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科技創新成果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創新成果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技創新成果案例

        第1篇: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關鍵詞:科技創新大賽 網絡 共享與推廣 微課 DV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2(a)-0144-02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與提升,科技創新教育作為能顯示學校素質教育水平與特色的指標之一,越來越得到學校的重視。在科技創新教育中怎樣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好教育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已成為每一位科技輔導員應該積極學習與探究的重要教學問題。

        1 信息技術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指導中的應用

        每年一次的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廣大熱愛科技創新的學生與積極投身于科技創新教育的教師提供了一個展示自身特長、潛能,提升自身科學素養的優秀平臺。輔導老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創新課題探究時,很關鍵的一步是指導學生怎樣運用網絡資源對所思考的創新問題進行學習與查新,找到尚未有人研究過的創新問題或創新點,從而確定探究方向,這一步關系著課題在創新大賽中的成績檔次。如:學生發現校園中呈紫色的成熟的大葉女貞子果實未被加以利用,首先,通過實驗,指導學生檢驗到它的果仁中含有豐富的三價鐵離子[1],果皮可以作為顯色豐富的酸堿指示劑。其次,通過指導學生在百度、谷歌、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網站進行查新后,發現女貞子樹是西南地區有地域特色的綠化樹種,凈化空氣能力強,它的樹皮、樹葉、果仁可作為藥用。并且,沒有查詢到有關將女貞子果仁應用于實驗改進方面的探究。最后,確立了開展題名為《巧用女貞子果實改進的兩則學生分組化學實驗》的課題方向,并開展了細致、深入的研究,該課題于2012年獲第27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貴州省一等獎,全國二等獎。又如:學生想到探究《自動澆水花盆的設計》《汽車廢氣能轉電能裝置》《灌裝液化氣冬季防凍裝置的設計》等課題,在指導學生進行網絡查新后,發現已有人應用類似的原理研究過,甚至比同學們的思路、方法更好。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常常鼓勵學生另外思考新的創新課題,或者另辟新的思路解決問題,如:代雯同學另辟新思路,想到利用花盆在缺水與澆水時的重量變化,通過自制裝置,采用彈簧原理、杠桿原理、壓強原理實施了花盆的自動澆水。該課題于2013年獲第28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貴州省二等獎。

        2 信息技術在科技創新教學中的應用

        2.1 建立科技創新網絡平臺促進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與推廣

        科技創新教學是該校的一項特色教學,2010年至2015年,我帶領學校老師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大賽競賽項目及實踐活動,共獲全國一等獎1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23個,貴州省一等獎25個,二等獎27個,三等獎59個。2014年開始,我們總結了獲獎的成果與教學方法,建立了安順二中環保創新共享交流網絡平臺,開展《高中化學校本特色環保創新教育共享交流平臺的建立與應用》課題研究,通過開設以下四個網頁窗口:“節能減排”教學實踐、“創新教育成果”“交流與討論”“您的共享資源”,實現環保創新教學資源的共享、交流與優秀成果的推廣,該課題研究獲中央電教館“十二五”2013年度專項課題立項資格。

        2.2 利用信息技術,積累科技創新活動音視頻優質教學資源

        在每一年的科技創新大賽比賽及學校每年的科技日、科技周活動中,我們會通過照像,攝像的方式,記錄科技活動內容,并通過利用繪聲繪影軟件,將照片、錄像制作成視頻動畫。如:在2015年我校的科技日活動中,拍攝了“航空講座、航模制作與飛行表演、理化生興趣實驗探究、科技創新作品展示與交流、3D科普展”等科學活動,此外,2013年至2015年期間,我們攝制了10多個學生在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作品的展示視頻。這些積累的視頻資料,為科技創新教學提供了真實、生動、直觀的課堂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成長。

        2.3 利用信息技術,開發科技創新微課及DV教學資源

        有些有意義的、成功的科技創新教學活動,老師可通過總結的方式,運用信息技術,制作成微課教學視頻。如:我們總結了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獲獎的科技實踐活動作品,如:《節水減排生態道德教育創新探究與宣傳實踐活動》(獲全國一等獎)、《“低碳實驗 綠色排放”化學實驗創新與實踐》(獲全國二等獎)、《“綠色責任――廢舊電池的回收宣傳與創新利用”》(獲全國二等獎)等,我們制作了《化學實驗中“節水減排”創新課題探究方法》,《實驗中“變廢為寶”的創新方法》《廢舊電池創新利用的方法》《怎樣開展植物學科環保創新課題探究》等微課視頻,通過5分鐘左右的微課視頻,讓學生能快速地、高效地了解各學科開展科技創新的方法及成功案例。此外,我們還利用校本課、課外活動課、信息技術課,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科技創新DV視頻制作,制作了《多功能墻面清洗刷的創新制作探究》《防溺水手臂式救生圈的制作》《生活中鋅錳原電池原理的探究》等DV視頻。這種,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重視科技創新教育與學科資源的整合與應用的現代教育理念與方法的改變,對于促進學生個性、潛能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作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先進性、靈活性,高效性為科技創新教學服務,積極開發科技創新教學資源并通過網絡及媒體進行共享與交流,共同為學校、國家培養高素質的科技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第2篇: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關鍵詞 知識產權;科技創新;創新主體;制度建設

        中圖分類號G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65-0012-02

        0引言

        現代人類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財產的范疇已經由傳統的有形物發展到有形物與無形財產并存,甚至無形財產逐步表現出其在社會中更加重要的作用。以前,對于有形財產的保護主要依靠所有權制度。現在,無形的財產的保護主要依賴于知識產權。對于我國而言,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們已經大幅度修改了法律,當然包括知識產權法。那么,在追求國富民強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率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以促進技術進步以及經濟發展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不但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個體性。它的復雜性就體現在個體性上,這往往與一個社會的發展階段、文化、民族精神等因素有關。例如,在我國,有人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越大,才能保護權利人利益進而刺激人們的創造激情,從而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另一方面,有人主張,我國應降低知識產權保護的門檻,因為我國現在的技術創新水平較低,為了更好學習與借鑒外國的先進技術而不被認為違法,所以,極力呼吁降低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不難看出,如何維護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適當的關系不僅是一個理論的探討,也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話題。

        1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關系的綜述

        關于二者的關系,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讀,國與國之間,一個國家內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甚至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分歧。但是,不可否認,在科技領域同經濟領域一樣,發達國家往往在科學技術方面也表現非常優秀,可以稱之為科技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一般可以稱之為科技追趕型國家;落后國家往往可以稱之為科技落后國家。

        知識產權糾紛大量發生在科技發達國家與科技發展型國家之間,問題產生的原因即在于科技發展競爭日益激烈,還在于對于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之間關系所持理念的差異。一般來說,科技發達國家經過長時間的科技發展,人們普遍形成了對于科技創新成果予以尊重和保護的觀念。但是,在科技發展型國家,人們對于科技研發與知識產權保護的關系持有不同的看法。這種分歧看法的折中方案就是建設一個與本國發展國情相適應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于是,一個普遍的較高保護水平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與一個折中的模糊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發生沖突就在所難免。這如同一個成年人與一個未成年人之間的較量,未成年人在不占優勢情況下采取了一些非常規做法,成年人認為這樣的競爭不符合游戲規則。國家之間彼此觀念的分歧會滲透到一個國家內部人們持有的知識產權與科技創新之間關系的理念中,例如,我國對于外國的科技創新成果所持有的知識產權保護態度就會影響對國內科研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理念,這和有些人認為知識產權保護存在國內與國外有別的看法相矛盾,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量案例可以說明對于國外與給予國內科研成果提供的知識產權保護確實是相互影響的,特別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個相互影響愈加強烈。

        基于此,關于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之間關系的討論在兩個層面展開:1)科技發達國家與科技追趕型國家中國之間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關系問題;2)中國內部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的關系問題。

        2科技發達國家與科技追趕型國家中國之間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這方面的活生生的案例就是中國與美國之間關于知識產權保護糾紛問題。美國屬于科技發達國家,它經常指責科技追趕型國家中國沒有盡心保護知識產權,中國反過來說中國已經采取積極措施并繼續采取更多措施解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而且還講到有些美國的指責沒有根據。特別是美國有些政客夸大其詞攻擊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當然,這種帶有政治目的的指責除了具有渲染色彩外,對于問題的解決毫無建設性幫助。對于二者之間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關系的認識還須回到問題本身。

        首先,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不過,有些學者反對說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他們認為任何權利都有地域性。當人類社會沒有進入大同世界之前,國家的存在就使得法律具有屬地屬性,在這個層面上講,上面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一般來說,知識產權是與傳統物權相比較而言具有地域性。例如,美國一項專利的權利人沒有在中國申請專利保護,那么,這個專利權人在中國很難獲得中國專利法的保護,即在美國獲得專利法保護的專利并不一定會在中國獲得保護。

