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口語交際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語交際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口語交際論文

        第1篇: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傾聽”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會聽、聽懂、能聽出問題,才能更好地互動應對,達到交際目的。同時,“傾聽”也是一個人文明交際的綜合素養的體現。一個不能等對方把話說完就急于表達的人,經常打斷別人講話聽不得反面意見的人,是缺乏修養,很難與人成功溝通的。

        那么,如何使學生“學會傾聽”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嘗試。

        一、重激勵,引發傾聽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種激勵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言語激勵。及時表揚正在傾聽的孩子,如,“你聽得最認真。”“你把別人說的話都聽懂了,真了不起!”“你聽得可真仔細。”激勵學生參與到傾聽中來。也可抓其善聽的“閃光點”進行褒揚:“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榮譽激勵。做慣了學生,如有機會轉換一下角色,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如,“小小評論家”“小醫生”“小博士”等。我在上“愛吃的水果”的口語交際時,先提出:“誰愿意把你最愛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紹給同學們?其他同學當評論家,聽后評評誰說得好,會評的小朋友我們稱他為美食評論家”,結果學生們聽得特別仔細,等同學講完后,爭先恐后舉手發表意見。有時我還會設置一定難度,讓他們把稍長的話再完整復述一遍,當“小播音員”“金話筒”等。這些榮譽稱號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多時候,激勵是在無聲中即時即地進行的,它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學生是敏感的,教師的一些細微改變,他們都能感受到。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互動中,種種從內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賞,對正在傾聽的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時我“無意”間坐到“聽眾”席,真誠地和他們一起聆聽,讓聽者更感興趣,說者倍添興奮。

        二、善引導,提高傾聽能力

        在口語交際中,傾聽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學生有了聽的興趣,但不一定會聽。因此,我把教會學生“怎樣聽”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在不斷引導中提高其“聽”的能力。

        (一)課堂引導循序漸進

        首先引導學生能夠聽懂別人簡短的說話。最初,課堂上老師提問或同學講話后,可以問問他們,老師提的是什么問題,你的同桌說了什么或要求把剛才兩個同學說的答案再連起來說說等,讓學生就聽的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以此引導學生去努力聽懂別人講話的內容并有意記憶,為進一步進行口語交際打下基礎。如在教學《小兔遠南瓜》時,由于學生過于關注自己想的辦法而忽略了聽別人的內容,以致生生互動較少,我就設計了一個“你說我聽”的活動。先讓一部分學生說說自己想的辦法,另一部分學生聽。然后請聽的一方匯報:“我聽懂了××的辦法是……”但雙方交際并沒有在這一層面上終止,緊接著,匯報者還要征詢原說話者的意見:“請問我說得對不對?”促使原講話的一方也認真傾聽,根據匯報者的表述,做出相應的對答。這樣一來,學生的傾聽有了目標,交際的雙方不斷地發出信息,聽者和說者的地位又隨著交流的需要不斷轉換,成為真正互動的口語交際。

        其次,在聽懂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聽出一些要點,加進自己的思考,嘗試對對方的話作出自己的判斷。如,請學生聽出優點。課堂上,我常會問學生哪兒說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揚等,提高他們聽優點的能力。教學《我們的畫》時,一個孩子介紹自己畫的白雪公主很有特色,我及時引導學生:“呀!他介紹得真不錯,你們發現他的優點了嗎?”稍后,有孩子真誠地說:“老師,他說的白雪公主真漂亮,金黃的頭發,亮亮的眼睛,和我想的一樣。”“他用的顏色好,那個‘漸變色’是美術課里教的。”這時,我又提醒:贊美的話可當面說,受表揚的人也要有所表示。一時間,氣氛熱烈起來,一方說:“你的聲音很響亮。”一方回答:“謝謝,你也說得挺大聲。”在你來我往中,聽者發現了他人的閃光點,為自己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說者備受鼓舞,增強了表達的自信。同時,還促進了學生之間“文明和諧”的人際交往。

        培養學生聽出缺點。教學中引導學生常思考:別人說的話,還有哪些不妥。如果讓我來說,我會怎么安排。以期聽者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培養規范的聽說習慣;說者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培養勇于接受他人勸告的品質。《有趣的游戲》中,說出有趣是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小組競賽活動。代表們先在組內練習,小組成員認真聽,仔細觀察,再提提建議,看還能不能說得更有趣些,要求群策群力,結果,大伙兒都憋足了勁,該聽的聽,該說的說。有人提議,別板著臉,帶點笑容就好了。有人策劃,要是加上“興致勃勃”“哈哈大笑”幾個詞語,內容一定更精彩。有的商量,那個地方特別有趣,聲音再響點。還有的干脆示范起夸張滑稽的動作。在互幫互助中真正發揚了團體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聽出異同。讓他們聽差別不大的話語,如打招呼時“您好”“你好”;訴說心情時“我想去看看”和“我多想去看看”,或內容相似的兩段話等,比較異同。能提高學生聽覺的靈敏度,培養對語言的敏感度,養成規范的聽說習慣。

        (二)課外引導途徑廣

        課堂訓練是主渠道,還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日常生活是訓練、培養學生“聽”的能力的最大課堂。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引導學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聽生活樂事。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的少兒廣播節目,如果我們布置學生回家聽,學生一定是十分歡迎的。在檢查時,可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分層檢查: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聽后的感受、心得,一般的學生可讓他們簡單復述廣播的內容,能力弱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記住了幾個詞語聽聽說說,延長了聽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除廣播外,精彩的故事,重大的新聞、有趣的事件都可以讓學生敞開心扉交流。

        聽學習內容。讓學生聽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強化學生“聽”的意識,提高學生“聽”的能力。也可以選用短小生動、淺顯易懂的話語讓老師或學生說故事,其余聽記,要求記得簡明扼要,準確無誤,以訓練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積累信息。在邊聽邊記中,孩子們的速記能力也會有顯著提高。

        聽自然聲響。走出教室,廣闊的生活環境就是學習語文最好的課堂:鶯啼蟬鳴、草長花謝、潮汐的漲落、小鳥的啁啾……引導學生用耳朵,更用心去“聆聽”大自然中的聲音,再動筆寫一寫。

        總之,教師要善于發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結合說、讀、寫、思種種活動,引導學生時時處處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

