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的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家庭教育;思想政治課;德育
家庭能夠是人們從出生以后開始的第一所學校,所以家庭這所學校中所接受的教育很重要。由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那么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的基礎也可以說就是家庭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一、家庭教育的含義和特點
家庭教育顯而易見就是以家庭為單位,實施的教育。家庭中的成員主要就包括父母、長輩和孩子。那么家庭教育就是指家長和長輩對孩子所進行的綜合性教育或是對孩子形成的家庭影響。因此,其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具體表現:第一,啟蒙性。家庭是人生第一學校,父母、長輩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因此,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性的特點。家長要認識到這一特點,把握好時機,做好家庭教育,為孩子日后成人的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礎。第二,終身性。一般情況下人從生下來以后,不論是在家、上學、工作等等時候,都要與家人聯系,無時不會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比,更具有隨機性和隨意性,少了學校教育的那種有計劃、有組織的、比較系統式的教育,更多的是家長的言行舉止上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將是終身式的,影響著人的一生。第三,親和性。多數的家庭,都包含了父母、長輩對子女無私的關愛和教育,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這是家庭教育特有的親和性特點。
二、家庭教育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的負面作用
(1)重物質關心、輕精神關懷的做法嚴重阻礙了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功能的正常發揮。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物質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現在一家一個孩子,正處于讀高中的這個非常時期,家長們對于孩子物質上的滿足是“一求百應”,甚至出現為了上孩子吃得好、穿的暖,孩子不求也主動的給予孩子,從而以顯示其對孩子的關懷。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大大忽視了孩子的精神成長,不僅沒有給予積極的引導,反而帶入了誤區,讓孩子不能健康成長,精神世界一片狼藉,道德理性嚴重缺失,從而不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功能的發揮。
(2)重分數、輕德育的思想使得學生也不重視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方面的教育功能?,F階段,很大一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到了高中,馬上就要進入大學了,那么以我們目前的升學體制來說,還是分數最重要。所以,多數家長只看重高分,看孩子每次模擬考試、每一科兒考試的分數,排了多少名次,有多少升入重點或是理想大學的機會。對于高中政治課的學習也只是看這科的分數,而并不在意其是否起到了德育的教育目的。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受其影響,忽視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教育功能,并不考慮自己通過思想政治課的學習,都得了什么道理,對世界產生了什么積極的想法,而也只是關注成績和排名。
(3)說得多,做得少讓高中政治課德育教育功能成為空談。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的基礎,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在德育教育上更是需要言傳身教才可以,但往往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都是說得多,做得少,滔滔不絕的用理論來灌輸子女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應該如何如何,但是自己不做,甚至做不到,更有甚者反其道而行之,這樣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對于高中生來說,其并不具備完全的判斷是非能力,而且其自小從父母那里學來的都是些習慣。如果沒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那么對于其來說,思想政治課的學習過程中所傳達的德育教育也不會對其產生效果,所以,家長這種說得多,做得少的教育方式,只會讓高中政治課德育教育功能成為空談。
三、家庭教育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的正面作用
(1)發揮家庭教育的連續性作用,輔助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教育功能的發揮。作為高中生來說,其思想上還有很多不夠成熟的地方,所以在做事時容易產生判斷失誤而發生行為偏差的錯誤,這個時期是需要給予高中生積極引導,從而防止其走上歧途。高中政治課德育教育功能就是要發揮這樣的作用的,但是由于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也處于不同的家庭環境中,所以,不可能很全面、及時的發現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積極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因為家長對于自己子女的了解、觀察要比學校老師跟容易,如果發現有什么異常,給予積極、及時的干預,那么就會避免不必要的事情發生,確保高中生的健康發展,從而達到輔助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德育教育功能向正方向發展。
(2)發揮家庭教育的監督性作用,為高中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的常規工作做好監督。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體現在日常對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就涉及了除了學習、生活和工作等各個方面,學校頒布了一些校規、校紀對這些方面都做了相應的規定,而這個規定的具體實行除了學校外,還要受到家長的教育和監督,從而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3)發揮家庭教育的指導性作用,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功能發揮其引導作用。由于很多家長重分數、排名,而使得學生也不注重政治課德育教育功能,只想著分數、排名??梢娂议L的指導作用有多重要,家長應該把智育和德育同時重視起來,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知道政治課的分數和德育教育同樣重要,認識到自己不僅要具有高文化、高分數,考入到理想的學校,還要同樣具備良好的德性,這樣才能成為高素質人才,才能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的潮流。家庭教育要和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相結合,積極發揮其指導性作用。
四、促使家庭教育對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發揮正面作用的建議
(1)形成家長和學校具有思想德育教育統一戰線。家庭教育的主要施教者就是家長了,家長和學校教育比較起來具有啟蒙性、終身性、親和性和權威性的特點,所以,家長和學校如果形成了思想德育教育統一戰線,就更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從而培育出智能和德能全面發展的學生。
(2)提高高中生家長的素質。高中生家長的素質決定了學生能否具有高素質的前提。家長是子女的啟蒙老師,家長如果素質高,子女耳濡目染也會得到一定的熏陶。那么就會為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學生,更有利于開展高中生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的開展。
(3)重視對家長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訓。要想讓家庭教育很好的對高中思想政治德育教育發揮正面作用,就必須和家庭教育的實施主體進行積極溝通,并對其進行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培訓,讓家長掌握更為科學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從而實現教育目的。
五、結論
總之,家庭教育的存在是實現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它以其自身的特點對孩子進行著重要的教育過程,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具有高品德、高素質的孩子,有著更好的人生和前途。而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也是對高中生這一特殊時段的孩子進行更為科學的引導和教育,希望培育出更為有用的接班人。所以,家庭教育應該和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積極而有效的發揮其正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進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學新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1)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引作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1
中央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這表明作為高校應該具有的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
一、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現實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只有24個字,這個24個字從國家、社會、個人層面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感,也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價值使然。而高校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政地,是貫穿學校工作的始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的高貴的品格和思想覺悟,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主義人才培養要求相適應,符合人才培養,德育優先的體要求。
我國已經處在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社會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協調發展,但還存在很多矛盾性的問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迅猛,不同的社會思潮已經入侵到中國,對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價值認同有很大的影響,影響社會的進步與發展?,F在有部分學生崇拜明星,有崇洋的心態,總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外國的星星比中國的亮。在學習上不努力、考試作弊、學風不正;在思想上拜金主義崇尚,喜歡過享受的生活;在誠信方面也缺失。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進大學生的頭腦、武裝大學生的頭腦,為大學生指明方向。
二、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指引作用需改變教學模式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內涵豐富,邏輯結構嚴謹。它是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優化精華和中國人民的智慧。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的歷史過程,是持續不間斷的學習領悟過程。需要高校改變教學模式從而更好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一,改變教育教學模式。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學生數量多,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對象高校的工作帶來困難,對人才的培養也有困難。傳統的教學方法有些滯后,不能適應新時期高校的教學要求,要分參差教學,逐步成梯次的執行教育教學,要正對性的教學,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時效性。第二,改變高校師資隊伍。過去我們很多非思想政治理論專業的老師也在上政治理論課,沒有思想政治理論專業素養的老師不是不能上,只是缺乏一定理論素養去上課會達不到一定的效果。這樣對自己也不能提高對學生也的政治素養也不能達到預期目標。要努力的提升高校思政課老師隊伍知識結構,讓老師們不斷的充電,努力的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方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實現其自身的價值作用。第三,認真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指引功能。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社會主義價值觀經歷一個演變的過程,是融合吸收了很多精髓的東西,24個字大學生都能爛熟于心,但是真正的提出背景、理論來源、現實意義,絕大部分學生是不清楚的。授課老師必須要先吃透教程講義,吃透每個字的理論含義,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要讓學生領悟到最核心的東西。
