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農產品溯源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產品溯源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產品溯源方案

        第1篇: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本次論壇了“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服務平臺”,并啟動了平臺的上線儀式。論壇上,與會專家提出了“溯源三級論”,強調農產品實施溯源管理要重點向消費者傳遞合格、信任和美譽等三個層面的積極信號:一級溯源抓合格證,二級溯源抓信用,三級溯源抓品牌。

        未來10年我農業供給側改革將取得成效

        2017中國農業展望大會近日在北京舉行,大會了《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7-2026)》。

        報告預計,今年我國農業結構將以市場為導向持續優化調整,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有望繼續增加,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將得以緩解。其中,玉米種植面積將調減1000萬畝以上,大豆種植面積將增加900萬畝。農產品消費總量則將繼續剛性增長,玉米加工消費增長超過10%。

        報告預測,未來10年,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取得明顯成效,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逐步化解,糧食供需將由階段性供大于求轉向基本平衡。稻谷、小麥等重要農產品產量將保持基本穩定,玉米種植面積到2020年將較2015年減少約6000萬畝,大豆生產將恢復至歷史高位。

        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公司掛牌

        由財政部、農業部、銀監會共同組建的國家農業信貸擔保聯盟有限責任公司日前正式掛牌,標志著我國在建立健全全國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方面邁出重要一步。

        據介紹,該公司作為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國家層面政策性擔保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在堅持自身信用和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實行政策性主導、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相關負責人表示,構建政策性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可以為農業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主體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和風險補償,有助于吸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解決農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目前,全國范圍內33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已建立省級農業信貸擔保公司。

        河南“真金白銀”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為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引導作用,河南省財政廳和河南省人社廳日前共同《財政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20條政策措施》,創新就業資金支持方式,支持返鄉創業平臺建設。

        第2篇: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標

        立足省會城市中心區實際,率先在全省建立“全覆蓋、零盲點、高標準”的農畜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實施農產品標準化建設,推行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強化農產品流通環節監管。成立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指揮中心和專業執法隊伍,建立有效針對各站(點)實時監控的網絡監控體系。投入640萬元,在全區各大標準化集貿市場統一規范建立標準化檢測室20間、配備流動檢測車1輛、農業綜合執法車1輛,全面啟動全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程,著力打造“全國一流、西北第一”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

        二、主要任務

        1.加強基地監管,推行產地準出制度。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市農產品市場準入和產地準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政辦發號)有關要求,在全區10065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內全面推行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并通過“農超對接、場地掛鉤”等項目實施項目帶動,全面落實產地準出制度,確保農產品的可溯源。

        2.加強宣傳、落實政策,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利用各種媒體加大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合執法等措施的宣傳力度,嚴把市場準入關,完善索證索票手續,堅決落實市場準入制度相關規定,以全程監管農產品銷售軌跡。實現“市場準入看”的良好局面。

        3.加大推進流通領域體系建設力度。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在全區20家標準化集貿市場內全面建立標準化檢測室,配備檢測農產品用的RP—410速測儀、紫外分析儀和畜產品快速檢測儀。同時為每個標準化檢測站(點)配備電子顯示屏,對檢測結果做到及時公布、滾動播報;在前期公開招聘20名檢測員的基礎上,面向社會再次公開招聘40名由財政供養的專職檢測人員,進一步充實檢測隊伍,配備1輛流動的檢測車輛,在區農產品監測站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指揮中心”,建立針對各站(點)的網絡監控體系,并配備必要的電子設備建立信息平臺,達到信息資源共享,做到即時監控。力爭使全區上市農產品達到無公害標準,并逐步實現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目標,確保5月中旬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場觀摩會在我區如期召開。

        4.建立專業執法隊伍,加強農業綜合執法。成立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配備專業執法車輛,加強源頭監管及各站(點)的監督檢查力度,并及時查處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等各類突發事件。

        三、實施步驟

        1.安排部署階段(3月10—3月25日)各單位要嚴格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工作計劃,倒排時間表,召開專門會議對各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第3篇: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近年來,江蘇省按照農業部的統一部署,認真履行部門職責,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嚴格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法監管,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穩定保持較高合格率,連續多年未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在工作中,江蘇省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之中,加快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和水平。目前,互聯網技術已在江蘇省日常監管、風險預警、執法查處和追溯管理等四個方面得到充分應用。

        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于日常監管

        近年來,江蘇省下移監管重心,強化屬地監管,扎實推進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監管。

        加強監管隊伍和能力建設。省市縣鄉四級全面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村村配備協管員。省級財政共投入資金1.34億元,扶持鄉鎮添置必要的檢驗檢測、執法取證等設備。目前全省共有監管員5304名,村級協管員1.6萬名,每鎮都配有2套以上檢測儀器,為日常監管提供保障。

        建立有效監管制度。圍繞“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管得怎么樣”等幾大問題,制定全省基層網格化監管工作方案,全面推行“定對象、定人員、定任務,業績考核”(三定一考核)的網格化監管模式。

        創新監管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注重頂層設計,建成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監管系統,配套開發移動監管APP,實時上傳監管記錄,促進各項監管措施落地生根。

        目前,全省13個市、86個縣(市、區)和963個鄉鎮已納入系統運行,建立監管對象電子信息2.4萬條,2015年上傳督查巡查記錄5.5萬條、速測篩查記錄11.6萬條、宣傳培訓記錄4200多條,產品速測記錄65.7萬批次。

        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風險管控中

        近年來,江蘇省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充實檢測人員,提升全省農產品質檢機構檢驗檢測能力和水平,持續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力度。目前全省市、縣農產品質檢機構已有80%通過機構考核和計量認證,檢測人員達700多人。2015年,省市縣三級農業部門共定量抽檢各類農產品8萬批次,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科學監管提供重要依據和參考。

