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工程地質學知識點范文

        工程地質學知識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程地質學知識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工程地質學知識點

        第1篇:工程地質學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 碩士研究生;教學觀念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2)01-0036-03

        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教學階段是從本科時期的知識學習階段向研究生后期課題研究階段過渡的重要時期,是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一個基礎環節。這就決定了研究生課程教學不應僅僅只是本科式的知識傳授的延續,而應是知識傳授與科研能力培養并重。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建立在科學研究基礎上的教學。然而當前的研究生課程教育中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及誤區[1],嚴重影響研究生的教育質量。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注重加強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開展教學方法改革,探索研究生教學的新方法[2]。本文依托研究生課程“軟土環境工程地質學”的教學實踐,分別從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對以往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反思,并對其改革進行了探索及實踐。

        1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滯后

        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對于部分碩士研究生的教學內容比較陳舊,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嚴重滯后于學科前沿知識發展的速度。在數字化、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過去使用的僅僅由經典理論與十多年前的工程實例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已明顯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不能滿足研究生對于知識前沿性和創新性的要求,不能滿足研究生的對于培養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要求。

        1.2 教學方法單一

        以往,碩士生的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依然停留在本科階段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知識傳授式的教學模式上。這種模式以教材、課堂和教師為中心,教師大多采用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而且講授中又側重于單方面的灌輸。教師比較習慣于通過灌輸把現成的知識和結論直接塞給學生,以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過程代替學生的學習過程,致使學生被動的聽講,參與較少。繼續使用這種本科化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2 基于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課程教 學改革

        為了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同時兼顧碩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養,筆者依托長期開設的地質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軟土環境工程地質學”,對以往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進行了反思,并對其改革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2.1 教學觀念的改革

        從研究生教育的目的來看,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內容更多的不是人類已有或已確定的知識,而是帶有研究性、不確定性的課題和一些尚有爭議的問題,需要經過研究性、探索性的教學,師生共同對所涉及的問題進行探討。所以,教材絕不是教學的終極目的,只是提供給師生選擇使用的材料之一。

        研究生在讀期間,既有課程學習,也要做學位論文。由于學位論文研究周期較長,通過學位論文研究這樣一個完整的科研過程之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無論強弱,都已成為既成的事實,不會再有時間培養。因此要真正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必要將科研能力的培養滲透到課程學習全過程中[3]。在近幾年教學過程中,筆者摒棄以往課程學習重知識傳授的傳統觀念,將研究生課堂學習與科研能力的培養相融合。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模式,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探索研究,從而逐漸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建立科學的認知結構。

        2.2 教學內容的改革

        傳統的以教材為核心的教學內容已不能適應研究生教學的要求,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單純的以學科前沿研究組織教學內容又容易使知識缺乏系統性。為解決這一矛盾,兼顧基礎理論和前沿研究,筆者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采用系統的理論框架和前沿的專題導向相結合的方式[4],兼顧了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

        理論框架仍是以教材為基礎。筆者以長期從事環境工程地質科學研究和教學的經驗為基礎,結合近些年來最新的科研進展與工程教學實例,于2007年出版了全新的《軟土環境工程地質學》一書,既保留環境工程地質學科的框架脈絡和基礎理論,又結合了最新的工程實例。這樣,就實現了基礎理論部分以求“實”為目標的穩定性原則和以求“深”為目標的專業性原則。

        專題導向是以若干專題為主線。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著重介紹環境工程地質領域內的熱點、難點、重點以及尚存爭議的問題和研究發展的新動向;在專題的選擇上,以軟土地區問題為主,但是又不僅僅局限于軟土地區,而是立足上海,放眼全國,對涉及環境工程地質的各類熱點問題均進行介紹。一方面,重點選擇軟土地區環境工程地質研究的最新進展,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鐵振動對隧道周圍軟粘土微結構影響及動力特性研究”、國土資源部與上海市政府聯合資助課題“軟土地區密集建筑群工程環境效應與地面沉降機理研究”等;另一方面,兼顧其他地區環境工程地質問題的熱點,如“災害鏈機理與城市防災綜合研究”、973項目“喀斯特地區水土流失過程的動力耦合機理研究”等。實現了專題部分以求“新”為目標的前沿性原則和以求“寬”為目標的拓展性原則。

