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工程建設河道治理及質量控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河道治理是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落實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其和水利項目供排水、防洪能力等密切相關,對水資源可持續發展也有重大意義。本文結合具體工程項目,闡述了水利工程施工建設中河道治理的必要性,從施工質量管理體制、過程控制、驗收檢查及后期管理等方面探討了河道治理項目的質控措施與要點。
關鍵詞: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質量控制
河道治理是一項長期性的重點工程,在雨水沖刷、河道沿線生活及工業垃圾等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河道被污染、阻塞的概率增加。近些年國家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水利工程建設時河道治理工作也被提上日程。
1工程概況
高臺縣六壩至雙豐段河道治理工程于2015年3月15日開工建設,根據工程資金到位情況,分期建設,于2016年11月20日完工。施工過程中,根據河道走向及堤岸實際情況,部分地段裁彎取直、岸線變化,按照批復的建設規模完成了建設任務。主要完成了以下建設內容:在黑河干流高臺縣六壩至雙豐段21.43km河道范圍內修建堤防12.7989km,其中:左岸4.8415km,右岸7.1738km,加高防洪堤0.7836km。新建排水涵管8座,完成堤防綠化灌溉系統,新打機井1眼,埋設管道5.737km,各類管件2505個。
2水利工程建設中河道治理的必要性
2.1有益于維持生態平衡
有序、有效落實河道治理任務,有助于強化河流自身的自我修復能力,改善前期被污染河流的運轉狀態,維持水內生物和非生物在數目上的動態平衡關系,以良好生態環境為依托,使水生物種數目快速增長[1]。
2.2加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河道被有效治理后,當多雨季節來臨時,洪水會被及時傾瀉出,進而減少或規避了洪水漫布整個農田、村莊等情況的發生。良好的河道治理是增強水利工程澆灌能力的重要基礎,能夠增強水利項目的蓄水能力,迎合干旱少雨季節農田生產用水的現實需求。在城市內水資源供應量不足時,經河道治理后取得的健康水體能滿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現實需求。河道治理也有益于改善周遭的自然生態環境條件,提升植被的覆蓋率,強化生態環境的服務功能,更具觀賞性,優化城市整體環境質量[1]。
3河道治理的質量控制措施
3.1嚴格質量管理體制
在水利工程建設期間,為保證項目管理質量,一定要全面貫徹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投標、工程監理以及合同管理制度等,力爭以制度為支撐約束施工行為,從根本上保證項目建設質量。針對整合至國家及區域基本建設計劃范疇內的水利工程,均要認真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法人對工程項目負主要責任。項目建設階段推行招投標制,要嚴格遵照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開展招、投標活動,彰顯“公開、公平、公正”與誠實守信的建設理念[2]。項目法人委托有水利工程監理資質的專業監理單位負責完成項目監理任務,監理內容有施工合同實施、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及造價成本等。要嚴格秉持“信用至上”的原則落實項目勘察、施工以及建材購置等工作,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簽署合同。
3.2控制施工質量過程
在落實、實施、檢測質量管理制度推行成效方面,施工方肩負著重要職責,施工方全體職員應明確質量安全意識,在各個環節加強工程質量的管理,真正落實“誰指揮生產,誰操作,誰負責”的產品質量管理規則。嚴格依照水利項目建設相關文件條例、質量規范要求、檢驗標準等組織生產活動,不定期前往一線開展生產過程督查、測評工作等,依照日、月、旬對施工隊項目建設質量作出深度剖析,按照一定周期組織項目建設質量研討會議。監理方全權代表建設方監管項目建設質量,自覺肩負監理責任,采取旁站、巡視、平行檢測等諸多辦法檢測工程建設質量,協助施工方及時解決質量缺陷[3]。針對水利工程建設階段滋生出的重大質量問題,監理方一定要及時、詳實的將其反饋給建設方,并加大現場保護力度,落實攝像、主要數據記錄等工作。建設方應落實前期策劃工作,預估對水利工程施工期、投用期質量形成負面影響的各類因素,力爭最大限度地提升項目決策工效。加大監理、設計及施工單位資質級別、實踐經驗以及聲望等考察,簽署項目合同時,一定要清晰設定質量條款及相關責任,針對大型技術方案、設計文書、施工組織規劃等,加大評審力度,加大計劃執行階段的質量調控。明確項目施工質量管控程序以及需主動加以調控的影響因素,健全質檢組織,促進項目參建方之間協調運作工程。嚴抓質量“檢驗關”,認真落實標準的檢驗方法,嚴格依照規范要求組織驗收分項、隱蔽式工程,加大質量問題報告的審查力度,定期參加質量監理匯報會。若工程建設階段發現質量問題,應予以高度重視,組織專人現場調查剖析質量問題誘因,嚴格依照質量管理規范審查監理、施工方工程問題報告及處置方案報審單填寫情況。
3.3驗收管理控制
待河道治理項目完工以后,要依照勾畫出的項目竣工圖紙全面采集、梳理施工記錄,客觀評估項目質量,針對不達標的項目,嚴格實施返工制度,返工修復費用由項目實施單位承擔。針對完工驗收工作,建議在建設項目整體結束并符合一定運轉條件后1年中開展。針對不能如期進行竣工驗收的項目,若能獲得完工驗收主持單位的允許,則可以適度延長期限,但要求延期≤6個月[4]。過期依然無法進行竣工驗收的項目,要求項目法人向竣工驗收主持單位呈遞專題報告。
3.4后期維護管理控制
河道治理任務落實后,為保證項目運行階段能實現預設目標,維護河道及配套建筑物均能在較長時間內常態運轉,應依照相關規范程序落實調度、維護管理工作,并加強廣大群眾宣教力度,闡述維護河道生態環境的重大意義,安置標志欄,力爭最大限度維護管理者的合法權益。加大河道管護先進技術手段的運用推廣力度,比如采用計控設施與節水技術等,整體提升河道項目管理服務水平。有針對性的整改河道土壤條件,提升植被覆蓋率。結合水利工程運行實況,于河道區建設智能管理網絡系統,壓縮河道運維管理成本,優化后期管理工作。
4結束語
河道項目治理一方面有益于強化我國水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程;另一方面能減少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加大河道治理項目的質控力度,嚴格依照有關規程落實后期管護工作,在多種措施的支撐下,順利達到河道治理的預期目標,進一步優化水利工程建設質量,促進自身效能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白超.赤水河濱南路段河道治理工程生態防洪堤設計[J].水利科技與經濟,2020,(4).
[2]成曄波,蔣立新,周劍.關于生態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應用探討[J].建材與裝飾,2020,(10).
[3]夏志博.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態水利技術的應用探討[J].地下水,2020,(2).
[4]李宏偉.優化河道治理與水環境保護的措施研究[J].河南科技,2019,(34).
作者:王建明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