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流行音樂欣賞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流行音樂欣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流行音樂欣賞論文

        第1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 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高職院校非音樂專業的音樂教學中不光要有課堂教學,還要進行課外教學,課外教學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有高雅音樂,還要有適合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流行音樂。而且,針對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要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可以在教學任務允許的前提下對音樂課程進行合理設置,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目前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存在兩種形式,一種是音樂專業的音樂教學,一種是非音樂專業的音樂教學。筆者所在的院校屬于后一種情況,所以主要針對后一種情況進行論述。 

         

        1 豐富音樂教學形式 

         

        對于高職院校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如果音樂課能安排課堂教學,那就要發揮課堂教學的優勢,讓每個學生充分地進入到音樂中,享受音樂;如果不能安排課堂教學,那么課外音樂生活要豐富多彩,提高他們的音樂實踐能力。 

        1.1 音樂欣賞 

        音樂欣賞課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欣賞教學是學生自主地感知音樂形象、理解音樂語匯、通過想象對樂曲進行再創造的一種活動,對激發學生音樂創造力、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音樂欣賞課程是高職非音樂專業學生的公共選修課程,是培養大學生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力的一門重要課程。音樂欣賞課不僅要有高雅音樂,還要加入適合大學生心理的流行音樂。傳統的教學內容不太受學生歡迎,而流行音樂則以其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引領時代潮流而占據學生音樂生活空間。 

        最近的幾年里,大大小小的演唱會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視屏幕上,音樂排行榜、演唱會、歌友會等與音樂有關的名詞對于大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陳慧琳、周杰倫等歌手以及音樂團體更是耳熟能詳,而對于古典音樂喜愛的人就越來越少了。但是在大學的音樂欣賞課中對古典音樂和民族音樂的欣賞卻還是占有大部分。筆者曾經對學生做過一次調查:“在音樂欣賞內容的選擇上,喜歡高雅還是流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選擇流行歌曲,而選擇交響樂、藝術歌曲和民族音樂等欣賞內容的學生則較少。翻開所使用的教材,幾乎沒有流行歌曲的位置,因為教師認為只有高雅音樂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他們的素質,一提到流行歌曲,大多還是聯想到情啊、愛啊,認為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其實不然,很多流行歌曲內容也很健康,對學生思想教育上的幫助不亞于高雅音樂。筆者曾經有意識地在課堂上進行比較欣賞,先欣賞《我愛你,塞北的雪》《我愛你中國》,結果學生反映比較平淡,根本看不出那種熱愛的感情,而且因為唱法比較專業,他們只能聽而不能跟著唱。但是在放水木年華的《一生有你》、范瑋琪的《最初的夢想》等時則表現得比較充滿激情,而且能夠跟著音樂唱上幾句,誰又能說這幾首歌所表達的意義不好呢? 

        其實,在流行歌手以及他們所唱的歌曲中,有很多意義都是非常好的。比如韓紅的《天亮了》,從側面表現了父母無私的愛,所以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張韶涵的《隱形的翅膀》表達了不能放棄夢想,要堅持到底;等等。對于這些歌曲,學生表現得非常熱情,下課時仍然意猶未盡,甚至課間10分鐘都要求繼續欣賞,而且對樂理知識的講解也非常有幫助。很多教師都頭疼樂理的講解,因為學生是非專業的,感覺很難對他們講清楚音符、節奏等,但是因為學生喜歡流行音樂,可以借助旋律進行講解,這樣可以讓他們唱得更好。可見,對于流行音樂不能一概而論,要有選擇地進行欣賞,這比只欣賞高雅音樂,但是一節課下來學生反映平淡要好得多。 

        1.2 音樂社團 

        為了更好地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單單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外的各種音樂社團活動。開展社團活動是一種很好的高職音樂教育形式,是對音樂課堂教學的一個非常有益的補充。 

        調查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比較重視學生社團活動,如濰坊科技學院、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有專門的大學生藝術團,在藝術團中又按不同的藝術形式分成不同的小社團,并且有專門的教師進行指導,教學效果比較好。在所調查的學校中,開設音樂課的學校把社團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而沒有開設音樂課的學校則把社團活動作為主要的音樂教學形式。高職音樂教學的課內時間是有限的,而諸如合唱團、舞蹈隊、器樂團等學生社團,活動形式多樣,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即使對于愛好者較少的戲曲、曲藝等在課堂上出現較少的藝術形式,學生社團也可以發揮積極的補充作用。另外,學生社團通過組織排練、參加演出、舉辦校園藝術節等一系列活動,不但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與特長,也為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協作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途徑。不能簡單地把學生社團活動看成是學生課外的娛樂活動,而是要充分重視社團活動的作用和意義,正確引導,大力支持,使課外社團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良好補充。 

        高職院校社團活動應該圍繞積極健康的主題開展,正確定位社團的活動導向,建立明確的社團管理制度,安排固定的分管、指導教師。為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還應該制定配套的監督、激勵制度,對于出色的團體和個人,進行獎勵;對于不良的團體和個人,進行批評教育和指導。高職院校社團活動應該體現尊重學生主體的原則,教師應當尊重學生個人的選擇,針對不同學生的優點和弱點,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多的發展機會。 

        1.3 舉辦晚會 

        晚會是學生比較樂于接受和參與的音樂教學形式,特別是小范圍內的晚會,比如一個班或者一個系部的晚會,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每個學生都可以在晚會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學習和鍛煉。晚會的整個過程,從籌備、進行一直到結束都需要學生的參與,而學生不管是籌備晚會的,還是參與演出的,整個過程都被音樂感染著。就是作為現場的觀眾,也能在晚會進行時通過觀看同學的演出強烈地感受音樂,感受藝術。相對于其他音樂教學形式,舉辦晚會更能激發每個學生的熱情,增強班級和系部的凝聚力。 

         

        2 合理設置課程 

         

        2.1 根據學生興趣安排選修 

        目前,在高職院校中,音樂課主要還是采用公選課的方式,大部分學生還是憑著對音樂的興趣來選課。但是目前各高校在音樂方面開設的公選課基本上還是采用音樂鑒賞的形式,只有少數學校根據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開設其他類型的音樂公選課,比如葫蘆絲、吉他、合唱等,這類公選課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不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 

        在進行公選課的設置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通過調查和上課情況來看,學生對技能性的東西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聲樂方面,比如合唱可以作為音樂公選課考慮的對象;在合唱課中,學生不僅要唱好自己聲部的旋律,還要做到與其他聲部協調好,并且能夠學到指揮,這對當今社會中要求的團隊精神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器樂方面,可以將選修的學生組成小的樂隊,同樣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精神。 

        2.2 根據教學實際安排選修 

        在設置音樂選修課時,要根據整個學校的教學實際情況來確定。一是針對不同的專業開設選修課。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如外語專業可以開設外語作品賞析、外語歌曲演唱等,計算機專業可以開設電腦音樂制作等。二是根據學生的不同愛好開設選修課。比如對戲曲感興趣的學生,開設戲曲選修課;對某類樂器感興趣的學生,開設樂器選修課。三是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開設選修課,可以分為有基礎的和無基礎的。四是根據學生的需要開設選修課。這種選課方式充分考慮學生的自主性,采用的是“學生聘老師”,只有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認可了,教師才可以上這個課,這樣也有助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2.3 建立課程考核體系 

        在各個高校中,運用最多的課程考核方式是學分制。高職教育作為一種新的辦學類型,辦學時間較短,辦學經驗較少,這種現狀對學分制改革的實施產生雙重影響:一方面,由于辦學時間較短,一些舊有的制度框架和觀念束縛相對較少,這在某種程度上為學分制改革的推行減少了障礙;另一方面,由于辦學時間較短,管理基礎較薄弱,教學改革的經驗不足,因而在學分制的推行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困難。高職院校的音樂課程考核,可以根據課程的具體內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音樂欣賞課,可以探求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去欣賞、感受、討論、表現音樂的欣賞途徑,因而建議教師多組織學生對授課的內容進行思考、發言,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考試時可采取開卷的形式,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樂理課采取筆試答卷的形式;實踐課可采取面試的形式,由學生唱奏或表演幾個本學期所學的作品,并接受教師的現場提問,由教師當場打分;參加社團的學生,考核合格可取得相應的學分。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校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音樂教學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聽聽音樂、放松身心,而是通過欣賞不同類型的優秀的音樂作品,體會美妙生動的音樂語言,用形象的思維方式來達到作品內涵與學生內心情感的共鳴,進而提高自身素養和審美鑒賞能力,同時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滿足他們對音樂的愛好。大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水平,情感世界比較豐富,興趣也很廣泛。教育者要準確把握高職學生音樂學習心理,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在講課過程中把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效結合,不斷探尋最佳方法,充實教學內容,大膽創新,注重師生的互動交流,構建順暢的溝通平臺,才能使每一堂音樂課都充滿生趣,使學生真正走進音樂的殿堂,感受音樂的美好。 

         

        參考文獻 

        [1]高雁南.高職的音樂教育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1(8) 

        [2]王靖怡.讓葫蘆絲走進理工類高職院校學生的課堂[j].現代經濟信息,2009(4) 

        [3]張文.高職非藝術專業音樂欣賞課教學思考[j].職業時空,2009(9) 

