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范文

        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

        第1篇: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范文

        防治校園暴力,這回出招挺細

        日前,多部門聯合《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意見》不僅明確要“消除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錯誤認識”,也提出了關注學生有無精神恍惚、推進視頻監控系統全覆蓋、多次實施暴力學生必要時轉入專門學校等具體舉措。專家指出,任何情境任何形式的暴力都不允許,必須做好早期發現,懲戒和教育并舉,防止受害人受到二次傷害。

        欺負弱小、敲詐勒索、言語和肢體傷害……屢屢發生的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事件,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日前,繼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理的通知》之后,教育部聯合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等部門,針對學生欺凌問題聯合《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從有效預防、依法處置、形成合力3個方面,對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提出了要求。

        與以往不同,《意見》提出了非常具體的舉措,如“關注學生有無學習成績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緒反常、無故曠課等異常表現及產生的原因”“禁止學生攜帶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進入學校”“推進校園及周邊地區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全覆蓋”“對屢教不改、多次實施欺凌和暴力的學生,應登記在案并將其表現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必要時轉入專門學校就讀”“依法追究其監護人的法律責任”等。

        事前

        消除“未成年人不需擔責”的錯誤認識

        《意見》提出,針對欺凌、暴力進行全面教育,強調“消除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的錯誤認識”,意在堅決對欺凌、暴力說“不”。

        “在施暴者的心中,欺凌行為常常被認為是可以容忍的。”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咨詢師裴濤分析,在這種錯誤認知的指導下,欺凌和暴力才會屢見不鮮。《意見》明確,任何情境下以任何形式訴諸暴力,都是不被允許的。只有在中小學生頭腦中樹立“欺凌害人害己”“違紀違法必究”的觀念,才能指導他們正確判斷身邊的欺凌、暴力現象,從根本上瓦解欺凌暴力行為滋生的土壤。

        有效遏制校園暴力的發生,“心防”和“人防、物防、技防”同等重要。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斯輝談到,在學校安全管理中,物防與技防已受到相對的重視,人防問題也有相應的責任制度規定。這次多部門出臺的防治學生欺凌與暴力的《意見》,將學校安全管理視為預防學生欺凌與暴力發生的重要舉措,凸顯了“心防”的重要性。

        《意見》強調,要及時掌握學生思想情緒和同學關系狀況,“特別要關注學生有無學習成績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緒反常、無故曠課等異常表現及產生的原因,對可能的欺凌和暴力行為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程斯輝認為,這正是旨在關注師生心理健康安全。此外,應該對學校的優秀學生、貧困生、心困生、留守生給予更多的關注與關愛。

        事中

        早期發現,監控上下學重要時段與路段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常務副主任范國睿認為,每一起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中,施暴者、被施暴者雙方都是受害者。被施暴者一方,身心受到傷害;施暴者一方,人格也會受到傷害。因此,對待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無論是用教育的方法還是法治的方法,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學生的人格與心靈健康。在應對策略上,應當綜合運用積極教育、早期預警、現場干預、依法懲處、心理疏導等方式。其中,現場干預一環,是不容忽視的。

        那么,校園暴力事件正在發生時,應該如何干預呢?

        《意見》特別強調了早期發現的重要性,“重點監控學校周邊、學生上下學重要時段、學生途經重點路段,加強對重點青少年群體的動態研判,對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對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預測預警、實時監控、軌跡追蹤及動態管控。”

        “早發現,是迅速、妥善應對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基礎和前提。”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耿申認為,學校應聘請專業人員對全體教師和學生家長進行培訓,使教師和家長能夠從學生的行為、情緒、衣著、用品等方面發現卷入欺凌和暴力事件的跡象,及早發現尚處隱秘期的欺凌和暴力現象,并且實施早期干預,將欺凌和暴力遏制于萌芽階段。

        范國睿指出:“《意》要求,在地方和區域層面,建立學校、家庭、社區(村)、公安、司法、媒體等各方面溝通協作機制,真正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合力。”此舉意在明確多元主體的共同責任,形成合力,不讓欺凌和暴力現象躲過各方的視線。

        事后

        懲戒教育結合,避免校園暴力擴散成網絡欺凌

        《意見》指出,“既做到真情關愛、真誠幫助,力促學生內心感化、行為轉化,又充分發揮教育懲戒措施的威懾作用。”裴濤分析說:“我們要懲戒和杜絕的是欺凌和暴力的行為現象,而不是要討伐和清算一個個迷失自己的孩子。《意見》的出發點是我們始終相信,每個孩子都可以通過教育改正錯誤,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意見》還提出:“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學生,要充分了解其行為動機和深層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引導和幫扶,給予其改過機會,避免歧視性對待。”有專家分析,這提示了作為教育管理者,不是要對施暴學生一味批判、恐嚇、全盤否認,而是要幫助他們看到自身行為的不合理之處,理解自己施暴行為的前因后果,并學習用更加健康積極的方式實現合理的目標。這樣才能懲教結合,立德樹人。

