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

        第1篇: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關鍵詞:轉化醫學 八年制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14-01

        中國醫學高等委員會在2004年召開了 “中國醫學教育學制與學位改革座談會”這次會議對我國醫療事業的改革具有重要意義。這次大會通過了,創建八年制,培養醫學精英計劃,自此八年制醫學教育拉開了序幕。

        1 轉化醫學融入臨床醫學八年制課程

        八年制臨床醫學從2004年開始以“4+4”的教育模式進行試點,2012年首批八年制醫學生已經畢業。與五年制本科醫學教育相比,八年制不僅使醫學生的的基礎更加扎實,還增加了學生臨床實踐的機會,使其臨床技能更加純熟。通過對2012年首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和技術能力的調查,可以發現各大醫院和研究所招聘時更傾向于八年制學生。盡管本次醫學改革在一定意義上達成了初步目標了,但是這批畢業生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還是較弱。所以轉化醫學與八年制的融合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方案。

        在之后的八年制臨床醫學教育中,各學校將轉化醫學作為重點課程教授。融入轉化醫學的八年制學生素質更高,并且由于基礎扎實,所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會較強,在科研方面作出的貢獻較五年制和七年制學生卓越,同樣在醫院,這些學生的工作能力、反應能力也優于其他人[1]。

        2 轉化醫學融入八年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轉化醫學八年制的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

        中國對醫學專業學制的改革并沒有提出醫學生的培養方向,所以大多數八年制試點學校只是單純的將“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扎實的自然科學知識和和廣泛社會人文知識、提高自己信息管理、自主和終身學習能力”當做學校培養醫學生的主要方向。殊不知這些只是大而空的方向,只是醫學生的學習方法或是走向工作崗位后的基本準則。就目前醫療現狀而言,培養各領域醫學專業型人才才是造福社會的基本方向。

        再者,所謂“4+4”的教學模式可以理解為前四年學基礎理論課程,后四年著重于實踐教學,所以也稱不上完全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的結合是在學完理論后就盡可能在短的時間內將其運用于實踐,這樣才能使更好的完成醫學轉化的目標。

        2.2 課程安排不合理

        五年制和七年制的醫學院校,雖然學制短,但其只是開設一些側重于基礎知識的課程,所以在學時上還是比較輕松的。而對于八年制醫學生不僅需要在八年內把更高難度的基礎學精,還必須熟練地將基礎運用到實踐當中。所以八年制學校不得不將課程數目增加,學生休息時間縮短,學習生活除了理論就是實踐,從而獨立思考的時間大大減少,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養成。

        2.3 PBL課程名不副實

        PBL課程與傳統的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PBL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將學習和任務相結合。一般在醫學課程講授的過程中,老師必定先準備一個綜合性較好的案例,此案例的編寫可能不是難點,但是在與學生互動討論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在外科學授課的過程中,因為案例綜合性強,學生可能提出本科目的問題,也可能提有關其他科目的問題。這些授課老師大都是各領域的專家,故而對于其他領域可能了解不全面,很多時候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能給予準確的答案。又如,為了跟上現代醫學的腳步,很多老師都是醫院的一線醫生,由于工作繁忙,很難讓他們靜下心來寫案例,很多老師都是工作完就來講課,講完課又去工作,如此,案例的質量便不能保證。綜上,可知PBL課程就形同虛設,起不了它應有的作用[2]。

        3 對轉化醫學融入八年制的探索

        3.1 改善傳統“4+4”教學模式

        前四年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后四年學習臨床操作的模式顯得有些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為了在實踐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理論知識,就不能將理論與實踐分開來學,應該學完一部分理論就用實踐來加深印象、鞏固基礎。長此以往,學生不僅在考試中成績更高,將來到了工作崗位上也能適應新的環境。

        3.2 增加八年制醫學生的課余時間

        醫學八年制的課程之多、學分之高是人盡皆知的,學校必須增加單位時間內的學時數以滿足這樣的高要求。這樣學生不僅沒有時間獨立思考,還無暇顧及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比如為病人講述病情的語言交流能力,對不明確病癥的診斷與治療能力等。所以學校應設立靈活的選課和學分制度,讓學生能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鉆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老師也需要用心整理講課時所需課件,做到言簡意賅,避免重復。

        3.3 鞏固學校的師資力量

        PBL課程不能嚴格執行主要是師資不充足造成的。所謂師資不足,不是沒有教師,而是教師對教學的投入不夠,就此必須要提高教師的自身能力和教學的熱情,由于各高校的硬件投入一般都能夠達到現代醫學院校的要求,所以應該改變教師的激勵機制,教師不能只停留在本領域的知識長度上,還要多學,多看,提高自己知識面的廣度[3]。各學校還可以借鑒比較成熟的學校措施,比如第二軍醫大學實行的自第三年開始為每位八年制學員配備一位本科生導師。因為本科生導師均具有較高學術地位和豐富的教學經驗,所以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到基礎課程上的知識,還可以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簡單的課題實驗。

        4 轉化醫學八年制產生的意義

        醫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疾病的預防和減緩和解除病患痛苦,提高人類的生命質量。目前我國基礎醫學過于深入,從而怠慢了臨床技能,導致很多已存在的臨床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轉化醫學八年制則就是為了解決這類問題而提出的。我國要抓住機遇,提高轉化醫學的實行力度,加強學科與學科的交叉研究合作。轉化醫學八年制不僅側重于基礎臨床各個專一學科的改革,更注重轉化醫學型人才的培養。轉化醫學八年制教育作為國內醫學教育水平的最高代表,為國家培養基礎醫學和臨床能力兼顧的高素質學員是至關重要的,對國內醫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5 結語

        轉化醫學融入臨床醫學八年制是一次醫學界的重大變革,此次變革一旦成功,對于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就會起到很大作用。所以為了確保其實施,各部門要各司其職,為我國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其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常誠,劉嘉.我國醫學八年制發展現狀的質性研究[J].新余高專學報,2010(2):103-105.

