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

        第1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針對當前地方性院校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育模式的不足進行反思,該文從適應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明確分析了現有實踐教學體系的缺陷。在此基礎上,結合校企合作共建通信工程創新實踐基地的探索經驗,提出了項目驅動型通信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方案,逐一分析了該實踐教學體系的各個重要環節及其相應的教學實施方法,為創立“聯動式”通信工程師培養模式進行了有效嘗試。實踐表明,該方案可切實滿足通信運營企業對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

        通信工程;項目驅動;實踐教學;校企合作;電信運營

        提高教育水平、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必須走產學結合的道路,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實踐教學基地,以該基地為依托開展內容豐富的工程實踐教學活動,能夠有效壓縮本科畢業生適應通信運營企業的時間,對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有很大的促進作用[1-2]。結合近3年的實踐教學經歷,對構建基于項目驅動型的通信工程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有效嘗試。教學實踐效果表明,該體系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技能鍛煉,在提高學生就業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構建項目驅動型通信工程實踐教學基地為主線,分析了當前通信工程實踐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以通信運營企業實際需求為中心,提出了一種通信工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新構建模式。

        1現有實踐教學體系的缺陷

        通信工程學科知識覆蓋面廣,匯集了當今諸多信息處理的最新技術。這一學科不僅與電子科學技術的基礎知識、電子技術的最新發展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同時在計算機科學及網絡通信技術的綜合應用方面對學科教學提出了更接近生產實際的要求。該專業從理論課程到實踐教學,每一環節都能夠體現其鮮明的工程專業特色[3-4]。要求學校所培養的通信工程專業學生既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又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然而,受到資金不足和物質條件的制約,大多數學校難以快速地把產業最新技術引入實踐教學環節。匯集通信工程最新技術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則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而目前多數地方院校的相關實驗過程中最常使用的是一些分散、相對孤立的實驗箱,這種教學活動側重于通信信號的處理分析,難以從通信網綜合層面向學生傳授通信網絡結構、工程應用相關的專業知識,學生得不到系統的工程訓練,難以形成適應企業需求的有效對接。究其原因有如下兩點。

        1.1考評機制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

        在當前的高校教育體系大背景下,教師職稱的評價體制還缺乏突出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考核指標。評價機制的導向性政策傾向造成了專業教師對實踐教學嚴重投入不足,進而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如果能從職稱評定的考核機制上切入改革,將實踐教學與教師職稱掛鉤,必將能引導教師重新重視實踐教學,從而不斷探索實踐教學的創新方法和機制。企業用人單位對職業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對職業技能中心和高校本科工程研究中心越來越重視,足以表明實踐教學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工作。只有妥善協調考評機制與行業需要之間的矛盾,就一定能為通信工程實踐教育指明一條正確的道路。

        1.2實踐教學與企業需求不夠協調

        由于高校受自身基礎條件不同和經費的限制,再加上新技術、新設備在通信工程中不斷涌現,使得實踐教學條件與實際工程環境的對比差異很大。目前多數高校通信工程專業實踐課設置方式較單一,只有部分實驗課程和課程設計,缺乏面向企業需求的實踐環境。部分高校通信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以驗證性和演示性為主,缺乏創新性,不能適應通信技術的發展。部分高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實際工作能力嚴重脫節,單純從實踐技術能力來比較,部分地方院校所培養學生甚至還不如職業學院培訓出來的與業技術人才。從人才需求分析,多數通信運營企業更加青睞有大型通信設備的實踐操作經驗的畢業生,而目前主要通過學生進入企業后的新員工專業技術培訓來豐富其經驗,這就使得畢業生與熟練員工之間有一道明顯的“鴻溝”[5]。突破這一道“鴻溝”就要培養學生的工程師素質,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從地方院校解決通信工程教學環節中的專業技能培養問題出發,提出了通過“校企結合、項目驅動”方式構建通信工程專業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設想。通過“校企共建”縮小產、學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企業、新技術的適應能力。在教學環節引入“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2構建項目驅動型工程實踐教學體系

        項目驅動型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將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多個實踐教學項目,使學生能夠直接參與實踐項目實施全過程[6]。依據通信工程專業特色,筆者認為要構建基于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體系,首先需要企業與學校的共同參與,合作建設一個真正面向企業需求的通信工程實踐基地;其次,需要專業教師與企業專業工程師的協作分工,規劃出適應企業發展、符合通信技術演進方向的實踐項目內容;最后,需要學生與實踐項目指導師的互動參與開展實踐教學,并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反饋、評估機制,以形成對實踐技能培養的正確引導。

        2.1構建面向企業需求的工程實踐基地

        通信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首先要在原有的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基礎上引入更多的通信企業一線運營設備,完成相關實驗設備的硬件更新;其次要充分結合通信工程學科發展特點,在實踐教學環節注重通信技術應用技能的培養,拓寬學生的就業范圍適應能力[7-8];最后,要強化學校與一線企業的聯系,引入企業級的人才培訓軟環境,使得學生能接觸到最新的通信技術并很好地掌握這些新技術[9]。要完成這方面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財力,可能使多數地方性院校畏而卻步。為破解這一難題,溫州大學聯合當地的主流通信運營企業———溫州電信展開全方位合作。以溫州大學主建,輔之以溫州電信公司向學校贈送VOIP語音交換設備、數據通信及接入網傳輸系統(包括通信技術實訓設備以及必要的輔助材料、工具等)。通過前期的合作建設,網絡具備了如圖1所示的規模。該實踐基地不僅可為課內實驗實踐教學服務,作為相關專業學生的校內實習基地,還能夠以開放實驗項目等形式為學生課外實踐教學提供平臺,促進學生相關實踐技能特別是關于廣域網、接入網設計、維護和管理方面的實踐能力培養,使學生能更好地接軌實際工作崗位,滿足通信行業崗位需求。以該實踐基地為載體,通過聘請浙江移動、溫州電信、浙江華信設計院等通信產業相關企業的資深工程師為校外專家指導師,定期開展網絡與通信工程方面的專題報告,對于提升學生的技能素質、增進學生對本專業技能的理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2.2規劃面向企業需求的實踐內容

        上述工程實踐創新基地為通信工程教學過程提供了實物硬件基礎。如果說實物硬件條件是建設項目驅動型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前提,那么規劃出合理的通信工程實踐內容則是該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的核心[10]。為完善這一核心內容的建設,需要聯合通信產業鏈上設備制造、網絡運營與綜合應用3個環節的技術工程師對學校教育中工程實踐的體驗,充分考慮通信網絡結構特點及學校對行業需求人才的培養要求,從行業“云、管、端”的整體產業發展角度實現學生職業能力及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11-12]。通信工程實踐內容設計過程中通過在接入層、傳輸層、交換層、業務層等網絡結構中各個模塊的靈活組合、分批分步建設、平臺互聯互通性制定等建設方式,可實現在校園網環境下模擬完整的電信運營商環境,實現商業運營環境中各項業務需求的在校實踐的教學目標。

        2.2.1綜合接入層

        以行業應用最為廣泛的ADSL/LAN寬帶接入相關實踐為主要設計內容,同時涵蓋了最新接入網技術發展的XPON光接入相關實踐內容,并把已成為通信行業發展熱點的3G無線通信接入實踐內容作為重要補充。

        2.2.2傳輸網絡層

        以行業大規模部署的SDH光傳輸技術相關的實踐內容和解決大量數據回傳的PTN分組傳輸技術方案為主,同時包括了為解決核心層、骨干層的智能業務部署為目標的ASON光傳輸實踐內容。

        2.2.3交換網絡層

        以傳統交換技術的程控交換和NGN軟交換實踐內容為主,同時兼顧基于IP語音交換解決方案的VOIP實踐內容。

        2.2.4業務應用層

        以部署各種業務的電信業務開發為主要內容的實踐項目,涵蓋了能反映最新行業發展動向的物聯網實驗實踐項目、4G手機終端開發實驗實踐項目,同時也部分包括了對無線網絡進行綜合測試分析的網絡規劃網絡優化實踐項目。上述4個層面可形成面向通信工程及應用的實踐教學體系內容架構。這4個層面相互依賴,互為補充,每個層面的實踐內容聯系緊密,環環相扣,對于學生全面掌握通信工程相關技術有實際價值。經過通信設備制造企業、通信運營企業技術工程師及學校專業教師的精心規劃,我們設定了語音交換、數據通信與寬帶接入、光傳輸技術3個大的實踐項目組,每個項目組下又涵蓋了認知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課程設計性實驗及創新設計性實驗4種不同難易程度的若干個小項目,形成了不同難易程度互補的實踐操作內容,對于學生全面掌握相關的通信工程技能有很強的實戰鍛煉效果。通過上述項目的實踐鍛煉,學生對于一般的通信運營企業傳輸網絡管理技能崗位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直接勝任該崗位的一般性日常事務的處理。通過這類實踐內容的鍛煉,對于培養符合通信運營企業需求的合格人才有很大的促進作用[13],豐富了實踐內容的通信工程實踐教學體系能夠提供完整的通信工整網解決方案,學生通過在此環境下認識整網的運行環境,并且可以進行各種設備調試、業務模擬、故障分析、課題設計等,實現各平臺環境下的業務需求,達到實踐能力的全面提高,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這為應用型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可靠的實踐基礎,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專業就業率的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2.3開展項目驅動型實踐教學活動

