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

        第1篇: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摘要:循證醫學主要是針對傳統的“經驗醫學”而言的,循證醫學憑借著自身的優勢,讓我國的臨床醫師和護理人員逐漸認識到掌握和熟練應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口腔護理學教學中讓學生接觸到循證醫學的基本理念和概念,為學生以后熟練應用循證醫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循證醫學;口腔護理學教學;應用體會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是由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David Sackett教授在1992年正式提出,由于它能為臨床醫師在臨床治療中提供合理的科學決策, 其基本思想和理論很快被全球醫學界所接受和應用, 并成為當前國際臨床醫學的熱點之一[1]。在現代社會當中,不論是醫學概念、醫學技術、還是醫療器材都是出于快速更新的過程當中,現在非常有效的護理理念在兩年之后就會稍顯落伍,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在口腔護理學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理念是順應潮流發展的一種表現。循證醫學理念的引入,可以顯著增強口腔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效果。近些年來,循證醫學引入護理領域當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

        鑒于循證醫學的重要作用,將EBM引入到口腔護理專業當中不僅是實踐的需要,更是推動口腔護理專業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在下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對循證醫學在口腔護理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探討了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具體應用

        在口腔護理教學中,將循證醫學融入到其中,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施行。

        1、設定模擬臨床問題

        老師依據本專業的實際特點以及實際臨床護理當中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問題來設置模擬臨床問題。問題的具體內容應該圍繞著口腔護理專業通常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是難點問題)來展開,舉例來說,兒童口腔疾病的特殊護理以及心理護理、老年人口腔疾病的特殊護理、口腔疾病治療過程中的疼痛護理等等。

        2、.查詢證據

        在證據的查詢這個過程當中,建議學生采用多種途徑進行查詢,并將查詢結果進行綜合考量。常用的查詢途徑主要有網絡查詢、書記查詢、雜志(期刊)查詢等等。但是可以作為證據主要有(依照可靠程度由強到弱排列):循證醫療中心提供的文獻評價與一般評價、權威組織提供的文獻評價與一般評價、國家護理臨床指南、 儀器制造商的相關建議、口腔醫學專家的意見和建議等等。但是在具體的應用當中,必須要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以及學生個人所學的專業知識慎重地進行應用。

        3、評價證據

        在證據的查詢過程中,學生會獲得大量的相關證據,此時學生應該對這些參考資料進行整理和記錄,在老師的帶領之下,對這些證據的可信性和可行性進行探討和評價。

        通常來講,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主要是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論文的可信程度比較高。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熟練應用新知識、新技能,可以定期開展小型的相關研討會議,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探討,老師可以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觀點進行評論和指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轉貼于 4、開展實踐

        在循證支持和循證觀察所獲得信息的基礎上,將所獲得的實證與臨床專業知識及患者需求相結合,制定護理計劃并實施。實施過程中重點對所要改變的護理干預或行為進行分析,積極改善護患交流,對導醫分診、專科護理以及宣教等環節進行量化評估。將顯微根管治療、激光治療和種植牙等新技術的配套護理納人培訓后的考核范圍,以檢驗循證醫學(EBM)在口腔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5、評價實踐效果

        評價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和知識應用4個模塊,理論知識考核評價試題為客觀題,分別在教學前后使用難度系數相同的試卷進行閉卷考核,卷面采用百分制,整個考核過程中做到教考分離,統一出題、監考、評分、閱卷。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和知識應用均采用5分制,在考核護生前,先對監考老師進行培訓,按統一制定的護理技術操作考核評分表進行評分。

        二、幾點體會

        1、循證醫學(EBM)教學模式可以顯著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樂趣。EBM教學模式不同傳統的教學方法,它打破原有的灌輸式、封閉式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學養成了探究式的學習習慣。另外循證醫學(EBM)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和豐富,學生一直處于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學習過程不覺枯燥,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2、循證醫學(EBM)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在EBM指導下的學習是是非常強調護理實踐的,因此,在護理實踐當中,學生的知識得到檢驗并發現自己的不足,同時可以通過尋找相關證據來提供自己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史宗道,石冰,郭春嵐,陳娥.我國口腔醫學領域應用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的現狀[J].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2,(06).

        [2]Hitoshi niwa,Mitsutaka S,Yuu S,et al.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epinephrine-containing loc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1,92(6):610-616.

        第2篇: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方法:回顧分析2010年―2014年我院收治手足口病的護理過程。

        結果:通過合理治療、有效護理,提高了科室收治能力,總結出成功的護理經驗。

        結論:特殊人群,特殊疾病,特殊管理,取得特效。

        關鍵詞:手足口病 收治 護理問題及對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13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47-01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表現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多數患兒一周左右自愈,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主要對癥治療。近三年,我縣的手足口病呈急劇爆發流行趨,來勢早,上升快,每年3至5月份成了高發季節。為了保證患兒安全,及時有效的收治,意義重大。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2014年我院收治手足口病過程中存在的護理問題及有效對策,總結經驗,以利臨床推廣應用。

        1 存在問題

        1.1 消毒隔離問題。該病發病人群5歲以下兒童為主。患兒無知的天性,不予配合的特性,造成管理困難的直接原因。而手足口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也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故此,消毒隔離工作直接影響手足口病收治效果。

        1.2 人力資源配備。一般手足口病來勢快,病人增長迅速。確診患者定點收治,造成收治科室工作量突然上升,患兒靜脈穿刺難,在應急人員少的感染科,人力資源配備尤為重要。

        1.3 心理護理。患兒年齡偏小,口腔,手足皰疹不適,常表現為哭鬧、煩躁,進而影響治療。特別在靜脈穿刺時,患兒緊張,恐懼,哭得撕心裂肺,家屬焦急不安。心理護理無重做起。

        1.4 日常護理。患兒的口腔護理、皮膚護理,防止合并感染非常重要。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指甲要剪短,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等等都成了煩鎖的護理任務。

        1.5 飲食護理。口腔內皰疹及潰瘍,嚴重的影響患兒的食物攝取。根據患兒情況,補充營養和水分,不可忽視。

        2 對策

        2.1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地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采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居家觀察,縮小傳播范圍。確診患兒立即隔離治療,接觸者應注意消毒隔離,切斷傳播途徑。在收治的過程中,要根據患兒發病的時間、輕重程度、病毒分型,合理安排病房。每天有專門的護理人員負責全病區的消毒隔離工作。保證室內空氣流通,通光,利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84消毒液擦拭床頭柜、椅、病床,使病室整潔,環境舒適,避免交叉感染。在給患兒治療護理時,堅持醫務人員手消毒,各類物品一用一處理。患兒的水杯、奶瓶、玩具等分類消毒。

        2.2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增強防治工作緊迫感。全院高度重視,成立領導小組。組織指導對手足口病進行監測和排查,落實定點科室收治、報告管理工作。在人力資源上合理配備,科內成立手足口病護理小組,分派本科高年資經驗嫻熟的護士進行健康宣教;年輕力壯各項技能強護士分組管床,在兒科抽出靜脈穿刺技術嫻熟的護士負責靜脈穿刺,讓親和力高、個性活潑的護士負責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的落實。根據情況分類管理,每位護士各司其責,有條不紊的解決了心理護理落實不到位,集中收治工作量大,小兒靜脈穿刺難,基礎護理亂的護理問題。

        2.3 對癥治療,做好日常護理。口腔有皰疹患兒,用康復新液含漱或涂患處,也可將思密達調成糊狀于飯后用棉簽敷在潰瘍面上。配合不好每日進行強制性口腔護理兩次。指導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清熱解毒中草藥,合理補充維生素B、C等。有效解決患兒口腔潰瘍,增進食欲。對手足皮膚皰疹的患兒,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皰疹。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爐甘石洗劑,待有皰疹形成或皰疹破潰時可涂0.5%碘伏。臀部有皮疹的患兒,應隨時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病房環境衛生,經常通風,勤換衣被。飯前便后、外出后指導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患兒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病程不同患病兒童。