        三、貴堅持,養成傾聽習慣

        第2篇: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一、優化氛圍,提高口語交際的規范性現代交通的發展,使人們的交際突破了空間的限制,但方言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妨礙著不同地區人們的交際。因而說一口規范的普通話,是現代交際的“通行證”。然而,我們歷來重課內使用普通話,輕課外使用普通話,重書面語言規范化,輕口頭語言規范化,這顯然不利于形成學生口語交際的規范性。當前,亟待引導學生把普通話由課堂用語轉變為生活用語,而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是優化語言環境,我們的策略是,內部優化———輻射家庭———帶動社會。通過抓師與師、師與生、生與生的日常會話,優化校園內部的語言環境;通過家長學校、教師家訪、輿論宣傳等途徑,提高家長的思想認識和言語層次,優化學生家庭的語言環境;發揮教師、學生、家長的輻射作用,優化全社會的語言環境。其中,內部優化是重點。我們運用教師示范、崗哨監控、活動錘煉、評分激勵等手段,引導學生把普通話當作日常交際語言,從而逐步形成“講普通話文明進步,講方言愚昧落后”的輿論導向。

        二、循序漸進,訓練口語交際的敏捷性口語是通過語音來表情達意的,它不具備書面語言反復修改、仔細斟酌的從容,具有很強的即時性。如何培養學生交際場合中即興講話的能力呢?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按“張口說話———先想后說———現想現說”的流程來訓練效果較好。第一步,幫助學生克服公共場合不愿講、怕丟丑的心理障礙,鼓勵他們張口說話。我們的做法是導逼結合。針對其怕丟丑的心理,引導他們認識“要想明天說得棒,別怕今天出洋相”的道理,解除心理負擔。同時,利用每天晨會課持之以恒地開展“五分鐘說話訓練”,隨機從“題庫”中抽取題目,隨機選定學生,讓其當眾闡述自己的觀點。萬事都有第一次,學生一旦“破頭”了,后來的訓練將日有所得;第二步,低起點,嚴要求,讓學生先想后說。即每天提前抽取題目,讓學生稍作準備后再當眾說話。同時,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出題,讓其有話可說。如“你的愛好是什么?”、“雙休日怎樣安排?”、“你最喜歡誰?”等等;第三步,訓練進行到一定階段,提高要求,讓學生現想現說。如開展微型辯論會,圍繞一個主題,讓學生各抒己見,從中訓練其思維的敏捷性和表達的準確性。

        由于內部語言的速度快于外部語言速度,即想得快,但一時又找不到相應的語言表達。故學生講話時會出現“嗯……礙…”墊語增多和語流中斷的現象。因此,訓練學生說(輸出)的同時,還應重視抓其課外閱讀(輸入)。“胸藏乃匯憑吞吐”,只有不斷豐富學生的語言儲備,才會達到“思風發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齒”的境界。

        三、創設情境,感知口語交際的禮儀際中,如果說話文明得體,有禮有節,往往能獲得對方的好印象,有利于交際活動的順利進行。訓練中,我們將生活中的某些不文明、不禮貌的交際現象加以典型化后搬到課堂上,組織學生就具體的情境開展“假如是我怎么辦?”的討論。

        第3篇: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根據教育系統對中職語文教學的要求,新入學要求每屆學生上臺進行自我介紹。有的學生很大方、得體地跟學生作自我介紹,甚至妙趣橫生,表達得很流利;而有的學生上了臺則是憋紅了臉,一頭霧水,語無倫次,不知從何說起。這明顯是由于心理障礙影響造成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首先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做到:不斷鼓勵,消除學生的畏懼感。通常給予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在交流中可以避免這種怯場的現象。中職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采用心理輔導的手段,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控制好學生的情緒,不斷進行自我暗示,提升自信心,讓緊張的思想松弛下來,平靜之后,整理自己的思緒然后大膽說話。在鼓勵中,消除學生的畏懼感;營造寬松的交流環境。語文課堂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思維空間,才能大膽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語文教學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在合作和探究中創造更多的交流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2設置專門的口語訓練項目,增強口語交際的途徑

        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從課堂的訓練中增進學生的交流機會。這就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更多“說”的機會,另外在課外,延伸教學,設置更多的活動,總之,教師要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將課堂內外相互結合。具體做到:第一,在閱讀部分,設置口語訓練。語文教學中,遇到深層次、藝術性較強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默讀,體會文章的中心意思,了解作者的寫作思路。在默讀中讓學生思考、理解,培養學生提升口語的中心意思以及邏輯感。另一種方式是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總結語序、停頓以及讀文章的感情。還可以采用演講、辯論的形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說話機會,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口語交際能力。第二,在作文部分,注重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作文的方式可以采用口頭作文敘述,也可以采用相互探究想法的方式。在口頭作文中,教師利用課前幾分鐘,讓學生隨意闡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以及對某一事件的看法,發表自己的感受,這樣為提高作文儲備了更豐富的知識儲備,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在探究作文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分組討論,根據事先設置好的題目,自己去尋找切入點,將各自的想法相互討論,形成可行的素材,在整理后形成書面作文。教師批改了作文之后,可以選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大家欣賞作者的思維,課堂上讓學生互相討論,這樣在提升學生思維意識的同時,提高了創造性能力,在口語表達中改善了交際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第三,提供豐富的教學模式,注重課外教學活動。為了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教學水平,加強其口語交際能力,還需要教師采用多形式的教學模式,增強教學手段,注重課外教學活動。例如可以組織一些演講比賽或者是辯論會等形式,教師在課外活動中,帶領學生做好活動規劃,積極引導、認真點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學會對語文進行深敲,增強對文字的斟酌和取舍。在恰當的詞句組合中,加強了對語文學習的語感培養,深層次地改善了語文口語交際能力。

        3注重方法、讓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技巧

        教師在正確的引導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口語技巧,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規范口語交際的技巧。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一方面要加強訓練,另一方面要做好點評。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抱有嚴謹教學態度,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精辟總結,及時糾正,從多個角度分析,做好交際內容、表達方式、情感投入等技巧性的指導,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不斷受益。

