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

        第1篇: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物流;供應鏈;管理

        1 概念概述

        1.1 物聯網及其技術

        物聯網的概念最先由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主要的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的結合來形成一個巨大的網絡。這些主要的信息設備有:全球的定位系統、射頻識別裝置、紅外線遙感技術、以及激光掃射裝備等。目前比較常用的主要物聯網技術有:EPC技術以及RFID技術等。EPC技術就是電子產品代碼技術,其主要的作用就是降低供應鏈的成本以及提高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水平,作為一種編碼系統,在物流中的主要應用就是在商品標簽的時候加上這樣的編碼就可以將與其連接的動態數據進行識別,從而確定產品的狀態。RFID技術適合用于比較靈活化、自動化的簡單卻實用并且易于操作的技術,不僅可以支持可讀模式,還支持讀寫的工作模式。其主要的組成部分包括標簽、讀寫器以及天線等。

        1.2 智能物流供應鏈

        對物流供應鏈進行管理主要的圍繞企業核心展開,主要管理的內容包括各種信息流、資金流以及物流等。對供應鏈進行管理可以有效的驅動企業的采購、銷售、生產以及財務信息等活動。目前的物流供應鏈主要面臨的問題包括成本控制、供應鏈的可視性、用戶需求的增加、全球化以及風險的管理等。供應鏈目前無法滿足與成本的波動同步的需求。并且在供應鏈的可持續性、與用戶的親密程度等方面都做得不夠好,使得目前的物流企業在成本方面逐漸的上升。通過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的實現物流管理的的自動化和便捷化。智能化的物流供應鏈的管理可以更好的降低物流在倉儲上面的成本,實現在物流的時候主動的獲取信息,并且在貨物運輸的途中實現對其主動的監控。主動的分析相關的物流信息,讓儲集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實現貨物和物流的跟蹤和管理,最終實現信息流和物流的同步。

        2 物聯網與物流管理的關系

        將物聯網應用在物流的管理上,一方面,體現了物聯網應用于萬物,實現人類和物理、信息技術的融合。高科技的物流管理技術和體系,提高了物流的管理效率,加快了業務的傳輸運送、方便了業務供應商和收貨商,增強了企業的服務態度和素質,提升了企業的外在形象加深了企業與客戶的聯系,有利于方便企業與客戶的合作。物聯網為現代化的物流管理提供了高科技的管理技術,強化了物流管理體系的現代化和智能化,擴大了物流的服務市場和服務范圍。另一方面,物流企業利用物聯網對物流進行管理,既是物聯網在現代化的一種應用。其可以檢驗物聯網在業務應用上的可行性,是檢驗物聯網技術的一個重要手段;物流管理采用物聯網進行物流管理,是對物聯網技術和物聯網應用于萬物的運作的支持。第三,物聯網與物流管理的合作,相輔相成,實現兩者智能化。綜合地說,就是物聯網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科技高智能平臺實現了物物相連,物流的管理更為便捷,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服務素質、拓寬了物流服務的深度和廣度;物流管理利用物聯網操作支持物聯網技術和運作,實現了三網合一的運作。

        3 物聯網對智能化的物流供應鏈的影響

        物聯網的技術為物流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可以實現物流產生的更大和更專業化。還可以實現同類資源的集約化,并且實現各種橫向的整合。更專業主要體現在對物流的信息進行采集的時候,通過深加工,實現商品的流程整合和優化。而物聯網對于智能化的物流供應鏈的管理主要的影響體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實現信息的同步化和共享

        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對供應鏈中的物品的同步跟蹤,并且同時向所有與該商品有關的人傳輸所需要的實時信息和數據,不僅可以降低信息失真出現的概率,還可以實現快速的信息傳輸。物聯網技術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實現其對信息的及時準確的預測, 并且最大程度的降低物流企業供應鏈的庫存成本和水平。

        3.2 優化企業的物流供應鏈的管理水平

        通過將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和轉換,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可以將物流供應鏈的過程更加的優化,并且使得整個的物流供應鏈之間的管理更加的高效,同時降低人工工作中出現錯誤的概率,物流供應鏈的過程進行跟蹤、管理和監控就可以更加的優化。

        3.3 實現網絡無縫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更多的顧客愿意選擇物流公司進行購物。而個性化多樣的客戶就需要物流企業加快對其進行反應的速度,保證加工和生產過程的敏捷和快速。但是隨之而來的是,物流企業的成本增加。通過智能化的供應鏈的管理,可以提高企業對其信息流、物流以及資金流的控制力度。幫助企業再次的確定其對物資進行采購的路線、方法和計劃,在降低倉庫存儲成本的同時,實現再造物流供應鏈的管理流程。

        3.4 實現供應鏈的可視化

        通過利用EPC技術,將每一個物品進行標簽,在標簽中加入可以對其進行跟蹤的動態數據。這樣就可以讓任何一位與該物品相關的人員利用信息系統進行產品信息的實施追蹤,了解產品的成分、制造的過程和使用的說明等。通過對物聯網技術下的信息和價值鏈進行管理就可以實現物流供應鏈的可視化。

        4 物聯網對智能物流供應鏈的作用

        針對物流企業的特點,物聯網可以實現企業的所有相關的供應鏈從產品的產生供應商到客戶全方位的動態化的管理。

        通過將物聯網的技術應用于整個的物流企業的所有供應鏈中,就可實現產業鏈的延伸。將物流網運用與物流供應鏈的管理過程中具有很獨到的作用,具體貫徹到每一個環節的作用有:

        4.1 生產環節

        通過在生產過程中運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生產過程中的所有零部件以及i半成品、成品等產品的質量進行控制和辨別,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用人工的方式來鑒別的成本,還額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鑒別的準確性和效率。

        4.2 運輸環節

        通過物聯網技術將所有運輸的貨物和車輛貼上在EPC作用下的信息技術標簽,并且在運輸的路線上面安裝一些可以對信息進行接受和轉發的設備和技術,這樣就可以對貨物的運輸狀態進行實時的監控和跟蹤,了解貨物的具置和信息。

        4.3 倉儲環節

        通過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貨物物流的倉儲環節,不僅一方面可以實現對活存管理的信息化以及自動化,將存貨的盤點技術實現由以前的人工盤點,變換成目前的以物聯網技術為依托的自動化的盤點。還可以實現對庫房的存貨情況機械能準確和及時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與企業的內部需求情況進行對比,以此來做出及時的補貨和其他的決策,避免無效庫存的產生。

        5 結語

        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下,物流供應鏈的管理可以更加的高效和便捷,并且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實現其可視化和無縫化,有效的減低物流信息的失真。為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高昆,馬林藝,王麗.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應急管理平臺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01).

        [2]左斌,姚瑤.物聯網在物流產業中的推廣障礙、影響與策略[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0(09).

        第2篇: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 智能物流 供應鏈 信息技術

        物流業是我國乃至全球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和重要動脈。2010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達到125萬億元,是“十五”末期的1.26倍,“十一五”期間社會物流總額年均增長21%,而且物流業產值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將會為國民增加10余萬的工作崗位。但是根據世界銀行的計算,目前我國社會物流成本相當于GDP的18%,而美國在20世紀的時候就已經低于10%。如果該比例每下降一個百分點,那么我國每年物流成本可降低1000億以上。這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物流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物聯網背景下的智能物流

        (一)什么是物聯網

        所謂“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最早由麻省理工學院提出,指的是將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射頻識別裝置、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它是新的信息技術變革,有重大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簡單來說,物聯網的技術核心仍然以現在的互聯網為基礎,只不過做了相應的擴展與延伸:是把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擴展到了物品與物品之間的信息傳遞,且不需人為干涉。

        (二)什么是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基于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深化應用,是利用先進的信息采集、處理、管理、流通,智能分析等技術,智能化地完成包裝、運輸、配送、裝卸、倉儲等多項環節,而起可以實時反饋物品流動狀態,強化貨物流動監控,使貨物能夠高效快速地送到需求者手中,從而為供應方降低成本、提供最大利潤,為需求方提供最快捷服務,而起還能大大降低社會資源和自然資源的消耗。

        (三)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物流模式的構建

        物聯網的核心是物聯、互聯、智能。所以智能物流系統應當是能夠準確的采集物流車輛、運送路線、倉儲等信息,又能與相關的網絡資源相互聯通,能夠智能地分析客戶的需求、規劃物流方案、優化運送方式等,同時又能輔助實現物流服務的網絡化、電子化交易等。因此,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體系智能物流系統應當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智能物流管理系統,智能交通系統,物流電子商務系統。

        二、智能物流的關鍵技術與應用前景

        (一)智能物流的關鍵技術

        供應鏈管理技術: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展開的,是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管理。供應鏈管理,它驅動著企業內部和企業間的采購、生產、銷售、財務和信息技術等過程和活動。

