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科技創新的原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創新的原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技創新的原因

        第1篇: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研究生創新能力;阻礙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5-0248-02

        同志在2000年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未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科技和經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創新人才的競爭。目前,我國研究生規模在不斷壯大,如何保證和提升研究生質量,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已成為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筆者切合自身實際,以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為背景,對阻礙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幾個因素進行介紹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關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研究現狀

        關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是當前社會的焦點問題,盡管人們已意識到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但對于該方面的研究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仍有欠缺,相對全面而系統的研究較少。以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為例,創新能力的培養對于大部分研究生而言幾乎成為一種口號,學生傾向于接受和掌握現成的知識點或理論,對于拓展性的課題或研究內容學生都表現出乏力或缺乏信心。這也直接造成了目前研究生學位論文創新水平不足,很少有研究生能夠針對其研究課題提出獨到的見解。因此,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很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呈下滑趨勢。

        二、阻礙理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原因分析

        1.研究生生源選拔制度存在缺陷。目前研究生生源選拔的方式仍為考試形式,該選拔制度存在明顯的弊端,會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生源質量參差不齊。而且,考試形式的選拔方式一般僅限于報考專業相關的幾門課程,在綜合性上欠缺嚴重,這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學生知識面受到限制,綜合能力嚴重不足。因此,該生源選拔制度阻礙了許多具有研究天分的學生進一步的再教育,使得學生創新能力在考試前就遭到了扼殺。

        2.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需要改進。當前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采用教學和科研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理工科碩士研究生必須花一年多的時間來完成課程學習,剩余一年左右的時間用于課題開展等。這種培養模式所暴露出的問題有:(1)很多研究生會選擇在短期內將自己碩士階段的學分修完,這種學習方式會造成對所修課程的消化吸收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失去了前期基礎理論知識的支撐,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何談起?(2)傳統的教學模式會導致研究生個性發展空間不足。很早就有人提出研究生教育應該因人而異,而反觀我們目前的教育模式,“重共性輕個性”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性的張揚,抑制了學生創新萌芽的發育。

        3.研究生培養經費力度不足。近幾年,我國研究生隊伍的規模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與研究生培養質量直接相關的培養經費并沒有等幅地增加。很多高校的基礎設施,如圖書館藏書、多媒體以及數據庫資源等都沒有做到與時俱進。而在“教授為主”向“自學為主”的教學方法革新趨勢下,學生的思維擴展或啟發很大程度上是來自于圖書、互聯網和科研數據庫資源等。以上因素直接限制了研究生科研創新活動的進行,影響其創新能力的提升。此外,研究生培養經費的不足還體現在研究生兼職現象的存在。作為社會實踐的一種形式,課外兼職本身對學生的鍛煉是有利的,但許多學生本末倒置,無法在時間上有效分配,這也間接地影響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4.研究生本校“保研”比例增大不利于學科交叉。在研究生招生中,本?!氨Q小鄙谋壤剂撕艽笠徊糠?。對于很多學校,獲得“保研”資格的學生要比通過“考研”進入碩士生涯的學生提前一年拿到碩士學位。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學校為了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推行了“本碩連讀”的政策,許多學習成績優異的本科生可通過“4+2”的方式完成本碩期間的所有課程并拿到碩士學位。該政策會直接導致學術研究的“近親繁殖”,不利于學科交叉。學生在同一學校、同一學院甚至同一專業接受本科、研究生教育,會嚴重局限學生的知識視野,不利于學科的交叉和互補,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提升理工科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對策

        1.改革研究生生源選拔制度。目前的研究生招生方式多是采用考試的形式,也即是我們所說的“一錘子買賣”招生制度。我們認為,研究生的生源選拔應該以研究生本科階段四學年的整體綜合能力為依據,而不僅僅取決于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成績,應該從每個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出發,評價其是否達到碩士研究生的招生標準。而對于某些專業能力強、具有科研天賦的本科生,即使其在本科階段的學習成績不夠突出,也應因人而異、放低招生門檻。此外,筆者認為我國的研究生招生制度可以借鑒國外高校的成功經驗,注重綜合素質的人才選拔,尤其是具有創新意識的本科生,可以使用靈活的招生方式,從而形成結合中國實際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2.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需要改進。筆者認為,中國的高校如果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研究型大學,就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學習方式,研究生的課程并不在多,而在于精,不在于課程的長短,而在于課程的形式。專業課和選修課的比例及多少在兼顧學生研究課題的基礎上,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而定,而不應該完全受所學專業的限制。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會變被動為主動,“學完―考完―忘完”的局面就避免。此外,“灌輸式”的教學手段必須革新,教師不能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把學生作為知識的接受者,而忽略了學生自身能動性的培養。學生的學習應該具有主動性,教師的授課應該具有啟發性。筆者認為,在教學方式上應該將“講授”為主的方法轉變為“自學為主”的方法,對于課程的學習應該注重啟發性和鼓勵性,如在授課過程中多用討論、交流和辯論的形式,這樣才能有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加大研究生培養經費的支持力度。高校要從多個方面對研究生的培養經費進行籌措,為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充足的保證,鼓勵其投身科研和學習,而不是一味地通過兼職來獲得收益。一方面,學校可以依賴于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支持,這是大部分高校獲得培養經費的主要途徑。另一方面,國家可以通過制定優惠的政策,鼓勵民間機構、社會團體和海外僑胞對高校進行捐贈,引導他們積極地投Y教育事業。此外,近些年杰出畢業校友的捐贈也是部分高校獲得培養經費的另一途徑。例如,在2016年12月23日,鄭州大學1976年校友胡葆森向鄭州大學捐贈一億元人民幣,支持母校的人才培養和一流大學建設。

        4.避免“近親繁殖”,注重學科交叉。已有調查表明,在多學科交叉的領域更容易產生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做到避免“近親繁殖”:(1)在不減少本校生“保研”比例的前提下,可有意識地開展各學科間的交叉“保研”,即某一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可通過“保研”的方式到本校另一相關專業攻讀碩士學位。(2)高校也應該注重外??佳猩倪x擇,這種選擇不僅體現在學生成績的選擇,更應是研究方向和學生興趣的選擇。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之前,高??梢酝ㄟ^“夏令營”的方式邀請報考學生到本校相關專業進行參觀,尤其是對于理工科的本科生,能夠獲得進入實驗室的機會會使他們真正地了解到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科研人。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會使得很多跨專業考研的學生重拾自信,初步建立起科研的萌芽,并催生出一批涉及多學科交叉的研究課題,對培養和提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結語

        通過以上研究,筆者分析了目前影響我國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幾個因素,并針對以上幾個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如果我們能夠充分地認識到以上幾個問題的重要性,積極地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革,將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目標貫穿于招生和培養兩個重要的環節,才能真正地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研究生,從而為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創新能力評價的三個基本問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10-13.

        [2]張優智.試論我國目前研究生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幾點問題――以經濟類專業為例[J].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教育研究,2003,(2):23-23.

        [3]瞿東海,陳慰浙.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結構及其差異[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1):29-31.

        Study on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Hinder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SHI Zhi-feng,XU Ting-ting,WU Zhai

        (School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52,China)

        第2篇: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科技創新 金融發展 實證研究

        一、貴州省金融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的現狀及必要性

        早在1776年,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杰出代表亞當·斯密出版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書中指出:“任何社會的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都只能用兩種方法來增加。其一,改進社會上實際雇用的有用勞動的生產力;其二,增加社會上實際雇用的有用勞動量?!彼赋?,生產力的改進取決于:(1)勞動者能力改進;(2)他工作所用的機械的改進。而勞動者能力和機械的改進與科技進步有關。由此可見,亞當·斯密早已經認識到,除了資本和勞動力之外,科技進步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幾年來,貴州省科技自主創新不斷提高,專利申請數量明顯增加,貴州省專利申請共計11574件,科技成果豐碩。在“十一五”期間,貴州更是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0項,截至2012年,貴州省擁有的發明專利達到3130件,增長幅度排全國的首位。在資金上,據統計,貴州省金融機構存款余額在2013年底達到12877億元,對于貴州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支持結構來看,貴州省的科技創新信貸資金是有巨大的潛在供給能力的。但是傳統的銀行不適應科技創新發展的新需求,因為科技創新活動具有投入高、風險高的特點,而銀行追求的是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高收益性,所以,銀行會限制對高科技企業的貸款,這就說明了貴州省信貸資金雖然有巨大的潛在供給能力,但是現實的情況又導致供給不足,這就造成了科技創新企業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從長遠來看,中小高科技企業在我省經濟發展將會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由于自身的高風險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我省中小企業融資面臨諸多困難。為了貴州省在未來的幾年內能夠后發趕超,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已必不可少。

        熊彼特在其著作《經濟發展理論》中首次提出了創新的概念,他認為創新可以概括為一下5個方面:(1)引進一種新的產品或提供一種產品的新質量;(2)引進新技術或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3)開辟一個新的市場;(4)采用一種新的原料或控制原材料的一種新供應來源;(5)實行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如造成或打破一種壟斷地位。熊彼特指出,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進入到相對發達階段之后,貨幣市場的建立和良好運作成為實現創新的基礎。本文以少數民族地區貴州省為例,對貴州省金融發展對科技創新的影響進行實證研究,并根據研究結果給出一些政策建議。

        二、科技創新的測度

        (一)建立模型

        從貴州省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現狀考察看出,貴州省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成果并不明顯,金融在對科技創新的支持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進一步的論證貴州省金融發展和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本文主要采用實證分析法,收集了貴州省1993~2013年這21年的數據,首先對科技創新度TI進行了測算,然后構建VAR模型,對數據進行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然后對相關的分析結論進行了解釋。

