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機械制造課程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制造課程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機械制造課程設計

        第1篇: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通常,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教學采用理論教學、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等三個階段分段實施,學生經過60~90學時的基礎理論課學習后,由指導教師帶領,深入合作企業進行為期數周的生產實習。通過在生產現場的觀察和學習,進一步了解和熟悉機械零件的典型加工方法和工藝過程,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得以加深。學生經生產現場實習后,一般集中進行為期三周的課程設計,對所學習的理論、工廠的實踐知識開展應用練習。本課程設計一般圍繞如下四個方面進行:指導教師下達設計任務,為學生提供零件圖、設計要求,講解設計過程及注意事項;學生針對設計題目進行零件的結構分析和工藝設計,通過分析、討論、計算,確定毛坯結構和尺寸,并設計完成該零件的工藝過程卡,編制詳細的機械加工工序卡;針對所編制的機械加工工藝過程,選擇典型表面的加工工序進行專用夾具結構設計,通過方案分析,選取和設計定位元件、夾緊機構、導向元件、夾具體等關鍵部件,并設計出夾具裝配圖、若干典型零件圖;學生完成設計報告,提交設計成果,然后根據每個人的設計內容、平時成績,進行成績的評定。

        2.課程設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1)“三多三少”問題機械制造工藝課程設計是機械專業的知識綜合運用并有機結合起來的訓練過程,涉及機械制造工藝學、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金屬切削機床及機床夾具設計、機械制圖、公差與技術測量等內容,應用知識較多,設計內容包括工藝規程制定、專用刀具、專用夾具設計等三方面內容,參加設計的學生人數較多。同時,學生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信息資料的能力比較欠缺;為期3周的設計時間偏少,指導課程設計的教師人數較少。

        (2)“三不”問題學生自主性不強。首先,學生對課程設計重要性認識不夠,比較懈怠,造成前松后緊的學習局面;其次,設計初始階段,不能從設計題目和任務中發現主要問題,不會把已學知識與需要設計的內容相結合,一味等待和依賴指導教師,甚至需要指導教師提出設計方案;再次,針對一些參考資料提供的設計思路和方法不能進行合理選擇,生搬硬套,導致設計方案不合理,設計思路混亂,不能體現創造性。有小部分同學對設計中出現的困難有畏難情緒,期待抄襲別人的設計成果,獨立自主性較差。圖紙繪制不規范,說明書撰寫不規范。部分學生圖紙尺寸標注不合理,設計的工裝零件制造工藝性和裝配工藝性差。設計說明書中對設計方案的提出解決問題思路和方法不能明確表述;設計原理、計算方法闡述條理不清楚和內容不對應,缺少參考文獻或引用的參考文獻格式錯誤等。

        (3)成績評定問題課程設計成績評定一般依據三部分:⑴出勤及平時表現;⑵設計、圖紙及說明書質量;⑶答辯情況。指導教師不可能長期呆在設計教室,出勤靠學生的自覺性,學生圖紙內容相似,說明書內容相同,答辯時間較短,提問問題有限。據此評定成績必然存在弊端。

        3.教學問題及改革方案

        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授課只是教學的一部分,對于專業課應盡量與實踐相結合。改進授課方法,完善實踐環節是確保教學改革成果轉化為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有效途徑。

        (1)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解決學生對課程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的現狀在進行本課程設計時,學生已進入倒數第二學期,很多同學進入畢業前的忙亂或茫然階段,找工作、考研或對即將離校后的生活不知所措,對課程設計興趣不高,學習態度不夠端正,沒有正確認識到課程設計對學習和培養工程師基本設計素質的重要影響,這些不良情緒往往會造成他們不能積極主動地投入課程設計工作。在以往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總有部分學生對待課程設計不負責任、敷衍了事,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要求和課程設計目的。為改善現狀,筆者深入學生中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了解學生所處的狀態,積極引導、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在開展課程設計時,首先第一日需要做到是為學生講解,課程設計的必要性及其意義,通過集中動員,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課程設計的地位、作用,以便其今后能夠積極配合相關工作,與此同時,為學生講解所設計的相關任務,讓學生能夠從本質上端正態度,進而主動參與到課程設計中。

        (2)課程設計選題單一,缺乏先進性長期以來,不少學校所開展的課程設計,都多以零件等機床夾具設計、工藝設計等為主,由于這些課程都為實際操作課程,且內容多為金屬切削機床與減速箱等操縱部件,這些課程內容更利于進行課程設計,同時也容易把握任務設計點。但這些題目往往已經經過較長時間的運用,這使得學生多多少少都會出現相互抄襲或者重復運用等情況,極不利于學會創新設計思維的運用。為此,在開展課程設計前,指導教師需精心準備,盡量深入工廠尋找難易適中的零件,有條件時同時準備好待加工的零件實物。在任務課題充裕的情況下允許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任務,從而提高完成任務的積極性。

        (3)合理安排設計時間,采用先進設計手段解決時間緊任務重、繪圖手段落后問題機械制造工藝課程設計內容通常需要進行大量的計算、分析以及繪圖等工作,相較于以往的課程設計,設計難度也有相應的增加,這就需要學生在進行課程設計期間,積極調動思維,并在實踐中充分運用所學的各項知識。但由于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往往只有兩周或者三周的時間,在進行設計初期,學生通常不知道從何下手,加之時間較為短暫,又需要解決定位誤差分為以及工藝參數計算等各項問題,為了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經常需要加班趕工,導致他們多表現出疲勞狀態。甚至還有部分學生為了能夠在規定時間內解決問題,出現抄襲他人成果的情況。在學生進行課程設計期間,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