        RFID技術:RFID(射頻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的自動識別技

        作者簡介:黃博(1989-),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2008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術,其利用射頻信號和空間耦合傳輸特性實現對被識別物體的自動識別。與現在普遍使用的條碼技術相比,RFID具有讀寫距離長、存儲數據量大、使用壽命長、保密性強、適用惡劣環境等優點。幾乎所有的物理對象都可以用RFID來追蹤和管理,它是物流管理、追蹤等領域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提高物流的智能化水平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智能運輸技術:如何降低貨物運輸成本、縮短貨物送達時間、貨物在途中的狀態,是整個物流運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就催生了智能運輸系統(ITs)的誕生。它是通過應用現代網絡、通信、信息、電子等技術,建立一個高效運輸系統。包括:先進的交通信息服務系統、車輛控制系統、交通管理系統,營運貨車管理系統,電子收費系統等。

        ITS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物流配送管理和車輛集中動態控制方面,如:提供道路交通信息、線路誘導信息來優化決策運輸方案;通過對車輛的實時跟蹤來提供車輛準確的到達時間;為物流中心的倉庫存貨戰略、配送計劃提供依據;實現物流網絡各節點和總部之間,以及各網絡節點之間的信息共享,從而實現整個物流運輸系統的高效運轉。

        物聯網技術:物聯網就是通過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射頻識別裝置、激光掃描器等種種裝置與互聯網結合起來而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通過這個網絡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

        (二)智能物流的應用

        目前,智能物流在快遞、零售行業方面應用的比較廣泛,主要體現在物流的實時跟蹤、運輸系統的智能調度等方面。

        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x所提供準時送達服務(Just In TimeDelivery,JIT-D),就是運用智能物流系統。FedEx每天要處理全球211個國家的近250萬件包裹,通過利用物流實時跟蹤系統,準時送達率達到了99%。

        作為國際大型零售業巨頭,美國沃爾瑪在智能化物流方面投入十分巨大。它擁有全美最大的送貨車隊(6000多輛大型貨運卡車、3萬多個大型集裝箱掛車),24小時晝夜不停地工作。車輛全部安裝了GPS衛星定位系統,調度中心可實時掌握車輛及貨物的情況,比如車輛在什么地方,離目的地還有多遠,還有多長時間能夠運到。沃爾瑪為每家分店的供貨次數通常是一天一次,做到始終能夠及時補貨,所以才能領先于競爭對手。一般來說,物流成本占整個銷售額的10%左右,有些食品行業甚至達20%或者30%。但是,在采用智能物流系統調度后,沃爾瑪的配送成本僅占它銷售額的2%。擁有如此靈活高效的物流調度,才使得沃爾瑪在競爭激烈的零售業中保持領先。

        第3篇: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1.1物聯網的應用研究

        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體育競賽與體育訓練、教育培訓、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3]。

        1)物聯網在社會經濟與生活中的應用

        楊子江(2010)提出物聯網對環境保護的推動作用,認為借助物聯網技術可對生產的節能減排進行全程監控。王粉花等(2010)研究以物聯網中無線通信技術為基礎的人體運動狀態監測系統的設計方案,以滿足老齡人護理需求。朱小妹(2010)設計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生產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在各農作物領域應用傳感器,實現各種數據的自動采集。李盧一(2010)基于對物聯網研究現狀的把握,探討物聯網在構建智能化教學環境、豐富實驗教學、輔助教學管理、拓展課外教學活動方面的作用。李勝廣(2010)提出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城市應急預警系統中,實現感知城市的功能。王建冬(2010)提出物聯網的出現催生了第四代生產業,提出生產業發展的4階段模型,其技術維度依次為數字計算機、微機、互聯網與物聯網。物聯網在企業方面的應用研究:賈凱(2005)搭建了物聯網在醫藥流通中的應用框架。劉建生(2007)分析了基于物聯網的藥品流通流程再造措施。溫平(2010)設計了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設備運行狀態監測系統,監測設備的溫度、振幅,實現信息的及時上報與報警。梁正平(2010)提出基于三維編碼的全流程食品追溯系統,結合物聯網技術,實現信息的采集與查詢和追溯。朱帥(2010)在“物聯網對未來零售業的影響”一文中提出“技術催生革命”、“信息分析是增值點”、“機遇和挑戰并存”。此外,不少學者也從不同角度就物聯網自身發展進行了研究。焦泉(2010)闡明物聯網與知識產權的關系,提出加快我國物聯網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的思路。寧煥生(2010)提出中國物聯網網絡管理協議結構(RFID-MP),為中國物聯網的架構、信息服務系統和網絡管理協議的發展和研究提供了參考。顧晶晶(2010)設計了基于無線傳感器網絡拓撲結構的物聯網定位模型。楊斌(2010)提出基于面向服務架構(SOA)的物聯網企業應用基礎框架,該框架利用射頻標識構建的物聯網對企業產品全流程進行監控,通過SOA實現海量數據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為企業資源整合提供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張云霞(2010)對物聯網領域現有商業模式進行分析,指出適合電信運營商的物聯網商業模式。這些研究都為我國當前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探索的思路。

        2)物聯網在物流方面的應用

        物聯網在物流方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物聯網對物流的影響以及物聯網在物流操作、物流信息及供應鏈物流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關于物聯網對物流的影響,趙昱(2010)展望了物聯網對物流活動的影響。王繼祥(2010)提出物聯網在物流業中的應用,包括: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企業的智慧供應鏈。沈旭明(2010)提出物流屬于物聯網帶動產業,提出智能物流的概念。左斌(2010)提出物聯網時代物流企業的轉型升級為供應鏈網絡管理組織的主導企業,物聯網催生新的物流運作模式———專業化“物聯網服務商”。戴定一(2010)認為物聯網時代的“智能”是基于網絡的,或者說是依托“基于網絡的集中式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的”;物聯網促進物流智能化;“數據中心”是網絡經濟社會的一個創新的經濟主體,存在“商務模式”運作等困惑。關于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操作中的應用,潘金生(2007)提出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增值服務。朱文和(2010)提出基于物聯網技術實現供應鏈全過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務。李霞(2010)分析了物流信息技術與物聯網的關系。薛飛(2010)提出把物聯網融入物流園區的建設中,利用物聯網在不同物流園區間搭建一個互通互利的網絡結構。王曉亮(2010)提出物聯網可用于我國鐵路運輸的客票防偽與識別、站車信息共享、集裝箱追蹤管理與監控及倉庫管理。物聯網在物流信息系統中的應用,一方面表現為RFID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另一方面為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系統的設計。羅秋科(2007)提出EPC(ElectronicProductCode,產品電子代碼)系統及其在現代物流中的應用。余雷(2006)提出基于RFID電子標簽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王德玉(2007)提出RFID技術在軍事物流領域的應用研究。ChristianDecker(2008)設計了SmartItems(智能物料項目)應用于供應鏈管理。Vin-cent(2009)研究了RFID與物聯網的關系,提出二者有助于救市。金鑫(2010)提出RFID發揮優勢物聯網助力春運,實現車票實名制管理。王燁(2010)提出基于RFID技術的物聯網在物流安全領域的應用。荊心(2010)研究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信息系統體系結構。俞靈(2010)提出港口口岸物聯網體系結構規劃設想。AntonioJ設計了基于物聯網的醫院智能信息系統,用于檢測過敏及副作用。ReinerJedermann提出基于智能嵌入式標簽物流中泛在計算的應用。在供應鏈物流管理方面,樊世清(2010)討論物聯網對供應鏈管理的影響。李旸(2010)提出物聯網對商業銀行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影響。畢明光(2010)提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物流供應鏈研究。張佶(2010)提出物聯網提升紡織供應鏈管理水平。周受欽(2010)提出“物流裝備物聯網”的概念,即物流裝備智能化加上傳輸網絡及管理系統與運營系統。

        1.2我國物聯網應用研究現狀評述

        我國對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的研究非常多,這些研究豐富了物聯網的理論研究領域,對我國物聯網的理論體系完善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滿足了當前我國物聯網發展的特定需求。

        1)上述文獻中提出的主要觀點

        本文僅對物聯網應用方面的文獻作梳理,未涉及大量關于物聯網技術的文章。上述文獻從物聯網應用的各個角度展開,形成一些明確的、共識性的觀點:①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將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革命,或稱為信息產業革命的第三次浪潮;②互聯網與物聯網的整合,改變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現全球“智慧”狀態;③物聯網帶來了新的產業革命,可利用物聯網信息通信技術改變未來產業發展模式和結構;④作為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物聯網可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實現信息的共享、反饋;⑤物聯網將是一個新興產業,物聯網產業是具有萬億元級規模的產業;⑥當前我國物聯網發展的障礙集中于安全、成本、效率、標準化、整體規劃等方面。總體而言,文獻較客觀地描述了我國當前物聯網的發展現狀,闡述了發展物聯網的益處,對我國未來物聯網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預測,同時探討了物聯網在各行業、各領域的應用方向。此外,關于物聯網的應用研究角度非常豐富,研究人員眾多,不僅限于高校、企業,還包括政府人員;同時研究視角奇特,既包括新興低碳經濟與物聯網的關聯,也包括傳統的科學發展觀、與物聯網的關系分析。

