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

        第1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關鍵詞:基礎教育;體育健康課程改革;問題;反思

        中圖分類號:G80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612(2(107)01-0074―05

        投稿日期12006-11-21

        作者簡介:高嶸(1961-),男,甘肅通渭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學和體育史。

        目前正值“新課標”實驗不斷擴大推進之際,反思當前體育課程改革中的存在問題,正視其困難,則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因此,本文擬就當前體育課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以期為新課標的完善和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化提供參考。

        1 體育課程改革的理論性

        客觀地講,新世紀的體育課程改革,是在我國體育課程理論研究成果還非常缺乏的條件下進行的,因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研制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創新。但這種創新的理論基礎是什么?其課程設計的根基有多深?在理論上的準備是否充分?其設計是否經過了比較充分的論證?涉及本次課程改革設計的一些重大理論問題,我們目前是否已經研究清楚?如果課程的改革在理論上準備不足,就會影響其改革的進程,對此我們必須給予充分的重視。

        這次新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廣大體育教師充滿了期待,實驗伊始,一線教師更是熱情投入,積極努力,但隨著實驗的不斷深入,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出現了“淡化運動技能教學”、“趕時髦,搞形式主義”、“體育教學虛無化”等傾向,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優秀教師和老教師甚至于不知道怎么上體育了,一些新體育課的觀摩示范給人以內涵不深、做秀表演的印象……隨之而來的爭論也越來越多。課程改革實踐層面出現的問題必然和其指導改革的理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我們應該重新回到體育課程改革設計的一些基本前提問題上來思考。比如,體育課程的本質是什么?其課程設計的邏輯起點是什么?其課程編制的原理是什么?我們能否遵循一般文化科學課程的編制原理來建構體育課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本質又是什么?為什么我們在小學階段稱為體育課程,而在中學階段又改稱為體育與健康課程?這是否只是稱謂上的變化?體育課程與健康教育課程有何本質的區別和內在聯系?兩者在課程設計上遵循的課程構建原理是否相同?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突出健康目標的課程”應該按照什么邏輯設計?按照運動和健康兩條主線設計課程在邏輯或原理上是否成立?我們的課程設計有無哲學和社會學意義上的深層思考?……這諸多問題確實值得我們今天認真思考。

        2 新體育課程的目的性

        本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旗幟鮮明地舉起了“健康第一”這面大旗,將其作為我們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其意義無容置疑。但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否應該是“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課程”,是否應該是“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卻值得商榷。

        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對課程性質的表述和《課程標準解讀》中的說明,體育與健康課程在課程性質上并不是體育和健康教育的“合科”,而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它“與其他文化課不同”,“主要是一種技能性的課程。”然而,在五條課程標準中則有三條明確涉及健康教育的內容,諸如“健康知識”,“良好的心理品質”,“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與之相對應的健康主線――學習領域目標中則有:“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和“社會適應目標”。而這三類目標的具體內容中,都包含了某些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在其課程內容標準中,更是明確地羅列了健康教育的內容:如在內容標準3.3.3(“了解青春期的衛生保健知識”)、內容標準3.3.5(“了解性傳播疾病等有關知識”)、內容標準3.4.3(“了解營養與健康的關系”、內容標準3.4.4(“知道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既然課程的主要手段仍然是“身體練習”,其課標中的諸多健康教育的目標及其內容能否通過以身體練習來達成?顯然,課程標準的具體目標內容與其課程性質及其承載的使命之間具有明顯的不協調之處。

        我們不能否認,健康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們可持續發展的“世界性問題”,加強學校健康教育是大勢所趨。我國體育與健康課程“突出健康目標”,也反映了當代社會發展對體育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其初衷是好的。但我們必須正視的是,國外體育與健康課程多是合科課程,有的健康教育甚至是獨立的學科課程。根據美國聯邦健康和服務部(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資助的研究表明:通過每周1.8 h的健康教育教學將會使學生在健康知識和態度方面有可測量到的增長和改變,并伴隨一些行為的變化。其它研究同樣表明,健康知識的增長始于15 h教學之后,尤其對4―7年級的學生而言,在1學年中,需要45~50 h的健康教育教學才能影響其態度和實踐,而要取得健康知識學習、健康態度及其行為變化的最佳效果則需要大約60 h的教學時間。因此,美國健康教育者認為,每學年(從學前班至12年級)要達到最低的健康教育的教學效果,用50 h的課堂教學較為適合。美國幾大健康教育協會為此還專門制定了《國家健康教育標準》由此看來,我們的體育課以“增進健康為主要目的”和“突出健康目標”的初衷是否只是一種良好的愿望?這確實值得、需要我們謹慎求證!

        課程的功能是確定課程目的的重要依據。雖然課程的功能具有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等多重性,但在其多種功能中,課程的文化功能最為重要,課程的基本功能是傳遞和選擇文化。從這一基點而言,體育課程也不例外。雖然體育課程在育人這一本體功能方面與學校體育相同,在其增進健康、娛樂等功能方面也有其重疊性,但體育課程畢竟是在繼承和傳遞文化的過程中存在和運行的,其健康、娛樂等功能是作為體育課程文化功能的結果發生。曾幾何時,我們的體育課程改革以增強體質為其核心使命,廣大體育教師也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心血。但讓我們難堪的是,我們的體育課程改革并未能夠有效遏止學生某些體能素質持續下滑的局面。如2002年與2000年相比,我國學生的“速度、爆發力、力量等素質繼續出現下降”;“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繼續呈下降趨勢”;“超重及肥胖學生明顯增多,已成為城市學生的重要健康問題”;“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此外,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也未得到明顯的改善,運動技能也呈下降的趨勢。這種狀況的出現,是否應歸因于我們多年來體育課程改革的失敗呢?僅靠每周兩到三學時的體育課能否

        解決這一綜合性的教育甚至社會性問題呢?

        其實,增進健康涉及的因素遠比增強體質還要多而復雜,其健康目標的實現也較體質增強的實現更為艱巨。雖然體育課程在強健學生體魄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體育畢竟不是增進學生健康的唯一手段。增進學生健康需要依靠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結合才能得到解決,并非《體育與健康》一門課程可以包打天下!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承擔起超越自己系統能力的使命,何其沉重!如果我們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體育課程也許會因為如此艱巨的使命而不堪重負。