        本文采用基于生產函數總量測算法中使用最多的索洛余值法來測算全要素生產率(簡稱TPF),并以全要素生產率來衡量貴州省的科技創新度(TI)。

        假設貴州省經濟的生產函數為:

        Y■=Ae■K■L■

        其中aK和aL分別代表資本和勞動的產出彈性,t表示時間,因為生產函數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假設規模報酬不變,對生產函數進行變形,取對數得到:

        LnY=LnA+at+aKLnK+aLLnL

        其中,Y為產出數據,表示國民經濟的整體產出,即國內生產總值(GDP);L為勞動投入數據,即貴州省歷年社會勞動者人數;K為資本投入數據,即為直接或間接構成生產能力的資本總存量,由于統計年鑒中并沒有貴州省歷年資本存量的數據,因為需要進行推算,本文采用的是1951年戈德史密斯開創性的運用的永續盤存法,其公式為:

        Kt=It+Kt-1(1-δt)

        其中,Kt表示第t年的實際資本存量,Kt-1表示第t-1年的實際資本存量,It表示第t年的名義投資,δt表示第t年的固定資產折舊率,本文根據使用壽命,對建筑、設備和其他費用這三類固定資本的折舊率進行了估算,分別為6.9%、14.9%和12.1%。而建設、設備和其他費用三種資產類型的比例分別為65.93%、18.04%和16.03%。加權計算得到基礎設施資本的綜合折舊率為9.2%。

        (二)實證分析

        運用軟件Eviews6.0對貴州省1993~2013這21年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數據來源于《2012貴州統計年鑒》、《貴州六十年》以及貴州統計局網站、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網站上公布的金融數據。

        1.單位根檢驗。首先對變量的平穩性進行得檢驗,由表2-1可知LnL,LnK,LnY和同為一階差分平穩序列,可使用模型LnY=LnA+at+aKLnK+aLLnL進行回歸分析。

        表2-1 單位根檢驗結果

        2.全要素生產率TFP估計結果。根據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的結果,得出aK=0.749256,aL=0.250644,可得出第t年的全要素生產率為:

        TFP■=■

        1993~2013年貴州省經濟TFP及其增長率見表2-2。

        表2-2 1993~2013年貴州省經濟TFP及其增長率

        三、貴州省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實證研究

        (一)模型構建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選取一些能夠影響貴州省科技創新的金融因素來建立實證分析的計量模型:

        TI=δ0+δ1SC+δ2ST+δ3FE+ε

        其中,ε是誤差向量,TI是貴州省科技創新指標,本文用全要素生產率來表示,SC貴州省金融發展規模指標,用M2/GDP來表示,ST是金融發展結構指標,用居民儲蓄/全部存款來表示,FE是金融發展效率指標,用貸款/存款來表示。

        (二)實證分析

        1.單位根檢驗。

        表3-1 單位根檢驗結果

        從表3-1中可以看出,變量TI、SC、ST和FE沒有拒絕原假設,說明序列存在單位根,他們為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存在時間趨勢。但是進行一階差分后,變量DTI、DSC、DST和DFE均拒絕了有單位根的原假設,表明差分變量時平穩的,我們就認為這4個變量時一階單整的,可以運用一階差分后的數據進行協整檢驗。

        2.協整檢驗。雖然這4個指標是非平穩的一階單整序列,但這些指標可能存在平穩的線性組合,這個組合反映了變量之間的長期穩定關系,即協整關系,本文采用Johansen法來檢驗貴州省金融變量和科技創新指標之間的協整關系,檢驗結果如下:

        表3-2 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

        為此,我們確定Johansen檢驗的滯后期為2,并且在95%的置信水平下,變量TI、SC、ST和FE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具有共同的隨機趨勢,它們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協整關系的表達式為:

        TI=-1.830190+6.044701ST-0.059615SC+0.785354FE

        從長期反映均衡關系的協整降方程不難看出,金融發展結構和金融發展效率與科技創新之間存在著長期的正相關性,而金融發展規模與科技創新之間存在長期的負相關性。金融發展規模每提高一個百分點使科技創新水平下降5.96%;而金融發展效率和金融發展結構每提高一個百分比則分別使科技水平上升78.5%和604%。這說明,貴州省經濟貨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并不會促進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而金融發展結構和效率的提高會促進我們的科技創新,這也為中國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提供了理論依據。

        3.格蘭杰因果檢驗。協整檢驗結果顯示四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的關系,但這種均衡關系是否構成相互影響的因果關系還需進一步驗證。本文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進一步探討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的因果關系。

        表3-3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滯后4期)

        表3-4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滯后5期)

        表3-5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滯后6期)

        根據檢驗,在滯后4期的條件下,金融發展結構(ST)是金融發展效率(FE)的格蘭杰原因,金融發展效率(FE)是科技創新(TI)的格蘭杰原因,這說明擴大金融體系的發展規模、優化金融發展結構有利于提高金融的發展效率(FE),而提高金融效率(FE)又能促進科技創新(TI);在滯后5期的條件下,金融發展規模(SC)和金融發展結構(ST)都是金融發展效率(FE)的格蘭杰原因;在滯后6期的條件下,科技創新(TI)是金融發展結構(ST)的格蘭杰原因,這說明,貴州省科技進步反過來會影響貴州省的儲蓄結構,促進了金融資源向著邊際效率較高的企業或部門配置。

        四、提高貴州省科技創新金融支持的結論及建議

        目前貴州省以銀行貸款為主導的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體系并未形成多層次、系統化,諸多創新型的金融工具和融資手段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更是沒有得到有效發揮。為此,要加快構建促進科技發展戰略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體系,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金融發展效率和金融發展結構每提高一個百分比則分別使科技水平上升78.5%和604%,從這個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金融發展結構還是金融發展效率,都會直接或間接的促進科技創新活動,特別是金融發展結構的提高,可以使科技水平成倍的增加,而金融發展規模與科技進步之間存在著長期的負相關關系,說明貴州省經濟貨幣化水平的提高并不會促進科技創新活動。從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在滯后4期,金融發展結構會促進金融發展效率,而金融發展效率的提高又會促進科技創新活動,到了滯后6期,科技進步又會對金融發展結構有促進作用,這樣形成了一個循環鏈,只要我省鼓勵儲蓄,提高存款中居民存款所占的比重,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好的循環機制,最終會對科技創新活動有很大的幫助。

        銀行是我省科技金融的主要資金來源,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提高銀行存貸總額、優化金融機構存貸比例。首先,在不斷優化我省金融機構的存貸款比例的基礎上、努力增加銀行信貸對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持,逐步放寬對科技活動的貸款限額,努力提高閑散資金的利用效率。此外,必須對科技創新活動的銀行信貸資金的利用進行合理的監督,防止因私人或其他原因使科技研發活動資金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從而不斷優化金融資源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配置效率。同時,應加強金融的監管,監管部門應及時的更新金融監管的理念,明確金融監管的內容,實行金融監管模式、金融監管手段、金融監管內同等方面的創新。目前,貴州省科技企業大多都是中小型科技企業,資金主要都來源于銀行,但是這些銀行由于害怕風險,對科技企業的支持就非常有限,這就極大的阻礙了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在我省科技創新活動資金缺乏的情況下,需要成立一家專門為科技創新活動提供金融服務的帶有政策性質的科技發展銀行,通過給予中小各級企業的利率優惠,利用自己的獨特優勢,開展技術創新成果吸納轉化、技術信托投資等業務。貴州省目前很多企業缺乏資金,無法購買技術創新成果,這就阻礙了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從長期來看,金融的發展無論在量的提高上還是質的飛躍上都能夠促進貴州省科技的進步,因此,從全局上看,貴州省金融業的發展將是促進貴州省科技創新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李松濤,董裸,余筱箭.淺議技術創新模式與金融體系模式的相互關系.軟科學,2002.

        [2]孫伍琴.論不同金融結構對技術創新的影響.經濟地理,2004.

        [3]李悅.產業技術進步與金融的市場化趨勢:基于銀行與市場功能比較的分析.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

        [4]鄧樂平,孫從海.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理論與經驗的考察.金融研究,2001.

        [5]陳鳳娣,吳有根.人力發展資本市場,積極支持白土創新.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3次學術研討會福建師范大學代表論文集,2006.

        [6]辜勝阻,洪群聯,張翔.論構建支持白主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中國軟科學,2007.

        [7]黃剛,蔡幸.開發性金融對廣西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支持模式初探.改革與戰略,2006.

        [8]王華,發展政策性金融有待解決的二人難題.中央財經人學學報,2007.

        [9]李志輝,李萌.中小企業融資的開發性金融支持模式分析.南開經濟研究,2007.

        [10]買憶媛,聶鳴.開發性金融機構在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的作用.研究與發展管理,2005.

        [11]劉東,杜占元.中小企業與技術創新.[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12]羅納德,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M].上海三聯書店,1988.

