閑農業(廣義)、休閑工業和建筑業、休閑服務業。在現代社會中,休閑服務業是休閑產業的主體產業部門。

        5 休閑產業的行業范圍界定

        下面,筆者從上述休閑產業的定義出發,結合國民經濟三次產業劃分法和2002年新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法,對休閑產業所包括的行業范圍進行界定,其中:

        休閑第一產業。包括了第一產業中那些提供休閑物品的行業或部門,如農業中的花卉和園藝作物種植業、林業中的觀光林營造業、畜牧業中的寵物養殖業、漁業中的觀賞魚養殖業等,我們分別稱為休閑農業、休閑林業、休閑畜牧業和休閑漁業。

        休閑第二產業。包括了第二產業中那些提供休閑物品和休閑場館的行業或部門,如休閑食品加工、休閑飲料制造、休閑用具和器(械)材制造、各類公園、游樂園、體育場館、城市休閑廣場等的建筑等,我們將其分為三類,即休閑食品(飲料)加工制造業、休閑用具(器械、器材)制造業和休閑建筑業。

        休閑第三產業。又稱休閑服務業,包括了第三產業中那些為人們的休閑消費需要提供休閑服務的行業或部門,如公園提供的游覽服務、健身館提供的健身服務、美容院提供的美容服務、桑拿館提供的沐浴服務、博物館提供的展覽服務、電視臺和KTV等場所提供的文化娛樂服務等。我們大致可以根據這類休閑服務的屬性將休閑服務業劃分為旅游休閑業、健體和美容休閑業、文化和娛樂休閑業、餐飲休閑業以及其他休閑服務業共5類。

        為清晰起見,我們將休閑產業所包含的主要行業范圍用圖1表示。

        6 其他幾個需進一步澄清的問題

        6.1 休閑用品批發零售業是休閑產業嗎?

        休閑用品批發零售業只是直接“銷售”而非直接“生產”休閑用品,它直接生產的是批發零售服務而不是休閑服務,這類批發零售服務并不是供“消費者在休閑時使用的”,因而不是休閑服務,不能納入休閑產業的范圍。同樣的情況還存在于休閑用品運輸、倉儲、郵遞、保險等行業中。可見,美國學者穆森將發送和銷售娛樂設備的行業,以及我國學者李再永和宋成立將零售業、教育業、社區服務業等都納入休閑產業,是值得商榷的。

        6.2 休閑教育業為什么不能納入休閑產業的范圍?

        王琪延(2000)認為,人們在業余時間里進行的學習和研究活動是休閑活動,由此所引發的產業活動屬于休閑教育業,應納入休閑產業的范圍。這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休閑是指在閑暇時間里進行的活動,而業余時間是指非工作時間,非工作時間并不都是閑暇時間,它還包括業余學習時間、生活必需時間、家務(義務)勞動時間等。而在業余時間里進行的學習和研究活動的目的是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和工作技能,這一活動并不是休閑活動,作為這一活動載體的時間也不是閑暇時間而是學習時間,即使人們此時學習的是休閑技能類課程,他也只不過是為了通過學習掌握休閑的知識和技能而已,但這一學習活動本身并不是休閑。因此為人們在業余時間里提供教育服務的機構如業余大學等,應該歸屬于教育業而不是休閑業。實際上,按國外學者的觀點,休閑教育是指以學習和掌握休閑知識和休閑技能為目的的教育活動,而不是指在業余時間里進行的受教育活動。它既可以在業余時間里進行,也可以在專門的學習時間里進行,如國外許多大學就開設有專門的休閑技能課程。

        第4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一、閩臺海洋文化產業交流合作的現狀

        福建與臺灣之間具有“五緣”優勢,海洋是福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突出優勢,不僅區位條件優越,而且海洋文化底蘊深厚。隨著海峽兩岸和平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和福建海洋產業的不斷完善,以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準,閩臺兩岸進行海洋文化產業合作、共建現代化海洋產業面臨重大歷史機遇。

        一是閩臺海洋文化相關產業合作領域成效顯著。經國家批準,在閩臺海洋合作方面,目前從“單向引資”到“雙向交流”。截止2011年8月份,福建已有563家臺資企業投資福建漁業,合同利用臺資10.62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7.59億美元。投資領域從原來的單一投資水產養殖加工拓展到漁工勞務合作、水產品精深加工、休閑觀光漁業、水產貿易以及科技合作等領域。同時,閩臺兩岸還開展了海峽(廈門/福州)漁業周暨漁業博覽會、ECFA與兩岸漁業產業對接會等活動,以此加強交流與合作。

        二是閩臺民間海洋節慶活動往來密切。媽祖作為聯系兩岸民眾情感的紐帶與文化認同的橋梁,直接或間接推動了閩臺兩岸經濟文化的交流合作。臺灣有媽祖廟800多座,媽祖是臺灣最有影響力的,全臺灣有三分之二的人信奉媽祖。1997年1月24日至5月6日,湄洲島媽祖金身應邀巡游臺灣,在臺102天,受臺灣信眾1000萬人次朝拜。每年的媽祖文化節都有大批的臺灣信眾到莆田湄洲島朝圣,參加媽祖文化節日慶典活動,這為閩臺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紐帶與橋梁。此外,陳靖姑文化、開漳開臺文化等方面的閩臺文化交流也有一定進展。

        三是閩臺共建平潭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構建閩臺海洋經濟共同體。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是閩臺交流合作的一大成果,也是進一步推進閩臺合作深化的重大項目。福建在推進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過程中,積極推進平潭“人才特區”建設,籌建平潭海洋大學,準備用5年時間引進1000名臺灣專才,建設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開創閩臺交流合作新局面。2011年11月4日在廈門海洋周主論壇上,提出了“構建閩臺海洋經濟共同體,促進海峽藍色經濟實驗區建設”的發展規劃,規劃“突出閩臺合作”,將主要著力于:加強閩臺海洋資源合作開發和海洋環境協調保護;加強閩臺航運物流業的合作;深化閩臺海洋產業深度對接;深化閩臺濱海旅游合作;提升閩臺現代漁業合作;深化閩臺海洋綜合管理領域合作;創新兩岸海洋交流合作體制機制新格局。

        二、閩臺海洋文化產業交流合作存在的問題

        我國海洋文化產業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閩臺海洋文化產業交流合作主要集中在海洋文化旅游、海洋宗教民俗文化等方面,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難以跟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綜觀閩臺海洋文化產業交流合作的現狀,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海洋文化精品缺乏,海洋文化企業總體競爭力差。人們談到海洋資源,較為關注的往往是海洋經濟、海洋的開發、利用和保護,而海洋文化往往被忽視或尚未被重視,海洋文化產業更是一個薄弱環節。目前,福建海洋文化產品精品意識不高,絕大多數海洋文化產品都只是利用海洋文化資源進行簡單加工和仿造,產品的文化含量低,所創造的文化附加值就低,導致經濟效益不高。海洋文化產業領域主要以小型企業居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閩臺海洋文化產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二)海洋文化資源開發不平衡。福建粗放型的海洋文化產業發展方式,造成了海洋文化產業資源分散、人才匱乏、資金不足、專業性不強等問題,難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閩臺海洋文化產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濱海旅游業是福建海洋文化產業的支柱,而與之相關的如海洋會展業、海洋休閑體育業、海洋工藝品業、涉海歷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尚未得到有效開發利用,涉海廣播影視業、網絡文化等行業發展相對緩慢。