        面臨日益頻仍的學生欺凌和暴力事件,世界多國都加強了立法等相關懲戒措施。

        2002年,挪威政府總理、全國教師協會、各區反欺凌聯盟、全國家長協會和兒童監察員代表共同發表了《反欺凌宣言》,對學生欺凌和暴力實行“零容忍方案”。

        2003年,英國政府教育與技能部《反欺凌行動》。多數中小學制定了專門針對欺凌的措施。

        2013年,日本參議院審議通過《欺凌對策推進基本法案》。

        此外,美國聯邦政府和州政府也都加強立法,通過制定欺凌行為認定標準和嚴懲欺凌行為,遏制校園暴力。

        范國睿建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及民法、刑法相關條款,增加“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等內容,使中小學生承擔欺凌與暴力的相應法律責任。同時,借鑒相關國家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對于未成年犯罪者,采取非監禁執行,強制其參加一定時間的社區服務;對監護者進行必要的懲戒,以強化其教育、監護之責。

        此外,《意見》強調,在報告、宣傳及處置等各環節,要“嚴格保護學生隱私,防止泄露有關學生個人及其家庭的信息”“防止媒體過度渲染報道事件細節,避免學生欺凌和暴力通過網絡新媒體擴散演變為網絡欺凌”。對此,裴濤認為,中小學生遭受欺凌暴力傷害后會進入心理創傷狀態,安全感被破壞,各方面均不穩定。任何疊加的危險,都可能造成更加難以挽回的傷害。必須通過反復確保所處環境的安全穩定,才能逐步恢復正常。因此,隱私保護就顯得格外重要。

        “雖然傳播有警示意義,但我們不能泄露孩子的隱私或揭開孩子的傷疤,使他們受到二次傷害。”裴濤說,“無論如何,要將孩子的身心安全與合法權益放在首位。”

        (來源:人民網 記者 趙婀娜/文)

        記者調查

        三問校園暴力

        打開網站,輸入“校園暴力”幾個字,一大撥視頻蹦現在眼前:圍毆打罵、被逼、狂扇耳光、強吞穢物……每一段視頻都觸目驚心。

        學校本應是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但是當種種“惡霸”行為不斷傷害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沖擊社會的道德底線之時,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孩子變得暴戾?將施暴視頻公之于眾有利還是有弊?到底怎樣做才能有效地防治欺凌事件?

        一問施暴心理:為何暴力行為頻頻出現,施暴學生不以為意?

        前不久,北京航空旅游專修學院發生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兩名女生在宿舍內遭到多名女同學毆打,導致嘴角撕裂、身體多處受傷。而更令人震驚的是,事發后,打人女生竟在微信朋友圈公然警車和警察照片,并配發“已經對警車免疫”“這次幾日游?”等調侃性的文字。

        在校@欺凌和暴力事件中,最可怕的,是施暴者的不以為然。有些孩子“天真地”認為暴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有些孩子想當然地把暴力當作一場“引起關注”或是“樹立威風”的方式;還有些孩子主動錄制視頻上傳網絡,將暴力行為當作一場“表演秀”……這些現象的出現,折射出的是青少年價值觀的扭曲。

        “青春期的孩子身心發育不完全,大腦的前額葉還不成熟,加之荷爾蒙激增,所以情緒不穩定、容易暴躁失控、自我調節能力差是常見的現象。這也是導致青少年暴力行為多發的一個重要原因。”首都師范大學心理素質教育指導專家楊芷英認為:“除去生理因素外,更主要的原因則是青少年對施暴行為的認知出現了偏差。而偏差的出現與其所處的環境息息相關,包括家庭、社會等諸多方面。”

        “很大程度上,校園欺凌的根子在家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許多施暴的孩子有著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優越,認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長都可以擺平;或是家境惡劣,自己也有過被父母暴力對待的經歷。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往往會引起孩子的模仿。”

        “做事不講程序規則、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缺乏民主協商意識,諸如此類的社會大環境,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成為校園欺凌滋生的土壤。”儲朝暉解釋道:“比如電影電視劇中出現的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情節,網絡游戲里大量的打斗、殺人的情境,這些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免疫’。也就是說,當孩子接受了、習慣了暴力的環境,暴力對他們就是一種正常現象,一旦現實生活中出現了矛盾,他們就會不自覺地將暴力行為應用到現實當中。畢竟青少年心智發育不成熟,分辨能力不足,很容易產生思想上的混亂。”

        二問網絡傳播:施暴視頻是否應該公之于眾,會不會造成二次傷害?

        與過去相比,發生在網絡時代的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有著更易傳播、更易擴散的新特點。當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候,一起發生在校園角落里的暴力事件,很有可能在下一秒就會眾人皆知。

        而施暴視頻到公共平臺之后,由此帶來的傳播效果也會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效果可能是積極的,人們會對受虐者產生同情、對施暴者加以譴責、提高保護自我意識、告誡自己不可施以暴力等等。效果也可能是消極的,施暴者的引以為傲、叫囂者的更加囂張、學生們的主動效仿,諸如此類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網絡的雙刃劍效應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咨詢師裴濤說:“在新媒體環境下,有一些視頻材料沒有經過后期處理,直接把暴力現場展示在屏幕上,甚至過度渲染細節,這些都是應該嚴令禁止的。

        因為孩子們在觀看欺凌暴力視頻報道時,往往缺少家長或學校的合理引導,這就很容易讓身心發展尚不成熟的觀看者,成為欺凌暴力的間接受害者。另一方面,這些視頻也很有可能造成‘觀察學習’效應,引起一部分學生的模仿行為,成為校園暴力的反面教材。”

        “校園暴力事件的報道、視頻的,目的在‘警示’,而關鍵在‘怎么說’。”楊芷英認為:“暴力事件可以報道,典型事件也應當通報,媒體可以做道德上的評價,行為上的指導,但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渲染細節,不要出現暴力打斗的具體場面,否則便可能適得其反。”

