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護理人才需求狀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人才需求狀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護理人才需求狀況

        第1篇: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1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畢節市護理人才隊伍現狀、人才需求狀況、崗位分布、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崗位所必需的專業素質、知識、技能,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深化課程體系改革,突出中等職業教育實用性、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專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研究內容

        國家、省、市護理人才現狀及需求規劃;崗位工作任務;就業崗位及崗位群;崗位對專業的人文素質、專業知識及技能要求;崗位拓展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的要求;行業對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3調查單位及對象

        市縣衛生局、三級醫院、二級醫院、民營醫院、鄉鎮醫院及村衛生室的領導、護理部主任、護士長、護理一線專業骨干進行調研。

        4調查方式

        個別面談式、問卷式、座談會討論式,會談中使用適當語言和不添加評判態度。

        5調查結果

        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609所,病床15124張,千人口擁有床位數1.81張,低于全國及全省平均水平,且全省最末位。截止2010年,全市共有注冊護士3218人;千人口擁有注冊護士0.4人。同樣遠低于全國及全省平均水平。按貴州省“十二?五”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畢節市“十二?五”期間應累計增加床位18916張,床位總量達34040張;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1.4人以上,注冊護士總數11760人以上。

        6分析

        畢節市及周邊地區護理人才需求量較大,僅“十二?五”期間,畢節市護士需求量就比較大。臨床護理與專科護理人才需求量均大。問卷調查結果綜合分析,90%以上的人認為中職護理專業建設及課程改革很有必要,專業培養目標是理論聯系實際、動手能力突出、人文關懷到位,臨床一線最注重的是德才兼備的人才,臨床一線急需理論及技能型人才。明確培養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理論聯系實際,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有規范的實踐操作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增加臨床見習,使教學與臨床零距離接軌。對專業建設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建議,重視綜合素質的提高,理論與操作并重;實訓內容要實用,多開展見習實訓;加強專科護理知識、技能的學習;增加案例分析和討論;加強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的培養;加強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學習;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等。

        7結論與建議

        崗位需求定位,培養具有專業基礎和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適應崗位需要,能在各級醫療機構從事護理工作,整體素質高、溝通能力強、獻身護理事業的理論+技能型人才。培養人文關懷到位、德才兼備、責任心強的系統化、專業化、技能型人才和專科護理人才。熟練掌握各項基礎護理技術操作、急救護理技術操作、臨床專科護理技能操作、臨床護理評估,熟練應用臨床各項護理措施,溝通能力較強,能為護理對象提供專業、優質、高效、人性化的服務。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導,使專業理論課與專業實訓實習相銜接,培養目標與崗位需求相銜接,專業素質與人文素質相銜接。

        第2篇: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計算機人才

        需求每年增加100萬

        據介紹,目前我國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現有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設施的功能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運用,比發達國家落后10-20年。但我國信息技術在不斷地發展中,目前的軟件營業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預計到2005年軟件產業的規模將達到2500億元。隨著我國軟件業規模不斷擴大,軟件人才結構性矛盾日益顯得突出。教育部關于緊缺人才的報告稱,軟件從業人員近60萬人,其中專業人才約有34萬人(其中高級人才4萬人,中級人才20萬人,初級人才10萬人)。人才結構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結構,不僅缺乏高層次的系統分析員、項目總設計師,也缺少大量的從事基礎性軟件開發人員。根據國際經驗,軟件人才高、[!]中、初之比為1∶4∶7。按照合理的人才結構比例進行測算,到2005年,我國需要軟件高級人才6萬人,中級軟件人才28萬人,初級軟件人才46萬人,再加上企業、社區、機關、學校等行業,初步測算,全國計算機應用專業人才的需求每年將增加百萬人左右。

        數控人才

        藍領灰領需求都明顯增加

        藍領層數控技術人才是指在生產崗位上承擔數控機床具體操作的技術工人,在企業數控技術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數控技術工人。教育部關于緊缺人才的報告稱,部分企業已經大規模引進了高職畢業生從事數控機床的操作,可以預見,企業對藍領層的數控技術工人有很大的需求,而對他們的知識和能力要求會越來越高;灰領層是指在生產崗位上承擔數控編程的工藝人員和數控機床維護、維修人員,這類人員在企業數控技術崗位中占25%,其中,數控編程技術工藝人員占12.6%,數控機床維護維修人員占12.4%,隨著企業進口大量的設備,灰領層數控人才需求明顯增加。

        汽車維修人員

        兩年將新增80萬從業人員

        當前汽車維修從業人員法律意識淡薄,技術素質不高,這已經成為制約汽車維修業發展的瓶頸。緊缺人才的報告稱,汽車維修業從事技術管理的有26.2%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一線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下,接受過管理培訓的只有9.3%,接受過新技術培訓的為11.7%,接受過維修基礎培訓的有38.7%。汽車維修人員高等級技能人才比例偏低,高、初、中的比例為26.6%、43.1%、30.4%,而發達國家為35%、50%、15%。工人文化程度偏低,初中、高中、專科比例分別為38.5%、51.5%、10%,而發達國家為20%、40%、40%。目前,我國汽車數量每年以13%的速度遞增,據此,預計汽車維修業兩年將新增80萬從業人員,大部分從業人員需要接受職業教育。

        護士

        第3篇: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一、我國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及問題