        其次,科技發展呈現階梯型。科技創新活動是人類的智力活動,它往往必須符合人類思維活動規律。一般來說,科技創新活動是破浪式向前發展,即后浪推前浪階梯式循序前進。當然,也有偶發因素起到推動作用,但是,在大體上講,沒有好的教育體系,優秀人才培養,大量的科研投入以及前人的開拓性工作,很難產生整體性科技不斷發展狀況。中國作為一個科技追趕型國家,有著大量的受教育人才,每年不斷加大科研投入,而且在政策上也強調科技創新立國,加之,積極吸取其他國家文明成果,科學技術發展呈現出更強的競爭力。不過,積極吸取他國科技文化成果可以通過購買專利或者版權等,也可以通過逆向工程了解技術特征,然后再自己另行研發,還有就是通過不法手段獲取技術資料或者產品等,當然,對于處于公共知識范圍的科技成果則人人皆可以利用。所以,中國科技水平的提升不外乎靠自己努力與國外合作。

        最后,二者結合起來就可以看到科技活動艱難性以及科技成果保護的地域性使得知識產權保護的糾紛不斷上升也就不難理解。WTO下的TRIPS協議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在所有成員國家之間達成的對于知識產權最低保護條款。但是,該協議僅僅是在立法層面要求成員國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達到協議要求最低保護標準,并沒有過多觸及各個國家的司法問題,而是把這個問題留給各個國家自己解決。一個國家的司法體系必須依靠司法人員來執行法律的規定,在這個過程中人的理念、文化以及社會環境都會對司法活動產生影響。在科技追趕型國家中,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從模仿階段轉向自主創新階段,人們的思想也就在這個轉型階段表現出想保護又難以保護的狀態。知識產權違法產業鏈很長,涉及大量的從業人員問題,另外,思想上還多少保留著為了民族工業的發展不要建設高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想法,加之,國內智力創新活動處于萌芽時期。上述觀念的產生看似非理性,但是卻有著階段性經濟與科技發展的現實支撐。不過,當一個國家的內部科技發展到了因為這樣知識產權保護標準而受制約時,那么,依然堅持現有的做法就值得深思。

        3中國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的關系問題

        現階段,中國作為一個科技追趕型國家,它不但面臨國際間的科技競爭壓力,而且,國內的科研活動也處于非常活躍的狀態,如何鼓勵人才投身于科技創新活動,以及如何維持公平的科研競爭環境以保證科研活動持久進行都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例如,近些年,音樂制作人持續表現出創作的低迷、原創性作品的日益萎縮、還有汽車工業的創造力缺乏等與音樂市場和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形成鮮明的對比。市場有需求但是我們沒法滿足,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健全的保障創新主體權益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還有我們缺乏一個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科技創新活動是由有血有肉的自然人來完成,雖然有些科研活動是由組織體來實現,但是,歸根結底還是依賴一個個自然人參與完成,如何激發人們的創造激情是現有制度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沒有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創新主體的利益得不到維護,他本人不但失去創造動力,而且,更為可怕的是給了那些想投入創新活動的人員一個警示:你的智力創造、時間投入以及物質投資可能打水漂。那么,誰還愿意投身于創新活動?這也就解釋了當下我國諸多產業面臨的擺脫低級的復制加工模式進入依靠品牌、創意與技術創新的高附加值模式的困難。

        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反思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的關系對于國家提倡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意義重大。觀念的轉變應該先行一步。如果沒有制度設計者以及社會大眾的觀念的轉變,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也是舉步維艱。目前,盡管社會中存在大量侵犯知識產權人利益的行為難以在司法層面得到立即的解決,但是,社會大眾至少要有個是非觀念“認為這些行為是非法的,是不道德的。可是,現實的狀況令人擔憂,到處可見的盜版制品、任意的下載、肆意使用別人的專利技術,假冒他人的商標的情況愈演愈烈。尤為痛心的是消費者以及銷售者已經習以為常。社會中彌漫著不尊重他人創新成果的氣氛。所以,在根源上解決保護創新主體合法利益的舉措勢在必行。

        總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人類為了激勵創新活動而設計新的產權保護模式,它已經經歷時間與現實的考驗,并取得顯著的效果,我們應該堅決地學會運用此制度為我們創新型社會建設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鄭成思.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4.

        [2]李明德.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2008.

        [3]馮曉青.當代知識產權制度發展的形勢與特點.政法論叢,2007(4).

        第3篇: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模式。

        關鍵詞 大學生;成果轉化;科技傳播;協同創業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25-0221-02

        科技作為拉動國家經濟增長和綜合國力提升的有效手段,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家政府關注的重點。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是21世紀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指標,也被國家日益重視。在國家的倡導下,各部委部門、各級職能部門,制定出臺了多種多樣的政策和措施,對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旨在培養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能力,并鼓勵其進行技術轉化,大學生通過專利成果轉化、技術創業的案例屢見不鮮,相應地高校中開展和從事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的大學生數量和規模穩步增加、參與形式也變得豐富多樣。通過專利成果轉化與科技傳播協同創業成為一種新趨勢。

        1 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與科技傳播協同創業優勢

        科學技術始終是國家科技綜合實力的重要衡量指標,一直是國家科技領域工作的重點。國家對于公民或科研機構開發科學技術一直秉持支持態度,出臺了多種形式的鼓勵措施。專利成果轉化與科技傳播協同的協同創業模式符合國家支持的導向,是國家支持和倡導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在國家的倡導下各級職能部門也出臺了有效的扶持措施,國家通過加大對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財政投入、政策支持和有效引導,倡導高校重視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并鼓勵大學生通過專利成果轉化獲取技術。來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科技創業。例如國務院明確工商注冊資本登記取消資金限制,降低創辦企業準入門檻,同時更加大對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提供創新創業便利條件。

        傳統行業領域的自主創業主要通過市場化的商業經營模式開展,除了需要充裕的時間、資金及人脈支持,還需要專業化的工商稅務、市場競爭、風險規避等諸多知識、經驗和能力,需全身心的投入。高校大學生雖然具有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接觸新事物快,理論水平高的優勢,但是由于處于高等教育階段,在學校以課業為主,無法做到全脫產創業,同時對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群體而言,在企業管理和經營知識儲備上均有所欠缺,從事傳統行業領域顯然是不具備優勢的。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和科技傳播,承接企業項目研發、合作或者技術入股轉讓合營,具有更加長期和穩定的優勢。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技能和科學技術的自身獨占特性優勢,科技創新與技術協同創業模式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學生創業的市場穩定性,受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創業者的親睞。

        2 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及科技傳播制約因素研究

        分析

        2.1大學生群體自身研發能力和轉化意識不足

        據調查結果顯示,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沒有興趣、覺得沒有用、成了大學生對科技創新以及科學技術轉化主要認知。鑒于我國長期以來應試教育的模式,以及現有的大學教育整體態勢,在步入高等教育前接受中等教育的大學生們,在科技創新能力的基本素養,是亟需提高的。大學生交叉創新意識薄弱,也成了制約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的重要因素。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主要需要交叉學科的能力培養,不僅涉及到自然科學方面,同時更加涉及到社會科學方面,往往需要結合自然學科和社會科學等諸多方面的知識。大學生群體在校內的交際面和科技創新人脈的儲備,也決定了其是否能夠在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上有所突破。在對數據的整理和研究中發現,從源頭而言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科學技術能夠成型的源頭,大學生科技創新需要引導,科學技術的轉化需要進一步系統的規劃,擴大科學知識在大學生群體中的知曉度,只有首先抓好大學生科技創新技術,才能進一步的有相應的科學技術方法,從而實現大學生科技創業的可能。

        目前而言,由于知識和視野受到限制,大學生在從事大學生科技創新研發成果轉化選題的時候,存在盲目的現象,導致研發出來的科技成果沒有市場應用轉化的前景,從而加大了科技研發成果的市場轉化難度,致使大批量的科學成果,無法被有效轉化。還有就是大學生科技研發產品、研發成果雖然具有較強的市場應用價值,由于信息資源、以及財力物力缺乏有效的支持,現有的科學技術有時候無法實現轉化,欠缺必要的技術和資源指導。對科學技術申請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過程的概念并不清楚,較多的同學因為不了解覺得很神秘,這些因素導致了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能力的信息閉塞。從而未能使其順利的進行市場的轉化和有效

        引導。

        2.2 大學生自身資源、人脈有限,缺乏必要的有效引導

        各高校先后設置了相應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例如《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供學有余力的同學進行申請。通常情況下,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分為自然科學類,科技制作類、人文社科類研究。大學生通過自主選題以及教師選題的方式進行項目申報書的撰寫。然而高校大學生提交申請的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在自身的研究條件下無法完成的更好。

        就目前而言,一是要加強對大學生選題的引導,通過練習對接教師的科研項目中的子課題以及相關的課題的延伸和綜合,提升大學生研究項目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圍繞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的實際需要,進行非均勻的基金項目劃分工作,改變傳統的不論大小,統一一刀切的形式,將大學生科技創新的資金實際使用到位。另一方面,大學生在從事科技創新研發的時候,需要技術以及相關硬件條件支持。現有高校運行機制應充分合理使用高校的科研設備以及教師指導資源,協助大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研發,促使其專利成果轉化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產品研發向科學申請技術方面轉化的支持力度,促使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更好更加平穩地的向科學技術