        項目驅動型教學,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項目教學法可追溯到16世紀末在意大利興起的建筑和工程運動,在18世紀歐洲的工讀教育和19世紀美國的合作教育中得到推廣。經過多年的發展,項目教學法在專業技能教學領域已形成了完整的教法體系[6]。在項目驅動型教學主線基礎上,可以圍繞所設定實驗實踐項目開展教學。首先,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和實踐指導,以學生認識實驗現象為導向,對相應的知識點形成一個感性了解,形成學習知識內容前的思維準備;然后,啟發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知識點與實踐操作要領的講解與教學,通過學習與認知過程形成對知識點的理性認識;最后,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回到實踐項目,這時學生已經能把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融會貫通地應用于實驗操作過程,實現從理性回到感性的認知升華。要完成項目驅動型實踐教學過程,關鍵在于合理設置實踐項目,介入實驗項目要體現出吸引力,又能襯托出相關理論知識的連貫性;實驗項目的總結是個畫龍點睛的過程,需要在工程實踐內容的軟條件支持下,構建以項目為載體、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教學環節,該環節決定這一教學方法的現實可操作性。為了能更高質量地完成實踐教育環節,豐富學生實操技能,我們將教學環節的最后一站部署在一批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上。先后與市氣象局、城投集團、移動公司、電信公司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以專業見習或畢業實習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從中聘請有豐富工程經驗及特長的專家、技術骨干為學生做講座、指導實踐環節,拉近了學校與企業的距離。這些技術人員也可以將先進的儀器儀表帶進校園,講解儀表原理、使用并演示,由于這些儀表價格昂貴,學校實驗室受資金的限制無法配備,而在實際工作中會經常用到,通過這種形式很好地彌補了學校儀器儀表的不足。安排學生到這些單位參觀和頂崗實習,給學生提供機會進行職業素質的訓練,增進了學生對企業文化的感受,增強了工程應用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

        3實踐效果分析

        經過上述項目驅動型通信工程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實施,并在我校通信專業嘗試推廣,為有興趣的通信專業學生提供必要的面向企業的真實生產環境條件,幫助其在輕松和諧的實踐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通過3年的摸索,結合我校率先開展的“卓越計劃”的試點工作,逐步形成了“聯動式”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在這一培養模式下,項目驅動型通信工程實踐教學體系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突出表現在:所搭建的實踐平臺為學生營造了一個以通信企業工程應用為背景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所設計的實踐環節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引導,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促進了以創新為先導的工程意識的培育;所規劃的實踐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拓寬了學生通信工程的知識面;實踐過程提高了學生的溝通協作和相互學習能力,強化了學生團隊合作的工程素質培養。通過實踐平臺的建設與實踐項目的運作,學生適應通信工程類企業的實踐技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培養,縮小了高校教育與就業需求之間的差距。調查數據表明我們開展“項目驅動型實踐教學”已逐步取得了實質性效果。3年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認可度逐年提高,即使在就業壓力日益加劇的大背景下,近3年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仍能保持一個穩中略升的勢態。根據麥可思年度《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藍皮書調查結果,近3年通信工程在全校各專業排名中能夠一直穩定保持占據前3位的優勢。第三方調查的客觀數據表明,在地方性高校的通信工程專業開展基于校企共建實踐基地的項目驅動型實踐教學是能夠取得實質效果的。

        4結束語

        構建通信工程實踐教學體系離不開上述3個環節。校企共建工程實踐基地是物質基礎,實踐項目內容是核心,項目驅動開展師生互動實踐教學活動是載體,三者缺一不可,構成了一個統一的實踐教學有機體。通過項目驅動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得學生能夠準確把握通信工程實踐操作各個環節的要領,構建統一的工程實踐技能認知體系,對于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項目驅動型實踐教學體系理順了通信工程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層次關系,突出了專業實踐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諸多要素,這對于建設地方特色的工程專業學科體系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

        作者:李昌 萬毅 阮秀凱 單位:溫州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田夫,孫濤,謝蓉,等.工科院校生產實習工作的問題及建議[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12):179-182.

        [2]李志輝,張國棟,李婷,等.卓越工程師培養與實習基地建設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3):169-170.

        [3]石桂名,劉暢,趙樹源.應用型通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2):191.

        [4]陳建軍,韓慶文,蔣陽.通信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2,22(4):110-113.

        [5]鄭玉甫,蔣占軍,楊桂芹,等.通信工程專業”三維一體”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09,20(12):84-86.

        [6]羅運虎,邢麗冬,王勤.基于項目教學法的課程設計改革[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31(6):14-15.

        [7]李加旺,黃依珍.構建具有創新教育的電子專業實踐教學體系[J].裝備制造技術,2011(3):198-200.

        [8]郭愛煌,宋春林.面向未來的電子信息與通信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C]//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4年年會論文集.北京:中國電子教育學會,2014:8-11.

        [9]張科,馬立香,雷維禮,等.《接入網技術》實驗教學研究與探索[J].計算機實驗與實踐教學研討會,2011(S1):227-229.

        [10]郭愛煌,胡宗福,宋春林等.通信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核心課程教學團隊建設[C]//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2年學術年會暨全國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學科教學改革交流研討會論文集.大連:中國電子教育學會,2012:20-22.

        [11]張燕,董昕.通信工程應用型本科培養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C]//四川省通信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成都:四川省通信學會,2011:253-256.

        第2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關鍵詞】電子通信工程;設備抗干擾接地;措施

        通常電力系統的設備,電壓都為220V,而由于其他外力作用,導致設備漏電,就會嚴重影響人體與地面間的絕緣度,導致人體觸電,電流過大還會出現生命危險。因此,為了確保電路正常運轉,必須采取一定的手段來作保證。

        1電子通信工程中設備抗干擾接地概述

        1.1接地的概述

        在日常進行電子設備調配時就可以發現,改變連接地線的接點或者方式,就能很好的改善電子通信工程中設備的一些干擾項。而在電子通信設備的地線內部,并不存在電壓,沒有電流從中經過,只有在電子設備信號回流的時候,必定會經過地線這一地方,表明信號傳輸的目標的實現狀態是極具理想化的。所謂的地線,從客觀上分析為一個較低的阻抗路徑,主要針對信號電流,尤其是在信號電流回流時,必須經過的低阻抗路徑,即為地線[1]。在地線中阻抗是一個必然的現象,根據點位的不同會出現在其相對應的位置上,如果存在明顯錯誤的接地方式,就會影響電路的正常運轉。

        1.2設備抗干擾接地注意事項

        依照電子通信工程的具體實踐發現,在設備抗干擾接地時要多多的注意的事項,包括以下幾方面:

        1)地線分為很多種類,例如:在高電平電路、驅動電機、繼電器等設備中的地線,通常被稱作噪聲地線,由于其獨特的性能,應當和其他地線區分開,單獨使用[2]。

        2)為了有效的提高電子通信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必須要合理的連接信號源的地線,同時要安裝測量設備,才能保障抗干擾能力的測試準確無誤。

        3)數字與模擬信號為不同的地線裝置,因此在進行安裝時要分開,并將其設置為最好,同時為了避免兩種不同信號的相互干擾,在二者的連接過程中,僅需要一個公共點,來確保數字地線、模擬地線的正常運轉[3]。

        4)無論是模擬電路信號,還是數字電路信號,或是信號源、噪聲地線等,都具有自身的獨特特點,因此在安裝時,要先分別各自接地,再連接到公共接地體上,利于電通信工程中設備抗干擾性的提高。

        2電子通信工程中抗干擾接地主要措施分析

        2.1合理降低地線自身的阻抗

        一般的地線阻抗是由兩部分組成,即電感與電阻,在正常情況下,低頻電路中,電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直流電的環境下,地線電阻計算公式為:RDC=ρs/A,其中ρ為導體的電阻率,s是電流通過的長度,A表示地線的橫截面積。根據公式可知,如果地線和材料相同,將地線的橫街面積A增大,就能有效的降低地線的電阻。而在交流電中,由于電阻存在趨膚效應,因此電流主要集中在導體的表面,如果減小導體的橫截面,就會提高線路的電阻。而這種狀態下,電阻的阻值則為:RAC=0.076γ ∫ 1/2RDC,其中γ是指導線的半徑,∫為導線經過的電流頻率。將該公式與直流電電阻公式合并計算,就會發現擴大導線的橫截面,電阻能夠合理有效的被較低。

