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

        第1篇: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建議

        [中圖分類號]C9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2-0018-01

        一、政府方面:落實留守兒童教育的公共責任,完善公共政策導向

        (一)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留守兒童的相關問題是社會在新時期進行轉型過程之中所衍生出來的一個新問題,長時期在城鄉之間存在的二元結構的基本體制之間的矛盾是其根本原因之一。不解決城鄉之間二元結構的問題,不僅會讓城市失去本身發展所需的支撐和依托,還將會造成城鄉斷裂之社會現象。推進改革戶籍相關制度,將統籌城鄉來進行發展得以實現,既是對城鄉之間所表現的二元結構進行改變的根本途徑,也是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解決的根本所在。

        政府應圍繞改革戶籍制度這個中心,具體來進行分析、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對戶籍制度相關法律政策及措施進行積極制定、改革和實施的推進工作,將阻礙城鄉進行協調發展的體制消除。對農民工定居的相關愿望進行充分考慮,認真地對城市的相關具體情況進行評估,使得城鄉之間存在的戶籍障礙得以淡化甚至取消,促進公平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就業、住房、教育以及衛生等其他基本的公共服務的發展。將農民工逐步統一納入到各項當地社會管理之中,協調城鄉、區域以及部門之間對于相關政策的銜接和配合,使得那些流入的務工農民平等地享有權益,并對跟著父母同時進城的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保障,使之和同齡的城市人一樣,在教育和公共服務資源方面進行平等地共享。

        (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

        就教育來說,雖然投入大量的經費也不是什么都能辦到的,但是如果經費支持缺乏卻是什么也辦不到的,投入經費是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進行解決的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首先,對財政投入的力度加大,對于教育經費的相關投入要逐年增加,尤其是對義務教育投入的經費要向農村和薄弱的學校傾斜。除了“兩免一補”的惠農政策認真執行之外,還要對農村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資助力度加大。其次,對農村主陣地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按照各地相關實際情況對留守兒童的相關活動設施和場所進行建立,爭取早日實現D級危房全部消除。另外,對于小學段寄宿制學校建設力度要加大。從現今四川遂寧市的相關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發展,留守兒童在學校寄宿,讓教師來對留守兒童進行照顧,是有效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較好的途徑之一。同時最近幾年,農村生源不斷下降,有部分學校被撤銷或者合并,針對年齡較小或者離學校較遠的學生,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做到準時到校很難。所以各級教育部門應加強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投入,對農村學校寄宿制進行推進和建立,將住宿的規模擴大,改善住宿的環境,切實將留守兒童因為不能得到良好監護所產生的住校難的問題解決。

        二、家庭方面:增強情感交流,轉變教育觀念

        無論父母在什么地方,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其他人根本不能替代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緊密、經常性地保持聯系,是讓孩子情緒以及行為得到健康發展的最為有利的條件。和留守兒童聊天中,很多孩子都表示“一起與父母吃頓飯就感到已經很開心了”。所以父母要盡最大努力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孩子,將親情的缺失彌補起來,盡量將因為父母不在所造成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功能弱化的相關狀況得到扭轉。

        三、學校方面:創造良好環境,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

        學校要及時從片面地對學習成績和升學率的追求的誤區中走出來,有效采取措施,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要提高,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要關注。第一,拋棄“唯成績論”,對留守兒童關注度要提高。筆者認為雖然大多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并不優異,但他們的內心其實對老師對他們的關注程度是特別在意的,特別渴望和期待教師對他們的重視和關心。所以,不能夠只對成績好的學生投去關注的目光,也應多加鼓勵和幫助班上的留守兒童,多對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以及教育問題關注,及時對心理出現不良苗頭的傾向掐斷,同時從情感上與留守學生拉近關系,多對他們身上的優點進行挖掘和肯定,讓留守孩子們能夠感到自己是被愛的,受重視的,有價值的。

        【參考文獻】

        [1]高亞兵.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發展特征[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10):917-919.