        4總結

        第4篇: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背誦一首短詩的訓練方法,可以讓學生克服害羞和怯場的心理,而早讀是進行閱讀的最佳時間,很適合背誦詩詞。所背誦的詩詞,可以是古代的詩詞,也可以是現代的是,這樣可以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幫助學生的閱讀面得到拓展,讓理解能力可以更上一層;除此之外,還能夠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在剛開始時,可以由教師選定詩詞,讓學生記住詩詞,然后再引導學生一個個背誦。一個學生所用的時間大概為五分鐘,所準備的詩詞可以包括:自己喜歡的作品,介紹詩詞的作者以及相關寫作背景等。一次兩名學生,需要他們在課前做好準備,然后再課上進行背誦。在這之中,學生準備內容的過程是一個進行文學熏陶的過程,而在課上背誦或是鑒賞的這個過程,能夠把學生的口語能力提高。另外,教師還要根據學生所講的內容進行合理的點評價,并對兩位學生的內容與表現進行總結,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提高表達的能力。由于這樣的訓練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學生不需要在背誦上耗費過多時間與精力,這樣有利于他們平靜心情,做好心理準備。

        2介紹技能——作文訓練:先說后寫

        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作文訓練可以和口語訓練一起進行。教師在決定作文題目之后,讓學生一起對題目進行分析,表達出自己的看法,說出寫作的大致結構與方法,并想出能夠引人入勝的開頭或是比較精彩的結尾,而這些都需要學生在課上用語言表述出來。在學生表述之后,可以讓其余同學就這個學生所表述的內容及表現進行討論和評價,最后才可以讓學生提筆書寫,如此的訓練方式不但讓學生在書面語言上的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演講技能——課前三分鐘演講,一次兩人

        每節課都有三分鐘的準備時間,教師可以運用這三分鐘時間來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演講,這也是一種有顯著效果的訓練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興趣,讓這種積極與興趣在正式的課上延續下去。這樣的訓練方式能夠分成四個層次,具體如下:

        第一層,自由演講。這樣的訓練方法是讓學生自己來確定演講的題目,他們可以找一些大家都有興趣的題目,在課前查找各方面的資料,做好準備。開始演講時,鼓勵學生盡可能地脫稿演講,如果有困難,可以看自己所整理得大綱,在演講過程中可以看提綱,可是絕對不可以讀文稿。這個層次的訓練,只需要學生把事情敘述清楚,說話流暢。

        第二層次,命題演講。這個層次的演講訓練,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在演講的前一天,讓學生隨機抽選,在課前將所選到的話題準備好,這樣的方式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

        第三層次,自由問答。教師需要選擇一名學生進行問題的回答,讓其余學生來提出問題,讓被選定的學生進行回答。在訓練的過程當中中,教師需要在旁邊進行引導與控制,還要點評選定學生的表現,指出不足,好的地方給予表揚,讓學生有信心繼續下去,從而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層次,即席演講。學生要在課前十分鐘在教師那里抽選題目,在短時間內準備好演講的內容,當堂進行。只有學生的口頭表達經驗比較豐富,才可以讓第四層次的訓練順利進行下去,倘若在即席演講中,學生能夠說出中心,思路清楚并且有道理,語言貫通,就說明這四個層次的訓練已經有了明顯的效果。另外,由于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語言有著很大的聯系,早讀詩詞鑒賞的訓練與課前自由演講,還有命題演講訓練,除了要求口語表達之外,還可以同時要求學生將其寫出文稿,把兩者貫通到一起。

        4口語交際評價訓練方式

        在中職語文教學當中,口語交際訓練還要對以賞識教育為基礎的口語交際訓練方式進行強調,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給出合理的評價,把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在一起,針對學生的進步和不足進行鼓勵及引導。

        5結語

        第5篇: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一、目標導行

        口語交際應該說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是知情意行的統一,因此口語交際目標的確立教師必須應有恰當的把握,要有深層次的思考,絕不能單純的看作原來的聽說訓練,這一點我校的課改教師達成了共識,要在突出重點目標的同時充分考慮相關能力的培養,著眼于整體。從這種意義上講,口語交際的訓練應是學生綜合性學習的體現,對此我校課改教師從目標的確立上各抒已見進行深層次的研討。例如三年級以“秋天的快樂”為主題的口語交際課在教學目標的確立過程中,教師經過研討認為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此前雖然學習了有關秋天的課文,對秋天有些感性的認識,但平時觀察積累不夠,因此將教學目標確立為讓學生在一周的時間中采用調查訪問的方式收集秋天里同學們做過的有趣的事,然后課堂上進行交流,從而真切的感受到秋天帶來的快樂。目標定好之后,便是指導學生的實際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調查、訪問,這是學生與人交往的過程,因此還是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訪問能力的訓練,并指導學生進行信息的處理。這是學生最受益的過程。正是有了操作性、實際性的目標,有了過程的指導,才有在課堂上交流時,學生有條理、有內容的精彩描述。有位教師小結時這樣寫到:“這次口語交際課的目標是我們組教師共同研究的,考慮角度多,能制定出更合理,更有效的目標,由此使學生進行調查、訪問獲得很多材料,匯報時才如此精彩,我的心里真的高興,我想定好交際目標,將單純的口語交際向綜合性學習發展,是一條好的途徑,我與各位老師和學生共同受益。”正如這位教師所言,只有堅持向綜合性學習方向努力,定好目標,指導操作,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會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創設交際情境

        口語交際教學,應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交際的欲望。寬松愉快的環境會使學生心情愉悅,樂于思維,敢于表達。利用各種方式巧妙地創設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的情境,會提高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在情境中練習,在情境中發展。如教學二年級《秋天里》,有位教師這樣給學生創設情境,教師首先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說說自己眼里的秋天,學生說的不夠具體,這時教師激發學生想不想親身感受一下秋天呢?接著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美麗的龍灣公園,去觀察秋天,親近秋天,看看秋天的花、草、小動物,還有人們的衣著等。學生在秋天里盡情地欣賞、盡情地感受。然后回到教室,進行討論交流,這時的學生熱情極高,紛紛說出自己觀察到的、感受到的秋天。學生在此過程中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

        在一年級《小兔運南瓜》口語交際的教學時,教師特別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展示出“小兔見到了大南瓜想辦法”和“南瓜已經運到家”將運南瓜的過程畫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隨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小兔會用什么好辦法把南瓜運回家的。學生被多媒體課件所呈現的可愛的畫面深深地吸引,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小兔可能會用的方法,小組交流后在班上又進行了交流,學生說得頭頭是道。