        第2篇: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關鍵詞:CIPP模型;高等醫學院校;MOOC教學

        目前我國急需基層衛生人才,我國自2010年開始"農村訂單定向免費培訓項目",用于培養基層全科醫療訂單式醫學人才[1]。對于這樣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畢業后的學習能力培養至關重要。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教學理念順應了全球高等教育變革信息化、國際化、民主化的趨勢,具有課程質量高,多元互動,個、免費開放等。目前各高等醫學院校逐漸加入MOOC教學。MOOC是從2011年秋逐漸走入人們視野,并迅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帶來了新一輪網絡課程學習的熱潮[2]。根據教育學、評價學理論及方法對教育治療進行評價,判斷MOOC應用于全科醫學人才的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是否適應人才培養的需求,教育質量是否滿足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成為重要的內容[2-3]。CIPP評價模型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教育評價模型,包括背景、投入、過程、結果評價四個部分[4-5]。本研究采用CIPP評價模型對我市"MOOC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背景、投入、過程、及結果進行評價。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背景評價調查對象 2015年1~6月,采用多節段混合抽樣方法,選擇我市20個鄉鎮衛生院、2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抽樣機構,對選中的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在崗人員獲得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合格證的人員進行調查。

        1.1.2投入及過程評價調查對象 2015年1~6月,對我校MOOC全科醫學教育投入(教學、師資、基地建設)以及實施過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調查,選擇我校參與訂單式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的教師進行調查。

        1.1.3結果評價對象 2015年7月對在我校1~4年級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訂單式醫學生以及在校五年制臨床醫學生進行調查,即2014~2015年下學期期末完成調查。

        1.2研究方法

        1.2.1背景評價方法 采用自制《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全科醫生顯著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包括一般社會學資料,性別、年齡、民族,目前科室,學歷,專業,職稱,基層工作時間,常見疾病、常用的輔助檢查方法、穿刺技術,常用藥物及儀器等,其他與學習有關的內容,是否了解本專業最新的疾病診治進展,診療指南,是否了解如何搜索學術期刊等。

        1.2.2投入及過程評價方法 投入調查采用自行設計《MOOC全科醫學教育情況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包括教學投入情況、師資投入情況、基地建設投入情況,實施過程調查包括課程設置情況,教學內容安排情況,教學方法實施情況等。對我校全科醫學帶教老師進行調查,共有41人接受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教師學歷、專業,職稱,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崗位滿意度等,全科醫師培訓情況,繼續教育情況,滿意度等,帶教時間,帶教意愿,帶教重點等內容進行調查。

        1.2.3結果評價方法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對在校學生教育情況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個人信息,行為意向,課程分數等。

        2結果

        2.1背景評價 ①選擇我市20個鄉鎮衛生院、20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抽樣機構,共調查125名全科醫生,發放調查問卷125份,回收問卷125份,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96.0%。120名全科醫生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73名,占60.8%,平均工作年限中位數13.3年,鄉鎮衛生院47名,占39.2%,平均工作年限中位數13.1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鄉鎮衛生院全科醫生一般資料見表1。②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常見的5種病種依次為原發性高血壓、糖尿病、感冒、冠心病、胃腸炎。③現有診療技術是否能滿足目前崗位要求:18名回答很能,94名回答基本能,8例回答不太能,無不能的答案。④常并且能夠正確使用的儀器設備依次為聽診器(100.0%)、血壓計(95.8%)、體重身高計(54.2%)、心電圖機(55.0%);常用的輔助檢查依次為血液血檢查,心電圖,B超,X線;常用藥物依次為抗生素,中成藥,降壓降糖藥物;35.4%曾操作過四大穿刺。⑤參與過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依次為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處理,婦幼保健,預防接種,衛生監督協管。⑥本專業各類疾病診治最新進展及診療指南:23.3%熟悉,70%一般了解,6.7%沒聽說過。了解途徑:65.8%參加培訓,59.2%通過網絡信息,25.8%通過上級醫院進修。是否指導搜索學術期刊數據庫:15.8%熟悉并使用過,60.8%知道但是沒有用過,23.4%沒聽說過。

        2.2投入及過程評價 ①2012年~2015年我院共招收全科醫學生784名。②教學及管理機構設置:成立全科醫學院,負責農村提供翻轉課堂錄像,免費學生培養以及管理,全科醫學相P課程管理,授課,成端全額看醫學方向研究。③教學經費:全科醫學生每年每人學費補貼 6000元,國家財政每年每人撥款12000元,另外,學生享受免費住宿費、學費、獎學金助學金政策。④設置實踐教學基地,利用醫聯體機制包括3個二級醫院,5個一級醫院,5個鄉鎮衛生院,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⑤課程設置,針對性設置模塊內課程,制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時數,授課形式等。將全科醫學理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設置滿足全科醫療服務需要的課程體系,保障專業知識完整,強調疾病預防,常見病多發病診斷治療。我們學院共設置臨床醫學、人文社會科學、公共衛生與社區預防保健、全科醫學、實踐技能的課程錄像。教學內容上注重實踐操作。全科醫學生培養方向具有就業單位確定性,特殊性等,我們專職配別了輔導員,通過講座、報告等方式對醫學生進行思想教育。⑥負責全科醫學院教學任務的理論授課教師11名,專職教師7名,兼職教師4名。17名年齡小于45歲的中青年教師,占77.3%。

        2.3結果評價 接受到調查的五年制臨床醫學生共470名,訂單式全科以學生共370名。選擇了MOOC全科醫學生332名了解國家基層全科醫學人才政策,占89.7%,五年制臨床醫學生245名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占52.1%;全科醫學生顯著高于五年制臨床醫學生(P

        3討論

        目前我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初步建立,隨著未來國家對社區衛生服務的不斷重視,還會需要更多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也需要更多的全科醫生。我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以及水平普遍較低,全科醫生作為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的核心,受到經濟、文化的限制,農村全醫生較少[6-7]。本次調查中,選擇2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20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調查的對象43例,少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全科醫生大多可能并沒有經過系統培訓,因此具體的管理水平、理念、技能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8]。對基層醫療機構全科醫生一般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碩士及高學歷人才較少,尤其是農村基層衛生結構,更少,主要是專科及本科為主。普遍存在職稱低、學歷低的情況。因此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整體基層醫療全科醫生的整體素質。

        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全科人才,重點是解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等人才短缺的問題[9-10]。我校相應號召,每年招收一定比例的定向全科醫學生,為基層醫療機構培養全科醫生,但是這與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其他醫生需要通過轉崗培訓、人才引進等方式培養[11]。目前,高等醫學院對全科醫學人才培養給與了重視,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定位、機構設置、教育經費等均給與了重視[12-13]。課程設置體現了基層醫療工作的特點。師資力量上以中青年教師為主。但是總體上,全科醫學教育在我國還是剛剛起步,還需要加強對全科醫學師資培訓,提高整體教師資質。

        MOOC的特點:與傳統的網絡課程相比,MOOC課程具有靈活、共享、自主、開放、高效等特點,將原有的線性教學內容拆分成多個知識點,根據其相互關系構成對應的知識網絡,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合理安排時間,同時突破了傳統網絡課程單向傳授的模式,實現了大規模即時互動,允許學習者體驗聽課、提問、討論、作業、考試等學習的全過程[14]。

        對教育結果進行評價,采用全科醫學生在醫學倫理、醫患溝通方面的得分顯著高于五年制臨床醫學生。學院針對基層醫療服務的特點,重視這方面的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基礎課程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專業課程方面,訂單式全科醫學院校的醫學生得分低于五年制臨床醫學生。五年制臨床醫學生畢業后面臨工作選擇,對專業課程可能更為重視。這樣提示,在全科醫學生教學方面,還要重視專業課程教育。

        參考文獻:

        [1]國家發展改革委,衛生部,教育部,等.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的實施意見[Z].2010.