        第2篇: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河南省9~16歲中小學生為被試,與父母分離時間至少為一年,父母雙方均外出打工的兒童為農村留守兒童。發放問卷805份,回收有效問卷643份,有效回收率79.8%。本研究重點考查雙親在家兒童132人、雙親外出打工留守兒童249人。

        1.2 方法

        采用心理測驗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以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量表、自編主觀幸福感量表為測驗工具。MHT量表是華東師大周步成教授根據日本心理學家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量表修訂而成,用于綜合檢測中小學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本研究中該量表信度為0.86。

        2 結果

        2.1 寄宿與非寄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2.1.1 寄宿與非寄宿農村留守兒童總的陽性檢出率、各因子分比較

        在心理健康總的陽性檢出率上對寄宿與非寄宿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檢驗,結果表明,在總的陽性檢出率上寄宿與非寄宿農村留守兒童不存在顯著差異(c2 = 0.026,df = 1,p>0.05)。

        T檢驗結果表明,寄宿與非寄宿留守兒童在身體癥狀、沖動傾向因子分上存在顯著差異(p均<0.05),寄宿留守兒童的身體癥狀、沖動傾向因子分均高于非寄宿留守兒童,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等因子分上寄宿與非寄宿留守兒童不存在顯著差異(p均>0.05)(見表1)。

        2.1.2 寄宿與非寄宿農村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比較

        T檢驗結果表明,寄宿與非寄宿留守兒童在當前幸福感、三年前幸福感和三年后幸福感得分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均>0.05),但寄宿留守兒童的當前幸福感、三年前幸福感和三年后幸福感得分均低于非寄宿留守兒童。

        2.2 寄宿兒童中農村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2.2.1 寄宿兒童中農村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量表因子分比較

        T檢驗結果表明,寄宿兒童中農村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得分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均>0.05),但留守兒童在各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兒童(見表2)。

        2.2.2 寄宿農村留守與非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考試成績比較

        T檢驗結果表明,寄宿兒童中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在當前幸福感、三年前幸福感和三年后幸福感得分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均>0.05),但非留守兒童的當前幸福感和三年后幸福感得分均高于留守兒童。

        T檢驗結果表明,寄宿兒童中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在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均>0.05),但非留守兒童的考試成績得分高于留守兒童。

        3 討論

        3.1 寄宿與非寄宿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研究結果表明,寄宿與非寄宿農村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總的陽性檢出率上沒有顯著差別,除在身體癥狀、沖動傾向因子分上寄宿留守兒童高于非寄宿留守兒童,兩者存在顯著差異外,寄宿與非寄宿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其它因子、主觀幸福感和考試成績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偟膩碚f,心理健康狀況上寄宿與非寄宿農村留守兒童并不存在顯著差異,與相關研究結論相一致。

        3.2 寄宿兒童中農村留守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研究表明,寄宿兒童中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因子分、主觀幸福感、

        第3篇: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的農民涌進城市打工,目前我國進城務工人員達到2、3億,龐大的進城務工人員造成約2000萬留守兒童出現。留守兒童是指農村地區因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在家鄉、由他人照管的正常兒童。這些留守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期、思想成熟期,但由于遠離雙親,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們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的嚴重缺失。從而使得留守兒童在思想、行為和心理上都偏離成長發育的軌道,對兒童今后的認識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性格上的缺陷

        由于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開,基本上屬于隔代撫養,而隔代撫養中由于長輩精力有限或者處于對孩子的溺愛,對小孩的管教不嚴,使得孩子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同時由于缺少父母的愛,孩子感情上缺乏依靠、內心的活動很難向外傾訴,久而久之變得不愿與人交流、性格孤僻,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具體表現在缺乏自信,過度怕羞,拒絕交朋友。

        2、心理上的障礙

        親情對于培養兒童良好的情感來說至關重要,在父母的關愛下,在家庭溫暖的環境中,兒童從小就在心理播下愛的種子。而留守兒童由于感受不到父母的親情,在留守兒童身上很難找到這個年齡孩子們應有的那種天真與活潑,被錯誤地認為他們懂事了,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種不可替代的。缺少關愛和交流的留守兒童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礙。比如有困難沒地方傾訴,有焦慮、孤獨傾向等問題。這些心理障礙造成留守兒童經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來學習,經常不能夠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甚至不愿意回家。

        3、認知行為上的偏差

        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有疑問都無法得到解答,使得他們不能對事情有個正確的認識,造成認知行為上存在偏差。他們對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現出簡單化、片面化的傾向,這樣就很容易造成留守兒童情緒化。

        二、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建議

        1、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

        留守兒童心理諸多問題主要是由于父母不在身邊造成的,是由于家庭的缺失造成的。因此,要重視發揮家長在留守兒童健康心理成長中的作用。家長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教育:(1)要多跟孩子交流,盡可能地保證每天跟孩子通電話,多跟孩子談談心,多跟孩子溝通,對孩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關注。(2)家長要主動跟老師聯系,不要等老師來主動聯系你,通過跟老師的交談來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同時可以跟老師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孩子,以便能夠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問題。