        創設交際的情境方法很多:語言的渲染、場景的設計、課件的展示……要根據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而恰當地加以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起到激發興趣的作用,促進口語交際課的更有實效性。

        三、指導交際方法

        口語交際的目的是讓學生會說。這對于學生來說要以過不斷的培養和訓練,而方法的指導顯得更為重要,我校課改教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收到好的效果。

        1、指導課前的準備。

        一般說來,口語交際應做盡量做好課前準備,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必要的引導。在課前做發一定的準備,比如,材料的搜集、信息等。比如三年級《講名人的故事》口語交際訓練前教師就在課前讓學生收集自己喜愛的名人的故事,這樣學生在交際時也就有話可說,有內容進行交流。

        2、引導有序觀察,按順序交際。

        新課改的實驗教材有許多的口語交際課都配有插圖的,教師應指導學生弄清圖意后,再按一定的順序(從上到下、從前到后、從遠到近或從整體到部分等)仔細觀察,邊觀察邊動腦,圖上有什么?事物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然后再按觀察的順序講出來,加以合理的想象。比如:一年級《該怎么辦》教學時,教師首先讓每位學生看每一幅圖,弄懂每幅圖的意思,再把三幅圖連起來說一說,在此基礎上交流:假如你是小明,你會怎么辦?學生逐漸地養成了好觀察、好思考的好習慣。

        3、激發想象思維,豐富交際內容。

        學生的想象力極強,在口語交際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象,放飛學生思維,可以使交際內容更為豐富。三年級口語交際《秋天的快樂》學生把做過的許多有趣的事交流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秋天給我們帶來這么多快樂,咱們有沒有辦法留住它呢?學生裝的話匣子被打開了,“畫下來!”、“拍下來!”“寫下來!”……還想對秋天說些什么嗎?學生對秋天的聲聲贊美,不僅讓我們感受到學生的想象豐富,情感真摯。

        此外,在實際過程中多種活動的開展,也是很好的方法。如編故事、朗誦會、課本劇表演等,都可以拓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交際形式也是多樣的,同桌交流、小組交流、與教師交流、全班交流等。

        第6篇: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英語; 口語; 交際; 教學

        21 世紀的中國是一個對外開放中國,是一個更加國際化的中國,對英語人才的培養有著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培養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目標也與過去有所不同,在小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方面更加側重于英語口語交際能力而非過去一味地學習單詞、語法、進行題海戰術來達到考試成績高分的目的。我們應當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在小學教育中將英語學習的培養方向轉移到口語交際上才是符合當前英語人才目的培養。

        一、當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現狀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英語能力的關鍵時期, 而目前的英語教學中存在著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方面,英語教學氛圍不濃厚。 課堂上大多是在使用漢語進行教學活動, 不管是教師的講解還是學生的回答, 都沒有進行英語口語交流的氛圍和環境。 結果,學生口語發音不標準,錯誤多,更有甚者,一些學生不敢說或者不愿意說英語, 沒有很好的語言環境進行說話與交流,存在著心理障礙。 很多學生不敢用英語進行表達自己的看法, 所以進行口語交流的機會則少。另一方面,英語口語學習的呆板性。 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有著自身的語言環境,跟我們母語的語言環境不同。 教師在講課時沒有建立很好的語言環境,課堂上仍然是側重對英語語法、知識點的講解,為了應付考試,只是單純地讓學生進行記憶、背誦,忽視學生聽、說、讀等實際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的能力。 這種英語口語教學的方式, 學生學到的東西是呆板的,沒有生氣的,不能進行靈活運用。

        二、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1.受環境因素。語言學習是和其環境密不可分的,語言環境是習得第二語言的前提,并創造了學習的快速渠道與進行語言溝通的場所。由此,學生必須在語言實踐中持續的對英語加以運用,才能夠切實提升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然而,現階段學生缺乏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除課堂之外,在實踐中運用英語的機會相當少,導致學生中有英語口語交流方面愛好的寥寥無幾,未形成與他人用英語交流的習慣,口語交際能力止步不前。

        2.受學生自身因素。一是心理素質。部分小學生心理素質差,缺乏自信。例如,部分小學生認為自身英語基礎不好,使用時語音、語調不規范,缺乏自信,不敢開口說英語,恐懼被人恥笑,長此以往,英語表達的興趣不斷消減。在離開教師幫助的情況下,部分學生表達不清晰,且害怕表達出來的句子存在語法錯誤,對語言模式的精準性過于重視,難以開口。二是小學生英語知識儲備的制約。小學階段的年齡相對較小,和外部社會接觸與溝通的次數匱乏,思維模式過于形象化,組織語言的水平差,詞匯、語法知識等儲備嚴重欠缺。三是受母語的影響。所有的語言均具備其獨立的語言習慣與語法屬性。如果想使用一種語言進行流暢的溝通,則需要在其語言的表達與思維模式的堅持上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小學生已習慣了運用漢語,在進行英語表達時普遍會在很大程度上將母語里的表達與思維模式套用其中,這實際上對其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形成了很大干擾。

        三、提高小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的課堂教學的對策

        1.整合教材,為學生提供他們喜歡的口語交際話題。新教材對“口語交際”相關知識內容和能力培養相比較課改前的舊教材進行了一系列科學、系統的編排。但是新教材里仍不乏一些成人化、城市化的話題。《新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所以,作為老師的我們應該從生活出發,重視地區差異,尊重個體差異,真正的將教材的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2.優化課堂,激發學生交際興趣。在一些缺乏教學資源的情況下,教師應備課充分,多花心思,努力為學生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踴躍表達的興趣和欲望。在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發言,在一些學生中,有些連漢話普通話都還說不準,對于這些學生更應該加以指導和糾正。