        [4]馬琦.對高職非音樂專業《音樂鑒賞》教學的思考[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6,09(20) 

        第2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中學;音樂欣賞;情感;學生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7-0238-01

        一、情感體驗在普通高中音樂欣賞課中的重要性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并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從實踐教學中,情感體驗是可以獲得和培養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樂欣賞課中,學生可通過大量的音樂實踐得到情感的體驗、抒發、產生一定層次的認識、評價、鑒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修養水平。普通高中音樂欣賞課在目前,課時少,內容多的情況下,情感體驗教學就更為重要了,音樂大門的開啟,要靠教師選擇好鑰匙,情感的調動和培養則是教學中最好的選擇。

        音樂中的投入、想象、聯想、思考的范圍是廣闊的,是不可造型的藝術,并在瞬間或長期都可以有著不同層次的情感。音樂本身來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現,在此基礎上得以提煉和升華,情感也隨之加重。音樂藝術是綜合的藝術,它所包容的內容萬千,是其它任何藝術不可替代的,所以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2]。換言之,音樂有著豐富的情感,人類的情感是最豐富的,二者不謀而合,因此可以通過情感的體驗使普通高中的學生更廣,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樂藝術的教育和培養。

        二、如何使學生在音樂欣賞課中獲得情感的體驗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方法獲得情感體驗。在最初可選擇一些膾炙人口的名曲,如貝多芬、莫扎特等作品,學生直接接受音樂的感染,打破了學生對音樂欣賞的神秘感,使學生感到能聽得懂音樂。在反復欣賞時,還會聽出不同的樂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結構,作品的風格等,調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2.通過音樂自身的內容(音樂的要素)來進行情感的體驗。音樂藝術自身就應是美的化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做一些節奏練習,體會音樂的變化。

        3.根據普通高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通過音樂欣賞課中的情感體驗豐富、完善學生的情感世界。在中學生們青春期的心理活動的發展過程中,有一點就是情緒,情感的日益豐富,表現為充滿活力,有熱情,重感情的特點。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樂欣賞課中都能得到體現,為學生提供了一方情感體驗的熱土。

        4.與時代相結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獲得情感體驗。情感的表現可體現在古典音樂之中,它也可在通俗,流行音樂之中。學生平日所接觸的是大量的通俗音樂。如在課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課上找一點時間,機會給學生們自己,5-10分鐘,聽一些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可以放松他們緊張的神經,建立師生的溝通使學生的音樂情感得已自由的發揮,課前教師要進行篩選。

        三、課內外相結合

        要學好音樂欣賞,要從課內外多方面啟迪學生感受音樂、產生情感共鳴并引導學生探究音樂作品內涵。從課外,可以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與課本欣賞課題相關的各種資料(音像、圖片、與音樂相關的實物等),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錄下各種美妙的聲音,配上自己的解說,制作成一個有關音樂專題的片斷。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來體驗音樂,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從課內,首先用這堂課的主題音樂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音樂課堂,讓學生產生一種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讓學生隨心所欲地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展現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緒體驗。表達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可用彩色的畫筆繪出抽象的線條、不規則的圖形或具體形象的實物實景來表達的;也可用樸實或華麗的文字語言、詩歌、散文的形式來表達的;還可用舞蹈形體動作來表達展現。接下來,一邊讓學生復聽音樂作品,一邊用生動的語言簡介作品背景,從而揭開它的神秘面紗,讓學生領會每一首音樂作品都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它的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史故。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并有了積極探索音樂內涵的動力。再下一步,采用啟發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學生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得出結論。讓學生體會到他們研究的價值意義,從而使他們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感受到研究學習的快樂。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里,提高了學生的欣賞分析能力,最終使學生的審美體驗、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以形成且提高。

        四、音樂欣賞對學生個性的培養

        第3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流行音樂與大學生的關系

        音樂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審美教育、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成功教育、價值教育的全面發展新時期復合型人才的“通才教育”。而在所有音樂形式中,流行音樂這種具有青年文化代表性質的藝術形式和現代大學生尤為親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行音樂自身的特點:

        1.通俗性流行音樂的內容大多都取材于現實生活,用一句俗語來說就是“接地氣”,很多作品以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為主,其中包含人生的理想、人生的哲理以及對于一些社會認知的現象等。在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中,大學生更容易掌握的原因就在于,流行音樂通俗易懂、易學易唱、旋律優美、風格多樣,它不像古典和傳統音樂那樣必須經過專門的技能訓練和具備深厚的音樂基礎,大學生可以通過體會平淡直白的歌詞和豐富的情感,即可理解流行音樂的內涵。

        2.情感性德國著名的社會批判理論學家阿多諾認為:流行音樂真實地反映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是人們宣泄不良情感、消除社會危機和重塑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渠道。大學生經常承受著各種精神壓力和困惑,如就業和戀愛問題、價值取向等,往往無法自我排解。流行音樂所具有的鮮活明快抑或纏綿傷感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3.時代性如果說古典音樂反映了音樂的藝術高度,那么流行音樂則代表了社會文化的晴雨表。流行音樂在思想觀念上和情感上總是緊隨時代潮流,契合時代精神訴求。所以每個時期都會產生相應的流行音樂作品,其中都體現和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特點。這也迎合了大學生們追趕潮流、緊扣時代脈搏的文化口味。

        4、商業性。流行音樂是現代文明與科技相結合的產物,它與商業性文化娛樂圈活動緊密相連,憑借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手段.加上近乎瘋狂而頻繁炒作的音樂選秀活動,流行音樂強勢的市場運作使得如今大街小巷到處都播放著流行歌曲,電視、網絡、MP3、手機都成為流行音樂傳播的重要媒介。這對身處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來講,無疑都是無法抗拒的。

        高校流行音樂通識教育的現狀

        1.緊缺的教學資源相關流行音樂開設的通識選修課程不足,全校范圍內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由于缺乏獨立的教育教學組織,承擔教學任務的藝術類教研室基本都掛靠在專業學院。另外,在專業學院的教師由于受專業教育和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難適應非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要求,特別是對當代流行音樂沒有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導致課程內容的淺顯化。

        2.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教學以知識灌輸為主,學生被動聽講,教學方法的枯燥和單調性,削弱了學生參與互動的能力,逐漸失去了對流行音樂學習的興趣。

        3.單一的成績評定我國現行的通識選修課程考核大多以知識考試方式為主,側重于對學生知識面或知識記憶能力的測評,基本上還是沿用期末測試題等進行以知識記憶為主的考核,計分方式為百分制。事實證明,對于像流行音樂教育這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性動態課程,并不只能通過理論的紙質考核才能顯現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成績水平。

        高校流行音樂通識教育的教學反思

        在強勢的大眾傳媒瘋狂傾銷的信息時代,為大學生提供另一條接觸流行音樂的歷史、風格、經典作品、優秀作家、人文思想、社會心理的通道,提升大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體驗和認知能力,正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1.樹立多元開放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認,以往在大學音樂教育占主導地位的古典音樂和傳統音樂,它們以深廣豐富的創作水準,復雜精妙的體裁結構影響著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道德世界,甚至還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但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正如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存在是否適宜的問題,我們也不可否認流行音樂中有一部分并不適合大學生。不過假如學校音樂教育就此把流行音樂拒之門外,則如掩耳盜鈴一般自欺欺人。所以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流行文化有所了解,能知其利弊,辨其真偽。只有在摸準流行文化的脈搏,通過對學生需要的分析,抓住流行音樂中的亮點,找準流行音樂與大學生教育之間的結合點,才能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流行文化,創造師生、生生之間的和諧互動。

        2.選擇具有價值導向的教學內容

        流行音樂良莠并存是不爭的事實,它的純度、含金量絕非可與正統音樂相比。音樂教師要精心挑選一些健康向上,適宜大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特點,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音樂作品介紹給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提高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美丑、優劣的識別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由于流行音樂得到了眾多人的歡迎,也就難免被各種力量,尤其是商業和政治所利用,在其推廣過程中充斥著無中生有、過度包裝、炒作造勢和虛假宣傳,教師應提醒大學生絕不能隨波逐流,媒體中播什么就聽什么,社會上傳什么就唱什么,而應考慮這些音樂是否適合自己,是否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滋養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5]。如只是為了追求商業的最大利益化而創作和包裝的《愛情買賣》《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只表現了“卿卿我我”“你情我愛”的簡單低俗,對大學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而近年來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歌曲之一《我相信》,以勵志色彩的歌詞,加上慷慨激昂的演唱,給大學生帶來了積極的正能量。此外還有環保主題的歌曲《地球的孩子》愛國主義歌曲《龍的傳人》等等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加入到教學內容中,不僅凈化了大學生的心靈世界,拓寬了他們的音樂視野,還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新鮮的藝術表現形式。