        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物聯網畢竟是新興事物,因此,不可否認當前物聯網理論與應用研究的作用與貢獻。但是也應看到上述研究的不足,總體表現為研究內容較空、雷同,學術界對此的討論非常熱烈,但是多浮于表面,實踐應用不足。部分研究仍然僅著眼于物聯網的基本概念和細微的應用點,研究內容也不夠深入,僅是對物聯網技術的套用。部分文章文不對題,對物聯網的分析、應用有些牽強附會。應用研究性的文章“為應用而應用”,缺乏應用的基礎分析,提出的措施空泛。物聯網應用性文章研究從點著手,但是也僅限于點,而非線、面。例如研究主題為“物聯網應用于物流管理”的多數論文僅是對采購、生產、配送、銷售、回收(召回)等供應鏈過程各個環節的監測,缺少全過程的協作,同時側重于信息的共享,缺失物聯網產業鏈各主題對實物智能管理的協作。研究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監測,而無后續支持:僅是安全防范,未能做到控制處理。多數論文均將物聯網作為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進行分析,對物聯網商業模式與產業運營的研究較少、較淺。關于物聯網產業鏈中物流配套支持的理論研究較少。

        2對物聯網的認識

        關于物聯網的現實存在性、必要存在性和物聯網的重要性,學術界和企業界依然存在不同看法。借鑒互聯網的發展,本文認同物聯網存在的必要性,認為其發展大有前途。物聯網的信息技術、政府關注都不再是問題或者障礙,同時隨著突發事件、消費者便利性、企業的合作、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需求,物聯網由此應運而生,滿足基于智能物體處理與互聯的網絡需求。當前關注的不應該是物聯網的機遇,而是如何引導、創造物聯網市場需求。在一些高端領域,如軍事、醫藥、應急體系中率先開展物聯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在技術、經濟、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試,從而為未來物聯網的普遍實施奠定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關于物聯網的本質(或者特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2.1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性

        物聯網技術包括信息、網絡以及IC技術,這些是業界公認的,同時物聯網還是一項經濟技術與管理技術的交叉學科。要成為真正“物物相連”的網絡,前期投資非常大,在關鍵領域的物聯網實踐可能要面對高投入低產出。此時物聯網的應用研究應更多關注其適用性與實用性,而弱化其經濟學效用分析。隨著未來物聯網呈現為“泛在網”,物聯網將涉及各行各業和千家萬戶,而控制區域物聯網的經濟運營就成為經濟學者亟待解決的難題[4]。物聯網“泛在網”的萬物智能管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2.2物聯網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

        物聯網的性質和運作類似電子商務,都是提供了一個經濟發展的平臺和商務環境。物聯網具有服務(應用)功能,因此可將物聯網劃分為第4代生產業[5]。物聯網開創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主要反映為新的產業鏈,其實用性和盈利性必須得到關注和體現。物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其研究應側重經濟學角度,即引導、擴大規模性的需求。在當前物聯網商業模式的確立與發展中,政府發揮著引導作用,可促進在國家公共領域(交通控制、應急管理等)物聯網技術和管理對程序性的事務實踐的應用,為未來民用、市場化的物聯網實踐積累經驗。

        2.3物聯網表現為一種網絡集合

        物聯網是萬物相連的網絡,是信息網絡和實體網絡的集合。其中信息網絡是萬物信息流的載體,物體實體網絡是萬物發生關聯時的實物移動網絡,其部分與現有物流網絡重合。物聯網運營的目的是萬物智能處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體控制是過程,物體處理是結果。物聯網的實質是一個網絡,其信息網絡和實物網絡都是物聯網運營的經濟網絡。在物聯網運營中網絡應發揮實物信息溝通與實務移動功能,規模經濟是物聯網物流的經濟學原理,在未來物聯網規劃上應加強物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

        3辨析物聯網與物流的關系

        基于上述分析,將物聯網看成一種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和獨立的產業來看,物聯網與物流的關系就較明確了。物聯網與物流的關系如同電子商務與物流的關系,主要表現為物流支持物聯網各種物的移動(處理)活動,同時物聯網產業擴大物流的服務市場以及物聯網對智能物流發展的推動。物聯網對智能物流發展的推動表現為當前物聯網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

        3.1物流管理支持物聯網的運作

        物流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理念的行業之一,RFID、EPC技術也都在物流領域有實踐應用。在物聯網這種新的信息環境、產業結構和商務模式下,物流發揮著實物流通的基礎設施、派生需求與支持服務的作用。物聯網借助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將萬物相連,實現對物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物聯網中對物的智能處理要求物是移動的、流通的,而不是固定不動的,這就需要物流節點、運輸線路等支持物的轉移與暫存之間的協調,甚至會需要物流中心這樣的大型物流節點實現區域內物聯網物的智能處理的全部活動。因此由物流節點與運輸線路構成的物流網絡是物聯網運作的基礎設施。物聯網的價值不是表現為可傳感的網絡,而是各個行業的參與和應用。物聯網應用需根據行業的特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有價值的開發,提供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諸如平安家居、智能消防、環境監測、老人護理、食品溯源等。物的智能管理是各個行業物聯網運作的本源性需求,這些智能管理相應地產生物的操作,例如轉移、加工、回收或召回等活動,并繼續派生出運輸、儲存、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動。物聯網任務的完成派生出大量的物流活動,物流表現為物聯網運作的派生需求。物流的本質是一種服務,實現物的迅速流轉,物流管理在物聯網運作中亦發揮服務支持的作用。隨著制造業的全球化,產品的生產制造、流通擴大到了全球范圍,因而基于制造產業的物聯網不可避免地涉及到零部件及成品的全球化供應鏈物流管理。物聯網與企業供應鏈管理的融合將成為企業信息發展的趨勢,物聯網的應用將進一步推動供應鏈各個環節間的無縫集成和產業間的整合。物流作為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其在物聯網的服務支持表現為:一是在具體節點、區域內以及區域間物流活動,支持物聯網的具體物的操作,二是通過物流外包實現物流服務的專業化,三是跨區域物流的物流企業協作,以降低服務成本。

        3.2物聯網產業擴大物流的服務市場

        物聯網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可以理解為: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物聯網的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物聯網是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其所到之處皆有可能成為物流服務的市場或者潛在市場。物聯網產業擴大物流服務市場表現在3個方面:1)物聯網產業本身的發展需要物流服務。物聯網將成為全球信息通信行業的萬億元級新興產業,目前物聯網被正式列為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物聯網產業在發展的同時還將帶動傳感器、微電子、視頻識別一系列產業的同步發展。隨著物聯網產業的芯片制造、工程實施、平臺建設與系統運維的逐步推進,將形成完善的物聯網產業鏈。物聯網產業鏈涉及大量的物資采購、安裝,隨之將產生巨大的物聯網工業物流服務需求。2)物聯網應用帶來的物流服務需求。物聯網不是孤立的網絡或平臺,應用是其根本,物聯網的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各行各業。當前物聯網行業的應用需求和領域非常廣泛,潛在市場規模巨大。物聯網的這些應用領域都涉及物的智能處理,因此可以看成是物流服務的需求方。3)基于物聯網應用帶來的新的物流服務需求。物聯網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降低了生產成本。從價值工程的角度看,物聯網的“價值”是“對象所具有的功能與獲得該功能的全部費用之比”。只有不斷提高其功能,降低成本,物聯網的“價值”才能提高,該產業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6]。當前與未來物聯網的應用主要側重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例如國防軍事、環境監測、智能電網等。物聯網的應用需要高服務質量的物流支持。一方面需要物流附加增值活動滿足特定領域的智能管理,另一方面需要跨地域的物流協作來降低物聯網的運作成本。

        3.3物聯網與物流網絡結合,實現物的智能化管理

        物聯網的目的是追求物的智能化處理,是通過標識物體屬性、識別屬性、轉化為信息、采集信息、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以及發出指令等動作實現的,最終達到對物體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信息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范、遠程維保、在線升級、決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務功能[2]。物聯網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因此,物聯網運作是具有經濟性的管理活動。雖然物聯網管理的媒介是信息,但是管理的對象是實物。物聯網的信息共享與處理是借助互聯網絡實現的,而具體到實物的智能化管理則需要借助物流網絡的支持。物流網絡作為基礎設施,保障物品流通過程中的集中存儲、集并運輸與共同配送的組織與操作,實現物流管理的規模優化目標。對于物聯網應用企業而言,適宜的物流管理外包與物流網絡的完善,可以實現物流的專業化分工和規模化運作,從而降低整個物聯網應用企業的運營成本。與其說物聯網是網絡,不如說物聯網是業務或應用,物聯網是基于互聯網應用的拓展[7]。物聯網通過信息網絡將需要的物品相連,并將智能化的操作指令反饋于物品,其運作與物流網絡密切相關。物流網絡包括3個層面[8],即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物流信息網絡和物流組織網絡,它們與物聯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從技術架構上來看,物聯網可分為3層: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2]。感知層是物聯網的神經末梢,負責物品的識別和信息采集。而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由物流節點和運輸線路構成,其是物品流通活動與物流活動的載體。物聯網感知層需涵蓋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的各個節點與線路,從而同時獲得物品在流通過程和物流過程的初始信息和過程信息。物流信息網絡不僅傳輸物流信息,同時與供應鏈其他企業進行信息交互,其與物聯網中的網絡層相吻合。應用層是物聯網和用戶的接口,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而物流組織網絡是物流企業與其他企業實現協調與統一的平臺。物聯網應用層為物品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方案,必然需要物流組織網絡中各方的參與與支持。簡而言之,物聯網通過互聯網信息平臺實現物物相連,物流網絡構成物聯網運作中實物操作的基礎設施和組織管理網絡,物聯網、互聯網、物流網絡“三網合一”,三者協作共同實現物體智能管理的目的。

