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如何傳承剪紙文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傳承剪紙文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何傳承剪紙文化

        第1篇: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關鍵詞:剪紙;平面設計;推廣

        1淺談剪紙

        傳統民間剪紙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體現,也是非常具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之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為現代藝術的繼續發展提供了元素與靈感的源泉。中國現代民族剪紙是剪紙藝術的主流,我們需要讓剪紙通過現代平面設計得到更好的傳承和推廣。同時現代平面設計要汲取傳統民間剪紙中的優秀基因,把傳統民間剪紙與平面設計有機結合起來,以更好地發展現代設計。傳統民間剪紙從一開始就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因此其造型、題材、表現形式等都從生活中提取了大量元素。剪紙的內容也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在設計注重從傳統中吸收要素的今天,可以利用傳統剪紙藝術中的紋樣特點締造出許多不同的現代設計方法,使現代設計能夠建立在傳統文化的脈絡上,從而在現代主義設計中弘揚中國文化。而剪紙文化取材于民間,植根于生活,將中國傳統文化通過剪刀和紙片,運用圖形和排版形成了故事性、寓意性極強的作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傳統文化的推廣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傳統剪紙的圖樣視覺效果,是依靠剪紙的陰形和陽形共同作用下,最終將其統一在一個相同的輪廓中。與美術一樣,傳統剪紙最基本的三大元素是點、線、面,根據這些元素,靈活運用剪刀、刻刀在有限的空間中實現無限的創意。

        2剪紙的現狀

        剪紙本身是一種工藝品,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在許多人眼中,剪紙的裝飾功能大于實用功能;而在過去,剪紙作為傳統吉祥紋樣的一種載體,在一定程度上比起建筑中的吉祥紋樣,更能做到快捷傳遞吉祥紋樣寓意的作用。逢年過節,紅白喜事等,剪紙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對于現在,過去的女性普遍掌握刺繡以及剪紙的基本技能。傳統剪紙最主要的工具是剪刀,后來隨剪紙的發展以及批量生產的需要又出現了刻刀??痰侗绕鸺舻对谝欢ǔ潭壬夏軇撟鞒龈泳碌淖髌?。但在工業化發展的今天,傳統民間藝術受到了極大的阻礙。首先,在傳承方面就出現了巨大斷層。年輕人逐漸不愿意學習他們眼中略為枯燥的技藝,掌握熟練剪紙技法的手工藝匠人老齡化嚴重。而剪紙又是通過剪刀或者刻刀雕琢形成的產物,勞動時間耗時長,效率低,難度又大,不適合批量生產,沒有取得很好的資金收益。這就是剪紙發展困難重重的原因。許多人對于剪紙的看法仍然是裝飾大于實用,因此,許多相對欠發達地區的人依然把剪紙作為裝飾品,市場競爭意識較為薄弱,知識產權方面觀念也較為淡化,無法做到對手工藝技術的良好繼承,以及對剪紙藝術品的良好推廣。如果沒有市場競爭意識,單純依靠手藝人的推動,要想實現經濟效益就難上加難。首先剪紙藝人缺乏產權意識,對自身的作品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概念了解相對較少,而優秀的原作品常常有可能被抄襲或者模仿,自身卻不知曉如何通過法律途徑去維權。好的作品一旦出名,其他人爭相效仿,知識產權的概念也就逐漸弱化。雖然我國對于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較大,但是現階段法律還較不完善,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不能很好地對手藝人和作品進行保護。

        3傳統剪紙如何通過平面設計得到更好推廣

        平面設計,也稱為“視覺傳達設計”。如何將信息更好地與視覺傳達結合是平面設計師一直努力研究的課題,其范圍及用途相當廣泛,包括圖形創意、字體設計、版式設計、招貼、VI設計、包裝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等。平面設計覆蓋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因此選擇平面設計作為載體能夠很好地推廣剪紙。首先,應該加大推廣力度,加大對剪紙藝術品的開發力度,從不同層級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消費者,比如針對兒童群體,可以將成語故事、吉祥紋樣的剪紙通過設計制作成更加有趣的藝術品。豐富藝術品種類,比如可以適當增加文創產品的設計,如書簽、冰箱貼等,以實現更好的推廣,使剪紙不再只有裝飾功能。其次,提高各地區剪紙藝術品的知名度。比如在旅游業發達的地區,將剪紙的紋樣和載體進行優化設計,而后做出優質的旅游紀念品,不僅刺激當地經濟增長,還擴大了知名度,并且在名聲和經濟的帶動下,也有利于對當地的剪紙藝人和剪紙藝術品的保護。在民俗文化方面,可以為剪紙藝術的發展打造一個很好的平臺,還可以電視、網絡、媒體等媒介方式傳達。同時做好知識產權保護,杜絕盜版和抄襲,更好地保護剪紙文化與藝術,并培養剪紙藝術的接班人。對有“絕活”和技藝高超的藝人進行獎勵和支持,將有保護當地經濟思想的手工藝人有效組織起來,一起為本地剪紙藝術發展作貢獻。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把握剪紙藝術與平面設計的關系與運用,要掌握剪紙中的圖形、設計等,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其精華加以設計改造,使剪紙藝術在平面設計中得到更好的發展與推廣。傳統剪紙圖形的平面性、裝飾性、內涵性,也對當代平面設計有著深刻的影響。傳統剪紙的素材非常豐富,從鳥獸蟲魚到神話故事、人物、吉祥紋樣等,造型題材一般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寓意。比如石榴其果實形態多顆粒,就象征多子;而蝙蝠的“蝠”字與“?!弊滞?,因此蝙蝠就有著天降福運的寓意。而剪紙藝術特殊的思維方式,也可以激發當代設計的創作靈感。以傳統剪紙中“鏤空”的視覺效果為例,平面設計就可以從中借鑒。此外,剪紙藝人把視覺意象轉換成圖形符號的設計時,經過熟練的肌肉記憶裁剪出優秀的剪紙作品,而剪紙中的肌理和樣式也是平面設計師可以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4結語

        平面設計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平面設計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元素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大力推行保護傳統工藝的今天,如何借助現代設計的力量對傳統藝術進行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傳統藝術和現代設計共同努力。吸收傳統藝術中的精華,然后以現代設計為載體,最終讓傳統文化實現更加長遠的發展。

        作者:黃姝嫻 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念祥.民間老剪紙[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9:10-20.

        [2]靳鶴琳.我所認識的中國傳統剪紙[J].科技信息,2009:58-66.

        [3]呂勝中.中國民間剪紙[M].湖南美術出版社,1994:66-78.

        [4]潘魯生,陳魯夏.中國吉祥剪紙圖集[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9:56-67.

        [5]袁玲,方艷.中國傳統民間剪紙藝術與現代平面設計[J].美與時代,2004:34-45.

        [6]潘魯生.中國民俗剪紙圖集[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3:89-98.