        (三)技術和人才存在瓶頸。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必須要有相應的人才保障。但總體來看,高層次海洋文化專業人才和高科技人才缺乏、技術成果轉化不及時等問題嚴重存在,這極大制約著海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因此,如何培養、引進優秀的海洋文化產業人才是當前閩臺海洋文化產業合作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四)海洋意識淡薄,海洋文化研究力度不夠。由于長期以來海洋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公眾對海洋文化的認識不足,開發與保護并重的可持續發展觀念比較淡薄。部分海洋文化資源沒有做到科學開發從而導致文化資源承受力過重,開發利用中存在著過度開發、不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等問題,這嚴重制約了海洋文化產業的深度發展。目前福建的海洋科研與產業還未形成有效合作機制,海洋科技成果產業化程度偏低,無法對海洋經濟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持。

        (五)資金不足與海洋文化產業急需投資間的矛盾。海洋文化產業是新興產業,基礎差、底子薄,需要投資的面廣點多,且投資金額較大。因此,難以迅速擴大福建海洋文化產業的經營范圍和發展規模,也影響了閩臺海洋文化產業合作開發創新海洋文化產品的力度。

        三、促進閩臺海洋文化產業合作的思路

        第5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一)海島經濟社會發展滯后

        海島經濟社會發展的相對滯后極大限制了海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在海島經濟環境方面,海島與周邊陸域縣市區在發展環境、區位、政策等方面不在一條起跑線上,經濟發展差距越拉越大。首先,海島資源單一,生態環境脆弱,難以支撐大規模經濟的發展。大多數海島是小而分散的地理單元,一般蘊藏的資源比較單一,在單一資源支撐下的經濟結構也比較單一,開發形式與開發規模具有很大局限性。其次,自然災害頻繁阻礙了海島經濟的發展。我國沿海地區海洋自然災害嚴重,尤其是每年臺風及臺風風暴潮災害頻繁,造成損失巨大。再次,國家限制性的投資政策削弱了海島經濟發展的動力。國家對外商投資開發經營島嶼有明確限定,對海島地區的招商引資造成極大限制。同時,海島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投資環境差,難以吸引社會資金投人,進一步加劇了海島經濟與臨近大陸地區的差距。在海島社會環境方面,海島人才資源缺乏,人口結構不合理,對海島產業經濟發展的支撐力不足。人才缺乏已成為海島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對于海島來說,形勢更加嚴峻,一方面,由于海島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各種條件和環境相對艱苦,對人才的吸引力明顯小于陸地地區;另一方面,海島地區自己培養的人才,由于工作條件、待遇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原因,也出現了向大城市轉移的趨勢。

        (二)海島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完善的基礎設施是海島地區產業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由于自然條件限制,我國海島經濟相對脆弱,海島城鎮化水平不高,基礎設施落后,大多數島嶼開發面臨著缺水、缺電、交通不便等三大難題。第一,海島淡水供應問題,海島淡水資源缺乏,淡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設備能力低及不配套是中國海島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第二,海島電力供應不足,從目前海島的電網和發電設施情況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事故多、浪費大,許多設施和設備無法使用,在利用太陽能、海洋能等再生能源發電方面相對匱乏;第三,海島交通不便使海島與外界相對隔絕,海島經濟發展呈現封閉性特征,大多數海島維持著自給自足和低水平發展狀態;第四,海島建設資金短缺,海島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人大量資金,但目前海島投資環境和投資短期效益不佳,導致資金來源不暢,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三)海島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我國海島生態環境面臨嚴重威脅,主要表現在:一是海島及周邊水域環境日益惡化,沿海地區陸域污染物排放人海、海洋開發與海上運輸中污染物泄漏等現象均導致海洋和海島環境遭到嚴重污染,造成鄰近排污口的增養殖區環境退化,適于養殖的水域面積急劇縮減,旅游風景區水體透明度普遍降低,海水浴場環境受到影響,港口航運區環境惡化趨勢加重;二是海島資源和生態環境破壞日趨嚴重,隨著海島開發利用活動的不斷深人,急功近利、不顧環境的開發活動也在加劇,導致對海島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破壞日益嚴重;三是海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人類對海島生物資源掠奪式的開發利用致使海島及其周邊海域生物多樣性降低,海島圍海造地、建港等開發活動使海洋生物最為豐富的潮間帶不斷萎縮,也導致大量物種消失。海島地區生態環境的惡化與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限制了海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海島產業層次的提升與產業結構的優化形成制約。

        二、海島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的必要性和對策措施

        (一)海島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的必要性分析

        1.海島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目前,我國海島三次產業發展表現出不同的特征:①第一產業為主體的發展模式有待升級。海島經濟是一種資源依賴型經濟發展模式,我國大多數海島產業結構簡單,處于以利用自然資源為主,以海洋捕撈業和海水增養殖業為導向的產業發展初級階段,充分利用海島資源優勢,加速產業升級是海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②第二產業發展受限。發展第二產業對海島經濟增長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海島陸域面積狹小,基礎薄弱,要素短缺,配套不足,設施共享性差,產業聚集度低,生態環境承載力有限,大規模發展第二產業受到約束。③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海島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巳成為海島新的經濟增長點。海島交通運輸、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在整合創新中得到了提升,旅游、地產、物流、金融、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逐步崛起,大力發展海島第三產業成為增強海島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2.海島漁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海島漁業經濟發展過分依賴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第一產業,產業發展受自然資源與環境約束,漁業總產值增長緩慢。主要表現在:一是海島漁業生產發展空間受到擠壓,近海漁業資源的衰竭、雙邊漁業協定的實施、伏季休漁制度的實行、增殖放流措施的實施、遠洋捕撈成本的加大等因素導致海島地區傳統捕撈業發展空間日漸萎縮,漁業產業發展受到極大限制;二是海島養殖業受自然環境影響明顯,養殖品種少,高收益水產品養殖范圍小,產值產量不穩定,漁民增收困難;三是海島養殖缺乏在總體規劃指導下的詳細規劃,熱門養殖品種的過度集中導致海島海域污染、水質下降和養殖病害頻繁問題,影響了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四是海島休閑漁業發展相對滯后,休閑漁業項目開發缺乏整體規劃,投資主體單一,項目趨同化現象嚴重,產品經營層次較低,產業配套設施落后。

        3.海島優勢資源的內在驅動

        海島的地理區位和資源特性,決定了海島地區可以開展港口、漁業、旅游、風力及潮汐能源利用等產業項目。一是生物資源利用,運用海洋生物技術和水產加工技術,可以建立起以海水養殖業、遠洋漁業、水產品加工和綜合利用為支柱產業的新型海島漁業;二是海島能源的利用,由于海島所處的位置與大陸沿海區域相比水深且風浪大,因此海洋能源的利用效率大,以風能、太陽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為代表的海洋能的開發利用為海島產業升級提供了能源基礎;三是休閑旅游資源利用,海島高度富集的海洋空間資源、綿長的岸線、近岸的海域,為游釣、娛樂、休閑、度假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四是空間資源的利用,海島可以開辟許多新興海洋空間,如修建海上人工島、海上橋梁、海上機場、海底隧道、海底光纜、海底倉庫、海上娛樂場、海上城市等,為海島二、三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環境。

        4.海島對外開放與陸域產業轉移的推動

        首先,海島對外開放的內在需求拉動產業結構升級。消費需求對產業結構演變具有決定作用,海島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通過資本形成、人力資本增加、基礎設施完善、產業競爭力提升、制度創新等方式產生累積效應,形成經濟優勢,刺激島內外部消費需求,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其次,陸域產業轉移的外在推動。一方面,陸域經濟向海島輻射的加強和空間成本的下降促進陸域產業向海島轉移;另一方面,島陸、島島橋隧連通工程和港口建設,改善海島的交通與投資環境,吸引大的產業部門如造船、石油等制造業向海島延伸,促進海島產業結構升級。

