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初中生的心理輔導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生的心理輔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生的心理輔導

        第1篇: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一、小組心理輔導的提出

        (一)目前心理輔導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小學的心理輔導主要從兩方面入手: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個別輔導。心理健康教育課多以班級為單位,面向全體學生,以發展性目標為主;個別輔導面對個別學生,針對性較強,以治療性目標為主,雙管齊下能較好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當前的心理輔導方式也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在以班級為單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教師要面對很多學生,每個學生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和需要的指導都不同,師生間、生生間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受到很大限制;第二,個別輔導雖然針對性強,但是目前學校心理教師少,學生多,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要求。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二)小組心理輔導的可行性

        在搜集相關資料并結合實際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筆者發現小組心理輔導可以成為第三種選擇。原因如下:第一,初中生產生的心理問題相對較集中,多在自我意識、學業考試、人際交往(包括異往)、情緒困擾等方面,可以針對有同類問題的學生展開輔導;第二,初中生開始進入青春期,同伴的重要性開始顯現,更在乎同齡人怎么看自己,對父母和教師有叛逆傾向,與同齡人在一個小組可以更有效地影響彼此;第三,近年來,西方、港臺、大陸都有相當數量的學校探索使用小組心理輔導,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說明小組心理輔導是可行的;第四,小組心理輔導在幫助有類似問題和困擾的人時經濟而有效,可以緩解心理教師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

        鄭日昌、陳永勝認為,“團體心理咨詢對于幫助那些具有害羞、孤獨等人際關系障礙的學生,更有其特殊的功效。”這更體現了小組心理輔導的優勢。因此,筆者嘗試在本校進行小組心理輔導,幫助解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探索多樣的學校心理輔導模式。

        (三)小組心理輔導的定義和理論基礎

        小組心理輔導又被稱為小團體輔導,屬于團體輔導的一種,指組長針對有某一類心理或行為問題的參與者,進行集中的心理輔導,參與者理論上有2~12人,一般是5~10人。

        小組心理輔導的理論基礎是團體動力學,其主要觀點認為一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作用的影響力構成了“團體動力”,從而影響個體的行為。在小組心理輔導的過程中,組長(教師)要注重團體氛圍的創設,提高咨詢的效果。

        二、小組心理輔導的實施

        (一)準備階段

        好的開始等于成功了一半,因此成功的小組心理輔導也必然離不開考慮周到的前期工作,大概包括以下幾方面。

        1.小組的人數

        小組人數的界定主要考慮小組成員溝通的效果,人數太多或太少都不好,林孟平認為,小組人數為7~8人為宜,外加1~2人防止中途有人退出,保障最終人數在7~8人左右。筆者的小組原本有8人,由于中途有人退出,最后還剩下5人。

        2.輔導次數和時間

        一般每周1次,每次90~120分鐘,總次數8~12次。筆者的小組每周一次,每次50分鐘左右,共進行了12次。

        3.輔導場所

        好的場所可以營造優良的輔導環境,利于成員的溝通與交流,如果沒有專門的輔導室,找一個安靜的、不被人打擾的空間也可以。

        4.封閉式小組

        小組心理輔導可以采用開放式小組,也可以采用封閉式小組,但最好是封閉式小組,人員固定有利于建立信任關系,能深入交流,便于組織,有利于活動的開展。

        5.小組成員的選擇

        成員的性別、年齡、智力、家庭情況、組員的關系等都會影響到小組輔導的效果,最理想的狀態是成員的各項情況差不多,小組成員間同質性較高,但這不太可能實現。一般的小組成員都具有較高的異質性,有時候教師也沒有選擇成員的自由,只能在現有成員的基礎上,針對他們的共同問題來進行輔導。筆者的小組成員就不是自己選擇的,因為條件不允許。如果可以選擇小組成員,可用的方法有:招募、問卷、訪談、教師推薦等。

        6.目標的確立

        要想有好的輔導效果,當然需要好的目標。最好能針對每個成員制定適合他的目標。目標分為一般目標和終極目標,一般性的目標就是直接目標,如提高自信心的小組輔導,直接目標應該是幫助成員提高自信。終極目標按馬斯洛的觀點是自我實現,成員能通過小組輔導得到成長。乍一看終極目標,我們可能會覺得很虛,但如果忽略了它,輔導往往會治標不治本。

        (二)實施階段

        1.建立關系

        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組長和組員之間、組員與組員之間互相認識,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和諧關系。

        筆者在第一堂課上首先通過“棒打薄情郎”的活動讓組員之間熟悉起來,步驟如下:首先填畫胸卡,為自己挑選一個昵稱,填寫在胸卡上,并交流為什么喜歡這個昵稱,然后圍圈就座,選一人手執報紙卷成的“棒子”,組長喊出一位成員的昵稱,被叫者左右兩側的成員要馬上站起來,否則由被叫者給予當頭一棒,“棒打薄情郎”,反復做,直到大家熟悉彼此的名字。其次,通過盲行引導者相互交換的活動讓組員體驗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增加組員間的互相信任,并通過體驗不同的角色,學會換位思考。

        最后訂立小組契約,讓學生們討論哪些行為會影響團體輔導的進行,應該建立怎樣的團體規范。在組員們一致通過的基礎上簽訂合約,內容包括:按時參加每一次的小組活動;嚴守保密的原則;積極開放自己,與其他成員真誠互動等。

        2.主題探索

        本階段的任務是組員之間通過討論、探索共同關心的主題,剛開始時可能會遇到懷疑、拒絕、排斥等,但這也是組員有明顯變化的階段。

        筆者在本階段主要安排了認識自我、悅納自我主題的活動,如通過讓學生思考并分享:假如我是一種動物(植物、顏色、交通工具、電視節目、上帝……)我希望 ,因為 ,讓學生探索自我概念。

        3.互動體驗

        本階段的任務是通過組員之間的進一步互動,改變自我,增強自信,達成參加小組活動的目標。到了這個階段,組員之間的內聚力增強,更能體驗別人的感受。

        筆者在本階段嘗試讓學生了解自己沒有顯露的東西,在第五次課做了“運動衫”的活動,步驟如下:請組員分別在運動衫上作畫,把自己公開的一面(可以被別人看到的一面)畫在運動衫的正面,私密的一面(隱藏的、別人看不到一面)畫在背面。建議使用彩色幫助詮釋情緒。20分鐘后,宣布“時間到”,讓小組聚攏起來分享作品。