        3.運用參與互動的教學方法

        流行音樂之所以是流行音樂,是因為它具有與古典音樂、民族民間音樂不同的特點。所以教學方法也不能照搬古典音樂和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模式。課堂上除教師講授以外,還應適時地進行課堂討論,有的章節可以與學生合作講授(教師引導、補充、點評等),教學方法應特別注意學生的互動參與性。節奏是流行音樂的核心要素,其節奏規律較其他音樂更為動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是端坐靜聽,而要感受律動,讓身體參與到音樂搖擺中來。比如,在聽賞某些演奏的流行音樂時,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感受節奏和表現節奏(打出各類音樂的核心節奏或者搖擺身體),又如在學習流行歌曲的演唱時,要注意現場互動的多樣性,包括歌唱者與伴奏者的互動、學生間的互動、師生間的互動等。總之,鼓勵學生“動”起來,教學方法和唱、奏、演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更直接的感受流行音樂的魅力。另外,可以在課余時間播放合適的流行音樂作品,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情趣和習慣,為音樂課堂的教學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同時組織開展流行音樂方面的專題講座、評論、舉辦流行歌曲比賽等,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流行音樂,提高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還可以通過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鍛煉他們的舞臺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質,從而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實踐能力,多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是對事物發展的一種指向,錯誤和不適宜的評價方式會導致評價對象的異化,繼而造成評價結果的不準確。由于流行音樂特有的不拘一格的即興性,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方式也需要靈活多樣,不能呆板僵化。比如任課教師在開設流行音樂通識教育選修課之前,自己先編寫出具體的教學方案,可以包含流行音樂欣賞、流行歌曲演唱、樂器常識等基本教學目標,再根據自己的教學規劃,逐步引導學生欣賞流行音樂、掌握演唱方法、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進而領略流行音樂的美。在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記錄學生對于音樂理解的變化,并將報告提交教務部門,為下一次通識教育課程作出參考。另外,期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唱、奏、演等非紙質顯現形式,也可用論文寫作、題目問答等方式給予學生成績評定。

        美國教育家雷塔克曾說過:“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時候,教育才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流行音樂這一深受大學生喜愛的教學資源,結合切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方法,以具有藝術魅力的教學影響力,培養出愛國榮校的當代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樊蕾.高校流行音樂選修課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科技信息[J].2010,5;131.

        [2]趙斌.大學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5(24);31.

        [3]陳智慧.流行音樂的強勢與大學生的成長當代青年研究[J].2010(1);56.

        [4]董莉,楊穎,斯蕓,劉龍,張勁梅.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學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14(11);85.

        第4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教學;民族音樂;教法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9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6-0238-01

        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歷史悠久的瑰寶,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的創新,可加深孩子們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的鞏固,改變其重視流行歌曲的傾向。下文針對中小學民族音樂教法創新進行了多方面探索:

        1.精選內容,融樂入境

        音樂欣賞不僅僅是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也同樣是現在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的方法。我國的民族音樂在實際生活照和廣大人民是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的。是當時人民思想感情的深刻寫照和體現。抓好音樂欣賞這個課堂教學的途徑是加強民族音樂教育首當其沖的前提。如今的中小學學生都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其對民族音樂的感情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進行音樂欣賞的時候,老師可以采用多種手段來進行音樂的教學:音樂分段欣賞、整體感受、探討、提問、聯想等等方法。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對音樂作曲人的事跡以及歷史背景等資料都要做一些介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音樂感悟力和理解力,在中國民族音樂的情景之中把學生融入進來。例如:《梅花三弄》這首古曲,我們開始的時候可以通過聆聽古琴的旋律以及音色的變化,在通過引導的形式來讓學生理解樂曲中的內涵:通過對梅花的贊美來表達出一種孤芳自賞的思想感情。從而加強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理解,不僅僅可以使得學生的知識面能夠得到很好的拓展,而且使得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又能夠更好的增強其名族自豪感。

        2.視聽結合,音畫共賞

        現在社會是一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民樂欣賞教學可以此阿勇多樣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它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賞析的能力和調動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充分應該充分的去調動學生的各個器官去感受音樂,這樣比學生僅僅用耳朵來聽音樂的效果要好很多。例如,我們在對《春江花月夜》這個民族樂曲進行欣賞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聽音樂的時候欣賞空中的明月、花月相映、以及優美的山水相連等等畫面,讓學生領略自然的美景抒發真情,這些都來自內心深處,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不僅僅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優美,還能夠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魅力,從而使得學生更加喜歡我國的名族音樂并激發學生們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情。又如:在讓學生欣賞民樂合奏時在欣賞教學中配上視頻畫面,比僅僅只是通過CD 播放的形式要好很多,CD播放使得學生難以走進音樂之中,如果配上視頻畫面,這樣就可以使得學生可以很直觀的看到民族管弦樂團中的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樂器,演奏家的投入自如、以及指揮家的激情四射??通過音畫欣賞學生們看到中國民族廣播樂團在國外高級音樂殿堂的演奏大廳,更好的感受到外國觀眾對我國民族樂團演出成功而爆發的經久不息的熱烈的掌聲的畫面的時候,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

        3.中小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目的和意義

        3.1學習民族音樂是培養中小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新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要讓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音樂藝術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我國目前基礎音樂教育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即學生不愿聽民族音樂,不能背唱大量的民歌。這些現象都會使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迅速消亡,預示著我們將失去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為了弘揚民族音樂必須要改變這一現狀。讓中小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博大的文化背景。激發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興趣,從而去主動發現我們祖先的偉大,在他們心中自然會產生一種民族自豪感,激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2學習民族音樂是時代的要求 。面對震耳欲聾的西方、港臺流行音樂和鋪天蓋地"日劇韓流"對校園學生的強大攻勢,中小學的民族音樂教育顯得那么的蒼白無力。長期下去將會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產生不利的影響。當今世界各國都把改革和發展教育作為參與國際競爭的首要戰略對策,把建立高質量的基礎教育看成是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保證。把具有優秀的民族精神看成是人才素養的首要條件。由此可見,現在我們面臨新世紀的激烈競爭和挑戰,我們需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質,進行民族音樂教育勢在必行!

        3.3在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學有利于素質教育和民族音樂傳承。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要想弘揚中國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就要從幼兒抓起,直至小學、中學、大學,應將民族音樂教育循序漸進地輸入到整個音樂教育中去,以培養學生欣賞、學習民族音樂的熱情。以傳統藝術教育為切入點,以優秀的民族文化為營養素,有利于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文化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從而讓學生能站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石上,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成為有民族氣節的新一代接班人和建設者。通過在中小學開展民族音樂教學,將為社會音樂文化的不斷發展、更新提供大量具有創造活力的人,音樂學校積聚著大批有創造能力的人,他們正是中國音樂更新、發展的生力軍。

        4.結語

        在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中要想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需要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師的積極引導并采取改革措施。要對教材靈活運用并將教材與現代技術以及活動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中和生活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民族音樂的意識。

        參考文獻:

        [1]張黎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3

        第5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流行音樂自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再度崛起以來,這種易被接受、傳播速度快、形式多樣的藝術形式開始成為社會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社會整體文化環境和生活條件的不斷進步,流行歌曲的社會影響也不斷提高,社會需求越來越大。由于發展形式的趨勢,流行演唱專業作為一門全新的專業,在20世紀90年代初被列入高等藝術院校的教育體系中。

        最初開設流行演唱專業,由于沒有系統的教學體系和理論的支持,出現了許多弊端和問題,例如:演唱方法、培養目標、藝術規律、授課模式、教材的編制和選用、整體課程的設置和安排、考核標準和形式等,從而阻礙了流行演唱專業在高等藝術院校的發展速度。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改善,流行演唱專業的教育者已經基本總結出比較系統的教學方法和理論知識,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流行演唱最具特點的屬性就是流行性。流行音樂的風格和形式多種多樣,在這種多樣性的前提下,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社會背景,不同的社會需要所流行的音樂也不一樣。而對于流行演唱專業教學來說,演唱方法、培養目標、教學目的和教學形式都要適應這些快速的變化。要想使流行演唱專業在高等教育中得到良性并適應社會需求的發展,我們必須全面總結專業理論知識,整體優化課程設置,使流行演唱專業在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出具有高水平的演唱能力、扎實的理論、全面的藝術修養、豐富的創造力的綜合型音樂人才。

        一、高等藝術院校流行演唱專業現狀

        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沈陽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廣州星海音樂學院、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等院校陸續將流行演唱專業納入到教育體系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和成績。此后國內許多高等藝術院校、高等師范院校和綜合大學也相繼開設了此專業,報考流行演唱專業的考生逐年增加,速進了流行演唱的專業化,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流行演唱人才,也在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中國流行音樂文化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都將視線轉向了這一領域。而中國流行音樂需要怎樣的人才,我國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能否培養出適應文化市場發展的需要的流行演唱人才,就成為現階段流行演唱教育者面臨的首要問題。

        目前我國的流行演唱專業的課程大部分還是以美聲和民族聲樂的教育體系為基礎。而美聲和民族聲樂的教學體系都源于西方古典音樂的教學理念和課程設置等。目前有些院校仍然采用以和聲、曲式分析、作曲方法等傳統課程設置作為流行演唱專業的音樂基礎課程。流行演唱專業的教育者的思維方式、演唱方法的訓練方法以及知識基礎結構都受到了傳統聲樂教學的影響,流行演唱專業的整體課程體系不能完全針對專業需要、人才需要、就業需要科學而獨立地建立。

        國內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掌握哪些專業技能,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受制于多年來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和相應學科教師資源的缺乏以及硬件設施的不完善,有些理論和對課程改革的設想都不能付諸實現。