        3.主動積極培養學生的課堂責任感。口語交際課堂追求的是一種靈動的課堂氛圍。 靈動的課堂就是指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真正做到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口語交際的教學過程是一種動態的不斷前進和深入的過程,口語交際教學更倡導讓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地學習,課堂氣氛追求的是讓學生動心、動口、動腦,以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老師起決定作用的口語交際課堂中, 往往出現重視形式化忽視真實性、 重視個別學生的表現忽視全體參與的傾向性的表現。 學生會為了迎合老師的意愿而表達觀點,這樣,口語交際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追求。 培養學生的課堂責任感,意味著要給予學生更多的空間,讓他們擁有自主選擇交際話題的權力,自主選擇課堂形式的權力,自主思考與發言的權力。 賦予了每一位學生課堂主體的權力,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課堂責任感。 讓學生有在課堂上自覺做好自己分內之事的心態, 有對其他同學和老師的許諾認真負責、堅決執行的態度。

        4.建設一支專業化的口語教師隊伍,提升小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由于大多數教師雖然從事英語教學多年并有著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但他們可能來自非英語專業或者并為經過專業化的口語訓練,他們的口語發音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從而導致小學生的問題發音等現象。建立一支專業化的口語教師隊伍,從外引進英語專業人才教師或者將學校里的英語教師進行統一培訓,培訓合格者方可教英語口語這門課程,如此一來,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很大的提升,小學生們也有了更加專業化的教師對他們進行口語教學,引進的教師將會用更加先進的教學方法對小學生們進行口語訓練,在口語發音上能夠糾正他們以前一些不正確的發音方式,讓他們以更正確的方式開展他們的英語口語訓練,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們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5.多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開展課外活動時除了開設各種體育活動項目,還可以加一項口語訓練。在口語訓練中讓學生輪流講述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或是感興趣的事,或者就平時的所見所聞進行講述。 師生的相互交流不僅可以優化師生關系,更能讓學生喜歡上口語交際,喜歡和老師交流,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可以更多的對學生加以指導,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英語作為當今世界溝通的常用語言之一,應該受到高度重視。在如今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更為關注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塑造,并選擇可行的方案,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自信心,讓學生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切實增強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水平。

        參考文獻:

        第7篇: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本文首先闡述了語言教育與文化的關系,然后分析了目前口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最后給出了口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的措施。

        關鍵字:口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語言教學與文化的關系

        美國語言學家Lado(1957)在他的《跨文化的語言學》(LinguisticsAcrossCulture)一書中明確指出:“一種語言既是一種文化的一部分,又是該文化其他組成部分的主要表現手段,影響到雙方的文化傳統”。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涵。一個社會的語言能反映與其相對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種民族文化的表現與承載形式;文化是語言的底蘊。人類通過語言溝通彼此的思想和感情,同時,語言也存儲了前人的勞動和生活經驗,記錄著民族的歷史,反映著民族的經濟生活,透視著民族的文化心態,蘊涵著民族的思維方式,是文化的載體和結晶。Krashen(1981)指出:“我們可以用我們已經用以定義文化的完全相同的措辭來定義語言。它包括一個人想要理解的一切,以便能夠以一種他們可以接受的與他們自己的方式相對應的方式,與其他語言使用者進行像他們彼此間那樣進行的充分地交流。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社會的語言是其文化的一個方而。”人類在創造文化的過程中必須交流思想、協調行動,而語言則是人類最主要的交際工具。

        與此同時,語言作為思想的直接現實,又是信息和知識的載體。一個民族各層次的文化必然會在這個民族所操的語言上留有印記,由此體現了語言的.文化載儲功能。而文化作為語言表現的基本內容則制約著語言的形式,不斷地將自己的精髓注入到語言之中,豐富和更新著語言的文化內涵。語言是隨著民族的發展而發展的,語言是社會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二者密不可分,世界上幾不存在脫離語言的文化,也不存在脫離特定文化背景和內涵的語言。因此,不了解文化就無法真正學好該種語一言。采取只知其語言不恢其文化的教法,是培養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

        從形式上看,英語教學直接從事的活動是異語交往和交換,從內容上看,實際上是在不同的文化體系和文化形態之間往返穿梭。其目的在于達到文化內容和文化信息的傳遞與現解。語言不是無意義的符合體系而是有特意文化轉移和文化意義的文化載體。英語教學正是以語言教學為手段去探索目標語言上所記載和表達的一定的社會文化內涵。

        二、口語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的政治、經濟地位不斷提高,尤其在中國加入WTO之后,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對外交往日漸頻繁,培養一大批具有較強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視野開闊、知識面廣,既了解本國文化又能吸收和借鑒國外文化精華的跨文化交際型人才成為當前英語教學的迫切任務。

        然而,縱觀目前英語口語教學現狀,情況不容樂觀。長期以來,文化因索在外語教學中一直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由于人們對語言的片面理解,在外語教學中,只把語言當成一套孤立的符號系統來傳授,詞匯和語法幾乎成了外語教學的全部內容。許多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仍習慣采用“語法——翻譯法”的傳統教學模式,把大量的課堂時間花在單詞釋義及語法分析上,而學生也誤以為只要記住了單詞,掌握了語法就能學好英語。其結果是許多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在工作、生活中連簡單的日常英語都不能應付,既不能聽,也不能說,造成所謂的“聾啞英語”。而在“直接法”、“聽說法”等教學模式中培一養出來的學生,運用語言的準確性和流利程度雖有所提高,但在真實的語言交際中卻常常犯語用錯誤,造成交際障礙甚至誤會而不知所措。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歸根到底,是由于我們在教學中忽略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認為外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造一些意義正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的技能,不注重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學生缺乏所學語言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對相關的風土人情、社會價值觀、生活方式知之甚少,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這門語言,并用它來進行交際。

        在我國,由于條件的限制,英語學習者很少有機會直接從英語環境中習得這門語言。學生的注意力只能局限于為數不多的課本上,注重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部分促成了以獲取詞匯、語法知識為目的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得非常辛苦,不時抱著單詞表甚至辭典死記硬背。尤其嚴重的是,他們掌握了人量的詞匯,談起語法也能頭頭是道,考試時也能“得心應手”,發揮“出色”,但一旦需要用英語進行交際(如對話時),問題就來了,或者用詞不準確(原因是他們慣常通過漢語意義來記憶英語單詞,但兩者卻不完個對應),或者使用語言不得體(如稱呼語的誤用,詞語使用不當等)。學生在大學里要通過英語水平的分級考試,他們一旦畢業參加工作時,用人單位也以他們的英語能力級別證書作為錄用的依據,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開始注重畢業生運用英語的實際能力,而非一紙證書,這一點應當起我們的注意。

