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范文

        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

        第1篇: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范文

        如果結合西醫學,又與西醫內科學有所重復,教師面 臨同樣的困境。對于七年制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 力更強,思維更活躍,尤其不喜歡老師在寶貴的課堂 教學中重復_些在教材中隨處可見的內容。特別對 于骨傷專業的學生來說,_些學生認為中醫兒科學 與他們將要從事的骨傷專業關聯性不多,學習目的 不強,熱情不足。因此,如何吸引這些學生學習中醫 兒科學是老師要面對的更大挑戰。

        1強調兒科學的特點

            學生們很實際,第一堂課都來體驗,倘若教師講 課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以后教師在課堂上就很少 見到他們了。因此,第一堂課一定要精心準備,充分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的第一堂課是中醫兒 科學基礎,上課伊始,談到學習兒科學的意義時,除 了講述一般的意義,還應特別強調學習兒科學對于學生個人生活的重要性。學生都是20出頭的青年 男女,戀愛是他們必然經歷的重要事件,結婚生子是 他們不久將要面臨的現實問題。提醒學生,應該將 兒科學作為未來生活的必修課。兒科學有自身特 點,不是內科學所能代替的。因為孩子不是成人的 簡單縮影,小兒有自己的生理病理特點,需要特別了 解。如望聞問切四診的應用,小兒與成人就有很大 不同。問診在成人四診中很重要,而兒科素有‘‘啞 科”之稱,問診有一定困難;小兒寸口部位短小,又 易哭鬧,切脈亦難。但小兒肌膚柔嫩,反應靈敏,因 此望診和聞診在小兒四診中尤為重要,年輕父母和 醫生對小兒的反應要像藝術家一樣有挑剔的眼睛、 敏感的耳朵,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抓住要領,不 至于釀成不良后果。例如怎樣從孩子的哭聲判斷其 訴求與病狀,從孩子的唇色了解病情等,這樣將枯燥 乏味的理論與學生自己的生活聯系起來,引起同學 很大的興趣。

        在講解臨床各論時,也時時注意突出兒科特色。 如講授口瘡一病時,學生以為口瘡即相當于西醫學 的口腔潰瘍,似乎與過去所學沒什么特殊區別。老 師應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找出口瘡與口腔潰瘍 的不同點。經過啟發,學生發現口瘡是小兒特有疾病,為外感風熱之邪所致,有發熱癥狀,病在表,多為 實;而口腔潰瘍不獨小兒,成人亦患,是慢性反復發 作的疾病,一般不伴發熱,病在里,多為虛。通過這 樣的比較,學生既加深了對原有口腔潰瘍的認識,又 增加了新的知識,拓展了思路,知道同樣的口腔潰瘍 有不同的內涵。這樣的學習方法很好地激發了學生 的思辨力。

        2注意結合中醫經典

            中醫經典是中醫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但學習 臨床課程時能夠回憶起中醫經典的學生為數不多。 大多數學生的經典知識與臨床內容是脫節的。根據 筆者的臨床與教學體會,臨床實踐中靈活應用經典, 既能提升學生臨床認知能力,也能加深對經典的理 解。因此,筆者在教學中很注意結合經典。小兒疾 病以外感熱病為多,最常涉及《傷寒論》及《溫病學》 內容。兒科學中時行疾病學生容易與溫病聯系,有 些疾病不易聯想到溫病,如肺炎、川崎病等。容易理 解的疾病,要讓學生理解得更透徹。如麻疹、丹痧為 熱毒溫邪,皮疹為紅色斑丘疹,病在肺衛,要引導學 生用衛氣營血的辨證體系認識;水痘、手足口病則為 濕熱毒邪,皮疹為丘皰疹,病在肺脾,就要用三焦辨 證體系認識。對于那些不易聯想到溫病的疾病,要 引導學生尋找溫病學的證據,如流行性、傳染性以及 衛氣營血各個階段的表現。學生自己找到了證據, 理解自然就很充分。通過具體病例的學習,學生既 對溫病學中的一些理論有了切實的了解,又能從溫 病學理論的高度對具體疾病有所認識。教學沒有停 留在照本宣科上,學習便有了深度。

        經典理論如此,經方的應用亦如此。小兒為 “純陽之體”熱病多見,一般認為《傷寒論》之經方 辛溫大熱,似乎少有應用,實則不然。咳喘之疾是兒 科臨床最主要的病證,麻黃湯、小青龍湯多有作為。 如在“肺炎喘嗽”一病中,三拗湯從初期用到極期, 功不可沒。但筆者提醒學生要時時注意小兒臟腑嬌 嫩、臟氣輕靈之特點,對麻黃、桂枝大辛大熱之品,不 可堆砌,取其中病即可,故選用麻黃湯去桂枝之 三拗湯,而棄用麻黃湯。通過這樣的解讀,學生對小 兒特點、肺炎喘嗽以及經方在兒科臨床的應用有了 提綱挈領的認識。這是學生自學不易體會的,教師 的教學作用顯而易見。

        3引導鼓勵學生創新

        第2篇: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范文

        兒科醫生去哪了

        對于多家媒體所報道的“兒科醫生荒”與兒科看病難的原因,不少醫學專家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咎于兒科專業的停招。

        1983年,我國曾設立兒科本科專業,但在1998年高校本科專業目錄調整中,教育部為拓寬專業面,推行寬口徑通才教育模式,醫學院的本科教育中取消了兒科專業,被合并到其他專業,代之以寬口徑的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則成為臨床醫學專業中的一門課程。至此,全國醫學院校兒科專業已經停止招生17年。筆者認為,兒科專業的取消與停招,是造成近年來兒科醫生短缺局面的根本原因。

        在醫學專家看來,兒科醫生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未成年人,低齡患兒生病后,他們不能準確描述病痛的原因、位置,甚至大部分患兒都還未學會說話。此外,兒童患病常常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等特點,這就要求醫生必須具備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與臨床經驗,否則很容易誤診。所以,給患兒看病與給成人看病有較大區別,兒科醫生并不是成人醫生的“縮小版”,兒科專業也不等同于主要面向成年人的寬口徑的臨床醫學專業,而是相對窄口徑,具有兒童特色的兒科醫學專業,具有不可替代性。

        包含兒科在內的臨床醫學專業則是一個寬口徑醫學本科專業。兒科僅是臨床醫學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所學兒科課時并不多,學得既不專又不精。如果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去當兒科醫生,基礎很不扎實,很多醫生未學過兒科醫學知識,不得不在實踐中邊干邊學,這不僅大大延緩了其專業成長的腳步,而且在看病中誤診率也要高一些。

        據專家介紹,如果學生本科階段學的不是兒科專業,而是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畢業后要花1-2年考取相關執業資格,還要經過至少3年規范化培訓、再經過2-3年的專科培訓后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兒科醫生。當然,穿上白大褂在兒科坐診,要當一名好醫生,又至少需要5-10年的專業沉淀,這意味著培養一名兒科醫生至少要花10年以上的時間。

        所以,一些大醫院并不歡迎由寬口徑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轉行”而來的兒科醫生,更企盼醫學院校對口兒科專業培養的兒科醫生,所以不能僅靠寬口徑臨床醫學專業去培養通用型或全科醫生去診治包括低齡患兒在內的所有的病人。而且,靠寬口徑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轉行”方式培養兒科醫生速度慢如蝸牛,廣西政協委員錢學明在調研中發現,從1999年至今,我國兒科醫生僅增加了5000名,兒科醫生的培養速度遠遠趕不上社會需求的增長速度。

        多管齊下填補“空檔”期

        今年2月24日,在國家衛計委和教育部聯合召開的新聞會上,教育部高教司宣布,教育部將恢復和擴大兒科專業招生,每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有一所高校舉辦兒科本科層次專業教育,力爭到2020年,使全國兒科醫師總數達到14萬人以上。

        但是,不僅5年的本科教育需要時間,而且從本科畢業到成長為一名有經驗的成熟兒科醫生,還需要5-10年的臨床經驗積累。換句話說,即使從今年開始恢復和擴大兒科專業招生,至少也要10年以上的時間,才會有第一批相對成熟的兒科醫生成長并補充進來,而要填補兒科醫生培養的十年“空檔”期,緩解10年“空檔”期的“兒科醫生荒”,則必須多管齊下。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讓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非兒科醫生轉行成兒科醫生。醫學不是靠數理化公式計算的精確科學,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門經驗科學,醫生工作年限越長,診治病人越多,積累的經驗就越豐富,才能減少誤診,提高診治水平,所以很多名醫都是年齡偏大的長者。不妨讓有多年臨床經驗的非兒科醫生,通過高層次培訓與名醫指點,憑著豐富臨床經驗,轉行成為兒科醫生則相對容易一些。雖說成人與兒童有所不同,畢竟還有相通之處,過去用于成人的臨床經驗也可以靈活轉換運用于兒科,不存在隔行如隔山問題。

        第3篇: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范文

        感謝《兒科藥學雜志》編輯部, 邀請我為專家論壇欄目撰稿, 題目是兒科臨床藥理相關問題。我很期待這樣的研討,因為兒科臨床藥理學是一個新興學科,在國際上較成人臨床藥理學發展滯后,我國兒科臨床藥理工作者太少了。本人雖長期致力于該領域的探索,也有了些許研究成果和專著,但頗感舉步維艱。為了促進我國兒科臨床藥理學發展,結合我們的實踐和體會,簡述其概念、特點和任務,同時選擇了三篇相關稿件共同發表,以期拋磚引玉、開拓思路、增強信心,為我國兒科臨床藥理學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1 臨床藥理學概念

        臨床藥理學(clinical pharmacology)是藥理學與臨床醫學密切結合的一門學科,研究內容是藥物在人體內作用規律和人體與藥物相互作用規律。臨床藥理學以懂藥理知識的臨床醫師為主體,主要任務是新藥臨床試驗和臨床合理用藥,也包括市場藥物再評價、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科研教學與培訓等任務。兒科臨床藥理學屬臨床藥理學的一個分支[1]。

        臨床藥學(clinical pharmacy)是藥學與臨床醫學密切結合的一門學科,研究如何對病人實施有效、安全、合理用藥的問題。臨床藥學以臨床藥師為主體,提供醫師和患者合理用藥的科學信息和藥物治療評估的相關知識,使藥物治療和疾病預防達最優化。