        此外,從心理學角度看,青少年遭受欺凌暴力傷害后會進入心理創傷狀態,安全感被破壞,各方面均不穩定,任何疊加的危險都可能導致更加難以挽回的傷害。因此,此時的隱私保護就顯得格外重要。

        裴濤說:“雖然施暴視頻的傳播具有警示意義,但我們不能期待尚處于精神崩潰邊緣的受害者都敢于暴露自己鮮血淋漓的傷口。對受害者而言,身心安全與合法權益的保護應該是放在首要位置的,特別是要防止網絡傳播導致的事態蔓延,避免使受害學生再次受到傷害。”

        三問解決之道:是懲罰不夠還是教育不足,防治校園暴力的有效途徑何在?

        在諸多校園欺凌事件中,“我沒成年”似乎成了施暴者有恃無恐的借口。

        我國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或已滿14周歲故意傷害但沒有致人重傷的,不能構成犯罪,這類行為均作為一般民事糾紛,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刑事責任年齡起點相對較低,如法國是13歲,荷蘭、印度、加拿大、希臘、匈牙利、丹麥是12歲,中國香港和美國紐約州是7歲。

        作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許多國家采取了立法的形式,加大對校園暴力的懲戒力度。“法律的約束是防治校園欺凌不可或缺的一環。”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范國睿建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及民法、刑法相關條款,增加‘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等內容,適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起點,使中小學生明確并承擔欺凌與暴力的相應法律責任。同時,借鑒相關國家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對于未成年犯罪者,采取非監禁執行,強制其參加一定時間的社區服務。此外,對未成年犯罪者的監護者也進行必要的懲戒,以強化其教育、監護之責。”

        但是,在我們對施暴者強烈譴責、嚴肅處理之余,也要正視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有些施暴者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受害者。這些孩子或是迷失在暴力的情境之中、或是得不到正確的情緒疏導、或是本身也是暴力的受害者。而要從根本上杜絕校園欺凌和暴力,教育應當承擔起更為重要的責任。

        “τ謨泄暴力行為的孩子,不要另眼相看,而應該用愛的教育,讓孩子成為積極向上、充滿友愛精神的人。”北京石油學院附屬中學校長孫玉柱說:“此外,通過教育引導、事前疏導的方式,將暴力從源頭上掐滅格外重要。作為學校,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讓學生懂規則、明事理、主動拒絕不良行為。作為家長,則應以身作則,以建設性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交流,而不是張口就罵,抬手就打。”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 丁雅誦/文)

        觀點聚焦

        終止校園暴力要標本兼治社會學校家庭須齊心

        《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亮點頗多,不僅對預防校園暴力的保護機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監護人追責等環節也有明確表述。

        近年來的校園暴力事件,可謂五花八門。一些施暴者為了炫耀或者其他原因,還將視頻傳到網絡上,花季少年的這等囂張和無所謂,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孩子們到底怎么了?我們該怎么辦?這次《意見》的出臺,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頑疾。

        校園暴力的發生,首先體現的就是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暴力實施者不懂法,受害者缺乏維權意識,相配套的心理疏導、心理教育要么沒有,要么就是擺設。除了對學生的懲處和教育之外,本次《意見》加強了對家長的問責制度。父母是孩子模仿學習的第一對象,不少施暴學生就來自于暴力家庭,未成年學生對他人的人身和財產造成損害的,要依法追究其監護人的法律責任。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的教育中有幾個問題極為突出:一是校園暴力事件的施暴方往往得不到有效懲處;二是在一些學校,老師對成績差的學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導致一些所謂的“差生”被邊緣化,他們往往消極地看待社會,對周圍充滿破壞情緒。

        第2篇: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范文

        中職生德育的必要性

        中職生一般是年齡在15歲至19歲的孩子。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源于初中分流和社會回流的學生,他們缺少系統的學習教育,道德觀念淡薄,是非辨別力差,自卑心理嚴重,學習態度不端正。甚至有些學生把上學讀書當成是來“混日子”,各方面放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就一些中職院校而言,學生普遍自主學習差,依賴性強,勞動觀念淡薄。日常生活中,隨地吐痰,臟話連篇,課桌文化等不良現象隨處可見。

        總的來說,中職生的道德素質參差不齊,離不開他們生長的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成長的第一場所,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所以要改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道德,需要家庭的配合,因此做好對家庭因素的分析是我搞好職業學校德育的一個重要因素。

        家庭因素分析

        有這樣一則公益廣告:一位母親給自己的母親洗腳,被年幼的兒子看見。不一會兒,這個孩子也端著一盆水,請媽媽洗腳。情節簡單,卻折射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所以家庭氛圍、家庭結構、家長的言行以及教育方式等都是影響中職生道德素質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因素的影響 孩子一出生,父母就肩負著諸多使命。首當其沖的是對孩子的教育。但由于家長德育觀念的淡薄導致很多家庭走進了誤區,不但沒有發揮其自身優勢,反而給學校的德育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比如,很多家長重智輕德,為了適應社會的需求,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側重其智育的發展,把學習成績、有一技之長當作成才的標準,忽視了道德品質的教育,導致學生只知道學習,缺乏榮譽觀念、集體觀念、道德觀念。據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信息的反饋,這種功利性的教育觀念使學生在工作時通常以賺錢多少為準則,而不考慮自己從事的工作是否正當合法。