        (二)海島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對策措施

        海島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是海島產業持續、協調、快速發展的基礎。根據產業結構演進規律,自然資源在產業結構發展的不同階段,其作用程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在產業結構演進過程中,第三產業比重總體呈上升趨勢,而自然資源導向的產業部門則是呈短期上升而后比重明顯下降趨勢。海島產業發展以第一產業為主體的發展模式不利于海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海島經濟發展要綜合考慮海島資源優勢和約束條件,優化發展第一產業,可持續發展第二產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

        1.協調發展海島三次產業

        (1)優化發展第一產業。第一產業中的漁業是海島基礎性和永久性的產業,必須穩定發展第一產業。發展第一產業要堅持多品種、多形式、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原則,積極調整漁業產業結構,以品牌、高效、生態、安全漁業為核心,提高漁業產業化、標準化、外向化水平,綜合水產增養殖、精深加工、漁業服務業、生態漁業、休閑漁業、遠洋漁業等產業形式,系統調控和優化配置海島漁業生態系統全部資源要素,建立起養殖、捕撈、加工、銷售、技術服務和漁港建設為一體的綜合性漁業基地。具體措施如下:一是保持近海捕撈業現有規模,采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捕撈方式,加快漁船及捕撈設備的更新改造,保護海水養殖可持續發展的水域環境;二是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健康的水產養殖方式,加快建設水產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優化水產養殖結構,豐富水產養殖品種,形成海島名特優水產養殖的規模優勢,實現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三是整合漁業捕撈資源,提高經營規模,提高漁業企業經營效益;四是延伸海島漁業資源產業鏈,發展海產品加工業,提高產品附加值;五是加強漁業管理力度,制定養殖岸線和海域開發的詳細規劃,健全漁業技術服務制度,強化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

        (2)可持續發展第二產業。海島第二產業的發展能夠對海島經濟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大規模發展工業也會給海島生態系統帶來壓力。因此,海島第二產業的發展要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指導,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礎,采取可持續發展策略,充分利用海島工業資源和區位優勢,建設臨海工業帶,合理發展海島優勢工業,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臨港工業、能源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業及建筑業等,促進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3)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綜合發展海島第三產業,著力實現海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利用海島獨特的區位條件和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資源因地制宜的發展海島物流業和海島旅游業;不斷拓展漁業觀賞、休閑、娛樂、保健、美化環境等功能,延長漁業產業鏈條,培育休閑漁業產業發展;完善海島交通運輸服務體系,建成以海運、空運為主,以陸上公路運輸為輔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實現海陸空一體化;完善海島金融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海島金融服務政策。

        2.建立海島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依照循環經濟的理念,借鑒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我國海島循環經濟的發展可以實現不同層次的循環模式。一是在海島企業內部生產環節實現原料和能源的生態、循環利用;二是組成海島生態工業鏈,形成資源共享和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組合,達到綜合開發利用海島資源、促進資源循環利用、保護生態環境資源、提高海島經濟發展水平、完善海島產業體系的目的;三是在海島區域注重海洋能、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實現從“能源耗竭型”經濟向“能源再生型”經濟的轉型,通過海陸一體化進入社會整體循環。

        3.合理選擇海島主導產業

        海島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重點在于根據海島資源條件和環境特征,正確選擇海島主導產業,并以此為核心協調各產業數量和比例關系。海島地區主導產業的選擇要具備一定的條件,一是海島地區應具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及資源區位優勢;二是主導產業前后向聯系廣泛,對地方經濟貢獻大,能夠有效吸納當地勞動力;三是產業生態效益顯著。海島主導產業選擇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海島縣(區)政府在主導產業選擇中的顯著作用,海島縣域經濟總量小,地方政府參與程度深,利益相關者協調機制簡單,制度創新空間大,經濟發展路徑依賴性弱,政府在主導產業培育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海島地區要從本地區的優勢出發,因地制宜,選擇產業關聯度大、輻射擴散作用強的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帶動海島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達到優化產業結構的目的。

        4.海島產業服務環境建設

        第6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irrigation area in Changwu County, current situation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irrigation water situation,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ettlement measures.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for Irrigation District, water conservati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arid area resource and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and it i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water mode.

        Key words: county;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blem; solving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S723.6文獻標識碼:A

        1、基本情況

        1.1自然條件。長武縣位于陜西省渭北旱原西部的陜、甘兩省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徑107°38′49″—107°58′02″、北緯34°59′09″—35°18′37″,東與我省的彬縣為鄰,南、西、北分別與甘肅省的靈臺、涇川、寧縣和正寧接壤,總面積567.1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氣溫9.1℃,極端最高36.9℃,極端最低-24.9℃,最大凍土厚度70cm,年平均無霜期171天,最長219天,最短131天。年平均日照2218.7小時,年平均蒸發量1016.6毫米,干旱指數1.71,干旱和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較大。

        多年平均降水量為574mm,基本規律是分布不均,且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主要集中七、八、九三個月,占年總量的54.9%,加之雨熱同季,蒸發量相對較低,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1.2社會經濟概況。全縣共轄11個鄉鎮,161個行政村,2008年年底總人口18.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27萬人,人口密度314人/平方公里,現有大牲畜3.31萬頭,豬、羊等小家畜7.42萬頭,總耕地面積38.3萬畝,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及高粱等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油菜、烤煙及果樹為主。2008年全縣國民經濟生產總值達到16.0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8891元,其中第一產業生產總值3.30億元;第二產業生產總值8.12億元;第三產業生產總值4.62億元。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563萬元,其中農業產值41953萬元,林業產值909萬元,牧業產值9998萬元,漁業產值33萬元,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1670萬元。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895元,低于渭北黃土高塬平均水平,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

        1.3農業生產狀況。長武縣現有耕地面積38.3萬畝,人均1.94畝,坡耕地14.27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7%。果園面積9.71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2%,屬于一個人多地少的旱原區。200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4563萬元,其中農業產值41953萬元,林業產值909萬元,牧業產值9998萬元,漁業產值33萬元,農林牧漁業服務業產值1670萬元。

        1.4自然災害。農業氣象災害主要有干旱、連陰雨、冰雹、大風、暴雨和霜凍等,它限制著氣候資源的充分利用和農業生產效能的發揮。據多年以來的統計資料表明,影響全區農業的各種氣象災害比例是:干旱占30.9%,連陰雨占14.8%,大風占30.8%,冰雹占9.6%,暴雨占6.0%,霜凍占7.9%,其中以干旱對農業影響最大,也是本縣發展生產的主要障礙因素,平均兩年有一次大旱,一年有兩次小旱。

        2、灌區管理現狀

        2.1庫壩灌區管理。為合理利用水資源,使有限的水發揮最大的效益,我縣緊緊以《水法》、《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水法水規為依據,由縣水管站進行統一管理,指定專人負責,并負責查處水事案件,對破壞灌溉設施進行嚴肅處理。庫壩灌區水費收取嚴格按縣物價局下達的水價標準收繳水費。2.2機井管理。為使現有的機井發揮最大的效益和良性運行。近幾年我縣積極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制度改革之路,并出臺了《長武縣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意見》等一系列制度和細則,目前,我縣的機井管理主要采用村管組管,聯戶承包,個人承包形式。對于灌溉面積涉及兩村的井灌區機井,實行村管形式,兩村簽訂合同,共同管理,確保機井工程的正常運行;對于控灌面積較小的機井,則采取聯戶承包和個人承包的形式。3、灌區灌溉用水情況3.1灌溉制度擬定。根據灌區二十年來的用水及運行狀況,結合該區農作物灌溉實際情況,擬定灌區農作物灌溉制度見下表。