        (一)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大目前,我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老齡社會。據清華大學養老金工作室測算(見下頁表):中國將以世界最快的速度與西方國家同期在2035-2040年進入超級老齡社會,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國家[4]。與許多國家的養老社會化進程相比,我國還呈現出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日益加劇的趨勢。作為老年人口第一大省的山東問題更嚴峻:山東于1994年就進入老齡化。截至2012年底,80歲以上老人182.16萬,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308萬;空巢老人692萬,占老年人總數的49%,預計到2015年將突破1000萬,空巢率超過70%;到2015年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預計將達到375萬①。毋庸置疑,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養老市場。據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中心最新測算(2014年),我國未來老齡產業發展需要1200萬個老年護理崗位,3000萬-4000萬個養老服務崗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老年服務相關專業的年招生數約2500人。可見,供需矛盾很大。以山東為例,目前老年護理服務人員的數量僅有5萬人,只能滿足10%的社會需求,缺口達40萬-50萬。到2020年需求數量將達到645萬人。

        (二)在崗人員素質低,高級管理人才緊缺根據民政部的調查,養老服務業在崗人員多以企業四五十歲的下崗職工、臨時工和農民工為主,學歷文化程度低,整體素質處于較低層次,無法滿足老年人在生活、醫護、精神等方面的綜合需要,無法提供高品質的專業化服務。據統計,全國具有老年護理員資格證的從業人員不足100萬,養老護理員的持證率不到50%,民辦養老機構更低[5]。更加嚴峻的是,未來老齡產業發展缺乏高素質的團隊管理人才,如中高端養老機構的院長、運營經理等。市場上已投入試運營的中高檔養老社區、養老機構的投資者普遍最糾結的問題是項目找不到合適的中高層管理人員。

        (三)人才培養層次偏低,未形成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老年服務是一個朝陽專業,但從市場需求看,我國的人才培養非常滯后。首先是培養數量少、質量偏低。目前我國老年服務教育以職業教育為主,多是中職或高職。這些學校普遍辦學條件差,教學設施設備簡陋,多數院校面臨“招生難、培養難、就業難”的困境。其次是結構不合理,未形成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專科層次的職業教育發展較快,但專業設置單一,集中體現在生活照料的基本需求上,如老年護理、康復、家政服務等。能滿足老人精神高層次需求的,如老年心理、老年休閑等方向幾乎是空白。本科、研究生層次的培養剛起步,領先的專業研究機構更是稀缺。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創新的思考

        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專業人才短缺是發展的瓶頸。人才需求不僅數量大而且多層次、多領域,急需高等學校和研究機構、中高等職業學校、培訓機構等分別在“研究型、管理型、服務型”人才培養方面各盡其責,全面改善養老服務業的人才狀況[6]。對為一線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高職教育來說,要找到學校發展、學生就業與為老服務的契合點。

        (一)開設相關專業,扎實推進學歷教育當下,高職院校開設老年服務的相關專業在政策上得到了大力支持。國發〔2013〕35號文件規定完善人才培養和就業政策。貫徹中央精神,許多省、市都相繼文件強調要加強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并明確給予各類資金支持。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關鍵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結合原有的專業群,設置有特色的專業。以旅游類高職院校為例,重點專業多是酒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營養烹飪、休閑服務等。依托這些專業群,可逐步開設老年營養與保健、老年休閑與服務、老年用品開發與銷售等專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服務人才和中、高層管理人才,比如大型城市養老機構、中高端養老服務中心、連鎖老年服務集團的運作與管理人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管理人員和項目負責人;老齡產業相關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崗位人員等。第二,選擇最優的人才培養方式。養老服務人才雖然需求大,但現狀是招生難、招工難、就業留存率低。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復雜,有社會觀念層面的,也有政策體制層面的,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學校要在專業論證、設置、招生時就協調好這種矛盾。當下可以借助國家政策的激勵(包括學費、就業、薪酬補貼),走政校合作(民政部門)或校企合作(大型的養老機構)之路,先做“訂單班”,在環境變好和影響加大時,再穩步擴大規模。第三,切實做好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和教材開發等工作。

        (二)加強老年問題研究,構建“產、學、研”一體的支撐體系高職院校可以成立“老年服務與研發中心”,構建“產學研”平臺,實現政府、學校、行業的合作,進行理論研究、運營養老機構。以旅游類高職院校為例,該類學校在服務行業的管理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眾多酒店、旅行社、景區景點的合作伙伴,這些都可以與養老服務相結合,開發新的合作領域。比如星級酒店管理標準、服務的咨詢和輸出,可以對接大型的養老服務集團、中高端養老機構;旅行社、景區景點可以對接旅游養老、休閑養老的需求。

        (三)進行普適性老年學教育,倡導志愿服務要讓老年人過上有尊嚴、高品質的生活,需要形成健康的社會養老文化。既要關愛老人,實現從“關愛自家老人”向“關愛社會老人”的思想轉變,也要倡導老人自立。首先,開設一到兩門老年學課程,對學生進行普適性的老年學教育。幫助青年學生正確認識父母養老和自身養老的現實問題,培養從事養老服務崗位的積極意愿。其次,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制,給予一定的學分,激勵學生主動、自愿地了解老人、服務老人。最后,要合理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可以定期邀請老人到學校交流或聘請有一定專長的老人到學校開講座。

        第4篇: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有計劃地培養一批專科護士,滿足臨床護理需求”。    一、當前高職護理教育與護士職業生涯發展之間的問題    

        (一) 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不合理”的環節    

        根據高職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一名學生畢業時就應該是一名合格的護士。但現實表明:一名合格的證、照齊全高職護理專業的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后還不足以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必須要以一名護士新手(NO級護士)的身份在臨床上再接受為期1年的醫院內部培訓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調查發現:醫院對一名護士新手的培訓在內容上包括素質、知識和技能等各個方面,而培訓的強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因為只有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才能實現從一名“護生”到一名“護士”的蛻變,這顯然是護士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合理”的環節。《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將這一“不合理”進一步放大,所以這一“不合理”環節就是當前高職護理教育與護士職業生涯成長之間最主要的沖突,它直接反映出了當前高職護理教育中存著的諸多問題,所以如何將其從護士職業生涯中抽除掉是一個需要所有從事高職護理教育的人士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方面的問題    