        家庭環境因素的影響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幸福美滿的家庭環境,是學生道德發展的重要條件。就目前中職生的家庭環境而言,大部分家庭是獨生子女,家庭與家庭之間相對獨立,生活在這種家庭中,沒有兄弟姐妹的相處,也失去了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導致中職生缺乏學習尊重、合作的機會,使他們變的自私自利,沒有尊重的概念,不懂得合作與分享,萬事以我為中心。而“四二一綜合癥”家庭結構,也使他們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部分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缺乏家庭的溫暖,沒有安全感,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早戀、拉幫結派。這些不僅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提高德育素養的家庭對策

        對孩子進行教育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責任。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道德發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庭比學校更能行之有效。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 更新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轉變重智輕德的教育理念,克服“代償心理”。針對中職生的年齡及性格特點,關注家庭成員關系、家庭特點,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在掌握了科學的教育方法的同時,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家庭教育方法。多鼓勵孩子,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自信,培養他們勤勞吃苦的精神。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優化德育環境,必須優化中職生成長的家庭環境。家長要正確評價和對待獨生子女,相信孩子,多給他們與同齡人交流的機會。同時減少夫妻之間的爭吵,給孩子一個好的家庭氛圍。單親家庭中,父親或者母親要盡量滿足中職生在精神和心理上的空缺,讓孩子感覺到家庭的溫暖,避免在生活上放任自己,進而減少一些社會問題,讓學生在溫馨的家庭環境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加強與學校、社會的合作 做好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除了學校開展德育課程外,還需要家庭、社會的配合。因此,家長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提高自身素養,全天候地與學校保持溝通,與教師交流,了解中職生在品德方面存在的問題,利用自身優勢,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進而達到全面提高德育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智君.“90后”中職學生品德行為偏差的表現、成因與矯正[J].文教資料,2010(6).

        [2]趙玉堂.家庭因素對中小學生德育的沖擊[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14(4):11-12.

        [3]許靜靜.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暴力及預防對策――職校德育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10.

        [4]陶奕.有種影響了無痕跡――論高中德育中的家庭教育[J].考試周刊,2012(54):174-175.

        [5]陳建芳.提高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需學校家庭社會通力合作[J].成功(教育版),2012(12):121-122.

        第3篇: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誘因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競爭的激烈和殘酷使人們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處在成長期的中學生也未能擺脫它的影響,因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也倍受各界人士的關注。通過各種媒體和網絡,我們可以感覺到現在孩子的心理問題并沒有想象得那樣美好。因為校園暴力,學生失足,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層出不窮。這是為什么呢?家長全心全意為孩子,可以說是忍辱負重、無怨無悔,可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不理解。教師嘔心瀝血,兢兢業業舍小家為大家。為了孩子的成績放棄了多少休假機會和親近家人的時間,可換來的不全是喜人的成績。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師,我反復揣摩,甚至捫心自問。終于發現了那些有心理偏差的孩子大多是由于受到一些內外誘因的影響而導致出現心理疾病的。由于中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一旦監護人疏忽沒有監管到位,或沒有來得及校正,就有可能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所以,作為家長和教師,在呵護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特別關注與每個中學生發展都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如果忽視,就會后患無窮。因此,面對當前中學生中出現的一系列心理問題,我們每位家長,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深思一個問題,那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關注了。尤其是擔負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的思想政治教師不但要加強關注,還要進一步研究,并對一些中學生的心理癥狀對癥施治,把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中學思想政治教師肩負著中學生的政治思想引導和健康心理的培養使命,我們不僅要搞好業務工作,還要對當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拿出對策,防治結合。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中學生不健康心理的產生呢?以下是本人從教十余年來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研究和認識,淺談如下。

        一、教師重視學生成績,時常忽視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作為教師,我們總是對學生百般關心呵護,為了自己的學生而忽視自己孩子的教師比比皆是。因為,這是我們教師的職業道德,更是受孔孟思想影響的傳統操守。但我們也不能否認,當前我們的教學模式仍是韓愈總結的“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一味地“授業”“解惑”,缺少與時俱進和大刀闊斧的改革。盡管素質教育正在進一步深入,但其速度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相比,還有待進一步加快。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成績,更要重視學生的心理需求。因為中學生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傾訴,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視師生之間,中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則會使中學生覺得非常寂寞,逐漸產生孤僻心理。所以,教育者在重視學生成績的同時,決不能對學生的心理需求掉以輕心。

        二、家長忙于生計應酬,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關心或放任自流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是中學生社會化的最初的重要場所,家長的品質行為對孩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除了基因遺傳外,耳濡目染對孩子的影響尤為重要。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就是為了避免耳濡目染的影響。所以說,家長的品質行為是影響中學生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學生們知道的許多知識不是在學校里學到的,而是從爸爸媽媽那里學來的。現在許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圍,有的家長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賭博,或忙于發財致富,放松了對孩子的教育,導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墮落;有的家長品行不端,行為放縱,對孩子起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更有許多家庭對獨生子女采取嬌寵態度,使孩子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艱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現偏激行為。即使對小孩嚴格要求的家長也有不少總想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子女,而對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置之不理。其結果是,不少中學生對家長采取能騙就騙,能瞞就瞞的態度,結果受害的還是中學生。