        過渡。

        2.3 在校大學生于社會市場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

        技術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對于市場的反應滯后,要加快對技術市場環境的預測監管機制,形成一個有需求有研究,有研究有科學,有科學有轉化的一套盡力而為的推動推手,就要建立起一套高校自身和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引導機制。科學技術的開發不同于一般的科技創新,需要滿足技術的“創造性、新穎性、實用性”等相應的硬性要求,同時對于科學案件的申請也是需要專門的業務知識,常常有科學機構來完成對科學的文件撰寫、提交,但是由于科學技術的申請相對復雜,科學機構需要收繳一部分費用,因此造成了科學申請成本的增加,打消了大學生科技創新研發向科學技術轉化的積極性。

        例如現有的科學案件的申請,已經由傳統的紙質文件申請,轉變為現在的電子科學申請,網絡時代的來臨,加快了科學申請的速度同時也提高了對科學申請人綜合素質的要求。有鑒于此,大學生進行科學技術研發的過程中,在完善自我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需要熟悉科學的申請流程,加強對科學法和知識產權法的學習,需要進行有重點的突出學習,從而才能夠更好地保證研發出來的科技創新產品能夠及時申請成為科學技術,充分穩定保障科技創新成果,為后續的科學轉化奠定相應的

        基礎。

        3 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和技術協同創業模式

        大學生科技創新產品需要引入外力進行推波助瀾效益,協同創業模式一方面充分使用校內的教師資源,要引入高校專家、學者、例如教授、高級工程師,通過加大教師教學實踐補貼,讓教師成為大學生科技創新路上的技術引導者,借助教師科研的經驗和思維模式,通過教師的引導,更進一步地激發和提升大學生從事專利成果轉化的能力,對大學生原始的科技創新研發作品的性能做進一步的優化和驗證,進行二次開發設計,符合工業或者市場的使用,其具有更加科學、合理、經濟的特點,使作品形成產品,以便于同市場進行更好地接軌,獲得企業孵化的親睞。

        協同創業同時探索“雙導”牽引制。通過社會邀約、特聘的方式,開放理念,著力聘請社會上具有突出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推廣和營銷能力、手段、資源的社會專家,同大學生的科技創新轉化產品進行對接,促進產學研用同步協調接軌,實現在專利成果轉化的源頭有作用,在科技創新產品研發的過程中有指導,在研發之后又轉化,轉化之后能夠形成創業企業的配套推動模式,在大學生創業扎根生存、市場開拓,銷售營銷及后續的創業過程中予以全程指導、并可通過其引入一定規模的風險投資,將科技創新產品的科技創業做到資源最大化利用的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對科技創新產品進一步進行市場推廣研究,根據科技創新產品類別特點,設置大學生科技研發和科學技術轉化協同創業營,對其自身的科學技術申請進行培訓,同時進行開設相應的科學技術向企業創辦轉化過渡的培訓學習班,以提升廣大大學生群體科技創業的意識和知識儲備,為大學生群體開展科技創業提供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4 結論

        在現有的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下,基于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科技創業即將成為大學生科技創業的主要潮流,大學生科技創新與科學技術研發,符合大學生創業的實際需要,能夠為大學生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創業渠道,而且能夠促進大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但目前而言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過程還缺乏有效的必要的溝通互動協調機制。

        通過大學生自身的科技研發能力基礎,結合高校和政府的有效引導,建立起一套溝通協同機制,提升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能力,并把控研發源頭和方向,加快加深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進程和轉化程度,并探索高校與政府職能部門的專業對接,引導相應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科學技術進行協同創業,在創業過程中反促大學生專利成果轉化。

        21世紀是創新的世紀,無法創新或者不具備創新能力,都必將成為制約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瓶頸,要結合大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對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進行引導。然而克服這個困難,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通過高校間、政府職能部門、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協同工作,探索大學生科技創業、低風險創業的工作機制和機理,實現大學生科技創新研發和科學技術轉化協同創業的模式。

        參考文獻

        [1]柴徑.以點帶面推進創業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2(10):38-39.

        [2]范賢超.教育創新論[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194-197.

        [3]國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團.回歸工程多樣化宏觀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1).

        [4]朱高峰.談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

        [5]劉連新.對本科工程教育人才素質及其培養模式的思考[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

        [6]李士軍.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研究[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5(3):55-56.

        第4篇: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努力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支撐

        各位領導、同志們:

        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在此召開的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也是科技創新成果供需對接推進會、科技活動周啟動會。剛才,李書記傳達了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張灣區、竹溪縣、東風汽車鍛造公司、科技特派員代表作了典型發言、湖北汽車學院羅永革副院長作了創新成果推介,都講得很好,很有啟發借鑒作用。姚市長代表市政府與各縣(市、區)簽訂了2014年科技創新工作目標責任狀。一會,姚市長還要作重要講話,我將和同志們一起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現在,我代表市科技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以及省廳的安排部署就科技創新工作作簡要報告。

        一、總結成效,認識差距

        去年以來,我們的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具體表現在:

        (一)抓機制建設,進一步優化了創新環境。去年年初,市政府與省科技廳簽訂年度科技工作會商協議書,市委召開了科技獎勵大會,表彰了科學技術進步項目和科技工作先進縣市區,與各縣市區簽訂年度“科技工作目標責任狀”,將科技部門對縣市區的考評制度化,并于年底將其納入五項檢查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創新驅動發展的政策環境進一步得到優化。

        (二)抓示范創建,進一步發揮了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作用。

        一是“國家商用車及關鍵零部件創新型產業集群”取得標志性成績。2013年,國家科技部發文對23個創新產業集群命名,并全部啟動建設,__市“國家商用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名列其中。

        二是“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__)示范基地”正式掛牌。2013年,全市登記科技成果108項,獲省級科技成果獎勵14項,居全省第4名。完成技術交易額4.5億元,得到了省廳表彰。

        三是新創建“西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省政府正式批準。經過多年努力,我市在已有的湖北省白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基礎上,又申報成功了西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在全省都十分難得。

        四是國家國產數控裝備產業集群應用示范區的創建穩步推進。在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數控一代機械產品創新應用示范工程一期”項目基礎上,建立了以8家示范企業為主體的國產數控系統在線檢測開發應用平臺,以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為主導的國產數控系統及裝備推介服務平臺,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為基地的國產數控系統及裝備維護與維修服務平臺,以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為重點的國產數控系統及裝備培訓服務平臺。

        (三)抓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了創新能力。2013年重點與人才辦一道開展了我市“重點產業創新團隊”遴選工作,加強了科技人才與產業的供需對接。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新成績:“武當特色中藥研究湖北省重點實驗”通過建設立項和專家評審,這是我省唯一的一個針對中藥材研究的重點實驗室,也契合了我市生物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其他創新平臺建設也取得新進展:省級工程中心已達12家,省級校企共建研發中心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4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54家。

        (四)抓基地建設,進一步為創新中心建設夯實基礎。秦巴山片區規劃把我市定位為“秦巴山片區(__)科技創新中心”,在科技部、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們邀請專家調研起草了《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中心(__市)規劃》第二稿,初步確立了“一核四級,三位(強產業、優生態、惠民生)一體,帶動全市,輻射片區”的創新框架,以提升科技創新及創新服務功能為重點,建立商用車及裝備制造、農業、生物醫藥、生態環保產業科技創新分中心的建設思路,組織實施了一批配套項目,同時進一步推進了農村科技信息化示范縣建設。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市榮獲了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科技管理先進市、全省科技創新先進市等稱號。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科技部、省科技廳以及四大家領導和東風公司的支持,得益于市內高校和各部門的關心和幫助,得益于廣大科技工作者、企業家和科技管理者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整個科技系統對所有關心和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各位領導、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對奮斗在一線的科技工作者、企業家及科技管理者表示敬意!