        江蘇省加強檢測數據資源共享,強化檢測結果應用。引入GIS和云計算技術,加強對省市縣三級各類檢測數據的統計分析和預警研判。已基本實現了抽樣信息PDA現場完成、采樣點位GPS信息自動采集、各級檢測數據自動上傳、檢測結果自動判定,不同時期、不同產品、不同地區的產品質量狀況的自動分析,為及時發現問題,消除可能存在的系統性、區域性、行業性風險隱患打下了堅實基礎。

        信息技術應用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領域

        2015年,江蘇省把農業執法信息化建設作為國家和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的重要內容,要求安全縣率先推進執法監管智慧化。

        系統功能以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為重點,主要包括投訴舉報和督辦管理、日常檢查管理、質量監督抽查、案件管理等模塊,目前已進入調試階段。通過該系統的開發和應用,將打破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信息孤島”,強化信用監管,解決執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任性檢查”“人情監管”和“執法擾民”等問題,大幅度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效能。同時,江蘇省加快“農資溯源網”試點應用,在全省6個縣開展農業投入品監管追溯試點工作,依托“農資溯源網”,選擇農資生產企業、批發商和鄉鎮經銷商作為試點單位,配備用戶追溯終端,完善農業投入品經營電子檔案,有效解決農業投入品“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

        信息技術應用在追溯管理中

        統一追溯管理標準。江蘇省制定《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技術規范》省級地方標準,規范采集信息段、時間和追溯標識等,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4篇: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自4月份全區啟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暨執法年活動以來,各項活動深入開展,進展順利,有力促進了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穩步提升。但從近期市菜籃子商品質量檢測中心通報的蔬菜市場監測情況來看,部分本地蔬菜違規使用禁限用農藥的現象依然存在,成為當前制約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為此,根據市農委《關于進一步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現就進一步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突出整治重點,深化整治措施

        各街道農業主管部門在下半年整治工作中,要按照《年區農產品(種植業)質量安全整治暨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活動實施方案》,認真抓好落實,一方面在常規動作的基礎上,出重拳、用狠招,進一步深化整治工作;另一方面,要創新工作方法,狠抓源頭治理,力爭在突出問題上有所突破。重點是強化農藥市場清理整頓工作,對農藥生產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進行清理檢查,重點打擊無證照的黑窩點,聯合有關部門依法取締違規生產的小企業。加強對農藥經營單位的監管,規范農藥市場秩序,逐步改變經營主體小、散、亂的現狀。要以蔬菜、水果、茶葉病蟲害防治用藥為重點,加大農藥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對于不合格的樣品,要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二、切實加強執法,嚴懲違法行為

        嚴格執法是農業部門全面履行法定職責的重要內容,是從根本上保證農業產業安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有效措施。

        一是要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的認識,整合執法資源,強化農業部門的執法能力,圍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深入推進農業綜合執法。

        二是要認真梳理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職能的履行情況,對于履行不到位的,要認真查找原因,抓緊整合。

        三是要切實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對于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嚴厲查處,對于大案要案,要會同有關部門采取掛牌督辦、集中辦案、聯合查案等形式予以嚴辦,震懾違法犯罪分子。

        三、全面加強監管,確保消費安全

        各街道農業主管部門、局屬各相關部門要根據自身職責,切實落實工作責任,借鑒“助奧行動”的成功經驗,實行聯防聯控,全力抓好農產品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一是切實加強監測,及時發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防患于未然。

        二是強化質量安全監管,暢通農資經營主渠道,加強技術指導服務,推進標準化生產,嚴把農產品產地準出關,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的農產品。

        三是完善應急機制,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防控力度,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對于發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要快速反應,有效處置,及時報告,積極引導輿論,堅決防治事態的擴大和蔓延,確保生產和流通秩序穩定。

        第5篇: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為了進一步規范農產品流通市場,重塑百姓對于食品安全的信心,2010年以來,國家商務部著力推動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工程建設,建立市場倒逼機制,推動農產品流通發展,提高食品安全保障和市場管理水平。2010年10月,經商務部批準,無錫市正式成為首批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之一。2012年2月,全國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座談會在無錫召開,無錫作為全國首批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第一個接受評估檢查,并得到商務部組織的專家組的充分肯定。2012年7月,商務部對首批10個試點城市進行了中期評估,無錫在組織領導、標準執行指導下制度建設、平臺和節點建設、運行和數據傳輸上保持全國領先,綜合評價42項指標落實情況,量化評分結果,無錫和成都、杭州并列第一。

        短短幾年間,無錫在“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工程建設”領域迅速崛起。探究無錫保持全國先進的經驗,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有著“感知中國”中心美譽的城市,將物聯網技術充分運用到了“智慧水利”、“肉菜追溯”、“智能樓宇”等多個生活領域,讓技術轉化為成果,讓成果走入了千家萬戶。

        特別是在“肉菜追溯”領域,為了能對食品生產流通全程質量監控,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追查、及時控制,極大減少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及危害,無錫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建立了具有經營主體管理、流通信息匯總、數據統計分析、應急事件處置、流通信息追溯等功能的肉菜流通及特產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該系統在無錫數十家肉菜市場應用,實現從生產養殖到零售終端的全過程、全方位追溯,為業界提供了保障食品安全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物聯網技術為食品安全加了把“安全鎖”

        針對目前,肉類蔬菜生產、流通組織化程度低,技術水平落后,管理難度較大,經營主體責任難以落實,安全隱患較多等特點,無錫從流通領域入手,建立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流通追溯體系,提升生產經營者安全責任意識,增強流通環節質量安全保障能力。

        在不久前無錫的“首屆物聯網十大應用案例”中,以物聯技術為基礎構建肉菜流通追溯體系的物聯網應用顯得尤為引人注目。

        該項目以城市現代流通方式為基礎,運用現代電子監管技術、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技術,以物聯網基礎軟件平臺為信息化基礎設施保障,主要針對生產和流通環節的種植養殖基地、食品加工企業和流通過程的全鏈條閉環監管,實現食品流通的索證索票、購銷臺賬的電子化、食品從生產加工環節到零售終端信息的正向跟蹤,及從零售終端到運輸環節、生產加工、產地相關信息的逆向溯源,從而實現追溯信息可查詢、產品可追溯、市場可監控,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的監管效率、反應速度和風險控制能力。