        2.4 衛生宣教工作,不容忽視。每年3月伊始,全院召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會議,組織全院醫護人員學習培訓手足口病相關知識。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宣傳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在托兒機構指導進行初步篩檢工作,在醫院設置專門預診分檢臺,負責搞好分診就診及定點宣傳工作。對住院確診群體,分發健康教育處方,對患兒家屬定時進行集中講解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演示消毒隔離方法。

        第3篇: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傳染病 手足口病 護理措施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夏秋季多見。大多數患兒癥狀輕微,以發熱、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少數患兒可并發無菌性腦膜炎,腦干腦炎和心肌炎等[1]。個別患兒病情進展快,可持續高熱,惡心、嘔吐,繼而引起神志改變,全身弛緩性麻痹,導致死亡。加強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及并發癥的預防,對提高患兒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義。2009年4月1日~11月30日我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兒485例,經過我們精心護理和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技術管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485例中,男274例,女211例,年齡3個月~14歲。臨床表現為手、足、口腔、肛周、少數病例大腿上段出現丘、皰疹,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皰疹液較渾濁,皰疹基底部繞有紅暈。一般無疼痛及癢感,愈后不留痕跡。合并心肌炎28例,主要表現突然呼吸急促,心律快而不規則,有心肌酶學改變;合并胃腸道癥狀者19例,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合并腦膜炎者21例,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精神萎靡等癥狀。病重12例。根據病情給予抗炎及對癥支持治療。3—15d后體溫恢復正常,皮疹消退,485例臨床治愈出院,無一例死亡。

        2 護理體會

        2.1 嚴格消毒隔離

        臨床一旦確診,應將患兒及時隔離,對患兒和密切接觸者隔離7~10天,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水皰結痂脫落才能解除隔離。隔離病房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每日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2h,醫護人員做診療前后要嚴格消毒雙手,防止交叉感染。診療、護理病人過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物品如聽診器、血壓計等要擦拭消毒。患兒的用具、嘔吐物、糞便等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處理。對出院患兒使用過的病床及桌椅等設施和物品先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2h,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方可收治病人。

        2.2 密切觀察病情,監測生命體征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并發癥發生。每2-4h測體溫、心率、呼吸、血壓,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處理。發現患兒有高熱、頭痛、嘔吐、易驚、肢體抖動、面色蒼白、嗜睡、昏迷、呼吸淺促、心率增快等,應警惕腦膜炎或心肌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立即報告醫生,做好急救準備工作。

        2.3 發熱的護理

        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等度熱,不需要特殊處理,可讓患兒多飲水,保持皮膚清潔衛生,穿棉質內衣、保持干燥。如體溫超過38.5℃,可遵醫囑服用退熱劑或其他退熱處理,并每4 h監測體溫1次。

        2.4 口腔護理

        患兒每次進餐前后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漱口,有口腔潰瘍者病人因口腔潰瘍、疼痛、張口困難,可用吸管給予朵貝氏液漱口,用金喉健噴霧劑等噴霧,以促進潰瘍愈合,口腔噴藥后,囑病人閉口10min,不可馬上漱口及飲水、進食,以保證療效。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清潔。

        2.5 皮膚護理

        保證患兒衣服、被褥清潔干燥,衣服寬大、柔軟、減少對皮膚的刺激。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物理降溫時動作要輕柔,以免擦破皮疹。應剪短患兒的指甲,囑患兒不要抓撓皮膚和水皰,必要時包裹手,防止抓破皮疹,以免引起疼痛和繼發感染。皰診已破裂者,局部皮膚涂抗生素藥膏或爐甘石水劑,擦藥前清洗局部,擦藥期間囑患者勿洗浴。

        2.6 飲食護理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雞蛋湯、菜粥等。食物以溫涼、清淡為宜,患兒口腔疼痛時給低溫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零食,發熱時多喝溫開水。

        2.7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要用溫和的態度、愛護、體貼患兒,病房內可適當擺放一些動畫片、分散患兒注意力,以消除患兒的恐懼心理。多鼓勵表揚患兒,使其配合治療。應向患兒家長介紹本病的臨床表現,流行特征、預防措施等知識,教會家長做好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在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還要注意孩子的營養、休息,提高機體抵抗力。

        2.8 重癥護理

        患兒如出現頭痛、嘔吐、嗜睡、抽搐、頸強、昏迷等神經系統癥狀,立即平臥位頭偏向一側,觀察嘔吐物的性質、量、顏色,防止窒息的發生。立即遵醫囑給予甘露醇快速滴注降低顱內壓。以防腦壓增高引起腦疝;在原發病的基礎上突然出現呼吸急促、面色蒼白、發紺、心率快、嘔吐物咖啡樣物、吐泡沫樣痰等,護士應立即給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建立兩路輸液通道,監測呼吸、心率、血壓和血氧飽和度。做好氣管插管準備,必要時使用正壓機械通氣。備好甲基強的松龍、丙種球蛋白、米力濃等循環支持藥物等。嚴格控制輸液速度,記錄24小時出入量。

        2.9 靜脈留置針護理

        靜脈留置針的使用既減少了患兒多次靜脈穿刺的痛苦,又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還可方便危重患兒隨時用藥。我們對患兒留置針采取每班交接,具體觀察留置針局部有無發紅、腫脹現象,判斷留置針是否脫落和局部有無感染現象。我科護士對392例患兒均采用靜脈留置針治療,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3 結果

        本組485例確診手足口病例中,男274例,女211例,合并心肌炎28例,合并胃腸道癥狀者19例,合并腦膜炎者21例,病重12例。根據病情給予抗炎及對癥支持治療。通過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和精心護理,485例均好轉或治愈出院。

        4 討論

        手足口病是兒童常見病和多發病,但由于傳染性強、傳播快應指導家長做好嬰幼兒衛生保健,一旦確診,囑家長2周內勿送患兒上幼兒園或到公共場所,以免造成暴發流行。科學看待疫情形勢,既不盲目恐慌,也不盲目樂觀。積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掌握其護理要點,可以控制疫情的擴散,大大地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第4篇: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手足口病 護理

        1 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0年2月30日一12月20日共收治手足口病病人298例,其中:男193例,女105例,年齡最小5個月,最大7歲。其中3歲以下218例,3歲~7歲80例,病情較重7例。平均住院6天,經過精心護理、嚴格消毒隔離患兒全部康復出院。

        2 護理體會

        2.1發熱的護理 絕大多數患兒有發熱。采取的護理措施: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囑患兒臥床休息,限制活動量;給患兒穿寬松的衣服;患兒T 38.6℃給予物理降溫,在頭部及大血管經過的淺表部位置冰袋,1小時更換一次。并觀察記錄降溫效果;遵醫囑給予鋅布顆粒口服、小兒退熱栓塞肛等處理;遵醫囑給予0.9%NS5ml+注射用頭孢噻鈉1.0g靜脈滴注及利巴韋林抗病毒等治療;患兒出汗后要及時更換衣服,注意保暖;鼓勵患兒多飲水或選擇喜歡喝的飲料;給予清淡易消化高熱量、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雞蛋湯、菜湯等;每4個小時測量體溫、脈搏、和呼吸,體溫突然升高或驟降時,要隨時測量并記錄;指導患兒家屬識別體溫異常的早期表現,注意有無頭痛、脈率加快、煩躁不安,報告以上癥狀,以免驚厥抽搐發生。

        2 .2 驚厥的護理 采取的護理措施: 給患兒加設床檔。允許陪人陪護,并加強看管,防止墜床;遵醫囑給予0.9%NS10ml+注射用苯巴比妥鈉0.06g靜脈注射;護士增加巡視病房次數每30分鐘一次,必要時設特護;驚厥發作時,立即掐人中、針刺百會、合谷、內關等穴位;準備好鎮靜劑,必要遵醫囑使用;必要時墊牙墊或用紗布包裹的壓舌板墊于上下齒之間,防止舌及口唇咬傷。

