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形體舞蹈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形體舞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形體舞蹈論文

        第1篇: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關鍵詞:問題討論;高中物理;有效教學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基礎概念和規律,而且需要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而以問題討論式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教學活動主體,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和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物理教學內容。因此,分析以問題討論式為導向的高中物理教學實施方法,對實現高中物理的有效性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實施問題討論式教學方法前的準備

        1.明確教學目標

        在實施問題討論式教學方法前,高中物理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并以此作為評判教學效果的依據。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

        2.選擇討論問題

        高中物理教師在選擇討論問題時,需要依據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能力水平,把握好討論問題的難度,注重討論問題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物理問題。例如,高中物理教師在講解“圓周運動”時,可以讓學生討論自行車轉動與變速問題,這樣的討論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3.制定討論規則

        在問題討論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發言不均衡、組織不力和討論無序等問題,所以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圍繞這些問題制定一些討論規則,以保證問題討論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教師需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明確小組成員在討論時的責任,有條不紊開展問題討論;明確討論的內容,指導學生討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觀念等。

        二、以問題討論為導向教學方法需要遵循的原則

        1.啟發性原則

        2.互動性原則

        3.合作性原則

        三、以問題討論式為導向的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學措施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討論興趣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圍繞教學內容,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討論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更加熱愛生活。

        2.加強小組合作,組織有效討論

        很多學生由于學習較差或者性格內向,不愿意在討論問題時發表看法,所以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多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有效討論,以提升問題討論學習的效果。例如,高中物理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電磁感應現象”實驗時,可以為學生提供實驗器材,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進行探究實驗的過程中,討論分析問題:①哪些方法可以產生感應電流?

        ②如何知道是否存在感電流?③感應電流大小和哪些因素有關?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學習,這樣會減輕學生的緊張感,自由表達對問題的看法和見解,從而使討論學習更有成效。

        3.交流討論成果,重視信息反饋

        在問題討論學習結束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成果,彼此分享問題解決的思路與方法,對討論問題的成果進行總結歸納,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明確教學的重難點,構建完整的物理知識體系。同時,高中物理教師需要重視課堂教學信息反饋,如學生在討論問題時的表現,學生在討論問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學生歸納總結的討論成果等,這樣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依據信息反饋的結果設置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對分析討論的成果進行回顧,從而將物理知識進行內化吸收,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注重評價考核,強化教學效果

        對于學生在問題討論過程中的表現,以及學生討論交流的成果,教師需要及時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并且以正面積極的鼓勵為主,這樣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同時,教師需要采取多種評價方式,如,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學生評價和學生互評等,并且將課堂評價與書面測驗相結合,這樣可以保證評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讓學生認可評價的結果。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采用以問題討論為導向的教學方法,通過為學生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合作,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成果,對學生的表現給出客觀公正的教學評價,真正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賴佳穎.高中物理討論式教學實施問題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第2篇: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1學校體育中的藝術教育

         

        20世紀50年代學校體育就己設置“韻律活動(音樂伴奏下的活動)、舞蹈(非專業)”教學內容,建立起體育與藝術的聯系,搭建了學校體育美育的平臺。

         

        2001—2011年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規劃了“韻律活動”“舞蹈”的學習領域、學習目標、目標水平。例如,“塑造良好的體形和身體姿態”“學習多種個人和集體的舞蹈動作、韻律動作等”“基本掌握并運用器械體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園集體舞等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與組合動作”等。這些學校體育中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就是實施學校體育美育的途徑之一,但諸多因素局限其有序發展。

         

        2學校體育中藝術需求與缺失現象

         

        2.1教育者藝術素養需求與缺失現象

         

        韻律活動與舞蹈的教育特色需要體育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有資料表明,我國各類學校近40萬名體育教師中,有20萬學歷達標的在職教師受20世紀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傳統教材的局限,所學專業技能很難與學校體育實際需要的綜合技能相適應,學校體育教育者存在著藝術素養需求與缺失現象。

         

        2.2受教育者藝術教育需求與缺失現象

         

        2005年我們就學校體育“韻律活動、舞蹈”教育對部分省市學校7?15歲年齡段的學生和家長進行抽樣問卷調研,80%以上表示“不知道”或“沒有接受過”學校體育的“韻律活動、舞蹈”教育;100%希望學校開展“韻律活動、舞蹈”教育;學校體育受教育者存在著藝術教育需求與缺失現象。

         

        3學校體育中藝術教育形式的轉化

         

        3.1形體校本課時代

         

        20世紀90年代沿海及內地一些學校流行著名為“形體”的課程,教學內容是“韻律活動與舞蹈”;形體課應運而生,開創了學校形體校本課時代,一定程度上在彌補了學校體育中藝術教育的缺失與需求。2005年對形體課進行抽樣調研,被調研對“形體課”認同率100%,對“形體課”認知為“可以訓練形體美”,99%的學生希望接受“形體”教育,形體教師對形體教材需求量100%。

         

        3.2形體課教學模式

         

        南山區學校從形體校本課開始,經過20多年的探索,逐漸尋找到體育與藝術教育的切入點一一形體課,并率先全國將這一學校體育美育的載體,以課堂教學形式面向全體學生,發展為學校體育中藝術教育的一種模式。

         

        3.2.1課程萌芽南山區學校體育的藝術教育雛形是1993年深圳市南山區南油小學2?4年級學生(1節/周)的形體課,形體訓練主要內容為“地面素質訓練”“芭蕾基訓”“身韻練習”等。

         

        3.2.2課程發展19%年蛇口學校、育才學校、華僑城小學相繼開設形體課,2004年10所左右學校陸續開設了形體課,2014年南山E47所小學70%以上設置了形體課,分別分布在1?2年級、1?3年級,

         

        1?4年級、1?6年級,部分中學在7年級。3.2.3課程模式南山區學校“形體課”模式分為3種:1/4體育課時;1/4音樂課時;體育課結合形體、韻律活動、舞蹈教學。

         

        4形體課的創新意識

         

        4.1教育的創新

         

        整合音樂、體育、舞蹈等教育資源,提倡“運動保健、運動藝術、運動技能”綜合性基礎教育,體現學校體育的文化內涵。

         

        4.2藝術的創新

         

        遵循“稍縱即逝”的藝術準則,按照世界上沒有相同的人,沒有相同動作的生物原則,通過每個人、每一次動作都是一次創造的過程,提高創造力和表現力。

         

        4.3運動的創新

         

        解讀最新的教育理念,體驗4種以上的多元智力同時參與藝術活動(語言、音樂、運動、空間、交流一交往等);用運動的方法提高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模仿力、創造力,調動聽覺、視覺、身體一運動覺、觸覺參與教學活動;促進身心更健康和諧地發展。

         

        5形體課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行為

         

        5.1社會審美意識和審美行為

         

        人類歷史上經歷過4次對自身形體、形體美肯定和頌揚的歷史潮流。第1次是30000年前的原始時期,第2次是公元前800年一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臘時期,第3次是14世紀中葉-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第4次是現代健美運動,它追求自身的健美更靠近藝術,引領著現代人走上塑造形體美之路。少兒形體、芭蕾形體、瑜珈、健美操、肚皮舞、踢踏舞、拉丁舞、民族舞、街舞、廣場健身舞等,形體的形式美得到高度展示,“大眾形體美”不斷提高社會群體的形體審美意識和審美行為,“形體”緊跟著時代的步伐進入學校教育,構建出時尚教育產品“形體課”。

         

        5.2形體課的審美意識教育

         

        認識自我一一人的形體即血肉之軀,因為沒有形體的人是不存在的;形體是物質的、運動的、生命的、唯一的;在有形世界中人的形體是最美的,這是形體的自然美;世界上并沒有完美的人,形體帶有不同的缺陷美。