        在總結成效的同時,我們必須正視工作中的不足和發展中的差距:一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足,高新技術產業新增值占GDP的比重不到12%,農產品加工產值占比等指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難度任然很大,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發展相對滯后;二是創新投入、創新能力及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有待加強;三是農業科技創新力度不大,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不完備;四是 科技創新環境和條件建設有待優化,管理機制還有待改善,尤其是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全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的基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五是科技管理隊伍的能力和作用還不適應轉型跨越發展新的更高要求,對此,我們將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針對工作問題聚焦“”抓整改。

        二、認清形勢,明確任務

        2014年,我們面對很好的推動創新發展的機遇和更高的挑戰:一是國家、省、市對科技創新工作做了很好的安排部署,指明了發展方向,特別是一系列講話中反復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二是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創建成為推進我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給予了高度關注;三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即將全線貫通,水源區可持續發展對科技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為科技創新增添新的活力;四是東風公司和沃爾沃集團構建全球最大的商用車戰略聯盟并落戶__,為我市主導產業發展帶來大好契機。我們必須增強機遇意識,進取意識,擔當意識,齊心協力,致力于創新中心建設,服務中心城市建設,奮力為__生態文明建設和轉型跨越發展走在全省前列、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做出不懈努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的主要量化目標是:一是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2.0%;二是向上爭取項目經費比上年增長20%;三是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家;四是發明專利申請量突破420件;五是全市的科技招商力爭達到5000萬元;六是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6億元。努力推進各項工作上新臺階,為建成科技創新中心,走在前列奠定堅實基礎。

        三、圍繞目標,多方聯動,合力推進

        第一、加快__市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配合規劃的實施,結合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代擬《關于創建__市秦巴山片區科技創新中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細化明確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目標和責任,爭取科技部在__設立“秦巴山片區扶貧聯系點”;服務好國家(科技部)在__召開“全國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工作推進會”,為此,我們將組織縣市區研編科技扶貧的典型案例,這些案例要有特色、有成效、有代表性、有示范作用,請各縣市區大力支持配合、有關高校專家積極參與,爭取在6月底以前完成研編。

        第二、以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和功能建設為重點,服務北京中關村__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建設。注重科技創新資源供需的精準對接,加強與中關村及京津地區,特別是北京地區的對口協作聯系。

        第三、進一步扎實推進科技創新的示范工作,主要是“六個示范”。一是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科技成果的轉化機制,不斷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__)示范基地”建設,在人才、資金方面給予保障;二是加快__商用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集群試點建設;三是對于正在推進的數控一代應用示范的8個企業和兩個科技平臺,要做好驗收前的各項工作,特別是新購的數控裝備、需改造的量要達到任務書要求,配套資金要落實到位;昨天工作推進會上所確定的配套資金到位辦法請各單位認真抓好落實,確保國家的重大項目能夠在我市按規范順利實施,取得應有的成效,為今后申請重大項目資金奠定基礎。四是進一步推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培育工作。利用科技活動周,加大宣傳,幫助企業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內部管理制度,增強防范侵權風險、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五是進一步做好農村信息化示范市的創建工作,請各縣市區,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扎實推進做好示范點和示范縣的建設工作。六是進一步做好科技扶貧和科技進步示范市、縣的創建工作。

        第四、在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中,重點推進技術創新主體的培育工程。認真貫徹實施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精神,緊扣“政、產、學、研、資、介”六位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進一步把各個環節工作做實做細。一是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做好政府的服務和監管工作,特別是對項目的實施、政策落實情況、成果及績效進行監管;二是深入落實創新型試點企業、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要按照“建庫培育、統籌申報、落實政策、加強管理”的工作思路做好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和復審工作,進一步宣傳和落實國家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創新發展動力;三是以企業為主體,進一步密切產學研合作的關系,以科技特派員等專家人才為重點,加強深度合作,強化項目的績效管理和全程監控;四是注重政府投入對企業創新主體投入的引導,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同時要推進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相結合,把科技招商和“引資、引智、引技”結合起來。通過多方努力,__市和省髙投聯合申報的“__市高端綠色裝備新型產業發展基金”4月3號在北京通過答辯,近期將進入進資調研階段,財政、計劃、各縣市區要做好相關配套工作;__市高新區參與了全省天使基金的籌建,中小企業要積極將先進的技術成果與這些基金做好對接,使我們的新興產業基金在扶持新興產業、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中發揮更好的作用。五是要注重__高新區、西城高新區的功能提升,增強創新孵化,創業服務能力,為我市的創新創業發展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為秦巴山片區科技中心的建設提供支撐。

        第五、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堅持市場導向,優化創新資源的效率。認真學習貫徹落實近年來各級政府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文件精神,進一步規范科技進步獎勵,建立健全市級科技進步獎勵體系,作為我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牛鼻子”。進一步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和轉型跨越發展的科技創新驅動導向,強化市縣兩級的技術創新的市場導向,強化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公益性和共性技術性項目的目標導向,強化創新資源配置的效率導向。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明年的計劃項目要在今年8月底出指南,9、10月份網上登記項目,11月份進行形審調研,爭取在年底前能夠將市級的創新投入真正在預算前拿出盤子,逐步形成項目常年受理,網上征集,分類評審,多中選優的競爭性分配法則,同時注重提效和全程監控。

        第5篇: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關鍵詞:科技創新;創新教育

            一、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不但是知識傳承的載體,還是崇尚和實現創新的活躍群體。大學生積極參與校園科技創新活動,不但可以幫助大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而且更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和作風意志。

            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助于他們學業的完成和提高。大學生通過科技創新各個實踐環節的鍛煉,不但使自身的主體意識和主體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而且提高了參與科技創新的勇氣和能力,形成深入地學習、積極地創新、廣泛地應用這三個環節的互動相長機制。

            大學生科技創新容易實現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通過創新成果轉化到現實的生產活動中去,會使社會發展產生不竭的動力,使那些具有間接、長遠、隱性價值的文化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等人文科學方面的創新不斷得到強化和社會的認可。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的互動共進,還能使人文科學方面的創新得到不斷的提升。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科技創新成果的評價指標過于單一和功利化,容易出現為避免選題失敗而回避風險的行為,使得原始性創新思想受到扼制。為了早出成果,急功近利、弄虛作假、剽竊成果等現象時有發生,甚至可能導致某些學生在人格自律方面出現缺失。部分學生忽視理論課學習,偏重實驗和實踐。個別學生認為在校期間學不到新知識,認為“學校開設的理論課程對自己的能力提升沒什么用”,側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做不到全面發展。

            三個課堂未能完全做到有機整合。主要表現在:第一課堂帶動和指導第二、三課堂的力度還不夠,沒有為第二、三課堂提供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支撐。第二、三課堂的質量和水平不夠高,促進和推動第一課堂質量提高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學院自選的”知識型、學術型、創新型的第二、三課堂品牌活動比較少。

            學生學術科研的氛圍還不夠濃厚。主要表現在:學生科研活動的參與面還不夠廣,有相當部分學生的專業能力、科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都比較薄弱。教師參與學生科研活動的積極性不夠高,指導學生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的力度不夠,導致部分學生對科研缺乏興趣和必要的動力。校園文化的學術底蘊不濃厚,“人人參與、人人支持”學生搞科研的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夠強,因而科研質量不夠高。

            三、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途徑

            1.建立健全“兩個機制”,為做好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保障

            加強制度建設,為做好科技創新提供保障。學校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并出臺關于大學生科技創新的一系列規章制度,要提高重點科研項目的資助額度,把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作為考核教師的內容之一,增設科技創新成果獎,把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及獲獎與評優、黨員發展等掛鉤,激勵教師指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加強引導,全員參與。要建立從領導、教師到學生的三級科研路線,建立“黨政領導帶頭,學歷、職稱較高、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帶頭,學生科技骨干帶頭”的“三帶頭”機制,及時發現、培養有科研興趣和能力的學生,營造全員重視、師生共建的良好氛圍。

            2.創新教育觀念

            在管理制度建設上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以學生為主體,給予學生專業、課程、教師、學習方式的選擇權,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達到“客體主體化,主體客體化”的雙向互動,增強內收外化的效果。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制度,從教師教學評價方面講,應加強教師教學過程設計和組織的探索性、啟發性,學生主體的發揮效果等要素的評價,鼓勵教師與學生協作,共同完成科研、實驗、技術等方面的開發與研究;從學生學業評價方面講,應建立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組織能力、科研意識、創造能力等綜合評定方法,改變單純以課堂知識為考核的狀況。加大學生創新培養的資金投入,學校應劃撥相應的專項經費,鼓勵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發明創造,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創造能力,激起大學生們的創新意識。

           3.創新課程體系

        要實踐創新教育,必須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樹立多元人才觀,采取多樣化的培養方式,因材施教,為創新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及條件。可以實施“平臺+ 模塊”為結構特點的課程體系。 

        按一級學科和學生的共性發展要求構建公共課程基礎平臺,按二級學科要求構建學科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平臺,按專業方向要求設置專業課程模塊,加強基礎、拓寬口徑,增強適應性,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優化教學計劃,壓縮課內學時,減少必修課,加大選修課的比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和靈活自主的學習空間;課程設置分層次、按模塊,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增開相關選修課程,為學生的創新活動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蘊;實施主輔修學習制度,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跨學科、跨專業修讀輔修課程、輔修專業和第二學位專業;創造條件,擴大優秀學生直升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實施第二課堂培養計劃,將第二課堂開展的思想教育活動、科技創新活動、文化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納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設立課外素質能力學分,使課內培養與課外培養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力倡導個性教育,教育者應當把學生的個性作為一種創新的資源來開發,尤其是要擯棄“差生”概念,讓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自尊和自信,挖掘每個學生的創造潛能,給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

            4.創新教材建設

            優化課程結構,進一步加大基礎課程的比重,開設課時充足的選修課,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并重,相互滲透,融會貫通。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國高校教材內容滯后已成為突出問題,由于教材更新的周期較長,課程編制重知識結論的傳統模

        式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知識的接收,制約了學生探究創新能力的發展,也造成了大量書本資料的浪費。因此,加快教材的開發,推廣遠程教育、多媒體教育既可以節省資金,又可以拓展信息的傳播,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另外,在課程編制上,要注重知識的發現過程、分析過程。