        抓住初中生重視同伴、易受影響的特點,通過優點轟炸等活動,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提高自信。此外,秉承自信應該源于內心的觀點,安排了調節自我方面的內容,如通過學習情緒ABC理論讓學生能更好地調節情緒,真正自信起來。

        4.回顧審視

        本階段的任務是重新審視輔導目標,結束小組活動。到了這個時候,組員們已經彼此信任,可以讓組員們交流自開課以來的感受,也可以組織一個告別活動。

        (三)反饋階段

        在課程結束后,可依據事先計劃對小組成員的變化作跟蹤隨訪及記錄,了解組員對參加小組的感受,了解組員在小組結束后的變化及遇到新問題的應對情況。必要時可召集組員重新聚集,對新問題進行新的輔導,尋求解決方法。

        筆者由于時間精力的限制,沒有作系統的事后反饋跟蹤,只是后來與組員口頭交流過,這也是有待改進的地方。

        四、反思

        1.小組輔導的階段目標必須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小組輔導的終極目標是一個很大、很寬泛的話題,涉及人生觀、價值觀,應該是向善、引發人進步的。而階段目標就相對具體一些,在制定階段目標時要切記能操作,不能只憑自己的良好愿望就有過高的期許。

        2.小組輔導的內容要層層遞進

        由于經驗和能力的不足,筆者在實際進行活動的時候發現課程的內容沒能有效地層層遞進,雖然組員們感性上反響不錯,但如果能在邏輯上深入理解會更透徹明白。

        3.要提高自身作為組長的修養

        組長在小組輔導中看似不直接參與,但其實主導著整個活動,組長要引導組員營造良好的氛圍,這種無形的影響最考驗功力。輔導組長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充分的個人魅力。

        第2篇: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 心理 團體輔導 問題 對策

        初中生升學的壓力越來越大,但學生們卻因為在家中的嬌寵而不知道如何去應對這些壓力;初中生處于特殊的心理發展時期——青春期;第二反抗期的到來使初中生要求人格完全地獨立。以上三方面說明了對初中生開展心理團體輔導的必要性。但在實際開展心理團體輔導的時候,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下面來看看會遇到哪些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 初中生心理團體輔導需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活動設計、活動操作、活動目的的升華等各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這些在授課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1.課程的活動設計

        團體輔導活動課最關鍵的是選題與活動設計。有些活動學生提不起興趣從而使學生失去對心理課的關注;有些活動不符合初中生的思維階段,使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從而達不到活動的效果,使活動只是一個形式;還有一些活動雖然很精彩,但對于超過40名學生的班級就很難開展,甚至有些活動只適合對20名左右同學開展;對于活動課,可能教師最擔心的就是班級紀律,有些活動會使學生過于活躍導致班級一團糟,活動不能順利開展。

        2.活動的操作

        活動內容確定后,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我們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1)學生活動的分組。首先在學生分組的問題上要提前有所準備,進入青春期后,學生的交往模式發生轉變。初中初期的交往模式表現為小團體交往,他們不加掩飾地排斥團體以外的同學并且每個班級會有一名有影響力的學生,學生對異性的興趣用相反的方式表達,如漠不關心、諷刺甚至以不友好的方式攻擊對方;初中后期則表現為只有特定的一兩名同性別好友,男女生的關系逐漸融洽,但不表達出來。

        (2)學生的活動氣氛。初中生活潑愛動,不像高中生那樣有自制力,所以在活動中學生過于興奮,不會仔細聽老師所說的活動要求,這會導致學生無法完成活動。有些學生雖然理解了活動的內容,但不能夠認真對待心理活動,只當作鬧著玩。我在一次團體輔導活動中完成“優點轟炸”這個活動時,有的組能夠按照活動要求完成活動,有的組一直在開組內同學的玩笑,即使老師站在旁邊也不認真對待。

        3.活動的意義

        初中心理活動課一般為每節45分鐘,有時一節課下來時間剛剛夠,忙完活動,已經沒有時間與大家討論活動的意義了。初中生在分享活動時最易冷場,尤其是男孩子不敢去發言,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做教案時應該著重加以注意。

        二 心理團體輔導課所遇問題的對策

        1.課程的活動設計

        (1)活動要有趣味性。學生們希望的心理課不應該是單純說教性質的,活動內容不能單一的為小組討論、心理測試,要讓每個同學都動起來而不是只坐在椅子上。像在紙上寫出自己的優缺點并在小組內分享這樣的活動就很難讓同學們產生興趣。

        (2)活動要符合初中生的能力。有些活動如通過畫圖理解家庭關系就會使學生感到很為難。初中生雖然可以進行自我評價,但這種評價還是比較不完善的,很難達到教師所要求的效果;初中生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說出自己的優點,覺得很難為情,所以在設計這方面的活動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

        (3)活動要簡單易操作、易管理。有些活動過于繁瑣,即使教師反復強調規則,學生仍不知道該怎么去做,大大地影響了效果。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學生能不能理解活動要求、能不能按照活動的要求去做。“信任之旅”是提高伙伴之間信任感最好的活動,但在初中卻難以開展,有些同學搞惡作劇,反而對主題起到了消極作用。最后,也要確定活動沒有危險性。

        2.活動的操作

        (1)學生活動分組。分組時盡量避免男女生為一組,以免在活動中出現學生不配合的情況,每組人數宜為8~12人。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自己的隊友,如果教師強行分組或為了增加活動效果隨機分組,都會使學生出現不服從管理的情況。

        (2)學生的活動氣氛。我在初一進行活動時,有一些男孩子經常在活動的間隙不顧教師要求自顧自地開小差。這些活潑好動的學生們非常喜歡心理課,也樂于參加課上的活動,有時他們擾亂課堂紀律只是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條件允許,有一名助手會大大提高課堂質量;這名助手可以為心理老師也可挑選一名在班級人緣好的同學作為課代表,在課前和助手商量活動內容,使助手完全明白活動內容。在分組活動中可以讓助手負責幾組,這就大大地減輕了教師的負擔。