        手工繪圖,一方面手工繪圖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致使任務量因此增加;另一方面目前絕大部分企業均運用計算機繪圖技術,并且學生在校的這段時間也多采用計算機繪圖方法,僅通過運用手工繪圖的方式是無法有效鍛煉學生計算機繪圖能力的,這就與實際情況發生了非常顯著的脫節現象。這樣一來,課程設計的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無法有效達到預期效果。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對課程設計的時間以及主要任務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將以機械制造工藝》為例,將課程設計與其實習環節和教學環節進行了結合,提前公布設計題目,讓學生在學習中熟悉設計題目,并引導他們掌握相關知識,同時在進行實習期間,也提出更具有針對性地學習和參觀,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帶著設計題目參與到學習中,不僅能夠充分掌握零件的特點、結構和功能,同時也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其參與興趣。 (4)構建機械制造工藝課程設計教學新體系①構建課程的理論教學體系———第一層次在進行理論教學體系的構建時,應當嚴格按照“一點”充實“三化”的原則,其中“三化”主要是指模塊化、基礎化和綜合化。在對課程理論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逆向思維”的方式來完成構建,構建的過程主要為“一點”綜合化模塊化基礎化。首先結合相關“知識點”對其進行綜合化模塊的構建,并將“知識點”作為客觀依據,在課程體系構建中,充分把握其系統性、科學性和完整性,使其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然后,按照綜合化完成模塊化的全面構建,模塊化模塊的主要內容,同樣應將綜合化作為主要依據,對模塊化的內容進行構建;最后根據模塊化的內容完成基礎化的構建,基礎化模塊的內容必須充分結合學生所掌握的技能方法和基本知識,使其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更利于學生知識、技能的提升。②構建課程的實踐教學體系———第二層次在對課程實踐教學體系進行構建時,應將其分為支持系統與主導系統兩大方面。其中主導系統由可將其分為課程設計和實驗教學兩大部分,其主要是將實踐教學體系作為主要核心,由教學組織形式、焦旭為目的和教學方法等內容組合而成。支持系統則主要是由相應師資力量與硬件實驗設備組合而成,在對其實踐教學改革中,其實驗室建設是無法得到有效改革。為此,在進行課程教學期間,需要充分結合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性質來對其進行設計,并將其設置為典型項目或者相應任務。在進行實踐教學時,其項目的案例或者任務則需要將企業需求與社會需求作為主要導向,充分運用產學研等項目為企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爭取做到企業需求與課程學習有機結合。

        第2篇: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機械制造基礎;優化設想;實施

        一、課程整體設計思路

        1.課程簡介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是現代制造技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主要包括金屬材料、熱處理、鑄造、鍛壓、焊接、車削、銑削、刨拉鏜削、磨削、鉗工、數控加工和點火花等內容。

        2.分析教學目的

        教學的目的是學生通過該課程的理論學習及操作練習,達到知識、能力、素養三提高。知識能力為掌握材料、熱處理、機加工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規律。能力目標是通過課程的學習,能進行電焊、切割、機床加工、質量檢測等基本的操作,打下職業技能的初步基礎。通過課程的學習,同時還能獲得學習能力的提高,與人交往能力的提高,集體合作能力的提高,創新能力的提升。

        3.教學內容的優化

        對工程材料、熱處理、互換性與測量、機械加工、特種加工等基礎內容進行取舍、優化,以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為主線,將機械制造過程中的相關基礎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依據機械制造專業教學和生產的特點,整合后形成機械制造基礎這門課程。

        將教學內容設計成教學知識點項目,每個項目體現不同的知識點,并且注重項目任務的詳細描述、技術知識與項目任務的相關性。授課計劃根據各專業特點,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制定。將重點內容進行重點保證,一般內容作綜合介紹,可講不可講的內容不講,留給學生自學。

        教學內容安排表

        注:安排的工廠參觀亦可改為視頻學習;先進加工工藝介紹可以根據專業需要進行調整。

        二、優化教學條件

        1.理論課教學條件

        優化教學內容理論課的教學條件比較容易滿足,需要一件機械類的教室,可以和機械設計原理、機械零件等課程通用,四周有基本的機械零件等,烘托教學氣氛。教師工作臺設多媒體教學設備。

        運用成熟的電子教案、多媒體視頻作為教學的主要展示手段,運用實物輔助教學,提升學生的現場感,運用試題庫輔助學生完成一定量的課后作業,提高理論知識的學習掌握強度。

        2.實踐課教學條件

        實踐課要有比較固定的操作場所,如電焊、氣割、機床等設備若干套。如,電焊設備可以配備交流焊機、直流焊機、CO2保護焊機、自動焊機等,機床要盡量以數控機床為主,如,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數控磨床、簡單的加工中心等。安全教育要放在首位,每小組人數控制在12人之內,各小組設助教1名,各班級設指導教師2名。實訓條件比較成熟的地方,可增加設備的臺套數,以方便教學。

        3.師資教學條件

        師資的配備注意教師團隊的建設,理論課教師必須從事實踐教學,高水平的技師上實踐專題課。這樣既照顧了課程的整體性,又使學生接觸高水平的技師,對學生將來的職業產生有利的影響。

        三、教學方法的優化

        1.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結合,教學中要堅決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相互促進,以學生能動手、能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學習效果檢驗的重要標準。

        適當地運用加工原理的動畫和虛擬實訓,網上實驗及習題庫,立體化教學系統,最大化地利用時間,培養高理論水平的人才。

        教學適宜深入淺出,相信常識的深度與魅力,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容易的、有樂趣的。

        實踐教學中,根據新形勢的要求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對實踐教學的人力物力資源進行整合,對實踐教學的時間進行統籌安排,以達到用相對較少的資源、較短的時間,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采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對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進行現場教學,提升教學的便利性。

        抓住總復習的時機,對學生的基礎理論進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利用試題庫對學生進行模擬考核,深化理論基礎。

        2.課程考核

        考核注重學生學習結果的考核,兼顧過程,鼓勵創新。理論知識可以通過機考實現,實踐內容通過現場評定。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學生面向新技術、新科技,對參加高水平競賽的學生,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予以鼓勵。

        課程的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觀努力,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從行動上嚴謹設計,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方案為目標,不斷地優化課程設計與改進教學過程,這個過程日日新,與教學一起永不停歇。

        參考文獻:

        第3篇: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機械加工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銜接方案;教學實施

        分類號:G622,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4-0250-02

        一、中職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和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銜接方案

        1.中、高職課程銜接的課程體系。在高職階段側重人文素質培養、崗位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的培養,以及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新方法、新設備的掌握。中、高職階段的能力遞進式課程體系框架如圖1、圖2所示。

        2.課程銜接方案。根據中、高職各職業崗位的要求來設置相關專業課程,以實現崗位與專業課程的對接,同時實現中、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無痕銜接,中職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和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銜接方案見表1。