        三、口語教學中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途徑

        3.1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

        要想在跨文化交際中獲得成功,交際雙方必須對對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背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師上課時應結合教材內容及所教學生的特點,適時、適量地向學生介紹這方面的知識,這些背景知識主要指與語言使用有關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價值觀、信仰、信念等等,此外也可通過課外發些講述英語國家文化習俗,尤其是有關與中國有著顯著不同的習俗的興趣材料以加強學生對背景知識的了解。例如,在顧日國主編的《跨文化交際》一書中,他曾介紹了這么一個看似讓人好笑的故事,一個臺灣青年和北歐某國的姑娘結了婚,并且隨姑娘一起到了北歐工作。婚后不久小伙子的母親從臺灣趕往北歐去看望他們,誰知見面后的第二天,這位母親就執意要回臺灣,因為姑娘在婆母入住的第一天就問她打算要住多久。很顯然這是一起典型的跨文化交際的案例。按照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媳婦理應對遠道而來的婆母恭敬有加,百般孝順才是。這樣對婆母說話,幾乎每一個婆母肯定都會理解為這是要催促她快走,而在歐洲,這樣的詢問方式是很普遍的,因為主人主要是想了解清楚客人的打算后,好作一些具體的日程安排。所以了解到這種文化的差異,我們不僅能夠避免尷尬,甚至還能消除不必要的誤會。

        此外,充分利用外教的優勢。從外語學習的角度來看,和講這些本民族語的人接觸是十分必要的。這些外教可以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能生動、形象地講述本國的社會情況、人文地理、文化生活以及風土人情等,使學生能夠掌握跨文化交際的第一手資料。同時,介紹學生多讀一些原版的文學作品,平時要多向學生推介一些原版文學作品提醒他們在閱讀時留心和積累有關文化背景、社會風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材料。例如,有一名學生曾經告訴我這樣一件事:那一天她與一位外教談起她剛剛看到的一則關于百歲老人參加百米競賽的新聞,她就說了一句:“Heissuchanoldman.Couldherunanymore?”這位外教當時.就提醒她千萬不能在稱呼老人時用old這個詞,而是應該用elderly或seniorcitizen。這名學生當時感觸極為深刻,她說她有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這件事。

        3.2交際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英語教學只注重語言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往往導致學生在交際中的語用失誤。為加強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重要的一點就是突破傳統的以語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加強口語教學,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和組織學生積極地投入交際練習活動,并且盡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通過參加交際活動從而提高交際能力。開展靈活多樣的課堂話動,尤其是小組活動,能減輕學生在參加語言交際活動中可能產生的焦慮心理,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并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來練習使用口語。因此,設計合理的課堂活動,要求學生運用目的語完成某一任務,”可以催化學生有意義的語言運用,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生語言輸入和產出的良好環境。

        另外,與課堂的時間相比,課外的時間顯然要多得多,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參加英語口語大賽,做英語游戲,進行英語講演,開辟英語角,舉辦英語沙龍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消化理解、吸收課堂上所學內容,增加學英語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盡可能去參加一些跨文化交際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感受文化差異,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去靈活機動地解決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3.3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

        英語口語教學絕對離開不了多媒體資源,利用VCD、英語錄像和電影進行教學,然后組織討論。在看VCD、錄像和電影時,學生們應特別注意日常活動的情景,如商店售貨員和顧客對話等等,看完之后可采用角色扮演的課堂活動來學習。生動有趣的角色扮演是進行英語聽說的最佳途徑,也是進行英語交際的最佳活動。它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使學生感受到學好英語的樂趣,更有助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提高學生英語交際的能力。

        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在放英文電影時,千萬不能一次把一整部都放完,否則的話,學生只是在看情節,而沒有抓住該學的。只給他們放映一個個片斷,通過某個片斷的放映,來學習詞匯、語法及句子表達方式,例如,在放映一部驚險電影的片斷時,暫停一下,并讓學生去猜測下面的情節,人物的對話,并通過對話中所體現的語法來進行操練。

        又如,筆者在口語課堂上經常進行這樣的活動,收效甚佳。給學生放映一個小片斷,把聲音消掉,以無聲的形式播放,學生以PairWork的形式,一名學生看片斷,另一名背過身去,不看錄像,那一名看的同學邊看邊描述給他的同伴,放二遍之后,請不看的同學來描述,看一哪一組描述得多,描述得好,然后再放第二遍,學生們繼續進行描述,繼續補充,等到第三遍,背過身去的同學就轉過身來看錄像,通過自己親自觀看來檢驗剛才的描述以及同伴的描述。通過這種課堂活動,筆者發現學生的興趣特別的高,課堂氣氛特別熱烈,學生們三言兩語,七嘴八舌,互相競爭看誰說得好,說得妙。同時放映片斷時間不宜過長,一般限制在3分鐘左右,這樣學生們往往意猶未盡。在三遍都放過之后,讓學生們之間

        互相檢查剛才在描述時所犯的口語失誤,看到自己所犯的失誤被同學們檢查出來,往往會印象更加深刻,減少以后繼續犯此類失誤的頻率。

        此外,學生應該多收聽收看英文廣播及電視,錄音材料,一定要以真實材料為內容。運用電影、電視、VCD、DVD以及錄像教學片進行教學,學生也可以

        直觀地了解目標語文化的方方面面。

        3.4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文化素養

        這是針對教師自身而言。長期以來,傳統的英語教學只是培養純語言能力,即培養學生具備能造出一些意義正確,合乎語法規則的句子的技能。然而在實際交流過程中往往造成“語用失誤”(pragmaticfailure)和“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因此英語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英語口語教學只注重語言知識的傳授而輕視文化教育的狀況,應該明確口語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語言系統本身,而應把與所教語言有關的文化背景納入教學中,使英語口語教學深入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去,使學生能夠懂得如何得體地運用語言,有效地進行交際。

        目前,國內外很多語言教材都采用了不少涉及英美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的材料,有些對話是研究文化差異的好素材。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教材,使學生對本民族與異族之間不同的文化差異和沖突,具有識別的敏銳性、理解的科學性和處理的正確性,從而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英語教師若想使學生在學習口語的過程中,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幫助他們提高理解和恰當運用英語的能力,不斷拓展文化視野,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發展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自身就不得不首先盡可能通曉英語語言文化,提高文化素養,增強文化意識。