        [13]李偉建,技術創新的金融支持——理論與政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

        第3篇: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區域科技;區域間金融;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4)8-0060-02

        1 區域間金融創新和科技創新互促及協同發展的核心思路

        區域間科技和金融創新的促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金融能為科技創新提高經濟支持。財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以補貼的方式體現,銀行能通過風險投資和資本市場方式鼓勵企業科技創新。②區域科技金融可以通過審查機制選擇優秀的創新投資,對投資行業進行戰略預判和篩選。③科技金融可以提供科技創新的監管工作。利用對于風險投資的企業管理和運營,輔助企業制訂營銷計劃,完善科技創新。二者的協同發展能體現出“1+1>2”的效應,從而實現二者的相互促進作用。

        如何優化系統結構是區域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協同發展的核心,通過實現協同效應的最大化是重中之重,如何增加金融創新對區域科技創新產出的最大提升,如何實現系統的可持續快速發展,如何利用政府和市場的力量實現系統的優化是最核心的發展內容。

        2 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協同反饋效果評價模型

        利用系統動力學仿真方法利用歷史數據模擬系統的運行,但是對于準確判斷二者的真反饋效果不夠準確。本文通過格蘭杰(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來驗證二者是否存在正反饋作用關系。

        2.1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

        變量之間存在一種互相依賴的關系,這被稱之為因果關系。變量可分為原因變量和結果變量,其中結果變量由原因變量所決定,即原因變量的變化導致了結果變量的變化。通過該模型可以驗證變量Y是否是引起變量X變化的Granger原因。因此利用該方法可以對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相互促進的正反饋效果進行檢驗。

        在一個二元p階的VAR模型中:

        2.2 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協同反饋效果檢驗

        本文的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由于黑龍江省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發展水平及二者協同發展狀態處于較低水平,時間為2000—2012年的黑龍江相關數據,由于數據樣本較少,采用基于小樣本的Bootstrap仿真方法確定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的臨界值。數據來源為各年《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和《黑龍江科技統計手冊》。下表為黑龍江省公共科技金融投入與科技創新的Granger因果關系校驗結果。

        黑龍江省科技創新產出的具體指標為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PN)、高新技術總產值(HTP),黑龍江省市場科技金融規模則選擇銀行科技信貸(SL)、風險投資管理資本(VCC)。本文對上述數據進行取對數處理,一方面時間序列取對數后不會改變序列的性質,且容易得到平穩性序列;另一方面在因果關系檢驗中,彈性度量相比絕對值的變化更有意義。

        3 系統運行的實證分析結果

        本文通過對目前黑龍江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的發展現狀分析和協同度,以及對二者協同的反饋效果和發展績效的評定,確定了黑龍江省科技和金融發展的具體狀態,奠定了黑龍江省科技和金融創新的發展模式和詳細的設計基礎。黑龍江省科技金融發展速度比較滯后,在地方財政支出方面的比重非常低。本文對2000—2012年黑龍江省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復合系統協同度計算結果分析發現:黑龍江省科技和金融創新的協同度有過波動,但是總體還是呈現上升趨勢。從而明確了黑龍江省未來發展的目標是通過走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省份。

        4 結論與展望

        本文以黑龍江省為實證分析的對象,全面地分析了科技和金融創新在黑龍江省的運行情況,并且分析了二者在黑龍江省的發展現狀,以及對二者的相互促進作用進行了分析,同時運用系統動力學原理建立了協同發展的系統模型,并且進行了系統模型的協同度反饋效果驗證和分析。最后,基于本文闡述的系統框架和模型,結合黑龍江省在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協同發展的政府主導模式進行了詳細化的設計,得出了黑龍江省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協同發展模式與機制。在對黑龍江省現狀全面分析評價的基礎上,為黑龍江省選擇了政府主導型協同發展模式,并設計了其核心內容。本文將協同學理論運用于分析區域科技創新和科技金融發展的關系中,提出的協同發展模式及有關評價模型的設計為黑龍江推進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制定與調整提供了理論方法和決策依據,但基于高風險與高收益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過程使得主體間相互關系十分復雜,因此,從微觀視角切入的主體要素間博弈與最優行為選擇是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張明喜.2009年回顧與2010年展望[J].中國科技投資,2010(2):72-74.

        [2]陶裕春,申昱.基于生產函數的國有工業企業科技創新測算[J].2014(3).

        [3]董麗麗,畢娟.北京文化產業的科技與文化創新策略[J].2013(11).

        [4]劉姝.淺談本溪區域金融扶持生物醫藥產業集群[J].2011(15).

        第4篇: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機電類 中職生 科技創新活動

        一、對機電類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分析

        1.缺乏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意識觀念

        作為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中職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著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效果。機電類的學生,因為就業前景好,參加科技創新活動需要占用較多的精力與課余時間,所以學生一般都把精力與時間放在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上,他們更愿意花費時間去考一些資格證書,而不愿意把時間花在科技創新的活動上。

        首先,傳統的教學工作只注意灌輸與理解,缺乏多元性、發散性思維的教學,所以科技創新活動對中職學生的吸引力并不高,甚至非常低。

        其次,缺乏濃郁的創新氛圍。以機電類中職院校舉辦的相關創新學術講座為例,調查顯示,學生自愿參與的數量很少,多數是被老師硬性要求參加的,在整個參與的過程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科技創新活動缺乏一種濃郁的創新氛圍,就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難以促進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

        2.缺乏相應的指導

        根據調查顯示,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難以開展的主要原因,還有缺乏教師專業指導的因素。機電類的科技創新活動要求參與者要具備一定水平的知識與技能,而中職學生作為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卻缺乏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及科學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一些科技創新活動與中職學生本身的專業并不相關,使學生無從下手,造成創新能力與水平不高,直接影響科技創新活動的水平與效果。對于教師來說,科技創新活動與他們本身的利益并沒有多大的關系,所以對科技創新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不愿深入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

        3.缺乏足夠的活動經費和實驗場所

        機電類的中職院校,活動經費一般有限,為了便于管理,相關的實驗場所開放程度不足,因此,只有參與科研活動的少數學生才有機會利用有限的實驗場所和活動經費,對于其他學生即使有想法,也因為沒地方、沒錢實驗而無法進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展。

        二、對機電類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研究

        1.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觀念

        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的意識觀念,首先要對當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或改革,由教師主導的注入式教學轉變成學生主導的啟發式、探索式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教學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注意力,使中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的探索與研究,培養他們自主創新的意識。其次,機電類的中職院校要加大相關創新活動的宣傳力度,比如建立專欄,發行簡報等方式,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電視與廣播等工具,召開相關的會議進行動員,在學生潛意識里樹立科技創新的意識觀念。此外,還可以通過設立一些互動性較高的論壇、講壇等方式,營造濃郁的科技創新氛圍,加強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促進中職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

        2.建立完善的激勵保障機制,加強對教師的指導

        機電類的科技創新,是要以一個較為完整的結構知識體系為基礎才可繼續進行的,而專業教師的指導可以彌補學生在這方面的不足。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激勵保障機制,加強老師指導的地位,激勵教師積極地指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提高中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比如激勵保障機制可以對指導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并獲得優異成績的教師進行相關的科研評估與申報,落實其導研的經費等,加強對科技創新活動獎懲的力度,形成長效的激勵保障機制。還可以賦予相關教師優先的資格,在評職稱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為整個機電類中職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一個有力的保障。

        3.提供場地與資金的支持

        學校提供場地的支持,通過加大相關實驗室的開放力度,以教師啟發指導,學生自主研究創新的模式開放實驗室,并將其納入中職學生實踐教學的環節。學校鼓勵學生利用實驗室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經考核合格后賦予這類的實踐創新研究一定的學分,將成果應用到競賽與評獎活動中,并由學校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對獲獎的項目進行宣傳與獎勵,提高學生成就感,促進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

        第5篇: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數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65(2015)06-0018-08

        一、引言

        “新常態”下科技創新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唯一動力。據統計,2014年我國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比上年增長12.4%,相當于GDP的2.09%,而技術合同成交金額高達8577億元,同比增長14.8%。這說明“新常態”下的中國,創新環境正在持續優化,創新投入正在不斷加大,創新成果的流動和轉化正在為經濟提供更強勁的增長動力。而科技創新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的強力支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與科技對接能夠促進科技創新,加快科技企業發展,確保中國經濟的有效轉型。隨著金融投入和科技產出的力度逐年加大,優化科技創新中的金融資源配置,對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進行評價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二、國內外相關文獻

        根據現有文獻來看,國內外學者有關金融給予科技創新的支持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層面,而對科技與金融相互結合、相互作用的實證研究還比較少。

        1912年,經濟學家熊彼特(Schumpeter)注意到金融發展對技術創新的影響。而國外有關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實證研究主要集中在某種金融形式對技術創新的影響。例如,銀行對技術進步的影響。塔德塞(Tadesse,2000)研究發現,銀行導向型金融體系和市場導向型金融體系在促進技術進步方面所起的作用明顯不同。本弗拉泰洛(Benfratello,2008)等以意大利公司為研究對象,發現地方性銀行對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成功率具有顯著的影響。詹內蒂(Giannetti,2012)的研究發現,銀行對于高技術企業開展創新和引進新產品能力具有顯著效果。又如,風險投資對技術創新的影響??ɡ瓭h和米格(John Callahan和Steven Muegge,2003)分析了風險投資在技術創新中所發揮的作用,描述了風險投資對技術創新的作用過程及其機制路徑。吉爾和塔貝爾(Gil Avnimelech和Morris Teubal,2006)指出風險投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為促進高技術集群轉化的重要因素。

        在國內,雖然“科技金融”一詞在20世紀90年代被提出,但有關金融支持和科技創新的實證研究是從近年才受到關注的。從全國角度來看,王海和葉元煦(2003)利用經過層次分析法(AHP)加權后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對科技金融結合效益進行了實證分析。田霖(2005)選取31個地區作為樣本,運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對各個區域的金融成長狀況進行計量分析研究,通過分析得出科技對區域金融綜合競爭力的解釋力和貢獻率很高,起著決定性作用。馬衛剛(2014)運用DEA和Malmquist指數對2007―2012年我國科技與金融結合效益進行靜態和動態分析,發現金融資源配置下降是引起科技金融結合效益呈現負增長的主要原因。