        第2篇: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關鍵詞】中陽剪紙;社會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傳承現狀

        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位于山西省西部,呂梁山脈中段西麓。東與汾陽、孝義兩市交界,西與柳林、石樓兩縣接壤,南與交口縣相連,北與離石市毗鄰。總體來說,中陽縣位于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呂梁地區。這一帶民俗文化積淀極為深厚,保留著許多原生態的人文環境,由此形成中陽剪紙古老的民俗文化內涵與藝術形態。

        一、中陽剪紙的工藝特點及種類

        民間剪紙,又稱剪花、刻紙、窗花,是中國民間傳統的裝飾藝術之一。i它最能體現自身本色精神的作品,大多保留在窮鄉僻壤的山區農村,民間剪紙主要以剪刀和紅、綠等顏色鮮艷的彩紙,采用變形夸張手法,鉸出各種具有寓意的圖案。可用于日常、節日的室內環境裝飾,從民間剪紙的表現形式看,可分為單色剪紙、折疊剪紙、套色剪紙、點色剪紙、襯色剪紙、填色剪紙、拼色剪紙。

        (一)中陽剪紙的工藝特點

        中陽剪紙是流傳在山西省中陽縣的一種民間藝術,這其中蘊含了大量富有價值的圖騰符號,而且還保存著較多的古代文化信息和神話故事。中陽剪紙取材于身邊的事物,結合原始文化積淀,應用細致的創作手法,雕刻出精美的剪紙圖案。中陽剪紙的內容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人物、植物、動物、器物,這反映了中陽地區人民保留的遠古人類古樸的觀念和信仰。例如剪紙中展示的蛇、蛙、兔、魚的主題紋樣,反映了遠古華夏先民的圖騰崇拜;各種造型的娃娃組合紋樣,是中華民族生命崇拜心理意識的積淀;一些象征吉祥的紋樣,以對神武的崇拜,表達了勞動人民追求美滿、幸福、平安、富裕生活的愿望;

        第二種主要表現人們在不同時節令和人生禮儀中的活動情景,這形象反映出了中陽地區的農民生產生活的日常生活場景。

        第三種是以剪紙的紋樣記錄了流傳于民間的古老傳說和故事,通過這些剪紙反映了中陽勞動中陽勞動人民樸素的道德觀念、純真的生活情趣和幽默感。

        中陽剪紙的主要作者是中陽農村中的勞動婦女,中陽剪紙的技藝的傳承關系一般是自發的,其中有以家族方式傳承的。因此,展現了她們較高的審美情趣和聰明才智。

        (二)中陽剪紙的種類

        本文中,筆者按照剪紙在俗民生活中的應用將中陽剪紙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用于歲時節日的剪紙。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春節人們會大掃除,準備食物,并在家里貼上窗花,窗花上雕刻地一般是動物和植物的花案。元宵節的窗花大多都是跟花燈有關的圖案。

        第二類是用于人生禮儀的剪紙。比如在孩子出生時,當地人就會為出生的孩子剪一張窗花。還有在家里人結婚時,也會剪一個帶有“喜喜”字樣的圖案。同時祝壽的時候也會剪成“壽桃葫蘆”,或者剪蝙蝠(福)、鹿(祿)、壽星三種構成的紋樣。

        第三類是用于日常生活的剪紙。主,還有貼在要用于墻花,還有就是將剪紙貼在水缸和糧倉等器皿上。

        二、中陽剪紙的社會文化功能

        1、中陽剪紙的生活實用功能

        山西省中陽縣地處黃河流域中段,黃土高原腹部,每逢大小節慶的時候,當地的農村婦女便運用紅紙剪出各式各樣的裝飾品來點綴這片黃土地,使得這片土地變得絢麗多彩,充滿了生機活力。同時當地的婦女通過剪紙極大地豐富了農閑時間,也增強了當地人之間的感情。

        2、精神體驗

        中陽婦女不僅通過剪紙美化生活環境,而且還通過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理解,用剪紙來表達她們淳樸的思想和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時當地人也通過剪紙,表達了自己的美好愿望。

        3、中陽剪紙的文化功能

        在歷史的發展中,剪紙也成為了品評當地巧手婦女的標準,同時也是展示當地婦女內心世界的一種方式。同時中陽剪紙還記載了許多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它將古代中原的歷史以藝術的形式傳承下來。因此,中陽剪紙還有文化功能。

        三、中陽剪紙的教育功能

        (一)中陽剪紙對人的智力因素的影響

        剪紙的教育功能首先應該體現在對人的智力的影響,人的智力的發展有五大因素影響:遺傳與環境、早期經驗、教育與教學、社會實踐和主觀努力。ii而剪紙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影響著人的智力因素的發展,它會對構成人的智力的五因素產生影響,下面筆者就具體闡述一下中陽剪紙是如何對人的智力因素構成影響。

        1、剪紙可以培養人的思維創造能力

        思維力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維力是智力的核心。剪紙的制作工序首先要起稿。要創作一幅剪紙作品,首先要進行構思,構思確定后才能起稿布局,對畫面進行具體的描繪,再畫出黑白效果。在剪紙的過程中,通過對剪紙圖案的構思,可以人的思維力富有創造力。

        2、剪紙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

        中陽剪紙大多都是家族傳承,一般都是上一輩老的剪紙藝人傳授給下一輩,在傳授的過程中,剪紙藝人要記憶許多復雜的圖案,還要記憶剪紙的制作過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當中,大多數手工藝人也就擁有比較好的記憶力。

        3、剪紙可以培養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培養人豐富的想象力

        中陽剪紙中的許多內容大多都是描繪動物、植物的,但是更為流傳廣泛的是根據田間勞作而創作出來的剪紙作品。剪紙作品之所以能夠栩栩如生,正是因為剪紙藝人們細致入微的觀察。 中陽剪紙的內容還有另外一個來源,就是古代中原地區流傳下來的歷史故事和神話,剪紙藝人通過對神話和歷史故事的細心揣摩和體會,發揮個人的想象力,才能將故事中的人物剪刻地更加生動。

        (二)中陽剪紙對人非智力因素的影響

        1、剪紙有助于興趣的養成。中陽地區的勞動婦女在農忙時會在田地間勞作,在農閑時,她們就會聚在一起切磋剪紙的技術,在這個過程中,婦女們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培養了自己高尚和獨特的民間文化藝術傾向。

        2、剪紙有助于吃苦耐勞意志力的養成。剪紙不僅要有細致的觀察力、善于操作的剪刻能力,還需要有刻苦鉆研的勁頭。雖說剪紙是一個熟能生巧的技能,但是剪紙藝人在剪一個新的圖案之前,必須要沉下氣,仔細研究新圖樣,通過反復揣摩,剪刻,才能形成精美的剪紙圖案。因此這就培養了中陽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

        3、剪紙有助于當地人民民族性格的塑造。由于特殊的地域、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因素,中陽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剪紙就成為了這種文化的代表之一,當地人民把對生命和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通過剪紙藝術保留、體現和傳承,這也就造就了中陽人憨厚、天真、樸實的民族風格。當地人民剪出各種各樣的花樣,并將其應用于日常的生活當中,這充分顯示了,當地人民對生活充滿的熱情。

        四、中陽剪紙的傳承現狀

        多年來,中陽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中陽民俗剪紙藝術引入教學體系。在全縣各小學校,一直把剪紙作為學生手工課予以傳承。

        時代的變遷引起了人們生活、藝術和欣賞興趣的變化,然而在現在,為了更好地適應生活和市場的需要,中陽民間剪紙更多地被用于裝飾,強化了作為禮品、藝術品和作為生活點綴的藝術功能,不僅是因為它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更加豐富多彩,具有了呂梁地區民間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更主要的原因是中陽民間剪紙越來越注意繼承、消化和吸收與之相關的兄弟姐妹藝術的特點,從而發展為一種最能代表呂梁地區民間藝術特色的藝術形式,成為一種文化載體出現在對外交流的舞臺上。iii新時代的中陽民間剪紙在造型和刀法上,在繼承前人藝術的基礎上,更追求刀隨心意,大刀闊斧,隨心所欲,得意忘形,注重創作形式從有法到無法,從有序到無序,力求出神入化,把民間藝術的傳統精髓消化、吸收、創新,產生出面目一新,將民族特點和地域特色相結合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新型剪紙。隨著市場經濟在城鎮鄉村的廣泛深入,中陽的剪紙已經成為當地一部分人發展經濟的手段,也成為當地人展示自己心靈追求和審美價值的載體。中陽民間剪紙作品的商品化意識被加強,藝術形式和時代特征被強化。所以說,中陽人民熱愛剪紙,創作剪紙的熱情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創作剪紙的藝術氛圍空前濃厚,剪紙藝術活動的交流、展覽、銷售活動盛況空前。同時,中陽的經濟發展也促進了剪紙的商品化進程。整合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是中陽發展文化、發展經濟、發展旅游業的基本思路。

