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等教育人才培養

        第1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關鍵詞:成人教育;人才培養;改革

        一、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背景

        (一)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專業設置的變化

        專業泛指培養人才的口徑,是根據社會分工與人才規格的需求設置的,而社會分工與人才需求的規格往往伴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與科技的發展以及國家體制的變革而發展變化。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各高校對成人高等教育的專業結構進行了大幅的調整,帶來了專業設置的顯著變化。不少專業生源減少,需求降低甚至淘汰取消,而一些市場需求大、生源好的新專業得到了社會和高校的青睞,各高校紛紛增設諸如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專業,但這些新專業設置時間不長,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積累的經驗很少,人才培養方案大都是通過“拼盤”或“借用”組成,既沒有專業特色,也不能體現成人教育特點。

        (二)接受教育的主體構成發生了變化

        以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大多來自各行業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自我管理能力,對職業、技術及其所需知識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但現在,應屆高中畢業生和中職、中技、中專畢業生等20歲左右的青年正成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主體人群。他們保持著從學校到學校的學習軌跡,缺乏實踐經驗,許多未就業的學生希望能通過成人高等教育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熟練掌握專業技能,面向社會擇業。因此,根據生源結構的變化,及時修訂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對成教學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三)現行人才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首先,現行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大多來源于普通高校對應的教學計劃,著重于理論探索和學術研究,其對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與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的身份不相適應,很難把學員培養成適應能力強、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其次,成人高等教育的課程結構不合理,重點不突出。課程設置偏窄、偏專和偏難,內容陳舊,反映社會經濟發展新成果的課程少,學生所學知識對實際工作指導及應用幫助不大。再次,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計劃規定的授課學時偏多,學生課業負擔重,自主學習時間少。某校一成教業余班級,一周7天每天晚上都有教學任務,學生奔波于工作單位與學校之間,身心疲憊,學習效率不高。

        二、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

        (一)拓寬基礎,提高素質的原則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要根據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考慮學員對崗位變動的適應性和就業彈性的需求,綜合培養,使他們獲得可持續學習的基礎。為此,一要拓寬學科基礎,構筑專業大類共同的知識和技術平臺,設置同一或相近學科內各專業共同的專業基礎課程,適當拓寬學生的專業口徑,滿足學員崗位變動的要求;二要按專業方向設置模塊化的專業課程體系,使學生在某一專業(方向)上得到較為系統的教育,增強學員對所從事工作或準備從事工作的適應性;三要將專業教育與通識教育結合起來,適當開設人文、社會、經濟與環境方面的課程,提高學員的科學與文化素養,促進其知識、能力及素質的全面提升與發展。

        (二)突出實踐,強化技能的原則

        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特點,成人高等教育要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時,要吸收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增加實踐新內容,開設具有較強綜合性、設計性和工藝性的實踐課程,增大實踐教學的學時比重和考核分值。安排足夠的時間,結合實際工作任務組織學生開展課程設計與畢業設計(論文),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化對已學理論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三)整體優化,相對穩定的原則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要從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全局出發,對課程進行整體優化,合理調整總體的課程設置與布局。理順各教學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推陳出新,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達到最佳培養效果。同時,人才培養方案是組織教學和進行教學管理的基礎性文件,具有一定時間的穩定性,因此,為了保持學生知識體系與教學環節的完整性,為了維持學校教學組織與教學建設的連續性,保證教學的相對穩定性也是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必須考慮的內容。

        三、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新模式的實踐

        (一)統一規劃,縝密組織實施

        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是一項綜合性和學術性很強的工作,凡是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比較成功的學校,無一不是有專門的領導機構統管全局。我校在進行此項工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學校的高度重視。成立了專門的工作領導小組,全校統一思想,從促進學校成人教育長遠發展的整體利益出發,統一規劃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安排專業人員認真學習與調研,分析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類型,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現狀、特點以及國內外同專業教學計劃執行的情況,廣泛聽取專家、專業教師、用人單位及學員的意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由學校成教主管部門統一組織各教學單位具體制定,專家集體審議,反復修改,最后再審核通過實施,確保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準確定位,明確培養目標

        成人高等教育既要把實現成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追求,又要從實際現狀出發,盡力促進成人的整體素質提高。因此,修訂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應定位在構建適應社會和地區經濟發展、專業基礎扎實、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體系上。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應充分肯定成人學員在教育活動的主體地位,尊重成人作為人群主體的需要,根據地域特色和學校定位,制訂出明確的專業培養目標。如我校在修訂成人高等教育專升本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就以廣東特別是廣州市產業和行業發展以及經濟建設所需經管類人才為依據,以建設專業應用性為重點,設計和建立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應用性理論體系和教學系統。這一系統要求學生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熟練運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實際操作方法和技巧,具有從事該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合理布局,優化課程體系

        我校新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包含五個部分。一是公共課,公共課著力于培養成人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提高科學文化修養,它包含了公共基礎課和通識課,前者包含政治、英語、計算機應用基礎、大學語文及哲學等課程,后者包含應用寫作、心理學(教師教育類)等素質教育課程。二是學科基礎課,按照增強實用性,適度重基礎的原則,設置專業群或職業技術群基礎課,如經濟數學等課程,這一部分同時也包含了學科(專業)基礎課,如人才資源管理專業開設的統計學、經濟學等。三是專業必修課,從寬口徑的角度考慮,同一專業不同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全部打通,設置了部分職業教育和資格認證考試的課程,剔除了部分內容過細過窄、理論性太深的陳舊課程。四是專業選修課,主要是專業技能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它們與專業必修課程共同組成專業不同方向的課程知識模塊,完善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最后是實踐教學環節,除了在部分實操性很強的課程中安排實踐(上機、實驗)外,另設置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包含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教育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四、修訂前后人才培養方案比較

        在課程設置上,原方案中專業課程較多,各課程知識面偏窄,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在公共課中增加了通識類課程,將原來的專業基礎課擴展為學科基礎課,擴大了專業口徑。在課程名稱及教學要求上,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更加規范,如對在專科和專升本兩個層次均需開設、但內容要求不同的課程,進行了有效區分,并對部分課程增加了考證要求,同時,為強化學生的技能操作,新方案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在學時上,修訂前各專業的教學總學時約為1400―1600學時,修訂后的培養方案中各課程學時有升有減,增加學時的主要是通識課、學科基礎課以及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減少學時的主要是將原來分得過細、過窄的專業課進行了合并,或將專業方向課程放入了選修課模塊,淘汰了部分陳舊課程;修訂后教學總學時比以前略低,約為1100―1200學時,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增多。