        2、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對于留守兒童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盡量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特別是學校,更要高度重視,不歧視老師兒童,平等地對待他們。要特別關心留守兒童的思想狀況,多給留守兒童一些熱情的幫助,比如利用陽光小屋心理咨詢室,以解答學生成長中的煩惱。也可以聘請離退休的老師當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員,負責孩子思想、情感輔導。

        3、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在留守兒童的成長中,學校要負起更大的責任,必須建立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以培養留守兒童健康的心理。學校應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成長記錄袋,但不能讓留守兒童知道,以免刺激孩子。對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活動中的表現及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登記,以實現對留守兒童成長道路上監護的缺位。在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中,可以通過講座、“夏令營”之類的活動來進行。同時在“進步之星、三好學生”的評比中向留守兒童傾斜,并且樹立標兵,在留守兒童中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教學氛圍。

        總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是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未來建設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絕不能忽視對2000萬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共同參與,從而構建完善的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機制,促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第4篇: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精神衛生;對比研究;暫居者和移居者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395.6 R 1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1-0064-02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未來幾十年間都將是我國人口流動快速增長的時期。目前我國約有2000多萬流動兒童,以戶籍為基礎的兒童福利政策,導致流動兒童很難享受到正常的城市公共衛生服務,對其身心健康發展造成影響。目前國內以大中城市兒童為調查對象的研究顯示,我國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不容樂觀,心理健康問題逐年加重。該研究以深圳為主要研究地區,將戶籍地不屬深圳的務工經商人員子女作為研究對象,對流動兒童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研究,并為其心理健康保健干預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分層隨機抽取深圳市寶安區1所公立中學、2所民辦學校的四~八年級的1335名兒童為研究對象(男776名,女559名),其中常住兒童386名,流動兒童949名。這3所學校都是該地區以流動兒童為主的學校,并有少部分常住兒童,對于研究流動兒童問題具有一定代表性。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研究的工具為《學生心理健康診斷測驗手冊(MHT) 》[1],適用于綜合測驗中小學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共有100個項目,8個內容量表、1個效度量表,除去效度量表后全部問卷項目得分累加為全量表分。8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每個題項有“是”與“不是”2個選項,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真實情況進行選擇。該問卷各內容量表、效度量表、全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均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

        1.2.2 評價標準 分量表記分采用10分制, 2個等級:0~7分為“正?!?8分及以上為“異?!薄?偭勘?0~63分為“正?!?64分及以上為“異?!?。

        1.2.3 測試操作 以班級集中方式由經過培訓的專業人員現場組織施測,在施測前由主試向被試說明施測的目的和回答問題的方式,然后分發問卷答題,按時完成,要求客觀真實地反映自己的情況。

        1.3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數據全部以EpiData錄入,用SPSS 16.0軟件包進行統計描述、t檢驗及χ2檢驗。

        2 結果

        2.1 流動與常住男童MHT得分比較 流動男童的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總焦慮因子得分高于常住男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2 流動與常住女童MHT得分比較 流動女童學習焦慮、恐怖傾向因子得分均高于常住女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3 討論

        受調查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基本良好,篩查得分異常者約占12.00%~16.60%,這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一致[2]。但是根據MHT得分越高心理焦慮狀況就越重提示,流動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常住兒童差。這可能與流動生活帶來的種種問題加上深圳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等造成流動兒童心理不適有關。流動女童需要注意恐怖傾向[3]問題,可能因為女童膽小,更易對新環境不適、擔憂、害怕。焦慮心理尤其是學習焦慮是流動兒童普遍的心理問題。有研究表明學習壓力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4-5],學習不僅內容復雜、枯燥,而且過度用腦甚至會導致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引起情緒低落、煩躁,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另外流動人口在文化、背景、生活方式[6]等與當地人不同,現實中的不平等造成的排斥、歧視感[7],也可能使流動兒童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研究提示,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應該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8-9]。兒童在學校的時間長,學校給兒童的影響是全面、深刻的,學校的教育目標、教育方式以及校風等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響。流動兒童心理保健必須有學校的積極參與,還需要家長的良好配合,更需要兒童主動反思、自我保健,以及社會的大力支持,共同促進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

        4 參考文獻

        [1] 宋傳茂,陳偉.心理健康診斷測量.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0:207-218.

        [2] 葉苑.貴州省農村城市中小學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研究.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1,19(1):90-92.

        [3] 胡勝利.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心理學報,1996,26(2):153-160.

        [4] 胡勝利.中學生SCL-90評定結果分析及常模的建立.心理與行為研究,2006,4(9):114-119.

        [5] 陳家麟.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2,7(3):126-127.

        [6] 楊海英,王從杰.Conners父母問卷對少年兒童行為問題的研究.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7, 17(1):51-52.

