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體融合下的文化產業轉型升級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各類新媒體的出現對于文化產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新的文化產業發展道路當中,媒體融合成為了重要的發展趨勢。在該情況下,文化產業即需要能夠充分做好新媒體方向的把握,又要借助媒體融合實現新環境下的轉型升級。本文就媒體融合背景下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媒體融合;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創新
1媒體融合意義
在現今社會行業多元化、科技化發展的過程中,融合已經成為了產業發展當中十分常見的一種情況,在社會發展中,媒體領域在融合發展的路徑、邏輯方面也能夠應用在文化產業領域當中。在文化產業中,媒體產業是其中的一部分,對于媒體融合理論的研究,無論是對于文化產業的創新還是轉型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在媒體融合當中,其強調融合并非簡單地將新媒體同原有的舊媒體進行疊加,而是需要能夠在人才、內容、技術等層面進行全面的重組,而該種理念也能夠良好地應用在文化產業當中。在新的發展環境中,文化產業需要能夠在技術、內容以及理念等方面加強變革。在實際轉型當中,可以根據媒介融合的路徑進行發展,以此對文化產業的智能、在線以及平臺化進行發展與實現,而同普通媒體融合相比,文化產業在融合當中具有一定的不同,對于媒體來說,其在發展當中更多地傾向于對于新技術的應用,在媒體融合過程中,更多的是以技術路線為基礎實現的不同要素、層次的融合。而在文化產業融合中,不僅需要能夠做好技術路線的應用,也需要能夠以文化路線為基礎進行融合。文化具有內在性特征,意義、歷史等將通過符號對人們的感受形成作用,技術則具有工具性向度,在技術發展當中,雖然能夠對信息流通的速度產生變化,但信息同意義在實際流動上也具有差異,如果單純對技術進行復制與發展,則可能因此對文化的精髓造成破壞。在實際發展中,文化產業即需要能夠對技術同文化間的融合關系進行良好的處理,通過這兩條路線做好產業創新升級工作,更好地實現轉型升級目標。
2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方式
2.1體現文化特色
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無論對技術如何使用,其中的基礎即是始終以文化為引領。在文化產業當中,文化是重要的基礎,在堅持文化發展當中,就需要能夠做好文化產品特質的深挖。具體來說,需要能夠對文化的地方性進行把握,對文化內在基因進行深入地挖掘,做好歷史脈絡把握,做好文化社會記憶的收集,以此實現文化識別度的提升。可以說,文化能夠為人審美的意義、體驗帶來好的感受,要想對文化的意義、審美進行有效激發,即需要能夠創新媒介文化傳播,使人們在文化當中具有更強沉浸性、參與性的情況下,實現對人們感官的調動,使人們能夠切實深入到文化體驗當中。一般來說,其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是文化在載體層面轉移到另一種載體,使目標載體以此獲得原有的文化;二是將兩種文化進行融合,在融合后形成新的文化;三是將文化進行現代化轉化,使其能夠以此具有新的內涵。在實現路徑方面,則具有文化的集群化、產品化、市場化以及符號化這幾種路徑,該情況的存在,需要在發展中做好文化內在規律的遵循,深度挖掘文化價值,在進行文化定位的情況下,對文化的多樣性、民族性與統一性關系進行科學的處理。當然,在上述操作當中,其中的重要基礎即是保持文化的特色,對于不同文化來說,都需要具有屬于自身特定的存在方式以及生命基因。在實際文化創新發展中,需要充分體現出文化的獨特性以及地方性,尋找科學的產業發展道路。
2.2產業集群化發展
在特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中,集群化道路是重要的方向。具體來說,就是不同地區在根據自身文化資源的基礎上,在經過一定市場運作、創意轉化的情況下,提供具有民族特色、鮮明區域特點的文化產品產業形態。在現今我國文化產業集群化發展中,對創業園區進行建設是經常應用到的一種方式,以此體現出一定的聚集效應。在集群化發展中,無論主導者是企業還是政府,都需要做好文化產業價值鏈條的銜接,在共享數據的情況下,形成良好的協同機制,在對生產要素科學優化,形成關聯性資源聚合的情況下,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保證能夠良好地貫穿在文化產業生產、創造以及流通等環節當中。在具體工作中,要保證不同環節在具有獨立性的同時,在相互之間也能夠進行有效的連接,使不同主體都能在此當中形成最大的價值,在連接線上同線下的情況下,進一步體現出文化產業的集群化效應。
2.3豐富文化內涵
要想使文化在發展中體現出更高的價值,就要對文化所具有的內涵、意蘊進行充分地體現,以此為人們帶來新的文化體驗。在消費社會當中,文化內涵的豐富方式包括有拼貼、借用以及挪移這幾種方式。其中,借用即是從不同文化對象中對具有典型性特征的符號進行截取,將其實現對新事物的移植,以此使新事物能夠具有原文化的風味。挪移則是移植原文化事物的風格、符號體系以及場景。拼貼則能將不同文化事物當中混搭截取符號,在拼湊不同風格的情況下,形成具有獨特特征的文化景觀,在拼貼當中,也能使不同現代風格具有相匯的效果。而在數字化時代中,拼貼將進入到高級階段,即擬真以及仿像階段,在仿像當中,則能夠使符號具有游離的特征,在不斷傳播、復制的情況下形成具有自我意識生產,并以此形成新的世界。
2.4“互聯網+”模式