        牙關緊閉時,不必強力耗開,以免損傷牙齒;嚴密觀察患兒用藥后肌張力是否下降,呼吸及意識的變化;觀察有無嘔吐、皮疹,口腔的特殊氣味,神志情況,尤其要注意驚厥緩解后神志恢復情況;室內保持安靜,光線不可過強,夏季應涼爽;按醫囑持續給予氧氣吸入0.5升/分。

        2.3防窒息的護理 采取的護理措施:護士加強巡視病房次數,每30分鐘一次,特別注意觀察患兒呼吸情況,包括呼吸的節律、頻率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松解患兒衣服,患兒取側臥位,床旁備吸引器及吸痰用物;清除患兒口、鼻、咽部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患兒嘔吐時及時清除嘔吐物,詳細記錄嘔吐次數、性質、量;持續低流量吸氧;必要時備開口器及氣管插管,搶救物品;遵醫囑給予口腔護理每天兩次。

        2.4并發癥-腦炎的護理 密切觀察生病征變化,遵醫囑給予上心電監護。建立患兒病情巡視表,每小時監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并做好記錄。嚴密觀察意識及精神狀態的變化,由于患兒不能完全明確表達自己的感覺,通過交談、疼痛的刺激來判斷患兒的意識程度和精神狀態。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仔細觀察患兒瞳孔的變化,如瞳孔不等大或縮小或忽大忽小,且伴有呼吸慢、脈搏慢、血壓高,則提示有可能發生腦疝。及時報告醫生。特別注意觀察患兒嘔吐的性質,如呈噴射性嘔吐,提示顱內壓增高。應將患兒頭部抬高15~30度,有利于顱內血液回流。必要時按醫囑使用甘露醇。持續低流量吸氧。

        2.5飲食護理 鼓勵患兒進食,保持口腔清潔,加強口腔護理,每次進食前后囑患兒用溫水或生理鹽水漱口;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營養豐富,無刺激性,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雞蛋湯、菜湯等;保持營養均衡,食物溫涼清淡,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患兒因口腔疼痛吞咽困難,唾液經常流出,可給患兒流質飲食,鼓勵患兒選擇喜歡喝的飲料,并使用吸管吸入,減少對口腔皰疹的刺激、減少疼痛;因口腔疼痛而哭鬧時,可用玩具、聽音樂等分散患兒的注意力;必要時按醫囑給予西瓜霜、思密達等涂于口腔皮疹處;按醫囑給予靜脈補充營養和水分。

        2.6防皮疹抓傷的護理 幫患兒剪指甲。注意勿讓患兒搔抓皮膚;遵醫囑給予爐甘石涂皰疹部位;床單位保持清潔、干燥、平整、無皺折、無渣屑。對尿床的患兒.及時更換潮濕床單、衣服;隨時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讓患兒穿寬松、柔軟的棉質衣服,并勤更換;翻身時避免拖、拉等動作,防止皮膚擦傷;如皮疹破裂時,遵醫囑給予龍膽紫或抗菌軟膏涂局部。

        2.7健康宣教 告訴家屬疾病的相關知識,做好住院期間的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導。護理患兒時應做到下幾點: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桶;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后或處理孩子糞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寶寶用過的物品要徹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曬。要勤開窗通風。患兒在治愈出院三周內仍為帶菌者,仍可以傳播病毒,應在家隔離三周。

        3 小結

        經過精心護理和嚴格的消毒隔離技術管理,未發生醫院感染病例。手足口病是嬰幼兒期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可經過呼吸道、消化道傳播,也可通過接觸含病毒的皰液傳播,屬自限性疾病,臨床沒有針對病因的治療。因此,I臨床護理工作及衛生教育、對癥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在治療手足口病的過程中,配合臨床藥物治療,加強基礎護理和健康教育,引導患兒及家長消除恐懼,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有效地遏止疾病的進一步流行,同時也提高了護士的業務水平,密切了護患關系。

        第5篇: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鼻出血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25

        資料與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鼻出血患者122例,男86例,女36例。其中,兒童5例,高血壓并發鼻出血98例。

        實施方法:健康教育的對象為患者、家屬和健康照顧者。健康教育方式:①個案教育:對新入院患者,采取由責任護士為患者一對一的個案教育方式為主,根據不同的發病原因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語言應精煉、準確、通俗易懂、有針對性,并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護士長在每日護理查房時評估護士對健康教育的執行情況的同時,也評估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接受程度,注意事項的實施情況,再次給予強化。②隨機性教育:利用每一次接觸患者的機會,將健康知識介紹給患者。護理過程中如發現患者有不正確的健康行為,可隨時糾正,并提供教育咨詢的需求。這種方式不僅增加了護士與患者溝通的機會,還利于患者接受,收到很好的效果。③答疑式教育:通過交談,了解患者希望得到的健康知識,根據患者生活習慣、文化程度,以講解或書面的解答方式進行教育。對患者不懂之處要反復講解,直到明白為止,以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

        入院時的健康教育:初次出血和反復出血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和恐懼心理。患者越緊張出血量越大,特別是高血壓患者,可因心情緊張血壓升高,血流不止。因此在及時搶救的同時,我們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心理護理不僅要體現在語言和情感的傳遞中,還要體現在護理工作的每一個細節中。我們應對患者主動熱情,關心安慰患者,為患者提供治療信息,及時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和恐懼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給予舒適安靜的環境,室內光線柔和,清潔整齊,盡量避免看到搶救危重患者的情景,以免增加心理壓力。囑患者取半臥位,少仰高頭部,可用冷毛巾或冰塊敷額頭,靜臥休息。耐心解釋鼻腔填塞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止血措施,使患者及家屬能積極配合。囑病人不可自行取出鼻腔填塞物,防止引起再次出血。切忌低頭。

        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①鼻出血的相關疾病知識:患者鼻腔填塞后出現疼痛、發熱、煩躁、失眠,血壓也可能輕度升高,若患者原有高血壓,且現在血壓持續升高,易引起鼻腔再次出血,且不易止住。鼻腔或鼻竇手術及經鼻插管損傷血管或黏膜,未及時發現或未妥善處理,強烈的咳嗽、打噴嚏、用力擤鼻、挖鼻等損傷黏膜和血管[1]以及鼻外傷等等,均可引起鼻出血。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維持正常的血壓。鼻腔填塞壓迫止血后,患者常出現頭痛、嗜睡、發熱等癥狀。告訴患者待鼻部紗條抽出后,這些癥狀均可消失。不要自行取出鼻腔紗條,以免引起再出血。鼻腔填塞后指導患者張口呼吸、多飲水,不要做劇烈運動,避免用力咳嗽、打噴嚏,保持大便通暢。鼻出血時,需將口中血液吐出,切勿咽下,以便觀察出血的情況和量。②飲食指導:鼻腔填塞止血后,患者宜進高營養,易消化的冷流質或半流質。鼓勵患者多進食、少食多餐,高血壓并發鼻出血的病人指導其多吃降壓,降脂,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芹菜、黃瓜、胡蘿卜、牛奶、綠豆等。忌食所有過咸食物及腌制品、蛤貝類、皮蛋及含鈉高的食物。煙、烈性酒、濃茶、咖啡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均在禁忌之列[2]。③加強口腔護理:鼻腔填塞期,患者張口呼吸,口唇干燥,囑患者多飲水或潤唇。勿咽下血液,以免惡心,嘔吐。經常漱口,祛除腥味。必要時做口腔護理每日2次,隨時觀察口腔黏膜的變化,促進患者食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④用藥宣教:在止血的同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原發病。如高血壓患者應定時測量血壓,密切觀察血壓的變化,并根據不同患者用藥的情況,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用藥的目的,并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根據所用藥物的特性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合理用藥,用藥后如有不適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出院前的健康教育:①注意保持鼻腔清潔、濕潤,切勿用手指挖鼻,勿劇烈運動及過度興奮,以防鼻腔再出血。②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維生素,保持大便通暢。③禁食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要保持心情愉快。④高血壓患者應堅持長期服藥,定期檢測血壓。⑤再次出現鼻出血時,簡易止血方法為:用拇指和示指緊壓鼻翼兩側10~15分鐘,同時冷敷鼻部、額部、頸部,并及時到醫院就診。