        3 體育課程改革的現實性

        任何課程的改革都有其存在的現實基礎,必須以其現實條件為依據,如果脫離了這一基本的前提,其課程改革必然收效甚微。本次課改的主要理論支柱“后現代主義”、“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都是西方的泊來品。教育理念中充斥的各種“后現代主義”話語,讓使用現代漢語思維的讀者無法準確把握,致使許多研究成果無法被一線教師接受、理解、應用和創新。國外先進理論的價值不可否認,但它有特定的適用情境,是否可以直接移植,需要仔細甄別和篩選。西方的課程理念畢竟與我國課改的實施環境有不小的距離。我國和世界體育課程的發展歷史表明,其發展具有世界性與民族性并存的特點。但體育課程的世界性并沒有出現國際貿易、經濟活動中的“同國際接軌”的現象。恰恰相反,其世界性帶來的卻是各國體育課程民族性趨勢的加強。而這種民族性則是各國在建立適合本國國情和文化傳統的體育課程方面所做的努力。因此,我們的體育課程改革固然要朝向世界學校體育發展的趨勢,要學習和吸收世界發達國家學校體育發展的先進經驗,與世界學校體育的發展接軌。但同時更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畢竟與已步入后現代文明時代的西方發達國家不同,目前尚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尚未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況且我們更是一個優質教育資源緊缺的大國,各地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發展很不平衡,學校體育的整體硬件條件還比較薄弱,體育師資的水平良莠不齊。在這樣一個基本國情條件下,簡單的“拿來主義”恐難成功。因此,“拿來主義”必須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認識基礎之上,必須使拿來的東西“本土化”,否則必然“水土不服”,脫離實際。比如,此次新課改中,在高中階段實行選項課教學本應是當前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其方向也是對的。但鑒于目前我國多數學校較為緊缺的體育硬件和體育師資的專業素養,又有多少學校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選項教學?有調查研究表明,北京市中學體育設施和師資、專業項目的結構,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專項選擇范圍和興趣培養。北京市的教育資源配置應該在全國屬于較好的。北京市的情況如此,全國其它省市的情況就可想而知。如果多數學校目前尚不具備選項教學實施的必要條件,我們的選項課教學應怎樣過度變通?眾所周知,選修課的發達和濫觴都以美國最為典型,但其選修課的實施也是良莠不齊,并被常常作為選修課建設的反面例證而受到國內外人士的普遍批評。對此,我們應該有所借鑒。

        再如,這次課程改革,以目標統領教學,將課程內容的選擇權利向學校下方,這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是,由于新課標并沒有提供多少“目標引領教材內容”的范例,也沒有提出“目標引領教材內容”的方案,因此,“目標引領教材內容”還只停留在課程理念上,而把具體操作問題留給了第一線的體育教師。目前在絕大多數教師對大綱教材仍然有著很高程度依賴的條件下,面對沒有規定具體教材內容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他們真的會體驗到一種“自由”和“解放”嗎?已有研究表明,由于新課標沒有像以前的體育教學大綱那樣非常明確、具體規定應教哪些內容,使得長期習慣傳統大綱的教師感到束手無策。還應該看到的是,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體育教師的課程知識素養較為缺乏,目前尚不具備進行課程設計和選擇組合教材的能力。更為困難的是,我國目前在體育課程理論方面的研究建樹還非常有限,尚無可以用于教師培訓的體育課程理論教材。在這樣的條件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如何落到實處?如果在國家課程標準這個“天”和基層體育教學這個“地”之間不及時“建立地方性的體育課程指導方案”,其具體的課程教學難道完全由一線教師“摸著石頭過河”?這些問題如果不能正視和得不到解決,也許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扁擔南瓜進課堂”、“體育課像演活報劇一樣”、“模擬勞動的體育課”等體育課異化現象還會打著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的招牌接連不斷地出現在我們的體育課中。

        4 體育課程改革的針對性、連貫性

        教育的改革的目的說到底無非是要克服教育存在的問題,教育改革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對教育問題有無清晰的認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體育課程教學一直處于持續的改革調整之中。那么,近20年來,我們的體育課程改革有何得失?這些得失哪些值得我們今天很好借鑒?哪些需要我們揚棄或繼承?哪些問題是困擾和影響我們改革深化的深層問題?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是否切中了這些問題?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伊始,有些人為了宣傳新課標的優越,把大綱時代的傳統體育課程作為批判的靶子,并通過“新課標”與“舊大綱”、“課標課”與“大綱課”、“新教師”與“舊教師”的比較,否定傳統的體育課程與體育教學。課程改革只有建立在對以往問題的深刻認識基礎之上,其改革才會明確而有針對性。否則,改革就會盲目,就會偏離其初衷,甚至錯誤地改掉本不該改的東西,有如潑臟水同時把孩子潑了出去。不容否認的是,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比如,我們“在改革知識教育弊端的過程中誤以為知識不重要,導致輕視知識傳遞的傾向。這種傾向在新體育課程改革中同樣有所表現。例如,新課程標準中在體育學習領域的劃分中將認知發展這一最基本的目標排除在了5領域之外。體育課程教學難道就不學習體育運動的文化科學知識?更令人不解的是,課程標準為什么又要在五個領域的具體水平目標中遮遮掩掩地夾雜著諸多認知學習的目標呢?難道過去大綱時代的“三基”學習就完全錯了?學生增進健康沒有科學知識的指引是否行得通?為什么我們今天還要重新討論體育課程教學應不應該“淡化運動技術教學”這類最基本的問題?在改革知識教育弊端的過程中,我們體育課程及其教學切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決對不可輕視知識的傳遞。

        最近,我國著名教育家呂型偉先生呼吁要學點教育史。這種呼吁可謂用心良苦?!皶r代每向前邁進一步,都要喚起人們反思一下歷史,以便弄清楚自己背靠的是什么,自己起點在哪里,自己處于歷史發展鏈條中的哪一環”。中外課程改革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在課程改革中,如何避免“推倒式重來”的“矯枉過正”是改革者必須深思和謹慎處理的問題。體育課程改革畢竟不是搞運動,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正如一棵樹的生長會有年輪的印痕。如果僅憑著一股熱情,難免會做出不切實際的事情。

        5 體育課程改革實施的操作性、反饋性

        課程的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尤其是其改革實施的具體操作主體――廣大一線教師,直接決定其改革實踐的發展。因此,要將課程改革要落到實處,就必須充分考慮廣大一線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同和接受性。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其課程設計有兩條主線,其一是增進健康,其二是運動技能發展。因此,其課程改革雖不是健康教育和體育教育的合科,但也決不是課程名稱字面上的簡單變化,其課標中提及的諸多健康目標究竟在實踐環節如何達成,對不熟悉健康教育的體育教師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且不論高中1學分的健康教育內容能否落到實處,“新課標”五領域中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下的諸多具體水平目標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如何具體落實達成,對許多教師來說也確實是他們深感困惑的問題。有研究表明,新課標過于復雜、難于操作是課改后體育教師面臨的問題,也是推行新課標的第二大阻力。