        第4篇: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積極回應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提出的“智慧的地球”概念,提出火力發展以物聯網為核心的新興技術產業,實現人類社會與物理系統的整合,在此基礎上,人類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生產相生活,達到“智慧”狀態,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奧巴馬認為這就是美國在21世紀保持和奪回競爭優勢的方式。

        中國政府也對物聯網的發展極為重視。2009年8月7日,總理在無錫提出了“感知中國”的理念,表示中國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物聯網技術。11月3日,總理再次指不要著力突破傳感網、物聯網關鍵技術。進入2010年,物聯網成為當年“兩會”的熱門話題,“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據了解,2010年一系列物聯網發展相關的產業政策將陸續出臺。

        物流業是最早接觸物聯網理念的行業,也是中國物聯網在2003~2004年第輪熱潮中被寄予厚望的一個行業。很據物聯網發展現狀,在分析國內外物聯網發展對物流業影響的基礎上,我們認為物聯網的發展必將推動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因此在2009年10月,《物流技術與應用》編輯部和中國物流產品網聯合提出了“智慧物流”理念,開始在物流業全面倡導智慧物流變革。

        認識物聯網的本質

        物聯網概念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也不是某單項新技術突破引申出來的。物聯網的發展有堅實基礎,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多項現代信息技術的聚合應用與創新,是信息技術系統性的創新與革命。

        物聯網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當時基于互聯網、RFID技術、EPC標準,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天線數據通訊等技術,構造了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實物互聯網“laltemet ofthings”(簡稱物聯網)。這也是中國第一輪物聯網熱潮的基礎。

        2005年11月17目,國際電信聯盟(ITU)借用了“物聯網”名詞,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宣布了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網絡主動進行信息交換。RFID技術、傳感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ITU描述了一個美好的、智慧的物聯網世界。物聯網概念的興起,得益于ITU的2005年以物聯網為標題的年度報告。然而,ITU對物聯網缺乏一個清晰的定義。

        目前關于物聯網的定義有多種,眾多專家也有自己的描述,在對物聯網本質的認識上也存在一些誤區,物聯網還缺乏一個清晰的定義。但是,物聯網的基本概念框架已經形成,不會影響我們對物聯網本質的認識。

        我們認為: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是通過各類傳感裝置、RFID技術、視頻識別技術、紅外感應、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根據需要實現物品互聯互通的網絡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智能網絡系統。

        物聯網主要有三層架構,即: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如圖1所示。

        從物聯網本質上看,物聯網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一種聚合性應用與技術提升,將各種感知技術、現代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技術聚合與集成應用,使人與物智慧對話,創造一個智慧的世界。因為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幾乎涉及到了信息技術的方方面面,是一種聚合性、系統性的創新應用與發展,才被稱為是信息技術的第三次革命性創新。物聯網的本質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互聯網特征,即對需要聯網的“物”一定要能夠實現互聯互通的互聯網絡;二是識別與通信特征,即納入物聯網的“物”一定要具備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網絡系統應具有自動化、自我反饋與智能控制的特點。

        物聯網認識方面的誤區

        毋庸諱言,目前關于物聯網的認識還有很多誤區,這也直接影響我們理解物聯網對物流業發展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首先辨誤,理清思路。

        誤區之一:把傳感網或RFID網等同于物聯網。事實上傳感技術也好、RFID技術也好,都僅僅是信息采集技術之一。除傳感技術和RFID技術外,GPS、視頻識別、紅外、激光、掃描等所有能夠實現自動識別與物物通信的技術都可以成為物聯網的信息采集技術。傳感網或者RFID網只是物聯網的一種應用,但絕不是物聯網的全部。

        誤區之二:把物聯網當成互聯網無邊無際的無限延伸,把物聯網當成所有物的完全開放、全部互連、全部共享的互聯網平臺。實際上物聯網絕不是簡單的全球共享互聯網的無限延伸。即使互聯網也不僅僅指我們通常認為的國際共享的計算機網絡,互聯網也有廣域網和局域網之分。

        物聯網既可以是平常意義上的互聯網向物的延伸;也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及產業應用組成局域網、專業網。現實中沒必要也不可能使全部物品聯網;也沒必要使專業網、局域網都必須連接到全球互聯網共享平臺。今后的物聯網與互聯網會有很大不同,類似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能電網等專業網,智能小區等局域網才是最大的應用空間。

        誤區之三:認為物聯網就是物物互聯的無所不在的網絡,因此認為物聯網是空中樓閣,是目前很難實現的技術。事實上,物聯網是實實在在的,很多初級的物聯網應用早就在為我們服務著。物聯網理念就是在很多現實應用基礎上推出的聚合型集成的創新,是對早就存在的具有物物互聯的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系統的概括與提升,它從更高的角度升級了我們的認識。

        誤區之四:把物聯網當成個筐,什么都往里裝;基于自身認識,把僅僅能夠互動、通信的產品都當成物聯網應用。如,僅僅嵌入了一些傳感器,就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家電;把產品貼上了RFID標簽,就成了物聯網應用等等。

        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分析

        物流業是物聯網很早就實實在在落地的行業之一,很多先進的現代物流系統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特征。很多物流系統和網絡也采用了最新的紅外、激光、無線、編碼、認址、自動識別、定位、無接觸供電、光纖、數據庫、傳感器、RFID、衛星定位等高新技術,這種集光、機、電、信息等技術于一體的新技術在物流系統的集成應用就是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應用的體現。概括起來,目前相對成熟的物聯網應用主要在以下四大領域:

        一是產品的智能可追溯網絡系統:如食品的可追溯系統、藥品的可追溯系統等。這些智能的產品可追溯系統為保障食品、藥品等的質

        量與安全提供了堅實的物流保障。

        目前,在醫藥、農產品、食品、煙草等行業領域,產品追溯體系發揮著貨物追蹤、識別、查詢、信息采集與管理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已有很多成功應用。其中,粵港合作供港蔬菜智能追溯系統就是一個典型案例。通過采用RFID技術,可以對供港蔬菜進行溯源,實現了對供港蔬菜從種植、用藥、采摘、檢驗、運輸、加工到出口申報等各環節的全過程監管,可快速、準確地確認供港蔬菜的來源及合法性,加快了查驗速度,提高了查驗的準確性。通過RFID標簽與數據庫形成的“物聯網”,實現了對供港蔬菜的自動化識別、判斷和監管,可提高監管效率,實現快速通關。

        二是物流過程的可視化智能管理網絡系統:這是基于GPS衛星導航定位技術、RFID技術、傳感技術等多種技術,在物流過程中實時實現車輛定位、運輸物品監控、在線調度與配送可視化與管理的系統。目前,全網絡化與智能化的可視管理網絡還沒有,但初級的應用比較普遍,如有的物流公司或企業建立了GPS智能物流管理系統,有的公司建立了食品冷鏈的車輛定位與食品溫度實時監控系統等,初步實現了物流作業的透明化、可視化管理。

        在公共信息平臺與物聯網結合方面,也有一些公司在探索新的模式。展望未來,高效精準、實時透明的物流業將呈現在我們眼前。

        三是智能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這是基于傳感、RFID、聲、光、機、電、移動計算等各項先進技術,建立全自動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物流作業的智能控制、自動化操作的網絡,可實現物流與生產聯動,實現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全面協同。如:一些先進的自動化物流中心,就實現了機器人碼垛與裝卸,無人搬運車進行物料搬運,自動輸送分揀線上開展分揀作業,出入庫操作由堆垛機自動完成,物流中心信息與企業ERP系統無縫對接,整個物流作業與生產制造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這也是物聯網的初級應用。

        四是企業的智慧供應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對著大量的個性化需求與訂單,怎樣能使供應鏈更加智慧?怎樣才能做出準確的客戶需求預測?這些是企業經常遇到的現實問題。這就需要智慧物流和智慧供應鏈的后勤保障網絡系統支持。打造智慧供應鏈是IBM智慧地球解決方案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有一些應用案例。

        此外,基于智能配貨的物流網絡化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物流作業中手持終端產品的網絡化應用等,也是目前很多地區推動的物聯網在物流領域應用的模式。

        目前,物聯網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在物品可追溯領域的技術與政策等條件都已經成熟,應加快全面推進;在可視化與智能化物流管理領域應該開展試點,力爭取得重點突破,取得有示范意義的案例;在智能物流中心建設方面需要物聯網理念進一步提升,加強網絡建設和物流與生產的聯動;在智能配貨的信息化平臺建設方面應該統一規劃,全力推進。