        從各地區角度來看,楊麗萍和趙兵(2010)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DEA)對全國各地區金融投入與科技產出的效益進行評價,并發現金融投入和科技產出結構不協調是造成廣東科技金融結合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呂江林等(2012)利用DEA方法對中部地區6省份和東部地區發達省市的金融投入與科技產出的效率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中部地區已形成崛起之勢。華玉燕(2013)運用DEA方法對安徽省科技金融結合效率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單純依靠擴大金融投入難以提高科技產出,應優化科技金融內部結構,使金融投入與科技產出協調發展。陳凱(2013)利用AHP方法對江蘇省科技金融結合的效益進行評價,結果發現由于金融資本投入的低效率導致對科技產出的助推作用沒有得到完全發揮,二者的結合效率不高。陳軍梅(2014)利用Malmquist指數方法對寧夏科技金融結合效率進行評價,結果顯示寧夏科技金融結合整體效率不高,金融投入與科技產出處于非均衡狀態,資源沒有實現最優配置。

        綜上所述,根據現有文獻來看,國外學者主要就某種金融對科技創新的影響進行研究,國內學者也有相應的研究。但我國目前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為科技創新提供的金融資源是有限的,那么如何提高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而國內關于這方面的研究還不足,并且相關學者主要采用傳統DEA模型對各地區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進行實證研究。雖然已有的研究都具有針對性,但缺少全面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資源配置分析。本文將采用超效率DEA對2006―2012年我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金融投入和科技產出的效率進行靜態評價分析,并采用Malmquist指數方法研究我國科技金融效率的動態演變以及對三大區域的科技金融效率的差異進行分析,為促進我國金融有效支持科技發展提供參考。

        三、研究理論與方法

        (一)模型選取

        1. 超效率DEA模型。超效率數據包絡分析模型(Super Efficiency DEA,SE-DEA)是由安德森和彼得森(Andersen和Petersen,1993)根據傳統DEA模型所提出的新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在對該決策單元進行效率評價時,將其排除在決策單元的參考集之外。經典DEA模型如CCR模型和BCC模型只能區別出有效率與無效率的決策單元,無法進行比較和排序。而SE-DEA模型與CCR模型的不同之處在于評價某個決策單元時將其排除在決策單元集之外,這樣SE-DEA模型將經典DEA模型中有效的決策單元(效率評價值為1)在生產前沿面進行了重新計算推移,使得最終計算出來的效率評價值大于經典CCR模型的效率值,即允許效率值大于1;而對于DEA無效的決策單元(效率評價值小于1),其生產前沿面并沒有發生改變,這與CCR模型的評價結果一致。因此,SE-DEA模型能區分DEA有效的決策單元之間的差異,從而對各決策單元進行有效的比較和排序。其表達式為:

        [Min[θ-ε(i=1ms-i+r=1ss+r)]s.t.j=1j≠j0nxijλj+s-i=θxij0 i=1,2,…,mj=1j≠j0nyrjλj-s+r=yrj0 r=1,2,…,sλj≥0, j=1,2,…,ns-i≥0,s+r≥0] (1)

        其中,[θ]為第[j0]個決策單元的超效率值;[ε]為非阿基米德無窮小量;n為決策單元(DMU)個數,每個決策單元均包括m個輸入變量和s個輸出變量;[s-i],[s+r]分別為輸入和輸出的松弛變量;[xij]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在第i個輸入(投入)指標上的值;[yrj]表示第j個決策單元在第r個輸出(產出)指標上的值;[λj]為輸入輸出指標的權重系數;[θ],[λj],[s-i],[s+r]為未知參數,可由模型求解。

        2. Malmquist指數模型。Malmquist指數模型是瑞典的經濟學家、統計學家曼奎斯特(Malmquist)在1953年分析消費過程中提出來的。凱夫斯等(Caves等,1982)受其啟發,通過距離函數之比構造了生產率指數。法爾等(Fare等,1994)采用Caves等人的研究思路,在多投入產出的條件下結合DEA方法,建立了具有實際意義的生產率變化的Malmquist指數。

        根據法爾等的方法,我們以每個省作為一個決策單元,把每個省金融投入與科技產出的效率同前沿面進行比較,以此來對各個省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變化進行測量。那么,從t時期到t+1時期的Malmquist指數分別表示為:

        [Mt=Dt(xt,yt)Dt(xt+1,yt+1)] [Mt+1=Dt+1(xt,yt)Dt+1(xt+1,yt+1)] (2)

        其中[(xt,yt)]和[(xt+1,yt+1)]分別為決策單元在t期和t+1期的投入產出向量,[Dt(xt,yt)]和[Dt(xt+1,yt+1)]則分別表示t期和t+1期的決策單元與效率前沿面的距離。

        為了避免時期選擇的隨意性可能導致的差異,法爾等人對不同時期技術條件下的兩個Malmquist指數采取幾何平均值,測算出效率的變化值,見下式:

        [M(yt+1,xt+1,yt,xt)=Dt(xt,yt)Dt(xt+1,yt+1)×Dt+1(xt,yt)Dt+1(xt+1,yt+1)](3)

        在規模報酬不變的假設下,Malmquist指數(TFP)可以進一步分解為技術效率變化指數(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Effch)和技術進步變化指數(Technical change,Tech)的乘積,見式(4)和式(5):

        [M(yt+1,xt+1,yt,xt)=Effch×Tech=Dt(xt,yt)Dt+1(xt+1,yt+1)×Dt+1(xt+1,yt+1)Dt(xt+1,yt+1)×Dt+1(xt,yt)Dt+1(xt,yt)] (4)

        而在規模報酬可變的假設下,技術效率變化(Effch)可以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變化(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Pech)和規模效率變化(Scale Efficiency Change,Sech)的乘積,見式(5):

        [TFP=Effch×Tech=(Pech×Sech)×Tech] (5)

        上式(5)中,左邊是Malmquist指數,該指標若大于1,則表明金融投入與科技產出的效率上升;若小于1,則降低。右邊第一項是純技術效率指數,表示在科技金融的規模經濟不變的條件下的金融投入在科技產出中的作用與前沿面的距離,該指標可能大于1、小于1或等于1,分別表示金融投入在科技產出中的作用有所提高、降低和無變化;第二項是規模效率指數,表明科技金融達到規模經濟的可能性;最后一項是技術進步指數,反映金融創新對科技產出的效率大小,該指數大于1表示起到進步作用,等于1表示無作用,小于1則為退步。

        (二)變量的選取

        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評價指標必須真實反映金融投入與科技產出情況,本文借鑒相關學者的研究,所選金融投入指標包括: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內部支出、地方財政科技撥款、金融機構科技貸款以及人均R&D經費支出。其中,R&D內部經費支出是指企事業單位用于內部開展 R&D活動(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實際支出,是反映一個地區科技金融實力的重要指標;地方財政科技撥款指統計年度內由各級財政部門撥付的直接用于科技活動的款項,包括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科研基建費以及其他科研事業費,其反映地方政府對科技發展的支持力度;金融機構科技貸款是用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中的金融機構貸款來表示,反映了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是推動科技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人均R&D經費支出是指R&D研究人員平均每人每年的R&D經費支出額,其反映一個地區R&D經費在人力資源上的投入強度。

        在科技產出方面,選取了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我國科技論文數、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以及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其中,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和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我國科技論文數是科技產出的直接成果,也是科技活動的重要產出形式;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是指在技術市場中各地區合同在一定時期內成交的數額,是檢驗R&D投入的一項重要產出指標;高技術產業總產值是科技活動的直接產業化成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技的總產出情況。本文投入產出指標體系見表1。

        表1:科技金融投入產出指標體系

        [類別\&指標(單位)\&\&R&D經費內部支出(億元)\&金融投入\&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億元)\&\&金融機構科技貸款(億元)\&\&人均R&D經費支出(億元/萬人/年)\&\&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項)\&科技產出\&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我國科技論文數(篇)\&\&技術市場成交合同額(億元)\&\&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億元)\&]

        (三)研究樣本和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數方法進行分析,時間跨度為7年。依據數據可獲得性原則,本文選取了我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006―2012年的相關數據(的數據缺失,從樣本數據中剔除)。

        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以及《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但是由于統計年鑒編制體系的調整,各省“金融機構科技貸款”指標數據從2008年以后不再列入統計年鑒中,因此,本文依據該指標以往年度的數據,采用灰色預測模型對2009―2012年的數據進行預測。

        四、實證結果分析

        (一)總效率值分析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本文運用MATLAB R2012b軟件對2006―2012年的我國30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到其效率變動情況(如圖1和表2所示),并對7年的均值進行排序。

        從圖1和表2可以看出,全國各省每年的超效率平均值分別為1.1588、1.0939、1.0583、1.0823、1.0793、1.0955和1.1768,分別上漲了15.88%、9.39%、5.83%、8.23%、7.93%、9.55%和17.68%。這說明自2006年以來,將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納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為科技產出提供的金融資源配置是有效的,并且以每年10.64%的增速上升。同時,從樣本年限內看,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超效率均值呈現出U形的走勢。

        其中2012年的效率值達到了最高為1.1768,這可能是因為在2011年我國《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將不斷完善科技和金融的結合機制,建立多渠道的科技融資體系,加快發展服務科技創新的新型金融服務機制,積極探索支持創新的融資方式,加上我國經濟逐步擺脫了金融危機的影響,這都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提供了方針政策和良好的宏觀環境,以此促進金融與科技的對接、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及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而2008年的效率值為1.0583,為U型走勢的谷底。究其原因,是受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遭遇了系統性風險,為避免因系統性風險帶來的更大經濟損失,金融機構紛紛對具有高風險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收緊了銀根,使得這些企業面臨融資難進而倒閉的局面,這就導致了當年科技產出力度不夠,這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值也能得到印證。