        結論

        通過住院期間以個案教育、隨機性教育和答疑式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方法,對鼻出血患者進行多次該疾病知識及注意事項的教育,出院時99%的患者已掌握鼻出血知識及注意事項,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對患者的康復和預防再出血具有重要的意義,收到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第6篇: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腮腺炎;腦膜腦炎;炎;護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發熱伴咀嚼受阻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病毒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及肝、腎、心、關節等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腦膜腦炎、心肌炎、胰腺炎、乳腺炎、炎、卵巢炎、關節炎等癥狀。人群中普遍易感,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而近年來成人病例有明顯增多趨勢,且并發癥多,對護理要求更高。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為主,患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我科于2012年5月18日收治一例流行性腮腺炎并發腦膜腦炎、炎的病人,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及整體護理治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男,22歲,未婚,因“發熱5天,左側腮腺腫大2天,頭痛伴雙側腫痛半天”入院。患者于5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發熱,體溫最高達39.8℃,當時予降溫退熱處理效果不明顯。2天前發現左側腮腺腫大,邊緣不清,觸痛(+),腮腺管口紅腫,今晨頭痛明顯,并噴射性嘔吐一次,嘔吐物為胃內容物,雙側腫痛,來我院就診。發病前曾有腮腺炎病人接觸史。入院查體:神志清楚,急性病面容,左側腮腺腫大明顯,以耳垂為中心,向后、向下發展,咽部充血,腦膜刺激征弱陽性;測T39.5℃,P92次/分,R22次/分,BP125/80mmHg;實驗室檢查:白細胞8.7×109/L,中性粒細胞65%,淋巴細胞30%,血淀粉酶544U/L,尿淀粉酶1023U/L,腮腺炎病毒抗體(+),彩超提示雙側炎、鞘膜積液,診斷為流行性腮腺炎并發腦膜腦炎、炎。入院后給予①呼吸道隔離;②遵醫囑給予頭孢孟多脂、利巴韋林、甘露醇、琥珀酸氫化可的松等藥物抗炎、抗病毒、降顱壓及激素等支持對癥處理;③給予冰袋冷敷降溫處理;④給予口腔、飲食、心理護理等。經過14天的精心治療及護理,病人康復出院。

        2護理

        2.1嚴格消毒隔離按呼吸道隔離病人處理,指導病人及陪探視人員戴口罩,盡量減少家屬的探視次數。與病人接觸應采取二級防護,接觸后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注意病房通風換氣,每天至少開窗2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時。定時進行空氣、物體表面、地面消毒。保持病室整潔,溫度、濕度適宜,溫度在22℃-24℃,濕度50%-60%。病人的鼻、咽、口腔分泌物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劑浸泡30min后倒人下水道或焚燒,病人的日常用品單獨使用。正確送檢相關檢查標本,病人隔離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加強醫護人員職業防護教育[2],在執行各項檢查操作時,嚴格執行標準預防。

        2.2高熱護理高熱時指導病人臥床休息,鼓勵多飲水,每日飲水量>2500ml。體溫>38.5℃時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或物理降溫。藥物降溫時建議小劑量使用,以免急劇退熱致虛脫;實施物理降溫時可用乙醇或溫水擦拭體表大血管處,或用冰塊、冰袋冷敷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或者給予冷鹽水灌腸。密切觀察體溫變化,每4小時測量一次,并及時記錄。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出汗后及時擦干汗液,更換汗濕衣物;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大量出汗時為防止脫水,遵醫囑給予補液治療。

        2.3飲食護理由于腮腺腫痛影響病人張口咀嚼,飲食以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營養豐富、無刺激性的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為宜,如牛奶、湯類、果汁等,溫度適宜,少食多餐;忌食用酸、甜、干硬、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增加疼痛;病人拒食時,遵醫囑靜脈補充營養。

        2.4口腔護理因高熱及腮腺腫大,每日口腔護理2-3次;注意觀察口腔黏膜變化,保持口腔清潔,進食前后用鹽水或漱口液漱口,預防細菌感染;口腔黏膜有糜爛或潰瘍時,可局部涂抗生素稀釋液以免引起化膿性腮腺炎;口角干裂者,涂石蠟油或潤唇膏。

        2.5腮腺腫痛的護理為減輕腮腺腫痛,給予局部冷敷收縮血管、減輕炎癥及疼痛;用如意金黃散調茶水或食醋敷于患處[3],保持局部藥物濕潤,以發揮藥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或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以減輕局部癥狀。

        2.6心理護理因病人隔離治療,對住院環境的陌生,以及對疾病的不了解,易產生緊張、恐懼及孤獨感,加強心理護理尤其重要。護理人員要加倍關心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向病人講解隔離治療的重要性,協助做好生活護理。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人情緒狀態。多與病人溝通交流,給予安慰鼓勵,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減輕焦慮、緊張心理。同時做好家長的心理護理,介紹病人病情,讓家長了解疾病進展、治療方案和預后,使其產生安全感,能夠理解并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2.7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2.7.1并發炎的觀察及護理注意觀察腫大消退情況,以及鞘膜積液和陰囊皮膚水腫變化等情況,若病情加重時及時通知醫生處理。主動關心病人,詢問病人感受。急性期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局部清潔干燥,腫痛明顯時給予棉墊及丁字帶將陰囊托起,協助病人洗漱,積極做好基礎護理。局部間歇冷敷可減輕疼痛,但禁用冰敷,以免引起萎縮[4]。恢復期指導病人適量活動。

        2.7.2并發腦膜炎的觀察及護理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頭痛、嘔吐狀況及腦膜刺激征,有無抽搐,詢問病人感受。遵醫囑給予降顱壓處理,使用甘露醇時注意輸液速度,盡量使用大靜脈快速滴入,>100滴/min,并防止藥物滲漏。保持病房清潔,光線柔和,減少刺激,各種治療護理工作集中進行,防止誘發抽搐。若病人煩躁不安時加強防護措施,必要時給鎮靜劑,避免碰傷、跌傷或其他意外。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確保呼吸道通暢。

        2.8健康指導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房間要通風換氣,保持清潔。冬春季節少到公共場所,尤其是集中室內活動,防止傳染疾病。按時接種疫苗,規律生活,注意營養,若有不適癥狀及時就醫。得了腮腺炎不要到處活動,隔離治療,以防傳播他人。

        3體會

        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較強,我們要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實施標準預防,減少或阻止疾病的傳播。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對病情的密切觀察、藥物治療的配合、飲食的指導及并發癥的正確護理,對疾病的早日恢復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腮腺炎病人并發癥多,癥狀重,加之對疾病知識的不了解,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影響疾病的恢復,我們在病人住院期間要及時地做好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

        參考文獻

        [1]彭文偉.傳染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5-87.

        [2]徐平.傳染病科護士職業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護對策[J].全科護理,2008,6(10B):2612.