        物聯網推動智慧物流變革

        物聯網雖然早已在物流業有應用,但是物聯網理念的提出對現實中局部的、零散的物流智能網絡技術應用有了一種系統的提升,契合了現代物流的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可視化、實時化的發展趨勢。物聯網對物流業的影響將是全方位的,因為現代物流業最需要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撐。

        首先,物聯網的理念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提高了我們的認識,讓我們能夠主動地全面提升物流業智能化、自動化與信息化水平,統一理念,開拓思路,借助于新的傳感技術、RFID技術、GPS技術、視頻監控技術、移動計算技術、無線網絡傳輸技術、基礎通信網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全面開創智慧物流新時代。

        其次,物聯網必將帶來物流配送網絡的智能化,帶來敏捷智能的供應鏈變革,帶來物流系統中物品的透明化與實時化管理;實現重要物品的可跟蹤與追溯管理。相信隨著物聯網的發展,一個智慧物流的美好前景會很快實現。物聯網在物流業應用的趨勢與問題

        物聯網發展推動著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隨著物聯網理念的引入、技術的提升、政策的支持,相信未來物聯網將給中國物流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中國智慧物流將迎來大發展的時代。

        未來,物聯網在物流業的應用將出現如下四大趨勢:

        一是智慧供應鏈與智慧生產融合。

        隨著RFID技術與傳感器網絡的普及,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將給企業的物流系統、生產系統、采購系統與銷售系統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礎,而網絡的融合必將產生智慧生產與智慧供應鏈的融合,企業物流完全智慧地融入企業經營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業。

        二是智慧物流網絡開放共享,融入社會物聯網。

        物聯網是聚合型的系統創新,必將帶來跨行業的網絡建設與應用。如一些社會化產品的可追溯智能網絡就可以方便地融入社會物聯網,開放追溯信息,讓人們可以方便地借助互聯網或物聯網手機終端,實時便捷地查詢、追溯產品信息。這樣,產品的可追溯系統就不僅僅是一個物流智能系統了,它將與質量智能跟蹤、產品智能檢測等緊密聯系在一起,從而融入人們的生活。

        物流滲透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是產品追溯系統,今后其他的物流系統也將根據需要融入社會物聯網絡或與專業智慧網絡互通,如:智慧物流與智能交通、智慧制造、智能安防、智能檢測、智慧維修、智慧采購等系統融合,從而為社會全智能化的物聯網發展打下基礎,智慧物流也將成為人們智慧生活的一部分。

        三是多種物聯網技術集成應用于智慧物流。

        目前在物流業應用較多的感知手段主要是RFID和GPS技術,今后隨著物聯網技術發展,傳感技術、藍牙技術、視頻識別技術、M2M技術等多種技術也將逐步集成應用于現代物流領域,用于現代物流作業中的各種感知與操作。如,溫度的感知用于冷鏈;侵入系統的感知用于物流安全防盜;視頻的感知用于各種控制環節與物流作業引導,等等。

        四是物流領域物聯網創新應用模式將不斷涌現。

        物聯網帶來的智慧物流革命遠不是我們能夠想到的以上幾種模式。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更多的創新模式會不斷涌現,這才是未來智慧物流大發展的基礎。

        目前就有很多公司在探索物聯網在物流領域應用的新模式。如,某公司在探索給郵筒安上感知標簽,組建網絡,實現智慧管理,并把郵筒智慧網絡用于快遞領域;當當網在無錫新建的物流中心就探索物流中心與電子商務網絡融合,開發智慧物流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模式;無錫新建的糧食物流中心探索將各種感知技術與糧食倉儲配送相結合,實時了解糧食的溫度、濕度、庫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糧食配送與質量檢測管理的智慧物流體系等等。

        物聯網在物流業發展前景光明,但是面對物聯網熱潮,我們也要保持冷靜,不要不顧實際去跟風炒作。具體而言,應該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切記浮躁心態。

        近期以來,關于物聯網的發展新概念風起云涌,各行業與各地區都讓人感到有一股浮躁情緒,讓人感到一種無法言說的憂慮。新技術受到普遍關注,本是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我們不是實實在在地推進,而是一窩蜂地炒作。對此,國家工信部一位官員就謹慎地指出,發展物聯網絕不能搞“大呼隆”,否則就是“浪費資源”,將會導致整個物聯網產業鏈受損。

        二、盡快制定統一標準。

        物聯網的發展與應用,向上關系到眾多物聯網技術裝備企業,中間關聯著電信等網絡層的基礎通信運營商,向下關聯著眾多應用企業與行業。物流行業僅僅是應用行業之一,在這種情況下,物聯網發展迫切需要統一標準,統一規劃,切忌各自為戰。但是,目前物聯網標準制定缺乏統一協作,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物聯網應用和產業規模發展也都受到很大影響。

        第5篇: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關鍵詞:智能制造;物流;商業模式;互聯網;社群

        中圖分類號:F4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3-0-03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of “Made in China 2015”, China began the transition from “made in China” to “made intelligently in China”. The chain of manufacturing began to reconstruct. Meanwhile, new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hilosophy contributed to the change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traditional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o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As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overall logistics on society,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 China has been introduced combined with Internet and community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nd som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about how to innovate the business mod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end of the paper.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logistics, business model, Internet, community

        一、前言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就是使“中國制造”加速向“中國智造”轉型,實現中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過去的中國具有低成本競爭優勢,而隨著企業用工成本不斷攀升,經濟發展放緩,中國經濟“高成本時代”逐漸來臨,這些都給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這種背景正是傳統物流開始改變的動力[1]。

        近年來,在智能化的壓力下,國內物流裝備技術行業已有企業在物流智能化領域進行了探索,或其智能化戰略,或實施了智能物流項目。不久前,圓通速遞獲得阿里巴巴聯手云峰基金的戰略投資,此次戰略投資完成后,菜鳥網絡將與圓通開展更深層面合作,依托雙方的地位和品牌,打造整個互聯網和快遞行業的升級版,以滿足越來越大的市場需求。因此,中國物流企業必須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來應對制造產業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二、智能制造的背景

        智能制造是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集成了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組織方式創新的先進制造系統,是集成制造、精益生產、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網絡化制造等多種先進制造系統和模式的綜合[2]。基于信息物理系統的智能制造正在引領制造方式變革;網絡眾包、協同設計、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精準供應鏈管理等正在重塑產業價值鏈體系;可穿戴智能產品、智能家電、智能汽車等智能終端產品不斷拓展制造業新領域[3]。

        物流是制造業的重要一環,因此制造業的變化也深深影響著物流領域。企業開始將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科學技術應用于物流領域,以及網絡眾包、協同設計、精準供應鏈管理等商業理念也啟發著管理者對物流產業商業模式的思考。新的技術與商業理念的結合使得物流產業商業模式有了多種的發展趨勢。

        三、商業模式的概念

        20世紀70年代中期Konczal和Dottore[4]在討論數據和流程的建模時,首先使用了商業模式這個術語。C.Zott,R.Amit(2007)[5]提出商業模式是超越單獨企業和其參與要素的一個活動系統,商業模式使得企業專注于自己的伙伴,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Stewart&David&Zhao(2000)[6]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能夠獲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邏輯陳述。我國學者李光斗[7]認為商業模式視為實現顧客的價值最大化,能使企業的內外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并通過提品和服務使系統持續達成盈利目標的整體解決方案。在互聯網時代,羅珉和李亮宇[8]學者認為商業模式是在充滿不確定性且邊界模糊的互聯網下,通過供需雙方形成社群平臺,以實現其隔離機制來維護組織穩定和實現連接紅利的模式群。

        從國內外學者對商業模式的研究來看,商業模式是在價值網絡之后一個企業創造以及獲得價值的核心邏輯。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商業模式不僅要將企業的內外部資源進行整合,而且需要企業與消費者連接,企業與消費者共創價值、分享價值,以實現企業與消費者的共贏。

        四、智能制造如何對物流行業的商I模式產生影響

        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目前我國社會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18%,該比例每降低1個百分點,我國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億元以上[9]。目前我國制造業物流總額在社會總物流總額中占到74.7%,可見,制造業在物流領域可以挖掘最大的潛力。

        (2)大眾物流

        互聯網時代下的社群不再受制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依靠網絡平臺,企業與外部人群能方便地進行交流溝通。比如,DHL將大眾商業模式運用于物流,在瑞典推出了眾包模式送貨的移動應用MyWays,人們可以通過移動應用報名投遞自己行動路線附近的包裹,并獲取報酬。大眾商業模式是大眾物流和分享經濟物流的概括。大眾物流基于社交網絡和人群,通過強調眾包和眾籌,物流供應商能夠加快市場創新周期,提升物流服務。眾包物流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所謂眾包物流,是指把原由企業員工承擔的配送工作轉交給企業外的大眾群體來完成。分享經濟物流基于全球化帶來的“分享文化”,即共贏,物流公司與其競爭對手共享物流的基礎設施與服務。