        [2]張慶.MOOC:特征與學習機制[J].教育研究,2014(9):112-120.

        [3]張昊霆.關于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的調查與分析[J].青年時代,2015,3(21):157.

        [4]申穎,韋波,張海英,等.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與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26(8):3-4.

        [5]魏寶武,佟維妍.基于CIPP模型的高校教師教育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市場,2015,22(40):76-77.

        [6]龔偉偉,業海燕,肖雨龍.CIPP評價模式下青年醫師臨床路徑培訓[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5,40(7):540-542.

        [7]徐宛玲,郭小慧,王建國,等.鄉鎮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生健康與壓力現狀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14):2628-2630.

        [8]段勇,孫振球.我國基層衛生人才隊伍現狀、問題與對策[J].實用預防醫學,2010,17(4):813-814.

        [9]滕英,程謐,楊嬌,等.我國農村衛生事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探討[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6):1048-1050.

        [10]吳輝,李強,張合喜,等.農村訂單定向本科醫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重慶醫學,2015,44(31):4449-4451.

        [11]李強.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學風建設問題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9(20):72-74.

        [12]馬家忠,包玉穎.江蘇免費定向培養農村衛生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J].中國醫藥倫理學,2010,23(6):54-56.

        第3篇: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1 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鞏固學生基本理論知識

        骨科學具有非常強的專業屬性,且理論內容繁雜、抽象,不易于理解,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學生在骨科實習的時間通常只有1~2個月。實習生在短短的實習期內,不可能遇到所有種類的骨科常見疾病,所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鞏固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多媒體教學由于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交互性,已經成為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輔助教學方法。傳統的多媒體教學,例如播放PPT 課件和教學視頻等能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易于理解。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不斷出現,如PACS 系統(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等。PACS系統是一種可以對醫學影像資料進行數字化采集、儲存、管理、傳輸和重現的系統。將PACS系統運用于骨科臨床實習帶教中,可以提高學生骨科疾病的影像學診斷水平,提高骨科實習質量。也有學者試圖將智能手機引入骨科教學中,通過開發骨科教學相關APP,激發學生對骨科理論知識學習的熱情。此外,還有學者認為互聯網和計算機三維動畫技術會逐漸成為骨科臨床實習帶教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

        2 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

        臨床實習是連接醫學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能力的重要橋梁,是醫學生走向臨床崗位最重要的一步。因此,臨床實習教學應作為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學生本科階段實習結束就會進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階段,要直接面對患者,承擔一定的醫療責任,所以本科實習階段加強對其基本技能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骨科查體專科性極強且較復雜,很少有院校專門開設骨科基本技能訓練相關課程,這導致實習生骨科查體基本功相對較差。因此,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是學生熟練掌握骨科相關臨床技能的重要前提。教學內容應緊扣人才培養方案,側重多發病、常見病,強化骨科物理檢查視、觸、動、量等基本技能的訓練。

        3 選擇恰當的教學病例,培養學生臨床思維

        臨床思維是醫生對疾病的認識過程,是對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基礎,也是決定醫生醫療水平的關鍵因素。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是培養高層次臨床醫師的教育模式,因此加強對臨床醫學(5+3一體化)專業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本科實習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由于目前醫學院校擴招、醫療環境惡化、疾病復雜化等因素使得典型教學病例資源越來越短缺,加之患者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導致很多患者不愿配合甚至拒絕實習生操作。因此,在選擇病例時,不僅要選擇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典型病例,也要考慮患者的依從性。與此同時,臨床帶教教師還應重視對骨科相關慢性病病例的積累,保持與某些典型疾病如骨質疏松、頸椎病等患者的聯系,必要時可將他們發展成為教學病例。

        4 營造和諧的醫療氛圍,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

        人文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價值,集中體現為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既往生物醫學模式重病輕人的醫療觀已經不能適應現代醫療環境。現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要求我們不但重視患者身體上的病變,而且重視患者心理和社會功能的改變,認真聆聽患者及其家屬的傾訴,耐心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關心和愛護患者。臨床實習期是醫學生成為正式醫師的過渡時期,是實踐在學校學習的人文知識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臨床帶教教師應加強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如在教學活動結束后主動安慰和感謝患者,營造良好和諧的醫療氛圍,從而有效提高實習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第4篇: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培養目標是首先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通過七年制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些人才適應那些崗位?是不是符合現有的社會需求?而目前許多學校的七年制基本上沿用了一年綜合培養+3年醫學基礎培養+三年口腔醫學培養這種簡單的培養模式,特別是在口腔醫學教育中,在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與5年制本科生的培養沒有明顯差別,使得七年制學生簡單的變成5+2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致七年制學生臨床實踐訓練時間不夠,基礎研究的時間也不夠,導致臨床、基礎都差口氣,在某種程度上陷入尷尬局面。這顯然不符合七年制長學制教育的初衷。那么教育部和衛生部新提出來的新型/5+30模式,實際上在上海已經實行一段時間,學生經過五年制本科學習后,如何進入下一個階段3年培訓?5+3一貫制還是從五年制中選拔?這直接關系到招生生源,而且即使是5+3一貫制,仍然比7年制多一年,在招生上仍然不占優勢,因此5+3和7年制仍然不是一回事,對現有7年制在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上進行合理調整后,7年制仍有較強生命力。

        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養人才,培養出符合人才市場需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符合國家建設需要的人才。對于7年制的培養目標,應加強頂層設計,換句話說/按需培養0,隨著口腔醫療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越來越多的外資或者私人資金開始投向口腔醫療市場,高端口腔診所越來越多,但是制約這些私人或外資口腔診所醫院發展的一個問題是人才缺乏,目前高水平醫生大多集中在公立醫院,而目前我們培養出來的口腔醫學專門人才,即使是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在臨床新技術掌握程度、服務意識、人文素質、接診技巧等方面,距離能夠提供高層次口腔醫療保健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口腔醫學七年制學生具有綜合素質高、英文水平好、溝通能力強等優勢,如果善加引導,創新培養模式和方法,就能夠培養出高質量口腔醫學專門人才,就能夠適應這種人才需求,將會有越來越好的就業空間。