        與高等藝術院校中其他傳統聲樂專業相比,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還沒有形成科學的系統。作為流行演唱專業的教育者目前應該做的是明確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將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真正提升到理論和有效的實踐相結合的高度,從而形成先進的教學理念,培養適應社會文化發展的全能型流行演唱人才。

        二、流行演唱專業課程的整體優化

        要設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首先要明確培養目標。就目前來看,高等藝術院校流行演唱專業的培養目標是要讓學生通過本科四年的專業技能訓練和全面的音樂知識基礎學習,成為掌握先進的演唱技巧、具有豐富的表演能力、個性化、適應流行文化市場各個崗位的全能型流行音樂演唱人才。以下將基于流行演唱專業的教育目的,對本專業的課程設置作整體優化的設想。

        (一)專業主修課

        “流行演唱”給我們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演唱”。隨著大眾文化欣賞水平和要求的不斷提高,單純的聽覺刺激已經滿足不了文化市場的需求。現在大眾對流行音樂的欣賞不單停留在聽覺上,更注重歌曲通過語言藝術、文學藝術、舞蹈藝術、表演藝術、舞臺設計和先進的音樂制作技術所帶來的聽覺與視覺完美結合的綜合藝術表現。而流行音樂人也在流行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將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綜合到演唱中去。目前各院校的流行演唱專業的專業課設置基本都以演唱為主,例如舞蹈、表演這些與演唱不可分離的科目,有些院校沒有設置,有些院校則作為基礎課開設很短的時間。星海音樂學院的流行演唱專業,將舞蹈和表演課設置為三年,第四年為音樂劇舞蹈和音樂劇表演。而其他學校的舞蹈和表演課則開設時間比較短,例如沈陽音樂學院的流行演唱專業的舞蹈課開設兩年(第一學年和第二學年),表演課開設兩年(第二學年和第三學年)。四川音樂學院流行演唱的舞蹈課只開設一年(第一學年)。南京藝術學院流行音樂學院的流行演唱專業非常注重學生在演唱和表演方面的培養,但舞蹈并沒有作為主要的科目設置。

        演唱、表演、舞蹈都應作為專業主修課被設置到流行演唱專業整體課程系統中,并開設三年以上,從而達到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流行演唱者的目的。

        演唱、舞蹈、表演、綜合排練都應作為專業主修課被設置到課程系統中。

        1.演唱

        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要掌握科學的先進的流行演唱技術,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將流行演唱方法和流行演唱技巧熟練的運用到演唱中。在基本完善演唱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聲音的特點。結合表演、舞蹈等課程從心理和情緒控制等方面調節舞臺演唱狀態,適應舞臺演出。通過演唱大量的流行歌曲作品,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流行音樂演唱風格,并準確地運用不同風格的不同演唱技巧。

        演唱課要以突出每個學生的聲音特點為訓練目的,使學生的音色具有較高的識別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大量的舞臺演出實踐。實踐多種演唱形式,如組合,邊歌邊舞,音樂劇等。

        2.舞蹈

        流行演唱專業需要學生掌握舞蹈的目的在于:

        其一,通過形體的訓練可以塑造良好的體態,改善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提高學生的肢體協調性,使學生在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上有很好的肢體表現力,培養學生邊歌邊舞的綜合能力。

        對于不同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對肢體動作的要求也不一樣。比如,演唱抒情歌曲的時候,演唱者只需要自然地肢體動作,起到流露感情,推動聲音表現力的作用即可。而演唱具有強烈節奏感曲風的歌曲時,則要有舞蹈動作的配合。而隨著大眾對流行音樂在視覺效果上要求的不斷提高,歌曲作者在歌曲的寫作和編曲上都添加了有利于配合舞蹈動作的元素。“邊歌邊舞”型的表演更是流行音樂文化市場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歌舞相融的表演形式也是觀眾最喜歡的表演形式之一。

        “組合”的演唱形式和商業包裝模式,一直以來都受到大眾的歡迎。尤其是近十年來“能歌善舞”成為“組合”這種形式的主要表現方式和發展方向,更是受到了大眾尤其是年輕人的喜愛。各種各樣的舞臺演唱,更離不開舞蹈動作的襯托。因此,單純的“唱”已經不能滿足流行文化市場的需要。

        其二,流行演唱專業學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是從事音樂劇的表演工作。音樂劇事業更是能給流行演唱專業學生帶來無限發展空間新領域。舞蹈能通過肢體動作以及動作的節奏和張力表現內心情感,在演唱中可以豐富舞臺的表現力,在音樂劇中更是主要的表現形式。表演者可以通過豐富的舞蹈動作展現人物的內心和音樂所要表達的感情。音樂劇中的表演往往是“戲中有歌”、“歌中有舞”、“舞中有戲”,這也正說明了演唱、表演和舞蹈在音樂劇中的關系。

        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應該在中國正在發展中的音樂劇這一有著無限發展空間的領域里取得優勢。用自己的綜合能力去適應音樂文化市場的變化和需求,隨時有準備地迎接機遇和挑戰。

        流行演唱專業的舞蹈課程不能依照舞蹈專業的課程難度而設計,但作為專業主修課應開設三年以上。第一學年應該從舞蹈基礎訓練開始,接下來的三個學年都應繼續開設舞蹈課程,并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豐富舞蹈種類和風格。

        3.表演

        隨著教學標準的不斷提高,和社會對復合型流行演唱人才的需要,表演成為流行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什么流行演唱專業要以表演課作為專業主修課?原因有以下三個:

        第一,目前流行音樂的傳播方式是以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為主。而這兩種方式的共同特點就是通過視覺來傳遞信息。為了更快地傳播音樂,加速流行歌曲的流行性;提升音樂的表現力;更深刻、生動地表達音樂作品的涵義,人們運用視覺效果推動音樂聽覺上的刺激。就現在的流行音樂而言,無論是音樂本身還是音樂以外的元素,都被融合進了以視覺為主導的大眾媒體中。一個歌手在演唱時帶給觀眾的信息是同時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傳遞的。歌手演唱歌曲的主要途徑有以下幾種:錄音、MTV、舞臺演出、電視節目的錄制和音樂劇。而這些方式除了錄音外,都需要歌者具備表演的能力。

        第二,音樂劇是一種集戲劇表演、演唱、舞蹈和舞美藝術于一身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我國音樂劇發展雖然迅速,但距離成熟還有很大的距離。這也就意味著,音樂劇事業將越來越多的需要有專業水準的、全面修養的音樂劇表演人才。而作為流行演唱專業應該把音樂劇的表演作為一個重要的培養方向。真正使學生具有全方面的素質,能適應與流行演唱相關的各個崗位,更能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經過表演的訓練,演唱者能通過對生活中不同情緒的不同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的重復模仿、用心體驗,做到在表現不同內容的作品時,能從內而外,發自內心地達到更加良好并自然的肢體狀態和聲音狀態。演唱者表演水平的成熟,能促進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舞臺效果,使演唱更具感染力。

        第三,隨著流行演唱學生參與電視節目錄制、媒體采訪和MTV拍攝等活動的增多,面對鏡頭該如何展現自己就成為學生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在表演課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情景模擬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面對鏡頭如何自如表現的訓練。訓練應分兩方面,一方面是面對鏡頭如何展現自己的表演,主要訓練肢體和面部表情。另一方面是要訓練在接受采訪時,面對鏡頭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克服緊張心理的能力、和敏捷的應變能力。

        (二)專業基礎課

        目前國內開設流行演唱專業的各大院校,如:沈陽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專業基礎課主要有以下科目:視唱練耳、樂理、和聲、曲式分析、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藝術概論、流行音樂概論、流行音樂史、中國民歌、副科鋼琴等。這些科目的設置基本是按照傳統聲樂課程體系而設置的,顯然有些科目是不適應流行演唱專業需要的。

        1.對現有專業基礎課的整合和優化

        和聲和曲式分析這兩個科目,大多院校還是采用古典和聲和古典曲式作為授課內容,而對于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來說,使用性并不強。應該將“和聲”課改設為“流行和聲”,以傳統和聲為基礎,結合爵士和聲,通過對不同風格的流行作品進行分析,使學生基本了解流行音樂和聲的編配方法,能設計簡單的和聲進行,為喜歡創作的學生奠定良好的基礎。曲式分析課所分析的作品基本上是古典音樂作品,并不符合流行演唱專業的特點和教學目的。應將曲式分析課程融合到流行音樂經典作品賞析中,通過老師對學生進行曲式分析基礎理論的簡單講解,使學生基本掌握曲式分析的知識要點,在進行流行音樂欣賞的過程中結合曲式分析的知識去解析流行音樂,可以讓曲式分析這一科目更符合流行音樂教學的需要。和聲和曲式分析兩個課程可以合并為“流行爵士和聲與經典作品賞析”,這樣就能滿足流行演唱專業對這兩門課程的需求,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

        西方音樂史作為音樂專業基礎課是必不可少的,但作為流行音樂的專業基礎課,系統的學習西方音樂史過于繁瑣,而將這一科目分為“西方音樂簡史”和“西方流行音樂史”、“華語流行音樂簡史”更為合理。這樣設置不僅能讓學生具有全面的音樂理論素養,更能突出專業特點,符合流行演唱專業的教學目的。