         

        5.3形體課的審美行為教育

         

        塑造自我一一《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改善和塑造良良好的身體形態和身體姿態”教學目標,賦予了形體課審美行為的教育特色,成為形體課E別于其他學科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并帶領學生獲得形體自然美、形體社會美、形體藝術美的升華,正是南山II學校“形體課”的價值所在。

         

        6形體必修課之一:“地面素質訓練”

         

        6.1地面素質訓練簡介

         

        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舞蹈家借鑒中國體操的“素質訓練”,創造了古典舞的“地面素質訓練”;舞者以特定的仰、臥、俯姿態克服地球的引力,借助身體的重量與地面之間形成的壓力,雙腿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各部關節、韌帶、肌肉的素質和能力訓練,能更好地支配自己的肢體,有些動作借助身體附著地面的條件能激發出身體的潛能。

         

        6.2地面素質訓練與保健

         

        1990—2012年筆者對5組普通學校男女生的體操、藝術體操、體育舞蹈的的形體訓練中分別進行4?6年“地面素質訓練”,深圳蛇口學校李明霞老師開設20年的中學形體課地面素質訓練,受訓者無一例運動損傷,證明其具有保健功效。

         

        6.3地面素質訓練與藝術

         

        音樂與韻律、形體與形態、運動與美感是運動藝術的基本含義,也是地面素質訓練方法和手段之一,以上5組普通男女生堅持4?6年地面質訓練及業余專項學習,形體充滿著運動藝術氣質,塑造了良好的身體形態和姿態。

         

        6.4地面素質訓練與技能

         

        5組學生分別參加省市藝術體操比賽、中日友好學校文化交流、全國體育舞蹈大賽等,展示出青少年的風采,良好的競賽風格和運動技能,獲得許多競賽獎與道德風尚獎。

         

        6.5地面素質訓練與運動增高

         

        5組男女生堅持4?6年“地面素質訓練”及不同同業余專項學習,平均身高超過中國男女性(世界第32位)平均身高,超過日本男女學生(世界29位)平均身高、超過韓國男女學生(世界第18位)的平均身高。

         

        7形體課程與地面素質訓練

         

        7.1地面素質訓練范疇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如仰臥、俯臥、爬、鉆、滾動和支撐;一定速度的攀、爬、滾動、滾翻等動作;縱叉、橫叉、仰臥推起成橋、握桿轉肩、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等柔韌練習,均屬地面素鹿訓練范疇之一,奠定其在學校體育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形體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

         

        7.2地面素質訓練功效

         

        通過地面素質訓練身體練習手段和行為,可以預防和控制因姿勢不正確形成的脊柱彎曲、腰椎前曲加大、肩一高一低、含胸駝背等形體問題;對〇型、X型、超直腿型亦有改善的作用,幫助青少年形成保持良好的坐立站行姿態和習慣,塑造并形成成良好的體形和身體形態,學生可根據個人能力掌握地面素質訓練動作,不斷開發自身運動潛能,實現其創造力和表現力。

         

        7.3地面素質訓練回歸

         

        地面素質訓練集科學性、基礎性、綜合性、健身性、普及性、實踐性于一體,是學生生長發育階段最重要和最基礎的必修課;但與之舞蹈對地面素質訓練的普及和發展,學校體育還沒有正式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課程,地面素質訓練需要回歸體育,通過形體教育逐漸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成為人體科學的最大受益者。

         

        8形體課初建教學體系

         

        8.1師資隊伍

         

        20多年來南山E對形體教師繼續教育常抓不懈:儲備了一批專業素質過硬的形體教師隊伍,大膽探索體育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形體課、韻律操、健美操、踏板操、素質操、放松操、武術操、校園集體舞、英語歌舞、體育節、藝術節、藝術展演等,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傳遞形體教育的人文關懷。

         

        8.2教學科研*

         

        南山E體衛藝室承擔了深圳市教育局科研課題,科研論文“形體、韻律活動與舞蹈在學校體育教學中整合、推廣的探討”獲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三等獎。

         

        8.3科研成果

         

        2005年深圳市教育局體衛藝處集合了南山E形體教師的教育智慧、經驗、創新、反思,向人民教育出版社申報出版科研成果《體育與藝術修養教學指導書》,提出“體育與藝術結合”的教育理念,經人教社選題、審核、修改、定稿,于2008—2012年出版1-2年級、3?6年級(7?12年級待版)。

         

        8.4形體教材

         

        《體育與藝術修養教學指導書》補充《體育與健康程標準》“韻律活動、舞蹈”教學內容,首次推出主題、單元式形體課堂教學課程,結合形體時尚元素,強化體育與藝術教育的共性與個性,如“地面素質訓練”“膝的屈伸與律動”“延伸的感覺”“身體的語言”“芭蕾基訓與拉丁元素”“華爾茲”“形體運動姿態”“體育繪畫”等,體現教學形式的傳統性、獨立性、創造性與轉換。《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若干意見》引領著南山區的形體課、音樂課、美術課、體育課,組合成大藝術的教育模式,各類教育資源推進南山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合力,,強化體育美育和藝術教育育人功能,不斷提高著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菲.論教師群體開展藝術教育的必要性[J],藝術百家,2014(4).

        第3篇: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1

        舞蹈藝術是伴隨人類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同步產生,并成為人類歷史發展中不可缺少的1門最早形成的藝術形式之1。同樣,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質和審美理想的基礎上,伴隨著藏民族的形成發展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審美內容。 2

        歷史上每1個民族都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創造了1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備1定審美特征的藝術表現形式。舞蹈藝術是每個民族開創時間最早,歷史延續時間最長,流傳范圍最廣,最能直接表現情感的1門藝術,也是每個民族歷史發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的1門藝術。任何1個民族或部落的人們,當聽到他們最熟悉的音樂或舞步聲時,都會情不自禁產生興奮情緒,并傳達給身體各部位、各關節,隨著舞律的變化,身體便自然舞動起來。這就是這個群體審美意識的1種本能的具體表現。由于每個民族所處地理環境、政治歷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風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風格,如不同地區舞蹈,動作的力度、軟度、開度、幅度和舞律的差異,有的民族舞蹈動作的重點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動作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動作較為豐富,而下身動作較少;有的地區舞蹈以大動為美,有的地區則以含蓄舞動為美。正是諸多舞蹈風格中蘊藏著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特征。

        “審美意識是客觀存在的諸審美對象在人們頭腦中能動的反映,1般通稱之為‘美感’”(注:王朝聞:《美學概論》[M],第6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美感中包含著審美意識活動各個方面和各種表現形態,如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審美感受等等,同時還包含欣賞活動或創作活動中的特殊的審美心理現象。

        如前所述,藏民族在歷史上已形成了比較符合民族審美特征的舞蹈理論體系,但這1理論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在不斷完善和發展。舞蹈理論與舞蹈美學有著緊密聯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理論是解決什么是舞蹈,怎樣舞蹈的問題,而舞蹈美學則解決舞蹈的身韻、