        電感主要主導高頻電路,受到地線自身長度的影響,當導線是圓截面的時候,電感值的計算方式為:L=0.2S[In(4.5/d)一1],這里的d是指導線的直徑,s為導線的長度;而片狀截面時,計算方式為:L=0.2S[In(2S/W)+0.5+0.2S/W],其中的s依然代表導線的長度,而W則是片狀導線的寬度[4]。根據兩個計算公式,可以發現,當導線橫街面積相同時,圓截面的電感值大于片狀導線的電感值,這是因為截面一定,圓截面導線大于片狀,因此電感值也較大。因此,在高頻電路工程中,電阻值的大小與片狀導線的表面積成反比,要根據具體情況,適時合理的降低電子通信工程中設備地線自身的阻抗性,為電子設備的正常運行提供可靠保障。

        2.2最大程度上減少地環路及其干擾

        多點接地也是一種有效的降低地線組抗性的方式,但是卻容易一些地環路的出現,同時在電路元器件和接地平面間,分布著許多電容,電流在經過電容回流時,就會形成接地回路,將大大的增加設備的干擾[5]。

        可知在地線通過電流時,就會產生一定的電壓,在交流電磁場較強的情況下,地環結構的電磁感應就會產生影響,在其回路過程中,產生感應電壓。同時,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加,回路面積也會影響感應電壓的提高,勢必會嚴重影響到電子通信設備電路的兼容性。

        而為了有效的降低地環路干擾,可以采取以下集中方式:利用光電耦合器、共模扼流圈等工具切斷或抑制地環路中的電流;或是在低頻電路中,采用平衡電路的方式來降低地環路干擾。當然,與地環路干擾具有密切關系的是接地點所處位置及其數量,因此也可以從這兩方面著手進行地環路干擾的降低。因此,在進行接地設計時,工作人員對于接地點的選擇,要做到定要認真謹慎,采用電路信號源與放大器的連接,來降低地環路干擾。根據具體實踐經驗可知,將信號源與地面的距離增大,能夠有效的消除地環結構帶來的影響,大大的防止負載的影響,降低電流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3結語

        綜上所述,接地有效設計對于電子通信設備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為了進一步保障電子通信工程設備的高質量、高性能運轉,就要認真、謹慎、負責的對待接地設計,將會大大的推動電子通信設備的正常工作。

        【參考文獻】

        [1]譚智斌,周勇.我國電子通信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06(8):30-31.

        [2]劉家琨,徐學榮.我國區域電子設備制造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科技和產業,2011,(07):112-114.

        [3]郝紅濤.淺析電子通信工程中的設備抗干擾接地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31):155-156.

        [4]熊欣,韓大偉.淺談電子通信工程中設備抗干擾接地措施[J].電子制作,2013(2):12.

        [5]史可敬,馬冰洋,陳光.淺談電子通信工程中設備抗干擾接地措施[J].管理學家,2013(23):307.

        第3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關鍵詞:通信工程;人才培養;零距離培養模式

        0 引言

        為了適應21世紀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市場需要,為國家,特別是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徳、智、體、美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力強,能從事通信電路及系統產品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及相關技術開發的高級應用人才,安徽新華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經過多年的努力,開創了“教學—實踐—就業零距離”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體現出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特點。

        “教學—實踐—就業零距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體現在教學(理論+實驗),實踐(實訓+實習)和就業三個方面。

        1 專業建設方案

        1)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

        安徽新華學院是由安徽新華集團2000年投資創辦的一所民辦大學,于2001年設置了通信技術專業,2005年升為本科院校,2006年設置了通信工程專業。為了加強專業建設,聘請知名院校和相關企業有經驗的老教師、工程師,組成專業指導委員會,擔任各學科組帶頭人,指導年青教師進行學科建設。

        2)構成新的課程體系。

        基礎課及素質教育課——突出素質教育實踐課及實踐;

        專業基礎課——突出專業基礎實驗、實訓教學環節;

        專業及選修課——綜合運用實踐教學安排,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3)加大實踐環節。

        在充分發揮現有實驗室作用的基礎上,將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成開放式實驗實訓中心。

        4)加速培養“雙能型”教師隊伍。

        力爭在3年內形成以青年教師為主體的“雙能型”教師團隊。

        5)把“雙證”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大力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充分體現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方針。

        6)采用校企掛鉤、合作辦學的新型辦學模式。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2 專業建設實施

        2.1 構建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課程體系

        通信工程專業本科教育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自然科學基礎和技術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相關的工程技術知識和技術經濟、工業管理知識;要求學生具有從事通信系統所必需的設計、實驗、測試及應用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管理工作能力。為適合社會經濟發展,重新構建的課程體系,調整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結構。

        本專業的專業課程由三大部分構成:通識教育課程(基礎課及素質教育課)、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模塊課程。實踐性教學貫穿于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識教育課程占總學時40%左右。第二部分:專業基礎課程占總學時40%左右。第三部分:專業模塊課占總學時20%左右,包括專業核心選修課和專業方向課。

        在新的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環節占總學時40%以上,強調各專業課程的實驗、實習和實訓等操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

        2.2 加速教材建設、精品課程建設

        在自編通信專業實驗教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指導書等的基礎上進一步修訂,使之更適合地方院校學生的學習。在吸取和采納優秀國內外教材的同時,鼓勵教師編寫體現本專業特色的教材。

        在已有課程建設的基礎上,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以省級精品課程為品牌,以校級優質課程為基礎,建設優質課程體系,使專業課程分批地達到優質課程標準。積極為申報通信專業精品課程充實資料,爭取3年內實現通信專業校級精品課程1-2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

        2.3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教師

        教師培養途徑:

        1)校內自我培養,分期分批進實驗室鍛煉;

        2)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同相關學校、研究所進行定期的學術交流。

        3)積極參與科學研究,申報教研、科研課題,提高教師科研水平,豐富教學內容。

        4)重點培養年輕骨干教師,采取有針對性的培訓進修措施,分期分批到相關院校、企業、研究所等進行學習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整體素質,盡快挑起大梁。

        5)加大引進高級人才力度,引進中青年業務骨干。打造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的教學科研團隊。

        2.4 加速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1)充分發揮現有實驗室作用,保證各課程實驗項目開出率達到100%,儀器設備的利用率達到99%。

        2)減少驗證性實驗,加重設計性、綜合性、系統性實驗比例,提倡學生自行設計、安裝和調試。

        3)不斷引進新的實驗內容,更新實驗手段。加快在電氣智能教學平臺、現代通信實驗平臺上的二次開發力度,并以此為依托開展相應的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

        4)把相關課程(如高頻電路)實踐環節(收音機裝配與調試)納入勞動技能資格證考試內容。要求學生通過信息產業部“無線電裝接工”“無線電調試工”高級證書考試,參加通信工程師考證,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

        2.5 加強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辦學模式

        充分利用已有的校外實習基地資源, 繼續完善校企掛鉤、合作辦學的新型辦學模式,積極推廣“訂單式”辦學模式,加強同相關學校、研究所、公司及工廠企業單位合作辦學聯系。進一步吸收企業資金,完善場地建設。實現“教學—實踐—就業”零距離。為通信工程本科專業開辟更廣闊的招生和就業前景。

        3 專業建設成效

        3.1 招生規模見成效

        通信工程專業自2006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95人)以來至今已做到年年招生生源充足,報到率逐年遞增。目前,在校生480多人。

        3.2 師資隊伍建設成效

        目前,本專業在職專業教師研究生學歷比例已占100%,已培養副教授1名,講師5名,教壇新秀4名,訪問學者1名。絕大部分專職教師能達到“一專多能”的要求,可承擔多門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任務。多人多次在全校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獲獎,其中2人獲兩屆第1名,1人次獲得第2名,1人次獲得第3名。

        在學院人事部門的支持下,加大了原有師資力量的培養力度,考取科大、工大、安大等學校的在職研究生已經圓滿畢業,送到有關單位培訓進修的老師都已學成歸來。聘任了深圳訊方公司兩名技術骨干作為通信工程專業兼職教師,參與我院教學和畢業設計活動。同時聘請了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工程學院等大學的教師,擔任學科帶頭人。一支以青年教師為主,老、中、青相結合的,以校內為主,校企、校際結合的教師隊伍已初步形成。

        3.3 教材、精品課程建設成效

        幾年來,通信工程專業的教師自編的實驗教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指導書近10本;參與國內教材的編寫已出版若干本。

        2008年,“高頻電路”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2009年,“數字電子技術”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2010年,單片機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2011年,光纖通信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