        臨床藥理學和臨床藥學是60年代新崛起的兩個姊妹學科,相互滲透非常突出。其對象都是病人,目的都是以病人為本,指導個體化藥物治療,只是各有其側重而已。合理用藥是一個復雜的臨床問題,難度大、涉及面廣,需要醫藥工作者密切協作和共同承擔。

        2 兒科臨床藥理學特點

        兒童發育特點: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生長發育迅速是整個兒童期的重要特點;身高、體重、體表面積、細胞外液、蛋白結合率、肝、腎和內分泌功能等都處于動態變化之中而漸趨成熟;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 泄功能日臻完善。

        需獲得兒童自己的藥代動力學參數:因倫理原因新藥試驗不能首先在兒童身上進行,Ⅰ期(自愿者)臨床試驗兒童資料很難得到;藥時曲線需要侵入性的多次采血,其傷痛和負擔不能為兒童和父母所接受,上市后藥物兒童研究也很少,由此導致兒童藥動學/藥效學(PK/PD)資料嚴重匱乏。兒童的生長發育特點決定了兒童藥物代謝規律不但與健康成人和成人患者有很大區別,就是兒童各發育階段也不盡相同,如茶堿(年齡越小,Vd越大,t1/2越小)等,建立兒童自己的PK/PD參數庫迫在眉睫。

        兒科臨床藥理亟待發展:新藥只完成成人試驗即可獲批進入市場,真正研發兒童專用藥品的機構很少,所以很多藥物對兒童的耐受性、安全性和PK等是未知數。沒有經過兒童臨床試驗的藥物上市后卻能直接應用到兒童身上,可見兒童用藥風險較成人大得多。這引起了眾多兒童家長、醫學專家和政府部門越來越多的關注[2]。美國FDA已修訂條款,規定凡是未經兒童臨床試驗的新藥不能用于兒童;英國也正大力培養更多的兒科臨床藥理學家。

        3 兒科臨床藥理學任務

        3.1 新藥臨床試驗(clinical trail)

        新藥臨床試驗是成人臨床藥理學的首要任務。60年代震驚全球的西德反應停事件,引起各國政府和醫藥界的高度重視,從而確立了新藥臨床試驗的重要地位,目的是對新藥人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作出客觀評價。臨床試驗分I~IV期進行,必須首先得到倫理委員會和SFDA審批,然后在有資質的醫療機構和有經驗的臨床藥理學家指導下進行。兒童可以進行上市后藥物再評價(IV期)。

        抗癇靈(antieplepsirine,AES)是我國70年代經民間驗方研發的抗癇新藥,因上市后的臨床療效具有爭議,衛生部立標對該藥進行再評價。我們中標后作了精心設計,臨床上采用雙盲交叉對照研究,對58例難治性癲癇患兒的療效與不良反應前瞻性觀察6~12月,實驗室研究AES對兩種點燃大鼠模型的抗癇作用。結果顯示:AES對全面性癲癇發作有效(安慰劑效應達40%),無明顯毒副作用;AES對抗PTZ點燃有效且呈劑量依賴性,但對AM點燃全然無效;臨床與基礎研究結果一致,即AES的抗癇作用具有發作類型的選擇性[3,4]。該研究是我國兒科第一例用RCT方法完成的藥物臨床試驗(符合循證醫學I級證據),科學評價了AES,指導了該藥在臨床的合理應用,同時為將來兒科新藥臨床試驗提供了經驗和思路。新藥臨床試驗促進了成人臨床藥理學的飛速發展,而兒童臨床藥理試驗基地發展和建設還不盡人意,如何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和《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建立和完善兒童新藥臨床試驗和上市后藥物再評價程序,尚待國家政策謹慎做好。

        3.2 治療藥物監測(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TDM是通過測定血藥濃度,運用臨床藥理學原理和計算機軟件求算出藥代動力學參數,設計個體化給藥方案,以使藥效達到最高、不良反應減至最低。我們在1978年開始TDM工作,2002年建立北京大學TDMCT中心,為兒童合理用藥作了大量探索和實踐。體會到要做好TDM必須強調三點:(1)血藥濃度測值必須準確。目前常用監測方法是FPIA和HPLC,方法學的精密度、準確度、靈敏度、特異性要符合標準, 需要質控來保證(需參與國內國際室間質控)。(2) 具體測值需做合理解釋。TDM不同于一般的臨床檢驗,只報告有效范圍是不夠的。最好采用專用TDM申請單和報告單,明示有效范圍、中毒濃度、單位變換(μg/mLmol/L),結合具體病人用PK/PD知識解釋測值意義;對劑量調整等作出分析和建議。(3) 指導個體化治療是TDM的核心。醫生是個體化方案的最終制定者和執行者,應能掌握全面情況,既懂疾病和患者特點,也要了解藥代動力學參數(Ka、Vd、Cl);做到TDM 指征明確,只有治療指數小、代謝個體差異大的藥、診斷或處理中毒、多藥合并應用、鑒別依從性時才做監測;懷疑中毒時測峰濃度,觀察療效時測穩態谷濃度;合并用藥影響(酶誘導劑、酶抑制劑)要予以充分重視;一旦出現問題能從儀器誤差、采血時間、時效關系、量效關系、代謝差異等進行綜合分析。可參考本期高璇《兒科臨床藥師在治療藥物監測中的作用》一文。

        3.3 群體藥代動力學(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PK)

        個體化用藥需要個體PK參數,要得到個體PK參數的經典做法是:一次服藥后不同時間連續采血8~13次,測定血藥濃度并用專業軟件計算出參數。這種多次大量取血方法在兒科不適用。新方法是PPK:研究PK群體參數的原理、計算方法和臨床應用,即收集大量病人的生物學資料和零散的血藥濃度數據,應用專業軟件建立PPK模型,由Bayesian反饋法和1~2個實測值擬和運算,即可獲得個體PK參數。其最大優點是:免除病人頻頻取血的痛苦,能分析固定效應(身高、體重、肝功能等)和隨機效應(個體間、個體內)對每個參數的影響,還能預測病人血藥濃度,更加優化個體給藥方案。尤其有益于特殊群體——兒童、老人、孕婦、肝腎功能受損和危重患者。自2000年以來,我們陸續建立了氨基糖苷類、抗癇藥物VPA、CBZ、CBZE、LTG的兒童PPK模型和PK/PD結合模式,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當然做PPK需要有TDM基礎、充足病源、PK/PD知識及專業軟件等。可參考本期劉穎《群體藥代動力學在兒童藥物治療中的應用》一文。

        3.4 藥物不良反應監測

        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一般分為A類和B類反應。A類反應與劑量有關是可預期的,包括過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應、首劑反應、繼發反應、停藥綜合征。B類反應與常規藥理作用和劑量無關,可能涉及遺傳易感性和變態反應等機制,難以預測,包括過敏、致畸、致癌、致突變、耐受、依賴等。ADR可導致機體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即藥源性疾病,藥源性疾病就是ADR的突出表現。

        “是藥三分毒”,藥物的毒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醫生應運用臨床藥理知識將這種負面效應降低到最小[5],對上市后藥物ADR監測也是臨床藥理學的一項常規工作。美國FDA藥物使用經驗處專門負責收集上市新藥ADR報告,現我國ADR監測已在各大城市正式開展,我院連續數年獲北京市不良反應監測冠軍。可參考本期梁雁《兒童藥物不良反應及相關因素》一文。

        3.5 基礎臨床科研

        很多科研項目在臨床條件下研究受限,所以基礎科研還是十分需要的。其實對臨床基礎科研,臨床醫師和藥師具有優勢,因為直接接觸病人。我們建立了一系列癲癇動物模型和實驗方法,完成了眾多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發育藥代動力學、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認知影響、耐受性和依賴性、中藥抗癇性、免疫機制、酶學機制、受體分子機制等。臨床和基礎研究結果相互印證,其內在規律驚人相似,促進對疾病認識不斷深化,為合理用藥和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提供服務。但宗旨必須是科研課題來源于臨床,科研結果直接為臨床服務。

        4 臨床藥理學進展

        隨著國際環境的和諧和新技術的開發,新藥日新月異,交叉學科知識相互融合,促進了臨床藥理學和相關學科的迅速發展,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指導。

        新方法學:GC/MS、LC/MS、GC/(LC)/MS/MS等更先進的新方法,使得藥物測定更準確、快速和微量,某些國家已將其應用到常規TDM,但因費用昂貴在我國普及尚待時日。TDM監測的藥物品種和數量在增加,游離血藥濃度、新藥監測、中草藥PK等在拓寬,PPK、PK/PD開始在特殊群體開展,美國FDA已同意對嬰兒和腫瘤患者采用NONMEM法進行新藥臨床評價。

        臨床毒理學:近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從篩查毒物到興奮劑、、藥物濫用、法醫鑒定及毒代毒理學研究等。

        藥物流行病學:應用流行病學方法研究人群中藥物的應用及效果,以及病人自身臨床特征對藥物治療的影響。醫生先權衡用藥可能給病人帶來的危險/效益比后再開處方,促進合理用藥。

        藥物經濟學:藥物學與經濟學相結合的新興學科,研究方法主要有四種: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可為藥品費用的合理使用、藥品市場營銷和政府藥物政策提供依據。

        藥物時辰學:研究不同時間給藥導致的藥代、藥效差異。人體生理參數和生化指標呈周期性波動,這種節律變化對藥物作用影響很大。如蛋白結合率,卡馬西平下午2~8點最小,丙戊酸凌晨2~6點最小,此時游離型藥物比例就大,直接影響療效。針對患者病情選擇最佳給藥時間,能使藥物發揮最大效能,同時不良反應最小。

        藥物遺傳學:研究遺傳因素及遺傳變異對藥物的影響。因病人的藥物代謝酶、轉運體及受體的遺傳缺欠,導致藥物代謝酶活性、轉運體能力大小、藥物受體敏感性等存在個體差異。人的基因信息一生不變,只要事先了解病人藥物代謝酶基因型,就可個體化用藥。如HLAB*1502基因型陽性的病人,就不應服用卡馬西平,因用后發生SJS/TEN的風險比未帶該基因病人高193倍。

        5 差距與困境

        目前全社會不合理用藥情況嚴重,導致藥物不良反應和藥源性疾病發生率穩步上升。WHO指出,全球三分之一病人的死亡源于不合理用藥而非疾病本身;我國專家認為臨床病人30%用藥不合理,但尚未引起重視。以TDM為例,它是臨床藥學和臨床藥理學重要任務之一,雖然衛生部早就規定三級醫院必須開展TDM(是評選三甲醫院的重要指標),但三十多年過去效果仍不理想,最近全國121所三級醫院TDM調查結果如下:經常開展的醫院21.95%,偶爾開展的醫院26.13%,尚未開展的醫院51.95%;能監測兩種藥物的醫院43.3%,能監測5 種藥物的5%。不少醫院雖開展TDM,但監測藥物品種很少,標本量有限,只能提供測值,不能合理解釋和指導個體化治療。

        此外,缺乏臨床藥師、醫生參與TDM少、相關論文和科研成果少、國際會議參與少、國際學術交流少、臨床科研基金少、過分追求經濟效益等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認識、轉變觀念、理順機制?值得深思!