            5.提高教師的創新素質

            高校教師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導,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必須要有一支創新型師資隊伍。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素質,要保持思想觀念上的超前性。不斷提高實施創新教育的自覺性,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實踐能力、創新人格的培養。教師要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加強創新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不斷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考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要求學生學會創造,自己首先要練好創新本領。創新教育在對教師的要求上,不再滿足于“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功能和作用,而要求教師能在學生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起引導和示范作用,即教育者能以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去感染、帶動受教育者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創新教育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發揮組織、引導、控制作用,摒棄“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病,不但要有創新意識,而且要有接受學生挑戰的勇氣,營造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激情。

            6.實施“四個結合”,深入落實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

            大學生科技創新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學院要將大學生科技創新納入教學工作中,加強教育引導,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通過邀請專家、學者、教授到學院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博士沙龍”等,提高學生科技創新的興趣;采用強化專業知識的“寬口徑”教學模式,在專業課學習中將科技創新的課題案例引入課堂;通過講授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掌握科技創新的技巧和方法,通過實習實踐環節學以致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

            大學生科技創新與科技立項相結合。科技創新立項是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和素質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學院要重點動員,通過學生參與教師科研立項和“第二課堂”自主立項雙管齊下的方式深入落實、培養學生科技創新的思路、掌握科技創新的方法,在全院形成“學生自主找課題,教師課題找學生”的良好科技創新氛圍。大學生科技創新與科技競賽相結合。學生科技競賽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有效載體和重要途徑。一方面,在全院開展大眾化的科技創新比賽,讓全體同學在參與中提高創新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重點支持有實力的學生參加省級以上的各類專業技能競賽,以賽促學、賽練結合,以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大學生科技創新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要組織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與導師項目、走進企業頂崗實習等形式,著力增強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實效性和服務社會的能力。通過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制作模型、成果展示、解決實際問題等形式,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在實踐的同時鞏固專業知識,開闊視野。

            7.搭建“雙輪驅動”基地平臺,力促大學生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實踐基地是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場所,通過搭建校內實驗基地中心、與企業合作建設校外科技創新基地的形式構建“雙輪驅動”基地平臺。學院要加強工程中心、實訓中心、專業實驗室建設,配備教學、科研設備,實驗基地全面向學生開放,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提供實踐實驗平臺。學院要加強與知名企業聯系,選擇部分實力雄厚的企業簽訂大學生實習研究基地協議。校外基地通過承接學生實習、畢業設計,指導學生參與項目研發,設立專業技能競賽等有效措施,為大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提供強大的保障。

        參考文獻:

        第6篇: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關鍵詞:大慶 管理創新 啟示

        管理創新是企業適應競爭環境變化,提升整體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當前經濟危機影響長期存在的情況下,企業要把握“從追求利潤最大化轉向追求價值最大化;從監控型管理轉向授權型管理;從物力財力競爭轉向市場能力和創新能力競爭”的管理創新潮流。近年來,大慶油田面對資源品質變差、開發成本上升、整體協調發展難度加大等諸多挑戰,堅持把管理創新作為實現“管理突圍”的重要舉措,見到了突出效果。其實踐過程對于企業推進管理創新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案例。

        1.要立足于讓“創新管理”活起來,加強機制建設

        通過上下互動,強化組織,對管理創新成果的立項、組織、申報、評審、獎勵、推廣等各個環節做出規定,完善成果評分標準,細化了分類初選、專家評審、實地考察、推薦答辯、綜合評定等評審環節;建立所屬單位管理創新考績檔案,納入內部經營責任制合同“基礎管理”指標,與經濟效益掛鉤;采取召開經營管理工作會、管理創新經驗交流會,利用《油田經營管理》雜志、“管理交流”欄目、“企業管理動態”簡報等途徑,推廣管理創新成果;對獲獎成果,不僅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獎勵,并要作為職稱評審的加分項和破格的條件。從而建立起運作規范、過程可控、良性互動的運行機制,調動管理創新的積極因素,實現由“冷”到“熱”、由被動到主動的轉變。

        2.要立足于讓“學術氛圍”濃起來,加強互動交流

        通過內外融合,兼收并蓄,促進外部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導入。要組織各級管理人員到先進企業學習考察,參加各種管理成果交流活動,與同類企業對口結成“管理對子”;加強與外部企業及知名院校和管理研究機構的互動考察調研。大慶油田每年都組織管理人員到外部企業和兄弟油田考察交流,參加黑龍江省企業聯合會、中國石油企業協會和中國企業聯合會組織的管理創新交流活動,既展示了自主創新的管理經驗,又學習借鑒了其它先進企業的管理方法,促進了管理水平的提檔升級,被中企聯、清華大學“中國式管理科學”項目組確定為樣本企業。其中,《大型油氣田立體化節能減排管理》一成果,回答了作為創建資源節約型社會主體力量的國有企業,如何更好地踐行發展使命,履行節能環保的社會責任。大慶油田面對生產規模逐年擴大、系統效率不斷降低、注采總量大幅增長、高耗能產量比例逐步增大、環保門檻日益抬高等挑戰,探索了以系統工程理論為指導,以戰略規劃為統領,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系統優化為重點,以精細管理為支撐,以動力機制為保障,以發展循環經濟為生長點,以特色文化為引領的立體節能減排體系,促進了清潔發展、節約發展、可持續發展。其特點是:建立節能減排三維體系,從空間布局上,對油藏工程系統、采油工程系統、地面工程系統進行優化布局和提高效率,實現產量、效益、能耗和排放的綜合效益最大化;從時間進程上,對節能減排的規劃、設計、生產、排放、再利用全過程,進行整體優化;從邏輯步驟上,對節能減排各個階段按照科學的邏輯方法,加強戰略管理、科技管理、過程管理、文化管理,從而形成一個多維度、多要素同時發揮作用的節能減排立體構架。這一模式實行后,大慶油田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與國際平均水平相當。在注水量年均增長1.4%、產液量年均增長6.9%、總井數年均增長16.71%的情況下,能耗總量實現負增長;全油田每年采出的4億多方工業污水,經處理合格后全部回注地下驅油再利用;年均減少CO2排放量117.2萬噸、SO2排放量0.8萬噸,有力地支持了國家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該項目受到政府部門、行業高層和管理專家的高度評價,被確定為國家行政學院案例教學教材,已經兩次在“中央國家機關司局級干部培訓班”上作案例教學,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第7篇: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瘦肉精是食品科技創新的產物之一,早期國外研究發現,瘦肉精對促進動物生長,提高動物瘦肉率和屠宰率有顯著功效,但人體攝入的瘦肉精含量較大時,對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具有刺激作用,會引起心悸、心慌、惡心、嘔吐、肌肉顫抖等臨床癥狀,攝入量過大還會危及人的生命。隨著瘦肉精中毒事件的相繼發生,各國逐漸對瘦肉精實施禁用和限用。然而在我國,瘦肉精問題已困擾了我國消費者20多年,雙匯瘦肉精事件曝光后,隨著政府監管力度的空前加大,瘦肉精添加一度偃旗息鼓,但最近的事實表明,在所謂食品科技創新的推動下,各種對人體有害的食品添加劑禁而不絕,繼續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其主要表現在:

        1.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變種在增加

        以瘦肉精為例:2012年11初上海市藥監局的檢測數據顯示,生豬養殖中從違禁添加鹽酸克倫特羅(瘦肉精的一種)③已經轉向使用萊克多巴胺④等替代品。最能說明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變種在不斷增加的事例,莫過于2012年3月1日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全國首例新型“瘦肉精案件”。該案源于2011年4月岳陽市云溪區畜牧水產局的一次例行檢查,檢查中發現某飼料經銷商產品中附帶小包飼料核心料,當時懷疑是瘦肉精,卻檢測不出是什么物質,送到北京檢測,才發現是新型瘦肉精苯乙醇胺А⑤,一些推銷企業叫它科倫巴胺,以強調這個新產品既有鹽酸克倫特羅的超強效果,又有萊克多巴胺的超快代謝速度。由于這種新型瘦肉精添加劑被單獨裝在沒有廠名廠址的小塑料包里,給豬喂食時摻入一點,就像做菜時放入味精,有很大的隱蔽性。本案查獲的新型瘦肉精添加劑苯乙醇胺А共有127包,如果流入市場,可配成636噸豬飼料。據辦案人員介紹,新型瘦肉精苯乙醇胺А是福建龍海海新飼料預混有限公司生產,2010年該公司曾因“風聲緊”一度停產,但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很快又重操舊業。值得一提的是“苯乙醇胺А”只是該公司所轄營養研發部研究出來的眾多食品添加劑中的一種新產品。