        3.中、高職銜接課程核心課程。根據中、高職院校各自的專業優勢,以及中、高職銜接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需求,現確定6門中、高職銜接課程的核心課程:《模具制造技術與實訓》(含數銑、加工中心,綜合實訓)、《特種加工》(含電火花、慢走絲)、《模具制造工藝編制與實施》(含課程設計)、《塑料模設計》(含課程設計)、《冷沖模設計》(含課程設計)、《模具裝配調試與維護》,這6門中、高職銜接核心課程均在高職階段完成。(1)中、高職銜接核心課程《模具制造技術與實訓》(含數銑、加工中心,綜合實訓)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開設的銜接中職《機械零件普通車削加工》(含金屬切削原理與刀具)、《機械零件普通銑削加工》、《數控編程與仿真》、《機械零件數控加工》(數車)等課程的一門專業核心能力課程。(2)中、高職銜接核心課程《特種加工》(含電火花,慢走絲)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開設的銜接中職《機械零件線切割加工》(快走絲)課程的一門專業核心能力課程。(3)中、高職銜接核心課程《模具制造工藝編制與實施》(含課程設計)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開設的銜接中職《機械制造工藝》的一門專業核心能力課程。(4)中、高職銜接核心課程《塑料模設計》(含課程設計)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開設的銜接中職《機械原理與機械零部件設計》(含課程設計)、《AutoCAD》、《模具拆裝與測繪》的一門專業核心能力課程。(5)中、高職銜接核心課程《冷沖模設計》(含課程設計)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開設的銜接中職《機械原理與機械零部件設計》(含課程設計)、《AutoCAD》、《模具拆裝與測繪》的一門專業核心能力課程。(6)中、高職銜接核心課程《模具裝配調試與維護》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開設的銜接中職《鉗工工藝與實訓》、《機械零件手工制作》的一門專業核心能力課程。

        二、中、高職階段課程的設置

        按照教學設計分層遞進、教學組織梯度推進、教學內容編排由簡到繁的總體思路,根據圖1、圖2所示課程體系,分中職階段、高職階段安排中、高職銜接課程。中、高職公共課程依據湖南省中職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和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結構標準的要求設置。中、高職階段按一體化設計和開設專業課程。

        三、中、高職銜接課程的教學實施

        按照教學設計分層遞進、教學組織梯度推進、教學內容編排由簡到繁的總體思路,將中職階段機械加工技術專業課程和高職階段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安排如表2所示。該中、高職階段課程的教學達到了中、高職階段課程不重復開設、重點突出、難易適當的要求。目前,已經在合作的中職學校中實施了四個學期,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吳甚其,等.湖南省中職機械加工技術專業教學標準[S].2015.

        [2]熊建武.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中高職銜接特色試點班(模具S2013-2班)教學計劃與人才培養方案[Z].2013.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Joint Project of the Mechanic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and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UN Zhong-gang,XIONG Jian-wu,GONG Yan-li,YI Jie,JIAN Zhong-wu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第4篇: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以下簡稱機制專業)是培養我國裝備制造領域技術型人才的重要專業,本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設置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后續課程的學習和人才培養的質量,而且機制專業在裝備制造企業又被稱為萬金油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需要掌握大量的專業知識,所以我院機制專業在基礎課程設置方面,進行了如下的探索嘗試:

        1.1細化專業基課程,采取理實一體化的上課模式

        在專業基礎課程上,我們將機制專業的基礎課程進行細化,學生不在使用多本書整合的教材,將一些能夠獨立成為一門課的知識單獨設置成一門課程,分別是機械制圖與CAD、電工電子技術、工程力學、金屬工程材料及熱處理、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機械設計與應用,這些課程在授課形式上均采用理論和實踐一體的授課形式,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實現將理論內容和實踐相互融合,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

        1.2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均來自企業生產一線

        以前的傳統理論教學,學生學習后只掌握了有限知識的理論內容,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學生學習后不會將所學習的知識運用的實踐中,目前根據這一現象,我們將課程的內容進行重新進行編撰,所有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均來自企業的生產一線,所授課內容和企業緊密相連,學生邊學邊練,實現了理論和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如機械設計與應用課程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以機械加工車間的壓力機為課程的學習載體,整個教學任務都圍繞著壓力機進行展開,使教學內容和學生十分的貼近,學生通過去實習車間就可以觀測到壓力機的基本結構,避免了以前在授課過程中學生只會公式計算,到機械零件計算時出現不知如何應用的局面。我院專業基礎課程的設置實現了學生基礎的夯實,學生知識面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得到了擴展,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真正的實現了學以致用。

        2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在機制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上,我們采取了以工作工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通過對機制專業工作崗位群進行充分調研,分析專業崗位工作任務和崗位職業能力要求,提出專業崗位群工作人員應具備的素質、知識與技能,歸納出16個典型工作任務,20個學習領域。針對職業崗位任職技能要求,歸納行動領域,融入機械制造行業企業標準,轉換學習領域,構建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以一體化實訓室、生產車間為實施地點,以完成工作任務為目的的貫穿工作流程主線的課程體系。通過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我們最終形成了8門核心專業課程體系,這些課程分別是設備控制基礎、金屬切削加工及設備、液壓與氣壓傳動、特種加工、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機械加工工藝及夾具、數控機床及數控編程、CAD/CAM應用技術。每門課程都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導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的實現了理論實踐一體化,如CAD/CAM應用技術課程根據企業崗位需求設置了六個學習情境,如學習情境五平面零件銑削加工包含2個學習任務,這兩個學習任務分別是定心模的加工和卡座的加工,這兩個典型工作任務均來自企業生產一線,所以學習內容與企業生產過程相一致。

        3專業拓展課與職業資格考試和素質教育相掛鉤

        在專業拓展課方面,我們將學生要考取的職業資格所需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拓展課內容相掛鉤,我們根據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和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知識選取了CAXA制造工程師、數控仿真應用軟件、高級車工、高級銑工、設備維護與保養等五門為機制專業的專業拓展課,學生根據需要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每個學生至少選取2門的專業拓展課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后就可以掌握職業資格考試所需的理論知識等內容,不僅實現了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同時也實現了學生順利的通過職業資格考試,同時為了使學生養成良好職業素養,我們在五門課程中開設了一門與機床維護和保養有關的課程,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并到車間親身經歷,使學生慢慢養成對機床維護和保養的好習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實現職業素質的逐步提高。

        4實訓課程的設置注重強化學生技能的飛躍

        第5篇: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探討

        1.課程設置改革的必要性:

        1.1職業教育的要求

        職業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較,高等職業教育更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以掌握專業技術技能為重點,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基本職業能力的培養,包括職業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培養,包括遷移能力和把技能及知識應用于新的情景和環境中去的能力,如任務技能、任務管理技能、應急處理能力、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等。課程設置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改革的重要環節,關系到高等職業教育是否能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關鍵。

        1.2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

        職業教育較明顯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地方性、技能性、市場導向性等方面。課程設置體現人才培養以市場為導向,服務地方經濟,掌握行業技術技能特點。合理的課程設置可促進專業培養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

        2. 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2.1課程設置的內涵。

        課程設置是指學校教學單元選定的各類各種課程的設立和安排,主要規定課程類型和課程門類的設立,及其各課程的安排順序和學時分配,并規定各類各科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課程設置是指學校各專業對本專業課程的設立和安排,主要包括開設的課程門類、合理的課程結構和合理的課程內容。課程門類的開設指各教學專業開設的課程;合理的課程結構指各門課程之間的結構合理,包括開設的課程合理,課程開設的先后順序合理,前、后置課之間銜接有序、能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與訓練,獲得某一專業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

        2.2高職教育合理的課程設置

        課程內容指課程的內容安排符合職業教育認知規律,課程的內容能夠反映職業教育要求的主要知識,主要的教學方法及時展的要求與前沿。課程設置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課程設置必須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它對學生獲取專業知識和就業起關鍵性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是為了實現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是實施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課程設置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基于工學結合的課程設置

        3.1課程設置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是為了實現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是實施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課程設置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針對機械加工企業的崗位技能要求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及為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專業知識、實踐能力、操作方法和協作能力;能從事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的制訂及機床夾具的設計、機床操作及維護、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機床的編程及操作、應用繪圖軟件進行機械零件設計、機械設備的裝配、安裝、調試及維修等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并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對人才培養規格提出要求。根據該人才培養目標,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設置了通識必修課、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和集中實踐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每項要求都設置相對應的課程。根據素質結構的要求,在通識必修課程里,設置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形勢與政策等課程和體育、素質拓展訓練課程,培養學生具有相應的素質。根據職業技術能力要求,在專業核心課程里,設置了機械制造工藝與機床夾具、機械設備裝配與維修技術、數控編程與操作、Pro/E技術等專業課程,以培養學生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設置了相應的專業實踐課程和集中實踐課程,如,數控加工實訓課程、機械工程產品3D設計與制造實訓課程和頂崗實習,培養學生具有相應的崗位技能。

        3.2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設置

        為了更好的適應企業實際工作的崗位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真實操作技能,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對課程設置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與嘗試,構建符合與職業標準對接,根據職業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以就業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的課程體系。

        海南科技職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構建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分為4個課程模塊,即通識課、專業課、集中實訓課和頂崗實習課等課程,其中,通識課程分為通識必修課和通識選修課;專業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又分為專業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課程體系如下圖:

        圖1 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

        其課程體系體現了職業教育和工學結合的特點。

        通識課程是職業教育要求,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基本素質。學生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基本素質。

        專業課程開設平臺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平臺課程是指由若干個專業技術基礎相同或緊密相關,表現為具有共同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要求,對應于某一行業或服務領域的崗位群,由若干個專業組成的一個集群。根據行業背景、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程度、自身的辦學條件和專業發展過程等開設,為專業課程學習打基礎。專業核心課程是培養高技能人才應用能力的重要課程,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主體之一,也是教學改革的核心。

        選修課是指一個教育系統或教育機構法定的,學生可以按照一定規則自由地選擇學習的課程種類。選修課程是為了適應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勞動就業的需要而開設的,可供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選擇的課程,是致力于“個性發展”的課程,選修課程的設立突出基礎性、新穎性、實用性和獨創性的結合,選修課程與必修課程具有等價性。

        頂崗實習是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前必要的專業技能訓練課程。

        4.課程設置服務于專業學生的就業要求。

        學生就業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地方性,是指就業的地區;二是行業性,是面對機電產品設計和制造。根據學生服務的地方特色和行業進行課程設置。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主要是在機械行業和其他與機械相關的行業內面對機電產品設計和制造,根據職業教育的要求,在課程安排上,應從就業的崗位技能要求出發,開發相應的符合職業教育的要求和崗位技能要求的課程,在課程的設置上,既要做到面向行業崗位,面向地方特色,主要專業技術課程針對性強,為學生提供對口的崗位技能訓練的機會,使學生在學校掌握對應崗位的專業技術技能和具備相關的職業素質,從而能更快地進入工作崗位的角色。

        參考文獻:

        [1]馬如宏,工業工程專業課程設置探討,教育與職業,2006年35期;

        [2] 呂巖榮;王宏啟;李光宇,試論高職院校精品課程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6年32期;

        [3] 陳新,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合理化設置探究,《廣西教育》2012年 第39期;

        [4] 韋瑋 俞建偉 陸開宏,我國高校通識教育的實踐類型與課程設置探討,高教探索,2009年02期;

        [5] 鄭春燕,普通高師院校GIS專業課程設置探討[J];高師理科學刊,2006年02期;

        [6] 包蕾,鮑吉龍,余輝晴,高職教育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的思考[J],寧波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2期;

        第6篇: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高職高專;機械制圖;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1)35-0033-03

        經過幾年的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粗淺地形成了以下課程設計。

        一、課程定位

        1.課程定位的依據

        (1)崗位需求。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崗位分為:模具設計和模具制造。這兩個崗位都需要學生熟悉國家相關標準,繪制樣圖,看懂圖樣。

        (2)后續課程。如果把整個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比喻成一棵大樹,模具CAD/CAM、模具設計與制造、塑料模具設計、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等課程是枝葉,那么機械制圖課程就是整個課程體系的樹干,支撐后續課程,為后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3)職業資格。車工、鉗工、銑工、數控工藝員、制圖員等職業資格考試都要以機械制圖課程為依托。如果沒有機械制圖的基礎,無法看懂圖紙,既談不上加工,也無法考證。

        (4)素質拓展。學習了機械制圖課程,不僅僅能夠讀圖看圖,還要練習實際生活。例如,根據節流閥的裝配圖,能夠了解其工作原理,如果那個部分需要維修,能夠根據裝配圖進行拆卸維修。