        從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超效率均值來看,有13個省區市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達到了有效前沿面,即效率值大于1,可以看出只有1/3的省區市為科技創新提供的金融資源配置是有效的,而其中東部地區有6個省份,分別為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和海南,占到有效省區市的一半且排名前十,而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有3個和4個。與全國平均效率值達到有效前沿面對比分析,說明提升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效率主要是依靠東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而這也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國各個省區市為促進科技創新提供的金融資源配置差異很大,尤其是西部地區的差異最為明顯,其中甘肅和陜西的效率值分別為1.9094和1.3508,而貴州、云南、廣西、內蒙古和寧夏的效率值都在0.7以下,可見西部地區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極為不均衡。

        通過對各個省區市進一步分析看出,帶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主力依然是東部技術密集型的地區,由于這些地區集中了大量的技術儲備,加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因此加大資金的投入固然會帶來高質量的科技產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也就較高。而存在巨大差異的西部地區,效率值較高的省市其經濟水平也相對較高,這說明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影響,西部部分地區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果較為明顯,而處于低效率的區域則需要進一步加大金融投入與科技產出,具體如何提高其效率還需要進一步分析。

        (二) Malmquist指數分析

        無論是傳統的DEA模型還是超效率DEA模型,對我國科技金融效率的研究是基于靜態的比較,即只對各省市在同一時期做橫向的效率分析,無法評價各省市在不同時期的效率變化。本文運用DEAP2.1軟件測算了我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科技金融的Malmquist指數(如表2所示),對2006―2012年全國各省的科技金融效率指數變化進行分解研究(如表3所示),并對東、中、西部地區的效率變化差異進行分析(如表4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在樣本研究年限內,我國科技金融Malmquist指數的平均效率變化為1.026,上漲了2.6%,總體呈現出上升趨勢。通過分解分析,技術效率指數平均變動為0.990,呈現出下降趨勢;而技術進步指數平均變動為1.036,上漲了3.6%??梢钥闯?,推動我國科技金融的全要素生產率(TFP)在樣本區間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技術進步的增長。

        從全國30個省區市來看,其中有20個省區市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大于1,其科技金融效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而只有10個省的TFP指數值小于1,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說明我國各省區市為科技創新提供金融配置的效果向好。具體來看,在20個科技金融效率呈現上升趨勢的省份中,除江西外,其余地區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大于1的原因是技術進步的提高。而10個全要素生產率小于1的省份中,有6個是因為技術退步,可以看出,技術進步的高低也是決定各省區市科技金融全要素生產效率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

        從各省區市技術效率的變化來看,全國技術效率的平均值為0.990,呈現下降趨勢。通過分解分析看出,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別0.994和0.996,均呈現低效狀況,造成了科技與金融的技術效率沒有達到有效前沿面。具體到各省區市來看,我國11個西部地區的省份和10個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小于1的省份,其平均純技術效率指數變化分別為0.991和0.976,而平均規模效率指數變化分別為0.989和0.982,說明西部地區是TFP低效的地區,不僅金融投入和科技產出低效而且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因此,這些地區需要在提高科技有效產出的同時還要促進行業形成規模效應,以此來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避免資源的浪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我國經濟的有效轉型。

        從圖2和表3可以看出,2006―2012年,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值每年以2.6%的速度增長,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的變動。進一步分析發現,技術效率變化指數在研究樣本年限內變化趨于平穩,而技術進步指數與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化趨于一致,說明我國科技金融全要素生產率的變動主要受技術進步的影響。此外,科技金融的TFP值在樣本年限內呈現出一個高峰一個低谷的波動性變化。

        2008―2009年,科技金融的Malmquist指數值只有0.950,降低了5.0%,其中技術進步、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變動均小于1,共同造成科技金融效率的低效。其原因可能在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給金融創新帶來巨大的風險,從而科技企業在金融資源配置時就受到限制。

        2009―2010年,科技金融的TFP值達到1.144,上漲了14.4%,其中技術進步指數為1.145,上升了14.5%,而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相對2008―2009年均有所增長。其原因可能在于政府提出的4萬億“救市”的方案,促進了資本市場的活躍性,帶動了金融行業的復蘇,為科技企業增添了新的血液,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以此提高了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

        2011―2012年的Malmquist指數達到了最高值,上升了15.8%,其中技術進步增長了10.9%,同時技術效率變化也提升了4.4%。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國在《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提出不斷完善科技和金融的結合機制,要求建立多渠道的科技融資體系,加快發展服務科技創新的新型金融服務機制,積極探索支持創新的融資方式。這為提高科技有效產出、鼓勵與金融創新相結合、擴大科技金融規模提供了方針和政策指導。

        從表4可以看出,從區域的角度分析,我國三大區域的全要素科技金融效率在樣本年限內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從進一步分解來看,東中西三大區域的技術進步均值分別為1.045、1.069和1.058,均是促進各區域科技金融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其中,中部地區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最快,上升了6.9%,而西部地區增長了4.4%,高于東部地區的3.8%,呈現出“中部崛起”的態勢。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中部地區的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已進入高速的成長期,使得東部地區受到了回彈效應的影響;而中西部地區雖然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相應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但由于受到“中部崛起”政策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影響,以至于中西部的效率高于東部地區。而與超效率DEA模型分析后得到的東部地區是提高全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效率的主要力量的結果來看,中西部地區的動態效率變化(即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增長變化)要高于東部地區,說明針對中西部地區的科技創新配置合理的金融資源,將極大地提升全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從而縮小中部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促進我國科技產業均衡發展。

        從三大區域技術進步的角度分析,三個區域的技術進步指數都大于1,說明它們的技術進步變化均呈現增長趨勢,而且也是使得全要素生產率大于1的主要原因,這與全國全要素科技金融效率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

        從三大區域純技術效率的角度分析,依然呈現出中部高于西部,而西部又高于東部的趨勢,但西部和東部的純技術效率均小于1,說明這兩個地區金融的投入并沒有帶來科技的有效產出。但其原因可能有所差異,對于東部地區雖然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受到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回彈效應影響,已呈現出邊際效用遞減的態勢;而西部地區本身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設施落后,為科技創新配置的金融資源不夠,固然不能得到有效的產出。

        從三大區域規模效率的角度分析,中東部地區的規模效率已達到有效前沿面,表明中東部地區的科技金融產業已較為完善,規模效應已有所展現。與之相比,西部地區的規模效率小于1,說明西部地區科技金融行業規模偏小,為科技服務的金融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資金量都不足,需要進一步提升營運規模。

        五、結論

        我國將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戰略目標以來,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金融投入體系是解決高風險科技產業融資難的重要措施。因此,為促進科技創新合理配置有限的金融資源就具有重要意義。文本應用超效率DEA和Malmquist指數模型對我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2006―2012年的科技金融投入產出情況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

        第一,全國以及各省區市的科技金融效率呈現出U形趨勢。通過超效率DEA模型的靜態分析發現,在樣本年限內我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呈現U形趨勢,其中,東部地區是帶動這種U形趨勢的主要力量。

        第二,從全國各省區市的科技金融的TFP值來看,在樣本年限內呈現上升趨勢。通過Malmquist效率動態分解分析,技術進步(即科技金融資源配置)是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效率的主要原因。需要注意的是,純技術效率變化和規模效率變化還是低效的,說明金融投入未能得到有效的科技產出以及尚未形成科技產業的規模經濟,需要進一步改善。

        第三,從時間序列的科技金融的TFP值來看,受到技術進步的影響,TFP值在2006―2012年的變化呈現一個高峰一個低谷的波動性增長。其中,2009―2010年,受到國家“救市”方案的影響,促進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效率變化顯著,形成了高峰;2011―2012年,受到國家戰略部署以及方針政策指導,使得TFP值達到最大值。

        第四,從區域角度的科技金融的TFP值來看,三大區域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中部地區呈現出“中部崛起”的態勢,西部地區因“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以及東部地區受到回彈效應的影響,使得中西部的效率變化指數值高于東部地區,進一步說明為中西部的科技創新配置合理的金融資源,將獲得巨大顯著的成果。

        參考文獻:

        [1]Schumpeter.1912. The Theory of Economy 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Tadassee S.2000. Does financial structure matter for economic growth? A corporate finance perspective. OhioStateUniversity,Mimco.

        [3]Luigi Benfratello,Fabio Schiantarelli,Alessandro Sembenelli. 2008. Banks and innovation:Microeconometric evidence on Italian firm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90(2).

        [4]Caterina Giannetti. 2012. 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firm innovativeness[J].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19(5).

        [5]John Callahan,Steven Muegge. 2003.Venture Capital’s Role in Innovation:Issues, Research and Stakeholder Interests [J].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Innovation.

        [6]Gil Avnimelech,Morris Teubal.2006. Creating venture capital industries that co-evolve with high tech: Insights from an extended industry life cycle perspective of the Israeli experience[J].Research Policy,35(10).

        [7]Caves,D.W.,L.R.Christensen and W.E.Diewer. 1982. Multilateral Comparisons of Output,Input and Productivity Using Superlative Index Numbers[J].Economic Journal,92.

        [8]Fare R,Grosskopf S,Norrism,et al.1994. 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王海,葉元煦.科技金融結合效益的評價研究[J].管理科學,2003,16(2).

        [10]田霖.科技力與區域金融綜合競爭力的模糊曲線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4).

        [11]馬衛剛,張紅麗.我國科技與金融結合效益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14,(20).

        [12]崔毅,趙韻琪,楊麗萍,趙兵.基于DEA方法的廣東科技與金融結合效益評價[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13]呂江林,王新龍,宋高堂.中部地區與東部發達省市科技與金融結合效率的比較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分析[J].金融與經濟,2012,(10).

        [14]華玉燕,趙納.基于DEA方法的科技金融結合效率研究――以安徽省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3,(3).