        3.4 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成效

        自2008年建成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包含電工電子裝配室、電路實驗室、模擬電路實驗室、數字電路實驗室、高頻電路實驗室、信號與系統實驗室、電子線路自動化設計(EDA)實驗室、計算機網絡通信實驗室)以來,2009年又建成現代通信實驗實訓中心,為通信工程本科專業基礎課學習及相關專業課的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提供了先進的實驗實訓手段。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實踐—就業零距離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試點。此中心現已對外開放,充分發揮了該實驗實訓中心的各項效益。

        2013年,“安徽新華學院——上海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批教育部地方所屬高校“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立項,電子通信工程學院與上海大唐移動信設備有限公司簽訂了卓越工程師聯合培養協議。

        良好的硬件設備、充足的資金條件為通信工程本科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5 聯合辦學成效

        2010年內本專業與訊方公司合作申報了光纖通信校級精品課程,派遣了3位教師赴深圳訊方公司培訓,取得了“通信工程師證”,提高了教師的產學研能力。同時派遣了一個班學生赴訊方公司安徽分公司實習。之后與深圳華為、訊方、安徽電信合作開設“通信班”的計劃相繼實施。

        2013年7月20日,電子通信工程學院首期TD-LTE網絡工程師培訓班順利結業。TD-LTE網絡工程師培訓班是電子通信工程學院與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項目之一,首期培訓學員79名,在近兩個月的模塊化集中培訓中,同學們展現出良好的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每天日報、每周周報、每周五固定考試、兩次考試不合格就淘汰。炎熱的天氣和高強度的學習壓力,沒有讓他們退縮,同學們自發的進行早自習、晚自習,QQ群里的專業討論往往會一直持續到凌晨。最終,學員們在進行學校現有專業課程學習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TD-S和TD-L的原理與關鍵技術、高層信令等專業課程的培訓,通過了一系列的考試及最后的答辯測試。

        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學員接到了來自北京、浙江、陜西、河南、黑龍江等地多家公司的招聘電話,即將奔赴工作崗位。

        通信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通過信息產業部第十八鑒定站“無線電裝接工”、“無線電調試工”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得到了鑒定站的好評。現代通信實驗實訓中心已經全面開放,把光纖通信、程控交換技術、通信網技術、通信設備原理與維修課程放在實訓中心上課,理論與實踐結合,這種“教學—實踐”的零距離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明顯,深受同學歡迎,激發了同學們參加“通信工程師考證”熱情,提高了學生就業競爭能力。

        以質量工程為抓手來帶動教育教學質量的內涵建設,辛勤的勞動帶來碩果累累:

        2008年建成省級“電工電子實驗”中心,并獲得“省級實驗實訓中心在建項目”。

        2009年,通信工程專業被列為校級特色專業;現代通信實驗實訓中心列為校級重點建設實驗室;應用型通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項目被列為校級重點建設項目。

        2010年,“通信工程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現代通信實驗實訓中心”被評為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應用型通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區探索教學—實踐—就業零距離培養模式研究項目”被評為省級重點教研項目。“通信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項目被評為省級一般教研項目。

        2011年,電子通信工程成功申報校內重點學科。

        2012年,省級通信工程特色專業、現代通信實驗實訓中心等項目順利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中期檢查。申報教研項目校級立項3項(重點1項),省級立項1 項;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1項;發表、交流論文8篇;參編教材1部;舉行學術報告會5場,參加省內外學術論壇2次;6位教師參加物聯網培訓會、全國精品課程研討會、特色專業建設研修班等。

        3.6 人才培養成效

        近幾年來,深圳新天下集團、奧克斯集團、LG集團、安徽電信、深圳華為、深圳訊方等多個單位與電子通信工程學院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通過“訂單式”的培養,為他們輸送了大量實用型人才,受到了他們的歡迎。通信技術專業和通信工程本科畢業生就業率達100%。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通信工程本科專業參加研究生考試的人數和錄取率逐年增多,僅2011年就有7名學生分別被上海大學、南京郵電大學、河海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知名大學錄取。

        在省內、國內各類比賽中成績優良。2006年以來,先后獲得過全國數學建模比賽一等獎和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比賽安徽賽區二等獎和三等獎,“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電子競賽一等獎三等獎等。

        4 結論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離不開省教委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扶持,離不開新華集團公司在人力、財力、政策上的支持與保障。我們深信在各級教育部門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信工程專業將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林健.“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培養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2] 陶紅,曲濤.試論高職“1+1+1”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1,2(下).

        第4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關鍵詞: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師;項目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7-0123-02

        近年來,國內移動通信設備、接入網設備、交換設備和終端等通信及信息系統產品構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大型企業的各類MIS漸趨完善,初步實現MIS廣泛應用和基于電子商務的新型營銷模式,促使社會產生了對信息與通信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既是通信工程專業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學術界針對項目化教學做了不少研究,美國德萊福斯提出了關于職業技術教育的經驗遷移理論,德國ITB對該理論開展了深入研究,潘伽羅斯(德國漢堡理工大學教授)提出了基于人員、工具、產品、行動的工作過程框架,教學改革應有針對性,必須有的放矢,以該專業培養方案的培養要求為支撐,以該專業培養要求的實現矩陣為抓手實施改革。基于上述理論并將其應用到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師核心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筆者希望通過專業核心課程鏈的建設,使學生成長為卓越工程師的過程遵循“沿著合理學習路徑循序漸進地提高”的工程能力發展過程。

        一、通信工程專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校通信工程專業是湖南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在核心課程鏈的五門課程“數據通信與網絡”、“移動終端開發”、“現代交換網與信令”和“通信線路工程與FTTX”、“移動通信與無線勘測優化”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現代交換網與信令》是首批雙語示范課程,這五門課程還先后得到相應建設經費支持,先后建成符合實訓要求的專業實驗中心,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差距,表現在:

        1.課程體系設計尚未完善。現行課程體系已經歷了數次修訂,但和培養一名真實的通信工程師所需課程體系相比還有一定距離。學生在認真學習上述5門課程后有能力考取公信度較高的工程師證書、國家工信部布線工程師證書、國際認證等,但是比起企業所需工程師在很多方面貼合度還不高。

        2.教師教學理念有待加強。現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還存在較多的傳統高等本科教育的習慣,推崇講授知識,輕視培養學生能力或不具備能力培養的手段。部分教師有種錯覺,學生只要通過背誦或者復述這些知識,便自然而然地具備了相應工程能力,因而不重視課程講授路徑;而實際上課程講授路徑比起傳統教學目的即知識的傳授更加重要,只有通過合理講授路徑所掌握的知識才是有效并具備相應工程能力的知識。

        二、項目化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

        通信工程核心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之實施方法涵蓋了專業調研、工作任務分析、專業課程分析、課程標準大綱編寫、項目化實踐教學教材編寫及項目化之具體教學實施。做到授課與實操同步,探索式實踐與自主學習互相結合;堅持這樣一個原則,工程能力培養常抓不懈,所有教學環節應以項目化教學作為指導原則下運行,提升學生工程觀念和實踐工程能力。

        1.調整專業核心課程。以“數據通信與網絡”、“移動終端開發”、“現代交換網與信令”和“通信線路工程與FTTX”、“移動通信與無線勘測優化”這五門課程為主軸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具體方法包括:課程體系的創造性整合應以工程崗位的任務為核心,教學標準應形成規范的設計程式,以畢業生未來的工程師崗位3~5年規劃為目標,以項目目標為基礎,開發工程能力標準;以工程能力為導向,開發出5門項目驅動的實訓手冊;以某一具體設計或施工目標為載體,設計好5門主干課程的項目驅動教學大綱;以技術發展為指針,建設反映新產品、新應用的項目化教材。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工程能力,通過這5門核心課程形成有機鏈接,并以此為抓手建設工作過程和任務驅動型項目化課程,并引領整個課程體系的優化。

        2.展開實訓項目設計,形成項目化教材。通過實踐摸索有效地解決以下關鍵問題:通信工程工程師典型崗位完整工作過程分析;通信工程專業核心課程講授路徑設計;通信工程專業核心課程實訓項目設計。從通信網絡系統的工程流程邏輯和通信網絡系統的產品建構邏輯兩個維度根據課程講授路徑形成項目化教材。

        3.以調研結果確定工程師崗位。大力推行基于行業內各類企業的調研工作,針對本專業畢業生可能面向的不同的潛在就業單位,如通信運營商、機關國企單位、弱電集成公司等,按照銷售、售前、售后工程師、硬件設計、軟件設計、系統架構、客戶服務工程師等崗位群分別開展調研,并以勝任工程師崗位為目標確定培養方向。