        根據上述四個依據,把《機械制圖》課程定位為專業基礎課。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國家標準的有關規定,具有查閱有關標準的能力;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論及對三維立體及其相互位置的分析方法,并據此閱讀機械圖樣;能熟練地應用繪圖儀器、徒手及計算機繪制機械圖樣。

        (2)能力目標。專業能力:識讀、繪制機械圖樣的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方法能力:質疑探索、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方法;社會能力:知人、自知、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3)素質目標。養成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建立競爭、效率意識;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勤奮、敬業、重操守。

        二、教學理念、思路與內容

        1.教學理念

        重新審視以往的“教師說,學生做”,“教師灌,學生記”,“教師管,學生服從”的教學方式,探索形成新的教學理念:

        (1)“教”為主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用行動去感染學生,用語言打動學生,把對人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師生產生心靈的共鳴,用身邊的事例,以淺顯化、通俗化的方式講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學”為主體。引入案例、情景、分組討論等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教與學。變“一言堂”為“群言堂”。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會學,還要使學生樂學,要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

        (3)“練”為主線。打破了以往課程結束后統一練習的教學模式,避免只學不練,只聽不練,組織學生適當的課堂及課外練習,運用、消化和鞏固知識。

        (4)“用”為根本。強調實際操作能力訓練,每一個項目結束后,組織學生實訓,組織學生到車間觀摩。

        總的來說,筆者的教學理念就是引出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信心,把教學過程轉變為學生渴望探求知識、帶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動。

        2.教學思路

        結合培養目標設計教學情景,根據專業知識習得的要求,讓學生能夠獨立地繪制和閱讀樣圖,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3.教學內容

        《機械制圖》課時設計,具體為大一兩個學期的課程,第一個學期6學時/周,第二個學期4學時/周。具體課時設計如下表:

        把以前零散的章節整合為五個項目。國家相關標準及工具的應用等歸結為基礎知識和技能項目部分;點線面的投影關系歸納到投影基礎項目里;三視圖、軸測圖等歸到制圖應用技術項目里。五個項目環環相扣,前一個環節為后一個環節打基礎。實踐課時>理論課時的課時設計,更加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練中學,學中練。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可選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①實物教學法。利用教具模型或者是實物模型,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各位置的關系,更有興趣去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②講述法。傳統的板書講述,也能讓學生加深理論理解。③多媒體教學法。用語言無法表達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教學,可更加直觀。多媒體課件鮮明的色彩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④圖示對比法。通過對比的方式,好與壞一目了然,加深知識在學生腦海里的印象,不易忘記,以后自己繪圖時也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⑤小組討論法。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⑥提問引導法。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同時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綜合以上多種方法,兼蓄并用,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1.教學手段――“四化式”

        (1)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現代化教學設備已不斷地運用到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模型、揭示板、掛圖等傳統的教學方式,因為受到各種客觀條件限制,講授不同內容時,同一內容需要多次演示。然而,采用現代化方法進行教學,如多媒體課件、虛擬仿真動畫等,與教具模型、板書等傳統的方式相結合,則能夠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使得學生視覺、聽覺、觸覺多種知覺共同參與學習,有助于提高知識獲得的準確性,發展學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實踐化的教學課堂。知識是能力的根基,掌握了基本知識并不等于有了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才能逐步形成。實踐化的教學課堂就是將畫圖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讓學生面對實物進行實踐畫圖。教師只是提出要求,充分體現“導”的作用,學生可分組討論,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獨立完成繪圖。

        (3)幽默化的教學語言。語言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形式是語言,教師語言的質量直接影響課堂的氣氛和教學的效果。吐字清楚、準確生動、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是教師的基本能力。同時,教師語言的幽默化,則更能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積極地探索。

        (4)多樣化的教學氣氛。以往的教學方式往往只是教師講,在這種單調的教學課堂里,每一個學生都會覺得乏味。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感覺到端莊、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使師生在活躍的氣氛中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帶著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

        2.教學過程設計――“五步式”

        第一步,實物導入,直觀演示,引入新課。舉生活實例,拋問題,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視覺和感覺上獲得初步印象,再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有了大體的印象后,教師進行適當的啟發,喚起學生的學習情趣,讓他們主動參與教學。

        第二步,重點講授,細講,引導設問,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學生掌握知識結構的關鍵步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第三步,小結練習,簡單總結本節課所學的重點要點。布置針對于本節課設計專項的小練習,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鍛煉,理解本節課程的精華。

        第四步,作業布置,鞏固所學內容,為后續學習打基礎。在教學理念中以“練”為主線,正是通過本步驟為學生留下部分作業,讓他們在課后也能得到練習,運用、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

        第五步,拓展延伸,預習階段,布置任務,為新內容打基礎。教師針對下一節課的難點,設計幾個題目讓學生主動思考,帶著問題預習,準備下一節課。

        以上五個步驟銜接緊湊,一步接一步,預習是掌握知識的前提,直觀演示和重點講授是傳授知識的主要渠道,小結練習是知識濃縮和能力提高的體現,布置作業是對課程的鞏固,充分體現了教師“導”與學生“學”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學。

        3.考核辦法

        總評成績分為:項目考核20%,過程考核3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30%。其中過程考核又分為:創新30%,態度40%,作業20%,提問10%。成績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學生要學會,通過這樣的考核辦法,刺激學生發揮主動性。

        四、教學資源

        參與出版了多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及十二五規劃教材,并配有習題集和光盤,如2010中文版《AutoCAD基礎教程》。在各大雜志上發表了多篇相關論文,如“從cad競賽談《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改革”。本著啟發、誘導、創設學生思考情境的原則,引發學生空間形體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正確認識已有形體創設新形體的思維,引導其進行創造性學習。筆者自制了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及虛擬仿真動畫,所利用的教學資源包括教學模型、實體模型、教學量具、計算機室、實訓室,等等。取得的教學效果為:積累了很多學生作品,學生的考證率逐年得到較大提高,通過率都在90%以上,多次在國家、省、部級大賽獲獎。通過大賽,全面加強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推動了指導教師能力的提高,也促進了學生間的團隊協作及教師間的合作進步。通過幾年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形成的課程設計還有不足,應該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更新和改進。

        參考文獻:

        第7篇: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課程體系;應用型本科;通識課程教學;專業課程教學;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35-0076-02 收稿日期:2016-08-12