        6 兒科臨床藥理學展望

        兒童是世界的未來,中國擁有4億兒童,他們需要健康、醫藥保障和合理用藥,不能等閑視之。合理用藥是指安全、有效、經濟、適當。兒科藥理學從兒科藥物的研發、臨床評估、臨床應用、不良反應監測、合理用藥培訓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關。新藥臨床試驗、治療藥物監測、群體藥代動力學、藥物遺傳學等是合理用藥的有力工具。

        學科的發展離不了學術大環境,國際治療藥物監測和臨床毒理學會、國際藥理學會、國際藥學學會、國際兒科學會等組織的國際學術會議,都有兒科合理用藥的重要內容。《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雜志》,尤其中國藥學會醫院藥學專業委員會兒科藥學專業組和《兒科藥學雜志》以及多家兒科雜志更是與兒科合理用藥息息相關的重要平臺,我們應積極參與,相互學習。

        兒科臨床藥理學任重道遠,非常高興這個事實已受到全球關注。2006年6月在上海召開了首屆國際兒科藥理會議,大會鮮明的主題是兒科藥理面臨的國際挑戰[5]。15個國家200余名代表,國際兒科藥理專家30余人、國內兒科藥理專家8人應邀發言,對該領域面臨的問題、方向及熱門話題進行了深入的研討,這是一個良好開端。相信在政府政策的關懷下,醫藥同道團結奮斗,兒科臨床藥理學事業一定能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 Paul IM. Advances in pediatric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 and toxicology [J]. Adv Pediatr, 2005, 52: 321365.

        [2] Choonara I. Regulation of drugs for children in Europe [J]. BMJ, 2007, 335(7632): 12211222.

        [3] Li Wang, R Vieth, RC Landes, et al. Antiepileptic effect of antiepilepsirine in pentylentetrazol and amygdala kindled rats [J]. Epilepsy Research, 1993, 15: 15.

        第4篇: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范文

        醫學美容與生活美容的區別

        2000年5月,原國內貿易部與衛生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美容服務管理的通知”,將美容界定為生活美容與醫學美容兩大類。生活美容與醫學美容是截然不同的行業,生活美容也可以稱為化妝美容,就是采用生活化妝品和服裝飾品等對皮膚和形體進行護理與美化,從而達到容貌和形體更美貌的效果,簡言之就是美化容貌。生活美容可以在家里做,也可以到美容院(國外稱美容沙龍)去做。美容院通過對人的毛發、皮膚、指甲、形體等進行美化或對皮膚和形體進行護理達到更靚麗、更美貌的效果,但他們不能動針,不能用麻藥,更不能動刀。美容工作由美容師來操作,場所是美容院。

        醫學美容是遵循醫學與美容原則,結合各種醫學手段和美容手段來維護、修復和塑造人體美,以增進人們生命活動美感和提高生命質量為目的的科學。他們需要用麻藥、打針、動刀,從事這種職業的是醫師,而且是醫學美容醫師,工作場所在醫院。

        那么,醫學美容與生活美容之間的關系如何疏通,如何形成共同體呢?我認為北京田永成經典美容有限公司推出的一臺手術、雙通雙贏、三方獲益、四大歡喜的舉措可以說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臺手術――在玉淵潭醫院,美容整形科匯集了包括“海歸派”在內的國內外著名美容整形外科專家;雙通雙贏――美容院有客戶需要做美容整形手術,為貫徹19號令把客戶轉到美容整形醫院,術后有需護理者再到美容院。美容整形醫院收了費,又分一部分利益給美容院而達到雙贏目的;三方獲益――美容整形醫院獲益,美容院獲益,病人得到了最好的美容手術也獲益;四大歡喜――美容整形醫院歡喜,美容院歡喜,病人歡喜,政府職能部門能使19號令得到落實也歡喜。在目前情況下這不失為一個好方式,而等將來真正需要做美容整形手術的人都知道找美容整形醫院了,那此種共同體也就不存在了。

        美容師與美容醫師的區別

        美容師與美容醫師粗看起來只差一個字,但差的卻是非常重要的“醫”字。它們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職業。

        在所有大學中,醫學生是最苦的,他們既要學基礎科學如數、理、化和外文,又要學基礎醫學科學如解剖學、組織學、生理學、藥理學、生化學等,還要學臨床醫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等。4年理論學完之后,還要經過臨床實習。醫科大學學制是8年,5年大學、3年學研(碩士、博士),在所有大學中學制最長、學科最多。而對從事醫學美容的醫師和護士則要求更高、更嚴,負責實施美容外科項目的應具有6年以上從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關專業臨床工作經歷;對從事醫學美容的護士有3條要求:具有護士資格,并經注冊機關注冊;具有2年以上護理工作經歷;經過醫學美容護理專業培訓或進修合格,或已從事醫學美容臨床護理工作6個月以上。可見對從事醫學美容工作的準入標準是非常嚴的,不是學過醫就能當醫學美容醫師的。

        相比之下美容師就容易多了,只要經過3~6個月短期培訓,發給一張結業證書就可以當美容師、開美容院。他們沒有經過嚴格的醫學教育,因此不能用麻藥、打針、動刀,否則就是犯法。

        大夫與美容師的區別

        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美容界都有許多××大夫開的美容院、××大夫研制開發的化妝品、××大夫創辦的美容化妝品公司。例如,國內×大夫把針灸針扎在自己的頭上和臉上展示他的專長為針灸美容、××大夫擁有署名化妝品、以××大夫名字命名的美容化妝品公司及美容院在全國搞營銷。這些大夫原本確實是醫生,有的還有教授頭銜,但當他們“下海”從事美容化妝品行業就不再是大夫,更不是美容醫師,而是從事生活美容的美容師。此種情況國外也有,例如有“果酸之父”美稱的Van Scott教授,他后來創辦了妮傲絲翠公司銷售各種果酸化妝品,他的身份就成了化妝品公司經理;另一著名公司的創辦者MDFormulation原先是醫學博士,現在是化妝品公司的總裁;而有“毛囊蟲之父”美稱的曲魁遵教授以開發治療長囊蟲化妝品馳名中外,現在他的身份是董事長。從這些事例來看,醫師改行當美容師是可以的,在美容化妝品行業中有許多人做得很成功,但反過來美容師改行當美容醫師是絕對不行的,因為醫學的學問是很深奧的。

        藥物、中藥與特殊用途化妝品的區別

        現在,在各種美容化妝品展覽會、博覽會上悄然出現了藥物、中藥的影子,有的公司公開叫藥物化妝品或中藥化妝品,殊不知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商品,怎么能混為一談?

        藥品是一種攸關生命的特殊商品,它要報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SDA)審批經過嚴格的臨床驗證,只有證明確實有效、無副作用才能批準上市。而化妝品只要不含違禁成分、細菌數不超標、對皮膚沒有刺激性就可以上市銷售。所以,藥品與化妝品絕不能混為一談。如果在化妝品中添加一些功能性成分(包括西藥或中藥)也不能稱為藥物化妝品或中藥化妝品。國家明文規定有功能性成分的化妝品稱為特殊用途化妝品,口頭上稱為功能性化妝品。特殊用途化妝品共有9類:脫毛化妝品、染發化妝品、燙發化妝品、養發化妝品、化妝品、健美化妝品、除臭化妝品、祛斑化妝品和防曬化妝品。當然,特殊用途化妝品還是化妝品,在宣傳上不能夸大其詞,不能宣傳治療效果。因此,在特殊用途化妝品中添加了一些西藥叫藥物化妝品、添加了一些中藥叫中藥化妝品是錯誤的。反過來講,外用藥改造后就可以成為化妝品,最明顯的例子是2%酮康唑香波是非處方外用藥,如果把它改成0.5%酮康唑,再加些護發素和香料就是去屑止癢香波;又如2%吡硫鋅香波是外用藥,低濃度0.5%吡硫鋅去屑止癢香波就是化妝品。在國外,高檔化妝品可以在藥店銷售,但它還是化妝品而不是藥品。

        文身與彩繪

        19號令公布后反響最大、爭論最多的是“三文”技術。文身是具有悠久歷史的生活美容手段,由專職文身師文刺稱為職業性文身。去年我在西班牙參觀了職業文身師做文身,它確實是淵源于文身師,起源于美容界。19號令中明確提出美容界不能做“三文”,因為時代不同了,當今愛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巨細胞病毒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與傳播,已經奪走了億萬人的生命。而“三文”技術要扎破皮膚,且深達真皮層,還要刺入顏料,這就有可能傳播上愛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和其他疾病。因此, 19號令規定“三文”由醫學美容來做、生活美容不能做是正確的。其次,“三文”技術由醫學美容醫師來做肯定要比美容師來做效果更好,因為醫師學過解剖學,也更懂得美學。我們臨床醫學工作者手上都有數百張美容師做“三文”而毀容的幻燈片和相片,這正好說明美容師缺乏整體審美觀念、缺乏解剖學知識。