        即便如此,中陽剪紙還是面臨著威脅,其中,中陽剪紙的許多經典、復雜的花樣正在逐漸消失,老一代的傳承人的逝去同時也會引發珍貴圖樣的消失。現在中陽剪紙已經進入當地的小學手工課,但這只是將皮毛傳授給學生,真正的技藝還是需要專業的手工藝人才能完成。因此,該如何更好地保護中陽剪紙,并將其發揚光大是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

        注釋:

        i劉彩青.山西中陽剪紙的傳承與保護[D].西北民族大學,2009.

        第3篇: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關鍵詞:剪紙藝術;黃河三角洲;美術教育;傳承

        剪紙藝術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民族內涵和歷史生活文化,具有很高的民俗文化研究價值,其已然成為我國傳統藝術中最為普及和大眾化的藝術表現形式,對于其他的民間藝術也起到了一定的影響。黃河三角洲由于地域的特點和歷史因素,其剪紙藝術有著獨特的歷史和經歷,雖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如何采取相應的措施應對,是剪紙文化發展和傳承的關鍵。

        一、生活的藝術

        藝術風格的形成,往往與某個地域的自然環境、水文地質、風土人情和歷史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相鄰地域的人文交流也是一個方面。黃河三角洲地區在歷史上都曾有眾多從河北、山西移居到此的人,這些外來人同時也將其故鄉的風俗習慣和地域文化帶到了黃河三角洲地區,所以山西、河北的人文藝術風格也影響了黃河三角洲剪紙藝術的風格。黃河三角州同時也是東部沿海與我國北方的交通樞紐,魯南、浙江和膠東半島等地的客商進京和往來天津都必須從這里經過,所以,江浙地區和膠東地區的藝術風格也對黃河三角洲的剪紙藝術風格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黃河三角洲作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以耕種為主、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為根源的社會,加上其男耕女織的傳統生活方式,為民間剪紙的誕生提供了基礎,人們在日常生活之余,通過一張張剪紙描繪工作、生活,表現勞動人民獨特的大眾藝術。剪紙藝術是由勞動人民創造的,同時也是屬于勞動人民的大眾藝術,原因是紙張容易得到、藝術成本低廉、方便制作、受眾面廣因而在黃河三角洲受到普遍青睞。黃河三角洲的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在《惠民志》當中有所記載。

        二、藝術的風格

        黃河三角洲剪紙藝術的流傳渠道和形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外地移民的遷入,他們將外地的剪紙技術和風格帶到了黃河三角洲地區,與當地的剪紙藝術融為一體持續繼續發展流傳,前文所說的大量的山西、河北移民的遷入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其二是黃河三角洲本地的人民通過探訪親戚、探望友人或者趕集的形式流傳下來;其三是祖輩、父母輩對子孫后代的傳承,這種傳承方式特點在于有著明顯的個體或者家族的風格特征。黃河三角洲的剪紙藝術經歷了長期的生活經歷和民俗活動的運用,其藝術內涵已經深入人心,藝術手法已廣受青睞,漸漸形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財富和審美標準,也形成了黃河三角洲地區的地域文化特征。黃河三角洲剪紙藝術通常以單色為主,偶爾也有套色、分色的形式。單色通常以白紙或紅紙為主,紅色主要用于制作裝飾美化用的墻花、頂棚花、窗花、喜花;而白紙主要用于制作繡花。色彩方面主要以大紅色較為常見,其中鏤空的部分很少,色塊較為明顯,內容大多是體現人們所喜愛的事物。紅色有熱情喜慶的色彩,烘托了歡快火熱的氛圍,體現了人民樂觀開朗的生活方式,雖然形式簡單但卻給人一種樸實、純潔的情感。制作方法一般是用剪刀剪,也有用刀刻或者二者并用的,但大部分還是使用剪刀的。黃河三角洲剪紙藝術一般采用折疊對稱和部分對稱的方法剪刻,表現形式以寫意為主,造型質樸,質樸中帶有靈韻。

        三、發展與策略

        黃河三角洲的眾多農村婦女曾經一度是剪紙藝術發展的主要力量,各地方也曾出現過不少的剪紙大師。大約在半個世紀以前,由于受到當時左派思想的影響,民俗的剪紙藝術曾經受到過冷落,改革開放之后,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顯著的提高,黃河三角州的民俗文化和剪紙藝術終于迎來的復蘇和發展的春天,人們對生活的贊美和熱愛使得剪紙藝術恢復了活力,不少人又重新開始學習剪紙,通過剪紙反映現代化的新生活。剪紙藝術之所以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其重點在于前文說過的低廉易得的材料、簡單易學的技術、貼近生活貼近大眾的風格形式。在目前農村的剪紙藝術瀕臨失傳的現狀下,我們更應該重視剪紙教學在農村學校中的教學,讓更多的人從小就培養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和堅持。剪紙藝術正慢慢地被人們發現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并將剪紙藝術認作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同時通過剪紙藝人的不斷堅持,剪紙藝術也在與時俱進,傳統的剪紙藝術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高科技需要與之相稱的高情調的藝術協調,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剪紙藝術還將受到更多民眾的青睞,為弘揚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和精神文明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轉型與應用

        中國的剪紙藝術經過了不同階段的傳承和發展,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民俗文化對社會的教化、維持和調節的能力,促進了中國藝術文化的不斷傳承和持續發展,其內在的觀念、原則、內涵、情感和風格都是不斷的傳承和發展帶來的結果。雖然目前黃河三角洲的剪紙藝術正朝著積極的方向在發展,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剪紙藝術也確實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文化沖擊,對此我們必須要及時采取相應的策略,才能確保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一)文化轉型

        現代社會充滿了各種先進的文化和科技,這些給傳統的剪紙藝術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部分人對剪紙藝術存在著一些誤解,對于傳統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還缺乏一定的科學認識和正確的態度,對剪紙藝術的保護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投入的時間和資金都遠遠不夠。同時不少的民間剪紙藝人對于剪紙藝術的認識也沒有與時俱進,部分剪紙藝人只是單純的把剪紙當作一種謀生的手藝活兒,甚至害怕被人搶走生意而拒絕傳授,這導致了剪紙的技藝無法得到有效的繼承和發展。目前我國還缺少一套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也還沒有成立相關的專門的保護組織,這些都導致目前我國傳統的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遇到困難。

        (二)應對措施

        剪紙藝術作為黃河三角洲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如今的處境較為困難,我們應該堅持以傳承、發展為根本的任務,采取“保護、發展、傳承”的策略,對黃河三角洲剪紙藝術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有針對性的研究和保護工作,從而強化對于黃河三角洲乃至全國的剪紙藝術的重視程度。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給予有力的支持和鼓勵,不斷完善相應的剪紙藝術文化保護、發展和傳承的相關體系制度,通過政策的扶持來培養更多優秀的、對剪紙充滿熱情的剪紙藝人,確保剪紙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三)創新策略