三、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策略
正確合理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策略中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指向作用,需要智慧,需要明白策略的意義以及做出合理的指向方法。第一,高校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宗旨是為廣大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所謂正確的價值觀是對人生有意義,為大學生在做出價值選擇時有借鑒的地方,不能讓大學生迷迷糊糊的對自己所作所為看不清楚,摸不著頭緒。傳統的思想政治課有些滯后,已經不能適應今天的要求,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塑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做出新的調整,做出變革。要把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名族觀教育落到實處就需要不斷更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模式或者策略。這樣才能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健康發展。第二,傳統優秀的中國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足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是我們的命名和跟基。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沉淀是我們的驕傲,我們不能忘記或者丟掉傳統優秀的歷史文化。不能認為過去的都是些過時了的不需要再學習,片面的批判這是不對的。廣大青年應該明白中華文化為什么源遠流長從未斷層,并對世界都具有深遠的影響,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在思想政治課中需要落到實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發揮作用,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生根發芽,需要多種途徑、多種方法來傳播。高校學生他們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高校教育工作者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功能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運用到大學生生活學習之中。建立微信平臺,通過網絡傳播正能量,弘揚高尚的道德情操,傳承中國優秀文化,培養愛國奉獻的道德公民。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貫穿于高校各項工作的始終,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引作用就必須做出一些舉措,目的是增強大學生的意識形態的辨識度,提升大學生素質,培訓大學生人格的完善。讓大學生做利國利民的合格人才,這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力量之基。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7)08-0144-02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高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渠道。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進一步推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根據當前高中學生思想狀況及其形成原因,以及高中政治課程標準,我們提出以下加強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對策和建議。
1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改革
按照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的課程設置,高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比較集中地進行哲學常識、經濟常識和政治常識教育。現行課程的設置,對于幫助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確地分析和觀察社會的經濟現象、政治現象,逐步確立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作用是比較明顯的,是其它課程不可替代的,但在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方面也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如法律意識教育內容在思想政治課中雖有一定的反映,但相對比較薄弱,而道德教育、心理品質教育的任務,幾乎完全讓給其它德育渠道。在高中階段,學校的道德、法律行為規范教育和心理品質養成教育,難以在初中教育基礎上適應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進一步加以提高。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應當按照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的要求,把常識教育同其它必需的社會科學常識教育相結合,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心理品質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2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材改革
當代的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與改革開放相適應的現代意識,他們思想活躍,勇于探索,樂意學習、掌握和接納新思想、新理論。與此同時,他們的價值觀趨向務實化、功利化和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用理論武裝他們的頭腦,統一他們的思想,這是當前高中思想政治課改革,特別是教材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
當前要以基本原理,尤其是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理論為中心內容,緊緊抓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個精髓,圍繞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對學生進行常識教育,引導學生更好地領會基本原理的精神實質,更好地掌握的立場觀點、方法;引導學生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認識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一系列現象和問題,正確處理人生道路上的眾多矛盾和沖突。
因此,要增強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現實性。在當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確有許多新問題需要給予新的理論說明。在改革教材編寫中,要不斷吸收理論界已被公認的體現時代要求的新的研究成果。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更好地領會的基本觀點,才能更好地提高常識教育的信度和說服力,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3 深化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根據當前高中學生思想發展中認識水平和行為表現的不協調性、理論認識和能力水平的不協調性的實際,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一定要堅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方針,進一步推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切實把加強基儲培養能力、提高覺悟、規范行為的教育目標落到實處。在教學方法上,要堅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他們的成長需求、認知特點和思想實際,注意貫徹啟發式的教學原則。要在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的基礎上,緊密聯系改革開放和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領會基本理論,尤其是黨的現行的方針、政策、路線的精神實質,努力將學到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有關社會科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內化為觀念,外化為行為,切實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道德、法紀、心理素質。在考核方法上,要著重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和運用能力,把檢查和促進知識、能力、覺悟的提高和認知與行為的統一作為考核的依據和出發點,切實改變單純考核學生的知識積累和應試能力的做法,把開卷考試和閉卷考試、撰寫小論文和寫調查報告、書面考核和行為表現考評結合起來;以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和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的落實。
4 強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三結合網絡
當前高中學生的思想狀況,既與學校教育有關,又與家庭教育、社會環境有關。因此,為加強對高中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學校內部,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與班主任工作、團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在學校外部,必須與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相結合。要充分發揮“三線”(思想政治課、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一面”(各科教學、各項教學活動滲透德育)的學校德育體系和“三位一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一體化)的大德育網絡在對高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我們要從大德育的角度,努力加強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其他德育渠道的協調,強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三結合網絡,以形成教育教學的合力,取得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實效的綜合效應。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改革;教育理念;高考備考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4-0295-02
中學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既重要,又特殊的課程,既承擔著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制度的教材解讀,又肩負著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任,也承載著向學生傳授政治學科的基本知識的責任,為把思想政治課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就必須與時俱進地開展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特點決定了現代意義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絕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課堂也僅僅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部分。我們應更深刻地開展和挖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其他方式和特色,服務于我們思想政治課本身,實現思想政治課課堂與課外的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的大陣地,挖掘適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各種形式,才能真正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而無論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怎樣進行,都不可能離開高考備考這一目標。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是為了更好適應高考備考的需要,而高考備考的目標,又從宏觀上對我們進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提供指導和引導。因此我們需要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與高考備考二者之間的最佳、有效結合。
一、以高考指揮棒為導向,積極推動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
(一)努力構建高效課堂