        第5篇: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 免費醫學生 學習成績 分析

        為緩解農村醫療衛生人員缺少、隊伍建設力量薄弱等狀況,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免費醫學生),在高等醫學院校開展免費醫學生培養工作。現在關于免費醫學生的研究多數出于政策實施方面,比如對國家實施農村訂單式定向醫學生培養政策的意義的討論,或者對這項政策本身的利弊的分析,而對于免費醫學生群體的研究還不多,或者說是針對這個群體的總體生活狀況的研究。從免費醫學生群體的視角出發,我們隨機選取贛南醫學院的免費醫學生,以他們第1—3學期課程的學習成績為研究對象,與非免費醫學生進行比較,對這個群體的學習狀況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為農村(社區)培養學得實、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醫療衛生人才。

        1.比較分析

        1.1資料準備

        隨機選取贛南醫學院2010級的免費醫學生、非免費醫學生各1個班級的學生,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他們大學第1—3學期課程的學習成績進行分析。兩個班級學習環境、教學條件相同。

        1.2結果分析

        表?搖?搖?搖?搖免費醫學生與非免費醫學生第1~3學期課程學習成績比較

        從此統計表我們可以看出,在第1~3學期的13門課程中,計算機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組織學與胚胎學、醫學免疫學、實驗方法概論5門課程,非免費醫學生本科1班的學習成績高于免費醫學生本科1班;生化與分子生物學課程,免費醫學生本科1班的學習成績高于非免費醫學生本科1班。其余課程成績無統計學意義。

        免費醫學生入學即已經有了工作單位,部分學生認為畢業后有了穩定的工作保障,存在一定的松懈思想,免費醫學生的這種優越感對他們的學習而言,是一種消極強化[1],新鄉醫學院對免費醫學生入學情況的調查分析顯示,報考動機中經濟原因占到了43.3%。;部分學生雖然簽訂了協議,但是畢業后并不真正愿意到基層工作,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穩定、迷惘的情緒等;部分學生對醫學專業不是很了解,沒有清晰的學業規劃和學習目標,學習動力不足[2]。

        由于就業形勢的嚴峻,免費醫學生進校就意味著就業,這也是他們報考該專業的原因之一。部分學生對醫學專業的興趣低于就業保障帶給他們的吸引力,這也是影響部分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之一。

        2.討論

        2.1加強免費醫學生的思想教育

        免費醫學生將是農村(社區)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活動主體,是農村(社區)基層醫療衛生工作的具體承擔者和執行者。身份認同感、職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免費醫學生的顯著特點不是免費,而是國家對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視程度。免費醫學生入校時,學校應進行三早教育(早期接觸臨床、早期接觸科研、早期接觸社會),讓他們盡早對臨床醫學專業有所了解,愛上臨床醫學專業,讓他們理解做好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樹立為人民的健康服務的觀念,堅定扎根基層、服務基層的意識,培養一批甘于奉獻、勇于實踐的優秀醫學人才,為農村(社區)基層群眾解除病痛。

        2.2提高免費醫學生課程教學的針對性

        免費醫學生和非免費醫學生雖然學的都是臨床醫學專業,但是由于學生的動機不盡相同、畢業后服務對象不一樣,在校期間的課程設置也應該有所區別,課程設置上應提高針對性;教師的講授方式和教學內容也應該根據免費醫學生的特殊性而靈活調整。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中增加中西醫結合的教學內容,增設中醫診斷學等農村及社區衛生工作適用的課程,增加醫患溝通學的課程學時,增加農村風俗習慣、民情民風方面的課程。加強課外指導,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方式和途徑,深入基層,有針對性地安排臨床課間見習和社會實踐等活動。強化學生對農村(社區)常見病診療技術的訓練,提高對農村(社區)常見病、多發病的教學針對性。

        2.3完善免費醫學生守約、誠信教育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如墨子的“言不信者,行不果”、孔子的“民無信不立”等。誠信是立國之道、做人之本、修德之基,古人說“學者不可以不誠,不誠無以為善,不誠無以為君子。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自謀不以誠,則是欺其心而自棄其忠;與人不以誠,則是喪其德而增人之怨”。學校要把守約、誠信教育作為免費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免費醫學生的守約、誠信意識,提高免費醫學生對守約、誠信等基本道德素質重要性的認識;強化免費醫學生的信用意識、感恩意識,拒絕違約現象的發生;培養學生獨立自主、敢于擔當的精神,將社會的要求內化為免費醫學生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需求。

        參考文獻:

        第6篇: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范文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395.6 G 44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10-0865-02

        【關鍵詞】 回避學習;精神衛生;干預性研究;青少年;兒童

        1 概述

        筆者從事發育和行為兒科診療工作多年,近年來發現害怕上學和拒絕上學的兒童少年病例明 顯增多。具體而言,導致這類兒童出現病癥的原因復雜而繁多,但當前的應試教育壓力下引 發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國內學界通常認為,學校或幼兒園恐怖癥可導致兒童拒絕 上學。近年來的研究發現,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遠非如此簡單,例如青春期后的青少年拒絕 上學可能與該年齡段的叛逆心理、第二反抗期表現、人際適應困難或強迫等因素有關 ,而非單一恐怖所致。

        兒童青少年害怕學習和厭學而出現的直接表現即拒絕上學。有關兒童拒絕上學問題,目前在 稱謂和界定上仍存在爭議。早在1932年,美國的Broadwin提出,不上學的兒童主要由逃學( truancy,也稱怠學)行為引發,并將這類問題歸于神經癥的一種類型。1941年Johnson提出 ,由兒童分離焦慮引發的拒絕上學實際上是恐懼心理的作用,并首先提出學校恐怖癥(scho ol phobia),特指那些對學校特定環境產生異常恐懼并強烈拒絕上學的兒童,認為其 屬于兒童情緒障礙的一種類型。20世紀50年代,有一些教育界學者提出拒絕上學(school r efusal)的概念,定義那些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不上學行為,其基本背景仍是兒童與母親的 分離焦慮和對學校的恐懼。因此,這類拒絕上學與逃學有了本質的區別,后者指伴有品性問 題 和特征的不上學行為,而拒絕上學并無明顯行為[1]。20世紀80年代 以來,拒絕上學之稱謂在日本應用得尤為廣泛,以致日本學者稱“拒絕上學癥”(又稱不登 校)是日本本土文化的獨特現象。在日本文部科學省(相當于我國教育部)每年出版的青少 年白皮書中,“不登校”被視作最嚴重和最受關注的青少年行為問題之一,而且近年來發病 率遞增趨勢十分顯著[2]。但在美國精神科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 版)》(DSM-Ⅳ,1994)上并未將其列為獨立的疾病單元。

        拒絕上學癥可定義為:兒童青少年由于情緒障礙,特別是焦慮、恐懼和抑郁導致上學發生困 難,并出現回避上學的一種心理疾病[2]。筆者認為,拒絕上學癥較學校恐怖癥在 發病年齡和本質上有很大區別,前者多發生于幼兒和小學階段兒童,主要由適應困難和恐懼 情緒所導致;后者則多發生于青春期(小學高年級至高中甚至大學)以后的學生。拒絕上學 行為包含了厭學、獨立意識、違拗和對立情緒等因素,與學校恐怖癥可以是連續體抑或獨立 發生,即學校恐怖癥持續至青春期也可轉化為拒絕上學癥。拒絕上學癥發病年齡有3個高峰 ,且與發生原因密切相關:3~7歲為第1高峰,大都與入托、入學時與父母分離而產生的焦 慮有關;9~12歲為第2高峰,主要與學習壓力過大、人際關系沖突、更換學校或班級等因素 有關;13歲以后更傾向違拗性抵觸上學,主要原因包括學習困難、在校遭受欺負羞辱、學績 挫敗、家庭問題、心身癥、友誼危機、師生沖突、厭學、情緒障礙等。本癥尚缺乏權威的流 行病學資料,日本2002年度的調查小學為1/280,中學為1/37。有資料推測,學校恐怖癥在 兒童群體中發生率約為1%。學校恐怖癥或拒絕上學癥可發生于各種智力水平的兒童,低年 齡組中女性多見,高年齡組似乎男性多見,發病率與兒童的家庭經濟和社會地位無關[3]。我國目前尚無此癥的流行病學資料。

        2 相關原因

        2.1 母子分離焦慮[1,4] 歐美學者較傾向認為,兒童拒絕上學與 害怕和母親(父親罕見)分離有關。母親初次送孩子上幼兒園或學校時,往往在個人過度保 護潛意識作用下, 表現出焦慮不安和不放心,這種情緒可潛移默化感染和投射到兒童身上,演化為兒童自身的 焦慮與恐懼,并最終固化下來。分離時,兒童對母親的態度多處于兩難狀態:既不想離開母 親 ,又怕不去學校而受到母親責備,長期的矛盾心態就易發展為焦慮與恐懼,最終表現出諸如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類的軀體化癥狀。嬰兒期依戀障礙(attachment disorder)兒童也容易 出現分離焦慮和學校恐怖癥。缺乏同胞和手足情、缺乏同胞競爭、過早(2歲前)入托、 周托或寄宿、寄養、母子過早分離(3歲前)等是導致分離焦慮的高危因素。另外,據筆者 觀察,學校恐怖癥兒童的母親或父親也多表現為焦慮型或強迫型人格,對兒童的拒絕上學或 表現過分憂慮和過分關注,或表現強制要求或情感排斥。少數患兒來自養育者虐待( 體罰、辱罵、情感忽略)、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父母感情不和、爭吵暴力、父母離異 的家庭[5]。

        2.2 兒童自身素質 學校恐怖癥多發生于膽小拘謹、敏感、易感素質、行為 退縮的兒童,常表現過分拘謹、喜好他人表揚、任性、不善交友、固執等。這樣的兒童很可 能來自于 父母期望過高或父母對兒童評價過多的家庭,長期受此影響的兒童會變得對自身和環境評價 過分敏感,過分在乎自我形象和自我感受(心理動力學稱“自戀”),因而會無意識夸大對 學校 威脅的感受與評價。當兒童遭受學業失敗或人際危機時,為維護“自我”免受威脅與傷害, 從而采取拒絕上學。有些學校恐怖癥兒童起初學習成績優秀,但為維護個人學績排名而超負 荷投入學習,一旦遭受學績挫敗,會引起強烈的焦慮與恐懼, 怕再度遭受失敗而拒絕上學[6]。另外,青春期兒童的“自我意識”(self consci ousness)發展迅速,也可產生不符實際的“自我形象”,認為自己長得丑、長得矮、不善 學習、運動能力不佳等,導致不愿去上學。方言重、肢體殘疾、長相不佳、肥胖或瘦弱、身 材矮小、長青春痘的青春期兒童也可發生拒絕上學癥。