        (3)活動的靈活應變。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使我們不能按照教案中的計劃進行,比如學生以前做過類似的活動、教學進度過快留出了過多的空余時間,這就要求我們每節課都要有一個備選活動。

        3.活動的意義

        (1)合理安排時間。不宜把活動安排得過滿,有時簡簡單單的一個活動實際操作起來卻要花費一節課的時間,我們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個活動的看法。

        (2)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問題。學生不好意思舉手發言,教師可以先點平時活動積極的同學或小組組長分享感受。當冷場時,教師可以拋磚引玉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師也可以適當地表揚同學們的思維活躍,以此鼓勵其他同學發言。當一些同學發言后,其他的同學可能思維被固定了,都從一個角度思考問題,這時教師應該從其他方面引導學生。

        總之,在團體輔導課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教案計劃得再完美,在實際操作中還會出現各種問題,教師不能對活動效果太苛求,隨著與學生們的接觸時間變長、信任感增加、課程的深入,教學會越來越順利的。

        參考文獻

        [1]鐘志農.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操作要領[J].思想理論教育,2001(10)

        第3篇: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一、計劃性原則

        心理輔導老師在制定相關教育活動的計劃和實施方案時,要確定不同年齡階段主題教育的主題內容、教育價值、教育原則,以及主題活動的評價標準和要求。

        1.時間安排上的計劃性

        心理輔導老師所開展的團體心理輔導不能僅僅是學校主題教育活動的點綴品,也不能成為學校德育或其他工作的附屬物。首先,要從學年或學期工作計劃的角度,確定主題活動的時間。心理輔導老師在做學年和學期工作計劃時,應該把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時間和學校相關工作的時間安排緊密結合起來,從根本上避免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流于隨意和顯得零散。其次,要從學生成長和發展重要階段的角度,確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時間。在一些特定的階段要開展哪些活動都要有計劃。最后,要從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與其他教育形式相互配合的角度,來確定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時間。可以嘗試把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和主題班會進行有機整合,也可以考慮把學科課程中所設計的主題活動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有機整合。

        2.主題系列設計的計劃性

        心理輔導老師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設計中,應完成橫向的內容維度上的系列設計、縱向的時間維度上的系列設計、統一主題活動的系列設計等三個方面的具體任務。首先是橫向的內容維度的主題系列設計,要確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價值教育活動的不同主題,在內容方面,把主題教育活動中關涉的內容通過主題選擇和計劃體現出來。其次是縱向的時間維度的主題系列活動的設計。我們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展任務,確定系列教育主題。例如在初一到初三這三年之間,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確定具體的教育主題。另外,還要考慮同一主題活動的系列性,將育主題的活動細化和拆分。

        二、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要求心理輔導教師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必須關照到教育對象和現實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對性主要指向于兩個方面,其一是要針對班級中現實的教育問題,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出發點。其二要針對學生特定年齡的階段性特征。

        1.關注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征。一方面,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活動形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適合他們的思維水平和判斷力,使團體輔導活動成為學生愿意擦怒,而且能夠充分理解的活動。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活動形式是否契合學生情感、意志品質的發展,是否符合他們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2.提高主題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在內容上必須做到“近小實”,遠離“高大空”。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要貼近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貼近班級的教育實際和學生的生活,才能調動學生的的參與熱情和興趣,才能夠解決現實問題,達到預期教育效果。“近”即“貼近”,要貼近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貼近教育實際和學生生活。“小”就是主題范圍要小,切入點小,避免表演秀和走過場。所謂“實”就是內容真實,效果實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必須觸動學生的情感,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和深刻的思考,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三、整合性原則

        所謂整合性原則就是對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所涉及到的主題和主要活動要素進行綜合考慮。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實施中,整合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心理輔導教師主導作用于學生主體作用的整合。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師和學生。在主題的選擇與確定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教師必須清楚主體的針對性,把握主題的方向。通過對活動實施過程的動態掌控,實現主導作用,抓住教育契機,因勢利導,放大教育影響,尋求最佳的教育效果。在重要環節適時介入,實現教師的主導。另外在活動的尾聲,教師要對活動進行必要的總結和提升。

        2.心理輔導老師要注重每題演示與言語解說之間的整合。當前,我們必須要借助一定的多媒體手段去完成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互動的實施要關注媒體演示和教師言說解說的整合,以便于更好地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當前的內容,還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心理輔導老師在活動的進行過程中,要實現圖片展示與言語展示的整合,要采取口頭言語解說和圖片直接標注文字兩種方式。事實證明,心理輔導老師對圖片內容進行適時、恰當的解說,不僅可以調動學生關于圖片的直接經驗,同時也決定了學生對圖片內容的理解方向和理解深度。

        第4篇: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關鍵字:初中生 青春期 常見問題 輔導對策

        前言

        青春期是指個體12至16歲的年齡階段,這個階段人們大多都處于初中教育階段。初中生剛進入青春期,對自身的身心變化大多適應不良,加之家庭教育的弱化、學校教育的局限以及社會的不良影響,大多數初中生都存在著青春期的困擾,并由此誘發許多問題,嚴重地影響著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加強對初中生青春期的教育和指導,認真地分析初中生青春期的常見問題,并悉心地加以輔導,讓初中生對自身身心的變化有正確地認識,促使初中生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一、初中生青春期常見問題

        (一)初中生青春期常見心理問題

        1、負面情緒。初中生在青春期時,情緒強烈、多變、失衡,初中生難以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初中生由于生理急劇變化,加上學業壓力、情感挫折、家庭矛盾等因素,常會產生郁抑、焦慮、煩惱和孤獨等負性情緒,如果這些負性情緒不能得到有效排解,就將嚴重影響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初中生產生自殺心理和行為。

        2、人格沖突。初中生在青春期時生理和心理的發展不平衡,從而導致他們在心理的發展上出現了許多矛盾,不能很好地整合人格,從而產生了人格沖突的問題。比如大多數初中生都會出現反抗和依賴、勇敢和怯弱、閉鎖和開放、高傲和自卑并存的矛盾現象,這就是初中生人格沖突的表現。

        3、性心理問題。初中生剛進入青春期,性發育日益成熟,但是由于他們對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識缺乏了解,因此經常會產生性困惑、性價值觀混亂和性保健意識薄弱等問題。性心理在引發初中生犯罪或自殺的因素中占了較大的比重。