        四川創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人人快遞”業務模式可以概括為此商業模式,其業務場景是,發件人通過APP寄件單,訂單除了包括預約取件時間、貨物名稱、聲明價值外,還包括寄件人和收件人的地址和聯系方式,軟件會根據上述信息自動核算出快遞費用。在平臺注冊的自由快遞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路線進行“搶單”并從中獲得報酬。

        (3)全渠道物流

        隨著互聯網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電商和傳統的實體店已不再是互不相交的兩條平行線,電商開始籌劃實體店,而實體企業開始籌劃利用互聯網平臺,比如蘇寧易購,小米開設實體店,各大品牌在天貓開設旗艦店等,這些企業的商業行為都意味著全渠道商業模式的興起。

        全渠道商業模式有兩個核心[14],一是全渠道。消費者在其購買的整個過程中,與商家的“接觸點”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受時空約束的媒介,而是在各種“接觸點”大量使用計算機、智能手機等互聯網工具,從而可以利用全渠道獲得交易信息,最終完成購物。二是O2O。這個概念的起源于團購,online(線上)交易、offline(線下)完成,形成一個完整的交易閉環。

        由于全渠道商業模式的特性,若顧客要獲得良好的購物體驗,不管是孤立的線上和線下銷售,還是融合打通的線上、線下銷售,物流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將來,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和現代物流技術,實現全渠道物流,在倉儲、配送各環節不同程度的融合打通,提高企業的全渠道服務能力,給顧客提供隨時、隨地、方便又快捷的購物體驗。目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互聯網企業主要是與線下商店合作,比如京東為了實現“最后一公里”跟達達物流、唐久便利店等合作,擴充京東的O2O生態圈,為京東建設全渠道商業模式的發展服務[15]。

        4.對比分析六種商業模式優缺點

        5.建議

        物流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物流企業要在其中保證自身的存活于發展,創新商業模式勢在必行,中國的物流行業可以從以上的6種商業模式介紹中獲得啟發。

        (1)現有的物流企業應該選取符合自身條件與本身的商業定位的模式來設計創新商業模式。物流企業可以不局限于其中一個商業模式,在現實的商業運營中,針對自身的優勢和弱勢,物流企業可以將多種商業模式融合運用,創新設計最切合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比如制造業的供應鏈環節可以應用實時物流與預測物流相結合的模式;大型的互聯網企業,例如京東在構造自身的全渠道物流外,可以考慮構建自身的超級網絡物流,同時利用本身的網絡平臺優勢,也可采取一些大眾物流的模式,從而構建符合京東自身的獨特的物流商業模式。

        (2)對于新進入物流行業的企業,由于其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若要迅速的占領物流市場大眾商業模式是很好的選擇。“互聯網+分享經濟2.0”理念的出現,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互聯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使得普通大眾能夠參與進物流環節,將閑置資源集中利用,一方面,調整了物流成本結構,有利于行業新進入者早期的市場擴張;另一方面,新進入者可以與電商進行合作,嘗試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

        六、結語

        智能制造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趨勢,我國順應趨勢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國智造”成為我國未來制造業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物流領域開始成為制造業新的盈利點,在此背景下,物流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至關重要。物流裝備技術行業在智能物流領域進行了一些探索,一些互聯網公司也率先進行了物流產業商業模式的改革創新。本文在結合我國互聯網技術和物流行業商業模式的發展現狀,并聯系我國大眾群體特點,分析了未來中國物流產業商業模式將會向超級網絡物流、實時物流、預測物流、城市物流、大眾物流和全渠道物流6種商業模式。提出我國物流企業可以在結合自身優缺點的情況下,融合運用這6種商業模式,設計出符合自身發展的物流商業模式的建議。

        參考文獻:

        [1]李冰漪.“中國制造2025”與物流智能化[J].中國儲運,2015(7):72.

        [2]王曉明.從三個維度認識“智能制造”[N].經濟日報,2015.

        [3]中國制造2025.

        [4]ST.HLER P. Business Models as an Unit of Analysis for Strategizing D r a f t 1 [E B]. D r a f t 1 e d . , 2 0 0 2 : 2 0 0 9 - 1 1 - 0 3 , h t t p : / / geschaeftsmodellinnovation. de/english/definitions. htm.

        [5]C ZOTT, R AMIT.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 spective [Z]. Long Range Planning DOI: 10. 1016 / j. lrp. 2009 - 07- 04.

        [6]STEWART D W, ZHAO Q. Internet marketing,business models,and public policy [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 MARKET-ING. 2000,19 ( 2) : 287 - 296.

        [7]王廉.商業模式是企業第一生產力,商業模式決定企業成敗[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

        [8]羅珉,李亮宇.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價值創造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322):95-107.

        [9]中國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18%[J].中國經營報,2015.

        [10]王惠芬,賴旭輝,等.產業融合機制下商業模式發展的新趨勢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4):137-139.

        [11]Dr. Nedialka Bubner ,Dr. Nikolaus Bubner .Logistics Trend Radar .2014:17.

        [12]王付嬌.阿里巴巴的“超級物流網”計劃.新浪科技,2015.

        [13]胡云超.城市物流可持續發展[D].2013.

        [14]劉向東.移動零售下的全渠道商業模式選擇[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14(5):13-17.

        [15]陶婭潔.京東合并達達:打響物流O2O之戰[J].中國產經新聞,2016(4).

        作者簡介:張文娟(1970-),女,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供應鏈管理研究。

        曹 燁(1993-),女,同濟大學中德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商業模式研究。

        第6篇: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卡;軍事應急物流

        中圖分類號:E233 文獻標識碼:A

        新世紀新階段,隨著安全威脅因素的增多和軍隊使命任務的不斷拓展,軍事實踐的范圍和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軍事應急物流,作為市場物資直通“戰場”和國民經濟向軍事實力轉化的橋梁紐帶,已成為我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后勤保障的一項重要內容。面對重大自然災害、恐怖威脅、嚴重疫情以及突發軍事行動等事件增多的新形勢,加強軍事應急物流快速化、靈敏化、智能化的保障能力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的發展,物聯網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信息化技術,已經在倉儲配送、安全保衛、遠程智能控制、系統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如何根據軍事應急物流的管理現狀,研究物聯網技術在軍事應急物流中的應用,為軍事應急物流提供信息技術保障系統,將決定軍事應急物流保障能力建設的成敗。

        1 我軍軍事應急物流管理現狀

        所謂軍事應急物流是指軍隊為應對重大疫情、嚴重自然災害、軍事沖突等突發事件而對物資、人員、信息、資金的需求進行緊急保障的一種特殊軍事物流活動。我軍軍事應急物流管理現在還存在諸多問題,總體概括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軍事應急物流信息采集難度大。在緊急情況突發時,由于事發突然,軍事應急物流單元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對物流需求信息做到準確的采集,加之在應急保障行動中,任務性質多元,行動方向不一,大部分事件破壞力大,波及范圍廣,可能會摧毀當地所有地面通信網絡設施以及道路、橋梁系統,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由于通信設施被毀、斷電等原因,汶川地區曾長時間與外界聯系中斷,包括物資需求在內的一切信息均無法傳遞。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當地破壞程度和需求信息精確、及時地采集并傳輸給軍事應急物流單元,是救援部門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

        (2)軍事應急物流統一指揮難度大。首先,我軍目前對軍事應急物流研究力度不夠,軍事應急物流保障力量和能力不夠強,仍處于一種“經驗主義”的狀態。其次,不少軍事應急物流單元雖然形成了相應的應急物流保障模式,但都是從局部情況出發,缺乏統一指揮,各部門協調配合度不夠。第三,盡管有些軍事應急物流單元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但這些預案大多比較抽象,實際操作性不強。正因為上述原因,軍事應急物流單元面對突發事件時,往往無法準確地獲取救援地域的物資需求和地理、路況、天氣等情況的信息,造成應急軍事物流的聯系渠道不暢、多頭指揮、責任不明,嚴重制約軍事應急物流的效率和效果。

        (3)軍事應急物流決策控制難度大。目前我軍軍事應急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不夠完善,軍事應急物流過程中產生的信息種類繁多、數量巨大,在沒有建立應急物流信息和共享平臺的情況下,無法準確掌握突況下的詳細資料以及物資的需求和分布情況,對運力的數量和狀況不清,分析判斷不準確,也就無法制定正確的應急物流決策。因此軍事應急物流迫切要求建立一個應急物流信息綜合處理平臺,而當前多數信息傳遞基本還是靠電話和傳真進行信息溝通,所處理的信息量有限,信息融合效率較低,在復雜情況下,物流信息紛至沓來,難以對其進行整合篩選形成決策。

        由于我軍軍事應急物流存在信息獲取難、統一指揮難以及決策控制難的問題,相關部門無法快速的得到突發事件的信息,對軍事應急物流無法做出有效、準確的判斷,從而做出正確方向的決策指揮和控制。近年來迅速發展的物聯網技術是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系統,其在軍事應急物流中的應用將會大大提高信息獲取和處理的能力,以便指揮領導進行統籌安排。