        2.目前課程設置中欠缺的科目——心理輔導

        舞臺表演是演唱最直接的表現形式,也是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演唱者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以及藝術修養,都通過舞臺表演展示給觀眾。舞臺表演是瞬間的,短暫的。舞臺演唱環境與平時練習心里是完全不同的。演唱者要確保在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最佳水平,除了要具備良好的演唱基礎和精準地使用演唱技巧的能力外,還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臨場發揮的心理調節以及對情緒的控制能力。

        現場表現的好壞,對于演唱者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大量的舞臺實踐中,我們發現心理狀態的不穩定,缺乏臨場心理調控能力,沒有信心面對失誤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學生們的演出效果和演出質量。尤其是首次登臺,沒有適應因環境的改變所帶來新刺激的能力,內心極度緊張、焦慮。這些因素不僅會影響演唱質量,更會使學生們失去信心,對舞臺表演產生恐懼,失去舞臺表演的欲望,并且對以后的舞臺表演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因此,心理輔導對演唱者的演唱效果有著關鍵性的作用。開設心理輔導課可以有針對性地訓練學生臨場心理調節能力,將貫穿于登臺前、表演中、表演后的復雜心理調控到最后適應現場環境,并能從容面對意外情況的發生,從而充滿自信地發揮演唱技術和表演能力,達到完美的演出效果。

        (三)選修課

        選修課是專業的重要延伸和必要補充。選修課的設置是為了完善專業課程,拓寬知識面、發展個性、提高綜合素質。由于選修課在課程設置和管理上的不足,導致學生對選修課不夠重視,上選修課只是為了修夠學分。因此開設具有系統性、連貫性的優質選修課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流行演唱專業的特殊性,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僅僅在必修課中并不能得到全面的滿足。為補充專業和更好的運用必修課的知識,有必要將流行歌曲寫作與歌詞寫作、MIDI制作課程、形象設計與化妝課程針對性地列入到選修課中。

        在當今的流行樂壇,創作型歌手越來越顯示出他們的優勢。他們不僅能演唱、能自己創作歌曲,有些還可以成為音樂制作人。通過各種比賽我們看到,普遍沒有選手演唱自己創作的歌曲。而通過日常的教學我們也發現學生缺乏創作意識和創作能力。開設流行歌曲寫作與歌詞寫作,不僅能對視唱練耳、樂理、和聲等專業基礎課有進一步的補充和延伸,更能增加專業技能,適應社會對流行演唱人才的要求,給流行演唱專業學生能適應更多的就業機會奠定基礎。

        MIDI制作是數字音頻制作技術。通過軟件的操作對音樂進行編制和處理,需要具備很高的音樂素養和豐富的音樂知識。學生能從學習的過程中掌握軟件操作技能,并不斷建立編曲思維,將自己對音樂想法和所追求的效果通過自己的編排呈現出來。另外,由于市場的需要,流行歌手越來越多,對音樂制作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作為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有多方面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專業素質,在此基礎上學習MIDI制作不僅能提高綜合能力,更能給自己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外在的形象可以增加自信,更是藝人提高被關注度的重要因素。好的形象是內在素質與外在形象的完美結合。形象設計與化妝課程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化妝方法、發型設計、服飾搭配和整體造型設計等方面的培訓,使學生有能力根據不同場合、不同主題、所演唱歌曲的風格、舞臺整體設計等,設計出適合自己的形象。適宜的妝容和服飾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比別人對你的印象,而在舞臺上整體的形象更能影響演出的效果。掌握形象設計與化妝的基本知識能使學生無論在專業需要或日常生活中,都能塑造出相宜的形象。

        (四)藝術實踐

        藝術實踐是流行演唱專業展示專業技能,完善專業課程內容的最有效途徑。舞臺演出是表演專業展現專業價值的必要手段,也是學生能順利步入工作崗位的寶貴經驗和保證。藝術實踐能給學生創造檢驗并磨練自己的平臺。經過不斷的舞臺表演和其它形式的藝術實踐,學生能夠在實際表演中更切身地發現演唱技巧的發揮、舞臺表演心理素質、應對臨場突發狀況等問題,總結和積累更豐富的表演經驗。舞臺表演經驗和心理調控問題,是必須通過藝術實踐的形式才能有效解決的。

        因此,要多給流行演唱專業的學生創造藝術實踐的機會。藝術實踐能激發學生舞臺表演的欲望,能證明自己表演的藝術價值。

        在大學四年里,我們可以每學期舉辦一場藝術實踐音樂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音樂會可以有不同的主題,不同的表演形式,也可以是學生自己編排的情景劇,更可以是小型的音樂劇或音樂劇片段。這樣不僅能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更能在排練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協作精神,相互學習。通過在學校舞臺上的展示,充分建立舞臺表演的信心,積累舞臺表演經驗。

        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型的流行演唱比賽,從而鍛煉舞臺表演能力,提高心理素質,在比賽中開闊眼界,汲取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積極融入到社會演出中,將藝術實踐與文化市場相結合。以學校為單位,組織小型的演出團體,與電視臺合作,參加電視音樂節目和晚會演出的錄制,參與社會公益演出活動。使藝術實踐與社會活動相結合,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就業奠定基礎。

        教學是為了更好的實踐,而藝術實踐活動正是為了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通過藝術實踐總結出的問題和經驗又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從而達到培養出優秀的流行演唱人才的目的。

        結 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和音樂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對流行演唱專業人才的需求開始增加,專業的設置開始增多并合理化。伴隨著藝術院校的發展和音樂體系的不斷完善,演唱、表演、舞蹈和創作出現了融合的趨勢。

        本課題在仔細研讀國家教育部《關于做好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的若干原則意見》,和國家關于音樂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的精神基礎上,查閱了大量關于藝術教育的著作,研究了國內各高等藝術院校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通過對我國藝術院校流行演唱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研究,了解了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結構、課程學時、硬件設置、師資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的現狀。并對各藝術院校流行演唱專業各個課程之間的關系,以及課程之間的結構層次和內容加以分析,構建了有演唱、表演、舞蹈以及心理學、藝術理論、藝術實踐等課程組成的流行演唱專業課程框架。

        希望本課題所建立起的高等藝術院校流行演唱專業課程設置方案,能夠為本專業的課程設置提供借鑒和幫助,為本專業的發展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第6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關鍵詞:青少年,聲樂訓練,“口語化”

         

        現在有許多中小學生進行聲樂訓練,那么如何對青少年進行聲樂訓練,以及用什么樣的教學語言對其進行聲樂訓練,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由于聲樂教學有其本身的規律性和特殊性,所以如何在聲樂訓練中讓更多的學生喜歡聲樂課、喜歡聲樂學習,獲得音樂藝術實踐能力機會,促進學生音樂藝術感知能力的發展,怎樣用“口語化”的語言進行聲樂訓練?我在這里闡述一下我個人的一些觀點,與大家共同研究,探討。論文格式。

        一、青少年聲樂訓練“口語化”的必要性

        青少年聲樂訓練“口語化”的必要性要追溯到整個中學音樂教學的必要性上。論文格式。以“口語化”進行教學是青少年學習音樂的基礎和前提。 首先,對于中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理解能力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論文格式。聲樂教學是一種“聽覺教學”,師生交流主要憑借于聲音,教學語言必須通俗、淺顯、易懂、好記;所以,對于青少年的聲樂訓練,教學語言以口語為佳。其次,青少年聲樂訓練從人性化教學的視角而言,“口頭性語言”是最佳的表達形式。聲樂教學的全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互動、雙向交流的過程,不是教師單向的傳授,學生一味的被動接受,這不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尋找可以溝通心靈的語言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這也是青少年聲樂訓練“口語化”的必要性之所在。而且,聲樂訓練中出現的語言都是“一次性”的,不像是錄音帶那樣可以倒帶重復,也不像課本那樣可以重新翻看,師生的交流必須是通俗的,淺顯易懂的,所以對于青少年的聲樂訓練以口語為佳。

        二 青少年聲樂訓練“口語化”的可行性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音樂欣賞教學“通俗化”已在實踐中被充分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1、當前講課一般均以“通俗化”為大趨勢,即使大專家,大學者也都在進行著口語化教學的探索。例如廈門大學著名教授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欄目講演的《易中天品三國》就以淺顯的“通俗化”為亮點,深得廣大觀眾的喜愛,有許多小學生因此迷上了《三國演義》。

        2、從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口語化”的教學語言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情感距離,縮短了師生之間的熟悉時間,增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速度,明顯提高了中小學生、對于聲樂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加強了教學的吸引力與感染力,使教學更具有了親和力,實在是事半功倍、好處多多。

        三 青少年聲樂訓練“口語化”的藝術性

        明確了青少年聲樂訓練“口語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我們就要重點在具體實施與操作上下工夫,加強“口語化”教學本身的藝術性。這種藝術性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點:

        1.聲樂訓練運用通俗化的理論術語

        聲樂教學是一門藝術科學。理論性的知識和專業術語比較多,但要做到聲樂訓練中的“口語化”,就必須善于化理論術語為淺顯易懂的口頭語言。對此,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用同學們平時喜歡的一些影視作品和流行音樂中出現的一些音樂現象去解讀那些理論性、概念性的知識。例如:在演唱中外不同音樂風格的聲樂作品的時候,我們可以引用臺灣歌手周杰倫的幾首歌曲(《臺》、《青花瓷》、《夜曲》、《玫瑰花的葬禮》)作為對比,前兩首歌曲是運用中國傳統五聲調式,體現為中國風。后兩首歌曲則出現了“4”、“7”,不斷出現的主音“6”體現為西洋小調式。通過這樣一番講解,學生不但會比較容易的領悟此類理論性的知識點,并且還會對這類知識點留下較深的印象。

