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是現代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繁重的學習任務以及考試的壓力使得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學生缺少參與科研的時間,缺乏科研創新的熱情。如何使學員能在學好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是當下每個醫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第二課堂是在計劃的學習和課程之外,由學校支持和教員主導,以提升學生能力、素質為核心的有組織的教學活動。其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平臺,在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某軍醫大學教研室通過第二課堂培養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教學實踐為例,從組織準備、人員籌劃、具體實施等多個方面作一總結和分析,為醫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第二課堂;科研創新能力;素質培養
1第二課堂的組織準備
第二課堂不同于常規的課堂教學。教學形式上,第二課堂更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啟迪和技術傳授;教學方法更加多樣,不僅有理論講解,還有技術培訓;教學內容也更加豐富,除了需要聯系基礎課程,更要著眼前沿進展。因此,要開展優質的第二課堂,在前期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教學要素準備。
1.1精心遴選帶教教員
帶教教員需具有較好的科研基礎和較強的責任心,且目前作為負責人承擔至少一項的科研課題。首先由教員提出申請,撰寫教學計劃書,計劃書的內容包含個人業績介紹、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設計、課題的規劃、預期的目標等五個方面,以全面展示參與教員對第二課堂的認識及個人的教學、科研能力。進一步由教研室主任牽頭,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員作為評審專家,對提出申請的教員從責任心、科研水平、教學水平等方面做出評價,最終挑選出合適的帶教教員。對于評選出的教員,如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則可直接作為教研室教學先進的推薦人選。由此,極大提高了教員參與的積極性,保證了第二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1.2適當評估參與學員
要保證第二課堂達到良好的效果,除了精心挑選合適的教員,學員的選擇也十分重要。不同于常規課程的學習,第二課堂需要學員既有對科研的熱情,還要有充分的課余時間。因為科研創新能力的訓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簡單的講授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學員在參與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在實踐的操作中逐步提高。對此,我們與學員管理單位的負責人進行充分的溝通,對報名的學員進行全面的了解。為了不影響報名學員的積極性,我們放寬了學員選擇的標準,只要學有余力,且愿意全情投入的,都可參與此次的第二課堂。由此,既能保護學員的積極性,也能減少教學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1.3充分準備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準備基于三個原則:一是立足學員前期知識體系的基礎性;二是兼顧對基礎知識的延續性;三是關注最新科研熱點的前沿性。通過合理編排教學內容,精心設置教學計劃,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將三個原則有機結合,一方面有效培養學員的科研創新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對前期基礎知識的深化和鞏固。本教研室開設的課程為防原醫學,是研究核武器及輻射裝置來源的電離輻射損傷及防護的一門學科。學員前期已經學習過放射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因此,第二課堂為學員選擇課題時,盡量將當前的熱點與過去的知識點相結合,體現知識的延續性和前沿性。以放射誘導的細胞死亡與焦亡間調控的機制研究這一課題為例,一方面是結合放射導致細胞凋亡的基礎理論,另一方面,又與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焦亡相互結合,目的是使學員學習的知識體系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圍繞這一課題,再根據學員的基礎水平,針對性地設定教學內容,包括:課題相關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理論學習,基礎實驗技術培訓,科研思維的培養以及科技論文的撰寫四個部分。每個部分相互銜接、逐漸推進,既有理論的學習,也有技能操作的訓練,更有科研思維的鍛煉,旨在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2第二課堂的開展實施
有了前期教學的人員、物資上的準備,進一步就需要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多方面整合教學資源,穩步推進第二課堂的開展實施。
2.1注重前期動員,加強與學員和學員管理單位的溝通
因筆者所在的院校為軍事院校,學員平時課程任務繁重、訓練任務艱巨,要保證第二課堂的順利開展,必須取得學員和學員管理單位的認同,在不影響正常課業和訓練任務的情況下開展,使第二課堂成為學員管理的另一種延續。為此,教研室牽頭先行與學員所在管理單位進行溝通,首先,明確各單位的教學、訓練計劃,根據課余的時間來設置第二課堂的教學計劃,并邀請學員管理單位領導一起商議,意見統一后,再進一步細化;其次,組織參與學員召開動員會,前期使學員明確參加第二課堂的目的、意義,講解教學安排,明確規章制度,使學員、教員以及學員管理干部在第二課堂開展前就對整個培養流程做到“心中有數”。
2.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合理制定教學計劃
以教研室為依托開展第二課堂的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養學員的科研創新能力,既有較強的基礎理論知識,也有扎實的實驗操作功底,更有活躍的科研創新思維,因此,培養周期不同于一般的課程教學,時間上需要有較好的連貫性、持續性和漸進性。由于參與的學員都是五年制臨床醫學或預防醫學本科,第四年下半學期即將進入臨床醫院實習,因此,我們要求學員從第一年下半年即進入第二課堂,并設定了三年的培養計劃。具體來說:第一年上半年主要進行基礎理論的學習,下半年進行基本實驗操作的培訓;第二年開始進行選定課題的研究;第三年在進行選定課題研究的同時,培養學員自主設計課題,并學習論文撰寫、投稿。每個部分的教學內容都依據課題的方向、學員的特點、教學的規律來設置。學習的時間基本都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中午,每次時長1-2h,這樣能保證不影響學員對其他事項的安排,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第二課堂的學習。