        三、社會環境污染,導致網絡綠色通道缺少有效監控

        社會公德意識的低落,使人們對許多有違道德的行為習以為常,并因此導致教育的誤導和沒有及時糾正,使中學生對行為正確性的認識模糊,引起說謊、欺騙、偷竊;其次社會上的某些文化娛樂設施成為誘使青少年蛻變的場所,如青少年是電子游戲廳、網吧里實際消費的群體,尤其是網絡,對中學生的影響不容忽視。一些不法分子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和受西方思想腐蝕,建立一些不健康的網站,上傳和播放一些兇殺、等影視片,致使不少青少年深陷泥潭,不能自拔。中毒以后,便開始行兇、打架、尋求刺激,一旦執法部門稍有疏忽,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導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第4篇: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范文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都比較大,這種壓力無形之中就傳遞給了孩子。另外,父母外出打工或是工作較忙,難以照顧孩子,出現了很多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在小學階段,這些孩子正處在心理、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的一些行為或者舉動將大大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學習。因此,小學生的心理教育十分重要,是他們形成正面的、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目前,心理教育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教師、家長相互配合,實現學校、家庭的有效結合,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減少心理壓力,不斷提升自身的正能量。

        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家長重視程度不足

        孩子進入小學之后,家長都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與教師就要求孩子參加這樣或者那樣的興趣班。這種越來越多的興趣班使孩子在心理等方面出現了嚴重的負荷。在學校,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干預更多地集中在課下,心理學專業畢業的人才相對較少。因此,小學生心理干預的措施不足。這種狀態下,一些小學生過早地出現逆反心理,對家長和教師的引導出現抵觸情緒。這就是沒有重視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后果,越不重視,學生的逆反心理就越強,他們接受教育的抵觸情緒就越大,最終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甚至出現人際交往障礙等情況。

        2.教學設計過于形式化

        在心理教育中,由于課程設計較少,很多教師都兼職心理課程,他們對這一教學內容的認識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學目標不明確。一些教師組織心理教學沒有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是根據孩子們日常的表現進行課堂點評,對一些孩子的行為進行指正,這樣一來,學生不能接受到系統的心理輔導,只是在不斷接受教師的負評價,影響孩子積極心態的形成。其次,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師在組織心理干預的時候,沒有將更多的生活案例與干預措施進行結合,學生對其教學內容不感興趣,不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之中。最后,教學方法有待提高。心理干預不同于一般的學習教育,需要注重方式方法,一些教師的心理干預措施過于直接,他們沒有更多地考慮孩子們的感受,只是將學生的問題指出來,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定的難度。

        3.孩子的心理壓力缺少釋放空間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的小學生課外參加各種興趣班、補習班的比例在50%以上,一些大城市的比例更高。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處于玩耍階段,但是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使他們的心理負能量逐漸增加,同時他們在接受到大量心理負能量之后,缺少必要的發泄空間。家長忙于工作,難以有效關注到孩子的心理變化,與他們的交流不暢,不能實現學生心理壓力的有效釋放。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設計

        1.構建積極的心理教育目的

        教學目標是心理教育的方向性問題,也是整個教育的主線。小學生處在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教師需要進一步拓展心理教育的積極目標,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實現積極的心理素養的形成。首先,教師需要直面學生可能存在的特殊行為、人際交流障礙等問題,這是在一些學校中真實存在的問題,教師需要針對這些問題,捋清學生的心理問題,運用動態的教育思路,不斷了解學生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從而找準解決他們心理問題的具體措施和手段,運用積極的心理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消除不良心理。

        2.優化積極的心理教學內容

        教育內容是進行積極心理引導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選擇更多積極向上、具有社會正能量的事件和理念,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這樣的內容選擇可以使心理教育有效開展,例如,社會公德教育中,教師可以與敬老院等社會機構聯系,讓學生進入社會中進行正面的社會公德教育。在遵守法律法規的教育中,教師可以將其與部隊的紀律教育有效結合,從而實現學生的紀律觀念和思想。在道德方面,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誠實守信的教育引導。在不同的教育內容中,教師需要選擇大量正面、積極的心理教育內容,從而實現學生的積極心理引導。

        3.改進積極的心理教育方法

        運用積極的心理教育理念,就需要不斷改進心理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斷運用情境模擬法、案例討論法,讓學生參與到心理教育之中,對其產生學習興趣,不斷提升他們對相關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學生是心理教育的中心,是我們開展積極心理教育的對象,教師需要不斷融入有效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這種積極心理教育理念。在人際交往的教育中,教師需要不斷運用換位思考的思想,不斷引導學生從別人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從而實現人際關系的有效理解和認識。當學生有效理解相關的問題之后,教師需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三、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教學措施

        1.敞開心胸接納孩子

        孩子進入小學之后,可能在某一方面存在差異,他們的心理相對自卑,不利于他們融入班級這個大集體。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撇開偏見,對他們一視同仁,多關心他們在課堂上、生活中的表現。例如,一些孩子存在一定特殊行為,這些行為不利于他們與其他孩子進行交流和互動,教師需要進一步敞開心胸,接納他們,需要主動去接近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學校班集體的溫暖。這種主動與他們接觸可能一次不會成功,需要多次重復地進行。當某一天,孩子們伸出自己的手,主動與我們進行交流之后,我們就實現了他們對學校班級環境的融入,他們的安全感得到有效保障,封閉的內心世界得到釋放。這是他們融入班級大集體的第一步。