        課程改革包括三個不同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做出使用課程計劃的決定,稱為“發起”或“動員”階段;第二階段是實施或最初使用階段;第三階段是常規化或制度化階段。國內外課程改革的經驗教訓顯示,課程改革的成功有賴于切實有效的課程實施。因此,體育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體育課程實施的實際效果。在我國以往的體育課程改革中恰恰忽視了課程實施這個重要環節,而對課程方案和改革結果之間的實施過程的切實考察較少。這是我國課程改革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有鑒于此,國內課程研究者指出,“國內的課程改革,目前還主要滿足于課程規劃階段的改革,而嚴重忽視了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的改革”。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具有示范意義的改革觀摩課為什么越來越不像體育課?為什么一些教學經驗非常豐富的體育教師也越來越看不懂這類課?并對‘課標課’究竟應該怎么上這類問題感到疑惑呢?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體育課程畢竟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我們不重視和加強其改革實施的操作性,要落實其先進的改革理念說不定真的就會像懸在天上的彩云,令一線教師望而卻步,難以企及。

        課程改革是一個需要設計論證、實驗驗證、調整改進、逐漸推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其問題甚至挫折的出現在所難免。因此,建立有效的課改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則顯得十分必要。與一些發達國家的體育課程改革相比,我國新一輪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在設計完成后,對課程標準本身的論證就顯得不夠充分,缺乏在學術界內進行必要的討論。在這一點上,我們的近鄰日本則截然不同,他們在文部省正式出臺新的“體育學習指導綱要”前后,總要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對其指導綱要進行認真而熱烈的討論,以便在正式推廣前修訂和完善其指導綱要。我國在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初期,雖然對實驗的部分結果進行了必要的調查,也得到了部分重要的實驗反饋信息。但在目前機制下我們所得到實驗反饋信息是否準確和具有信度?其信息的采集的科學性是否有所保證?其反饋信息對課程改革的完善有無調節價值?這是我們不應回避和反思的問題。當前,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全國部分省市的逐步實驗推行,我們能否建立起一個相對獨立而且具有較深體育課程和教學研究經驗“課標”實驗效果評估機構,并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課程改革反饋調適機制,則顯得十分必要和極為迫切。

        6 體育課程改革的學科性

        體育與其它學科課程不同,在學校教育中自有其存在的獨特價值。然而,我們應該清醒而必須正視的問題是,“在世界大多數地區,體育被看作是一種非生產性的教育活動,對取得成功的未來,其重要性要小于其它科學課程,體育在‘課程桶’的桶底,占很低位置”??梢哉f,目前,體育作為學科的地位正在下降,其存在的價值甚至受到了懷疑,體育教育的地位和處境可謂岌岌可危。為什么體育作為課程的學科地位會下降并受到世人的懷疑呢?這對我們體育教育者和研究者而言,既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又是一個不得不認真深思而檢討的問題。

        在我國,由于黨和政府一貫重視青少年體質與健康,對體育教育給予了政策和法規上的保障,從而使得體育在中小學乃至大學中的課程地位一直有所保證。應該說這與許多國家體育學科地位下降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也是值得我們欣慰的。但我們必須正視的是,在一些地方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不重視學校體育的問題依然存在,學校體育的理論地位和實際地位依然很不相稱,體育課程也被一些人視為可有可無的小三門,常常受到這樣那樣的擠占……。這種局面的形成固然與我們重文輕武的文化傳統和當前應試教育傾向依然嚴重的現實有關,但就體育學科本身而言,是否也存在著需要我們反省的問題呢?比如,我們通過12年的系統體育課程教育后,到底教給了學生哪些體育的人文和科學知識?切實教會了哪些有用的運動技能?我們是否使學生的體育意識得到了提升?是否使之能夠從文化、科學、教育的角度體悟運動學習的真諦?學生們的運動情感是否確實有所升華?其體育運動的能力是否確實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無需諱言,我們的體育課程曾一度停留在運動手段論的樊籬中難以超越,使得有些人將體育課程等同為增強體質的身體練習課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體育課程學科地位的提高。而在當前,由于一些人對新課標的片面理解和新課標本身存在的不完善性,使得體育作為課程的學科地位同樣遇到了挑戰。例如,最近一段時間內出現的部分所謂“新體育課”觀摩教學課上得像演活報劇一樣的現象,使體育課上得越來越不像體育課。這種現象的本質是什么?如果照此發展下去,體育作為課程的學科地位將來是否還能得到保證?對此,我們似乎有必要思考“為什么要開設體育課程?”、“體育課程作為學科的課程本質是什么?”、“其課程內容的構成應該以什么為主體?”、“是否任何身體練習都可以作為體育課程學習的內容?”這類課程和教學的基本問題。

        體育課程要保證其應有的學科地位,就應確實擔負起作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門學科的責任。因此,在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革中,體育學界同仁和廣大一線體育教師一方面應高度重視體育運動深層教育價值的挖掘,絕不能因為由于倡導“健康第一”和強調體育課程教學為增進學生健康服務,而把運動僅僅作為鍛煉身體的手段看待,忽視其運動的社會性價值及文化價值的發掘和彰顯。同時,我們還應對能夠進入體育課程內容的“身體練習”有一個基本的衡量尺度,絕不能將任何不具體育性質或者缺乏文化科學含量的所謂“身體練習”一股腦地裝進我們的體育課程。否則,我們的體育課程就會有被人輕視,其學科地位就有被邊緣化的危險。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7 結束語

        第2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1.1中學體育教學中生命教育的缺乏及其存在的問題

        1.2.1中學體育教育沒有擺脫傳統的教育觀念。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影響,中學學校體育沒有與時俱進,很多的體育教師沒能認識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教育生涯的價值,過多的強調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卻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體育課堂習慣性用“軍事化”口令教學,學生缺乏體育學習參與意識,缺乏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1.2.2“應試教育”大環境下,學校體育教育內容忽視“生活資源”。體育課程受到國家競技體育的影響,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學校體育內容過于重視體育知識的傳授、運動技術的操練,忽視體育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學生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忽略了學生作為人的“生命存在”,造成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現脫節與滯后現象。

        1.2.3學校體育應轉變機械傳授的教學方式。體育教學采用傳統的三段式,整個教學過程對體育課的三大部分限制過死,教師的講解、示范成為最主要的傳授方法。

        1.2中學體育教學要滲透整合生命意識

        在教育中需要完成對學生的運動教育、健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成為身心健康發展的人。體育與健康標準強調學生應具有終身體育學習的能力,具備基本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程標準在選擇和編制體育課程內容時,突顯了時代性和生活實效性,只有融入學生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生命教育。

        2.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整合模式路徑

        2.1體育教學目標之中要適時滲透生命教育理念

        體育課程應從個體的發展需求出發,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新課標強調,教學目標要根據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構建生命教育的體育課程理念不但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還需要樹立“全面育人”的課程理念。

        2.2體育教學內容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

        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應植根于學生的社會生活和現實世界,貼近學生生活,關注激活學生經驗,體育教師應該關心學生健康的發展,讓體育教學服務于學生,有益于改善學生的生存狀態和生活質量。為避免體育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與滯后,在具體選擇教材時,應考慮選擇娛樂、休閑并存,趣味性強且有意義的教材,有益于終身體育價值實現的教材;能夠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教材;現代社會生活中新興的運動項目等應綜合考慮。