        姿態、動作、節奏和如何表達情感、體會美感的問題。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審美特征,但是由于人們居住的地理氣候差異、方言差異、服飾差異、宗教影響而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廣泛流傳于民間的眾多民族民間舞蹈;有專供上層社會享用的卡爾歌舞;也有專為宗教儀式服務的羌姆舞,以及眾多門派的藏戲舞蹈。以上舞種雖表現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韻、動作、姿態和技巧卻很相近,音樂的基本曲式結構和節奏風格比較相仿;在服飾方面除寬、肥、瘦及色彩的區別外,樣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們以圓圈舞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韻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學特征的“根”,是相對穩定的審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門》[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1書中把“舞蹈藝技9”變成為“詩歌寫作9”,要求詩歌寫作者用詩寫出舞蹈者的身姿、韻律和豐富情感。同樣,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時表現詩情畫意,融詩舞于1體,有歌就有舞,以詞帶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謠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無邊無際舞”,要跳“高山不可動搖的舞”,跳起來的“卓舞的節奏快如夜空的閃電”。這就像薩班·貢嗄堅參的書中所述(注:薩典·貢嗄堅贊:《樂論》[M],第10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人們梳妝打扮,人們歌舞歡暢,那里沒有悲傷,神圣的音樂至高無上”。這就是藏民族對歌舞的共同審美意識的體現,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還與地域、時間、年齡、男女等不同對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潑有力、熱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濃厚的純農區和城鎮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瀟灑,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靈巧、多變,充分展現著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區的舞蹈,有著典雅穩健的舞步、優美自如的舞姿,充分體現著古象雄文化的韻味;而藏東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獷、豪放瀟灑、矯健雄姿,充分展現著康巴人的氣質特征。

        關于藏族舞蹈的形態美,除藏文古籍中有大量記載外,在民間歌謠中也有許多記述。如《中國歌謠集——西藏卷“打開歌門”》章節中就記錄了大量的傳唱舞蹈者身姿的歌謠。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藏族舞蹈的基本審美特征。如:林芝地區果諧“祝歌舞者門面3層高”中唱到:

        胸部是鍋莊的倉庫,今日要打開倉庫門;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搖擺處,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蓋是鍋莊的風輪,今日我要轉動轉動;

        雙腳是鍋莊的滾球,今日我要滾1滾它。

        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識總匯》,中冊,第292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對舞蹈者的形態要求有:

        上身動作像雄獅,腰間動作要妖嬈。

        4肢關節要靈巧,肌腱活動要松弛。

        全身姿態要柔軟,表演表情要傲慢。

        舉止要像流水緩步,膝窩曲節要顫動。

        腳步腳尖要靈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壯。

        ……

        從以上舞蹈時對人體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難看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學思想。形體美、韻律美、動作的和諧運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非常強調舞蹈時腳、膝、腰、胸、手、肩、頭、眼的配合及統1運用。眾多藏族古老民歌中關于具體形體要求的歌詞和古籍的理論如此1致,不能不說是1個民族對舞蹈者形態、舞姿的共同審美感受。上述關于舞蹈形態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脫離實際的,而是至今保留在眾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熱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諧”、貢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 )上身動作非常講究,不論手持道具與否,其“上身動作像雄獅”威武雄壯,極富有高原人彪形壯漢的氣質,給人以戰勝1切艱難險惡環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動作則含蓄典雅,給人以健康和優美的感覺。與此同時,“果卓”、“果諧”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動作稍向前俯,這不是表現背東西的舞蹈,這1現象除了與服裝的肥厚、裝飾物等有關外,從舞蹈學角度分析,向前微俯與動作的大小、強弱、高低對比等關系密切。

        在藏族舞蹈中用腰動作非常豐富,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舞蹈者,對于“妖嬈”的腰、“搖擺”的腰運用的非常講究。不管是以腳的點子為主的“堆諧”,還是講究線條富有動感的“諧”,腰部輕軟搖擺,在似動非動中給人以充分展現人體的線條美。女子的腰部動作在“熱巴舞”和牧區“果卓”中表現得非常豐富。她們的各種翻身動作,側腰、下后腰動作都把用腰做到了最佳狀態。“妖嬈”的腰部動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1個審美特征。另外,在民謠和古籍中,認為“膝窩”、“膝蓋”是“最靈處”,“要顫動”并被形容為“風輪”、“輪子”。藏族眾多舞蹈的“膝蓋”動作的確是1個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動作之1,也是最能表現內心情感和舞蹈動感的表現手法之1。正如藏文古籍所指(注:桑杰加措:《4部醫典藍流璃注解》,第131頁,木刻板。)“歌舞劇(戲)是:往事如同語言1樣,用形態表達各種語言的歌舞劇,它主要靠舞蹈者手、頭的各種變化,如卷羊毛時手的動作反復多次后形成優美、迷人的舞”,可見,雙手的動作在藏族舞蹈中尤為重要。從對雙手的基本要求看,除靈活多變外,手勢還要如同“蓮花印”,即雙手要像盛開的蓮花瓣,要有層次地旋轉,在旋轉中產生優美的想象。我們在觀看藏族不同風格的舞蹈時會發現其雙手的動作是非常豐富的,極富有活力。雙手動作在藏舞包括藏戲舞蹈中已經演化成千姿百態的舞蹈語匯,如藏戲舞蹈中的手勢與戲劇語匯融為1體成為藏戲不可缺少的表現手法。同樣,在羌姆舞蹈中不少舞全靠手勢動作來展示內容;熱巴舞中的“顫肩舞”;果諧中的雙手前后甩動和胸前劃擺,至于“手鐲舞”中海螺手鐲舞的手勢動作就更加豐富。藏戲舞和羌姆舞中很多手勢動作直接反映生活,隨著劇情、節奏的變化,手勢動作也跟著變化,雙手始終隨舞蹈內容的變化而舞動,并為升華情感需要而創新、發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獨特的審美特征。

        民謠和古籍中還提到“雙腳是鍋莊的滾球”、“雙腳是舞輪”、“腳下沒有刺”、“腳步腳尖要靈活”,腳是舞蹈跳動、踏節的關鍵。要求舞者的腳像“輪子”、“滾球”般靈活多變,如果說手勢動作是“噶爾”歌舞,腳部動作則是“卓”舞蹈,手舞足蹈就形成了舞蹈。舞蹈時要如同“腳下無刺”,踏著強有力的節奏舞起來。藏族舞蹈的雙腳動作靈活輕巧,節奏鮮明,腳步熱烈而整齊,如,踢踏舞步活潑、清爽,踏出的節奏熱烈、堅強有力而輕重分明;果諧舞步是典型的集體舞步,舞蹈充滿了勞動氣息,在粗獷昂揚的歌聲中步伐整齊而富有生命力;昌都果卓的“亞巴舞”步,雖沒有音樂,但音樂產生在雙腳有力的跺踏聲中,1種振天的聲響回蕩在舞場上空。此外,民謠和古籍中還談到頭部動作,“頭是舞的搖晃處”、“做右手勢動作和向右行進時頭向左看,左動作要反姿,做下面動作時向前看”。從中不難看出不少藏舞的規范程度和形體和諧運用的美學特征。藏舞中的頭部動作也是非常豐富的,有繞頭舞、甩頭鞭舞、前后甩動舞、左右甩動舞等,這些都是舞蹈內容與形體變化緊密結合具有獨特頭部動作的舞蹈。

        以上分別針對舞蹈者各種形體部位在舞蹈中的舞姿運用作了簡要論述,至于舞蹈者的全身要求在民謠和古籍中的論述也較多,如女性“全身姿態要柔軟”、“體態輕捷如身上無肉,舞姿柔軟如腰上無骨,從背影看好像沒有臂部,從前面看好像無腹肚”,男性“普遍要求英姿雄壯”。這些形體要求在當時可能屬于理想化的,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審美愿望符合舞蹈藝術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先人們講究勻稱的美學思想。形體是舞蹈藝術的表現工具,那么怎樣的形體才算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在藏文古籍和歌謠中反映出來的舞者的形體要求就體現著藏民族的審美意識,同樣也是藏族舞蹈的審美特征之1。