        灌區水源為小河來水,河流常流量0.2 m3/s,灌溉設計需水量0.089 m3/s,灌溉水利用系數0.7,滿足灌溉系統要求。

        灌區農作物灌溉制度表(75%)

        第7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關鍵詞:“一帶一路”;海洋產業發展;策略研究;北海市

        中圖分類號:F307.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2日

        近年來,在經濟下行壓力的大環境下,北海市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優厚的政策優勢和勇于創新的精神,經濟社會取得了較大發展;然而,就經濟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水平而言,北海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尋求北海與東盟國家、港澳臺合作的新支點,加大對外合作力度,以點帶面形成藍色海洋經濟與科技創新聯動發展,也將成為實現北海海洋經濟“二次創業”、促進北海經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北海市海洋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一、“一帶一路”戰略給北海市發展海洋經濟帶來的機遇

        (一)有利于加快完善陸海空交通運輸一體化網絡建設。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沿海開放城市優勢,全面加快港口建設,加強與東盟國家沿海城市港口合作,積極打造開拓通往東盟國家沿海城市的客貨海上航線,打造西南、中部地區重要的出海港和更加便捷的出海通道;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北海與東盟各主要城市的空中航線、大力發展客貨空運,同時加快合浦至湛江鐵路、廣西沿海高速公路建設,連通粵港地區進入東盟的路上通道,進一步拓展北海的海港和空港輻射服務腹地,構筑海陸空立體化交通網絡體系。

        (二)有利于進一步釋放現有海洋產業優勢。近年來,北海市依托獨特的政策、資源優勢,海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但海洋經濟產業優勢潛能還有待于進一步激發和挖掘。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推進,海洋產業格局、人力資源、市場方面的優勢和潛力將成為北海市主動作為、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橋頭堡作用的重要支點。“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為北海海洋經濟發展打造一個更為有利的新平臺,更加有利于推動臨港產業和濱海城市發展。

        (三)有利于提升海洋經濟帶動能力。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促進北海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地區對接與融合,完善海洋經濟合作機制協調機制,促進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自由流動和優化組合,從而使資源得以優化配置。北海利用這種資源配置的有利局面,進一步提升海洋經濟開放、開發平臺層級,在建設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方面取得突破,加大對海鐵聯運、口岸聯動、跨區域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顯著提升海聯鐵運能力規模和等級,提升北海市海洋經濟的輻射和帶動能力。

        二、北海市發展海洋經濟的優勢條件

        (一)區位優勢。北海市位于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北部灣經濟圈和海南經濟特區的結合部,地處中國與東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泛北部灣、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對內是我國西南地區走向東盟、走向世界市場的門戶和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陸路大通道,對外是我國與東盟國家地區連接的重要橋梁和紐帶。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發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北海市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已經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重要樞紐。

        (二)豐富的海洋資源優勢。北海市瀕臨北部灣,而北部灣是我國四大優良漁場之一,漁場面積4萬平方公里,是北海市漁船最主要的傳統作業場所,漁場內棲息著各種經濟魚類500余種、蝦類200余種、蟹類190余種、頭足類近50種,漁業資源蘊藏量約180萬噸。2013年全市淡水養殖面積已達到10.02萬畝,其中羅非魚養殖面積6萬多畝。

        (三)產業基礎優勢。“十二五”以來,北海市海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支撐北海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新增長點。北海市海洋交通運輸業、濱海旅游業、海洋漁業、臨港工業等產業取得快速發展,海洋生物制藥、海洋船舶制造、海洋海水綜合利用、海洋鹽業、海洋油氣、海洋礦業、海洋化工業等海洋第二產業均有所突破,北海市現代海洋經濟產業體系初具規模,為實現北海市海洋經濟“二次創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四)優越的政策優勢。北海市由于優越的地理區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享有國家、自治區的優惠政策,包括沿海開放政策、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和保稅區政策等。同時,在新一輪推動海洋開發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時代背景下,北海市享受的政策更加優惠,在自治區層面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海洋產業發展政策,海洋產業成為廣西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

        三、北海市海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北海市海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近年來,北海市海洋經濟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首先,海洋經濟總量擴大的同時,傳統漁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2014年海洋經濟總產值為345億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長了227.39億元,年均增長值為45.47億元,全市海洋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然而,臨港工業、海洋運輸、海洋生物制藥、海洋鹽業、海島旅游業、海洋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占比不足四成,傳統海洋漁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其次,海洋新興產業發展初見端倪,產業結構日趨優化。以海洋漁業為主的第一產業在海洋經濟總值中的地位已有所下降,海洋油氣業、海洋采礦業和海水資源綜合利用業等第二產業取得了較大發展;新興的海洋旅游業、海洋運輸業和海洋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進一步發展起來,并且在海洋經濟產值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趨勢,海洋油氣業、海洋旅游業、海水養殖業等新興海洋產業正在迅速崛起,逐步上升為海洋支柱產業。

        (二)北海市海洋經濟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北海市海洋經濟雖然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從現代海洋經濟發展程度來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與國內沿海發達城市、國外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加快海洋經濟發展、促進海洋經濟產業優化升級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制約因素。

        1、海洋產業結構尚不合理。一方面是海洋經濟三產結構比例不f調。2014年,北海市海洋經濟第一產業占海洋經濟總產值的61%,而二三產業總和僅占不到四成,海洋生物制藥、海洋化工、海水開發與綜合利用、臨港新材料等產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所占比重較小;另一方面北海市已初步形成以石油化工、臨港新材料為主的臨海產業體系,但在發展規模、質量和效益上與發達地區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完善的產業體系、相互配套的產業鏈條和具有良好規模效益的產業集群尚未形成。

        2、現代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緩慢。首先,海洋交通運輸業發展緩慢。目前,北海缺少直通東南亞的國際航線,出口貨物全部要經過香港中轉;自2013年政府開始培育北海至香港集裝箱定期班輪航線以來,班輪有所增加且班期相對穩定,但由于周邊城市對物流航線的補貼力度更大,導致貨源流失,船公司單邊物流問題比較嚴重;加上部分港口設施年久失修、生產設備陳舊、事故率偏高、通航效率較低,不少企業被迫選擇從其他港口或選擇別的方式出口貨物,導致企業物流成本增加,抵消了北海的資源、人工成本等優勢。其次,海洋生物醫藥業發展緩慢。由于北海尚未制定市級層面的關于海洋生物醫藥業的長遠產業發展規劃、缺乏有效的研究平臺、海洋生物技術人才欠缺、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等原因導致海洋生物醫藥業發展緩慢。再次,海洋新技術產業規模小,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能源開發、海水綜合利用等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海洋第三產業中的金融、信息、保險、法律服務等生產業領域有待進一步拓展。

        3、傳統海洋產業發展較為粗放。第一,海水養殖業發展粗放。近年來,雖然北海市的海水養殖較快發展,但海水養殖多處于粗放型,養殖結構不合理,超密度和某一海域單一品種養殖,導致環境和漁業資源的破壞,難以提供高品質的貨源;第二,水產品加工業發展較為落后。主要表現為加工層次低,附加值不高;區域品牌意識不強;市場體系不完善,缺乏水產品專業市場;行業管理水平不高等等。

        4、近岸海洋資源開發過度,海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北海市近年來的海洋產業活動和開發利用活動以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臨港工業的快速發展,圍填海項目不斷增多,污染物排放總量有增大的趨勢,海洋景觀、資源和生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工業項目與生態景觀的海域使用競爭性愈加突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趨明顯,海洋生態環境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北海市加快海洋經濟轉型發展路徑選擇