        2.3優化教學方法,提高生命質量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體育教學要根據目標,針對教師、學生、內容等具體狀況,設計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基本結構、方法和手段。課堂上,教師應突顯主體教育觀,營造樂學氛圍、活躍的教學氣氛,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切實落實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體驗成功的喜悅??傊?,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盡可能的尋找適合學生主體,以促進生命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方式方法。

        2.4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第3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體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5-0372-02

        青海省高中階段從2010年9月開始至今正在全面推行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學校體育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技能和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機能能力;發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培養良好的身體形態;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勞、團結互助的協作精神等,通過這些任務的完成,使學生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發展體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素質教育實際上就是根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全民素質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和任務也就是為了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由此可見,體育教育本身具有實施素質教育的任務,尤其是全面實施身體素質教育的任務。

        素質教育是根據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創造出來的教育學概念。它從培養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公民出發,以全面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身,學會審美打下扎實基礎,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素質教育具體地講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和身體素質教育。

        體育教學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體育教師最本質的工作。教師只有上好體育課,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才能使每個學生受到應有的體育教學,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中才能得到真正落實。學校體育要樹立以體育教學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全面提高體育教學效益

        1.1轉變教學觀念,實施主動式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應首先把教學氛圍變得寬松和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敢于把權放給學生,自己要由過去的"主演"變為"主導",這樣學生才能由被動變為主動,也才能真正在體育課中體驗到運動樂趣。

        1.2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能力。體育教學必須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體育技能技術的形成,主要是從實踐中練出來的。體育教學中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身體素質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性;(2)心理素質方面的能力:主要指競爭力、意志力、創造力和人際關系的協同能力;(3)"五自"能力:指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自我鍛煉、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評價的能力,從而與終身體育接軌。

        1.3發揮體育教學育人的功能。體育教學應當以育人為目標,傳授體育技能技術只是育人的手段。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思想品質,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活潑開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誘導學生養成維護道德規范、遵紀守法。體育教學的各種因素自始至終像一條紅線貫穿體育課的始終。只要我們吃透教材,研究教法,體育教學與素質教育相接軌并不難實現。

        2.提高體育教師素質

        2.1理論素質:一是政治方面的理論,應懂得的哲學辯證法,明確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教育的各項法規,有明確的工作目標;二是教育教學方面的理論,能運用現代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教學,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提高體育教學效益。

        2.2思想素質: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對工作的責任感,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善于處理各種人際關第,具有協同能力。

        2.3業務素質:從理論到實踐掌握體育教學的各種專業知識技能技術,并能根據教改的需要,要斷地學習和掌握其它新的與體育教學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技術。

        2.4文化素質: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與眾多學科相聯系,除體育專業的各種文化基礎知識外,它還與文學、歷史、藝術等學科相聯系。體育教師特別應當在文學方面加強自己的修養,使自己在講話中詞匯豐富、準確簡煉、生動形象,并富有幽默感和號召力,這樣才能大大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3.注重"兩全"教學

        3.1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步驟要適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始終處于通過努力能摘到果子的發展區。教師不僅要關心優秀學生,更要關心學困生,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標準要求,對優秀學生應擴充內容、增加練習難度、提高要求,并對他們進行超前教學;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在練習方法、難度上進行簡化,但在練習次數上和時間上進行強化,給他們以信任和勉勵,加倍關心他們的學習進步,哪怕微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獲得不斷進步的信心,激發他們的自尊和上進心。教師要確立轉化一個學困生與培養一個尖子生同等光榮的思想,使學困生也能達到體育教學的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愛上體育課,愛參加體育鍛煉。

        3.2體育教學的全面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情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發現式"、"問題式"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形式,讓學生動起腦筋,邊想邊練;練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學生就可以在以后的體育實踐中舉一反三。教材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相對枯燥教材教學時,教師運用教法要力求新穎,使學生的情緒不斷變化。在學習中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枯燥的教材教學不是苦學,而是"樂"學。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體育教學中包含著極其豐富的美育內容,教學過程自始至終都貫穿著美的教育。體育運動中的美主要由"身體美"和"運動美"兩部分組成。身體美是人類健康的身體所顯現出的美,它是由機體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狀態綜合顯示的健康美。運動美是人體在體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美,它包括動作美、環境美、行為美、競技美、 器材美等。作為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應把主要任務放在增強體質、塑造美的體型,促進機能完善,幫助學生形成對身體的正確審美觀念,培養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體育教師是教學中美的引導者和傳授者,教師本身的活動就成了學生的審美對象。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要具備美好的心靈、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語言、誠懇的態度、優雅的態勢、整潔的儀表及精湛的教學藝術,為學生樹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學內容的統一。

        5.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讓學生做體育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教,是為了不要教"。因為體育教學要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與體育能力。完成"要我健身""我會健身" "我要健身"過程的轉變。

        6.發展學生的體育特長

        第4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體育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學校體育教育是一個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是對人體進行培育和塑造的過程;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要充分利用體育這種方式,真正發揮體育的作用,促進隨遷子女的社會融合,增強他們的歸屬感。

        2.隨遷子女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研究

        2.1教學目標情況

        體育教師認為不管是隨遷子女還是本地學生都應該在體育教學中掌握體育與健康基礎知識、方法和技能,提高自我健身、體育欣賞及創新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體育教師認為隨遷子女和本地學生都應該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全面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這說明體育教師仍然把增強學生體質和讓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培養運動興趣愛好、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作為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這與上海市“二期課改”的體育教學目標相一致,同時也可以說這兩個目標是體育教學的最根本最直接目標。

        2.2教材適應性情況

        體育教材是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重要媒介。體育教材是體育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至關重要的紐帶。體育課程改革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體育教材(又稱“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教材使用情況的好壞直接反映了體育課程實施的優劣,更反映了該校對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貫徹和實施情況的。

        現在上海全部使用的是上海市二期課改教材,二期課改教材內容新穎多樣,教師的教法靈活多變,課堂的教學氛圍十分靈活,而且特別注重師生間的互動和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和創新精神,這對隨遷子女主動學習能力和團結精神有很大的幫助,也有力地促進了他們和整個班集體的凝聚。

        2.3交流語言情況

        根據文化結構的“洋蔥頭”理論,文化可分為表層、中層和深層。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也是人與人交往的最直接的工具,它屬于文化結構中的表層方面。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由于家庭、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在剛剛進入公辦學校就讀時往往或多或少帶有鄉音。這就給隨遷子女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影響,嚴重的會產生溝通障礙。

        透過表層機構中的語言,往更深層次探究,語言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作為隨遷子女,從另外一個城市來到上海,他所要面臨的是從外到內都要與這個城市融合起來,要從內到外與這個城市產生交集。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上海話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一種文化的積淀,傳承著這個城市的傳統,可以說是上海的精髓,如果對隨遷子女增加上海話的教學,必定會增加同學之間的親密感,促進他們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上海這個城市和所在學校中去。