        1.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統領性不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進行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一份方案的執行周期通常是三年。然而,學校作為這一方案的制定者在制訂方案的過程中更多是站在一名教師的角度去思考方案能否“用三年”,而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能否“管終生”,導致所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統領性不強。    

        2.重能力、輕人文。2013年7月,在南寧召開的全國高職護理教育研討會上,大會主席在主旨發言中指出:在全國范圍內,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在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指揮棒,把“全國護士職業資格考試大綱”這個行業中的最低標準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標準,把畢業生通過全國護士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主要指標。部分學校在教學安排上僅僅滿足把通過國家護士資格考試作為基本要求。在課程設置上的表現就是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比例偏低,綜合素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交流溝通、人文關懷顯得較為欠缺。有些學校過分強調技能訓練,忽視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識的教學。其結果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人文護理的思想內涵,在溝通能力、方法能力(評判性思緒)等專業(職業)核心能力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    

        3.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缺乏保障    

        一名護士的職業生涯應該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應該是自我學習和終生學習。當前高職護理教育存在著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明顯缺乏針對性,課程體系的設置和課程開發仍然是知識導向,信息化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缺乏,課堂教學以傳統模式為主等諸多問題,在這種環境下培養的學生的自我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明顯不足。    

        4.課程建設缺乏創新    

        當前高職護理教育的現狀是以學校為主體,行業指導和醫院參與程度明顯不足,距離學校—醫院(企業)“雙主體”的最新要求差距就更大了。在這樣的狀況下,作為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最主要載體的課程,其建設當然也就擺脫不了學科本位的課程體系,以傳播知識為目的的教材、傳統的課堂教學等高職教育與生俱來的頑疾。    

        二、護士職業生涯發展的對策    

        認真分析上述問題產生的原因,不外有三:首先是辦學觀念的落后,尤其是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規律缺乏必要的認識,這是產生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其次是校(醫)融合不足,這也是產生上述的直接原因;第三,滿足于當期高職護理教育繁榮的現狀,缺乏改革的動力,這是產生上述問題的現實基礎。    

        面對差異巨大的中國職業教育現實,既需要在理論上回到原點重新認識職業教育,更要在實踐中有勇氣和決心,在總結提煉過往經驗的基礎上,開創“百家爭鳴、各有千秋”的職業教育新局面。所以要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采取如下對策。    

        1.建立適應高職護理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    

        首先要以《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aols } aola年)》為指導,以校(醫)院深度融合為突破口建立真正適應高職護理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并在政策引導下真正發揮行業指導作用和醫院在高職護理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有效解決當前制約高職護理教育的諸如人才培養模式陳舊、職業觀念滯后、優質教學資源缺乏、專業特色不鮮明等系列問題;其次,要通過大數據分析、專業調研等有效手段對高職護理教育人才需求趨勢進行正確的評估,正視當前高職護理教育人才培養“量大質低”的現狀,通過改革創新和特色建設來培養真正符合高職教育人才目標的優質護理人才,如此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并發揮引領作用;第三,還要尊重護士職業生涯的成長規律。要以護士職業生涯的成長路徑為方向,按照整體護理的新模式來重新規劃高職護理人才的培養目標,全面推進高職護理教育和教學改革,以滿足高職護生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素質、能力和知識等多方面的要求。    

        2. 樹一立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等職業教育觀    

        第5篇: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純文純理專業掌握技能助你就業

        文科類專業的學生不能只是簡單掌握文案寫作技能,還應掌握其他一些技術,如計算機知識、經濟學知識、外語等,方能勝任未來相對要求較高的工作崗位。在擇業過程中,除了關注傳統的求職項目,如企業行政助理、文秘等工作崗位之外,也應注意到媒體、出版、廣告、市場營銷等工作崗位的人才需求量比較大,文科生比較占優勢。而對做基礎學科研究的純理科專業的學生來說,如果平時善于積累,在熱門行業也有后天優勢:基本功扎實,入手快。這些專業的畢業生也可向相關熱門轉向,比如轉向IT、金融、教育等行業。

        師范類專業區域供求不盡均衡

        調查顯示,工作的穩定性和自主性、待遇節節拔高等促使教師成為最受歡迎的職業之一。

        統計顯示,在師范類各專業中,需求較大的專業有教育學、特殊教育、教育技術、數學、漢語言文學、英語、日語、物理、計算機等專業。

        從國家免費師范生政策的實施可以看出,中西部對師范人才的需求很大。因此,未來幾年師范類畢業生也應當轉變觀念,更多地將注意力投放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區,在那里展現風采,實現人生價值。

        外語類專業就業去向日趨多元

        從近幾年需求情況看,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語、日語。此外,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的需求也較大。這些語種的畢業生就業較為容易,高層次的外語人才供不應求。有專家預測,北京奧運會之后,一些小語種也將走向熱門。

        北京外國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辦公室主任孫眉認為,近年來,外語類畢業生去向已完全呈現了多元化態勢,除了傳統的外交外事領域,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到金融、通信、傳媒、咨詢、體育、物流等領域就業。就業領域的擴大無疑意味著就業機會的增加。

        同時,外語類專業畢業生還能在傳統就業優勢領域獲得機會,如外交部、文化部等中央部委以及各部委所屬事業單位或新聞出版機構、圖書情報機構、各省市的外事機構等。

        法學專業持證上崗已是必然

        近年來法學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方面有相當的壓力:一是社會上對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二是該專業畢業生人數激增。