        參考文獻:

        [1]景濱杰,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計劃改革探析[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4)57-59。

        第2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關鍵詞]成人 高等教育 人才培養

        成人高等教育作為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效補充,長期以來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制約于國家和各地區對成人高等教育政策的調整,制約于地方經濟發展及社會事業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有序、良性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各個層次的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社會需要大量的具有相當實踐能力水平和理論素養的高技能型人才,所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走內涵發展之路的思路,構建以人為本的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創新是大事所趨。本文主要從人才培養的目標原則、課程模式和運行模式來具體分析成人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

        一、人才培養的目標原則: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使學員獲得培養知識內容、達成培養目標的手段。培養方法應當不斷創新,但必須本著“實事求是”的思想,不可偏離“適合培養對象的實際”這一軌道。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原則:就業是民生之本,為社會成員提供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的知識、技術和技能。就業需要什么樣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成人高等教育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其課程體系就必須提供這樣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

        2.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原則:當前處于社會變革較大的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人們只有不斷的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也才能為事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在課程的設置上,要求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本專業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從事本專業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對學生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和知識儲備。

        3.職業資格的目標原則:職業資格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從事該職業所需要具備的特定的知識、技術和能力的能力。因此,在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具體課程的安排上必須體現獲取職業資格的途徑、方法和條件。

        4.以理論為主兼顧實踐的原則:成人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存在定位模糊,人才培養規格特色不明顯,襲用普通高等教育模式,課程體系沒有脫離普通高校學科教育的框架,比較多地強調“以理論為主”的原則,應該說這種做法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社會已不能適用,培養計劃及課程設置需按職業要求進行設計,在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考核標準以及實踐教學等環節,以注重技能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市場對人才需求。

        5.滾動修訂的原則:現代社會正在加速向前發展,不時有新的專業產生,原本可能非常先進、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東西,可能很快就變成現實;原本還能滿足社會需求的知識,可能因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而面臨淘汰。因此,作為與社會發展進步緊密聯系的成人高等教育,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滾動修訂自己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調整專業課程體系,使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具有強大的社會適應力和生命力。

        二、人才培養的課程模式。

        隨著科技的發展,知識的更新,新的科學知識不斷取代舊的科學知識,課程內容的選擇不僅要以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出發點,更要以未來經濟、科技發展的趨向為著眼點,在保持課程內容的基本知識、理論、原理相對穩定的基礎上,應體現先進性、適應性和科學性,把廣度和深度很好地結合起來。為了保證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完整性、適應性和可持續性,需要經過專業調研、分析,最后提煉開發出具有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人才培養的課程模式。

        首先:專業調研:專業調研分析是一種較全面收集信息的技術,它可以收集到各方面的信息,獲得有關理想狀況、實際狀況、感受、原因、解決途徑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專業調研分析是構成課程模式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作為其它階段進行的前提和實施的依據,它是提高人才培養的課程模式實效性的前提。一是注重課程設置前的調查。在制定培訓教學計劃前,通過問卷調查、現場調研、專家座談等形式,充分聽取學員及其所在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師資和教學管理等方而的意見,以便根據學員的學科特點和需求安排教學內容。二是進行跟蹤調查。及時了解教學工作中的新舉措、新內容在學員中的反應,掌握學員對任課教師的反映和評價。三是進行綜合調查。了解各學員單位的反映、需求,為做好人才培養的課程模式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次:調研分析:根據調研情況中本專業學生的工作及就業現狀特征,提煉所需要的崗位素養與能力(包括潛在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從而總結出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因此首先明確可行的課程培養目標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問卷調查表明,學生最需要的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觀摩學習與案例講解,徹底改變以前那種學習理論時脫離實際,走上工作崗位后進行工作時又缺乏理論指導的局面,從學生角度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自身的發展期望;二是學生自身的素質;三是學生所在單位對課程提出的目標要求;四是社會發展要求,以及學生對從事工作的素質方面的要求等。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需要由學校的專家與專業骨干教師、行業專家和文化基礎課程教師參與。

        第三:課程模式:成人高等教育課程模式應以獲取知識為基礎,以發展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按需施教、開發技能、掌握技能、注重實效、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的人才培養結構框架。根據工作崗位素養與能力要求,開發對應的可持續發展的具有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方面必須進行一系列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達到文化基礎課與專業課結合緊密不脫節,專業特色體現明顯,對學生的專業教育與熏陶效果顯著,將專業思想和理念貫徹到文化基礎課程中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從而有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課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專業技能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等。

        三、人才培養的運行模式

        1.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素質,轉變管理觀念

        首先,成人高校應制定相應的辦法,鼓勵教學管理人員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其次,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要努力學習教學管理的業務和理論知識,掌握其基本規律和基本原則,使之指導自己的工作。最后,要轉變管理理念,有“管”有“理”,注重服務,理順關系,使管理工作更人性化、高效化。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證明,雖然其主體是學生,但教師在此項探索中始終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為使這項工作順利開展,首要的問題是要建設一支符合學生發展與培養工作需要的師資隊伍。這些教師必須具備比較淵博的知識,即擁有所授學科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形成自己的專業特長,了解本學科最新的科學成就與發展趨勢;又要了解一些鄰近學科的知識和人文科學、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的一般知識;懂得教學規律,有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經驗和良好的教學方法;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3.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在人才培養的運行過程中,把課程質量作為提高成人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給予高度重視,全力打造精品課程,這就有必要利用評價機制,建立可靠的質量保證體系,從而不斷推進成人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創新,考核評價包括全因素評價、全過程評價和全員評價三個方面。所謂全因素評價就是對影響教學質量的所有因素實施評價以便監督和控制。如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學組織、教學方案的科學性、師資力量、學生的參與程度、教學管理、課程與資料的開發、后勤服務等等,作為學校應逐一評價和審查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并找出重點和關鍵要素以便在掌握全局的同時,在影響教學質量的主導因素上下更大功夫。所謂全過程評價就是對教學從輸入到輸出的所有活動的跟蹤評估和監控。所謂全員評價就是對涉及教學質量的所有人員進行監控。

        [參考文獻]