        (一)利用“一帶一路”產業梯度轉移契機,健全現代臨海產業體系。“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北海市推動電子信息、海島旅游、海洋運輸等產業升級轉型帶來新機遇。北海市應通過“一帶一路”產業轉移和承接,在實現區域合作的前提下,構建多層次的海洋產業發展格局提升北海海洋產業的規模和層次,促進海洋產業鏈的延伸和完善,加強海洋基礎研究、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重點建設現代漁業、濱海旅游業、裝備制造、石化化工、海洋生物醫藥產業,以及海水利用和海洋能源開發,培育壯大海洋新興產業,提高產業集聚規模和水平。

        (二)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平臺,做大做強現代臨海產業。第一,建設海陸空全方位的交通運輸網絡,加快海洋運輸業發展。一是加快推進北海港口建設,在港口與城市布局、港口用地用海、臨港工業布局和集疏運體系建設等方面科學規劃,通過加大國內國際航線密度,推進港口信息化,進一步提升北海港輻射帶動能力,把北海港建設成為西南地區重要的客運中心、散雜貨中轉基地和集裝箱轉運中心;二是打造航線結構完善的運輸體系。拓展國際航線,開通至東盟國家的運輸航線;三是加大國內航線客運高速化、旅游化的比重,滿足高端客戶需求,積極培育潿洲航線旅游運輸模式;四是建立專業化船隊,形成液體散貨、干散貨、集裝箱和特種物資專業化運輸系統;加快以港口為中心的綜合運輸網絡建設,打造北部灣經濟區物流中心;五是全面提高鐵路、公路、水運等運輸手段的等級和網絡化水平,提高港站的裝備水平,形成干支相接,四通八達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適應航運和臨港產業跨越式發展趨勢。第二,發揮臨海區位優勢,做大做強臨海產業。一是積極發展煉油及下游石化工業。利用石化工業產業鏈長的特點,堅持上下游產業的聯動發展,加快發展海洋化工和精細化工產業,帶動石化產業的集群化發展;二是積極引進新材料產業下游深加工企業和物流配套企業,打造新材料產業園;三是要積極打造修造船基地,通過引進培育擁有先進技術的現代化造修船企業,打造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體系,建設船舶及配件產業集聚區;以船舶工業為基礎,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速海洋漁業轉型升級。一是要加快發展遠洋漁業和集約化海水養殖,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加快海洋漁業轉型;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與休閑漁業,提升漁業經濟素質與效益;二是借鑒大連、青島等地的經驗,選擇一些適合北部灣養殖的高品質、高附加值的產品,大力發展近海自然養殖,發展高附加值海產品的養殖業;三是借鑒山東發展遠洋漁業的模式,通過組建捕撈、加工、銷售一體化的大型現代化遠洋漁業股份公司,逐步淘汰近海捕撈小漁船,購置一批大功率,裝備先進設備的大型漁船組成遠洋船隊進行遠洋作業;四是積極引導一批龍頭企業與國內外著名漁業公司合作,采取引進、嫁接、消化、創新、聯合等方式,培育發展壯大北海的現代漁業企業;五是要大力實施水產品品牌戰略,利用國內主要媒體對北海市優勢海產品進行廣告宣傳,提升北海水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國際國內知名的海產品品牌;六是學習義烏市建設國際小商品市場經驗,積極發揮北海區位、交通及海洋資源等優勢,打造面向東盟、服務全國的南方最大海產品集散中心和全國知名的海產品交易市場。

        (四)強化海洋生態保護,構筑“海上絲綢之路”綠色生態屏障。一是加快沿海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實現污水、固廢、廢氣的集中處理、達標排放;抓好農村面源污染控制與整治工作。重點加強對主要江河入海口和各類陸源排污口的監測管理。二是加大港口、船舶污水及垃圾處理力度,提高港口防污設備的配備率;加強廢棄物的海上傾倒管理,傾廢船必須在指定海域傾倒作業,強化傾廢管理報告制度。加強海洋工程和船舶溢油的管理,嚴防海上突發污染事故的發生;規范海水養殖行為,合理控制養殖品種、規模和密度。三是加強對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恢復海洋生態系統的功能,提高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海洋自然保護區管理力度。

        主要參考文獻:

        [1]李俊生.“一帶一路”戰略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路徑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8.

        [2]程帥杰,錢鈺.“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江蘇省海洋產業經濟調整分析[J].才智,2015.22.

        [3]王雙,張雪梅.沿海地區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路徑分析[J].理論界,2014.11.

        第8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關鍵詞:漁業產業化;運營機制;利益分配機制

        漁業產業化運營機制的理論框架漁業產業化的實現,需要有一系列運行機制作保障。漁業產業化的內涵與核心決定了漁業產業化經營的運行機制:如內部利益協調機制、風險保障機制、市場開發機制、科技進步機制、投融資機制等。

        1.1內部利益協調機制

        發展漁業產業化經營,必須加強漁業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的內在聯系,創造各產業要素自由流動、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市場所特有的契約關系把分散的漁戶聚集在可控性強的體制之中,使漁戶由小農經濟的自然人變成商品社會的經濟人,以提高漁戶和漁業經濟的組織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和經營風險。建立健全產業化體系內的約束機制和利益調節機制,使龍頭企業、生產基地及漁戶真正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變松散型為緊密型,形成集漁、工、貿,產供銷為一體的完整的生產經營體系,增強漁業產業化組織的活力。

        1.2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機制

        “科技興漁”是漁業產業化發展和漁民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推進漁業產業化經營,必須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漁業,用現代技術裝備漁業,用現代管理方法經營漁業,才能促使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漁業科技含量才能得到進一步提高。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在漁業產業化經營中也極為重要。

        要迅速地將一批先進實用的養殖、捕撈和加工技術直接傳輸給漁戶,使科技成果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推廣和運用。

        1.3風險保障機制

        由于較高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存在,使漁業與其他行業相比具有更明顯的弱質性。為了克服弱質性,規避風險,漁民以及漁業生產者迫切需要建立一種既能獲利又能降低風險的體制或制度。因此,需要將漁業資源的產權明晰化,以產權機制來制約和降低漁業經營中的風險。以高科技手段使自然風險的影響降到最低。通過產業化經營,降低市場經營風險。

        1.4市場開發機制

        漁業產業化經營將分散經營漁民與大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完善的市場開發機制成為漁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機制。

        1.5資金融通機制

        漁業產業化經營,一次性投資較大,資金短缺是大規模開發的一大制約因素,必須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以財政投資為導向,生產經營者投入為主體,信貸投入為支柱,外資和其他資金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資融資機制設立漁業產業化發展基金,專門用于對水產龍頭企業的扶持;各級財政、金融部門對龍頭企業的發展在資金安排上要予以優先考慮;積極推進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廣泛籌集社會閑散資金;加強內引外聯力度,按照“誰投資,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單位和個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形式融資、入股。要制定相關政策,改善投資環境,實行招商引資,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開發的積極性,強化投入管理,提高投入利用率和產出效益。

        1.6政府助推機制

        漁業產業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產業的區域布局結構和規模,關系到漁業和其他各業的協調發展,政府的推動是漁業產業化必不可少條件。政府對于漁業產業化的推進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首先是政策支持。政府要在產業政策、價格政策和財政金融政策上對漁業產業化經營進行有力支持與規范。其次是資金支持。政府作為投資主體積極投入資金用于改善漁業的生產條件,促進漁業的科技進步。第三是組織支持。政府從行政機構的安排上為漁業產業化進行組織協調,成立漁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負責漁業產業化政策的落實、項目規劃等組織工作。最后是法律推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的漁業產業化經營,必須依法治漁、以法興漁。政府應轉應積極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逐步建立和完善漁業法制體系,把規范漁業產業化經營、保護漁業企業與漁戶的權益納入法制化軌道。