        [7] 呂紹青,張守禮.城鄉差別下的流動兒童教育.戰略與管理,2000(4):95-108.

        [8] 全國22個城市協作調查組.兒童行為問題影響因素分析:22城市協作調查24 013名兒童少年報告.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7(1):13-15.

        第5篇: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鄉,并需要其他親人照顧的年齡在16歲以下的孩子[1]。近年來,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初中生正處在青春發育高峰期,生理變化明顯,有很多的矛盾心理。本研究試圖為相關研究者和學校衛生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研究對象、工具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整群抽取水龍中學初一兩個班,學生105人,男生49人,女生56人。其中留守兒童69人,非留守兒童36人。有效問卷91份,有效率為86.6%。

        (二)研究工具

        采用王極盛教授(1997)撰寫《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該量表適用于初一年級至高三年級學生。該量表共有60個項目組成,包括10個分量表。它們分別為強迫癥狀、偏執、敵對、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感、適應不良、情緒不穩定、心理不平衡。即可以從整體上衡量受試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可以根據每個量表的平均分進行評價。采用5級評分,每個項目為一個陳述句。一次評定約需20分鐘。

        (三)研究方法

        測驗以班級為單位,以團體測驗方式進行,由專業人員和班主任配合進行。所得數據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

        二、研究結果

        結果一:初一學生在情緒、強迫、人際、焦慮方面存在輕度心理問題。其中非留守兒童在情緒、強迫、人際方面存在輕度問題。男生情緒、強迫、人際、焦慮方面均存在輕度心理問題,而女生僅在強迫方面存在輕度心理問題,各個因子看女生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好于男生。

        結果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處于健康狀態,并不說明留守兒童心理是完全健康的,留守兒童在情緒、強迫、抑郁、焦慮方面均存在輕度心理問題,其中男生僅在人際方面比女生好一點,不存在輕度心理問題。

        結果三:留守兒童在情緒、強迫、人際、抑郁、焦慮方面存在輕度心理問題,而非留守兒童在情緒、強迫、人際方面存在輕度心理問題。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在十個因子的均分上看均大于0.05(P>0.05),不具有統計意義。即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不存在差異。

        三、討論與分析

        農村初一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其中強迫、焦慮是男女生存在的共性問題。說明都有做作業必須反復檢查,總是害怕考試成績不理想等強迫癥狀,也反映被試感到心神不寧無緣無故的害怕,心里煩躁心里不塌實等問題。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初一學生男女生心理健康不存在差異(P>0.05)。造成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我們認為可能是男女生只是在某些因子上存在輕度心理問題,雖然男女之間存在自己的問題,但是總體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當。由于相同的社會文化背景,特別是相同的后天的教育、相同的年齡階段,所以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異符合一般規律。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良好,這一研究結果與岳慧蘭(2006)“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結果相一致[2]。情緒、強迫、抑郁、焦慮方面均存在輕度心理問題,其中男生僅在人際方面優于女生,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留守兒童男女生在心理健康各個因子上不存在差異。造成這一結果的可能跟非留守兒童男女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差異的原因相似。

        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情緒、強迫、人際方面都存在輕度心理問題,而留守兒童除了這三個方面外還在抑郁、焦慮方面存在輕度心理問題。單因素方差表明: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之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造成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是樣本數量差距太大(留守學生68,非留守學生35)造成的,或許是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初見成效,這一原因還需要深入研究獲得實證支持。

        四、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結果提示:所調查農村初一留守與非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良好,這對我們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工作者來講應該是有喜也有憂的事情,喜的是:在我們教育的作用和工作者不斷致力預防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上,有了一定的收獲;憂的是雖然統計結果表明農村初一留守與非留守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良好,并不說明他們不存在心理問題,還是要一如既往的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予以關注。特別是要注意消除在情緒、強迫、人際、焦慮、抑郁方面改善,比如說,注意提高環境適應與人際交往能力,雖然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比較不存在差異,但是留守兒童在情緒、強迫、人際、抑郁、焦慮方面存在輕度心理問題,而非留守兒童在情緒、強迫、人際方面存在輕度心理問題。所以應該全面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確保他們的健康成長建議:受試者的心理健康總均分在2以上,應找心理醫生咨詢。

        參考文獻

        [1]江榮華.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現狀及對策[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6(1):71-72.