        除了以上舞蹈形態動作的審美特征外,用“比喻”的手法來創作舞蹈也是藏族舞所具有的1個重要美學特征。“藏文舞譜”(注:《康嗄爾新舊卡羌姆原詞告示》[Z],第169頁,手寫本(藏文)。)就有1條用“比喻”的方法創造舞姿的論述,認為用“比喻”的方法可以豐富人的想象,從而產生新的聯想,如“雄獅抖摟綠鬃在火中燃燒”,“大鵬展翅飛翔”(注:《中國歌謠集——西藏卷》[C]“打開歌門”章節,第8頁,1989年。)。正如昌都果卓中所唱:“雖不是鹿生的小鹿,要學會鹿臥地的美姿;雖不是鷹生的小鷹,要學會鷹展翅飛翔;雖不是魚生的小魚,要學會水中魚尾閃耀;雖不是獅生的小獅,要學會雄獅的驕姿”。還有日喀則歌謠中“央扎姆拉,這舞叫左右舞,左右兔子蹦,左右狐貍藏,左右狼爬行”。舞姿中還有眾多例舉,如“走馬步”、“野馬跑”、“魚穿梭”、“雀開屏”等等。目前藏族舞蹈中動作名稱沿用動物姿態的比較多,但完全模仿動物姿態而保留的比較少,這是因為動作向更加舞蹈化方面發展的原故。總之,“比喻”的手法豐富了藏族的舞蹈,從而形成了豐富多采的藏族舞蹈語言。

        第4篇: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關鍵詞:體育舞蹈;體育教學;應用價值;開展對策

        1引言

        目前我國大多數學校還保持著內容與結構長期不變的傳統體育鍛煉方式:側重體能,項目局限。這種方式不能持久調動多數學生的鍛煉積極性,滿足不了學生多層次的鍛煉需求。而體育舞蹈具有樂中健身性、行為舉止規范性、綜合藝術性、默契配合性等特性,因此開設體育舞蹈課程,可以豐富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對體育舞蹈的認知。學生鍛煉興趣普遍高,在娛樂中健身,其自覺性也強,運動量和強度就有一定的保障,學生的心理素質也會得到很好提高,從而可有效地保證他們身體、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更利其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本論文從分析體育舞蹈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入手,對學校開展體育舞蹈的對策進行了探討分析,可以為相關學校開設體育舞蹈課程提供參考。

        2研究方法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收集,然后閱讀相關文獻10余篇,作為論文寫作的理論基礎。

        2.2訪談法

        對部分體育教練、學校一線體育教師等相關人員進行訪談,了解學校體育舞蹈課程開設的條件和相關情況。

        3體育舞蹈在學校體育教學的價值分析

        體育舞蹈是一項有氧運動。體育舞蹈能燃燒脂肪,使亞健康的身體變得充滿活力和具有彈性。常參加體育舞蹈活動能有效地活動身體的各部位,能提高學生的心肺功能、促進身體的正常發育有著很大的益處。

        3.1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育舞蹈是由一定的動作引起的,學生的學習舞蹈也是由一定的學習動作支配的,學生學習舞蹈是比較復雜的,可以有幾種不同的舞蹈動作,學生學習動作,為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在教學中,第一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舞蹈動作,讓學生從消極狀態轉變為積極向上的狀態。學習舞蹈動作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體現的,在教材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中,需要充分發揮體育舞蹈不同于別的項目的特點,如:形體美、動作美、姿態美、造型美等視覺美感,讓學生產生對美的追求,營造美的環境,激發學生對體育舞蹈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3.2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人的個性是在先天遺傳和后天影響的,通過實踐活動而形成的。個性的發展須符合一定的社會價值標準。健康完整的個性,從心理機制講,應是和諧統一發展的;從活動功效講,是有創造性的;從倫理講,應表現為德、智、體、美的綜合展現等方面協調的發展。

        3.3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體育舞蹈表現給人的是一種美,促進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在長期的體育舞蹈鍛煉中養成遵守紀律和規范的行為。同時,形體美是體育舞蹈的魅力所在。它借助參與者的舞蹈動作進行展現,融肢體美,美的意義和美的感覺于一體。體育舞蹈的本意是跳躍,內涵是旋轉,即體育舞蹈通過各種動作來表達心情,將心情和動作聯系在一起。達到表現美,創造美,贊揚美的目的。人們在歡快的環境中進行體育舞蹈鍛煉。心與身都能得到進一步凈化,精氣神得到全面改變和提高。

        3.4有利于學生身體健康

        體育舞蹈的音樂能使身體體產生有利的共振,使身體各系統功能統一一致。研究證明,體育舞蹈能夠增加呼吸強度,從而使隔肌和腹肌的最大活動量增加,對身體各器官起到按摩作用,促進消化功能。它還具有能降低血壓、保健腦部的作用。許多人在聽到音樂時都會感到心情愉悅、頭腦清醒,這表明專注地聆聽音樂能起到健腦的效果,體育舞蹈音樂對精神和神經系統有良好的影響。

        3.5有利于學生社會交往的提高

        體育舞蹈的社會作用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共同參與體育舞蹈,成為體育舞蹈人口的過程。體育舞蹈是在人們實現社會化的一種重要路徑。這是因為,體育舞蹈是一種相對專一的社會活動形式,其本身就會受到社會內部規律的牽制。且體育舞蹈具有社會需要的多種功能,即健身功能、娛樂功能、交往功能。

        3.6有利于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審美價值觀

        體育舞蹈的本質大多是直觀的藝術表現,靠美的形象感染人,適合學生的特點,能使學生心情舒暢地去接受體育舞蹈,在無形中受到美的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高尚的道德,獲得精神的愉悅。它具有節奏、韻律等法則。也就是說,體育舞蹈具有更直觀、更多樣的美學因素組成,它向人們展示了形體美、姿態美及精神美。也包含著美的表現、追求。

        3.6.1體育舞蹈的動作美

        動作美是體育舞蹈美的關鍵,體育舞蹈是依照美的規律塑造自身形態,同時依照美的規律來創造動作。體育舞蹈和藝術體操具有較多藝術成分的體育種類類似,其本身具有很強的藝術創造力,運動是生命的體現,是人體本能的體現。在體育舞蹈運動中生命力充分體現,體育舞蹈的美具有感染性、新穎性、力量型和健美性,它符合美的本質特點和美的要素,其運動過程是一種美的展示。

        3.6.2體育舞蹈的音樂美

        體育舞蹈特點是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有律動性的身體形體運動,音樂是體育舞蹈的靈魂。其音樂節奏的時而舒緩、時而抒情、時而活潑、時而奔放,給人以美的享受。音樂對于舞蹈來說不應是音樂效果,它影響著舞蹈的主題、編排、速度、節奏。好聽的音樂容易讓學生產生鍛煉激情。

        4學校開設體育舞蹈課程存在的現實問題

        通過訪談知道學校開設體育舞蹈課程存在以下困難和現實問題。

        4.1學生對體育舞蹈的認識不足

        對體育舞蹈價值觀的認識不足,學校并沒有參與并了解體育舞蹈給學生帶來的好處。

        4.2場地硬件設施不足

        場地設施不完善,沒有相關配套的場管、音響,甚至沒有可以活動的練習舞蹈教室,束縛了體育舞蹈課程的正常開課。

        5學校開展體育舞蹈課程的對策

        5.1對于學生加強對體育舞蹈的認知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進入的時間較短,是一個新興的體育項目,學校要多組織參加一些賽事,或者多舉行一些體育舞蹈比賽,對體育舞蹈進行大力宣傳,引起領導的重視,提高體育舞蹈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有利地位。

        5.2對于缺乏舞蹈教師的師資力量的建設

        缺乏教師和教練員,在我國的學校,很少有學校開設體育舞蹈的課程,缺乏舞蹈教師進行上課。對于體育舞蹈專業教師資源的缺乏可以聘請體育院校的舞蹈教師對學校的體育教師進行培訓,然后去學習和上課。