        (二)初中生青春期常見行為問題

        1、吸煙、喝酒等不良行為

        初中生進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識開始發展,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是一個“大人”了,因此覺得自己理應有“大人”的行為,加之家庭成員和社會成人不良行為的負面影響,極易產生吸煙、喝酒等不良行為,并以此為傲。

        2、早戀行為

        初中生性意識的出現導他們脫離集體,喜歡單獨和異性在一起,開始早戀,甚至產生。如果對此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將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

        3、網絡成癮

        現在社會上網絡游戲泛濫,加上社會環境不負責任的宣傳和引導,初中生極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和網絡交友等,導致初中生網路成癮。網路成癮對初中生的危害極大,如果不加以治止,就會嚴重影響他們正常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

        4、逃課、打架

        初中生進入青春期以后,內心對新生事物極度渴望,加之自控能力低下,不能很好地約束自己,因此常常逃課出去游戲、娛樂等。同時,初中生在青春期情緒波動大,極易暴躁,又沒有良好的情緒和行為控制能力,加之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認為打架是男子漢行為,是一種義氣之舉等,因此常常出現打架斗毆的不良行為,甚至出現違法犯罪行為。

        二、初中生青春期常見問題的輔導對策

        初中生出現的種種青春期問題,如果不善加教育和輔導,就將嚴重影響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初中生進行必要的青春期輔導。青春期輔導的對策和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開展青春期知識講座

        教師在初中生剛進入青春期時,應該給他們開展青春期知識講座,讓他們對青春期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有正確的認識。青春期知識講座的內容,應該以性知識和性心理知識為重,為初中生開展必要的性心理輔導,因為性問題在青春期對初中生的影響最大。性心理輔導的重心是教師向初中生講授科學的性心理知識以及正確的性價值觀和倫理觀。輔導應該由受過專門培訓的專業老師來開展,輔導方式最好是以講座的形式。應該強調的是,教師開展青春期知識講座不是要向初中生灌輸青春期知識,也不是對初中生進行說教,而應該以啟發和引導初中生科學地對待青春期各種生理和心理變化為主。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點,采取開放式、參與式和探討式的講座方式,對初中生進行適當的輔導。

        (二)開展課堂集體討論

        教師開展初中生青春期知識講座是面向全體初中生的正面引導,并不能顧及到每一個學生。針對每一個初中生的具體情況,尤其是針對初中生共同關心的普遍存在的青春期問題,教師可以以課堂討論的方式來進行輔導,課堂討論既可以提供給初中生一個共同分擔青春期問題與困惑的機會,又可以提供給初中生一個分享同伴經驗的機會,還避免了來自教師的壓力以及出現尷尬的情況。比如,關于早戀問題,如果教師以開展講座的方式來進行輔導,效果就可能因為學生的逆反心理而大打折扣。但是同伴效應卻非常有效,只要教師引導得當,課堂討論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開展與青春期知識有關的活動

        教師對初中生開展青春期知識講座和青春期問題討論主要解決的是初中生對青春期知識和問題的認識以及態度問題,如果能設計一系列與青春期知識有關的活動,讓青春期有關的知識和觀念滲透到日常生活、活動和游戲中去,則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情境模擬、角色扮演、情境短劇等都是很好的活動方式。

        (四)開展針對初中生個人的個別輔導

        許多青春期的初中生對性問題非常敏感,同時又心存壓力和顧忌,因此,講座、課堂討論和活動等團體輔導需要與針對初中生個人的個別咨詢相結合。個別咨詢可以采取師生面對面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師生電話咨詢和通信咨詢的形式。初中生在面臨困惑的時候,尤其是面臨情感問題的時候,不愿意向父母講,也不愿意和任課老師講,卻特別信賴心理輔導老師,他們通過書信、電話,或在咨詢室里向心理輔導老師宣泄出自己面臨的困惑和問題。初中生在父母、教師或同學那里不僅找不到接納感,還會添上新麻煩,擔心會被當做異類,所以涉及到一些敏感的問題他們都不會公開討論,而喜歡接受心理輔導老師的個別咨詢或輔導。青春期常見的男生的以及女生的未婚先孕等敏感問題因具有極度的私密性,應該采用個別咨詢。

        三、結語

        初中生在青春期時生理與心理發展是否健康,將直接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初中生青春期的教育和指導,認真地分析初中生青春期的常見問題,并悉心地加以輔導,讓初中生對自身身心的變化有正確地認識,促使初中生健康地度過青春期。

        參考文獻:

        [1] 樊軼華.初中生青春期出現的問題及輔導的有效對策[J].新財經(理論版),2010,(4):182-183.

        [2] 文華.中學生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成因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11,(30):12-14.

        [3] 王長虹,李晏,蘇林雁等.青春期的心理行為問題及對策[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8,23(12):958-961.

        第5篇: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本研究運用自編問卷,對兩個中部地區地級市的中小學生進行全面調查,了解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和評價。

        1.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訪談法的基礎上,參照教育部頒布的《綱要》精神和內容,自編調查問卷,問卷包括中小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情況、中小學生對學校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包括對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評價、對心理輔導教師和心理健康課程教師的評價、對心理健康課程內容的評價等),最后還包括中小學生對本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

        1.2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山西省某市和河南省某市中小學生作為調研對象,選取小學二、四、六年級,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共九個年級11338名學生為被試,回收有效問卷11027份,回收率為97.3%。其中農村中小學生4453人,占40.4%;城市中小學生6574人,占59.6%,符合當地城市和農村學生比例。在所有學生中,小學生4495人,占40.8%,初中生3408人,占30.9%,高中生3124人,占28.3%。調研數據運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錄入和分析。

        2研究結果

        2.1城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城市中小學在設置心理輔導室和心理健康課程開設方面較好。但整體來看,初中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相比相對薄弱,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設置心理輔導室整體來看,城市中小學中有88.7%的學校設置了心理輔導室,4.3%的學校沒有設置,7.0%的學生不知道自己學校有沒有設置心理輔導室。其中,城市各級學校心理輔導室的設置情況如表1。卡方檢驗發現,小學、初中、高中心理輔導室開設置情況有顯著差異(χ2=802.8,p<0.001)。初中學校相對較少,只有80.7%的學校設置了心理輔導室。

