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財政科技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政科技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政科技論文

        第1篇: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SMART是被世界銀行及許多國家政府部門和組織作為在評價工作中所普遍遵循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準則。SMART是特定的(Specific)、可測量的(Measurable)、可得到的(Attainable)、相關的(Rel-evant)、可跟蹤的(Trackable)5個單詞詞首字母組成的縮寫。SMART對一般評價指標設計的基本要求給予了描述,結合已開展的績效評價的原則,本項研究將SMART準則具體應用于科技計劃項目績效評價原則中。評價應以解決經濟社會以及科學自身發展中的重大基礎科學問題為導向,突出自治區總體目標與科技發展目標的有機結合,以科學前沿的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對自治區重大需求的潛在貢獻以及優秀人才、創新團隊培養為評價重點。績效評價應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技術推動為導向,以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及其體系的創新與集成水平、自主知識產權的獲取、技術標準的研制、潛在的經濟社會效益為評價重點。績效評價應以技術創新帶動產業技術升級實現產業化規模效應為導向,以優化產業結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導形成戰略新興產業、培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為評價重點,要注重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促進。績效評價應以研究解決自治區公益事業發展的共性科學技術問題、增強科學技術為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提供支撐的服務的能力,為人民生活水平提供技術保障為導向,以技術支撐及服務體系的先進有效性、潛在的經濟社會效益為評價重點。績效評價應注重以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提供科技條件支撐和公共服務為導向,以科技基礎條件和資源的準確性、完整性、共享性、技術的先進有效性、平臺運行與維護的高效性、提供服務的開放度、集成度與滿意度為評價重點。一般針對跨年度項目,重點考察項目合同或任務書所確立的目標實現情況和潛在應用價值;項目運行中期評估報告將對項目的下一階段運行提出指導性意見,對可能出現的停止撥款、追加撥款、調整項目目標等情況提出建議。后期績效評價應在對項目跟蹤考察的基礎上,從創新水平、關鍵技術的突破與掌握、經濟與社會效益等方面做出評價。后期績效評價項目報告結論將對項目承擔單位的運行績效評價、項目的延伸研究及項目組成員的其他申報課題、申報獎勵產生決定性影響。采用層次分析法可以滿足科技計劃項目難于完全量化分析的復雜系統問題的求解。把科技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所包含的復雜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要素,按照各要素間的相互關聯影響以及隸屬關系將要素按不同層次聚類組合,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分析結構模型,并最終把模型分析歸結為最低層(指標層)相對于最高層(總目標)的相對重要性權值的確定或相對優劣次序的排序問題。表1為科技計劃項目中期運行評估層次分析模型,分為3層。表2~表4為科技項目支出后期績效評價層次分析模型,共分3類,分別為創新性項目、產業化項目和平臺建設類項目,每一類模型均分為4層,與中期模型不同的是,后期模型對指標層進一步做了細化。以創新性研究類項目為例做以下說明:①目標層:本套模型的總目標,對科技項目支出可以以指標度量的計劃完成程度以及所產生的對經濟社會發展有推動作用的預期成果的總和;②準則層:科技項目支出績效主要從項目執行結果的效率及產生的持續影響來評價,這種方法可使不同類型的項目站在同一基點上實現可比,通過個性指標的微調達到無類型因素影響的評價結果;③指標層:將準則層分解出12項指標(C1-C12),相對于該層指標諸因素,繼續細化出40項具體評價指標(D1-D40)。

        計算方法的特征及應用結果說明

        “十五”以來,自治區科技計劃體系進行了調整,按照“5226框架”分別對重大科技發展問題和關鍵技術領域的重點項目、主攻方向進行了決策研究,著力體現了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傳統產業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新增長點的引領作用,各類計劃逐步形成創新類、產業化類和能力建設類3種類型。按照這種三元配置結構,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在充分考慮各類計劃的共性指標的前提下,注意突出3類項目的個性指標,體現在四級指標即C級指標的區別上。觀察表2和表3,項目的經濟效益(C5)、項目的社會效益(C6)、項目的可持續影響(C7)的四級指標表述是不同的,我們將其定義為個性指標。如C6“項目的社會效益”,創新性項目重點考察技術受益范圍、生產工藝提高、人才培養情況等指標,而產業化項目考察的則是保障區域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帶動區域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等指標。實用而簡捷,將指標間的重要程度及相互關聯影響在專家評判基礎上量化處理進入模型,給出層次總排序和各項指標的評價標準,待評項目的績效考評報告中相應欄目由專家組給出具體數值。最終分值由計算機運算得出。本方法的最大特點是把專家的主觀判斷以數量形式表達和處理,并可提出專家組對某類問題的主觀判斷是否存在矛盾。數學模型為N=ΣWiPi。其取值范圍介于100~684之間,如需轉化成百分制計分法,只需乘以系數0.1462即可。本方法特別適于對若干待評項目進行相對比較。第一步,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第二步,采用德爾菲法對評價指標權重進行修正或調整,進而給出每項評價指標分值的具體取值范圍,建立數學模型N=ΣPi。本方法的優點是評分標準直觀易懂,適于專家現場打分,且與財政部給出的參考格式相銜接。

        第2篇: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一、共享稅設置現狀

        從國際上來看,有的國家設置共享稅,有的國家不設置。目前,采用專享稅形式的國家有法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德國實行按比例分成的共享稅;美國則按照共享稅源、分率分征的方式建立獨立的中央稅與地方稅體系。我國在分稅制改革中,大體將稅種劃分為中央稅、地方稅和中央地方共享稅,但目前我國共享稅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共享稅設置過多。在我國,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證券交易稅均為共享稅,甚至本應屬于地方固定收人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也帶有收人分成的痕跡。

        2、共享稅設置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不應該設置為共享稅的稅種設置為共享稅。如增值稅作為中央和地方共享稅,主要是從兼顧中央和地方兩方面的經濟利益出發,但增值稅與地方的經濟利益關系密切,而稅基流動性很大,作為共享稅存在稅負轉移問題,會導致地區間稅基與稅源的爭奪。又如個人所得稅作為政府收人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從其稅種性質與功能來講應該劃歸中央。又如資源稅作為共享稅也存在著不少弊端。資源稅作為共享稅不利于國家資源的合理開發、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利于自然生態的保護和環境治理、不利于打破傳統的自然經濟觀念、不利于地區間的公平競爭等。又如證券交易稅作為共享稅有失公平。證券交易稅來自全國,而受益的只有中央與少數經濟發達地區。共享稅設置的不規范還表現在共享稅的設置不是根據稅種的性質、事權與財權相對等的原則,而更多考慮的是中央與地方財力的劃分。如按照行業、所有制形式和重要性(是否重點企業)、行政隸屬關系等標準設置共享稅。