        因此我們提出分級培養的概念:為滿足社會對不同層次口腔專門人才的需求,克服與國內同行院校/同質化0競爭的問題,對不同學制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目標化分類培養。第一層次以七年制長學制為主體,以課程國際化建設為契機,強化競爭、流動、淘汰機制,以國際化標準采取精英式教育,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口腔專門人才。第二層次是五年制口腔醫學,結合國家政策,五年畢業后再經過3年的系統培訓,目的是培養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基層口腔醫療服務的全科口腔臨床專門人才,加強臨床操作技能訓練和自我學習能力培養,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兩個培養層次實現相互流動,優勝劣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個人特點、發展潛能,選擇合適的培養模式,使我們人才培養模式實現根本轉變,顯現出突出特色。

        二、進一步明確培養目標,調整教學計劃,突出七年制特色

        就像前面提到過的那樣,多數院校強調7年制學生培養的/強基礎、寬口徑0,多數7年制學生的第一年在生命科學院一類的綜合院系培養,其目的是提高和強化學生的科研素質,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效果并不理想,首先7年制學生實際上沒有太多的時間從事科研工作,主要優勢還在于較充足的臨床技能培訓,因此這一年強基礎并沒有進一步強化他們的臨床技能,有些/刀鋒走偏0;其次,口腔醫學專業和基礎課程任務非常繁重,而他們進入口腔專業課學習的時間明顯滯后,形成了一個/前松后緊0的情況,使學生普遍感覺進入專業課學習后,課程負擔突然加重,很不適應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然是不合理的;最后,由于專業課學習時間不充足,想根據7年制的特點增加部分專業課學習(比如臨床新技術、新方法的介紹和拓展),也有些捉襟見肘,因此很多院校迫不得已,在專業課學習培養方案上與5年制基本一樣,這也是由于培養時間不夠造成的,這顯然不符合7年制的培養目標。因此應該認真反思7年制的培養計劃,是不是完全符合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不是可以將其第一年從綜合院校生命學院撤回來,適當增加與口腔醫學相關性更強的科學,或者使他們能夠早期接觸口腔臨床,適當增加專業課學習的時間,使專業教師有更充足的時間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這至少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畢竟沒有充足的培養時間,是不能培養出與眾不同的高素質人才的。

        三、堅定不移的走國際化道路,將7年制學生培養成具有國際化競爭力的口腔醫學專門人才

        隨著我們經濟的發展和全球一體化,人才流動和技術的全球化已成為趨勢,因此課程國際化建設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任務,不能再用/國情0和/學生接受能力0等借口阻礙口腔醫學人才的國際化進程。7年制學生普遍具有較高英文水平,接受能力強,更加適合進行課程國際化嘗試,已經畢業的7年制畢業生普遍反映,雖然專業課學習階段較為緊張,但是從7年的全過程總體來說,課程過于輕松,壓力不大,學習過程缺乏挑戰性,因此大多數7年制學生完全可以能夠接受強度更高的學習[5]。因此應該考慮從生命科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順序學習開始,就基本實現完全的課程國際化,從教材、授課內容、考試考核等教學的全過程全面實現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培養接軌,這樣學生進入專業課學習時,就能夠較輕松的接受專業課國際化。

        第5篇: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1“雙導師制”教育研究現狀

        近年來國內一些高校在醫學七年制本科教育中實施導師制的日漸增多,而普通院校在醫學本科教育中實施導師制,尤其是雙導師制的卻不多見。潘煜雙等對本科應用型人才實施“雙導師制”進行了探討,并在培養目標定位的基礎上,提出“雙導師制”創新模式與實施方案,強調利用校外導師資源,實現高校與社會的零距離培養,滿足用人單位降低培養成本、縮短崗位適應期限的要求。王雪峰等以遼寧醫學院五年制臨床醫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在臨床技能考核階段實施導師制進行了研究,并與未實施導師制的醫學生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臨床實習階段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是一種個性化的言傳身教式的實踐性教學。它注重對學生的個別指導與綜合素質的培養,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是臨床教學的一種好形式。此外,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對七年制臨床醫學教育實施“雙導師制”進行了初步探析;南方醫科大學對臨床醫學八年制實施了“雙導師制”,并對如何制定出科學有效的臨床導師工作方案及教學模式進行了探討。盡管有諸多高校對本科醫學教育實施“雙導師制”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但迄今為止,尚未能形成系統、規范的教學管理體系可供借鑒。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諸多高校對“雙導師制”的探討或是針對本科應用型人才,或是針對臨床七年制或八年制醫學生,極少高校針對五年制本科醫學生實施“雙導師制”進行探索。因此,昆明理工大學附屬醫院、醫學院在此基礎上提出在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教育中采用“雙導師制”教學模式,即在本科醫學生入學開始就為其配備兩種類型的導師,即基礎導師和臨床導師。在基礎醫學課程學習階段,給予學生學習指導和科研基礎訓練的學校本部教師為第一導師,即基礎導師;在臨床醫學課程學習、見習和實習階段,為學生進行指導的附屬醫院指導老師為第二導師,即臨床導師。

        2實施“雙導師制”教學調查分析

        在探索實施“雙導師制”教學模式初步階段,分別對云南省各醫學院校及附屬醫院的部分師生就“雙導師制”了解程度、認可度、可行性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調查。首先采用訪談的方式對部分醫學本科生及教師進行了調查。訪談結果顯示,多數學生及教師對“雙導師制”教學模式不太了解。但是通過對該教學模式的普及和進一步推廣,多數學生和教師認為在本科教學中實施“雙導師制”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雖然云南省高等醫學院校在辦學規模、整體師資等方面與其他發達地區存在差距,但是隨著近年來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各醫學院校的教學師資和教學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和改善,與云南省各大醫療機構進行資源整合與共享,建立了附屬關系,教學資源得到快速的擴增。其中,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于2011年12月,經云南省委、省政府批準,成為“昆明理工大學直屬附屬醫院”。昆明理工大學醫學院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基礎醫學院和臨床醫學院(即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和多家非直屬附屬醫院。現有的師資力量和綜合資源為“雙導師制”的實施奠定了基礎,也為更好地執行、落實各階段的教學任務和目標創造了條件。