        4.以典型產品設計項目活動,依據工程師職業認證和技術發展開發配套實驗指導書。依據工程師面對的具體工作,設置階段性實訓項目。以承載工程能力的產品為依托(比如說課程中的C&C08程控交換機和數據通信系統、4G設計方案),依據已規劃好的課程之體系標準,展開項目活動設計,把知識與工程技能通過精心設計的學習路徑相融合。近幾屆學生的實驗指導書已先后進行了三次大的修訂,日趨貼合工程師崗位實踐。

        三、現階段取得的教學改革成效

        目前已形成全套教學文件(培養方案、課程大綱、實驗大綱、實習計劃等),帶動了全體教師工程設計與產品開發能力的提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培養方案進一步完善。通信工程卓越工程項目核心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實施以來,制定了培養方案、課程大綱、實驗大綱、實習計劃及實踐教學體系。在入校的前6學期夯實理論與實踐基礎,包括但不限于電路、模電、數電、通信原理、通信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各方向課程等基本知識與技能。第7學期起學生選擇專業方向進行進一步的校企合作培養。

        2.構建了與企業緊密結合的培養模式。通信工程專業本科階段實行高校和企業聯合培養方式,強調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培養(合作企業包括但不限于深圳華為通信等公司)。前5個學期為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實施階段,第2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一步驟,第4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二步驟,第5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三步驟,第6、7學期為校企合作專業課程開設步驟,第8學期為校企聯合培養第四步驟(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該步驟在聯合培養的定點企業實施。

        3.充分發揮省級電工電子實踐教學示范中心的作用,讓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利用“湖南省電工電子示范實驗中心”,嘗試進行通信小產品研發和試制,對學生課程設計項目實施企業化管理和模擬項目運作,按PMP要求進行項目申請立項、論證、初步設計、詳細設計、模塊測試、單元測試、系統測試、聯機測試、試運行等流程,使學生所學所思提早與企業化管理方式無縫對接,杜絕教學工作兩張皮現象。提倡創新型學習和探索式學習,增設工程項目管理類課程,及早讓學生接觸到大型項目的復雜工程技術問題和企業中大型工程的項目管理、團隊協調。

        4.構建一套新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這是對該教學改革科學評價的前提,這個評價體系的參與者應該是多元化的,包括高校、用人單位、學生及家長、行業協會。過去學校的人才評價體系唱獨角戲而其他三方不參與或者很少參與,造成評價結果自說自話、無人關注且真實性不高,四方參與的新型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極大地提高了評價的客觀性有效性。

        四、小結

        正所謂紙上學來終覺淺,親歷親為方覺深,讓學生通過一種具體的產品技術平臺如華為公司全系列產品線及工程實施規范,實現學生在做中學,逐步提升工程實施能力。還可采用國外原版英文教材與教師自編講義雙管齊下的方法,以適應通信行業全球一體化及參加國外認證考試的需要。實例證明,雙語教學對于師生的科研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顯著,接受雙語教學的學生也積極閱讀外文專業資料,申報創新、挑戰杯項目并成功立項。

        五、存在的問題和反思

        1.師資隊伍和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師資隊伍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由于通信工程專業屬熱門專業,社會需求量巨大,湖南省內高校目前還沒有通信工程博士點,故師資引進方面一直發展較慢。

        2.應用型工科師資培養不易,成果難以量化。現有職稱評聘體系主要考核指標為EI、CSCD科研論文,教師在應用型工科人才培養上傾注的心血在職稱評聘上沒有順暢的回報途徑;鉆研工程師教育、工科項目化教學的心得,在薪酬待遇上、職稱評聘上,只能體現在畢業生的就業收入上,而這是難以量化評分的,畢業生教師收入倒掛,優秀畢業生學會技術后工作1~2年后收入數倍超過教會他們技術的老師。

        3.需大力建設實訓基地。有些校外實習基地擔心學生影響生產和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不愿接受學生實習,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因此有必要加大實習基地的建設,本著“互利互惠”的原則和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同時要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的作用,加大對校內實訓基地的投入,使學生能在校內完成必要的生產實習。

        參考文獻:

        [1]郭建新,羅輯,李燕,彭東.創新型工程訓練體系的構建與探索.重慶工學院學報,2007,(5).

        [2]繆憲文,左延紅.國內外高校工程訓練現狀及發展途徑[J].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6).

        第5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一、問題的提出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讓優秀學生從本科教育起就接受更系統、更全面的教育,從而探索研究型大學培養高層次拔尖人才的新途徑,許多高校都在探索各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北京交通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全國首批進入“211工程”建設的教育部直屬重點高校。學校注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形成了“厚理博術,知行相成”的教學理念,意在重點培養一批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品質的高水平人才,滿足經濟社會對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人才的要求[3]。著力在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開闊的視野、良好的合作精神的前提下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21世紀是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通信技術已經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北京交大通信與信息系統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在高校學科評估中名列前茅。為了加快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步伐,追蹤通信技術的國際前沿,通信工程本碩連讀貫通培養試點由此孕育而生,成為北京交通大學人才培養的創新試驗區。

        二、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個性突出、基礎寬厚、視野開闊、發展潛力大、創新意識強、綜合素質優秀的人才,掌握信息處理、傳輸、交換、通信網絡基礎、光纖通信、計算機應用等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備在電子信息工程領域跟蹤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及發展潛力,重點培養能夠從事電子、信息技術、通信設備與系統的設計、網絡運營、信息管理、科學研究與開發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以理工科拔尖創新人才為培養目標,采取精英化培養模式,緊跟學科發展的前沿,結合科學研究項目與社會需求,將最新的學科專業知識引入課堂,突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全面培養,在基礎知識方面更扎實,在知識結構方面更具前瞻性,既增加學習與專業訓練的強度,又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國家的科技事業發展培養出具有潛力和創新精神的現代科技人才。本碩連讀擬為培養厚理博術、踏實篤行的更高層次的科技拔尖人才奠定基礎[3]。

        三、培養模式

        本碩連讀培養是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相結合的一種培養方式,是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的重大改革舉措。北京交通大學通信工程專業本碩連讀貫通培養,是經過專家、教授充分論證后,在培養模式方面進行的積極而有益的探索。現在國內各大學本碩貫通培養學制年限一般設置為6年,北京交通大學通信工程本碩連讀試點在6年學制的前提下實行3+1+2的培養模式。具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大學前3年,按照本碩連讀的本科階段課程設置進行培養。為了激勵學生,保證培養質量,每個學年結束后按照成績進行排序并實施分流,普通班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調整到本碩連讀試點班,試點班學習成績排名靠后的學生分流到普通班,來自競爭的壓力給學生帶來了自主學習的動力。三年經過三次調整,通過考核和面試選拔確定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人選。入選學生在第一階段所學部分專業課比其他學生增加了學時,提高了理論深度,減少研究生階段課程教學內容的重疊[4]。

        第二個階段:大學第4年。第4年第一學期根據自身愛好和興趣雙向選擇導師,進行碩士研究生階段的課程學習;第二學期進行本科畢業設計,畢業設計的選題來自于導師的研究領域,畢設題目一般是由導師根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課題給定,從而實現本科生階段與研究生階段培養的無縫對接。第二個階段是本科生課程和研究生課程同時交叉選擇,本科課程以專業選修課為主,結合導師的研究方向自主選擇,所選課程與碩士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有機銜接,研究生課程以碩士基礎課為主。

        第三個階段:獲得研究生學籍的學年開始為第三階段。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科學研究能力的提高和完成碩士學位論文,提高科學研究水平。根據個人意愿,綜合素質與學業成績較好的學生在碩士第一年第二學期可以申請碩博連讀或提前攻博資格。其他學生則進行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并完成碩士學位論文,最后經學位評定委員會審定授予碩士學位。申請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按照博士培養方案進行培養,最后授予博士學位。

        四、課程設置

        本碩連讀培養是把研究生培養和本科生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教學內容前后貫通,避免課程設置上的重復,重在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研究能力的培養[4]。課程設置總體框架以強化自主學習和科研訓練為主線,分為通識教育、學科專業教育和自主教育三個層次。其中通識教育層次為推進全面素質教育奠定基礎,主要為人文、藝術、體育和思政課。學科專業教育層次又分為學科門類基礎、專業基礎和專業三個模塊。學科門類基礎模塊是必備的數學和物理等基礎性課程;專業基礎模塊是為專業領域中必要的、最基礎的知識和能力而設置的理論與實踐課程;專業模塊除專業必須主修的理論課程和畢業設計外,還特別設定了導師指定的以科學研究訓練為載體的研究性專題課程,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研究能力。自主教育層次關注學生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而設計[3]。本科階段部分專業基礎課必修課程和專業主修課程及研究性專題、專業選修課程設置如下(見表1)。