        作為一門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色彩的藝術,我們在保護的同時還應該為剪紙藝術實現相應的創新,比如為剪紙藝術的保護建立相關的專業的研究管理機構,設立剪紙方面的學習課程。對于傳統的民間剪紙藝人而言,不僅要孜孜不倦的學習傳統的剪紙技藝,還應該積極的改革創新,將傳統的剪紙藝術進行充分地改革和發展,使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積極地融合,在弘揚傳統藝術文化的同時不斷貼近現代生活,堅持傳統剪紙藝術與現代文明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創新型發展道路。同時,在這種創新的路上,要注意時刻保持傳統剪紙藝術的藝術核心,在這一前提下讓剪紙藝術完成現代化的突破。

        (四)品牌塑造

        通過發掘各種人力資源,給設立剪紙藝術的專門研究機構、學習課程提供專業人才方面的保障,采用三個整合的方式(剪紙藝術與學科科目的整合,實現教學主渠道的功能;剪紙藝術與德智教育的整合,開辟德智教育的新渠道;剪紙藝術與生活教育的整合,不斷的豐富和強化生活經驗),為剪紙藝術教育和研究打下扎實的基礎,提供確實可行的發展方向。如:山東剪紙文化研究中心變固定為流動,以“流動的科普”方式開展剪紙文化社科普及教育活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剪紙藝術在黃河三角洲乃至全國的傳承和發展都離不開相關人員的重視和改革,通過融合現代藝術和生活元素、結合當下的生活現狀對民俗進行改進和創新,才能實現我國傳統剪紙藝術與社會發展的融合,從而使剪紙藝術這一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永奇.黃河三角洲民俗剪紙[M].黑龍江: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1.

        [2]孫永奇,季宏偉.黃河三角洲民俗剪紙藝術的特質[J].東岳論叢,2010,(06):103-107.

        [3]萬煒.黃河三角洲民間剪紙藝術簡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1):14-17.

        [4]孫永奇,季宏偉,李長云.交融的心象簡約的圖語———淺析黃河三角洲民俗剪紙[J].山東文學(下半月),2008,(08):71-72.

        [5]朱中華,孫永奇,季宏偉等.連續與延續的剪紙語言———黃河三角洲民俗剪紙探索之路[J].齊魯藝苑,2014,(05):10-12.

        第4篇: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2009年6月,大學剛畢業,她就回到了銀川文化城,靠著從母親那里借來的3萬元現金,租了間門面,創辦了寧夏藝盟禮益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

        剛開始創業,為了推廣自己的剪紙產品,她選擇使用了最原始的辦法,帶著自己開發的賀卡剪紙,每天跑單位、進會場,展示自己的剪紙。

        在會場的進出口,她手拿一把剪刀,只聽“咔咔”幾聲,不到兩分鐘時間,一張紅紙就變成了一個人的笑臉。在用手剪紙的同時,她不斷地向人們講解著剪紙這門古老的藝術。

        她的大膽表現吸引了不少觀眾,人們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駐足觀看,不時發出嘖嘖的贊嘆。遇到愛好剪紙的觀眾,還主動與她交流經驗,有的當場買下了她的不少剪紙作品。

        但她的行動也引來了不少的白眼、奚落。她多次跑單位,看門的門衛不讓她進門。于是,她陪著笑臉,好話說了一大堆,最終才讓進門,還被反復提醒,不能待太長時間,怕她是“三無人員”, 給單位造成麻煩,影響單位的形象。

        有付出就有收獲。時間不長,她接到了第一筆單子,是300多張賀卡,要求一周內交付。因為印數太少,印刷廠無法做,只能窩在辦公室用打印機打印。沒有工人,她就讓全家上陣,媽媽、妹妹、小姨,一家人剪了4天,保質保量地完成賀卡的剪紙任務。

        就這樣,她艱難地支撐著傳統的剪紙藝術,到當年年底,她開發的賀卡賣出了3000多張,收入不到一萬元。如何擴大市場,提高經濟效益?必須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不久,在一次去杭州考察的過程中,她被杭州精美的絲綢所吸引。這時,她靈光一閃,能不能做絲綢剪紙畫?因為過去的剪紙作品全是紙的,大多用白紙裝裱,不僅檔次低,時間長點還會褪色,而用絲綢不僅檔次高,有品位,而且耐保存。

        于是,她打定主意,咬咬牙,一次性批發了4000多元錢的絲綢開始嘗試。隨后幾個月時間,她投入了幾萬元的資金,不斷嘗試,最終,她成功將剪紙與絲綢融合,用精美的圖案配上優質的絲綢,制作出一幅幅彩色絲綢剪紙畫,既像一幅國畫,又散發出濃郁的回鄉民俗風味,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這項發明因此榮獲了“全國婦女手工制品最佳創意獎”。

        她的絲綢剪紙畫一推向市場,就大受歡迎,更讓她的公司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經濟效益連連攀升:2011年,總銷售額達到370萬元,2012年則突破500萬元。

        第5篇: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一)剪紙動畫的特點:剪紙的制作采取剪,刻,描為一體的方式。與我國古老傳統電影的演繹有相同之處。電影起初演繹的就是一種物體運動的形成過程,用剪紙來與電影先聯系可以看出在電影的基礎上利用更簡單易懂的方式來表達動畫的形成。剪紙的圖案上分別剪出了各種人么所需要的動物、人物、風景等;以及包括靜態、動態、寫真等。如果刻制動物形式圖案,會根據動物的具體代表動作來表達;再根據細節來描繪形體逐漸使動物顯得非常逼真,活靈活現。再用獨特的顏色來描繪背景顏色使動物能夠融入到環境之中,原本靜態的動物利用一個奔跑的形態充分展示動物的特點。

        (二)剪紙的制作。我國的剪紙圖案有眾多表達形式。就針對門花來說,就有雪花、梅花、百合、牡丹等各種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在傳統民間剪紙中大多人選擇門花有一定的代表意義;它往往代表的是人們對生活的一種向往和愿望、用剪紙的方式來來表達自己的心理愿望,例如用鳳凰、龍舞來表達自己對子女的成才期盼;用高山、流水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豁達開朗;用萬事如意、心想事成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憧憬。這些題材在我們周圍身邊非常普遍,通常是物體具有美好的象征意義人們就會用剪紙的方式把他記錄下來;大多都是以祈福為中心來制作剪紙。在我國傳統祭祀的過程中剪紙的作用更加發揮非常有特色,人們會采用剪紙制作出金銀財寶、琉璃珠寶、搖錢樹等、種類繁多。這些剪紙體現了一種美好的生活,這是人們對去世的一種祝愿希望他們在另一個世界能夠過上更好的更好,擺脫塵世的煩擾。

        二、剪紙的傳承和發展

        (一)剪紙藝術與建筑設計理念相結合。我國民間傳統藝術理念是民間最具有代表性的的表發方式,它是民間藝術的真諦也是傳承藝術同時使剪紙藝術結合建筑設計理論才能讓建筑更加生活、貼近生活。古往今來,我國的傳統民間剪紙都能夠非常有力的表達了人類的思想和生活,加上人類設計的思想。與設計思想相融合,難舍難分。面對我國傳統幾千的歷史文化以及豐厚的歷史底蘊,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尋找設計的靈感;而剪紙正是生活的母體表現。通過對傳統設計的深入了解和剖析,非常精確的掌握我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對現在藝術創作增添一巨大動力。在這個世界交融的社會設計者更加要中西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又能傳承我們傳統藝術;使中華傳統藝術得以更好的發展和延續。