        2.3 環境因素[2,6] 學校環境是誘發兒童出現學校恐怖癥或拒絕 上學癥的主要場所,在學校遭受的生活事件或應激事件是最主要的誘因,如轉學(班級)、學 習困難、考試不及格、遭同學嘲笑或欺侮、校園暴力、與教師發生沖突、遭受體罰、與教師 不“合拍”、失去友誼、教師期望過高、校規嚴厲、管教嚴厲、校內群體癔癥發作等。在經 濟發達地區,有些農民工子弟由外地轉入城市學校亦容易出現學校適應困難和拒絕上學現象 。

        3 表現特征

        最突出癥狀是兒童拒絕上學,按其程度等級可分為:(1)威脅或哀求父母不上學;(2)早 上反復出現回避上學的行為;(3)早上反復“耍賴”,要求父母陪同上學;(4)偶爾不 上學或缺課;(5)反復交替出現不上學、缺課;(6)在某一學期某一階段完全不上學;( 7)完全長期休學在家[4]。

        為達到不上學目的,起初在早上起床時借頭痛、腹痛、食欲不佳、渾身無力等訴說得到父母 同情,從而實現暫不上學,在家期間無任何異常癥狀,可安心讀書、看電視等。但令其上學 時就會哭泣、吵鬧、焦慮不安,并伴隨頭痛、腹痛、惡心、嘔吐、發熱、尿頻、遺尿等癥 狀 。若被強逼送到學校,表現為畏縮、低頭、不與他人打招呼、不敢直視別人;上課時提心吊 膽 、戰戰兢兢,不敢正視教師,怕提問;若被提問,則面紅耳赤、手心出汗、心慌意亂、只站 立不作答,或口齒不利、結巴重復。在校期間患兒恐懼心理異常嚴重,會不停給母親或家人 打電話,哀求哭訴,并強烈要求接自己回家,一放學就覺得如釋重負,再也不肯去學校。病 程 中后期兒童還會出現家庭暴力,如通過毀物、攻擊父母、自傷等達到不去學校的目的;接著 出現情 緒消極倦怠,從起初獲允留在家里情緒馬上平靜好轉,到后來變得情緒低落消沉、倦睡,后 期可伴隨出現某些精神癥狀,如幻聽幻覺、心境不良和抑郁。青春期少年多呆在家里百無 聊賴地看電視、白天睡覺、不愿人際交往、玩游戲機或上網,常表現為精神狀態低迷、缺乏 快 樂感、晝夜顛覆、不愿與父母交流、無力和無助感明顯,但一般無離家出走或攻擊行 為。

        本癥有不同階段的表現特征[6]:(1)不想上學階段。有可能訴說頭痛、腹痛、發 熱, 顯得無精打采、疲勞、食欲下降、上學遲到早退、缺課增多、周末只呆在家里等。(2)拒 絕上學階段。早晨起床延遲,每周不去上學時間超過一半,開始明顯討厭上學,與 家人吵架或違拗行為增多,甚至出現攻擊暴力行為。(3)在家休息階段。此期兒童自得其 樂地呆在家里,干自己喜歡的事情,不多外出,身體疲勞減輕,晝夜顛倒,即白天睡覺,晚 上熬夜。(4)試上學階段。在家就顯得開心,提到上學仍顯焦慮,也能夠外出,開始關注 同學或學校的事情,開始嘗試去學校,但容易疲勞,缺課或遲到仍多見。(5)上學穩定 階段。容易疲勞,因小事激動或焦慮,仍時有缺課和遲到表現。

        4 矯治和干預

        4.1 藥物治療 根據年齡和病情程度,可考慮使用適量抗焦慮藥物。氟西汀 (fluoxetin e,又名百憂解)為五羥色胺再攝入受體抑制劑,是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推介的唯一 可用于兒童青少年抗抑郁、抗焦慮的藥物,劑量為10~40 mg/d。也可服用阿普唑侖(alpra zolam),劑量0.25~0.5 mg/d。

        4.2 心理治療 精神動力學療法頗費時間,療效不大確定。近些年認知行為 療法較受認可 ,主要有系統脫敏法、陽性強化法、暴露療法、心理劇等。例如可用放松訓練,逐級暴露或 想象脫敏等方法幫助兒童返校。預演暴露和認知重組方法可提高患兒的社交技巧,減少社交 焦慮,改變歪曲認知,達到返校。另外,若屬學校應激事件引發,治療者和父母可與校方溝 通協調,盡可能避免和減少學校方面的誘因。

        4.3 一般干預對策[5] 青春期患兒的矯治較困難,一般心理咨詢 輔導收效不顯著,主要還是靠家長引導與調整。基本對策包括:(1)不宜過分催促上學, 或每 天都問“今天上學去好嗎”等,更不宜打罵、斥責、體罰和強逼送學校。(2)詳細了解兒 童在校情況。(3)常與教師保持聯系,告知兒童在家情況,并聆聽教師的建議。(4)平時 多聽孩子敘述,各方面的話題均可。(5)讓孩子做些家務活,爭取每天按時起床、吃飯和 入睡 。(6)布置一些簡單的家庭作業,即使孩子不做也不要責備。(7)上班的父母要常打電話 回來問 候,側面了解兒童在家干什么,但不作過多干涉。(8)帶領患兒逛街或征求同意下領到學 校附近觀察,并聽孩子 講在學校的事情。當提出可以回學校時,家長不妨陪去幾趟。(9)父母避免說有關學校、 教師和同學消極意義的話,并且要注意自己保持快樂、安詳的情緒,否則家長的不良情緒或 表情易引起兒童的焦慮與不安。(10)盡可能減輕或消除家庭、學校環境致病原因,避 免換校、換班級。(11)盡可能讓患兒感受做事成功的體驗和喜悅,任何有積極意義的事 情均可;經常約患兒要好的同學來家一起玩耍和講學校的事情。(12)特別注意以下情況, 可能預示合并心境障礙或抑郁,應予積極的抗焦慮或抗抑郁治療:①患兒說“一覺 睡下 再不起來就好了”、“活著真沒意思”、“想死”、“我死了會怎么樣”等;②情緒起 伏特別劇烈,易怒,父母無法安撫;③食欲和睡眠規律發生較大改變,消瘦、生長發育 停滯;④拒絕上學時間超過4個月,并且仍無精打采。總之,拒絕上學癥可能是個相對 漫長的過程,父母或教師要有耐心和思想準備。

        5 參考文獻

        [1] JOHNSON AM,et al.School phobia.Am J Orthopsychiat,1993,11:702-715.

        [2] 清水凡生,著.小兒心身醫學指南. 東京:北大路書房,1999:220-227.

        [3] 大石史博,著.發育臨床心理學.東京:中西屋出版公司,2005:89-97.

        [4] KING NJ,HEYNE D,TONGE BJ,et al. School refusal:Categorical diagnoses,function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planning.Clin Psychol Psychother,2001,8(3):35 2-360.

        [5] 鄒小兵,靜進,主編.發育和行為兒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80-282.

        第7篇: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范文

        [中圖分類號] G311[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7)06(b)-188-0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全國,主要資助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重點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條件、研究實力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中的研究人員,由基金委員會負責實施與管理。基金的評審有著規范的程序,比其他項目申請更公開、公平、公正,從另外一個角度反映出申請者的學術地位。科研人員申報基金項目中標主要靠其多年知識積累和潛心研究,非一蹴而就;但國家資助的唯一依據只有一個申請書,在相同的申報條件下,掌握基金項目申報方法學能大幅度提高立項的可能性,提高基金項目的中標率。

        1 背景概述

        了解基金的背景資料可明晰申報的范圍,提高申報基金項目的中標率。

        1.1 資助類別

        基金資助類別包括:①資助人才(青年科學基金(< 35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45歲)、海外、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在線申請);②資助項目(面上項目(自由申請、青年基金、地區基金)、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含面上、重點));③其他資助項目(聯合資助基金項目又包括面上和重點等、專項項目、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隨時受理)、通過亞類說明、附注說明還可將一些資助類別進一步細化)。

        1.2 資助力度

        基金資助力度:1986~2006年,運用國家投入的約180億元資金,資助了10萬余個項目,僅2006年就資助42.36億元。

        1.3 面上項目

        面上項目是資助體系中主要部分,占>60%基金總經費(2006年達71.89%);青年科學基金的資助率>自由申請的資助率(2006年達23.7% );資助范圍內自由選題;開展創新性研究;資助期限3年;2007年平均資助強度提高,但項目資助率與2006年持平。

        1.4 機構設置

        生命科學學部有10個處。申請者要了解每個處重點受理什么和不受理什么內容,以免好的項目申請投錯了“門”。比如:六處主要受理畜牧、獸醫學、水產學和動物學的申請項目。七處預防醫學學科負責受理預防醫學相關的申請項目。生理學與病理學學科負責受理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病理學、運動醫學和內科學的申請項目。營養學科只受理人類營養相關的研究;兒童與少年衛生學科只受理與少年兒童正常生長發育及其影響因素相關的項目,不受理兒科及婦產科疾病項目;毒理學科不受理藥物毒理項目;流行病學科只受理人群研究的現場或現場與實驗室相結合的項目,不受理單純的實驗室研究項目;地方病學科只受理克山病、大骨節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項目,其他病種須申報其他相關領域,如傳染病學、寄生蟲病學、毒理學等;傳染病學科只受理有關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體后具有傳染性的疾病研究項目,不受理不具傳染性的一般感染性疾病研究項目,也不受理有關細菌耐(抗)藥、抗生素、動物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除外)以及與病毒性肝炎無關的肝纖維化等消化內科研究項目;腫瘤學科只受理腫瘤流行病學項目,不受理腫瘤病因學、診斷和治療相關的研究課題;不受理醫療管理和衛生經濟類項目。另外,涉及人體研究的項目必須提供相關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材料。運動醫學中關于運動性損傷與康復研究,是指研究由于體育運動造成的損傷及其相應的康復治療,不包括骨科疾病和創傷造成的損傷與康復治療研究。八處負責受理臨床醫學基礎學科的申請項目。資助范圍包括:診斷與治療學基礎、外科學及其分支學科、老年醫學和康復醫學。本學科“診斷與治療學基礎”申請代碼及其次級申請代碼“物理診斷學”“實驗診斷學”不受理有關發病機制的研究申請,請相關申請在其他代碼下申請。九處。為報批新藥開展的常規研究和制藥工藝研究不屬于本基金的資助范圍。凡是未提供具體方藥或穴位的(以保密函件形式列出并提交本學科保存者除外)、或對于僅以某中藥或成分為“名”,而無中醫藥理論思維或研究內容之“實”的申請項目,一律不予評審、資助。十處。資助范圍包括:婦科學、生殖醫學、圍產醫學、兒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口腔醫學、法醫學、特種醫學和腫瘤學。不受理抗腫瘤藥物藥理學相關的研究申請。建議口腔軟硬組織損傷修復、牙齒生長發育及再生方面的研究在現有的口腔內科學代碼下申請,有關顳下頜關節疾病研究在口腔外科學代碼下申請,有關種植義齒相關研究在口腔修復學代碼下申請,以便于集中評審。