        第6篇: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兒童繪畫;心理健康;繪畫教學

        一、引言

        兒童在繪畫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特質可以為我們研究兒童心理提供幫助,在研究中,我們發現:兒童繪畫作品的個性特征非常鮮明,他們常常把所見所聞,通過想象、自由涂鴉繪制出來,有時他們的作品不免讓人覺得有無厘頭的意味,但卻直接真實的反映兒童的思維與內心世界。作為家長、老師,我們要如何正確深入的理解兒童繪畫作品中的語言、正確處理兒童繪畫中反映的兒童心理與繪畫教學的關系。

        二、符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繪畫教學

        符合兒童心理健康的兒童繪畫教學是《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要求,我從事課外美術活動有4-5年時間,在指導兒童繪畫中,我接觸到了大量的兒童繪畫作品,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天馬行空般的想法,常常使我改變自己的教學計劃,孩子們信手涂鴉的作品也常常讓我發現許多有意思但又有些不理解的東西。因此,我想嘗試著研究兒童繪畫與兒童心理的關系,遵循兒童繪畫發展規律,探討出符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兒童繪畫教學計劃。

        三、繪畫與兒童心理的關系

        國外學者魯賓提出,為了有效地運用繪畫來進行交流,重要的是必須要明確如何看,看什么,找什么看以及如何找到現象以外的意義。兒童的繪畫作品是孩子表達世界的方式,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了解兒童繪畫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態。兒童的繪畫作品最初都是以基本的形式組成的,這些形式包括線條、構圖、陰影和顏色。比如:不同的線給人的感覺不一樣,垂直的線我們常常感覺莊嚴、正直;自由的線給人流暢、優美生動的感覺。

        四、有助于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繪畫教學方法和措施

        1、建立檔案袋,掌握學生各自不同的心理特點每個孩子都是單獨的個體,都有屬于自己的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幫助每一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美術學習檔案袋,學生每一次的作品按時間順序放入到檔案袋內,學生可以隨時調取自己的檔案袋。另外,我還要求在檔案袋內除了放作品之外,還要放入美術活動的心得體會;檔案袋的封面,以手工的形式,孩子們自己設計,可以是卡通主題的,也可以是自我介紹,還可以放上自己的生活照。美術學習檔案袋不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它還能幫助老師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特點,讓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尊重學生,有針對性地運用美術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每一次美術活動,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次心靈的旅行,對于教師來說,我們要做的是在教學活動中,仔細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恰當地發掘孩子身上的潛力,轉危機為轉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我將例舉具體的教學案例,闡述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采用的教學手段。案例:一個自尊心強、追求完美、性格孤傲的折翼天使她是一個9歲的女孩兒,她的美術作品內容基本都很單一,但是卻畫得很細,每一條線都是經過她反復的涂抹后產生的,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別的孩子都在上色階段了,她可能還在畫形,最讓我印象深刻地一次就是,下課時間到了,別的孩子都陸續走出了教室,唯獨只有她把自己的畫揉成了一個紙團,仍進了垃圾桶,其實在我看來,她的那幅畫已經畫得很不錯了。從她的系列行為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孩子可能性格孤僻、過于追求完美。針對這個孩子的特點,我采取了以下兩點措施:

        1)采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創設具體的情境,調動她的創作情緒,以一推三。在線描畫《我的生日》一課中,我創設了一個生日宴會的故事情境,她一下被我的故事吸引住,然后又給她看了一些相關的連環畫,最后提問:如果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想舉辦一個什么樣的生日宴會呢?在課程結束后,我看到她的作品不再是出現單一的蛋糕,還有很多的禮物、蝴蝶樣的餐盤,從她的畫中,我看到了她的變化,雖然沒有太多的天馬行空、奇思妙想,但她的畫不再單一、元素多了起來,我相信,她在畫這幅畫時,肯定是快樂的。

        2)培養團隊意識,融入到集體中,快樂的學習為了培養她的團隊協作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采用了“分組協作”的方法,分組完成作品,我安排她和一個性格大大咧咧的男孩兒一組,讓她在發揮自己強項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感受到快樂,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培養這個學生的團隊意識;并且我鼓勵每組派代表走上講臺,就同學們的作品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這樣,學生在合作下,既完成了作品,也收獲了友誼,體驗到團隊的力量與快樂。

        五、總結

        通過具體的繪畫教學實踐,我嘗試著把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與美術繪畫教學相結合,我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它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生們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駱雙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羅澤•弗萊克-班克爾特著,程巍、許玉梅譯.孩子的畫告訴我們什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嚴虎著.兒童心理畫-孩子的另一種語言[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第7篇: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 非留守兒童 心理發展