        大四第一學期本碩連讀學生可以選擇碩士生階段的基礎課程,例如數學、英語、政治類課程。碩士生的總學分是28學分,由于本科階段部分課程的學分可以計入到碩士生階段的學分中,所以碩士生階段只需要選沒有學過的課程即可。碩士生階段隨同正常入學的碩士生一樣選課,在此不再贅述。

        1.構建“厚理博術”的教學模塊

        按工科需求在理論方面拓展和加深了數學和物理課程內容,如解析幾何、傅立葉變換、實數理論、常微分方程組、近世代數、近代物理等知識模塊;專業課方面,在學好專業基礎課的基礎上,注重多學科知識的交叉,注重新技術和專業前沿的發展,強化學生實踐與科學研究訓練。為了加強學生的新技術研發能力,掌握專業前沿技術,增設了電子系統課程設計、嵌入式系統課程設計、DSP系統課程設計、片上系統課程設計、移動通信研究性專題、數字通信研究性專題等技術課模塊。

        2.優化專業基礎課程體系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按照“電子電路、信號處理、電磁場”三大課群,重構了電子信息類專業基礎課程體系(如圖1)。新的專業基礎課程體系強化了課群內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突出了課群之間的相互關聯,其知識結構更加清晰,教學內涵更加豐富。引入教研與科研成果,優化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使理論更加深厚、技術更加先進,形成了理論、方法和技術的有機結合。例如,在信號處理課群中,精簡了經典的時域分析系統響應的方法,淡化了三大變換的計算技巧,增加了信號的多速率處理和時頻分析理論,拓展一維信號處理至二維圖像處理;在電子電路課群中,弱化了經典的割集分析法、回路分析法、網孔分析法,融入了適合大規模電路分析的修正節點法、雙圖法等,引入了中、大規模集成電路和現代設計方法,以及現代仿真技術和系統實現技術等。為豐富電磁場課群的內涵,根據專業特點開設了電磁兼容和工程電磁場等課程。

        3·完善實驗教學體系

        依托我校國家級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構建了以實驗目標為導向、實驗內容為載體、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實驗教學體系(如圖2)。該實驗體系分為基礎性試驗、綜合設計性試驗、自主探究性試驗三個層次。各層次既有側重也有交叉。基礎性實驗側重培養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基本實驗數據分析能力和基本工程素質;綜合設計性實驗側重訓練學生電路級的綜合設計能力和系統級的開發應用能力;自主探究性實驗側重提高學生自主性探索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新能力。實驗內容注重趣味性、工程性和探究性。本碩實驗班的學生將獲得更多的實驗機會和更優越的實驗條件,除了完成教學大綱的實驗要求之外,還需要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獨立設計綜合性實驗,參與大學生創新項目和導師的科學研究項目。實踐表明,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生潛能,增強創新能力,實現共性要求和個性發展的和諧統一。

        五、方法與手段

        1.強化科研訓練環節

        在專業課的學習中,強化培養科研訓練能力。以國家工程實驗室和教育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為支撐,以大學生創新試驗計劃項目和全國電子大賽為載體,以學術前沿講座為先導,形成了學生自主選擇和導師引領的科研訓練體系。增設了研究方法課程模塊,如專業導論、文獻檢索等課程,引領學生了解學科前沿研究成果,吸引學生參與知識探索,使學生對專業產生興趣。學生在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知識和研究內容基礎上,可以自主選擇各個試驗項目,獲取自主教育學分,學校鼓勵學生通過各類競賽和科技訓練發表科研論文,申請專利。通過科研進課堂、進教材、進實驗、參加競賽等環節,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和通信技術前沿發展趨勢融入全部教學過程中。通過科研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強化學生專業素質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2.專業主干課程實施研究性教學

        實施研究性教學,推進創新性教育,是進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積極探索和推行“基于問題驅動”的研究性教學,將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緊密結合,通過問題的提出、分析、解決、延伸等環節,實現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性教學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及課程實施三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創新。在課程目標上,形成了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理解與運用、總結與凝練、挖掘與升華等多元化目標;在課程內容上,強化教學方法設計,以專題研究為主導、以啟發式、研究式、問題式、案例式等為導向組織教學內容;在課程實施上,以專題研究、綜合設計、綜合實驗和開放式大作業等為手段,結合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等科研訓練系列項目,使學生達到參與、合作、探究、實踐的目的[3]。例如,一門課在課堂上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布置小專題,通過查閱國內外資料撰寫小論文,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在課堂上講解,任課教師及學生代表現場評議打分,這將作為本組學生的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對專業課程采取教改立項的方式進行支持,鼓勵教師主持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支撐創新拔尖人才培養。

        3.推行雙向選擇的導師制

        在本科階段,進行雙向選擇導師,形成貫穿四年的學業指導、科研訓練、成人成才“三位一體”的導師制,實施全方位導學。學業指導主要是指導學生進行重要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自主性學習與研究。科研訓練指導是對試驗班的科研訓練進行總體策劃和實施。成人成才與學業規劃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發展觀,引導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指導他們選擇專業課程,形成自主學習計劃。導師制的推行有助于學生提早接觸科研活動,激發他們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4.建立淘汰和分流機制

        培養模式的變革必須有相應配套的管理辦法才能行之有效。學生進入本碩連讀試點班,并不等于拿到了免檢資格。學院每年對本碩連讀學生進行年度考核,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學習成績、科研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表現等方面,并根據考核結果進行淘汰和分流。凡學業成績不合格或受到紀律處分的學生,將被取消本碩連讀資格,滾動到其他班級學習。普通班學生如果成績達到試點班水平,其他方面考核合格,將加入到試點班。

        5.營造學生自主學習氛圍

        通過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使學生從灌輸式學習變為自主式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興趣,點燃其追求科學夢想的火花,這樣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脫穎而出。首先,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適量增加選修課的比例,讓學生多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專業拓展課程。據統計,美國研究型大學選修課的比例占到總課程的50%左右,而我國研究型大學一般情況下則僅占到25%左右,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利于學生成長[5]。目前,我校通信工程專業本碩連讀選修課的比例占總課程的27%,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擴大了知識覆蓋空間。改變以前課堂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式,開設了多門討論課和專題研討課,以問題入手訓練創新思維,以科技前沿激發學習興趣,以課堂互動啟迪心靈智慧,以鼓勵質疑倡導探索精神[6]。這樣,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營造了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第二,強化實驗環節,改善硬件條件,創造良好的實驗室環境。由于通信工程是電子信息類學科,很多課程要通過實驗環節強化和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它不僅能驗證理論,又能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學校在這方面投入大量財力、物力,下大力氣改善實驗室環境,更新硬件設施,購買了多種軟件和硬件設備,滿足了學生的實驗要求。第三,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構建研究型學習小組,抽調部分教師專門設立針對性專題帶領學生進行賽前準備,已經連續幾年在全國性電子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目前,學院有各類教學或科研實驗室十多個,完全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需要。

        第6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自計算機和集成電路出現后,通信技術得到了迅猛發展,以3G移動通信和WLAN為代表的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普及,使得通信工程日漸成為發展最快和最具影響力的專業之一,與此同時,技術的發展和更新也對該類專業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在招聘中出現了一個現象,用人單位更傾向于電子競賽中獲獎的學生,所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就可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而主要承擔專業人才培養任務的高等學校也必須要緊跟上技術的步伐,不少學校在通信專業的實驗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山東科技大學是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根據學校特點,我們對專業階段的除課程中包含的實驗以外的實踐類課程做了一些調整和內容改革,將以往依賴于軟件仿真和硬件小系統設計的內容,變成以完成單元電路的設計,子系統設計到涵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乃至網絡層的完整系統設計的相互之間緊密聯系的、層層遞進的系統化設計,目的在于開拓學生的專業視野,使他們真正感覺到通信系統是軟件和硬件的統一體,不僅包含振蕩器、調制器等硬件電路,也包含編碼、協議等軟件程序,對將來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有一個全面的、深層次的認識。同時也讓學生完成通信系統從單元模塊到功能子系統再到完整系統最后到通信網絡的完整認識。