        據該項目研發公司負責人介紹,“無錫肉類蔬菜流通及特產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參照《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編碼規則》和《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感知技術要求》等國家和地方標準規范,實現采集指標、編碼規則、傳輸格式、接口規范、追溯規程“五統一”,可與上級追溯管理平臺、批零市場等流通節點無縫對接。

        肉菜流通追溯系統具有“無錫特色”

        作為首批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之一,無錫起步較早。但是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并擁有自己的特色。無錫在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后,做出了諸多創新嘗試,逐漸形成了“肉菜備案中心源頭管控”、“追溯系統助力市場管理”、“追溯手段為業務流轉提速”的無錫特色。

        無錫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概括為“167”工程,即建立1個城市管理平臺、6個流通節點子系統、7個工作支撐系統,實現經營主體管理、流通信息匯總、數據統計分析、應急事件處置、信息查詢服務、監控考核等功能。對上連接國家、省級追溯平臺,對下連接批零市場等各流通節點。各流通節點以集成電路卡(IC卡)、無線射頻識別(RIFD)技術為支撐,實現各流通節點信息實時互聯互通。

        建設備案中心,切實管控源頭。無錫市根據市區肉菜流通實際情況,在豬肉批發市場設立“豬肉準入備案中心”,在蔬菜批發市場設立“蔬菜準入備案中心”,實施流通主體實名管理準入,全面建立經營單位和經營戶的實名檔案。同時制定了《無錫市市區豬肉準入備案登記管理辦法》和《無錫市市區蔬菜準入備案中心管理辦法》。截至到2012年10月底,已完成主體備案15463戶。

        制定管理辦法,確保長效監管。為確保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的順利實施和建成后的使用,無錫對項目中涉及到的流通節點企業的管理和設施設備的維護,制定了無錫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相關管理辦法,并與市財政局聯合制定印發了《無錫市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資金管理辦法》。

        追溯系統為流轉業務提速。以無錫市朝陽蔬菜交易批發市場為例,每天這里的蔬菜吞吐量達到近1500噸。以往采取人工登記方式,環節眾多、相互隔離、信息對接存在偏差。一旦遇到問題,需要查閱眾多資料,耗時耗力。追溯系統建成后,遇到問題可以快速逐級排查,立即追溯到相關責任人,減少了中間環節,提高了工作效率。

        “溯源秤”和“溯源小票”重塑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早上8點,無錫市民華女士在朝陽農貿市場羅運芝的攤位上購買了2斤青菜。付款后,溯源秤自動吐出了一張小票,上面印有條形追溯碼、商品名稱、交易時間、交易金額、交易總量、交易攤號、商品產地等信息。“有了溯源小票,食品安全更有保障。”華女士說。

        “每次打印的小票就好比是農產品的‘身份證’,記錄了其從菜地和屠宰廠走到餐桌的全過程。”朝陽農貿市場經理湯建興說,“此外,顧客還可以通過農貿市場里的終端查詢機、下載手機應用程序、登錄查詢網站進行追溯查詢。”

        據介紹,“無錫肉類蔬菜流通及特產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實施嚴格的準入機制。以蔬菜為例,所有在追溯系統內進行蔬菜交易的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均需在無錫市蔬菜準入備案中心進行備案,合格者將得到一張屬于自己的“交易卡”,卡中包含了持卡人姓名、聯系方式、住址等個人信息,實現交易“實名制”。

        供應商日常從產地將蔬菜運到無錫蔬菜批發市場后,首先進行進場登記,通過追溯軟件填寫電子表格,表格中將包含本批次的蔬菜種類、重量、產地等信息。填寫完成后,供應商才可以正式進入市場進行交易。

        供應商與零售商達成購買意向后,通過溯源秤及射頻卡進行交易。該秤集成了射頻識別、無線傳輸及數據處理等三大功能。買賣雙方在溯源秤先后刷卡后,系統記錄下本次交易的時間、地點、蔬菜重量和交易雙方的姓名,并在零售商卡內記錄交易信息。隨后,溯源秤終端系統自動打包并上傳到處理系統。

        同時,零售商攜帶射頻卡進入農貿市場進行銷售。當消費者在攤位上購買蔬菜時,溯源秤就會根據之前傳入的信息打印出溯源小票,同時將本次交易信息發往數據中心。數據中心匯總信息后將自動對整個交易環節進行復核,真正實現交易閉環。“有了溯源秤,若發生問題,可以快速知曉源頭。”朝陽農貿市場攤主羅運芝說。

        在數據中心,后臺程序自動將各個環節的相關信息進行匯總,在實現蔬菜大市場交易可追溯的同時,數據中心還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建立模型庫,為政府監管提供直觀高效的輔助決策支持。

        “追溯系統可以對農產品交易情況提前分析預判,為供貨商控制進貨數量提供參考。”無錫市朝陽蔬菜交易批發市場信息中心副主任施瀾說。追溯系統讓流通各個環節環環緊扣,消費者和零售商降低了風險,獲得了實惠。對于市場監管方而言,原本龐雜的信息得到梳理,市場監管更加精細化、智能化。

        分析顯示,“無錫肉類蔬菜流通及特產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加強對流通節點和經營主體的責任控制,在建立肉菜追溯體系的農貿市場,每一斤肉、每一葉菜都有了自己的“保險單”,通過掃描購物小票上的追溯條碼,就能查到農產品的產地、上級批發商和下端零售商,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可以快速逐級排查,為消費者的菜籃子加上一道“安全鎖”。

        第6篇: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關鍵詞]物聯網;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

        [中圖分類號]F72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1-0101-03

        [作者簡介]王玉霞(1978-),女,漢族,遼寧大連人,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基金項目]本文為遼寧省社科聯2017年度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立項課題研究成果“互聯網背景下遼寧農產品流通渠道協調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7lslktyb-090);遼寧對外經貿學院2016年校級科研項目階段性成果“物聯網背景下大連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6XJLXYB003)。大連市鮮活農產品極為豐富,多種產品的供應量位居我國前列,近年來頻頻出現的農產品安全問題以及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對鮮活農產品的營銷渠道提出了新的挑戰,培育和創新基于物聯網的大連市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成為當務之急。