        2.家庭的配合

        大多敵睦澩嬖諼侍獾暮⒆傭際且蛭家庭教育方式出現問題引發的。因此,教師發現孩子的問題之后,需要進一步與家長進行交流,不斷了解孩子在家庭的生活情況,這樣才能全面認識孩子的一些問題。然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教育方式和手段,這也需要家庭的有效配合,因此家庭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當家庭的生活方式調整之后,孩子的一些負面心理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家長需要積極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正面的有效引導,實現對孩子教育的合力。同時,家長不能心急,需要進行循序漸進的情感教育方式,不斷主動與孩子進行交流互動,從而實現他們的安全感。

        3.針對性的干預

        教師與孩子的交流可以借助多種形式進行,實現他們之間的有效情感互動,實現最終的教育目標。首先,借助節日進行情感教育。節日是孩子最喜歡過的日子,例如,六一兒童節。當遇到這些節日的時候,教師可以對教室進行有效裝飾,烘托節日氣氛,讓他們在一起過節的過程中,不斷實現相互的融合和交流。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多關心孩子,使他們感受到教師和其他同學的關懷。其次,借助孩子的生日進行情感教育。任何一個孩子都不可能對自己的生日無動于衷,他們需要被人關心。因此,可以讓他們在學校班級與其他同學一起過生日,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切蛋糕、吃蛋糕。這種互動和交流將使得他們成為學校班級大家庭中的焦點,可以有效提升他們對學校的親切感,增強他們的安全感。最后,借助游戲等形式進行情感教育。小學教育更多借助游戲進行。游戲活動中,教師需要多關心學生的表現,容忍他們的一些失敗和不配合,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減少他們對教師的依賴感。

        4.引導關愛別人

        很多小學生的怪異行為都是因為家長不正確的教育造成的。他們不知道如何關愛別人。教師進行情感教育的時候,需要進一步拓展他們關愛別人的意識,這樣才能實現他們有效能力的提升,使他們不斷融入小學班集體中。例如,假設媽媽生病的情境,“小學生應該怎樣照顧媽媽”,這樣讓孩子主動思考需要做哪些事,才能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媽媽。教師在進行游戲的過程中需要多關注小學生的行為變化,對他們有針對性地引導。再如,組織孩子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給偏遠山區的孩子捐書等,這樣引導孩子意識到這個社會上還存在很多弱勢群體,需要我們關心。我們需要進一步關心學生,才能使他們關愛別人的意識得到有效提升。教師還可以讓他們去照顧一些植物,通過他們的照顧,植物在一天一天地長大。這種成就感將使他們進一步意識到照顧別人的快樂和愉悅。這些方式都可以使小學生進一步關心別人。

        5.大家庭氛圍的營造

        孩子們融入學校班級這一集體中進行學習生活的前提是心理教育。這種心理教育不僅需要教師的主動關心,還需要學校班級形成一個大家庭的氛圍,讓孩子們感受到大家無處不在的溫暖和關心。例如,在孩子進入學校班級的第一天,可以張貼標語――“歡迎新同學”等,這些標語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學校對自己的包容。另外,在學生出現一些行為上的差異時,教師需要多關心,少旁觀,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孩子對集體的依賴感。讓這些孩子完成一些教學環節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考慮他們完成的能力,這樣才能讓他們實現自我信心的樹立。當他們完成相關的任務之后,教師需要及時給予表揚,對其進行鼓勵,這樣就進一步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之后,將直接影響他們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小學階段是孩子心理發育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多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孩子的心理情況,優化心理教學的目標、內容和方法,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孩子的心理問題,構建與家庭的心理教育合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引導孩子學會關愛他人,實現教學氛圍的融合。同時,小學生的心理干預是一個系統、長期的工程,教師需要堅持從細節入手,持續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給予及時的干預,這樣才能實現小學生心理干預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孔凡柱,趙莉.校園暴力的特點、成因及防治對策研究[J].職業時空,2009(6):18-19.

        第5篇:校園暴力對家庭的影響范文

        現在若談到心理健康,人們首先會想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卻很少想到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人們往往只看重教師的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而忽視對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我希望全社會要充分理解教師,從多視角去體察教師的苦楚。教師絕大多數是值得尊重的,他們的待遇不高,還那么熱愛自己的職業,這是無私的奉獻精神,所以請社會不要因為少數教師的不良行為對教師群體產生懷疑。我也希望家長能和教師交朋友,真正走入教師的生活,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共同培養孩子。同時,教育主管部門除了要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外,更要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不能因為一點錯誤就給他們極大的壓力和指責,更需要關注如何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

        《中國教師》:楊校長,您一直非常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建設,當您看到許多教師因為不堪重負而自殺的新聞時,您是什么感覺?

        楊清瑕:他們都正值青壯年,也是做事業的好時候,他們如此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這讓我非常痛心。從自殺原因來看,有些是工作因素,有些是生活因素,當然也有可能本身就患有憂郁癥或有性格缺陷等等,但無論如何,這都說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亟待關注。

        自殺行為在各行各業中都有,我們需要看到全社會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了解教師自殺的比例并不高于其他行業。但由于教師是一支龐大的隊伍,職業具有特殊性,社會關注度高,因而他們的自殺行為往往會造成更大的社會影響。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密切關注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問題,更多地關心和保護教師,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讓他們健康地生活,而不至于采取偏激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生命。

        《中國教師》:那您認為這些教師采取的偏激態度對于其他教育工作者來說,會有什么影響?