        3、共享稅中中央所占比重過大。中央共享比例過大削弱了地方可支付財力和地方政府的職能作用,挫傷了地方政府和地稅部門的積極性,而且打破了分稅制改革中建立的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的平衡格局,不利于分稅制財稅管理體制的完善。中央與地方稅種的劃分應建立在充足稅源,稅收體系健全的基礎之上。我國財政體制的現狀是地方稅收體系尚不健全,但同時存在大量的預算外資金,共享稅中中央所占比重過大也導致地方預算外資金的擴張。

        二、共享稅設置必要性

        共享稅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對中央與地方稅收比例的調解,一般來說不可設置過多,否則會造成中央與地方稅收征管上的惡性博弈、影響中央與地方的稅源和稅收體系。共享稅設置的必要性取決于在按照事權與財權原則劃分中央與地方稅種后,中央與地方稅收收入的比例是否合理。在當前的稅收收入條件下,若將增值稅、消費稅、關稅、資源稅、個人所得稅和公司所得稅作為中央專享稅,其他稅收作為地方專享稅,中央稅收占全國稅收的比例為70%左右。若加上預算外收入資金,中央稅收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為60%左右。相對于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的理想度來說,可以將上述稅種作為中央專享稅并且不設置共享稅;但相對于現行中央與地方稅收比例而言,在地方稅系尚未健全的前提條件下,若不設置共享稅將導致地方稅收收入的大量減少,見表一。所以在當前形式下,設置適當的共享稅是合理的;但長遠來看,只要中央與地方稅收收入的初次劃分能夠達到財政的分配平衡,就沒有必要設置共享稅。

        三、現行分稅制下共享稅的設置

        中央與地方稅種的劃分一方面要考慮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的度,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各稅種的性質與功能,使稅種的功能與各級政府的職能相一致。中央與地方財政分權的度決定了是否需要設置共享稅以及共享稅的分配比例;稅種的性質與功能決定了采用什么稅種作為共享稅。對于前一個方面,已在第二部分進行了闡述。下面著重對采用何種稅種作為共享稅進行討論。

        第3篇: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在當今科技全球化時代,我們關心國際科技的進展,國際也隨時注視著我國科技的動向。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同我國科技進展相關的兩項指標在國外引起注意,最先是《自然》發表文章強調“中國研發強度超越歐洲”,隨后美國兩年一度的《科學與工程學指標――2014》報告在“學術性科學與工程學研究的產出”一節中重點指出,“美國、歐盟和日本的論文創作在全球的份額下降,中國的份額在迅速上升”。

        由于兩文的數據分別來自位于歐洲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美國的“國家科學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Board)”(該組織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密切相關)這樣的權威機構,因此引起國際上有關專家的關注,認為這是“重要的里程碑”。

        我們時刻感受到最近十多年來我國科技發展對國家繁榮和強盛所帶來的影響并備受鼓舞,同時也思考著怎樣才能促進我國科技事業更快、更健康地發展和進步。

        提高科研質量水平

        2012年我國研發強度達1.98%,從而高于歐盟各國平均研發強度1.96%,引起《自然》雜志關注。但歐盟中瑞典、德、法、荷、瑞士的研發強度介于2.04%~3.37%之間,僅英國為1.77%,這些是歐盟中的科技強國。2011年美國是2.85%,日本為3.39%。

        研發強度代表國家推動科技的優先程度。上世紀后半期起,各發達國家強調科技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而紛紛加大研發投入。美國1953年為1.4%,1964年就接近2.9%,近年2.7%~2.9%。我國1991~2001年研發強度由0.6%逐步增至0.95%,2002年突破1%,一路上升到2012年的1.98%。

        我國1991年研發經費是150.8億元,2011年研發經費總量達到美國的一半,是歐洲的2/3,應該說已具有相當的實力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但要同這些科技強國在科研水平上平起平坐還有待 時日。

        另一個指標是我國發表的國際論文數已在歐盟、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三,如把歐盟各國分別計算,SCI數據庫2012年收錄的我國論文為19.01萬篇,居世界第2位,是美國論文數的43.6%。比較2000年SCI論文30499篇,我國這十多年的提高理所當然地為國際矚目。

        但論文僅是研發產出的指標之一,且論文創作不是數數量(包括SCI論文數量),主要看論文的質量。論文的科學價值及其對科學發展的影響是質量評價的根本要素。

        據《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2013)》,我國論文平均每篇被引用6.92次,而世界平均值為10.69次/篇。這反映了我國科學論文同國際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總體影響力還有待大大提高。又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3年的研究資料,我國各學科內高于被引次數世界均值的論文占我國際論文的1/4左右。每篇均被引次數17.21~11.35間的有瑞士、荷、美、英、加、德、法、澳、意等國,西、日在國際平均值附近 波動。

        按近年來的發展趨勢估計,還得用8~10年時間才能使我國論文篇均被引次數達到世界均值強國的水準,走得更前還要更長時間。我們希望前進步伐更快,面臨的挑戰是提高論文的質量和水平,而歸根結底是提高研究工作的質量與水平。

        繼續加強基礎研究

        一百多年來先輩們為在我國發展科學開始了堅苦卓絕的努力,1949年和改革開放后的大力發展奠定了當前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空前規模。早年我國對基礎研究給予的重視不夠,擔心理論脫離實際,強調“以任務帶學科”。

        理所當然,當國家經濟、國防和社會發展有某種需求時,科技人員義不容辭要首先滿足這些方面的需要,以國家需求為己任。但說到底,為了發展科學技術,基礎研究也是國家的需求,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對科技人才的培養和開發具有關鍵作用,必須給予應有的重視。有的科學家說,一定規模的基礎研究在我國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發展起來的,我對此深表贊同。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1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推動了科技事業的發展,科技經費快速增長,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我國研發總投入1991年為150.8億元,到2012年已達10298.4億元,這確是很了不起的快速增長。研發強度上世紀90年代在0.6%~0.7%左右波動,1997~1999年基礎研究投入在研發總投入中占5%~5.7%;研發強度在2000年達1%,這是一個重要轉折,從此一路增長至2012年的1.98%超過歐盟,而基礎研究投入占研發總投入卻在2004年一度達到6%后一路下滑,2007~2012年在4.7%~4.8%間徘徊成為歷史的新低。

        研發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三類比例的安排是科技工作同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相互關系的綜合平衡,并考慮本國國情以及國際間的借鑒。研發投入中的基礎研究占比,美國1979~1999年期間14.1%~15.9%,2009~2011年19%;2011年法國25.3%,英國10.8%,日本12.3%。

        據維基百科資料,日本上世紀70年代和上世紀80年代經濟發展成熟,逐漸擺脫對外國研究的依賴,1986年開始研發強度高于美國,1989年基礎研究投入占研發總投入13%。