        1.7服務保障機制

        漁業產業化經營相關環節多,專業化程度高,經營規模大,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漁業產業化經營中不可缺少的。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為漁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提供綜合優質的配套服務,它是衡量漁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標志。適應漁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應建立科技、信息、運輸、倉儲、物資等全方位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水產技術推廣和服務網絡,發揮社會化服務優勢,為龍頭企業、生產基地、漁戶提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保證漁業產業化發展需求。積極組織廣大漁農民參與興辦不同類型的漁業合作經濟組織,使漁民享受產業化經營多個環節的經濟收益和利潤,推動漁業產業化經營的健康發展。

        2山東省漁業產業化運營機制存在的主要問題2.1利益協調機制尚未使利益各方結成經濟共同體首先,山東省現有漁業生產基地規模偏小,缺乏特色和優勢,加工企業數量不足,缺乏主導產品,市場體系不完善,缺乏活力和輻射能力,生產、加工、銷售三大環節銜接不夠,缺乏互相促進和制約機制。另外,大部分水產品加工企業是以開展加工貿易為主的外向型企業,無法與漁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影響漁業產業化的發展。

        其次,小生產與大市場難以銜接,規模效益低。這種分散經營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制約了新品種、新技術普及推廣,也使漁業經濟難以形成規模和合力,不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產業競爭力的提升,而且影響了經濟共同體的形成,不利于管理,浪費了漁業資源,大大削弱了漁業功效和漁民利益,并制約了漁業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少,現有的龍頭企業規模不大,輻射帶動力不強,對漁業產業的拉動、帶動能力不夠強,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突出。同時,三次產業聯結不緊密,停留在產品買賣關系的低層次產銷合作上的形式較多,沒有真正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經濟共同體,未能真正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和輻射作用。

        2.2科技創新機制滯后于漁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需求整體上來看,山東省漁業發展還沒有擺脫依靠生產規模擴張和大量消耗自然資源為主的粗放式經營方式。這種增長方式導致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日漸突出,如地區性的結構不平衡,品種層次的結構不合理,傳統產業仍占主導地位,二、三產業嚴重滯后,漁業經濟總產值中,大部分是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第一產業創造的,水產品深加工和產業化水平較低。漁業占全省海洋總產值的60%以上,而海洋醫藥、海洋精細化工等新興產業所占比重尚不足30%。

        2.3風險保障機制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近年來漁業作業范圍越來越廣、航程遠,漁船遇險、發生意外事故和涉外事件的幾率很高,漁業保險補貼已成為漁民的迫切要求,這不僅關系到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更關系到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山東省漁業政策性保險起步較晚,尚處于起步階段。

        另外,隨著新海洋制度的實施,大批海洋捕撈漁船要撤出部分傳統作業漁場,使近海漁場變得更為擁擠,海洋捕撈漁民面臨轉產轉業的壓力。但由于沿海漁民轉產轉業渠道狹窄,資金缺乏,減船轉業的難度大;加之資源衰退,漁業生產成本上升;漁民生產生活面臨很大困難。同時由于漁業管理制度的變化,漁民難以完全適應,涉外漁業事件增多,漁民生命財產損失嚴重,涉外漁業管理難度加大。

        2.4市場開發機制滯后限制了漁業產業化的正常進行經過多年的發展,通過改革經營體制、轉換價格形成機制、培育市場體系和完善宏觀調控手段等一系列的重大措施,目前己初步奠定了山東省漁業市場體系的基本框架,但是依然處于初級階段。與其他產業或西方發達國家漁業市場相比,還存在著市場運行機制不健全、市場管理不規范,缺少對過剩生產能力和低級生產能力的淘汰機制和促進產業競爭力提高的機制。漁業市場體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漁業貿易能力的提高。同時,絕大多數漁民資本積累水平很低,加上文化素質、經營能力有限,以及過于分散的經營格局,給漁業信貸、科技推廣帶來許多問題,漁民很難得到新上項目的投資和科技的支持。所有這一切,導致絕大多數漁民尚不具備獨立應對市場變化、并對市場需求做出迅速而正確反應的能力,客觀上降低了漁民作為主體對漁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的效果。這也是造成我國漁民組織和發現優勢資源的能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2.5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不健全,局部海域的生態環境有惡化趨勢漁業水域生態環境是水生生物賴以生存、繁衍的最基本條件,水域環境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漁業資源的生存、繁衍和養殖業的發展。山東省盡管在海洋環保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岸海域污染面積有所減少,但是從目前情況看,陸源污染、河口海域污染、油氣開發形成的石油類污染、海水養殖海域富營養化,嚴重威脅著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水養殖業的發展。

        2.6政府助推機制有待進一步加強當前山東省漁業發展迅速,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漁業強省這一目標的關鍵時期。具體包括實現漁業經濟增長方式第二次轉變,發展優質水產養殖業,提高遠洋漁業比重,推進水產加工業,擴大休閑漁業、設施漁業,發展高效漁業、生態漁業、品牌漁業,這樣全方位、整體性的結構性調整必然要求財政投入的加大和政策導向作用的發揮。而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對財政支漁認識不足,造成山東省政府對漁業的財政投入都很有限,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漁業發展的要求。資金不足是制約高標準、高品質項目建設的關鍵問題。同時,從財政投入結構看,財政對漁政、漁港、轉產、環保、種質等方面用途的投資比例比較大,有力改善了山東省漁業經濟的發展環境和基礎。但綜合開發、水產科技、病害防治、技術推廣等支出比例仍然很低。由此導致:漁業科技創新進程緩慢,創新能力不強,尤其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薄弱,原創性成果不多,高新技術研究明顯滯后,許多制約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2.7服務保證機制建設滯后,不適應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山東省漁港碼頭、專業批發市場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市場體系不健全,加工業落后,流通渠道不暢,社會化服務水平不高,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漁業產業化的快速健康發展。產業的前瞻性開拓難以為漁業經濟提供快速發展的有效保證。

        同時,科技成果儲備不足,成果轉化機制不完善。良種化程度普遍較低;養殖品種的病害防治技術仍然比較落后,至今仍沒有十分有效的控制措施。山東省每年因水產養殖病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數億元。另外,基層漁技推廣服務體系不穩定,影響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影響漁農戶組織化程度的提高和漁業產業化經營的穩定發展;社會公益不配套,漁業管理方式已不適應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水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出口貿易壁壘增多,影響了山東省水產品海外市場的開拓。近年來,山東省雖然采取了許多應對國外針對我國水產品的貿易壁壘措施,但由于企業的產業化程度不高,技術含量低,加之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管理體系尚不健全,質量安全監控手段,使水產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影響了水產品國際市場的開拓。

        3山東省進一步完善漁業產業化運營機制的具體對策3.1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鞏固優勢產業區和優勢產業帶(1)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實施漁業資源可持續綜合利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對山東省而言,重點實施萊州灣、膠州灣生態修復工程,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修復與治理,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及開發利用示范工程建設,鞏固和發展海防林,修復和保護近岸濕地,形成良性循環的海洋生態系統。建立近海主要漁業資源捕撈總量控制制度,嚴格實施捕撈許可證制度和休漁制度,減少近海捕撈漁船數量,壓縮捕撈強度,保護和涵養近海漁業資源。探索建立海洋生態補償機制,對占用傳統作業漁場造成漁民失海失水的,要給予合理補償。