        因此,近年來法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就業狀況并不樂觀,這一狀況將持續一段時間。法學專業的研究生也將開始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參加司法考試取得資格證書成為共識。

        就業時要“專業對口”,在過去一定時期內成為法學類畢業生就業的首選條件。對于法學專業而言,傳統的就業領域多為黨政機關或司法系統。但當前形勢下,法學專業畢業生一定要打破以往的思維定式,可以看到,在中西部一些地區以及建設新農村需要大量的普法教育人才,而這無疑是當代法學畢業生的“對口”去處。

        農林類專業創業環境不斷改善

        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業十分重視,不斷加大投入。另外,政策方面也不斷傳來“利好”消息,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人們對生存環境的重視給農林類專業發展帶來了曙光。因此,雖然農林類畢業生目前總體就業形勢不如其他專業,但可以看到,今后幾年該專業畢業生將會日益走俏。

        未來需求較多的將有農業經濟、畜牧、獸醫、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設計與制造、森林道路與橋梁、園林、林產化工等專業。

        另外,農林類專業畢業生還有另一條廣闊的就業之路,那就是到農村基層創業。還有到國有單位搞科研開發、從事生產經營可以實現自我價值;到基層自辦實業,積極創業,同樣可以實現自我價值,而且更富有挑戰性和創造性。

        機械類專業前沿人才供不應求

        國家近幾年加大力度強化裝備制造業,鑒于機械行業的重要性和龐大規模需要一支龐大的專業人才隊伍,今后一段時間內,社會對機械類人才仍會有較大需求。具有開發能力的數控人才將成為各企業爭奪的目標,機械設計制造與加工專業人才近年也供不應求。

        從當前機械行業的發展來看,印刷機械、數控機床、發電設備、工程機械等重頭產品前景仍然看好。除了這些傳統工業領域,該行業將進一步向機光電一體化發展,向光加工、環保這樣的新興領域拓展。

        經濟類專業復合型人才備受青睞

        市場營銷類職位是人才市場需求榜上不落的冠軍,從有關統計數據推測,銷售類人才未來幾年需求量仍然熱度不減。

        另外,據2007年薪金收入調查顯示,金融業整體薪金水平在眾多行業中排名靠前,金融業高薪引才。這與金融業的人才需求和其不斷調整及推出的增值服務有關系,一些新興的金融服務機構也逐漸成為吸納金融人才的大戶。

        中央財經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徐芳認為,要與時俱進,熟悉國際會計、商務慣例,具有必要的國際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不斷拓寬視野,立足現代市場經濟新領域,掌握現代管理學新知識,逐步把自己鍛煉成為既懂經營又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建筑類專業就業前景依然樂觀

        雖然近期房地產業面臨系列壓力,但在人才市場上,與房地產相關的專業,包括建筑、設計、策劃、銷售等人才需求仍然較旺。

        隨著國家和各地對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的加大,建筑類和房地產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依然樂觀。

        用人單位表示,這主要與制造業升級換代及目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有關。制造業升級換代急需補充新鮮血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則急需專業人才。

        醫學類專業特殊領域潛力無限

        醫學類專業屬于市場化程度比較低的一個專業,因為現在我國的醫療體制改革仍在深化,而且醫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彈性也較差。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將會有更多的私立醫院,這使醫學類專業的學生更為搶手。而且,由于人們工作、生活的壓力不斷增大,患病率也在增加,現有的醫療系統不能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這就形成了醫療行業的賣方市場。據有關部門分析,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為熱門人才。另外,專門為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

        藝術類專業需求層次不斷提升

        藝術類專業過熱了嗎?專家指出,通過視覺來傳達的藝術作品正隨著科技的進步呈現出多種多樣的發展態勢。

        第6篇: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1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實習生現狀分析

        在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下,大學教育已從精英化過渡到大眾化。近年來,各高職高專學校大幅增加招生人數,而學校軟硬件建設卻沒有及時跟上,學校超負荷運轉;其次,學生入學門檻降低,含金量下降,以致于實習學生素質整體下滑。在此背景下,再依據大量的調查和筆者作為醫院實習科工作人員的體驗,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實習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1護理知識的掌握缺乏系統性和嚴謹性。隨著人類健康觀念的不斷更新,社會對護理工作者執業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護理實習生就更應具備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但是,通過觀察,部分實習生面對病人卻是懵懵懂懂,渾然不知,只有在帶習老師的示范和指點下,才勉強可以依葫蘆畫瓢。如皮下注射時,不知道食指固定針栓和針頭刺入的角度;幫助患者翻身時,動作不協調、不輕穩,翻身后,有導管的患者,也不檢查其是否脫落、移位或扭曲等。

        1.2護患溝通能力較差。在醫患沖突越來越尖銳的社會大背景下,語言溝通能力已經成為了測量醫護人員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眾所周知,語言的魅力與力量可以感染他人。作為護理工作者,藝術和魅力的語言同樣可以感染她的病人,讓其更好地關注健康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可親的笑容與真誠友善的交往技巧能夠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者的信任度,從而建立和諧關系,降低沖突。現今,醫學類高職高專學校普遍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學習而忽略了語言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導致實習生面對病人時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有效地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

        2對提高護理專業實習學生職業能力的幾點思考

        2.1精選帶習教師,明確職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師說》中對教師角色的定位與解釋。醫院帶習教師同樣應以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為己任,具備開展臨床護理教學的素質與能力。筆者認為,在選擇帶習教師上,應避免隨意性,而應注重以下幾點:①帶習教師自身具備獨立自主和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夠通過世情、國情、人情培養實習生認識世界、認識社會并教會其懂得感恩、善待他人、完善自我和回報社會。②帶習教師應具備崇高的醫德修養和高超的護理技能及科研水平。只有這樣,實習生才能從其言傳身教中、護理技能操作中、科研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醫德醫風和學到扎實的護理技能及科研精神。③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說過:“為人在世,可貴在于發展,在于發揮各人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經過訓練,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帶習教師應充分把握實習生的心理,從其實際出發,尊重個性、挖掘潛能、因人而異,使其成為合格的護理專業人才。