        第7篇: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 白血病;兒童;護理

        【中國分類號】 R74.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44-5511(2012)02-0221-02

        1心理護理

        1.1患兒的心理狀況分析:白血病患兒的心理狀況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反應,嬰幼兒心理狀況的表現,集中表現為身體患病時的不適及注射時引起的疼痛而表現出的煩躁哭鬧。學齡前期患兒的表現,集中體現在對化療后自身形象的變化,出現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對各種注射疼痛、化療反應帶來的痛苦表現出恐懼及拒絕治療的心情;學齡期的患兒表現出對中斷學習、延誤學業的擔憂,與老師同學分離的孤獨所引起的自閉心理。各種注射和化療后胃腸道反應引起的痛苦和心理焦慮等,擔心家庭經濟困難承擔不起的高額費用而延誤治療,以及對死亡的恐懼等。家長主要表現為對患兒疾病治療和護理及愈后的常識缺乏,巨大的經濟負擔帶來的壓力等。

        1.2對患兒的心理護理:根據不同年齡的患兒應當采取不同的護理。對已懂事的孩子要進行保護性醫療措施,對其家屬講明此病后果的嚴重性,體貼、安慰、幫助患兒及其家屬,使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對不滿5歲的剛入院幾天的患兒,應準許父母隨時看望患兒。在進行了完善的疾病知識宣教后,鼓勵家長陪伴患兒,讓其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家庭的溫暖和愛護是護理的關鍵。提供有趣的書刊及電視等分散患兒對化療反應的注意力,告訴脫發患兒,這只是暫時現象,待化療結束后,增加營養,心情開朗些,頭發會慢慢長出來的,或帶假發也是一樣的來進行安慰。

        1.3應該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況,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恐懼:對于恐懼患兒,首先要了解其恐懼的原因,鼓勵其表達出心中的不安與恐懼,并采用尊重、誠懇的態度,用討論對話的方式告訴患兒恐懼是多余的,不利于治療而且有害健康。焦慮:患兒對化療效果表示懷疑,擔心化療導致軀體外形發生改變等。對此,應直接告訴患兒有此可能,但有辦法將其副作用降到最低。尋求信賴、無助感:經常與患兒交流,了解其生活習慣與愛好,盡可能地滿足其要求,以分散注意力,加強生理支持,取得患兒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拒絕治療:8例病兒由于過度緊張,在未進行治療前(指腰穿),出現頭痛、惡心、嘔吐。對此,首先要正確評估這種反應,采取溫和態度講解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簡單講解腰穿所用器械、穿刺部位及手術過程,消除其恐懼感。性格改變:根據病情,適當安排患兒學習、娛樂;定期向其講授白血病知識,開展家庭座談會,進行一些與疾病有關的生活小常識搶答賽,活躍氣氛;鼓勵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設立探視時間,讓其有能與同學、親朋好友團聚交流的機會,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與個性,營造一個積極的心理狀態。

        總之,護理人員應指導他們正確對待疾病。針對患兒家屬及患兒本人情緒做好有針對性的解釋工作,使他們能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與護理。

        2.口腔護理

        2.1患兒口腔易感染因素:化療的副作用主要是導致粒細胞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粒細胞降低是醫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兒童白血病醫院內感染的致病病原體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主要為呼吸道感染。白血病患兒自身抵抗力較低,加上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很容易引起口腔感染,表現為口腔炎、口腔黏膜糜爛、多發性口腔潰瘍。

        2.2口腔護理方法:預防感染是保證各種治療順利進行的保證。以下為幾種口腔護理方法:①采用2%~4%硼酸水1∶5000呋喃西林液清洗口腔,用1%龍膽紫涂抹口腔潰瘍。②將生理鹽水200ml加紅霉素0.6(先稀釋好)或慶大霉素16u,2%利多卡因30ml,維生素B2片20mg,如有出血時加云南白藥2g充分混合后使用。③使用2.5%碳酸氫鈉,1.5過氧化氫,生理鹽水交替漱口4次,補充維生素B2。口腔有黏膜破潰的,漱口液內可加利多卡因以減輕疼痛。對不會漱口的小兒可用棉球蘸合適的漱口液每日對其進行口腔護理2次。完畢可用制霉菌素加維生素B2研粉涂口腔。

        3出血護理

        3.1患兒出血的原因分析:主要在是化療導致血小板減少,機體凝血機制障礙而出血。表現為自發性或輕微損傷后出血不止。常見全身廣泛皮膚、粘膜出血,也可發生嚴重的顱內出血和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減少危象是小兒急性白血病的一種嚴重的臨床表現,常合并顱內及內臟出血,病死率高。護士應加強責任心,隨時觀察病性變化。掌握病人出血先兆,尤其是顱內出血的先兆,是搶救的關鍵。從本組臨床統計可知,204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兒中,發生危象者僅12例,而31例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患兒中,發生危象者有10例。由此可見,血小板減少危象,在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中常見,且病死率高,因而在搶救此病的同時,應加強對原發病的治病和護理。血小板減少,導致機體凝血機制障礙而出血,護士應及時采集各項標本送檢。以便明確出血原因、部位,從而有效地進行治療和護理。

        3.2出血的預防和護理:預防:對出血患兒強調臥床休息,避免各種碰傷,防止發生皮下瘀血。給患兒穿寬松衣服,發熱時禁用酒精擦浴,避免刺激摩擦及血管擴張而引起出血。盡量避免肌肉注射,注射或穿刺后針眼處按壓5~10分鐘,囑患兒用軟毛牙刷或用棉簽清潔口腔,囑其勿用手指挖鼻腔。觀察有無嘔血、咯血、尿血、不明原因的腹痛等內臟出血先兆,觀察有無頭痛、惡心、嘔吐、視物模糊及血壓升高等顱內出血表現。顱內出血的護理:22例患兒中并發顱內出血者6例,占27.3%,其中死亡5例。由此可見顱內出血是小兒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減少危象的最危險的并發癥,死亡率高。因而早期發生其先兆,預防顱內出血,是救治的關鍵。嚴密觀察患兒有無頭痛、惡心、嘔吐及視物模糊等表現,觀察生命體征、神志、瞳孔及眼底改變,從而了解顱內高壓的情況。根據病情及時輸氧、輸血、降腦壓。對有顱內出血者,應取平臥位,吸氧,定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免肺內感染。內臟出血的護理:血小板減少危象常可并發內臟出血,觀察患兒有無嘔血、便血、咯血、尿血、不明原因的腹痛等內臟出血先兆,定期檢查大小便了解有無出血情況,消化道大出血者,一般不宜禁食過久,病情穩定,即給冷流質。呼吸道出血患兒囑其頭偏向一側,鼓勵其盡量咯出,必要時行氣管內吸引,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尿血者應記錄其尿量,并注意外陰清潔,防止逆行感染。

        4輸血護理

        4.1輸血的必要性:輸血是治療白血病的一項重要手段,每名患兒幾乎都需要采取輸血治療。根據臨床觀察,發現在出血的基礎上很容易感染,越感染越容易引起出血,為此,為了減少感染,盡量防止出血是十分必要的。輸血、輸液的護理:輸血、補充血液成份是搶救血小板減少危象的重要措施之一,輸注前嚴格三查七對,輸注時用適量地塞米松,既可防止輸血反應,又有利于止血,同時也可治療原發病。

        4.2輸血的護理:(1)白血病的輸血原則應該遵循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最佳補充的原則。現代輸血的觀念是越純越好,以降低輸血所致的免疫紊亂和傳染疾病的機會。嚴格掌握輸血指征,應根據臨床情況適當補充所缺少血液成分和相應濃縮物,盡量少輸全血或血漿。其次,最低有效的原則。保證可耐受貧血、最少且低危的感染和不威脅生命的出血。再次,安全的原則。血液成分相對危險,而血液制品由于經過病毒滅活,比較安全。(2)成分輸血:紅細胞輸注方法。濃縮RBC4ml/kg或RBC懸液6ml/kg、全血10ml/kg可提高Hb10g/L。每次輸注劑量為5~10ml/kg,速度為0.5~1.5ml/min(新生兒及嬰幼兒應更慢),必要時24h后可重復輸血。對于緩慢出現嚴重貧血、嚴重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的白血病患兒,應堅持少量(每次5ml/kg)、慢速(0.5~1.0ml/min)輸血,輸注前或輸血過程中,適當給予利尿劑,輔以吸氧,必要時給予強心劑。總之,應根據白血病患兒貧血發生的速度、貧血的程度、患兒有無貧血所致的臨床癥狀等因素全面考慮,決定是否輸血、輸血量和輸血速度等。