        這樣,仍然采用環境工程地質的基本理論框架組織教學內容,但是在每一章節的基礎理論后面又補充上與之相應的專題部分。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可以通過梳理系統的理論框架,引導不同基礎、不同水平的研究生自主修補基礎知識的缺陷;另一方面,通過專題導向突出重點教學內容,向學生介紹專業領域內最新的研究動態和熱點難點。

        2.3 教學方法的改革

        為了改變傳統的教師單向知識傳授式教學,很多教師采用了把課程教學安排給學生來講的方式,但是如此一來又常常矯枉過正,引出了另一個問題,即教師本人投入到課程教學上的精力有限,對學生疏于引導、點撥、釋疑和把關。顯然,無論是教師單向傳授還是讓學生來講課,兩種模式都難以保證教學質量,也都不利于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為了能夠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又不失教師的指導監督作用,筆者設計了授課與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學習和靈活運用知識,既強調了經典理論的知識繼承,又兼顧了知識的獲取方法和創新。

        1)授課階段。在授課階段,結合教材和專題內容,首先向學生明確軟土環境工程地質學的課程目標和基本內容,給出課程的基本系統結構。借助教材,向學生深入介紹一些基本概念與理論。在此基礎上,結合專題講座,介紹環境工程地質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研究方向。

        以精講多思為原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強調基本原理和分析過程的介紹,淡化結論的獲得,引導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與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化教師的教法為學生的學法。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與見解,鼓勵課堂討論[5]。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授課過程中,不僅重視知識的傳授,更是堅持把研究方法的學習和訓練放在首要位置。對于每一個科研專題,均從如何提出問題、查閱文獻、收集整理資料、合理借鑒和引用、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等一整套研究方法著手,向研究生介紹研究的一般程序、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

        2)研討階段。隨著授課階段的進行,學生逐漸掌握課程的基本理論之后,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提出研討主題,如“基坑施工中流沙和管涌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與防治”、“建筑場地中地下水對鋼筋及混凝土的侵蝕性評價”、“土的應力歷史和應力路徑對地下工程環境的影響”、“盾構施工引起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井點降水引起的環境工程地質問題”等,每個學生根據自身興趣以及對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自主選題進行研究。選題與授課階段同時進行,以便盡早查閱資料,撰寫讀書報告。待授課階段結束后,由學生當堂演講,陳述自己針對所選主題的研究情況,并組織師生共同討論。整個研討階段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教師宣布研討主題,概要介紹主題涉及的基本問題,學生自主選題。教師不做任何學術方面的評價與指導,以免影響學生獨立思考與判斷。

        第二,針對所選主題,學生課下自主查閱資料進行研究,撰寫讀書報告,并利用多媒體制作自己研究成果的陳述報告。教師要求學生提出問題,帶著問題進行研究。

        第三,為保證學生的研究質量,在正式陳述之前,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批試講,對于學生的成果予以把關,糾正明顯的概念及原理性錯誤,提出修改建議。學生根據試講情況對成果進行適當修改。

        第四,學生正式當堂陳述研究成果。該部分是對研究生的學術水平以及演講作風、禮儀、形象、多媒體制作水平、現場駕馭能力等總體水平的檢閱。要求研究生衣著整潔、舉止得體、語言流利。在陳述過程中,要求研究生向其他同學提出問題,引導其他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

        第五,組織師生討論。針對報告內容,研討的參與者,包括教師與學生均可向報告人提問,并對報告的命題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指出報告中的錯誤,要求報告人對某些內容進行解釋。

        第六,教師總結點評。對于主題中報告人考慮不周或未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補充說明,但是對于課堂中出現的有關學術問題的爭論不做是非性的絕對性評價,只是提供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研討結束后,要求報告人根據報告過程中教師和同學們所提意見,將自己的報告作認真修改,并嚴格按照學術論文的格式整理上交。