        2.2強化實習學生職業意識,提高職業適應能力。哈佛文理學院院長羅索斯基說:“一個成功的律師或醫生,如果沒有經過全人教育的洗禮,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個腦袋里塞滿資料的機器”。同樣,一個護理實習生不具備職業意識,不能及時提高適應能力,即使有豐富的護理知識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人員。常言說疾病是“三分治療,七分養”。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給予疾病病人關心,更要給予其疾病以外的人文關懷。實習醫院在培養實習生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加強其人文素養教育,從而達到強化職業意識,提高職業適應能力的目的。

        2.3組織帶習教師參與學校《實綱》、《實習教材》等的編寫。《實綱》、《實習教材》必須堅持高職特色,符合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同時還應與護理實踐相結合。帶習教師長期從事護理一線工作,對操作性強又接近護理實際的內容更能準確把握。這樣,學校教師與帶習教師共同參與編寫的《實綱》和《實習教材》就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實習生不僅能再次復習、鞏固理論知識,做到厚理論,還能準確把握護理操作目標,做到強技術。

        2.4加強實習學生的日常管理。如今的護理專業實習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幾乎都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大專學習期間,由于中學管理模式轉變為大學管理模式,更多地強調自主學習。故此,自覺性差的實習學生思想上較松散,行為上較隨意,不嚴格遵守勞動紀律,曠班、脫崗現象時常發生,醫院就此應有針對性地制定實習生日常管理規范,如制定并嚴格執行上下班考勤制度、請銷假制度、獎懲制度等。總之,護理學生不僅需要理論階段的刻苦學習,更需要實習階段的強化鍛煉才可能成為合格的護理專門人才。對比發現觀察組產后出血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

        第7篇: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一、研究方法與樣本情況

        為深入了解x省社會工作的現狀,本調查依次對不同領域的社會工作現在進行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探討社會工作在福利機構的基本現狀.本調查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對七個福利機構進行問卷調查.以獲得相關數據。

        (一)資料收集方法

        為保證本調查的可靠性.本調查采取了問卷調查的形式來收集資料。通過問卷調查.全面收集資料.分析社會工作在福利機構的現狀。

        問卷調查設計了ABCD四類題。A類題是對調查對象基本情況的分析,涵蓋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工作崗位、工作年限等方面:B類題主要針對調查對象的專業技能的分析.包括工作人員的職務。接受的專業培訓等方面,探討社會工作理念、社會工作教育的基本現狀c類題從服務時間、職位要求、服務提供等方面分析實際工作中的服務提供情況。探討社會工作服務技巧的運用情況;D類題對機構服務對象的需求、機構專業人員的需求、個人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通過對問卷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深入了解社會工作在福利機構的現狀。

        (二)資料分析方法

        為保證調查質量.本次調查回收的有效問卷數據.采用SPSS16.0進行分析。

        (三)問卷調查樣本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設計樣本量主要是針對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問卷180份,實際完成問卷18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然而有效問卷為156份,問卷有效率為86.7%。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很高,所以.可以進行定量分析。

        1.調查對象的性別分布

        本次調查的有效人數共156人,其中男性29人.占18.6%;女性125人,占總體的80.1%:有2份問卷沒有填寫性別.占總體的1.3%。所以說,本次調查男女性別出現不平等.表明x省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多為女性.這是因為.本次調查選取的福利機構多為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女性的溫柔、細心、耐心等性別特征使她們更適合從事服務行業。

        2.調查對象的學歷水平

        從表1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高中或中專學歷占有較大的比例。如果將高中或中專作為學歷高低的相對分界點,那么福利機構工作人員主要集中在學歷相對較高的人群。可以看出,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再是以前的低學歷、低素質的工作人員.而是逐步轉向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3.調查對象的崗位分布

        從表2可以看出.在福利機構中。多數工作人員為基本的護理人員,其次是行政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反而不多。福利機構中專業性強、技術過硬的工作人員尚未普及。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福利機構工作人才專業性

        1.調查對象的專業技術職務的獲得情況

        對表3福利機構人員專業職務調查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多數沒有取得專業的技術職稱.究其原因可以從兩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相關的職稱要求.也沒有相關職稱的考試制度供工作人員來進行學習;另一方面.福利機構的工作對象主要是老人.專業性不高,主要是看工作經驗、個人性格特征.因而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2.調查對象接受的專業教育的調查

        在專業教育方面.本調查以獲得專業文憑(含中專、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依據,探討了調查對象的專業教育水平。接受衛生或護理專業的專門教育的工作人員僅有21人.占總體的13.5%:接受醫學或臨床醫學的專門教育的工作人員有20人表示接受過此類教育.占總體的12.8%;接受社會工作專業的專門教育的工作人員只有8人.占總體的5.1%:接受心理學專業的專門教育的工作人員.有11人.占總體的7.1%。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工作人員接受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的人十分的少。行政管理人員中,僅有3人接受過此類教育.占總體的2.0%;專業技術人員中.有4人接受過此類教育。占總體的2.6%:護理人員中僅有1人接受過此類教育.占總體的0.7%。

        3.調查對象接受專業培訓的調查

        在專業培訓方面,本次調查以參加過的各種短期培訓為參考來探討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學習提升的機會.有103人表示接受過衛生或護理的培訓.占總體的0.6%;有94人表示接受過醫學或臨床醫學的培訓.占總體的39.1%:有68人表示接受過社會工作的培訓。占總體的43.6%有58人表示接受過心理學的培訓,占總體的68.4%。大部分工作人員尚未接受合適的培訓。