        第6篇: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金融創新;科技創新;系統協同;耦合機理

        一、引言

        隨著知識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金融與科技已成為影響生產力發展水平和速度的主要因素[1-3]。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不斷轉變,使得科技與金融創新的引領作用不容忽視[4]。國家發展戰略要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立創新型國家,更促進了金融創新耦合體系進一步合理完善[5,6]。近年來,有文獻開始探討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間的雙向協同關系。陳迅等指出金融創新同科技進步存在一定的互動關系。童藤以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耦合為視角,探究了兩者互動、協同、匹配、共生關系。陳作章[7]等通過調研蘇州市商業銀行科技融資,發現在金融和科技創新耦合過程中,需要科技公司、保險、政府、擔保等主體參與。王仁祥[10]等以面板數據為基礎,以最優化為視角,對金融和科技創新最佳耦合協調進行了論證。這些研究人員從不同角度,對金融和科技創新間的雙向關系進行了探討,給出的結論有啟發意義[8]。在國外關于金融與科技創新的研究中,公共市場、科技、金融是各自獨立的,還沒有作為一個整體[9,10]。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知識創新階段,金融創新投入主要在科技創新進程成果產業化階段。政府對市場與公共金融創新的投入割裂了科技創新階段的完整性與內在聯系,對整個過程的科技創新資金需求未全面考慮,市場與公共金融創新的投入融合難以體現。文章將金融及科技創新作為一個耦合整體,全面考察了金融、科技、市場、政府創新主體間的相互耦合作用,對金融創新及科技創新耦合機理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管理策略。

        二、金融創新及科技創新主體和客體要素

        金融創新提供一定的資金對科技創新活動進行支持,金融創新主體根據科技創新的審查機制,對科技創新項目進行擇優篩選。針對科技創新投資項目,金融創新會全過程對其進行事后監督與管理,這樣就保證了投資效果按預期進行而不出現偏差。對于金融創新來說,通過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可獲得較好的發展空間,科技創新水平決定金融創新投資獲取的績效,同時提供先進技術手段給金融創新。因此可將兩者當做一個耦合協同系統,也就是說,通過耦合協同,形成了屬性不同的科技創新子系統及金融創新子系統??萍紕撔伦酉到y由科研院所、高校、企業三個主體要素組成。根據時間的邏輯順序對科技創新進行劃分,包括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業化三個不同的階段。知識創新利用科學研究獲取新技術及新知識,其中各大科研院所及眾多的高校是知識創新的主體。對于技術創新而言,其實質是對新產品進行研發,各個行業的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對于產業化而言,其實質是進行新產品的生產過程與銷售過程,同樣企業也是產業化創新的主體。各大科研院所及眾多的高校是科技創新的先導力量與源頭,通過給企業提供技術創新來支持企業。

        金融創新子系統由公共金融創新供給主體、市場金融創新供給主體組成。公共金融創新供給主體是科技管理部門與財政部門,市場金融創新供給主體是銀行、風險投資機構、資本市場投資者、天使投資者。通過兩種方式,即間接調控市場科技的金融主體與直接對科技創新進行資助的主體,政府金融創新投入的目的是將投入的可持續性及效率保持住,而不是以盈利為主;而市場金融創新的供給主體目的是利潤最大化。對于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系統而言,與金融創新主體緊密聯系的是資金流。圖1為金融創新及科技創新系統的主體與客體??萍紕撔轮黧w諸如企業、科研院所、高校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金融創新主體為其提供資金。根據創新項目及創新主體的差異,科技管理部門、政府財政部門選擇差異化財政資金撥付方式進行資助,包括事后補助方式、定額分期補助方式、有償使用方式等;通過可轉換債券、股權、債權等投資方式,市場金融創新主體對其自身投資收益進行保障。對于市場金融創新主體、政府公共金融創新主體來說,兩者都需要科技創新主體的支持,才能完成資金回流,也就是說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通過知識經濟增長的促進,進行資金回流,實現形式為創新稅收,這樣政府公共金融創新的投入就保證了其延續性;市場金融創新主體采用科技創新投資完成對資金的回流。

        三、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耦合機理及動力學模型

        1.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耦合機理

        耦合實質是一個物理學概念,指的是在多個系統之間,通過各種彼此影響、相互作用,最后進行聯合的現象。產業耦合屬于一種動態關聯關系,它以系統論為依據,在各產業間,進行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相互依賴。通過將科技創新、金融創新做為兩個最基本的子系統,構成主體的要素則主要包括各行業的企業、各大科研機構、中介機構及政府等,當產業發展、空間發展出現不平衡時,通過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從無序狀態轉變有序狀態,兩個子系統間形成耦合效應。通過科技創新,會使金融創新要素得到進一步發展,科技創新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優勢,可使金融系統內部信息透明化程度得到提高。通過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的協同及耦合,金融創新能夠確??萍紕撔轮黧w的投資力度,科技創新通過制定制度、政策、法律法規,給金融創新的相關活動提供一定的支持。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創新活動,對金融市場的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這樣就進一步的完善了投資理念、投資組合方式及相關的金融中介結構。通過科技創新對金融創新的支持,加上運營監管及相關政策的支持,可為金融創新開辟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這樣在最大程度上可為金融機構提供一定的資源進行創新活動,并對金融機構創新活動進行監督與管理,使得金融創新在良好環境中進行發展,并協調經濟社會資源進一步促進金融創新的發展。

        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兩者的耦合作用包含兩點:一是金融創新引導資金資源,使其流向高新技術企業,并篩選監督科技創新;二是通過科技創新,給發展金融創新帶來技術支撐。科技創新對技術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它推動著科研水平及效率的提高,進而使金融機構創新收益空間擴大,金融創新主體投資利潤也同樣得到提高,進而保證對政府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從供給方面看,因為有政府部門、科研管理機構在資金、政策及制度方面的支持,同時還有商業銀行為創新主體的市場科技投資,金融創新子系統提供給科技創新子系統良好投資、融資資金支持及完善的監管體系。在金融創新支持下,科技創新主體選擇質量高的項目實施研發,使得項目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時進行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推廣,通過先進技術在服務及理念上的推動,使得創新步伐加快,發展空間得到拓展。發展金融創新,對金融機構可起到激發作用,同時提供更為合適的投資方式給金融創新主體,使其資本集聚得到進一步擴大。從需求方面看,通過科技創新活動,進一步促進金融創新額發展??萍紕撔轮黧w在進行相關的科研活動時,由金融機構提供相應資金支持,金融創新通過一定政策,支持并監管科技創新活動。金融創新子系統、科技創新子系統間存在相互促進、相互拉動、相互完善的關系,當它們彼此適應及匹配時,才能實現耦合發展,達到耦合效應。若一個子系統滯后,其他子系統發展速度也會減緩,從而使整個耦合系統的發展受到影響。

        2.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耦合動力學模型

        金融創新及科技創新系統屬于一種復雜的創新網絡系統,其中眾多政府部門、銀行、科研院所、高校、投資機構、企業等為網絡系統的主體,這些主體圍繞創新資金,通過相互作用而形成。該網絡系統存在多個反饋環,因此系統是高階的、動態的、非線性的??萍紕撔屡c金融創新耦合的各主體表現為相互制約及相互依賴。各主體要素間由于相互作用造成時滯的存在,這樣導致在時空上出現原因與現象、原因與結果的分離,因而通過判斷及直觀了解,很難根據經驗對其運行機理進行分析。因此,文章引入系統動力學,對金融創新及科技創新系統要素發展機理、動態運行過程進行分析,有效揭示各要素間的復雜關系。研究將金融創新主體及科技創新主體行為做主線,對客體要素資金的流向進行跟蹤,建立多重反饋回路。以資金為紐帶,反映系統主體要素間作用、反作用的關系,圖3為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動力學模型。

        (1)第一條反饋回路圖4為第一條反饋回路,此回路反映的主要是政府公共金融創新進一步投入促進科技創新的過程。在政府公共金融創新投入規模擴大的情況下,創新主體的科研資金得到了增加,進而科技創新產出規模也隨之得到擴大,這樣就形成創新稅收收入,政府財政收入增加,會進一步增加公共金融創新的資本投入,形成良性循環。若要良性運行第一條反饋回路,就要財政部門與科技管理部門要具備較高管理能力,提高金融資本引導效應,同時增加公共金融創新投入,使得科技創新主體經費創新產出得到保證,這就需要科研院、高校、企業等科技創新主體創新水平較高,若主體創新水平較低,政府公共金融創新投入再多,增加科技創新產出也很難實現。

        (2)第二條反饋回路圖5為第二條反饋回路,此回路反映的主要是市場金融創新投資促進科技創新,通過建立科技基金和創業基金,政府金融創新支持市場科技金融,降低市場金融創新投資風險,提高投資盈利,擴大市場金融創新投入,提高企業科技創新產出。第二條反饋回路和第一條反饋回路相同,通過增長知識經濟,提高創新稅收,實現了政府對公共金融創新的投入,從而使資金規模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通過政府公共金融創新科學的、有效的對該反饋回路進行支持,才能良性運行,從而使其引導效應得到切實發揮,促使市場金融創新主體對科技創新領域進行積極投資。

        (3)第三條反饋回路圖6為第三條反饋回路,此回路反映的是金融創新對科技創新的促進作用。風險投資機構及商業銀行加大對各行業創新投資,提高科研資金投入,提高科技創新產出,金融創新主體獲得較高回報,促使其繼續投資。因此科技創新投資具有明顯的示范效應,潛在金融資本有向科技創新領域流入的趨勢,從而使市場金融創新主體增大資金規模得到實現。

        (4)第四條反饋回路圖7為第四條反饋回路,該回路與第三條反饋回路相一致,但在內涵上,存在一定不同。第四條回路是企業科技創新產出對金融創新投資的促進作用??萍紕撔庐a出較高時,以銀行及投資機構為主的金融主體獲得較高回報,進一步擴大金融創新投入,科技創新產出則有了一定的保證。若要良性運行反饋回路第三條和第四條,必須滿足企業創新水平高、市場金融主體管理能力強的要求。