        作者簡介:趙永成,遼寧大連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學。

        當前,高校轉型發展已成為高等教育領域改革的一次深刻變革,如何轉型以及如何培養適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是面臨的一大難題。本人認為課程體系改革是核心要素。

        一、課程體系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為特征的高等教育改革為例,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就是要將理論知識導向的學術型高等院校轉變為應用技術型高等院校。課程體系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原則:

        (1)現代本科應用型人才應進行本科層次的教育,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區別于傳統本科教育的特點,它應以各行各業的專門知識為主,以市場需求和行業需求為導向進行專業教育,按行業、產業和企業所需的知識、技術、技能組織課程內容,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和地方經濟建設的需要。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種學歷教育與職業素能培養的科學統一和有機結合。

        (2)構建本科層次的應用型課程體系,了解本科與高職高專課程體系的區別,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比例關系;根據培養學術型人才課程體系的不同,改變過于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而與實際脫節的教學方式。

        (3)應用型本科的課程建設強調具體性和可操作性,要圍繞著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應用理論修養,強化知識應用。應用型本科大學的課程和教學模式應根據本科培養要求,使學科基礎理論達到本科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同時大力加強實踐教學。應用型課程體系的特色就在于把基礎學科知識體系為主的課程結構轉型為以應用學科的能力發展為主的課程結構。

        (4)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理論教學不強調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抽象性,不把過多的時間用于原理的推導和分析,而是結合學生未來崗位要求與職業實踐需要,強調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和其他領域。教育方式也不再是傳統的課堂講授,而是以課外生產實踐、課外科技活動等素質養成平臺為輔助。

        二、課程體系構成與實施

        課程體系建設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充分考慮地區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及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結合技術領域和職業技能的要求,優化課程結構,建立適應性強的教學體系和課程內容。

        1.通識課程教學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應該結合專業教育進行通識教育,通識教育應該建立在專業教育基礎之上,而目前的課程設置難以使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形成良好的內在關系,以“應用能力”為中心的改革課程體系。根據專業教育的需求調整通識教育課程的內容,針對通識教育存在的問題,以“適用”為原則調整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公共基礎課程設置,針對專業的特點和要求,優化和調整公共課程的授課學分和內容。

        2.專業課程教學

        專業課程建設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充分考慮地區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及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結合技術領域和職業技能的要求,優化課程結構,建立適應性強的教學體系和課程內容,實施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訓與認證融合一體的課程體系。

        (1)計算機二維、三維CAD技術組織教學。

        計算機繪圖能力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基本功,學生應該熟練掌握該技術。對現代工程圖學課進行改革,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計算機輔助二維CAD工程師認證考試(機械設計)”。從2012年開始共參加8期全國計算機輔助技術應用工程師考試,通過率最初為70%左右,2015年后達到85%,通過后可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發的全國計算機輔助設計應用工程師證書。

        (2)數控編程技術與操作組織教學。

        目前機械加工行業的數控機床越來越多,企業需要大批既掌握數控編程技術又具有實際操作技能的人才。我們對

        數控機床與編程課程進行改革,先結合實際講授“數控機床與編程”課程,然后進行6周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級)或數控車床操作工(中級)培訓,最后參加認證考試,從2013年開始,進行6期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級)培訓,共348人,其中290人通過大連市勞動局進行的理論和實際操作考試,獲得國家勞動和社會保證部頒發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級)”證書,通過率達83.3%。

        (3)機床控制技術組織教學。

        工廠設備的應用和管理需要掌握設備的結構和機、電、液控制理論與技術,我們在“液壓傳動”和“機電傳動控制”課程結束后,進行4周機、電、液控制訓練,通過訓練學生基本掌握機械設備的機械、液壓和電氣的控制聯系,使所學理論在實際中得到應用。

        (4)工藝工裝技術組織教學。

        在機械加工車間需要具有零件的加工工藝編制和夾具設計能力,以便進行現場服務或技術改造。我們在“機械制造基礎”和“機械制造裝備設計”課后,安排了機械制造工藝設計訓練和夾具設計訓練,使學生學以致用,基本掌握簡單零件的工藝和工裝設計。

        3.大力開展學生課外實踐

        設置各類實踐環節,增加職業性強的技能課程,開展與各種能力培養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將學生課外實踐活動列入培養方案。成立了“第二課堂領導小組”,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大學生技能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自2014年以來,學生共獲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遼寧省二等獎2項,三等獎11項,學生立項獎8項。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是地方本科高校建O應用型大學的必由之路,根本目的是整合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資源,整合與優化有利于校企雙方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資源配置。

        2012年12月我們與大連機床集團簽訂高校教學培訓協議,在大連科技學院建立教學點,由大連機床集團出技術人員和部分設備對學生進行技術技能培訓。2016年5月與大連機床集團簽訂“校企合作協議”。企業通過學生的政府補貼,在高校的合作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形成校企合作雙贏局面和良性循環。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經近幾年在我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嘗試和實踐,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使學生初步具有工藝、工裝設計的能力,掌握了計算機繪圖、數控機床編程和操作的理論和技能。

        參考文獻:

        孫建京.應用型大學本科教學體系探討.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0(A01):20―22.

        第8篇: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張昌娟(1980-),女,河南民權人,河南理工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講師;高保彬(1977-),男,河南民權人,河南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河南焦作454000)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8-0070-02

        一、課程特點與改革必要性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是機械類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被列入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該課程主要介紹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及生產活動的組織、機械加工方法、機械加工過程及其系統。包括金屬切削過程及其控制,機械加工設備與典型刀具、機床夾具設計、機械加工質量及其控制、工藝規程設計、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概況等內容。

        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實踐性強。除理論教學外,“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體系還包括實驗教學、課程設計、生產實習教學環節,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各個教學環節的訓練,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使學生樹立現代工程意識,掌握機械工程領域中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具備分析解決機械工程中一般技術問題的基本能力,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及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對“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的重要性有足夠的認識,如何使學生能真正在興趣之中掌握機械制造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如何提高學生的機械制造技術應用能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和教學改革的核心。

        二、“機械制造技術基礎”內容改革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內容豐富,計劃教學學時多安排64個學時,包括金屬切削機床、金屬切削原理、金屬切削刀具、機械制造工藝學、機床夾具設計等內容。按照全國高校教學改革要求,貫徹“重視基礎、精簡學時、拓寬口徑”的改革思路,以機械制造工藝學為主線,以金屬切削理論為基礎,以產品質量、加工效率與經濟性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對原機械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強調應用性和能力的培養。