        3.5加強主體文化意識的培養

        主體文化是指母語文化,與客體文化一樣,也是交際能力的一部分,是提高交際能力的重要因索之一。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很多外國朋友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興趣濃厚,并經常問這樣的問題,如孔子、道

        家、中國的象棋、圍棋、中國的春節,中秋節的風俗習慣等,這是廣大教育工作

        者及當代學生值得重視的問題。若常常不能給問話者以滿意的答復,就會給跨文

        化交際帶來不利的影響,因為在跨文化交際中話題是受雙方制約的。所以在跨文

        化交際中要加強主體文化意識的培養,即與本國有關的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民族及民族信仰、婚俗文化、飲食文化、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古跡、風景勝地等,從而有效地避免交際中出現的尷尬。

        此外,在跨文化交際中還要注意摒棄文化上的民族虛無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既不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從而鄙視母語文化;同時也不因沉醉于自己五千年的文化而把其他文化說得一無是處。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文化無優劣之分,要充分尊重不同的文化。應做到既不崇洋,也不排外;堅持各種文化相對性和文化的互滲互補的原則。

        參考文獻:

        [1]安旭紅,在外語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語運用能力,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3

        [2]程曉莉,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思考,安徽農業人學學報,2003

        [3]程婭,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

        [4]瑪巧麗,淡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

        第8篇: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根據調查可以發現,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還有一小部分的學生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聽力水平,這就可以看出,大多數初中和高中的英語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這就要求各大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創新。同時經過調查發現,有大約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會經常使用英語進行交流,而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偶爾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剩余的學生不使用英語進行交流,這就可以看出我國英語的交際存在很大問題,因為缺乏相應的練習英語口語的時間和環境,所以初中生雖然具備日常交流的能力但是無法進行流利地道的口語交際。其中還可以看出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練習口語的場所只局限于課上,而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在課下和同學用英語交流,極少一部分同學會去固定的英語角和外國友人練習英語口語。這就說明,并不是學生對口語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得到老師良好的引導,從而口語交際能力越來越弱,如果老師能夠提供合適的環境和場所,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如何提升口語交際水平

        (一)提高學生的口語練習積極性

        在很多學校之所以英語口語教學難以創新,還因為口語交際練習的積極性不高。這種積極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老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另外一點是學生對英語口語交際的積極性不高。如果學生沒有積極性和熱情,那么不管老師做出什么創新活動,都難以奏效。最好的方法是通過一些趣味性的活動提高學生對于英語口語練習的積極性。可以采取讓同學自己實踐、操作的方法,讓他們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方面,例如,在學習有關的文章和段落后,組織學生根據情景模擬來進行口語鍛煉,可以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開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久而久之,在英語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口語練習氛圍,就能在無形中加強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和練習。

        (二)創新課堂實踐

        很多學校認為初中生的學業繁忙,所以不開展和英語有關的實踐活動,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沒有實踐的課堂會效率低下,并且長時間后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難以認真聽講。尤其是對英語口語而言,是一門練習性很強的課堂,如果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很難得到鍛煉的機會。而創新課堂實踐就是為了使得有些英語口語的慣用語法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有的時候,換種方式反而能得到不同的效果。增加課堂實踐的次數,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能從容的應對各種交際背景下的交流互動,并且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創新英語口語練習模式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準確定位本節課的主要任務,這也是著名的“目標驅動法”,有了目標之后,在課堂上就可以建立相應的環節,當然,任何教師都不能忽視教學目標這條教學主脈絡,適當的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情況進行任務分配,在有目的的教學下,常常能提高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其次,老師應該著重加強對學生英語口語的練習,這可以通過課堂上的趣味活動來進行,比如讓同學講述課文,同學之間的對話用英文等,甚至老師也可以嘗試一下全英文教學,這些方法都會對提升學生的口語水平有幫助。最后,教師應該進行“情感教學”,這也是很多老師缺乏的一個職業素質。很多老師,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常常是偏向成績好的學生,而對于那些理解較慢的學生“冷眼相待”,這種現象就直接導致了課堂的傾斜。如果一個老師缺乏了應有的親和力和愛屋及烏的精神,那么很難創新現有的教學模式,只能固步自封,既不利于學生獲得知識,也不利于英語口語技能等新型知識的傳播和沿襲。同時,老師應該采取“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因為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都是有限的,老師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發展不同學生的亮點,才能促進學生有更大的自信心去練習英語口語,敢說敢練才能說好英語。并且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表現好的學生加以鼓勵,才能在漸進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結語

        第9篇:口語交際論文范文

        關鍵詞:英語口譯;特點;教學方法

        一、引言

        伴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大學針對英語專業開設口譯課程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精通漢英兩種語言,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能夠流利的進行英漢互譯的涉外人才。因此,大學英語口譯課程承擔著培養這種人才的任務以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各種對外交流活動的需要。目前,社會及市場對口譯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市場需求定位也越來越高。口譯人才的培養,尤其是高規格口譯人才規范化培養已經迫在眉睫。而很多大學英語口譯課程仍然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夠明顯。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分析英語口譯的特點和原則,談談自己對口譯課堂的一些教學方法的認識。

        二口譯的特點

        口譯是一項很特殊的語言交際活動。說其特殊是因為口頭翻譯工作有以下突出特點。

        1、即席壓力性。口譯是一種不可能預測的即席雙語傳言活動。口譯人員需要在準備有限的情況下,即刻進入雙語語碼切換狀態,進行現時現場的口譯操作。現場氣氛壓力大,特別是有的口譯場面非常嚴肅莊重,如國際會議和外交談判。正式場合的嚴肅氣氛會給經驗不足的譯員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緊張的情緒會影響譯員的自信。

        2、立體綜合性。口譯是一種綜合運用視、聽、說,讀、寫等知識和技能的語言操作活動。譯員必須具有觀察捕捉說話者的臉部表情、手勢體姿、情緒變化等非語言因素的能力;能夠耳聽會意各種帶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語速的話語的能力;能用母語和外語進行流利而達意地表達能力;在口譯過程中能進行快速筆記、快速理解的能力。口譯屬一種立體式、交叉型的信息傳播方式。