        一、農產品物聯網的概念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裝置、遙感技術、紅外感應器、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將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實現數據采集、處理、融合,信息交換,智能化跟蹤、定位、識別、監控、管理的過程。[1]

        農產品物聯網是以食品安全為出發點,通過射頻技術、傳感器技術、GPS定位技術、電子產品編碼技術等跟蹤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環節,使供應商、中間商、消費者及時了解產品相關信息,保障消費權益。

        二、物聯網技術在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中的應用

        (一)生產環節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已經得到初步運用,如物聯網中傳感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農業生產數據的儲存、實時采集和遠程定時報送,通過無線傳感網絡監測土壤含量、空氣溫濕度、土壤類型、降水量、氣壓、光照度等物理參數,為鮮活農產品的生產提供準確的科學依據,實現大幅增產的目的。

        (二)加工環節

        鮮活農產品的加工環節利用本地RFID系統對產品進行包裝、編碼,加工企業通過讀取本地RFID系統將農產品的深加工信息增加到電子標簽上,對環境要求嚴格、價值高的鮮活農產品使用單個RFID標簽,而對價值比較低的產品標簽加在包裝大托盤上,單個產品使用條形碼,并且配送車輛也要配備相應RFID電子標簽。此外,物聯網技術將進一步應用到農產品深加工設備中,計算機視覺識別系統可以運用到鮮活農產品的品質分級,實現農產品深加工的遠程與智能化監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三)運輸環節

        接到運單,智能終端利用GIS、Emap等物聯網系統提供的數據自動查看車輛信息,自動分揀貨物,制定最優的運輸方案,實現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每輛運輸車輛都安裝RFID讀寫器和GPS裝置,實現農產品流通系統信息的實時傳遞,方便對車輛進行實時監控、實時定位,實現可視化物流。對于進出口的貨物可以一次性讀取多個商品信息,每次讀取只需01秒,大宗貨物可以短時間之內迅速完成,實現通關無障礙。

        (四)倉儲環節

        智能化的倉儲系統包括商品入庫、出庫、盤點、調撥、退換貨等都能被遠程感知與控制,還可以檢測貨物的位置以及周圍的溫度、濕度,有效地防止火災等突l事件,在鮮活農產品的智能倉儲中,主要利用RFID、條碼、傳感器、紅外、激光、藍牙、語音及視頻等技術對產品進行識別、定位、分揀、計量等。隨著物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智能化倉儲將在多個倉儲中心之間達到信息互聯,實現真正意義的物聯網倉儲,使貨品“自己”知道要到哪里去,存放在哪個位置。

        (五)零售環節

        物聯網技術可以優化鮮活農產品零售企業的庫存管理,及時補貨實現零庫存,及時監測運輸車輛和貨品的移動,提高效率。如物聯網技術下可以自動識別發生移動的貼有標簽的物品,及時上報系統進行處理,RFID標簽涵蓋了大部分的商品信息,包括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大大減少了商品的損耗。作為消費者可以通過標簽識別商品的生產運輸等環節,甄別選擇并放心購買,零售商也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對消費者的收購行為進行跟蹤回訪,提出整改建議,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三、大連市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的主要模式

        大連市鮮活農產品的營銷渠道根據起主導作用的流通主體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批發零售市場主導型、農協/合作社主導型、龍頭企業主導型三大類營銷渠道。

        (一)批發零售市場主導型

        大連市大部分鮮活農產品主要通過批發零售市場進行銷售,這種營銷渠道是農戶將農產品直接運進零售集貿市場銷售,或者通過批發商進行銷售,主要滿足大連本地消費者的需求。大連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四個,包括雙興綜合批發市場、三星果菜批發市場、機場前果菜批發市場和南關嶺果菜批發市場,數量與規模有待創新。

        (二)農協/合作社主導型

        近年來,大連市農民合作社發展不斷壯大,依托特色項目和優勢產業,形成“農戶+經紀人+銷售”為一體的供銷專業合作社營銷模式。截至2015年,農民合作社已達到2700多個,其中大連宇澤果品專業合作社、瓦房店市萬領果品專業合作社、大連和玉果業專業合作社、大連鴻煒果菜專業合作社、大連小南果蔬專業合作社被評為2015年遼寧省省級重點示范社。大連農民合作社建設雖然初見成效,但是運行機制和制度建設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

        (三)龍頭企業主導型

        龍頭企業在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業發展、保障農產品供給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以一定規模和品牌知名度的農產品龍頭企業(生產加工企業、中介組織或批發零售企業)為載體,采取“農戶+基地+企業”的營銷模式,經營一般為品牌產品,直接供應大超市或出口。大連現有的農產品品牌除“獐子島”、“咯咯噠”等少數品牌知名度較高,其余品牌多為區域品牌,個性不鮮明、附加值不高。

        四、基于物聯網的大連市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創新

        (一)鮮活農產品智慧供銷網絡構建

        首先,智慧供銷網絡構建高度依賴物聯網系統初始化的狀態,所以在物聯網營銷渠道構建的初期,政府或者行業協會應該構建和諧的有利于鮮活農產品智慧供銷網絡構建的基礎網絡和監管系統,這類政府主導型智慧營銷渠道構建將有很大的示范作用。其次,廣大農民應積極發展聯合合作社建設,將互聯網、物聯網、物流信息網進行有效連接與整合,使生產資料、技術、服務實現共享。再次,將農戶、農業合作社、承運商、供銷商有機的聯合起來,建立大型供銷網點,構建智慧供銷網絡體系,及時反饋銷售行情,使各大供銷主體及時掌握市場信息,跟蹤市場動態,抵御市場風險。