2.3注重引導,激發興趣
詳盡的教學計劃是為了保證學員和帶教的教員按照既定的規劃順利實施教學,但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更要求學員具備強烈的學習興趣和較高的參與熱情。因此,我們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改革了許多教學方法,以充分激發學員的科研熱情和學習興趣。
2.3.1營造學術氛圍,激發科研熱情
科研熱情和興趣的培養,首先是要給學員創造和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圍。雖然,教研室承擔著大量的科研任務,但研究內容往往過于前沿和復雜,不能貼近學員的實際情況。為此,我們為學員提供了兩個科研交流的平臺:第一,積極組織學員參與每周教研室的科研組會。教研室的組會包含每周的實驗結果匯報及文獻學習,雖然組會的實驗課題與第二課堂無關,且學習的文獻也較難,但積極組織學員參與旁聽,使學員能在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中逐漸體會科研的規律和提高學術的品味;第二,在每周三晚上專門開設了本科學員專屬的學術沙龍,要求每位第二課堂的學員都要參與。內容包括:文獻學習、科研熱點討論、實驗心得交流三個部分。文獻學習:會根據學員的特點,由教員提前一周挑選難度適中的文獻發給學員,學員根據個人的理解,制作幻燈進行匯報。通過文獻的匯報交流,每位學員的科研思維都得到了切實、有效的鍛煉。科研熱點討論:則著眼于當前的研究熱點,由教員介紹,提出問題后組織學員進行討論,通過這樣的討論,進一步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提升學員追蹤熱點的能力和熱情。實驗心得的交流:主要針對學員在實驗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進行解決方法的探討,由教員組織,學員充分討論,最后形成統一意見,并在進一步的實驗過程加以驗證。通過這樣的交流,可不斷加強學員對科研規律的認識,并逐步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2.3.2改革教學方法,啟迪創新思維
第二課堂由于受眾特點、教學目的、組織形式等都與傳統的教學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教學的方法需要進行較大的改革,尤其要突出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我們以“循循善誘,啟迪智慧”為指導思想,改革了諸多教學方法。首先是在理論的講解中,多采用案例教學法,對每個重要的基礎理論知識點都會去查閱當時發表的文獻,為學員詳細講述其實驗的設計和結論的由來,使學員對這些重要的知識點“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其次,在實驗技能的培訓中,鼓勵學員大膽操作,允許試錯,倡導學員在失敗中學習、總結。此外,帶教的教員針對每次的培訓,都會做好相關的理論準備,不僅能結合前期的知識點,更能引申出當下的研究熱點,在潛移默化中啟迪學員的思維。
2.3.3創造展示平臺,促進表達交流
除了提供學術交流平臺、改革教學方法,我們還致力于創辦多項科研競賽活動,鼓勵學員積極參與,鍛煉表達能力,促進相互交流。以技術路線設計比賽為例,我們給定一項研究課題,讓學員在充分了解該研究的背景、目的后,讓學員組成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一名教員,指導其設計研究的技術路線,并由學員以匯報形式展示其設計。該項活動不僅激發了學員科研的熱情,也使他們的表達匯報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我們還推薦優秀的學員積極參與校內、校外的科研競賽,從課題申請書撰寫到匯報交流,帶教老師均全程指導,目的就是讓學員在這樣的評比競賽中,不斷激發創新潛能,全面提升表達能力。
3第二課堂開展的效果反饋
本教研室自2014年開展第二課堂教學以來,已連續指導3屆本科學員,共計32名。學員的科研思維獲得有效鍛煉,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對專業課程的學習也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自2014年以來,已有4名學員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3篇,最高影響因子達5.08;6名學員發表中文核心期刊4篇;6名學員獲得校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其中4名學員結題達到優秀;1名學員獲得同濟大學醫學院本科生創新實踐論壇三等獎,2名學員分別獲得我校大學生創新實踐報告會二等獎和三等獎。基于以上的成績,教研室于2017年獲批我校本科學員創新實踐能力孵化基地,承擔多個大學生的創新培養項目。這些表明,我室第二課堂的開展對醫學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總結和展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未來醫務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其中科研創新能力是醫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中十分重要的能力。由于醫學生學業繁重,考試壓力較大,如何使學員能在學好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是當下每個醫學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的問題[7]。筆者以教研室開展第二課堂的過程為例,從前期準備、組織籌劃、具體實施等多個方面,總結經驗,為醫學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出有益的探索。在實踐的過程,我們同時也發現了存在的問題,包括:①第二課堂的開展增加了教員的工作量,使得教學質量難以有效保證;②第二課堂的激勵機制還不夠完善,在繁重的課業壓力下,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影響教學效果;③第二課堂開展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持,完善的硬件保障,無形中增加了教研室的負擔。因此,下一步我們將在原有教學體系上,通過增加帶教教員的數量、加強與學員管理單位溝通、爭取多方合作等手段和方法,不斷完善第二課堂的教學體系,逐步提高教學效果,真正為本科學員搭建一個系統、高效,學術氛圍濃厚,硬件設施完善,成果產出豐富的科研創新支撐平臺。
作者:劉虎 劉聰 杜繼聰 陳媛媛 郭佳銘 崔建國 單位:海軍軍醫大學海軍醫學系艦船輻射醫學防護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