        2.1.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城市中小學中有89.8%的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5.8%沒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4.4%不知道學校是否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經卡方檢驗發現,不同階段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情況有顯著差異(χ2=192.1,p<0.001),其中高中和小學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比例占90%以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初中學校占83.9%。

        2.1.3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或其他活動情況整體上,城市中小學中,有66%的學校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或其他活動,12.7%的學校沒有此類活動,21.3%的學生表示不知道學校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或活動。其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講座及活動較多,占85.7%,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及活動的中學剛過半,30%左右的學生不知道自己學校有沒有心理健康講座。經卡方檢驗,不同階段學校在開設心理健康講座方面有顯著差異(χ2<701.6,p<0.001)。

        2.1.4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城市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滿意度為:67%的學生表示很滿意,24.8%的學生認為一般,8.2%的學生不知道。具體來看,小學生的滿意度為85.6%,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滿意度較低,分別為58.4%和53.1%。經卡方檢驗存在顯著差異(χ2639.6p<0.001)。整體看來,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低于小學生。

        2.2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通過農村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狀況的認知與評價發現,農村中小學在硬件設施、心理健康教師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與城市中小學都存在著較大差距。農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沒有得到落實。具體調研結果如下。

        2.2.1設置心理輔導室與城市相比,農村設置心理輔導室的學校較少,尤其是高中。整體來看,66.5%的學校設置了輔導咨詢室,13.7%的學校沒有心理輔導室,19.8%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所在學校有無心理輔導室。其中,小學有81%的學校開設心理咨詢室,初中和高中比小學少(見表4)。經卡方檢驗發現,小學、初中、高中心理輔導室設置情況有顯著差異(χ2=932.1,p<0.001)。

        2.2.2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農村中小學中,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的學校占70.7%,沒有開設的占16.0%,不知道自己學校是否開設的占13.4%。其中,小學開設情況較好,在90%以上,初中有75.4%,而高中僅有27.3%(見表5)。經卡方檢驗,不同階段學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情況有顯著差異(χ2=1414.8,p<0.001)。

        2.2.3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整體來看,農村中小學中有45.3%的學校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及相關活動,30.2%的學校沒有相關活動,24.4%的學生表示不知道自己所在學校有心理健康講座或相關活動。小學中有76%的學生回答舉辦過心理健康講座,初中為58.5%,高中最少,只有25.1%。經卡方檢驗,農村中小學之間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的情況有顯著差異(χ2=767.7,p<0.001),小學心理健康講座的開設情況明顯好于初中和高中。

        2.2.4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度

        整體來看,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滿意度低于城市。其中對心理健康教育表示很滿意的學生占45.3%,表示一般的占30.2%,表示不知道的占24.4%。小學生滿意度最高,其次是初中,高中生滿意度最低。經卡方檢驗發現,農村中小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滿意程度呈顯著差異(χ2=881.6,p<0.001)。

        2.3城鄉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較

        如上所述,城市和農村中小學基本上都建立了心理輔導室,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相關講座。這里,通過比較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對學校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滿意程度,以期了解城鄉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質量的差異。

        2.3.1心理輔導的態度與評價在所有參與調查的11027名中小學生中,去學校做過心理輔導的學生為3592人,占全部被調查對象的32.6%。其中,小學生1480人,占輔導總人數的41.2%,初中生1520人,占44.6%,高中生592人,占19.0%。整體來看,做過心理輔導的學生中,初中生最多,高中生最少。

        (1)對心理輔導教師的評價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對心理輔導教師輔導水平的評價存在差異。城市學生認為輔導老師很有水平的占74.3%,而農村學生認為輔導老師很有水平的為68.9%。整體來說,城市和農村心理輔導教師水平之間存在差異,經卡方檢驗發現這一差異顯著,χ2=35.8,p<0.001。城市學生對心理輔導教師水平評價更高。

        (2)對心理輔導效果的評價整體來說,心理輔導對中小學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作用。接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農村學生都認為心理輔導對他們心理問題的解決很有幫助,僅有3.5%的學生認為心理輔導沒有幫助。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對心理輔導效果評價差距不大,認為心理輔導“很有幫助”的分別占74.5%和74.4%,表示一般的分別占20.8%和23.2%,表示沒有幫助的分別占4.8%和2.4%。

        (3)對心理輔導的態度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態度比較接納。整體上看,79.1%的學生表示接受心理輔導,20.9%持不確定或比較排斥的態度。具體來看,對心理輔導表示“比較接受”的城市和農村學生分別占79.2%和79.0%;表示“不確定”的城市和農村學生分別占17.7%和19.1%;表示“比較排斥”的城市和農村學生分別占3.1%和1.9%。由此來看,城市和農村學生對心理輔導的態度上略有差異,但相差不大,整體呈接受態度,僅有極少部分學生表示對心理輔導持排斥態度。

        2.3.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在參與調查的中小學生中,學習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生有8721人,占79.1%。這里主要分析農村與城市中小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興趣、對授課教師的評價和課程效果評價。

        (1)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興趣城市和農村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程的興趣表現出差異,城市中小學生中有73.3%表示很有興趣,而61.1%的農村學生表示很有興趣,接近40%的農村學生表示對心理健康課程興趣一般或毫無興趣。經卡方檢驗,城市和農村對心理健康課的興趣差異顯著(χ2=160.8,p<0.001)。

        (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城市中小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符合自身特點和需要的占79.4%,這一比例在農村中小學生中只占64.8%(見圖5)。在授課內容上,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更符合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心理需要。卡方檢驗發現,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城市和農村學生的評價差異顯著(χ2=233.4,p<0.001)。

        (3)授課教師水平的評價城市中小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程教師的評價更高,認為心理健康教師授課很有水平的城市學生占79.7%,而這一比例在農村學生中只有62.5%(見圖6)。近40%的農村學生認為教師授課水平一般或水平不高。卡方檢驗,在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授課水平的評價方面,城市和農村學生之間差異顯著(χ2=330.6,p<0.001)。這說明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水平上,農村和城市之間有差距。

        (4)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效果的評價城市和農村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效果的評價差距不大。具體來說,城市和農村學生認為心理健康課程“很有幫助”的分別占74.3%和73.3%,認為“一般”的分別占22.6%和24.1%,認為“沒有幫助”的分別占3.1%和2.5%。這表明,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農村中小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有幫助。雖然農村和城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師資源上有差距,但城市和農村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的整體評價沒有顯著差異(χ2=4.729,p=0.094),說明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都是很有必要的。