        (二)傳統服裝設計和現代服裝設計。由于我國傳統民族生活和剪紙結合的非常緊密,人民的服裝設計都已經和剪紙互為一體,服裝展示出剪紙的特點、剪紙的圖案?,F在服裝設計中當然不能丟棄傳統的風格,在服裝設計上采用更多的就是圖案和顏色的搭配,而剪紙的特點就在于此所以從剪紙中可以更多的了解到如何更好的搭配圖案和色彩。剪紙藝術和現在流行服裝藝術相結合。從傳統走向時代、從時代走向未來;從民間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世界。在世界服裝設計大舞臺上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在設計特點上服裝要求的是里外搭配,層層鋪墊;這就與剪紙有相同的特點,剪紙利用巧妙的疊合剪切,使剪紙外觀完美展露同時圖案的形成又有一定的規律性才會顯得剪紙圖案更加給人一種美感。

        第6篇: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關鍵詞:民間文化;中職美術;教學

        我的家鄉地處九龍江畔,歷史悠久、地廣物博、民風淳樸、人杰地靈,繁育了豐富多彩的具有閩南特色的文化藝術,民間藝術是“美術課程”的寶貴資源。例如,漳浦剪紙、漳州木版年畫、木偶戲劇、端午賽龍舟、水仙花雕刻藝術……多彩多姿的閩南民間藝術,它是家鄉的一朵藝術奇花,值得我們下一代去認識、學習、發揚,積極挖掘本地民間藝術很有藝術價值,因為在這里孕育了獨特的閩南文化。閩南文化之美,值得我們用崇敬的眼光去欣賞,更值得我們用心去傳承。

        如何充分利用中職美術教學過程,有效滲透并充分運用閩南民間美術資源呢?具體措施如下:

        1 將美術教學與豐富的校外民俗活動相結合

        在美術活動中,結合各種不同的傳統節日,立足于閩南民間節日風俗,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例如,端午節教師根據節日特點,結合中職學生專業年齡特點精心設計活動,美術專業教學要充分利用高教版教材《廣告設計與制作》這門課程,讓學生設計帶有閩南風情、能體現閩南傳統體育項目――端午節賽龍舟公益廣告競賽。食品專業學生美術課程開展了設計“巧手制作端午節手抄報”比賽等活動。同學們拿著自己心愛的作品相互交流和欣賞,感受閩南民間文化的氣氛。

        2 以閩南土樓文化為美術教學資源

        將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南靖土樓文化引入美術課堂,帶學生到南靖土樓進行實地寫生,并舉辦土樓文化寫生作品展,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校園文化。收集與土樓有關的資料,客家土樓歷史故事、土樓建筑特色、突出土樓鄉土、土樓鄉情、土樓風景。

        (1)結合高教版教材《色彩》課本第五章《風景寫生》課,滲透閩南土樓文化,給同學們介紹美麗神奇的土樓,如南靖土樓的風景,土樓田螺坑、土樓群、懷遠樓、塔下土樓群等。它們有圓形、半圓形、方形等建筑結構,并巧妙地向學生提問“這些土樓風景的色彩是如何形成的”,同學們自然就會講到家鄉土樓美麗的風景。這會豐富學生的視覺感受,領悟土樓建筑藝術與自然之美,使學生更加熱愛自然、熱愛家鄉。這加深了學生接觸當地閩南傳統文化資源的印象。

        (2)為加深學生對土樓文化的了解,學校文化藝術學部在南靖土樓曲江河坑自然村設立寫生基地點。藝術學部每年都帶學生到土樓實地寫生,開展“土樓色彩風景寫生”“土樓風景速寫”“土樓風景素描”等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實踐、觀察,親身感受土樓的建筑風格和深厚的文化沉積。學校充分利用當地閩南傳統文化資源對學生了解民間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藝術素質及審美能力,有著積極且重要的意義。

        3 將閩南漳浦剪紙藝術等引入美術教學

        福建漳浦剪紙藝術源遠流長,漳浦剪紙是一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鏤空藝術的杰作。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濃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國民間藝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漳浦剪紙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剪刀剪和刀刻。我們把剪紙作為特色活動來開展,學生利用課堂和業余時間進行練習。

        (1)同學們利用課余收集漳浦剪紙藝術的信息資料,尋找方法不限,可以應用網絡、電視、課外書籍等。到上課時學生先講自己了解的漳浦剪紙藝術知識,三個一群,五個一伙,根據自己介紹的興趣內容自愿結合成小組,先進行交流,然后小組進行匯報。有的小組向同學們介紹了漳浦剪紙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有的小組介紹了各式各樣動物、花卉的剪紙藝術,以及各種剪紙的裝飾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組介紹了閩南民間與泉州傳統的剪紙藝術的形式風格,同學們通過第一課時的討論、交流,同學們對漳浦剪紙藝術知識從知之甚少到具有一定的了解了。

        (2)在高教版教材《圖案》第一章第四節――“圖案的繼承與借鑒”,它把漳浦剪紙藝術引進學校課堂,欣賞漳浦剪紙藝術作品,分析它的表現內容、表現題材,作品中充分關注閩南的鄉土人情、自然風光、傳說、民俗活動、歷史景觀等,動態地反映當下閩南人民的生活狀態。

        (3)介紹漳浦剪紙的表現方法,陽刻剪紙、陰刻剪紙、剪紙的制作步驟、剪紙的符號語言,圓形、月牙形、鋸齒形、柳葉形等。在圖案單獨紋樣這一課,引導學生以閩南惠安女為形象,以閩南民間故事等為題材來表現和創作,學生聽了很感興趣,表現出了強烈的動手愿望。根據漳浦剪紙制作方法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一件作品。上民間剪紙美術課是同學們最開心的日子,他們四人一組,用小小的剪刀,色彩斑斕的彩紙,盡情地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展示他們的心靈手巧。他們在動手、動腦中體驗民間藝術,將民間美術引入課堂為同學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戶,讓美術課堂鮮亮了起來。

        4 欣賞和創作富有閩南民族特色的傳統工藝品

        學生通過欣賞閩南民間傳統特色的工藝美術作品、領略閩南的歷史文化。例如,通過視頻欣賞《漳州水仙花雕刻》,學生從中了解水仙花雕刻藝術,需準備鋼制的刻刀、刻片、刻鉗、刻剪、修葉刀和刻針等工具對水仙花莖球進行八個流程的雕刻。雕刻后的水仙花莖球經過浸洗、蓋棉、定根、管理和控溫。一勺清水,葉花具佳,花開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百賞不厭;視頻欣賞《漳州棉花畫》棉花畫是漳州別具一格的棉花畫工藝品。視頻介紹了棉花畫的藝術發展史,曾經有過一個繁榮昌盛的時期,在20世紀90年代初停止制作,最近才開始復蘇。通過欣賞和了解民間工藝品,激發了學生對民間藝術的熱愛。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拉近自身與民間美術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充分理解民間美術的造型和形式,增加他們的審美能力,進一步拉近學生與民間勞動大眾的距離。