        3、內容的繁雜性。譯員的口譯范圍沒有限界,內容可以上至天文,下及地理,無所不涉,無所不包,繁雜無限。口譯的服務對象是各界人士,來自各個階層、各行各業,有著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在交際過程中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將自己所熟悉的專業知識表達出來,這是譯員無法回避的現實。譯員必須是一名通曉百事的雜家。

        4、個體操作性。譯員屬單一的個體工作者,其勞動具有很強的獨立操作性。口譯需要當場、即時完成,譯員通常聽到的是只講一次、不再重復的話語,他在正確理解的同時必須立即獨立地進行一次性的翻譯。通常譯員在整個口譯過程中基本上是孤立無援的。譯員必須隨時獨立處理可能碰到的任何問題。在口譯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譯員受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查詢工具書或有關參考資料,不能在現場向任何專家、學者請教,也不能頻頻打斷說話者,要求對方重復自己所講的內容,解釋其中的難點。

        5、跨文化交際性。口譯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不是從原旬到譯旬的譯碼,而是接收原句后必須經過信息概念轉化,才能以譯語表達原語的意思。口譯的模式由三大塊組成,左邊是原語輸入,右邊是譯語輸出,中間連接左右兩邊的是信息概念轉換。

        三口譯的原則和教學方法

        口譯教學目的為培養具有雙語轉換能力的合格的譯員。鮑川運(2004)認為有四個標準可用來評判譯員質量,即意思準確(Meaning)、條理清楚(clarity)、選詞恰當(Diction)和表達得體(Presentatlon)。這就要求口譯員不但要掌握相關的口譯知識和口譯技巧,還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法國著名口譯學家賽萊斯科維奇指出,口譯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口譯技能意識,應以技能訓練為主,語言訓練為輔(劉和平1994)。口譯技巧和技能包括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即席反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聽力理解能力和短時記憶能力,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梅德明(2003)認為一個人的口譯能力不完壘等同于語言水平加翻譯技巧,而是現代社會跨語言交際活動中譯員的雙語能力、翻譯技巧和個人翻譯素質的綜合體現。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深諳跨文化交流時應遵守的國際準則和國際慣例。根據以上對口譯特點的分析和口譯原則的探討,筆者將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實踐,針對口譯教學方法分述如下。

        1、心理承受和即席反應能力訓練。

        口譯工作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從事口譯的人員除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外,還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在通過各種多樣化的授課形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外,場景式的訓練則不失為讓學生體驗在壓力下訓練口譯能力的另一方“良藥”,如此刺激使其感知力敏銳、思維括躍、想象豐富,發揮出學生的智力和主觀能動性,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切『練邏輯思維和應變能力。很多學生在有足夠筆記的情況下,句子卻始終翻譯不出來,間或有明顯關鍵詞搭配錯誤的情況,甚是遺憾。去除緊張和欠缺語法知識的因素以外,這種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學員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基于這種考慮,在教學中要經常讓學生做諸如:斷詞組句、語句轉述的訓練,以期轉換學生固有的“一個蘿卜一個坑”思想,鼓勵學生一詞多譯,一句多譯,同時讓學生養成一種變通難句靈活搭配的習慣,不至于在關鍵時候“死機”。

        2、聽力理解和短時記憶能力訓練。

        由于口譯在短時間內經歷三個轉換過程:從原語的語言符號到內容的轉換一一即理解(Comprehension){從內容到記憶的轉換——即記憶(Memorizmg)I從記憶到表達的轉換一一即用譯語表達原語意思(Reformulation),因而在日常的口譯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視、聽、說、讀、寫的綜合性語言操作能力。口譯的最初過程是從聽開始,然后大腦進行解碼。因而第一階段的聽力理解過程至關重要。心理學家研究人的短期記憶只能保持20-30秒,而在口譯過程中,譯員要翻譯長達幾秒到十幾分鐘的內容,因此要注重學生的聽力訓練,苦練基本功。平時堅持收聽收看英語廣播、新聞、電影、電視等,注意收聽不同英語口音的錄音材料,同時課堂上進行短期記憶的訓練包括對原語的復述、概括大意、形象記憶、邏輯記憶、連鎖記憶、描述等;還要訓練學生會作筆記以幫助記憶。口譯筆記切忌求全,用簡單的字、詞或符號將講話的要點用極快的速度記錄下來,達到提示翻譯的目的;可以使用大量常見的省略語和簡單的速記符號。筆記技能形成的關鍵環節是模擬臨場訓練。筆記的課堂教學應避免大段的理論講解,而應強調模擬臨場,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多做仿真練習。在仿真練習中,教師可穿插講解并示范口譯筆記基本方法,筆記常用的符號、略語和記錄格式等。

        3、表達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訓練。

        語言能力是應用技能訓練開展的前提,而對于口譯來說,理解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更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這一環節開展的得當與否也直接影響到以后的技能訓練。這一環節訓練的側重點在于對于學員在文章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上。可以通過多類型(如介紹言語類、演講言語類、禮儀言語類等)材料的翻譯及閱讀理解和綜合復述(如根據原文轉述、定題自述等)來訓練學員掌握在不同語言環境下的語言結構與詞匯的特點。此環節筆者認為適宜在口譯專業課程正式開始前的半個學期開始,在授課過程中,對必要的語言表達方式、結構、各種語言難點等進行操練都是適宜的,兼可幫助學生獲得許多主題知識。

        古德諾夫在《文化人類學與語言學》中是這樣論述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的文化的一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特征表現在:它是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整個文化。”(許永梅2008)因此在口譯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應適時地融入稱呼、介紹、寒暄、問候、訪問、宴請、送禮、告別、聚會、交友等文化因素的講解,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不僅要注意語言形式的正確性,還要重視語言運用的恰當性。以及熟悉這門語言的文化背景,理解這種語言的高雅,注重運用俚語、詼諧、夸張、婉轉等修飾方法,注重文化差異在不同語域中的表現。

        在掌握一定的口譯知識和口譯技巧的基礎上,應培養學生掌握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學生要力求博覽群書,擁有廣博的知識,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雜家”。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著重加強學生的自身素質修養的培養。口譯員作為國際間文化交流的使者,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應該遵循國際間的規則,如保密、公正、按時、準確、尊重客戶、公平交易等。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二十 |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亚洲理论在线中文字幕a | 亚洲婷婷综合色香五月 | 日韩国产精品免费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