        (二)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大數據信息平臺構建

        對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中生a、加工、包裝、運輸、儲存、銷售產生的“大數據”運用到物聯網平臺,發揮信息共享、創造更多價值(見圖1)。[2]

        首先,從鮮活農產品營銷渠道的第一個環節出發――農戶進行數據采集,把農產品生產、加工、農藥監測、質量情況、土壤情況、農戶相關信息錄入物聯網大數據平臺,數據實時更新,為營銷渠道的其他環節提供指導。其次,鮮活農產品中間商對生產、物流、需求等相關數據進行處理,將數據信息通過網站、微信、微博等終端進行,及時滿足特定消費者的需求。再次,構建消費者監測終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消費者根據電子產品編碼可以了解產品生產、加工、運輸等相關信息,保證高質量農產品銷售無障礙,同時批發商、零售商應該建立商品質量安全監測對比系統,消費者通過網絡可以清晰掌握要選擇的商品信息,做到放心購買。

        (三)鮮活農產品安全檢測系統構建

        農業與農產品安全問題關乎民生,國內外經常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提醒學者專家應該重視對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營銷渠道環節的思考,所以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對鮮活農產品的安全進行檢測至關重要。物聯網系統通過智能化的食品安全測試儀、條碼技術和RFID技術,對鮮活農產品各個環節的安全系數進行檢查,相關數據進行整理,并到食品安全溯源公用服務平臺,各級承運商和消費者可以通過平臺掌握關于農產品原材料、生產日期等信息,做到責任到位,安全意識貫穿始終。食品安全溯源公用服務平臺包括食品安全溯源、內外信息、預警與應急處理、數據訪問安全控制、統計報表和數據挖掘、企業信用評級、趨勢預測分析、設備接入管理等。[3]用戶可以通過查詢機、手機、PC等多種客戶端進行查詢,該系統很好的連接生產、銷售、消費等各個環節,保障消費權益。

        (四)鮮活農產品物流信息系統構建

        大連市鮮活農產品由于信息流通不暢、市場規模小等原因,導致其營銷渠道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極大地損害了農戶及消費者的利益,因此建立鮮活農產品智慧綠色物流信息網絡,能夠有效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具體流程如下:將鮮活農產品名稱、類別、產地、日期等信息寫入電子標簽,置于產品表層或內部;在流通過程中,附帶標簽的產品受內部或外部能源作用,將信息通過天線傳輸于閱讀器,閱讀器經過解讀把信息轉換為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數據;通過網絡計算機把信息傳輸給物聯網系統,實現實時更新;最后通過與網絡連接的識別系統或打印設備,及時為用戶提供方便。

        [參考文獻]

        [1]孫其博,劉杰,黎h等物聯網:概念、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綜述[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0(3):1-9.

        第7篇: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產地環境生態化 生產管理標準化

        農產品質量安全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對于成都市而言,這兩項內容得以很好開展的前提是有了當地政府的足夠重視和屬地責任的嚴格落實。成都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高國軍告訴記者,成都市在落實屬地責任上表現突出。成都市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責任要求,健全了組織領導機制,落實了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直接抓的領導責任體系,全面梳理監管重點,依法確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主體和要求,層層建立政府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簽訂責任書并嚴格落實。

        近年來,成都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標準化、綠色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生產,實現生產源頭可控制。成都市健全綠色生產機制,推動產地環境生態化。首先,成都市集中連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廣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等土壤改良項目,在蒲江縣整縣試點開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行動,提升土壤質量,夯實優質農產品生產的基礎。2015年,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28.9萬畝,累計建成405.4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63.8%。其次,成都市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要求,制定成都市到2020年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方案,推動化肥農藥減量使用,全面提升源頭控制能力。第三,成都市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深入推廣“畜―沼―菜(果)”、稻田養魚、林下養殖等多種形式的種養循環模式,大力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和有益微生物群,大力推進減藥控害,實現畜禽廢棄物基本利用和土壤培肥 “雙贏”。

        在推動生產管理標準化方面,成都市主要從三方面入手。首先,成都市規劃建設“10+7+3”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園區、帶),即10個10萬畝以上規模的糧經產業綜合示范基地、7個3萬畝以上規模的現代農業精品園區和3條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帶,推動農產品生產基地規范建設。積極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規模基地內建設標準化種植園或養殖場,實施標準化生產。積極支持大邑縣創建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縣。其次,開展質量安全認證。全市“三品一標”認證數達到1223個,綠色有機農業基地超過5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面積達536.8萬畝。第三,加強品牌創建。堅持以品牌促安全,加快培育以“天府源”為代表的成都市區域公用品牌,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創建和培育自主品牌。全市累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27個、四川省著名商標132個。金堂縣建成蔬菜水果標準園7個、部省市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0個、部級水產標準化健康養殖示范場1個。

        完善投入品供應系統 推動溯源管理信息化

        成都市充分發揮供銷系統在農資供應中的主渠道作用,在龍泉驛、郫縣等區(市)縣創新探索建立集農資供給、農技服務、農資質量監督為一體的農資統一配送網絡體系,確保農業投入品“進貨有渠道、品質有保障、來源可追溯”。目前,全市共建立縣級農資配送中心14個、農資放心店1354個、莊稼醫院452個。

        金堂縣建有自己的農資監管系統。在一家農資放心店,記者看到農藥包裝袋上貼著金堂縣農村發展局監制的金堂農資二維碼。通過掃描,記者的手機上立馬顯示出農藥的生產廠家、批準文號、生產日期、責任人、采購信息和農資店的備案信息等具體內容。金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科副科長周光順說,金堂縣每種農藥包裝盒上都設有二維碼。做了10年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工作的周光順接著說,農資系統提高了執法監管工作的效率,以前,執法工作量很大。他舉例說明。2002年,當地監管呋喃丹、氧樂果等農藥,花了至少5年的時間才把市面上的農藥清理完成。現在通過該系統只需用1-2天時間,就可以全部清理完成。