        2 物聯網技術在軍事應急物流中的應用

        物聯網技術是指通過各種信息傳感設備,如傳感器、射頻識別(RFID)技術、衛星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激光掃描器、氣體感應器等各種裝置與技術,實時采集任何需要監控、連接、互動的物體或過程,采集其聲、光、熱、電、力學、化學、生物、位置等各種需要的信息,與互聯網結合形成的一個巨大網絡。其目的是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所有的物品與網絡的連接,方便識別、管理和控制。結合軍事應急物流的應用現狀,物聯網技術在軍事應急物流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軍事應急物流應急車輛智能卡應用。車輛智能卡在應急物資運輸和配送的運用中,不僅可以實時地監控車輛運輸、在途物資情況和人員狀況等信息,而且能促進整個軍事應急物流系統發揮最大的整體效益,統籌安排最佳運輸路徑、根據貨物性質最優化裝載量和及時準確的運送,提高軍事應急物流的效率,從而達到軍事運輸應急的目的。應急車輛智能卡在軍事應急物資調動中,主要實現了以下主要功能:

        一是軍事應急車輛導航:導航是應急車輛智能卡的主要功能,應急車輛智能卡內嵌北斗衛星導航模塊,可以實時接入北斗定位系統。由于自然災害和軍事斗爭準備發生的不確定性,軍事應急車輛駕駛員對去往災區或戰場的路段不熟悉,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軍事應急物資安全、及時地到達命令指定地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二是軍事應急車輛監控和調度:在軍事應急物流過程中,結合軍事應急物流特點,智能卡接受和發送車輛定位數據、調度命令和緊急的預警。針對不同軍事應急物流的情況,需要制定不同的北斗衛星監控系統。三是軍事應急物資配送跟蹤和查詢:結合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功能和現代通信技術,對于應急物資的流動和去向實行跟蹤,以及時提供應急物資數據給軍事應急指揮中心,確保應急物資不會短缺。四是軍事應急運輸線路定制:結合智能卡內嵌的GIS系統,對應急車輛行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根據應急物資的去向,突發事件的限制,設計最佳行駛路線,從而做到提高軍事應急物流效率,節約軍事應急物流成本。

        (2)軍事應急物流物聯網平臺應用。構建軍事應急物流物聯網平臺就是要建立一個多信息采集、多通道傳輸、靈活感知的物聯網信息處理平臺。并通集合編碼技術、網格技術、射頻技術、傳感網技術、衛星通信與定位技術、軍用CDMA網絡技術和機動無線組網技術等,對軍事應急物資信息實現自動、快速、并行、實時、非接觸式處理。

        軍事應急物流物聯網平臺主要包括三個層次:一是感知層,傳感網絡,即以二維碼、RFID、傳感器為主,利用智能卡與應急運輸車輛的綁定,實現應急物資的在途識別和衛星定位。二是傳輸網絡層,即通過現有的無線網絡、寬帶網絡、撥號網絡等,實現軍事應急物資數據的采集、傳輸與計算。三是應用層,即輸入輸出控制終端,能夠對軍事應急物資進行遠程管理控制。圖1所示。

        (3)軍事應急物流物資資產可視化應用。軍事應急物流物資資產可視化就是及時準確地向指揮部或前線提供人員、裝備和補給品的位置、狀態類別及運輸等信息,通過軍事應急物流物聯網系統,無論是前線作戰或者救災人員、后勤保障人員或者指揮人員都可以實時動態的掌握應急物資和裝備的位置、數量和狀態等信息要素。通過對重要軍事應急物資裝配射頻卡,或者單件物資集裝組配后按照標準加載射頻卡,經過RFID技術快速識別,將信息通過北斗衛星無線網絡或者動態無線組網實時同步至軍事應急物流物聯網系統的數據中心,經過統計分析和圖表化處理,在指揮部的指揮控制領導桌面實時顯示應急物資信息,同時實現前線作戰人員客戶端顯示其所需應急物資的位置、狀態、數量等信息。軍事應急物流物聯網系統對于在非軍事行動中及時支持救援與戰爭時期隨時保障前線作戰,縮短運輸應急時間,提高軍事應急物流效率,降低軍事應急物流成本具有重大意義。

        3 總 結

        本文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軍事應急物流管理,較好地解決了在途物資和車輛運行狀態的智能化管理、軍事應急物資儲備管理等問題,為軍事應急物流實現信息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將進一步推動軍事應急物流向著自動化、智能化、多維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第7篇: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一、物聯網技術在倉儲物流領域中的作用

        物聯網是互聯網延伸的產物,可以將物品中的信息進行科學化的管理,將物聯網運用于倉儲物流領域中,具有先發的重要性,并且可以提升物流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在先發重要性方面,物聯網技術運用于倉儲物流領域中,可以改進物流管理的措施,繼而可以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例如物聯網技術中的EPC系統,可以改進物流體系中的配送、運輸和智能貨架等體系。隨著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物聯網技術已經逐漸應用于倉儲系統中,使物流企業在市場的需求和發展方面,具有先發的重要作用;在提升物流企業的競爭力方面,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物流倉儲體系中,可以有效地節約物流成本,從而加快企業的運轉效率,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具備一定的價格優勢,進而可以提升物流行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二、物聯網技術在倉儲物流領域中的應用分析

        (一)通信與網絡技術在倉儲物流領域中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逐漸將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應用于物流行業中。在企業的生產中,倉儲系統是企業重要的組成部分,關系著企業的生產管理。在物流企業的倉儲管理中,需要通過局域網和互聯網的相互連接來完成信息的傳遞。因此,將倉儲系統的信息連接中,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運用,可以提升倉儲信息的傳輸效率。

        (二)感知技術在倉儲物流領域中的應用感知技術是物聯網中最為重要的技術之一,而RFID是感知技術的重要體現,其可以和托盤系統進行有效的融合,繼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的倉儲成本,并且可以提升揀選的效率。在普通倉儲系統中,電子標簽對物品的揀選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主要表現在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計算機對物品進行有效的分解和揀選,繼而可以提升倉儲效率。目前RFID技術在物流倉儲系統中存在廣泛的運用。在部分較為先進的物流行業,通常采用全自動的揀選技術,對企業的發展而言,可以最大程度地增加企業的倉儲效率。

        (三)智能倉儲與傳輸在倉儲領域中的運用在目前的物流企業發展中,我國部分企業已經將智能化的倉儲技術和傳輸技術運用于倉儲領域中,主要包括語音提示、機器人、視頻監督和無人搬運等手段。由此可見,將物聯網和倉儲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倉儲業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程度。

        (四)物聯網技術在物流傳輸中的應用在物流企業的發展中,已經逐漸將物流網技術應用于物流傳輸中,提升了物流行業的傳輸效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物流傳輸,主要表現在銷售、運輸和配送三個方面:在銷售方面,當物流商品出售之后,利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商品的存儲位置進行定位,并且可以將物品信息傳遞給倉庫管理人員。由此可以提升物流行業信息傳遞的效率;在運輸方面,利用無線射頻技術可以準確地對商品進行定位,之后管理人員可以利用無線終端找到商品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物流的運輸效率;在物品的配送方面,工作人員可以利用終端設備以及POS機完成現場交易,同時系統可以根據商品的信息為配送人員提供最佳的路線[3]。

        三、物聯網技術在倉儲物流領域中的展望

        (一)感知技術的發展在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中,感知技術可以提升物流倉儲的效率。例如感知技術可以探查到商品中的藥品和食物等,繼而可以針對性的進行存儲,以便給人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由此可見,物聯網技術中的感知技術必將更好的應用于物流倉儲系統中。

        (二)物聯網無人搬運技術的發展無人搬運技術是指智能化搬運車。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逐漸運用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搬運技術必將成為物流倉儲的一項重要技術,其可以代表我國物流行業的智能化和自動化發展程度。

        (三)RFID技術的發展在物流倉儲系統中,RFID技術屬于自動化識別技術,可以對倉儲商品進行自動地識別和干預,并且操作便利快捷。由此可見,RFID技術必然是物聯網技術在倉儲管理中的重要應用趨勢。

        四、結語

        第8篇: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物流;供應鏈

        [DOI]10.13939/ki.zgsc.2017.09.172

        1 物聯網的概念及內涵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一項快速發展應用的新技術,國內外普遍公認的是由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最早提出來的。目前,世界各國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我國最早是在2009年8月,時任國家總理的同志深入闡述了“感知中國”和物聯網傳感技術新理念,物聯網得到快速發展。

        早期,“物聯網”也稱“傳感網”,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信息交換的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其用戶端擴展和延伸至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其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條碼掃描器、全球定位系統、微納傳感器、數碼攝像頭等各種信息傳感設備,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進行通信和信息交換,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2011年5月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中國物聯網白皮書(2011年)》給物聯網的定義是:“物聯網是通信網和互聯網的拓展應用和網絡延伸,它利用感知技術與智能裝備對物理世界進行感知識別,通過網絡傳輸互聯,進行計算、處理和知識挖掘,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交互和無縫連接,達到對物理世界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目的。”