傳統意義上的政治課課堂是“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一節課教師喋喋不休地給學生灌輸書本上的知識,這也是政治課顯得枯燥、乏味、不受學生歡迎的重要原因。雖然近些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教育方式受到師生的摒棄,但還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著,特別是一些年老的教師,不是對新課改的理念不支持,而是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授課過程和習慣往往一下子很難改變,因此,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1.轉變觀念,樹立新課程改革理念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一種先進的指導思想,就不會有大的進步和發展,同樣一個老師如果沒有一種與時俱進的先進理念,也終究會被教育所拋棄,被學生所拋棄。為此每位老師必須加強對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增強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領悟,才能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插上騰飛的翅膀。
2.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主導
“教學相長”是自古以來的圣訓,教與學本身就是一個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過程。為此教師在授課前,必須充分的備教材、備學生,真正地吃透教材,真正地為學生之所想、備學生之所需,這樣才能真正把握學生的內在需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思想政治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回歸教育的本真,真正體現教育的藝術性。
3.積極探索和實踐“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思想政治課新模式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適應了高考備考的需要,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討、提升能力。臨沂一中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中,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學生分小組去做,每個小組選出組長,從而打破傳統的座位模式。在授課過程中也能夠最大程度的發揮每個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得積極性,每個小組先自行去準備老師提前布置的學習任務,由組長分工好每位同學的具體任務,最后由組長總結探究成果,或以書面的形式、口頭的形式,或是PPT的形式給全班同學以展示,再由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進行總結點評。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養成了課前準備,課中合作探究、合作學習,課后總結提升的能力和習慣,很好地實施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是對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一個有益的嘗試。
4.合理、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教學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我們可以充分汲取其優點,實現政治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完美結合,學生也就不會再感到政治課堂的枯燥、乏味。當然由于各地、各個學校的實際情況不同,也不可能每個學校、每節課都能這樣做,而且如果單純為了形式而使用多媒體,用所謂的新穎、熱鬧、花哨沖淡了課堂教育的主題,那還不如少用、或不用。因此,對于多媒體教學,要經過充分的設計,合理恰當地使用,方能彰顯其對政治課堂的積極貢獻。
(二)認真開展時政特色教育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一名中學生,必須時刻關注時政教育。政治教學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與時政密不可分,離開了時政依托的政治教學就好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毫無生命力。因此,必須充分開展時政教育,并通過時政教育承載思想政治課的教材內容,這永遠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
第一,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環節時,可以更多地引用時政背景材料,特別是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往往能集聲、形、文并茂的優勢,最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特色。這就需要教師廣泛的搜集材料,特別是與本章節有關的最新時政背景材料,學生感興趣的、能產生共鳴、認知的時政材料,認真地進行課堂設計,方能最大程度的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新穎性。
第二,定期開展時政報告會。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離不開與之緊密相連的時事政治,為此要想搞好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就必須及時、有效地開展此類教育。各教研組可以輪流安排有關教師定期舉辦近期時政中影響比較大、學生比較關注、具有良好教育意義的重大時事新聞的講座,讓學生從講座中獲取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體現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特色。
(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與思想政治學科有關的社會實踐活動
教材的有些理論是十分晦澀、深奧的,從學生的角度來理解的話,缺乏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學生是不可能真正深入理解和領悟的,也難以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因此,在學習到有關章節的內容時,教師不妨組織全班學生親自參加與之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既期望、又興奮于此類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從課堂外、學校外、社會上獲取的知識,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遠比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講一些空洞的理論要深刻得多、透徹得多。
這就需要教師有一種十分敏感的眼光既把握教材的主體內容,又考慮本章節內容與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可參與度,充分考慮、認真組織,方能實現兩者的最佳結合。比如,教師在講到《政治生活》第一單元“公民的政治參與”的時候,就可以組織學生在當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了解、調查、參與,他們是如何開展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這樣學生就能對這一部分內容,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領悟,學起來自然就不覺得那么枯燥、乏味。
二、以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為契機,努力探索實踐高考備考新模式
(一)堅持夯實教材基礎知識不放松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边@句詩很好地說明了高考命題中對基礎知識考察的特點?!叭f變不離其宗”,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所依托的根基和根本就是教材的基礎知識,也就是說,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無論如何進行,都不能拋棄了教材的根本,只能加強。為此,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中,必須緊抓教材的基礎知識不放松,離開了教材基礎知識的教學改革終究是不長遠和不現實的。如:2011年山東卷中,實踐和認識的關系、文化的特點及影響、國家管理形式和國家結構形式;2012年山東卷中,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有關幾個重要的國際組織的特點、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等無不體現了對教材基礎知識的考察。
(二)堅持能力立意,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考查
思想政治高考中考查的四種能力是: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問題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近年來的文綜試題越來越重視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更加注重考查考生以實踐者、參與者的身份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必須養成良好的立體思維品質,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了事。為此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時,更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去組織、調查,學習的過程就是能力培養的過程,這其中也必然涉及其他的相關學科,而這恰恰是我們高考命題所注重和考察的。如:2012年山東卷中的31題,“運用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的知識,談談我們應該怎樣開展學雷鋒活動。”此題就是對高考四個能力考查的典型例證,學生需要先從材料中獲取和解讀有關問題,然后再調動和運用“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的知識,將問題與答案進行描述和闡述,再進一步論證和解決問題。
(三)在試題選材上,更加關注民生、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緊跟現實、緊扣時代是政治試題的特點,也是其生命力所在。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更體現了在這方面的關注,不管是課堂、課外、還是校園廣播新聞、社會實踐活動所選取的材料。
(四)凸顯新課改理念,彰顯人文、理性、道德和法治
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僅承擔著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更重要的還在于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教學,向學生傳遞我們這個社會所提倡的一種人文、理性、道德和法治精神,真正實現我們思想政治課所承擔的教書育人的重任,也是思想政治課本身的落腳點和歸宿。因此,在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中必須適時、及時、恰當地選取社會中有關人文、道德和法治精神的經典案例,來幫助學生去體會、感受這一切。而這無不在高考中體現得淋漓盡致:2012山東卷中,我國在對外貿易過程中多面臨的國際反傾銷問題,就需要我們理性、客觀地對待;開展學雷鋒活動又是我們所倡導的一種人文、道德理念的一種彰顯。
總之,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與高考備考二者緊密聯系、相得益彰。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既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體現了對學生的一種人文教育和關懷,順應了高考改革、備考的需要,又是對教育規律的進一步探索和實踐,更彰顯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加強對高考命題的特點和規律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高考、實踐我們的思想政治教學改革。愿我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越走越遠,愿我們在高考備考的探索中越來越有成效。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中 思想政治課 審美教育
Abstract China's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come out of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it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quality education. At this time,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been highlighted, the esse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high school is a moral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is process will produce the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esthetic education, mainly from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esthetic education connotation, the facing difficult position and the realization way and the realization significance four aspects carry on the preliminary inquisition.