        3“雙導師制”教育管理體系構建

        3.1教學管理組織體系構建

        高校與其附屬醫院之間的密切協作是推行并順利開展“雙導師制”教學模式的前提與保障。建立高校與醫院合作機制下的教學管理組織體系是醫學院校突破傳統教學管理束縛,實現合作創新教學的關鍵性環節。在學校與醫院緊密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專門負責“雙導師制”教學管理的行政管理部門,創建信息化共享平臺,實現教學資源、教學項目、師資資源、教學設備等的共享,同時構建“雙導師制”管理信息系統,為導師與學生提供有效互動平臺,實現基礎導師與臨床實踐導師對學生的全過程指導。

        3.2教學管理制度體系構建

        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體系是“雙導師制”教學模式順利開展與實施的制度保障。“雙導師制”教學模式的關鍵出發點在于基礎導師與臨床導師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全方位指導。因此,雙師隊伍建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嚴格的導師遴選標準、明確的導師職責、科學合理的監督管理制度和激勵措施是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首先,為保證雙師隊伍質量,在確定導師的過程中,不僅要考察教師的教學資歷、科研水平、專業知識與臨床實踐能力等因素,還要重點考察教師的道德修養與職業素養等因素。其次,要明確解答導師“如何導”,“導什么”的問題。針對醫學生在每個階段的教學計劃、課程安排以及學生入學之后的心理生理特點與思想態度變化等,為導師制定明確的任務、職責與培養目標。例如,新生入學階段,導師的主要職責是幫助學生適應從高中到大學的轉變,從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予以引導,并加強注重思想道德與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學習目標;理論知識學習階段則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臨床實踐階段,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的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方面的指導,還要注重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三,建立與制定監督管理和激勵措施是實現“雙導師制”有效運行的雙重保障。在明確導師職責、任務和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建立并完善導師績效考核與激勵制度,督促導師自覺提高自身素質、遵循教學規范、履行應盡職責。通過導師述職、學生評價、績效評估等多種考評方式進行優秀指導教師評選,并采取激勵性措施,在導師層面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保證師資隊伍質量。

        3.3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

        在我國教學管理體系構建研究當中,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是研究的重點內容。許國平等在研究高校質量管理體系構建時曾在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視角提出實施PCDA循環的方法。王源遠等在研究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時也曾提出采用PCDA戴明循環理論,同時還提出根據高等教育服務對象的特殊性,高校實踐教學的質量策劃主要包含制定目標和體系規劃兩個方面,具體為制定分層分類的培養目標和實踐教學體系的規劃。對于醫學教育來說,臨床實踐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在臨床醫學本科教育管理體系構建過程中,完全可以在借鑒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策劃的理論基礎上做出進一步研究。根據PDCA循環理論,按照教學計劃(Plan)、教學實施(Do)、教學評估(Check)和教學改進(Action)四個管理環節,并對每個環節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控制。

        3.3.1計劃階段

        計劃階段包括制定導師遴選標準,明確醫學生培養目標,制定培養計劃。首先對高校及其附屬醫院師資情況進行調查,了解每個教師的教學資歷、科研能力、臨床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根據整體師資水平制定導師遴選標準。其次,根據“雙導師制”教學模式的實施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調整,并明確“雙導師制”教學下學生培養目標。

        3.3.2實施階段

        首先根據計劃階段制定的導師遴選標準選拔具有指導資格的教師。其次,舉行師生見面會,為導師和學生提供互相了解的機會和平臺,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選擇指導教師。最后,由導師與學生根據教學計劃與培養目標制定各個階段的指導方案,并對具體情況進行跟蹤記錄,便于后期匯總考核。

        3.3.3檢查階段

        該階段主要是對教學計劃的實施和指導過程進行一個評定與檢查,檢驗教學計劃是否達到既定目標,教學過程是否落到實效,是以實施階段的指導情況信息匯總為依據,以科學、綜合分析為基礎,不斷調節、控制和決策的過程。在評估考核過程中,首先強化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具體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學檢查(期中、期末、平時)、督導檢查、學生問卷調查、教師問卷調查、學生對導師滿意度調查等。其次,建立和完善教學考核、獎懲制度。主要采取導師、學生雙向考核的模式。每學期末,學生分別對基礎導師和臨床導師進行滿意度測評,包括導師指導方式、指導內容及交流互動情況等;同時,導師也對學生進行評價。基礎導師主要對學生的平時表現、理論知識掌握情況及學習、生活態度等情況進行評價。臨床導師則主要對學生的臨床技能表現、與病人溝通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評價,然后把基礎導師與臨床導師的評價結果進行綜合,考核學生培養目標實現情況,并根據考核結果采取相應的獎懲措施。

        3.3.4處理階段

        處理階段即是PDCA循環的總結階段,又是承上啟下的階段。質量監管部門通過收集意見,發現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解決問題,并為下一步循環打下基礎。

        4總結

        第6篇: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我國高等醫學檢驗專業辦學時間不長,作為一門年輕的醫學教育體系,與相對成熟的臨床醫學教育體系相比,尚需逐漸規范和完善。目前全國每年約輸送千名左右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畢業生到檢驗工作崗位,這批人使檢驗隊伍的人員結構和素質得到很大改善,也給檢驗醫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畢業生也暴露了一些問題:(1)從教育單位對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培養目標所設置的課程體系來看,由于缺乏足夠的臨床醫學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雖能勝任常規的臨床檢驗工作,但缺乏對臨床疾病的診斷提出新項目和合理、優化組合項目的能力,也不能從實驗室的角度參與臨床病例討論和提供臨床咨詢。對此,我校醫學檢驗系從1995年增設了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臨床醫學課程和內科3個月的實習期。從九五級畢業生在工作崗位的反饋信息看,在與臨床溝通方面稍有改善。(2)從衛生部門用人方面看,迄今對醫學檢驗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尚未設檢驗醫師(或相應內涵的名稱)的崗位,他們不能參加執業醫師考試(但在檢驗科工作的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則可參加)。醫院人事部門仍把他們放在檢驗技師系列,故目前大多數醫院中檢驗醫師、技師、技士從事一樣的工作,則以從事技術性工作為主。(3)尚缺乏學生畢業后進一步向檢驗醫師專業化方向發展的崗位規范化培訓計劃的組織與實施系統,即沒有建立完善的繼續教育制度,從而使這批人的自身發展受到限制。