        我國基礎研究在研發中的比例顯然遠遠低于科技強國,數十年來長期如此,不能不考慮這種狀況對我國科技創新的長遠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必須強調加強基礎研究。

        加強應用研究 注重企業研發

        我國研發經費來源主要是兩大塊,一塊是政府財政,另一塊是企業。從歷史上看,1997年我國企業的研發開支占全國研發總支出的42.9%,由此估計當時企業投入占全國總投入的比例大致同此數值接近,而政府財政的投入約占60%。2007年起企業投入占全國投入70%以上直至2011年的73.9%,而同時期政府財政占比降至25%以下直至2011年的21.7%。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近年來在研發投入和研發規模上均稱得上表現不俗,這在總趨勢上是好的,說明我國研發工作主體已具有市場導向特色。

        但我國的研發工作結構卻出現了兩個新問題。據《201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我國研發活動中試驗發展占83.9%,應用研究占11.3%,基礎研究占4.8%。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的占比顯著偏低,總和只占16%,大大低于2000~2005年期間的22%~23%。因此,需要提出加強應用研究,這是第一個問題。

        根據政府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我國企業研發活動中的試驗發展部分,自2005年以來超過90%,近年來基本保持97%~98%,基礎研究只占0.1%,應用研究占2.2%~2.9%。企業應用研究占比低到如此地步是否有利于技術創新,這是第二個問題。

        列舉這一系列數字是一件很乏味的事。前面已經提到,我國企業近年來對研發的投入大增顯然同政府確立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的政策有關,這是很好的現象,是科技發展的正能量,而正是這一部分活動同經濟的結合最為緊密。但令人困惑的是,一些講話或文件不時指出“科技與經濟脫節”,“科技與經濟兩張皮”,語焉不詳,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我國企業研發活動中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僅占2%~3%,我國全國研發活動中的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總和已低達16%~17%,這對我國科技發展,特別是創新,是一種最好的研發結構嗎?全國研發人員(2011年)中,試驗發展人員占81.1%,應用研究人員占12.2%,基礎研究人員占6.7%。全國科技人員80%以上從事試驗發展工作,因此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不僅是增加經費,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組織和培育人才 隊伍。

        對研發活動分類指導、管理和評價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是三類性質不同的研發工作,是國際普遍采用的分類。我國有時強調分出應用基礎研究一類,并逐漸歸入基礎研究而合稱基礎性研究;歐洲也有過類似的意見,將其稱為“戰略研究(strategic research)”并歸入應用研究,這種“戰略”一詞的用法常常受到質疑。

        不同性質的研發工作,在管理方針和評價方法上應有所不同,有時由于混淆了其中的差別而引發了一些矛盾和爭論,產生了不理想的導向。

        對科技成果或研發成果的評價,在早年國內多是請幾位專家開個成果鑒定會,并給出國內或國際某種水平的結論,這就是專家評議。大致從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了被稱為同行評議的成果鑒定會,這是從基金項目的同行評議發展過來的,強調同行是保證評議人對項目或成果有更專門的學問從而確保評議的客觀性和可靠性。

        在這里我順便提一下,早年美國科學基金會項目申請書的同行評議曾因外界的質疑(至少有過兩回)而組織專門委員會進行了系統的調查、分析和評估,結論認為同行評議有其不足,例如有時會忽視某些萌芽的創新思想,但同時指出沒有比同行評議更好的方法。當今各國普遍采用同行評議,學術刊物審稿也許是最早采取這種評審方式的。

        上世紀80年代后期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在評價成果中開始關注SCI收錄狀況,隨后又重視SCI引用狀況甚至在SCI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某些其他定量評價指標。在使用SCI這一指標過程中,逐漸引發了不少爭論。SCI這個外國指標有沒有意義?SCI既可正面引用也可負面引用,SCI引用能說明什么?某某諾貝爾獎得主說他的文章就不投《自然》《科學》,更不知道什么SCI等等。據我所知,國外學者愿意把論文投向本專業的優秀刊物,對SCI并非一無所知。小同行洞察本領域的發展水平,評價某文章、某項目可以不用查問SCI;對于非同行來說,SCI以及期刊影響因子的使用是有適度幫助的。

        對不同性質研發活動成果的評價,應該說評價標準的基本核心是一樣的,就是看成果的“價值”,評價過程是“價值評議”或“同行價值評議”。要同行評議是因為非同行無法評判,甚至大同行都難勝任某一具體領域成果的評判。國內同行不夠時就得借助國際同行,近年來一些重大問題的評估已邀請國際專家來進行。“價值評議”就是看成果的價值、意義,而價值的大小取決于創新度及其意義的大小。

        不同性質的研發活動在價值評判上有很不相同的取向,基礎研究重視的是學術理論上的創新,其價值評議就是學術價值評議;應用研究重視的是研究所獲原理在學術上的價值以及對既定目標的應用潛力,二者兼而有之或側重其一;而發展工作重視的是其市場化前景。

        第4篇: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業良種工程績效考評(以下簡稱“績效考核”),是指通過規范的考評方法、量化指標及評價標準,對農業良種工程項目實施過程及其研究成果進行的綜合性考評與評價。

        第三條績效考評堅持客觀公正、科學規范、注重實績、自評與專家考評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績效考評對象為承擔良種工程重大課題和重點課題的課題組。

        第五條績效考評每年進行一次。

        第一章績效考評內容、方法與標準

        第六條績效考評的內容

        (一)科研業績情況;

        (二)課題組組織管理情況;

        (三)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

        第七條績效考評實行目標與過程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

        第八條科研業績考評,采用目標任務與定量打分相結合的辦法,即在對照課題任務合同書考察年度任務目標完成情況的同時,從種質創新、新品種培育、理論研究與技術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等方面對課題組研究業績和研究水平進行量化計分。沒有完成年度進度目標或課題結束后沒有完成總體研究目標的課題組,績效考評結果直接確定為不合格。

        種質創新考評,包括自主創新優異種質和引進再創新的優異種質,以權威部門品種審定、論文引用、專家鑒定或作為育種材料培育出優良品種為評價標準。

        新品種培育考評,包括育成的動植物新品種、雜交組合、配套系或改良的世代,以、專家驗收或鑒定結果等為評價標準。

        理論研究與技術創新考評,包括與課題內容密切相關,以課題組主要成員為首位完成人(或論文通訊作者),以種質創新、育種技術、優良品種或配套栽培(養殖)技術為核心的論文、專著、專利以及成果獎勵等。所有論文、專著必須明確注明由山東省農業良種工程項目資助。

        成果推廣應用考評,主要考核育成品種的水平,按照可信的推廣面積(數量)計分。以省級主管部門提供的統計數據或能夠提供可信證明的品種推廣效益為準。

        第九條課題組組織管理情況考評:采用專家定性打分和內部自評相結合的辦法。考評內容包括:課題主持人的業務水平和組織協調能力、課題組成員之間團結協作情況、實施方案的執行情況、內部組織管理制度的制定與落實等。