Keywords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esthetic education
1 高中思想政治n的審美教育
早在我國古代就很重視藝術的感染作用,如春秋時期的孔子,他主張“文質彬彬,然后君子”,強調從外到內都要發展,才能符合“君子”的要求。而要達到“君子的人格”標準,就需要融入審美教育。再如近現代的,他在教育方針中明確了美育的地位,更全面地闡述了美育。
思想政治課不僅是一門思想政治理論的德育學科,也是一門具有情感屬性的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的指導下,逐漸把審美教育的內容融入其中。其最初的形式主要通過思想政治教學的藝術展現出來,這種側重于從方法論來美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以及美學的審美價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主要通過藝術的形式實現。
思想政治課中的審美教育是在思想政治課的視野下豐富了審美教育的內涵,使思想政治課與審美教育相融合,也就是德育與美育的結合。換言之,思想政治課不是枯燥乏味的理論課,它也是富有情感的課程,應該有美的體驗,應該加入審美教育的思想。
2 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審美教育困境
在應試教育背景下,當前學校、社會和家長更多地關注高中學生的考試成績,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而審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社會背景和社會心理之下更容易被忽視。
目前,在學校中并沒有獨立的審美教育課程,所謂的審美教育或者更多體現在教育教學的理念和規劃上,或者寄棲于一些學科、課程之中,而以高中學生的思想品德培育為宗旨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之中,審美教育也往往只是一種構成要素,而不是教育教學理念,并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相脫節。反思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不甚理想,不能滿足高中學生思想品德培育提升以及全面發展的需求,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沒有真正和美育相結合。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已經成為一個具有重要價值的理論與實踐課題。
3 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審美教育的實現途徑
3.1 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
教師素質在教師的綜合能力中占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政治教師更要重視自己的素質,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理念。這就要求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只有自身的審美素養提高了,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的審美素養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3.1.1 教師要具有內在美的品質
一個人的品質是個人綜合素養中的核心部分,對自己及他人的發展會產生巨大的影響。作為一名教師,具有教書育人的職能,其內在美的品質顯得尤為重要。
(1)高尚的道德品質。思想政治課中的審美教學要求教師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質,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政治判斷力。教師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言行,要具有高水準的道德品質,從而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哲學,通過事物的現象看到本質,進而教導學生做一個明辨事理的人。
(2)專業的教學能力。作為一名教師,專業的教學能力是核心。只有具備專業的教學能力,才能輕松駕馭教材,區分教學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只有具備過硬的教學能力,才能把審美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課中。首先,教師要對思想政治學科有足夠的熱情,要有敬業精神。只有擁有飽滿的熱情才會更加出色地備課及授課,才會積極地在思想政治課中加入審美教育,使得學生能夠自主地去追尋真、善、美。其次,教師要具有系統的思想政治學科知識,這是進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礎條件,也是進行思想政治課審美教學的必然要求。只有具備了專業的學科知識,才能對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才能因材施教,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掌握所教學科的知識,還要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只有具備專業的教育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此外,教師還要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3)崇高的審美意識。教師只有自身具有崇高的審美意識,才能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發現美的存在,才能在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才會讓學生有更好的審美體驗。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會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自身審美意識的前提是教師具備美學的相關知識,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審美修養,進而與思想政治課教學相結合,實現審美教學目標。
3.1.2 教師要提升外在美的形象
要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教師不僅要有美的內在品質,還要有美的外在形象。美的外在形象主要包括教師的教態美和語言美。
(1)教態美。教態是教師呈現給學生最直觀的第一印象,教師具有美感的教態,可以使學生得到視覺上的美感。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感官刺激會讓學生更主動地接受審美教育,會使學生有美的享受。教師的外表其實是其品德修養、人格氣質、思維特質、審美情趣等多方面的外在體現。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適當選擇服飾和教態,讓其更加貼合教學內容。
(2)語言美。語言是教師特色風格形成的基礎,教師的語言美對其教學風格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要想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教師的語言美是不可或缺的。首先,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嚴謹。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要注意自己語言的科學性、嚴謹性。其次,教師的語言要具有啟發性。在理論性較強的思想政治課學科中融入審美教育,要逐層啟發學生,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最后,教師的語言要生動活潑。思想政治課本身理論性較強,比較枯燥,這時候就體現出教師語言美的重要性。優秀的思想政治課,不是枯燥的理論知識講解,而是要讓學生有愉悅的審美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入讓學生喜聞樂見的相關的神話傳說、經典故事、古詩詞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2 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優秀的思想政治課單單憑借教師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具備相應的審美能力。只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建構優秀的思想政治課堂,才能使師生雙方都得到更好的審美感受。畝培養學生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3.2.1 發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發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基礎,也是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注入審美元素的重要途徑。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感受美的能力,有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學生應該對美的事物有強烈而敏銳的感受力,不斷獲得豐富的美感享受。這樣有助于思想政治課的審美教學順利進行,學生可以更加主動而積極地配合老師,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經濟生活》第三課中講到消費的相關知識,里面展示了購物場景,這可以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哲學美,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民族榮譽感,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社會美和國家美的感受力,進而可以發現美、創造美。
3.2.2 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
在感受美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有發現美的能力。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存在,這就要求我們要有一雙可以發現美的眼睛和發現美的心。現今社會不主張培養“死讀書”的高分學生,而是要求學生全面發展。高中生的主要生活場所是學校,但并不乏美的事物。在學校中有人文建筑、花草樹木、一些品德高尚的學生與老師等等,這些美的事物等待學生去發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政治課堂中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美的元素,逐漸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