        第3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關鍵詞] 科學人才觀 高等教育 新理念

        培養人才、科學研究與服務社會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培養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務;科學研究,一方面需要靠培養的人才來完整,另一方面科學研究過程也是特殊的培養人才的過程;服務社會,一方面社會建設需要各類人才,另一方面各類人才的科研成果也可促進社會發展與進步。因此,培養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職能。同志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人才工作,落實好人才戰略,必須樹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科學人才觀,克服在人才問題上的各種不合時宜的觀念。同志關于必須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樹立科學人才觀的指示,不僅是對過去人才工作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導原則,因此對以培養人才為其核心功能的高等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高校必須按照科學人才觀的要求確立高等教育的新理念。

        一、終身教育新理念

        科學人才觀中的“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突出了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解決了對人才地位和作用的理論認識問題,這一觀念要求整個社會應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量。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養的主渠道,也是人才資源開發的基礎渠道,高等教育如何適應“把人才資源開發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量”的要求,關鍵是要確立終身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應貫穿人的一生,高等教育應擔負起初等教育后的所有后續教育任務。傳統高等教育確定的是階段教育的理念,它指向的僅是人一生的特定階段――初等教育結束后的提高教育階段:從年齡上看,大致是十八歲至三十歲之間;從層次上劃分為專科、本科、研究生三個層次。階段教育理念的一個前提假設是:人們在“學成畢業”之后,就總是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作出積極貢獻。顯然,這個前提假設是不成立的,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每個“學成畢業”的人在工作中隨時隨地都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如何解決新問題?從個人來說,應是重新學習;從人才學的角度來看,是要進行人才資源再開發。高等教育應主動適應“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將階段教育理念轉變為終身教育的新理念,使人們一輩子都是人才。

        二、大眾教育新理念

        科學人才觀中的“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揭示了成才對每個人的平等性,解決了對人才成才途徑的理論認識問題,這一觀念要求整個社會應把每個人都當作人才資源來開發,只有這樣,經濟社會發展才會有足夠的人才保障。

        為適應“把每個人都當作人才資源來開發”的社會要求,高等教育應當確立大眾教育的新理念: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服務對象是全體人民。傳統高等教育確立的是精英教育理念,它指向的僅是人民群眾中的很小一部分――通過高考被錄取的高中畢業生。精英教育理念認為,只有考上大學的人才會成為人才。這是偏面的。精英教育理念不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大量需求的要求,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大發展。高等教育應遵循“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將精英教育理念轉變為大眾教育的新理念,立足于為每個人提供高等教育服務,幫助每個人成為人才。

        三、 人本教育新理念

        科學人才觀中的“以人為本的觀念”闡述了人才與社會環境的關聯性,解決了對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的理論認識問題,這一觀念要求整個社會高度重視人才的健康成長和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從而使經濟社會發展能夠沿著健康的軌道快速前進。

        為保證人才在“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及鼓勵、支持、幫助人才干事業的良好社會環境中充分發揮作用,高等教育應當確立人本教育的新理念:尊重每個人的受教育的權利;尊重每個受教育者的人格;在張揚每個受教育者的個性的基礎上重視共性教育。傳統高等教育確立的是知本教育(知本――以知識傳授為根本)的理念,它指向的是知識以及知識內容的傳授。知本教育理念將學生作為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教學任務就是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知本教育理念既忽視受教育者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動活潑的人,更漠視不同的受教育者所具有的不同個性,這與社會發展的主旨――人的全面發展是格格格不入的。高等教育應貫徹“以人為本的觀念”,鼓勵并幫助受教育者發展個性,并在個性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

        四、 素質教育新理念

        科學人才觀中“人才概念”是以為社會作出積極貢獻作為人才的根本衡量標準;而一定的知識或技能以及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為人才的兩個基本判斷標準。一個人若已經為社會作出了積極貢獻,他就是“顯人才”;若還未為社會作出貢獻,但滿足兩個基本的判斷標準,那么他就是“潛人才”。只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主動抓住為社會建功立業的機會,“潛人才”就可能轉化為“顯人才”。

        第4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關鍵詞:區域經濟 高等教育 人才培養模式 兩區一帶

        區域經濟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某種占主導地位的經濟類型。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帶有鮮明個性的區域經濟迅速崛起,成為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重要支撐點。而區域創新又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知識資源在區域經濟創新中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區域創新對知識資源在質和量上的雙重提高,要求作為高智力發展和創新重要源頭的高等教育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擔負起重要的責任。同樣,區域經濟發展也為高等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所需要的物質、資金和技術保障,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和辦學條件。

        一、廣西地區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廣西的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績。1979年的廣西GDP總量僅為75.85億元,到2009年達到了7759.16億元,增長了102.30倍。目前,廣西地區第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 23.8:36.9:39.3,廣西產業結構呈現第一產業穩步下降,第二產業穩步提高、第三產業先升后降的態勢。有關部門推算預計,2015年廣西全區經濟總量將超過兩萬億元,“十二五”期間平均每年新增2100多億元。然而從已公布的全國31個省區、直轄市的人均GDP來看:全國人均GDP達5449. 71美元,廣西人均GDP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第26位。經濟實力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十分落后,仍然具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于2009 年 12 月 7 日開始正式實施的《國務院關于進一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根據廣西各地在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經濟基礎及發展模式等方面的差異將廣西劃分為:北部灣經濟區,包括南寧市、北海市、欽州市、防城港市;西江經濟帶,包括柳州市、桂林市、來賓市、梧州市、玉林市、貴港市、賀州市;桂西資源富集區,包括崇左市、百色市、河池市。“兩區一帶”已經成為廣西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

        二、廣西人才類型需求分析

        “兩區一帶”的劃分使得廣西地區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各區域人才需求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北部灣經濟區要充分利用沿海港口優勢,重點發展石油化工、鋼鐵、林漿紙、修造船、電子信息、糧油加工、新能源、海洋等產業,培育壯大臨港產業集群,加快形成臨海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物流基地。西江經濟帶要以區域內重點城市為節點,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完善空間布局,形成分工明確、優勢明顯、協作配套的產業帶。桂西地區有色金屬、水能、動植物和旅游等資源豐富,有色金屬加工、水能開發、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和民族特色旅游業是其發展重點。因此,該區域對冶金及金屬材料工程、獸醫獸藥技術、農副產品加工、現代農業管理、畜牧技術等專業技術人才需求較大。