        2.4著裝、出勤、課堂紀律等課堂常規情況

        衣著作為無聲的語言,在詮釋著主人的家境、消費品位和地域特色[1],它也是表層結構中的內容。現實中來自農村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由于衣著上與城市的本地子女存在的不同或者衛生狀況相對較差,往往會被城市的本地學生嘲笑、譏諷,同樣會使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產生自卑心理,影響他們的學習以及與同學的溝通與交流。

        但是之前曾有報道上海寶山區高境三中,歧視農民工子女,將其與本地生隔離,在對本地學和隨遷子女發放不同的校服,并且在作息制度、教學設備、評比表彰、教材使用和教師配備等方面均將隨遷子女和本地學生區別對待,這種以貌取人的行為嚴重傷害了隨遷子女的自尊心,給隨遷子女設置了一堵不可逾越的“圍墻”。

        出勤代表著學生對課的重視程度和喜愛程度,同時也能衡量出學生本身的素質和對自我約束能力。課堂的紀律直接反映學生對課的重視和喜愛程度,也直接反映出學生的素質和對知識的渴望程度。

        2.5教學內容方面情況

        體育教學內容有基本內容和拓展內容,內容排列方式有直線排列、螺旋排列、混合排列,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

        雖然是隨遷子女來到上海,但是他們曾經所喜愛的地方有一些自己特色的體育運動項目,這些項目也充滿了樂趣,本地的學生也對這些農村體育項目充滿了好奇與渴望。這些項目主要包括:舞龍舞獅、龍舟、花毽、蕩秋千、打沙包、踢毽子、跳竹竿、斗雞、扭秧歌、踩高蹺等。從圖4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蕩秋千、打沙包、踢毽子、蕩秋千、打沙包、踢毽子,但從教師的角度來講,這些項目有開展條件的依次為踢毽子、打沙包、跳竹竿、斗雞、花毽,從這些項目可以看出,他們都是對場地和器材要求都很簡單,并且簡單易學,沒有什么危險性,所以這些項目容易開展,像龍舟、踩高蹺這樣的項目在中小學開展還是不切實際的。

        如前文所述:學習習慣、教育方式的沖突是影響社會融合的中層文化沖突,而公辦學校的體育課教學中的教學內容缺少隨遷子女喜聞樂見的項目,內容的排列上未充分考慮到隨遷子女的基礎以及體育技能掌握的程度,這些影響了隨遷子女對體育的學習熱情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2.6隨遷子女分班情況

        體育課教學如何編班是影響隨遷子女能否融入到學校和本地學生中去的首要方面,如果刻意將隨遷子女與本地學生分開教學,不僅未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社會功能,而且會產生人為設置的一堵分割隨遷子女與本地子女的“墻”。要完成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學生的上課情況至關重要。學生是課的主體和靈魂,只有學生課上的好,教師的教學才會得到實在的成果。本文認為:要想利用體育的這種方式達到對隨遷子女的社會融合的促進,重要的前提就是要關注隨遷子女上課的情況。

        3.結論

        上海市公辦學校的體育教學目標主要為讓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體全面發展,提高健康水平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超過半數的體育教師認為有必要將教學目標跟據進隨遷子女的實際情況具體化、明確化,這將促進隨遷子女的學校融合和社會融合。上海市公辦學校全部使用的是上海市二期課改教材,且大多數公辦學校都有自己的校本教材(課程)。在語言的運用上,所有體育教師、本地學生和隨遷子女表現較好。體育教學內容雖然較多,但是具有農村特色的項目較少。(作者單位: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斌賢.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現狀與趨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4

        [2]胡莉.牟映雪.進城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研究綜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7.67-68

        第5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學校體育體育觀念體育教學

        體育是學校培養人才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學校的體育工作直接影響著21世紀建設人才的素質.不久前,教育部、衛生部、國家民委、國家科委聯合對全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作了普查,發現學生的耐力、柔韌性、肺活量等狀況較之10年前有所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學生體育鍛煉得不夠,鍛煉時間和鍛煉強度均不達標,情況令人擔憂,應該引起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

        當前學校體育工作,尤其是農村中學的體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場地不足,資金短缺,這是多數學校存在的問題,制約著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2)由于受高考和中考“指揮棒”的指揮,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較為突出,素質教育名存實亡。只要高考的存在,那么應試教育就難以改變。正因為如此,一些學校隨意更改教學課時;任意縮減體育的教學課時;有的學校課程表上安排的體育課也得不到保證,經常被挪作他用,或是用來補語、數、外,或是鍛煉。(3)體育師資隊伍表黃不接,而他們自身的素質也在為斷下降。近幾年來,青年教師在逐年增加,但他們的思想與專業素質卻在逐漸減退,再加上有關部門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缺乏強度和力度,導致教師的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還不能達到相應的水平。一些青年體育教師受到拜金主義的影響,看到其他科目的老師收入比自己高,心理上感覺不平衡,從而缺乏一定的敬業奉獻精神,對“放羊”課。(4)體育器材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學校體育保管員缺乏專業水準,對體育器材的管理不到位,管理員自身缺乏一定的責任心,經常不到職,造成體育課上器材無法準時開放,從而影響了體育課的正常進行。還有就是體育器材的殘缺不全,球場跑道坑坑洼洼,長年失修,僅有的器械長期束之高閣,閑置不用,造成散失或損壞。

        如何在農村中學實施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由目前廣大農村中學體育教師普遍關注和研究的主要問題。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實施,反復探索與思考,提出以下策略,僅供同行參考。

        1.轉變觀念,更新理念策略

        新一輪的體育課程改變以來,提出了一系列的學校體育新理念,如學校體育必須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學校體育必須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學校體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鍛煉意識、習慣與能力,為學生奠定終身體育的基礎等,無疑這些新理念都是正確的,是符合學校體育發展方向的。但這些理念大都還沒有落到實處,作為一線的農村中學體育教師該如何作呢?首先必須轉變舊的體育教學觀念,以新的學校體育理念為準繩,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確立三維立體的體育觀,強調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和提高學生體育素養,要注意終身體育意識、興趣、習慣與能力培養;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完成體育教師自身角色的轉變;構建課內外、校內外一體化的大課程結構體系;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要進行多維度、多方式的評價。

        因為,再好的課程標準、再好的教育組織形式、再好教育方法、再好的評價方式和手段、再好的課程資源的整合,如果沒有觀念的轉變,理念的更新,也會因實施者指導思想的錯誤而偏離正確的軌道。因此,轉變觀念,更新理念是首先策略。

        2.把握課程實質,抓住課程精髓

        ①體育與健康課程性質規定: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課程價值有四點:一是增進身體健康;二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四是獲得體育健康知識和技能。課程的基本理念也有四點:一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二是激發運動興趣,培養終身體育的意識;三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是地位;四是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上述內容就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質和精髓。新課程在定位它的性質、價值和基本理念的同時,也對一線的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結合自身的特點,把握好新課程的實質和精髓,讓新課程的實施落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是農村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又一策略。