3.2.3 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所謂創造美的能力,即在感受美和發現美的前提下,通過一定的審美活動,通過美的現象看到美的本質,最終通過這個本質的有關規律來創造美。感受美和發現美是提升審美能力的必經之路,是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我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強調審美教育是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而感受美和發現美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要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4 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審美教育的意義
4.1 理論意義
從性質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和審美教育分別屬于德育和美育。從范疇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與審美教育在精神內涵上是相通的,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哲學的視角下對德育與美育進行審視,可以為中學素質教育研究提供一個新的理論視角,豐富了中學教育理論,有助于推動中學各學科的發展。
4.2 現實意義
審美視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出的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審美教育的實現途徑,期望能夠對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進而使教師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理念,培養健康的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提高他們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席勒.審美教育書簡.[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 李澤厚.美的歷程.[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
[4] 葉朗.美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 檀傳寶.德育美學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體驗性活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3-0086-03
打破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方式,建立新的體驗性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追求,思想政治新課程的改革也倡導這一新的體驗性教學方式。
一、體驗性教學活動的含義與特點
1.體驗性教學的含義。高中思想政治課體驗性教學,是指在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規律,教師積極模擬情境或提供實踐機會,學生通過親歷事件憑借其情感、直覺等自主地體驗教學情境,并從中體會和感悟知識,獲得相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的教學形式。
2.體驗性教學的特點。①主體性。思想政治課的體驗性教學是一種主體體驗的教學。這一主體體驗就是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發言權、思考權、想象權,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調整自己在知、情、信、意、行等方面的力量,達到深層次和個性化的自主體驗”。②主動性。思想政治課的體驗性教學是一種主動體驗的教學。在這一教學情景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并認真地進行感受。學生通過自然融入,積極配合老師的互動,主動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③過程性。思想政治課的體驗性教學是一種在過程中進行的教學。這種體驗性教學的教學步驟是“體驗—領悟”。體驗是過程,領悟是結果。因此,只有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
二、目前思想政治課體驗性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體驗性活動發展得非常迅速,已廣泛深入到高中課堂中,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既減輕了高考所帶來的壓力,又遵循了素質教育所提倡的“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的根本宗旨,同時有力貫徹了《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的相關文件精神。但是,體驗性活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困境和麻煩,因而出現了一些弊端。
1.體驗性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體驗性教學活動是從教師教的體驗性角度來說的。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結合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現狀,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既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又建構了知識和經驗體系。當前,體驗性教學活動運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和體驗性學習活動一樣都有很大發展,但不足之處仍值得深思。第一,來自于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與先進的教學理念的沖突。傳統的常見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也就是講授式教學。傳統的教學理念表現在教師既過分強調思想政治學科本位和知識本身,又過分強調教師的教和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適應性學習方式。隨著課程教研的改革,新的教學理念出現了,表現在以學生“會學”為目標,注重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學生體驗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注重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二者之間存在著沖突,傳統的教學理念只注重“結果”,忽視“過程”,而體驗性教學注重體驗的過程,它允許學生對結果有自己的理解。第二,來自于課時與教學任務的沖突。眾所周知,由于沒有三大主科那樣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數比例高,所以在課時安排上比較緊湊,而涉及到的教學任務量又大,這在客觀上給體驗性學習活動在課堂上的運用帶來一定難度。要做到既提升了學生的成績,又把體驗性學習活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到如火純青的地步,就需要教師擁有高超的學科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及隨機應變的課堂教學技巧等。第三,來自于只強調學生學習知識和思想品德培養的沖突。體驗性教學活動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強調學生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最終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注重的卻是教會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找到獲取知識的捷徑,而往往就會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的培養,在這點上與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初衷相違背。
2.體驗性學習活動存在的問題。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體驗性學習活動一般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閱讀、聽講、研究、實踐和反思等步驟獲得知識、經驗和技能。當前,我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體驗性學習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同時卻也面臨著許多窘境。第一,來自于傳統的知識學習方法與先進的知識學習方法的沖突。傳統的知識學習方法表現為學生被動學習知識,過度依賴教師的指導與幫助。而體驗性教學活動,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中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理論相結合發揮主體能動性主動學習;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經驗體系,并以此來探索適合自己的獲取高中思想政治課知識的方法。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課的過程中,即便教師已經把體驗性教學活動運用到思想政治課的課堂上,學生仍然習慣于被動地學習知識的方法。第二,來自于年級間的沖突。體驗性學習活動在高一和高二的思想政治課的課堂上或許能看見蹤影,但在高三課堂上,幾乎無處尋找。高三的思想政治課是對整個高中知識的復習,面臨高考,試卷滿堂飛,教師和學生都有心無力。因此體驗性學習活動的想法多數時候只能停留在理想狀態。第三,來自于學生主動接受與抵觸心理的沖突。經過了長時間的被動的學習之后,學生對于教師已經有了太強的依賴性,一旦離開了教師,學生便猶如瞬間失去了方向感,體驗性學習卻表現為學生去主動接受知識。把體驗性學習活動引入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生對其普遍接受程度不高,從閱讀、聽講、研究、實踐到反思等步驟都已經打上了思維定式的烙印,學生已經習慣了緊張而被動的學習環境。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體驗性教學活動的深化