        2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思想

        通信工程專業自第四學期進入專業課程階段,專業階段實踐類課程(除課程當中的實驗課以外)包括:單片機原理課程設計、信號與系統課程設計、高頻電子線路課程設計、生產實習、通信原理與系統課程設計、專業方向課程設計和創新性實驗。由于單片機原理課程設計和信號與系統課程設計屬于基礎課,因此本次規劃只涉及其余的5門課程。原先這5門課程設計的內容主要有:(1)高頻電子線路:等幅調制發射電路仿真設計以及收音機組裝與調試;(2)生產實習:電視機組裝與調試;(3)通信原理與系統課程設計:MATLAB仿真驗證編碼和調制原理;(4)專業方向課程設計:通信系統方案設計;(5)創新性實驗3個,分別在第4、5、6學期,內容由指導教師自選。在專業實踐教學的調整和構建中,設計了分層次漸進的體系結構,遵循“基礎理論知識學習—電路設計能力培養—系統設計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培養思路,同時基于一體化的考慮,規劃了統一的設計任務,即設計一個完整通信系統:多個無線傳輸站點構成的多點對多點的基本通信網絡。各課程在這一統一的任務下,承擔不同的子任務,如無線收發模塊設計、糾錯編碼、網絡協議設計等。對所涉及課程任務進行統一設計的好處如下:(1)完整系統的設計。經歷由細節到整體,由電路單元到功能系統的設計過程,使學生了解針對不同層次的功能實現需要不同的設計思路。(2)節省實驗經費。一體化任務設計,使前期課程的設計成果,可用于后續的設計,如無線收發信機,可以用于構建數字編碼通信系統。(3)避免知識的重復。以前的課程設計在內容上出現不同程度的重復,去掉重復部分后可節省時間學習其他新知識。

        3一體化課程規劃和層次化內容設計

        按照課程時間計劃,課程設計和生產實習按時間先后依次是:高頻電子線路課程設計、生產實習、通信原理與系統課程設計、專業方向課程設計,其時間順序和所屬的層次如圖1所示。創新性實驗分3個階段,分別設在第4、第5、第6三個學期,完成不同的任務。調整后高頻電子線路課程設計主要是驗證上變頻、下變頻以及振蕩器的工作機理,用MultiSim構建電路,并進行仿真;生產實習是讓學生學會電路圖紙和PCB版圖制作,設計和制成無線收/發信機電路板;通信原理與系統課程設計的目的是實現點對點通信系統,任務是調試收/發信機、信道糾錯編碼設計等;專業方向課程設計的目的是用收/發信機模塊和控制終端構建RS-485總線結構的網絡或是簡單的ALOHA網絡。

        4課程體系改革措施

        為保證一體化實踐課程教學任務的順利實施,采取了以下措施:(1)打破課程界限,設立可分解的綜合任務。將整個實踐課程內容設計為一個統一任務,即建設一個通信網絡系統,但各個課程的任務又是相對獨立和完整的一個子任務,前期課程的設計成果用于后期課程的任務系統的建設。(2)專業實驗室全面向學生開放。由于課程設計環環相扣,前期設計的成果就是后續設計內容的基礎,因此本次課程設計必須成功才能進行下次的設計,而且性能越好下一級課程設計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為了保證設計任務順利進行,開放有關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實驗場所。(3)設立專門的團隊從頭至尾全程負責。整個課程體系設置成一個大的綜合任務,前后之間緊密聯系,因此,指導教師必須要對此次設計之前和之后的任務非常清楚,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設計任務的順利實施,為此成立專門的實踐課程教學團隊負責整個任務的實施,每位教師都要熟悉流程中所有任務內容。

        5課程內容改革實施效果

        通過對2009、2010、2011級本科生的實施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獲取方面有明顯改善。(1)拓寬了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專業領域的認知視野,加深了他們對專業課程之間以及課程與具體工程實際之間關系的理解,激發了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他們在信息論與編碼、通信原理等理論課程的成績都有明顯的提升。(2)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科研素質。改革后的課程體系和內容,對學生掌握學以致用的能力的提升作用頗為明顯。學生在進入畢業論文階段,其動手能力表現得到導師們的一致認可。(3)彌合了通信技術理論和工程實踐的裂隙。通過改革實踐課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彌合課程的課本知識是與工程實踐相脫節的裂隙,與工程實際的銜接也激發了許多同學課外實踐的興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通信專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暑假進入實驗室進一步拓展學習。(4)多名學生在近幾年參加山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電子專業人才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挑戰杯”創業大賽、全國信息技術大賽、山東省機器人大賽等各級電子設計競賽、創新性項目中獲得優異的成績。(5)畢業生就業崗位層次有了很大提升。實施教學改革后,除去考上研究生的同學外,有一批學生進入通信設備公司,從事技術含量較高的研發或設備技術支持工作,就業工作崗位層次明顯提升。

        6總結

        第7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關鍵詞:通信工程,安全機制,行業發展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專業是信息科學技術發展迅速并極具活力的一個領域,尤其是數字移動通信、光纖通信、Internet網絡通信使人們在傳遞信息和獲得信息方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程度。通信工程具有極廣闊的發展前景,也是人才嚴重短缺的專業之一。通信工程學習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制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國防工業中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

        十年前港臺電影中黑幫大佬手里可以用來砸人的“大哥大”,早已變得如此纖細輕巧、色彩繽紛,并且飛入尋常百姓之手;從前只有數月飛鴿傳書才能聯系的國外親友可以用簡單方便快捷的伊妹兒(E-mail)互致問候、即時聊天,甚至裝上攝像頭開個網絡會議!這一切都應該歸功于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技術的迅猛發展。如果讓科學家們選出近十年來發展速度最快的技術,恐怕也是非通信技術莫屬。這些都使得現階段理解這個年輕而又略顯“神奇”的專業成為一種必要性與緊迫性[1]。

        1 通信工程[2]

        1.1 專業特點

        通信工程跨電子、計算機專業,所學知識兼有兩者的特點,需要較好的數學、物理基礎以及較強的動手應用能力。所學知識,如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屬于計算機類,另一些知識,如信號處理、高頻電路、電路原理等屬于電子類,此外還有專業性較強的通信原理等,所學范圍比較寬。

        1.2 通信系統構成

        通信系統由信源,包括聲音、數據、文字、圖像等,經由發送變換器消除噪聲的影響,并轉化成信號通過信道發送到接收變換器,最后還原成原始的聲音、數據、文字、圖像等信息。如圖1所示:

        圖1通信系統構成

        1.3 通信系統分類

        (1) 按信源產生消息的物理特征分類

        按信源產生消息的物理特征分類,可以分為電話通信、電報通信、電視通信、數據通信、圖像通信、多媒體通信等。

        (2) 按傳輸信號的特征分類

        按傳輸信號的特征分類可以分為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模擬通信是指傳輸的信號是模擬信號;數字通信是指傳輸的信號是數字信號等。

        (3) 按傳輸媒介和系統組成的特點分類

        按傳輸媒介和系統組成的特點分類可以分為長波通信、短波通信、微波通信、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移動通信等。

        (4) 按用途分類

        按用途分類可以分為民用通信、軍事通信、氣象通信、海洋通信、宇宙通信、應急通信等等。

        2 發展流程總圖

        通信工程的發展流程總體經歷了4個階段,分別為80年代的黎明期,90年代的成長期,21世紀前期的量變擴展期,21世紀中后期的質變擴展期。如圖2所示:

        圖2通信工程的發展流程總圖

        3 發展流程

        無線通信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赫茲(Heinrich Hertz)所做的基礎性實驗,以及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所做的研究工作。移動通信的始祖馬可尼首先證明了在海上輪船之間進行通信的可行性。自從1897年馬可尼實驗室證明了運動中無線通信的可應用性以來,人類就開始了對移動通信的興趣和追求。也正是20世紀20年代末,奈奎斯特(Harry Nyquist)提出了著名的采樣定理,成為我們邁向數字化時代的金鑰匙。

        3.1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1G)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1G)是指最初的模擬、僅限語音的蜂窩電話標準,制定于上世紀80年代。Nordic移動電話(NMT)就是這樣一種標準,應用于Nordic國家、東歐以及俄羅斯。其它還包括美國的高級移動電話系統(AMPS),英國的總訪問通信系統(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 C-Netz,法國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模擬蜂窩服務在許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第一代移動通信主要采用的是模擬技術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由于受到傳輸帶寬的限制,不能進行移動通信的長途漫游,只能是一種區域性的移動通信系統。第一代移動通信有多種制式,我國主要采用的是TACS。第一代移動通信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保密性差、通話質量不高、不能提供數據業務和不能提供自動漫游等。

        3.2 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2G)

        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模擬移動通信具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互不兼容、不能提供自動漫游;很難實現保密;通話質量一般;不能提供數據業務等。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克服了模擬移動通信系統的弱點,話音質量、保密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并可進行省內、省際自動漫游。

        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引入數字無線電技術組成的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提供更高的網絡容量,改善了話音質量和保密性,并為用戶提供無縫的國際漫游。當今世界市場的第二代數字無線標準,包括GSM、D-AMPS。PDC(日本數字蜂窩系統)和IS-95CDMA等,均仍然是窄帶系統。現有的移動通信網絡主要以第二代的GSM和CDMA為主,采用GSM GPRS、CDMA的IS-95B技術,數據提供能力可達115.2kbit/s,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采用增強型數據速率(EDGE)技術,速率可達384kbit/s。