        三、廣西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北部灣經濟區已經成為引領廣西未來經濟成長的“龍頭”,在過去五年,它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占全區GDP近三分之一。北部灣經濟區建設規劃應以對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發展的不同定位為主要依據,繼續鞏固南寧作為廣西高等教育核心的地位,建設若干所高水平大學;北海廣西海洋大學的成立將勢在必行,有關海洋的專業將成為該校的重點專業;欽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應轉制為欽州職業學院,主要培養當地經濟發展所需的實用型人才,同時整合防城港市的中等職業教育和中等師范教育資源,建立防城港職業學院。

        桂西經濟區雖然自然資源豐富但是在經濟以及教育上是廣西的落后地區,屬于“老、少、邊、山、窮”地區。針對該區域的特點,我們認為該區域高等教育的布局戰略可以采取這樣的措施:第一,政府要加大對桂西地區高等教育的財政投入,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經費的配置方式,逐步形成計劃機制與市場機制相結合的高等教育經費配置方式。第二,對原有高等學校專業結構進行調整,突出地方特色專業;第三,改革現存的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整合社會力量,大力發展民辦高等教育,逐步形成公辦與民辦高等教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西江經濟帶作為廣西的工業發展重地,發揮了較強的產業集聚和帶動作用。此經濟帶的高等教育的發展首先應在廣西工學院的基礎上擴大其規模,提高其質量,建成一所包括機械、冶金、建材、鋼鐵、電子等工科專業在內的理工大學。其次,應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加大對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的支持力度,促進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之建設成為廣西高等職業教育的名牌學校;再次,還應根據各市區情況發展社區學院,是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等發展的最合適的途徑。同時,可采取跨省、跨國引進方式,吸引有實力的高等教育到該區域辦分校這樣可以避免該區域高教基礎差、文化氣氛缺乏之缺陷。

        參考文獻:

        [1]彭世華.發展區域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2]張陽,王麗恩.區域高等教育的發展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N].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4):96-98.

        [3]李建宇.湖南、廣西高等教育改革的調查與思考[N].鹽城工學院學報,2000,13(2):71-75.

        [4]倪小敏,任柏強,嵇小怡,張玲玲.區域經濟發展視野中的地方高等教育學科建設[J].浙江社會科學,2006(6).

        [5]顏蔚蘭,楊德云.高等教育與廣西區域經濟互動發展的模式選擇[J].市場論壇(區域經濟),2009(9).

        第5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在新時代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面臨著新的挑戰。主要因為在大眾化浪潮,辦學機構、社會需求等多元化格局的影響下,人才培養質量各方面的問題日益突顯,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發展道路上的障礙物,已成為社會大眾談論的火熱話題。因此,本文作者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予以了探討。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探討

        就高等職業教育而言,它屬于一種職業教育,具有自己特有的質量要求、特點。在高等職業院校發展道路上,培養新時期社會市場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是其主要目標。但和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職業院校并不具有優質的生源。同時,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前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與其人才培養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高等職業院校需要站在客觀的角度,充分考慮考慮各方面的影響因素,比如,學生的個性特征,樹立全新的人才培養質量觀,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性

        在新時代下,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是知識經濟時展的客觀需求。在知識經濟時代下,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已成為其核心要素。換句話說,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更加注重質量的時代。為此,需要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培養更多新時代需要的專門應用型人才,滿足市場各方面的需求,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的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它是實現高等實教育大眾化,滿足其客觀需求的必然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高等職業教育的開展能夠不斷擴展對應的規模,不斷優化高等教育結構,構建多樣化的教育體系。就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而言,并不是單純指教育數量指標,它也需要教育質量提供有利的支撐力量,更好地展現高等職業教育自身具有的價值。最后,它是高等職業院校自身發展的客觀需求。在社會主義市場體制推進的浪潮中,依法辦學已成為高等教育的核心要求。同時,在新時代下,高等院校之間的競爭已有新的體現,比如,師資力量、辦學條件。但總的來說,不斷提高教育質量才是其主旋律,也是高等職業院校獲得長存的首要前提。

        二、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優化策略

        就高等職業院校而言,其人才培養質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以市場為導向,樹立全新的人才培養理念與目標,培養更多新時代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就其應用到其中策略來說,并不是體現在單一的方面,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比如,優化專業課程設置與建設。因此,本文作者對其中一些可行的措施予以了探討。

        (一)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

        在優化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方面,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其不可忽視的元素。以此為基點,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總的來說,高等職業院校要以新時期社會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具體工作崗位需求為紐帶,來制定符合新時期客觀規律的專業課程大綱。以此為導線,來構建客觀而全面,具有針對性的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使高等職業院校不同專業實踐性教學更加系統化,更加全面,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首先,以不同專業為基點,在課程體系中適當增加一些單項實訓課程內容,并設置合理的實訓學時,安排專業教師進行授課,并以定期、不定期形式對學生進考核。以此,不斷強化教學實踐環節的可操作性。其次,以綜合實訓為橋梁,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踐訓練,為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連續性、延展性的實現做好鋪墊。最后,采用頂崗實習的形式,充分展現教學實踐環節的系統性、完整性。

        (二)注重實習設備、場地投入

        對于這方面,高等職業院校需要根據不同專業為學生聯系對應的實習基地。第一、學校要從自身實際狀況出發,合理分配已有的經費。以不同專業教學需求為基點,購置完善的實習實驗設備。第二、學校需要采取可行的策略,進行校企聯合辦學,實現工學結合。這種方式在提高高等職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縮短了畢業生上崗的距離。第三、不同地區的高等職業院校可以尋求政府的幫助,構建公共職業教育實驗實訓基地,可以在減少學校經費支出的同時,使已有的儀器設備得到優化利用。

        (三)以院校特色專業為基點,構建專業群

        從某種意義上說,高等職業院校所開設的專業課程和市場中需求的職業崗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般來說,在高等職業院校中,其專業都是以職業崗位為紐帶,進行設置的。為此,學校可以根據這一特點,來構建科學、合理的專業群。需要注意的是:在構建專業群的時候,需要以提高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目標。并以院校已有的特色專業為中心,構建對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特色專業實訓基地,專業教師團隊等,不斷展現各特色專業自身的價值。在構建專業群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新時期企業崗位需求,來設置合理的專業課程。這樣在滿足企業在人才方面客觀需求的同時,建設更多具有特色的崗位群。在此基礎上,以院校自身的特色專業為基點,以市場為導向,構建科學的專業群,更好地展現專業群所具有的價值。總而言之,在新時代下,采取可行的策略不斷提高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更好地體現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宗旨,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同時,還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隨時了解當下市場需求,真正培養一批社會市場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以此,使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不斷完善,擁有更好的發展面貌,走上長遠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王成,萬應玲,張海燕.提高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探索[J].甘肅科技,2015,04.