根據當前體驗性教學活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上運用的現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對其加強建設。
1.學校方面的深化。學校的努力是宏觀層面的,它可以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的實施。第一,學校可適度增加思想政治課的課時量,盡量解決教師引入體驗性教學活動的需要與課時緊湊間的沖突。在不斷權衡間把主動權交給教師和學生,使學生在體驗性活動教學中獲得最大的益處,體驗到現代教育對學生的尊重。第二,平衡各年級間運用體驗性活動的比例。與別的學科一樣,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體驗性活動在高一和高二運用的比例過高,在高三幾乎為零。學校要和各年級思想政治教研組達成一致,從宏觀上加大在高三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中運用體驗性活動的比例,讓教師懂得適當引入體驗性活動,反而會促進學生發展。第三,加大對教師思想的教育力度。要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來教育教師,讓教師懂得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不是固定的。教師要視情況將傳統教學方式與體驗性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進而運用到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中。更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全面教育,這樣在客觀上有利于學生突破自我的心理防線,如朋友般與教師交往,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益。
2.教師方面的深化。接下來就是教師在微觀層面的努力了。第一,教師要運用“課堂活動”策略。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材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堂活動”,給學生創造體驗機會,讓學生在體驗中尋找到答案,使其既學習了課本的知識,同時又提高了獲取知識的能力,同時促進學生知與行的統一。第二,教師要運用“角色扮演”策略。角色扮演是體驗性教學活動較重要的一種形式。角色扮演,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使他們的思想行為符合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預期和學校、社會的期待。例如在講授《生活與哲學》第十二課第三框“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編導一個情景劇,主要內容是不同的人看到老人摔倒在地時的不同做法,角色有老人、路人甲、路人乙,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親身體驗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通過對角色的不斷體驗,學生學習知識可實現“理解—實踐—再理解—再實踐”這樣一個循環。這一循環使學生不但知道所學的知識是什么,還要知道為什么以及怎么運用。第三,教師要運用“現實體驗”策略?,F實體驗是思想政治課體驗性教學中不常見的一種形式?,F實體驗很多時候需要學生走出校園身體力行,但這樣的機會是很少的,對學生來說也是很珍貴的。例如教師在講授《經濟生活》第六課第一框“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的內容時,可根據銀行的三大業務,將全班分成三組,分別到不同的行業了解“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這三大系統的工作流程和現狀,然后在課堂上分別匯報調查的情況。親身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這樣學生就參與了知識的“同化—順應—平衡”的全過程。
3.學生方面的深化。學生是思想政治課真正的主人,這一點已毋庸置疑。體驗性教學活動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體驗,促使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首先,學生擁有充分的自。要行使自主體驗式學習活動的權利,學生在閱讀、聽講、研究和實踐等過程中擁有無可爭議的發言權。例如教師在講授《經濟生活》第六課第二框“股票、債券和保險”的內容時,學生對股票投資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股票投資風險大于收益,有的學生卻持有與之相反的看法,同時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購買股票,親身體驗股票投資的利弊,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其次,學生應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變被動體驗為主動體驗。例如教師在講授《生活與哲學》第十二課第一框“價值與價值觀”的內容時,可以舉出郭明義與只想著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的案例,讓學生談談這兩種人的價值觀,同時學生可以在課外體驗一下這兩種人的做法,通過親身體驗,學生會有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讓學生對價值觀方面的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所以,學生應主動地配合教師的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體驗性學習的效果,實現理想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標。
如今,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體驗性活動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就是因為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營造體驗情境,拓展第二課堂,適應了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的發展趨勢。不過,我們也應看到其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這需要教育界同仁戮力同心,共同奮進,把這些不足之處轉變為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堂教學改革新的突破點。
參考文獻:
[1]靳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13.
[2]孟慶男.論大學課堂的體驗性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2010,(4):161.
筆者在少數民族地區從教多年,在教學中發現,這些地方的學生思想政治學科學得不好。很多學生甚至有不少的教師,都有這么一種觀點,認為思想政治課的學習靠的是多背,考前需要做大量的題。而有的教師則不這么認為,他們認真備課、努力講課,力求把思路理清,把理論及問題講透,可結果學生還是沒能理解,更談不上會運用了,考試成績無法提高。學生該背的背了,習題也做了不少,考試成績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有的教師認為,是教師上課時沒講清楚,學生對理論沒有理解和掌握。學生沒有掌握、沒有理解是事實,但是不是教師沒有把知識講清楚呢?那可不一定。
為了弄清楚學生學不好思想政治課的原因,更好地展開有效教育,筆者根據學校有效學習課題研究工作部署,對本縣高中學生展開了一項與思想政治課學習有關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本縣幾所高中的部分班級的學生在學習思想政治課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學生普遍認為思想政治課不好學、乏味,教師雖然講得很清楚,但理論還是不好理解,平時學習主要靠背,考前則實施“題海戰術”。二是學生缺乏對社會的真實認識,對教師所講的自然科學常識和人文常識了解的不多。三是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缺乏正確動機,依賴心理比較強,對學好思想政治課信心不足,對思想政治課學習沒有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專注力差,易受到無關信息的干擾。四是在考試中,學生閱讀概括能力差,不會用思想政治術語表達問題的答案。
高中思想政治課為什么那么難學呢?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學生初中時所學的思品內容相比,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問題,還是哲學問題,都更加抽象,理論性也更強,有更鮮明的時代性和現實性,思想指向性很強。在我們這里,不少學生學習也很努力,在識記方面做得也很好,但對于理論知識往往不理解,更談不上對知識的運用了。學生為什么不能理解和不會運用這些理論呢?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這些學生缺乏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條件,即不具備相應的能幫助其理解這些理論知識的社會信息。
在我們這個地方,思想政治課安排的課時比較少,教師為在45分鐘的時間里完成授課任務,用來輔以說明理論知識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在教學中,教師多從假設學生已經有的經驗和相應的感性認知出發進行授課,習題訓練中更多的是由理論到理論。由于學生對社會缺乏足夠的感性認識,所以他們對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理解起來很困難;由于他們對社會缺乏應有的情感,對社會科學興趣度不高,所以教師所提出的社會知識總結和設想也就對他們失去了誘惑力。如何建立師生共同擁有的以社會事實信息為基礎的課堂,在更扎實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解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解決如何使學生自覺擁有各種社會信息這一問題。這就是我要談的在少數民族地區實施有效教育的內容之一――思想政治教師要拓展學生的社會課堂。