        江西省是勞動力輸出的農業大省,筆者借2012年寒假的機會,走訪了附近的萬年縣南溪鄉的部分農村,對部分農村留守兒童進行抽樣調查,以了解他們的心理發展狀況,進一步分析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在此基礎上挖掘切實可行的策略與指導建議。

        1.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1.1研究對象

        本文的研究對象隨機抽取的是南溪中學與合田小學的學生,南溪中學隨機發放問卷103份,合田小學隨機發放問卷171份,共收回問卷267份,其中有效問卷241份,問卷有效率為87.96%。

        1.2研究工具與統計方法

        由華東師范大學周步成教授進行修訂的適合我國中小學學生標準化的 《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心理健康測驗具有較好的信效度指標(信度為0.91,效度大于0.516)。本文的研究全部數據輸入計算機用SPSS 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MHT總量表得分t檢驗

        為了對調研數據作一進步的說明,則需要引入描述性統計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兩個大類,本文主要涉及到的是前者,具體來說,主要分析數據的均值和標準差,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

        表1 MHT總量表均值與標準差統計結果

        (注:*表示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表明,留守兒童得分平均值是37.74,而非留守兒童的得分均值是34.33,F值為3.32,P

        2.2 MHT各分量表得分結果分析

        通過總得分的t檢驗,我們可以初步得知,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顯然要低于非留守兒童,接著我們進一步分析在不同的分量表上的得分差異,統計結果見表2。

        表2 MHT分量表均值與標準差統計結果

        (注:*表示

        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到,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學習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以及身體癥狀等五個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而其他三個維度則沒有明顯的差異。

        2.3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狀況性別差異檢驗結果分析

        該部分研究主要利用獨立樣本T檢驗與單因素方差分析來探討統計變量中的性別自變量在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狀況中是否存在顯著性差異,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

        表3 統計結果

        縱覽表3的統計分析結果,可以得知:通過性別樣本的t檢驗,在留守兒童不同性別的得分中,男女兒童的存在顯著的差異;就全部的樣本而言,男童得分均值為33.87,女童的得分均值35.26,在P

        2.4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狀況年級差異檢驗結果分析

        由于在抽樣調查的過程中,部分年級的小學生的樣本數量過少,而不好進行比較分析,因此在年級差異的分析中,主要是分為兩個大類進行,即分為小學生和中學生。具體的統計結果見表4。

        表4統計結果

        通過表4,可以看到,經過年級分類的T檢驗表明,在留守兒童中的小學生與中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小學生均值為36.37,中學生的均值為38.58,;總樣本的小學生與中學生之間也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是在非留守兒童中,兩者之間是不存在顯著差異的。

        3.結果討論

        通過上文的各個研究變量的統計分析的結果,給了我們很好地分析和解釋問題的論據與佐證。因此該部分的主要工作就是針對前文的統計結果進行相應的分析探討與解釋。

        3.1 MHT總量表與分量表結果討論

        MHT總量表與分量表的結果表明,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以及身體癥狀等五個方面的得分高于非留守兒童,即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狀態很明顯地低于非留守兒童。究其原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首先,留守兒童之所以會出現相對不利的心理發展狀況,是因為這些兒童沒有及時地得到父母的各方面的關愛。長期的分居兩地,導致兒童在遇到困難時很難及時地獲取父母的正確指導與幫助。其次,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是由祖輩監護,他們對孫輩的思想、觀念以及學習等方面難以有準確而深入的了解,代溝問題困擾著祖輩與孫輩之間“心與心”的交流。總之,若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會導致他們內心安全與接納的缺失。

        3.2留守兒童在性別、年級差異檢驗結果的討論

        在留守兒童中,女童在 MHT 總量表上的得分均值要顯著高于男童,即表明女童的心理發展狀態顯著弱于男童。筆者在與一些女兒童的交談中得知,她們大多被留在家里由爺爺奶奶照看是因為外出的父母只帶著男孩在身邊,從另一個側面來說,女童本身就在父母眼里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歧視”重男輕女的思想在農村地區還是大面積的存在。并且,女性本身對于情緒情感的敏感性,也容易導致她們因家長關愛的缺失而經歷更多的失落、焦慮情緒。

        中學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顯著低于小學留守兒童,這是因為中學留守兒童正處于生理、心理、社會急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比小學留守兒童遇到更多的問題與困惑,但由于父母的遠離,他們缺少來自家庭的支持與指導,所以面對更多的沖突而無處可訴。