        對醫學檢驗專業而言,在校教育階段,大概只能培養出一個檢驗醫師的毛坯,畢業后除研究生途徑外,主要進行在職訓練,故必須有一個畢業后規范化的檢驗醫師的培養制度,否則不能執行醫療咨詢的任務。一名合格的檢驗醫師,不僅應該掌握醫學檢驗專業的各種操作和基本技術,還應能分析化驗結果,給臨床醫師的正確診斷提供咨詢意見。這必須通過規范化的畢業后教育才能解決,且必須有一個較長時期從事實際工作的經歷,畢業生才有可能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但從現階段看,這一批檢驗高層次專業人才在工作崗位上,對學科發展、臨床需求和自身價值上還沒有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目前,雖然各醫院檢驗科引進了許多高新技術和設備,人員結構也發生改變(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也增加了不少新開項目,但是檢驗學科在醫學中的地位、人員素質與層次、工作目標與崗位責任、質量控制及實驗室管理等方面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也與本學科所賦予的內涵有距離。如何合理地使用這些高級人才,讓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專長,是擺在我們醫學檢驗系和醫院檢驗科面前的問題。

        二、現代醫學發展對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的需求特點及改革思路

        隨著微電子學的快速發展,儀器學科廣泛介入醫學領域,給傳統的臨床學科在疾病檢測和診斷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分子生物學技術、自動化與信息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標記免疫分析技術和流式細胞技術等給醫學檢驗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檢驗科將不斷實現儀器的自動化、試劑的商品化、方法的標準化和管理的科學化,但檢驗的內涵卻更加廣泛和深奧。在這一發展趨勢下,醫學檢驗的過程更“傻瓜化”,而結果則更精確和及時,對醫學檢驗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要求正在逐步從熟練的手工操作技能型向儀器智能化方向轉變。醫學檢驗教育任務的重點也應逐漸從培養技術操作型人才向綜合素質型人才發展,培養目標和畢業生的業務規格應適應市場的需求,從專業型向復合型轉變,注意其全面素質的提高。

        這就要求在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上應突出臨床綜合知識和對檢驗結果的分析,并加強選修課以拓寬專業知識。當然,醫學檢驗隊伍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尚需要多層次人才,如檢驗醫師、技師和技士,這是我國國情決定的。由于全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對醫學服務要求也不一樣,多層次是必然的。醫學檢驗工作本身也需要多層次人才,且各個層次不能互相取代。我校為國內首批招收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院校之一,并分別在1986年和1990年獲臨床檢驗診斷學碩士、博士授權點,先后被評為四川省、重慶市重點學科和重慶市衛生局首批醫學領先專業,現為國內目前本專業規模最大、層次最齊全的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醫學檢驗專業畢業生分布全國各地,成為檢驗學科骨干,其中培養的博士生和碩士生數量均居國內同專業第一(博士45名、碩士109名、本科生1054名、專科生758名),在該學科發展上,發揮了較好的示范、帶動作用。故根據本學科自身特點和國內醫學檢驗界的現狀,結合我校醫學檢驗系18年辦學經驗和社會需求,我們對下階段醫學檢驗人才培養目標的思路是以檢驗科工作崗位職責為特點,重點培養以下層次的醫學檢驗人才。

        1.醫學檢驗專業七年制。這個層次應培養學生成為基礎扎實而寬廣、實踐能力強、素質高的復合型人才,又是同時具有基本技能、臨床技能、科學技能、技術技能和管理技能的高層次檢驗專業人才,即檢驗學科隊伍中的右翼(clinicalpathologists)。只有這個層次的學生能夠把專業知識與臨床應用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具有能解釋病因和疾病發展變化規律的能力;為臨床提供科學的實驗數據,對結果的準確性直接負責,并將實驗數據轉化為臨床信息,為臨床醫師擬定治療方案當好“參謀”;能隨時把檢驗新技術、新信息傳遞給臨床,并能根據臨床需要開展新項目和對檢驗項目進行優化組合,在檢驗與臨床之間起橋梁作用。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臨床檢驗醫師,同時具有該專業深層次的科研能力,是檢驗學科各亞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上,采取與臨床醫學專業前期趨同、后期分化或采取國外檢驗醫師的培養模式,即學完醫療專業課程后,再強化醫學檢驗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強化專業外語和實驗室管理,進行檢驗學亞專業實習及畢業課題。醫學檢驗專業七年制畢業生授予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MasterofMedicineM.M),在檢驗科工作崗位可參加執業醫師考試。經教育部批準,我校2001年已開始招收醫學檢驗專業七年制學生。

        2.醫學檢驗專業四年制。由于檢驗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故檢驗技師在常規檢驗工作中需要量較大。檢驗技師型培養方案定位于培養檢驗學科隊伍中的左翼(methodologists,lab.scientists),他們負責方法學的更新、引進、評價、應用以及新項目的合理組合,以提高檢驗數據的質量,也可在醫學研究中協助課題的完成,在醫院檢驗科是一支技術骨干隊伍。我們認為,在5年有限的時間內同時兼顧掌握臨床醫學與檢驗醫學知識(含內科實習和檢驗學各亞專業實習)有一定局限,在培養七年制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和檢驗碩士、博士的前提下,培養四年制本科檢驗技師型,則兩個層次可相輔相成。在四年制本科學生培養上可整合現有學科資源,弱化過于冗長的、過于純理論的基礎課;加強工程化課程的開設,對儀器分析、數理統計、計算機技術應用等課程應足夠重視;突出檢驗專業課與臨床及相關學科的聯系,在專業課教學內容中應體現本專業最新發展動態。此層次的學生可望成為檢驗學亞專業的技術骨干力量,他們如要進一步提高,可繼續攻讀本專業碩士、博士或參加畢業后規范化的檢驗醫師培養,以加強對亞專業的深入研究,提高實驗管理與質控的能力及與臨床科室溝通的能力。由于教育部規定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學制為五年(比歐美國家多1年),故四年制本科的培養模式是否能走高職教育的途徑,可作進一步的探討。經批準我校已于2001年開始招收四年制高職本科學生。

        第7篇: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關鍵詞】八年制;臨床導師制

        八年制采用精英教育模式,旨在培養具有較強的臨床實踐技能和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為發展潛力遠大、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強的臨床醫學專門人才[1]。我校擬對學生實行“三導師”制度[2],其中在臨床課程學習以及見習、實習階段由主治醫生級別的教師指導學生臨床課程學習、臨床技能訓練、臨床科研等,稱之為臨床導師。對于臨床技能要求較高的八年制而言,臨床導師這個銜接基礎與臨床的角色無疑起到了重大作用,作者綜合各學校以往經驗予以總結,希望能為臨床導師制的更好開展提供一些有益意見。