        2 申評程序

        了解基金的申評程序可明晰申報的環節,提高申報基金項目的中標率。

        申請者填寫申請書

        所在單位匯總申報(網上+紙質)≤3月底

        科學部初審(形式審查、初篩)≤5月15日

        同行專家(>7萬人的專家庫)網上通訊評議(3+X)(2006年為50.9%)(一審)≤6月底

        科學部提出評審建議≤7月底

        學科評審組評審(資助小額探索的非共識項目占5%)(二審)≤9月底

        委務會議審批整體資助方案(終審、立項)≤10月15日

        3 評議指標

        了解基金的評議指標可明晰評審的尺度,提高申報基金項目的中標率。定量評議與定性評議:項目的科學價值:學術水平(創新性)、研究目標、預期成果、技術路線、研究方法、研究條件、工作基礎、申請者的勝任能力。達到以下具體要求可提高中標的幾率。

        3.1 立論依據

        研究意義:有重要科學意義或屬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科技問題。學術思想:有明顯的創新或特色。理論依據:充分,科學性強。對國內外研究現狀:清楚,分析準確、全面。

        3.2 研究方案

        研究內容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范圍合適,重點突出;關鍵問題選擇準確。擬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先進,且有創新性。設計的技術路線(試驗方法):合理可行。研究的預期目標:明確。

        3.3 研究基礎

        與項目有關的研究項目:是原有研究工作的進一步深入。已具備的實驗條件:條件具備。項目組成員:結構合理,研究力量強。

        3.4 綜合評價

        申請者承擔以往基金項目完成情況:完成質量優秀。項目的創新評價:創新性強,是開創性工作。項目總評:優。是否資助:優先資助。

        4 未中緣由

        了解基金的未中緣由可避免重蹈前車之覆,提高申報基金項目的中標率。中的項目有相似性,如上述評議指標結果較好;不中的項目緣由各式各樣。總結未中緣由有許多,比如:缺乏可行的選題,過大、概念不清。缺乏題目與研究內容的一致性,片面追新。缺乏充分的立項依據,缺乏分析和對基本科學問題的凝練,缺少合理的科學假說和對機制的深入探討,立項依據限于國外參考文獻的簡單羅列。缺乏必要的前期工作和預實驗,研究設想和假設常常僅停留在文獻檢索和推論上。缺乏實在的目標,目標過高。缺乏與國家生命科學重大科技需求的緊密結合。缺乏提煉的關鍵科學問題,導致研究內容“大”而“空”。缺乏源頭創新,學術思想和研究方法創新不足,沿襲自己熟悉的領域而使立意偏于保守,盲目跟蹤國際研究熱點。缺乏清晰的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過于簡單,難以判斷是否能夠實現預期目標。缺乏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的相適性。在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設計上,不是圍繞解決科學問題選擇合理技術,而是依賴高新技術選擇科學問題,使項目陷于技術、指標的單純堆砌,使得研究方法變成了單純的新技術的堆積。缺乏相關的研究策略,面對具體問題尚不能從國際主流的研究思路出發設計出科學和合理的研究方案。缺乏細化的研究方案。缺乏基本的研究設計要素。缺乏深入的科學本質研究,片面追求新技術應用,沒能用最適宜的方法開展相應的研究工作。以新技術定研究內容,僅停留在一般記錄的觀察,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缺乏群體研究或不能很好地結合群體開展研究。缺乏實事求是的嚴謹學風,刻意夸大研究意義、提升未知的研究結果。缺乏系統的、連續性的研究工作。缺乏跨學科、跨領域的交叉研究。有獨特的研究材料卻未能提出創新的課題。有創新思路,卻沒有相應的研究力量保證項目的實施。有創新性發現,研究工作卻難以繼續深入。超項、手續不完備(申請書中的項目組成員中如有依托單位以外的人員參加,即視為有合作單位,在申請書信息簡表中要填寫合作單位信息,在簽字蓋章頁上一定要加蓋合作單位公章;申請者如為在職博士生,要附導師簽字的同意申請證明材料,且只能通過在職單位申請;申請者和項目組成員一定要在申請書上親筆簽字等)、不按規范性要求填寫或者填寫錯誤、非資助范圍(與指南不符、承擔過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者包括執行期為一年的小額探索項目,再次申請青年科學基金等)等形式審查不合格。不是申請當年1月1日后從官方網站下載的新版申請書。

        5 撰寫要求和技巧

        5.1總體要求

        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實用性、合理性、嚴肅性、連續性。選題要點:研究類型與申請基金類型的吻合。定位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寫作技巧:建議初次申請者咨詢資深基金管理者之后再進行申請。重點突出,層次清晰,表述清楚,用詞恰當。A4紙4號仿宋字打印。附件版面大小=申請書,若原件非A4紙大小,可將附件的原件粘貼在空白A4紙上右側對齊與其他材料一起裝訂。外行看了有興趣,內行看了有水平(意義、目的等內容用科普作家的寫作手法,技術路線等研究方案用專業術語)。

        5.2申請書結構

        5.2.1基本信息項目名稱要確切,主題要明了。資助類別、亞類說明和附注說明準確。代碼必須使用當年的代碼。代碼要與申請項目內容相一致。選擇最接近的相關學科來投送。尋找合適的相關學科同行評議(利于尋找合適的評議專家以及專家掌握相應的評審標準)。

        直接填寫代碼不可取(在寫申請書之前,未認真看項目指南,申請書寫完后再回頭找代碼,以這種方式填寫代碼,有時會出現項目名稱與代碼名稱可能字面上一致,但是申請內容卻與受理項目對應的科學處不一致的情況,因為有些研究內容可能會涉及不同科學部下屬的科學處,但每個科學處支持的研究重點是不同的)。項目名稱要醒目,主題要明了。報送學科要準確,代碼非指南。代碼1指報送學科,代碼2指相關學科。基金不支持應用開發。項目負責人工作≥6月/年。單位名稱指項目依托單位,需要按單位公章全稱填寫。摘要(限400字)應詳盡明了,避免宣傳性語言(研究對象、擬采用的方法、擬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已取得的主要學術成績(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海外或港澳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英文全稱填寫海外工作單位等信息在個人信息欄目中(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中文全稱填寫海外工作單位等信息在個人信息欄目中(香港、澳門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

        5.2.2項目組主要成員人員精干(對立項提出自己想法,并參與具體研究的人員≠提供數據或進行輔助工作的人員)。人數適當(根據實際情況)。分工合理、具體。主要成員工作時間>4月/年。一人同期不同單位不得申請或參加。簽字須為本人親筆所簽,否則需要正式委托信函。

        高級職稱限項申請(同一重大研究計劃申請或承擔≤1項、有重大或重點項目申請和參加≤1項、面上項目申請和參加≤2項、當年只能申請一項、青年科學基金只能負責一項、青年基金(小額)也算一項、一生只能獲得1次青年基金資助)。申請項數(作為負責人)+申請項數(作為項目組主要成員)+在研項數(作為負責人)+在研項數(作為項目組主要成員)≤2項。非高級職稱限項申請(負責在研項目不能作為負責人申請)。

        5.2.3經費申請表申請經費額度合理。申請經費實事求是。經費預算要有依據。說明各項的必要性。支出內容有限額比。>5萬元固定資產及設備(逐項說明與研究的直接相關性及必要性)。協作費≠合作經費(協作費是外單位協作承擔本項目部分、單一研究試驗工作的經費)。定額補助式資助方式(除重大項目實行成本補償式資助方式以外)(表1)。

        表1各類項目申請經費的支出內容限額比例

        5.2.4報告正文面上項目支持在資助范圍內自由選題的創新性的科學研究。要充分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現狀與動態,瞄準科技發展前沿或結合國家戰略需求,認真構思,自行確定立論依據充分和創新性強的研究方向、研究內容以及研究方案,開展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或重要應用前景的基礎研究,鼓勵開展前瞻性和探索性研究,力圖通過研究得到新的發現或取得重要進展。

        重點項目支持結合國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學前沿,針對我國已有較好基礎和積累的重要研究領域或新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研究工作,特別鼓勵具有面上項目研究基礎、項目進一步研究有望取得突破的申請者進行申請。重點項目研究要求有限規模、重點突出、研究隊伍精干,要求重視學科交叉與滲透。重點項目不設子課題。應圍繞“項目指南”公布的研究領域,進行申請書正文內容的撰寫。

        報告正文要求:內容翔實、清晰,層次分明,標題突出,版面簡潔,易于閱讀,“擺事實”、“講道理” ,自由體式(不同類型項目撰寫提綱不同。非Word文件錄入后打印輸出)。選好研究方向――按學科前沿、國家目標和市場需求選題。要與指南對應――熟讀指南和定好題目。與經費相當的規模――做好課題設計。多學科、有梯隊――組織好研究隊伍。多參加學術會議――讓同行專家和項目管理官員了解意義與創新點。核心單位突出――選好合作者和合作單位。