        2.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在不斷擴大

        盡管早在1997年農業部就嚴禁將瘦肉精作為動物的促生長劑使用,但在某些不良企業和個人的所謂創新之下,通過改進添加劑的配方,使包括瘦肉精添加劑在內的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自2011年3月河南雙匯瘦肉精事件后,非法添加瘦肉精被列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但從各方面反饋的情況來看,被瘦肉精污染的不僅僅是生豬養殖。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從最初的生豬,幾乎擴大到了所有被圈養的牲畜、禽類和水產養殖。例如,2010年深圳有13人因食用蛇肉導致瘦肉精中毒;2011年被媒體曝光的河北昌黎等地一些養殖戶用添加了瘦肉精的飼料給羊喂食;2012年年初為備戰倫敦奧運會,有關部門對江蘇省體育局訓練中心附近市場上20多種食品做了與瘦肉精相關的抽檢,結果發現牛肉中瘦肉精明顯超標;2012年4月遼寧省有關部門公布了從2011年3月29日起全省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活動以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耐人尋味的是,在曝光的11起典型案例中,有10起為牛肉飼料中添加瘦肉精案件[3]。從以上所收集的現實材料來看,許多披著食品科技創新外衣的不法之徒,正以科技的名義行危害人們生命健康之實。對食品科技創新進行法律規制應該說是一項緊迫而又重大的事情。

        二、食品科技創新法律規制的應然走向

        (一)食品安全應成為食品科技創新法律規制的首要目標

        食品科技創新與所有科技創新一樣,需要不斷地超越現有技術,并取得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⑥。然而,對于食品科技創新而言,除了具備一切科技創新的共同品質外,更需要關注人類對食品安全的需求。基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理應成為法律規制食品科技創新的首要目標。所謂食品安全,目前在理論上有多種解釋,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食品安全包括三方面,一是從數量的角度,要求人們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所需的基本食品;二是從質量的角度,要求人民所消費的食品不僅營養全面、結構合理,而且安全健康;三是從發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獲取符合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4]。第二種觀點認為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本身對消費者的安全性,即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5]。第三種觀點認為,食品安全是指持續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環境生態質量,使人類社會持續、長久地存在與發展。它包括食品衛生安全、質量安全、數量安全、營養安全、生物安全、可持續性安全六大因素[6]。無論我們對食品安全作何種闡釋,有一點是得到人們普遍認同和共同承認的,即食品安全要求食品的制作和實用不能對人體健康造成顯性或隱性的損害,食品安全的核心就是不能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傷害⑦。將食品安全作為食品科技創新的首要目標,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第一,從權利角度來看,法律賦予了自然人生命權和健康權,這兩個權利關乎自然人的生存和發展,是自然人最基礎的權利,但自然人生命與健康的質量,皆維系于日常消費的食品質量。食品安全不僅關系到個體生命健康,而且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還影響到人種的敷衍和質量。因此,對待食品安全,我們應該從保護人權和關注整個人類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它,從這個意義上說,將食品安全確立為食品科技創新的首要目標,也是保障人權,維護人類社會安全的需要;第二,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是我們既定的目標,豐富的物質生活是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們不僅要為民眾的生活需要而源源不斷地生產出豐富多彩的生活消費品,而且要真正將“食以安為先”落實到實處。為此,為公眾提供衛生安全、質量安全、數量安全、營養安全、生物安全和可持續性安全的食品,理應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說明的是,長期以來我國法律對食品生產和經營的規范和調整,使用的是“食品衛生”這一概念,但研究表明:“食品衛生”這一概念強調的僅僅是食品是干凈的,未受污染的,且側重于加工、流通過程各環節的監控,基本上將種植、養殖環節排除在外”[7],顯然這并不能確保經營者提供的食品不致危害人體的健康,換言之,衛生的食品并不一定是安全的食品,因此,如果我們將食品衛生確立為法律規制食品科技創新的首要目標,并不能達到有效避免食品科技創新失控和濫用的目的。

        (二)食品安全應成為食品科技創新的法律底線

        將食品安全確立為食品科技創新的法律底線,需要正確處理好食品安全與食品科技創新的關系。要正確處理好這二者的關系,需要對安全與創新做到統籌兼顧、不可偏廢。首先,我們不能因強調食品安全而阻卻食品科技的創新。科技是需要不斷創新的,創新是科技的使命和靈魂。科技通過創新在不斷提高自身發展水平的同時,也成為了推動人類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現代人類所締造的工具文明無一不打上了科技創新的烙印。因此,科技創新作為激發人類創造力的活動,理應是最寬松的、最自由的領域,人們應當給予其最大限制的寬容,法律應當給予最大程度的創新自由,而不是濫加限制和羈束。其次,食品科技創新必須接受法律的規制。任何領域的自由都是相對的,不存在無限度、無節制的絕對自由,科技創新活動亦概莫能外。如果我們不加限制地放任科技領域的創新活動,那么人類的創新活動就很有可能反過來成為威脅人類自身安全的一股力量。幾千年來人類在征服自然過程中屢遭重創的慘痛教訓就是最好的證明。隨著食品安全事故的接連曝光,現代科技創新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越來越被人們所認知和了解,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這種人類自身所創造的威脅力量,業已成了人類自身反躬自問的一個“全球性倫理問題”[8]。而對這種現狀,通過法律對人類的科技創新活動進行有效規制,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重要而又緊迫。認識到這一點,對當今的食品科技創新活動的走向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食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物質載體,是“民之天”,更何況食品科技創新活動具有與生俱來的潛在的風險,因而更不能淪為一種任意性的純粹自由創造活動,而應該對其進行必要的法律規制。

        正確處理食品安全與食品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歸根結底無非是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同時,繼續保持食品科技創新的活力,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法律在對食品科技創新進行規制時,應將食品安全設置為食品科技創新不可突破的底線。因為,一方面在人類解決溫飽問題后,安全往往成了人類第一需要,成了現代社會提供給人類的最低限度的庇護與保障。將食品安全確定為食品科技創新的法律底線,既是食品科技創新活動不能突破的最低限度,同時也是國家通過法律手段對食品科技創新實施干預的最大邊界。因此,它仍然為食品科技的創新自由預留了巨大的活動空間,這樣的法律規制既不會抑制,更不會扼殺人們在食品科技創新領域的活力和動力。另一方面,對食品科技創新設置一條安全的底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食品科技創新活動帶來了些許的羈束,但這是一種理性的限制,因為在食品安全的框架內,食品科技創新活動仍然是自由的,正如我國經濟法泰斗李昌麒教授所言:“事實上,限制自由并不包含取消自由,僅僅是對自由不當行使的約束”[9]。因此,為食品科技創新設置食品安全的底線,與食品科技創新對自由的訴求并不相悖,這與火車的自由馳騁離不開鐵軌的束縛是一樣的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講,保障食品安全也是實現食品科技自由創新的內在需要。

        事實上,安全與創新的關系問題一直為我們所忽視,國家通過法律手段組織和管理科技活動長期以來堅持的是一條腿走路,即熱衷于鼓勵和支持創新,而對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缺乏必要的警醒與正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在全部75個條文中涉及鼓勵科技創新和鼓勵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地方有29處,而涉及科技創新安全的表述沒有任何提及,立法的這種價值取向,既不利于人類科技創新活動的可持續發展,也有悖于法律的內在特性和使命,因為法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源于對“發自對人性中或宇宙中與生俱來的種種黑暗勢力的正視和醒悟”[10]。近些年來所發生的每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無不在刺痛善良人們的神經,也使得人們對正確處理好食品安全與食品科技創新二者的關系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共鳴,并開始反思我們在利用法律手段組織和管理科技活動中所一貫秉持的態度和立場。法律不僅僅要擔當起推動科技不斷創新的使命,同時也應擔當起規避科技創新活動可能或已經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應。因此,在法律的框架內正確處理好食品安全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就是法律不僅僅要發揮鼓勵科技創新的引導功能,同時法律也要發揮起控制、懲戒功能,以抑制食品科技創新領域種種惡性的恣意蔓延。

        (三)進一步完善食品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當前我國食品領域的亂象尤以生產和銷售環節為甚,申言之,食品科技被用來為惡主要存在于科技成果的應用環節。因此,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應該成為食品科技成果推廣和應用具有羈束性的價值指引,進一步完善食品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應該成為法律規制食品科技創新活動中的一個重點領域。

        食品科技在生產與銷售中之所以亂象環生,主要原因是對經濟利益的極端追求。毋庸諱言,借用食品科技來提高經濟效益本無可厚非,沒有經濟利益的訴求,科技創新將有被窒息的危險,法律之所以一直高調鼓勵科技創新,個中原因大體就在于此。但在高度市場化的今天,經濟目的至上性和效率優先原則往往會遮蔽人們對科技創新安全的關注,為了個體經濟的增長和財富積累,食品科技的非法濫用將會以常態化的方式與監管部門上演一幕幕貓和老鼠的游戲。要改變這種狀況,除媒體的持續關注和輿論的道德譴責外,以法律為手段完善食品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才是我們最可靠的長效機制。為此目的,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建立完善的食品科技成果安全風險評估法律制度。建立食品科技成果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意味著任何食品科技在投入生產和流通領域之前都必須進行相關安全性風險評估。該制度的實施將使我們“在保證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成果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估計和預見其利用的有害結果,以抑制科技活動所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引導科學與法律實現互動”[11],建立完善的食品科技成果風險評估法律制度對于預防和控制食品科技成果的濫用意義重大,它將為抑制目前市場上各種食品添加劑的非法濫用起到一個安全閥的作用,具有正本清源的功能。當然,為了使該評估制度有更高的權威性和可行性,其制定過程應廣泛聽取食品生產者、消費者和流通環節經營者的意見,讓相關的社會成員深度參與其中,使他們充分享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制定的參與權和監督權。