        1臨床導師配備方案

        八年制從第五年開始進行臨床課程學習,為保證基礎與臨床的緊密銜接,建議在臨床課開始前,即選定臨床導師。為保證公平自愿,臨床導師的配備采用雙向選擇制:先由具備申報意愿的主治醫師申請擔任臨床導師,學生根據個人意愿申報各臨床導師,最后由臨床導師根據學生的個人簡介、成績以及面試結果等予以選擇。建議每位臨床導師指導2-4名學生。

        2臨床導師工作內容

        由于八年制學生臨床課課時較五年制而言有所壓縮,在強調臨床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基礎課程掌握不夠全面;同時,學生在各科見習、實習的過程中均有帶教老師,但各老師之間缺乏溝通,沒有系統連貫的授課方法,同時由于臨床工作繁忙、不能系統教授學生問病、查體等基礎知識,往往導致八年制學生知識相對瑣碎、缺乏連貫性。因此,八年制臨床導師的職責強調對學生臨床基本功的訓練,如問病、查體、臨床操作、病歷書寫等,指導學生臨床課程學習,并承擔為學生答疑解惑及心理輔導的工作。

        3臨床導師制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3.1專業對口問題。臨床導師制尚屬探索階段,學生與老師在選擇過程中可能會感覺無可適從。多數學生在選擇臨床導師時往往并無將來從事二級學科的明確方向,而臨床導師本身作為主治醫師,已具備相應科室的職業化思維及工作模式,對學生的教育也會傾向于自己所了解的專業方向。導師和學生都應該有意識地弱化這種傾向性。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可能沒有明確的二級學科,但部分學生已有內科、外科等一級學科傾向,對這些學生而言,可相應選擇較為基礎廣泛的學科,如普外、心內、呼吸等;對部分學生而言,已具有相應的二級學科志愿,則可填報相應學科;對少部分學生而言,如完全沒有學科分化,則建議填報心內、呼吸等內外科皆應用的科室。

        對導師而言,則應從基礎層面出發,分清楚八年制學生的教育階段并予以相應調整。如學生處于臨床課程學習階段,則應全科指導,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如學生處于臨床見習階段,則應重視問病、查體等臨床技能培訓,當學生處于臨床實習階段時,則可根據學生的志愿做相對專業的培養。

        3.2雙向選擇操作中的問題。導師與學生在彼此選擇前往往素未謀面,彼此不了解。學生能夠對臨床了解尚少,只能通過獲得的極少量信息與自身對導師研究方向的感興趣程度及周圍熟識者對導師的主觀的評價來選擇導師;而導師也只能憑與學生的短暫交談接觸或學生撰寫的個人簡歷來確定自己所指導的學生。同時,由于科室、研究方向的熱門程度不同,可能造成多個學生同時選報一個導師,造成資源分配的不均勻。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學校在填報臨床導師之前,能給予學生與導師相對充裕的選擇時間,增進彼此了解;申報導師時設置第一、第二志愿,若第一志愿存在沖突時,可予相應調劑;建議學生專業內部在正式報名申報導師之前做無記名統計,了解同一導師的報名情況,以便學生們內部自我調劑,避免資源分配不均。

        3.3教學方式問題。由于臨床導師在日常的工作中承擔教學、醫療、科研等相對繁重的任務,同時,在臨床導師正常上班時間學生往往需要上課或者實習、見習,故而八年制學生的培養可能需占用臨床導師的休息時間,可能存在溝通較少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作者認為:需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去尋求臨床導師的指導;臨床導師需在學期伊始就根據學生本學期的課程制定出相應的方案,制定固定的時間為學生授課;臨床導師可以充分利用相關科室的教學資源,通知學生參加科室及醫院的教學查房、講座等活動。另外,由于八年制學生相對來說心理壓力較大,臨床導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影響應承擔起心理輔導及生活指導的責任,以期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3.4教學評價及鼓勵政策。由于臨床導師不同于基礎導師及科研導師,其教學成果多表現在學生的能力提高等方面,不能客觀地通過、設計實驗來評價老師的教學成果。作者建議,可采用學生階段性考核、學生病例抽查以及滿意度調查等方法,評價臨床導師的教學成果。同時,臨床導師相對基金、研究課題少,經費不足,學校可根據導師所帶學生的數量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并根據教學成果評價給予臨床導師一定的鼓勵,以期增強其積極性。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已經對現行的高等醫學教育體制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3]。八年制高等醫學教育在我國目前尚屬新生事物,缺乏實踐經驗,還有許多問題沒有解決。臨床導師的設立,具有其必要性,但同時存在的問題,我們也需要正確面對。我們只有一方面積極開展討論,集思廣益,另一方面積極穩妥地進行實驗,摸索經驗,才能盡快完善我國高等醫學教育體制,以滿足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輸送杰出的醫學人才與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杜軍,戈應濱,顧洛.八年制醫學生臨床和科研能力培養的思考[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26):78-80

        第8篇: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近20年來,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理念已經成為國際主流醫學界的共識。醫生決定治療方案、學術機構給出建議和政府機構作出醫療衛生決策時,都會以臨床研究的數據作為依據。迅速發展的循證醫學模式正在逐漸替代那些以經驗為主的傳統醫學模式[1]。為了把這種先進的醫學模式引進臨床教學中,我們對于遼寧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實習的五年制臨床本科生嘗試在以病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 的基礎上加入循證醫學的理論和方法,探索心內科臨床教學新方法。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遼寧醫學院2009 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64 名實習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機地分為實驗組( 32例) 和對照組( 32 例),兩組的性別、年齡均無統計學差異。

        1.2

        1.2.1 研究方法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方式(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帶教老師在帶領學生查看病人前首先進行理論課知識要點回顧,然后教師以查房的形式帶學生到病床邊進行病史詢問,專科檢查,回到教室后進行輔助檢查分析,病例討論,最后教室總結。

        實驗組學生采用循證醫學與CBL 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1)實習學生進入心內科后首先進行循證醫學模式的培訓,內容包括循證醫學的概念和重要意義,如何利用醫院圖書館資源進行醫學文獻檢索,掌握最新醫學研究進展,尋找最佳臨床證據做出臨床決策;(2)學生在正式下臨床實習前對所需實習病例進行預習,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和最新進展。實習時首先帶教老師對相關病例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該疾病的相關知識及特點,隨后帶領學生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組織病例討論,以學生發言為主,最后由帶教老師進行總結,與學生共同制定治療方案。

        1.2.2 實習結束后立即對兩組學生的心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技能、心電圖診斷、病歷書寫等方面進行考試,然后發放調查問卷。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2檢驗比較各組間的差異,P <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考試成績 兩組學生在心內科基本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技能、心電圖診斷等考試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病歷書寫成績實驗組和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調查問卷結果