        3.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策略

        體育與健康課程性質和理念的定位,決定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的情況區別對待,避免那種不這管學生是否已經掌握學習內容,只按計劃安排上課的機械做法。可根據需要采用全班學習、分組練習等形式。在分組的形式上,可以按相同的水平分組,也可以按不同的水平分組。分組可以相對穩定,也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隨時調整。

        4.改革教學方法策略

        ②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求我們“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因此,在教學方法上,心須進行改革,強化針對學生個體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降低刻板的、統一的要求在體育教學中所占的成分,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應隨時提醒自己,要用變化發展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針對學生的差別開展多側面、多層次的引導,使每個學生都不得有能進行充分的運動,在生理上獲得,心理上獲得滿足,都能學到新知識,并在技能上有所提高。教師更要完善自己的角色轉變,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要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注重學生的學法研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鍛練,積極在課堂教學中探討自主學習模式。

        5.改革體育評價策略

        ③舊的體育教學評價已不能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發展,其中有些已經成為實施新課程的嚴重障礙,所以心須建立體現新課程教育理念的評價理念和評價體系,使評價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興趣、習慣與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教育評價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反饋作用。改革評價策略就是以育人為本,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其目的在于學生自己的學習情況,發現不足,找出原因,以便改進學習策略和方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反饋和激勵,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進步和發展。

        6.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整合策略

        積極開發利用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是順利實施新課程的重要保證,是實現“身、心、社”整體健康目標的基礎。特別是農村中學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整合,具有更廣闊的天地。

        總之,農村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施,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探索,還充滿機遇和挑戰,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那種“一個哨子兩個球,老師學生都自由”的現象應該徹底消失。如何把應試教育徹底變成為素質教育,應該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了學生的未來,為了國家人才的培養,我們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按教育工作者部頒布的課時去實施,據理力爭,為徹底解決中學體育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而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12.

        第6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關鍵詞: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 體操教學 現狀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96

        體操教學曾經一度是體育課程的重點唯一項目,在全國范圍都進行過廣泛的體操教學活動。體操教學從第一套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開始,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第三套全國中小學生廣播體操,其在理念和意識上都有了極大的提升,與社會時代進步保持了較好的協調性。

        一、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體操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體操教學占比過大

        體操教學占比過大是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最大問題,目前全國范圍內的中小學?;旧铣掷m保留著進行集體廣播體操的習慣?;诖?,在體育課程中進行廣播體操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廣播體操的基本動作要領,能夠獨立流暢地完成廣播體操,就成了體育課程中的重點教學目標。體操教學占比過大的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其一,就學生集體鍛煉來說,廣播體操仍然是最好的選擇,其在難度、協調性及集體性等方面具有其他體育項目所不可比擬的優勢;其二,廣播體操的設計基于人體基本特點,能夠有效鍛煉到身體的各個部分,有助于學生緩解壓力。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廣播體操目前還具有其他項目所無法動搖的優勢,所以就導致了體操教學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占比過大。

        (二)體操教學思想進入誤區

        隨著體操教學的多年發展,其教學思想逐漸進入了一個誤區,造成體操教學思想和實際教學要求產生了偏離。首先,是體操教學的目的多年來停滯不前。在體操教學剛剛提出的時候,其目的是為了增加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強化中小學生體質。但是一直到現在,體操教學的目的還是局限于此,沒有太大的進步,這對體操教學活動的發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其次,是對體操教學的理解存在誤區。體操教學的本質是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重點在于使學生運動起來。但是現在體操教學儼然已經變成了對學生體操動作的高度要求,反而忽略了促使學生進行運動的目的;最后,對體操教學的定位存在誤區。體操教學只是進行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一種手段,并不是進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目的。但是現在許多教師對體操教學的定位出現了問題,錯把手段當目的,把體操教學當作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全部,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發展。

        (三)體操教學手段落后

        體操教學手段落后既是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現狀,也是其存在的問題。就實際情況來說,當前的體操教學仍然處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這種模仿式的教學模式,對于新時代的初中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就顯得極其落后了。模仿式教學從體操教學出現以來就已經形成了,其主要原因是限于當時教學設備水平落后,只能進行模仿式教學。但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于以前,現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多媒體設備,體操教學完全可以更加靈活自由豐富多彩。體操教學手段落后不僅是制約體操教學質量的一個因素,也是制約體操教學發展進步的一大原因。

        二、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體操教學的改善措施

        (一)適當調整體操教學占比,促進各體育項目均衡發展

        體操教學占比過大雖然對體操教學來說是有益的,但是對于其他項目以及整體體育與健康教學來說,只存在弊端。所以適當調整體操教學占比,促進各體育項目均衡發展,對于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進步發展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結合學生實際增加部分體育項目,適當縮減體操教學占比。比如,初中學生較為喜歡籃球、足球,在體育課程中就可以適當增加這些項目的教學分配,適當減少體操教學占比。其次,在體操教學和其他體育項目教學之間確立主次關系。對于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活動來講,應該明確體操教學的主要地位,同時肯定其他體育項目的實際意義,構建以體操教學為核心,其他體育項目為支點的整體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環境。比如,體操講求身體平衡,就可以通過足球項目鍛煉學生腿部,籃球鍛煉學生手部,以此為基礎促進體操教學。最后,適當調整體操教學的考核占比。對于大多數中小學而言,體育課中體操考核的占比仍然很高,幾乎占到了整體的百分之八十,這對于體育課程的協調發展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所以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縮減體操考核在整體考核中的占比,以此促進其他體育項目的發展。

        (二)糾正體育教師對體操教學的錯誤思想

        糾正體育教師對體操教學所形成的錯誤思想,將可以大幅提升體操教學的質量及意義,以促進體操教學的進步發展。第一,不斷革新體操教學的目的。體操教學目的停滯不前是阻礙體操教學發展的關鍵原因,只有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體操教學的目的,才能使體操教學一直處在科學的發展軌跡上;第二,明確體操教學意義,促進體操教學脫離誤區。體操教學的意義在于使學生運動起來,而不是單純的學習體操動作。比如,體操中的伸展運動一節,其意義就是要鍛煉學生四肢的靈活性,舒展筋骨;第三,對體操教學進行明確定位。對體操教學進行定位是很關鍵的,體操教學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體育課程的目的。要在體育課程中使相關教師清楚認識體操教學的性質,進而將其作為教學手段進行體育課程教學。

        (三)創新體操教學的手段及內容

        創新體操教學的手段和內容,是促進體操教學更加貼近現實情況的有效措施。首先,創新體操教學手段,從傳統的模仿式教學走出來,利用多媒體工具教學。比如,通過計算機技術對體操動作進行逐步分解,將其制作成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使學生對體操動作及要點能夠產生直觀的認識,進而在實際動作教學環節能夠迅速掌握相關動作;其次,創新體操教學內容。隨著新時代初中學生的體質條件逐步提高,傳統的體操教學已經不能符合現代學生的基本特點。因此需要對體操內容進行不斷創新,結合現代初中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點,打造更具現代化元素的體操教學內容。比如,改編第三套廣播體操使其能夠貼合初中學生實際;設計集體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