        楊清瑕:教師輕生的現象一旦發生,對其他教育工作者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首先人們在大量猜測教師自殺原因的同時,會對教育主管部門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他們改進工作方法,不要只是要求教師做好工作,更要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

        其次,這會影響教師自身的工作情緒和工作態度。因為工作壓力大,一旦身邊有人自殺,人們就有可能悲觀地看待問題,這會影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家庭生活。當然,大部分教師會就其他教師的自殺行為對自己的生活態度進行反思,提醒自己和周邊的人珍惜生命。

        江蘇一所學校,有一個英語教師在家上吊自殺,據了解,其自殺的原因有二:一是丈夫對她不好;二是沒有評上高級教師,丟了面子。我問這所學校的吳老師,大家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吳老師說:“大家剛開始覺得很難受,感覺工作壓力的確大,生活中很多問題無從解決。后來只是覺得可惜,有問題不應該自己悶著,無論是職稱評定還是家庭生活,有問題就要想辦法解決,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自殺是最無能的表現。”同時他也說到,學校也對此開展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討論。由此可見,教師在看到自殺現象后雖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基本還是能夠正確對待這些問題的。

        《中國教師》:楊校長,您也從事了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您覺得現在教師的壓力大嗎?都來自哪些方面?

        楊清瑕:其實任何工作都有壓力,教師壓力大,一方面是由于其工作本身的性質,另一方面是整個社會對教師的評價,讓教師背負著沉重的負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第一,教師本職工作負擔較重。無論是中學還是小學,升學壓力都很大,各種考試、競賽、考核、檢查頻繁進行,大量的備課、作業批改,超負荷運轉使教師很少有喘息的機會。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教師還要參加各種各樣的業務進修。而且教師之間也越來越缺乏正常的交流溝通,正常的人際關系無法開展,心中的郁悶無法發泄,所以自感壓力巨大。長此以往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第二,對學生的管理要求越來越高。獨生子女群體的擴大讓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管,教師管理稍有不慎,就會和體罰沾邊,孩子吵鬧,家長舉報。教師嚴格的管理往往得不到孩子和家長的理解,反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和指責。現在媒體曝光率比較高,讓教師在對待學生教育方面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唯恐做的不當,這讓教師的壓力非常大。

        盡管教師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但是管理層、家長和社會卻常常把諸如孩子逃學、品行不良、升學率不高、校園暴力等問題簡單歸因到教師的個體身上。學生接受外界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他們不只在學校接受教育,也在家庭、社會那里受到影響,不只在上課的時間受教育,也在課外的時間里受到影響。學生接受影響的多面性和發展的無限可能性,讓學校教育在面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時顯得蒼白無力。然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并不考慮這些,他們送子女上學就是希望孩子“成龍”、“成鳳”。面對這一切,教師心理壓力很沉重。

        第三,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過高。我們處于信息化時代,處于競爭激烈的時代,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標準與日俱增。社會評價學校、教師工作成效的主要標準,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標準,便是學生的“升學率”,有些學校行政領導也將這與教師的績效工資、職稱評定、榮譽等直接掛鉤。可教師的工作業績是多方面的,有些地方忽視了學校生源、社會環境等因素,忽視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興趣、行為、品德和價值觀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從而窒息了教師內在的專業發展愿望、需求和動力,加重了教師的心理負擔。

        第四,來自家庭的壓力。很多地區教師的收入還不算多,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不對稱。有些教師要養活上老下小,房子、結婚、孩子教育等等,這些都需要錢。教師肩負重擔,家事纏身,感覺心力交瘁,感覺生活里缺少快樂,導致他們的心理疾病漸長。

        第五,來自教師自身問題。由于很多地區教師需要競爭上崗,致使很多教師工作很玩命,渴望他人看到并肯定自己的成績,甚至對自我期望值過大,追求“完美”。一旦他們的目標不能實現,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抗挫能力差,自怪、自責,對他人懷有敵視、對立情緒。還有的教師人格特征中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如有的教師存在怯懦、孤僻、狹隘等不良人格特征,因此在面臨壓力時,他們往往不能采取適當的策略加以應付,更容易陷入消極狀態。

        《中國教師》:看到您列舉的這么多壓力,再想到每次上課時,教師仍然燦爛的笑臉,我覺得我們的人民教師真的很偉大。《中國教師》雜志的責任就是為我們的教師說話。社會上一直要為學生減負,卻鮮有聽說要為教師減負的,您對此怎么看?

        楊清瑕:現在一直在說給學生減負,其實教師也是需要減負的。減負不是單純地減少工作和心理負擔,而是采取辦法妥善、系統地解決問題。

        首先要從教育主管部門對教師的要求上減負。上級部門對教師應該有明確的責任要求,不能苛求教師面面俱到,什么都要負責,可以將那些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例行檢查等其他活動交給專人去做,保證教師在校的全部精力都用在教育教學之中。同時科學制定教師的評價機制,在教育教學中賦予教師更多的自,真正做到承認差異,因材施教,讓教師在不同層面上獲得成就感。再者,教師如果出現心理問題或和家長發生沖突,學校要勇于承擔責任,在教育教師的同時和家長及時溝通,公平處理事宜,真正保護教師權益,讓教師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其次要從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上減負。家長不要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給教師,孩子成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從社會、學校、家庭多方面去看,有些是教師力所不能及的,不要過分苛求教師必須做到。

        最后,要從教師自身能力認識和心理上減負。教師不要把自己當成萬能的,不是每一個教師都是完美無缺的,不必過于追求完美,面面俱到,進行無謂的攀比。教師要根據自身情況和環境努力工作,力求做最好的自己。同時,教師要正確看待工作的壓力,問題出現不應過于抱怨,要及時溝通,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增加個人興趣愛好,加強身體鍛煉。在心情愉悅的時候,工作不是負擔,在被動消極的情緒中工作,往往就會產生心理負擔。

        《中國教師》:面對壓力,您自身是如何排解的,可以給我們講一講嗎?