        3教育成效與建議

        3.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自教育部《綱要》以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各級各類學校的廣泛重視,受到中小學生的熱烈歡迎,并取得了令人囑目的成效。從本次調研結果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基本普及至所有城市中小學和大部分農村中小學。與十年前相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和進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對象不僅僅是面向少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是開始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僅僅局限于跟學習相關的心理問題,而是促進中小學生在認知、情緒、動機、人際關系、自我認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人格健全發展,幫助學生實現個人成長,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第二,隨著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家長和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態度的改變,心理健康教育無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中小學都取得了良好成效。從本次調研數據看,中小學生對心理輔導呈接納態度,心理輔導室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健康講座活動得到廣泛普及,極大部分農村和城市中小學學生對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課程表示很有幫助。第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和硬件設施比《綱要》頒布初期有了明顯改善。相比2005年對心理健康教育狀況的調查,本次中部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咨詢室的開設情況都有明顯改善。2005年中部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率僅有38.1%,全國范圍內47.3%的中小學沒有心理咨詢室。這說明近十年來,隨著教育部《綱要》的頒布和中小學校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專職和兼職教師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廣泛普及,正在逐步向深化、科學化方向發展。

        3.2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

        第6篇: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一、初中生朋輩心理互助的現實意義

        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易被學生接納。人們通常愿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初中生尤其如此。特別在一些敏感問題上,他們往往能夠聽取或采納同伴的意見和建議。在碰到麻煩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為家長、教師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居高臨下,學生的心靈很難敞開,也就很難溝通、理解。伙伴間則不同,他們的關系是平等的,雙方極易溝通、理解,從而取得統一的認識。因此同輩心理互助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容易被學生接納。

        彌補專業心理輔導力量的不足。盡管現在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目前,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專職心理教師嚴重短缺且力量不足,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中學生對心理援助的需求。而朋輩心理互助是一種實施方便、推廣性強、見效快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可以隨時利用學生共同擁有的生活空間進行心理互助活動,能夠起到預防和自我治療的作用,從而緩解專業心理援助供應不足的壓力,為解決我國當前心理教師缺乏的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有利于加強基層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的力量。專業心理輔導過程首先需要輔導員與當事人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的人際關系,并對當事人有一定了解,這需要較長時間。而朋輩心理互助,由于大家都是同學,共同生活和學習在一起,能及時了解對方的心理動態;發現個別學生有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時,能及時報告學校領導和老師,或轉介該學生到學校心理輔導室尋求幫助;能很好地配合學校預防和干預學生心理危機事件,加強基層心理援助與危機干預力量。

        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心理互助可使學生學會關心別人、接納別人;學會與人交往、共處;有利于看到自身的不足,培養自我調適的能力;可促使學生在課外積極閱讀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不斷汲取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我調適能力和耐挫能力,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

        二、初中生朋輩心理互助的實施途徑

        1.組建心理社團,普及心理知識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形成階段,由于生理成熟和心理發展滯后的矛盾,給他們帶來了一系列心理壓力和困惑,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但他們又不愿與家長和老師主動溝通,常常陷入苦惱中而不能自拔。組建心理社團是開展朋輩心理互助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心理社團可以向學生傳播和普及心理學知識,積極開展心理互助活動,幫助學生們解決學習、生活、處理與異性的關系等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煩惱。由于朋輩心理互助的特殊性,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社團成員,特別是擔當朋輩心理互助工作的骨干進行準心理咨詢員的培訓,如進行談話技巧、自我解剖等方面的訓練等,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提高其助人技巧,更好地自助、助人。

        2.以心理劇的形式,開展朋輩心理互助

        校園心理劇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對話等方式呈現問題,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驗各種角色的內心感受,達到了與別人換位思考的效果,對于解決師生、生生、親子人際關系等方面的矛盾效果顯著,也易于為學生所接受。從劇本撰寫、排練劇本、匯報表演到最后的分享階段,這一過程本身就是朋輩心理互助的過程。

        第7篇: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主觀幸福感;干預實驗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4-0254-03

        幸福感是個體根據其設定的一定標準,對自己生活質量所作的整體評價與感受,它是一種個體的主觀體驗。這就包含了我們大多數人眼里所謂的幸福、安寧、成就和生活滿意度。由個體自行評價而不是由別人評定。幸福感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初中生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是從童年到青年的過渡階段,受到的壓制和束縛也較少,對任何事都充滿了想象力與好奇心。所以,如果對這一階段的孩子進行主觀幸福感的干預,可能會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一、方法

        1.研究對象與工具。以樂山某中學初一學生為被試,隨機抽取兩個班的同學,分為實驗班和控制班,被試共134名,其中男生67人,女生67人。測量工具采用國內段建華(1996)對總體幸福感量表(GWB)量表的修訂,即采用該量表的前18個項目對被試進行施測。量表還通過將其內容班成6個分量表從而對幸福感的6個因子進行評分。計分:0~10累計相加,得分越高,主觀幸福感越強。實驗數據處理工具采用SPSS16.0進行t檢驗。

        2.干預實驗過程。前測:實驗班、控制班發放總體幸福感量表,問卷調查采用集體測試,使用統一的指導語,問卷當場收回。發放問卷135份,回收有效問卷134份,回收率為98.8%。實驗干預:第一步,是向實驗班同學講解涉及主觀幸福感相關知識的材料(青少年主觀幸福感以及影響因素),時間是40分鐘。第二步,間隔一周,實驗班被試自愿參與以“尋找幸福”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時間是50分鐘。第三步,間隔一周,針對實驗班同學進行個別咨詢,同學自愿參與,時間是80分鐘。后測:干預活動結束后一周,使用與前測相同的總體幸福感量表對控制班、實驗班進行施測,發放問卷135份,回收問卷133份,問卷回收率為98%。

        二、結果

        1.實驗前測兩個班的差異性檢驗。表1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班和控制班在總體幸福感量表得分沒有顯著差異,表明兩個班被試是同質的,可以對控制班和實驗班進行干預,考察干預的效果。