        這種教學方式可達到以下目的:第一,以學生自主性、研究型學習為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促進了學生對于一整套學術研究方法的掌握;第二,教師嚴格把關,保證了學生自主研究性學習的質量與效果;第三,鼓勵學生提問并帶著問題進行研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四,通過以學生為主的師生共同討論,加強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學術交流能力;第五,要求學生做課堂陳述并按學術論文的規范和要求整理研究成果,培養了學生的清楚闡明自己學術觀點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2.4 考核方式改革

        有關課程長期以來采用的都是單一的考核方式,即最終成績僅由最后的書面考試成績決定。這種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體系,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反而造成“高分低能”。因此,除了傳統的考勤、作業以及書面考試成績三大部分之外,筆者在碩士研究生成績考核中還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入總分。對學生自主研究所得的學術報告和學術論文水平作適當的評價,特別是對于在作學術報告時能夠提出有創新性啟發性問題的同學和能夠針對別人在報告過程中的問題提出自己不同觀點的同學予以加分,作為對創新性思維的鼓勵。

        另外,為了防止學生依靠死記硬背和考前突擊來應付考試,從而真正地考查學生對于知識的本質性的掌握情況,期末書面考試也一改以往的教師講什么,考試就考什么的閉卷考試出題套路,而是采用開卷考試的模式。考試題目不限于某一章某一節,而是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全部知識全面的分析回答;個別題目也不設置標準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給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凡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

        3 結束語

        在近幾年的碩士研究生的教學中,通過碩士研究生的軟土環境工程地質學課程改革與建設,筆者摒棄以往課程學習重知識傳授的傳統觀念,采用了將碩士研究生課堂學習與科研能力的培養相融合的教學理念。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如地質工程專業唐益群教授的碩士研究生近幾年共有10余人在核心期刊上各自發表1~2篇EI檢索論文,有的發表了國外會議論文,并有10余人獲得學校各類獎學金, 4人被評為同濟大學優秀學生, 4人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生。由此可見,按照這種理念培養的碩士研究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這些學生工作后能很快地適應工作環境。

        通過這幾年的實踐,筆者感到:軟土環境工程地質學課程改革與建設是成功的。在研究生教學過程中采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盡管教師要花費較多的時間,但實踐后的效果明顯,值得堅持與推廣。

        參考文獻

        [1]王忠偉,陳鶴梅.論研究生培養中的課程創新[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9):14 - 17.

        [2]劉國福,李慧,張,等.研究生課程研討式教學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37-38.

        [3]楊春梅,陶紅.論研究生課程學習與科研訓練的整合[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9-12.

        第2篇:工程地質學知識點范文

        關鍵詞:教育技術;現代教育技術;巖土工程測試

        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飛速發展,迅速進入到教學的各個領域和環節中,推動著教育教學的變革。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對提高教學質量、擴大教育規模、培養創新性人才等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針對大學實踐強的學科,現代教育技術給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育模式帶來了深刻變革。本文以高校《巖土工程測試與監測技術》課程為例,介紹現代教育技術對大學課堂的影響,以及提高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的有利作用。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實質

        現代教育技術以現代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為指導,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注重對學生認知方法的培養,引導學生通過發現、探究和建構的途徑獲取知識。現代教育技術充分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包括音像試聽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互聯網絡通訊技術、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等。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的對象是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對各種教學方式所需的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進行設計、開發、應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的優化。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當前現代教育技術主要包括網絡、多媒體技術以及現代教育技術。

        1.網絡技術。網絡技術可以把各地的教育信息有機結合在一起,使教學資源實現共享,教學交流方式多樣化,基于網絡環境的教育模式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使教育的多樣化、自主化、全民化、終身化、國際化成為可能。

        2.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為處理中心和應用多種數字化媒體信息的綜合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為人機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使得教學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試聽感官吸收信息,尤其是對一些在現實情況中無法展示的、不能體驗的教學內容來說尤為重要。多媒體教學正成為大學教育技術中的主流技術,尤其是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學科。

        3.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實踐。現代教育技術作為理論和實踐的交叉,需要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研究理論。教育技術交叉學科的特性決定了其研究和實踐主體的多元化,協作將成為教育技術應用發展的重要特色。