        第7篇: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關鍵詞: 小學美術教學 人文素養

        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再次掀起學校文化建設的熱潮。課程改革的核心是通過改革向學校、教師、學生并通過他們向社會傳播先進文化,倡導一種人本、民主、平等、創新、對話、合作、多元、開放的文化,這是新課程文化的內涵。充分利用豐富系統的地方課程文化資源,對促進課程文化建設,將會起到重要作用。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1.注重利用學校教育資源,在課程文化建設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教育是通過課程進行的,課程的性質決定教育過程的目的、機制與方法,有什么樣的課程,就有什么樣的教育運行模式?!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痹谶@種背景下,我們提出了“基于學校教育資源的課程文化建設探索與研究”課題,就是為了還原課程的文化本體地位,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實現學生可持續發展。學校不僅要求每一門課程而且要求整個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彌漫文化氣息和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課程文化在學校教育中占核心地位。因此,本課題的實踐與研究,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學校教育資源是人類社會資源之一。教育資源指的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創造積累的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教育技能、教育資產、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理念、教育設施及教育領域內外人際關系的總和。學校獨特的課程文化建設,基于一草一木,一事一人,每一項活動的教育資源。實際教學中所理解的課程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課程。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在現代學校制度背景下,在課程實踐過程中,以開展課程開發與實施為基礎,以教師隊伍的發展為著眼點,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的文化傳承。課程文化以教材與活動為載體,是教師與學生雙方互動的產物,是學生在學校情景中經歷一切,獲得一切經驗的過程,指的是學校領導對課程設置的決策力,學校教師對課程的創造力,通過教師的傳遞與引領,在學生身上所能體現和彰顯的課程價值的影響力,服務于學生未來成長和發展素養。

        2.將學校校本資源與剪紙藝術整合創新,在提升人文情懷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校園文化建設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重要途徑。我將剪紙藝術與學校特色文化建設進行融合,進而建立基于地方文化資源中的校本課程體系,將為學生創造親身實踐的環境與條件,為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獲得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其價值有以下方面:剪紙教學有利于創設育人情境,形成辦學特色,有利于學生生理心理的發展,可以培養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審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剪紙教學有利于對瀕臨絕跡的民族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剪紙特色教學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

        將學校校本資源與剪紙藝術整合創新,走以文化發展為主,藝術教育全面發展的特色辦學之路。調查小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了解剪紙的基本知識,并進行簡單的操作實踐。研究剪紙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及對激發學生學習剪紙的興趣,陶冶學生性情,教給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研究剪紙在創作環節中的運用方法及對學生理解,在剪紙指導過程中,采用“一看、二設計、三畫、四剪刻、五修改”的五步教學法,逐步培養學生剪紙能力:了解全國各大流派,掌握各種剪刻紙的風格,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總結剪紙在小學校本課程中的作用。為了構建以傳承民間剪紙藝術為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我們除了把美術課作為傳承剪紙途徑之一外,還嘗試在晨會、班隊活動課、語文(說寫訓練課)、校本、綜合實踐等課中滲透剪紙教學。此外,我們重點研究以剪紙為特色的校本課程研究,從而培養學生的剪紙興趣,熱愛民族文化,發展學生的特長和個性,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

        《中國教育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中小學校要“辦出自己的特色”。我開設剪紙藝術課程,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蔽覈逃谊慂Q琴先生也說:“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奔艏埧梢允购⒆影察o下來,專心致志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就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于大腦開發。

        3.注重學生情感抒發的培育,在校本教研中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校本教研是教師與新課程的對話,教師與自身的對話,教師與教師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這種對話的本質是一種共享,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校本教研有利于創建學習型組織,構建校園文化,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校發展。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是生活的再現。隨著物質生活的進步發展,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漸提升。小學美術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教室,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甚至走出校園,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勾畫出心中那份情感,增進對自然的熱愛。

        所以,小學美術教學要引導學生加強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通過線條、色彩、空間、明暗等方式表達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從而品味生活,增強人文情懷。

        4.利用民間文化設計美術教學活動,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新課標指出:“應充分利用當地民族、民間藝術資源及文物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睂W生對自己的地方民間文化還是比較熟悉的,接觸得也比較多,美術教育要把這個優勢和特色發揮出來,積極開發利用好地方人文資源,設計有趣的美術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景中體驗美術,感受民間文化所蘊含的人文情懷。

        5.通過工藝制作去體驗與創造生活,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第8篇: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5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使得“非遺”申報等活動如火如荼展開。 201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正式實施。“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將“非遺”保護與傳統工藝[2]的振興首次結合,傳統工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6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其中所提到的“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既對提升我國工業產品的質量有指導意義,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也直接關系到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命運。

        一、根基――工匠精神是非遺之傳統

        中國歷來崇尚工匠精神,匠是中國傳統的字眼,《說文解字》中云:“匠,木工也”,而后具有專門技術的人都被稱之為“匠”,工匠則是指有特殊技藝的人,是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離的木匠、銅匠、鐵匠、石匠、篾匠等職業,明朝皇帝朱元璋親自起草的《工匠頂替》昭告中就對工匠的安排和使用進行了規范。工匠精神實際上就是中國古代工匠“切磋琢磨”精神,德藝兼修、本真、匠心,一直都是傳統工匠的思想核心。

        工匠精神存在于“非遺”的每一個項目中。中國“非遺”申報與梳理事業如火如荼,目前,已建立起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總數超過一萬項的非遺名錄,其中 38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項目, 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 1104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國家級代表傳承人 1986名。各級“非遺”代表項目涵蓋了大多數的民間工藝,絢麗多彩的民間工藝,既是工匠們謀生的手段,又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胺沁z”名錄中無論曲藝戲劇,還是工藝美術項目,其之維系傳承,都歸功于工匠精神的堅守。

        “非遺”背景下,民間的畫工、繡工、舞者等大工匠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甘于寂寞、默默奉獻的民間手工藝人,秉承工匠精神的傳統,自覺而嚴格地恪守傳統文化的規范、程式,秉承精益求精的精神,以近乎完美的標準來對待自己的文化對象,成為技藝高超者,成為某一地區特有文化的代表傳承人。如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的大工匠王世猛,就是閩南民居營造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另外一位閩南著名的大木匠師葉本營則成立公司,將傳統的建筑技藝與電腦技術相結合。

        “非遺”傳承人的工匠堅守使“非遺”項目得以薪火相傳。如《百鳥朝鳳》中的嗩吶藝人焦三爺,用自己的一生捍衛自己的嗩吶事業,面對外物的沖擊和身體的病痛,堅持而不放棄,完美呈現了工匠精神。又如刺繡,一針一線,都是匠人手繡而成,把繡品當作藝術品而非商品來研究與提升。山東高密撲灰年畫、高密剪紙、膠東紙扎、撲灰年畫均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代表項目,雖然藝術形式各異,但體現的民俗精神和藝術之美是一致的,工匠對藝術至臻的追求也是相同的。高密市河南村范祚信是國家遴選認定的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剪紙藝術的傳承人,出生于 1944年的范祚信,老少四代剪紙,母親劉氏是剪紙顧問,妻子劉財花,孫女亦是剪紙能手。范祚信自 7歲學習剪紙伊始,剪刀就未曾離手,如今雙手布滿老繭。在被遴選為“非遺”傳承人之前,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剪紙工匠,夫妻趕集賣剪紙,補貼家用; 80年代,參加縣文化館,成為專業剪紙能手,如今變成了剪紙傳承人,自創剪紙紋樣,傳承剪紙手藝,這么多年持之以恒的堅持,依靠的就是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對剪紙的愛好,剪紙已成為他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紙扎是傳統喪葬儀式的祭祀明器,在山東濰坊和高密非常流行。筆者曾經采訪過山東濰坊諸城市桃林鄉瓦屋村一戶已傳承了四代的紙扎藝人,他們既不是非遺傳承人,也不是出名的大工匠,紙扎只是他們世代相傳下來的農閑時的副業。雖然如此,與機械化構圖和打印圖、流水線的喪葬明器制作不同,他們還是堅持一切手工,用自家莊稼的桅桿和玉米秸稈做架,手工裁剪彩紙,裱糊制作而成。因為純手工制作,并且追求精致的外觀,夫妻二人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才能完成一件成品,雖然沒有系統學習過構圖和色彩搭配,他們卻可以持續地從客人的口中收集意見,并努力加以改進。對他們而言,紙扎不再僅僅是生產可供買賣的產品,更是承載了情感與文化的藝術作品,這是最質樸的工匠精神的體現。