        (2)適度增加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改善漁業共同生產條件。首先加強漁港建設。根據漁業資源、漁船數量、漁港自然條件、漁業經濟比重等,合理布局沿海中心漁港、一級漁港和內陸重點漁港,因地制宜選擇一批避風條件好、具有較大經濟腹地的漁港,修建碼頭、護岸和防波堤,疏浚航道和錨地,建成港口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漁港。其次加快沿海公路、海堤等基礎設施建設。最后,推進沿海地區城鎮化建設。把沿海的海洋開發衛星鎮、漁業特色專業鎮建成經濟實力較強、城鎮設施完善、文化教育配套、生態環境優美、地方特色鮮明、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型城鎮,加快推進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進程。

        (3)盡快建立漁業資源調查評估和漁業環境監測網絡。

        近期,按照《山東省優勢水產品養殖區域布局規劃》,對山東海岸健康養殖帶的五大岸段進行漁業資源調查和常規性監測,建立漁業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為加強漁業資源養護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同時,應建立健全地級以上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和一批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點),形成覆蓋全省的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網。

        3.2強化內部利益協調機制,創新產業化經營體系(1)培植龍頭企業,加強產業環節的銜接。漁業產業化經營,關鍵是要將基地、加工、市場體系三個環節銜接起來,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因此,要根據拉長產業鏈的目標,善于在水產主體品種三個環節的發展中抓住苗頭,重點扶持,讓運營機制活、輻射能力強的企業擔當“龍頭”。龍頭企業上聯市場、下聯漁戶,是漁業產業化經營的主體,代表著漁業產業化的水平,其經濟實力、輻射能力、帶動能力的大小決定著水產品加工的深度和廣度。要多渠道、多形式培育有競爭優勢和帶動能力強的漁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特別是正確處理好龍頭企業和漁民的關系。共同利益是產業化經營賴以生存發展的核心和動力。對漁業產業化經營的各個環節要按市場經濟的要求管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根據互利、平等、自愿和漁業工貿各方面兼顧的原則,處理好內部利益分配,建立生產者有利可圖,加工經營者利潤合理,消費者經濟劃算的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分配機制。

        (3)大力發展行業協會,提高漁業的組織化水平。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產業自身發展需要,大力推進民間組織、特別是行業協會建設,為產業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如鼓勵鄉、村、漁民能人、龍頭企業、鄉村漁技站所以及各類社會團體組織,領辦漁業專業合作社或漁業專業服務組織。鼓勵、倡導漁民群眾自發、自愿加入漁業專業合作組織。已建的應充實力量,完善其職能,制定和完善漁業行業協會開展工作的有關法律法規,明確其責任、權利與義務,規范其工作和行業行為,充分發揮漁業行業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協調會員一起進行技術、品種更新,組織經驗、信息交流,開展投資、貿易中介,加快市場、產業開拓步伐,推動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

        3.3健全科技創新機制,夯實漁業產業化運營的科技支撐(1)加強漁業科技基礎創新。科學和技術的研究開發日益成為漁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的決定性的因素之一。因此,圍繞水產主導品種培育、重大疫病防控、產品質量安全、健康養殖方式、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漁業節能技術等方面,搞好重點研究和技術攻關,切實解決漁業生產和質量安全管理的關鍵技術問題。(2)政府要采取多種形式扶持漁業高科技的創新。如設立漁業高新技術產業風險基金;采取貼息的方式引導金融部門或企業投資農業高新技術;建立全球農業高新技術信息網并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以股本投入的方式為漁業科技企業提供資本金扶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直接科研資助,或通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簽訂協議給予其研究活動以財政資助;在產業政策制定和組織重大項目合作攻關等方面起主導作用。同時,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以稅式支出方式誘導社會資本投入漁業科學研究與開發,增加自主創新的能力。(3)推進實施漁業良種工程,構建漁業良種產業化體系。研究開發水產種質資源培育技術,在品種規模化繁育技術研究方面實現新突破,培育新一代水產優質和特色品種。努力構建漁業良種產業化體系,重點建設國家級和省級原良種場,培育一批水產良種企業。

        3.4創新市場開發機制,完善水產品流通市場體系漁業產業化的程度越高,對市場的需求也越高。完善的市場流通服務體系應是一批以集市貿易為基礎、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期貨市場為方向的結構完整、功能互補的水產品市場網絡。具體包括:(1)建立良好的市場基礎設施,為水產品流通提供服務,同時在管理和信息上也能為其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使經營者能站在市場知天下,以市場來指導生產經營活動。(2)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建立健全市場流通的法律法規,形成公開、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機制。同時,要逐步采用國際市場上一些通用慣例,改變單一的銷售形式,引進拍賣、期貨、包銷等方式,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接軌,使我國水產品流通走向世界。(3)發展水產品市場種類,完善內部結構。要迅速改變目前水產品流通中集市貿易、零售市場發展快,批發、期貨市場發展滯后的現象。要在水產品主要消費地的大城市,進入超市,建立水產品專賣店,并冠以名特優水產品商標,以取得品牌效應等等。

        3.5改革風險保障機制,完善漁業社會保障體系在積極拓展漁業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上,盡早實施政策性漁業保險。從國際通行做法看,發展政策性漁業保險事業,能有效改變生產者在各種風險面前孤立無援的窘境,是國家對漁業進行宏觀調控政策的一部分,是完善漁業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是運用政府的權威動員全社會分擔農業風險、支持農業發展、保護漁民利益的重要手段。建議與財政部協商,設立漁業政策性保險初始準備基金和補貼專項資金,由國家和省級漁業主管部門研究確定補貼的種類、范圍和標準,依托有關保險經營機構,以項目形式進行管理。目前可以依托的經營機構:一是政策性保險公司,直接經營畜牧業政策性保險;二是商業性保險公司,委托其代辦政策性業務;三是漁船互保協會或農民養殖協會,由協會內部開展互保經營。

        3.6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健全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1)健全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以漁業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為平臺,加快建設現代漁業示范功能區,完善科技推廣服務網絡。同時,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的引進與推廣力度。加強漁民培訓體系建設,全面提高漁業經營者的素質,使他們掌握漁業實用技術,不斷提高收入水平。

        (2)完善信息咨詢服務體系。山東省需要加強陸地與海島、海島與海島間的基礎傳輸網絡建設,不斷提高網絡化水平。擴大完善本地通信網,大力發展移動通信網、數據通信網等網絡通訊。加快“數字海洋”建設,充分利用近海資源調查與評價成果和沿海省(市)在海域管理、環境保護、海島和海岸帶資源開發利用等各個領域積累的豐富信息資源,建設海洋數據庫,建立面向海洋經濟、海洋開發管理和海洋決策支持的海洋信息基礎平臺和省、市、縣海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加快海上預警預報、搜救搶險、環境監測等信息系統配套建設。

        (3)完善融資、籌資服務體系。本著以漁農投入為主體,財政投入為啟動,信貸、外貿和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渠道、多層次投入體系,建設初期政府在給予資金投入傾斜的基礎上,通過產業導向,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漁業生產與流通領域。

        山東省可在財政支出中留出一塊作為漁業發展基礎,為漁業產業化項目提供貸款貼息。同時,興辦漁業合作基金會。在漁村以股份合作制方式把部分集體資金和漁民手中的閑散資金集中起來,為漁業生產實行短期、小額資金有償服務。設立漁業信用擔保基金和機構,也可以保證和幫助漁民能順利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