        四、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發展管理模型

        1.金融創新及科技創新系統的耦合發展目標

        金融投資績效與科技創新產出呈現螺旋式上升,持續涌現出技術創新、知識創新、產業化成果是其最終目的,并使得政府公共科技金融投入所產生的創新稅收得到不斷增加,同時還要使市場科技金融主體投資利潤得到不斷增加,實現此目標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需要加大金融創新投入規模;二是需要提高科技創新主體科研資金及創新產出。通過進一步分解這兩個條件,可分解出四個主要的關鍵點:一是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二是提高金融創新管理水平、三是提金融資金配置水平、四是提高投資管理水平。

        2.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耦合理論模型的構建

        按照耦合原理,在各子系統之間的耦合運動,屬于一種自發的、自身存在的無規則的、獨立的運動,其他子系統通過共同作用形成。系統在相變點處存在兩種內部變量,即慢變量與快變量,根據系統相變進程由慢變量決定快變量,因而慢變量確定整個系統相變特征和規律,即系統序參量。系統通過轉變,由無序結構變為有序結構,這是由系統間的協調程度與耦合決定的,同時序參量要達到閾值,在序參量未達到閾值前,隨著序參量的變化,子系統間的關聯性也在不斷變化。耦合系統由科技創新子系統、金融創新子系統組成,各參與要素相互影響及相互作用,從無序轉變到有序。(1)子系統有序度模型有序度是判斷系統有序程度的標準,系統中各狀態的分量通過占據不同位置,形成一種有規則排列,稱之為有序。技術創新、金融創新耦合系統為S={S1,S2},變量ui(i=1,2,…,m)表示金融創新及科技創新耦合系統第i個子系統序參量,uij代表第i個序參量第j個指標,它的值采用Xij(i=1,2,…,m)表示,αij代表系統穩定臨界點序參量的上限值,βij代表系統穩定臨界點序參量的下限值。

        3.耦合系統協同度測算

        (1)數據來源文章選取2005-2015年的年度數據做實證分析。金融創新子系統的數據來自《中國金融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高技術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金融統計年鑒》;風險投資利潤率的數據來自《中國創業風險發展報告》,科技創新子系統的數據來自《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高技術統計年鑒》。表2為2005-2015年的年度數據指標。

        (2)實證計算在耦合系統協同度模型中,因原始數的科技創新、金融創新的數據具有量綱不同,因此對原始數據采取均值-標準差法做標準化處理,得到標準化數據。

        五、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結論及管理策略

        1.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結論文章將金融創新及科技創新作為一個耦合整體,在對系統客體及系統主體要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推動金融創新與科技創新耦合發展驅動模式,建立了科技創新及金融創新耦合發展動力學模型,對政府金融創新主體、科技創新主體、市場金融創新主體間的作用關系進行了分析,對系統耦合發展機理進行詳細說明,分析表明實現科技創新產出與金融創新投資績效耦合發展關鍵是金融創新及科技創新系統。確定了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發展目標與關鍵控制節點,提出金融技創及科技創新耦合發展管理策略。并選取2005-2015年的年度數據做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在2012-2015年,耦合系統協同度一直呈增加趨勢,科技創新、金融創新間的耦合逐漸向理想狀態發展。尤其是在2015年,金融創新發展平穩,科技創新有序度明顯提高,耦合系統協同度大幅上升。

        2.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耦合管理策略

        要實現市場科技金融主體投資利潤不斷增加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加大金融創新投入規模;提高科技創新主體科研資金及創新產出。分解這兩個條件得出四個主要的關鍵點:一是提高科技創新水平,二是提高金融創新管理水平,三是提金融資金配置水平,四是提高投資管理水平。文章據此提出四條管理策略。

        (1)加大金融創新投入規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基礎是有效資金的供給,根據政府公共科技金融投入情況,確保財政科技投入高于財政收入。按照金融創新投入規模,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擴大投資數量;通過鼓勵銀行進行科技貸款,同時與證券交易所及證監會進行有效溝通,促進創新型企業的發展。

        (2)提高企業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創新水平對內部創新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通過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搭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構建、有效結合產學研等方式,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引進高層次人才,在創新企業設立研發中心,鼓勵高校、企業、眾多的科研院所之間進行合作,整體提高科技創新水平。

        (3)加強公共金融創新配置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部門人員的素質與專業技能,在整個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耦合發展過程中,相關的專家、技術人員、各行業科研及中介機構全程參與;建立政府公共金融創新資金的管理制度時,應具有一定的規范性,同時將公共金融創新投入結構進行優化,通過科學的、合理的方法,對資金支持的重點領域、方向進行確定,同時也要建立全過程管理制度,將關于科技資金預算編制、資金使用、績效評估等進行全面完善。

        (4)加強市場科技金融主體投資管理水平加強提高金融創新投資管理水平,引進高層次專家與技術人員,同時提升銀行對創新項目風險評估能力、控制能力、篩選能力等,進一步加強管理水平;對高新技術公司來說,要加強其誠信監管能力,強化對信息的披露制度,必須給資本市場提供真實投資信息,保障投資決策科學性。

        參考文獻:

        [4]胡慧玲.產學研協同創新系統耦合機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6):26-30.

        [5]孫兆剛.創新驅動戰略與金融創新協同發展機理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12):30-35.

        [6]張林,李雨田.金融發展與科技創新的系統耦合機理及耦合協調度研究[J].南方金融,2015(11):53-62.

        第7篇: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大學生 科技 創新 重要性 意識

        一、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1、緩解就業壓力推動社會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革新,現代化的企業生產和智能化的技術成果已遍地開花,高新技術產業對普通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少,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逐年增大,就業前景堪憂。因此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不僅需要個人具有較高水平的專業素養,還需要針對嚴峻形勢做出自身的改變?,F在的崗位設定都要求人才的全面發展,不僅僅局限于自己在大學中所學習的知識,更多的是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合理應用。因此,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培養創新意識,掌握創新的基本形式,努力通過自身轉變就業方式,同時改善社會就業形勢,迫在眉睫。

        2、推動國家科技進步和促進經濟建設

        高校作為一個國家生產人才和創造知識的最基本的培養基地,對于發展科創型人才應該擔起主要的重擔。青年強則國家強。近些年我國高新技術的研發應用和經濟的成功轉型都充分說明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從而證明了國家發展離不開人才,更離不開科技創新型的建設人才。只有通過培養現在的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才能為祖國未來的科技建設提供助力,做出應有的的貢獻,才能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帶動各個產業的不斷創新,使我國在全球經濟化的大潮之下立于不敗之地。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及能力的現狀分析

        1、具有創新的熱情,缺乏堅持

        創新不僅僅需要靈光一現的感覺,還需要不斷地堅持。創新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既要學習肯定前人的優秀成果,又要敢于質疑提出不同意見。然而,當代大學生,僅僅具有創新的熱情,卻沒有對于科技創新堅持下去的勇氣。三分鐘熱度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在創新的過程中最忌諱的事情。僅有了熱情,不能投入到實際中就是虎頭蛇尾,到最后不能堅持,選擇放棄。這成為大學生創新的自身阻礙。

        2、不善于利用有利條件進行合理創新

        作為在校大學生有很多機會和條件去認識和接受新的事物,去發展個人愛好?,F在網絡的普及,讓傳遞信息的速度不斷加快,所以對于大學生來說就要不斷補充知識。然而,面對信息量爆炸的時代,大學生對于獲取的信息并沒有深入研究和探索,也是因為當代大學生對于創新的認識不足,所以很難有所突破。大學有著大量的圖書和資料供學生查閱,給當代大學生創新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創設了優越的條件。但許多同學卻不能根據自身條件有選擇的用學校的資源,這也是大學生在創新過程中,對于身邊的資源不能好好利用,導致學生對科技創新意識認識不足的原因。

        3、科技創新的氛圍不濃郁,吸引力不足

        學習能力是當代大學生生活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技能。但是,創新能力卻很少有學生掌握?,F在的大學生活比較單一,導致大學生的科創意識缺乏。大學中雖然有創新的條件但很少有學生接觸到創新,周圍同學創新意識缺乏,科技創新的氛圍不濃郁,對大學生沒有什么吸引力,也沒有興趣。一提到創新,學生就會認為比較困難,很難著手。要讓當代大學生對于創新產生興趣就需要氛圍,而不是抵觸。由于創新氣氛不濃郁,所以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止步不前。

        4、對于創新認識不足,不知從何下手

        越來越多的同學已經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但有很多同學對科技創新抱有一定想法與嘗試,但僅僅在靈光一現,并沒有深入了解科技創新內在的精髓,認識不足,不知如何下手,更不會利用好身邊的有利環境,最終導致了許多人僅有想法,并無實踐。當代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條件,接受更多新鮮事物,適應社會的變化發展,緊緊抓住科技創新的變化趨勢。不僅要有創新的想法,更要有下手去做的思想準備,將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發揮出來。

        三、關于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建議

        1、高校應重視大學生的入學教育

        據了解,現在有些高等學校根本沒有針對大一新生的入學教育。許多學生以為,他們高考之后到了大學可以自由放松而不是如高中一般拼命學習,所以思想上懈怠,學習能力和探究研發能力也隨之減弱。所以高等院校應當加強大學生的入學教育,讓當代大學生認識到學習和創新的重要性,認識到當代大學生對于國家和民族的發展的重要性。高校有責任幫助大學生培養創新意識,幫助他們認識到科技創新的意義,指明高等教育著重發展的方向,而不是停留在以教學為主要目的的階段。

        2、組織開展各種科技競賽和創新成果學習培訓,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

        現在的大學生活豐富多彩,許多社團活動層出不窮,競賽也慢慢增加。但是關于科技的競賽卻鮮有耳聞,而針對科技創新成果的觀摩學習更是少之又少。高校作為為國家輸送科技人才的根據地,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科創意識。對于各類競賽,要讓在校學生踴躍參加,動腦動手,而不是整天漫無目的游手好閑,沉迷網絡,更不應該通過各種手段逼迫學生去遵循老師的意見,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有了自己的想法。大學要培養的是綜合性人才,不是只會學習、玩鬧的學生。

        3、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

        現在學生對于科技創新意識淡薄,即使開展各類競賽,也難免會不想參加,怕自己能力不足,對自己沒有信心。當下應該做的就是加大宣傳力度,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加大宣傳科技創新的好處,強化大學生對于科技創新的認識。改善現在學生對于科技創新方面能力缺乏的現狀,同時要不斷深化這些意識,思想決定行動,將科技創新的意識轉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力,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晗,張婧梅.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與教育教學改革的互動關系[J].科技視,2013(27).