        三、現代教育技術在《巖土工程測試與監測技術課程中》的應用分析

        1.《巖土工程測試與監測技術》課程特點。巖土工程是利用土力學、巖體力學及工程地質學的理論與方法,為研究各類土建工程中涉及巖土體的利用、整治和改造問題而進行的系統工作。巖土工程測試是巖土工程中的測試手段,是巖土力學理論變成現實的必要條件,推進巖土工程理論的發展;保證巖土工程的施工質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服務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巖土工程測試包括室內土工試驗、巖體力學試驗、原位測試、原型試驗和現場監測等,涉及學科多、工程領域廣,因此具有課程內容極大豐富性、實踐性極強、經驗性強等特點。

        2.現代教育技術的選擇應用。《巖土工程測試與監測技術》作為土木工程專業地下建筑方向本科生的專業必修課,一般設置32或48學時,但這門課程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土力學、基礎工程、巖體力學、工程地質學、地基處理、建筑抗震、鉆探工程、基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邊坡工程等。例如,在講解邊坡工程監測這一章時,按課程進度安排,一般為2~3個學時,如果按照板書教學,將很難完成教學內容,同時,本科生很少到過邊坡工程現場,課堂上講解的理論描述對學生來說近似“聽天書”,這樣的教學方法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作為授課教師也很難把知識點講清楚。最終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會相差甚遠。因此,筆者在準備課程中,計劃先對邊坡工程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先讓學生對邊坡及相關結構物有一定的認識,然后再講解邊坡工程監測的相關的理論,最后進行監測案例講解。鑒于需要講解的內容較多,所以充分應用網絡技術,將邊坡基礎理論及對應的經典圖片、邊坡工程檢測相關規范、理論及案例綜合在一起,應用多媒體給學生展出。根據三維滑坡示意圖可以很清晰地講解邊坡要素,學生易于接受和記憶,同時配一些邊坡現場的圖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大量圖片向學生展示邊坡的治理工程。筆者在完成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技術及多媒體技術,完成理論教學和圖片教學以及視頻教學,同時通過網絡通訊方式進行答疑。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學生反響較好,到課率達到95%。

        四、結語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使教學信息處理數字化、顯示多媒體化、傳輸網絡化,豐富了課堂內容和學習交流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水平、教學效率及教學效果。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使得教師的角色變為指導者,多媒體變成認識工具,構建了適應現代教育的新型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冷余生,解飛厚.高等教育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第3篇:工程地質學知識點范文

        1.“隧道工程”課程特點

        (1)“隧道工程”課程內容繁雜而又有較強的獨立性。該課程涵蓋的知識面廣泛,要想學好隧道工程,不但要掌握巖石力學、土力學、工程地質學、結構設計理論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而且必須理解隧道自身的理論體系和具體的施工工藝。如隧道新奧法的施工理念、原則和實施流程等。

        (2)“隧道工程”課程與工程實踐密不可分。在實際設計與施工中,必須遵循行業內的各種規范和規程。在課堂教學中,也必須將這些規范、規程中的核心內容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因此,該課程與國家制定的行業規范、規程緊密聯系。不同行業的地下工程由于其面臨的工程地質條件和研究對象不同,導致其設計理論和施工方法差別很大。在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各種行業規范為指導方向。同時由于行業規范眾多,如同是隧道設計,高速公路隧道設計依據《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D70-2004),鐵路隧道設計則依據《鐵路隧道設計規范》(TB10003-2005),城市交通隧道設計則依據《地鐵設計規范》(GB50157-2003),相應的施工規范有公路隧道施工技術規范、鐵路隧道施工規范、軌道交通工程施工規范等。因此,該課程在學習過程中要以工程規范為指導方向,掌握隧道設計與施工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重視對工程實踐經驗的積累,授課時不能過度依賴于規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基本理論、基本概念以及基本的設計計算方法作為基石,通過接觸工程實例,逐漸掌握乃至以理解工程規范的內容和內涵。