        [2]陳良勇.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01.

        [3]章汛.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第6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培養模式;人才培養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是高職發展的一個熱點,是借鑒國際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還是探索中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大膽地在實踐道路上勇往前行還是適時停下腳步進行理論反思是每個高等職業教育者都可能面臨的困惑。

        一、正確認識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人才培養模式,一般認為是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它主要包括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和教育方法等構成要素。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就是:以直接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職業能力為主要內容,以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為主要途徑和手段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和用人單位共同確定的具體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培養方式和保障機制的總和。

        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教育理論、教育實踐一體化的操作體系,研究其模式,必然要從其構成要素入手,研究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專業設置、課程設置等內容。

        二、準確把握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性

        (一)人才層次的高級性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具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區別于研究型和工程型教育;以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及較高的技術技能和操作水平區別于中等職業教育。無論這種技術技能崗位多么趨前、工作內容多么具體、動手程度多么高,它都必須通過專科層次的教育才能獲得,仍然屬于高等教育培養的范疇,這就是人才層次的高級性。

        (二)知識、能力的職業性

        高職教育是針對職業崗位群來培養人才的一種教育,它對學生進行的是某種職業崗位生產技術技能和管理知識的教育,它是以職業崗位群的實際需要為依據安排教學計劃,在對職業崗位群進行工作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具體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明確列出高職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進而組織教學。

        (三)人才的技術性、技能性

        高職人才不但掌握某一專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他們具有某一崗位群所需要的生產操作技術技能和組織能力,能夠將研究或者工程型人才的設計意圖或工藝思想應用到具體技術技能操作的實踐中去,并能在生產現場進行技術指導和組織管理,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是一種專業理論夠用,生產技術操作熟練和組織能力強的復合性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四)培養手段的多樣性

        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培養手段的多樣性。在教學形式上,不僅有一定的理論教學,而且尤其注重實驗、實習、設計、實訓等實踐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人才培養模式既然是教育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整體優化,這就要求我們從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管理、過程控制與學生評價、教師隊伍建設等一系列環節著手,從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出發,制定出切合實際的實施辦法,并整體優化,達到最佳效果。

        (一)專業設置

        專業設置是是學校教學工作主動、靈活地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環節,應適應本地區及周邊地區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需要而定,應考慮到以下幾點:⑴所設專業是否和區域、相關行業的現實和發展對所需求的人才相適應;⑵學院與區域、相關行業聯系是否密切、是否能根據人才幣場有效需求靈活設置新專業或調整已有專業的服務方向、優化專業結構,學院能否完成當年招生計劃;⑶所設置專業均有基本的辦學條件,并逐步提高,以滿足提高教學質量的需求;⑷所設置專業課程內容應緊緊把握科學技術發展動向。

        (二)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與基礎,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首先應有科學完備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應包括以下以下幾個方面: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崗位知識與能力調研分析報告、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專家論證意見等。通過知識與能力調研分析報告確定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依據和目標,培養方案是對培養目標的具體設計,專家論證意見是對設計方案的審定,三個環節相互聯系與制約,構成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

        (三)教學改革與管理

        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改革是高職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內容要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際能力培養,基礎理論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教學要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

        1.理論教學方面:⑴每個專業應該根據培養目標要求,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恰當設置課程;基礎課教學體現“以應用為目的”、夠用為度,專業課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⑵基礎課與專業課。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⑶初步形成以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各門課程的地位、邊界、目標清晰,課程之間銜接合理。

        2. 實踐教學方面:⑴每個專業都應構建培養學生職業技能。職業綜合能力和職業素質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并與理論教學體系有機結合、互相滲透,實施效果良好;⑵每個專業的學生都在校內(外)實訓基地中受到與現代生產技術水平相對應的崗位實際業務訓練;⑶每個專業的畢業生應達到“會操作、會應用軟件、會上網、會應用計算機收集與處理信息”(簡稱“四會”)的計算機教學目標;⑷每個專業的實習、實訓、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⑸高職高專應逐步增加選修課比例,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方面:⑴高職高專應全面開發教學方法與考試模式改革,教師應能夠改變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積極實行啟發式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重視因材施教,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探索適應高職高專教育要求的理論與實踐課程的教學方法和考試模式,并在教學中取得一定成效。⑵課程教學應使用投影、多媒體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4.實踐實訓方面:高職高專的實踐教學要改變過分依附理論教學的情況,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在教學計劃中應占有較大比重,要及時吸收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踐,增加工藝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逐步形成基本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綜合實踐教學與綜合技能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四)過程控制與學生評價

        過程控制是指在實施教學計劃全過程中,為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而采取的手段,它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關鍵內容。過程控制主要由以下內容組成: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的師資配置、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崗位能力培養要求的實驗實訓設備配置、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的圖書資料配置、符合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要求的信息資源配置、教學過程控制與監督制度、教師教學質量考核評價制度等。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要有師資、實驗實訓設備、圖書資料、信息資源來保障,同時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從而構成教學過程控制保障體系。

        學生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培養目標而確立的考核標準與評價方法,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根本性目標。學生評價主要由以下內容組成:學生日常行為考核標準與評價方法、學生思想品德考核標準與評價方法、學生基礎理論考核標準與評價方法、學生職業技能考核標準與評價方法、學生畢業考核標準與評價方法等。學生的日常行為、思想品德、基礎理論、職業技能、畢業考核,規范了學生的學習和確立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構成了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學生評價保障體系。

        (五)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是重中之重。高職高專院校應按照高職教師隊伍特點,認真抓好教師隊伍建設:⑴著力抓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使教師既冥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⑵應積極從企事業單位聘請兼職教師,實行專、兼職結合,改善學校師資結構,適應專業變化的需要;⑶應淡化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的界限,逐步實現教師的一專多能。教師隊伍在數量上逐步滿足的同時,要嚴格標準和要求,逐步提高質量以滿足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確保教師質量整體提高。 【參考文獻】

        [1]鄭國強.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縱論[J].職教論壇,2005,(8).