        第十條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考評,采用專家(中介)定性打分的辦法。考評內容包括資金撥付和具體使用管理情況等。資金使用考評不合格的課題組,績效考評結果直接為不合格。

        第十一條根據各部分考評結果,課題組績效考評得分=科研業績×50%+組織管理×25%+資金使用×25%。

        第二章績效考評的組織與管理

        第十二條省科技廳、省財政廳是績效考評工作主管單位,負責制定績效考核規章制度,指導、監督、檢查績效考核工作。山東省農業良種產業化開發項目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管理辦公室”)負責具體組織實施。

        第十三條設立良種工程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委員會“),在管理辦公室指導下開展具體考評工作。專家委員會由在農業育種或科研管理領域具有較高學術地位的省內外知名農業專家和管理專家組成。正在承擔良種工程項目的專家不再擔任專家委員會成員。專家委員會成員每年可視需要進行調整。

        第十四條專家委員會的職責

        (一)對良種工程重大課題組進行考評,提出考評意見;

        (二)監督良種工程重大課題的實施;

        (三)對良種工程發展提供戰略咨詢;

        (四)管理辦公室委托的其他任務。

        第十五條重大課題績效考評由管理辦公室組織專家委員會、行業主管部門共同實施。重點課題績效考評由管理辦公室委托各市科技局、財政局組織實施。

        第十六條重大課題績效考評流程

        (一)考評準備。管理辦公室按照年度考評計劃,下達考評通知(主要包括考評對象、目的、內容、任務、依據、時間等)。專家委員會根據考評通知,擬定具體考評工作方案,報管理辦公室審核、備案。

        (二)課題組自評。課題組按照規定的文本格式和要求編寫《課題工作報告》(附件1)、《課題自評表》(附件2),連同相關證明材料(含電子版),在考評通知下達十日內經行業主管部門審核后報管理辦公室。課題組和依托單位對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三)現場和非現場考評

        管理辦公室將自評材料按照技術領域通過網絡分發給專家委員會成員及相關專家,進行網上評審。

        根據需要,管理辦公室組織專家委員會和行業主管部門對課題組進行質詢、對課題執行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并聘請中介機構,依照有關規定對良種工程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四)撰寫和提交績效考評報告。專家委員會綜合各方面的評議信息,對各課題組依據績效考評評分標準(附件3)打分,撰寫《課題績效考評報告》(附件4),并于考評結束后十日內報管理辦公室。績效考評報告應依據充分,內容完整,數據準確,分析清晰,結論公正、合理。專家委員會對績效考評的真實性、科學性和公正性負責。

        (五)結果公示。管理辦公室將各課題組《課題工作報告》、《課題自評表》、《課題績效考評報告》進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十天。課題主持人對考評結論有異議的,應在一周內向管理辦公室提出書面意見。

        第五章重點課題績效考評流程可參照重大課題績效考評流程,由各市科技局、財政局自行制定。績效考評結束后,各市科技局、財政局要將考評過程和考評結果報管理辦公室備案。管理辦公室將定期組織對重點課題績效考評情況進行抽查。

        第四章績效考評結果的應用

        第十八條績效考評結果是良種工程動態管理的重要依據。省科技廳、省財政廳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根據績效考評結果對下年度良種工程計劃進行調整。

        第十九條對重大課題績效考評成績列總課題數前30%的課題組,省科技廳、省財政廳將在下年度良種工程安排中給予優先立項或追加經費等獎勵;對績效考評成績列后30%的課題組,省科技廳、省財政廳將在下年度良種工程安排中采取調減、暫停經費補助或調整不稱職課題組成員等措施,給予處罰。對績效考評不合格的課題組,省科技廳、省財政廳將撤換課題主持人及依托單位或終止課題執行。

        第5篇: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關鍵詞:載文量;基金論文;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G250.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23-5548-02

        Analysis on Papers Published in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1998 to 2011

        WANG Gui-chun,WANG Xiao-fang,TIAN Yu-xi,CHENG Bi-jun,TU Jing,PAN Feng

        (Scientific Technical Periodical,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Papers published in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from 1998 to 2011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the indexes of artide quantity, number of funded papers and so on. The changeng dynamics of these indexes were analyzed. Suggestions on ruming the periodical in the future were pointed out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indexes.

        Key words: article quantity; funded paper; evaluation index

        《湖北農業科學》雜志創刊于1955年,是全國創刊最早的4個省級農業技術刊物之一,辦刊時間長,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2000-2011年連續四次入選中文核心期刊,自從該刊確立走學術期刊的辦刊路線以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作者積極供稿,稿件質量也逐步提高,期刊的各項評價指標進一步提升。該刊1994年以前為月刊,1994-2007年為雙月刊,2008年又改為月刊,2011年改為半月刊。為比較分析刊期變化對載文質量的影響,特對1998-2011年14年的載文情況進行統計分析(1993-1997年載文情況見文獻[1])。

        1 載文數量情況

        1998-2011年《湖北農業科學》載文數量見表1。從表1可知,1998-2011年載文數量呈上升趨勢,特別是2007年以來,呈直線上升趨勢(圖1),這與刊社進行的一系列擴大刊物容量的措施有關。

        2007年刊物雖是雙月刊,但每期頁碼由2006年的128頁擴充到160頁,2008年改為月刊,每期128頁,2009年改為每期256頁,2011年改為半月刊,每期216頁,刊物容量不斷擴增。容量的擴大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文章的發表周期,解決了大量優質稿件長期積壓的問題,滿足了作者的需求。

        2 載文質量情況

        基金論文數量是指所刊載論文中各類基金資助的論文數量,是衡量刊物載文學術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湖北農業科學》1998-2011年發表的基金論文數量也呈上升趨勢(圖1),從2000年的不到40篇上升到2011年的1 273篇,增長32.5倍;基金論文比也相應地從21%上升到80%以上并保持穩定。1 946種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基金論文比為49%,而在80%以上的期刊只有383種[2]。在各類基金論文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基金項目產生的文章應該是刊物學術質量的重要體現,本刊這些年加強了對這類稿件的組織力度,加快其發表速度,這類高質量的稿件數量也在不斷上升(圖1、圖2)。基金論文數量的上升一方面與刊物縮短了出版周期,從而吸引了一些優質稿件有關,另一方面原因可能與國家對科技、教育的經費投入加大有關。“十五”以來,國家對農業科研投入力度明顯加大,科技立項相對更容易一些。2010年,我國共投入R&D經費7 062.6億元,比2009年增加1 260.5億元,增長21.7%[3],而與2003年的1 539.6億元相比增加5 523.0億元,增長358.7%[4]。從我刊的基金論文和國家級基金論文數量來看,都是在2003年有一個飛躍式的增長,到2010年左右達到一個高峰。

        3 小結與建議

        載文量與影響因子的關系是呈反比例的,在目前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下,影響因子所占的權重較大,而載文量所占比重較小(有些評價系統已不將載文量作為評價指標,而以更能反映期刊學術水平的被引頻次代替),一味地提高載文量勢必造成影響因子下降,這是得不償失的。因此,今后我刊應將載文量穩定在1 500~1 600篇,要提高優質論文所占比重,提高被引頻次,從而提高影響因子。基金論文比應進一步提高,達到90%以上,但不必要求達到100%,因為對于一些水平較高,而前期又沒有得到基金資助的課題產生的文章我們有責任扶持和鼓勵,如果非基金論文不發則失之公允,也不利于刊物作者隊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王貴春.《湖北農業科學》1993-1997年載文與引文統計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1999(增刊):33-36.