        6小結

        通過本論文得出結論學生通過對體育舞蹈的學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歡樂中跳舞,其主動性也強,運動強度就有一定的保障,心理素質也會得到提高,從而進一步保證他們身體、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更能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因此,在學校開設體育舞蹈課是學生的迫切需求,它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戰略意義,是必要的、可行的。

        作者:劉萍 馬濤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 西安第四軍醫大學

        參考文獻:

        第5篇: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發展,是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開發的,這對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培養舞蹈欣賞的能力以及對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是有著重要的人生意義的。

        青春期,這一時期是人智慧和身體發育的高峰期,也是思想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我國青春期的年齡跨度為10~18歲,它包括從小學到大學的青少年,舞蹈教育對這一時期的青少年的智力和個性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它的意義在于:促進人體的健康發育,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開發,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一、 促進人體的健康發育

        青少年時期是幼兒向成人過渡的時期,它是人生成長發育的重大轉折期,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期,也是運動發展的最佳時期。適量的舞蹈運動能使青少年骨骼生長得到良好刺激,促進人體肌肉﹑骨骼的發育,消除生活中的各種不良姿態和習慣,逐漸形成挺拔、勻稱、完美的體態。而通過舞蹈基本功的訓練,則能發展人體的柔韌、力量、速度、靈活、平衡、耐力等。尤其是柔軟性和肌肉力量的發展,最能使青少年的形體趨向完善,從而達到形體的健康完美。還有利于個別青少年減少脂肪,降低體重,增加瘦體重,從而使人具有較低的體脂含量和較低的體重,具有控制體重和減肥的效果。

        舞蹈運動可以改善人體的心血管系統,促進心肺功能適應水平提高,使精力和體力越來越充沛,不僅能完成更多的學習工作,而且不易疲勞。還能調節呼吸系統和加強人體神經系統的功能,使青少年的大腦更靈活、健全和細密,反應迅速、動作靈敏。

        舞蹈運動對人體的身體健康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舞蹈運動不同于體育運動,舞蹈是人體在優美動聽的音樂節奏中展現的各種姿態,它能使青少年肌肉的各個部分在愉悅﹑有趣的舞蹈運動中得到充分的鍛煉。

        二、有利于青春期的智力開發

        舞蹈藝術是一門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它不僅要求人民具備良好的外形條件和運動素質,還要求人民具備多方面的文化知識和藝術修養,而且對人的智力要求標準也比較高。目前,許多人還未認識到舞蹈運動對開發青少年智力的重要性。現在社會上出現了中年人學芭蕾的傾向,這說明了人們到了中年時期才認識到了舞蹈對形體的塑造及大腦智力的維持與拓展的重要性。

        在我國幼兒園所進行的各種舞蹈律動活動和幼兒舞蹈表演,其目的就是鍛煉幼兒神經系統,提高幼兒中樞神經指揮運動系統的能力,這是開發幼兒智力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青少年時期,舞蹈活動同樣具有開發智力的重要作用。舞蹈教育,就是一種特殊方式的“全腦”教育。舞蹈通過動作施展教育,以科學的方法訓練身體,使得人類認識世界的各種感覺器官不斷的完善和加強,從而促進大腦的完善,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并在精神上獲得自由,提高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能力和應變能力,學會關心別人,加強合作精神。因此,在校園里,安排舞蹈教育這一課程,是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得到全面發展的。目前,我國教育界已經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各大、中、小學校相繼開設了舞蹈課程,其目的就在于:從教育入手,培養青少年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用舞蹈來訓練形體,陶冶情操,培養堅強意志,以達到成才的目的。

        三、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

        舞蹈能夠培養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們的精神生活是社會存在的反映,舞蹈也是同樣。如原始社會的舞蹈主要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狩獵﹑耕種的生活,具體表現形態為自娛性舞蹈;奴隸社會的舞蹈,由于階級分化,出現了娛人歌舞,主要是為了滿足奴隸主貴族的享樂生活;封建社會的舞蹈,由于物質生產的發展,人民得到了一定的自由,各民族民間舞蹈得到了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高度發展,勞動分工越來越細,群眾自娛性舞蹈大量出現,舞臺上的舞蹈帶有了商業性質;社會主義的舞蹈,勞動人民當家做主人,經濟制度發生了根本轉變,舞蹈的內容與形式也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舞蹈主要反映人民對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奮斗的精神面貌。青少年在這個時期,學習了這樣的舞蹈,就能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人生觀,從小樹立為實現四個現代化而努力拼搏的遠大志向。同時青少年學習舞蹈能夠接受社會主義政治思想的教育,陶冶情操,并且在學習舞蹈﹑欣賞舞蹈之中不知不覺凈化靈魂,認識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使自己變得高尚、善良。

        2.幫助青少年正確認識社會

        舞蹈是對社會生活形象反映的意識形態,它同其他藝術一樣直接反映人類社會的各種現實生活。青少年學習舞蹈后,能通過各種舞蹈來了解不同的社會生活。

        用舞蹈來幫助、教育青年一代,早在原始社會就已被原始先民所認識。從上古時代到現代,這種方法一直在延續著。我國現代社會里的各種舞蹈,如《龍之舞》、《魚舞》等舞蹈,能夠幫助青少年了解到廣大人民希望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彝族舞蹈《快樂的羅嗦》,能夠幫助青少年了解到廣大彝族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悅心情。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舞蹈,能夠幫助青少年認識、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生活習俗與民族的情感﹑愛好。

        3.培養青少年舞蹈欣賞的能力

        舞蹈欣賞活動與一般認識活動的規律一樣,也是從感覺到直覺到思維。只有了解舞蹈藝術的特點、形象以及構成的各種要素,才能很好地進行舞蹈欣賞活動。因此,我們在指導青少年學習舞蹈時,在進行課堂訓練的同時,要給學生講解動作及舞蹈風格形成的來龍去脈,以便使青少年學習舞蹈與欣賞舞蹈的能力同步提高。目前,在我國的校園舞蹈教育中,舞蹈欣賞的教育比較薄弱,這致使許多青少年走進劇場,坐在觀眾席中,在觀看豐富多彩的舞蹈表演時,不知道怎樣去欣賞舞蹈,區分不出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舞蹈風格以及不能很好的運用不同舞蹈審美觀念去欣賞舞蹈,這是以往校園舞蹈教育的缺憾,它與青少年進行舞蹈普及教育的不足是有關的。青少年不應之成為學好數、理、化的偏科學生,而應成為符合當今信息時代潮流的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青少年學會欣賞舞蹈是一種文化修養的表現,因此,青少年在學習舞蹈技能的同時,也要學會欣賞舞蹈,在不知不覺地學習中,提高舞蹈欣賞的能力。

        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普及性教育模式,認為任何人都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對中國舞蹈普及教育十分重視的呂藝生教授,在專著《舞蹈教育學》中談到:“普及型舞蹈教育制度,是一種將舞蹈教育滲透在普通教育中的制度。它與普通教育同步進行,教育覆蓋面很寬,這種制度對于提高全民舞蹈文化水平,提高普通受教育者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對于開發青少年的智力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

        綜上所述,舞蹈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意義。讓我們共同為了祖國的后代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參考文獻

        第6篇: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舞蹈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通過人體動作的變化來表達精神情感,是人類精神外在的表現,并且隨著舞蹈學科體系的發展,舞蹈教學過程也進入到專業化、程式化的學習流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向學習者傳遞的舞蹈藝術不應該只局限于技巧,而且更應傳達一種審美價值的規范與要求。