        5靜脈護理

        5.1靜脈置管術的介紹:采用靜脈留置針對880例患兒進行靜脈穿刺,用于輸液治療,此方法的應用不僅起到保護血管的作用,還可以減輕因反復穿刺給患兒帶來的痛苦,同是減輕了護理人員工作的負擔,由于靜脈留置針隨時保持靜脈的通暢,更方便用藥及搶救。兒科靜脈穿刺,是兒科護理工作中的一大難點,用金屬頭皮針,常不能有效地保證補液輸血的需要,直接影響正常工作的進行。我科自1996年9月~1999年6月采用德國進口的24G靜脈留置針(雙稱套管針)對0~14歲的880例患兒進行靜脈穿刺,以維持靜脈通道的通暢,徹底解決了補液輸血的問題,保護了患兒血管,減輕了長期輸液穿刺給患兒所帶來的痛苦,從而保證了工作的順利進行,為搶救患兒的生命嬴得了時間。

        5.2靜脈置管術的應用:(1)應用:首先是材料的選擇。靜脈置管術在應用過程中的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德國進口24G靜脈留置針、3M膠布、肝素帽、一次性保護膜、沖管液(封管液)、肝素液、12500U肝素納針中取0.1加入0.9%生理鹽水100ml中,每1ml生理鹽水含0.625U的肝素鈉,取配制好的肝素液2ml、0.9%生理鹽水取2~5ml。其次是血管的選擇。選擇直而粗,有柔軟和彈性的血管,盡量避開關節的活動處,在兒科我們常選擇額靜脈、顳淺靜脈、耳后靜脈、手足背靜脈、大隱靜脈,但在以下情況避免穿刺:靜脈硬化、靜脈炎、靜脈曲張、有滲漏、感染、血腫區域及影響循環部位。外套管、消除粘連,繃緊皮膚,使靜脈相對固定,右手握緊留置針,并充分暴露回血腔,以15~20度進針,剌破血管后,觀察回血腔有否出血,見血后降低穿刺角度以0~5度角再向前推進穿刺針約1.5μm,確保針在靜脈內,以針芯為指引,將留置針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中,用左手無名指(或小指)按壓導管尖端外靜脈(防止溢出)抽出針芯,接上肝素帽式輸液器,用保護膜及3M膠布固定。再次是留置方法。如需24h維持輸液,可使用帶肝素帽的延長管。不需24h持續輸液,可使用單一的肝素帽,用頭皮針插入肝素帽,進行輸液,輸液完畢用0.9%生理鹽水或配制好的肝素液封管,確保留置針導管的通暢。(2)靜脈置管術的護理體會:首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覆蓋透氣保護膜,對穿刺留置點應每日用碘伏消毒,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及分泌物等,及時早期發現并發癥,對敷料不粘或污染的應及時更換。

        其次,因持續沖洗,套管內有少許血液回流,要及時檢查留置針與肝素帽連接是否緊密,連接處有無脫落、松動、漏液現象,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并在沖洗操作中采用正壓封管,即封管液余0.1~1ml時邊退針邊推藥的方法,如發現套管內有血凝塊不可用鹽水強行沖洗,防止引起栓塞,應立即撥管。

        再次,穿刺的留針與穿刺的肢體應妥善固定,防止套管脫管,打折及接頭滑脫,對哭吵厲害不配合的患兒,穿刺肢體用彈力繃帶加小夾板固定,不宜過緊,以免引起患兒的不適。

        最后,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及技術素質,提高套管針穿刺的成功率。

        靜脈留置針的外套管柔軟,具有良好的扭曲恢復特性,在血液的溫度下能進一步軟化,減少對血管壁的機械刺激,可在血管內保持較長時間,減輕了患兒反復穿刺的痛苦,也大大減輕了護理人員的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靜脈留置針可隨時保持著靜脈通暢,更方便于臨床用藥及危重搶救,為搶救患兒生命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6飲食護理

        6.1注意飲食衛生: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認識和追求也隨之提高,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因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較差,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生活中更應注意自身的調養和護理。白血病患者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已經變質的食品;新鮮水果必須洗凈、削皮后再食用;避免食用一些油炸或比較堅硬的食物;有習慣性便秘者,應注意補充富含纖維素食品,還要盡可能保持每日的排便通暢,以防便秘導致痔瘡加重或誘發肛裂,增加局部感染的機會。

        6.2注意膳食結構:護士應加強飲食的指導,指導家長給患兒吃一些高蛋白、富含維生素、有營養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利于機體的早日恢復。白血病患者應該補充利于恢復體力的營養食物,注意多方面的補充營養。

        1、高蛋白:白血病是血細胞發生了病理改變所致,病人機體內蛋白質的消耗量遠遠大于正常人,只有補充足夠量的優質的蛋白質,才能維持機體各組織器官的正常功能。蛋白質另一功能是構成抗體,具有保護機體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提高機體抵抗力的作用。所以,白血病患者應攝入高蛋白飲食,特別是多選用一些質量好、消化與吸收率高的動物性蛋白和豆類蛋白質,以補充身體對蛋白質的需要。肝臟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重要的礦物質等。每100克肝臟含蛋白質21.3克,此外,肝臟還含有較多的核酸,它在預防癌癥中起著潛在的作用。白血病患者日常飲食中經常吃些動物肝臟,是有極大益處的。

        2、多進食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臨床資料證明,惡性腫瘤患者中約有70~90%的人體內有不同程度的維生素缺乏。國外醫學研究證明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與水果,能有效的阻止癌細胞生成擴散。攝入大量維生素C,還能增強機體的局部基質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控制和治療癌癥的目的。維生素A可刺激機體免疫系統,調動機體抗癌的積極性、抵抗致病物侵入人機體。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有胡蘿卜、南瓜、蛋黃、及菠菜等。

        3、多攝入含鐵質豐富的食物:白血病的主要表現之一是貧血,所以在治療的同時,鼓勵病人經常食用一些富含鐵的食物,動物肝、血、黑木耳、芝麻醬、蛋黃等。

        4、少食多餐,容易消化:白血病患者,尤其在化療過程中,消化系統往往會出現諸多反應如惡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此時可采取少食多餐的進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熱量高、營養豐富的食品,如糕點、巧克力、面包等。

        5、根據病情對癥調理飲食:病人如有食納不佳、消化不良時,可供給半流質或軟飯,如蒸蛋羹、酸奶、豆腐腦、小籠包子等,同時給山楂、蘿卜等消導性食物。

        總之,白血病患者由于機體代謝亢進,需給以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而易消化的飲食,以補充體內熱量及各種營養物質的消耗。尤其是進行化療期間患兒常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應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型,以引起患兒的食欲。

        7結論

        隨著醫學的發展和整體護理的開展,小兒白血病的緩解率已逐步提高,不少患兒已得到治愈。護士應該在護理這些患兒的過程中不斷學結,從而為提高患兒的治愈率作出更多貢獻。

        參考文獻

        [1] 陳玉平、楊艷娥,兒童白血病的護理現狀[J],實用護理雜志,1999,3(15):15

        [2] 梁新、杜春蔚,兒童急性白血病大劑量化療的護理,腫瘤研究與臨床,1994,6(3):217

        [3] 沈秋華,白血病患兒的心理護理,蘇州醫學院學報,1997,17(1):96

        [4] 顧婉珍,小兒白血病的護理,實用護理雜志,1994,10(5):18

        [5] 羅秋菊、劉景華,自制漱口液治療口腔潰瘍的護理體會,哈爾濱醫藥,1996,15(4):69

        第8篇: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小兒鼾癥; 護理; 心理干預; 低通氣綜合征; 血氧飽和度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2)08-0027-02小兒鼾癥又稱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bstruc tive st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簡稱OSAHS)是兒童常見病,其主要病因有以下幾點:

        1上氣道的解剖結構異常導致氣道不同程度的狹窄

        1.1鼻腔及鼻咽部狹窄:包括慢性鼻炎(感染性、過敏性)、鼻中隔偏曲、鼻甲腫大、鼻息肉、后鼻孔閉鎖及鼻腔腫物、腺樣體肥大等。其中腺樣體肥大是小兒最常見的阻塞性原因。

        1.2口咽部狹窄:常見的如扁桃體肥大,軟腭肥厚,咽側壁肥厚,舌根肥厚,舌根后縮等均可引起該部位的狹窄。

        1.3喉部:先天性喉軟骨軟化、喉蹼、氣管閉鎖等,但較為少見。

        1.4先天性疾病及發育畸形:如小頜畸形、顱-面畸形、舌根囊腫或異位甲狀腺、鼻咽閉鎖、軟骨發育不全性侏儒、粘多糖病、頸椎畸形等,均可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現象。

        2上氣道擴張肌及張力異常

        主要表現為頦舌肌、咽壁肌肉及軟腭肌肉張力異常。其他如全身肌張力減低(唐氏綜合征,神經肌肉疾病)等。

        3肥胖,應用鎮靜藥物治療,飲酒等,此外遺傳因素可使小兒OSAHS的發生幾率增加

        該病患兒在睡眠中鼾聲響度增大超過60db以上, 血氧飽和度小于90%,阻礙正常的氣體交換,導致大腦低氧、心血管功能異常,影響兒童頜面部發育甚至引起智力障礙,致生長發育停滯、神經損害、行為異常等臨床表現,也是引起兒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竇炎的主要原因[1]。我科從2009.1-2011.12對50例鼾癥患兒實施手術治療并配合護理和健康教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50例患兒睡眠時均有打鼾、張口呼吸、憋氣,有時還伴有智力下降,本組50例,男32例 女18例 年齡4-17歲,平均9歲,住院天數4-24天,平均9.8天,其中扁桃體肥大24例、腺樣體肥大11例,扁桃體肥大合并腺樣體肥大15例。

        1.2手術治療效果,24例采取扁桃體摘除術,26例采取扁桃體摘除+鼻內窺鏡下采取腺樣體刮除術,治愈50例(100%)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對周圍環境和醫務人員有陌生感及恐懼心理,對疾病的耐受性差,反應性強,缺乏自制力,依賴性強等等,

        醫護人員首先應該理解患兒的緊張恐懼心理,用溫和的語言、關心的態度,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2],詳細的入院評估,準確測量體重,做好記錄,以便準確計算用藥量,做好疾病知識宣教重點向家長耐心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講清術前各項檢查、治療目的及術后注意事項和配合方法,消除顧慮;其次在醫療操作中要溫柔、敏捷、熟練,并通過眼神、微笑、召喚、擁抱等動作與患兒進行情感交流,以消除各項治療、檢查、操作給患兒帶來的疼痛、恐懼等不良心境,切忌使用強迫和恐嚇的方法使患兒順從,對積極配合治療表現勇敢的患兒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使其消除緊張恐懼心理,保持愉快情緒。

        2.1.2多導睡眠圖監測的護理,多導睡眠圖監測系統是診斷睡眠呼吸暫停的最佳手段,其監測內容包括腦電圖、眼電圖、口鼻呼吸信號,胸腹呼吸運動信號,心電圖、血管飽和度和脛前肌電圖,鼾聲、體動、,無創血壓等指標,嚴格觀察監測指數,實施監測中的護理,是建立睡眠呼吸暫停診斷的基本資料[1],對判斷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和治療效果起決定性作用。

        2.1.3做好術前準備,術前1天向患兒及家長介紹要準備的項目、手術目的、手術經過,更換病員服,按全麻術前準備,術前禁食8-12小時、禁水4小時,并向家屬講明禁食、水的重要性,以免術中胃內容物返流,堵塞呼吸道而發生的窒息,根據醫囑準確用藥,如:術前30分鐘肌肉注射立止血、苯巴比妥、阿托品,以穩定患兒情緒減少腺體分泌,減少術中出血,便于手術順利進行。

        2.1.4患兒OSAHS由鼻部鼻咽 、口咽疾病或頜骨發育異常加上晚間睡眠時舌根后墜造成上呼吸道狹窄引起[1],因而睡前應保持鼻腔通暢,用0.5%麻黃素液滴鼻,盡量采取側臥位,以減輕上呼吸道阻塞癥狀,保證良好的睡眠。

        2.2術后護理

        2.2.1保持呼吸道通暢[3],患兒術畢返回病房,按全麻術后護理常規護理,給予吸氧(1-2L/mm)、心電監護,備吸痰器,全麻未清醒前專人護理,給予半俯臥位,清醒后給予去枕平臥6小時,頭偏向一側,禁食、水6小時,頸部兩側置冰袋冷敷,可刺激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和滲出,減輕疼痛,嚴密觀察出血情況。術后出血是潛在的并發癥,全麻未清醒或睡眠時要嚴密觀察患兒有無頻繁的吞咽動作,如發現患兒有頻繁的吞咽動作或吐出多量鮮血時,提示有活動性出血,應立即通知醫師,做好止血準備,同時注意觀察嘔吐物堵塞引起的窒息;清醒患兒應告訴其將口腔分泌物、血液輕輕吐出,勿咽下,以便觀察出血情況。

        2.2.2嚴密監測呼吸、血壓、脈搏、神志、觀察面色變化情況: 兒童咽部手術特別是術后過早拔除氣管插管有加重呼吸道阻塞發生窒息的危險[4],所以術后患兒睡眠時觀察呼吸的變化甚為重要,如:呼吸頻率、深淺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以及患兒鼾聲情況,如有呼吸不暢應立即叫醒患兒或改變,并墊高肩部,術后床旁必備氧氣,吸痰器,氣管插管及急救藥品,以備應急時使用。

        2.2.3心理護理 加強與患兒溝通,消除抵抗情緒。 由于患兒術后疼痛和不舒適感,導致不能夠配合治療和護理,所以護理人員與患兒接觸時態度要和藹,說話要溫和清晰,兒童喜歡被表揚,被表揚后往往能勇于克服困難,達到主動配合治療的目的,同時要求護理人員具備熟練扎實的護理技能,能準確、安全、迅速地完成各項操作,靜脈輸液時邊穿刺邊和患兒微笑聊天,術后不能或不愿說話時,囑其用點頭或搖頭表示,分散其注意力;同時盡量使用留置針,減少重復穿刺帶給患兒的痛苦與恐懼,贏得患兒的信任,使患兒逐漸由被動接受治療轉變為主動適應治療,指導家長接納患兒在允許范圍內的要求,如摟抱、依偎等,盡量安撫患兒,避免哭鬧和躁動,以免引起術后創面出血,促進早日康復。

        2.2.4 飲食護理: 全麻清醒后6-8小時患兒可進冷流質飲食,如:冷米湯、冷牛奶、冷菜汁、冷肉湯等等;次日至第3天改為溫流質,3天后改為半流食,如:大米粥、掛面、肉泥、豆腐、碎嫩菜葉等;一周內避免吃硬食及刺激性食物,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促進傷口早日愈合。

        2.2.5 口腔護理: 術后口中有陳舊性血粘液的味道,使患兒感到不適,而不愿進食和飲水,耐心做好患兒思想工作,配合口腔清潔衛生,使患兒感到舒適,減少口臭,增進食欲,同時要預防咽部傷口感染等,術后第二天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3 出院指導和健康教育