        [2]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0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第6篇: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所得稅論文參考文獻:

        [1]蘇春林.納稅籌劃實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王兆高.稅收籌劃[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3]趙連志.稅收籌劃操作實務[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1.

        [4]周家亮.關于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與完善對策[J].科技信息,2007(16).

        [5]張華.淺談企業所得稅的籌劃[J].財會研究,2003(22).

        所得稅論文參考文獻:

        [1]曦明,黃文麗.淺析個人所得稅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作用[J].財會研究,2012,(7).

        [2]張海霞.論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與完善——基于居民收入公平分配視角[J].學術交流,2013,(4).

        [3]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中國稅收研究報告[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9:12-14

        [4]樊勇.個人所得稅制度與操作實務[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05.

        [5]高亞軍.論個人所得稅征收模式的改革——基于稅基規范視角[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01.

        [6]李文.從稅基角度完善我國個人所得稅[J].時代經貿(學術版),2008,06.

        所得稅論文參考文獻:

        [1]王素榮,張新民.資本結構和所得稅稅負關系實證研究,中國工業企業,2006,2.

        [2]王雪霞.基于新所得稅稅法的企業稅收籌劃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北經貿大學,2009.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08.

        [4]于小鐳.新企業會計準則與稅務籌劃,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52-105

        第7篇: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關鍵詞】地方高校 研究生 激勵機制

        研究生教育位于國民教育最高端,研究生也最具創新精神與活力,在國家創新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為全面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中央部署高校正在全面開展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地方高校如何適應新形勢,切實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已經成為無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緊迫而現實的問題。本文從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的培養激勵機制入手,研究地方高校為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在培養激勵方面的實踐與探索。

        一、影響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激勵因素分析

        地方所屬高校相對于中央部署高校而言,一般是指隸屬各省、自治區或直轄市,由地方行政部門劃撥經費的普通高等學校。

        在研究生培養教育中多方面采取激勵措施,調動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的積極性,激發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的潛力,對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越來越發揮出重要作用。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財教[2013]19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完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可見,研究生培養教育中激勵機制的重要作用。所謂激勵機制,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給出的定義為:管理者依據法律法規、價值取向和文化環境等,對管理對象之行為從物質、精神等方面進行激發和鼓勵以使其行為繼續發展的機制。在對地方高校開展培養激勵機制建設的實踐研究中,我們發現研究生獎助學金、科研情況、學術成果獎勵、畢業條件等物質或精神激勵都是影響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經梳理基本形成了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激勵因素體系,包括獎助體系、課程教學體系、導師指導體系、學術優化體系、畢業遴選體系等子項目,如圖1所示。

        圖1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激勵因素體系

        可見,影響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激勵因素存在于培養全過程。全面構建研究生培養激勵機制,不能顧此失彼,避重就輕,需要統籌考慮方方面面的因素,提出科學有效的激勵措施,才有利于地方高校培養出高素質創新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激勵機制建設面臨的現實困境

        目前,地方高校為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已經實施了一些激勵措施,而全面建設科學有效的研究生培養激勵機制,地方高校還面臨著諸多的現實困難。

        1. 事務工作多,理論研究不夠,缺乏科學指導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基本上是學校統一管理或者校、院二級管理兩種模式,研究生處(院)是學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職能部門。地方高校研究生的招生錄取、學籍管理、培養教育、學位授予、畢業派遣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一系列從入口到出口的工作都由研究生處負責,部分地方高校學科與學位點建設職能也在研究生處,可以說研究生處的工作任務是相當繁重。但由于研究生培養規模不是很大,所以在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上,工作人員一般都比較少。日常工作中,研究生處工作人員疲于應對各項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靜下心來好好思考研究生培養和教育規律,理論研究不夠。學院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員,如教學秘書、科研秘書、研究生輔導員、分黨委秘書等,常常是一人身兼數職,大多數還都肩負著本科生的教育管理任務,所以對研究生教育規律研究更是有心無力。

        我國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工作從2006年試點啟動,到如今已有7年多的時間,部分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對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進行了理論探索和研究,但是針對研究生培養激勵機制的研究還不多,沒有形成反映內在本質規律的具有普遍性指導意義的理論,研究生培養激勵機制建設與實踐仍然面臨著缺乏科學理論指導的尷尬局面。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條件、導師隊伍、科研實力和資源獲取等方面與部屬高校不可同日而語,部署高校的培養激勵措施在地方高校實施會面臨著不可想象的困難。因此,部署高校培養激勵機制研究成果在地方高校沒有多大的推廣價值,至多可以作為形式上的參考。

        2. 投入不足是地方高校培養激勵機制建設的最大瓶頸問題

        1999年教育部公布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提出,力求到2010年實現大學毛入學率15%,從當年起全國各類大學都開始了大規模的擴招。地方高校為適應新形勢,緩解因學生人數驟增帶來教學資源緊張的矛盾,不得以貸款巨額資金建設新校區。地方高校舉債建設新校區的資金基本上都超過了10億元,每年償還銀行利息的金額巨大,達到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面對如此巨大的資金壓力,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投入的資金能維持原有水平都十分困難,增加用于研究生培養激勵機制建設的資金就更加困難重重。

        2013年財政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財教[2013]19號 )文件,明確提出要完善研究生教育財政撥款制度,但只是明確了“完善中央部門所屬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財政撥款制度。建立健全包括生均綜合定額撥款、績效撥款、獎助經費在內的財政撥款體系”。從2012年起,中央財政給部署高校的財政撥款已經到位,部署高校完善研究生資助體系等培養激勵機制的資金得到了充分保障。雖然文件中規定了“各地要參照中央高校研究生教育財政撥款模式,建立健全地方所屬普通高等學校研究生教育撥款制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但地方財政在落實政策上有一定的延后性,地方支持高校發展的資金和中央財政也完全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舉例來說,目前作者所在地區的地方高校博士研究生助學金普遍在500元/月以下,而同地區的部署高校博士研究生助學金普遍已經達到了2000元/月。在資金投入上,地方高校實在難以效仿部署高校建立研究生獎助體系等培養激勵機制,投入不足成為培養激勵機制建設的最大障礙。