        在教材內容的選取上,側重機械制造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注重工藝原理的實際應用。課程總學時為48 學時,其中理論教學42 學時,實驗教學6 學時。表1為該課程的教學內容的學時安排。

        三、“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教學改革

        1.課堂教學改革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堂教學的難點在于內容比較枯燥,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應該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采用多媒體課件、教學錄像等現代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將圖形、文字、動畫和聲音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加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直觀的視覺認識,增加了學習興趣。例如在討論CA6140型臥式車床的傳動系統時,必須將車床的一些主要結構,如主軸箱、溜板箱中的雙向多片式摩擦離合器、制動器及其操縱機構、縱向/橫向機動進給及快速移動的操作機構、超越離合器等的結構特點、工作原理等充分理解,才能對整個傳動系統圖進行透徹的分析。講解時可將相關的視頻、動畫等穿插在課堂教學中,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靜態的問題動態化,不僅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也真正提高了課堂實效。除此之外,通過建立“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精品課程網站,設置了課程設計、視頻教學、多媒體課件、模擬試卷、習題、在線學習問答等環節,增加了學生同老師之間的交流。

        (2)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的有現場比較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提問教學法和討論教學法、主線貫穿教學法等。要結合教學的內容、特點以及學生感受,盡量貼近生活,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使學生對課堂教學感興趣,自主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討論定位原理中的過定位時,應該采用3個支撐釘實現平面定位,若采用4個支撐釘,則出現了過定位情況。過定位是否允許,應視具體情況而定。這個問題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的桌椅板凳來討論,四條腿的凳子比較多,其與地面的接觸屬于過定位。若地面平整,凳子的四條腿等高,且四條腿與地面接觸的面都是小平面,則凳子與地面能很好地接觸,人坐上去后很穩定;若地面不平或凳子的四條腿不等高,則凳子的四條腿與地面就不能完全很好地接觸,最多3條腿接觸,具體是哪3條腿接觸,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人坐上去后就不穩定。而對于野外作業的三腳架,三條腿與地面之間是小錐面接觸,屬于完全定位,作業的時候比較穩定;如果用四腳架,則無法穩定地實現野外作業。

        2.實驗教學改革

        為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課程理論教學中需要對重點和難點內容設置實驗,如車刀幾何角度測量、切削力的測量、機床結構模型分析試驗,機床靜剛度測量和誤差復映規律試驗。以往開設的這些實驗大多都是驗證性的實驗,不能很好地發揮學生的思維和想象,不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針對這個問題,在課程實驗中,減少驗證性的實驗,增加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如典型零件的工藝分析和機床夾具綜合分析等,給定一個具體的零件,首先進行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分析、工藝路線的擬訂及論證并制訂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其次針對某道工序進行專用夾具的總體方案設計與論證,最后和實驗室已有的工裝夾具進行對比分析,指出各自的利弊。這樣以來,就可以很好地將實驗環節和理論學習及后續的課程設計、生產實習聯系起來,既可以對書本上所學的較抽象的理論內容很好地理解,又為后面的專業課的學習及實踐環節打下一定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學生課堂所學的知識和實驗室現有的儀器設備去設計實驗,讓學生自主地搭建實驗平臺,使用實驗設備、使用實驗儀器儀表,選擇測量的方法及處理試驗數據的、分析實驗結果等,才能使學生在復習、鞏固已有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動手能力獲得實質性的提高。

        3.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課程設計和生產實習是“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中重要的實踐環節,是指導學生學以致用的有效途徑。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由于課程設計和生產實習的學時比以前大大削減,所以如何在更短的時間中使學生得到真正的鍛煉是“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設計改革面臨的問題。

        (1)提前下達課程設計任務,課程設計貫穿于課堂教學和認識實習、生產實習。首先是在兩周的認識實習期間就將課程設計任務分配下去,然后讓學生帶著任務和疑問去學習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最后在4周的生產實習環節檢驗課程設計結果的合理性與可行性。能讓學生帶著最關心的問題去實習和學習,有利于取得較好的實習效果和學習效果,符合“實踐―認識―實踐”的認知規律(生產實習、課程講授、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共同完成)。

        (2)調整課程設計任務和課程設計內容。由原來的一人一題變為多人一題,分工明確,4~6名學生共同完成一零件的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設計(2~3種方案),而每名學生設計不同道工序的夾具。

        (3)課程設計中間答辯環節。能及時發現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如方案的合理性,設計的難易程度,能否實現等,同時可以解答學生的一些疑問,集中起來共同討論,有利于取得課程設計較好的成績。

        4.考核評估體系改革

        以往的考試模式大多沿用傳統的考試管理模式,采用閉卷考試,試卷成績和平時成績各占80%和20%,平時成績主要由考勤和作業組成,更多地注重了所學的理論知識,而對實踐環節的檢驗不夠充分。因此,打破傳統的考試模式,對考核評估體系進行改革是必要的。具體做法是將認識實習、課堂學習、課程設計及生產實習全過程中學生的表現納入考核范圍??偝煽冇善綍r成績和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組成,以百分制計算,平時成績占40分,期末考試成績占60分。平時成績中,考勤、課堂隨機提問、平時作業及實驗20分,實習、課程設計及答辯情況20分。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以實際卷面得分為依據,按滿分60分計入課程成績,考試試卷從試卷庫中隨機選擇。筆試環節嚴格實行教考分離,建立科學合理的試卷庫,采取流水閱卷。

        四、結束語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作為機械類各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課程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取得較顯著的課程教學效果,離不開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更離不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等的改革和深入。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培養出適應現代制造技術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曉芬.《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教學方法的探討[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9,(3):59-61.

        [2]劉傳紹,鄭建新.機械制造技術基礎[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9.

        [3]關鐵鷹,孫繼武.《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21-123.