        其次,鼓勵食品科技成果風險檢測方法的創新。對食品科技成果安全風險的評估,需要借助一定的科技實力作支撐,解決食品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安全問題,歸根到底最終還是需要食品科技技術本身的進步來解決,尤其應關注有關食品的安全與控制技術(又稱食品安全的保障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客觀地說,當前我國在食品科技成果風險檢測方面的技術相對比較落后,以瘦肉精的檢測技術為例,目前能快速檢測出的瘦肉精添加劑主要有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三種瘦肉精添加劑,而新型瘦肉精添加劑的變種在不斷地出現,例如苯乙醇胺А、齊帕特羅、賽庚啶等新型瘦肉精添加劑在四川、浙江等地早已面市,在浙江、嘉興等地一次就查獲尚未銷售完的苯乙醇胺А核心料1380公斤,可配成豬飼料700多噸。這些新型瘦肉精添加劑目前地方監管部門很難檢測出來。遺憾的是我們對苯乙醇胺А、齊帕特羅、賽庚啶等新型瘦肉精添加劑的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發工作才剛剛起步,更令人沮喪的是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合成新的瘦肉精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比如把萊克多巴胺的羥基打斷,加上一個亞硝基就能合成萊乙醇胺А,而且原來能檢測出萊克多巴胺的儀器對這種新型的瘦肉精添加劑卻無能為力。

        總之,我們在運用法律對食品科技創新進行規制的過程中,決不能忽視對食品科技創新風險檢測技術開發與應用的褒獎。否則,我們將在這場圍繞食品科技創新而展開的“道魔之爭”中敗下陣來。

        三、簡評《專利法》第22條的立法價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22條的規定,一項科技創新要被授予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專利權,必須具備“三性”,即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于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專利法》第22條關于專利授予“三性”的規定,在專利領域均具有其特定的立法價值,但在食品科技創新法律規制的視野下,我們重點關注的應該是關于“實用性”的立法價值。

        根據《專利法》第22條第4款的規定,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專利法》的實用性定義蘊涵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科技創新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第8篇: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我國目前比較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開展,國家級、省部級、校級、院系級等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開展力度逐年上升,對西部某地區9所高校的調查顯示,僅針對本科生各類科技立項項目平均每年每校都在450項以上(含校級立項和各院系立項項目),經費投入都在百萬元以上。

        但目前的項目管理現狀卻令人擔憂。各高校普遍采用容易操作和量化的目標管理模式,存在問題較多,如“重視項目立項質量及數量、忽視項目實施的過程管理”、“監督管理方法簡單,有效信息難以及時而全面掌握”、“管理制度缺乏,管理程序不明確”、“職責不明確,分散管理嚴重”、“資源積累不足,重復立項明顯”、“資源浪費嚴重、科技成果產出少”、“立項后項目實施終止隨意,驗收時達不到立項預期”等不良現象普遍存在,項目開展質量往往難以保證,較多項目達不到立項目標要求[U。與國外相比,我國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管理的目標不清晰、程序和保證措施缺乏、職責不明確是主要原因。

        項目質量管理是一種為了確保項目能夠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完成,使整個項目的所有功能活動按照原有的質量及目標要求實施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推行項目質量管理,能夠明確目標重點、制定保證措施、清晰管理職責。

        1.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原則與任務明晰

        1.1 項目質量管理原則

        根據質量管理基本原則,結合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開展實際,擬定以下七個主要質量管理原則。

        (1) 以價值為關注焦點。對于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關注焦點應為其創新的價值。設定潛在或實際的顧客需求,充分思考并做到創新項目可以滿足當前乃至未來的需求,這樣才能立足創新的制高點,創新才會更具價值和成果。

        (2) 領導作用。領導者應建立統籌協調的組織,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實施方針、目標、宗旨,提供資源,重視創新質量環境建設,設定創新項目的目標,明確創新項目的前景,指明方向,使創新項目的價值能夠共享,提供必要的培訓和幫助,授予創新團隊足夠的自主權,使相關人員能夠充分參與,便于創新活動目標的實現。

        (3) 全員參與原則。凡是涉及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組織、管理、服務、參與人員,一律都參與相應過程管理工作,明確權限和職責,利用全員的知識和經驗,實現質量控制的全員參與,使全員能夠以實現目標為己任。

        (4) 過程方法。將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實施進行過程管理,可以更高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界定和建立項目實施過程,識別并測量過程的輸入和輸出,進行過程的有效控制和保持,明確過程管理的職責、權限和義務,充分考慮過程步驟、活動、流程、控制措施、培訓需求、信息、資源等,以達到預期的結果。

        (5) 管理的系統方法。針對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制訂一個由相互聯系的過程體系,理解各個過程間相互關系,將過程與組織目標相聯系,通過測量和評價進行持續改進,減少相互交叉職能間的障礙,追求團隊工作協同。

        (6) 持續改進。持續改進是永恒的目標,通過管理評審、內/外部審核以及糾正/預防措施,持續地改進質量體系的有效性,持續地改進過程的效率和有效性,并依此作為每一名參與者的目標。

        (7) 以事實為決策依據。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實施的數據信息采集力度,確保數據和信息具有足夠的精確度、可靠性和可獲取性,依此作為質量管理決策和行動的依據。把決策和行動建立在對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之上,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降低消耗。

        1.2 項目質量管理的任務

        根據以上原則,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體系的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項目質量管理過程體系的構建;②項目質量管理目標的設定;③項目質量管理措施的制定;④項目質量管理職責的明晰;⑤項目質量管理過程持續改進方法和控制措施的確立;⑥在做好以上5個方面的基礎上,最終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的流程。

        2.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體系構建分析

        2.1 過程體系與過程目標分析

        每個項目的實施過程都對應一個管理過程W。根據項目管理理論,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管理過程由起始、計劃、實施、控制和結束五個部分構成,各過程間的相互關系如圖1所示[5]。各過程的質量管理目標設定如下:

        (1) 起始過程:項目工作與活動的明晰,項目起始與否的決策,是否繼續進行的決定;

        (2) 計劃過程:項目目標、計劃、成本等工作方案的擬訂和編制;

        (3) 實施過程:各種資源、工作任務的組織和協調,團隊工作的激勵,保證項目實施;

        (4) 控制過程:制定標準、實時動態監測項目情況,開展差異分析、問題查找、糾偏等工作,保證目標實現;

        (5) 結束過程:制定項目完成條件,成果進行移交,結束項目活動。

        2.2管理職責與角色定位探析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相關角色涉及學校、院系、教師、項目組和學生五類基本角色,相關職能總體定位如下。

        (1)學校——機制建設和保障服務。學校主要統籌和協調項目的組織與實施工作,保證大學生創新項目實施具有良好的機制和條件,提供服務,做好保障。包括成立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校各部門具體任務的落實;制定和完善項目實施工作機制;專項經費的管理工作;各種激勵制度的制定,獎懲措施的落實,充分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理清思路,統籌落實,分層次建立保障體系,為項目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組織各類座談會、交流會及專題輔導,積極營造氛圍,并提供交流平臺;加大創新基地建設,提供硬件保障等等。而這些職能又逐一分流到相關職能部門。

        (2) 院系——制度執行和管理落實。院系主要負責管理子過程的規范,目標的制定和落實,對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進行有效過程管理,保證制度落實到位;做好指導教師的遴選和管理工作;負責各類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交流工作;協調各種矛盾并負責解決具體問題等等。

        (3) 教師——項目把關和項目指導。教師要研究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實施規律和技術重點,理清項目開展思路并給予及時指導,幫助解決項目技術難點,把控項目開展進度,掌握項目開展動態信息并及時反饋。

        (4) 項目組——負責項目的日常管理和協調工作。項目組雖是臨時組織,但確實是大學生科技活動開展的主體,因此將項目組作為獨立角色非常有必要。項目組在教師指導下,由項目負責人進行具體管理,保證項目實施的進度、團隊建設、任務分工和日常協調等工作。

        (5) 學生——創新項目的主體。在興趣驅動下,學生自主進行創新項目申報和實施,自主培養創新思維、能力訓練。包括學會選題、資料査找、團隊組建與合作、科技論文書寫、實驗方案設計、理論分析、計算方法、實物制作等具體的內容和方法。力求達到學生自我管理、教育、培養的目的,體現學生是創新的主體。

        2.3 過程管理任務明晰

        (1) 起始過程——章程確定和宣傳工作。起始過程主要任務是確立科技活動的章程,做好宣傳和氛圍營造。重點是激發學生興趣和參與熱情。

        (2) 計劃過程——項目策劃和立項工作。計劃過程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學生進行項目策劃和申報,學生自主參與,自主選題,自行組隊,學校相關部門和院系要做好項目申報的組織和服務工作。重點是做好團隊審核、輔助查閱資料、幫助拓展思路、選派指導教師、指導申請填寫、組織立項答辯、做好初期評審等工作。