        三、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激勵機制建設的實踐探索

        在新形勢下建立和完善符合研究生培養特點的激勵機制,應用行之有效的激勵手段,調動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的積極性,把研究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地方高校并沒有因為困難重重而裹步不前,在實踐中也進行了有益探索。

        1. 積極構建研究生獎助體系

        建立研究生助學金制度,按月發放研究生助學金,用于補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助學金發放標準一般執行的是教育部研究生普通獎學金規定,部分高校根據實際情況也適度調高了標準,如作者所在學校研究生助學金為300元/月。落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從2012年秋季學期起,地方高校制定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評審實施細則,重點獎勵學業成績特別優秀、科學研究成果顯著、社會公益活動表現突出的研究生。設立研究生社會獎學金,吸納如知名校友、合作單位等社會資源出資設置專項研究生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的研究生或是在科技競賽、學術研究、管理創新等方面表現突出的研究生。設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三助”崗位,統籌利用科研經費、學費收入、社會捐助等資金,加大津貼資助力度和崗位覆蓋面。

        2. 開展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

        為激發研究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地方高校重視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及研究。建設研究生精品課程,深化課程體系改革,推進教學模式和手段創新,促進科研與教學相結合,培育和建設反映學校教學特色和水平的研究生課程。加強研究生教材建設,選用國家研究生教學用書和高水平院校研究生教材內容,在引進、選用的基礎上,鼓勵編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性、案例型等實踐性較強的教材,鼓勵專家學者整理課程講義,編著反映學校學科特色和水平的教材。開展教育改革研究,設立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圍繞提高研究生人才培養質量,探索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教學的特點和規律,總結和探索新形勢下研究生教育的經驗和方法,提升研究生教育工作水平。

        3. 強化導師責任制

        把好導師入門關,綜合考察教師的師德、學術和實踐創新水平,強化任職資格條件,健全導師遴選、考核等制度。加強導師招生資格審查,根據每年科研項目和所能提供的資助水平,審核批準導師年度招生名額,一般情況下導師每年指導博士生不超過1人,碩士生不超過3人;若導師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或者是科研經費不足則停止當年研究生招生資格。實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導師責任制,要求導師對所指導的研究生要做到思想上正確引導,政治上明確要求,學術上嚴格把關,生活上熱情關心,幫助研究生全面發展。

        4. 建立學術成果獎勵制度

        對科研能力突出,學術研究成果豐碩的研究生給予資助或獎勵,是地方高校研究生培養的普遍做法。實施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培育資助計劃,支持博士研究生做出高水平博士學位論文,對論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或現實意義,研究課題有較大的創新性,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培養潛力的博士生給予資助,按月發放生活津貼,同時給予博士學位論文專項研究資助經費。開展研究生出國訪學資助工作,鼓勵研究生積極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參與國外高校科研合作項目,拓展國際視野,對具有扎實專業基礎和科研潛力的研究生受邀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以及短期出國訪學給予大力資助,資助經費主要用于往返交通費、會議費以及在國外短期訪學的生活補助。開展研究生學術科研成果獎評選,鼓勵研究生刻苦學習,勇于創新,對在知識創新、科技發明與技術進步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進行評選,獲獎名單由學校公布表彰,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制定研究國家獎學金評審實施細則,設立參評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學術成果基本要求,對研究生的不同學術成果在國家獎學金評選計分標準中給予不同加分,激勵研究生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5. 建立畢業遴選激勵措施

        制定博士、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前發表學術論文規定,激勵研究生提高學位論文質量,要求研究生在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前必須發表與研究課題直接相關的學術論文。開展校級優秀學位論文評選,對申請者在校期間獲得的與學位論文有關的成果、論文的創新點、論文評閱意見及答辯結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學校對評選出的優秀學位論文作者和導師進行表彰,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進行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倡導優良學風,保證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研究生學位論文均需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檢測,檢測結果作為建議是否授予學位的重要依據。開展碩博連讀研究生選拔,鼓勵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促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地方高校通過選拔程序,推薦優秀碩士研究生可不參加博士生入學考試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參考文獻】

        [1]成建平,韓萍芳. 運用激勵理論完善研究生培養激勵機制[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2).

        [2]葉善文. 構建研究生激勵機制的探討與實踐[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7(2).

        第8篇: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評選出的10名十佳總會計師(排名不分先后):

        杜建華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主要業績:以效益為中心,以財務管理和資本運營為兩條主線,實現基礎管理規范化、財務管理合理化、管理手段現代化;創新生產經營理念,推動公司整體發展;運用“三化管理”與“三本運作”的新手段、新方法,加強財會人員隊伍建設;承擔重大企業改制和財務改革的組織與實施工作。發表的論文和獲得的獎勵有:《實施資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集團企業資金集中管理模式》,2006年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陳書堂山西省電力公司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研究政策,利用政策提高了資產質量,降低了經營風險;依法理財,財務集約化管理效果明顯;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提高了公司控制力;積極疏導電價矛盾,推動煤電聯動方案出臺,提高了公司經濟效益。發表的論文和獲得的獎勵有:主持《山西電價問題研究》一書的編寫,參與《財金新詞典》一書的編寫。先后曾獲得“湖北十大杰出青年”提名獎,電力系統各種獎勵十多項。

        張忠義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加強資金管理,建立資金使用預警制度,對大集團資金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探索資本運作,使集團公司資本運作方式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建立大集團體制下的經營管理體制和財務運行機制,有力地保證了經營目標的實現。1993年5月撰寫《完善企業經營承包政策的建議》,編入《中國經濟文庫》。1996年主編了《煤炭企業成本費用管理》一書,由煤炭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2001年獲得山西省煤炭系統先進工作者,2003年由大同市政府授予“大同市勞動模范”,2005年山西省財政廳授予“山西省杰出會計工作者,”2006年,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榮記“個人一等功”。

        廉賢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 全力組織國陽公司上市工作;積極研究、創新成本管理方法,強力推行崗位價值精細管理;加強財務管理,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財務監督;加強資金籌措,拓寬融資渠道,實現資本運營;努力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合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積極參與企業的改制和改革工作。主要獎勵有:2004年3月獲“山西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2007年5月獲“全國煤炭經濟研究先進工作者”稱號,12月獲“2007中國總會計師年度人物獎”。