        世界著名的音樂史家和舞蹈史家庫爾特·薩克斯在其著作《世界舞蹈史》序言中提到:“舞蹈是一切藝術之母。音樂與詩歌存在于時間;繪畫與建筑存在于空間,只有舞蹈既存在于時間同時也存在于空間。”因此,關于舞蹈形式的審美方式與審美理念自然與音樂、詩歌、繪畫,以及建筑等其他藝術類別存在差異,通俗地說,舞蹈本質上就是人體動作的一種藝術,但是此類已經藝術化了的人體動作,必然是通過了提煉、組織、美化了的人體動作。所以,舞蹈是心、靈與形的完美統一,舞蹈的形體表現,就是人類精神外在的表現。

        我國舞蹈形式的演變已經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對舞蹈形成緣由的推理,“夫樂之在耳曰聲,在目者曰容,聲應乎耳,可以聽直;容藏于心,難以貌觀。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發揚稻厲以見其意,聲容選和,則大樂備矣。……此舞之所由起也。(杜佑:《通典》第一四五卷)”①相比于西方早期更為普及、更為大眾化的舞蹈形式,我們的舞蹈更是倡導一種觀賞性的特質,正如國外詩人芳登以詩歌形式記載的:“多年前一個中國人來到法蘭西,出席了宮廷的盛大的舞會。人們問他是否知道這種歡樂活躍的游戲,遠在國泰,何以名之?他笑了笑回答說:‘那里也跳這種舞蹈,可我們卻留給別人去跳。’”②有趣的是,隨著社會發展的轉型,加之藝術門類發展的專業化、深入化,使得當今的舞臺形式也開始逐步呈現表演和觀賞性質的特征,而通過當下這些特性帶給我們的舞蹈教學形式的轉變,也值得再次商榷和討論。如今舞蹈的舞臺特性已使舞蹈教學的培養機制進入程序化、職業化的態勢,而且以多樣性的教學形式為依托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時,我們也應該留意到,舞蹈教學的過程,不應該只讓學習者理解和掌握舞蹈動作最基本的技能與技巧,而且,在培養學習者進行動作訓練的過程中,讓他們懂得通過參與舞蹈的表演來獲得審美意識,還有學會如何了解舞蹈的審美能力,二者都對學習者領悟舞蹈藝術的內涵是極具輔助效應的。因此,在對學習者進行舞蹈訓練的過程中,使他們逐漸領悟舞蹈藝術真、善、美的感染力,從而使他們能夠在思想上受到啟示,在認識領域得到提升,最終達到舞蹈藝術完美和極致的表現則顯得非常必要了。而如何在教學進行的過程中,采取具體的指導方法來進行審美價值的培養,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首先,應該著力培養學習者的舞蹈審美能力,要讓學習者懂得,要想成為一名真正的欣賞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美,能夠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新的靈感,因為舞蹈正是來源于日常生活,并且是反映日常生活的一種身體藝術,也是對生活真諦的一種總結和演繹,同時也要讓他們認識到舞蹈藝術的真正內涵其實是對日常生活的一種超越和超脫,日常生活有太多平凡與平淡的因素,它在給予我們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等一系列生活準則的同時,人類自身的本能意愿又企圖達到行而上的超高境界,所以,日常生活的累贅與煩擾自然會使我們要求精神上的釋放,而惟有擺脫眼下的累贅和煩擾,自然就能享受更多的狂歡似的表白,極度的喜悅、愛戀、痛苦、憤怒、恐懼、感傷都可以使人類選擇用動作而非語言來得以闡釋此種情緒,一系列連貫的動作演變和隨之有節奏的音樂配合都可以形成新的舞蹈形式。 因此一定要善于從生活中挖掘新的思考亮點,這樣才能對審美價值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2)要掌握豐富的舞蹈常識,不僅使學習者從整體上對中外舞蹈發展的體系有所了解,而且也要對舞蹈知識的細化范疇有所領悟,如針對我國少數民族舞蹈形式的豐富多樣性,就要懂得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如蒙古族舞蹈、藏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哈薩克族舞蹈、傣族舞蹈、苗族舞蹈、朝鮮族舞蹈等;除此之外,也要對舞蹈的類型,即古典、現代、民族、民間四大類都在心理和知識結構上有所掌握。(3)要積極主動地接觸和了解新形(下轉第85頁)(上接第81頁)式的舞蹈流派,要時刻關注當下最流行、最前沿和普及最廣的舞蹈文化,由于舞蹈的發展演化總是與時展的脈搏相一致,所以緊跟時代潮流,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舞蹈藝術探索的道路上去,無疑會對舞蹈審美價值的培養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教師在向學習者傳遞舞蹈常識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習者的主體意識,不能一味地以“填鴨式”的灌輸,還有讓他們刻意地去模仿等,而要讓學習者努力去尋找對于舞蹈的內在感覺,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新能力,要從豐富多彩、變幻莫測的人體舞蹈動作中來體會不同特色的、不同風格的舞蹈藝術的美,舞蹈藝術的審美過程,也就是以舞蹈的審美體驗為主線而展開的審美能力的訓練培養過程。在進行舞蹈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習者為主體,采用適合培養學習者創造性思維的教育方式,要使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自覺性、想象力,要使他們能夠更加自信地去排演每一個動作,使他們懂得在訓練的時候如何運用、支配身體,在對教師的動作進行模仿的時候,也能尋找到內在的自我感受,從而取得新的成果。

        再者,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的時候,也要潛移默化地向學習者傳遞舞蹈藝術的美的一些獨特特征,南京市歌舞團的楊光蓓先生在《淺談舞蹈藝術的美》一文中,對舞蹈美的特征進行了總結性的概括,一是可視性,二是動態性,三是抒情性,四是文學性,五是時代性。楊先生的觀點言簡意賅,從宏觀上對舞蹈美的特征進行了新的概括。從中國原始社會的舞蹈到近現代、當代的發展過程里,舞蹈形式的演變正呈現一種歷時形態的發展,它在自身領悟始終處于完善和擴充的范疇之內,但它最終所要呈現給觀眾的,依然是一種審美的享受,人們通過欣賞舞蹈來感受愉悅和崇高,并獲得精神上的洗禮,而舞蹈在以職業化、專業化的形式展現著藝術美價值的同時,依然是在以動態的形體變化來抒發一種真情、而這種真情又來自于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恒夢想和情緒基調。

        總之,我們在進行舞蹈審美教育的時候,要始終把握它的審美特征。“就其物質存在形態而言,舞蹈美依附于表現性的人體運動美;說得更徹底一些,舞蹈美是表現性人體運動創造的意象美。因此,舞蹈美欣賞的審美基點,不能不立足于美的人體運動。”③舞蹈的形體展現,要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直觀地與觀眾獲得精神上的共鳴,即達到“心有靈犀”的完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舞蹈藝術可以說是一種迥異于電影的具有動態效果的畫面組合,它猶如一位善于抒情的詩人憑借他的藝術直覺和對人類真情的理解來傳導一種信念,這種信念從動作開始,連續不斷地傳遞著人類有史以來的情感的真諦。正如瑪莎·格朗姆所說 “舞蹈的魅力在于,它揭示的不是一般的生活情景,而是‘人類靈魂深入的景象’”。

        注釋

        ①李澤厚.美的歷程.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3:23.