        結束語:

        體操教學作為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重要部分,其發展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諸多問題及缺陷。作為體育教學工作者,應當認清體操教學的現狀及問題,調整體操教學占比,糾正思想誤區,創新教學手段及內容,以此促進體操教學在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發揮出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余喬艷.成都市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體操教學現狀調查[D].程度體育學院,2012

        第7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精品源自中考備戰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所以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核心。但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更新,教學方法不轉變,課程改革就將流于形式。而目前,體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現象,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種單一被動的學習方法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體育教師就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

        二、要正確處理師、生關系

        所謂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交往?,F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但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講解示范和學生的模仿練習,而忽視學生學法的研究,師生間只是通過知識和技能等信息媒介進行溝通,所以很難形成互動、合作關系。而新課程《標準》則強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都是主體,教師的主體表現為引導性的主體 ; 學生的主體則表現為發展性。根據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特點,應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會自學、自練、自檢,具備自我調控的能力,做學習的主人。

        三、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及創造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為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而且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思考、想象、發現問題和研究問題的機會。不應該全部都是教師的講解、示范、學生的模仿,而應該向他們提出要求,提出條件,讓自己去嘗試,并在關鍵的地方給予適當的提示、點撥,幫助學生解決他們暫時解決不了的問題。

        四、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楊振寧博士提出 : “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工作的話,那么,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边@說明在經濟一體化與專業分工日趨精細的大趨勢下,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已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重要品質。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應該努力創設合作式學習的情境,切實為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發展協作能力搭建舞臺,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體育活動的特點是競爭與合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這一點,使學生在身體素質上不斷超越自己,而且在精神上、心理上做好應有的思想準備,不斷地挑戰自我,迎接挑戰。戰勝自我、戰勝對手,不只是表現跑得快、跳得高、投得遠,而是堅定自己的信念,增強克服困難的決心,培養鍥而不舍的堅強意志和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

        五、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欲望

        興趣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動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運動興趣對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特別重要。但由于體育課既不影響學生的高考升學,也不影響他們今后的就業和生活,根本不存在壓力。所以只有他本人感興趣時,才能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體育課教學應將激發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欲望放在中心位置。至于學生多學或少學一些競技技能,學生掌握的運動動作是否很規范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和欲望。因為,有了興趣和欲望,學生才會自覺主動地去上好體育課,才能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才能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六、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科學選擇教學內容

        第8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關鍵詞:膠州一中 體育與健康 模塊教學

        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素質教育將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旋律,素質教育的開展離不開模塊教學。體育與健康模塊教學充分體現了課程改革新理念,突出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特點,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樹立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體育教育觀。尊重學生情感需要,對培養學生情感需要,培養學生運動愛好和特長,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膠州一中采用了體育與健康模塊教學,打破了班級的限制,根據個人的自身條件、興趣愛好選擇喜愛的運動項目。它包括若干模塊,每一模塊都是相對獨立但又互相聯系的運動項目組成的動態的教學過程。通過實施模塊教學體育與健康教學質量比以前傳統教學有明顯提高,但是與國家課程標準仍有一些差距,本論文針對造成差距的因素進行調查,希望能更好的完善模塊教學。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 研究對象

        對膠州一中高二年級單數班六個班學生進行普查,隨機抽取18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98人,女生82人進行調查。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資料20余篇,為調查問卷的設計和調查結果的分析討論提供依據

        2.2 問卷調查法

        對膠州一中高二年級學生隨機抽取18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生98人,女生82人。發放調查問卷180份,回收問卷178份,調查問卷回收率為98.89%、有效問卷176份,其中男生有95人,女生有81人?;厥諉柧碛行蕿?8.87%。

        2.3 數理統計法

        對回收調查問卷進行整理,并應用計算機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膠州一中模塊教學的現狀調查

        1.1 體育課模塊教學學生選項動機調查統計情況

        經調查,大多數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選項,有較多的同學根據自己的強項和適合自己的項目進行選項,有些同學沒有主見跟隨好朋友進行選項,有的是喜歡這個項目的老師選擇該項目。模塊教學中89.6%的學生是根據自己喜歡、自己強項、適合自己、為好拿學分的項目進行選項的,突出模塊教學的特點。提高了學生課上練習的興趣、練習積極性。

        1.2 學生不同選項的重新分班情況

        膠州一中高二年級學生共12個班,其中單數班為甲班,雙數班為乙班,以乙班為例根據學生不同興趣愛好將每班學生進行重新分組,按課程安排進行循環式教學。

        A班項目有籃球、排球、足球、武術。沒有田徑、小球類項目。

        B班項目有健美操、小球類、排球、武術。沒有籃球、足球項目。

        C班項目有排球、籃球、武術、小球類。沒有足球、田徑項目。

        D班項目有足球、小球類、田徑、武術。沒有籃球、排球項目。

        E班項目有小球類、健美操、武術、田徑。沒有籃球、足球項目。

        經調查,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原班級重新選擇新的班級,擴大了學生間的接觸面,在共同學習中增進了了解,特別是在模塊中分層次教學,使不少學生技術動作進步迅速,使學生對所選項目的專業知識、技能得到更好的掌握。

        1.3 男女生對運動項目選項比例差距

        經調查統計,膠州一中的學生根據男女性別的不同差異進行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54.6%的男生選擇競爭性、對抗性、靈活性比較大的項目如籃球、排球。這些項目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愛好,提高練習的積極性。57.9%的女生都選擇具有舞蹈性,趣味性較大的項目如健美操、小球類項目,這些項目能夠使女同學的體態更加端正,精神更加飽滿,活動的靈活性得到提高。有13.4%的學生選擇運動中的基礎大項田徑類項目。

        1.4 體育課模塊教學中的學生考勤

        經調查統計,膠州一中體育外堂課,學生上課遲到、早退、缺課的百分比從模塊教學實施以來明顯下降遲到從原來的4.5%下降到1.7%,早退從原來的3.9%下降到1.1%,缺課從原來的2.2%下降到0.5%。學生的考勤情況雖然得到好轉但仍然存在遲到、缺課現象,加強對模塊班級的考勤管理是確保模塊教學有序實施的基石。

        1.5 體育課模塊教學實施前后測試的指標對照表

        經調查統計,體育與健康模塊教學通過一學期的實施后各項指標發生了顯著變化。96.5%的學生對體育模塊教學的目的與意義有較正確的認識。學生對模塊教學感興趣的人數從實施前的109人上升到159人;學生在模塊教學過程中樂意幫助同學、關心同學的人數從實施前的108人提高到實施后的162人,這顯然與措施中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組織新老同學開展幫教活動分不開。