        邢崇榮山西汾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副總經理、董事

        主要業績:靈活運用資本運營方式,增強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推進經營管理創新,提升企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加大企業經營改革力度,改革企業經營管理體制,實現企業多元化發展;全面履行總會計師職責,充分發揮總會計師在企業全面運營與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決策者與組織者的作用。在《中國總會計師》、《會計之友》雜志等刊物發表的論文《堅持科學發展觀,創新財務管理體系》、《積極探索中國煤炭集團企業大財務管理模式》等多篇。多次獲得“優秀青年領導干部”、“財會先進工作者”稱號,2006年被中國總會計師雜志社、中國CFO國際峰會組委會、中國總會計師網評為“2006中國總會計師年度人物”;2007年被中國總會計師雜志社、中國國際財務戰略管理研究會評為“2007年度十大財智人物”。

        賀代將山西建筑工程(集團)總公司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建章建制,完善財務制度建設;積極組織全集團開展清產核資,推動實施財務信息化建設,在集團公司全面推行了會計電算化運用;推進集團土地資產處置工作;推行精細化管理,探索項目成本管理模式,開辟新的融資渠道,提高了集團成本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有力支持了集團高速發展。發表的論文和獲得的獎勵有:《我省國有建筑企業路在何方》、《加強項目施工的成本控制,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等,2005年和2006年榮獲山西建工集團、省財政廳、省國資委頒發的“優秀經營管理工作者”等多種獎項。

        夏蘇萍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公司董事、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組織制定集團資金管理策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積極參與企業班子重大的經營活動決策和組織實施;致力于企業經營管理創新,在企業內部形成了一套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培養了一批精通業務,德才兼備的財務骨干隊伍。1996年11月編寫了《煤炭企業成本費用管理》(煤炭工業出版社出版)一書,該書已被作為全國煤炭行業高級學校教材。2005年5月《夯實利潤基礎,增加現金流量,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2001年以來先后獲得“省煤炭系統先進女職工”,山西省“三好”女職工,“太原市勞動模范”,“太原市優秀企業家”,“山西省優秀企業家”,太原市“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

        席金龍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組織修訂內部控制制度,建立了財務預算制度;合理籌措營運資金,努力降低資金使用成本;積極籌劃稅收,增加企業經濟效益;規范價格管理,創新開拓市場模式。2007年全年完成銷售收入29.29億元,實現利稅14.06億元,連創歷史新高。發表的論文和獲得的獎勵有:《山西省集體商業會計制度》、《以改革求發展以管理求效益》等。2000年省財政廳授予“全省先進會計工作者”、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榮記三等功;2004年參與創造的“以提升品牌競爭力為核心的有效管理”獲國家級一等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

        王錦友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組織編制了集團“十五”、“十一五”發展規劃;構建了“集團公司――工程公司――區域性指揮部――一次性指揮部――工程項目部”五級經濟運行的集團經濟運行體系,實現了集團經濟的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項目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加強資金管理,貫徹“低成本”戰略。發表的論文和獲得的獎勵有:《施工企業責任成本管理運行機制》編入第三屆全國工程建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集;《工程項目責任成本預控機制的建立與運行》分別錄入第十屆“國家級企業管理創新成果集”,并獲得多項全國行業創新成果一等獎、二等獎。2006、2007年連續兩年獲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財會工作先進個人獎;2007年還獲得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審計工作先進個人表彰獎勵。

        蔚振廷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黨委常委、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狠抓會計基礎管理工作;試行會計電算化,獲2007年山西省煤炭工業局會計電算化大賽特別貢獻獎;連續十三年實現企業資本保值增值;積極參與和承擔重大企業改制和財務改革工作;2006年主持“山西省煤炭企業全面信息化管理試點工作”,通過預驗收,在全省推廣實施。獲得的獎勵有:霍州礦務局授予“優秀管理者”、省總工會授予“財務工作競賽積極分子”,獲山西煤炭工業局“先進財務工作者”、山西省政府授予“債轉股工作先進個人”,2006年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授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個人二等獎”。

        評選出的5名優秀總會計師(排名不分先后):

        秦永虎中鐵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致力于財務制度建設,創新財務管理手段;積極推進精細管理,注重財務信息化建設;積極參與集團改制上市工作;注重財會理論研究和自身理論素質的提高。發表的論文和獲得的獎勵有:先后承擔了集團公司的多項課題研究,15篇。2005年主持研究的《財務預算理論與施工企業實際相結合有關問題的研究》獲中國鐵道財會學會軟科學課題成果二等獎。2005年被財政部選拔為“財政部首期會計領軍人才”培訓班學員,2007年4月被太原市科技學會、太原市經委、太原市國資委聯合授予2006年度“講創新比貢獻”科技標兵。

        韓珍堂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加強全面預算管理,落實競爭力目標;加強成本管理,依靠科技進步挖潛增效降成本;加強資金管理,保障資金供應;強化投資前期管理,實施投資過程控制;加強長期股權投資管理;加大政策研究力度,用足、用好國家政策;加速推進信息化建設,強化納稅籌劃和土資產的管理。2002年參與國有特大型企業分配機制的改革與實踐,獲山西省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2003年榮獲太鋼“2003年度勞動模范”,2005年獲太鋼2005年度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2007年獲鋼鐵工業協會“2007年一等冶金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獎”,獲太鋼“2007年度特級勞動模范”,2008年4月獲太原市“五一”表彰,榮記“個人一等功”稱號。

        貝瑜山西省交通建設開發投資總公司總會計師

        主要業績:勤于運籌,積極引資融資,為多條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融資114億元,保障了重點公路工程順利建設;嚴于監管,有效防范了資金風險;忠于職責,確保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精于管理,謹于防范,堅持長期開展全方位內部控制檢查與評價,增強了風險抵御和防范能力。獲得的獎勵有:2005年榮立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一等功;2006年獲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五一勞動獎章”稱號等。

        賈鳳鳴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資有限公司副總會計師、計財部部長

        主要業績:積極參與公司改制工作;多渠道籌措資金,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組織清產核資,為公司股份制改造創造了條件;積極推進公司上市,為公司順利上市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獲得的獎勵有:2005年至2007年連續三年被天脊集團評為“優秀管理干部”,2006年天脊集團給記個人一等功,2007年長治市總工會授予個人二等功。

        第9篇:財政科技論文范文

        關鍵字:關鍵字;檢索;中國;發展方式;轉變

        中圖分類號:Z8 文獻標識碼:A

        一、課題分析

        該課題屬經濟學領域一般層次的理論型研究,通常情況下需要首先檢索時間跨度為5年左右的文獻,再視具體情況回溯5~10年。信息類型涉及中外文期刊、學位論文、會議文獻等。

        (一)選擇檢索工具

        根據檢索課題的學科范圍和研究的方向性質,確定需要查找的檢索工具如下。

        1)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2)萬方《中國科技文獻數據庫群》

        3)CNKI《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4)CNKI《中國重要會議論文集全文數據庫》

        5)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

        (二)確定檢索詞

        首選檢索詞:中國經濟形勢(Chinese Economic Situation);發展方式(Development Mode);全球經濟形勢(Global Economic Situation);