        [2]劉春風.淺析科技創新活動對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9).

        [3]溫習勇.關于創新的哲學思考[J].安康師專學報,2003(1).

        [4]陳志瑤,程坤.高校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8).

        第8篇: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因子分析法;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及實證分析

        收錄日期:2012年10月29日

        一、引言

        區域科技創新理論起源于技術創新理論和國家創新系統理論,是一個相對新興的研究領域。國內較為系統提出相關的科技指標則是從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的。中國科技促進發展研究中心率先提出從知識創造、知識流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環境和創新的經濟績效五個方面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對區域創新能力進行評價,隨后眾多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構建區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對不同地區科技創新能力進行全面評價。李宗璋等從科技創新人力資源、科技投入、科技創新產出三方面選擇16個評價指標,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對這16個指標做出評價。魏彥莉提出區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包括區域發展研究能力、區域教育培訓能力、區域創新服務支撐能力和區域宏觀創新環境指數8個一級指標、15項二級指標;殷曉莉、王里克運用網絡層次分析法從科技創新潛力、發展能力、產出能力、效益對我國31個省市區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實證分析和評價。

        科技創新對促進區域內產業升級、優化區域內資源配置、加速區域經濟增長、協調區域間經濟發展等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已成為各級政府、理論界和各個產業部門的共識。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區域科技創新投入能力、區域科技創新產出能力、區域科技擴散吸收能力、區域科技產業化能力和區域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五個方面來構建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運用該指標體系對2010年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做出評價,并對30個省區進行聚類,分析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二、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

        區域科技創新是一定區域的創新主體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區域科技創新活動,對區域創新資源進行創造性地集成后,將創新投入轉化為新的產品、新的工藝,并實現市場化的一系列活動的過程。本文基于科技創新能力的內涵,遵循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指標體系的建立原則:先進性、科學性、合理性、系統性、整體性原則,從區域科技創新投入能力、區域科技創新產出能力、區域科技擴散吸收能力、區域科技產業化能力和區域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五個方面來構建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表1)

        三、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實證分析

        本文數據由《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整理得來,根據因子分析模型,對中國2010年30個省區進行實證分析,由于部分數據缺失,舍去。由于篇幅限制,具體操作過程省略。最終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表2)

        四、評價結果分析及對策

        從表2可以看出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有明顯的區域性差異。利用SPSS對30個省區進行聚類分析。第一類:海南、寧夏、青海、內蒙、黑龍江、貴州、山西、新疆、甘肅、云南、廣西、陜西、江西。第二類:河北、四川、遼寧、河南、湖南、湖北、重慶、安徽、福建、吉林、天津、北京。第三類: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廣東。第一類區域的綜合得分都為負數,說明這些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很弱,均在平均水平以下,第一和第二公共因子累計貢獻率為65.482%,而這些地區除陜西在第二公因子的得分為0.27423,其他均為負值,說明這些地區科技創新基礎環境差,科技創新投入水平低,技術吸收能力差,由于歷史或地理等原因,這些地區經濟水平相對來說比較落后,外資以及進出口貿易對這些區域的科技創新能力沒有產生積極的效應。在第二類中,由于歷史、地理、政治原因首先把北京、天津獨立出來分析。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對外交流的中心,在第二公共因子上的得分最高為4.53274,第二為上海1.95396,北京為上海的2.3倍,說明北京擁有雄厚的人力資本基礎和良好的科技引進吸收能力,政府重視對科技的支持,使北京的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名列前茅。天津則在第四公因子上的得分最高,第二、第三公因子上的得分處于較高水平。其他區域綜合得分相對于其他城市來時處于中等水平,但低于平均水平,這說明第二類和第三類區域之間的創新能力差距是非常大的。第三類區域在各個因子上的得分的排名都比較靠前,這些區域都屬于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科技投入水平高,人力資本豐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技術引進吸收能力較強,產出水平、產出效率高。第一、二類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程度一般,需要結合自身優勢,向第三類區域學習,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本文引申出的政策含義為:

        第一,注重科技經費的投入,但更要注重科技創新人才的積累與培養。人才是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直接關系到對科技吸收和應用能力,是區域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應發展政府、企業、高校多元化的人才培養和投入機制,要既重視高層次人才引進又重視對現有的人才的教育和培訓。

        第二,提高科技產業化能力。通過區域產業結構優化、聚集,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特別是對第一、二類地區來說,區域產業聚集、產業結構優化,以此促發展促創新,是縮小區域差距的重要途徑。

        第三,繼續加強區域間技術學習和對國外高端技術的引進學習。促進國際、區域間技術溢出效應的發揮,完善技術市場和產權交易制度,促進技術在各區域的流動,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董麗婭.中國科技指標發展現狀及關注的問題[J].科學管理研究,2001.1.

        [2]柳卸林,胡志堅等.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成員.2002年中國區域創新能力評價[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4.

        第9篇:科技創新的原因范文

        關鍵詞:科技創新;物理知識;實踐探索

        1理解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作品是學生應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而形成的成果,是學生智慧和能力的體現。在生活中,應激發學生科技探索的興趣,教師指導學生用智慧的大腦和靈巧的雙手制作和改進作品,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最終產出滿意的科技創新成果。

        2成立科技創新小組

        教師把對科技感興趣的學生組織起來成立科技創新小組,在教師指導下,一起研究、討論,開展科技活動。2.1培養發現問題的眼睛。生活、生產中存在各種效率低的繁重的體力勞作。人們都傾向于用便捷、高效的方法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如周末用手清洗一家子的衣物,耗時耗力,常常使人腰酸腿痛。有人發明了洗衣機,從單缸到雙缸,再到全自動(洗衣甩干一體),不斷改進,解放了人工勞作。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2.2學會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學以致用,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習了液體傳遞壓強、杠桿原理、滑輪等知識,人們設計制造出挖掘機、裝載機、吊車等。應引導學生先模仿、再改進,最終實現創新。立足原創,自己制作,融合自己的創新元素。學生的科技創新作品一般植根于家庭生活和他們能接觸到的生產設備。

        3教師指導學生科技創新的途徑

        3.1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發現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如:電動機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家庭中哪些電器用到了電動機?電流具有熱效應,電能轉化為熱能,那么生活中哪些用具應用了電流的熱效應?這些都是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探索的領域。3.2提醒學生觀看電視上的科技節目。央視科教頻道(CCTV10)的“我愛發明”節目經常播放普通百姓發明的科技作品,學生收看后會對其有啟發和激勵作用。央視節目“是真的嗎”,其中很多內容都與科技有關,多數問題當場就會得到實驗驗證,學生收看后受益匪淺,可能產生設計制作科技作品的靈感。央視科教頻道(CCTV10)的“走進科學”節目介紹我國專業技術人員的研發成果,可以激勵青少年了解科技,致力創新。3.3網上遠程指導。建立科技創新小組QQ群(或微信群),在QQ群里有教師答疑、解惑,指導學生開展科技作品制作。利用溝通工具使師生交流問題更快捷、方便,某位同學上傳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他同學可以幫助解決,老師可以提出建議。3.4開設“物理實驗拓展”校本課程。開設“物理實驗拓展”校本課程。在物理實驗室,利用校本課時間,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物理知識制作學具,鞏固所學物理知識,提升學力,為科技創新奠定基礎。如利用“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拉力成正比”制作彈簧秤;利用“物體振動發聲”制作笛子、二胡;利用“大氣壓的作用”制作活塞式抽水機;利用“浮沉條件”制作浮力秤、電動小船;利用“滑輪、電動機”知識制作升降式電梯、自動升降晾衣桿;利用“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制作水力發電機;利用“液體傳遞壓強”制作液壓挖掘機等。3.5積極疏導。學生在科技創新活動中不可避免會遇到挫折,產生畏難情緒。如某個部件做得不滿意,安裝不到位,調試不成功等。此時教師需協助學生查找原因,耐心指導,鼓勵學生戰勝困難,提升能力。3.6家長助力。青少年科技創新需從其興趣愛好出發,吸納學有余力的學生參與。購買材料、制作工具、時間保障等要得到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可助力學生科技制作,提出建議并提供必要的協助。

        4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助力學生學力提升

        科技創新小組共12名同學,參加天津市第30屆、31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5項科技作品獲得市級二等獎;2項科技作品獲得區級一等獎,6項科技作品獲得區級二等獎,2項科技作品獲得區級三等獎(第五、六屆濱海新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同時,在2016年中考時,科技創新小組的12名同學中,物理95分以上8人,最高分97分,最低分86分??梢钥闯觯萍紕撔聦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習積極性明顯提升。

        作者:張陸春 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同盛學校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 午夜影院福利免费在线看 | 在线人成网站免费 | 日本一区二区高清片片 | 最新国产亚洲精品免费va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