        需要指出的是,在接受社會工作培訓上.行政管理人員中有15人接受過此類培訓.占總體的9.8%:專業技術人員中有5人接受過此類培訓.占總體的3.3%:護理人員中有41人接受過此類培訓,占總體的26.8&;其他人員中.有6人接受過此類培訓。占總體的3.9%。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福利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教育程度不高.工作人員專業與職業要求的符合程度較低:由此.專業人員參加專業培訓的次數得到部分提高.并沒有全部的參加過某一類培訓。就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培訓來看.有專業教育經歷的有8人.參加過專業培訓的有67人。相對專業教育而言,專業培訓的人員有大量的提高,然而相對總體卻很少。所以說,福利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有待提升.

        (二)福利機構工作人員服務提供

        1.對工作時間的分析

        在本次調查中.對福利機構工作人員的每天工作時間和每周工作天數做了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工作人員每天工作時間最多為24小時,最少為6小時,平均工作時間約為8.5個小時:在對每周工作天數的統計中,工作人員最多工作日為7天,最少工作日為2天.平均工作日約為5.5天。由此可見,福利機構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比較適中.工作強度不大,在平常的工作日中能夠有效的提供相關服務.

        2.對服務提供的分析

        該項調查,首先調查了根據崗位職責的要求,機構工作人員應該提供的服務;其次調查了實際工作中.工作人員提供服務的頻次。一方面形成了評判的標準,另一方面也對服務提供的實際情況做了考察。本項調查主要考察的服務項目包括起居飲食照料、疾病處置、心理咨詢與輔導、與服務對象的親屬聯絡與溝通、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與輔導、文化娛樂服務、健身輔導與服務、社會交往能力的輔導與服務八個方面。這八個方面主要分成了三大塊.即保障服務對象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服務對象心理健康的服務,提高服務對象生活能力的服務。

        第一,保障服務對象基本生活需要的服務,包括起居飲食照料、疾病處置、

        健身輔導三個方面.調查發現.這=三方面的服務福利機構都經常性的開展,實施力度較好.

        在起居飲食照料方面.有117人認為應當提供該項服務.占總體的75.0%.而在實際工作中.有112人經常向服務對象提供該項服務(占總體的62.8%):在疾病處置方面.有106人認為.應當提供該項服務.占總體的67.9%.在實際的工作中,有89人選擇經常開展此項服務(占總體的57.1%):在健身輔導與服務.有102人認為應當開展此項服務.占總體的65.4%。在實際的服務提供中.經常提供此項服務的有70人次。

        所以說.對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而言.對服務對象開展的起居飲食照料服務.是機構應當做的,也是大部分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積極貫徹執行的:疾病處置為服務對象的身體健康做了有效的保障,應當成為機構開展服務的內容.實際上大部分的工作人員也積極為服務對象提供該項服務;健身輔導與服務作為福利機構提供的服務項目之一.實施狀況也較好。

        第二,保障服務對象心理健康的服務,包括心理咨詢與輔導、與服務對象的親屬聯絡與溝通、文化娛樂服務三個方面。

        在心理咨詢與輔導方面.有108人認為應當開展此項服務.占總體的69.2%。在實際工作中70人表示經常為服務對象開展此項服務.占總體的44.9%;在與服務對象的親屬聯絡與溝通方面,根據崗位要求,有129人都認為有必要開展此項服務,占總體的82.7%。在實際工作中.有112人表示會經常開展此項服務(占總體的71_8%):在文化娛樂服務方面,105人認為.機構應當提供該項服務。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提供該項服務的有656人,占總體的41.7%。文化娛樂服務有利于促進服務對象的身心健康,通過數據可以發現.這項服務的實施狀況較好。

        由此不難發現.心理咨詢與輔導.因能夠對服務對象的心理進行疏導.改善服務對象與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提供服務對象的心理適應能力等功能.在福利機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因其專業性較強.對工作人員要求較高,在福利機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而為服務對象進行親屬聯絡與溝通服務.是福利機構開展的一項基本服務.此項服務也得到了有效的開展。一方面可以通過與親屬的聯絡緩解服務對象對親人的思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聯絡溝通。建立機構與親屬之間的良好關系.共同探討服務對象的具體服務項目:

        第三.提高服務對象生活能力的服務.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與輔導、社會交往能力的輔導與服務兩方面。

        在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與輔導方面.有113人認為有必要開展此項服務,占總體的72.4%。在實際的工作中,70人表示經常開展此項服務(占總體的44.9%):在社會交往能力的輔導與服務方面.有92人認為有必要開展此項服務。在實際的服務提供中,經常開展此項服務的有53人.占總體的34.0%。

        所以說.為服務對象提供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與輔導是大部分工作人員希望開展的服務:提高服務對象的日常生活能力是提高服務對象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該項服務在實際工作中開展的情況卻有所欠缺。而對服務對象開展的基本服務的實施情況比心理健康、能力提升等服務開展情況要好。基本服務的提供.以其對工作人員的要求較低,多數都可以實施并完成:而心理健康服務、服務對象能力提升等方面.專業性較強.對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更高.貫徹執行的效果不是很好。

        (三)福利機構需求分析

        1.福利機構服務對象的需求分析

        該項調查對工作人員對服務對象的各種需求進行調查。數據顯示,服務對象最需要的服務由高到低依次是起居飲食照料服務(724%)、親屬聯絡與溝通服務(56.4%)、疾病處置服務(50.0%)、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與輔導服務(39.1%)、文化娛樂服務(38.5%)、心理咨詢與輔導服務(37.2%)、健身輔導與服務(34.0%)、社會較為能力的訓練與輔導服務(27.6%)。