        3.3 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3G)

        由于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帶寬有限,限制了數據業務的應用,也無法實現移動的多媒體業務。同時,由于各國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標準不統一,因而無法進行全球漫游。比如,采用日本的PHS系統的手機用戶,只有在日本國內使用,而中國GSM手機用戶到美國旅行時,手機就無法使用了。

        第三代移動通信,簡單地說就是提供覆蓋全球的寬帶多媒體服務的新一代移動通信。與第一代模擬移動通信和第二代數字移動通信相比,第三代移動通信是覆蓋全球的多媒體移動通信。它的主要的特點之一是可實現全球漫游,使任意時間、任意地點、任意人之間的交流成為可能。也就是說,每個用戶都有一個個人通信號碼,帶著手機,走到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人們都可以找到你,而反過來,你走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與國內用戶或他國用戶通信,與在國內通信時毫無分別。能夠實現高速數據傳輸和寬帶多媒體服務是第三代移動通信的另一個主要特點。這就是說,用第三代手機除了可以進行普通的尋呼和通話外,還可以上網讀報紙,查信息、下載文件和圖片;由于帶寬的提高,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還可以傳輸圖象,提供可視電話業務。

        3G業務可以分為基本業務和新興業務。基本業務一般有短消息業務,WAP業務,多媒體消息業務,定位服務業務,OTA下載業務。短信業務是3G系統的業務平臺提供的一種數據業務,它為移動終端提供收發一定大小的文本和數據的業務,并利用SMSC(短信業務中心)為短信提供“存儲轉發”的功能。WAP業務是移動數據業務和internet融合的基本業務,用戶通過手機和其他無線終端的瀏覽器查看從服務器收到的信息,室移動終端持有者可以像internet用戶一樣,訪問internet內容和其他數據服務。具體有可以分為PULL業務和PUSH業務兩種類型。

        4 安全機制

        4.1 通信安全

        通信安全不同于信息安全,它是建立在信號層面的安全,不涉及具體的數據信息內容。通信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礎,為信息的正確,可靠傳輸提供了物理保障。安全通信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保密性。

        保密性是指確保數據處于私有和保密狀態,并且不會被可能使用網絡監控軟件的竊聽者查看到。通常借助加密來達到保密目的。

        完整性。

        安全的通信通道還必須能確保數據受到保護,以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遭到意外或蓄意(惡意)的修改。完整性通常是通過使用“消息身份驗證代碼”(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AC) 實現的。

        4.2 安全措施[3-4]

        (1) 對于通過 Internet 和公司 Intranet 傳遞的數據來說,首先要確保通道的安全。

        (2) 做好 Web 瀏覽器到 Web 服務器、Web 服務器到應用程序服務器以及應用程序服務器到數據庫服務器等鏈接的安全要求。

        (3)務必使安全通信提供保密性和完整性。它無法防止不可否認性(這需要客戶端證書)。

        (4) 正確選擇加密。通道安全選項包括 SSL、IPSec 和 RPC 加密。例如,當您的應用程序使用 DCOM 與遠程服務組件通信時,適合使用最后一個選項。

        (5) 如果您使用 SSL 與 SQL Server 通信,應用程序應選擇(基于每個連接)對連接加密。

        (6) 使用IPSec 對兩臺計算機之間的所有 IP 通信都進行加密。

        (7) 正確合理選擇傳輸協議、操作系統版本和網絡注意事項(包括防火墻)。

        (8) 在安全通信與性能之間始終存在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請選擇適合您的應用程序要求的安全級別。

        5 展望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第一推動力,通信從1G發展到2G,從2G發展到3G,已經經歷了3代產品的發展。展望通信業的未來,我們期待著第4代數字移動通信系統4G的實現。

        4G(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概念可稱為寬帶接入和分布網絡,具有非對稱的超過2Mb/s的數據傳輸能力。它包括寬帶無線固定接入、寬帶無線局域網、移動寬帶系統和交互式廣播網絡。 第四代移動通信標準比第三代標準具有更多的功能。第四代移動通信可以在不同的固定、無線平臺和跨越不同的頻帶的網絡中提供無線服務,可以在任何地方用寬帶接入互聯網(包括衛星通信和平流層通信),能夠提供定位定時、數據采集、遠程控制等綜合功能。此外,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是集成多功能的寬帶移動通信系統,是寬帶接入IP系統。

        目前,發達國家已經著手研制第四代移動通信的標準和產品。美國AT&T公司已經在實驗室中研究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其目的是提高蜂窩電話和其他移動設備訪問互聯網的速率。相信不久的將來,通信行業不僅可以將上網速度提高到超過3G技術的50倍,而且屆時人類將首次實現三維圖像的高質量傳輸。

        參考文獻

        [1] 孟維曉;賈世樓;;當代移動通信發展及在我國西部應用前景的綜述[A];西部大開發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2] 酆廣增;;移動通信的技術發展[A];西部大開發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3] 通信建設安全生產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探討 作者:馬巍 學術期刊 中國工程咨詢CHINESE CONSULTING ENGINEERS 2008年第7期

        第8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我系以“厚基礎、精專業”為核心,構建專業課程體系。

        1.1通信必修課程模塊

        主要課程: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高頻電子線路、嵌入式系統與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網絡等。形成能力:以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為核心,加強通信技術基礎理論的學習,強化數字信號處理能力的培養;以通信信號與系統的分析與設計能力訓練為中心,掌握通信系統分析與設計的基本技能,使學生掌握現代通信技術的應用技能。

        1.2專業選修課程模塊

        主要課程:EDA原理及應用、數值計算與MATLAB、光纖通信、無線通信、現代電信交換、微波與天線、數字信號處理、工程制圖與CAD等。形成能力:以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復合能力為重點,通過一批反映通信技術發展前沿的課程,使學生了解現代通信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模塊化的建設強化了課程之間的理論體系,優化了教學內容,減少了課程內容的重復,加強了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了教學效果。

        2.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根據專業能力培養要求,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以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為重點,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把實驗教學的主導思想定位在注重基礎、加強應用、追蹤前沿、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上。提高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地位,適量開設綜合性、設計實驗,在教學計劃中構建完整合理的實驗教學體系,注重實驗教學與其它實踐教學環節的銜接。加強課程綜合實驗或設計、專業綜合實訓和畢業設計(論文)等環節的管理和實施。通信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必須加強實驗、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構建專業實驗體系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驗證型實驗到開放性實驗,由單一的實驗內容到綜合實驗的基本思想。實踐教學(除畢業設計外)可分為5個層次:專業基礎課程實驗、課程綜合實驗、專業綜合實訓、畢業實習、課外學生科技創新。

        (1)專業基礎課程實驗專業基礎課程實驗采取教師指定實驗內容,在課內學時固定時間分組完成的教學形式。

        (2)課程綜合實驗綜合性實驗項目主要是針對通信專業課程中的某個功能模塊進行,主要培養學生分析單元電路、模仿設計功能模塊的能力,有以下幾種形式:

        ①驗證型實驗。學生在實驗中,不僅要測量實驗數據,觀測波形,同時要求分析電路組成、功能,畫出原理圖,分析掌握實驗用通信集成電路的使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通信原理與系統實驗》課程中的《時分復用實驗(TDM)》,要求學生了解時分復用的基本概念;掌握時分復用與解復用的原理框圖;掌握時分復用信號的組幀和拆幀的過程。

        ②實現單元電路功能實驗。目前我校單片機嵌入式系統實驗室采用SICElab-G2200和EELiod270作為實驗硬件平臺,要求學生用Keil軟件開發ARM程序來實現實驗箱某特定的功能,這樣將嵌入式技術和通信原理相結合,鍛煉學生綜合設計、開發能力。例如《嵌入式系統與應用實踐》課程中《串口通訊實驗》,實驗箱中該實驗要求學生了解LPC系列處理器UART的功能原理;在Keil中設計ARM程序,實現串口通訊;使用UART0實現查詢接收并發送。

        第9篇:電子與通信工程論文范文

        英文名稱:Journa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主管單位:中國信息工程大學

        主辦單位: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鄭州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1-0673

        國內刊號:41-1196/N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00

        期刊收錄:

        SA 科學文摘(英)(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信息工程大學學報》(雙月刊)創刊于2000年,是由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主辦的公開發行的以基礎理論、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主的理工科綜合性學術刊物,本刊的主要任務是反映大學在教學、科學研究中的學術論文和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發展科學技術,推動教學改革,提高科研水平。

        學報主要刊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空間科學,應用數學以及軍隊指揮等專業領域內的科研成果論文,技術報告,優秀學位論文及今后發展趨勢展望。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天堂日本美女在线播放 | 日韩久久精品视频 | 午夜亚洲在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中文字幕一区韩国三级 | 女同欧洲亚洲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