        [2]高原,等.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職高專網.

        [3]張典兵.關于高校教學質量管理幾個基本問題的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2006,(3).

        [4]馬元興.建立高職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的探索[J].職教通訊,2001,(8).

        第7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關鍵詞:高等農業教育;人才培養;創新;文化

        作者簡介:馬蘭青(1971―),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北京農學院生物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次生代謝分子調控及代謝工程;

        李 嘉(1976―),女,遼寧撫順人,北京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一、農科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

        現代農業是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進行的社會化農業。人才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基礎性力量,發展現代農業離不開人才,現代農業人才包括技術服務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我國發展現代農業起步晚,水平低,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特別是高水平創新型人才缺乏,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制約因素。高等農業教育是農科人才培養的主體,為我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急需的科技創新人才和技術服務人才,是其面臨的重大主題。

        二、農科專業人才培養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育觀念問題

        教育觀念是指人們對于教育現象和規律的認識與看法,主要是指教育與人的身心發展關系以及教育與社會發展關系的認識。教育觀念具有層次性。高等農業教育觀念,是人們對高等農業教育發展的總體認識,高等農業教育的功能定位也就是指高等農業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教育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教育觀念同樣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從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來看,農業總體上處于弱勢地位,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的作用和地位與農業大國的需要不相適應,受重視程度不夠。在高等農業教育的發展上,科學發展、質量發展、內涵發展的新觀念還沒有落到實處。素質教育理念還沒有全面樹立和落實到學校的育人制度上,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素質教育發展機制。從教育與人的身心發展關系來看,由于青年學生在高考時報考高等農業院校的志愿不強烈,多數傳統農科專業學生都是以服從志愿的方式調劑過來的,因此學生對于農科專業的認同感不強,專業興趣不高,學習愿望不強烈。

        2.人才培養模式問題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近年來我國高等農業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當前的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多方面問題。一是專業建設水平不高,專業條件建設受限。我國高校專業設置行政化色彩強烈,農科專業大都是以傳統農業形態分類設置,對于學生的吸引力不高。因此,一些農業高校采取了“專業改名”的措施來吸引生源。二是人才培養目標與創新型人才要求不適應,未來的農業人才要具備跨學科的知識水平和跨領域的工作能力,成為具有扎實的知識基礎、實踐技能和較強的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數農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還是單一專業性的種植、養殖或者農業經濟管理類人才,人才培養知識基礎不扎實,復合程度不高,對未來社會和職業的適應性不強。

        3.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的脫節問題

        隨著現代農業發展,農業院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落后于大型農業企業和農業科研院所。在學生的實習實踐過程中,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車間、場所不讓學生進,而校內又因資金缺乏建不起來,實踐實習只能“走馬觀花”“淺嘗輒止”,造成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脫節,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

        三、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舉措

        1.教育觀念的更新

        更新教育觀念是高等農業院校創新發展模式的基礎,也是推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先導。首先,要進一步強化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將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來抓。這樣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中,就能夠以此為抓手,全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優化育人的流程,豐富育人的渠道,充實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內涵。其次,要進一步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積極推進創新型人才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全面發展是創新型人才成長的基礎,個性化發展更是新世紀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學生自身發展的內在性要求。最后,要根據院校的不同層次和服務區域面向,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構建人才培養的特色。

        2.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在培養模式改革上,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協調。加強通識教育、強化能力培養,是國內外一流大學本科生教育的共識。我們要大力推進通識教育,打牢學生的知識基礎,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同時要大力推進學分制、三學期制、第二學科專業等制度的改革,為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和個性學習成長創造條件。

        在課程體系改革上,堅持專業教學與學科科研的協調。科研是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源”,教學是“流”。在課程體系改革上,堅持發揮學科的龍頭功能,突出科研對于教學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堅持科研成果進課堂,結合現代農學學科發展基本趨勢,擴大交叉型和前沿型課程,力求達到課程內容與學科發展的同步協調、前導課程與后續課程的銜接協調、核心課程與輔助課程的比例協調。

        在教學方法改革上,堅持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協調。教學方法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培養創新人才的思維方法、問題意識和批判精神,尤其需要構建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要大力推進啟發式教學、研究式學習和合作式學習,推動教學方法改革。

        3.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農學學科的實踐性非常強,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這種動手能力是農科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畢業后適應社會發展,增強就業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實踐技能歷來是社會和用人單位評價教學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農業高校要統籌協調校內、校外兩種資源,大力加強實驗和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實驗教學中心-獨立課程實驗室”協調互補的本科教學實驗和實踐教學體系。就校內而言,要整合資源,理順機制,建立跨學科專業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提高實驗課教學的保障水平和運行效率;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建立高水平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擴展農業實驗基地的保障功能。就校外實踐基地而言,要選取具有示范效應的現代農業企業、農業科研單位,合作建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形成校內校外合力育人的協同效應,提高大學生對于現代農業的認知程度。在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上,要著眼于農學學科實踐性強、季節性強的特點,科學規劃、周密安排,保證實踐課程進度。積極推進實驗室開放,深入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大力提高學生參與程度和課題完成效果,從而使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良好的訓練。

        4.創新文化氛圍的培育

        大學文化是大學的靈魂和血脈,是大學的標志和精華所在,是實現大學職能的動力源泉和精神力量。文化創新是大學創新的引擎,大學的創新文化是大學文化創新的目標,也是建設創新型大學的重要基礎和內涵。培養創新型人才,不僅需要創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體系,而且要創造一種鼓勵創新思維、塑造創新人格、陶冶創新情操的文化氛圍。創新文化氛圍,要提倡自由包容的學術文化氛圍。提倡包容的文化氛圍,就是要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包容學生的個性、創造力和好奇心。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一項人才培養改革,需要制度的支持,需要包容的呵護。

        參考文獻:

        第8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學歷+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成人高等教育“學歷+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借鑒了德國“雙元制”及國內“雙證教育、多證教育”等職業培訓教育模式,是一種將學歷教育、職業培訓以及職業資格認定三者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旨在解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成人教育的職業取向和學術取向問題,企業用人的訴求問題和培養中的“社會評價”缺失問題。“學歷+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滿足了成教學生的需要以及當前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而且對國家實現成人高等教育的戰略轉型有著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本文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學歷+技能” 人才培養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湖南農業大學在“學歷+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基礎上提出了新思考。