        2.聲樂訓練運用時代化的表達方式

        時代在進步,一切事物都在不斷創新,不斷發展。青少年聲樂訓練的語言也要具有21世紀的時尚化的新特點。首先,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風趣幽默,并帶有鼓動性和激勵性,才能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用“華山論劍”將同時期的幾位音樂家作為對比,把這些音樂家的生平和成就以及聲樂作品放在具有江湖意味的武俠世界里,學生就會感到更容易理解。其次,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從學生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出發,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例如:用時下流行的音樂、電影或歌手、演員來引導學生進入聲樂學習的狀態,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3、聲樂訓練運用韻律化的語言教學

        準確的、抑揚頓挫的韻律化語言是表達聲樂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如果聲樂訓練中沒有了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燥無味,失去了藝術魅力。可見韻律化的語言是青少年聲樂訓練“口語化”進程中不可替代的部分。賦予韻律性的語言就在于節奏、力度、速度、語氣等的恰當運用。這就要求教師自身首先要有情,按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精心安排、設置語境,以達到以語激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使學生投身于作品之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動情的表達出對作品的感受。例如:在學習《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曲時,可以用時而深情,時而激昂的講述配以《我和我的祖國》優美的主旋律,將學生吸引到這首歌曲當中中,使學生一下子有了了解、學習和演唱的欲望。這樣的交流使學生對聲樂作品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這一首首動人的聲樂作品會長時間的保留在他們的記憶中。也許時間地推移會有遺忘,但當音樂響起時他們又會投入其中,并會隨年齡,閱歷的增長而不斷提高欣賞層次。 教師在青少年聲樂訓練中要盡可能多的運用韻律化的語言教學,且不斷地挖掘和提高,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體驗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延伸至學生今后對人生,對社會的體驗,認識,理解。.

        總之,青少年聲樂訓練“口語化”是一項事在必行的系統工程,它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斷貫徹這一理念,以此發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在獲得情感體驗的同時使普通學生更廣,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樂藝術的教育和培養,讓音樂成為所有普通人的精神食糧。

        第7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 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能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認識到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本文分析了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重要性、方法和意義,旨在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 

            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體現了一個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質和審美情緒,具有強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認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且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族人民通過生活實踐創造了極其豐富的、具有我國特色的民族音樂,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和精神,是我國古老文化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樂寶庫中的一朵奇葩。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學生將會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強化愛國主義情懷;通過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學生將會拓寬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一、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重要性 

            民族音樂是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素質教育則使音樂教育目標更為明確。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以期使每個學生都擁有高貴的心靈與完美的人格。而要完成這一目的就不能脫離民族音樂教育。只有在小學時期就接觸并學習民族音樂,學生才能更全面地具備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更好地提高綜合素質。

            二、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興趣的方法

            音樂作為學生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生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者應積極主動地了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用小學生的眼光觀察世界,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為他們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和快樂的音樂世界,讓他們在民族音樂中得到快樂,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一)教學內容需要童趣化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讓學生從不同的層次、角度了解與民族音樂相關的文字、音響、圖像等多種信息,幫助學生形象、準確地感受和認識。通過欣賞各種音樂資料,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反復聆聽與體味,加深對作品資料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民族音樂進行調查研究,使其近距離、真實地接觸民族音樂,而通過學生的自我介紹則可讓大家了解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如,我校的學生大多是外來工子女,來自五湖四海,各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因此,好的音樂素材更能吸引他們濃厚的求知欲望。我讓他們在課外收集自己家鄉的民歌并在班級進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供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體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此,我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以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使學生在直觀、具體、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中更好地學習民族音樂。如在《茉莉花》一課中,我用一段康師傅茉莉花茶廣告的錄像引出課題《茉莉花》。這一設計,讓學生一開始就被茉莉花的魅力所折服,進而有了學習歌曲的強烈愿望。于是我便利用CAI向學生展示了二胡演奏的《茉莉花》和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唱的《茉莉花》,以及歌唱家李丹陽演唱的《親親的茉莉花》等,讓學生欣賞不同風格和不同表現形式的《茉莉花》并談談自己的欣賞感受,從而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方式需要游戲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讓學生真正領悟音樂的美,創造美的音樂,民族音樂是必上的一課。然而,對于今天的學生,似乎只有流行音樂或者說是流行歌曲才離他們更近些。這就要求教師深入學生當中,了解并熟悉他們喜歡的音樂,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教師還可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審美趣味,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例如,在欣賞民族音樂時,我先給學生欣賞一首《大中國》,因為熟悉,學生興趣盎然,還搖頭晃腦地跟唱。然后,我將其中秧歌的音樂介紹給學生,讓學生明白流行音樂的創作也可以民族音樂作為素材。又如在引導學生欣賞《盼團圓》時,為了使同學們更好地理解這節課的內容,我放了一首王力宏的《龍的傳人》。這首歌很多學生都會唱,但對其內涵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深情地把這首歌的歌詞及歌曲的創作背景介紹給學生,重點描述祖國母親的偉大,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無論身在何方我們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當再聽這首歌曲時,教室里靜極了,一股濃濃的溫情在教室里悄然彌漫著,歌曲把師生的情感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完成教材教學內容的同時,我還會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一些音樂,如欣賞中國優秀的民族歌曲和優秀的外國歌曲,以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在強調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時,我們應當吸收西方音樂教育的優秀成果,借鑒一些西方優秀的教學方法、手段,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音樂教育方法。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實行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教師應采取各種形式有效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每每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時時保持一種對民族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讓民族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從而提高音樂課堂的實效性。 

            (三)教學示范需要生動化 

            自制簡易樂器的教育價值很大。它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它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堅強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自制簡易樂器的含義很廣,它既包括自尋音源材料(如課桌、書本、玻璃杯、身體各個部位等),用以探索、表現、體驗音樂的進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緒等,還包括制作各種簡易的樂器,如鈴鼓、酒瓶吹奏樂器、自制彈撥樂器等。如在欣賞民樂合奏《彩云追月》時,我讓學生組建快樂的小樂隊,因為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主題的演奏活動。但樂隊的組建對一般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有困難,于是我就引導學生從自制打擊樂器入手,降低演奏的難度,提高參與率。課前我把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自帶茶杯、酒瓶等適合做打擊樂器的材料,而上課時,我驚喜地發現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制作能力也很強。有的學生甚至連家里的鍋碗瓢盆都帶來了,并用這些打擊樂器為樂曲設計伴奏。敲敲打打,悅耳動聽,整個教室成為歡樂的海洋。合作學習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一種節奏型練習,為樂曲伴奏,最后再演一演。如我讓有器樂特長的學生上臺演奏主旋律,其他學生進行節奏伴奏。這個環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整個欣賞活動中,陶醉在創設的音樂情境中,盡情地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四)教學評價的合理化 

            音樂理論家修海林曾說:“音樂意境既產生于音樂家對形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于音樂的再現中。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對學生尤其重要。如在聽賞《采茶舞曲》一課時,我先進行茶藝表演,一邊泡佛手茶,一邊介紹茶道“韓信點兵”、“游山玩水”等。學生欣賞完我表演的茶藝后,發出雷鳴般的掌聲,爭先恐后地品茶,并贊不絕口:“張老師,您太棒啦!”“我也要跟您學習茶藝表演!”“這茶真香啊!”看著孩子們可愛純真的笑臉,我的心也洋溢著快樂喜悅。整節課師生都沉浸在淡淡的茶香中,溫馨快樂。我又示范了“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引導學生即興創作采茶的動作,通過提壓手腕來夸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動起來。有的學生還三兩成群地一起編排采茶的動作,連平時上臺靦腆不敢表演的學生也躍躍欲試:“老師,我也要上臺表演。”雖然他們的動作不是很到位,但是全班都給予熱烈的掌聲,并對其表演進行評價,我也及時給予肯定。 

            三、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意義 

        第8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關鍵詞:民族音樂音樂教育母語環境影響優化

        我國有品種繁多的民族音樂,體現了中華各民族鮮明的音樂風格,凝聚著民族藝術的精華。盡管目前學術界和教育領域已經意識到民族音樂文化的珍貴與保存民族音樂的必要性,但在教學實踐中還沒有把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上來。而解決民族音樂文化繼承與發揚的關鍵是教育。

        一、音樂教育母語環境的界定與分類

        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音樂語言,這種不同體現在旋律要素、節奏要素,以及文化價值上,這是每個人在文化上的立足點。進行音樂教育的母語環境就是指在民族音樂的根基上創造音樂學習的民族文化背景,使學生從多層次的環境中接觸民族音樂的優秀文化。一個民族以母語為音樂教育,讓受教育者生活在整個民族音樂文化的大背景中,這是柯達依音樂教育理念的出發點,也是目前音樂教學的應有的原則。