        1.6 場地器材調查情況

        經調查統計,膠州一中的體育設施、體育器材、體育場地相對較差,很多室內的項目都不能到場館練習,則在田徑場進行教學,學生不能真正的體會該項目的趣味性、該項目環境場館的適應性。乒乓球臺、球拍、羽毛球拍相對較少只能是一部分同學練習另一部分同學在一旁看技術動作。不能很好的進行模塊教學,教學質量不能夠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 結論與建議

        1. 結論

        1.1膠州一中通過實施體育與健康模塊教學,使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又學到了一技之長,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為每位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及鍛煉奠定了基礎。

        1.2膠州一中通過實施體育與健康模塊教學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專項與特長,極大地激發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提高了體育教學效果。同時,也促動了每位教師加強業務學習,從而保證了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1.3膠州一中通過實施體育與健康模塊教學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體育場地、體育設施、體育器材的不足。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影響了教學質量、阻礙了模塊教學的發展。

        2. 建議

        2.1 處理好生活主題、學科知識與價值取向三類目標之間的關系。

        體育模塊教學設計,要以價值觀為導向,以學生主體為中心,以生活經驗為起點,以創設情景為核心,以實踐活動為重點,以合作研究為主線,讓學生在真實的主題情境或實踐活動中會獲得經驗,理解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熏陶情感。

        2.2改善體育場地設施條件

        膠州一中的體育場地、體育設施、體育器材相對較差。模塊教學中不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沒有室內場地學生體會不到室內項目環境場館的適應性。學校應該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希望能夠增加體育場地、體育設施、體育器材,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為更好的開展模塊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第9篇: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近三十年發展以來,教育部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從總體規劃要有具體細致化要求,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具體全面指導,在教育部頒發的《關于加強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等系列重要文件中作出了明確強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在建設,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與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由此可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途徑與形式就是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教育,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從課程觀來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包含顯性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也包含隱性課程(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一)顯性課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要作用。顯性課程就是學校在教育中有計劃有組織的進入到課表中的課程,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教育,包含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目前,大多數高職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課,少數高職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選修課。高職院校應將面向全體學生的預防性課程與發展性課程納入必修課程,而選修課程也不可忽視,應將面對特殊群體的矯正性課程與延伸性課程納入選修課中。在顯性課程進度安排時也應根據不同年級來進行開設,例如大一新生普遍面臨的人際關系問題,大二學生普遍面臨的學習心理問題,大三學生普遍面臨的擇業心理問題。同時,針對特殊群體的選修課可針對不同專業、不同角色的學生進行開設,針對學生干部心理素質、貧困生自信心、情緒壓力調節等方面的內容進行開設,主要的開設目的是學生迫切需要的心理選修課程。(二)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對應的是隱性課程,狹義的隱性課程指的是學生在學校的環境下取得的全部經驗,主要通過學校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校園生活、校園文化建設來讓學生間接的內隱的方式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潛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心理能力與品質。在高職院校中,隱性課程顯得尤為重要。廣義的隱性課程不僅包含學校情境下的經驗知識的獲得,還應包含家庭教育與社會大環境中社會事件的影響。隱性課程中的社會環境中正面的或者負面的信息都會給大學生帶來強烈的心理沖擊,而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更是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因此,在隱性課程這方面學校、社會與家庭要三位一體來進行建構和努力,學校要注重校園環境、管理制度建設、校園精神文化引領建設;政府與社區社會團體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懲惡揚善的社會風氣;家庭中要構建充滿關愛、和諧健康的家庭氛圍[1]。

        二、納入“積極實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

        (一)積極的預防思想。一些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內容安排方面,通常是把心理問題、因果分析、調適措施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內容,以案例導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成因及探討解決方式,采取的是“關注問題”式的教育方式,這種課程內容安排從某種角度上往往將學生看成是被動的、消極的受教育對象,讓學生過多的反思關注甚至懷疑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這樣往往取得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還容易讓學生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進行對號入座,反而產生了一定的心理壓力[2]。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將積極心理學納入課程內容中。積極心理學主要倡導以主觀幸福感為核心的積極情緒體驗,認為應更注重人性的優點,而不是弱點,認為個體自身具有積極的抵御精神疾病的能力,更注重探究如何幫助個體培養激發自身的這些優秀品質,以此便能積極的起到有效預防,如果僅僅關注個體自身的弱點與缺點,其實并不能取得有效的預防效果。因此,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中納入“積極心理學”的預防思想,則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積極的心理潛能,從而提高學生的樂觀、自信、幸福感等方面的情緒體驗,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成長[3]。(二)兼顧社會層面在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內容方面應避免過分偏重個體層面的缺陷與弱點,更多的幫助學生關注群體與社會心理的探討,因為人的內在積極力量的激發與群體、社會文化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密切相關。因此在課堂之外的隱性課程中,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如利用大學生心理社團,在多數高職院校中,都有各種形態各異的心理社團,如“心理健康協會”“心理小組”“心理服務社”等,這樣的社團群體能夠很好的利用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為隱性課程的形式來彌補顯性課程的內容。除了社團群體的影響之外,學校應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通過如心理健康報紙,櫥窗、宣傳冊、心理圖片展覽、心理電影賞析等傳統媒體方式來進行,還應利用新媒體如微信公眾號、網上論壇,網絡直播等形式來進行教育。

        三、“以發展為核心”優化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

        (一)構建三大模塊的課程群體系。在課程體系方面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主干課程模塊,以積極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延伸課程、熱點課程作為支撐課程模塊,以專題講座及專題活動等課程作為補充課程模塊,形成科學全面的課程群體系。三大課程模塊體系相輔相成,各具特色。主干課程模塊應結合高職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特點來進行課程設計,充分考慮必選課程的實用性;同時,圍繞積極心理學、應用心理學等方面開展延伸課程與熱點課程作為選修課程進行課程體系的支撐;開展多種學生有興趣的專題講座與專題活動,如心理情景劇表演、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等活動作為補充課程模塊,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效能感,培養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二)建立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在課程的實施中,注重理論到實踐的延伸,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結合案例教學、任務驅動,還可以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測試、心理角色扮演、心理視頻等多元化的輔助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理解心理學理論與生活實踐中的相關性,提升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興趣。師生在教學環節中應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老師能夠去引導學生覺察、感受、發現自我,在討論、爭辯中提高對心理健康調適的能力,調動學生改善自我的動機與強烈的愿望,從而優化自身的行為習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本就是以促進學生心理成長為目的,如何幫助學生發展成為更好的人,需要從外在的教育轉化程學生個體自覺、自省的動力,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上,應從教導式教學轉變成自主式、探索式、對話式的過程,課堂教學過程也應看成是師生共享智慧、經驗、知識的過程,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與組織過程中實現潛移默化的心理成長與升華。

        作者:趙思思 單位:武昌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8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自拍另类 | 天天看片国产区 | 亚洲激情视频五月天 | 综合久久婷婷88 | 尤物国产91色综合久久 | 性高朝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