        一、成人高等教育“學歷+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一)辦學過程注重“效益”

        部分助學機構只把成教當作其創收手段,把考試通過率當作衡量助學成效的唯一標準;還有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管理者辦學指導思想落后,大多數職業技能培訓處于助學的邊緣化。

        (二)培養計劃突出“學歷”

        傳統的成人高等教育不重視市場規律,簡單復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培養計劃;不注重成人的學習規律,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技能培訓等問題。

        (三)課程設置脫離“實際”

        一是成人高等教育專業設置存在著課程內容重復,許多課程跟不上科學研究的最新進程,與社會實際需求脫離。二是課程結構體系設置存在不合理之處,學科之間的的滲透、融合度不高。

        (四)教學方式缺乏“參與”

        一是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依據教學諸元素的需要而選擇、整合各種教學模式,使課堂缺乏學生的參與度。二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盛行,而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三是仍然存在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脫節的現象。

        (五)校企合作存在“困難”

        一是成人高校與企業雙方沒有建立利益共同體,企業對建立教學基地的積極性也不高。二是缺乏激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有效機制,企業只接收與指導學生,目前缺乏激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制度環境。

        二、成人高等教育“學歷+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提出的新思考

        根據成人高等教育“學歷+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湖南農業大學提出了新思考。

        (一)立足政策環境的實質性,實現助學與辦學的結合

        強調助學與辦學的結合,是在保障考試通過率的同時,明確辦學理念和助學使命。通過二者的結合,通過積極實踐“學歷+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成人教育的辦學質量和培養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學校開設了校企合作技能培訓課程,包括綜合技能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旨在培養學生專業領域的實際操作能力, 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與就業競爭能力。同時探索出適合學校繼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三分法”與“融合式”并舉的新模式:率先推出“三統一”(學管理、統一住宿安排、統一團學活動)全日制自考生源組織模式,率先實施“三分法”學生管理(分類、分層、分段)、探索成人教育“網絡化”(互聯網+教育)助學,推進繼續教育“融合式”(函授與自考融合、面授助學與網絡助學融合、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企業內訓與學校培訓融合等)發展,創辦了“弘毅致遠”實驗班、提出“導師制”和“導學制”等特色項目,在助學過程中注重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形成一套特色的制度體系。

        (二)注重培養計劃的實用性,實現選才與育人的結合

        1.突出“職業性”

        為企業塑造專業的技術人才。學校以建立職業型新體系為目標, 根據設置該專業的目的和市場需求,制定和執行專業教學計劃。同時,重點強化應用型教學方式,提高專業知識的針對性與實用性,提升學生對知識理論和職業技能的掌握能力。

        2.堅持“高等性”

        實現與普高一致的育人目標。學校依據成教學生的特點,按照普通高校本科生標準,制定與實施培養方案,將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作為重點培養目標。同時,積極探索基于“弘毅致遠”實驗班的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的“融合式”教育教學模式,開展成教學生的考研培訓導師制。

        3.強化“成人性”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成教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學習動機等因素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思維、學習目的、學習形式等方面。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權利義務符合成人教育的成人性。

        (三)突出課程設置的實際性,實現目標與過程的結合

        1.開設“四大模塊”課程,整合課程價值取向、個體發展與社會需求

        寧波大學樂傳永教授提出的四大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考證考級課、職業素質課、實訓實習課”四大模塊課程,呈“基礎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三個梯度。這四大課程模塊把專業和技能結合起來,滿足了不同專業學生的社會需求。學校以就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素質和技能為培養內容,結合成人高等教育性質和學生特點,整合這幾者之間的關系,避免成人教育中出現“教非所需,學非所用”的問題。

        2.開發“精品網絡”課程,整合課程平臺的多樣化與開放化

        學校積極探索基于“互聯網+教育”理念的成人高等教育“網絡化”課程,特別是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網絡平臺建設與管理、課程資源開發與推廣應用模式等。為此,學院將以全國自考學習服務中心為基礎成立網絡資源部,采取外引內聯、服務外包等形式,優先開發學校自考、成教主打成教專業的網絡課程,推進繼續教育的網絡化改造,啟動網絡教育聯盟的建設。

        (四)加教學環節的實踐性,實現理論與技能的結合

        1.推進以學生探究為主的課堂教學方式

        課堂上特別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生科研工作能力的培養。如讓實驗班學農的同學進行實驗科研基地種植、培育育苗等,啟發和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創新型小組、班級或集體的建設,開展一些以學術交流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2.在實踐教學上開展課外研究和社會實踐項目訓練

        為了提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計劃中的比重,學校加大了財力、物力的投入,走向社會,找到實踐教學相結合點,建立校內院系之間,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實踐教學的運行模式。重點抓好實驗基地教學、課程實習、社會實踐等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例如,學校積極開展“名企行”活動,讓學生走進工廠、走進企業,從而拓寬社會實踐活動的渠道。

        (五)提升校企合作的實效性,實現專業與職業的結合

        1.建立企業、行業、區域等共同合作的人才培養新渠道

        學校成人教育機構將人才培養的途徑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借鑒成功案例,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基地和研究基地上,實施方案共訂、資源共享,聯合企業進行符合實際需求的教育教學。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行業企業的具體需求以及成人學習者全面發展的根本需要對教學內容不斷地進行更新,推進學習內容廣度、深度和結構設置的變革,將教學內容與學習者需求進行銜接。

        2.創新合作辦學、委托培養、項目承辦等聯合培養新方法

        這不僅是對成人高等教育實踐教學資源短板的填充,也促進了成人教育機制內外部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同時,學校積極探索企業委培方式,委托企業直接培養學生,讓學生用實踐的方式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樂傳永.成人教育轉型與發展[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

        [2]寧新文.寧波大學成人高教培養“灰領”人才[N].光明日報,2012-4-7.