        可以說,目前“非遺”代表項目中的每一位民間藝人,對工匠精神的堅守是此類項目能夠保存至今,成為“非遺”代表項目的必要條件。

        二、重塑工匠精神――“非遺”保護之核心

        與“非遺”如火如荼申報的局面相比,如何開展“非遺”保護成為一個難題,從過去重申報輕保護,而后重保護輕傳承,到如今走入博物館化保護的死胡同,即便是致力于生產性保護的“非遺”項目,也是問題重重。政府與學者多次提及“非遺”保護,關注的是非遺項目本身之藝術形式、內容,保護措施也多是經濟上的補貼和政策支持,卻忽略了“非遺”代表項目共有的留存之根基―工匠精神。未來,重塑工匠精神將成為“非遺”保護的核心所在。

        “非遺”生產性保護是近幾年非遺保護的新舉措,針對的是技藝類文化遺產?!胺沁z”有多種分類方式, UNESCO《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和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等五大類。[3]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中則細分為十大類別: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 2015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中羅列了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傳統技藝 241項,傳統美術 122項,約占 1372項的三分之一,省級代表性項目的比例與此同。針對“非遺”類別不同,其保護亦有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三種方式。搶救性保護以記錄保存為主,整體性保護則是與文化生態環境為整體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保護,生產性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方式,“是指在具有生產性質的實踐過程中,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為核心,以有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為前提,借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品的保護方式。 ‘生產性’是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共有屬性,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文化內涵和技藝價值要靠人的手工創造來體現,只有在生產實踐中,其傳統工藝流程、核心技藝等才能實現保護、傳承和弘揚”[4]。王文章主張要根據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性質和類型而采用不同的保護方式:“有一些屬于傳統手工技藝類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比如說年畫、剪紙,就要按照積極保護的原則,進行生產性的保護,要把它作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加以延續,通過這種項目的傳承、生產和開發,使它產生經濟效益,維持這些傳承人的生活和再傳承的經濟基礎,調動其積極性,而對一些民間信仰的項目及其他瀕危的傳統音樂和傳統表演藝術,目前要把搶救放在第一位。 ”[5]

        生產性保護既能傳承技藝,又能夠賣出產品。為此,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委托社會科學院就在 2010年和 2011年對非物質遺產的生產性保護開展專項調研, 2010年11月,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下發了《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建設的通知》,并起草了《文化部關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指導意見》[6]。截止到2016年,文化部已命名了兩批共一百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示范基地[7]。生產性保護和示范基地取得了一些成效,如陜西鳳翔縣城關鎮六營村的鳳翔彩繪泥塑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陜西西秦刺繡采用全國展銷等模式展開銷售[8]。

        誠然,生產性保護應該成為“非遺”傳統技藝的生存保障。經濟背景下,傳統手工藝的經濟困境導致藝人溫飽不足以自保,利益驅使下不得不轉行,所以滿足工匠的溫飽需求,或者說初始階段保障“非遺”商品獲取市場認可,是其生存傳承的基礎保障。但目前來看,“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實際生產中存在著過度商業化開發。在追求“短平快”和“賺快錢”社會風尚下,打著“非遺”名號的“非遺”手工品熱賣,隨之而來的價格上漲,實際上多是大批量制作和流水線上的機械生產的產品,直接影響到了“非遺產品 ”的品質,過去輝煌而今天品質日益粗劣的中國陶瓷,雖然產量大,但是收益低,國際知名度和認可度不高,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非遺”之所以得到傳承,一在工藝,二在精神。以所列的山東高密地區為例,國家級“非遺”項目聶家莊泥塑的材料成本不高,但生產周期較長,從選泥、形塑到上色要一年時間,撲灰年畫、剪紙亦是如此,材料便宜而手藝非朝夕之功。國家傳承人的原創作品是創作者藝術經驗、智慧的體現,過度商業化和機械生產則降低了“非遺”產品的藝術質量和口碑。高密剪紙傳承人范祚信耗時三年設計的原創剪紙作品《水滸 108將》紋樣,每年僅可手工制作五套,而電腦印花和模切機的復制品則可大批量出現。這種大批量的機械產品沖擊了民間工藝的手工價值,打擊了手工藝人的生產積極性,甚而影響到了非遺的傳承,山東高密地區撲灰年畫目前只有三家傳承世家,剪紙亦只有八人左右,聶家莊泥塑情況較好,約有四五十戶。另有原因則是某些非遺傳承人在市場和經濟的誘惑下,沒有堅守工匠精神,脫離生產制作一線,成為生意人;年輕一代選擇機械加工的快速學習,未能領會非遺之真諦。

        同一地區“非遺”生產性保護境況較好的聶家莊泥塑,可給予我們更多的啟發。起源于明朝萬歷年間興盛于清康熙年間的高密聶家莊泥塑,本是兒童玩具,原只有泥塑老三樣:叫虎、雞、搖猴。現在卻成為高密地區旅游送禮之佳品,品種多樣。此地泥塑價格雖然比一般工藝品價格高昂,但民眾卻對此尤其喜愛,歸其原因,在于泥塑作品的精致獨特,這離不開泥塑藝人們對自己產品的完美追求。聶希蔚是高密聶家莊泥塑的國家傳承人,其自小學習泥塑, 80年代接受過專門雕塑的學習,成為具有高超泥塑技藝的專業藝人。聶希蔚的精益求精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改變世人對泥塑的印象,泥塑不僅僅只是兒童的玩具,兒童玩具數量重要,而聶希蔚更重視泥塑的質量和品質,對他而言,每一件泥塑都是所謂的細活。二是注重創新,他注重泥塑題材、工藝和材料的創新。即便到了晚年,成為國家傳承人的聶希蔚,也不貪圖經濟利益大肆制作泥塑,致力于開發創作新泥塑品種,對其進行色彩、工藝的提升,為泥塑的發展貢獻力量。對他而言,追求產品的創新與藝術高度的過程,其實是一個自我愉悅和滿足的過程,是一種精神層次的追求。

        “非遺”的創新亦離不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除了精益求精之外,應還有一層更深的含義,即競爭與創新。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精進離不開行業內的競爭,而競爭促使了技藝的創新。如今,根據“非遺”傳承人制度,某一人員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其他人員很難再次被認定,如此一來,傳承人仿佛被打上了手藝所有者的印記,易引發壟斷。壟斷亦不利于其傳承與創新。只有隨時有競爭、創新意識的手藝,才是未來更有希望的,“非遺”保護應百家爭鳴,保持競爭。

        可見,即便是“非遺”生產性保護政策之下,工匠精神的堅守亦尤為重要。故“非遺”保護和創新,需重塑工匠精神,這關系到“非遺”的傳承和命運。

        結語

        “非遺”項目之所以能夠流傳千百年,根基在于工匠精神的堅守,非遺能夠留存至今,傳承人的工匠精神功不可沒,而非遺的保護和命運走向,最終亦取決于工匠精神的重塑,工匠精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和保護的必然條件,由此來看,未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另外一條途徑,除了將其博物館、市場化、經濟化之外,可通過弘揚工匠精神的方式,使其更好地保存并發揚光大,保持其長久的生命力和優良的品質。

        注釋:

        [1]中國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2]王晨陽(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指出,傳統工藝是指具有歷史傳承、與民眾生活聯系緊密,富有民族或地域特色的手工技藝機器采用天然原材料制作的產品。[3][7]宋俊華主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201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9,11.