        4.對策建議

        通過上述研究,若放任留守兒童的心理發展問題不管,則后果會進一步的惡化。因此對留守兒童進行必要的、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極大的意義。首先,增強父母的養育意識,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健康教育活動增強留守兒童父母作為第一監護人的責任意識,轉變觀念,真正履行撫養義務。其次,學校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實。最后,加強對農村兒童身心健康的關注力度,社會支持是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以政府為主導,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確保農村兒童有一個快樂、健康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第8篇: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可知,幼兒園需要將幼兒心理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正確健康的理念,提高對幼兒身心健康的關注程度。現階段幼兒園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關注孩子智力開發與衛生保健,對孩子心理健康關注有限,尚未形成有效的教育系統。怎樣幫助孩子形成健康心理?采取合適地教育方法進行引導,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以游戲作為媒介,各領域制訂活動方案以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1.以體育游戲激發孩子自信心

        體育游戲具有良好運動特征及趣味性,與幼兒園階段孩子好動天性十分吻合。所以,充分發揮體育游戲在兒童身心健康教育方向的作用,對推動孩子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體育游戲能夠有效激發孩子心理品質與合作意識,讓孩子形成包容心理,提高自信心。與此同時,體育游戲作為集體活動,能夠讓孩子形成集體觀念。例如,在對孩子自信心培養上,教師可以設置“劉翔,我幫你”的體育游戲,以孩子日常生活作為切入點,打造培育主題,讓學生自主參與到體育活動內,提高活動興趣。教??在開展體育游戲活動過程中,應采取設置多層次鼓勵手段,從而有效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實際心理情況相結合,在體育游戲過程中對學生心理觀念進行培養,提高自身自信心[1]。

        2.以音樂游戲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

        游戲與音樂元素相結合之后,能夠有效提高音樂活動的趣味性,孩子在提高自身音樂審美能力情況下,能夠產生愉快情緒,努力學習音樂知識。在音樂活動中,音樂活動形式及方法更加靈活,學生會在玩的過程中學習,自覺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例如,在開展《獅子王進行曲》音樂游戲中,孩子可以自行選擇所要扮演的角色,讓孩子成為音樂游戲中的主人公,有效提高孩子參與音樂游戲的積極性。

        3.以角色扮演游戲促進兒童交往

        角色游戲除具有教育功能和發展功能,還能夠推動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孩子自身在心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可以在角色扮演游戲中得到良好糾正及治療。例如,“小小主持人”角色扮演活動中,孩子可以扮演社會中的不同人物,從而提高社會關注程度,關注生活中的點滴事物,提高孩子的社會責任感 [2]。

        二、結合書本課程開展心理教育

        1.創設愉快的活動情境,營造有效的師生互動氛圍

        幼兒園可以在墻壁上面展示心理健康教育資料,孩子在閱讀之后可以將感后感寫下來,采取便利貼的方式貼在墻壁上。還可以借助動物形象對心理健康資料進行展示,長此以往,孩子能夠自主觀看墻壁上資料,愿意看心理健康資料,也愿意學習心理健康資料,能夠充分發揮出墻板報的宣傳作用。

        2.構建多樣化繪本課堂,推動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幼兒園需要在“一課多研”基礎上,對活動方案進行深入討論設計。例如,幼兒園在心理指導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我不要嫉妒”活動,了解心理健康資料內容,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學生通過扮演不同身份角色開展活動。在不同場景內,孩子會接觸到不同角色,認識到嫉妒的危害性,從而幫助孩子認識到自身價值,推動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3.心理小短劇,分享快樂

        第9篇:兒童心理健康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家庭因素;兒童心理;教養方式

        一個人一生中所受到的教育是系統的、全方位的,它不僅僅來自于大家最為熟悉的學校,它還來自于我們每天所身處的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系統工程建設直接影響著一個人一生的成長與命運,尤其是家庭因素對兒童心理發育有重要影響。

        對于任何一個人來說“基礎教育”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在兒童時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對每個人成長的健康、未來的發展來說又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在關注學校教育對兒童心理影響的同時,也要了解家庭因素對兒童心理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文將從下面三個因素分別進行討論:家庭氛圍;父母的素質(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教養方式。

        一、家庭氛圍

        所謂家庭氛圍,是指個體所處的環境氣氛和情調,是家庭成員在家庭生活中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過程中所形成的某種心理氛圍和環境氣氛。研究表明,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有安全感,生活樂觀、愉快,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處理人際關系,形成開朗大方、求知好學、誠實謙虛、合作合群等良好人格特征。而在不良的家庭氛圍中,家庭成員沖突不斷、家庭氛圍緊張,兒童易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沒有安全感,易發生情緒和行為問題,形成膽小怕事、孤獨退縮、行為放任、不講禮貌等人格特征。