思想政治教師要拓展學生的社會課堂,需要通過自身教學的改進,培養學生自覺關注和收集各種社會信息的習慣,解決制約思想政治課教學學生社會感性認識不足的問題,增進學生對社會的了解。那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拓展學生的社會課堂,讓學生在感性認知方面跟上時展的步伐,增進高中教學的有效性呢?我們只有從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缺乏社會認知這一根源人手,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首先,我認為,我們這里的學生缺乏社會有效信息的客觀原因有:少數民族地區的地理位置偏僻、經濟基礎薄弱、人文環境落后、信息閉塞等。
其次,我認為,學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觀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教育教學觀念落后。就現代經濟、思想政治及文化等方面而言,少數民族地區地理位置偏遠,社會落后,文化缺乏;學校教育目光短淺、觀念陳舊,多數教師采用的還是說教式教學,教學的過程就是對學生進行知識“奴化”的過程,校園里缺乏民主與自由的氣息。這在無形中制約了學生對社會的關注。
2 教育教學出發點、動機錯誤。從社會、家長到教師,都希望學生通過高考跳出貧窮落后的環境。將高考當成改變命運、擺脫落后工具,使當地的教育改革總跳不出急功近利的包圍圈,而這種認識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必然不可能顧及太多社會現實的東西。
3 完美的人文科學理論與設想同現實生活的巨大反差。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往往沒有向學生講清科學理論同現實生活的關系,使思想政治理論失去了本身應有的引導功能,學生沒有形成自覺面對社會和主動認識社會的習慣。
4 沒有發揮專門機構的作用。雖然有的學校設立了信息活動中心之類的管理組織機構,但這些機構的設置多數成了擺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在信息時代,學校所設立的專門機構不發揮作用,學生面對鋪天蓋地、復雜多變的信息感到無所適從或者麻木不仁。
5 對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應有的內容認識不到位。在教學中,教師在主動喚起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培養學生對社會的情感等方面不夠重視,換個說法,就是沒有把如何培養一個有血有肉的合格公民看成思想政治學科的主要功能而是把知識、考試看得太重。這樣,課堂的真正意義就離現實要求越來越遠。
據以上分析,我認為在這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教學工作者特別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①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增強對網絡信息的辨別和選擇能力。由于網絡信息泛濫、復雜,傳到學生那里的信息是零散的、不全面的,或者是虛假的,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分辨信息的真偽,了解真正的社會。②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關注社會,養成對社會關注的習慣。③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社會獲取有效信息的學習能力。④教師要引導學生理順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完美的人文知識與社會現實的關系。
二、轉變教學觀念
羅曼?羅蘭說:“即使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獲得體驗,加深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F代教育是養成教育,不再是知識的簡單傳遞,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讓學生帶著一定的任務,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實踐、總結,培養學習能力;要尊重、滿足學生獨立性和創造性的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允許錯誤和失敗,不直接否定、批評學生;要盡可能多地創設信息渠道,引導學生用政治的眼光去觀察社會;要克服應試帶來的浮躁心理,改變消極心態,本著無私奉獻的心態開展教學;要認清教學中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學生的社會主體意識就會被喚醒,他們就會自覺地關注社會。
三、加速課改的步伐,增強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①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如通過合作學習、辯論會、撰寫小論文等形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②利用現代教學新手段,將思想政治課教學生活化。③模擬開展各種社會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增強思想政治課的趣味性。④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并以活動狀況作為學生學業評價的一部分,激勵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四、培養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動機、信心和興趣
①重塑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明確讀書是獲取文化知識以及前人經驗的一個途徑,是進行創造、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學習既是獲得知識、經驗的途徑,也是養成特定能力的途徑和過程。由此引出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的必要性及學好這門課的方法。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②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許多學生在應試教育中不斷失敗和受挫是其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部分學生轉移了興趣點和關注方向,我們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引導,促進其重拾自信。③培養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教師要通過組建興趣班等形式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而且要堅持下去,不要流于形式。
只有學生有了學習動機、信心和興趣,思想政治課教材以及教育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成為學生成長中的一種引導方向,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推進有效教學。
五、培養學生關注和收集社會信息的習慣和能力
關鍵詞:中專教育;思想政治;學生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50-02
對于中專教育的思想政治課來講,只有根據各學校實際情況,深入分析中專學生群體思想方面的特征,了解剖析其特殊性,并采取相應措施改進教學方式,才能真正發揮思想政治課的作用。而當今中專學校思想政治課,不重視改造學生思想行為的實際需要,僅僅作為課程需要而設置,筆者認為應該對思想政治課進行必要的改進。
一、中專學生生源分析
中專教育所面向的招收對象主要是16~18歲之間的未成年人。與剛恢復高考時的狀況不同(那時候的大中專學生鳳毛麟角,都可謂是當時青少年中的佼佼者),在我國現階段,擴大招生使得升學率普遍提高,就學歷而言,這類學生最高學歷一般為高中,主要包括高中輟學生或者初中輟學生;就綜合素質而言,這類學生在普通初中或高中階段通常被視為“差生”,無論學習成績還是思想素質都不能與其他學生相比。以筆者所在的中等財會學校為例,學??偣灿?69名學生,其中90%以上為農村戶口學生,有138名為初中畢業未考入普通高中的生源(占51.3%),49名為初中輟學生(占18.2%),其余82名為高中輟學生源(占30.4%)。
二、中專學生思想特點分析
當前中專學生群體以初中后學生為主,這個階段正是學生青春期發育階段,其身體與心理正趨向于成熟。盡管中專學生生源相對處于劣勢,但不能就此否認其作為青少年本身具有的同階段其他類學生相同的思想特征:
1.思維活躍,可塑性強,但思想穩定性差。這個時期,他們的感覺、知覺靈敏,記憶力、思維能力不斷增強,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占據主導地位,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都有顯著的提高。但青少年學生的身心、思想還處于未成年時期,思想觀念、政治態度、價值取向等也正趨于定型的關鍵時期,這也表現出思想穩定性差的特征。
2.智力發展迅速,求知欲強烈,但盲目性強。青少年期由于大腦機能的不斷增強,生活空間的不斷擴大,社會實踐活動的不斷增多,其認知能力獲得了長足發展,他們對周圍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較強的探究意識,這也是部分中學生“追星族”產生的思想基礎。
3.盡管中專學生身上有著青少年學生思想特點的共性,但是囿于學生生源這一現實條件,使得中專學生的思想特征還有其特殊性的一面,有如下三個方面:①追求個性,叛逆心理過于強烈。追求個性是青少年學生自我意識提高的表現,追求個性發展本身并不是一件壞事,甚至可以起到培養自己獨特性格、增強個人魅力的作用,但其相反面卻是以追求個性為借口,拒絕接受意見和勸誡,這無疑是當前中專學生思想性格中所面臨的第一大問題。因為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的監護,伴隨著“個性突出”,中專學生在面對家長、老師的勸誡時聽不進去,采取對著干的方式,助長了其叛逆心理的增長。②自信心不足,極易誘發自卑心理。自信心在推動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習進步等方面有著巨大作用,但中專學生在初中階段可能由于學習成績欠缺,通常被冠以“差生”的稱謂,長期忍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日久而誘發自卑心理,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緒體現,諸如害羞、不安、內疚、憂郁、失望等,日久積深,會對該類學生造成終身的影響,辦事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沒有自己的主見,一遇到有錯誤的事情就以為是自己不好。這樣導致他們失去交往的勇氣和信心。③自暴自棄心態嚴重。與自信心不足的學生相比,有自暴自棄心態的學生更加讓人擔心,自信心不足,尚且有“懼怕”心理存在,而自暴自棄者,對外界沒有畏懼,我行我素,如同失控之火車,沿原來軌跡滑動,讓人在一旁徒勞嘆息。由于初中階段成績差,老師批評,家長數落,缺乏關愛,自認為是破車一輛、破罐一個,從而自甘墮落,破罐破摔。導致學生此類心理的主因是自尊缺失,因為較長時間缺乏周圍人的關愛,自己輕視自己,從而導致心態失衡。