        5.2.4.1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立項依據與研究內容(4 000~8 000字):項目名稱――體現研究對象、方法和解決的科學(學術)問題。立項依據――詳盡說明為什么要開展本項研究以及簡單的思路。研究方案――具體提出解決科學問題和實現目標的思路和步驟。①立項依據:項目的研究意義(基礎研究結合科學發展趨勢論述科學意義;應用基礎研究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關鍵科技問題論述應用前景。要從科學意義或學術意義上陳述重要性,必須闡明充足理由以及理論和學術意義)。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概述國內、外研究現狀,包括本人的研究,指出需解決的共性問題)。附主要參考文獻目錄(國內、外關鍵性的研究,文獻的時效性,經典文獻除外)。

        ②內容、目標以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重點闡述內容(研究內容應緊緊圍繞目標,集中精力解決科學問題,重點突出,只求解決一、二個學術問題,每個內容細節可詳情敘述。研究目標是解決基礎性、學術性問題,避免目標設置偏大、解決一個非學術性的目標或做一件達到某一指標的具體工作,不是具體做什么事,是研究科學、學術性問題,避免泛泛探索規律的研究)。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必須寫,力求準確。③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有關方法。技術路線(步驟要具體、思路要清晰)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即能說明問題,又不暴露“技術訣竅”。通過保密信函的方式直接寄給學科。實驗手段(分析手段用途要明確,忌各類新分析儀器一窩端)。關鍵技術等。從學術思想角度進行可行性分析(不能僅就研究隊伍和研究條件方面進行介紹和分析,只有上述三方面優勢的綜合,才是取得成果的關鍵)。④特色與創新:實質性的源頭創新思想或思路。提出明確的科學問題和解決方案(在大量文獻調研和工作基礎上)。防止“大”而“空”的傾向。應用基礎研究,應用背景要論述清楚。提出研究特色和新穎的學術思想。科學、嚴謹地提出和分析創新性內容。研究條件的特色不等于項目的研究特色,更新不等于新穎的學術思想。闡明學科交叉點在哪里,對相關學科發展的促進作用。填補國內空白不等于創新與特色(對基礎研究而言)。創新不是無中生有,是已有工作基礎積累、升華的產物。⑤年度計劃及預期研究結果:擬組織的重要學術交流活動。國際合作與交流計劃等。研究計劃要具體(以便評議人了解進度是否合理)。預期進展可給出一個大致的設想。預期的結果要與研究目標相吻合。基金成果指國家發明專利、學術論文、自然科學獎、人才培養,且表述時按此邏輯順序。

        5.2.4.2研究基礎與工作條件①工作基礎:申請者和項目組主要成員與本項目有關的研究積累。已取得的研究成績不等于所在單位集體或者導師的研究。②工作條件:已具備的實驗條件。尚缺少的實驗條件。擬解決的途徑。利用國家和部門的重點實驗室計劃與落實情況。③申請者簡歷:申請者和項目組主要成員的學歷和研究工作簡歷。近期已發表與本項目有關的主要論著(列出相關論文(著)所有作者排序、論文(著)名稱、期刊(出版社)名稱、期刊號、頁碼、發表(出版)時間等),并按論著、論文摘要、會議論文等類別分別列出。獲得的學術獎勵情況。在本項目中承擔的任務。④申請者和項目組主要成員正在承擔的科研項目情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的名稱和編號、經費來源、起止年月、負責的內容等)。其他項目(項目的名稱和編號、經費來源、起止年月、負責的內容等)。擬申請與正在承擔的項目的關系與區別(研究任務和重點的簡單說明)。其他項目不反映不是好辦法。應說明與本申請的關系和區別。承擔基金的進展或完成情況(列出較明確的內容,及引用情況、獲獎情況、培養人員情況等)。前一結題項目完成情況(附3篇主要論文首頁,并須標注是基金委資助項目,否則,應附上能反映基金資助信息的一頁。

        5.5簽字和蓋章頁

        知識產權及特殊的規定(聯合資助項目)。非依托單位人參加=合作單位。合作單位加蓋單位公章原印。科研處、系、室章無效。申請單位負責人簽章(簽章人不應是項目申請人和主要參加者)。申請單位蓋法人單位公章原印。

        5.6附件等

        根據項目類型制作。根據申請者實際情況而定。2位高級職稱同行專家推薦信(未獲博士學位的中級職稱申請面上項目)。導師的推薦信(說明申請項目與學位論文的關系+對項目研究時間的保證、在職單位為依托單位提出申請)(在職研究生申請者)。專家名單及理由的函(≤3位不宜評議)。依托單位正式受聘聘書與聘任協議復印件(聘任期覆蓋項目執行期+在依托單位工作≥6月/年)(國內工作的外籍人員)。農業部《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資格證書》(第二章第5條)及農業部同意立項證明(第三章第12條)(屬高致病性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研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單位倫理委員會的證明(涉及醫學倫理學研究)。利用基因工程生物等開展研究(來源證明)。其他實驗室贈予(對方同意贈予的證明)。涉及國際合作或項目組成員中有旅居境外的申請(國際合作協議書或境外人員知情同意書)。

        6 思維方式

        用申報基金的正確思維方式可找對申報的“門”,提高申報基金項目的中標率。善于發現新現象;善于升華為科學問題;善于提出解決所發現的科學問題的具體思路和辦法。申請書是寫給別人看的(只自己清楚、滿意不行,要讓小同行、大同行、基金管理人員和有關領導都認可)。切忌基礎研究不基礎寫成開發、應用;項目名稱太空洞當成研究領域;雖然提出了一個很好的主題,但基本上圍繞著主題的,盡管盡力描述,始終無理想切入點,以至看不出研究思路。立項關鍵欠清楚視同科學問題;研究方案較糊涂等于思路不明。從自己的研究中提煉出基礎研究問題,并不是把自己的研究寫成基金申請就等于基礎研究了。“多學科交叉”必須對相關學科的發展都促進不等于簡單地借用其他學科的知識,或把其他學科的相關技術作為工具。有關研究的相關問題:實驗動物、倫理問題、遺傳資源等。

        6.1正確認識基礎研究

        目標與內容:科學問題是什么(What)。科學本質為什么(Why)。發現新的科學現象。研究方案:如何解決科學問題,如何探索科學本質,怎樣發現新的現象,基礎研究“有所為,有所不為”,申請基金是自己給自己出題,不僅擺事實,且把道理講清。

        6.2正確認識應用基礎研究

        科學問題來自應用實踐,科學問題應具有明確的應用背景,不是用基金去做具體應用方面的事。

        6.3弄清研究屬性,基金不支持應用開發

        純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工程技術研究都有其相應的研究屬性,申請人應了解其特點。

        6.4申請前注意事項

        明確基金委的任務,弄清為什么申請基金,申請書要讓別人看懂,仔細閱讀指南(導向作用,代碼不等于指南),有問題向相關學科提出,與其交流,以獲得指導。

        第8篇:兒科醫學和兒科學的區別范文

        【關鍵詞】童年 藝術教育 兒童思維 兒童心理 藝術天性

        一、“童年”時代的從無到有

        年幼時誦讀描寫童年的美麗詩篇,總會贊嘆藝術家的智慧,在他們的眼睛里,世界竟然是這般富有詩意。等到懂些事理之后,才明白這世界之所以可愛,正是因為人類自身具有一種不斷否定自己,力臻美好境界的向性;正是因為人類在創造世界的同時,也開拓著自己的精神田園。

        茹毛飲血的時代里,我們的先民與動物一樣,遵循著弱肉強食的秩序。這種暴力原則普遍存在于人與人的一切關系中。因此人群中的最弱者——兒童,一直是最底層的受害者。他們得和成人一樣自謀生計,卻因力弱難勝而所得微薄;他們得和成人一樣面對法律——即便由于無知而犯下錯誤——也得接受同樣懲戒,甚至處以極刑。假如說原始人對待年幼的生命有一些特殊之處,那么也僅僅源自于某種對后代的哺育本能,或者是對血緣關系的一些模糊意識上。

        古希臘時代已經有許多關于如何教導青年人習得勇氣和美德的精彩論述,然而卻沒有專門的“兒童教育”的觀念。人們僅僅含糊地將被教育人群混淆,而對養育兒童和關注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等方面更是沒有提出過任何有價值的見解。人們既不理解知識的獲求是需要循序漸進的,更分不清成人的精神需要與兒童愿望之間的區別。

        文藝復興運動將人文主義的光芒照進了幽冥昏暗的“人生”領域,沐浴在“人性”春風下的學者們讓童年這顆種子迎甘霖破土而出。1544年,托馬斯·費爾(Thomas Phaire)①出版了英國第一本有關兒科學的《兒童之書》(The Book of Children)。人們開始意識到“兒童應該越來越成為受尊重的對象,他是一個特別的產物,有著他不同的本質和不同的需求。他們需要與成人世界分離并受到保護”。②社會漸漸地開始向兒童隱瞞成人世界的秘密,并為兒童建立一個屬于他們的純凈世界。

        慢慢地,孩子們開始進入專為他們設置的學校讀書,人生各階段開始變得鮮明起來,童年也漸顯它的美好。成年人開始慶賀孩子們的生日,有了糖果和玩偶,有了適合他們穿著的可愛服裝,更有了兒童讀物。

        啟蒙運動極大地傳播了對童年予以關注的意識。教育責任的承擔者從家庭擴展到國家和政府,整個階級社會幫助家庭共同承擔起教育的職責。學術界也提出了大量關于探討童年意義的理論。1750年到1814年間,這類書籍出版了2400種。為夭折的幼兒刻建墓碑也成為正常的風俗。③

        在19世紀向20世紀的過渡中,對童年的研究可說是發展到最高峰了。這一時期產生了兒童心理學、兒科醫學等專門的兒童科學,對兒童的研究更加深入。杜威、皮亞杰、弗洛伊德等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童年到達了它的鼎盛時期。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看到童年在人文主義的精神蒼穹下所閃爍的另一種光彩,那就是兒童題材音樂作品的出現和發展。19世紀之前為兒童所創作的或以兒童為題材的作品幾乎為零。隨著童年概念的興起,19、20世紀出現了一大批描寫兒童天真爛漫生活,或表現他們純潔心靈的精品,如舒曼的《童年情景》(1838年)、《兒童鋼琴曲集》(1848年)、穆索爾斯基的《兒童游戲》(1858年)、德彪西的《兒童園地》(1908年)、拉威爾的《鵝媽媽》(1908年)、埃爾加的《少年的魔杖》(1907年)、《夢想的兒童》(1902年)、普洛科菲耶夫的《彼得與狼》(1936年)以及瓦格納在《齊格弗里德》中塑造的少年英雄形象等,可以說給了文明世界中成長起來的每個知識心靈以極大的溫暖。