        第7篇: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關鍵詞:藝術教育論文

        藝術教育的作用早已被人們所認識,而作為行業院校的民航類院校的藝術教育也正在發展當中,而在發展當中所遇到的問題亟待解決,提高藝術教育質量,提升民航高校學生藝術教育水平是提升民航軟實力的有力手段。文章對民航院校現存藝術教育狀況進行分析,提出了解決民航院校藝術教育存在問題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藝術教育;民航類院校;藝術教師

        作者簡介:龔婷(1984.8-),女,重慶萬州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講師,藝術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學與藝術教育。

        胡杰,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提高民航服務質量,提升對外窗口形象應該從民航院校開始抓起,而藝術教育成為重要的途徑和手段。

        一、民航類院校藝術教育現狀

        民航類院校分為兩種,一種是行業院校,如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等,一種是綜合類大學所開設的民航類專業。這兩類大學在開設藝術類課程情況從師資、教材、科研等教育資源上是完全不同的。現以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為例進行說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與大多數行業院校一樣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院校,不光在公共藝術課程開設上有一定難度,在公共人文類課程的開設上也是有一定難度的,公共藝術課程開設是建立在空乘專業所擁有的師資上的,而空乘專業的教學從以前的服務為主轉向客艙安全,課程設置主要有客艙安全管理、航空英語、口語、形體、語言等構成。首先是形體,從課程名稱上可以看出與舞蹈藝術是有區別的,形體是以塑形,保持體形、體態、體貌為主,以正確的坐立行走為教學內容。由此看來,這和舞蹈藝術還相差甚遠,正確坐立行走是舞蹈藝術的基礎,協調的肢體是舞蹈藝術進入情感表達的基本條件,舞蹈是通過肢體表達能夠傳情達意的藝術。

        再者語言藝術,語言在空乘專業的學習中分為了上下兩冊,上冊為普通話,下冊為客艙播音技巧。標準的普通話是得以順暢交流的前提,是表達的基礎,僅有標準的普通話在語言藝術中是遠遠不夠的,在下冊的客艙播音技巧中,對于播音中的內在表達技巧和外部表達技巧要求簡單,只是對客艙中常用廣播詞進行講解和練習。而當播音成為播音藝術的時候,是進行二度創作的時候,二度創作當然是對文章進行加工,而不僅僅是讀字,是要讓平面的字立體為有聲語言,在播音中融入情感和播送者的理解。空乘學院的相關藝術課程的教師,是接受本科或研究生藝術教育的畢業生,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受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所限。教師長期所教授的是基礎的、循環往復的課程,因為空乘學院特殊情況,學生在校時間,除節假日外,正式行課只有一年半,三年的課程壓縮到一年半時間,這使得教師超負荷運轉,最多的教師一周有30余節課。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教師在藝術創造和藝術教學上失去了原動力。空乘學院相關藝術課程教師面臨的問題一是上課負擔重;二是教學內容基礎;三是因為上課負擔重失去了藝術創作的時間和深入挖掘課程內容的時間。教師自己本來的課程任務難以完成,開設公共藝術課程就更加困難。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有幾個特點:

        1.學生部分是藝術愛好者,也有部分是抱著修學分態度的,在課堂上形成的氛圍是學生對老師所講課程沒有興趣;

        2.上課時間為晚上,白天的課程緊張,教師不愿晚上繼續上課;

        3.學校為工科類院校,在科研上對于藝術類課題不夠重視,教師對于理論研究失去了興趣;

        4.公共藝術課程開設是以培養興趣為主,大量為鑒賞課,理論課,在備課上不同于平時上課,增加了教師工作量,讓平日工作量本來就大的教師更是不堪重負。

        二、民航類院校解決藝術教育困難途徑

        1.加強藝術教育師資力量。要開設藝術課程的當務之急是解決師資問題,教師是課程開設的基礎,是藝術氛圍的營造者,從某種程度上說藝術類教師的藝術造詣決定了學生的藝術修養。藝術類教師分為兩個方面的教師:實踐類教師和理論教師,這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有不同,實踐類教師,如形體教師,對于自身的形象、形體應具有較強的示范作用。而理論教師則是能將藝術史、藝術理論知識深入淺出、融入自身的理解進行傳授。

        第8篇: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體育舞蹈是融舞蹈、音樂、服裝于一體的運動項目。它既能增進健康,塑造美的形體,又是陶冶情操、豐富生活的大眾健身方式,更是培養德、智、體、美合格大學生不可缺少的體育教學內容。體育舞蹈作為體育美學的組成部分應如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本文從體育舞蹈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體育舞蹈教學中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進行論述。

        

        一、體育舞蹈教學與審美教育的關系

        審美教育也稱美感教育。從體育美學的觀點來看,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主要是指協調發展的身體、勻稱的體態。熟練敏捷和優美的動作,以及開朗的個性、豐富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高尚的情操。[1](P.87-88)體育舞蹈這個項目既有增強體質的作用,又能較好的體現體育美學的個性,是充分體現健與美的有機結合。體育舞蹈是以全面、多樣、直觀的方式展現人體之美的,作為一項最能體現人體美的新興運動。它不僅可以展現出體育運動矯健的輕松感,而且還展現著藝術動作誘人的韻味感。選手通過軀干和四肢部位的動作及其相互配合,以人體表現出美的形體、姿態、造型、表情。同時,選手又可以運用舞姿、舞步、轉體、升降、跳躍等豐富多樣的人體運動方式,展示人體之美。在觀賞過程中,選手們勻稱的體形、優美的舞步、純熟的技巧、默契的配合都可使人從中受到美的感染,獲得美的享受。由此可見審美教育能夠滲透到體育舞蹈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比其他項目更加符合審美教育的要求,更加有利于審美教育。

        因此,體育舞蹈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一個良好手段。在體育舞蹈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會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觀、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促使她們具有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學習興趣,培養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二、體育舞蹈教學中如何培養審美意識和能力

        (一)對學生美感的培養

        美感是審美的重要條件,美感與審美者的條件有關,審美能力可以通過美育來培養。人對事物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審美當然也需從感知開始,通過感知形成表象,進而激起美感,產生心理愉悅,享受美感。教師自身必須具有一定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具備更為深廣的藝術素養、文化底蘊和人格魅力,充分體現其藝術美。教師要善于從教材中感受美、提煉美。以自身特有的形體美、儀態美、教態美、情感美通過教學融入到學生掌握知識、技術、技能的過程之中,做到語言美、內容美、動作美、效果美。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首先進行的是“啟發教育”,讓學生了解體育舞蹈的發展史,通過觀看體育舞蹈表演的影像資料掌握體育舞蹈的相關知識,從視覺聽覺上去感知體育舞蹈的形體美、動作美、音樂美、服裝美等,繼而對體育舞蹈產生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了才能用心去學習。體育舞蹈是體育、舞蹈和音樂集一身的一項競技和表演運動。挺拔的形體,協調的動作,是學好體育舞蹈的前提之一。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科學的方法并按照一定的客觀標準和要求,通過合理的訓練改善學生身體形態,培養高雅的氣質和風度,讓學生充分感知到舞蹈的形體美。在對美有了初步的感悟以后,我們才可以進入審美的高一級階段,即通過比較辨析,鑒賞美的不同類型、風格和層次。

        體育舞蹈運動表現出的剛健有力、挺拔伸展、瀟灑、優美的和諧動作,襯托出美的形象,給人以信心和賞心悅目的享受,所以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在“啟發教育”下,必須注重動作美、造型美、示范美,以美的魅力引導學生的審美意識傾向。這是所謂的“示范領悟教育”,教師通過示范,靠美的形象打動人,最適合大學生的特點,能使他們心情舒暢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高尚的情操,獲得精神的愉悅和滿足。通過體育舞蹈的動作示范,正確的樹立起學生對美的感悟,從而才能培養學生在實踐動作中提高審美的能力,并在今后的體育舞蹈道路上追求美、崇尚美和表現美。