        2012年12月,金堂縣投入240萬元投資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系統,將縣域內主要農產品生產主體、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全部納入追溯系統管理,支持和鼓勵農資放心店、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追溯信息錄入工作。全縣農業投入品生產、銷售、使用環節配套使用二維追溯標簽,確保了投入品源頭可追溯、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目前已對150家農資經營主體、111家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實施可追溯管理。都江堰市也建立了農產品監管系統,其中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農資信息管理系統、企業溯源信息采集系統和農業執法系統等內容。

        據了解,成都市農業和食藥監部門把實施食品溯源管理作為對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的基本要求,以豬肉、蔬菜產品為重點,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探索建立從產地生產到市場流通、終端消費全程覆蓋的食品流通溯源電子商務平臺。監管部門通過平臺提供的產地生產、檢驗檢測、物流信息等數據,能夠精確掌握生產及流通環節產品流向和變化,保障整個生產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可控。

        加強基層監管 建立專職監管員隊伍

        目前,成都全市14個二、三圈層區(市)縣均設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科(辦公室),在146個基層農業綜合服務站增掛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站牌子并各落實2名專職技術服務人員;鄉鎮政府(涉農街辦)全部確定了監管機構,安排了兩名以上專兼職監管員,村(涉農社區)配備1名協管員。

        成都市農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成都市投資1930萬元在村一級建立檢測室、溯源室和監管室,約1000多個點。村級監管方面,成都市采取市里解決設備(費用大概為每村25000元),縣上提供試驗臺桌,村委會出房子(由每個村村委會統一建房子)的方式。

        為健全基層工作體系,金堂縣勇于創新,正在全省乃至全國率先試點成立專職監管員隊伍。金堂縣農林局執法大隊大隊長易健說,金堂縣初步確定了97個村級監管員,負責全縣221個涉農村,平均一個人負責兩個村。專職監管員的主要職責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植物保護,動物防疫,投入品管理和生產環節監管等。為了保證專職監管員隊伍的專業化和工作能力,金堂縣通過第三方勞務機構,組織對所有專職人員進行培訓、篩選和管理。除此之外,監管員還必須滿足以下幾方面要求:一是年齡必須在18-50周歲,二是有一定完成工作的能力,比如懂電腦、能做防疫等工作。三是要求監管員最好是所負責村子的常住居民,這樣可以保證監管員對當地情況的足夠了解。

        易健說,目前,已經有很多人報名專職監管員,報名人數一個村原則上不超過4個人。培訓后再最終選擇一個最佳人選。專職監管員將代替原來的協管員。與以前的協管員相比,專職監管員更有利于基層監管工作的開展。第一,監管員必須是專職的,而不是身兼數職,可以一心一意做監管工作。第二,專職監管員的待遇是以前協管員的很多倍,預計每個人年收入為35000-40000元。據了解,金堂縣僅這項工作的投入大概一年就有430余萬元,而其中主要是人員費用。為探索專職監管員的工作效果,如今金堂縣福興鎮圓覺寺村村民孔祥鳳作為第一個專職監管員,已經開始了他的工作。在實踐和推進的過程中,這項工作還需慢慢探索和不斷完善。

        金堂縣官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辦公樓的院墻上,張貼著有關農產品病蟲害的名稱、危害和防治措施等內容。展示廳內有各種農業技術資料和樣品展示區。服務站實行常年檢測制,堅持生產過程抽檢和售前普檢相結合,每月完成農殘抽樣檢測600個,其中每村檢測不少于20個。服務站的工作對于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服務站也面臨著自己的困難。服務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開展工作中,他們主要面臨兩方面的困難:一是經費高,包括樣品費、藥品費、試劑、交通費等。二是人才難留。檢測設備都準備了,但缺乏技術力量,待遇低,留不住人。

        在采訪成都市農委副主任高國軍的過程中,他也表示,如今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遇到的一個現實問題是,由于待遇不高或職業危害等原因,這份工作很難留住人才,人才流失比較嚴重。這也是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完善檢測體系 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目前成都全市例行監測已覆蓋蔬菜、水果、食用菌、肉類、茶葉、生鮮牛乳、禽蛋等7大類主要農產品,監測批次達3500批次;監督抽檢實現對“三品一標”認證基地和產品全覆蓋,年度監測批次達2000批次。此外,成都市還大力推進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項目建設。目前,全市14個二、三圈層區(市)縣已有12個區(市)縣納入農業部項目建設。其中,崇州、彭州、邛崍、金堂、都江堰市和郫縣等6個市(縣)的縣級檢測中心已獲認證并開展工作。

        陳緒洲是都江堰市檢測中心的一名普通快速檢測員。7月14日早上8點半,陳緒洲像往常一樣,前往聚源鎮農貿市場采樣。當天早上,他要采集空心菜、小青椒、四季豆、馬鈴薯四個樣品,每種蔬菜采集1公斤。他告訴記者,主要檢測有機磷類、氨基甲酸脂兩大類農藥殘留。半小時后結果便會出來。只要蔬菜的抑制率≤50%就算合格。結果顯示,數值最大的是空心菜,抑制率為44.3%,但也在合理范圍內。陳緒洲每天的工作量還是很大的,他不單每天去農貿市場采樣,每周還要去一次基地采樣,一年要檢測完成1000個樣品的檢測。

        都江堰市檢測中心一共有工作人員9名,包括2名研究生、4名本科生和3個大專生。2008年災后重建,面積為1400平方米。通過走訪,記者發現,實驗室各項功能設備都是很完備的,蔬菜檢測的每一個功能步驟都有專門實驗室。現場一名年輕的工作人員正在做農藥殘留檢測,每一個蔬菜樣品都有編號。副站長吳h霖告訴記者,實驗室的一個重要工作是進行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針對不同季節,安排風險評估的內容,比如草莓成熟的季節,就會專門去主產鄉鎮,對草莓進行檢測。今年9-10月獼猴桃成熟季節將對獼猴桃進行檢測。