        教學環境在空間上涵括校內外各種因素,筆者將音樂教育環境分為相互交集的三個層次,它們相互影響,決定著學生音樂學習的喜好和學習效果。家庭音樂環境是指以學生家庭為中心的物質與經濟狀況,家長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行為和觀念,包括遺傳因素等;學校音樂環境不僅包括課堂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等物質環境,還包括課間的音響環境、其他課堂上的音響效果、同學以及師生之間的影響等;社會音樂環境主要指學校和家庭之外對學生產生無意識影響的音樂文化氛圍。

        二、音樂教育母語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從音樂教育環境與音樂教學的關系來看,音樂的母語環境決定了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音樂意識和音樂行為;客觀環境的一切因素,都對身處其中的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成為引起或消除學生音樂學習動機的重要原因。下面針對音樂母語環境的影響進行具體分析。

        首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母語感覺

        目前一些學習音樂教育的學生,在演奏、演唱方面擁有一定的技巧性,但對自己的傳統音樂卻極其陌生,他們一味模仿西方的表達方式而缺少自己的民族風格。主要原因是沒有在音樂學習初期建立起音樂母語的感覺,使用音樂進行表述情感的時候缺少一個文化根基、一個立足點,那就是民族音樂文化。我們嘗試創設音樂母語環境,是讓學生在潛意識中積累自己的民族語匯,認識自己的民族文化,掌握中華民族音樂的意韻、風格,將自己的文化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環境對音樂教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近代心理學的信息加工理論認為:“冗余度(熟悉程度)過低的刺激不易激發起主動的探究、操作行為。主動的期待和主動的探究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冗余度的基礎上的。”①給學生創造設計一個民族音樂的教育環境可以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信息的熟悉程度,繼而對學生音樂母語的提高起到激發積極性和主動探究性的目的。

        其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感性音樂能力

        我國目前的音樂教學中,有些教師把音樂課的教學重點放在了音樂知識和技能的訓練上。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音樂教學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及創造力,在感悟中陶冶情操,才是學校音樂教學追求的目標。

        學習音樂和學習母語一樣,都是先聽、唱,再慢慢體會學習的內涵。由人的感官本能去學習音樂,以學母語的方式來學音樂,而不是用認知的方式去學音樂。以民歌作為主要內容的是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依教育體系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大量的民歌演唱更是讓學生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中獲得了民族音樂體驗和了解相關傳統音樂文化。

        三、如何優化音樂教育的母語環境

        上文在對音樂母語環境的界定中已經提到,音樂教育環境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家庭音樂環境、學校音樂環境、社會音樂環境。下面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優化音樂母語環境,調控教育環境對學生音樂學習的影響。

        (一)營造家庭的母語音樂氛圍

        家庭是人的最初環境,對一個人母語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一個喜愛民歌的母親會在日常生活中哼唱民歌,學生在無意識中接受這種隱性教育,逐漸熟悉民歌的旋律和風格,當這些民歌在音樂課堂上出現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被強烈地激發出來。

        父母對民族音樂的肯定,或者在觀念言談中流露出對音樂的正面見解會影響孩子音樂思想的形成。例如購買民族音樂資料,一定的音樂欣賞設備,給孩子一些精神上的指導、潛意識的正面影響和示范作用等。從父母延伸到家庭的外延,孩子的親朋好友,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民族音樂氛圍。

        (二)優化學校民族音樂環境

        學校是培育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進行音樂教育的主陣地,學校環境有著其他環境無法比擬的優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優化學校音樂環境,創造良好的民族音樂氛圍是優化整個音樂教育環境的關鍵所在。營造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良好音樂母語環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端正學校音樂教育的大方向,用富于民族特色的母語音樂教育學生

        目前,流行音樂、網絡音樂充斥文化市場,民族音樂(包括嚴肅音樂)受到冷落。而民族音樂文化繼承和發展的出路在于基礎音樂教育,從學校音樂教育入手,開展重視民族音樂教育課程的一系列建設工作,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燦爛的民族音樂文化,激發民族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從而達到愛國主義的教育目的,這是中國民族音樂以及中國音樂教育的出路所在。

        2.充分發揮課間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很多學校已經有意識地把鈴聲換成音樂的聲音,并且在課間加播音樂,是個很好的嘗試,對課堂音樂教學的影響也很明顯。教學樓里的音樂家掛圖多為西方音樂家,我們應該把導向目光更多地投向我們的民族文化。

        3.加強和其他民族性課程的結合

        音樂教育要注重結合文化,去了解和把握各民族、各地區的音樂,更要從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去考慮,從而加強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發展。例如在書法藝術課上,老師有意識地播放民族音樂曲目,使學生無意識中提高對這些音樂信息的冗余度,給學生一個全方位的民族文化環境,有利于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民族音樂文化精髓。

        (三)優化社會音樂環境,形成正確的音樂輿論導向和良好的音樂風氣

        音樂教育與社會環境是密不可分的,并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社會環境對音樂教育的影響和制約主要是通過音樂輿論和音樂風氣的影響來實現的。正確的音樂輿論導向和良好的音樂風氣是優良的社會音樂教育環境的標志,同時也是音樂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

        面對社會音樂環境的影響,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正確選擇。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拓寬和豐富自己的音樂信息;也可以從廣闊的社會音樂生活里接受各種隱性音樂教育,包括廣播、電視、書報雜志及互聯網等各種媒體。但是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去判斷、接受音樂信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另一方面,社會要努力呈示一個健康的民族音樂氛圍,一個良好的音樂母語環境。

        作為媒體的報刊、廣播、電視,要努力造就民族音樂文化的環境,增強民族音樂的凝聚力,正確處理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的關系,從而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正確的音樂輿論導向。只有在健康積極的母語音樂輿論和音樂風氣的影響下,才能更加有力地促進學生對音樂母語的感受和學習,才能為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要建設良好的音樂母語環境,就必須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次的教育環境共同努力,只有把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從整體上形成良好的音樂教育氛圍,從而有利于民族音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整個社會素質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民族音樂教育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而是一個包括母語音樂教育環境在內的全社會的系統工程。因此,只有全社會參與,營造一個良好的母語音樂教育環境,民族音樂教育的實施和存在才有條件,素質教育的發展才能在民族音樂這個母語音樂教育的基礎上立足與發展。

        注釋:

        ①許卓婭.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選自第一二屆全國音樂教育獲獎論文精選[M].中國音樂教育雜志社編,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4.

        參考文獻:

        [1]田慧生著.教學環境論[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2](美)貝內特?雷默著,熊蕾譯.音樂教育的哲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袁善琦主編.音樂教育的基礎理論與教學實踐[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第9篇:流行音樂欣賞論文范文

        在西方,“藝術音樂”一詞習慣上指用較復雜的結構和一定的創作理論創作(書寫)音樂的傳統以及與民間音樂(folk music)、流行音樂(popular music)相對而言的一種音樂類型。CI,這類音樂的特征是注重形式風格和創作技術的復雜,與通俗音樂相比,聽眾要完全領會需要花費更大的努力。pl藝術音樂也稱嚴肅音樂(serious music)或博學音樂(erudite music),主要指西方歷史上的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同時也包括現當代的電子藝術音樂(electronic artmusic)、實驗藝術音樂(experimental art music)和極簡抽象派藝術音樂(minimalist music)以及“一些更具挑戰性的爵士、搖滾音樂類型,”C3,但不包括通常被認為是通俗音樂的形式。盡管有某些作品處于藝術音樂和通俗音樂二者邊界或者被包括在兩種類型中,但是它們通常不同;C4I同樣盡管有某些類型的作品處于藝術音樂和傳統民間音樂之間,但是藝術音樂被認為和傳統民間音樂不同。

        在國內,“藝術音樂’一詞的使用與西方一樣,主要指一種音樂類型或音樂模式。主要出現在以下學者的文論中。田耀農在《民族音樂與藝術音樂的最后分野》16I一文中認為,“藝術音樂指的是人類以聲音為物質材料所進行的充滿激情與活力的創造性勞動,是按照美的規律創造表達自身感受的聲音世界的實踐活動”,“井認為這種音樂開始出現于歐洲]2世紀,但一直到巴羅克時期才開始“真正獲得和繪畫、文學等其他藝術形式相等的位置”,即“]600年。以佩里(]561一]633)作曲的歌劇《尤麗狄西》的正式演出為標志,開始了藝術音樂的新時代,在經歷了巴羅克]50年的積累之后,]9世紀上半葉逐漸形成了以維也納古典樂派作曲家的個人創作作品為典范’的藝術音樂模式,這里作者在強調藝術音樂在歐洲]9世紀上半葉以前的歷史演變的同時,也指出了藝術音樂的“按照美的規律創造”、“非功利性”、“供人賞聽”等特征。作者進一步認為,藝術音樂是一種音樂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當“藝術音樂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確立后,如同現代教育模式和科學技術一樣,迅速傳遍了世界各個民族或地區,就像沒有必要把大學、汽車稱作西方大學、西方汽車一樣,也沒有必要把藝術音樂的這種音樂模式稱為‘西方音樂”。顯然。作者所謂的藝術音樂主要指一種音樂文化模式。