        2.實驗班前后測總體幸福感量表得分的差異性檢驗。對實驗班68名被試前測和后測數據求和,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得到前測實驗班的平均數為65.13,標準差為6.53,后測實驗班的平均數為90.38,標準差為9.3,t=-18.33,P

        3.總體幸福感量表6個維度前后測差值的差異性檢驗。如表3所示,結果表明,總體幸福感量表在對生活的滿足和興趣和憂郁和愉快的心境這兩個維度上有及其顯著的差異(P

        三、討論及建議

        1.討論。①干預實驗前測兩個班的差異性分析。干預實驗前,對控制班和實驗班總體幸福感量表得分進行差異性檢驗,結果表明兩個班在主觀幸福感得分上不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確保了被試的同質性。被試是初一隨機抽選的兩個班,初一的學生是根據入學成績分成的若干個平行班級,而且,中學處在城鄉結合部,大部分孩子的家庭條件和成長環境差異不大,所以兩個班的被試沒有差異。②實驗班前后測總體幸福感量表得分的差異性分析。從表2可以得知,實驗班前后測主觀幸福感得分存在顯著差異(P

        2.建議。學校要認識到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一旦學校老師意到識它的重要性,初學生才會關注老師們的關注,而更加重視自己的健康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首先要豐富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其次增強其心理健康自我監控的能力;學會去反思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的態度,及其對所經歷的事情的評定,在面對自己很重視的事情或一些重大事件時,讓自己處在一個適度緊張和興奮的狀態下,比如期末考試或升學考試。而在處理生活中的一些瑣碎小事的時候,學會放松自己的情緒,找到了宣泄自己情緒的渠道。最后,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尤其是團體心理輔導和個別心理輔導。

        參考文獻:

        [1]Diener,E.(1984).Subjective well-being[J].Psychological Bulletin,95,542-575.

        [2]譚春芳,邱顯清,李焰.初中生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0):723-731.

        [3]孫翠香.初中生主觀幸福感與同伴接納的關系[J].青少年研究.2005,(2):13-16.

        [4]岳頌華,張衛,黃紅清,李董平,青少年主觀幸福感、心埋健康及其與應對方式的關系[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3):93-98.

        [5]Patrick CL.Extraversion neuroticism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 among adolescents Personality.

        [6]王極盛,丁新華.初中生主觀幸福感與生活事件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2):96-99.

        [7]Bohart A.C,GreeningT.Humanistic Psychology and Positive Psychology[J].Positive Psychology,2001,56(1):81-82.

        [8]張雯.初中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臨床康復,2004,(24):4968-4969.

        [9]石國興,祝偉娜.初中生感戴和主觀幸福感的干預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8,3(28):63-66.

        [10]甘群妃,廖麗芬,卜春芳.潘偉耀.團體心理咨詢對低年級貧困醫學生人格與主觀幸福感干預的實驗研究[J].現代教育,2010,(11):239-240.

        [11]刑秀茶,曾雪梅.大學生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效研究[J].心理科學.2003,6(26):1142-1143.

        [12]丁新華,王極盛.青少年主觀幸福感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進展.2004(1):59-66.

        第8篇: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中學,226001)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索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促進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的助人過程。與個體接受心理輔導不同的是,團體心理輔導可以將全班(40~50人)作為大團隊,或以15人組成小團隊,使學生在一個較為熟悉的人際環境中,自由地表達、聆聽、活動、學習、感悟。將團體心理輔導應用到思品課教學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蘇人版初中思品課教學為例,筆者設計了幾個行之有效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

        【方案1】 認識你、認識我

        根據蘇人版初中思品課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自尊自信”、第二單元“善于交往”的主題,結合初一新生入學不久,對新同學的認識處于“半生半熟”階段的特點,為了加強學生彼此之間的了解,促進友誼的發展,特設計“認識你、認識我”活動:

        1.活動人數:全班。

        2.活動時間:15~20分鐘。

        3.材料準備:筆和問卷。

        4.活動步驟:

        (1)將學生以2人為1組,分成若干小組。

        (2)各人在與小組伙伴交談之前,先看看問卷(如圖1),然后再進行交談。

        (3)交談后,各人按照對小組伙伴的了解和猜測,在問卷上寫上答案。

        (4)交換答案紙。各人讀出小組伙伴對自己的看法,對于不準確的地方,結合自己的現況加以修正。

        1.你的伙伴的姓名有何含義?

        2.你的伙伴幾點鐘起床?

        3.你的伙伴幾點鐘做完作業?

        4.你猜伙伴最喜歡什么動物?

        5.你猜伙伴最喜歡什么運動?

        6.你猜伙伴最喜歡閱讀哪一類書籍?

        7.你的伙伴在班級中要好的朋友是哪幾個?

        8.你猜你的伙伴有什么雄心壯志?

        這一活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一個不太熟悉的團體中較快地認識到身邊同伴的愛好與特點。步驟(2)著重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表達技巧,對小組伙伴而言,則是一個傾聽和分享的機會。此項活動的總體目標是要學生初步樹立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和接納別人的意識。通過這項活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團體中的成員,尋找其他成員與自己的異同點,從而促進友誼的發展,提高彼此之間的接納、尊重,有利于一個相互欣賞、相互包容的團隊的形成。

        【方案2】 了解父母特質

        根據蘇人版初中思品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人不能選擇父母》的教學內容,基于現實生活中父母與青春期子女之間存在溝通難的問題,特設計 “了解父母特質”活動:

        1.活動人數:15人。

        2.活動時間:30分鐘。

        3.材料準備:紙筆。

        4.活動步驟:

        (1)成員圍圈而坐,每人1張紙、1支筆。

        (2)在5分鐘寫下7種特質,是你父母所擁有的而你最欣賞的。

        (3)輪流分享具體事例。

        (4)當一個成員分享完畢后,讓其他成員從中選出幾項與自己的父母相同的特質。

        這一活動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發現、通過自己的心去感悟、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父母的優秀品質和長處,以及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為子女樹立的良好榜樣。讓他們體會到——父母之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愛;盡管父母對子女愛的方式各異,但其本意都一樣,都渴望兒女成才和幸福。

        【方案3】 同舟共濟

        根據蘇人版初中思品課九年級第二單元“合作誠信”的主題,基于當前初中生的責任意識欠缺、集體主義觀念淡薄這個現實,特設計“同舟共濟”活動:

        1.活動人數:全班。

        2.活動時間:10~15分鐘。

        3.材料準備:每隊1張報紙(預備數張報紙做后備之用)、領隊用的哨子。

        4.活動步驟:

        (1)組員以平均人數分隊,每隊5~6人,男女生比例相仿。每隊分派1張報紙,將報紙鋪在地上。

        (2)領隊發出信號后,每隊成員盡量一起站到報紙上,不可弄破報紙,弄破則另取1張報紙補充,繼續游戲。

        (3)能夠長時間且站立人數較多的隊為勝。

        該活動方案的設計意圖是通過游戲,讓學生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只有小組成員間齊心協力、互相幫助,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發揮出個人的聰明才智,才能共同達到團隊的目標。合作精神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生存技能,教師若通過傳統的課堂傳授的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很難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該活動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什么是合作,產生了觸及心靈的教育效果。

        總之,在學校德育工作中,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對初中生的心理品質及健康狀況進行干預,改變了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的單一說教形式,使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相互尊重、配合以及相互接納,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成功的體驗。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陳秋燕.團體心理咨詢理論在心理素質訓練課程中的應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2)

        [3]趙慧群,陳國權等.團隊學習心理準備模型[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6)

        第9篇:初中生的心理輔導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問題;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1-0273-02

        初中階段是學生告別童年、步入青少年的轉折時期。進入初中后,學生開始了一個嶄新的成長和變化時期,這個時期是他們身體和心理都處在成長與成熟的關鍵階段。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要求學生要有健康的體魄,還希望他們擁有健康的、積極的心理狀態。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成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時期,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往往因為生理的發育、社會現實的熏陶、學習考試的壓力、人際交往等,產生心理問題的幾率大為增加。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以更好地、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一、初中生易于出現的心理問題

        1.過分地注重自我。學生到了初中階段,漸漸進入青春期,身體發育速度加快,內心情感漸漸豐富起來。學生常常會自覺不自覺地關注自身,常常會想“老師是怎么看待我的”“在別人眼中,我是個好人嗎?”“我漂亮嗎?”等等類似的問題。這些問題會讓他們心神不寧、陷入迷茫。在這種心理狀態下,一些先入為主的想法主宰著他們,于是對一些人、一些得敏感、偏激。他們對自己的觀點總是過分地強調并固執地堅持。初中生對自己的個人形象也開始漸漸關注起來,愛穿漂亮的衣服,喜歡時髦的發型,喜歡照鏡子,喜歡模仿明星等,有的還出現虛榮嫉妒等不健康心理。

        2.學習積極性下降。有的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后開始厭學,他們心思沒有在學習上,上課聽不進去,思維紊亂,情緒消極,不按時、認真地完成作業,總是敷衍了事。這樣就會導致學習效率降低,有的在小學時成績不錯的學生,到了初中突然就會成績下滑。學生厭學其實是一種心理疲倦的反應,是因為長久地專注、緊張于同一事物而引起的不適應和厭倦狀態。研究表明,導致心理疲倦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神經過于緊張;持續長時間地進行乏味的工作;思想沖突、挫折、憂慮、懼怕等情緒的應激反應。相對小學而言,初中的學習壓力更大更緊張,正好符合以上因素。

        3.叛逆心理。上了初中后的學生都開始“叛逆”,其原因主要是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成長,學生內心產生了過度的焦慮,學生的“叛逆”就源于這種焦慮。在“叛逆”心理影響下,學生對家長、老師、同學甚至社會產生對立情緒,你說東,他偏往西,而對來自家長、老師和社會的關愛,他們卻認為是虛偽的。

        4.自卑心理。由于家庭狀況、生理缺陷、生活環境、社會影響等許多因素,不論是學習優秀的學生還是學習后進的學生都會有自卑心理產生,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相對嚴重一些。在自卑心理的影響下,這些學生往往遠離群體,沉默寡言,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出錯被人嘲笑。如果提到他們的短處,常常會使他們非常緊張而害羞。

        二、針對初中生心理問題的教育對策

        1.用真摯的師愛感化學生。面對心理復雜敏感的初中生,教師首先要用自己真摯的愛去感化他們。對學生的不良心理問題要采取疏導的方式,采取初中生所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學校、班級內搞一些生動活潑的活動,在活動中交流情感,培養感情。特別是對于犯錯誤的學生和差生,更要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師找出差生和犯錯誤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的進步和優點要及時地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也能感受到進步的喜悅,心理上產生振奮和鼓舞,這樣才能讓他們身上的逆反心理逐步消減,直至徹底消失。

        2.做好青春期教育。初中階段的學生普遍進入了青春期,身體發育趨于成熟,在這種情況下,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就必須提上日程。由于生理現象突變,男女生之間的交往更加敏感,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針對性的主題課,就男女生交往、青春期的成長、自我身心保護、人際關系的處理等話題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適時加以點評與引導。還可以通過主題演講比賽、寫心理日記、辦心理手抄報等學生喜歡的方式,讓學生學會調節、控制和宣泄自己的情緒。

        3.培養健康愛好,激發創新精神。教師要引導學生參加健康積極的文體活動,通過高雅的興趣愛好,塑造學生美的心靈和健康的心理。要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堅持下去,促進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對學生在學習、課外活動中的新奇想法和探索要給予充分的資助和自由,要容許學生在探索中的失敗,要激發和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他們堅強的毅力和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

        4.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健康心理。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陣地,同樣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場所。所有的任課教師都有責任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信、積極、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質,指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勇于回答問題,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師生間要互相尊重、加強溝通、彼此了解、互相信任。教師要注重對后進生的心理撫慰,挖掘并放大他們的優點,通過不斷的表揚鼓勵,幫助他們增強信心。

        總之,初中生處于人生的轉折期,可塑性還很強,一個樂觀、健康、積極的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是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教師對初中生的心理問題要以寬容、理解的態度進行正確、合理的疏導,要努力讓初中生能對自己的身心變化有正確的認識,學會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道德修養,以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和紹純,王旭飛.中學生心理輔導指南[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9.

        [2]孫義農,姚立新.初中生心理輔導[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2.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 日本亚洲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蜜月a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韩国专区 | 亚洲综合色区另类小说久久久 | 日韩AV在线中文字幕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