        第9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范文

        關鍵詞:石油行業;成人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6-0169-02

        繼續教育是面向學校教育之后所有社會成員的教育活動,特別是成人教育活動,是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更新繼續教育觀念,加大投入力度,鼓勵個人多種形式接受繼續教育,支持用人單位為從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提供條件”;教育部《關于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若干意見(征求意見稿)》進一步要求“穩步發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加強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培養”,并“實施本專科繼續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此外,近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對石油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大,針對我國油氣資源的現狀,未來的油氣勘探開發對象將逐步向深層、深海和自然地理位置十分惡劣的沙漠、高山和高寒不毛之地轉移。要滿足未來的石油需求,推動石油工業發展,人才資源的匱乏將成為最嚴重的挑戰。有鑒于此,對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是石油行業成人高校急需面對并重視解決的問題。

        一、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問題

        隨著教育形勢的不斷變化,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在辦學體制、人才培養、學生來源、質量保障等方面均面臨著諸多新問題,特別是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存在著普教化嚴重、行業特色不足的現象,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培養規格整齊劃一、課程體系單一僵化、課程內容貪多求全、實踐環節薄弱、教學方法單調及考試考核模式死板,整體缺少辦學特色和優勢。尤其在教學方式上仍然是傳統的以教師、教材和課堂教學為主,考核方式實際上也仍然是以考核學員的機械識記力為主,使學習與實際應用、理論與生產實際相脫節。這樣的培養模式忽視了教學活動的復雜性、多層次性,忽視了教育對象――“成人”自身的特點,也忽視了學員實踐能力的培養,嚴重影響到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生存和發展。而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與質量觀的封閉與單一、短視與功利、保守與片面是緊密聯系的,兩者互為因果,共同影響了我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如此種種,使得成人高等教育長期處于質量和社會認同率偏低的尷尬處境。因此,要推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大發展,關鍵在于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真正體現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特色。

        二、石油行業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思路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導下,以人才培養活動為本體,為實現培養目標所設計的某種標準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作為一種過程范疇,它具體體現在對人才培養過程的設計、結構、措施和管理等環節上,且具有某種程度的系統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它主要包括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教育方法、師資隊伍組成、培養途徑與特色、實踐教學等構成要素。

        國內外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有美國的CBE模式、英國的CBET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臺灣地區的“產教合作”模式等,這些培養模式各具特色,但均體現出培養目標的多樣性、學習方式的靈活性、開設課程的實用性等顯著特點,為我國石油行業成人高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鑒。成人高校應深入研究我國石油行業和社會發展現狀,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探索確立以市場化的社會需求為導向、以人的可持續發展為本位、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創新型培養目標,為石油行業和社會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夠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性、特色性專門人才。切實樹立以“人的發展為本位、專業知識作鋪墊、注重職業能力培養”的教育理念,以“專業素養+職業技能”為目標定位和教育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多維度、全方位提升學員綜合素質和能力,努力把學員培養成專業基礎牢固、職業技能熟練、社會適應能力強、滿足石油行業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三、石油行業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措施

        石油行業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特點在于學員的差異性、學習的隨機性、辦學的靈活性和層次的多樣性,故要解決高等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對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在培養目標、學習方式、課程開設等方面開動腦筋、努力探索,構建符合成人特點和石油行業特色的多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供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更新教育理念,適應石油行業人才需求

        現行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只是普通高等教育培養模式的影子,很多人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偏差,認為其僅是一種學歷補償教育,基本排除了成人在工作、家庭及學習之間存在的必然矛盾。在新的形勢下,成人高校應根據石油行業、崗位的現時需要和未來發展要求,合理定位針對在職、從業成人所實施的、貫穿個體生命歷程的、層次各異、形式多樣、速成速效式的高等繼續教育培養目標,建立以獲取知識為基礎,以發展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按需施教、掌握技能、注重實效、提高綜合素質為宗旨的人才培養結構框架,切實樹立以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為指導思想的教育理念,真正彰顯石油行業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特色。

        (二)修訂培養方案,滿足石油行業人才培養規格

        成人高校應主動爭取當地石油企事業單位的參與,充分利用行業和社會資源,拓展辦學思路和辦學空間,修訂、完善具有鮮明石油行業特色并適應本地區、本行業的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應針對學員離校時間較長、平時忙于現場工作沒時間跟蹤學習前沿理論、理論基礎知識相對薄弱、部分學員外語水平和計算機基礎有所欠缺等特點,本著有利于發展成人學員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原則,積極開發和構建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并具有高等繼續教育石油石化行業特色的課程體系。改革和強化實踐、實習、實訓教學環節,加強對學員實踐能力、操作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的培養;公共課和基礎理論課范圍適當縮小,相應增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時;專業基礎課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課學時適當增加,并強調新穎性、針對性、實用性和技能性,特別加強職業資格考證課程和技能鑒定考核環節。

        (三)改革教學模式,打造數字化教學平臺

        石油行業成教學員大部分來自生產一線,地處偏僻且交通不便,傳統面授教學方式導致工學矛盾現象非常突出,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成人高校應充分考慮數字化油田企業學員的學習條件、能力和要求,積極探討運用科學、先進、適合成人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尤其是積極推動現代網絡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創導并賦予傳統、單一、落后的教本傳遞過程或課堂教學環節在數字技術及計算機網絡輔助系統支持下,更加體現出全面、系統與直觀的教學特點和實訓優勢。采取實時、靈活、便捷而實效的網絡課堂、遠程輔導、在線研討、社會調查、考證考級等數字化教育平臺,積極為“教與學”雙方展開個性化服務、有針對性地提高不同崗位或層次學員的綜合能力創造條件。

        (四)建立質量保障體系,實現全程監督

        高等學歷繼續教育的目的是為滿足目前及未來職業生涯的需要,它是專業素養教育和職業能力教育的結合,不能僅靠期末考試成績來界定。應從理論到實踐、知識到能力、課堂到社會、專業到職業進行多維度的科學評價,確立以考核實際能力為指標的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設立和健全專門的教學督導機構,完善教學質量管理監控保障體系,加大質量監控力度,實現對教育教學環節的全程監督、檢查和指導。

        隨著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正處在重要的轉型時期,成人高校應直面石油行業對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的要求,從多方面深入研究突出石油行業特色的高等學歷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充分發揮行業地域優勢,彰顯學科專業特色,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石油工業發展培養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推動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宋浩平.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3,(11):34.

        [2]沈維梅,桂步祥.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創新改革[J].成人教育,2008,(4):72.

        [3]鄧玉.論石油高校繼續教育創新人才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2010,(2):24.

        [4]劉義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途徑的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3,(4):2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尤物在线精品国产 | 亚洲国产日韩不卡综合 | 午夜久久两性视频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试看 | 宅男宅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九九精品国产99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