        實驗組中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在臨床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2。

        3 討論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要求學生必須將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建立正確的臨床思維,培養自我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醫生。

        CBL教學方法繼承了問題中心教學法 ( 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 的優點,是以臨床病例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討論為特色組織教學,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分析具體病例作出判斷和決策,從而讓學生學會如何運用醫學理論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加強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的聯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2][3]。

        循證醫學模式的最新定義是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目前可獲取的最佳研究證據,同時結合臨床醫生個人的專業技能和長期臨床經驗,考慮患者的價值觀和意愿,完美地將三者結合在一起,為每一位患者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4]。為了把這種先進的醫學模式在我國廣泛開展,最首要的任務就是將循證醫學思維盡快地引入臨床教學中,使醫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并且自覺應用這種先進的醫療模式服務于患者。醫學知識浩瀚,更新周期短,許多教科書中的知識在出版不久可能就已經過時了或者是錯誤的,因此每個學生包括教師都應該學會隨時檢索醫學文獻數據庫,獲取最新知識和最優的證據來解決臨床中的問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循證醫學和CBL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實驗組學生心內科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心電圖診斷考試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學生(P< 0.05),尤其是實驗組中的學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在臨床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循證醫學和CBL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較傳統教學模式有以下優勢:1.激發學習興趣,:CBL克服了傳統教學的不足,充分發揮案例對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自行查閱文獻資料進行臨床分析,得出診斷和治療方案,有利于培養自主學習興趣和終身學習的能力;2.培養臨床能力,通過具體病例的分析,提高學生在臨床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建立良好的臨床思維,CBL教學模式中面對具體案例,學生運用現代化信息資源學習并掌握最佳臨床證據,科學地解決臨床問題,達到循證醫學教育目的,在教師引導下將所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際結合,有利于今后臨床橫向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盡快實現從疾病到癥狀的教科書思維模式向癥狀到疾病的臨床思維模式的轉變,讓學生盡早適應向醫生角色的轉換。

        由此可見,循證醫學與CBL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更加重視臨床思維和臨床能力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優于傳統的臨床帶教模式,值得推廣。

        作者簡介

        第9篇:臨床醫學五年制培養方案范文

        2003年,美國畢業后醫學教育認證委員會(ACGME)設立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醫學教育結果計劃(Competency-Based Residency Education-Goals of the Outcome Project),明確提出醫學教育需要培養的6大核心能力為:醫學知識,病患照顧,基于實踐的學習和提高,基于系統的實踐,職業素養,人際交往及溝通技巧。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成為第三代國際醫學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為適應醫學目標的轉變,2005年我國醫學教育專家開始探索建設中國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的通用模型,明確崗位勝任力通用模型的基本要素:(1)臨床醫學技能與醫療服務水平;(2)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3)醫學信息與綜合管理能力;(4)醫學知識運用與終生學習能力;(5)人際溝通能力;(6)團隊合作能力;(7)科學研究能力;(8)核心價值觀與職業素養。基于上述醫學教育改革理念,在卓越醫學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培養體系的運行中進行改革和創新。

        一、臨床技能教學的瓶頸

        隨著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以及醫科院校的大幅度擴招,臨床實踐教學資源短缺和醫學生數量不斷增加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達到醫學教育的要求、全面發展臨床能力成為困擾臨床醫學教育的難題。臨床技能教學以模擬教育的方式架起醫學理論通往臨床實踐的橋梁,是目前解決臨床實踐教學難題的有效方法。早期的臨床技能教學偏重于投入教學場地、基本教學設備設施的建設,教學方面關注臨床操作技能的流程完成度訓練,較少涉及醫學人文、團隊精神及溝通交流等能力培養;教學方法及評價較單一,教學效果難以達成,難以適應當今教學的需要。

        二、臨床技能教學改革實踐

        2006年,廣西醫科大學成立臨床技能培訓中心,由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管理運營,建設有模擬手術室、模擬產房、模擬診室、模擬病房、模擬ICU、綜合臨床技能模擬教學實驗室、計算機醫學模擬訓練室、內外婦兒臨床技能模擬教學實驗室、顯微外科技術訓練室及腔鏡技術訓練室、配置多媒體教學錄播監控回放系統的中心控制室、PBL教室等教學。實現基礎技能、綜合技能實驗教學及客觀結構化多站式考試(OSCE)功能,承擔臨床醫學及相關專業多層次醫學生臨床技能教學,提供了臨床技能教學的基本條件。根據《教育部衛生部關于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意見》文件精神,廣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引入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教育理念,突出“三嚴”(嚴肅態度、嚴密方法、嚴格要求)”、“三臨床”(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開展臨床技能教學改革,探索臨床技能教學課程體系的優化和完善,開展了以下工作。

        1.確立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臨床技能教學課程體系。認真領會“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教育理論,以六大核心能力培養為教學目標,遵循醫學生成長及能力發展的規律,探索基本操作訓練向臨床綜合能力培養發展,從單一學科內容向跨學科綜合技能擴展,多種教學方法并存及組合運用的教學模式。臨床技能教學從入學第一年開始,在1―4年級設置的教學內容有重疊、有遞進、有擴展,全面開放預約訓練,臨床能力培養覆蓋臨床醫學以及相關專業院校教育的全過程,形成了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臨床能力全程培養教學模式。

        2.建設教學資源,改進教學和評價方法,完善教學課程體系。將教學項目歸納為操作技能、非操作技能及實踐能力三大類,形成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臨床技能教學課程體系,解決教學內容孤立、學習效果達成度低的問題。建設線上線下教學資源,錄制教學視頻,開發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建設在線課程、教學網站和微信APP平臺,編制臨床技能教學教材、操作流程掛圖。開展虛擬仿真、情景模擬教學,醫學人文和溝通技巧的角色扮演、SP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

        3.明確教學師資同質化培養的理念,加強師資培訓。建立“培訓目標標準化、培訓過程規范化、培訓結果同質化”的師資培養機制,組建內、外、婦、兒等9個臨床技能教學專業團隊,強調集體備課、統一培訓考核,減少不同專業、不同的學緣背景及專業成長經歷對教學質量的影響。選派骨干教師參加模擬教學高階課程培訓,每年保持20%以上的合格師資補充,促進了教師的職業發展,產生良性循環反哺教學,保證同質化的教學質量。

        三、教學改革實踐結果和體會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婷婷综合缴情综合免费观看 |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自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