        二、童年喪失的危機

        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在生活中發現這樣的場景:銀幕里,五六歲的兒童們正拿著話筒煞有介事地侃侃而談,說老練的語言、模仿成人的動作,唱著情歌、跳著熱舞,或是沒大沒小地調侃和他同臺表演的成年人,博來臺下的陣陣掌聲。這個社會甚至認為,這就是一種天才,并為此陶醉。

        殊不知,跨越成年期而進入老年時期的青年人,就像年邁老朽卻要和青年人要強一樣,是令人生厭的。任何事物只有本身和諧、自身相稱時,才顯得美好、優雅。凡事各有序,勉強的、過早成熟的兒童——是精神上的畸兒,任何過早的成熟都不啻是對童真的破壞。

        正是信息時代的到來打破了童年與成年的界線。兒童能夠輕而易舉地通過各種途徑(如傳媒網絡)得到大量不適宜他們接受的信息,成人社會的世故、練達、權術、爭斗、暴力、性、死亡等,在毫無控制的狀態下污染著孩子稚嫩的純潔心靈。于是兒童過早地趨向于成人行為、語言習慣、處世態度甚至需求欲望,幾乎變成了微型成人。童年的本色和純真、善良和夢想,都在做作矯情的模仿秀中一點點消逝,他們燦爛的笑容、可愛的憨態竟然就這樣在我們的掌聲中飛散了。

        媒體信息的泛濫,打破了童年世界的保護罩;家長與社會的不恰當期望,又加速了童年的沉淪。在成人世界游戲規則的熏陶下,在早熟的語言行為和訓練有素的成人思維運轉下,“孩子們的世界”正在崩塌。

        三、用音樂留住童年

        (一)藝術之于“童年”

        似乎一切手段都無能為力,想要阻止兒童免受成人世界的消極影響似乎是不可能的,沒有什么能阻擋信息的傳播,我們不可能重新打造一個人工童年。

        那么從兒童自身出發,是否能夠培養一種能力讓孩子們自己將其規避于渾濁的成人世界呢?是否能找到一種手段,在兒童接觸它的同時,就可進入一個隨即營造出的充滿童趣的世界呢?

        根據兒童認知學理論,2—11歲的兒童會頻繁地運用表象符號來代替外界事物,思維以具體的直覺表象的展開,以表象加工成意象,由此在頭腦中再現外部世界。可以說正是意象思維④的頻繁使用,才會使孩子出現了各種豐富想象。因此通過藝術欣賞、藝術學習,藝術思維中蘊藏著的藝術家的想象、審美、個性等藝術特征,將會在意象思維的作用中體現出來,在濃厚、真摯、純潔的情緒和情感呼喚中,激發兒童思維特征,讓他們在充斥著成人思維模式的信息世界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凈土,重回純凈、天真、五彩繽紛的童年世界。藝術活動作為意象思維的承載者,既順應其心理發展規律,同時又是一種天然的需要。

        兒童天性喜歡自發地歌唱,喜歡涂涂畫畫,喜歡手舞足蹈。這是因為,人類從動物進化到原始人的階段是一個從動作思維向意象思維上升的過程,因而意象思維更本能、更天性,也更能體現出人的本性:合群、有創造力、有情感、能幻想,是一種人類固有的需要。兒童之于成人,某種程度上正如同原始人之于現代人一樣,是后者的年幼形態。而藝術活動正是來源于人類需要抒情、移情的一種本能需求,能夠滿足人類對美、對生命、對情感的探索天性。藝術使我們身上的人類天性——創造性和幻想性的自由心靈——得以返顧。

        因此,藝術家和兒童都是繆斯的承載者,有著同一血脈,在他們之間建立聯系,讓藝術與兒童親密無間,才是最有利于發揮兒童天然的成長動力。

        (二)音樂之于“童年”

        音樂作為藝術的一個門類,擁有藝術思維的共同特性,也就是說,上述關于藝術與兒童的相符性,正是論證了音樂藝術與兒童天性是相當符合的。除此之外,音樂還有自身的獨特魅力能夠與兒童達到一種更深層的默契,幫助兒童保護他們的童年世界。

        首先,兒童與音樂的天然親近。我們能從孩子們平日里的游戲、兒歌、舞蹈和自發性的歌唱中,看到音樂與兒童的親密。對孩子來說,音樂首先不是表演,不是“藝術”,而是自我流露,是生活的需要,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孩子們開心時會開懷大笑,難受時會放聲大哭一樣,是非常自然的情感表白。

        另一方面,在其他感官知覺未能成熟的情況下,兒童的聽知覺器官卻能夠獨立、迅速地發育完全。童年階段這一特殊的生理條件,也為音樂成為兒童的一種天然能力提供了生理基礎。科學證明,像聲響、律動、節奏等這些音樂的基本因素,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經烙印在胎兒體內了。這是因為雖然胎兒不能對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受有明顯反應,但聽覺系統卻尤為發達。6個月的胎兒就能感覺到聲音,到8個月時即可記憶它們。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認知科學中心的科學家近日通過試驗發現,聲音在嬰幼兒的認知過程中占支配地位⑤。嬰幼兒似乎一次只能對一項刺激做出反應,而這一刺激一般都是聲音,偶爾才是圖像。在所有實驗組中,嬰兒是對聲音最專心的,也就是說,年紀越低,聽覺系統的支配地位越明顯,這種對聲音的偏好并不受兒童自身的控制。

        相比別的領域,音樂界的才能之輩總是在幼年期就顯示出極高的音樂天賦,并且取得藝術成就時的年齡普遍偏小。音樂才能在6歲左右就開始顯現,而其他領域的天才兒童,至少需要接受一定時間的訓練和知識積累才有可能發揮其才智,這就說明了音樂才能的發展,并不過分依賴于智能或者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并不依賴于從人類經驗中獲得的知識。人的才智和性靈,在童年階段可以搭乘音樂的早班車,這必將使人們在日后精神煥發。

        其次,音樂藝術有其特殊性。相對于其他藝術形式,音樂既不像語言文字那樣具有可翻譯性,也不像造型藝術那樣用非常直觀、可見的方式展現客體對象。對于并不具備足夠的認知技能,卻擅于運用意象思維的年幼的孩子們來說,音樂引發意象思維的能力、以聲音為載體的存在形式以及抒感的方式,對于兒童生理、心理來說都是恰當的、能夠輕松掌握的,因此音樂在幫助兒童引發、保留、延續兒童思維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即使這個世界讓童年充斥著現實、理智、世故的成人思維模式,兒童思維中的表象能力還是極易被音樂藝術激發,藝術音樂的熏陶能夠保護兒童精神免受理性文化對他過度透支的屏障,并為兒童的發展插上審美與想象的翅膀。音樂作品中所描繪或暗示的藝術形象,是經過藝術家加工過后的美的產品。音樂所描繪的外部世界,是用藝術的手段、美的形式來向兒童展示經過藝術處理后的外部世界,這個世界是藝術升華后的純真世界。通過音律美和情感美,音樂中蘊涵的豐富的精神特征將會為兒童精神注入美的甘露。

        結語

        音樂對童年的呵護是需要通過兒童音樂教育事業的臂膀來實現的。教育的目的不是在訓練一批批冷漠、機械的工業時代接班人,而是應該塑造一個個留有童年純真心靈的智慧靈魂本身。因此作為音樂教師,也就負有神圣的使命。而這樣的使命需要我們努力喚起全社會一起捍衛童年純真,需要我們的智慧去啟迪和煥發兒童的靈性。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天職。也許是人們急切尋求進步和發展的心理,也許是工商業時代的浮躁和利欲變異了成人愛護、養育兒童的好心。教育的人文之風早已沒有多年以前那些偉大的教育家們所設想的那樣純粹。

        兒童嬌弱的身軀、尚未健全的人格不應該承受過度的理性的壓榨和束縛,對生活的感受、對美的感受、對自然的感受才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急需卻又正在流失的。音樂是從人的靈魂和本能之中流淌出來的滿載著幻想、情感和美的藝術品。它合乎兒童的本能,用一種來自人類精神深處的最原始的生命力保衛著童性。在聆聽樂音之時,仿佛打通的五官,會激發出感官之間前所未有的默契和靈敏,讓人仿佛置身另一個真切的世界。

        我們相信音樂所呼喚出的對生命、對美、對自我的感知和體悟,能夠帶給一代人純潔、豐富、文明的心靈。我們也相信,這動態時代帶來的浮躁心態,將隨著人們對它的進一步認識而煥發出對待它的智慧,“童年”必將永葆它的金色,作為人類精神蒼穹中最美麗的彩霞,與科學、藝術、宗教,以及性靈的自由一起,作為文明人類最值得自豪的瑰麗財富而與人類長存。

        (注:本文受2012—2013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大文科研究生學術新人培育計劃資助)

        注釋:

        ①托馬斯·費爾(Thomas Phaire),1510—1560年,英國醫學家。

        ②尼爾·波茲曼.童年的消逝[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26.

        ③駱芬美.印象·童年·歷史[Z].

        ④意象思維,即人腦中以表象為材料,通過聯想和想象加工的思維活動。

        ⑤科技日報[N].2004—12—29.

        參考文獻:

        [1]劉曉東.兒童精神哲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霍華德·加德納.藝術·心理·創造力[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3]呂景云,朱豐順.藝術心理學新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

        [4]黑格爾.美學——對廣大的美的尖端領域的敘述[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

        [5]讓-羅爾·布約克沃爾德.本能的繆斯(激活潛在的藝術靈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盧梭.愛彌爾論教育[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7]杜威.藝術即經驗[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8]卓菲婭·麗莎.論音樂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

        [9]貝內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10]羅平,黃虹.音樂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OL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蔓延 | 欲色天天网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成aw人在线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