        第9篇: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范文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精品資源共享課;課程內容;課程資源

        精品資源共享課是以高校教師和學生為服務的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學習者的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各類網絡共享課程[1,2]。它不僅起到課程的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發揮其輻射作用[3]。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目標和任務主要是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優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4]。因此,建設精品資源共享課具有重要意義。機械制造工藝學是我校機械類專業的主要核心專業課程,是廣東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結合廣東省經濟發展對機械人才的需求實際,本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目標是:以培養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建成教學與學科發展、教學手段發展同步的動態發展平臺,集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互動教學、網絡教學于一體的立體化課程教學體系,建設與生產實踐、行業發展、社會需要相結合的具有較高水平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為實現此目標,課程團隊通過以下四方面對該精品資源共享課進行建設。

        1課程教學內容

        機械制造工藝學是機械類專業主要核心專業課程,該課程包括理論教學和課程實習、課程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5]。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機械制造工藝基本知識,機械制造過程的經濟分析,合理地選擇工藝最優方案,并具有設計工藝裝備的能力。1.1理論課教學機械制造工藝學。理論課教學目的與要求是:系統地掌握傳統機械加工工藝理論和獲得精度的加工方法;比較系統地掌握機床夾具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專用機床夾具設計方法,了解現代機床夾具的發展方向;在掌握機械加工工藝理論的基礎上,分析獲得精度的哪些方法最能保證加工質量,并且是成本最低的,從而選出最優的工藝方案;了解先進制造技術,探索我國超精密加工應采用哪些方法,以及精密加工與超精密加工在我國應用的前景。1.2實驗教學表1實驗教學內容及課時本實驗課程配合機械制造工藝學的理論講授,力圖使學生在完成相應的理論學習后,通過實驗操作,掌握機械制造工藝基本知識,合理地選擇工藝最優方案,掌握獲得精度的加工方法、影響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的工藝因素。教學和訓練的重點是:工藝的分析與制定、獲得精度的方法和加工質量的保證。實驗教學內容及課時見表1。1.3課程實習教學表1實驗教學內容及課時機械制造工藝學實習是機械類專業一門必修的實踐課程,是使學生接觸工農、了解工廠、獲得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進行工程師基本訓練、提高思想、擴大知識、增強智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2周的工廠工藝實習,對機械產品的制造過程及其所使用的技術文件有一個感性的、直觀的認識,對有關工具、夾具、輔具和專用設備的結構、工作特點以及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檢查等方面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對工廠、車間的生產組織和技術管理,有關生產安全的防護措施有所了解。1.4課程設計教學。機床夾具設計原理課程設計安排3周時間,要求學生運用課程中的基本理論以及在實習中學到的實踐知識,正確地解決一個零件在加工中的工藝路線安排、工藝尺寸確定等問題,保證零件的加工質量,能夠根據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設計出高效、省力、經濟合理而能保證加工質量的夾具。此環節要求學生通過設計能獲得綜合運用所學過的全部課程進行工藝及結構設計的基本能力,另外,也為后續的畢業設計進行一次綜合訓練和準備。

        2課程教學團隊建設

        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團隊由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以及一定生產實踐經驗畢業于不同學校的教師構成。團隊共有教師11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高級實驗師1名,講師2名。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8人,具有碩士學位的3人。其中碩士生導師5人,具有出國學習經歷的教師5人。課程團隊注重教學改革和實踐,注重師資隊伍建設,注重培養學科帶頭人和青年教師,注重團隊協作,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是一個注重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的集體。

        3課程資源建設

        3.1立體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根據課程特點,構建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包含生產實例視頻及圖片資料、三維動態模型和三維人機交互模型等立體化的教學資源。為使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生產實例視頻資料應包含先進的制造方法與工藝。資源庫的素材不但可用于課程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同時可充實到機械制造工藝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網站,提供網絡互動學習環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進程,使其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6,7]。3.2CAI的互動教學課件。針對學生對夾具工作原理和零件結構缺乏感性認識,制作《夾具課程設計CAI教學》課件,在課件中插入圖表、Flas、視頻、仿真動畫、三維互動模型等多種素材,將平面的設計資料轉化為立體化,在課程設計中引入教學,實現CAI的互動教學,有效地提高課程設計質量。3.3多媒體教學網絡課件。將多媒體課件全部改為網絡課件,根據學科以及教學的發展,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便于學生上網學習,同時將更多的輔助教學材料電子化、網絡化,使學生能充分自主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3.4全系列課程教學視頻錄像。錄制機械制造工藝學全程授課錄像,真實記錄整個教學內容。同時按知識點編輯教學視頻,方便學生有選擇地觀看學習。3.5教材及實踐教學資源。理論教學選用經典的國家級規劃教材,王先逵主編的《機械制造工藝學》(機械工業出版社);課程設計選用趙家齊主編的《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設計指導書》(機械工業出版社),保證教學質量。同時對目前使用的實習指導書進一步修訂完善,為課程實習提供良好的參考資料和載體。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是保證實習質量的關鍵。進一步拓展校外實踐教學渠道,新增校外實習基地,探索實習的新機制,提高實習質量。3.6精品共享課程網站。建立機械制造工藝學精品共享課程網站,將課程的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全部在網站上?;举Y源包括:完整的基本教學資源、多媒體教學資源庫、《夾具課程設計CAI教學》課件、國家級實習基地資料。拓展資源包括:立體化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庫、CAI的互動教學課件、多媒體教學網絡課件、專題講座庫、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學生考試題庫及知識題庫、課程教學和學習和交流工具、機械制造方法庫等。

        4課程推廣

        本課程的建設成果先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中應用,然后進一步推廣應用于我校車輛工程、汽車運用和機化等專業教學中。此外,本課程還通過與國內的兄弟院校和企業的教學交流和合作關系,通過網絡平臺、多媒體教學資源共享、發表教學論文等方式,推廣課程建設的成果和經驗。

        5結束語

        通過機械制造工藝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使我校形成一支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隊伍;同時形成立體化教學環境,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教學條件得到改善;并使學生的機械制造與創新設計水平得到提高,參加機械專業競賽獲獎率提高。

        作者:陳燕 鄒湘軍 李嘉威 王佳盛 劉威威 單位:華南農業大學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張思淼.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與探索[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2]胡來林.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策略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6):80-85.

        [3]李建春.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3(8):58-60.

        [4]熊永紅.對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中幾個問題的認識[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6-18.

        [5]楊光春,黨玉春.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機制工藝學》課程教學設計[J].教育教學論壇,2016(9):185-18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成色在线观看网站 | 中文字幕一本高清在线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白丝袜 | 亚洲五月天激情在线视频 | 亚洲A∨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