三、思想政治課的改進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只有充分認識中專學生思想特征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原有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與形式進行適當改進,才能達到思想政治課引導中專學生修正思想錯誤、向正確方向前進的作用。當今中專教育的思想政治課程,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修改。
1.強化思想政治課在中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面對中專學生生源的特殊性,必須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放大到和就業同等地位來考慮,如果學生僅僅專業技能、文化知識水平達標,而思想水平處在低端水平,無異于為社會培養了一個潛在的危險人員,誠然違背教育的初衷。提升思想政治課的地位,需要學校領導重視,除了各年級設置專門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師外,各班級要以思想政治教師為骨干,同時發揮各科教師協同教學的作用,從相關老師處了解學生近期的行為表現,將表現納為思想政治課的考核范圍內,在發現學生有思想問題后,本著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采取疏導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思想行為的端正。同時加大對好人好事的表揚和獎勵力度,樹立榜樣,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
2.改變思想政治課的考核形式。試卷考試幾乎是各類課程最終考核的必選形式,對基礎知識性的科目,試卷考核不失為最佳形式,但對于中專思想政治課來講,其意義有很大折扣,該課程本身是以引導學生思想健康向上為目的,其政治思想面貌需要通過本人的具體行為來表現,而一張試卷只能看出學生記憶相關知識的多寡,根本看不出學生通過此課程的學習,其具體行為有所改善,這種考試必然不會有多大實效??己诵问綉殖善綍r成績和試卷成績兩類,各占一半。平時成績需要根據學生上課情況、下課表現來打分,具體需要從各科教師和同學間了解,好則加分,壞則扣分。
3.增設信心教育章節,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前進的動力。課堂上要求學生銘刻“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意義,告誡學生不應該僅看學習成績就判定一個人好壞優劣,判定一人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勵志類電影、圖片、文字等以增強學生感受;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激發其潛能,通過培養多種能力來增強信心。
參考文獻:
[1]李福森.新時期中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與對策分析[J].傳承,2010,(8).
[2]陳華.中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淺見[J].內江科技,2009,(12).
[3]沈宇辰.淺析當前加強中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師,2008,(11).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德育教學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辦出各自的特色?!睆闹锌梢钥闯觯枷氲赖逻€是排在第一位的,它排在文化科學的前面,說明了教育中德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頒布的《中學德育綱要》也明確規定:思想政治課要幫助學生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培養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奠定基礎。
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一門課程,是學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徑。雖然各個學校在學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做了極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總體效果還是不盡人意,90后一些高中學生的行為和舉動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觀念的范圍,他們的道德水準、思想觀念、人生理想、奉獻精神等或多或少還存在偏差,有的甚至還存在著一些嚴重的缺漏。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如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德育教學,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懂得人生的道理,從而改變偏離了正常軌道的人生觀、價值觀,才是思想政治課最終的目和歸宿。
那么,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推進德育教學呢?眾所周之,如今的高中生,介于人生的成熟和不成熟階段,對自身人生觀價值觀有一定的認識,但還不是很深刻和全面。需要德育教育的指引和教導,但具有一定思想獨立性的他們,自認為有主見,又不喜歡家長式說教方式對他們的判斷和干擾,這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手。
一、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學習方法。只有對思想政治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能順暢的進行下去。培訓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首先要幫助學生弄清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了解這門課程在青少年身心成長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思想政治課是學生的必學課程,也是人生的必修課程。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師在教學“外因”與“內因”的關系時,除了要讓學生記住“事物的發展是由內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還有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把學習成績的提高作為一種事物的發展的放在,那么學生本人的努力就是“內因”,而教師的教學能力則是“外因”,二都缺其一,都不能帶來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通過學習舉例,使學生能夠輕易的明白二者的關系,用這樣的方法教學,就能引起學習對思想政治課的濃厚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被動為主動。
二、智育和德育并舉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學校仍然把升學率、學生考試分數作為教學的生命,重智育、輕德育的思想依然如故,在這種教學思想的誤導下,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被輕易削弱。作為教師往往專注學生的測驗成績,忽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視知識傳授,輕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培養。這與新課改的目的和方向背道而馳。家長、學校和老師,也應該平衡學生智育的提高和德育的發展,注重思想操行品德的提升。這就需要學校、教師思想扭轉,智育和德育并舉,二者相互相存,互相作用,才能為社會造就更多有用之人。
第三、實踐出真知,多讓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政治課堂理論性較強,重課堂,輕社會實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心態,再加上理論的說教,學生會有厭煩心理,這樣就達不到我們設計這堂課的初衷。而社會實踐拓寬了德育教育渠道,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過程中參與到學習中來,在親自體驗中自我加深了思想道德意識,與無形之中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升華和提高,在自覺參與中思想得到熏陶,道德得到培養。
四、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盡可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語文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理解,不管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都讓他們參與學習、參與體驗的機會。不管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均等的機會進行德育的學習。
在學校教育過程別是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不是讓學生被動的接受,如果一味的打壓和強制灌輸,學生在逆來順受的同時,也喪失了鮮明的個性。只有有了主動性才能具有自主性,有了自主性才可能形成創造性。德育教學也是如此,一味的告之學生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他們沒有太多的印象,過后忘,而如果他們親身參與其中,成為道德實踐者的主體,他們才能知道什么是高尚的行為,什么是罪惡和骯臟。
總之,高中學生學習緊、任務重,學校要將德育工作放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融入到各科教學中,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學政治教師要發揮政治學科的優勢,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勇于創新德育內容,讓學生在提高成績的同時,也能利到思想的凈化與升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