        (三) 分類途徑

        從課題分析可知,本課題的學科分類是屬于經濟學。根據《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的類目設置,可選用分類號S作為大類檢索入口。

        二、擬定檢索式

        CNKI檢索平臺基本檢索式:(中國經濟形勢OR全球經濟形勢OR通貨膨脹)AND(發展方式OR增長方式OR宏觀調控);

        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的檢索式:k=(中國經濟形勢+全球經濟形勢+通貨膨脹) ˆ(發展方式+增長方式+宏觀調控);

        外文數據庫通用檢索式:(“Chinese economic situation”OR “gobal eonomic suation” OR inflation ˆ)AND brakˆ and (development mode OR increasing mode OR “macro-control)。

        三、篩選檢索結果

        根據不同檢索系統的語法規則,對上述檢索式作適當的調整,并選擇合適的檢索字段進行檢索,對上述數據庫分別進行了檢索,并利用網絡搜索引擎(baidu)進行了補充查找;時間跨度均為15年。共檢索出相關文獻700余篇,現按文獻類型部分列舉如下.

        (一)期刊論文

        1.艾文耕。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形勢展望[J]。中國國幣市場。2009/01

        2.施發啟。如何看待我國當前經濟形勢[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9/02

        (二)博碩士論文

        1.艾慧。中國當代通貨膨脹理論研究(1979-1996)[D]。 復旦大學 2005

        2. 閻虎勤。中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相互關系及其協調性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8

        (三)學術會議論文

        1.祖強;梁曙霞。后危機時代加快我國發展創新型經濟的思考[A]。江蘇省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2010/11

        2.Jun-e Liu Information school Beijing Wuzi University,101149 Beijing,China Xiaoshuai H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056038 Handan,China Zhanglin Guo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101601 Beijing,China。Macro Strategic Planning For Beijing Logistics[A]。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CCTAE 2010。2010/06

        四、文獻分析

        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分析與發展方式的轉變,目前仍是全國相關領域學者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且我國一些高校以及研究機構的部分研究成果以及達到或者出于領先水平,如:中國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大學等。

        但目前類似的研究大多比較狹隘,從檢索的結果看,其縱觀整個經濟運行層面及其它相關領域的交錯分析較少,因此,此課題——“當前中國經濟形勢與發展方式的轉變”社會價值以及學術意義顯著,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五、學術論文寫作

        眾所周知,2009年是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是中國經濟形勢最復雜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比較困難又比較復雜的一年,是兩個問題兼而有之的問題。從困難程度來說,沒有2009年那么困難,保增長不是主要任務。復雜程度也沒有2010年這么復雜,2010年所謂復雜,是很多問題我們看不清楚,解決什么問題,我們不知道。也不知道中間會孕育什么風險。在2009年預計2010年的時候,大家說今年的膨脹壓力會比較大。從2010年三月份,一系列調控政策就出臺了。包括限制房價的政策。到了5月份,當時在人民銀行開會的時候,很多學者又擔心中國也會出現通貨緊縮。3月份,又開始發生新變化,美國開始貨幣放量政策。解決通貨膨脹的問題,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這就顯示出了2010年宏觀調控的一些復雜程度。

        (一)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在總的態勢來看對往后經濟發展將起著一定的經濟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2011年世界經濟仍可維持溫和復蘇態勢。世界經濟的復蘇勢頭要強于預期,且具有一定的韌性,基本抵御了2010上半年希臘債務危機和隨后的歐盟刺激政策退出的沖擊。展望2011年的全球形勢,經濟增長將較2010年有所放緩,預測在4%左右。美國經濟仍可維持適度增長。歐盟經濟增長超出預期,表明市場信心恢復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財政刺激政策退出的影響,繼續增長的可能性也較大。日本經濟增長前景相對暗淡,但世界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的增長,對日本經濟又有一定的帶動作用,因而日本經濟仍可保持正增長。

        其次,國內發展環境有利于經濟增長。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各級政府積極謀化發展,項目儲備與準備情況良好。經過多年的準備,目前中西部地區發展已步入快車道,大規模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項目正在展開。產業轉移趨勢進一步加強,有利于現有優勢產業繼續保持競爭優勢。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出臺和實施,加快創造出新優勢產業。消費的環境和支撐條件可望進一步得到改善。

        第三,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仍具備較大的運用空間。盡管2010年繼續實施了大規模一攬子刺激計劃, 2010年中央政府財政赤字仍在1%以內,國債余額與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合計也只相當于GDP的40%左右,兩項指標均處于安全線內,并遠低于其他實施經濟刺激計劃的國家。這表明,當前財政仍具有較強的擴張能力,財政政策運用仍有很大空間。

        第四,全球通脹壓力仍保持在較低水平。展望2011年度的國際能源原材料價格,受到世界經濟溫和復蘇、發達國家產出缺口較大等因素的影響,國際能源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國內價格水平特別是PPI與國際能源原材料價格高度相關,明年國際價格的穩定對保持國內價格穩定比較有利。

        現在我們需要的發展不單純是數量的增加,而是要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也即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向“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在于各級領導干部要實現“四個轉變”。 

        1.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這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層面的產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是針對我國農業基礎薄弱、工業大而不強、服務業發展滯后,以及三大產業之間比例不合理問題而提出的。  2.提高思想認識,轉變發展理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要轉變發展理念,堅持科學發展觀,要以人為本為核心,要更加注重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讓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要把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 3.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是經濟增長中要素投入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是針對經濟增長中過于依賴物質資源投入的增加和簡單勞動,而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等對經濟增長貢獻不大的問題提出的。 4.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這是包括內外需結構、內需中消費與投資結構在內的整體需求結構的調整方向,是針對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過于依賴投資和出口帶動的問題提出的。 

        作者簡介:崔柏(1972-),男,河北聯合大學理學院,實驗師,本科;研究方向:圖書學與信息學技術

        孫毓川(1974-)男,河北聯合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助理館員

        參 考 文 獻

        [1] 艾慧。中國當代通貨膨脹理論研究(1979-1996)[D]。 復旦大學 2005

        8]閻虎勤。中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相互關系及其協調性的研究[D]。廈門大學。2008[2] 艾文耕。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形勢展望[J]。中國國幣市場。2009/01[3] 施發啟。如何看待我國當前經濟形勢[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9/02

        [4] 遲福林。“十二五”我國發展方式轉變的趨勢和重點。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5] 呂傳廷; 吳超; 嚴明昆。發展轉型與綠色增長——以廣州2020城市總體發展戰略研究為例[A]。2010城市發展與規劃國際大會。2010/06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内综合91在线 | 日韩AV不卡一区二区 | 亚洲天天做夜夜做天天欢人人 | 孕妇精品aⅴ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综合福利亚洲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