        概括來說,物聯網目的是實現萬物互聯,主要涉及兩個層面主要內容:一是硬件層面上,物聯網把射頻識別(RFID)裝置、全球定位系統、紅外傳感器及其他多種傳感器等裝置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二是軟件層面上,物聯網將采集到的海量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到服務器上,并采用云計算等數據處理技術。

        對于企業而言,物聯網在生產、營銷、物流的未來發展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2 物聯網在物流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

        物聯網的應用有三個層次:一是傳輸通信,它是物聯網應用的保障。利用企業網、互聯網、無線網、移動通信網等網絡通信載體將感知的信息進行實時的傳送。二是全面感知,它是物聯網應用的基礎。利用RFID讀寫器和標簽、傳感器、二維碼、條碼閱讀器、智能終端及其他各種感知設備實現隨時隨地對各種對象信息的采集,全面感知世界。三是應用方案,它是物聯網應用的核心。物聯網是面對具體應用而存在的。物聯網的創新、普及和應用,要以具體的應用解決方案的整合創新為出發點。

        以物品狀態信息作為流動主體的物聯網應用,是物流供應鏈的關鍵。通過物聯網,可以使得物品在整個供應鏈上下貫通,提高物流運輸配送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形成端到端的智能物流配送服務流程,保障配送。管理者可以通過數字化定位最優線路,實時向運營車輛發送指令,實現對物流車輛及司機的全程監控和調度管理,可以使得運輸過程的數據傳輸更加正確、技術,實現信息互聯互通,對車、人、物、路、位置等進行有效的智能監控、調度管理,保證貨物在最短時間送至消費者手中。同時,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子標簽隨時查看貨物從生產到存儲到出庫全過程信息。運用物聯網,能夠促進物品在物流供應鏈流轉過程中的透明管理,可視化程度更高。物流中心內部的上架、補貨、掃描、發運等進程都通過相關信息系統進行跟蹤和監控,供應鏈的每個成員都可以追溯產品生產者、產品特征以及產品流轉運動軌跡,依此推廣品牌和降低安全質量事故。對于物流行業整體管理水平、服務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3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供應鏈體系構建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供應鏈體系可以分為三層架構,即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如下頁圖所示。

        感知層主要是獲取并處理物品信息,由最低端的條碼標簽、RFID標簽、傳感器、攝像頭、GPS以及傳感網關、傳感節點設備組成。主要是對物流供應情況進行信息采集。網絡層負責傳輸感知層信息。應用層是將收集的信息進行處理,轉化成視頻、數據等方式,方便對物資進行調度、跟蹤監控、運輸安排、倉儲安排,從而實現物資流轉的全程可視。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將直接帶動現代物流的發展,推動企業物流供應鏈向智慧化、智能自動化發展。在物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物流供應鏈的構建將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3.1 采購、生產管理

        在采購、生產過程中運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對采購、生產過程中所有的物料、零部件進行質量跟蹤和追溯,對半成品、成品進行質量控制和自動識別,降低人工管理成本,有助于幫助生成者合理安排生產和進度,保證生產線穩定作業,保證產品質量。

        基于物聯網的物流供應鏈體系架構

        3.2 運輸管理

        通過物聯網技術,可以對運輸車輛進行智能調度、在途監控,實現對運輸路線、運輸時間與運輸貨物的可視化跟蹤。此外,管理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整行車線路,提前預知貨物的到達時間,進一步提高運輸到貨及時率和客戶物流運輸跟蹤體驗。

        3.3 倉儲管理

        通^物聯網技術,實現倉庫自動掃碼出入庫,自動指引上下架,在庫自動化盤點,對庫內存放位置進行精準定位等,實現準確收發貨,及時補貨,降低庫存,減少物品損耗。

        3.4 銷售管理

        通過物聯網技術應用,可以減少銷售物流等待時間,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進而提升顧客滿意度。

        3.5 物流設備設施管理

        物聯網的應用將進一步提高物流設施設備智能化應用能力,促進物流供應鏈管理過程向智能化發展。除了比較成熟應用的條碼技術、RFID技術、GPS、GIS、電子數據交換技術外,物流設施設備都將嵌入RFID電子標簽或其他感知載體,通過標簽所記錄的信息幫助相關信息系統及時掌控各項物流進程,促進物流管理、運行效率提升,降低物流成本。

        4 結 論

        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下,智能化物流供應鏈的構建可以使得物流環節更加高效便捷,并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動化、可視化,利用新的RFID技術、GPS技術、視頻監控技術、無線網絡技術、移動計算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傳感感知技術,將帶動物流配送網絡的智能化,推動敏捷智能的供應鏈變革,開創智慧物流新局面,并從整體為制造企業、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蔡麗艷.物聯網時代的智慧物流[J].物流科技,2010(12).

        [2]白劍,金靜陽.物聯網下智能物流供應鏈管理[J].科技視界,2013(26):21.

        [3]王鶴.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供應鏈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7).

        第9篇:智能物流的主要技術范文

        【 關鍵詞 】 普貨運輸管理;系統開發;技術運用

        Based on NET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bout General Cargo

        Chen Xiao-yan

        (Hubei Unversity of Technology HubeiWuhan 430068)

        【 Abstract 】 Logistics management science is a comprehensive subject, including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engineering science.It applicates systems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relevant techniques in the field of new achievements.This system is mainly used Web Services technology and Smart Client ( Smart Client Architecture ).It is easy to deploy, automatic to update, work offline, and extend etc.

        【 Keywords 】 general cargo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system development;technology application

        1 引言

        近些年來,隨著物體流通業務的大規模發展,物體流通產業和生產系統的高度化發展使得物流活動有了高速的發展。所有的這些都決定了現代物流行業不僅僅是一種管理商品運輸、保管的事務性活動,它還需要適應全球制造業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生產的極其復雜化的需求,再加上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這些都要求物流行業要有更完善的適應性發展。

        物流科學是現今世界上最具有影響的較新的學科之一,它主要研究的對象是物體動態的流轉過程,從而揭示了運輸、儲存、流通、裝卸、加工和物流信息等物流活動的內在聯系。大大提高了物流系統的水平與效率,能更有效的提高物流的時間和空間效益。

        隨著現在高新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己經發展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充分調研省內各家大、中型物流企業的需求基礎上進行開發設計,在復雜的業務流程、界面操作風格和實際業務對系統響應速度的較高要求等前提下,致力于實現“好用、實用、先進、靈活、易操作和安全”等設計目標。本系統主要應用Web Services技術和Smart Client(智能客戶端)架構,它具有容易部署、能自動更新、能離線工作、能擴展等特點。智能客戶端的技術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構造客戶端使用的技術,它結合了B/S結構的易維護性和C/S結構的人機交互性的優勢。Web Services因為其基于廣泛的標準協議和具有良好的易擴展性,是多數智能客戶端的應用程序服務器端技術的較好選擇。并且考慮到集團總部和各分公司網絡速度的差異(總部網絡帶寬較大,而小規模運營網點網絡上下行速度較低),在系統具體實現方式上將采用Smart Client(智能客戶端)架構和B/S模式相結合的混合模式實現,基于Microsoft .NET 2.0規范的IIS平臺,采用C#語言按照面向對象的設計要求進行設計。

        2 現代物流發展以及對信息系統的需求

        物流科學是現代經濟科學和現代技術科學較好的結合,是全面融合技術科學和經濟科學,并且是融合多學科的技術科學和經濟科學,比如資源配置類科學、倉儲類科學、流通類科學、環境類科學、運輸類科學、搬運類科學以及營銷類科學、再生類科學、系統類科學等,所以物流科學是融合了許多種類科學的綜合性科學,這種綜合性科學也是現代科學的發展趨勢。

        物流技術這類綜合學科的出現,是現代大流通、大生產的必然條件。現代社會形成了許多的縱橫貫通的各種物體的運動網絡,在現代經濟社會的各個物體之中和物體之間,開成了現代經濟社會的血脈,它的運行和周轉靠的是所有相關科學的綜合運用。

        現代物流管理系統要求物流的管理要專業化和信息化。理論上,現代物流管理用運籌學、博弈論等工具對物流各種活動進行考察;技術上,現代物流管理極其依賴對海量信息、數據的分析、采集、處理和隨時更新,網絡技術、EDI技術、條形碼技術、智能化和柔性化技術、自動化技術等能夠廣泛應用;運輸、倉儲、裝卸等也普遍采用標準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物流設備設施。所以,現代物流管理就需要建立起安全、高效、可靠的現代物流管理服務網絡,或者說現代物流需要更加先進的信息技術加盟。

        3 普貨運輸業務

        3.1 運輸作業典型流程(圖1)

        3.2 功能模塊劃分(表1)

        4 普貨運輸管理系統開發

        4.1 前言

        根據普貨運輸業務流程分析,結合.NET多層開發技術,設計出普貨運輸管理系統。詳細描述系統分層結構,并簡略介紹各個層次的代碼。

        4.2 軟件開發環境與工具的選擇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日本乱码仑区在线 |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网 | 一区二区日韩激情综合网 | 亚洲性爱免费视频网 |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 午夜福利免费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