        楊燕迪在《音樂的“現代性”轉型“現代性”在20世紀前期中西音樂文化中的體現及其反思》一文中談到西方音樂的“現代性’轉型時指出,“隨著現代工業文明和城市文化在20世紀的不斷成熟,音樂的品種開始明確分化為彼此有別但又相互依存的三大種類:藝術音樂、民間音樂和流行音樂。……藝術音樂以專業作曲家的創作為中心,著力于具有深刻人文思想內涵和嚴肅審美意趣的開掘,在音樂表現上講究創新意識和個性追求。但其嚴重的危機在于,其明確的社會功能趨于減弱,對社會的文化影響力趨于衰微。另一方面,聽眾與新創作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趣味趨向保守,由此造成日常音樂生活中傳統的保留曲(劇)目占據支配地位。”這里作者所指的“藝術音樂”也是一種與民間音樂、流行音樂相對的音樂類型,是產生于西方近代以來的“以專業作曲家的創作為中心,著力于具有深刻人文思想內涵和嚴肅審美意趣的開掘,在音樂表現上講究創新意識和個性追求’的音樂類型。

        張伯瑜在《中西音樂關系討論中概念與內涵的錯位》一文中認為“專業藝術音樂作為一種眾多個體創作的結果主要體現著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滿足的是社會審美的需求”。這里作者在“藝術音樂’前加了“專業”二字,從名稱上就突出其“專業’特征。作者認為,這種音樂產生于西方,即它的“中心’在西方,但在它的影響下,世界其他地區也都有了專業藝術音樂,“可以說,西方專業藝術音樂已成為人類所共有的財產,成為各國音樂文化的一部分。廣泛一點說,已經是世界的了。……西方的專業藝術音樂承載著人類共有的審美因素,被世界各國人們所接受,成為了人類的共有財產,另一方面,世界選擇西方專業藝術音樂時除了全盤引進,常常予以民族精神和民族音樂因素的注入。至此,它還是西方的嗎?源于西方的專業藝術音樂承載著人類的共性因素,以同一種語言傳遞著不同的話語。”這里作者也是基于三大音樂類型而言的,和田耀農一樣,更加強調了藝術音樂思維模式的普適性,

        在其它一些論文中出現“藝術音樂’一詞時,也有一定的所指。如杜亞雄在《數字“三”在西方藝術音樂中的象征意義》l’l中稱“本文中的‘西方藝術音樂’是指由歐美國家專業作曲家創作的音樂,和西方國家中狹義的‘音樂學’(MusIc00。gy)調研的范圍相一致”;高士杰在《基督教精神與西方藝術音樂傳統》rTo,中的“藝術音樂’概念也是指從格里高利圣詠發展而來的由專業作曲家創作的音樂;古宗智在《“藝術音樂”的傳播者一姜筑》IIIl一文中說”藝術音樂’指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作曲家創作的作品,這個概念的科學內涵雖不那么縝密,但其外延指向約定俗成,故襲用之。’等等。

        以上可看出,“藝術音樂”一詞在國內外的使用中雖有表述和范疇的不同,但主要指與民間音樂、流行音樂相對的一種音樂類型及其文化模式,這類音樂的主要特征是專業作曲家按照一定的理性思維模式和較復雜的理論技術創作的。這種音樂類型主要產生于。西歐]7,]9世紀,到]9世紀中葉,這種音樂的創作思維、創作手法、創作理論以及表現形式等成為一種“范式”滲透在音樂教育、音樂表演、音樂評論、音樂研究、音樂欣賞等各種音樂活動中。

        ]9世紀中葉以后,藝術音樂的范式向世界各地傳播,世界多數地區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這種音樂類型,井產生了具有本國或本地區特色的藝術音樂作品。相對而言,西歐以外的東歐、北歐和美國在]9世紀就較早地接受了這種音樂類型。112,其次是日本等現代化啟動較早的國家或地區。20世紀以后,世界多數地區隨著社會現代化的開始都已不同程度的借鑒或接受了藝術音樂的文化模式。20世紀下半葉以來,“學習西方專業藝術音樂已成為世界各國人們的選擇之一,如鋼琴是顯示受到良好音樂教育的標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含有西方音樂內晃鞣絞降囊衾盅г涸謔瀾綹鞴處處可見。”這種音樂類型向中國的傳人始于]9世紀末20世紀初。由于這種音樂類型的傳人沖擊了我國原有的音樂理論、創作方法、表演形式、音樂風格、音樂格局等,因而,我 國接受這種音樂文化的過程帶有曲折性。在20世紀初和20世紀末產生過兩次大規模的有關“中西音樂問題”的爭論或討論,盡管這一接受過程曲折,也無論這種接受對我國音樂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好是壞,但現實是,到2]世紀初,“中國目前有九所專業的音樂學院,有數十所大學的二級音樂學院,有上百所大學或藝術學院中的音樂系,它們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音樂教育體系。然而,這個體系無論在其形成的過程中,還是在其教學模式的設計上無不受到西方專業藝術音樂的影響。””’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我國已經接受并發展了這種音樂文化模式。

        從語言學的角度看,無論是英語的“。rt music’還是漢語的“藝術音樂’,都是由兩個詞組成的短語。按照語言習慣,前面的詞是“修飾語”,它的功能是對后一部分的修飾或限制,后一部分叫“中心語”,它才是整個短語的核心,即“藝術”是用來修飾或限定“音樂”的。按照這一邏輯,“藝術音樂”,實指有藝術性的音樂,虛指藝術中的音樂。那么,何謂藝術性?一般的理解是“藝術作品通過形象反映生活、表現思想感情所達到的準確、鮮明、生動的程度以及形式、結構、表現技巧的完美的程度。0C15l作為藝術組成部分中的音樂,和繪畫、戲劇、舞蹈、雕刻等一樣,是一個概括性的泛指概念,它包括所有的音樂,只要能被認為是音樂,那就是藝術的組成部分。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藝術類型或作品都具有鮮明的藝術性,為此,一些理論家又將藝術劃分為美的藝術、流行藝術、民間藝術等幾個范疇。如英國當代藝術社會學家亞歷山大在其《藝術社會學》一書中就這樣劃分藝術。其中美的藝術中的音樂部分,正是我們前面所說的藝術音樂,包括歌劇、交響樂、室內樂等藝術性強的音樂。”盡管這樣的劃分就未必準確、令人信服,但至少說明美的藝術與民間藝術、流行藝術之間是有區別的。

        由于藝術音樂是按照人類傳統的音樂思想、音樂理論、音樂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且和古代(主要是古希臘)音樂在某些方面有淵源關系,到]8世紀的“古典主義”時期,似乎達到了歷史的高峰,因而,人們又時常把藝術音樂稱為‘古典音樂”。但是“古典音樂”一詞是“泛指過去時代具有典范意義或代表性的音樂(不包括民間音樂)。有時專指西方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音樂,特別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或師法于該樂派的音樂。亦常用作現代派音樂或爵士音樂的對稱。”’l“古典”一詞所強調的是兩個層面:“古”是指與“今”相對的時間概念;“典”指一種標準或法則。按照這一含義,“古典音樂”的基本含義應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在一定時期認為正宗或典范的音樂。應該說,這種音樂多數民族或國家都有,這一含義中的“古”字又把今天的具有古典特征的音樂排除在外了。因而,在漢語范圍內,用“古典音樂”一詞來稱謂藝術型和審美型音樂時并不能簡明涵蓋其本質特征。

        由于藝術音樂主要形成于西歐社會轉型期,這時期產生了許多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文化運動和思想潮流,如“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啟蒙運動”、“理性主義’、“古典主義”等。在這些文化運動和思想潮流的影響下,當時的文學藝術都力求反映和表現這種“時代精神’一一人類的精神、文化、思想,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等。當時的藝術音樂在題材內容上也具有嚴肅性、思想性和社會性等特點,所以,人們時常把藝術音樂又稱為“嚴肅音樂”。但是,“嚴肅音樂’一般是從題材內容的角度對音樂所作的一個分類概念或術語。它是相對于娛樂性質的音樂而言的“泛指題材內容嚴肅、藝術形式嚴謹、在較大程度上具有認識、教育和審美意義的音樂。”這一概念強調的是音樂題材內容的嚴肅性與社會性,“諸如頌揚民族的光輝歷史,贊美祖國的壯麗河山,謳歌崇高的革命理想。描寫被壓迫人民的苦難,傾訴個人的不幸遭遇等,均屬嚴肅音樂表達的范疇。”但并不突出音樂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因而,在這一概念下,“不僅包括眾多的音樂體裁,如交響曲、康塔塔、清唱劇、歌劇、舞劇、室內樂,也包括大量的民間歌曲,如勞動號子、敘事歌曲、史詩;同時包括與政治、宗教有關的典禮儀式音樂、軍樂、革命歌曲、宗教音樂等。叩‘,盡管藝術音樂中的多數作品在題材內容上具有嚴肅性和社會性的特點,但是,題材內容的嚴肅性和社會性只是藝術音樂的部分“靈魂”,而不是全部。藝術音樂及其理論與形式之所以能向世界各地流傳,既有題材內容嚴肅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藝術音樂具有強烈的藝術性與普適的審美性及創作和表現藝術音樂的普適的理論與各種形式。此外,題材內容嚴肅的音樂在世界各地區和各個歷史時期都有。因而,用“嚴肅音樂”來指稱藝術音樂時,也不能準確涵蓋其基本特征。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 日本中文一二区有码免费 | 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 亚洲一级一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人a成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