        2.福利機構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

        該項調查對福利機構專業人才的需求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福利機構最需要的專業人才從高到低依次是衛生或護理人才(73.7%)、醫學與臨床醫學人才(41.0%)、心理學人才(40.4%)、社會工作人才(39.1%)、管理學人才(35.9%)、法律人才(32.7%)、思想政治教育人才(28.8%)、教育學人才(26.9%)。衛生或護理人才、醫學與臨床醫學人才、心理學人才均是為了保障服務對象的人生健康而提供相關服務:社會工作人才則主要是側重于對服務對象能力的提升.在機構人才需求中也占有很大的比例。

        三、小結與思考

        1.社會工作理念不夠深入.導致與社會工作相關的教育及培訓不足.福利機構工作人員的專業性不高。社會工作作為一項助人服務.秉承助人自助的服務理念.向有困難的人提供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然而,調查顯示,福利機構中.社會工作教育及培訓普遍不足。調查分析顯示.有超過半數以上的工作人員沒有獲得相關的技術職稱:接受過專業教訓和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比例不大。造成這方面的原因有三個方面:首先,福利機構以提供生活照料等基本服務為主.沒有太多的技巧性.造成更看重相關工作經驗:其次.與社會工作相關的各種考試制度、教育培訓等沒有得到貫徹落實.造成專業教育普及不夠:再次,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工作滿意度較高。通過對福利機構工作人員對工作的滿意度及對個人的滿意度的調查.可以看出.福利機構的工作人員對自身所處的工作崗位比較滿意.對個人各方面的能力適應或者勝任工作也感到十分滿意。這就使得工作人員缺乏提高自身的意識。

        第8篇: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一)績效管理系統不完善績效管理在各大中型企業中經過多年發展已逐漸形成相對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通過各項制度的建立與不斷完善逐漸發展成為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績效指標體系。但各大醫院由于對績效管理不夠重視且認識上出現錯誤,因此導致績效管理體系的發展遠落后于醫院的實際發展狀況,更不能滿足醫院間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績效制度不完善及績效指標不健全均導致實現績效的有效管理這一任務難度大大增加。

        (二)績效評價目的不清績效評價的指標應該包含工作中的各個環節與方面,并能夠作為薪資分配與職位變遷的有效依據;同時,考核所得結果更是指導工作人員不斷提升自我水平,持續績效改進的指導標桿。但目前我國醫院的績效評價大多只在意評定結果,績效評價目標不明確。另外,在績效評價過程中存在許多不公平現象。主要是由于績效評價沒有客觀科學的評定標準,而管理人員的價值觀存在諸多主觀隨意性,因此對績效評價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同時,大部分醫院工作人員在對績效結果進行統計存檔后再無人重視,造成評價工作停于表面,考核失去其原有的激勵與開發作用,造成循環評估與進一步改進體系難以形成。

        二、完善人力資源開發與績效管理

        首先,績效考核標準應與崗位要求緊密結合。醫院人才需求的特殊性決定了醫院人才隊伍的多樣性,這就要求制定績效考核標準時應以崗位實際情況為基礎,根據不同崗位的工作職責進行分類。在績效考核過程中,醫院應充分考慮到醫生、護理、醫技、行政等不同類別和職稱層次的人員,制定不同的績效考核內容和指標。需充分考慮各類人員的崗位職責、專業特點、技術難度、勞動強度、風險系數、管理要素等情況,將這些要素一并納入考核要求,同時可通過動態考核與立體考評相結合的方法對醫護人員的業績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評價。對每年業績考核的情況需記入檔案,并將考核結果與被考核人員的工資獎金、職稱評聘,評先評優等相掛鉤,促進員工不斷提升自我水平,通過績效考核來切實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挖掘他們的潛力。同時,醫院還能夠根據醫護人員考核結果及時調整業務培訓方案,及時發現工作中的不足與漏洞,及時完善,推動醫院人力資源系統的合理開發。其次,完善績效管理機構,健全績效管理機制。醫院應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機構,由醫院領導及執行部門負責人進行管理并通過運行醫院績效管理體系進行宏觀決策與監督。同時醫院應建立完善的績效管理制度。包括建立申訴制度:對在考評中遭遇不公平待遇的員工無處申訴這一問題,醫院應在提高績效衡量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并完善考核申訴制度。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對員工的申訴應及時、公正的進行處理并及時上報績效管理部門。

        第9篇:護理人才需求狀況范文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擇業,就業心理指導

        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和中國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成為民生問題和社會關注的焦點。盡管高職護理專業相比其他專業,屬于供不應求、需求旺盛的專業,但護理專業畢業生由于部分學生受社會物質利益驅使影響較大,過分追求經濟利益,思想上存在淡漠社會責任的傾向,這也就增加了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另外,計劃經濟時代“統包統配”、“皇帝女兒不愁嫁”的陰影和“投資教育”這一新型家庭教育觀,深刻地影響著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和擇業取向,很多護理專業畢業生在傳統擇業觀和當前就業形勢面前無所適從,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心理,產生了許多就業心理問題。出現這種現象的客觀原因多種多樣,但學生的自信心不足、就業心理準備不足無疑是一個重要影響。護理畢業生作為特殊的專業,在學生即將走向工作崗位之際,如何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如何調整就業心理,是擺在護理專業學生面前的重要課題。因此,學校要加強畢業生實習期間的就業心理指導工作,針對護理專業畢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一、影響護理專業畢業生擇業的主要心理表現