        (二)對學生表現力的培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喜歡表現美。體育舞蹈對身體姿勢及動作表現技巧有特殊的美的要求。所以在舞蹈練習中必須用自信心帶動情緒和表情,抒發內心情感,真正的將情感投入其中,才能理解體育舞蹈的風格內涵,進入美的境界。[2](P.111-113)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在初學階段,由于運動技能的差異和缺乏自信心,加上害羞心理較重,怕做得不好別人笑話,往往不敢表現自己展示美的能力。在這樣種情況下,教師的鼓勵、贊賞、暗示往往能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表現力都要及時加以肯定、引導和贊賞,鼓勵學生大膽、自如地抒發內心情感,自信地去表現動作美感,使學生獲得心理滿足,增強自信心,提高表現美的能力。由于學生的氣質特性不盡相同,在體育舞蹈教學中也會遇見各種難題。因此教師應善于觀察和分析學生的氣質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人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盡量去鼓勵學生通過學習體育舞蹈大膽地去表現美,去感知美,去享受美。 轉貼于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多數是男女配合進行練習。因此對身體姿勢及動作表現技巧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正確引導和鼓勵,使男女舞伴達到和諧統一,使學生領悟配合的美、和諧統一的美。這也是體育舞蹈形式美的高級層次。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注重的是完成教學任務,完成一次表演,完成學生的技能技術練習,忽視審美教育中鼓勵學生表現美的教育,致使很多學生無法從中享受美表現美,即使盡力去表現美也不是發自內心情感,是一種僵硬的故作做作的表現,從而失去了審美教育的目的性。因此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去體驗美的同時鼓勵學生如何去表現美,通過舞蹈去表現內在的美和外在的美。這是體育舞蹈追求的美,也是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最應該注意的一個環節。

        (三)對學生創造美能力的培養

        藝術的本質在于創新,藝術家的藝術生命也在于創新,創新是保持藝術家生命長青的最好方法,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去創造美。[2](P.111-113)

        首先,在學習體育舞蹈的過程中,教師不只是教授動作,還要引導學生積累素材,展開藝術想象,打開創作思維,培養學生創作美的能力。一般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容易忽略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一味的模仿,沒有自我創作的欲望和表現。因此,創造美的活動應該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其次,在課堂上,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具體的內容,誘導他們開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創造活動。教師講解編排技法和要求后,可以讓學生自找音樂,自我設計,自我創作,也可以分組進行互相合作,調節課堂氣氛,調動每個人的參與性,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表現力都要及時加以肯定、引導和贊賞,鼓勵學生大膽、自如地抒發內心情感,自信心地去表現動作美感。使學生獲得心理滿足,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更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綜上所述,體育舞蹈具有美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培養人的團結友愛精神,增進人的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質等作用。所以體育舞蹈已列入我國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中,并且不斷的發展和壯大起來。通過體育舞蹈的教學,不僅增強了學生體質,使學生的氣質、姿態、動作更加優美。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健康的審美觀和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創造力。馬洛斯將審美需要看成是人格的最高價值和最高追求,美有利于人變得更健康。一切藝術的終極目標都應該是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高雅的生活情操和完美的精神世界,追求真善美。[3](P.72-73)因此我們在進行體育舞蹈教育中要注重審美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知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鑒別、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審美價值觀不斷提高,從而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澤金.試論體育舞蹈教學中的美育\[J\].體育科技,2000,(4).

        [2]秦曉松.體育舞蹈美的欣賞與創造\[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8,(4).

        第9篇:形體舞蹈論文范文

        現如今,音樂和舞蹈這兩門藝術既獨立又有著緊密的聯系,音樂可以體現舞蹈的靈魂,舞蹈又被稱之為可以看見的音樂。學習音樂相對重視感情體驗,突出表現個性及思維的開發。在音樂課堂中引入舞蹈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值得每一個音樂老師勇于去嘗試。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舞蹈教學在音樂課堂的作用。

        【關鍵詞】

        舞蹈教學;音樂課堂;作用

        一、音樂教學和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內容不夠豐富。

        在先前較為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之中,大部分老師對音樂課程沒有充分重視起來,單純認為該課程只是一個舒緩身心的課程,基本上老師在教授的過程中只是簡單地教大家唱幾首歌,并未將與音樂有關的知識教授給大家,使得學生在專業音樂知識方面十分欠缺。

        (二)音樂教師缺乏舞蹈基礎。

        在我們國家舞蹈教學的課堂之中,通常都是音樂老師統一進行教授,但大部分的音樂老師沒有進行過專業的舞蹈培訓,導致學生無法領會到規范、專業的舞蹈。

        二、舞蹈教學在音樂課堂的作用及措施

        (一)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奧爾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原始的音樂不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教師在教授音樂課程的時候,不僅僅要有好聽的音樂、溫柔的語言,還得在音樂襯托之下,為學生進行舞蹈表演,讓學生真正的理解音樂中的旋律,最終學生自己可以完善地感受到音樂中的節奏及情感表現,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二)舞蹈輔助加深音樂認識。

        在日常生活之中,人們總是會利用一部分身體語言來展現自己的情緒及某些想法。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也是一樣。比如:蒙古族的舞蹈素來以穩重、端莊、粗獷、熱情奔放的特征吸引著很多的目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令所有人趨之若鶩。蒙古族的舞蹈歷史十分的久遠,其具備超強的抒情、即興、自娛自樂的特性,在我國民間代代傳承下來。在時代飛速發展的背景之下,藝術家們紛紛開始搜集蒙古族原生態的舞蹈及素材,將其精簡出來變成教材。那么在音樂課堂之中,蒙古族的舞蹈就可以很好地領悟到音樂中的精髓,可以充分感受到草原上人們的熱情,進而體會這一民族的民間藝術。

        (三)舞蹈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舞蹈的魅力就在于自身的感染性,大部分人在聽到爵士類的音樂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跟隨音樂舞動起來,也正是因為這種感染性可以加大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積極性。但就音樂教學來進行分析,其屬于相對較靜的,但是在其與舞蹈教學融合之后,就可以營造一個動靜結合的課堂氣氛,最終學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的精髓,明白音樂與舞蹈之間的緊密聯系。比如,在學習“美麗的圓”的時候,嘗試教授學生一部分芭蕾及交際舞的基本動作,指導學生進行雙人舞的學習,之后再引導學生聆聽圓舞曲,在音樂的伴奏之下,將學生分成二人一組,進行雙人舞表演,親自感受音樂和舞蹈之間的精妙。

        (四)舞蹈表現增強學生自信。

        首先要提高學生對于該曲風舞蹈的認識,將相應的舞蹈動作融入到音樂之中,通過形體的展示及音樂旋律來協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讓學生學會鑒賞音樂,將其舞蹈與音樂的個性完美地展現出來。通過教學,可以加寬學生對于民歌音樂與舞蹈的認知。除此之外,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自身的信心,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將舞蹈很好地融入到音樂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加深自我認識及表現的力度。比如:在演繹《放牛山歌》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在音樂伴奏下加入符合該情景的舞蹈動作,用舞蹈動作來表現歌詞,那么就可以很好地改善之前無趣、沉悶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歌詞的含義。

        (五)強化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力。

        音樂可以有效地為學生樹立起一個想象力及創造力的空間,作為一名音樂課的老師,更應該意識到這一點,利用形體語言來營造想象力的空間,為學生創設一個新的氣氛并進行相應的表演。相同的音樂每一個人通過聆聽之后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學生學習音樂的時候,將音樂中的感受表現出來,才可以更好地投入到音樂的海洋中,才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

        總之,21世紀,現代化教育的一個關鍵特征就在于更加尊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音樂教育,要充分地將學習的主動給學生自己,不能采用之前那種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讓其成為音樂學習的動力,與此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音樂領域得到良性發展。

        作者:趙瑩 單位:天津市第三十中學

        參考文獻: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无砖专区中文字幕 | 丝袜制服欧洲亚洲中文 | 亚洲区偷拍区综合区 | 亚洲国产丝袜精品一区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乱码在线 |