        [4]趙辰昕主編.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訪談錄[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2: 79.

        [5]王文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413.

        第9篇:如何傳承剪紙文化范文

        【關鍵詞】平面構成;剪紙;創新思維;綜合訓練

        平面構成是設計類大學本科教育的基礎課程,是藝術設計中創造形式美重要的方法之一。民間剪紙藝術的傳承人大多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設計教育,將平面構成的理論知識與他們的創作實踐相結合,將對其藝術水準有很好的提升,而綜合訓練是提升平面構成能力最好的途徑。筆者在對剪紙藝術傳承人學員(以下簡稱學員)的教學實踐中,將平面構成課程對其創新思維培養的綜合訓練(以下簡稱綜合訓練)分為認知模塊和實踐模塊。其中,實踐模塊又分為三個訓練單元。

        一、綜合訓練的必要性

        平面構成課程通過對點、線、面及其構成法則,引導學員進行跨界分析和頭腦風暴,聯系生活中的事物進行設計理論的講解,并對動植物的自然形態、相關設計作品及國外剪紙作品進行賞析。平面構成的理論可聯系剪紙創作實踐,先設計出圖形,然后對圖形進行重組與再生,以達到圖形創作方面的訓練目的。課程將剪紙中的“形”與“連接”兩個要素,貫穿在綜合訓練中,經歷由元素——圖形——新圖形——圖案——空間形態的轉變過程后,形成作品的最終形態。綜合訓練能讓學員了解視覺平面是如何組成空間造型、空間造型又如何還原成視覺平面的,并引導他們嘗試將作品與光影結合在一起,將創作升華為在空間造型和光影效果中的新型剪紙藝術。同時,綜合訓練在為傳統圖形添加抽象含義的同時,將構成、關聯、邏輯、空間、光影等創新理念聯系到剪紙藝術的創作實踐中。

        二、綜合訓練的內容

        (一)認知模塊本模塊中講解點、線、面的產生與其所具有的形態、它們之間由于參照物、運動、積累、疊加等因素變化而發生相互轉化。教師聯系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事物,講解點、線、面的視覺屬性與物理屬性,并進行點、線、面創作方式的頭腦風暴,讓學員對提出的創作方式進行討論和歸納。課程結合動植物的自然形態、部分設計作品圖片及國外剪紙作品,講解構成法則中重復的類型、漸變的效果、模數思維等,并重點分析視覺平面中的視覺識別順序(即人眼對作品中圖形的大小、形狀、顏色、對比、位置等因素的識別順序,是否與藝術家、設計師想要傳達的內容相匹配)、圖形與設計素描的關系、相同圖形的不同表達方法。(二)實踐模塊筆者將實踐模塊分為三個訓練的單元。1.訓練一本訓練是培養學員通過調整平面構成中的架構和尺度,將不同風格的元素整合在一起,為剪紙圖案的創作融入平面構成的思維。訓練內容是先讓學員在黑色的A4手工紙上等分出12張7x7cm的小方塊,通過折、剪、刻的方式,按自己的喜好進行創作。然后,用一張2開(52x76cm)的白紙板做襯底,將制作好的若干剪紙粘貼在上面,小剪紙之間的間距為1cm。學員創作的剪紙組合成一幅作品。雖然小剪紙風格各異,但是在整體的平面構成布局中,則表現得和諧又富有變化。因為剪紙在創作的過程中會有折痕,所以會產生不平整的效果。利用這一特點,將小剪紙上的一個粘在白紙板上,剪紙的其余部分會微微翹起。這時,在旁邊放置光源,每一張小剪紙的折痕產生的凸起和凹陷,都會形成投影。如果光源的位置變化,其受光面與影子也會發生變化,從而使整件作品充滿了夢幻感(圖1)。2.訓練二本訓練的主題是圖形的重組與再生,利用不同類型結構生成圖案。訓練二要求學員將之前創作的7x7cm的剪紙作業,進行1/4單元或者1/8單元圖形的選取,然后以井字、米字、螺線、單線、圓線等結構進行重復構成訓練(圖2)。在圖形與結構線生成圖案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圖形的方向、位置、疊加,以及正負圖形的關系。3.訓練三本訓練旨在培養學員從創作的平面思維轉向立體思維和空間造型轉向視覺平面的能力。這一訓練要求學員要在邊長為20cm立方體的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創作。

        三、創作過程中的注意點

        (一)題材與內容課程應以東北民俗、農耕文化以及自身情感等題材為主,結合綜合訓練的理念,鼓勵學員運用自身的剪紙技術,選擇所要表達的主題。(二)面與面之間的聯系通過結構線及單個圖形的重復進行面與面的連接,需要注意四點:相鄰面之間的圖形關聯、相鄰面之間的鏤空關聯、相對面之間的圖形關聯,以及相對面之間的鏤空關聯(圖3)。(三)作品表面與立方體內部的聯系剪紙的鏤空部分可以看到立方體內部,達到內外呼應、渾然一體的效果。而立方體內部的剪紙既可以使用表面鏤空部分的圖形,也可以另行加入剪紙造型(圖4)。(四)圖形大小與密度作品通過六個面中圖形與鏤空部分的大小、疏密產生多層次的空間效果,有利于豐富作品的視覺層次感(圖5).(五)圖形的重組與再生通過對一兩種元素的重組與再生,創造豐富的圖案。這部分設計要注意局部圖形創作的純粹性,不要加入過多的元素,避免造成對于主體圖形的干擾(圖6)。(六)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在創作的過程中,作品都會涉及一個到幾個相關聯主體圖案的創作。立方體的不同角度會呈現出一個面到幾個面的形象,有大片鏤空的作品能呈現更多的圖形。這就需要學員在創作的過程中處理好局部與主體的關系,對每個角度都進行推敲和調整,以便達到較好的視覺效果(圖7)。(七)形、光與影的關系因為立方體的各面是鏤空的,在創作時也要考慮光與影的運用,一種是光源從內往外,另一種是光源從外至內。因此,要根據作品投射在外的光影效果對多層疊加的圖形進行調整(圖8)。結語通過平面構成課程中的綜合訓練,有助于培養剪紙傳承人的創新思維,拓寬他們的創作思路和審美角度。學員李安娜在課后對課程做了這樣的反饋:“近花甲之年,第一次在高等學府與大學生同堂上課,已是難得,更聽到了周彤老師對點、線、面的精彩解析,收獲頗豐。這些美術知識突破了常規的視角與思維,圍繞作品的視覺和物理兩種屬性展開跨界聯想,并進行了實踐創作。最終呈現的作品讓我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美,就看你能否發現并有方法將其展現出來。在設計圖案之前,周老師在美學上的一番啟示,打破了我原有的構思模式?!畧D案要做減法,但意境要豐富、有品位?!@猶如一顆種子,深深地埋在了我們的心里。這幾天的課程,讓我品嘗了創造的艱辛與快樂,也讓我的價值觀、審美觀和思維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和升華?!?/p>

        參考文獻:

        [1]E.H.貢布里希.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 最新久久免费网址 |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视频看看 | 亚洲精品综合福利亚洲区在线 | 日本一道综在合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