        (3)“隧道工程”是一門工程實踐學科,是從工程中逐漸發展而來。隧道是一種埋置于地層中的工程建筑物,它是由圍巖緊緊包裹的,圍巖對隧道結構產生作用,又是主要承載結構之一。圍巖與隧道結構存在相互作用,且由于隧道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多變,現有的理論體系還不能較好地解釋實際工程問題,當前隧道工程中的許多施工新方法、新技術等不斷誕生,但這些都需要從理論上提升對其認識水平。因此,“隧道工程”這門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在授課過程中,只有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隧道工程”課程存在的問題

        (1)教學課時減少與教學內容增多的矛盾。隨著隧道工程學科的發展,許多新理論、新方法、新工藝不斷涌現,隧道工程課程內容越來越多,而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實施,各課程課時精簡勢在必行,“隧道工程”課時壓縮幅度較大,要滿足該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要求非常緊張,滿堂灌現象普遍,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掌握和應用難度較大。

        (2)課程教學內容的更新與學科發展相比明顯滯后。現在隧道工程方面的教材或著作很多,但可作為參考的卻為數不多,很多教材或著作知識更新過慢、大同小異。各種教材闡述的重點存在差異,缺乏規范的編寫機制,所涵蓋的內容也不夠完善,尤其隧道的最新施工技術、施工工藝及支護設計理論未能及時更新,大多是泛泛而談,介紹最新研究成果的內容不多。很多目前應用廣泛的新技術在隧道工程教材中并未加入,如光纖監測技術已在隧道工程監控量測中得到較好應用,但在現有的教材中卻較少提及。

        (3)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差。教學方法或教學模式應緊扣教學大綱,針對不同章節的教學內容,選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本門課的教學質量。現在高校中采用的仍然是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啟發式、討論式模式較少,學生大多被動接受課程內容,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知識,加上課外作業過多、負擔過重,教學效率很難得到進一步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高校本科生的專業能力培養。

        (4)課堂教學與工程實踐脫節嚴重。“隧道工程”,顧名思義只有與工程緊密聯系才能講好這門課,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由于隧道現場施工時,經常會使用炸藥、雷管和一些大型的機械設備,且施工作業面狹窄、洞內環境差,學生的現場安全難以得到保證,很多施工單位也不愿意接受學生去實習或參觀。因此,學生只能靠想象,不能對隧道整個施工過程有深刻的理解,難以形成系統的、全面的知識體系。

        二、隧道工程案例教改思路

        (1)文獻檢索。利用互聯網搜索,查閱國內外隧道工程相關研究及教改最新文獻,學習前人的教改思路與經驗,了解隧道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趨勢,對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工程案例進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據授課內容中的知識點進行類型劃分。

        (2)現場調研。針對當前隧道工程各種重大災害,如塌方、失穩、沖擊地壓、突水突泥等,進行野外調研,獲取第一手現場資料。通過平時帶領學生實習或參與課題組科研項目的過程中,搜集不同領域的隧道工程案例,如大型水利工程、長大交通隧道工程、深部煤礦工程的文字、圖紙、現場照片和錄像等相關資料,并運用隧道工程的相關理論對具體工程及災害進行深入剖析。

        (3)課前案例教學準備。對案例進行合理的篩選與設計,首先要將教學內容融入案例之中,將多媒體教學與案例教學相融合;其次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取和設計有針對性的案例,突出關鍵知識點,擬將工程案例分為課堂引導類、課堂討論類、課外思考類三類進行分別設計;最后通過對案例進行深入剖析,設置案例思考題,并提出一系列解決方案或思路。

        (4)課內案例教學的組織與實施。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通過案例引入、案例分析和討論、概括總結、布置作業四個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工程案例教學的目標,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學習,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5)課后案例教學的改進與完善。一方面虛心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請教、咨詢;另一方面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探討工程案例教學效果,認真思考總結各教學環節,找出存在的不足,對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補充,從案例的設計和實施方案上不斷完善。

        (6)典型工程案例庫的開發與網上實現。構建隧道工程案例專題庫,并基于Web技術實現案例資源信息的整合與共享,建立基于網絡的隧道工程案例教學資源平臺。將課堂討論及分析案例在網上予以更新,便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課下復習和及時鞏固,通過網絡的交互功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三、小結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免费视频 | 欧美高清一区三区在线专区 | 午夜在线视频国产五月天 | 亚洲三级在线网站 |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国产 |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