        (3) 項目實施過程——重視制度落實,做好動態監控,保證目標實現。項目實施過程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實踐和團結協作能力,鼓勵學生團隊的奇思妙想和主動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方法,鼓勵團隊成員密切合作、協商討論、獨立承擔、相互協調的作風和方法,保證項目高質高效自主運行[78]。重點是做好制度落實,通過多種措施的有效動態監控,保證各種困難和不利因素的有效消除,適時而有效調整目標和措施以適應創新環境的變化,從而保證目標實現。

        設計好項目運行啟動機制。鼓勵學生自主開展項目的組織與實施,學生應該成為項目實施的主體。學生簽訂立項承諾書,按照要求自主進行方案規劃與論證、實驗方案設計與開展、數據采集與分析、實物制作與調試等工作,另外還要做好過程記錄工作;指導教師發揮咨詢與指導等輔助功能;學校提供各種保障服務和資料備案工作。

        重視落實項目管理機制,做好跟蹤管理與服務,實行項目動態監控和調整。定期檢查和答疑制度是一種較為有效的做法,在工作實踐中證明,執行“兩周一檢查,中期一答辯”制度效果較好,能夠明晰科創項目實施思路,便于實時調整項目實施方案。有助提高科創項目的成功率。也需要調動學生自查自糾和互查互糾機制,倡導學生自主實施機制,完善項目交流機制,規范項目變更機制,理順項目過程管理機制⑴(見圖2)。

        (4)結束過程——開展驗收答辯和項目結題工作,積極推進成果化建設。驗收答辯是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進行總體評估,學生提交項目建設相關材料并進行成果演示,學校組織專家評委對作品進行檢查和驗收,給出項目點評和繼續完善意見。優秀項目繼續深化,鼓勵學生撰寫論文、申報專利,為學生提供相關成果化指導和條件。最后,學生進行創新學分申請和認定工作。

        2.4 管理過程持續改進分析

        (1) PDCA循環質量持續改進原則。

        任何一個質量改進的基本過程都要遵循PDCA循環的原則,對大學生創新項目實施全面質量管理,也必須如此。循環中,P、D、C、A是分別代表過程管理中計劃(Plan)、執行(D)、檢査(Check)和改進(Actio)四個階段,循環一般有八個步驟(見圖3)。

        (2)基于PDCA循環的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

        PDCA循環每轉動一周,水平就躍上一個臺階。每一次循環都能解決一些原方案存在的問題,質量水平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就有了新的更高的目標。循環往復上升,問題就不斷解決,水平得以不斷改進和提高。

        PDCA循環每轉動一次,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得以持續改進,原目標、措施和職責不斷得到提高和完善,使目標調整為更合理,措施調整為更有效,職責調整為更清晰,由此系統圖得到了完善和改進,新系統圖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按照PDCA循環往復上升,系統圖不斷得到優化,優化模型如圖4所示。

        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優化在PDCA循環的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任務,由此可以建立循環的流程,確立每個階段的標準化內容(見圖5)。

        3.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流程的構建

        項目質量管理過程體系、目標、措施、職責、持續改進方法均已確定的基礎上,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的關鍵,在于建立整個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管理過程的具體流程,如圖6所示。

        4.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應用實證分析——以X大學為例

        X大學自2012年開始在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管理中應用項目質量管理理論,并按照上述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應用到該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大學生實驗創新項目和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三個類別的大學生創新項目的管理中。

        而在2011年以前X大學對此三類大學生創新項目則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標管理模式。

        兩年情況比較發現,2012年按期總結題率達到了97.1%,2011年僅為78.3%,提高了20.8個百分點;2012年學生項目團隊申報專利比率高達18.7%,而2011年僅為5.3%,提高了13.4個百分點;2012年(含錄用)學生團隊比率為17%,:2011年僅為4.8%,提高了12.2個百分點。

        另外,2012年項目結題繼續參加2013項目立項項目的學生比率(僅統計兩年均在校的學生)達26%,大幅高于2011年12%學生繼續參加立項情況。

        連續兩年參加了學生項目評審的評委則反饋,2012年大學生創新項目的質量比以往情況都要好很多,絕大多數項目在驗收答辯時達到了立項要求,沒有達到立項要求的學生團隊多數是因為現有知識儲備或實際條件難以達到要求所致。

        而項目指導教師和院系相關管理人員表示,2012年對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管理比以往更加規范了,項目具體實施信息掌握和反饋比以往有較大改進。

        從X大學2011年與2012年三類學生創新項目實施結果對比來看,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相比目標管理模式,采用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方法更加有效,更能保證項目立項目標的實現,按期結題成功率更高;

        (2) 推行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質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項目實施質量,有利于推進項目成果化建設;

        (3) 項目質量管理模式對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效果更好,更利于學生養成創新習慣,更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

        第9篇:科技創新成果案例范文

        成功經驗

        (一)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兩條快速路徑

        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自2004年引進關鍵技術后,用8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十年的發展道路(如日本用了30年才將列車時速從210公里提升到300公里),證明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夠迅速提高行業科技水平。行業在引進阿爾斯通和西門子等4家公司關鍵技術基礎上進行集成創新,產生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領先技術,也證明了集成創新能夠快速有效地增強技術研發能力。

        (二)供給創造需求是科技創新的適用手段

        需求拉動科技創新的成功事例比比皆是,但并不是所有需求都能拉動科技創新。從供給側推動科技創新,高速列車領域已經產生成功案例。行業集中攻克了動力總成和制動系統等關鍵技術,創造出了群眾對出行時間和舒適性的需求,也大幅提高了行業科技實力。

        (三)市場競爭機制是科技創新的不竭動力

        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競爭普遍存在于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之間、南車下屬19家子公司與北車下屬19個子公司之間,以及國有企業與國際一流企業之間,生存壓力和訂單壓力使企業充滿創新動力。據測算,我國全行業民營企業資本回報率在15%左右,國有企業資本回報率僅在10%左右。但青島四方公司在長春軌道客車公司的競爭壓力下,通過科技創新使資本回報率達到了30%以上,證明了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推動國有企業科技創新,從而轉化為良好經濟效益。

        (四)科技新型舉國體制是科技創新的堅強后盾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科技關系我國經濟安全和民生福祉,是國家必須有所掌控的尖端科技。龐巴迪和西門子等國際一流企業所在國通過支持參與招投標和鼓勵產學研合作等多種手段,對企業科技創新給予極大支持。從我國情況看,2004年明確行業發展路徑后,鐵道部統一組織引進國外技術,科技部支持建設重點實驗室,發展改革委實施重大工程項目、促進裝備國產化并減免進口設備稅收,為提升行業科技水平提供了組合政策保障。

        不足之處

        (一)原始創新缺乏后勁

        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科技基礎薄弱、儲備不足,依賴技術引進促成的短期跨越發展留下了自主創新較差的隱患,技術消化吸收還需要較長時間,加之原始創新投入大、風險高、見效慢,行業內國有企業研發投入遠遠低于國際一流企業,因此行業原始創新能力相對匱乏。

        (二)創新鏈條尚不順暢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行業的需求客戶具有惟一性,行業創新主體的創新步調大體一致,但目前相關的產、學、研機構的協調機制并未形成,全行業創新主體也未做到分工清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并未立足于基礎研究和技術集成工程化研究,開展基礎工作和遠期科技儲備工作的研發人員較少,研發方向上存在企業化傾向,技術要求上跟不上企業步伐。同時,產學研合作缺乏誠信機制和利益分享機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難以順利建立。這導致企業極少開展與高等院校的研發合作,低水平重復研發、科研力量分散、人才低效利用等情況普遍存在。

        (三)行業標準不受認同

        南車集團和北車集團的一些科技成果已形成國內的行業標準,如總成、轉向架和牽引制動等方面,但這些國內標準未與國際標準接軌,尚未得到國際認可。這直接降低了國內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延長了打開國際市場時間,使企業在國際工程項目投標和產品出口中處于不利地位。

        政策建議

        (一)拓寬科技創新資金渠道

        一是國有企業研發投入要比照國際一流企業持續增長,企業自有資金研發投入規模爭取達到財政科技資金投入的3倍以上。二是增加財政科技資金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科技創新資金的投入規模。三是探索籌集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支持技術創新型中小企業研發活動。四是對國有企業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提供資金支持,增加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議價權。

        (二)優化財政科技資金結構

        一是重點支持企業技術研發。擴大財政科技資金投向企業比例,企業使用規模爭取達到70%以上。國家科技計劃和項目注重體現企業重大科技需求。二是支持高等院校基礎研究。三是支持科研院所研發。四是加快建立產學研合作誠信體系和有效模式。

        (三)強化科技創新過程管理

        一是加強國有企業負責人科技創新考核。二是加強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考核。制定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考核辦法,強化對科技投入和產出的分類考核。三是推動國有企業攻關關鍵技術。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青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首页 | 小辣椒福利视频精品导航 | 五月天天堂久久 | 一本大道在线播放欧美 | 亚洲超清中文字幕无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