        1 眼高手低,期望值過高

        很多畢業生初中、高中、大學從校門到校門,社會實踐經驗不足,對待社會對待人生理想化,好高騖遠,擇業的期望值過高是普遍的心態。大多數護理專業畢業生最理想的單位是地市級以上的城市,更多的畢業生要求到沿海和發達的大城市工作,他們的理想是大醫院、科研單位,只有少數畢業生愿意到鄉鎮農村醫院工作。

        2 消極自卑心理

        過去幾十年,大學屬于精英教育,這幾年的大學擴招,高職擴招甚至普及,大學生已成為大眾族。由于大多數護理畢業生多囿于校園,單純的校園生活沒有經歷過磨難,也未曾經歷過多少波折,面對就業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較差,情緒波動性大,情感較為脆弱,缺乏應對挫折的心理準備。由于目前很多單位在招聘人才時把學歷層次定為碩士生、本科生,高職護理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無形中增大,由此導致的社會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偏見從而使護理專業學生產生的自卑心理尤為突出。

        3 盲從和從眾心理

        近幾年千人甚至萬人擠獨木橋考公務員,整個社會價值觀傾向穩定的職業的影響,使得部分高職護理畢業生不能客觀地分析社會的需要,加之對自己的競爭能力缺乏信心,因而在就業時產生了隨波逐流的盲從心理、從眾心理。他們在求職擇業時,缺乏信心,瞻前顧后,勇氣不足,人云亦云,跟著別人走,自己毫無主見。不能正確分析自己的優勢,也不能正確判斷社會的需求。還有的畢業生表現出情緒的極端性,心境受到多重擇業因素的困擾,面對現實困境缺乏應有的冷靜和自控能力,情緒急躁,盲目攀比,滿腹牢騷,求職缺乏計劃性,今天到這里求職,明天又感覺到那個職業更吸引人,后天又悔自己當初的選擇。對各種信息常做出不假思索的反應,以至對求職選擇很難定位,喪失了最好的求職機會。

        4 求穩求全的心理

        很多護理專業畢業生在求職、選擇職業時希望一步到位,“畢其功于一役”的思想特別突出。沒有樹立先生存后發展的思想。“專業對口”和“鐵飯碗”的思想束縛了畢業生的擇業范圍,在擇業時不愿意放棄所學專業,即便有其他更好的職位也不愿意重新學習新的專業。面對就業顧慮重重,思前想后,謹慎過頭,不敢冒險,缺乏風險意識和風險承受力,防礙了護理專業畢業生自我推銷的有效展開。

        二、進行就業心理指導的思路

        1 引導學生正視社會現實,增強學生的就業自信心

        引導學生正確分析社會、看待就業現實。從多角度、大的環境方面認識就業現狀。從全國勞動力的知識水平狀況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整個社會勞動力中的地位。使學生認清護理技術是能給國家和社會創造財富的,只要給社會發展做貢獻,不論大小都是光榮的。也可以讓學生了解發達國家護士學校畢業學生在社會勞動力中的比率,了解目前我國的醫護占全體總人口的比率,據統計,我國每萬人擁有護士7.6人,而美國是71.4人、日本是41.7人,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我國社會不是醫護人員飽和,而是社會缺乏醫護人員,社會很需要他們。當學生面臨被選擇時,也要讓學生知道,單位選擇只是單方面的,學生自己也有選擇單位的權利,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強意識,消除自卑感和怯場心理。針對部分學生的自卑心理,給學生做耐心的思想工作,讓學生樹立我能行,我能干好的信心,讓學生認識到,我們已具備做好護士的條件。同時,讓學生多參加一些面試,例如,用人單位到學校挑選學生時,有意讓大多數同學參加,讓學生增加面試技巧,樹立信心。

        由于學生活動范圍和交流范圍相對比較小,獲取有關的信息的全面性、準確性受到限制,所以,學校從人才市場、上級人事統計部門等獲取的信息,要及時反饋給學生,社會的要求是什么類型的護士,目前我國護士待遇和發展前景如何。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自身條件。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技能水平、生理狀況、心理素質、潛在能力等存在差異。不僅要整體指導,更要個別指導,讓學生真實、全面、清楚認識自己。

        2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把個人愿望、國家需求與自己的特長結合起來,正確選擇職業

        指導學生做出正確選擇職業時,要對學生個人條件、自身能力、個性特長和社會對護理職業的素質要求進行綜合分析,弄清社會對護理人才需求和學生個人的愿望、特長是否一致,學生是否具有實現個人愿望的現實可能性。通過這種分析,使學生對自己的認識與對所選擇護理職業的認識統一起來,從而達到正確選擇職業的目的,實現個人職業理想與國家需要,自身條件的協調統一。護理專業,大多數學生愿意從事護士工作,但也有一些學生有其他方面的特長,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這些特長,把他們推薦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上去。

        3 指導學生調整就業觀念,變被動型就業為主動型就業

        向學生灌輸觀念就是就業力、態度決定結果、性格決定命運的理念。護理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取決于畢業生的就業思想、就業意識、就業觀念能否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與時俱進,主動做出適應性調整。有些學生在擇業上處于被動狀態,一種表現是擇業時沒有明確的愿望和要求,而是看同學,看朋友,人選亦選,或者根據老師或父母的意見決定。另一種是有些學生把擇業看成是可由別人代勞的事,不是主動去選擇,而是等待社會來選擇自己。這兩種表現都不利于主動地搞好職業選擇。針對這部分學生的思想狀況,及時組織就業培訓,調整學生的就業觀念,讓學生認識到就業創業是人生的起步階段,人生要走好第一步,要主動出擊,使學生由被動型轉變為主動型就業。

        4 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正確對待求職機遇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激情激情在线 |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观看 | 正在播放亚洲一区 | 亚洲阿v天堂在线2017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