        楊清瑕:壓力有兩種,一種是能夠承受的,花力氣能解決的,自然好辦;另一種是很難承受的壓力,常會造成一些極端的后果。每個人生活在這世界上都會有壓力,我也一樣,工作、生活中都會有很多繁雜的事務需要處理,但關鍵是如何排解壓力,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

        我的心態比較平和,愛好也比較廣泛,喜歡聽音樂、寫作、讀書、郊游,有很好的朋友圈,其中有閨中密友,有教師專家,更有家人,在我苦悶的時候,常會向他們請求幫助。平淡、樂觀地對待生活是我的生活準則,而且我經常提醒自己:所有忙碌、焦慮的事情都可以用平靜的心態來完成,不要太苛求自己。我在我的教育隨筆集扉頁就寫著:當你刻意尋找金子時,很難找到金子;當你迎著陽光走時,你會意外地發現滿口袋都是金子。

        《中國教師》:教師本應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可是翻翻新聞,近幾年輿論似乎對教師頗有微詞。教師地位的重新定位,社會、家長、學生對教師的不信任感會不會也對教師造成心理困擾?

        楊清瑕:由于現在媒體的開放性,讓教師的工作“曝光率”很高,教師稍有不慎就會給學校、自己惹了麻煩。媒體有些過激的言論還會讓社會對教師群體不信任。有教師說,他們常會失眠,不敢任意說話,壓力非常大。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的確需要社會監督,但過于挑刺,把教師當“神”來看,有時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一邊是忙于指責的家長,一邊是忙于解釋的教師,兩邊都覺得委屈,耗費過多的精力在這上面只會浪費孩子的學習時光。我認為家長和教師之間需要相互體諒,教師在接受反思的同時,家長是否也需要思考一下,配合學校的力度有多大,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適當等,要和教師共同培養孩子。

        現在的很多政策,都是從學生和家長的角度觀察、考慮和分析相關問題,保護學生權益,這無可非議,但教師的權益也該得到應有的保證。由于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太受家長的袒護和溺愛,有的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所作所為,一聽說孩子受了委屈就到學校興師問罪,根本不問自己的孩子有沒有錯。加之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如以前,教師管教學生如履薄冰,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現在很多地方教師比原來更加小心翼翼,束手束腳。因為一旦出事,學校處罰起來毫不留情。加之有些媒體夸張地報道,讓教師會有很多擔心,受到處罰的教師很少有人還能保持以往的工作熱情,以后可能就對學生放縱不管了。實際上,這種不良的發展和放縱才是真正對學生的傷害,而且是一種長久的傷害。有些教師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會“謹言慎行”。所以,如果發生沖突,學校應該采取措施來幫助教師處理問題,一方面對教師進行教育,另一方面學校也要勇于承擔責任,不要把責任完全推給教師,要多一些保護教師的機制,讓教師有安全感。這樣的話,教師的境況會有很大好轉,也有利于解決問題。

        《中國教師》:您對教師心理建設頗有研究,可不可以談一下,社會和學校有沒有開始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輔導,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您對這方面有什么研究?

        楊清瑕:面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大部分地區的教育主管部門都有心理教師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很多學校都設有教師心理咨詢室。教育主管部門也會采取一些措施,進行心理問卷調查、心理健康測試、專家心理講座、現場心理咨詢等。但也有部分學校流于形式,應付檢查,心理輔導很低效。

        從效果上來說,應該說是有一定的效果,但難以改變很多客觀的現實。很多人認為誰去看心理醫生誰就有精神病,一些人會避而遠之,沒有把心理疾病當成健康問題來解決。我們要改變一些教師對心理問題的鄙視,提高學習和預防的能力,這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要把教師心理健康提到議事日程上,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采取妥善的措施。當然,這不僅需要教育部門自身采取措施,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再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健康你做主”,教師自己也要做出努力,出了問題要承認它并及時治療。

        由于工作原因,我常去各地學校給教師進行心理輔導、情緒管理、陽光心態等方面的講授,主要從他們如何正確認識自我、調適心態、情緒控制、加強修養等方面對他們的心理進行疏導。

        減輕教師負擔和壓力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協調與配合。教師排解壓力的方式是多元的,這不僅需要全社會對他們的健康問題予以關注,需要教育主管部門采取多項措施予以關懷,同時更需要教師自身的修煉,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免疫力。簡單地說幾點:

        首先要健全科學評價機制。作為上級主管部門,作為學校領導,應該統籌安排教師的工作,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學校應該發揮民主,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方法、考核標準,讓教師在相對公平、公正的平臺上工作,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精品亚洲欧美在线看 | 亚州成a人在线观看日本 | 亚洲国产综合网站 |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蜜桃 | 在线视频男人的天堂 |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