        2001年,成都市開始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機構。

        2002年,建立縣級監管和檢測站。

        2008年,建設鄉鎮綜合服務站,規范化檢測機構,配備檢測設備。

        2013年,啟動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市創建,網格化體系形成。

        第8篇: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一、工作原則和目標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和屬地管理的原則,堅持邊整頓、邊規范、邊提高,著力解決食品工作中的突出問題。通過整治,使食品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規范,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人民群眾食品安全消費信心進一步增強。

        二、工作重點

        農業投入品、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農村食品市場和集體食堂是今年我縣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四項重點,按照職能分工,分別由縣農業局、縣質監局、縣工商局和縣衛生局負責制定具體的整治方案,并組織實施。

        三、任務與措施

        (一)以農業投入品整治為重點,加強種植養殖環節監管

        1.開展農業投入品整治。一是對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企業生產經營的品種、數量、產品來源及銷售狀況等進行普查和登記,建立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檔案,摸清本地及外埠農業投入品的銷售狀況,依法查處無證照生產經營以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和國家明令淘汰、禁用農業投入品的違法違規行為。二是督促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科技示范園區等種植養殖企業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采購、使用記錄制度,大力推廣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藥、獸藥。三是強化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督抽查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開展農產品污染源頭治理,嚴厲打擊使用或添加違禁藥物的違法行為。四是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活動,建立一批經營規范、質量可靠的農資放心店,同時強化服務指導,提高農民科學選購和使用農資水平。

        2.全面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進一步健全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加快農業標準的培訓、示范和推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推廣“公司+基地+標準化”等模式,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全面提高農業生產企業、農民標準化意識。積極開展農產品產地認定,推進優質農產品認證,推行農產品包裝和標識制度,實施農產品品牌發展戰略。

        3.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管理。以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為切入點,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評價和管理,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檔案,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按照《農產品產地安全管理辦法》要求,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產地保護和管理,有效控制和防止外來污染。

        (二)以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整治為重點,加強生產加工環節監管

        1.深入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企業小作坊整治。一是在摸清底數,落實質量安全承諾制的基礎上,大力開展集中整治,嚴厲查處違規生產的食品加工小企業小作坊。二是加大幫扶和引導力度,積極推動小作坊聯營發展,有效促進整體質量控制水平的提高。三是積極探索,創新食品監管模式,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小作坊質量安全控制體系。

        2.依法查處食品生產黑窩點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違法行為。一是進一步完善食品生產企業原輔材料采購和使用檔案,全面掌握轄區內食品生產企業使用添加劑的基本情況,摸清食品添加劑的來源,規范食品生產企業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行為。二是以農村和城鄉接合部為重點區域,以米面制品、豆制品、肉制品、蜜餞等為重點品種,堅決打擊在食品中使用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三是依法查處食品生產黑窩點,及時排除隱患,有效遏制嚴重食品違法案件的發生。

        3.進一步完善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建立健全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開展糕點等新增加的食品生產許可工作,查處大米、茶葉等28類食品的無證生產行為。加快實施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容器市場準入制度。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關于嚴禁在食品生產加工中使用回收食品作為生產原料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處理回收食品的日常監管和執法檢查力度,監督企業回收食品的登記和銷毀情況。

        (三)以農村食品市場整治為重點,加強流通環節監管

        1.開展農村食品市場整治。認真組織開展“農村食品市場整頓年”活動,狠抓旅游景區景點、車站等重點場所的整治,加大對各類食品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食雜店、小攤點的監管力度,下大力氣解決無證無照、超范圍經營食品,經銷病死畜禽肉制品及過期霉變、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以及利用農村作掩護印制食品假包裝、假標識、假商標等問題。堅決取締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食品違法行為,嚴格規范經營主體資格。同時,堅持整頓與強化日常監管相結合,大力強化農村食品質量監管和規范食品經營行為,引導經營者健全自律機制。

        2.繼續推行市場食品準入管理。不斷規范市場開辦主體和經營主體的經營行為,特別是提高農村食品經營者的責任意識,實施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購銷臺賬、協議準入、不合格食品退市和質量承諾制度,嚴把食品進貨關、貯存關、銷售關,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溯源管理制度,推進管理關口前移,嚴厲查處銷售來源不明、食品標簽不符合要求以及《食品衛生法》第九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等違法行為。

        3.推進農村現代食品流通網絡建設。繼續開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市場建設,發揮引導和示范帶頭作用;發展連鎖經營和物流配送,鼓勵名優食品在農村市場流通。

        (四)以集體食堂整治為重點,加強消費環節監管

        1.開展集體食堂整治。一是按照《餐飲業和集體配餐單位衛生規范》的要求,對轄區內集體食堂進行摸底調查,對集體食堂的名稱、地址、面積、聯系電話、主要負責人、從業人員、就餐人數等基本情況進行登記建檔。二是加強集體食堂食品衛生管理,督促各集體食堂建立健全食品衛生管理制度,明確食品衛生管理責任人。三是加強衛生知識培訓,增強食堂負責人和從業人員食物中毒防范意識。

        2.推進對餐飲企業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在餐飲企業和集體食堂推行原料進貨溯源制度,強化索證索票、進貨驗收,加大對使用原料的監管力度,嚴厲查處采購和使用來源不明、食品標簽不符合要求以及《食品衛生法》第九條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等違法行為,改進對學校、社區、建筑工地、農家樂旅游點餐飲和小餐館的衛生監管。嚴格餐飲業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的審查發證和按期年檢,開展食品衛生法律法規知識培訓。

        四、工作要求

        (一)抓緊建立健全鎮級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體系

        首先,鎮級政府對本鎮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定期評估分析本地的食品安全狀況,找準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研究制訂相應監控措施,把食品安全工作任務分解,做到任務明確,措施到位,責權一致。支持監管部門正確履行職責,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其次,有關部門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相互銜接,形成完整的監管鏈,實現無縫監管。第三,明確企業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教育和引導企業守法經營,強化自律意識,完善內部管理制度。要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企業誠信檔案。

        (二)完善信息制度

        加強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綜合利用,構建部門間信息溝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三)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體系