        為了使患兒術后在家中順利度過恢復期,指導患兒及家長:(1)出院后1周內避免吃硬食、油炸及刺激性食物,宜選擇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飲食,勿大聲說話,避免咳嗽以免引起咽部傷口出血,(2)經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潔,按時遵醫囑服用抗生素,囑家長注意患兒夜間睡眠情況。(3)注意勿受涼,避免感冒。(4)讓患兒及家長了解疾病知識,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門診隨訪。參考文獻

        [1]李延忠 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1 .314

        [2] 戴曉陽 佟術艷 護理心理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98:116

        第9篇:兒童口腔護理的知識宣教范文

        【關鍵詞】兒童鼾癥;鼻內鏡經口手術;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70-02

        兒童鼾癥常表現為:晚上睡覺打呼嚕,盜汗,易驚醒,尿床,長期鼻塞,張口呼吸,上氣道阻塞并伴有低氧血癥。部分患兒表現為多動、煩躁、注意力不集中等,長期不治可導致生長緩慢、智力發育落后、面部畸形發育及滲出性中耳炎等。鼻內鏡經口手術具有視野大、切除徹底、術時短、出血量少等等優點。加強圍術期護理,是手術成功與否的關鍵,現將圍術期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以2012年1月-12月為例:40例患兒中合并扁桃體切除34例。年齡最小4歲,最大13歲,平均年齡9歲左右。手術時間10分鐘左右,合并雙側扁桃體50分鐘左右,出血量15毫升左右,術后均恢復良好,呼吸通暢,無并發癥發生。

        2 圍術期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良好的應對方式有助于緩解精神緊張,幫助個體成功地解決問題,從而起到平衡心理和保護健康的作用[5].由于患兒對周圍環境和醫務人員有陌生和恐懼心理、對疾病的耐受性查差、自制力差等等。護理人員應用溫和的語言與之交流,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

        2.1.2 詳細的入院評估和疾病知識宣教,準確測量體重以便計算用藥量。向患兒家人介紹兒童鼾癥的一般知識、治療目的、術后注意事項及成功病例經驗。做好各項檢查的解釋和指導工作,消除家人心理障礙,配合護理人員做好患兒的思想工作。

        2.1.3 根據氣候變化及時添減衣服,防止受涼影響手術日程。完善術前準備工作,如鼻竇CT、血尿常規、出凝血時間及心電圖等等。做好皮試工作。術前禁食12小時,禁水4小時,并向家屬講明禁食水的重要性,以免術中胃內容物反流堵塞呼吸道而發生意外[6]

        2.2 術中護理

        2.2.1 術前訪視 由手術室巡回護士探視患兒,查看基本資料,進行有效溝通。向患兒家屬介紹經口鼻內鏡手術的優越性及成功手術經驗,術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給予心理支持,增強對手術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2.2 物品準備 腔鏡成像系統一套、FESS包、扁桃體包、00及700鼻內鏡、切吸器、高頻電刀、電凝棒、各種型號剝離子及切吸器刀頭、高頻電刀、DAVIS開口器、8#吸痰管兩根、中心供氧及吸痰裝置等等。

        2.2.3 手術間準備 室溫22-25°C,相對濕度35%-60%左右。用蘸有84消毒液小毛巾擦拭無影燈、壁櫥、手術床、臺面及墻壁。層流系統運行至空氣潔凈為止。

        2.2.4 術中護理操作配合及護理 a、連接并檢查腔鏡成像系統及線路,使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b、根據手術通知單和病歷由手術醫師、麻醉師、巡回護士共同核對患兒,無論有無語言溝通障礙均核對患兒腕帶。c、用小兒靜脈留置針行靜脈穿刺接三通延長管固定,采用全麻下氣管插管麻醉,進行心電、血氧飽和度監測。d、患兒墊肩仰頭,常規消毒鋪單,DAVIS開口器撐開口腔,用0、02%碘伏沖洗口腔,扁桃體肥大的患兒先行扁桃體摘除術。生理鹽水腎上腺素棉片收縮鼻腔粘膜。e、沿懸雍垂兩側松解腭咽弓近懸雍垂根部組織,去除腭咽弓周圍肥厚的脂肪組織,分別對位縫合擴大咽腔間隙。用8#吸痰管自前鼻孔導入鼻咽部懸吊軟腭,在700鼻內鏡下經口咽部充分暴露鼻咽部肥大的腺樣體,用切吸器切除肥大的腺樣體粘膜組織并予電凝器局部電凝止血。檢查咽鼓管咽口及圓枕無損傷后,后鼻孔暴露清楚,確認創面無明顯活動性出血,用蘸有紅霉素軟膏的棉球涂抹創面(以免術后創面疤痕收縮引起疼痛等不適)。F、兒童咽部手術特別是過早拔除氣管插管有加重呼吸道窒息的危險[7],巡回護士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不得離開手術間,不得整理手術間,患兒未完全清醒時可有哭鬧、煩躁不安引起墜床的危險。巡回護士要安慰患兒,穩定其情緒,以免引起創面出血。和麻醉師共同守護患兒安全。

        2.3 術后護理

        2.3.1 按全麻術后常規護理 給予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引起窒息。6小時后改半臥位,遵醫囑給予抗感染藥物及對癥處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面色變化,告訴患兒術后唾液中有少量血絲是正常現象。術后1-2天避免用力咳嗽及其他劇烈運動。雙側頜下冰袋冷敷3-6小時,刺激血管收縮,減少出血、滲出及減輕疼痛。如患兒吞咽動作頻繁或者吐出大量鮮血時,應立即通知醫師,做好止血準備。

        2.3.2 心理護理 加強與患兒溝通,消除抵抗情緒,及時表揚兒童的主動配合。指導家長滿足患兒允許范圍內的要求,如摟抱、撫觸等等,避免哭鬧煩躁引起創面出血。給予2-3ml/min低流量氧氣吸入。

        2.3.3 飲食護理 患兒清醒6小時后無出血可進食溫涼流質(小口多次進食)如牛奶,湯類;次日半流質少渣食物如面粥,米粥;等3天進食軟飯,10天左右過渡到普食。

        2.3.4 口腔護理 用1%過氧化氫或者0.9%生理鹽水漱口4-5次/天,餐后清洗口腔,清除食物殘渣,保持局部清潔。觀察創面有無白膜生長,如有遵醫囑給予抗感染藥物治療。

        2.3.5 睡眠觀察 患兒睡眠時觀察呼吸的變化特別重要,觀察兒童鼾癥是否緩解或者消失。如呼吸不暢應立即叫醒患兒或者改變并墊高肩部。床旁備中心供氧、中心吸痰裝置、氣管插管、急救藥品等等,以備應急時使用。

        3 出院指導 出院后1周內避免吃硬食物及刺激性食物,應選擇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飲食;注意保暖,防止受涼;經常漱口,繼續保持口腔清潔;家長繼續觀察患兒睡眠情況;及時復查。

        總結:由于患兒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圍術期精密細致的護理,兒童鼾癥鼻內鏡經口手術取得成功;通過術后回訪,無一例患兒發生術后出血及其他并發癥。

        參考文獻

        [1] 劉杰.經口鼻內鏡下腺樣體切除術50例[J].實用醫藥雜志。2011(12)

        [2] 李樹華.石洪金.董偉冬.等.傳統腺樣體切除術后腺樣體殘留情況調查J.中華耳鼻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2):138-139

        [3] 黃達兆.汪吉實.實用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48-349

        [4] 陳幗燕.呂志強.鼻內鏡下經口行兒童腺樣體切除術的體會[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6,12(1):72-73

        [5] 李彩君.精神科和綜合科護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4(23):7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伊人伊成久久人综合网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 | 在线观看国产二级 | 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 在线se国产精品 | 日韩欧美永久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