        3.7改革政府助推機制,積極推進漁業產業化(1)加強政策法規研究。在海域管理方面,要圍繞優化審批秩序,提高審批效率,進一步研究關口前移、重心下移、嚴格把關、跟蹤監管的制度和辦法。在海洋環保方面,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積極探討封閉式傾廢新機制。要深入研究海洋生態補償機制,適時出臺《山東省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補償辦法》。在漁港漁船管理體制方面,進一步完善漁港經營管理體制,實行經營權和管理權分離,依法明晰漁港產權,實施漁港許可經營,完善漁港保護體系,更好地發揮漁港服務保障作用。在科技創新體制方面,加快科技工作由重漁業向海洋與漁業并舉轉變,精心研究謀劃爭取國家級海洋類的大項目。

        在水產品市場管理方面,規范市場秩序、有效競爭的政策;價格政策;推進產業化運營的財政金融政策。

        (2)繼續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提升漁業質量安全水平。一是依法履行水產品質量監管責任。要從源頭抓起,加強生產全過程特別是養殖投入品的監管。二要建立健全水產品質量保證體系。使水產品生產、經營各環節有標準可循。三是加快漁業標準示范基地建設。四要加快名牌水產品的培育和優勢特色水產品的保護和挖掘。

        參考文獻

        [1]孟慶武.我國漁業經濟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中國漁業經濟[J].《中國漁業經濟》,2010(4):144-148.

        [2]易麗平.廣東海洋漁業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研究[J].當代經濟,2008(12):98-100.

        [3]王淼.從交易費用理論看我國漁業行業協會建設[J].中國漁業經濟,2007(2):3-5.

        第9篇:漁業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范文

        1.我市水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現狀

        1.1政策引導,鼓勵發展水產電子商務

        在《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總體政策框架下,紹興以水產品電子商務為突破,搭建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平臺,提供農業信息化服務,積極引導各縣、市(區)積極響應,紛紛制定配套政策,從財政資金獎勵、電商專業培訓、責任制考核等方面入手,鼓勵發展水產品電子商務,全市掀起了水產品電商熱。如諸暨市專門撥出1800萬元財政資金發展電子商務,柯橋區把發展電子商務列入部門、鎮(街)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

        1.2質量保障,全程推進水產質量監管

        紹興市充分利用互聯網,建設水產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平臺,將水產主體逐步納入追溯管理,可以對生產各個環節的安全信息進行全程跟蹤和監管,不僅有助于建立政府部門監管、生產者和經營者自律、消費者監督的質量安全管理新機制,顯著提升我市水產質量安全監管水平,還可通過源頭追蹤,發現和查找發生問題事項的原因和責任,及時有效應對和處置質量安全突發事件,并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全面保障電商水產品質量。目前全市8家大型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已安裝上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中心提供的系統軟件,可以全省聯網,掃一掃二維碼,就能知道主體追溯信息,涉及龜鱉、黃顙魚、鱸魚、泥鰍等各類名優水產品,養殖面積達2200畝。

        1.3園區主導,做大做強引領產業發展

        紹興市把發展商務園區建設作為產業發展的平臺突破口,在辦公硬件資源和管理軟件資源上的雙重優勢,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支持各類經營主體拓寬網絡銷售渠道,吸引電商企業落戶。如諸暨市的珍珠電子商務園區,電商企業已達24家,電商配套企業3家,園區銷售額達9000多萬元。同時做好華東國際珠寶城網上交易市場的銜接,為進駐市場商家提供一個面對全球客戶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截止目前網站已建立采購商資料庫,其中有中外買家逾11萬。

        1.4轉型升級,傳統行業插上電商的翅膀

        將傳統商務和電子商務有機結合,大力推進電商換市,互聯網+、線上線下的水產品營銷新模式蓬勃興起。浙江長生鳥藥業有限公司在經營實體店的同時,開設網上旗艦店,公司2015年全年銷售額達到1.35億元,線上銷售占85%,電子商務經營達到滿意程度。早在2004年,長生鳥已經進入互聯網領域,先后設有自己的官網、淘寶商城、淘寶C店、京東旗艦店以及其他網上商城的分銷網店等,構建了多元的網銷渠道。歷經十余年發展,長生鳥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消費者的支持,已成為網上珍珠粉銷量第一品牌。

        1.5網絡節會,農產品從壓倉貨變緊俏貨

        近年以來,紹興市農業局通過走出去參展,請進來參觀和網絡節會等形式,積極鼓勵水產養殖、銷售企業提高我市優質水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以此為載體,拓展水產品電商銷售。如紹興市農產品展銷會、山下湖520網絡珍珠文化節等等,讓農副土特產品從壓倉貨變成緊俏貨。千足、阮仕、佳麗、天地潤等大牌珍珠珍品也將陸續亮相淘寶拍賣會,在網絡上接受全球競價,進一步打響山下湖優質珍珠原產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我市水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鮮活水產品,由于其自身的特殊原因,導致運輸困難,物流成為其發展壯大的最大不利因素。除了對快遞要求比較低的珍珠行業,電子商務開展較快,總體上,鮮活水產品電商化比率低。

        2.1亟需投入資金

        新技術和軟件的應用開發、基礎設施的建設、漁業龍頭企業的引導、專業人才的培養、網上銷售平臺的構建、網絡營銷的普及等,都需要資金的投入和支持。

        2.2亟需培育市場

        農產品網絡銷售與一般網絡銷售存在很大區別,生鮮水產品存在不易標準化、產品品質難控制的問題,用戶對網購水產品的接受程度較低;又由于網購需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無形中流失了一部分消費群體,漁業電商市場開拓還面臨諸多挑戰。

        2.3亟需提升技術

        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農業物聯網應用、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等,都存在著技術瓶頸,如生鮮水產品的儲存、運輸等,都亟待技術提升和完善。

        2.4亟需儲備人才

        漁業生產經營主體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較弱,尤其是在漁業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領域,既懂漁業又能熟練使用各種智能控制設備和網絡信息技術的智能漁業人才,目前還很緊缺。

        3.我市發展水產品電子商務的對策建議

        3.1積極培育水產品電子商務市場主體

        (1)積極培育專業化水產品電子商務企業。引導水產品經營企業、農村合作社和農業經紀人等積極開展水產品網上銷售等業務,支持涉農網商進一步轉型發展。引導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拓展農村業務,為水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供網店建設、倉儲物流、市場推廣、代運營等專業化服務,帶動更多企業參與農村電商發展。(2)鼓勵農村青年依托電子商務進行創業。要依托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的資源優勢,加強電子商務知識培訓,以暨陽學院學生、返鄉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農村創業青年和部分個體經營戶為重點,積極培育一批水產品電子商務創業帶頭人,切實發揮其在水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引領示范作用。(3)注重引進電子商務人才。在對現有從事電子商務人員進行培訓的同時,可以從大中專院校引進一批畢業生,讓這些畢業生充實到電子商務網店運營的隊伍中去,提高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素質,提高網店運營的效率。

        3.2搭建水產品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平臺

        根據產業特色發展鄉鎮電商創業園。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利用閑置廠房建設網商創業園,為當地網商和農村創業青年提供低成本的辦公用房、網絡通信、培訓、攝影、倉儲等電商公共服務。充分發揮創業園的孵化功能,對有發展潛力的農村網商進行重點孵化,努力培育一批在農村扎根的電子商務企業。

        3.1 提高養殖者的養殖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強對廣大養殖者進行專業知識培訓,提高養殖者的素質,使他們科學養殖、科學防控,改變重養輕防、輕防重治、重硬件、輕管理的觀念,不斷提高養殖水平。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亚欧V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中文字幕少妇偷乱视频在线 | 亚洲日韩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