“互聯網+”是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發展形成的模式,在實際應用中,能夠在多種資源有效整合的情況下,對文化產業鏈條進行有效的重構。目前,電商+運營平臺+周邊產品+娛樂服務,是互聯網文化產業發展當中的主要營銷方式,在發展當中體現出了較好的效果。通過“互聯網+”的應用,能夠對商業模式、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優化重構,使傳統產業能夠向著互聯網化發展。用戶與數據是“互聯網+”模式的基礎,通過互聯網技術特征優勢的體現,能夠形成現代多元協調、立體傳播模式的構建,有效地實現媒體融合。在文化產業發展中,“互聯網+”模式在應用中也能夠實現文化產業業務鏈、價值鏈的重構,實現文化的轉型升級。可以說,“互聯網+”模式在應用中,能夠將用戶為中心進行精準地營銷,使人們對于文化遺產在保護、傳承方面獲得好的體驗,打通文化產品在生產、融資等各個環節,也是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當中的重要戰略與方向。
2.5技術化發展
文化產業發展當中,對于技術的應用十分關鍵,以此實現在流程、管理以及技術等方面的有效創新。在現今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為上述創新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可能,文化產業走智能化、數字化道路,也可以說是文化產業創新轉型的關鍵路徑,這也是互聯網技術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可以說,智能、數字以及網絡化正是未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當中的重要動力體現,文化產業在未來發展中,也需要始終將數字技術發展作為重要的軸心,建立數據平臺、始終圍繞用戶,通過數字內容的創新形成新的產品,做好網絡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多形態方式做好內容的呈現,形成文化IP的打造。大數據技術的形成發展對于文化產業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實際發展中,其不僅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形態、方式進行了進行了改變,且在此當中形成了文化創意產業協同機制。在共享數據的情況下,則能夠打通各個方面文化產業鏈條,在數據收集分析的情況下,也能夠為文化產業布局發展提供新依據。數字化產品也因此成為了新的文化產品形式。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網絡文化是目前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于網絡文化來說,是其網絡產業同信息、文化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的產物,其中不僅僅具有相關文化服務產品在網絡上的擴展傳播,如在線點播音像制品、數字電視等,同時也根據互聯網為基礎形成了多樣化文化形態,包括網絡動漫以及網絡游戲等。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互聯網技術、用戶已經逐漸向著web3.0方向演進,在目前發展中,不僅原有的文化產品實現線上同線下之間的互聯,同時也形成了網路交流、網絡娛樂、網絡咨詢以及網絡服務等產品發展新格局,且在內容上也具有了較多的變化,包括文字以及圖片等等。在此當中,很多企業在產品數量上也具有豐富的特征,從原有單一文化產品向著多種文化產品平臺的方向轉變,以此形成了文化產業生態圈以及生態鏈。在5G時代即將到來的情況下,媒體在發展中也將向著智能化方向發展,數據挖掘技術、場景漫游技術以及區塊鏈技術在文化產業中具有了十分廣泛的應用,在這部分技術的基礎上,則能夠以更為精準的方式傳播文化,且能夠通過技術實現對人們感官與相應文化場景的塑造,以此進一步提升文化產業的發展高度。
3結束語
在媒體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媒體融合成為了現今媒體發展的主要方向,也體現出了新的思路。在上文中,我們對媒體融合背景下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在文化產業發展中,需要充分把握媒體融合特征,把握好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應用,從多方面入手做好我國文化產業的轉向升級工作。
參考文獻:
[1]孫瑋.融媒體生產:感官重組與知覺再造[J].新聞記者,2019(3)27-31.
[2]周逵.反向融合:中國大陸媒體融合邏輯的另一種詮釋[J].新聞記者,2019(3):45-51.
[3]支庭榮.我國媒體融合發展的內在邏輯與焦點問題[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3):8-16.
[4]呂尚彬.媒體融合的進化:從在線化到智能化[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8(24):50-59.
[5]杭敏,周緣.創新集群視角下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傳媒,2018(24):77-82.
[6]畢曼,萬利.“場”的生成:少數民族文化的產業轉化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29-35.
作者:朱曉旭 單位: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