        (一)親子關系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親子關系指父母與未成年子女的關系,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會隨著兒童的年齡增長而有所變化。嬰兒時期,孩子依賴父母的撫養,不但父母喂養、照顧、保護,生理上的滿足依賴父母,而且在心理上也依賴父母。嬰兒由父母那里獲得安全感及信賴感。幼兒時期,父母除了繼續撫養之外,還要開始給予適當的管教,讓幼兒學習生活上所需的基本知識及做人的行為準則,讓幼兒逐漸獲得管理與控制自己欲望及行動的能力。童年期,父母要鼓勵兒童與外界接觸,從生活中學習;鼓勵兒童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意見,參與家庭的討論,能以家庭一份子的身份發揮作用。青少年階段,子女對父母的依賴減弱,關系疏淡,與父母以平行的關系相處。在親子關系發展的過程中,父母要始終注意與孩子建立溝通,積極主動地與孩子交流,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了解他們的感受及成長中的困難,做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守護者。

        (二)夫妻關系對兒童心理的影響

        父母雙方和諧的關系對兒童心理發展極其重要。如果父親與母親相處很好,那么家庭生活就能為兒童心理發展提供有利的環境,使孩子合作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兒童在這種環境中成長,就比較容易把興趣指向他人,孩子會賦予生活真正的意義,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發展其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如果一個家庭雙親不和,父母經常扯皮打架吵鬧,家庭經常充滿火藥味,子女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只能造成他心靈自卑,感情痛苦,精神壓抑,個性孤僻,不關心集體和他人。反之,健康溫馨的家庭,父母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和修養言傳身教影響孩子,使孩子能健康成長,熱情開朗,積極向上。

        二、父母的素質

        身教勝于言教,父母的素質(包括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對兒童具有強烈的示范作用,影響著父母對兒童的教育態度與方式,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的心理素質。

        (一)父母的文化素質與兒童心理

        父母的文化素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的心理成熟與生長發育。就文化素質而言,一般說來,若父母的文化素養高,他們往往都會懂得一些教育知識,掌握一些良好的教育方法,這樣的家長在對待兒童的教育問題上往往會采取恰當的方法,兒童能夠很好地接受父母的意見與引導,這樣一來對于他們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二)父母的心理素質與兒童心理

        就心理素質而言,可以這樣說,父母對孩子影響最大的是行為與之密切相關的心理狀態,而不是言辭說教。因為兒童是在一種與父母的心理神奇的融合、感應與參與的狀態之中,他們對父母內心的重大變化經常有迅速的反應,父母的心理障礙也會毫無例外地投射到兒童的心靈上,兒童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某些病態往往可以在其父母的精神狀態中找到原因。因此,父母在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同時,也要意識到要想改變兒童身上的某些東西,就應首先看他們是否能夠在自己身上被改變,努力使自己具備明朗、達觀、善良、坦誠的心理素質。這樣,才能使兒童具有一個生長良好個性與優秀人格的溫床。

        三、父母的教養方式

        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教育孩子時所使用的系列方法是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征概括,是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行為風格。許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良好的教養方式促進兒童在個性、品德及行為諸方面健康成長,而不良的教養方式會阻礙兒童心理發展,造成兒童性格缺陷、人格障礙等不良心理問題。有心理學家把父母對子女的養育態度分成如下三種類型:民主型、權威型、放縱型。

        父母以權威的方式教育子女,對孩子的一舉一動橫加干涉、限制和斥責,甚至經常打罵;他們對孩子缺乏耐心,希望惟命是從。在這種教養方式影響下,孩子容易產生恐懼心理,缺乏自信心,往往以說謊自衛。嚴重者或喪失自尊心,自暴自棄,一旦擺脫父母的管制,就可能走上越軌或犯罪的道路;或以父母為榜樣,在家挨打受罵,出門打人罵人,性格蠻橫暴躁。

        總之,兒童心理發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動態過程,它受到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個體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而家庭是兒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綜合運用家庭諸因素促進兒童心理發展,為兒童心理的全面發展創設一個最適宜的家庭環境,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 易利紅.簡論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J].云夢學刊,2002,(3).

        [2] 李景春.論心理發展的制約因素[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2).

        [3] 周序.父母文化程度和流動兒童學業成績的關系.中國家庭教育專業網.

        [4] 高潔.西安市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與父母、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

        [5] 張杰,王美芳.母親心理健康、教養行為與幼兒焦慮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

        [6] 蔣獎.父母教育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問題關系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

        [7] 劉美丹,劉曉艷.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作用及影響[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

        [8] 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午夜拍国产精品福利 | 中文字幕v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 中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一本久久sm热国产斤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