        配合上級政府開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培訓演練,逐步完善縣級演練模式,組織觀看有關宣傳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演練資料等,讓相關人員都熟悉應急處置的響應和運行程序,形成實戰能力。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和案件查處工作,及時事故有關信息,引導輿論,消除事故影響。

        (四)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徹底查辦大案要案

        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要通過嚴厲查處一批涉案金額大、危害嚴重的大案要案,震懾違法犯罪分子,狠狠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向公眾展示黨和政府維護食品安全、嚴厲懲處違法犯罪行為的決心。

        (五)加強宣傳,提高食品安全意識

        第9篇:農產品溯源方案范文

        1.加強監管體系隊伍建設

        1.1全面落實監管責任 全面落實“地方政府負總責,農業部門負監管責任,生產經營者負第一責任”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責任體系,層層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目標責任制。

        1.2加強監管隊伍建設 切實加大力度,支持推動市(州)、縣(市、區)農業部門設立行政監管科(室、辦),依法承擔和履行本地區、本行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進一步協調編辦,確保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服務機構合法化,使監管服務網絡逐步延伸到鄉(鎮)、村。

        1.3提升鄉鎮監管能力 落實監管服務職能,明確崗位職責,加強業務指導。通過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條件建設項目,改善工作條件,完善工作手段,推動鄉鎮監管機構盡快啟動速測工作,開展監管工作。

        2.深入開展專項整治

        2.1深入開展蔬菜農殘超標專項整治 重點加強禁限用高毒農藥監管,規范農藥使用行為。加強日常督導巡查,組織基層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重點對 “三品一標”產地、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開展檢查和巡查,每個生產經營單位每年巡查不低于2次,并有詳細記錄的巡查單,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督促整改,確保蔬菜生產和消費安全。通過檢驗檢測、監督檢查等多種途徑,全面組織開展各類風險隱患排查,及時消除問題隱患,有效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2.2加強部門協作 與食品安全相關部門密切合作,完善信息通報、案件移交、應急處置等制度機制,有效形成監管合力。

        3.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

        3.1開展農業標準化制(修)定 在全省標準化戰略統領下,積極協調農業部及省質監、衛生部門,結合我省農業發展實際,圍繞主導產業,組織相關農業科研院校、技術推廣及企業開展農業標準制(修)定工作,完善充實農業標準化體系,加大標準實施和推廣力度。

        3.2開展農業生產標準化創建活動 認真實施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縣整建制創建項目,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配合省質監局,抓好各級各類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創建活動,探索推進標準化的模式。

        3.3穩步發展“三品一標” 注重發展質量,全面強化證后監管,逐步完善退出機制,確保認證產品質量,切實維護好“三品一標”品牌信譽。提高“三品一標”認證準入門檻,完善認證制度。力爭全年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300個。

        4.強化農產品監測

        4.1制定總體監測方案 嚴格按照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管理辦法》要求,結合各地工作實際,科學制定總體監測方案,并組織實施。

        4.2開展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 做好重點環節、重點產品和區域風險監測。全年開展蔬菜、水果省級例行監測4次,食用菌例行監測2次,做好棚膜蔬菜、露地蔬菜、秋菜等專項監測;做好人參、糧食和農產品包裝物污染狀況質量安全普查和風險排查,有針對性的開展監督抽查,省級定量檢測農產品樣本5000個以上,全省基層定性檢測農產品樣品5萬個以上。

        4.3實行檢打聯動 對監測中發現的問題,特別是發現高毒禁用農藥使用情況,及時進行溯源核查,排查風險隱患,并向屬地農業部門通報。依據監督抽查結果,依法查處問題產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產經營行為。

        5.推進質檢體系建設

        5.1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按照農業部要求,在省發改委的統一部署下,抓緊實施“質檢體系二期規劃”,確保建設質量。組織已批復的項目單位開展項目建設,組織好新項目的申報工作。凡已投資的在建項目,要加快實施進度,必須按期竣工驗收。督促質檢機構尤其是縣級質檢站盡快實現職能、人員和運行經費“三到位”,全面強化運行管理。按照世行辦部署,加快推進世行貸款市州級質檢中心建設項目實施進度。

        5.2開展縣級質檢機構實驗室資質認定試點工作 組織已建成并資質認定條件比較成熟的縣級質檢站,盡快開展實驗室資質認定和機構考核。先行選擇3~5家縣級質檢機構開展認定試點工作,取得資質后,盡快開展區域內檢測工作,并承擔上級下達的相應檢測任務。

        5.3抓好質檢機構人員大比武活動 根據農業部要求,組織相關技術人員,開展崗位練兵,參加國家組織的比武活動。

        6.抓好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

        6.1開展風險評估工作 配合我省2個農業部風險評估實驗室,按照農業部的整體部署,開展相關產品的風險評估工作。積極爭取省農產品包裝材料監測中心納入農業部第二批風險評估實驗室。

        6.2建立健全應急處置工作機制 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報告制度,規范信息,加強輿情監控,依法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組織召開北方7省(區)農產品質量安全協作會議。

        6.3規范風險隱患處置程序 制定《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風險隱患情況通報督辦辦法》,進一步規范工作行為,及時處置風險隱患問題。

        7.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創建

        做好監管示范縣創建試點工作。根據農業部要求,開展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監管示范縣創建工作,按國家認定標準,選好試點縣,并組織實施。

        8.積極主動配合抓好世行項目

        繼續做好項目實施。全面加強對世行項目實施的組織協調,積極主動做好配合服務工作,組織省級項目實施單位、各市(州)及項目實施縣開展相關世行項目實施工作,推進省級世行項目有序開展。

        9.廣泛開展宣傳培訓

        9.1抓好培訓工作 廣泛開展監管人員、檢測人員、標準制定人員、標準化技術推廣人員培訓,重點加強鄉鎮基層監管人員法律法規與專業知識培訓,全面提升人員業務素質和監管能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 | 视频激情欧美第一区 |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色久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范冰冰 | 久久综合伊人77777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